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艺文志诸子略
《汉书·艺文志》六艺略、诸子略之序论【原文】
《汉书·艺文志》六艺略、诸子略之序论【原文】《汉书·艺文志》六艺略、诸子略之序论【原文】录自[东汉]班固:《汉书》卷30,中华书局 1962年版,第6册。
“+++”为转页标识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
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淆乱。
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
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
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称曰:“朕甚闵焉!”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
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
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
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
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
今删其要,以备篇辑。
[东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6册第1701页。
《易》曰:“宓戏氏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至于殷、周之际,纣在上位,逆天暴物,文王以诸侯顺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效,于是重《易》六爻,作上下篇。
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
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及秦燔书,而《易》为筮卜之事,传者不绝。
汉兴,田何传之。
讫于宣、元,有施、孟、梁丘、京氏列于学官,而民间有费、高二家之说。
刘向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梁丘经,或脱去“无咎”、“悔亡”,唯费氏经与古文同。
[东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6册第1704页。
《易》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故《书》之所起远矣,至孔子纂焉,上断于尧,下讫于秦,凡百篇,而为之序,言其作意。
汉书·艺文志·诸子
撰述宗旨:“虽尧舜之盛,必有典谟之篇,然后扬名
于后世,冠德于百王”
注解: 开始即被视为难读。 “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 于阁下,从昭受读。” ——《后汉书· 班昭传》 “权欲登读《汉书》,习知近代之事,以张昭有 师法,重烦劳之,乃令休从昭受读,还以受登。” ——《三国志· 吴志· 孙登传》
然惑者既失精微
惑者:指儒家中惑于正道的人,对儒家
学说没有完全掌握的人。
失:这里是没有把握住的意思 精微:指儒家学说的精妙细微之处。
而辟者又随时抑扬
辟者:邪僻不正的人。辟,后来写作 “僻”。 随时抑扬:顺应时势、跟随时势,与现 代汉语的“随时”不同;抑扬,压 抑、抬高。随时抑扬,指随着时势 的不同,对儒家学说任意增损窜 改。
成
书
“经过四人手,阅三四十年始完成书。” ——清.赵翼 班彪:班固之父,《史记》后传65篇 班固:《汉书》,死时,八表与《天文志》尚未完成。 班昭:班固之妹, 补作《汉书》。 马续:昭之门人,补成七〈表〉与 《汉书· 天文志》
体例与规模
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12纪、8表、10志、70传,共100篇。 记载了从汉高祖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共229 年的历史。
翻译问题(一)
以上几句话源自《尚书·尧典》,见课本。 司马迁对《尚书》的语言,多以汉代之语 言翻之。梁启超《佛学研究十八篇·翻译文学 与佛典》云:“翻译有二:一、以今翻古,二、 以内翻外。以今翻古者,在言文一致时代, 最感其必要。盖语言易世而必变,既变,则 古书非翻不能读也,求诸先籍,则有《史记》 之译《尚书》。(165页)
道家者流,盖出於史官。
史官:古代史官负责记言和记事。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汉书 艺文志 诸子略》原文及翻译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原文及翻译原文: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
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
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
袓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
”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己试之效者也。
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
苟以哗众取宠。
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寖衰。
此辟儒之患。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
历记成败、存亡、祸褔、古今之道。
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君人南面之术也。
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
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
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
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法家者流,盖出於理官。
信赏必罚,以辅礼制。
《易》曰“先生以明罚饬法。
”此其所长也。
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
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
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
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此其所长也。
及譥者(喜欢攻击别人隐私的人)为之,则苟钩釽析乱(屈曲破碎、支离错杂)而己。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
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
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从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
孔子曰“诵《诗》三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
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
《易》曰“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
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
艺文志诸子略原文注释
艺文志·诸子略班固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
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
”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
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
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渐衰,此辟儒之患。
【译文】儒家那个流派,大概出自于古代的司徒之官。
他们帮助国君,顺应自然,宣明教化。
涵泳于六经的文章当中,特别注意仁义之间的事务,远遵尧舜的道统,近守周文王、武王的礼法,尊崇孔子为师表,来加重他们言论的重要性,在各派道术当中最为崇高。
孔子说:「若是对别人有所称赞,就一定先对他有所试验。
」唐尧虞舜的兴隆,商朝周朝的盛世,孔子的德业,是已经经过试验而有成效的。
但是迷惑的人已经失去了(儒家经典中)精深奇奥的道理,而邪僻的人又追随时俗任意曲解附会经书的道理,违背离开了圣道的根本,只知道以喧哗的言论来博取尊宠。
后来的学者依循着去做,所以五经的道理就乖谬分离,儒学就逐渐的衰微的;那就是那些邪僻的儒者所留下来的祸患啊。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
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译文】道家那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的史官。
他们连续记载成功失败、生存灭亡、灾祸幸福、古今的道理。
然后知道秉持要点把握根本,守着清静无为,保持谦虚柔弱的态度;这就是国君治理国家的方法。
(这想法)相符于尧的能够谦让,易经上所说的谦虚,一种谦虚可以得到四种好处;这就是他们的长处。
等到无为的人来实行道家学术,那么就断绝了礼仪,抛弃了仁义;认为只要用清静无为,就可以治理好国家。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
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
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
游文于五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
”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己试之效者也。
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
苟以哗众取宠。
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寝衰。
此辟儒之患。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
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
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君人南面之术也。
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
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
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
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法家者流,盖出於理官。
信赏必罚,以辅礼制。
《易》曰“先生以明罚饬法。
”此其所长也。
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
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其所长也。
及?者(喜欢攻击别人隐私的人)为之,则苟钩?析乱(屈曲破碎、支离错杂)而己。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
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
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从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
孔子曰“诵《诗》三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
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
《易》曰;“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
法家者流,蓋出於理官,信賞必罰,以輔禮制。易曰 「先王以明罰飭法」,此其所長也。
❖ 理为治玉,治玉需要剖析,剖析以后得其玉之纹理, 此过程与断狱有相似之处,故以治玉之理称治狱。 理官即司掌刑法的官。
❖ 信赏必罚:语出《韩非子·外储右上》:“信赏必 罚,其足以战。”
❖ 信,的确;必,一定。“使赏信使罚必”。 ❖ 師古曰:「噬嗑之象辭也。飭,整也,讀與敕同。」
此其所長也。及蔽者為之,見儉之利,因以非 禮,推兼愛之意,而不知別親疏。
❖ 此言墨子节葬非礼,兼爱无父,为孟子所讥。 后孟子渐为后世所尊,故儒者视墨子为邪说, 墨学遂一蹶不振。
❖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墨者儉而難遵,是 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彊本節用,不可廢也。
從橫家者流,蓋出於行人之官。孔子曰:「誦詩三百, 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又曰:「使 乎,使乎!」言其當權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辭,此其 所長也。及邪人為之,則上詐諼而棄其信。
之旨,故能任人而不任智,无为而无不为。
❖ 课本注,“攘”通“讓”。尚可探讨。攘, 《说文·手部》:“推也。从手襄声。” 联 系“揖”的解释“揖,攘也”,可知“揖” 与“攘”同义,则“攘”本义就是揖攘、谦 攘。而从言之“讓”,《说文·言部》: “讓,相责讓也。” 是用言辞去指责别人, 反而没有谦让、揖让之意。故段玉裁注曰: “经传多以为谦讓字。” 则“讓”作为“谦 讓”义讲倒应该是“攘”字的假借。
❖ 師古曰:「寖,漸也。辟讀曰僻。」 ❖ 惑者(迷惑不清之人),章句鄙儒(如秦延君), ❖ 辟者(辟邪偏颇之人),曲学阿世(如公孙弘)。 ❖ 《文心雕龙·论说》:“若秦延君之注《尧典》,
十余万字;朱善之解《尚书》三十万言,所以通人 恶烦,羞学章句。” ❖ 公孙弘是西汉第一位拜相封侯的儒者,史家认为他 曲学阿世、从谀人君、阳善阴恶。
艺文志诸子略
解
题
艺文,指书籍。略,概要。《艺文志》 是根据西汉刘歆的《七略》写成的。其中 的诸子略是根据刘歆《辑略》中有关诸子 部分及其《诸子略》写成的。这里只采其 论述部分而删去其书目。从本文中可以看 出,班固是站在儒家正统派的立场来评论 诸子学派的。
知识点
一、通假字
攘——让:合于尧之克攘。“攘”通“让”, 谦让。 嗛——谦: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 “嗛”通“谦”,谦而又谦,非常谦逊。 歷——曆:歷象日月星辰。“歷”通“曆”, 曆法。
艺文志诸子略
班固与《汉书》
班固(公元32——92年),字孟坚,东 汉史学家,班彪之子,扶风安陵人(今陕 西咸阳东)。 《汉书》记事起自汉高祖元年(公元前 206年),止于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 年),是我们第一部断代史。全书共一百 篇,包括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 传。 历来为《汉书》作注的人很多。目前通 行的《汉书》,有唐颜师古的注本和清王 先谦的《汉书补注》。
上——尚:选士大射,是以上贤。“上”通 “尚”,崇尚。 视——示: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视” 通“示”,展现,展示。 政——征:诸侯力政。“政”通“征”,力 政,以武力相征伐。 指——旨: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 以明其指。“指”通“旨”,宗旨。 瘉——愈:彼九家者不犹瘉于野乎。“瘉 (病愈)”通“愈”,胜过。
二、语法
1、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 祖述、宪章、宗师都作动词。祖,师法; 述,叙述。宪章,遵守„„人南面之术也:君,名词用作 动词,当„„的君王。
3、歷象日月星辰:歷(曆)、象, 名词用作动词。歷(曆) :推算曆法; 象,观测天象。
4、伤恩薄厚:伤、薄用作使动, 使„„受到损伤、使„„变为刻薄。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序
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序漢書‧班固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
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
游文於六藝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
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於道最為高。
孔子曰:「如有所譽,其有所試。
」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業,已試之效者也。
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隨時抑揚,違離道本,茍以譁眾取寵,後進循之,是以五經乖析,儒學浸衰;此辟儒之患。
註釋:流:流派。
司徒:官名,掌管教育。
陰陽:儒家的陰陽之道,即天地人事的自然之道。
游文於六藝:游,習。
六藝,指六經。
祖述堯舜:以堯舜為本,奉行其道。
憲章:效法。
宗師仲尼:尊奉孔子為師。
宗:尊。
師:師事。
重其言:增強他們學說的重要性。
如有所譽,如有所試:語出《論語‧衛靈公》,謂如果我對他有所讚譽,那一定是我試用過他。
原文作「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
」辟者:邪僻不正之人。
抑揚:上下進退,有曲解附會之意。
譁眾取寵:謂以浮誇之言迷惑大眾,以博取尊寵也。
譁,誇也,虛誇。
寵,尊也。
乖析:支離破碎,違背本意。
乖,違也。
析,分歧。
浸:逐漸。
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
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
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
合於堯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謙而四益,此其所長也。
及放者為之,則欲絕去禮學,兼棄仁義,曰獨任清虛,可以為治。
註釋:秉要執本:把握事情的要點與根本。
秉、執皆持也。
清虛:清靜虛無,老子認為清靜無為則天下就能正。
君人南面之術:1.人君,君主也。
2.君人,治理人民。
南面,帝王之位南向,故稱君王為南面。
克攘:能讓。
攘,通「讓」。
嗛:通「謙」。
一謙而四益:《易‧謙‧彖辭》云:「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好盈而好謙。
」放者:放蕩的人。
陰陽家者流,蓋出於羲、和之官。
敬順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此其所長也。
及拘者為之,牽於禁忌,泥於小數,舍人事而任鬼神。
註釋:羲、和:羲氏、和氏。
相傳在堯時掌天文四時歷象的官。
艺文志诸子略及译文
《艺文志诸子略》原文和译文作者:加入日期:11-12-06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
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
”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
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
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渐衰,此辟儒之患。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
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义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
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
易曰“先王以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
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
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
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此其所长也。
及讦者为之,则苟钩釽析乱而已。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
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其所长也。
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
孔子曰:“诵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
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
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
兼儒、墨,合名、,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
及荡者为之,则漫羡而无所归心。
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
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
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
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序
❖ 陰陽家者流,蓋出於羲、和之官。敬順昊 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此其所長 也。及拘者為之,牽於禁忌,泥於小數, 舍人事而任鬼神。
代
《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序》 班固
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皆起於 王道既微,諸侯力政,時君世主,好惡 殊方。是以九家之術,蠭(ㄈㄥ)出並作,各 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說,取合諸 侯。
•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 教化者也。游文於六藝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述 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於道最 為高。……
❖ 墨家者流,蓋出於清廟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貴儉;養三 老、五更,是以兼愛;選士大射,是以上賢;宗祀嚴父, 是以右鬼;順四時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視天下,是以上 同;此其所長也,及蔽者為之,見儉之利,因以非禮,推 兼愛之意,而不知別親疏。
譯:
❖ 墨家這個流派,大概出於古代掌管宗廟的官職。 他們住在茅草蓋頂,以采木為椽的房子裏,所以 注重節儉;奉養年老更事致仕的人,所以主張兼 愛;以大射禮選拔人才,所以崇尚賢人;尊崇鬼 神尊敬祖先,所以崇敬鬼神;順從四時做事,所 以不相信命運;以孝道宣示天下,所以崇尚同心 同德;這就是他們長處。等到眼光淺短的人來實 行墨家學術,只看到節儉的好處,因此就反對禮 節;推廣兼愛的旨意,而不知道分別親疏遠近。
影片欣賞:猴子撈月猴子撈月 /watch?v=E_LHiVu4 pvM
討論與分享 1 你在短片中看到什麼劇情? 2 你覺得作者想要表現什麼?
論說文 第一課 養 生 主
艺文志诸子略原文
艺文志诸子略原文《艺文志诸子略》是《汉书》中的一篇,主要介绍了先秦至汉代的诸子百家的流派及其思想。
原文: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
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
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
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
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
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
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
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
译文:道家这一流派,大概出自史官。
史官记载了历朝历代成败存亡祸福的经验教训,并以此为鉴戒。
道家学者知道要治理好国家必须抓住要领、掌握根本的道理后,就能清静无为、以柔克刚地守住自己。
这是君王治国平天下的方法。
道家学者以尧的克己复礼、孔子的谦卑退让、易经的一阳来复为理想人格模式。
但也有一些道家学者走向了反面,他们认为应该抛弃礼义仁政,只追求清静无为的境界,认为这样就可以治理好国家。
阴阳家这一流派,大概出自负责观测天象的官员。
他们观察天文、制定历法、指导农时季节。
但也有一些阴阳家学者拘泥于占卜、算命等小术,放弃人事、迷信鬼神。
法家这一流派,大概出自司法官员。
他们主张信赏必罚、以法治国、辅助礼制来治理国家。
但也有一些法家学者走向极端,他们没有教化、仁爱思想、专制独裁、滥用刑法等手段来治理国家、甚至残害亲人、伤害恩义。
名家这一流派,大概出自礼官。
他们研究礼仪制度、名分等级等礼制问题。
诸子略原文及注释
诸子略原文及注释《汉书·艺文志》中的《诸子略》原文如下: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
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
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
《易》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也。
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
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
”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愈于野乎?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注释如下:1. 诸子:指的是先秦至汉初的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2. 十家:指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
但其中小说家因其“不雅驯”,故在九流中不被列入。
3. 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指的是东周时期,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各自为政,形成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
4. 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指的是当时的各国君主,他们的喜好和厌恶各不相同,因此各家学说得以应运而生。
5. 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指的是各家学说虽然互相对立,但也在某种程度上互相促进。
6. 易》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这句话出自《易经》,意思是天下的事情虽然归宿相同,但路径却各不相同;目标一致,但思考的方式却多种多样。
7. 股肱之材:指的是得力的助手或重要的人才。
8. 礼失而求诸野: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是当礼仪制度在官方失传时,可以到民间去寻找。
9. 修六艺之术:指的是学习儒家经典中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10. 舍短取长:指的是在选择各家学说时,要舍弃其短处,吸取其长处。
以上是《汉书·艺文志》中《诸子略》的原文及部分注释,供参考。
由于原文较长,注释可能有所省略,建议阅读原文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艺文志诸子略之解读
艺文志诸子略之解读《艺文志·诸子略》是《汉书》中的一篇,主要介绍了先秦至汉代的诸子百家及其代表作品。
该篇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学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历代学者研究的重点之一。
一、背景介绍《艺文志·诸子略》是《汉书》中的一篇,成书于汉代。
当时,诸子百家争鸣,学术思想空前繁荣,因此《艺文志·诸子略》主要就是为了记录和整理这一时期的学术成就。
该篇主要涵盖了先秦至汉代的诸子百家,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农家、名家等各个学派及其代表作品。
二、诸子略的内容及评价《艺文志·诸子略》主要分为六略,分别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农家。
每略又分为若干类,共计三十六类。
其中,儒家以孔子、孟子为代表,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墨家以墨子为代表,法家以韩非子为代表,兵家以孙子为代表,农家以许行为代表。
每类之下,详细列出了各个学派的代表作品及其作者信息。
对于《艺文志·诸子略》的评价,历代学者普遍认为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首先,该篇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学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艺文志·诸子略》,我们可以了解到各个学派的思想特点、代表作品以及它们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其次,《艺文志·诸子略》为我们研究古代文献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该篇所列的作者信息、作品目录以及分类情况等,我们可以对古代文献进行更为准确的研究和评价。
三、与《汉书·艺文志》的关系《艺文志·诸子略》是《汉书》中的一篇,而《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作,也是古代典籍中具有重要地位的著作之一。
因此,《艺文志·诸子略》作为其中的一篇,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同时,《汉书·艺文志》与《史记·太史公自序》等典籍一同被认为是古代文献的三大里程碑之一,这也足以证明其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四、研究现状与趋势目前,对于《艺文志·诸子略》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序
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序漢書‧班固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
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
游文於六藝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
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於道最為高。
孔子曰:「如有所譽,其有所試。
」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業,已試之效者也。
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隨時抑揚,違離道本,茍以譁眾取寵,後進循之,是以五經乖析,儒學浸衰;此辟儒之患。
註釋:流:流派。
司徒:官名,掌管教育。
陰陽:儒家的陰陽之道,即天地人事的自然之道。
游文於六藝:游,習。
六藝,指六經。
祖述堯舜:以堯舜為本,奉行其道。
憲章:效法。
宗師仲尼:尊奉孔子為師。
宗:尊。
師:師事。
重其言:增強他們學說的重要性。
如有所譽,如有所試:語出《論語‧衛靈公》,謂如果我對他有所讚譽,那一定是我試用過他。
原文作「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
」辟者:邪僻不正之人。
抑揚:上下進退,有曲解附會之意。
譁眾取寵:謂以浮誇之言迷惑大眾,以博取尊寵也。
譁,誇也,虛誇。
寵,尊也。
乖析:支離破碎,違背本意。
乖,違也。
析,分歧。
浸:逐漸。
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
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
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
合於堯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謙而四益,此其所長也。
及放者為之,則欲絕去禮學,兼棄仁義,曰獨任清虛,可以為治。
註釋:秉要執本:把握事情的要點與根本。
秉、執皆持也。
清虛:清靜虛無,老子認為清靜無為則天下就能正。
君人南面之術:1.人君,君主也。
2.君人,治理人民。
南面,帝王之位南向,故稱君王為南面。
克攘:能讓。
攘,通「讓」。
嗛:通「謙」。
一謙而四益:《易‧謙‧彖辭》云:「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好盈而好謙。
」放者:放蕩的人。
陰陽家者流,蓋出於羲、和之官。
敬順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此其所長也。
及拘者為之,牽於禁忌,泥於小數,舍人事而任鬼神。
註釋:羲、和:羲氏、和氏。
相傳在堯時掌天文四時歷象的官。
《汉书·艺文志》的六种分类
《汉书·艺文志》的六种分类
《汉书·艺文志》把图书分为六大类: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每略又分若干小类。
1. “六艺”是先秦贵族教育的六门课程,包括《易》、《书》、《诗》、《礼》、《乐》、《春秋》。
这里的“六艺”既包括六门课程,也包括六种书。
2. 诸子略是对《庄子·天下篇》以来前人研究诸子百家的总结。
3. 诗赋略则是按照文体来分类。
4. 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则是按照内容和作用来分类的。
这种图书分类方法并没有一直沿用下去。
如需了解更多,建议阅读历史书籍或请教历史专业人士。
古代汉语---艺文志诸子略
《汉书》 凡汉武帝以前史实,多据《史记》,只稍作补充及 文字变动。武帝以后的,则在其父班彪《后传》六 十五篇的基础上,经采集史料,蒐辑异闻,重新加 工整理而成。全书一百篇,包括十二帝纪、八表、 十志、七十列传。记事起自汉高祖元年(公元前 206年),止于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是我 国的第一部断代史。 历来为《汉书》作注的人很多;早在东汉末年,服 虔、应劭就给《汉书》作过音义。目前通行的《汉 书》,有唐颜师古的注本和清王先谦的《汉书补 注》。
《周礼· 天官· 司裘》:“王大射,則共虎侯、
熊侯、豹侯,設其鵠;諸侯則共熊侯、豹侯;
卿大夫則共麋侯,皆設其鵠。” 郑玄 注:
“大射者,爲祭祀射。王將有郊廟之事,以
射擇諸侯及羣臣與邦國所貢之士可以與祭
者„„而中多者得與於祭。”
今夫鬼神有所明有所不明,则以其赏善罚暴也。 昔者尧舜禹汤仁义圣智,天下法之,此以贵为 天子,富有天下,长年有誉,后世遂之,则鬼 神之赏此明矣。及桀纣幽厉焚圣人,杀谏者, 贼百姓,乱邦家,此以桀折于鬲山,而纣首于 岐社,身不没为天下笑,则鬼神之罚此明矣。 及伍子胥者,天下之圣人也,鸱夷而死;縢嵍 公者,天下之乱人也,长年而没。如以此诘之, 则善者或不赏,而暴者或不罚„„ (上博五·鬼神之明)
雍也6.18: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
然後君子。”(野,粗陋鄙俗;史,精巧文雅。) 雍也6.2: 仲弓問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簡。”仲弓曰: “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不亦可乎?居簡而行 簡,無乃太簡乎?”子曰:“雍之言然。” 《说苑· 修文》 刘向:伯子“太简”,“欲同人道于牛马”
艺文志诸子略
藝文志·諸子略一、題解1 藝文志:《漢書》有《天文志》、《地理志》、《食貨志》、《五行志》等,“志”是記錄的意思。
“藝文”是書籍的意思,《藝文志》是關於書籍的記錄,它對後世史書的影響很大,《隋書》中有《經籍志》,與《藝文志》相類。
《漢書》的《藝文志》是根據西漢劉歆《七略》寫成的。
其中《諸子略》是根據劉歆《輯略》中有關諸子部分及其諸子略寫成的。
2 諸子略是關於先秦諸子的概括介紹。
3 《漢書》是繼《史記》之後的著名歷史著作。
作者班固,東漢人。
全書共一百篇,包括十二帝紀,八表,十志,七十列傳。
記事起自漢高祖元年,止於王莽地皇四年,是我國第一部斷代史。
4 《漢書》的注解:漢末服虔、應劭作過音義。
唐顏師古的漢書注常有名,清王先謙有《漢書補注》。
二、文義解讀第一段:儒家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
游文於六經之中,留意于仁義之際。
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於道最為高。
譯文:儒家這一流派,大概源於掌管教化的官員,他們是協助國君依順陰陽、闡明教化的人員。
學習研究在六經範圍之中,留心著意在仁義和誠信之間。
奉行堯舜傳下的治國之道,遵照文王、武王的法制,推崇尊重孔子,為了增加自己學說的重要性,認為是“道”的最高理論。
1儒家者流:儒家之流。
2司徒:動賓結構。
相傳少昊始置,唐虞因之。
周時為六卿之一,曰地官大司徒。
掌管國家的土地和人民的教化。
漢哀帝元壽二年,改丞相為大司徒,與大司馬、大司空並列三公。
東漢時改稱司徒。
3 游文:學習研究文化典籍。
4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祖述指奉行其道;憲章指守其法制;宗師指尊敬並以其爲師。
5以重其言:重,使動用法。
孔子曰:“如有所譽,其有所試。
”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業,已試之效者也。
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隨時抑揚,違離道本,苟以嘩眾取寵。
後進循之,是以五經乖析,儒學 衰。
此辟儒之患。
譯文:孔子說:“如果我對人有所稱譽,那是因為我用過他。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序
❖ 墨家者流,蓋出於清廟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貴儉;養三 老、五更,是以兼愛;選士大射,是以上賢;宗祀嚴父, 是以右鬼;順四時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視天下,是以上 同;此其所長也,及蔽者為之,見儉之利,因以非禮,推 兼愛之意,而不知別親疏。
譯:
❖ 墨家這個流派,大概出於古代掌管宗廟的官職。 他們住在茅草蓋頂,以采木為椽的房子裏,所以 注重節儉;奉養年老更事致仕的人,所以主張兼 愛;以大射禮選拔人才,所以崇尚賢人;尊崇鬼 神尊敬祖先,所以崇敬鬼神;順從四時做事,所 以不相信命運;以孝道宣示天下,所以崇尚同心 同德;這就是他們長處。等到眼光淺短的人來實 行墨家學術,只看到節儉的好處,因此就反對禮 節;推廣兼愛的旨意,而不知道分別親疏遠近。
❖ 雜家者流,蓋出於議官。兼儒、墨,合名、法, 知國體之有此,見王治之無不貫,此其所長也。 及盪者為之,則漫羨而無所歸心。
譯:
❖ 雜家這個流派,大概出於古代的議政之官。 他們兼容儒家、墨家,綜合了名家和法家, 他們知道治理國家的體要必須有這些派的 主張,他們也看出來王道政治必須百家貫 通,這就是他們的長處。等到放盪的人來 實行雜家的學術,就散漫雜亂而沒有中心 目標。
❖ 名家者流,蓋出於禮官。古者名位不同,禮亦異 數。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 言不順,則事不成。」此其所長也。及譥者為之, 則茍鉤釽 析亂而已。 譯:
❖ 名家這個流派,大概出自於古代掌禮儀的 官職。古代名號品位不一樣,所用的禮節 也就異等。孔子說:「一定要來端正名分 啊!名分不端正,那麼所說的話就不順當; 所說的話不順當,那麼所做的事就不成功 了。」這就是他們的長處。等到喜歡攻擊 別人隱私的人來實行名家的學術,那麼就 只會賣弄一些屈曲破碎、支離錯雜的言辭 罷了。
❖ 法家者流,蓋出於理官。信賞必罰,以輔禮 制。……此其所長也。及刻者為之,則無教化, 去仁愛,專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於殘害至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師古曰:「論語載孔子之言也。謂人不達於事,誦詩 雖多,亦無所用。」
❖ 師古曰:「亦論語載孔子之言,歎使者之難其人。」
❖ 師古曰:「諼,詐言也,音許遠反。」
❖ 奚以為:奚,疑问代词,什么。以,动词,用。为, 本为动词,此处虚化为表疑问的语气词,但只跟奚、 何等字连用,如“何以文为”、“何以伐为”。
❖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嘗竊觀陰陽之術,大祥而 眾忌諱,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時之大順,不 可失也。
❖ 至《隋书•经籍志》不复立此门,立“五行”一类。
❖ “歴、“暦” 兩個字是古今字的關係。《說 文·止部》:“歴,過也,傳也。”段注: “引伸為治曆明時之曆。”《說文》無暦字, 徐鉉本新附有“曆” 。
❖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名家苛察繳繞,使 人不得反其意,專決於名而失人情,故曰 “使人儉而善失真”。若夫控名責實,參伍 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墨家者流,蓋出於清廟之守。茅屋采椽,是以 貴儉;養三老五更,是以兼愛;選士大射,是 以上賢;宗祀嚴父,是以右鬼;
❖ 《汉纪》卷二十五作“清廟之官”。 ❖ 師古曰:「采,柞木也,字作棌,本從木。以茅覆
汉书 艺文志 诸子略
❖ 《艺文志》为《汉书》首创,继承刘歆《七 略》而来。艺,古以易、诗、书、礼、乐、 春秋之术为六艺;文,指文学百家之言。此 志实为包括六艺百家文献之总目录。
❖ 分六略三十八种。每种后有小序,每略后有 大序,简述先秦至西汉学术之源流。
❖ 清儒金榜曰:“不通《汉艺文志》,不可以 读天下书。艺文志者,学问之眉目,著述之 门户也。”
❖ 际,《说文·阜部》:“壁会也。” 壁会,两墙相 交之处,两墙相交形成一个界域,故此义可引申为 界域、范围之义。
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 於道最為高。
❖ 師古曰:“祖,始也。述,修也。憲,法也。 章,明也。宗,尊也。言以堯舜為本始而遵 修之,以文王、武王為明法(效法文武), 又師尊仲尼之道。”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分为十家: 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 杂、农、小说。小说家为小道,故 称"九流十家"。
关于先秦诸子的起源
❖ 1、诸子出于王官 ❖ 自汉刘歆、班固创立“诸子出于王官说”,传承
久远。直到章太炎仍认为诸子“大抵出于王 官” 。 ❖ 2、诸子起于救时之弊 ❖ 源自《淮南子•要略》。 ❖ 后胡适作《诸子不出于王官论》:“诸子之学皆 春秋战国之时势世变所产生 ”。 ❖ 3、诸子起源与官师分离有关,起于救时之弊是 就其社会背景而言的。
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 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 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
❖ 歷記:普遍、一一记录。 ❖ 君人南面之術,此一语道破道家之用。 ❖ 王念孙:君人当为人君,《谷梁传序疏》、《尔雅
序》引此皆不误。 ❖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
其實易行,其辭難知。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 用。
此其所長也。及蔽者為之,見儉之利,因以非 禮,推兼愛之意,而不知別親疏。
❖ 此言墨子节葬非礼,兼爱无父,为孟子所讥。 后孟子渐为后世所尊,故儒者视墨子为邪说, 墨学遂一蹶不振。
❖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墨者儉而難遵,是 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彊本節用,不可廢也。
從橫家者流,蓋出於行人之官。孔子曰:「誦詩三百, 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又曰:「使 乎,使乎!」言其當權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辭,此其 所長也。及邪人為之,則上詐諼而棄其信。
❖ “嗛”本“衔”的异体字,(《说文·口 部》:“嗛,口有所衔也。”经籍中多用作 “谦”。这可以看成是通假。
及放者為之,則欲絕去禮學,兼棄仁義,曰獨 任清虛,可以為治。
❖ 師古曰:「放,蕩也。」
❖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说“庄子散道德,放 论。”可知道家思想,一变为旷放无羁、毁 弃一切,自庄周始。秦汉以“黄老”并称, 施之政治。魏晋以来,但言老庄,流于旷达 清谈,与世隔绝。此间差别,须明辨之。
❖ 師古曰:「辟讀曰僻。」師古曰:「譁,諠 也。寵,尊也。」
❖ 苟,课本注讲为苟且。有人认为应作表限止 范围的副词,与《易·系辞上》“苟错诸地 而可矣”的“苟”同。王引之《经传释词》 卷五认为此处的“苟”犹“但也”,“但” 有“只”的意思,故“苟”当“只”讲。
後進循之,是以五經乖析,儒學寖衰,此辟儒 之患。
合於堯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謙而四益, 此其所長也。
❖ 師古曰:「虞書堯典稱堯之德曰『允恭克讓』,言 其信恭能讓也,故志引之云。攘,古讓字。」
❖ 師古曰:「四益,謂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 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也。此謙 卦彖辭。嗛字與謙同。」
❖ 四益:天益、地益、人益、神益。 ❖ 君人南面之術在于清虛自守,卑弱自持,合乎谦下
屋,以棌為椽,言其質素也。」 ❖ 選士大射:《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
徒,曰选士。”大射,古代射礼,中者参与祭祀。 ❖ 宗祀嚴父:祭祀祖宗,敬事父亲。 ❖ 如淳曰:「右鬼,謂信鬼神。若杜伯射宣王(《墨
子明鬼下》),是親鬼而右之。」 ❖ 師古曰:「右猶尊尚也。」
順四時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視天下,是以上 同;
法家者流,蓋出於理官,信賞必罰,以輔禮制。易曰 「先王以明罰飭法」,此其所長也。
❖ 理为治玉,治玉需要剖析,剖析以后得其玉之纹理, 此过程与断狱有相似之处,故以治玉之理称治狱。 理官即司掌刑法的官。
❖ 信赏必罚:语出《韩非子·外储右上》:“信赏必 罚,其足以战。”
❖ 信,的确;必,一定。“使赏信使罚必”。 ❖ 師古曰:「噬嗑之象辭也。飭,整也,讀與敕同。」
❖ (一)六艺略 ❖ 著录易、诗、书、礼、乐、春秋、论语、
孝经、小学九类图书。都是儒家经典或 与儒家经典有关的著作,位置最为突出, 单独为一略。 ❖ (二)诸子略 ❖ 著录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 杂、农、小说等十家著作。西汉去古未 远,诸子书保存颇多,西汉后期虽尊儒 学,但对诸家学说基本兼收并蓄,所以 诸子列第二大类。
使謁者陳農求遺書於天下。詔光祿大夫劉向校經傳諸
子詩賦,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書,太史令尹咸校數術,
侍醫李柱國校方技。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
指意,錄而奏之。會向卒,哀帝復使向子侍中奉車都
尉歆卒父業。歆於是總群書而奏其七略,故有輯略,
有六藝略,有諸子略,有詩賦略,有兵書略,有術數
略,有方技略。今刪其要,以備篇籍。
之旨,故能任人而不任智,无为而无不为。
❖ 课本注,“攘”通“讓”。尚可探讨。攘, 《说文·手部》:“推也。从手襄声。” 联 系“揖”的解释“揖,攘也”,可知“揖” 与“攘”同义,则“攘”本义就是揖攘、谦 攘。而从言之“讓”,《说文·言部》: “讓,相责讓也。” 是用言辞去指责别人, 反而没有谦让、揖让之意。故段玉裁注曰: “经传多以为谦讓字。” 则“讓”作为“谦 讓”义讲倒应该是“攘”字的假借。
❖ 者,既不能看成是特指代词,也不能看成是起停顿 作用的助词,有人认为这个“者”是用在同位语结 构中的具有指代意味的词,相当于“云梯之械”的 “之”,或同于“之子于归”的“之”,儒家者流, 可以译为“儒家这种学派”。
❖ 《说文解字》 :“者,别事词也。”段玉裁:“者 回、者个,皆取别事之意,不知何时以‘这’字代 之。”
❖ 師古曰:「寖,漸也。辟讀曰僻。」 ❖ 惑者(迷惑不清之人),章句鄙儒(如秦延君), ❖ 辟者(辟邪偏颇之人),曲学阿世(如公孙弘)。 ❖ 《文心雕龙·论说》:“若秦延君之注《尧典》,
十余万字;朱善之解《尚书》三十万言,所以通人 恶烦,羞学章句。” ❖ 公孙弘是西汉第一位拜相封侯的儒者,史家认为他 曲学阿世、从谀人君、阳善阴恶。
❖ 蒋伯潜:“在学术本身者,谓之因,在当时之 环境者,谓之缘”,西周学术皆在官府,官师 合一,至春秋而天子失官,官师之学遂分裂成 私家之学,是谓前因;诸子书多为匡正时势之 言,知其为应时而起,是谓之后缘。”
课文讲解
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 教化者也。游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
❖ 法家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則親 親尊尊之恩絕矣。可以行一時之計 ,而不可 長用也,故曰“嚴而少恩”。若尊主卑臣, 明分職不得相踰越,雖百家弗能改也。
❖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 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於是,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论语·子路篇》)
名家者流,蓋出於禮官。古者名位不同,禮亦 異數。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 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此其所長也。及譥者 為之,則苟鉤 (釽)析亂而已。
❖ 師古曰:「論語載孔子之言也。言欲為政, 必先正其名。」
❖ 晉灼曰:「譥,讦也。」師古曰:「譥音工 釣反。」師古曰:「 (釽),破也,音普 革反,又音普狄反。」
❖ 任:凭任。
❖ 師古曰:「薄厚者,變厚為薄。」
❖ 或曰,轻薄厚谊。
❖ 薄,《说文·艹部》:“林薄也。” 段注:“林木 相迫不可入曰薄。引伸凡相迫皆曰薄,如外薄四海, 日月薄蚀皆是。” 可知,薄的本义是指树木长得很 茂密,人或其它动物进不去为薄。故“薄”可用逼 迫之义。薄厚可以译为迫害忠厚之士。
❖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法家嚴而少恩;然 其正君臣上下之分,可改矣。
❖(三)诗赋略
❖著录屈原赋之类、陆贾赋之类、孙 (荀)卿赋之类、杂赋、歌诗等五 类文学作品。
❖(四)兵书略
❖著录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 技巧四类军事文献,包括战略思想、 战术技巧各个方面。
❖ (五)数术略 ❖ 著录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
六类图书。既有天文历法数学物理方面的科 学知识,也有荒诞不经的迷信。 ❖ (六)方技略 ❖ 著录了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类著作。 大体包括医学科学及方士巫术两方面。
❖ 可以:可,能愿动词,以,介词,宾语“之”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