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21课周亚夫军细柳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3)了解周亚夫军细柳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的历史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综合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3)培养学生对军队和军人的尊重之情,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3. 周亚夫军细柳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的历史知识。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式和用词的理解。

2. 对周亚夫军细柳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的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对周亚夫军细柳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解析课文:(1)学生合作学习,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2)教师辅导学生解析课文,解释文言文句式和用词的含义。

4. 讨论与辩论:(1)学生分组讨论,对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深入分析。

(2)学生进行辩论,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观点。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学生进行拓展学习,研究周亚夫军细柳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的历史知识。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对文言文的理解。

2. 整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进行复习。

3. 深入研究周亚夫军细柳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的历史知识,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细柳营》真将军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细柳营》真将军

真将军——《细柳营》中周亚夫的形象塑造黄卫东《细柳营》节选自司马迁的《史记》,,语言朴实无华,人物形象鲜明独特,令人难以忘怀。

那么,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位深得君心的“真将军”的呢?★对比使之鲜明【精彩在线】①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②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上至,又不得入。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含英咀华】一国之君亲自劳军,这是何等的荣幸!句①,皇上到了霸上和棘门军营,两位将领竭尽奉承之能事,皇上来时长驱直入,去时则将士们骑马相送,生怕一点闪失而触犯了龙颜。

句②,到了细柳军营,军门严守,严阵以待,号令如山,皇上竟然不受优待还吃闭门羹,三个“不得”尽显了细柳营的军威、军纪。

试问:有这样一位恪尽职守的将领统领着,这样一支纪律严明的队伍驻守边陲,边防怎能不固若金汤?★细节衬托点染【精彩在线】①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②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含英咀华】句①“未见其人先闻其令”,治军有方的将军究竟是何等模样呢?层层渲染铺垫之后,主人公终于出场——手持兵器、全副武装地拜见皇上。

由此观之,将军亚夫的军队必然军纪严明、戒备森严。

想想之前的营门挡驾,将军现在还不赶快跪拜行礼,请皇上开恩?可将军亚夫竟然说“不拜,以军礼见”。

简洁有力,掷地有声,一个刚正不阿、不畏强权、不卑不亢的耿直将军便跃然纸上,不仅真实可感,而且还给读者留下了无限回味的空间。

当今社会,如果部门领导能够发扬周亚夫的敬业精神,我们的国家就会树立起一道道不可攻破的“防线”!句②,面对一位“目无君主”的将军,皇上不但没有责罚,反而被感动了,“改容”“式车”“称谢”一系列细节,不仅表现了汉文帝的深明大义、礼贤下士,而且还从侧面表现了将军的精神品质。

★画龙巧妙点睛【精彩在线】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含英咀华】一个“真”字是全句乃至全文的点睛之笔。

八年级语文周亚夫军细柳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周亚夫军细柳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周亚夫军细柳知识点
周亚夫军细柳是一篇八年级语文课文,内容描写了军细柳这位女英雄在抗战期间的事迹。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知识点:
1. 军细柳:军细柳是一位抗日女英雄,她勇敢果敢,不畏艰险,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2. 保卫日本人质:军细柳在日本占领区为保卫日本人质而奋勇作战,有过多次成功救出日本人质的经历。

3. 为日本人设陷:军细柳为了保护自己和战友,制定了各种方法设陷夺取敌人的武器。

4. 勇敢果敢:军细柳身先士卒,勇往直前,呼风唤雨,屡立战功。

5. 战友情: 在战斗中,军细柳和她的战友们形影不离,互相保护,共同面对敌人。

6. 民族团结:军细柳在与日本侵略者抗争的过程中,得到了民族的支持和宣传,成为全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7. 抗战胜利:抗战胜利是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军细柳作为一名英勇的战士,也为抗战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八年级语文周亚夫军细柳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周亚夫军细柳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周亚夫军细柳知识点
周亚夫军细柳是一位中国古代文学家,他以其深厚的诗词才华而闻名。

以下是关于他的一些知识点:
1. 周亚夫军细柳的生平:周亚夫军细柳,字仲直,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

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集中在宋仁宗宝祐年间。

他的父亲是周揚之,是一个很有声望的人。

周亚夫军细柳年轻时即显示出他非凡的写作才能。

2. 周亚夫军细柳的作品风格:周亚夫军细柳的作品以叙述大自然和描写美景为主要特点。

他通过生动的描写和优美的辞章,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悟。

他的诗歌多用自然景物来象征人类的情感和命运。

他也是用清新自然的语言,用一种宽广的格局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

3. 周亚夫军细柳的代表作品:周亚夫军细柳的代表作品包括《闻思颇君销骨香》、《一蕉城上一蕉落》、《与顾垚中使同游杨柳堂》等。

这些作品既展示了他的写作才能,也反映了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4. 周亚夫军细柳的影响:周亚夫军细柳以其深邃的诗歌才华和独特的风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诗歌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和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情怀和境界。

以上是关于八年级语文中周亚夫军细柳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周亚夫军细柳》 讲义

《周亚夫军细柳》 讲义

《周亚夫军细柳》讲义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一篇非常精彩的文章——《周亚夫军细柳》。

这篇文章出自司马迁的《史记》,通过对周亚夫驻军细柳时的描写,展现了周亚夫的卓越军事才能和严谨的治军风格。

故事的背景是汉文帝亲自去慰问守卫京城的三支军队。

先到的是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那里的将士一听说皇帝来了,简直是乱了套,将军们亲自下马迎接,军营里是一片混乱。

然而,当汉文帝来到周亚夫的细柳军营时,情况完全不同。

远远地,就看到军营前有士兵守卫,文帝的先行官想要直接进入军营,却被守营的士兵拦住了,说:“军中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

”没办法,文帝只好派使者拿着符节去通告周亚夫,这才被允许进入军营。

进入军营后,又有规定,车马得慢慢走。

到了营帐里,周亚夫一身戎装,只是以军礼相见,而没有像其他将军那样跪地磕头。

文帝出来后,赞叹不已,说:“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霸上和棘门的军队,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如果敌人来偷袭,他们肯定是要被俘虏的;而周亚夫,谁能侵犯他呢?”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周亚夫治军之严。

他的军队纪律严明,士兵们严格遵守规定,没有丝毫的懈怠。

这种严谨的治军风格,使得他的军队具有强大的战斗力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再看周亚夫这个人,他坚守原则,不为权势所动。

面对皇帝,他依然按照军中的规矩行事,不谄媚,不迎合。

这种刚正不阿的品质,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非常难得的。

汉文帝呢,他作为皇帝,能够亲自去慰问军队,而且在面对周亚夫的“不敬”时,没有生气,反而给予高度赞扬,这显示出他的开明和善于纳谏。

这篇文章虽然篇幅不长,但通过对比的手法,把霸上、棘门和细柳的军队情况进行对比,突出了细柳军的与众不同,让我们对周亚夫的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

咱们再从文学的角度来欣赏一下这篇文章。

它的语言简洁明了,却又生动形象。

比如描写霸上和棘门的军队时,用“直驰入”这样简单的三个字,就把那种混乱和随意展现得淋漓尽致;而描写细柳军时,“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短短几个字,就让我们感受到了军队的严阵以待。

八年级语文下册《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周亚夫军细柳》;(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其含义;(3)了解周亚夫军细柳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2)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来表达自己的观点;(3)学会从历史背景出发,全面评价周亚夫军细柳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感情;(2)培养学生尊敬英雄、崇尚英雄的精神风貌;(3)培养学生勇于担当、忠诚使命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2)学会从历史背景出发,全面评价周亚夫军细柳的历史意义。

2. 教学难点:(1)分析周亚夫军细柳中的复杂人物关系;(2)理解作者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了解周亚夫军细柳的历史背景;(2)激发学生对周亚夫军细柳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2)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四、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周亚夫军细柳》,我们了解了周亚夫军细柳的历史背景,深入解读了课文内容,分析了人物形象。

同学们要热爱祖国历史文化,尊敬英雄、崇尚英雄,勇于担当、忠诚使命。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周亚夫军细柳》;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共同进步。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八年级语文下册《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周亚夫军细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感悟忠诚、敬业、自律等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2. 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

2. 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知识点。

(2)简介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意境。

(2)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课文。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4. 词句解析(1)解析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2)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词语和句式进行实际操作。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

6.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

(2)运用本节课学习的词语和句式,写一段话。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周亚夫军细柳》的历史背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形象地感受课文中的场景。

七、情感教育1.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周亚夫的忠诚、敬业、自律等优秀品质。

2.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八、课堂互动1. 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以检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九、教学评价1.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件:第21课《细柳营》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件:第21课《细柳营》
• 来到营中大帐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 抱拳行礼说:“穿着盔甲的将士不跪拜了, 请允许我行军礼拜见皇上。”
• 14、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 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 天子被感动了,脸上的表情也改变了,俯身 扶着车前横木(向周亚夫表示敬意)。命人 宣告:“皇帝敬重、慰劳将军。礼仪完毕就 离开了。
《史记》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 家、七十列传,共130篇,52多万字。
“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事迹。
“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
“书”记载典章制度和天文、历法、水利、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世家”是先秦诸侯国的兴亡史和汉朝杰出元勋 的传记。
“列传”主要是历代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特殊 人物的传记。
1、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汉文帝的后六年,匈奴大举侵入边疆。
2、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 军棘门
于是(文帝)任命宗正刘礼为将军,驻守霸上;任命祝 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守棘门
3、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任命河内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守细柳:用来防范匈
奴。 4、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
• 18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 至于周亚夫,岂能被侵犯?”(说罢)连连陈赞不已。
一词多义:
文帝之后六年
之 已而之细柳军 称善者久之
助词,的 动词:到
助词,补足音节,不译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
军 上自劳军 已而之细柳军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 使人称谢
动词,驻军 名词,军队 名词,军营 名词:使者
导入新课
• 周亚夫是汉代开国元勋周勃之子,周勃死后由其长子 周胜之袭封爵。后来周胜之因犯法,汉文帝才选周勃 诸子中的贤者,当时担负河内守的周亚夫作为爵位继 承人。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入侵,亚夫奉命 领军防守长安,驻军细柳,其实这次匈奴入侵,历时 不过一个月,因汉军戒备森严,以匈奴兵退却而结束。 《细柳营》这篇课文就讲了周亚夫是如何治军的。

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

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

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总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周亚夫军细柳两汉司马迁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译文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

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

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驱驰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

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

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

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

”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

’”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

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

”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

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梳理21 周亚夫军细柳

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梳理21 周亚夫军细柳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课内文言文梳理专题21:周亚夫军细柳(1)【考试分析】【原文呈现】文帝之后六年②,匈奴大入边③。

乃以宗正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⑤;祝兹侯⑥徐厉为将军,军棘门⑦;以河内守⑧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⑨。

至霸上及棘门军⑩,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⑪之⑫细柳军,军士吏被⑬甲,锐兵刃⑭,彀弓弩⑮,持满⑯。

天子先驱⑰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⑱至!”军门都尉⑲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⑳’。

”居无何㉑,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㉒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㉓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㉕曰:“介胄之士不拜㉖,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㉗,改容式车㉘。

使人称谢㉙:“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㉚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㉛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教材注释】①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周亚夫(?-前143),西汉名将,绛侯周勃之子,封条侯。

军,驻军、驻扎。

细柳,地名,在今陕西咸阳西南,渭河北岸。

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

他所撰写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②[文帝之后六年]指汉文帝后元六年(前158)。

文帝,汉高祖刘邦之子刘恒(前202-前157),公元前180年至公元前157年在位。

③[入边]侵入边境。

④[宗正]掌管皇族事务的官员。

⑤[军霸上]驻军霸上。

霸上,地名,一作“灞上”,因地处灞水西岸高原而得名,今陕西西安东。

⑥[祝兹侯]封号。

⑦[棘门]地名,原为秦宫门,在今陕西咸阳东北。

⑧[河内守]河内郡的郡守。

河内,郡名,今河南北部地区。

守郡守,是汉代郡一级一行政长官。

初中语文 文言文《周亚夫军细柳》原文、注释及译文(通用)

初中语文 文言文《周亚夫军细柳》原文、注释及译文(通用)

《周亚夫军细柳》原文、注释及译文作品原文文帝之后六年(1),匈奴大入边(2)。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3),军霸上(4);祝兹侯徐厉为将军(5),军棘门(6);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7),军细柳(8),以备胡。

上自劳军(9)。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10),锐兵刃,彀弓弩(11),持满(12)。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13):“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14):“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15):“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16)。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17):“介胄之士不拜(18),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19)。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月馀,三军皆罢。

乃拜亚夫为中尉。

孝文帝且崩时,戒太子曰:“极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

”文帝崩,拜亚夫为车骑将军。

(出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作品注释(1)文帝:汉高祖刘邦之子刘恒,前180年至前157年在位。

吕后死后,周勃等平定诸吕,他以代王入为皇帝。

在位期间,执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减轻地税、赋役和刑狱,使农业生产有所恢复发展,又削弱诸侯势力,以巩固中央政权。

旧史家把他与汉景帝统治时期并举,称“文景之治”。

后六年,即汉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年)。

(2)匈奴:我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

(3)宗正:官名,负责皇族内部事务的长官。

(4)霸上:古地名,一作灞上,又名霸头、霸陵,因地处霸水西高原上得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

(5)祝兹侯:封号。

(6)棘门:原为秦宫门,在今陕西咸阳东北。

(7)河内:郡名,今河南北部地区。

守,郡的行政长官。

八年级语文下册《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周亚夫军细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了解周亚夫和军细柳的故事背景,理解课文所反映的历史时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3)学会欣赏古文,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敬英雄、崇尚英勇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勇于担当、忠诚使命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分析周亚夫和军细柳的形象特点,体会课文所反映的历史时代。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子。

2. 分析周亚夫和军细柳的形象特点,领悟课文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周亚夫和军细柳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周亚夫和军细柳的形象特点,理解课文所反映的历史时代。

4. 问题驱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周亚夫为什么能够成为英勇的将军?军细柳为什么能够坚守阵地?5.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熟练程度。

2. 学生对课文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领悟课文所反映的历史时代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知识问答,加深对课文所反映的历史时代的理解。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周亚夫军细柳营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周亚夫军细柳营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周亚夫军细柳营1. 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八年级下学期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为《红楼梦》中的名篇——《周亚夫军细柳营》。

此篇文字质朴,情感真挚,能够引导学生领略作品的情感魅力与价值,促使学生在语感、情感和思维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1.了解《周亚夫军细柳营》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关系。

2.掌握《周亚夫军细柳营》的基本阅读方法。

3.学习掌握《周亚夫军细柳营》中的词语、句子、表达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2.2 能力目标1.提升阅读理解水平,注重细节把握。

2.积累词汇,掌握古代汉语语言表达方式。

3.学习比较、分析文学作品,提高理解和感知的能力。

2.3 情感目标1.通过阅读体验人生的风雨、荣辱得失,感受生命的脆弱。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3. 教学重点1.了解《周亚夫军细柳营》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关系。

2.掌握《周亚夫军细柳营》的基本阅读方法。

3.学习比较、分析文学作品,提高理解和感知的能力。

4. 教学难点1.学习掌握《周亚夫军细柳营》中的词语、句子、表达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2.积累词汇,掌握古代汉语语言表达方式。

3.通过阅读体验人生的风雨、荣辱得失,感受生命的脆弱。

5. 教学方法1.课堂问答结合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小组合作阅读,讨论相关的问题。

3.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故事背景和人物性格,促进学生分析更深刻。

6. 教学过程6.1 导入活动教师与学生谈论红楼梦的著名篇章,引入周亚夫军细柳军,为学生打开思想的窗户。

6.2 学习活动6.2.1 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教师讲述周亚夫军师匠奉命出征,而他却独自留守,一心守护细柳营。

学生可以理解周亚夫的爱国之心,通过王熙凤的行为理解爱国不一定需要牺牲生命。

6.2.2 掌握基本阅读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原文,注意抓住关键词、名词解释、句子分析和核心思想。

6.2.3 学习词语、句子表达方法等知识教师让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的表达方式,从中选择重要的词语、短语和语言表达方式,加深学生对故事和情感的理解。

八年级语文下册21课周亚夫军细柳(共1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21课周亚夫军细柳(共1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21课周亚夫军细柳[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篇一:八年级语文下册 21《细柳营》教学案 (新版)语文版21 细柳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司马迁及其作品《史记》的文学常识。

过程与方法 1. 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识记涉及古代礼仪的字词。

2. 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周亚夫表现出的忠于职守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 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识记涉及古代礼仪的字词。

2、学习周亚夫表现出的忠于职守的精神。

难点: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周亚夫是汉代开国功臣周勃之子,周勃死后由其长子周胜之袭封爵。

后来周胜之因犯罪,汉文帝才选周勃诸子中的贤者,当时担任河内守的周亚夫作为爵位继承人。

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入侵,亚夫奉命领军防守长安,驻军细柳,其实这次匈奴入侵,历时不过一个月,因汉军戒备森严,以匈奴兵退却而结束。

《细柳营》这篇课文就讲了周亚夫是如何治军的。

二、走进作者: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

《史记》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史记》在史学上和文学上的地位给予极高的评价三、预习检测:字词积累,给加点字注音犒()劳彀()诏()持兵揖()介胄()之士曩()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老师范读全文2、老师领读,学生跟读3、学生自读,同桌间互相纠正读音4、齐读课文(读文过程可自由掌握)5.对照注释默读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边读句子边初步了解课文意思,将有疑难的地方做上标记。

初中语文文言文《周亚夫军细柳》原文、注释及译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周亚夫军细柳》原文、注释及译文

《周亚夫军细柳》原文、注释及译文作品原文文帝之后六年(1),匈奴大入边(2)。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3),军霸上(4);祝兹侯徐厉为将军(5),军棘门(6);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7),军细柳(8),以备胡。

上自劳军(9)。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10),锐兵刃,彀弓弩(11),持满(12)。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13):“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14):“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15):“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16)。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17):“介胄之士不拜(18),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19)。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月馀,三军皆罢。

乃拜亚夫为中尉。

孝文帝且崩时,戒太子曰:“极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

”文帝崩,拜亚夫为车骑将军。

(出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作品注释(1)文帝:汉高祖刘邦之子刘恒,前180年至前157年在位。

吕后死后,周勃等平定诸吕,他以代王入为皇帝。

在位期间,执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减轻地税、赋役和刑狱,使农业生产有所恢复发展,又削弱诸侯势力,以巩固中央政权。

旧史家把他与汉景帝统治时期并举,称“文景之治”。

后六年,即汉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年)。

(2)匈奴:我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

(3)宗正:官名,负责皇族内部事务的长官。

(4)霸上:古地名,一作灞上,又名霸头、霸陵,因地处霸水西高原上得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

(5)祝兹侯:封号。

(6)棘门:原为秦宫门,在今陕西咸阳东北。

(7)河内:郡名,今河南北部地区。

守,郡的行政长官。

八年级语文周亚夫军细柳课文古今异义词

八年级语文周亚夫军细柳课文古今异义词

八年级语文周亚夫军细柳课文古今异义词《周亚夫军细柳》古今异义:古义今义1、将军亚夫持兵揖兵器士兵2、将军约规定大约,表估计或条约、邀请等3、军中闻将军令听从用鼻子嗅4、使人称谢致意、问候感谢5、其将固可袭而虏必定坚固,顽固6、上自劳军特指皇帝方位名词,上面7、天子先驱至先行引导的人员走在前面引导(多虚用)8、吾欲入劳军慰劳劳动9、亚夫乃传言开壁门营垒墙古今异义(1)东西古义:向东向西。

例句:任意东西。

今义:指物品。

(2)许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左右。

例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今义:或许,应允,赞许等。

(3)奔古义:本文指飞奔的马。

例句:猛浪若奔。

今义:奔跑。

奔(4)穷古义:穷尽。

例句:蝉则千转不穷。

今义:贫穷。

(5)戾古义:至。

例句:鸢飞戾天者。

今义:罪恶。

(6)经纶古义:筹划、治理。

例句:经纶世务者。

今义:治理国家的抱负和才能。

(7)窥古义:看,观察,侦查。

例句:窥谷忘反。

今义: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

翻译重点(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波浪像飞奔的马。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都在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这些山)争着伸得更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

(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蝉长久不断地叫着,猿猴也长久不停地啼着。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6)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8)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奇峭的山和奇异的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周亚夫军细柳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周亚夫军细柳

南城镇中学八年级 语文 教学案编号: 课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年 月 主备人: 审核人: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第 1 页 共 1 页课题: 24. 《周亚夫军细柳》学 习 内 容我的收获 【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司马迁及其作品《史记》的文学常识。

2.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识记涉及古代礼仪的字词。

3.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4.学习周亚夫表现出的忠于职守的精神。

【学习重点】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识记涉及古代礼仪的字词。

2.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学习过程】一、作者简介导入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

《史记》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跨度近三千年,详实地记述了我国古代的历史,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描绘了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表现了司马迁的进步历史观。

《史记》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

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问题导学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祝兹侯( ) 棘门( ) 彀弓弩( ) 按辔( ) 持兵揖( ) 介胄( ) 嗟乎( ) 曩者( ) 邪(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军霸上( ) 入边( ) 上自劳军( ) 棘门军( ) 已而( ) 持满( ) 先驱( ) 天子且至( )3.一词多义。

军军霸上: 上自劳军:且天子且至: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固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汝心之固:谢使人称谢: 长跪而谢之:4.通假字: 军士吏被甲( ) 改容式车( ) 三、合作探究1.最后皇上对周亚夫有一句评价,请同学们找出来。

2.从哪里能够看出来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3.课文是怎样刻画周亚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文中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是通过多次对比体现的。

周亚夫军细柳课文讲解

周亚夫军细柳课文讲解

周亚夫军细柳课文讲解一、概述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周亚夫军细柳是一篇脍炙人口的课文,通过描写周亚夫为救夫人而披挂上阵,与敌军激战的故事,展现了忠勇爱国的精神。

本文将对周亚夫军细柳课文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中的文化内涵与时代意义。

二、课文赏析1. 内容梗概《周亚夫军细柳》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所作的短篇小说。

故事发生在南宋末年,周亚夫夫人被敌军劫持,周亚夫为了救夫人不惜舍身冲入敌阵。

在生死关头,他被“四敌一而百敌缨”之敌所杀。

周亚夫的忠勇精神感动了敌将冯英,他亲自埋葬了周亚夫,并跪拜于其墓前。

周亚夫夫人得以解救,并感激涕零。

2. 文化内涵与时代意义周亚夫军细柳课文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不容忽视。

首先,这个故事以忠勇爱国为主题,弘扬了中华民族崇高的传统美德。

周亚夫的忠诚和勇敢,让人们感受到了保家卫国的责任与担当。

其次,冯梦龙以细腻入微的描写,塑造了一个令人敬佩的英雄形象,展示了中国文人笔墨的魅力。

此外,这个故事还反映了南宋末年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和人们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

三、周亚夫的忠勇精神1. 抛却生死舍身救夫人周亚夫是一个孤儿,他的夫人对他关怀备至。

当夫人被敌人劫持时,周亚夫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地冲入战斗。

他舍弃了自己的生命,用最后一刻的时间来保护、解救夫人。

2. 周亚夫的忠诚与勇敢忠诚是作为一个将领的基本品质,周亚夫展现了无私的忠诚精神。

他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和危险,都没有动摇过对夫人和国家的忠诚。

同时,他的勇敢也让人钦佩。

面对强大的敌军,他毫不退缩,勇往直前,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将士的战斗精神。

3. 周亚夫的牺牲与感人境遇周亚夫舍身冲入敌阵,最终被敌将杀害。

然而,他的牺牲并没有白费,他的忠勇精神感动了敌将冯英。

冯英亲自埋葬了周亚夫,并跪拜于其墓前,这种情景令人深感震撼。

周亚夫的夫人也得以解救,感激涕零。

周亚夫的牺牲与故事的结局使人们深受触动,引发对忠勇精神的思考。

四、《周亚夫军细柳》的艺术魅力1. 精雕细琢的描写冯梦龙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周亚夫的勇敢与牺牲的场景,勾勒出了英雄形象的轮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下册21课周亚夫军细柳
八年级语文下册21课《周亚夫军细柳》原文: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披甲,锐兵刃,彀弓驽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

”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
士请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
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上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昔者霸上,
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耶!”称
善者久之。

月余,汉兵至边,匈奴亦远塞,汉兵亦罢。

乃拜周亚夫
为中尉。

八年级语文下册21课《周亚夫军细柳》译文:
汉文帝继位之后第六年,匈奴大举侵入边境。

朝廷于是让宗正刘礼做将军,驻军霸上;让祝兹侯徐厉做将军,驻军棘门;让河内太守
周亚夫做将军,驻军细柳:这样来防备匈奴。

皇帝亲自慰劳军队。

来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皇帝车马径直驰进军营,将以下军官骑马送迎。

接着往细柳军营,细柳军营的军士官吏身披铠甲,拿着锋利的刀,拉开弓弩,拉得满满的。

天子的先头卫队到了,不能进入军营。

先头卫队说:“天子将要到了。

”军营门的军官说:“将军命令说:‘军队中听将军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

”’过了不久,皇帝到了,又不能进入。

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拿着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我想
要进军营慰劳军队。

”周亚夫才传话打开营门。

营门的军官对跟随
的车马上的人说:“将军约定,军营中不能驱马快跑。

”于是天子
就控制马缰绳慢行。

到了营中,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行礼说:“穿戴铠甲头盔的军人不行跪拜之礼,请求用军礼拜见。

”天子被感动了,脸上变得很严肃的样子手抚车前横木。

皇帝派人告诉说:“皇帝尊敬地慰劳将军。

”完成礼仪就离开了。

出了军营门以后,大臣们都很惊讶。

汉文帝说:“哎呀!这是真正的将军啊!先前霸上、棘门军营,像儿戏罢了,那些将军本来可以袭击而俘获呀。

至于周亚夫,能够侵犯他吗?”汉文帝称赞了很久。

八年级语文下册21课《周亚夫军细柳》练习题:
一.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彀弓弩曩者霸上天子之诏介胄之士
2.填空题。

司马迁,时期,伟大的家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包括五部分:共篇。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居无何
(2)军中闻将军令
(3)将军约
(4)天子为动
(5)使人称谢
(6)曩者霸上
4.翻译句子。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二.强化阅读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5~8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
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
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
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
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称善者久之。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2)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3)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4)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6.阅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7.课文标题是“周亚夫军细柳”,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8.试着概括一下周亚夫和汉文帝的人物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