多重耐药菌监测与控制

合集下载

多重耐药菌监测与控制知识培训

多重耐药菌监测与控制知识培训
❖ 用机关枪打鸟或用牛刀杀鸡的时代已经过去 ❖ 抗感染需要:瞄准器、激光制导炸弹……
多重耐药菌与抗菌药物附加损害密切相关
三 代 头 喹孢 诺菌 酮素
MRSA VRE 产ESBLs 菌株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
四代头孢菌素 (头孢吡肟)
MDR铜绿假单胞菌 MDR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
极少数文献报道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使用与上述耐药菌株的发生相关
1 什么是多重耐药菌 2 为什么多重耐药菌受到关注 3 如何监测控制多重耐药菌 4 如何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什么是多重耐药菌? (MDROs)
定义
❖多重耐药菌(MDROs ):对临床使用的3类或3类 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 多重耐药(MDR):对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 (每类中至少有1种)的获得性(而非天然的)不 敏感(中介或耐药)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 关问题的通知 》
❖ 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 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
❖ 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 求,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三 级医院要建立规范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提高病原 学诊断水平,定期分析报告本机构细菌耐药情况; 要根据全国和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结合本机 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 耐药预警机制,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3.对MDRO的患者进行追踪,每周应到相 应的科室不少于2次监督MDRO控制措施的 落实情况,直至解除隔离。
上海市6所医院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MDR-ABA)定植情况调查
31
耐药菌愈演愈烈, Campaign to Prevent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 Healthcare Settings 感染预防的价值越来越大!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一、引言近年来,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MDROs)的出现和传播给全球的医疗系统带来了严重挑战。

这些细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具有抵抗力,导致治疗难度加大,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医院感染。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医院需要制定和执行一套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

二、多重耐药菌的识别和监测1、严格执行隔离措施:对于所有确诊或疑似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患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包括单间隔离或共同隔离,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操作。

2、加强临床监测:定期对重点病人进行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包括呼吸道、肠道、皮肤等部位,以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

3、实验室诊断:实验室应提高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能力,包括及时、准确地检测和报告多重耐药菌。

三、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措施1、严格执行手卫生: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确保在接触患者或处理医疗物品前后都进行手部清洁和消毒。

2、防护用品的使用:医务人员处理多重耐药菌患者时,应使用防护服、手套、口罩等必要的防护用品。

3、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操作:以降低由于侵入性操作而导致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

4、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按照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南和规定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四、多重耐药菌的控制措施1、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一旦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应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包括隔离患者、消毒接触过的物品和环境等。

2、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找出感染源和传播途径,以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3、强化培训和教育:对医务人员进行多重耐药菌的认知和防控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多重耐药菌防控的意识。

五、总结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严格执行隔离措施、加强临床监测、强化手卫生、使用防护用品、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多重耐药菌感染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情况日益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感染了多重耐药菌,其中约有数十万人因此丧生,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对多重耐药菌感染进行监测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显得尤为迫切。

目前,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现状已经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

由于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复杂,监测方法与技术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更好地应对这一威胁。

了解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害,认识到防控措施的重要性,以及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为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识,提高防控措施的执行力,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感染,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1.2 研究目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当前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流行现状,探讨有效的监测方法和技术,揭示多重耐药菌感染对人类健康和社会造成的危害,强调防控措施的重要性,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提高公众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知水平,加强对该类疾病的监测和预防工作,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传播,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

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的研究,希望为公共卫生领域的相关决策提供依据,促进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推动医疗卫生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1.3 研究意义多重耐药菌感染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给人们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流行现状及监测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传播规律和趋势,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和预防控制

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和预防控制

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和预防控制一、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1.监测范围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

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2.报告及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发现耐药菌株病例后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根据情况进行督导及流行病学调查。

具体步骤如下:(1)微生物室发现MRSA、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CR-AB、MDR/PDR-PA等多重耐药菌株时,应立即电话通知主管医师和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并做好MDRO危急值登记,检验单上盖“耐药菌株请隔离”字样的印章后发放报告单。

(2)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在接到报告后,对病例进行调查。

并监督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的执行情况。

(3)分管医师应立即向科主任及护士长报告,由科主任及护士长通知全体医护人员,做到人人知晓。

(4)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实施单间隔离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无条件时实施床边隔离),在床头牌、病历夹上放置相应隔离标识。

(5)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如需手术,应在《手术通知单》及《麻醉通知单》上标注“多重耐药菌感染”字样,提前一天通知手术室,并在指定手术间实施手术,术后严格消毒。

(6)做好工作人员及家属的健康宣教。

严格按照流程处置。

3.其它耐药菌管理根据医院细菌培养情况,除上述耐药菌外,其他耐药菌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二、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1.临床医生在接诊感染疾病患者后,及时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

2.微生物实验室对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如发现多重耐药菌株,立即通知所在科室和院感办,并做好危急值登记,报告单上盖“耐药菌株请隔离”印章后下发。

3.一旦检出受感染,应及时对患者进行接触隔离,并严格做好以下防控措施:(1)医生立即开具隔离医嘱。

多重耐药菌监测

多重耐药菌监测

WHO关于手卫生的六个指征
接触病人前后 摘除手套后 进行侵入性操作前 接触病人体液、排泄物、粘膜、破损的皮肤
或者伤口敷料后 从病人脏的身体部位到干净的身体部位 直接接触接近病人的无生物物体〔包括医疗
器械〕后
诊断
以临床表现为基础,在标本中找到病原菌为确 诊依据
对超级细菌MRSA感染
31.8
%
00 0
万古 霉素
替考 拉宁
利福平
头孢 曲松
头孢 西丁
头孢 头孢 唑啉 呋辛
左氧 沙星
苯唑 西林
庆大 霉素
克林 红霉素 霉素
-内酰胺酶-最主要的灭活酶
1. 到目前已发现400多种; 2. 新的种类不断发现; 3. 对-内酰胺抗生素造成威胁。
易产ESBL的细菌
大肠杆菌 肺炎克雷伯菌 产酸克雷伯菌 其他肠杆菌科菌
Percent Resistance
Percent Resistance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Methicillin-Resistant S aureus
60
Methicillin-Resistant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脓包和疖 溃疡和肿痛〔sores〕 蜂窝织炎和外科病房感染 静脉灌注点 尿道感染 骨骼和关节感染 菌血症和心内膜炎 呼吸道感染 眼睛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00
80
耐 药
率60

〕40
20
82.3 71 54.4 56.1 56.4 58.5 59.2 60 62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制度生效日期:2008年9月1日修订日期:2013年5月27日一、监测范围: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耐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难辨梭菌。

二、报告及隔离1.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

如发现多重耐药菌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在报告单上盖上“多重耐药”字样印章。

3.经管医生发现“多重耐药”患者后,应在晨会上通报,做到人人知晓。

应尽快判定是否院内感染,如系院内感染应立即电话报告院感科,并按药敏用药。

4.临床科室护理组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控制措施》,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单间隔离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无条件时实施床边隔离),并在床头牌上放置相应隔离标志。

5.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如需手术,应在《手术通知单》及《麻醉通知单》上标注“多重耐药菌感染”字样,提前一天通知手术室,并在指定手术间实施手术,术后严格消毒。

6.做好工作人员及家属的健康宣教,严格按照流程处置。

三、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人员应每天查阅细菌培养结果并做好记录,同时查对,督促医生按药敏用药,甄别医院内或医院外感染,及时发现流行暴发隐患,同时下发“消毒隔离指导单”,并指导、督促各项措施的落实。

四、严格手卫生:上述多重耐药患者床头应置速干手消毒剂,以方便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使用。

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

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五、严格实施隔离:首选单间隔离或将同类感染安置在同一房间。

不能将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当使用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

多重耐药菌监测及处理流程

多重耐药菌监测及处理流程

多重耐药菌监测及处理流程多重耐药菌(MDR)是指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细菌。

由于多重耐药菌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受限,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难度大大增加。

因此,监测和处理多重耐药菌的流程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多重耐药菌监测及处理的流程。

流程一:监测2.采集样品:根据具体的感染病例,采集相应的临床样品,如血液、尿液、痰液等,确保样品的无菌采集,并尽快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

3.进行细菌分离和培养:在实验室中,将样品进行细菌的分离和培养,通过不同的培养基和条件,筛选出具有多重耐药性的菌株。

4.鉴定和检测耐药性:对分离出的细菌菌株进行鉴定,确定其属种和菌株特征,并进行耐药性测试,包括常规的药敏试验以及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5.分析和记录结果:将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记录下菌株的耐药谱以及与此相关的临床信息。

流程二:处理1.制定感染控制措施: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

这包括对感染病例的隔离,严格遵守手卫生和消毒措施,并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宣传。

2.优化抗菌药物使用:通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对细菌耐药性的选择压力。

根据耐药性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并加强抗菌药物的监测和审查。

3.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加强与多重耐药菌感染有关的设施管理、环境清洁和消毒,提高感染管控的质量和效果,减少感染的传播。

4.开展抗菌药物研究:推动抗菌药物研发和创新,寻找对多重耐药菌有效的新型抗菌药物。

加强与学术界和药企的合作,共同推进抗菌药物研究及开发。

5.增强公众教育:通过开展公众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多重耐药菌的认识和防控意识,引导公众正确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和误用。

综上所述,多重耐药菌监测及处理流程主要包括监测和处理两个环节。

通过采集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和耐药性检测,可以了解多重耐药菌的分布和耐药机制。

在处理阶段,制定感染控制措施、优化抗菌药物使用、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开展抗菌药物研究和增强公众教育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控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感染。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菌感染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一大公共卫生问题。

多重耐药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使得医治感染变得更加困难,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及时的监测分析和有效的防控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多重耐药菌的定义和分类多重耐药菌是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菌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

按照其抗药谱的扩展程度,多重耐药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Ⅰ型多重耐药菌(MDR,Multidrug Resistant),即对至少一种抗生素耐药;Ⅱ型多重耐药菌(XDR,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即对多种抗生素耐药;Ⅲ型多重耐药菌(PDR,Pandrug-Resistant),即对所有已知抗生素耐药。

二、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分析1. 监测对象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对象主要包括医院内的患者、医护人员和医疗设施,以及社区环境中的相关标本等。

2. 监测内容(1)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病情况:对医院内患者发生的多重耐药菌感染进行统计,包括感染类型、部位、病原菌、感染情况等。

(2)多重耐药菌的耐药谱分析:对多重耐药菌的耐药谱进行分析,了解其对各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

(3)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途径和机制:研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途径和机制,了解其在医疗环境和社区环境中的传播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3. 监测方法(1)临床标本检验:对临床患者的分泌物、组织等标本进行菌落计数和耐药菌分离鉴定。

(2)分子生物学检测: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多重耐药菌进行分子水平的检测和分析,包括耐药基因检测、耐药菌分子分型等。

(3)环境监测:对医疗机构的医疗设施、空气、水等环境进行定期的监测,了解多重耐药菌的分布情况。

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措施1. 加强感染控制措施(1)强化手卫生:医护人员和患者必须严格遵守手卫生的规范,避免交叉感染。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术室、医疗器械等环境必须保持无菌,避免手术感染。

多重耐药菌的检测与控制策略

多重耐药菌的检测与控制策略

多重耐药菌的检测与控制策略多重耐药菌(MDR)是指具有对多种不同类型抗生素产生耐药能力的细菌。

由于MDR的出现给传统的治疗方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及早检测和有效控制MDR的传播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多重耐药菌的检测方法以及采取的控制策略。

一、多重耐药菌的检测方法1. 基因测序方法基因测序是一种高效而准确的检测方法,通过直接检测细菌基因组中的耐药基因,可以确定细菌是否具有耐药能力。

同时,基因测序还能提供有关耐药基因的详细信息,帮助临床医生选择更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2. 免疫测定方法免疫测定方法是通过检测细菌表面的特定蛋白质或者抗生素代谢产物来确定细菌的存在与否。

免疫测定方法具有快速、简单的特点,并且可以在现场进行测试,对于快速筛查多重耐药菌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3. 传统培养方法传统培养方法是一种常用且可靠的细菌检测方法,通过将样品进行培养,待菌落形成后进行鉴定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

虽然传统培养方法耗时较长,但仍然被广泛应用于多重耐药菌的检测中。

二、多重耐药菌的控制策略1. 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医疗机构是多重耐药菌传播的高风险区域,因此加强感染控制措施是防止MDR传播的重要策略之一。

医疗机构应设立明确的感染控制团队,建立健全的感染控制方案和操作规范,并加强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意识。

2. 合理使用抗生素过度和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导致MDR快速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减少MDR的发生,医疗机构应该建立抗生素管理委员会,制定合理的抗生素使用指南,并加强抗生素使用的监测和审查。

3. 提倡手卫生和环境清洁多重耐药菌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因此,加强手卫生和环境清洁是控制MDR传播的重要措施。

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手卫生培训,提高个人卫生意识。

此外,医疗机构应加强环境清洁,特别是对高风险区域进行定期消毒。

4. 定期筛查和监测定期筛查和监测是早期发现和控制MDR传播的关键。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筛查和监测机制,定期对患者和医护人员进行多重耐药菌的筛查,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和治疗措施。

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控制

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控制

隔离消毒
❖ 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 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 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
❖ 预计与病人或其环境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 隔离衣。
❖ 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时,须把防护用品脱下, 并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 床旁放双层黄色垃圾袋。
隔离消毒
❖ 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如血压计、听 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用。
❖ 耐药菌传播增加:通过医护人员尤其手的接 触,细菌在病人间交叉寄生造成耐药菌株在 医院内的传播,以及随后通过宿主病人的转 移,耐药菌在医院间甚至社区进行传播。
多重耐药菌产生和扩散的原因
❖ 30-40%为医院工作人员的手 ❖ 20-25%是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 ❖ 20-25%是社区获得性病原菌 ❖ 20%来源不明(如环境污染及工作人员携带)
7
如何监测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和报告
临床科室: ❖ 提高病原学标本的送检率,
✓ 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 ✓ 接诊可疑或明确有感染者,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
及时送检相应合格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 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 者。
❖ 若属于医院感染散发则于24小时内报医院感染 报告卡。
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关键:
接触隔离!
10
控制医院感染 最简单, 最有效, 最方便, 最经济方法
洗 手!
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 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 ➢ 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
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12
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隔离消毒
多重耐药菌的监三类或三类以 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多重耐药菌感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随着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滥用,越来越多的细菌出现多重耐药性,使得疾病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多重耐药菌对于医疗机构和患者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因为它们几乎不能被常规抗生素所治疗。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多重耐药菌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快速蔓延的势头。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肺炎克雷伯菌(KPC)等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体。

而且,一旦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治疗难度和治愈率都大幅下降,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及时监测和有效防控多重耐药菌感染至关重要。

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和防控措施的研究,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有效遏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蔓延,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多重耐药菌感染在临床上的表现和影响,探讨有效的监测方法和防控措施,提高医疗机构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定义和危害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感染率,保障患者的健康。

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方法和分析结果的研究,可以为医疗机构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更加有效的防控策略,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评估防控措施的有效性也是本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旨在为未来的疾病防控提供经验和参考。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改善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健康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1.3 研究意义多重耐药菌感染已经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给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

在临床实践中,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且病原细菌种类也在不断扩大。

这些多重耐药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日益增强,使得治疗难度加大,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显得尤为迫切。

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可以及时了解感染的规模和趋势,为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多重耐药菌感染是当前全球范围内的一大健康难题,它给医疗卫生系统和患者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多重耐药菌的出现,使得一些原本常见的感染疾病变得难以治愈,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危机。

监测分析多重耐药菌,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对于维护公共健康至关重要。

多重耐药菌是指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包括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杆菌、绿脓杆菌等。

这些细菌通常在医疗卫生机构中传播,对医院感染控制构成了严重威胁。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主要途径包括:医疗器械、手术创口、皮肤黏膜、肠道、呼吸道等,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为了有效监测和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建立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网络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网络,通过监测不同地区、不同医疗机构中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监测网络可以涵盖各级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确保全面监测各类感染情况。

二、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不同菌株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程度,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建立起细菌库,收集、保存各种细菌菌株,进行系统的细菌耐药性监测和研究。

三、加强感染病例报告和数据收集建立完善的感染病例报告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向相关主管部门报告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包括感染部位、感染类型、病原菌信息、患者基本信息等。

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为进一步分析和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四、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和预防知识培训,提高其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建立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制定详细的医院感染控制计划,并定期组织感染控制和防护知识培训。

五、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加强患者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知识宣传,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建立患者感染预防宣教制度,使患者了解感染的预防和防护知识,减少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11)5号)、《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WS/T524—2016)、《医院感染监测标准》(WS/T312—2023)、《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WS/T 826-2023)等规范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报告1、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对分离到的多重耐药菌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并在检验报告单上标注“多重耐药菌”标识;若发现某一科室在短时间内出现3例及以上同种病原菌时,应立即电话报告临床科室和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提供全院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

2、临床科室:临床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必要时开展主动筛查,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告知科室所有人员,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晨会进行交班,必要时请临床药师会诊,指导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发现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散发病例, 应及时下达隔离医嘱,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于24小时内在“卫宁系统”内填写医院感染登记表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3、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通过瑞美检验系统查看多重耐药菌报告单,及时到临床科室了解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指导临床科室做好消毒隔离等工作,追踪隔离措施落实情况。

会同微生物实验室、药学部每季度向全院公布临床常见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临床分布,反馈细菌耐药分析及抗菌药物的预警信息,汇总分析全院细菌分离及耐药菌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等。

4、如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则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和处置管理规范》的要求按时限报告。

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控制

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控制

不动杆菌的问题
院内肺炎常见原因(3-5%),环境中普遍存在、抵 抗力强, 在干燥的物体表面存活13天,远远超过其他G-杆菌 (几小时到3天) 医务工作者手上最常分离到的G-杆菌 对抗生素耐药日趋严重,耐药机制复杂 不动杆菌对三、四代头孢的敏感率迅速下降 头孢哌酮∕舒巴坦时治疗的选择,耐药率最低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仍然保持较高的敏感率
一种耐药机理可影响到同一类抗生素 如:庆大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也耐受所有氨基 糖甙类抗生素。
协同耐药
一种耐药机理可影响到另一类抗生素 如;肠杆菌科细菌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同时 也耐受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细菌产生耐药的本领是惊人的
天然耐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碳青霉烯耐药
继发耐药:
基因突变:如gryA突变导致喹诺酮类耐药 质粒介导:可以从同种、异种细菌获得耐药 质粒,甚至从环境种获得游离耐药质粒。
抗生素经验治疗
抗感染经验治疗的利与弊
正确的抗感染经验治疗显著提
高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利
抗感染经验治疗的利与弊
抗感染经验治疗同时也带来细菌耐药的
问题-弊
目前中国大陆耐药严重的细菌
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高达56.8%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高达42.3%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为9.6%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为48%
可以水解头孢菌素而得名。如果是产AmpC
酶细菌引起的肺炎,治疗起来可能比产 ESBLs细菌引起的肺炎更困难
I型酶(诱导和持续高产Ampc酶)的特 点
至少13种以上变异型,如ACT,CMY
基因源于肠杆菌、枸橼酸和假单胞等菌属 染色体介导,也可为获得性质粒介导 多在抗生素治疗中产生 三代头孢具有选择去阻遏突变株作用

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控制

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控制

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控制多重耐药菌(MDR)是指对一种或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细菌。

由于其在医疗机构和社区中的不断传播,导致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因此,监测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多重耐药菌监测与控制的重要性,并提出针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多重耐药菌监测的重要性多重耐药菌的出现给医疗机构和社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监测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可以及早发现和识别感染风险,从而采取相应措施遏制其传播。

此外,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可以提供数据支持,助于制定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减少临床病例的发生。

因此,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是保障公共卫生和医疗质量的重要一环。

二、多重耐药菌监测的方法1. 临床标本检测:通过采集患者呼吸道、血液或尿液等各种临床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利用培养和药敏试验等方法,对耐药菌进行鉴定和分析。

这种方法能够直接检测患者体内的感染情况,为医生提供治疗指导。

2. 环境监测:包括医院环境、设备、护士站等公共区域的采样,以及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手部、鼻孔等部位的采样。

通过对这些样本进行培养和分析,可以掌握多重耐药菌在环境中的分布情况,为制定相关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3. 流行病学调查:通过采集多个感染源的标本,并分析其基因型和药敏性,以确定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途径和范围。

流行病学调查能够帮助识别感染源、判定感染链,并采取相应措施遏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三、多重耐药菌控制的策略1. 提高洗手和卫生措施的执行力度:医护人员和患者应加强洗手的重要性,并遵守相关的卫生措施,如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正确处理医疗废物等。

此外,医疗机构应建立并落实相应的卫生管理制度,确保卫生措施的有效执行。

2.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医生应准确判断患者的感染类型,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同时,患者和公众应增强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意识,不滥用和滥用抗生素。

3. 强化医疗设施和设备的消毒:医院应加强对医疗设施和设备的消毒工作,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成为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潜在源头。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多重耐药菌感染是指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情况,使得治疗感染性疾病时的药物选择变得困难。

这类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上升趋势,给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对多重耐药菌感染进行监测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包括细菌的耐药性检测、感染源的分析、感染途径的追踪等。

通过对临床分离的细菌进行耐药性检测,可以了解细菌耐药性的现状。

这可以通过采集患者病原菌样本,进行药敏试验来完成。

药敏试验可以评估不同抗生素对细菌的抑菌效果,从而判断细菌的耐药性情况。

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感染源进行分析,可以帮助确定感染途径和传播方式。

这可以通过对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等进行采样和检测来实施。

通过分析这些样本中是否存在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情况,可以推断感染源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传播途径进行追踪也是重要的一环。

可以通过分析患者之间的传播链,寻找导致感染的传播途径。

这可以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来实施。

流行病学调查可以了解患者之间的接触情况,寻找可能的传播途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通过菌株之间的基因测序比较,判断不同病例之间是否存在菌株的传播。

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结果,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包括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加强卫生管理。

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包括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与隔离制度。

医务人员和患者在接触患者或处理带有多重耐药菌的样本时,应注意手卫生、戴手套和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对于住院患者,应根据感染类型和传播途径,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以限制病原体的传播。

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防控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和滥用。

也应加强对抗生素的监管,控制抗生素在农业和养殖业的应用,以减少抗生素在环境中的积累和对菌株的选择压力。

加强卫生管理也是防控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关键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菌和肠杆菌科细菌.
为什么多重耐药菌受到关注?
MRSA=超级细菌?
• 2007年11月:JAMA刊登美国政府调查报告,被称为“超级 病菌” MRSA正在美国国内蔓延,每年预计有超过9万人感 染这一病菌,被列为世界三大最难解决感染性疾患第1位, 年致死的人数可能超过艾滋病
• 2007年11月:新华社记者内参报告,上海发现“超级细菌” 感染患者
手易被细菌污染
某位护士的 手印
培养24小 时后
❖ 培养皿显示: 医务人员的手很容易受到暂居菌的污染。
每进行一个操作,可能增加100-1000个细菌
MRSA?ESBL?VRE? PDR-AB?白念?曲霉?
• 用机关枪打鸟或用牛刀杀鸡的时代已经过去 • 抗感染需要:瞄准器、激光制导炸弹……
多重耐药菌与抗菌药物附加损害
➢ 抗假単胞菌的头孢菌素类(头孢他啶、头孢吡肟)
➢ 碳青酶烯类
➢ B-内酰胺酶复合制剂
本次课重点
➢ 喹诺酮类
➢ 氨基糖苷类
卫生部要求加强监测的多重耐药菌株包括
• 1) 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本次课重点
• 2) VRE(耐万古肠球菌)
• 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肠杆菌
科细菌
• 4)耐碳青霉烯的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
的“零宽容”
积极隔离:包括疑似病例的隔离 就地消灭:包括环境消毒
Company Logo
我国控制耐药菌感染的措施
• 2004年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 2006年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 08年卫生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
用管理的通知。 • 2009-3-25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我国细菌耐药形势异常严峻
• 多重耐药菌的种类和数量仍在迅 速增加
• 多重耐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导致 患者病死率明显增加,耐药菌感 染病死率为11.7%,而一般感染 病死率为5.4%;
• 医疗费用急剧上升,耐药菌感染 住院病人的治疗费用较敏感者高 3倍以上,住院总费用则高3.75 倍;
• 每年由于耐药菌感染损失数百亿 元,相关病死人数近50万。
耐药菌增加的原因
• 存在耐药基因:细菌天然存在或后天因为基因突变或 转移得到了耐药基因,耐药基因决定了各种不同的耐 药机制,使细菌能够抵抗抗菌药物的杀伤作用。
• 耐药菌产生增加:(抗生素选择性压力):由于医生 过多地使用抗生素,造成对基因突变及耐药基因转移 的耐药菌进行了筛选
• 耐药菌传播增加:通过医护人员尤其手的接触,细菌 在病人间交叉寄生造成耐药菌株在医院内的传播,以 及随后通过宿主病人的转移,耐药菌在医院间甚至社 区进行传播
全球产NDM-1细菌流行情况
Comp性”与“流行性” • 病症当属 “感染”而非“传染” • 威胁在于“耐药性”而非“致病力” • 源头是“发展中国家抗生素滥用”而非“印
度新德里” • 抵御超级细菌重在“监测”而非“限产” • “抗生素时代”遭遇挑战但不会结束
• 10月26日,我国发现三例“超级细菌”感染病例:在宁夏的两 名新生儿和福建的一名老年死亡病例者身上,分别检出了三株“ 超级耐药菌”。中国的感染病例没有“跨国医疗旅游”的经历, 并且发现的“超级细菌”也属于人体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 这与此前国外报道的“超级细菌”感染病例明显不同。我国检出 的“超级细菌”虽也携带“NDM-1”耐药基因,但却呈现出“来 路不明,致病性不强”的特点。
多重耐药菌产生和扩散的原因
• 30-40%为医院工作人员的手 • 20-25%是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 • 20-25%是社区获得性病原菌 • 20%来源不明(如环境污染及工作人员携带)
飞沫
污染环境 痰
皮屑
排泄物
污染的设备
定植者
空气传播
工作人员的手
易感者
呼吸道定植 皮肤的定植
血源性感染
肺部感染
尿路感染 伤口的定植和感染
• 在MDROs感染率高的科住院
本次课重点
• 高龄患者
• 高危手术
• 免疫抑制剂应用
• 插管或侵入性操作
• 长期住院患者
• 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或长期应用抗菌药物
• 呼吸机应用;
细菌耐药性的五大危害
• 治疗费用高 • 疗效不佳 • 病死率高 • 毒性可能增加 • 医疗安全的质量降低
本次课重点
对超级细菌MRSA感染 主动筛查:快速监测
• 2007年11月: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 葡萄球菌病例监测与控制方案》的通知
• 2007年12月:卫生部组织召开专家研讨会……
• 中国MRSA的流行和危害可能超过美国
• 2008年卫生部办公厅 《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
自2010年8月11日《柳叶刀-感染》杂志披露英国、印度,巴基斯坦 存在“超级细菌”以来,在不足三个月的时间内,“超级耐药菌 ”疫情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流行:8月11日,加拿大发现2例病例; 8月13日,法国出现病例。10月4日台湾发现1例病例;截止到10 月8日,日本的感染患者激增到53人,并且出现4例死亡病例。“ 超级细菌”疫情已经波及十余个国家。感染“超级细菌”的人数 不断攀升、死亡病例不断增加。数月前,只在印度、英国小规模 爆发的“超级细菌”疫情,目前已经形成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 行的态势。
xxx
1 什么是多重耐药菌 2 为什么多重耐药菌受到关注 3 如何监测控制多重耐药菌 4 如何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什么是多重耐药菌? (MDROs)
定义
• 指对下列5类抗生素中的3类及3类以上抗生素耐药 ,为多重耐药(multiple drug resistanceMRD)。
• 5类抗生素都耐药称为泛耐药(pan-drug resistance, PDR)。
密切相关
MRSA
三 代 头 喹孢 诺菌 酮素
VRE 产ESBLs 菌株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
四代头孢菌素 (头孢吡肟)
MDR铜绿假单胞菌 MDR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
极少数文献报道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使用与上述耐药菌株的发生相关
Company Logo
多重耐药菌的易感人群
• 既往携带或感染了MDROs
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 2009年4月1日《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第三章 预防与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