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Layout爬电距离、电气间隙的确定
PCB-Layout爬电距离、电气间隙的确定
PCB Layout爬电距离、电气间隙的确定
爬电距离的确定:
首先需要确定绝缘的种类:
基本绝缘:一次电路与保护地
工作绝缘①:一次电路内部;二次电路内部
工作绝缘②:输入部分(输入继电器之前)内部,二次电路与保护地
加强绝缘:一次电路与二次电路;输入部分与一次电路;充电板输出与内部线路
再查看线路,确定线路之间的电压差,从下表中查出对应的爬电距离
表一爬电距离(适用于一次电路与二次电路间、一次电路内、输入电路、输入电路与其他电路)
表二爬电距离(适用于基本绝缘、工作绝缘②、加强绝缘)(适用于二次电路内)
首先需要确定绝缘的种类:
基本绝缘:一次电路与保护地
工作绝缘①:一次电路内部;二次电路内部
工作绝缘②:输入部分(输入继电器之前)内部,二次电路与保护地
加强绝缘:一次电路与二次电路;输入部分对一次电路;充电板输出与内部电路
再查看线路,确定线路之间的电压差最后,从下表中查出对应的电气间隙
表三电气间隙(适用于一次电路与二次电路间、一次电路内、输入电路、输入电路与其他电路)
表四电气间隙(适用于二次电路内)
注:LED灯具产品UL规格二类电气安距和爬电距离没有要求,若LN安距不符合安规,则测试短接测试,短接测试符合,其结果亦可判定符合安规。
电路板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是怎么规定的?
一般来说,爬电距离要求的数值比电气间隙要求的数值要大,布线时须同时满足这两者的要求(即要考虑表面的距离,还要考虑空间的距离),开槽(槽宽应大于1mm)只能增加表面距离即爬电距离而不能增加电气间隙,所以当电气间隙不够时,开槽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开槽时要注意槽的位置、长短是否合适,以满足爬电距离的要求。
4.2.2元件及PCB的电气隔离距离:(电气隔离距离指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综合考虑)对于Ⅰ类设备的开关电源(本公司的大部分开关电源均为Ⅰ类设备),在元件及PCB板上的隔离距离如下:(下列数值未包括裕量)a、对于AC—DC电源(以不含有PFC电路及输入额定电压范围为100-240V~为例)电气间隙爬电距离L线-N线(保险管之前) 2.0mm 2.5mm输入-地(整流桥前) 2.0mm 2.5mm输入-地(整流桥后) 2.2mm 3.2mm输入-输出(变压器) 4.4mm 6.4mm输入-输出(除变压器外) 4.4mm 5.5mm输入-磁芯、输出-磁芯 2.0mm 2.5mmb、对于AC—DC电源(以含有PFC电路及输入额定电压范围为100-240V~为例)电气间隙爬电距离L线-N线(保险管之前) 2.0mm 2.5mm输入-地(整流桥前) 2.0mm 2.5mm输入-地(整流桥后) 2.2mm 3.2mm输入-输出(变压器) 5.2mm 9.0mm输入-输出(除变压器外) 4.4mm 6.4mm输入-磁芯、输出-磁芯 2.2mm 3.2mmc、对于DC—DC电源(以输入额定电压范围为36-76V 为例)电气间隙爬电距离(DC+)-(DC-)(保险管之前) 0.7mm 1.4mm输入-地(保险管之前) 0.7mm 1.4mm输入-地(保险管之后) 0.9mm 1.4mm输入-输出(考虑为基本绝缘) 0.9mm 1.4mm输入-输出(考虑为加强绝缘) 1.8mm 2.8mm输入-磁芯、输出-磁芯 0.7mm 1.4mm4.2.3变压器内部的电气隔离距离:变压器内部的电气隔离距离是指变压器两边的挡墙宽度的总和,如果变压器挡墙的宽度为3mm,那么变压器的电气隔离距离值为6mm(两边的挡墙宽度相同)。
PCBLayout爬电距离电气间隙的确定
P C B L a y o u t爬电距离电气间隙的确定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PCBLayout爬电距离、电气间隙的确定一般来说,爬电距离要求的数值比电气间隙要求的数值要大,布线时须同时满足这两者的要求(即要考虑表面的距离,还要考虑空间的距离),开槽(槽宽应大于1mm)只能增加表面距离即爬电距离而不能增加电气间隙,所以当电气间隙不够时,开槽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开槽时要注意槽的位置、长短是否合适,以满足爬电距离的要求。
对于Ⅰ类设备的开关电源(本公司的大部分开关电源均为Ⅰ类设备),在元件及PCB板上的隔离距离如下:(下列数值未包括裕量)a、b、)c、变压器内部的电气隔离距离是指变压器两边的挡墙宽度的总和,如果变压器挡墙的宽度为3mm,那么变压器的电气隔离距离值为6mm(两边的挡墙宽度相同)。
如果变压器没有挡墙,那么变压器的隔离距离就等于所用胶纸的厚度。
另外,对于AC-DC电源,变压器初、次间绕组应用三层胶纸隔离,DC-DC电源,可只用二层胶纸隔离。
下列数值未包括裕量:注:变压器的引脚如果没有套上绝缘套管,那么在引脚处的隔离距离可能也仅为胶纸加挡墙的厚度,所以变压器的引脚需要套上绝缘套管且套管要穿过挡墙。
空间距离(Creepagedistance):在两个导电组件之间或是导电组件与物体界面之间经由空气分离测得最短直线距离;沿面距离(clearance):沿绝缘表面测得两个导电组件之间或是导电组件与物体界面之间的最短距离.沿面距离(clearance)不满足标准要求距离时:PCB板上可采取两个导电组件之间开槽的方法,导电组件与外壳、可触及部分之间距离不够,则可将导电组件用绝缘材料包住。
将导电组件用绝缘材料包住既解决了空间距离(Creepagedistance)也解决了沿面距离(clearance)问题,此方法一般用在电源板上变压器和周边组件之间距离不够时,将变压器包住。
PCB+Layout爬电距离、电气间隙的确定
PCB Layout爬电距离、电气间隙的确定一般来说,爬电距离要求的数值比电气间隙要求的数值要大,布线时须同时满足这两者的要求(即要考虑表面的距离,还要考虑空间的距离),开槽(槽宽应大于1mm)只能增加表面距离即爬电距离而不能增加电气间隙,所以当电气间隙不够时,开槽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开槽时要注意槽的位置、长短是否合适,以满足爬电距离的要求。
4.2.2元件及PCB的电气隔离距离:(电气隔离距离指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综合考虑)对于Ⅰ类设备的开关电源(本公司的大部分开关电源均为Ⅰ类设备),在元件及PCB板上的隔离距离如下:(下列数值未包括裕量)a、对于AC—DC电源(以不含有PFC电路及输入额定电压范围为100-240V~为例)电气间隙爬电距离L线-N线(保险管之前) 2.0mm 2.5mm输入-地(整流桥前) 2.0mm 2.5mm输入-地(整流桥后) 2.2mm 3.2mm输入-输出(变压器) 4.4mm 6.4mm输入-输出(除变压器外) 4.4mm 5.5mm输入-磁芯、输出-磁芯 2.0mm 2.5mmb、对于AC—DC电源(以含有PFC电路及输入额定电压范围为100-240V~为例)电气间隙爬电距离L线-N线(保险管之前) 2.0mm 2.5mm输入-地(整流桥前) 2.0mm 2.5mm输入-地(整流桥后) 2.2mm 3.2mm输入-输出(变压器) 5.2mm 9.0mm输入-输出(除变压器外) 4.4mm 6.4mm输入-磁芯、输出-磁芯 2.2mm 3.2mmc、对于DC—DC电源(以输入额定电压范围为36-76V 为例)电气间隙爬电距离(DC+)-(DC-)(保险管之前) 0.7mm 1.4mm输入-地(保险管之前) 0.7mm 1.4mm输入-地(保险管之后) 0.9mm 1.4mm输入-输出(考虑为基本绝缘) 0.9mm 1.4mm输入-输出(考虑为加强绝缘) 1.8mm 2.8mm输入-磁芯、输出-磁芯 0.7mm 1.4mm4.2.3变压器内部的电气隔离距离:变压器内部的电气隔离距离是指变压器两边的挡墙宽度的总和,如果变压器挡墙的宽度为3mm,那么变压器的电气隔离距离值为6mm(两边的挡墙宽度相同)。
PCB Layout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的确定
PCBLayout爬电距离、电气间隙的确定一般来说,爬电距离要求的数值比电气间隙要求的数值要大,布线时须同时满足这两者的要求(即要考虑表面的距离,还要考虑空间的距离),开槽(槽宽应大于1mm)只能增加表面距离即爬电距离而不能增加电气间隙,所以当电气间隙不够时,开槽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开槽时要注意槽的位置、长短是否合适,以满足爬电距离的要求。
对于Ⅰ类设备的开关电源(本公司的大部分开关电源均为Ⅰ类设备),在元件及PCB板上的隔离距离如下:(下列数值未包括裕量)a、b、)c、变压器内部的电气隔离距离是指变压器两边的挡墙宽度的总和,如果变压器挡墙的宽度为3mm,那么变压器的电气隔离距离值为6mm(两边的挡墙宽度相同)。
如果变压器没有挡墙,那么变压器的隔离距离就等于所用胶纸的厚度。
另外,对于AC-DC电源,变压器初、次间绕组应用三层胶纸隔离,DC-DC电源,可只用二层胶纸隔离。
下列数值未包括裕量:注:变压器的引脚如果没有套上绝缘套管,那么在引脚处的隔离距离可能也仅为胶纸加挡墙的厚度,所以变压器的引脚需要套上绝缘套管且套管要穿过挡墙。
空间距离(Creepagedistance):在两个导电组件之间或是导电组件与物体界面之间经由空气分离测得最短直线距离;沿面距离(clearance):沿绝缘表面测得两个导电组件之间或是导电组件与物体界面之间的最短距离.沿面距离(clearance)不满足标准要求距离时:PCB板上可采取两个导电组件之间开槽的方法,导电组件与外壳、可触及部分之间距离不够,则可将导电组件用绝缘材料包住。
将导电组件用绝缘材料包住既解决了空间距离(Creepagedistance)也解决了沿面距离(clearance)问题,此方法一般用在电源板上变压器和周边组件之间距离不够时,将变压器包住。
另外可在不影响产品功能的情况下适当降低两导体之间的电压差电气间隙的决定: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即可决定距离一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见表3及表4二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见表5但通常: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PE(大地)≥2.5mm,保险丝装置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发生短路损坏电源。
PCB设计安全距离及要求
安全距离及其相关安全要求安全距离包括电气间隙(空间距离),爬电距离(沿面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1、电气间隙: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空气测量的最短距离。
2、爬电距离: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决定: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即可决定距离一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见表3及表4二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见表5但通常: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 PE(大地)≥2.5mm,保险丝装置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发生短路损坏电源。
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一次侧直流地对大地≥2.5mm (一次侧浮接地对大地)一次侧部分对二次侧部分≥4.0mm,跨接于一二次侧之间之元器件二次侧部分之电气间隙≥0.5mm即可二次侧地对大地≥1.0mm即可附注:决定是否符合要求前,内部零件应先施于10N力,外壳施以30N力,以减少其距离,使确认为最糟情况下,空间距离仍符合规定。
爬电距离的决定:根据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查表6可决定其爬电距离但通常:(1)、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 大地≥2.5mm,保险丝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量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短路损坏电源。
(2)、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3)、一次侧直流地对地≥4.0mm,如一次侧地对大地(4)、一次侧对二次侧≥6.4mm,如光耦、Y电容等元器零件脚间距≤6.4mm要开槽。
(5)、二次侧部分之间≥0.5mm即可(6)、二次侧地对大地≥2.0mm以上(7)、变压器两级间≥8.0mm以上3、绝缘穿透距离:应根据工作电压和绝缘应用场合符合下列规定:——对工作电压不超过50V(71V交流峰值或直流值),无厚度要求;——附加绝缘最小厚度应为0.4mm;——当加强绝缘不承受在正常温度下可能会导致该绝缘材料变形或性能降低的任何机械应力时的,则该加强绝缘的最小厚度应为0.4mm。
PCB 之 电气间隙、爬电距离设计需求判定
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相关介绍一、为啥由这些要求?一是安全;二是安全;三还是安全。
二、这些概率是咋引申来的?为了保证人身安全和使用环境不受任何危害,基本所有的家用电器产品都有对应的安全标准。
整体而言,所有家电有通用的基本标准,如:IEC60335-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通用要求》,针对具体家电产品,可能要有类似标准参考。
但基本都是在通用标准的基础上,针对具体家电产品做做一些更细致、补充性的说明。
说到这里,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1、基本绝缘basicinsulation施加于带电部件对电击提供基本防护的绝缘。
附加绝缘supplementaryinsulation万一基本绝缘失效,为了对电击提供防护而对基本绝缘另外施加的独立绝缘。
双重绝缘doubleinsulation由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构成的绝缘系统。
加强绝缘reinforcedinsulation提供与双重绝缘等效的防电击等级而施加于带电部件的单一绝缘。
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在防护上基本相当,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等同看待。
但是,细致来讲,二者有一定区分:加强绝缘,作为单一的绝缘,这并不意味该绝缘是个同质体,它也可以由几层组成,但它不像附加绝缘或基本绝缘那样能逐一地试验,具体实验强度上,相对基本绝缘和附件绝缘有一定加强。
功能性绝缘functionalinsulation在不同电势的导电部件之间的绝缘,仅为器具的正确运行所需。
2、相关家电对应的分类情况,根据防触电保护方式,家用电器可以分为5类:O类型器具classOappliance:电击防护依赖于基本绝缘的器具。
即它没有将导电性易触及部件(如果有的话)连接到设施的固定布线中保护导体的措施,万一该基本绝缘失效,电击防护依赖于环境。
【简单讲:仅仅提供基本绝缘】随着越来越严格的安规,该类设备基本已经很少有了。
OI类器具classOIappliance至少整体器具有基本绝缘并带有一个接地端子的器具,但其电源软线不带接地导线,插头也无接地接点。
电气间隙与爬电间距详解以及pcb中的处理方法
电气间隙与爬电间距详解以及pcb中的处理方法
电气间隙和爬电间距是指在电路中两个导体之间存在的距离,用于防止电气击穿和漏电现象的发生。
电气间隙(Creepage Distance)是指两个平行导体表面之间的
最短距离,通常用于防止介质的表面击穿。
电气间隙是指直线距离,可以通过物理隔离或者绝缘材料来实现。
在设计电路板时,设计师需要根据电流和电压的要求来确定电气间隙的尺寸。
爬电间距(Clearance Distance)是指两个不被直接物理连接的
导体之间的最短距离,通常用于防止空气击穿。
爬电间距是指曲线距离,可以通过合理的线路布局和绝缘隔离来实现。
在设计电路板时,设计师需要考虑导线的宽度、间距和绝缘材料等因素来确定爬电间距的尺寸。
在PCB设计中,一般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处理电气间隙和爬
电间距问题:
1. 合理的线路布局:将高电压和低电压的线路分开布局,避免它们靠近并减小爬电距离。
2. 使用屏蔽层:在电路板上增加屏蔽层,使高电压和低电压之间有物理隔离,减小电气间隙和爬电间距。
3. 使用绝缘材料:在高电压和低电压之间使用合适的绝缘材料,形成绝缘层,增大电气间隙和爬电间距。
4. 增加隔离距离:将高电压和低电压之间的距离增大,从而增加电气间隙和爬电间距。
5. 使用保护元件:在高电压和低电压之间添加过压保护元件,以免电气击穿。
总之,在PCB设计中,合理的线路布局、隔离层、绝缘材料和保护元件等措施都可以用来处理电气间隙和爬电间距问题,以确保电路的安全可靠性。
PCBLayout爬电距离电气间隙的确定
PCB Layout爬电距离、电气间隙的确定一般来说,爬电距离要求的数值比电气间隙要求的数值要大,布线时须同时满足这两者的要求(即要考虑表面的距离,还要考虑空间的距离),开槽(槽宽应大于1mm)只能增加表面距离即爬电距离而不能增加电气间隙,所以当电气间隙不够时,开槽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开槽时要注意槽的位置、长短是否合适,以满足爬电距离的要求。
4.2.2元件及PCB的电气隔离距离:(电气隔离距离指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综合考虑)对于Ⅰ类设备的开关电源(本公司的大部分开关电源均为Ⅰ类设备),在元件及PCB板上的隔离距离如下:(下列数值未包括裕量)a、对于AC—DC电源(以不含有PFC电路及输入额定电压范围为100-240V~为例)电气间隙爬电距离L线-N线(保险管之前) 2.0mm 2.5mm输入-地(整流桥前) 2.0mm 2.5mm输入-地(整流桥后) 2.2mm 3.2mm输入-输出(变压器) 4.4mm 6.4mm输入-输出(除变压器外) 4.4mm 5.5mm输入-磁芯、输出-磁芯 2.0mm 2.5mmb、对于AC—DC电源(以含有PFC电路及输入额定电压范围为100-240V~为例)电气间隙爬电距离L线-N线(保险管之前) 2.0mm 2.5mm输入-地(整流桥前) 2.0mm 2.5mm输入-地(整流桥后) 2.2mm 3.2mm输入-输出(变压器) 5.2mm 9.0mm输入-输出(除变压器外) 4.4mm 6.4mm输入-磁芯、输出-磁芯 2.2mm 3.2mmc、对于DC—DC电源(以输入额定电压范围为36-76V 为例)电气间隙爬电距离(DC+)-(DC-)(保险管之前) 0.7mm 1.4mm输入-地(保险管之前) 0.7mm 1.4mm输入-地(保险管之后) 0.9mm 1.4mm输入-输出(考虑为基本绝缘) 0.9mm 1.4mm输入-输出(考虑为加强绝缘) 1.8mm 2.8mm输入-磁芯、输出-磁芯 0.7mm 1.4mm4.2.3变压器内部的电气隔离距离:变压器内部的电气隔离距离是指变压器两边的挡墙宽度的总和,如果变压器挡墙的宽度为3mm,那么变压器的电气隔离距离值为6mm(两边的挡墙宽度相同)。
电子产品检测中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确定观察
电子产品检测中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确定观察
电子产品检测中,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观察项目之一。
这两个参数能够直接影响电子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测和验证。
电气间隙是指两个导电部件之间的最小距离,通常用于防止击穿和爬电现象的发生。
而爬电距离是指两个导电表面之间沿着绝缘材料表面最短路径的最小距离。
这两个参数的确定是为了保证电子产品在正常使用和异常情况下都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
在进行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确定观察时,通常会采用以下方法:
1. 视觉检查:通过裸眼或借助放大镜等工具,观察产品中导电部件之间的最小距离以及沿着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路径,检查是否存在任何异常情况,比如可能导致击穿或爬电的缺陷或污染等情况。
2. 使用测量工具:可以使用卡尺、游标卡尺等测量工具,对导电部件之间的距离进行精确测量,以确定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要求。
3. 使用测试仪器:例如绝缘电阻测试仪、高压电流测试仪等,对导电部件之间的绝缘性能进行测试,以确定其在正常使用和异常情况下的安全性能。
4. 实验验证:可以通过模拟或实际的电气击穿、爬电实验,对产品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进行验证,以确定其在各种情况下的安全性能。
在确定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时,需要参考相关的设计要求和标准,比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客户的技术规范要求等,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能符合要求。
电子产品的安全性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而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确定是保证产品安全性能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严格的检测和验证,可以确保产品在正常使用和异常情况下都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避免因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不合格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
PCB板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
PCB板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安全距离包括电气间隙(空间距离),爬电距离(沿面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
电气间隙: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空气测量的最短距离。
爬电距离: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决定: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即可决定距离通常: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 PE(大地)≥2.5mm,保险丝装置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发生短路损坏电源。
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一次侧直流地对大地≥2.5mm (一次侧浮接地对大地)一次侧部分对二次侧部分≥4.0mm,跨接于一二次侧之间之元器件二次侧部分之电隙间隙≥0.5mm即可二次侧地对大地≥1.0mm即可附注:决定是否符合要求前,内部零件应先施于10N力,外壳施以30N力,以减少其距离,使确认为最糟情况下,空间距离仍符合规定。
爬电距离的决定:根据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查表6可决定其爬电距离但通常:(1)、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 大地≥2.5mm,保险丝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量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短路损坏电源。
(2)、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3)、一次侧直流地对地≥4.0mm如一次侧地对大地(4)、一次侧对二次侧≥6.4mm,如光耦、Y电容等元器零件脚间距≤6.4mm 要开槽。
(5)、二次侧部分之间≥0.5mm即可(6)、二次侧地对大地≥2.0mm以上(7)、变压器两级间≥8.0mm以上绝缘穿透距离:应根据工作电压和绝缘应用场合符合下列规定:——对工作电压不超过50V(71V交流峰值或直流值),无厚度要求;——附加绝缘最小厚度应为0.4mm;——当加强绝缘不承受在正常温度下可能会导致该绝缘材料变形或性能降低的任何机械应力时的,则该加强绝缘的最小厚度应为0.4mm。
如果所提供的绝缘是用在设备保护外壳内,而且在操作人员维护时不会受到磕碰或擦伤,并且属于如下任一种情况,则上述要求不适用于不论其厚度如何的薄层绝缘材料;——对附加绝缘,至少使用两层材料,其中的每一层材料能通过对附加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或者:——由三层材料构成的附加绝缘,其中任意两层材料的组合都能通过附加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或者:——对加强绝缘,至少使用两层材料,其中的每一层材料能通过对加强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或者:——由三层绝缘材料构成的加强绝缘,其中任意两层材料的组合都能通过加强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
pcba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_概述及解释说明
pcba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将介绍PCBA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的概念和重要意义。
在PCBA(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制造和设计中,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是非常关键的参数。
恰当理解并控制这些因素对于确保电路板的正常运行、避免故障以及确保安全性至关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六个主要部分,包括引言、PCBA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的定义和意义、影响PCBA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因素、测试与验证方法及相关标准介绍、解决方案和优化措施以及结论。
1.3 目的:本文旨在向读者提供对PCBA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通过详细介绍概念、影响因素、测试方法以及解决方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如何控制和优化这些参数。
同时,本文还将介绍相关标准,使读者能够在实际应用中满足各项规定和要求。
以上为"1. 引言" 部分内容的详细清晰描述,请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调整。
2. PCBA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的定义和意义2.1 PCBA电气间隙概述PCBA电气间隙是指印刷电路板组装(PCBA)过程中,不同电路之间或电路与焊盘之间的两个导体之间的最短距离。
该距离通常由空气或绝缘材料填充。
在PCBA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正确设置和维持适当的电气间隙至关重要。
PCBA电气间隙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导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输入输出信号干扰、以及元件和线路板之间发生非预期击穿的风险。
如果电气间隙过小,可能会发生线路短路,导致设备故障甚至损坏;而如果电气间隙过大,可能会导致信号衰减和传输延迟等问题。
2.2 爬电距离概述爬电距离是指两个导体表面之间沿着它们对彼此垂直方向(通过任何介质)存在的最短距离。
爬电主要是指绝缘材料表面上存在污秽、湿度以及介质泄露等情况下产生的相对高电压的电弧放电现象。
正常工作条件下,两个导体表面之间的爬电距离应保持足够大,以防止不经意间产生触点击穿,从而引发设备故障或火灾。
电路板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是怎么规定的?
一般来说,爬电距离要求的数值比电气间隙要求的数值要大,布线时须同时满足这两者的要求(即要考虑表面的距离,还要考虑空间的距离),开槽(槽宽应大于1mm)只能增加表面距离即爬电距离而不能增加电气间隙,所以当电气间隙不够时,开槽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开槽时要注意槽的位置、长短是否合适,以满足爬电距离的要求。
4.2.2元件及PCB的电气隔离距离:(电气隔离距离指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综合考虑)对于Ⅰ类设备的开关电源(本公司的大部分开关电源均为Ⅰ类设备),在元件及PCB板上的隔离距离如下:(下列数值未包括裕量)a、对于AC—DC电源(以不含有PFC电路及输入额定电压范围为100-240V~为例)电气间隙爬电距离L线-N线(保险管之前) 2.0mm 2.5mm输入-地(整流桥前) 2.0mm 2.5mm输入-地(整流桥后) 2.2mm 3.2mm输入-输出(变压器) 4.4mm 6.4mm输入-输出(除变压器外) 4.4mm 5.5mm输入-磁芯、输出-磁芯 2.0mm 2.5mmb、对于AC—DC电源(以含有PFC电路及输入额定电压范围为100-240V~为例)电气间隙爬电距离L线-N线(保险管之前) 2.0mm 2.5mm输入-地(整流桥前) 2.0mm 2.5mm输入-地(整流桥后) 2.2mm 3.2mm输入-输出(变压器) 5.2mm 9.0mm输入-输出(除变压器外) 4.4mm 6.4mm输入-磁芯、输出-磁芯 2.2mm 3.2mmc、对于DC—DC电源(以输入额定电压范围为36-76V 为例)电气间隙爬电距离(DC+)-(DC-)(保险管之前) 0.7mm 1.4mm输入-地(保险管之前) 0.7mm 1.4mm输入-地(保险管之后) 0.9mm 1.4mm输入-输出(考虑为基本绝缘) 0.9mm 1.4mm输入-输出(考虑为加强绝缘) 1.8mm 2.8mm输入-磁芯、输出-磁芯 0.7mm 1.4mm4.2.3变压器内部的电气隔离距离:变压器内部的电气隔离距离是指变压器两边的挡墙宽度的总和,如果变压器挡墙的宽度为3mm,那么变压器的电气隔离距离值为6mm(两边的挡墙宽度相同)。
电路板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的间距
电路板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的间距爬电距离: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 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 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的带电区。
电气间隙: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
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一般来说,爬电距离要求的数值比电气间隙要求的数值要大, 布线时须同时满足这两者的要求(即要考虑表面的距离,还要考虑空间的距离),开槽(槽宽应大于 1mm )只能增加表面距离即爬电距离而不能增加电气间隙,所以当电气间隙不够时, 开槽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开槽时要注意槽的位置、长短是否合适,以满足爬电距离的要求。
元件及PCB 的电气隔离距离:(电气隔离距离指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综合考虑)对于I 类设备的开关电源,在元件及PCB 板上的隔离距离如下:(下列数值未包括裕量)。
a 、 对于AC — DC 电源(以不含有 PFC 电路及输入额定电压范围为 100-240V 〜为例)b 、 对于AC — DC 电源(以含有 PFC 电路及输入额定电压范围为100-240V 〜为例)电气间隙爬电距离L 线-N 线(保险管之前)2.0mm2.5mm 输入-地(整流桥前) 2.0mm 2.5mm 输入-地(整流桥后)2.2mm3.2mm电气间隙爬电距离L 线-N 线(保险管之前):2.0mm 2.5mm 输入-地(整流桥前) 2.0mm 2.5mm 输入-地(整流桥后) 2.2mm3.2mm 输入-输出(变压器) 「4.4mm 6.4mm 输入-输出(除变压器外) 4.4mm5.5mm 输入-磁芯、输出-磁芯 2.0mm2.5mm由于导体周围的------- 建气间里 --- 昶也聊再<lmm1、变压器内部的电气隔离距离变压器内部的电气隔离距离是指变压器两边的挡墙宽度的总和,如果变压器挡墙的宽度为3mm,那么变压器的电气隔离距离值为6mm (两边的挡墙宽度相同)。
PCB安规距离规定
安全距离及其相关安全要求安全距离包括电气间隙(空间距离) ,爬电距离(沿面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1电气间隙: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空气测量的最短距离。
2、爬电距离: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决定: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即可决定距离一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见表3及表4二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见表5但通常: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 —N>, PE ((大地)》,保险丝装置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发生短路损坏电源。
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一次侧直流地对大地》(一次侧浮接地对大地)一次侧部分对二次侧部分》,跨接于一二次侧之间之元器件二次侧部分之电隙间隙》即可二次侧地对大地》即可附注:决定是否符合要求前,内部零件应先施于10N力,外壳施以30N力,以减少其距离,使确认为最糟情况下,空间距离仍符合规定。
爬电距离的决定:根据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查表6可决定其爬电距离但通常:(1 )、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 大地&,保险丝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量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短路损坏电源。
(2 )、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3)、一次侧直流地对地》如一次侧地对大地(4)、一次侧对二次侧》,如光耦、Y电容等元器零件脚间距W要开槽。
(5)、二次侧部分之间》即可(6 )、二次侧地对大地》以上(7)、变压器两级间》以上3、绝缘穿透距离:应根据工作电压和绝缘应用场合符合下列规定:――对工作电压不超过50V ( 71V交流峰值或直流值),无厚度要求;――附加绝缘最小厚度应为;――当加强绝缘不承受在正常温度下可能会导致该绝缘材料变形或性能降低的任何机械应力时的,则该加强绝缘的最小厚度应为。
如果所提供的绝缘是用在设备保护外壳内,而且在操作人员维护时不会受到磕碰或擦伤,并且属于如下任一种情况,则上述要求不适用于不论其厚度如何的薄层绝缘材料;――对附加绝缘,至少使用两层材料,其中的每一层材料能通过对附加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或者:――由三层材料构成的附加绝缘,其中任意两层材料的组合都能通过附加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或者:――对加强绝缘,至少使用两层材料,其中的每一层材料能通过对加强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或者:-- 由三层绝缘材料构成的加强绝缘,其中任意两层材料的组合都能通过加强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
电子产品检测中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确定观察
电子产品检测中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确定观察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是电子产品检测中的两个重要指标,用于评估电子产品的绝缘性能和安全性能。
电气间隙是指两个导电部件之间的直线距离,通常用来评估电气绝缘的能力。
在电子产品中,不同的导电部件可能存在不同的电气间隙要求,例如插座和插头之间的间隙要求比较小,而继电器和电路板之间的间隙要求比较大。
确定电气间隙的方法通常是通过观察来进行。
需要准备测量工具,例如游标卡尺或者显微镜,用来测量两个导电部件之间的直线距离。
然后,将测量工具放置在两个导电部件之间,观察并记录直线距离。
在进行电气间隙观察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观察时要保持仔细和谨慎,避免对电子产品造成损坏。
观察时要选择合适的角度和光线条件,以确保能够清晰地看到间隙。
观察时要重复多次,取平均值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爬电距离是指电子产品绝缘表面上的最小可靠介质厚度,通常用来评估电子产品安全性能。
爬电距离表征了电子产品在高电压下绝缘性能的可靠性,较小的爬电距离意味着较好的绝缘性能。
确定爬电距离的方法也可以通过观察来进行。
需要选择合适的介质并将其涂覆在电子产品绝缘表面上。
然后,在高电压下观察介质是否发生击穿或放电现象,并记录需要的电压。
通过观察击穿或放电的位置,确定爬电距离。
在进行爬电距离观察时,同样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选择合适的介质,以确保其具有足够的绝缘性能。
要选择合适的电压,以确保能够观察到击穿或放电现象。
要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爬电距离的最小值。
电子产品检测中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确定观察
电子产品检测中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确定观察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是电子产品检测中非常重要的指标,其直接关系到电子产品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其确定观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电气间隙是两个导电部件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必须大于等于所采用的电压等级需要的最小间隙。
在电气间隙的检测中,需要依靠提供正常工作电压的设备,通过实验测量得出。
实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试件必须分别安装在左、右两个电极上,确保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略大于试件长度;
2. 应获得足够的电压值,比如1.2倍工作电压;
3. 过高的电压可能会引起击穿,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最大电压值,通常不超过2倍工作电压;
4. 测试过程中需要在不同电势点上测量;
5. 从测试结果中,应留出一定的安全间隙。
爬电距离是两个不相邻的铁芯或金属部件之间,其表面涂有绝缘层或者与绝缘层相隔一定距离的空气或其他绝缘物质,以防止电通量激发引起的漏电现象。
爬电距离的检测在电源开关板的检测中很常见。
实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所有的电源开关板引线必须清理干净,以保证粘附面积最大化;
2. 地线必须连接切实可靠,以保证粘附面积最大化;
3. 一般不用带电检测,将电源关紧后以绝缘度表对加热元件电线端口和金属外壳之间的绝缘度进行检测,如果绝缘电阻超过200MΩ,则代表并无突破现象;
4. 注意不可用插头拔除电源开关板,也不可用硬物顶开开关板,以免造成短路或损坏。
总之,在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检测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安全和可靠性。
通过正确的测量方法和适当的测试仪器,可以确保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达到标准要求,从而提高电子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PCB安规距离规定
PCB安规距离规定安全距离及其相关安全要求安全距离包括电气间隙(空间距离),爬电距离(沿面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1、电气间隙: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空气测量的最短距离。
2、爬电距离: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决定: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即可决定距离一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见表3及表4二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见表5但通常: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 PE(大地)≥2.5mm,保险丝装臵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发生短路损坏电源。
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一次侧直流地对大地≥2.5mm (一次侧浮接地对大地)一次侧部分对二次侧部分≥4.0mm,跨接于一二次侧之间之元器件二次侧部分之电隙间隙≥0.5mm即可二次侧地对大地≥1.0mm即可附注:决定是否符合要求前,内部零件应先施于10N力,外壳施以30N力,以减少其距离,使确认为最糟情况下,空间距离仍符合规定。
爬电距离的决定:根据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查表6可决定其爬电距离但通常:(1)、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 大地≥2.5mm,保险丝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量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短路损坏电源。
(2)、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3)、一次侧直流地对地≥4.0mm如一次侧地对大地(4)、一次侧对二次侧≥6.4mm,如光耦、Y电容等元器零件脚间距≤6.4mm要开槽。
(5)、二次侧部分之间≥0.5mm即可(6)、二次侧地对大地≥2.0mm以上(7)、变压器两级间≥8.0mm以上3、绝缘穿透距离:应根据工作电压和绝缘应用场合符合下列规定:——对工作电压不超过50V(71V交流峰值或直流值),无厚度要求;——附加绝缘最小厚度应为0.4mm;——当加强绝缘不承受在正常温度下可能会导致该绝缘材料变形或性能降低的任何机械应力时的,则该加强绝缘的最小厚度应为0.4mm。
电路板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的间距
电路板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的间距爬电距离: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的带电区。
示意图电气间隙: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
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一般来说,爬电距离要求的数值比电气间隙要求的数值要大,布线时须同时满足这两者的要求(即要考虑表面的距离,还要考虑空间的距离),开槽(槽宽应大于1mm)只能增加表面距离即爬电距离而不能增加电气间隙,所以当电气间隙不够时,开槽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开槽时要注意槽的位置、长短是否合适,以满足爬电距离的要求。
元件及PCB 的电气隔离距离:(电气隔离距离指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综合考虑)对于Ⅰ类设备的开关电源,在元件及PCB 板上的隔离距离如下:(下列数值未包括裕量)。
a、对于AC—DC 电源(以不含有PFC 电路及输入额定电压范围为100-240V~为例)1、变压器内部的电气隔离距离变压器内部的电气隔离距离是指变压器两边的挡墙宽度的总和,如果变压器挡墙的宽度为3mm,那么变压器的电气隔离距离值为6mm(两边的挡墙宽度相同)。
如果变压器没有挡墙,那么变压器的隔离距离就等于所用胶纸的厚度。
另外,对于AC-DC 电源,变压器初、次间绕组应用三层胶纸隔离,DC-DC 电源,可只用二层胶纸隔离。
下列数值未包括裕量:注:变压器的引脚如果没有套上绝缘套管,那么在引脚处的隔离距离可能也仅为胶纸加挡墙的厚度,所以变压器的引脚需要套上绝缘套管且套管要穿过挡墙。
空间距离(Creepage distance):在两个导电组件之间或是导电组件与物体界面之间经由空气分离测得最短直线距离;沿面距离(clearance):沿绝缘表面测得两个导电组件之间或是导电组件与物体界面之间的最短距离。
沿面距离(clearance)不满足标准要求距离时:PCB 板上可采取两个导电组件之间开槽的方法,导电组件与外壳、可触及部分之间距离不够,则可将导电组件用绝缘材料包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CB Layout爬电距离、电气间隙的确定
一般来说,爬电距离要求的数值比电气间隙要求的数值要大,布线时须同时满足这两者的要求(即要考虑表面的距离,还要考虑空间的距离),开槽(槽宽应大于1mm)只能增加表面距离即爬电距离而不能增加电气间隙,所以当电气间隙不够时,开槽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开槽时要注意槽的位置、长短是否合适,以满足爬电距离的要求。
4.2.2元件及PCB的电气隔离距离:(电气隔离距离指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综合考虑)对于Ⅰ类设备的开关电源(本公司的大部分开关电源均为Ⅰ类设备),在元件及PCB板上的隔离距离如下:(下列数值未包括裕量)
a、
b、)
c、
4.2.3变压器内部的电气隔离距离:
变压器内部的电气隔离距离是指变压器两边的挡墙宽度的总和,如果变压器挡墙的宽度为3mm,那么变压器的电气隔离距离值为6mm(两边的挡墙宽度相同)。
如果变压器没有挡墙,那么变压器
的隔离距离就等于所用胶纸的厚度。
另外,对于AC-DC电源,变压器初、次间绕组应用三层胶纸隔离,DC-DC
电源,可只用二层胶纸隔离。
下列数值未包括裕量:
注:变压器的引脚如果没有套上绝缘套管,那么在引脚处的隔离距离可能也仅为胶纸加挡墙的厚度,所以变压器的引脚需要套上绝缘套管且套管要穿过挡墙。
空间距离(Creepage distance):在两个导电组件之间或是导电组件与物体界面之间经由空气分离测得最短直线距离;
沿面距离(clearance):沿绝缘表面测得两个导电组件之间或是导电组件与物体界面之间的最短距离.
沿面距离(clearance)不满足标准要求距离时:PCB板上可采取两个导电组件之间开槽的方法,导电组件与外壳、可触及部分之间距离不够,则可将导电组件用绝缘材料包住。
将导电组件用绝缘材
料包住既解决了空间距离(Creepage distance)也解决了沿面距离(clearance)问题,此方法一般用在电源板上变压器和周边组件之间距离不够时,将变压器包住。
另外可在不影响产品功能的情况下适当降低两导体之间的电压差
电气间隙的决定:
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即可决定距离
一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见表3及表4
二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见表5
但通常: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 PE(大地)≥2.5mm,保险丝装置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发生短路损坏电源。
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
一次侧直流地对大地≥2.5mm (一次侧浮接地对大地)
一次侧部分对二次侧部分≥4.0mm,跨接于一二次侧之间之元器件
二次侧部分之电隙间隙≥0.5mm即可
二次侧地对大地≥1.0mm即可
附注:决定是否符合要求前,内部零件应先施于10N力,外壳施以30N力,以减少其距离,使确认为最糟情况下,空间距离仍符合规定。
爬电距离的决定:
根据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查表6可决定其爬电距离
但通常:(1)、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 大地≥2.5mm,保险丝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量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短路损坏电源。
(2)、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
(3)、一次侧直流地对地≥4.0mm如一次侧地对大地
(4)、一次侧对二次侧≥6.4mm,如光耦、Y电容等元器零件脚间距≤6.4mm要开槽。
(5)、二次侧部分之间≥0.5mm即可
(6)、二次侧地对大地≥2.0mm以上
(7)、变压器两级间≥8.0mm以上
3、绝缘穿透距离:
应根据工作电压和绝缘应用场合符合下列规定:
——对工作电压不超过50V(71V交流峰值或直流值),无厚度要求;
——附加绝缘最小厚度应为0.4mm;
——当加强绝缘不承受在正常温度下可能会导致该绝缘材料变形或性能降低的任何机械应力时的,则该加强绝缘的最小厚度应为0.4mm。
如果所提供的绝缘是用在设备保护外壳内,而且在操作人员维护时不会受到磕碰或擦伤,并且属于如下任一种情况,则上述要求不适用于不论其厚度如何的薄层绝缘材料;
——对附加绝缘,至少使用两层材料,其中的每一层材料能通过对附加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或者:
——由三层材料构成的附加绝缘,其中任意两层材料的组合都能通过附加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或者:
——对加强绝缘,至少使用两层材料,其中的每一层材料能通过对加强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或者:
——由三层绝缘材料构成的加强绝缘,其中任意两层材料的组合都能通过加强绝缘的抗电强度试验。
4、有关于布线工艺注意点:
如电容等平贴元件,必须平贴,不用点胶
如两导体在施以10N力可使距离缩短,小于安规距离要求时,可点胶固定此零件,保证其电气间隙。
有的外壳设备内铺PVC胶片时,应注意保证安规距离(注意加工工艺)
零件点胶固定注意不可使PCB板上有胶丝等异物。
在加工零件时,应不引起绝缘破坏。
5、有关于防燃材料要求:
热缩套管V—1或VTM—2以上;PVC套管V—1或VTM—2以上
铁氟龙套管V—1或VTM—2以上;塑胶材质如硅胶片,绝缘胶带V—1或VTM—2以上PCB 板94V—1以上
6、有关于绝缘等级
(1)、工作绝缘:设备正常工作所需的绝缘
(2)、基本绝缘:对防电击提供基本保护的绝缘
(3)、附加绝缘:除基本绝缘以外另施加的独*立绝缘,用以保护在基本绝缘一旦失效时仍能防止电击
(4)、双重绝缘:由基本绝缘加上附加绝缘构成的绝缘
(5)、加强绝缘:一种单一的绝缘结构,在本标准规定的条件下,其所提供的防电击的保护等级相当于双重绝缘
各种绝缘的适用情形如下:
A、操作绝缘oprational insulation
a、介于两不同电压之零件间
b、介于ELV电路(或SELV电路)及接地的导电零件间。
B、基本绝缘basic insulation
a、介于具危险电压零件及接地的导电零件之间;
b、介于具危险电压及依赖接地的SELV电路之间;
c、介于一次侧的电源导体及接地屏蔽物或主电源变压器的铁心之间;
d、做为双重绝缘的一部分。
C、补充绝缘supplementary insulation
a、一般而言,介于可触及的导体零件及在基本绝缘损坏后有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零件之间,如:Ⅰ、介于把手、旋钮,提柄或类似物的外表及其未接地的轴心之间。
Ⅱ、介于第二类设备的金属外壳与穿过此外壳的电源线外皮之间。
Ⅲ、介于ELV电路及未接地的金属外壳之间。
b、做为双重绝缘的一部分
D、双重绝缘
Double insulation Reinforced insulation
一般而言,介于一次侧电路及
a、可触及的未接地导电零件之间,或
b、浮接(floating)的SELV的电路之间或
c、TNV电路之间
双重绝缘=基本绝缘+补充绝缘
注:ELV线路:特低电压电路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在导体之间或任一导体之间的交流峰值不超过42.4V或直流值不超过60V 的二次电路。
SELV电路:安全特低电压电路。
作了适当的设计和保护的二次电路,使得在正常条件下或单一故障条件下,任意两个可触及的零部件之间,以及任意的可触及零部件和设备的保护接地端子(仅对I类设备)之间的电压,均不会超过安全值。
TNV:通讯网络电压电路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携带通信信号的电路。
爬电距离的确定:
首先需要确定绝缘的种类:
基本绝缘:一次电路与保护地
工作绝缘①:一次电路内部;二次电路内部
工作绝缘②:输入部分(输入继电器之前)内部,二次电路与保护地
加强绝缘:一次电路与二次电路;输入部分与一次电路;充电板输出与内部线路再查看线路,确定线路之间的电压差
最后,从下表中查出对应的爬电距离
表二爬电距离(适用于基本绝缘、工作绝缘②、加强绝缘)
电气间隙的确定:
首先需要确定绝缘的种类:基本绝缘:一次电路与保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