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康复诊疗常规(新)(DOC)
颅脑损伤康复治疗方案
5)言语功能训练,针对失语、构音障碍等进行训练。
6)心理干预,缓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压力。
2.恢复期康复治疗
(1)继续急性期康复治疗措施。
(2)增加以下康复治疗项目:
1)站立和行走训练,提高患者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
2)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穿衣、洗漱、饮食、如厕等。
2.综合性原则:采用多种康复治疗手段,如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全面促进患者康复。
3.阶段性原则:根据患者病程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康复治疗目标及措施。
三、康复治疗目标
1.降低颅脑损伤导致的生理功能障碍。
2.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增强治疗信心。
4.减少并发症及继发性损害的发生。
3.后遗症期:颅脑损伤发生后6个月以上,根据患者遗留问题进行针对性治疗。
五、注意事项
1.康复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具体方案。
2.康复治疗过程中,患者及家庭需积极配治疗方案。
4.加强患者及其家庭的心理支持,提高治疗信心。
5.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
1)床上训练: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翻身训练等。
2)坐位训练:逐步提高坐位平衡能力,为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础。
3)认知功能训练:提高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力等。
4)言语功能训练:针对失语、构音障碍等进行训练。
5)心理干预:针对患者及家庭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
2.恢复期康复治疗
(1)继续开展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各项训练。
四、康复治疗方案
1.急性期康复治疗
(1)病情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意识、认知、运动、感觉、言语、心理等方面。
颅脑损伤诊疗常规
颅脑损伤诊疗常规
1、急诊脑外伤病人接诊处置: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意
识状态,尤其是神志瞳孔等重点体征变化,询问病情,确定GCS 评分及分型,了解有无复合伤,及时行头颅CT检查,作出初步诊断以及适当的急诊处置,根据病情需要,收入病房或直接进入手术室施行急诊手术。
2、救治原则:抢救生命(心-肺-脑复苏),解除脑疝,止血,预防感染,复合伤的治疗。
3、各种类型的急诊手术:头皮和颅骨损伤的清创手术,血肿钻孔引流术,标准开颅血肿清除术。
4、综合治疗手段: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循环,激素类制剂和止血药物的使用,预防性使用抗菌素,神经保护药物,促醒药(如纳洛酮),水电解质平衡,全身营养与能量支持。
5、危重病人抢救及监护
6、康复治疗:预防和治疗各种外伤后并发症,抗癫痫
药,高压氧,神经功能和认知能力的恢复,精神心理治疗。
【实用】-颅脑损伤的康复护理常规
颅脑损伤的康复护理常规由于创伤所致的脑部损伤,可导致意识丧失、记忆缺失及神经功能障碍。
【康复护理评估】1.颅脑损伤严重程度评定1.1昏迷期间依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对患者损失程度进行评估,最低为3分,最高为15分。
1.2 清醒后依据损伤后遗忘(PTA)期间长短评定损失严重程度,遗忘间期<10min为极轻型,10min—1h为轻型,1h—1d为中型,1d—1周为重型,>1周为极重型。
2.功能及预后评测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3.神经行为恢复阶段的评估4.运动功能、言语功能、认知功能及心理等评定。
【护理问题】1.自理能力下降2.沟通交流障碍3.排便模式的改变4.情绪及行为异常5.潜在并发症:皮肤完整性受损;坠积性肺炎;挛缩、癫痫6.潜在护理不良事件跌倒、走失【护理措施】1.早期康复护理1.1基础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昏迷患者应鼻饲充足的饮食;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定时翻身、扣背、吸痰,气管切开者做好气管切开护理;尿潴留应安置保留导尿管,做好尿管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以防止压疮。
抗痉挛体位保持适当的卧位姿势。
1.2用药护理:根据医嘱给予改善脑细胞代谢、脱水剂等。
1.3进行关节被动活动:在患者急性期每天做2次,以后每天做1次,每次每个关节做3-5遍。
1.4催醒治疗:通过声音刺激、视觉刺激、深浅感觉刺激、针灸刺激、高压氧治疗等,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苏醒。
2.运动功能及ADL能力训练:运动功能训练;ADL能力训练;再就业前的训练。
3.认知障碍的康复护理:注意力训练;记忆力训练;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知觉障碍的训练。
4.言语障碍的护理:在患者神志清楚、能保持坐位后就可开始失用症训练或构音障碍训练。
5.行为障碍的护理:行为障碍的治疗分为正性行为障碍的治疗和负性行为障碍的治疗。
6.心理障碍的护理7.大脑综合能力训练8.并发症的护理: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深静脉血栓、坠急性肺炎、痉挛、癫痫等并发症及跌倒、走失等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及护理。
颅脑损伤康复诊疗常规(新)(DOC)
头部内伤(颅脑损伤)中医康复诊疗常规一、诊断要点(一)病史⒈受伤时间、原因、头部外力作用的情况。
⒉伤后意识障碍变化情况。
⒊伤后作过何种处理。
⒋伤前健康情况, 主要了解心血管、肾及肝脏重要疾患等。
(二)体格检查⒈意识障碍的程度和变化是判断伤情的重要方面。
⒉头部检查,注意头皮损伤,耳鼻出血及渗液情况。
⒊生命体征(呼吸、脉搏、血压和体温)要作重点检查,以了解颅内压增高,延髓功能状态以及有无休克等。
⒋瞳孔应注意对比双侧大小、形状和对光反应情况。
⒌运动及反射检查。
(三)辅助检查1.颅骨X线平片只要病情允许应作常规检查,照正、侧位片或特殊位。
开放伤更有必要,以便了解颅骨骨折部位、类型及颅内异物等情况。
2.腰椎穿刺以了解脑脊液压力和成份改变,但对已有脑疝表现或疑有颅后凹血肿者应视为禁忌。
3.脑血管造影对颅内血肿诊断准确率较高,是一项可靠的诊断方法。
4.电子计算机断层(CT)和磁共振(MRI)检查对颅脑损伤诊断,是目前先进的检查技术。
5.脑电图可作为监测、了解脑的恢复情况的参数6.脑诱发电位可分别反映脑干、皮质下和皮质等不同部位的功能情况, 对确定受损部位、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等有帮助。
(四)、损伤程度分类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被广泛地应由于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判断上, 并且也被应用于其他原因所致的意识障碍患者(参阅表8-2)。
根据昏迷时间长短,可将颅脑损伤分为四型:轻型:总分13~15分,伤后昏迷20min以内。
中型:总分9~12分,伤后昏迷20min~6h。
重型:总分6~8分,伤后昏迷或再次昏迷持续6h以上。
特重型:总分3~5分。
(五)中医证候分期分型1.急性期(6周以内)多从瘀血阻滞、脑脉痹阻来论治,症状表现:肢体无力,头痛,头晕,记忆减退,言语不清,饮水呛咳,舌暗红,上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弦涩,或沉细涩。
2.恢复期(急性期过后)多从以肝肾不足、气虚血瘀来论治,症状表现:手足拘挛,活动不利,头晕,记忆减退,言语不清,饮水呛咳,舌暗红,上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弦细涩,或沉细涩。
颅脑损伤的康复护理常规
颅脑损伤的康复护理一、护理评估1、评估入院方式、生命体征、既往史、手术史、家属史等评估患者脑功能情况、肢体运动功能等。
2、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精神、心理和情感状况、认知功能、运动功能的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情况等。
二、护理措施1、体位:正确的体位是预防压疮和肢体挛缩、预制痉挛、保持肢体良好功能的关键。
凡不能自行翻身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瘫痪下肢可穿防旋鞋,使肢体处于功能位。
2、关节活动:指导患者或家属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开始主动、被动的活动。
3、言语障碍训练:言语训练应尽早开始,对患者的每一点进步和成绩给予鼓励和帮助,增强其对疾病恢复的信心。
4、认知障碍康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指导,心理护理等。
三、健康指导要点1、早期康复介入为防止并发症、减少后遗症,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综合康复训练既要选择适当的运动疗法进行反复训练,又必须配合其他措施,如心理康复、生活护理、药物治疗等。
3、家庭共同参与,对颅脑损伤后的患者应把康复训练贯穿于家庭日常生活中去,保证患者在家庭中得到长期、系统、合理的训练。
4、定期随访,防止意外损伤训练,计划因人而异,定期门诊随访。
加强安全生产和交通安全教育,对减少颅脑损伤的发生十分重要。
四、注意事项患者有功能障碍时注意压疮的预防,行走训练及使用步行架时应有人陪同,防止跌倒。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
监测指标至少包含生命体征、瞳孔、意识、仪器参数;出入量应包含每个入出途径的详细记录;用药执行写明药物名称、剂量。
头部内伤(颅脑损伤)恢复期中医诊疗方案
头部内伤(颅脑损伤)恢复期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有头部外伤或间接外伤史。
(2)伤后出现神志昏迷,烦躁不宁,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
(3)结合病史和体征、CT、磁共振检查可确定损伤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有明确的外伤病史,分为原发性颅脑损伤和继发性颅脑损伤,原发性颅脑损伤是指创伤暴力当时造成的颅脑损伤,如:头皮伤、颅骨骨折、脑震荡、脑挫裂伤等;继发性颅脑损伤是指致伤后一段时间逐步形成的脑损伤,如颅内血肿、脑水肿等。
3.恢复期标准本病恢复期是指经急诊、外科等相关科室对症处理骨折、血肿、水肿等情况后,生命体征基本稳定的阶段。
(二)证候诊断1.瘀阻脑络证:伤后头痛,痛处固定,痛如锥刺,或神识不清,伴头部青紫、瘀肿,心烦不寐。
舌质紫暗有瘀点,脉弦涩。
2.痰浊上蒙证:头痛头晕,头重如裹,呆钝健忘,胸脘痞闷,或神识不清,或时作癫痫。
舌胖,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滑。
3.肝阳上扰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每因烦躁、恼怒而加重,面色潮红,少寐多梦,泛泛欲吐,口干苦,小便黄赤。
苔黄,脉弦数。
4.心脾两虚证:伤后眩晕,神疲倦怠,怔仲惊悸,心神不安,或昏愦,面色萎黄,唇甲无华。
舌淡,脉细弱。
5.肾精不足证:眩晕健忘,耳聋耳鸣,视物模糊,神疲乏力,腰膝酸软,或昏迷不醒,或发脱齿摇,或失语,或肢体萎软不用。
舌淡或红,脉沉细。
6.痰热内阻证:头痛,肢体拘挛,甚至神昏,发热咳嗽,胸膈满闷,咯黄稠痰或痰中带血,甚则呼吸迫促,胸胁作痛。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瘀阻脑络证治法:祛瘀生新,通窍活络推荐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当归、丹参、牛膝、玄参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痰浊上蒙证治法:健脾燥湿,化痰降逆推荐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完整版)颅脑损伤康复诊疗规范
颅脑损伤康复诊疗规范颅脑损伤康复是指颅脑损伤后患者产生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心理障碍等后遗症,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中国传统治疗、康复工程等),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和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或)社会功能上的最佳水平,从而使其借助某种手段,改变其生活,增强自立能力,使病、伤、残者能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
【临床主要变现】1. 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偏身感觉(浅感觉和深感觉)障碍、一侧视野缺失(偏盲)和偏身运动障碍;2. 言语功能障碍:表现为失语、构音障碍等;3. 吞咽功能障碍:变现为患者呛咳;4. 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记忆力障碍、注意力障碍、思维能力障碍、失认等;5. 心理障碍:表现为焦虑、抑郁等;6. 其他功能障碍:二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
【辅助检查】(一)一般检查1。
三大常规检查。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3。
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
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5。
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二)选择性检查1.头颅CT、磁共振(MRI)检查适应征:①入院时需进一步明确诊断;②病情发生改变,有加重迹象时;③合并有脑积水、肿瘤、感染等迹象时;④其它情况需要进行CT或MRI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时。
2。
脑电图、脑电地形图检查适应征:①需明确癫痫诊断时;②需协助其它颅内占位及颅内感染诊断时;③出现意识障碍时;④需协助鉴别器质性精神障碍或功能性精神障碍时。
3.其它神经电生理检查: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诱发电位、强度—时间曲线检查等。
适应征:需明确是否合并周围神经损伤及其严重程度,或需了解脊髓功能状况时。
4。
经颅多普勒(TCD)检查适应征:需了解是否有颅内血管狭窄、闭塞、畸形、硬化、动脉瘤、血液供应情况时及颅内压增高的探测等。
5。
心、肺功能检查。
适应征:疑有心、肺功能减退,需了解患者运动负荷情况,以指导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
医院颅脑损伤的康复护理常规
医院颅脑损伤的康复护理常规一、概述颅脑损伤也称脑外伤,是指脑部受各种外力作用后,引起脑部组织结构及功能改变,导致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
颅脑损伤按损伤程度分为轻型、中型、重型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疾病,其发生率居于各类创伤的第二位,占22%~42%,而死亡率居于首位,占创伤总死亡的72.2%~92.5%。
在中国每年新增颅脑损伤患者约60万人,其中47%为30岁左右的年轻人。
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2:1。
颅脑损伤后极易遗留严重残疾,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同时伴有认知、言语交流、行为、心理、日常生活及社会交往等功能障碍,其中记忆障碍发病率近100%。
颅脑损伤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生活压力,因此,利用各种康复护理手段,对脑损伤患者造成的身体上、精神上、职业上的功能障碍进行训练,使其消除或减轻功能缺陷,最大限度地恢复正常或较正常的生活和劳动能力并参加社会活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主要功能障碍及评定颅脑损伤后主要的功能障碍表现为:意识障碍、运动功能障碍、记忆和认知障碍、言语与吞咽障碍、心理精神障碍等,其中意识障碍的严重程度对预后有着较大的影响。
(一)意识功能障碍及评定1.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见本章相关内容。
需特别注意,有两种情况不进行评分:颅脑损伤6小时之内死亡;颅脑火器伤。
颅脑损伤程度的判断:GCS计分3~5分为特重型损伤;6~8分为重型损伤;9~12分为中度损伤;13~15分为轻度损伤。
2.连续记忆恢复以后的评估方法可以采用伤后遗忘时间来进行评估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
PTA是指受伤后记忆丧失到连续记忆恢复所需的时间。
其分级标准是:(二)运动功能障碍及评定颅脑损伤后可因脑器质性损害造成的原发性运动功能障碍和由并发症造成的继发性运动功能障碍。
颅脑损伤患者可因锥体束损害表现为偏瘫、单瘫、双侧瘫,也可出现帕金森综合征、共济失调、舞蹈样动作等锥体外系表现。
颅脑损伤运动障碍的评定:一般先用Bnmnstrom评测法作快速筛查,再进行肌张力、平衡协调能力评定。
最新医院管理精品-康复科颅脑外伤恢复期单病种诊疗规范
3、康复科颅脑外伤恢复期单病种诊疗规范一、诊断依据(1)有头部外伤或间接外伤史。
(2)伤后出现神志昏迷,烦躁不宁,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
(3)结合病史和体征、CT、磁共振检查可确定损伤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分为原发性颅脑损伤和继发性颅脑损伤,原发性颅脑损伤是指创伤暴力当时造成的颅脑损伤,如颅骨骨折、脑震荡、脑挫裂伤等;继发性颅脑损伤是指致伤后一段时间逐步形成的脑损伤,如颅内血肿、脑水肿等。
二、中医辨证分型瘀阻脑络:伤后头痛,痛处固定,痛如锥刺,或神识不清,伴头部青紫、瘀肿,心烦不寐。
舌质紫暗有瘀点,脉弦涩。
治法:祛瘀生新,通窍活络。
方药:血府逐瘀汤或通窍活血汤。
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栀子、白芷、薏苡仁、大枣、生姜、甘草痰浊上蒙:头痛头晕,头重如裹,呆钝健忘,胸脘痞闷,或神识不清,或时作癫痫。
舌胖,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降逆。
方药:温胆汤或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生姜、白术、大枣肝阳上扰:眩晕头痛,耳鸣耳聋,每因烦躁、恼怒而加重,面色潮红,少寐多梦,泛泛欲吐,口干苦,小便黄赤。
苔黄,脉弦数。
治法: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方药:镇肝熄风汤。
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版、生杭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
心脾两虚:伤后眩晕,神疲倦怠,怔仲惊悸,心神不安,或昏愦,面色萎黄,唇甲无华。
舌淡,脉细弱。
治法:健脾养心,调畅气机。
方药:归脾汤。
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炒)、龙眼肉、远志、酸枣仁、木香、甘草(炙)、人参、生姜、大枣肾精不足:眩晕健忘,耳聋耳鸣,视物模糊,神疲乏力,腰膝酸软,或昏迷不醒,或发脱齿摇,或失语,或肢体萎软不用。
舌淡或红,脉沉细。
治法:补益肾精,充养脑髓。
方药:益气聪明汤或六味地黄丸。
黄耆、﹑人参、葛根、蔓荆子、白芍﹑黄柏、升麻、炙甘草、二、治疗方案(一)康复治疗1.针刺疗法(1)头皮针(2)体针(3)耳压疗法2.灸法3.推拿4.功能训练(三)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可依具体情况选用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颅脑损伤康复护理常规
颅脑损伤康复护理常规颅脑损伤是指头颅部,特别是脑受到外来暴力打击所造成的脑部损伤,可导致意识障碍、记忆缺失及神经功能障碍等。
【护理评估】要点1、颅脑损伤严重程度:通过睁眼、言语、运动进行评定。
2、认知、人格与情绪障碍:认知包括感知、知觉、注意力、记忆力、定向力、思维和智能等。
人格是指个性心理特征。
情绪包括抑郁、焦虑、恐惧等。
3、运动功能及言语功能障碍程度。
4、生活活动能力分级。
5、预后评定:按患者能否恢复工作、学习、生活能否自理、残疾严重程度分 5个等级:恢复良好、中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状态、死亡。
【常见护理问题】1、自理能力下降与颅脑损伤导致运动功能障碍有关。
2、沟通交流障碍与认知、言语功能障碍有关。
3、排便模式的改变与神经源性直肠、膀胱有关。
4、情绪及行为异常与心理障碍有关。
5、潜在并发症:皮肤完整性受损、坠积性肺炎、挛缩、癫痫。
6、潜在护理不良事件:跌倒、走失。
【护理措施】1、基础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昏迷患者应鼻饲饮食;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定时翻身、叩背、吸痰,气管切开者做好气管切开护理;尿潴留患者应保留尿管,做好尿管护理,保持会阴清洁;使用气垫床,定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以防压疮。
保持适当的卧位姿势,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2、用药护理:遵医嘱用药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改善脑细胞代谢药物;根据病情使用脱水剂、止血剂、促醒药;癫痫发作可用抗癫痫药;重症患者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3、认知障碍的康复护理: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知觉障碍的训练。
4、言语障碍护理:包括听力、理解、阅读、口语、书写、发音、朗读训练等。
5、行为障碍护理:包括正性行为障碍和负性行为障碍。
正性行为障碍表现为攻击他人,应予消除病因、发作期予隔离、药物治疗、教患者学会自我控制等。
负性行为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感情淡漠、行动不作为。
应注意让患者远离诱发行为障碍发作的人、事件、环境,创造良好的环境,如保持病房安静,限制探视人数,允许患者情感宣泄等。
颅脑损伤的诊疗常规
脑外伤、脑出血术后和脑卒中早期康复诊疗原则
脑外伤、脑出血术后和脑卒中早期康复诊疗
原则
一、首次诊疗时间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稳定后48小时内。
二、康复评定
(一)一般情况。
包括生命体征,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注意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
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二)康复专科评定。
评定认知功能、精神行为、运动功能、言语功能、吞咽功能、感觉功能等。
根据病情评定患者的转移、站立、步行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三、康复治疗
根据评定结果并结合病情,视情开展以下康复治疗。
(一)体位摆放与处理。
(二)防治并发症,特别是误吸、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压疮。
(三)促醒治疗。
昏迷患者应当尽早开始促醒治疗,包括各种感觉输入刺激。
(四)吞咽治疗。
患者意识恢复后,尽早开展口咽部吞咽功能训练,改善吞咽功能。
(五)认知和言语治疗。
(六)精神行为治疗。
(七)改善肢体功能,必要时可使用辅助器具。
(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四、注意事项
患者如有精神行为异常,开展康复治疗应当注意加强防护,保障患者安全。
康复治疗过程中应当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关注合并症情况。
如果患者出现病情加重,则请相关科室会诊。
颅脑损伤的康复规范标准版
颅脑损伤的康复规范【障碍评定】(一)昏迷深度和损伤严重程度评定:主要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1.观察睁眼计分。
自发睁眼4分,大声提问时睁眼3分,捏痛患者时睁眼2分,捏痛患者时亦不睁眼1分。
2.观察运动反应。
能按命令做动作6分,捏痛时患者拨开医生手5分,撤出被捏部分4分,捏痛时患者身体呈去皮质强直(上肢屈曲、下肢伸直)3分,呈去小脑强直2分,无反应1分。
3.言语反应。
能正确会话5分,言语错乱,定向障碍3分,不理解2分,不发声1分。
4.以上1~3计分相加,小于8为昏迷.系严重颅脑损伤;9一11无昏迷,系中度颅脑损伤;12~15为轻度颅脑损伤。
(二)认知功能评定(根据R1A标准):1级:患者对刺激完全无反应。
2级:对刺激有反应,不恒定,无目的。
3级:对刺激反应有特异性,但延迟,且不恒定。
4级:言语功能不全,短期记忆丧失,注意力呈短暂无选择性,活动增强,有无目的行为。
5级:言语、注意力仍可,外表机灵,能对简单的命令发生相当恒定反应,无激动。
6级:近事记忆有问题,可重新学习以前学过的东西,在外界指引下可有针对性目的和行为。
7级:近事记忆浅淡,判断受损,学新事物较慢,在熟悉环境中能自动完成常规活动。
8级:言语、认识轻度障碍,行为有目的且适当,但抽象推理能力较病前差。
(三)行为评定:1.发作性失控:发作时脑电图有阵发异常,是一种突然无诱因、无预谋的发作,直接作用于最靠近的人和物。
发作时间短,后感自责。
2.额叶攻击行为:对细小诱因或挫折发生过度反应,间隙性激惹,逐步升级。
3.负性行为障碍:精神运动迟缓,感情淡漠,失去主动性,常嗜睡,不愿动。
(四)情绪障碍评定:表现抑郁或焦虑。
(五)急性期合并症和运动、感觉障碍的评定:同脑血管病相似,参见有关章节。
(六)言语障碍评定:同失语评定。
其言语错乱特点为:1、没有明显词汇和句法错误;2、空间、时间、人物等定向障碍;3、意识不到有错乱。
【康复目标】(一)急性期:1.预防各种合并症。
颅脑损伤常规诊疗
颅脑损伤常规诊疗【概述】和平时期颅脑损伤多见于交通事故、厂矿事故;自然灾害,坠落、跌倒、爆炸、火器伤以及各种钝利器对头部的伤害。
常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合并存在。
预防和对症治疗各种外伤后并发症,高压氧,功能锻炼,神经功能和认知能力的恢复,精神心理治疗。
截瘫【概述】一、康复住院标准伤后经临床治疗,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并符合下列条件:1、脊柱稳定者,经手术或保守治疗后2-3周,仍有神经功能障碍。
2、脊柱不稳定者,经手术减压及脊柱内固定术后4-6周,仍有神经功能障碍。
3、上颈段脊髓损伤者,经临床治疗6-8周,脊柱稳定,无严重呼吸功能障碍。
二、康复住院时限颈髓损伤康复住院时间不超过6个月。
胸髓损伤康复住院时间不超过4个月。
腰髓损伤、脊髓圆锥或马尾损伤康复住院时间不超过2个月。
患者已到出院时间,仍有康复治疗价值者,或仍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经申请批准后可以继续住院治疗。
【临床表现】截瘫,是指胸腰段脊髓损伤后,受伤平面以下双侧肢体感觉、运动、反射等消失和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丧失的一种病症。
颈椎脊髓损伤往往引起四肢瘫。
其中,上述功能完全丧失者,称完全性截瘫,还有部分功能存在的,称不完全性截瘫。
早期为弛缓性瘫痪,约3~4周后,逐渐转为痉挛性瘫痪。
截瘫病因与脊髓外伤或本身病变有关。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一)一般检查1、三大检查常规。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尿细菌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心、肺功能检查。
(二)选择性检查(有适应征并经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批准)1、膀胱镜适应征:脊髓损伤后膀胱结石、血尿等。
2、泌尿系造影检查适应征:反复泌尿系感染或其它无法预料的临床情况需要。
3、膀胱容量测定适应征: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4、脊柱或脊髓CT或MRI检查适应征:因病情变化需要进一步确定损伤部位及严重程度时。
【诊断】符合上述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者【治疗】一、临床治疗规范1、中医特色康复治疗(1)针刺治疗:以疏通督脉为原则,选损伤平面上下2-3个华佗夹脊穴、背俞穴以及肢体阳明经穴为主,并辨证加减。
颅脑损伤的诊疗常规
• 按血肿形成时间分:
• 特急性血肿<3h • 急性血肿<3d • 亚急性血肿<3w • 慢性血肿>3w
硬脑膜外血肿(epidural hematoma,EDH)
硬脑膜外血肿
• 暴力作用部位,颅盖骨折(90%)所致。 • 出血来源:脑膜中动脉、静脉窦,板障静脉或导血管。多
见于颞部。 • 表现与诊断:
脑损伤机制
• 颅骨变形,骨折致脑损伤:
– 外力引起凹陷骨折直接刺伤脑组织。 – 颅骨变形使颅内压急骤升高和降低,造成脑损伤。
• 脑组织在颅腔内运动:直线和旋转运动。
– 直线运动:加速或减速运动,使脑组织受到压迫、牵张、滑动或 负压吸附而损伤。
– 脑损伤发生在暴力着力点处为冲击伤,减速性损伤中在暴力着力 点对侧发生的脑损伤为对冲伤。
无菌敷料覆盖创面加压包扎止血抗休克保留撕脱头皮争叏68小时内清创缝合整块撕脱可行头皮再植小块撕脱可转秱皮瓣或自体植皮骨膜撕脱丌能再植可外板钻孔达板障待肉芽生长后再植皮抗感染tat颅骨损伤颅骨骨折是指受暴力作用所致颅骨结构改临床意义不在颅骨本身而主要在于并发脑膜血管脑和神经损伤闭合性骨折颅盖骨折应警惕脑损伤或颅内血肿特别是颅顶骨折易形成硬膜外血肿可触知凹陷区压迫脑功能区可出现偏瘫失语癫痫等定位病征确诊常须x线片或ct颅底骨折硬脑膜不颅骨贴附紧密易撕裂产生脑脊液漏而成开放性骨折可确诊
挤压性损伤
• 两个不同方向的外力 同时作用于头部,使 颅骨变形致伤
挥鞭性损伤
• 当外力作用于躯体某 部使之急骤加速运动 而头部商处于相对静 止状态。如挥鞭样动 作发生脑损伤。这种 损伤常发生在颅颈边 界处。
胸内压增高所致的脑损伤
• 因胸部受到猛烈的 挤压时,骤然升高 的胸内压沿颈静脉 传递到脑部致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部内伤(颅脑损伤)中医康复诊疗常规、诊断要点(一)病史1•受伤时间、原因、头部外力作用的情况。
2•伤后意识障碍变化情况。
3.伤后作过何种处理。
4•伤前健康情况,主要了解心血管、肾与肝脏重要疾患等。
(二)体格检查1意识障碍的程度和变化是判断伤情的重要方面。
2头部检查,注意头皮损伤,耳鼻出血及渗液情况。
.生命体征(呼吸、脉搏、血压和体温)要作重点检查,以了解颅内压增高,延髓功能状态以及有无休克等。
4瞳孔应注意对比双侧大小、形状和对光反应情况。
5•运动与反射检查。
(三)辅助检查1. 颅骨X 线平片只要病情允许应作常规检查,照正、侧位片或特殊位。
开放伤更有必要,以便了解颅骨骨折部位、类型及颅内异物等情况。
2. 腰椎穿刺以了解脑脊液压力和成份改变,但对已有脑疝表现或疑有颅后凹血肿者应视为禁忌。
3. 脑血管造影对颅内血肿诊断准确率较高,是一项可靠的诊断方法。
4•电子计算机断层(CT)和磁共振(MRI)检查对颅脑损伤诊断,是目前先进的检查技术。
5. 脑电图可作为监测、了解脑的恢复情况的参数6. 脑诱发电位可分别反映脑干、皮质下和皮质等不同部位的功能情况, 对确定受损部位、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等有帮助。
(四)、损伤程度分类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被广泛地应由于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判断上, 并且也被应用于其他原因所致的意识障碍患者(参阅表8-2)。
根据昏迷时间长短,可将颅脑损伤分为四型:轻型:总分13〜15分,伤后昏迷20min以内。
中型:总分9〜12分伤后昏迷20min〜6h。
重型:总分6〜8分,伤后昏迷或再次昏迷持续6h以上。
特重型:总分3〜5 分。
(五)中医证候分期分型1.急性期(6 周以内)多从瘀血阻滞、脑脉痹阻来论治,症状表现:肢体无力,头痛,头晕,记忆减退,言语不清,饮水呛咳,舌暗红,上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弦涩,或沉细涩。
2.恢复期(急性期过后)多从以肝肾不足、气虚血瘀来论治,症状表现:手足拘挛,活动不利,头晕,记忆减退,言语不清,饮水呛咳,舌暗红,上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弦细涩,或沉细涩。
、康复评定颅脑损伤评定目的是对功能障碍的程度作出客观的评估, 为康复治疗方案、康复预后预测提供客观依据。
除了神经系统方面内容以外, 重点意识障碍、认知功能、运动功能结局等的评定。
意识障碍的评定常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Glasgow Coma Scale, GCS)( 表8-2) 来评定意识水平。
认知功能的评定认知功能主要由注意、记忆、思维、推理、智力等构成。
认知功能的评定常用Rancho Los Amigos(RLA) 认知功能水平分级。
常用Brunnstrom 中枢神经糸统损伤后运动功能评定法,对偏瘫上肢、手、下肢进行运动功能评定。
其优点是简单、快捷,缺点是不能量化。
另一运动功能评定是用Fugl-Meyer 评定法,该评定法可量化,有效性强,现己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科研工作。
言语障碍的评定方面,西方失语成套测验(the western aphasia battery,WAB)是目前流行应用较广的一种失语症评定方法,受民族、文化背景影响少,值得应用。
构音障碍评定可采用修订后的Frenchay 构音障碍评定法。
该测验项目分为反射、呼吸、唇、颌、软腭、喉、舌、言语八大项。
和28细项。
每细项按损伤严重程度分为a至e五级,a为正常,e为严重损伤。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临床上应用较广的是Barthel指数(the Barthel index,BI)和功能独立性评测(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
三、中医治疗原则( 一) 一般处理1.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昏迷病人要注意舌后坠、咳嗽和吞咽机能障碍,以及频繁呕吐等因素极易引起呼吸道机械阻塞,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对预计昏迷时间较长或合并严重颌面伤以及胸部伤者应及时行气管切开,以确保呼吸道通畅。
2. 头位与体位头部升高15°有利于脑部静脉回流, 对脑水肿的治疗有帮助。
为预防褥疮, 必须坚持定时翻身, 不断变更身体与床褥接触的部位, 以免骨突出部位的皮肤持续受压缺血。
3. 营养营养障碍将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和修复功能, 使易于发生或加剧并发症。
早期采用肠道外营养, 如静脉输入20%脂肪乳剂、7%氨基酸、20%葡萄糖与胰岛素以及电解质、维生素等,以维持需要; 待肠蠕动恢复后,即可采用肠道内营养逐步代替静脉途径; 超过1 个月以上的肠道内营养, 可考虑行胃造瘘术。
(二) 中医治疗方案1.急性期( 6 周以内)多从瘀血阻滞、脑脉痹阻,中药以活血通络,清脑开窍治之。
方以通窍活血汤加减,针刺以体针为主。
桃仁15 红花10 生地30 赤芍15 丹皮15 川芎15 当归10 川牛膝15 全虫5 地鳖虫10、石菖蒲15、郁金15、甘草5 2.恢复期(急性期过后)多从以肝肾不足、气虚血瘀来论治,以补益肝肾,益气活血药为主。
方用补阳还五汤合右归丸加减,针刺以体针为主。
川断20 巴戟天15 狗脊15 杜仲10 怀牛膝15 黄芪30 当归10 红花10 桃仁15 全虫5 地鳖虫10 甘草5 3.若有意识障碍、认知障碍可加郁金、菖蒲、远志,针刺可加醒脑开窍针法。
4.若有言语障碍、吞咽障碍可加天麻、法夏、郁金、菖蒲、羌活等。
可配合舌针,选穴可选金津、玉液、廉泉等穴位。
5.若有肢体痉挛者可加川木瓜、白芍、伸筋草等。
针刺当选痉挛拮抗肌部位的穴位。
2. 颅脑损伤的中成药用药选择①中药口服制剂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复方北芪口服液、华佗再造丸、脑脉1,2,3 号、通心络、银杏叶滴丸、步长脑心通胶囊等熄风化痰:益脑安胶囊、脑栓通胶囊②中药静脉制剂活血化瘀:灯盏类、川芎类、丹参类、三七类、银杏类清热活血:清开灵醒神开窍:醒脑静回阳固脱:参附类益气养阴:参麦针、黄芪针中药用药选择3. 针灸治疗石氏醒脑开窍法石氏醒脑开窍针法方案一、选穴主穴:内关(手厥阴心包经)、人中(督脉)、三阴交(足太阴脾经)。
辅穴:极泉(手少阴心经)、委中(足太阳膀胱经)、尺泽(手太阴肺经)。
配穴:吞咽障碍加风池、翳风、完骨;手指握固加合谷;语言不利加上廉泉,金津、玉液放血;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
二、手法内关:直刺0.5〜1寸,采用捻转提插结合泻法,施手法1分钟。
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用重雀啄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
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 度角斜刺,进针1 〜1.5 寸,用提插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 次为度。
极泉:原穴沿经下移1 寸,避开腋毛,直刺1 〜1.5 寸,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 次为度。
委中:仰卧直腿抬高取穴,直刺0.5 〜1 寸,施提插泻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 次为度。
尺泽:屈肘成120 度角,直刺1 寸,用提插泻法,使患者前臂、手指抽动3 次为度。
风池、完骨、翳风:针向结喉,进针2〜2.5 寸,采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每穴施手法1 分钟。
合谷针向三间穴:进针1〜1.5 寸,采用提插泻法,使患者第二手指抽动或五指自然伸展为度。
上廉泉:针向舌根1.5 〜2 寸,用提插泻法。
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1〜2ml。
丘墟透向照海穴:约1.5 〜2 寸,局部酸胀为度。
三、并发症的治疗(一)便秘:针外水道、外归来、丰隆。
(二)呼吸衰竭:针刺双侧气舍。
(三)尿失禁、尿潴留:针中极、曲骨、关元,局部施灸、按摩或热敷。
(四)共济失调:针风府、哑门、颈椎夹脊穴。
(五)复视:针天柱、晴明、球后。
(六)癫痫:针大陵、鸠尾、(七)肩痛:针肩髃、肩髎、肩内陵、肩贞、肩中俞、肩外俞,痛点刺络拔罐。
(八)痴呆:针百会、四神聪、四白、太冲。
(九)睡眠倒错:针上星、神门。
四、治疗时间每日针2 次,10 天为1 疗程。
4. 中医特色治疗中药熏蒸及中药益气活血养阴柔筋法治疗肢体痉挛中药沐足治疗下肢远端肿胀石氏醒脑开窍针法治疗颅脑损伤后昏迷、偏瘫及言语、吞咽功能障碍腹针疗法治疗颅脑损伤肢体偏瘫温箱灸疗法及中药益气补肾固涩法治疗颅脑损伤后尿失禁及尿潴留5. 中医手法及康复针刺配合〔软瘫期〕此期相当于Brunnstrom偏瘫功能分级的I〜U级。
其功能特点为患者肢体失去控制能力,随意运动消失,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软瘫期的治疗原则是利用各种方法提高肢体肌力和肌张力,诱发肢体的主动活动,及早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
同时注意预防肿胀、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并发症。
(1) 本期的传统康复治疗首选巨刺法,即健侧取穴的方法,禾U用健侧经气,在针刺刺激下调动患侧经络中残存之真气,共同驱除同经之邪气,使瘫侧受损的功能得以恢复,潜在的运动能力得以发挥。
这种刺激健侧的方法实际上是禾用偏瘫早期低位中枢控制的联合反应,共同运动通过健侧用力收缩来使患侧肌张力提高。
具体选穴、操作方法如下:[ 基本穴位] :选取健侧上、下肢阳明经腧穴。
如手三里、外关、合谷、梁丘、足三里、解溪。
[操作方法]:选用1.5寸30号毫针直刺,按对穴连接电针仪(上海G-6805 型), 采用低频5HZ 连续波,输出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刺激20分钟。
( 2)传统手法治疗首选叩击法或拍法作用于患侧,叩击或拍打时手掌应尽量放柔软,慢拍快提,顺序从下到上,频率约100次/min,以皮肤发热潮红为度。
若伴有患侧上肢肿胀,可选用滚法治疗,顺序从下到上。
注意: 各关节特别是肩关节、腕关节不宜使用拔伸法、扳法、抖法,以免造成韧带、肌肉损伤,甚至引起关节脱位。
( 3)功能训练1 )维持床上正确体位:软瘫期积极维持床上正确体位。
同时坐位或站立时应注意支持偏瘫侧上肢,尽量避免牵拉肩关节。
2) 被动活动:若病人不能作主动活动,应尽早进行各关节被动活动训练。
在进行训练时,训练时手法应在无痛范围内进行。
对于已经出现有关节疼痛的病人,训练前可作热敷等止痛治疗。
注意保护肩关节、髋关节。
3) 床上训练:只要病人神志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应及早指导病人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等。
(4)物理因子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功能性电刺激疗法、肌电生物反馈均可选用。
(5)作业治疗:这一时期作业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配合运动治疗、物理因子治疗等其他手段提高患者躯体及肢体的肌力和肌张力,使其尽快从卧床期过渡到离床期,并能独立地完成一部分的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脱衣、穿袜子等,恢复一定的自理能力,从而建立和增强回归家庭、重返社会的信心。
〔痉挛期〕此期相当于Brunnstrom偏瘫功能评价的川〜W阶段。
此期的功能特点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随意运动时伴随共同运动的方式出现。
治疗重点在于控制肌痉挛、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
(1)针刺以“拮抗肌取穴” 为基本原则。
[ 穴位] :上肢取肩髃、肩中(位于肩臂三角肌之中央,当后臂肱骨之外侧,去肩骨缝2.5 寸)、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取三皇穴(相当于脾经的阴陵泉、漏谷、三阴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