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 汽化与液化教案

合集下载

汽化和液化-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教案

汽化和液化-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教案

汽化和液化-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教案第一节课:汽化教学目标1.了解汽化的基本概念和种类;2.学习水的汽化实验方法;3.掌握汽化的物理过程。

教学内容1.汽化的概念和种类;2.水的汽化实验方法;3.汽化的物理过程。

教学重点1.掌握汽化的基本概念;2.学习水的汽化实验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汽化的物理过程;2.分辨汽化的种类。

教学过程1.导入提出问题:如果你把水放在热锅子里会发生什么?引入汽化的概念。

2.讲授介绍汽化的种类:蒸发、沸腾和升华,区别并讲解各自的物理过程。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实践水的汽化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3.操作学生自行操作水的汽化实验,并将实验过程写入笔记并报告结果。

老师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指导并纠正错误。

4.总结通过学生实验和老师的讲解,总结汽化的基本概念和物理过程,深入理解各种汽化的区别和应用。

第二节课:液化教学目标1.认识液化的基本概念;2.学习液化实验方法;3.掌握液化的物理过程。

教学内容1.液化的概念和种类;2.液化实验方法;3.液化的物理过程。

教学重点1.掌握液化的基本概念;2.学习液化实验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液化的物理过程;2.分辨液化的种类。

教学过程1.导入引入问题:如果你把气体放在高压容器里会发生什么?通过引入压力这个概念,引入液化的概念。

2.讲授介绍液化的种类:常温液化、低温液化和高温高压液化。

讲解每种液化的物理过程和实验方法。

3.操作学生可以亲身参加液化实验,在实验中观察高压容器中气体液化的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老师在现场指导学生,并老师强调实验中的安全问题。

4.总结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深入的理解液化的概念和物理过程,并将其与汽化相对比,分辨出其不同之处。

对于液化的种类及其应用方面,学生也将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第三节课:复习与测试教学目标1.复习汽化和液化的相关知识;2.测验学生掌握的程度。

教学内容1.汽化和液化的相关知识复习;2.汽化和液化的测试试卷。

教学重点1.重点复习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物理过程;2.测试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的掌握情况。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2.3汽化和液化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2.3汽化和液化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2.3汽化和液化一、教学内容1. 液体的蒸发和沸腾现象,以及汽化过程中的吸热现象。

2. 液化的概念和液化的方法,如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 汽化和液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空调、冰箱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液体的蒸发和沸腾现象,掌握汽化过程中的吸热特点。

2. 使学生了解液化的概念和液化的方法,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液体的蒸发和沸腾现象,汽化过程中的吸热特点。

难点:液化的概念和液化的方法,以及汽化和液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提问:夏天,为什么我们要喝冰镇饮料?(引导学生思考液体蒸发吸热的现象)2. 知识讲解:(1)蒸发和沸腾:介绍液体的蒸发和沸腾现象,解释汽化过程中的吸热特点。

(2)液化:讲解液化的概念和液化的方法,如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 实验演示:(1)蒸发实验: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观察水的蒸发现象。

(2)沸腾实验: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4. 随堂练习:(1)蒸发和沸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汽化过程中为什么会吸热?5. 课堂讨论:讨论液化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空调、冰箱等。

6. 板书设计:汽化和液化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同时在液体表面和内部进行。

汽化吸热。

液化: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

液化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7. 作业设计:(1)液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2)列举生活中利用汽化和液化现象的实例。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掌握了液体的蒸发和沸腾现象,了解了汽化过程中的吸热特点。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2.3汽化与液化教学设计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2.3汽化与液化教学设计

HPLC 蓄积泵超压1. 引言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制药、食品、环境等领域。

在HPLC系统中,蓄积泵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于提供流动相,并控制样品的注入和分离过程。

然而,蓄积泵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超压的问题,这对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设备的稳定性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HPLC蓄积泵超压的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方法。

2. 超压原因2.1 流动相选择不当流动相的选择对HPLC系统的运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如果流动相的粘度过高,会增加蓄积泵的工作负荷,导致超压现象的发生。

此外,流动相的溶解性能也需要考虑,过饱和的溶液会在蓄积泵中形成气泡,进而引发超压。

2.2 柱堵塞柱堵塞是HPLC系统常见的问题之一,它会导致流动相在柱中流动受阻,增加了蓄积泵的背压。

当柱堵塞严重时,蓄积泵可能无法正常工作,产生超压。

2.3 气泡形成气泡的形成是蓄积泵超压的常见原因之一。

气泡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如:溶剂中的气体溶解度变化、流动相中的气体释放、泵中的空气进入等。

这些气泡会阻塞泵的流动路径,导致超压发生。

2.4 蓄积泵故障蓄积泵本身的故障也可能导致超压。

例如,密封件损坏、阀门不正常工作等都会导致泵的背压增加,进而引发超压。

3. 超压的影响3.1 分析结果的不准确性超压会导致流动相的流速不稳定,进而影响分离效果和峰形。

这会导致分析结果的不准确性,使得定量分析和组分鉴定产生误差。

3.2 设备的损坏风险超压会使蓄积泵承受超过其设计范围的压力,长期超压可能会导致泵的损坏,甚至使其无法正常工作。

修理或更换蓄积泵将增加额外的成本和停机时间。

3.3 实验室安全隐患超压可能导致蓄积泵泄漏或爆炸,从而对实验室环境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及时解决蓄积泵超压问题对实验室的安全非常重要。

4. 超压解决方法4.1 检查流动相首先,需要检查使用的流动相是否合适。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2.3汽化与液化(第1课时汽化)教学设计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2.3汽化与液化(第1课时汽化)教学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科学态度和环保意识;难点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汽化现象,如水烧开时的气泡、湿衣服晾干等,引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2.实践探究,突破重难点:
(1)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观察蒸发和沸腾两种汽化方式,引导学生总结它们的区别和联系,突破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汽化现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汽化现象,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4.互动交流,巩固知识: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心得,情况,及时进行教学反馈,巩固所学知识。
5.课后延伸,拓展学习:
(1)布置与汽化相关的课后习题,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实践,如观察生活中的汽化现象,撰写观察报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5.鼓励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搜集有关汽化现象的趣味物理小故事,并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口语表达能力。
作业布置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业难度要适中,既要保证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又要避免过度负担。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高能力。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2.3汽化与液化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2.3汽化与液化教案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2.3 汽化与液化一、教学内容1. 汽化的概念和方式:蒸发和沸腾;2. 液化的概念和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3. 汽化和液化的应用:空调、冰箱等制冷设备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汽化和液化的两种方式和方法;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空调、冰箱的工作原理;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蒸发和沸腾的原理及其区别;2. 教学重点:汽化和液化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加热器、冷风机等);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空调和冰箱的工作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2. 知识讲解:介绍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方式和方法,以及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3. 实验演示:进行蒸发和沸腾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汽化过程;4. 例题讲解:通过实例讲解汽化和液化的原理,让学生深入理解;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实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的理解;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汽化与液化1. 汽化:蒸发、沸腾2. 液化:降低温度、压缩体积3. 应用:空调、冰箱等制冷设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及其区别;(2)举例说明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3)结合实例,运用汽化和液化的原理解决问题。

2. 答案:(1)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可以通过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实现;(2)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很多,如空调、冰箱等制冷设备;(3)实例:夏天,空调通过液化的方式制冷,将热空气中的热量吸收并排放到室外,使室内温度降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应用,通过实验演示和例题讲解,加深了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的理解;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汽化和液化的其他应用,如蒸汽机车、液化天然气等。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教案

《第三节汽化与液化》◆教材分析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

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

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通过实验得出沸腾和蒸发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沸腾和蒸发现象。

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液体沸腾的条件;知道蒸发可以吸热。

3、知道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以及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4、知道“白气现象”应该怎么解释。

【过程与方法目标】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汽化现象的特点和液化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其区别。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铁架台、石棉网、烧杯、水、温度计等。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播放视频:酒精的汽化和液化。

提问:刚才酒精经历了什么样的物态变化?【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快速进入上课状态。

二、知识讲解:(一)汽化展示图片:湿衣服会变干、潮湿的手会变干。

总结汽化的定义。

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展示图片:沸腾和蒸发各一张图片。

说明:汽化有快慢之分。

介绍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2、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蒸发:任何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3、沸腾提出问题: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设计实验:铁架台、石棉网、烧杯、水、温度计等。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2.3汽化与液化说课稿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2.3汽化与液化说课稿
4.拓展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学习动机。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探究法、问题导向法和小组合作法。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实验探究法: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展示物理现象,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实验探究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三)互动方式
为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评价和指导。
2.生生互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总结规律。此外,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和展示,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二)媒体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
1.教具:准备蒸发和沸腾实验装置、温度计、烧杯等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汽化和液化现象。
2.多媒体资源:运用PPT、视频等展示汽化和液化的微观过程、能量变化以及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概念。
3.技术工具: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物投影仪等设备,提高课堂互动性,方便学生展示和分享学习成果。
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遇到的汽化和液化现象,总结规律,并尝试用物理知识解释。
3.应用练习:设计相关的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让学生自我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理解。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2.3汽化和液化 教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2.3汽化和液化 教案

第3节汽化和液化----沸腾闫培凤【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沸腾现象(2)知道沸腾的条件(3)知道什么是沸点(4)知道蒸发与沸腾的区别2、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

【教学用具】1.电教器材:投影仪、教学课件。

2.实验器材:热水、烧杯、温度计、火柴、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秒表、纸盖。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汽化的一种方式—蒸发,什么是蒸发?学生:集体回答二、进行新课(一)探究水的沸腾(板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我们经常烧开水,水烧开就说水沸腾了,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水的沸腾。

1.提出问题。

2.进行猜想。

(1)水沸腾有什么特征?(1)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2)水沸腾需要什么条件?(2)水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3)水越来越少(熬干了),水去哪里了?(3)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到空气中去了;(4)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温度会不会变化?(4)如果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

3.设计实验。

按图3.3-2安装实验器材,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

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

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根据数据绘制出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图象。

4.进行实验。

教师指导学生重点观察。

(1)点燃酒精灯后,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2)当温度升高时,水中是否出现气泡?这些气泡是怎样变化的?(3)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对它加热,温度计的示数是否变化?(4)沸腾的水停止加热,水还会继续沸腾吗?(5)水沸腾时,烧杯里水面以上部分是否透明?5.分析现象。

沸腾时: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汽化与液化》教学设计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汽化与液化》教学设计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12.3《汽化与液化》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本节主要介绍有关汽化和液化的知识,包括探究液体沸腾的特点,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等。

汽化和液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与的生活联系密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明白生活中常见的热现象中的物理道理。

本节通过探究水的沸腾,让学生经历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进一步掌握温度时间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探究实验,通过观察、讨论,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多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

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题,教学过程活动化的理念,设计中渗透科学思想和方法教育,注重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参与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动手实验等一系列活动来获取新知。

同时应用多媒体画面展现生活中的实例来来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这样既增长知识,又能培养能力.教材分析《汽化与液化》是沪科版第十二章第三节的内容,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

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

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通过实验得出沸腾和蒸发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沸腾和蒸发现象。

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本节的沸腾和蒸发是两个完整的探究过程,通过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学会科学猜想、设计实验表格、分析论证、感悟科学方法也是本节的重点,因此这节课在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的热学专题,它是学生后面学习热和能的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第一节温度和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后,对物态变化已经有了一定认识,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本章知识的方法,如学习物态变化就是要掌握发生物态变化需要什么条件,发生物态变化时有什么特点,以及这种物态变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联系或应用等,虽然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实例非常多,但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的认识并不是太了解,很多时候可能只是浮于表面,甚至还有些错误认识。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12.3汽化与液化教学设计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12.3汽化与液化教学设计
1.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沸腾可以在液体内部发生。
2.解释为什么夏天湿衣服晾在阳光下会干得更快?
3.如果一个房间内充满了水蒸气,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使水蒸气迅速液化?
(五)总结归纳
五、作业布置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巩固汽化与液化的知识,特此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思考并举例说明汽化与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要求至少列举三个实例,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通过这些练习,相信你们对汽化与液化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向我提问,我会竭诚为你们解答。期待大家在下次课堂上分享你们的作业成果!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汽化与液化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利用实验、动画、示意图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汽化与液化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和结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设计生活情境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养成勇于质疑、善于思考的习惯。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能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12.3汽化与液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汽化的概念,知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并能描述它们的特点。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2.3《汽化与液化》优秀教学案例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2.3《汽化与液化》优秀教学案例
同时,本节内容也是为学生后续学习热力学定律和物态变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打下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汽化和液化的基本原理,掌握相关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导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主动探究汽化和液化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如空调制冷原理、冰雪融化等。
2.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发挥创造力,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引导。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将以生动活泼的语言、贴近生活的实例和有趣的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引导,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汽化和液化的基本原理。
2.能够区分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汽化现象,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3.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液化和汽化现象,如雨雾的生成、冰棍的融化等。
4.掌握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这两种使气体液化的方法,并了解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教学设计:12.3 汽化与液化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教学设计:12.3 汽化与液化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教学设计:12.3 汽化与液化1. 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物质的汽化和液化现象;•掌握物质的汽化和液化的条件;•了解物质的恒温和等压条件下的相图变化;•能够解决与汽化和液化有关的问题。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汽化和液化现象的理解;•条件对物质汽化和液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恒温和等压条件下的相图变化。

3. 教学准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材;•演示实验装置,包括烧杯、酒精灯等;•实验材料,包括水、冰块等。

4. 教学过程4.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所学的内容,如物质的三态变化等,为今天的学习做铺垫。

4.2 导入实验(10分钟)利用烧杯、酒精灯等实验装置,进行以下实验:1.取一只烧杯,加入适量的水;2.将酒精灯点燃,将火焰放在烧杯底部加热水;3.观察烧杯内水的变化。

教师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4.3 讲解新知(15分钟)通过展示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实验现象,讲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原理。

重点包括:•汽化和液化的定义;•汽化和液化的条件;•通过加热和降温调节物质的状态。

4.4 汽化和液化的条件(15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总结汽化和液化的条件,并回答以下问题:•温度对物质的状态变化有什么影响?•压强对物质的状态变化有什么影响?•加热和降温时,物质的状态变化是如何发生的?4.5 相图的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相图的概念和基本内容,包括恒温条件下和等压条件下的相图变化。

引导学生理解相图的意义和应用。

4.6 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提供几个与汽化和液化有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7 小结(5分钟)教师向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学习重点和难点,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

5. 课堂延伸本节课的延伸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学习:•深入研究恒温和等压条件下的相图变化;•探究其他条件对物质状态变化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化与液化》 本节教材主要是通过加热水的实验探究,让学生知道水沸腾时的现象及温度变化。

通过对生活实例的观察,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烧开水、晒干湿衣服)进行分析与交流,并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

通过生活实例及自然现象,学习液化过程。

【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知道蒸发现象。

2.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

3.知道蒸发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

4.知道液化现象。

5.懂得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现象【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归纳总结和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现象的能力。

3.初步认识应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保持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3.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活动中的物理道理【教学重点】汽化和液化现象、沸腾现象、液体沸腾的特点、蒸发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难点】沸腾和蒸发的异同、液体沸腾的条件、水蒸气和“白气”的辨别。

◆ 教材分析◆ 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 ◆ 课前准备 ◆多媒体演播室、自制《汽化和液化》教学光盘、烧杯、酒精、水。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汽化演示实验在透明塑料袋里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细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在80℃以上的热水中。

几分钟后再把塑料袋从热水中拿出,放入冰水中。

组织讨论: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能解释这些现象吗?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沸腾是一种常见的汽化现象。

(二)沸腾沸腾(boiling)[探究]水的沸腾[师]我们每天要喝开水,开水是水烧开,也就是水沸腾,现在回忆一下烧水时的有关情况,提出想了解什么?[生甲]水开了为什么要冒气?[生乙]水烧开需要哪些条件?[生丙]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生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生戊]水熬干了,水去哪里了?[师]问题提出来,大家先大胆猜测,相互讨论,制定方案,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生甲]水熬干了,水变成了水蒸气.[生乙]我们组的方案是:按教材图安装器材,把冷水倒在烧杯里,将烧杯放在铁架台上的石棉网上,杯上盖上中心有孔的硬纸板,把温度计穿过纸板孔并使玻璃泡浸入水中,用酒精灯给盛了冷水的烧杯加热,当水温至90℃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5 min为止。

[生丙]我们组的方案和上一组基本相同,只是我们把热水倒入烧杯中,用酒精灯给热水加热。

[师]两种方案都很好,也可行,我们现在分两大组.一大组用冷水做,另一大组用热水做.仔细观察,最后得出结论。

并说出这两种方案的缺点。

(学生们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强调,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一切完成后.查看记录,也可参与学生们的讨论)[生甲]我们组是用冷水做实验的。

开始给水加热时,在烧杯的器壁出现了许多小气泡,随着水的温度升高小气泡逐渐变大,并脱离烧杯器壁开始上升,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小,还没有到达液面就消失了,同时听到吱吱的响声,后来发生了变化,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上升到水面破裂,这时水就沸腾了,在沸腾前水的温度逐渐升高,沸腾时水的温度是不改变的,把酒精灯撤掉以后,沸腾停止。

[生乙]我们组是用热水做实验的。

开始给水加热时,水温上升.水沸腾时,内部出现大量的气泡,气泡越来越大,上升到水面破裂,汽泡里的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水的温度不变,把酒精灯撤去,沸腾停止。

[师]开始给冷水加热时,由于水中溶有空气,在器壁上生成气泡,气泡中含有空气和水蒸气,继续加热,气泡受热膨胀,当气泡大到一定程度,由于浮力,气泡脱离器壁开始上升,气泡上升温度降低,气泡内的大部分水蒸气要液化成水,气泡外边压强大于气泡内气体压强,气泡变小。

这里边关于压强和浮力我们以后要学到.现在根据观察进行分析总结,找出规律。

[生甲]根据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说明水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生乙]根据气泡上升,变大,上升到水面破裂,说明水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生丁]根据撤掉酒精灯水不沸腾,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

[生戊]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boiling point)。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

[师]根据记录数据,在图中描点,画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图像。

[生甲]为什么表上标“在标准大气压下”?[师]液体沸点与大气压有关,以后要学。

像我们用的高压锅,锅内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所以高压锅内水的沸点也高于100 ℃,而高原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所以高原上水的沸点低于100 ℃。

要记住酒精的沸点78 ℃、水银的沸点357 ℃。

[想想做做]纸锅烧水[师]我们现在用桌子上那张光滑的厚纸,做成小纸锅,纸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观察到什么?学生们做,教师巡回指导。

[生甲]给纸锅加热一会儿水沸腾,而纸锅不会燃烧。

[师]这是为什么?[生甲]水100 ℃就沸腾,而纸的着火点大约是183 ℃,所以水沸腾而纸锅不会燃烧.[师]湿衣服无论是在温度高的夏天,还是在温度低的秋天,都能变干,这说明什么?为什么晾晒衣服要把衣服展开并放在通风处?[生甲]说明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生乙]蒸发是比较缓慢的汽化现象。

[生丙]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快慢有关.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

[生丁]液体蒸发快慢还与液体温度有关.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师]如果温度计玻璃泡上不涂酒精,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会变化吗?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有什么变化?[生甲]如果温度计上不涂酒精,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不变。

[生乙]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先下降后上升。

[生丙]这是因为液体在蒸发过程中要吸热使周围和它接触的物体温度降低,所以,温度计示数先下降后上升。

【设计意图】选择这一内容让学生参与探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有利于体现“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新课程理念。

(三)引入蒸发学生实验用棉球在手背上涂些酒精,观察酒精的变化,手背上有什么感觉?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些酒精,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有何变化?得出结论:蒸发吸热致冷。

【设计意图】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

(板)一、蒸发1.什么叫蒸发一种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四)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师:你如何让这件湿衣服尽快变干,有哪些方法呢?知道的同学请举手。

生:在阳光下晒干得快,用电吹风吹。

生:拧干,摊开来。

生:挂在通风处。

生:用电熨斗熨;烘干机烘。

生:甩干后干得快。

师:非常好,刚才大家提了好多的方法让衣服更快变干,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些方法进行归类,并猜测一下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呢?生:温度高低,表面积大小;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多少。

师:蒸发快慢与这些因素到底有什么关系?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比如要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该怎么办呢?能不能同时改变这些因素来研究它们间的关系呢?像校运会上要比赛100米的成绩,要分成甲乙丙丁组,而不让12岁的同学和18岁的同学一起比呢?师:那该怎么研究呢?请大家讨论一下。

(讨论,再提问)生:只让一个因素改变,而保证其他因素都不变。

师:很好,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即只让其中一个因素变化,而控制其他因素都不变,来研究它们间的关系,现在提供给同学们的器材有:三个酒瓶盖、打火机、碘酒、滴管、硬纸片等,你该怎么设计每个研究实验的步骤呢?请大家议一议(讨论,再提问)。

生:在两个瓶盖上都滴两滴碘酒,让它们的面积一样,一个用打火机加热,一个不加热,观察哪个碘酒干得快。

师:他说的这几个因素有没有控制好,请注意用打火机加热时别让碘酒烧着了。

师:如何让表面气流不同呢?生:用纸片扇。

师:能不能两个瓶盖靠很近扇呢?(师演示)生:不能师:如何让碘酒表面积不同呢?生:一个瓶盖滴一滴,一个瓶盖滴两滴(或用棉签抹开)师:这样能行吗?(生齐答:不行)请再想一想该怎么办?生:都滴两滴,一个瓶盖晃动一下让表面积更大。

师:回答得很好,现在就根据你们的设计方案开始实验。

比一比哪组同学实验完成得快,且观察得仔细。

请第一、二组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第三组研究蒸发快慢与表面积的关系;第四组研究蒸发快慢与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

师:如果实验完成快的小组可以根据你们的兴趣再研究别的因素。

(学生实验完成后,请举手),师:同学们还可以对刚才的实验过程反思一下,你的操作步骤是否合理,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汇报)得出结论师:很好,这组同学观察的很仔细。

(板)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快慢。

师:要加快液体蒸发可以怎么做呢?生:……师:生活中很多时候是希望蒸发快些,可有时又尽量使蒸发慢些。

师:(图片、录像片段)日常生活中为了让蔬菜保鲜,人们常将蔬菜用保鲜袋包起来并放入冰箱。

这是采用了哪些方式来减慢水分的蒸发呢?师:大家知道我国是个水资源紧张的国家,画面上谁能想象这里曾经是黄河的河道?在酷热的新疆,为了减慢水的蒸发,人们利用埋于地下很深的暗渠道输水--坎儿井。

坎儿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尽管如此我国西部地区仍然严重缺水,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可见水是多么重要的资源,同学们一定要从小树立节水意识。

(五)蒸发吸热师:除了水能蒸发外,各种液体都能蒸发。

液体蒸发过程还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请同学们观看一个“乙醚蒸发”的实验,大家猜一猜,随着乙醚的蒸发,将会发生什么现象?(播发录像)生:可能乙醚会消失…………〈现象〉:烧杯与泡沫块粘在一块儿,并且杯底的水结冰了。

生:哇!师:为什么杯底水会结冰呢?想要知道原因吗?请同学们用棉签沾些酒清擦在你的手上,说出你的感觉。

(感到凉)接下来再跟老师一起按实验步骤一步步来做个有趣的实验。

(教师边演示,学生边做)[学生实验](1)取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在室温下观察示数是否相同?(2)将其中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酒精中,观察示数有否不同?(3)再将这支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并与空气中的那支温度计相比较,观察示数有何不同?结论:液体蒸发要吸热,蒸发有致冷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