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道教文化与中国电影的关系.doc

合集下载

浅析道教文化与中国电影的关系

浅析道教文化与中国电影的关系

浅析道教文化与中国电影的关系道教文化与中国电影的关系颇为密切,中国电影在其百年发展历程中,曾从道教文化中汲取了大量有益的文化因子,较有力地促进了电影思想内容的本土化和民族化,并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神怪片、武侠片、鬼片、僵尸片等电影类型。

道教文化是中国电影文化体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不仅影响了中国电影的影片类型、故事内容和情节模式,而且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电影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旨趣。

本文试图对道教文化与百年中国电影的关系进行梳理,探究道教文化对中国电影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并对新世纪中国魔幻电影中道教文化的缺失现象加以考察,寻找走出误区的合理化对策。

一、道教文化概述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其源头可追溯至老庄思想和秦汉时代的神仙方术。

东汉末年,道教勃兴,出现了声势浩大的五斗米道和太平道。

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由张陵于东汉顺帝时在西蜀鹤鸣山创立。

太平道由张角于东汉灵帝时创立,以《太平青领书》为主要经典,并发动过“黄巾起义”。

魏晋南北朝时,北魏道士寇谦之改革天师道,使其成为官方认可的道教正统,史称“北天师道”。

大约与此同时,南朝道士陆修静也在南方对天师道进行改革,史称“南天师道”。

在发展过程中,道教又先后涌现出了上清派、灵宝派、楼观派、太一道、大道教、全真道、净明道等不同流派。

道教支派众多,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新旧教派发生更替或融合,彼此教理互相融通,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道教文化系统。

道教文化扎根于中国本土,吸纳伏羲八卦和易学作为符号基石,以道家黄老之学和方仙道作为思想渊源,兼采儒墨观念作为伦理道德,又采用巫觋之风和谶纬之学作为“术数”,并融合佛教文化,建构起隐喻深远的神仙信仰和完整的神仙谱系,发展出呼吸吐纳、存一守思、金丹修炼等多样化的炼养方技,并有一系列消灾祈福的符咒法术和一整套斋醮道场的科仪程式。

堪称内容深广、蔚为大观。

中国的道教和佛教既相互竞争、相互排斥,又相互影响,各自吸取对方的成分。

如“《列仙传》云: ‘历观百家之中,以相检验,得仙者百六十四人,其七十四人在佛经。

《功夫熊猫》系列中“道”文化意象的传递

《功夫熊猫》系列中“道”文化意象的传递

功夫熊猫》系列中“道”文化意象的传递《功夫熊猫》是由美国梦工厂动画工作室制作、派拉蒙影业出品发行的动画影片,已于2008 年、2011 年推出两部。

两部影片都借用了中国文化的诸多因素,再加上好莱坞的精密制作,让国内爱影人爱恨交加。

本文在析出电影中技术与娱乐因素的基础上力图挖掘分析该影片中的“道”文化内涵即道家文化和道教文化意象在电影中如何得到了成功地展现,这既能促进“西方化”的中国文化因素的国内接受,又能为中国文化的“西送”提供新的视角。

一、“道”文化意象的构成(一)文化意象的概念文化意象作为一个国家、民族精神财富的精华,它不仅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符号,还具有丰富的、意义深远的文化内涵。

不同的民族由于其各自不同的生存环境、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往往会形成其独特的文化意象。

但是在谢天振教授的专著《译介学》中的“文化意象” [1] “并未和传统的意象进行对比,指出其差别,导致文化意象与传统意象的混淆” [2] 。

事实上,文化意象只是翻译学词汇表述层面的一个简单术语,并无其独特的中国文化内涵,我们可以将它应用到任何文化主体的表述关系中。

在表述人们对周遭事物的观感时,人们通常用具体的事物来指代抽象的概念,以已知、易知来推测未知或难知。

而文化意象其实就由这两个层面构成即物象和寓象。

前者作为一种感性经验,可以呈现为一种乃至多种感官感知的具体物;后者作为一种抽象的思想或感情,可以被理解为“物象在一定文学语境中乃至整个文化环境中的引申” [3] 。

物象一般是信息意义载体,是文化意象构成中的客观部分,寓象呈现更多的则是主观因素。

文化意象通常在文艺作品方面表现得更为深邃,因为文艺作品常常赋予具体生活事实想象与虚拟的层面。

《功夫熊猫》系列作为美国好莱坞以“中国功夫+中国国宝大熊猫”信息粘贴为模式的巨型制作,少不了他们对中国文化意象的深入体悟。

而影响中国几千年的“道”的文化意象在此系列影片中虽看似缥缈,却框架清晰。

(二)“道”文化意象的构成“道”文化在这里包括道家文化与道教文化两部分。

浅析儒家﹑道家思想对中国艺术创作的影响

浅析儒家﹑道家思想对中国艺术创作的影响

浅析儒家﹑道家思想对中国艺术创作的影响——电影『卧虎藏龙』中的儒道文化众所周知,武侠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可以说在任何一个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心中都有他自己所神往的一个快意恩仇的世界。

在此之前,金庸、古龙、梁羽生笔下的那些漂泊江湖的侠客在笔者的心目当中已构筑了清晰且具体的武侠形象。

中国的小说家们利用这些人物将武侠转化为一种流行文化,并且真正地做到了使他们深入人心。

但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形象太过成功,以至于给后来者留下的是难以逾越的高度。

武侠故事的描写方式已经基本定型,而其审美趣味也在大众心中根深蒂固,循规蹈矩尚能延口残喘,而欲求变化却真的很难找到突破点,如果说在笔者没有第一次完整看完李安导演的这部『卧虎藏龙』之前,笔者一直认为这不是一部传统的中国武侠片;它的动作过于轻盈而显得缺乏力量感;它的故事主人公不明显,又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正邪对立。

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卧虎藏龙』最后的成功就更加显得弥足珍贵。

而且,笔者认为,『卧虎藏龙』的成功决非侥幸,不只是因为飘逸的动作镜头,黑瓦白墙的江南景致或者是哀婉悠扬又不失大气的音乐;而是因为创作者找到了一个描写武侠世界的全新着眼点——从中国古典文化的角度描述故事。

而这不仅真的给外国人带来一次了解中国古典文化的机会,又成功地树立了导演的个人创作风格,所以我们甚至可以把这次的成功归结为中国古典文化对当代艺术作品创作的一次重大胜利。

谈到中国古典文化,必然要先谈及“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是指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化流派。

春秋时期孔丘创儒家学派,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

儒家学说经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以及孔子后学的发展和传承,使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国文化的深层观念中,无不打着儒家思想的烙印。

儒家思想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

中国武侠电影之文化

中国武侠电影之文化

中国武侠电影之文化武侠文化与情节对于中国人而言,就如超级英雄之于美国人,而武侠在中国因其悠远的历史和繁复的内容,而更显的丰满。

有一句俗话说,“每个男人都有一个武侠梦”,因之使得中国的武侠电影曾几度繁荣,气象盛大。

它作为一大类型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乃至世界的电影史上,都占有重要的,无可替代,是中国电影史上的奇葩。

这与它深厚的中国文化内涵有着紧密的联系。

中国武侠电影融入了中国式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宗教观,是中国文化的全面反映,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

1、孺家、道家、佛家等学说的影响儒家文化是一种勇于人供的人生观。

一种重义轻利、兼济天下的价值观,一种牺牲自我、委曲求全的处世观和伦理感化的教育观。

在中国武侠电影中,其人物也多以儒家规范来约束自己,体现了一种儒家风范。

道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无为”并不是真的无为,而是因势利导,清虚自守,谦卑自持…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灭是非,齐生死,忘物我,合异同,才能逍遥自得。

这与电影中的道教有着深厚的渊源。

佛教教义的全部内容是“四谛”:“苦谛”、“因谛”、“灭谛”、“道谛”。

佛教认为人生困苦多多,全是贪欲作怪。

此说在两汉之际传人中国,逐步地中国化,主张普度众生,因果报应。

这种通过个人的力量来解救自己的信念,特别是擅长武功的少林寺、南少林寺的历史故事,成为了中国武侠电影的最爱。

中国的武侠电影,清净无为、顺其自然,往往是侠客们追求的理想生活境界。

“中国武侠电影并没有像好莱坞电影那样把宗教的教义直接转变成暴力的旗帜,而是巧妙地将宗教的伦理与其影片的叙事情节交融起来:宗教伦理在为正义提供了合理的道德依据的同时,通过叙事突出了宗教自身的…出世精神”。

2、环境:“天人合一”的美学综合表现中国武侠电影,取材于民族传统文化,纳为己用,致力于美的综合创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武侠电影,同时又深深浸润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

江南的小桥流水、西北粗犷苍茫的沙漠、幽静神秘的荒山古刹、深不可测的悬崖峭谷,这些自然景观在武侠电影中呈现出特有的民族风情。

中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以及中西文化的交融

中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以及中西文化的交融

精品文档供您编辑修改使用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学习、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以及中西文化的交融一、引言中国电影的进步历史悠久,经过几十年的不息探究和进步,如今中国电影已成为国内外观众瞩目标焦点之一。

当代中国电影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探究

当代中国电影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探究

当代中国电影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探究当代中国电影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探究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中国电影正在经历一场融合与创新的革命,以更为多元化、理念更为独特的形态展现出中国文化的魅力。

尤其是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方面,中国电影也呈现出一种全新的艺术特色。

本文着重探究当代中国电影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深入剖析其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一、传统文化在当代电影中的体现1.题材阐释中国电影在题材上,时常充分挖掘历史文化,比如《霸王别姬》、《大红灯笼高高挂》、《大明宫词》等,这些电影都以明清时期作为背景,讲述了各自不同的故事情节,同时高潮迭起的剧情和极度饱满的美学包容,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身临其境的感受,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2.角色刻画中国电影在角色刻画方面,也常常借鉴传统文化中的人物形象,在电影中展示角色的复杂性和深度感,在视觉和精神两方面切切实实地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比如《鬼子来了》中的英雄人物,他不仅仅是一个祖国忠诚的战士,同时也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勇猛、正义、忠诚等核心价值。

而在《卧虎藏龙》中,李慕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是一个既深谙武学,又兼顾家族尊严,并肩战斗的勇士,在电影的票房收入和口碑评价上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3.艺术形式另外一个方面是,中国电影也经常通过艺术形式,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比如,凭借着前期的热度,幻想式的通俗传奇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中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的主流之一。

如《捉妖记》系列电影,该系列电影通过灵动的画面、流畅的动作和丰富的故事,成功地表达了锲而不舍、不放弃的精神理念,通过这些电影,传统文化得到了更为深入的挖掘和传承。

两、中国电影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1.鲜明的文化特色当代中国电影的文化价值,大多体现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悠久历史的国家,中国电影以其承载了丰富历史文化的深度、广度和情感,成功地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艺术表现力和文化张力都没有任何欠缺。

论宗教文化与我国影视创作的融合

论宗教文化与我国影视创作的融合

论宗教文化与我国影视创作的融合【摘要】宗教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影视艺术是现代传媒的重要手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宗教文化利用现代手段进行介绍、保护、宣传已成为必然。

纵观世界影坛涉及宗教题材的电影更是层出不穷,《七宗罪》《诫》《达芬奇密码》等电影我们更是耳熟能详。

可是我们国产的宗教题材电影却始终没有获得国外宗教题材电影那样高的成绩。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而我国宗教文化与影视艺术的合作又该何何从?【关键词】宗教文化,影视艺术,西方宗教,宗教政策,历史文化【正文】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

宗教的复杂性不仅在于宗教的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和国际性,而且在于宗教既是一种信仰,又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社会体。

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宗教不仅在教徒的精神生活中发挥着作用,而且对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但随着历史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宗教在人类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不断被淡化,这也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如何使不断衰弱的宗教文化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发展,已然成了宗教及文化保护所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

影视艺术是现代传媒的一种重要手段,其表现题材来源广泛,并且所表现的题材内容往往会在某阶段形成一定影响力。

影视艺术与宗教文化的结合,对两者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

影视艺术在宗教文化中寻找创作灵感和题材,宗教文化也借助影视艺术的外壳使,使宗教文化内涵得到宣扬。

纵观世界影坛,宗教题材的影片层出不穷,并且取得了耀眼的成就。

《七宗罪》《达芬奇密码》《十诫》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优秀的宗教题材电影,宗教题材的电影已然成为了电影文化市场的一只生力军。

但是回顾中国电影市场,在我国,宗教题材影视作品并没有取得非常高的成就,甚至我们很难说出几部纯粹意义上的国产宗教题材电影,那这到底什么原因呢?我们不如先分析一下国产宗教题材电影和国外宗教题材电影的区别。

首先,我认为,在题材挖掘的侧重点上,我国与国外一些国家有所不同。

比如在好莱坞的电影编码中,政治意义时常依附于宗教教义之上:”为上帝而战,为自由而战”,这种意识形态和宗教的一体化,把好莱坞表面上五彩缤纷的电影大厦,用两根坚固的栋梁支撑起来。

道家思想对中国电影美学的影响

道家思想对中国电影美学的影响

见其 首 , 随之不见其后 。” 庄 子则说 :无为无 形 , 悯 “ 可传而不可 皆可 与心灵契合 , 精神 与 自然和谐贯 通 , 从而达 到“ 天人合一 ”
受, 可得而不可见。” 是 “ 又是实实在在 的存在 于万物之 的境界 , 道” 感悟到生命的真 谛。 中 ,道之为物 , “ 惟恍惟惚 。 惚兮恍兮 , 中有象 ; 其 恍兮惚兮 , 其中 “ ” 道 这一美 学命题 的建构 , 对于 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学艺术
关键词 : i t家思想; 中国电影 美学 中图分类号 :0 J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2 3 4 ( 0 )2 0 3 - 4 10 — 2 0 2 1 0 — 12- 1 0
以老庄思想为 核心的中国道家思想 , 中国的文化传统 和 有物。 对 窈兮冥兮 , 中有精 ; 其 其精甚真 , 中有信。【 成万物的 其 ”生 8 美学 的形成和发展起到 了重要作用 。中国古典美学的一系列独 “ ” “ 道 又有 自己独特的生存 运动方式 , 现 出事物 的矛盾在一 表 特的理论 , 都发源于老子哲学和老子美学” -不研究 老子 和庄 定条件下可以互相依存并相互转化 的规律性 , 。【‘ l ‘ 事物 的运 动都遵 子的美学 , 就不可能真正懂得 中国古典艺术的意境 的秘密 ”Ⅱ 循着一定的“ 。“ 。馐 道” 有无相生 , 易相成 , 难 长短 相形 , 高下相倾 , 家提 出的 “ ” “ ” “ ” “ 、 虚” “ 、 味” “ ” “ 道 、气 、意 、象” “ 、 实” “ 、 妙 、虚 音声相和 , 前后相随。 反者道之动 , ” 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 静” “ 、象 罔” “ 、游” “ 、意境 ”等等 已经组成 了中国美学体系 的基 于有 , 有生于无。 ‘ ” 流行于万物者 , 道也。 …由此可见 ,道 ” ”】 “ 是 本范畴和核心概念 , 并且成为 中国人思考人生 以及进行艺术创 生成宇宙 万物的根本 , 是万 物生存运 动 的法 则 , 是有形世界 与 作 的重要思想来源 之一 。因此 , 考察 中国的任何一种艺术形式 无 形世界之 间的联 系 ; 是一个 具有无 穷生机 的大生命体 , 相生 都不可能脱离道家思想对其造成的影 响。 中国电影作 为一 种新 相克 , 周而复始 , 生生不息。 生的艺术形式 , 在世界电影之林 中独树一帜 , 风格独 特 , 能不 不 说这也是在某种程度上濡染 了道家思想 的结果 。 人与万 物一样 , 同处 在宇宙之中 , 随着“ ” 道 的运动而运动 ,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第9卷第11期Vol.9 No.11135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电影的影响袁梦蓉(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临汾 041000)摘 要:中国电影不仅对传统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更是通过电影的形式继承、诠释传统文化。

受儒家、道家、佛学等传统思想体系的影响,虽然内地电影、港台地区的电影形式不尽相同,但受传统文化中独特的人道主义及道德情怀影响我国也形成了独特的电影风格。

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影视业的国际化、专业化要求,中国电影也在与时俱进中进一步被国际社会熟知、接受,这也让中国电影加快了国际化、全球化的步伐。

关键词:电影;传统文化;传播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8)11-0135-02一、中国电影中的传统文化(一)内地电影中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对于中国内地电影的影响尤为明显,不管是表现封建社会中“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道德情怀,还是表现近代为了夺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为了新中国,前进”的民族气概,或是表现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刮骨疗毒,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反腐决心。

各种时代背景下的中国电影都在以不同的电影题材来实事求是地诠释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文化诉求与传统文化继承。

由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1994年),便是如此。

影片以中国内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次政治运动为时代背景,以主人公“富贵”一生的坎坷命运为主线,讲述了一个从骄奢淫逸、嗜赌成性的富家子弟,到家破人亡、千金散尽的败家子;从被国民党抓去了的壮丁,到为解放军表演皮影戏的“干过革命的好身份”;从失去子女的一次次悲伤,再到重拾信心对生活一点点怀抱希望的故事……一件件、一桩桩的事故与变故,一次次、一回回的勇敢与坚强。

整部电影不仅仅是在讲述剧中主人公“富贵”在那个年代中是多么的身不由己而又从不放弃,想要拼命努力地活着,更通过这小小的一个缩影用艺术形式如实地折射出那个时代背景下人民同苦难作顽强斗争的真实写照。

影片对于在历史中我们曾经有过的过错不仅做到了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实事求是,更是以不否认、不避讳的诚恳态度与高尚的民族气概来描写,以旧社会人们生活的艰难为例,为生活在当今社会的观众带来发自内心的感悟与警醒: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不忘历史警钟长鸣。

中国传统文化在电影与电视剧中的表现

中国传统文化在电影与电视剧中的表现

中国传统文化在电影与电视剧中的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丰富而深厚的文化遗产,一直以来都在电影与电视剧作品中得到广泛的展现。

这些作品通过不同的形式与手法,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不仅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当代观众提供了一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

一、题材选择与背景设定中国传统文化在电影与电视剧中的表现,首先体现在对题材选择与背景设定上。

不少作品选择了历史题材,将中国古代的文化、历史故事搬上银幕。

例如电影《大闹天宫》改编自中国传统神话故事《西游记》,通过精彩的特效和场景还原,让观众领略到传统文化中的英雄壮丽与神奇力量。

此外,一些现代题材的电视剧也善于将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结合。

比如电视剧《琅琊榜》,以江湖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才智过人的主角在复杂宫廷政治中的故事。

剧中融入了传统文化中的忠诚、家国情怀等元素,使得观众在欣赏故事情节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角色形象与人物塑造一个成功的电影或者电视剧作品往往离不开精彩的角色形象和人物塑造。

中国传统文化在电影与电视剧中的表现,可以通过对角色的形象塑造来展现。

有些作品将传统文化中的英雄形象塑造成了独具特色的角色,比如电影《英雄》中的无名,他代表了优秀的武士精神和忠义之心。

此外,一些作品还将传统文化中的文人形象进行了塑造。

文人形象往往被赋予了风雅、聪明等特质,他们通过才情和智慧解决问题,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关怀和思想深度。

电视剧《包青天》中的包青天就是一个典型的文人形象,他以智谋和公正作为执法标准,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三、美术设计与场景搭建电影与电视剧的美术设计与场景搭建也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筑、服饰、器物等方面的细节设计,能够真实再现传统文化的面貌。

电影《卧虎藏龙》中的宏伟建筑、精美服饰以及丰富多样的武器装备,无不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电影与电视剧作品中的场景设计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表达。

有些作品通过精心的布景、特效和摄影技巧,将传统文化中的山水、园林等元素展现出来,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功夫熊猫》系列中“道”文化意象的传递共7页文档

《功夫熊猫》系列中“道”文化意象的传递共7页文档

《功夫熊猫》系列中“道”文化意象的传递《功夫熊猫》是由美国梦工厂动画工作室制作、派拉蒙影业出品发行的动画影片,已于2008年、2011年推出两部。

两部影片都借用了中国文化的诸多因素,再加上好莱坞的精密制作,让国内爱影人爱恨交加。

本文在析出电影中技术与娱乐因素的基础上力图挖掘分析该影片中的“道”文化内涵即道家文化和道教文化意象在电影中如何得到了成功地展现,这既能促进“西方化”的中国文化因素的国内接受,又能为中国文化的“西送”提供新的视角。

一、“道”文化意象的构成(一)文化意象的概念文化意象作为一个国家、民族精神财富的精华,它不仅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符号,还具有丰富的、意义深远的文化内涵。

不同的民族由于其各自不同的生存环境、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往往会形成其独特的文化意象。

但是在谢天振教授的专著《译介学》中的“文化意象”[1]“并未和传统的意象进行对比,指出其差别,导致文化意象与传统意象的混淆”[2]。

事实上,文化意象只是翻译学词汇表述层面的一个简单术语,并无其独特的中国文化内涵,我们可以将它应用到任何文化主体的表述关系中。

在表述人们对周遭事物的观感时,人们通常用具体的事物来指代抽象的概念,以已知、易知来推测未知或难知。

而文化意象其实就由这两个层面构成即物象和寓象。

前者作为一种感性经验,可以呈现为一种乃至多种感官感知的具体物;后者作为一种抽象的思想或感情,可以被理解为“物象在一定文学语境中乃至整个文化环境中的引申”[3]。

物象一般是信息意义载体,是文化意象构成中的客观部分,寓象呈现更多的则是主观因素。

文化意象通常在文艺作品方面表现得更为深邃,因为文艺作品常常赋予具体生活事实想象与虚拟的层面。

《功夫熊猫》系列作为美国好莱坞以“中国功夫+中国国宝大熊猫”信息粘贴为模式的巨型制作,少不了他们对中国文化意象的深入体悟。

而影响中国几千年的“道”的文化意象在此系列影片中虽看似缥缈,却框架清晰。

(二)“道”文化意象的构成“道”文化在这里包括道家文化与道教文化两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电影的影响探寻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电影的影响探寻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电影的影响探寻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电影的影响探寻引言:中国电影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中,诸多传统艺术形式如戏曲、文人画、诗词等,无疑为中国电影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灵感和丰富的创作素材。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电影在叙事形式、题材选择、道德伦常、审美价值等方面所受到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电影叙事形式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和注重的是情节的叙事方式。

中国文学作品多以人物情节为主线,追求情节的连贯与完整。

这种影响同样体现在中国电影的叙事方式中。

许多中国电影以人物心理、人际关系以及情感冲突为主线,通过情节中的发展和变化来推动故事的进展。

例如陈凯歌的电影《霸王别姬》就以人物情感的碰撞和变化为主线,展现了黛丽丝和程蝶衣之间的迷离情感以及他们对京剧的热爱。

这种叙事方式与中国传统文学的叙事特点相呼应。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电影题材选择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历史、宗教、哲学等题材,这对中国电影的题材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电影中许多作品都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作品、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观众提供了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识与思考。

比如张艺谋的电影作品《红高粱》和《活着》都选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作为题材,透过这些题材,观众可以对中国历史中的苦难和挣扎有更深刻的了解。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电影道德伦常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伦常,尊崇孝道、礼教、义理等。

这种价值观念也在中国电影中得到了表现。

许多中国电影作品强调家庭观念、社会责任和个人道德的重要性。

例如张艺谋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和冯小刚的《非诚勿扰》等,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庭观念和道德价值的追求。

通过这些作品,观众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和变化。

四、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电影审美价值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审美价值,追求和强调既美学又伦理的统一。

影片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影片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影片与文化传承的关系影片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对于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影片的呈现和传播,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传统与创新的交流与互动。

影片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既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也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索的。

首先,影片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可以直观地展现和传递文化的符号和意象。

通过影片中的场景、服饰、建筑、艺术等元素,人们能够感受到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独特魅力。

比如,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宫廷、武侠、神话等元素,经过影片的表现,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这些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影片的艺术表现形式将文化与观众的感官有机结合,通过视觉、听觉等方式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进而使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

其次,影片作为一种叙事艺术形式,能够将文化故事和价值观念传递给观众。

通过挖掘文化中的经典故事和人物,影片能够将这些故事和人物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观众通过欣赏影片,可以从中汲取到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特定文化的精神内核。

例如,中国的京剧文化在电影《战狼2》中得以传承和呈现,让观众从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武士精神和忠诚信仰的强调。

影片通过叙事的方式,使得文化的信息更加生动和易于接受,从而实现文化传承的目的。

另外,影片作为一种大众娱乐形式,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有利于扩大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

影片可以通过院线上映、网络传播、电视播放等方式,触达到更多的观众。

这些观众可能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地域,通过观看影片,他们能够了解和接触到其他文化的信息和特色,促进文化的多元交流和融合。

同时,通过影片的商业化运作,还可以激励电影创作者和行业从业者对于文化传承的积极参与,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然而,影片与文化传承的关系也面临着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现代商业化的影片制作和市场需求,可能会削弱影片对于文化传承的深度挖掘和表达。

为了吸引观众和追逐商业利益,有些影片可能会偏离文化价值观念,过度追求娱乐性和商业化效益。

电影望道观后感1000字左右

电影望道观后感1000字左右

电影望道观后感1000字左右【实用版3篇】篇1 目录1.电影《望道观》的简介2.电影的主题与思想内涵3.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4.电影的社会意义及对观众的启示篇1正文电影《望道观》是一部以传统道教文化为背景的影片,讲述了一位青年在道观中寻找自我、探索人生真谛的故事。

该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现了道教文化的魅力,引导观众思考人生的意义。

电影的主题与思想内涵主要围绕道教文化的核心理念展开,如“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以及个体在社会中的自我定位。

通过主人公在道观中的生活和修行,电影向观众传达了追求内心平静、顺应自然的人生态度。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电影《望道观》巧妙地运用了道教文化的符号和元素,如太极、八卦等,将道教文化的精神内核与电影叙事相结合。

同时,影片的视觉效果也非常出色,将道观的静谧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给观众带来一种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电影的社会意义在于引导观众重新审视道教文化,挖掘其中的哲学价值和人生智慧。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在物质追求中迷失自我,忽视了内心的精神需求。

电影通过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提醒我们要关注内心的平静与成长,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总的来说,电影《望道观》不仅是一部展现道教文化魅力的作品,更是一部引导观众思考人生、探索自我价值的影片。

篇2 目录1.引言:介绍电影《望道》的背景和主题2.电影内容概述:介绍电影的主要情节和角色3.主题解析:探讨电影的主题及其反映的社会现象4.影片表现手法:分析电影的拍摄技巧和表现手法5.观后感:表达观影后的感受和启示6.结论:总结全文,强调电影的价值和影响篇2正文电影《望道》是一部以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为背景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

观看完这部作品,让我对农村、农民以及改革开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电影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故事,主角是一个名叫望道的青年。

他热爱家乡,关心村民,努力带领大家走上富裕之路。

电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村生活的点滴,展示了那个时代农村的风貌。

华语电影中道士形象的建构、嬗变与文化考量

华语电影中道士形象的建构、嬗变与文化考量

THE FILM CULTURE电影文化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以其独特而庞大的“天”“地”“人”“鬼”四个方面展开教义系统。

在长期的发展和演变中,它对中华文化的形成、积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仙魔系统、生死观念、劝人向善的哲理早已竟成为中华国人世俗生活中的一部分。

翻开明清时期的小说,神仙魔鬼的踪迹随处可见,而这种仙魔世界观的传统也影响着文艺创作,一直延续至今。

电影作为艺术性的影像创作,同样也将道家文化的精髓作为汲取营养的重要园地。

在这个基础上,有关道士题材的电影便应运而生,进而渐渐地成为了一抹奇异的本土风景,而道士形象也几乎成为了中国电影中独有的一种角色。

深而究之,很多电影中的道士形象都从最初的单一化模式向多元化模式发展,在这背后潜藏的是多样文化的交融以及如何更好地将本土的文化传统重新激活的课题。

一、道士形象的初始性建构和单一化形态道士形象的出现与衍变已成为华语电影发展中的一种重要现象,涌现出了许多质量上乘的道士题材电影。

具体而言,在最初的道士题材的电影中,主要有两类形象:冷面驱魔型道士和侠气降妖型道士。

道教文化在内容上注重“天地人鬼”并生共存的内在理念,整个道教文化所展现出来的视域涵括了仙魔并存和善恶并存的形态。

在这个基础上,道士俨然成了道教文化一定程度上的人物载体,他们的主要职责便是符箓和捉鬼,进而将道教文化的精髓镶嵌其中并外化成这样的实践。

早期道士电影中的两类形象即是基于这种传统道教文化而被建构。

冷面驱魔型道士以道教中正一派的茅山道士最为明显。

他们背负宝剑云游四方,跋涉途中降妖镇魔,在素朴而宽大的衣袖里藏着符纸,关键时刻总是可以将顽灵恰到好处地收服。

这种形象早期的评判标准是单向度的善恶分明,他们的是非曲直都是按照传统道教的文化理念来进行规范,对无恶不作的妖魔鬼怪,必先除之而后快,绝不抱有怜悯之心。

他们与妖魔鬼怪之间是纯粹的二元对立模式,故而这样的道士形象浑身都散发着凛然的正气与几近冷血的气质。

浅析道教文化与中国电影的关系.doc

浅析道教文化与中国电影的关系.doc

浅析道教文化与中国影的关系道教文化与中国影的关系密切,中国影在其百年展程中,曾从道教文化中汲取了大量有益的文化因子,有力地促了影思想内容的本土化和民族化,并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神怪片、武侠片、鬼片、僵尸片等影型。

道教文化是中国影文化体系中不可分割的成部分,不影响了中国影的影片型、故事内容和情模式,而且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影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旨趣。

本文道教文化与百年中国影的关系行梳理,探究道教文化中国影展的价和意,并新世中国魔幻影中道教文化的缺失象加以考察,找走出区的合理化策。

一、道教文化概述道教文化源流,其源可追溯至老庄思想和秦代的神仙方。

末年,道教勃,出了声浩大的五斗米道和太平道。

五斗米道又称天道,由陵于帝在西蜀山立。

太平道由角于灵帝立,以《太平青》主要典,并“黄巾起” 。

魏晋南北朝,北魏道士寇之改革天道,使其成官方可的道教正,史称“北天道” 。

大与此同,南朝道士修静也在南方天道行改革,史称“南天道” 。

在展程中,道教又先后涌出了上清派、灵宝派、楼派、太一道、大道教、全真道、明道等不同流派。

道教支派众多,在漫的展程中,新旧教派生更替或融合,彼此教理互相融通,不断完善,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道教文化系。

道教文化扎根于中国本土,吸伏羲八卦和易学作符号基石,以道家黄老之学和方仙道作思想渊源,兼采儒墨念作理道德,又采用巫之和之学作“ 数” ,并融合佛教文化,建构起深的神仙信仰和完整的神仙系,展出呼吸吐、存一守思、金丹修等多化的养方技,并有一系列消灾祈福的符咒法和一整套醮道的科程式。

堪称内容深广、蔚大。

中国的道教和佛教既相互争、相互排斥,又相互影响,各自吸取方的成分。

如“《列仙》云 : ‘ 百家之中,以相,得仙者百六十四人,其七十四人在佛。

’此可道教之神仙,亦引佛教入之也。

”佛教中一些名号、称也来自道教,如“《佛十王》有泰山府君,三魂七魄⋯⋯《佛修十王》有司命、司禄。

皆中国旧籍及道书所有者。

”佛道互渗的结果,是佛中有道,道中有佛,以致出现了“佛本是道”的观点。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电影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电影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电影在人们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

电影以其独特的形式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工作以及生活习惯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影行业的发展,人们对电影作品的要求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发展中国的电影行业,打造出具有我国特色的电影作品,中国传统文化在电影中的应用得到了人们的大力推崇。

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以及其在当代电影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探讨如何更好地在当代电影中应用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当代电影;风俗习惯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它既表现出了一个国家民族的特色,也代表了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进程。

因此,对于一个国家或民族来说,拥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往往更易得到人们的认同和喜爱。

电影作品作为现代广泛存在的一种文学艺术,它拥有强烈的感染力,对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以及思想认知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电影中加传统文化不仅能增加电影的文学内涵,还能使其更好地为人们所接受。

可以说,艺术创作的基础就是日常生活,好的电影作品就是将审美艺术与群众的生活融合起来的艺术创作。

融入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电影作品往往更能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文化、和风俗。

因此,要想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作品,就应将中国传统文化合理地应用于电影中。

1 中国传统文化定义以及其在当代电影中的应用1.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具有民族人文特色的民族财产资本。

文化不仅代表了一个民族的属性及特色,还象征了一个国家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和发展取向。

中国传统文化,则是指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中传承下来的各种文化思想、道德传承,以及精神观念等的总和。

文化还是一个国家道德的外延,它生命力的旺盛与否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整体素养。

目前,文化、政治以及经济相互交融,并且在长时间的发展中,在我国的综合国力中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可以说,文化是具有一定的社会意识的,它所弘扬的民族思想精神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道教文化与中国影的关系道教文化与中国影的关系密切,中国影在其百年展程中,曾从道教文化中汲取了大量有益的文化因子,有力地促了影思想内容的本土化和民族化,并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神怪片、武侠片、鬼片、僵尸片等影型。

道教文化是中国影文化体系中不可分割的成部分,不影响了中国影的影片型、故事内容和情模式,而且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影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旨趣。

本文道教文化与百年中国影的关系行梳理,探究道教文化中国影展的价和意,并新世中国魔幻影中道教文化的缺失象加以考察,找走出区的合理化策。

一、道教文化概述道教文化源流,其源可追溯至老庄思想和秦代的神仙方。

末年,道教勃,出了声浩大的五斗米道和太平道。

五斗米道又称天道,由陵于帝在西蜀山立。

太平道由角于灵帝立,以《太平青》主要典,并“黄巾起” 。

魏晋南北朝,北魏道士寇之改革天道,使其成官方可的道教正,史称“北天道” 。

大与此同,南朝道士修静也在南方天道行改革,史称“南天道” 。

在展程中,道教又先后涌出了上清派、灵宝派、楼派、太一道、大道教、全真道、明道等不同流派。

道教支派众多,在漫的展程中,新旧教派生更替或融合,彼此教理互相融通,不断完善,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道教文化系。

道教文化扎根于中国本土,吸伏羲八卦和易学作符号基石,以道家黄老之学和方仙道作思想渊源,兼采儒墨念作理道德,又采用巫之和之学作“ 数” ,并融合佛教文化,建构起深的神仙信仰和完整的神仙系,展出呼吸吐、存一守思、金丹修等多化的养方技,并有一系列消灾祈福的符咒法和一整套醮道的科程式。

堪称内容深广、蔚大。

中国的道教和佛教既相互争、相互排斥,又相互影响,各自吸取方的成分。

如“《列仙》云 : ‘ 百家之中,以相,得仙者百六十四人,其七十四人在佛。

’此可道教之神仙,亦引佛教入之也。

”佛教中一些名号、称也来自道教,如“《佛十王》有泰山府君,三魂七魄⋯⋯《佛修十王》有司命、司禄。

皆中国旧籍及道书所有者。

”佛道互渗的结果,是佛中有道,道中有佛,以致出现了“佛本是道”的观点。

最著名的说法是“老子化胡成佛” ,例如《后汉书·襄楷传》云 : “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

”后世道经《老子西升经》、《老子化胡经》等,益推波助澜,宣扬此说。

该说以佛为道教弟子,认为佛教是道教演化而来的,是道教的分支。

明代小说《封神演义》更是将观音菩萨化名慈航道人,连同文殊、普贤菩萨,一起列为元始天尊的弟子,还把佛教的燃灯佛拉入道教,称为燃灯道人。

从佛教史和道教史的角度考证,“佛本是道”的观点未必站得住脚,但作为一种文化观念,该观点充分说明了道教在中国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道教文化把长生不死当神仙作为最高理想和追求目标,充分肯定人类的三大愿望———生存、享受、精神满足,具有较强的世俗性,对中国民众的生活和思想影响巨大。

许地山认为,“道教思想是国民思想底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底气概。

”古代社会的贵族阶层祈求长生,永远享受今世的荣华富贵,对服食烧炼丹药最感兴趣 ; 下层民众则渴求神通广大的仙人主持正义,扶危济困,消灾赐福,因此某些关于仙人斩妖除邪、护佑百姓,或普通人入深山访求异人学道、运用法术报仇雪恨的故事在民间特别流行。

近些年重新活跃于民间的风水堪舆、相术、命理、择日、请神驱邪等,都是与道教文化有关的活动,此外,农村盖房时贴的“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红纸条,以及气功、太极拳等内家拳法,也都与道教文化密切相关。

二、道教文化影响下的中国类型片发展道教文化对中国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电影自诞生之初就从道教文化中汲取养分,道教文化不仅为电影提供了生动精彩的奇幻故事,提供了神奇谲诡、色彩绚丽的意象,还为电影带来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从而发展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中国类型影片。

中国早期电影接受道教文化的影响,最初是通过文学作品间接实现的。

由于道教文化影响深广,不少文学作品如游仙诗、唐传奇、明清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聊斋志异》等,以及民国时期的《蜀山剑侠传》等仙侠小说,乃至一些民间故事和传说,都或多或少带有道教文化的影子。

诞生之初的中国电影,有相当一部分是改编自文学作品的,通过文学作品的中介,将道教文化呈现于银幕之上。

早在 1913 年,由黎民伟自编自演、黎北海导演的短片《庄子试妻》,就取材于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庄子休鼓盆成大道》一章,讲述得道的庄子装死幻化成楚国年轻贵族、考验妻子是否忠贞的故事。

1922 年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拍摄的《清虚梦》一片,则改编于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劳山道士》,讲述一个到劳山学道的书生因心怀杂念而受到捉弄的故事,该片还率先运用了特效摄影手法,让水缸破而复原、人走入墙壁、物件自己行动,为后来拍摄奇幻电影奠定了基础。

在 20 世纪 20 年代,继《清虚梦》之后,出现了大量移植于文学作品或民间传说从而带有道教文化色彩的影片,如天一公司1926 年的《义妖白蛇传》、《孙行者大战金钱豹》,大中华百合公司 1926 年的《马介甫》,上海影戏公司1927 年的《盘丝洞》,长城画片公司1927 年的《哪吒出世》、1928 年的《火焰山》,明星公司 1928 年的《火烧红莲寺》、1929 年的《新西游记》等。

尤其是《火烧红莲寺》,在当时影响巨大,从 1928 年到 1931 年,一共拍了 18 集,引发了竞拍神怪片的风潮,也使得神怪片成为道教文化影响下最早的中国本土类型片。

《火烧红莲寺》改编自平江不肖生的小说《江湖奇侠传》,小说以湖南平江、浏阳农民为争夺交界地发生械斗为线索,引出昆仑、崆峒两派剑仙僧道相互斗法争雄的故事,其中的修炼、放飞剑斗法等,都与道教文化有关。

影片重点表现了正邪两派的对抗,正派通过刻苦修炼提升功力和法术,以降妖除魔、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 ; 邪派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无恶不作,不惜以残害生灵的方式修炼法术法宝,提升功力。

正邪两派的斗争成为影片故事情节发展的 __主要推动力量,精彩的法术较量也成为影片最大的看点。

《火烧红莲寺》的每一集都是围绕昆仑派 ( 正派 ) 和崆峒派( 邪派 )之间的斗法展开的。

例如第一集中出现了剑仙“口吐飞剑” 、神奇剑光在空中搏击争斗的超现实打斗方式 ; 第三集中,万清和要炼制“阴阳童子剑”对付金罗汉 ; 第四集中,沈栖霞授“灵符”给柳迟,作为“护身”之具 ; 第十六集中,崆峒派红云祖师要选取生肖不同的十二个女子,炼制法宝,作为利器。

这些情节设计显然是从道教的修炼、符咒等文化中获得的灵感。

影片第一集取材于小说中的一个片段,故事情节基本上与原著相符,在此后的一系列续集中,编导逐渐抛开原著,随意进行发挥和想象。

这标志着中国电影对道教文化的接受开始绕过文学中介,进行直接的接受和表现。

此后中国电影中一些神怪片、奇幻片的原型故事和人物仍取材于文学,但更多情节和细节则来自于编导对道家文化的直接接受和发挥创造。

20 世纪 30 年代神怪片被禁,道教文化在电影中的表现受到抑制。

“孤岛”时期,艺华公司重拍有声片《火烧红莲寺》和《新盘丝洞》,神怪片才重现银幕。

1949 年以后,体现道教文化的神怪片在大陆几近绝迹,却在香港兴盛起来。

20 世纪50 ~ 60 年代的《峨眉飞剑侠》、《阴阳白骨扇》、《仙剑神魔》、《江湖奇侠》、《飞剑神龙》、《天剑神笔》、《雷电天仙剑》、《龙虎风雨剑》等一系列神怪片,在香港影坛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80 年代徐克导演的《新蜀山剑侠》 ( 1983) 、《青蛇》,程小东导演的《倩女幽魂》 ( 1987) 等神怪片,更是运用光学特技、电脑特技等特效技术手段,将道家文化的神奇想象和魅丽世界逼真地呈现在银幕之上。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香港“鬼片”开始盛行,相继出现了《鬼眼》、《油鬼子》、《鬼打鬼》、《人吓人》、《人吓鬼》、《开心鬼》、《猛鬼学堂》、《鬼咬鬼》等片。

“鬼片”是道教文化影响下的又一种本土化类型片,以道教文化的鬼神观,构筑起“人鬼殊途”的影像世界。

在道教文化中,“鬼”是人死后所变,居于阴间,它们大多丑恶可怖,或“晦夜出行,状如炙火” (《抱朴子》 ) ,或“有身无头,赤毛无衣,有耳无目” (《道要灵祇鬼神品经》 ) ,能令世人死亡或疾病,十分恐怖。

不少“鬼片”都带有恐怖片的色彩,通过在屏幕上展示狰狞可怖的“猛鬼”、“厉鬼”形象制造恐怖效果。

一些“鬼片”中还加入了喜剧片的元素,以增添影片的观赏性,例如《鬼打鬼》《人吓鬼》等片中的人、鬼相斗,就有许多滑稽逗乐的噱头。

20 世纪 80 ~ 90 年代香港僵尸片也比较流行,该类影片受到西方僵尸片的启发,结合中国道教文化和民间习俗,发展出颇具“港味”特色的中国僵尸片,其中以林正英主演的《僵尸先生》、《僵尸家族》、《灵幻先生》、《一眉道长》、《新僵尸先生》、《驱魔道长》等片较为有名。

这些影片中的道士“九叔”对付僵尸和鬼怪的法术既有道教文化色彩,又有一定的民间性,他除了起坛作法,用道符、咒语、桃木剑作武器外,还经常使用公鸡血、黑狗血、童子尿、糯米等,这些在中国民间都被看作是辟邪之物,体现出道教文化的世俗性和民间性。

上述影片根据道教文化和民间传说自由发挥,积法术、符咒、鬼趣于一体,演绎出道士捉鬼、斗僵尸、中国僵尸擒怪等恐怖故事。

中国武侠片中也有道教文化的影响痕迹,道教以呼吸吐之法主的“服气”之,既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武学和武侠小,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影。

“服气”是呼吸吐之法,不“服”天地阴阳之气,要“服”己身之气。

《庄子·逍遥游》云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

”文中的“六气”就是指天地阴阳之气 ; 服自身之气,最重要的是胎息,也就是《老子》中所的“ 若存” ,以丹田呼吸。

中国武中的内家拳如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主以柔克、以静制、后先至,究气养气、气沉丹田,呼吸吐和精神修,其思想基正是来源于道教文化。

武侠小家的加工修,以呼吸吐、引按摩特征的内功修被上升到“神乎其技”的地步。

在中国武侠影中,常出膝打坐修内功以及打通任督二脉、灌内力的段,幕上内力深厚的高手能檐走壁,其掌力可以开山炸石。

例如《笑傲江湖》和《云再起》中的方不,不能以花穿大,能掌落炮,“神功”惊世俗,超凡能力不于道教文化中的仙人。

其他一些武侠片中也有通呼吸吐增功力、以内功救人的情。

此外,一些道教人物故事也成武侠片的表内容,例如《太极三丰》、《倚天屠》等影片中,都出了太极拳始人三丰一人物,尤其是李杰主演的《太极三丰》,以其精彩的打斗作和道教精神修的,成武侠影的典之作。

三、道教文化中国影精神内涵的影响在中国影的百年展程中,道教文化不影响了中国影的影片型、故事内容和情模式,而且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影的精神内涵,使不少影的思想意呈出郁的道教文化旨趣。

道教文化中国影精神内涵的影响,具体表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是道教哲学理念的影响,二是道教侠精神的影响,三是道教神奇想象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