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大自然”群文教学设计教学文案
《感受自然》教学教案

《感受自然》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环境,感知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的观察与体验2. 大自然的美与和谐3. 环保意识的教育4. 观察、想象与表达5. 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自然环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自然环境中的某一现象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学校操场、公园或自然景区2. 教学器材:望远镜、笔记本、画笔等3. 教学资源:自然环境图片、环保资料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 观察自然: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环境,记录下美丽的瞬间。
3. 讨论:组织学生就自然环境中的某一现象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实践:引导学生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引导他们积极观察、思考和表达。
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在实践环节,尽量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环保活动,如捡拾垃圾、植树造林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环保行动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了解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检验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检查学生的实践成果,观察他们是否真正理解环保的重要性。
4. 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自然环境摄影比赛,鼓励他们记录下大自然的美丽瞬间。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环保知识和技巧。
《感受自然》教案设计

《感受自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的美丽和伟大,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2. 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的美丽和伟大:介绍自然界的各种景观、生物和现象,让学生感受自然的魅力。
2. 环境问题:介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
3. 环保意识和行动:讨论环保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4. 观察自然: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能力,鼓励他们记录和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5. 思考自然: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的规律和奥秘,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自然景观、生物和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的美丽和伟大。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环境问题、环保行动等,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环保行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观察报告:评估学生观察自然的能力和观察心得的表达。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环保行动:评估学生参与环保行动的积极性和行动力。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自然的美丽和伟大观察自然景观:组织学生去公园、山区等地方观察自然景观,记录和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介绍自然现象:学习自然界的一些常见现象,如日出日落、四季变化等。
2. 第二周:环境问题介绍环境污染:学习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危害,讨论如何减少污染。
介绍生态破坏:学习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讨论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3. 第三周:环保意识和行动讨论环保的重要性:学习环保的基本知识和理念,讨论环保对自然和人类的重要性。
参与环保行动:组织学生参与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环保行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第四周:观察自然观察生物:学习观察生物的方法,组织学生去野外观察生物,记录和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观察天空:学习观察天空的方法,组织学生观察星空、日出日落等天空现象。
《感受自然》的教案

《感受自然》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的美丽和伟大,增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资源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观察、表达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景观的欣赏:如山水、花草、树木、动物等。
2. 自然现象的探索:如季节变化、日出日落、风雨雷电等。
3. 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空气、水、食物、能源等。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自然景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自然现象和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创作法:鼓励学生创作自然主题的画作或作文,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自然景观、自然现象和自然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 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
3. 笔记本、文具等记录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自然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丽。
2. 新课:介绍自然景观、自然现象和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让学生了解自然的重要性。
3. 观察与讨论:组织学生观察自然景观,引导学生探讨自然现象和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 创作:鼓励学生运用绘画、作文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和理解。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自然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
7. 作业:布置自然观察日记,让学生记录下自己对自然的感悟。
六、教学评价1. 观察能力:通过学生的观察日记和课堂参与度来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
2. 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绘画作品和作文来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思考能力:通过学生的讨论发言和作品内容来评价学生的思考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自然摄影活动,让学生用镜头捕捉自然的美丽。
2. 开展自然知识问答,增加学生对自然知识的了解。
3.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感受大自然》教案

《感受大自然》教案感受大自然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描述大自然的景色和感受。
2. 练习使用形容词和动词来表达感受。
三、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大自然的美景。
2. 学生的绘画和临摹作品,用于展示和分享。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 向学生展示一幅美丽的大自然图片,引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 提问学生是否曾经有过亲近大自然并感受它的美的经历。
2.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个大自然的景色图片和视频,鼓励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美景和感受。
鼓励他们使用形容词和动词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张大自然的图片或视频,让他们共同描绘出场景,并写下他们的感受和想法。
每个小组在指定时间内完成,然后派代表展示给全班。
4. 展示和分享:让每个小组的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验。
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5. 练习与拓展:给学生发放一些素材,让他们从中选择一个大自然的场景进行绘画或临摹。
鼓励他们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6. 课堂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重点强调对大自然的感受和观察的重要性,以及保护大自然的责任。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自己感受大自然的作文,并在下节课上展示和分享。
六、教学延伸:组织学生参观或进行户外活动,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和力量。
鼓励他们记录下所见所闻,并进行分享。
七、教学评价:评价学生在描述大自然的景色和感受时是否准确、丰富,以及他们在展示和分享时的表达能力。
同时,评价学生的绘画和临摹作品是否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以上是本节课《感受大自然》的教案,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欣赏大自然的美丽与力量,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教案(精选11篇)

《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教案(精选11篇)《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篇1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教学目标①热爱自然,体验自然,陶冶情操。
②学会观摩。
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通过联想和想像,加深对自然的理解,实现与自然的沟通。
③通过“认养”树木、草地,培养学生与大自然进行对话,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环境的责任感。
④学会在观察与欣赏过程中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①观察自然、体验自然。
②联想、想像。
③表达感受、心理、体会。
○课程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①学生提建议,制定计划。
②学生可自由结合,分组观察、体验。
③走进大自然。
带领学生走上嘉定山,“认养”树木、草地。
④与大自然对话的同时,侧重于对自然美景的沉浸与遐想。
○活动过程①播放《神奇的大自然》录像片段,激发学生欣赏大自然的诗情画意。
②分小组交流:a.你喜欢哪一个季节的画面?b.你是否喜欢这个季节,为什么?谈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③小组选出发言代表全班交流。
④春、夏、秋、冬四个小组,代表发言。
a.表明自己的立场,谈出自己的感受,说出缘由。
b.可与意见分歧者争论,鼓励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⑤教师小结:无论你喜欢哪个季节,都无可厚非,因为这是你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人不能代替。
⑥结合嘉定山一游,小组交流:a.你“认养”了哪棵树、哪片草地,为什么要认养它?你将会怎么做?b.你“心中的美景”是怎样的?⑦全班交流。
⑧学生点评,教师总结。
○活动小结学生通过有意义的“走进大自然”活动,开阔了胸襟,陶冶了情操。
通过“认养”活动,学生对自然和环境更加关注。
因为有了真切的感受,所以学生们有感要发,有情要抒,学生思维和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极佳。
同时,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为什么以前的作文学生要么无话可说,要么假话连篇?○学生习作青岛的春天青岛的四季中我最喜欢春天,因为青岛的春天不冷不热,又是百花齐放的季节,山上满是野花,花园里也到处是花,散发出迷人的芳香。
青岛的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一个季节。
请闭上眼睛想一下,马路边上、山上、街心花园里,到处一片嫩绿,所有的树木都长出了新芽。
六年级下群文阅读教案《感受自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文本通过细致观察自然景色带给人们的美好感受,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提高学生描述和表达自然景色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欣赏自然景色的能力,并能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准备】1.课文《感受自然》的课本2.思维导图、课堂实物展示3.PPT演示4.教学录像素材【教学过程】【导入】1.利用实物展示(如花朵、树叶、或者相关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自然景物。
逐步引导学生对自然景物的感受进行描述。
2.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表达对美景的感受。
【预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和猫儿一起读书》。
2.启发学生思考:你们平时在自然中是怎样感受到美的呢?通过观察哪些方面能感受到美?你是怎样表达这种美的感受的?【呈现】1.播放与自然相关的视频素材,引起学生对自然景物美的感受。
2.7.请学生观察环境中的自然景色,并填写观察表格:用什么词来形容?时间地点自然景色形容词3.学生分享自己填写的观察表格,并进行讨论,让学生互相学习,丰富自己的形容词词汇。
【理解】1.阅读课文《感受自然》,师生共同朗读,学生跟读。
强调语音语调的正确和感情的表达。
2.通过师生共同朗读,集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导入学生对自然的评价和感受的思考,鼓励学生主动发言。
【拓展】1.让学生观看与自然相关的画作、摄影作品或者其他文化作品展示,引导学生欣赏和思考作品中的自然元素,并用适当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2.学生根据观赏的作品,模仿其中的情感与美感,进行创作。
可以选择绘画、写诗、写作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巩固】1.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接触到的自然景物的经历,写一篇感受自然的文章。
要求学生用丰富的形容词来描写景物,并在文章中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和敬畏之情。
感受大自然之美教案(5篇)

感受大自然之美教案(5篇)第一篇:感受大自然之美教案《感受大自然之美》教案【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自然之美,增进亲近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二)能力:从自我做起,培养鉴赏自然、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三)知识:感受大自然之美,了解鉴赏大自然的方法。
【教学重点】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教学难点】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教学工具】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活动体验、探究、情境分析、自主学习法【学情分析】关于鉴赏大自然之美,涉及美学上的理论知识,对于学生比较陌生,教学中尽量做到语言通俗易懂,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自然之美,了解鉴赏自然美的方法,提高鉴赏自然的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运用多媒体展示有关草原的图片,欣赏歌曲《天堂》师:这就是我的家,这就是我的天堂,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
开始我们的天堂之旅。
教师引领:为了更好地感受到大自然之美,同学们就应学会如何鉴赏自然美。
(一)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师过渡:我们在旅行游览中,应当怎样鉴赏自然风景呢?下面我们就重点来探讨一下鉴赏自然风景的方法。
探究活动:师让学生分组讨论,鉴赏自然风景的方法,然后展开小组竞争比赛,看看那个小组说的多,说的好。
1、要有审美的眼光。
自然美是变化和发展的,它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随着自然不断被人们的劳动所改造和利用,它的美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复杂起来.首先,老师想听听同学们来自大自然的感受,在你所欣赏到的各种美的自然对象里,有没有类别之分?比如,黄帝陵等,他们各有各的美,这种美有没有区别?此时,是进一步总结,认识美的自然对象的分类。
即:一种是人工的,一种是天然的。
2、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还要发挥人们的想像力。
通过这些问题的交流,让学生深深体会到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观赏的时间,还要发挥人们的想象力。
鉴赏时间不同,景色不同,给人们的感受也不同。
《感受大自然》教案设计

《感受大自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3. 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美丽景色2. 动植物的生活习性3. 自然现象的特点4. 环保知识普及5. 创作自然主题的美术作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现象,提高环保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带领幼儿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 讲解法:向幼儿讲解动植物的生活习性,自然现象的特点。
3. 实践法:让幼儿参与环保活动,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4. 创作法:鼓励幼儿创作自然主题的美术作品,发展他们的想象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户外大自然环境2. 教学材料:观察记录本、画纸、画笔、环保宣传册等3. 教学设备:望远镜、相机等观察工具教案一、导入:带领幼儿来到户外大自然环境,让他们自由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二、观察大自然:1. 组织幼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动植物,让他们描述所看到的景色。
2. 引导幼儿观察地上的昆虫,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三、了解自然现象:1. 讲解自然现象的特点,如晴天、雨天、刮风等。
2. 让幼儿观察自然现象,并记录在观察记录本上。
四、环保知识普及:1. 向幼儿讲解环保的重要性,让他们了解环保的基本知识。
2. 组织幼儿参与环保活动,如捡拾垃圾、种植树木等。
五、创作自然主题的美术作品:1. 引导幼儿用画笔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自然景色。
2.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自然主题作品。
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幼儿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现象,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在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幼儿进行自然知识问答,检验他们对大自然知识的掌握程度。
大自然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大自然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大自然群文阅读教学,使学生能够:1.了解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和现象,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能力;2.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探索精神;4.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内容1.教材选择:从生物、地理、环境等多个方面的群文选材,如诗歌、故事、科普文章等。
2.教学内容覆盖范围:植物、动物、天气、季节、环保等。
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自然图片或者播放与大自然相关的视频,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并引出今天的教学主题。
2.预习导入让学生在课前阅读指定的群文作品,并做好读后感的准备。
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验,引发集体的阅读热情。
3.群体阅读让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不同的群文作品,进行集体阅读。
老师可以给予一些关键词,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寻找相关内容。
4.思考探究在阅读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例如,可以组织小组之间的交流,让学生相互分享各自选择的作品中的亮点和问题。
同时,老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如“你在作品中发现了哪些新知识?”“作品中的哪些句子或段落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等等。
5.学习拓展根据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老师可以适时补充相关的知识点,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丰富他们对大自然的了解。
6.语言表达通过写作或口头表达,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理解和感悟。
可以组织小组之间进行作品分享,或者进行个人展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7.总结回顾让学生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回顾,并展示自己的成果。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梳理今天学到的知识,以及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四、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对大自然群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的提升情况来评估教学效果。
感受大自然幼儿园教案范文

感受大自然幼儿园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学会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
4. 通过活动,增强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美丽:介绍天空、白云、太阳、花草、树木等自然景观。
2. 大自然的神奇:介绍彩虹、蝴蝶、小鸟、小鱼等生物。
3. 大自然的的声音:倾听鸟鸣、水流、风声等自然声音。
4. 大自然的礼物:了解大自然的馈赠,如空气、水、土地等。
5. 保护大自然:教育幼儿爱护环境,节约资源,保护动植物。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带领幼儿观察自然景观,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 游戏法:通过自然主题的游戏,让幼儿体验大自然的乐趣。
3. 故事法:讲述自然故事,引导幼儿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4. 讨论法:组织幼儿讨论大自然的话题,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自然景观图片、视频、故事书籍等。
2. 活动场地:户外公园、花园等自然环境。
3. 教学工具:望远镜、画笔、纸张等。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大自然的兴趣。
2. 评估幼儿在观察、表达、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提升。
3. 收集幼儿的作品,分析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发展。
4. 征询家长和同事的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教学活动:1. 自然观察:带领幼儿走进公园或户外环境,观察天空、树木、花草等自然景观,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2. 自然游戏:组织幼儿进行自然主题的游戏,如捉迷藏、找找看等,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大自然的乐趣。
3. 自然绘画:给幼儿发放画笔和纸张,让他们自由发挥,用画笔描绘出他们心中的大自然。
4. 自然故事:讲述一个关于大自然的的故事,引导幼儿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个角色,并分享感受。
5. 环保行动:带领幼儿进行环保行动,如捡拾垃圾、浇水等,教育幼儿保护环境。
感受大自然教案范文

感受大自然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界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2. 学习如何观察和描述自然现象。
3. 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自然环境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记录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自然环境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2. 课堂讲解:教师介绍自然界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引导学生认识大自然。
3. 户外观察: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进行实地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丽。
4. 观察分享:学生就自己的观察成果进行分享,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5. 环境保护教育:教师通过分析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观察报告:评估学生在户外观察活动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内容、观察方法和观察结论。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开展校园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让学生将环保意识付诸实践。
2. 组织学生参加自然保护区、生态公园等户外活动,增强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3.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感受自然的教案范文

感受自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生物种类。
2. 学习观察和描述自然的方法。
3. 培养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
三、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发现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2. 培养学生用语言、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
四、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描述能力。
2. 引导学生用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
五、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户外自然环境2. 教学材料:笔记本、画笔、彩色纸、剪刀等第一章:走进大自然1. 组织学生户外活动,让他们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2.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景色、植物、动物等,发现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第二章:观察和描述自然1. 引导学生学习观察自然的方法,如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
2.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活动,用语言描述自己看到的自然景色和生物。
第三章:自然写作1. 学生根据观察和描述的结果,进行自然写作,可以写一段话或者一篇小文章。
2.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交流对自然的感受。
第四章:自然绘画1.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进行自然绘画,可以画出自己看到的自然景色和生物。
2. 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交流对自然的感受。
第五章:保护自然1. 引导学生学习保护自然的重要性,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
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自然,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六、自然探索游戏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环境。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加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 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的自然探索游戏,如寻宝、自然拼图、生物分类等。
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自然知识,如植物的名称、动物的特征、自然环境的保护等。
3.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自然探索游戏,通过游戏学习自然知识。
感受大自然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感受大自然课时:1课时年级:一年级学科:语文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丰富多样的生物。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2)采用分组讨论、汇报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3)学会观察大自然,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珍惜自然资源。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感受生活的美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2.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3.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大自然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
(2)学生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跟读,学习生字词。
3. 生字词学习(1)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4. 课堂练习(1)教师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批改,给予评价和指导。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加深对大自然美的理解。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展示大自然的美。
6.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观察周围的大自然,记录下自己喜欢的景色或生物。
(2)家长参与评价,共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步骤(续)5. 总结与拓展(续)(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保护大自然,提出具体的环保措施。
《感受自然》教学教案

《感受自然》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自然景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体验自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的多样性2. 自然景观的欣赏3. 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4. 观察和描述自然景物的方法5. 体验自然、热爱大自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学会观察和描述自然景物,体验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验自然,提高学生观察和描述自然景物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环境的多样性、自然景观的欣赏、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内容。
2. 实践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自然景物,体验自然。
3. 讨论法:组织学生交流对自然的感受,分享观察和描述自然景物的经验。
五、教学准备1. 课件:自然环境、自然景观的图片和视频。
2. 教材:与自然相关的阅读材料。
3. 观察工具:如望远镜、笔记本等。
4. 活动场地:适合户外观察和体验的自然环境。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景观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自然景观。
3. 案例分析:分析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
4. 观察练习:组织学生户外观察自然景物,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描述自然景物。
5.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自然景观描述,分享观察成果。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自然环境保护的意义。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观的观察日记。
2. 调查周围环境的自然景观,了解其特点和保护情况。
八、课程评价1. 学生观察和描述自然景物的能力。
2. 学生对自然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态度。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感受大自然》教案设计

《感受大自然》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大自然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课程主题:感受大自然。
2. 阐述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观察和感受大自然的能力。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2.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向学生展示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感受。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大自然的态度和表现,评估学生对课程主题的兴趣和参与度。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大自然观察和感受的能力。
第二章:了解自然界的生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和特点,培养学生的生物多样性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自然界生物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2. 讲解生物的特点和生态作用,强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让学生自行观察自然界中的生物。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生物种类和特点。
3. 教师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描述自然界生物的特点和生态作用。
教学评价:1. 评估学生在户外观察中对自然界生物的认知和描述能力。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生物多样性意识的培养。
第三章:探索自然界的奇妙现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奇妙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自然界中的一些奇妙现象,如彩虹、极光、火山喷发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背后的科学原理。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向学生展示自然界中的奇妙现象。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和解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3. 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实验或观察,验证自己对奇妙现象的理解。
《感受大自然》教案设计

《感受大自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概念,知道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提高学生观察、描述大自然现象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方法,了解大自然的现象。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探究大自然的规律。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树立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资源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概念与价值(1)介绍大自然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2)讨论大自然对人类生活的意义,引导学生珍惜大自然。
2. 大自然的现象与规律(1)观察大自然中的植物、动物、气候等现象,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多样性。
(2)分析大自然中的生态平衡、季节变化等规律,培养学生探究大自然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概念与价值。
(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大自然现象的能力。
(3)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大自然中的生态平衡、季节变化等规律。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态度。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有关大自然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相关教学道具、实验器材。
(3)设计教学活动方案。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
(2)准备好观察大自然的现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大自然的美景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学生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2. 讲授新课(1)教师讲解大自然的概念与价值。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大自然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3. 课堂实践(1)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植物、动物、气候等现象,并进行描述。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大自然中的生态平衡、季节变化等规律。
大自然的美好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美好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大自然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美丽、神秘和丰富的资源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
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与大自然相关的文本,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的美妙之处,并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一堂关于大自然的美好群文阅读课。
二、目标设定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和价值;2. 掌握群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3. 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活动1. 激发学生兴趣(5分钟)可以通过播放一段有关大自然美景的视频或展示一些精美的自然图片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群体阅读(15分钟)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共同学习的意识,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关于大自然的文章进行群体阅读。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指导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和讨论。
例如:文章主题是什么?作者通过哪些描写方法来展示大自然的美好?你最喜欢文章中的哪一段?为什么?3. 个人阅读(20分钟)在学生完成群体阅读后,每个学生需要选择一篇与大自然相关的文本进行个人阅读。
这可以是一篇诗歌、一篇散文或一篇科普文章等。
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记录下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受和思考。
4. 小组分享(15分钟)学生可以将他们个人阅读的文本分享给小组成员,交流彼此对大自然的理解和感受。
在分享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给予一些建议和指导。
5. 创作与展示(25分钟)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创作一些有关大自然的作品,如诗歌、故事或画作等。
学生可以互相欣赏和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并向大家解释创作的灵感来源和目的。
6. 总结讨论(10分钟)在课堂的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总结讨论。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堂课所学的知识和体验。
例如:大自然对我们有什么意义?你对大自然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吗?你在这堂课中学到了什么?四、评估方法1. 学生阅读记录:教师可以收集学生个人阅读的记录,评估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程度。
感受大自然幼儿园教案范文

感受大自然幼儿园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亲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美丽与奥秘。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 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天空、大地、山川、河流、植物、动物等。
2. 季节变化:春、夏、秋、冬的特点和景象。
3. 环境保护:节约资源、保护动植物、垃圾分类等。
4. 观察和记录:用画笔和笔记本记录大自然的美丽瞬间。
5. 手工制作:利用自然材料制作手工艺品。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带领幼儿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引导他们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2. 游戏法:通过趣味游戏,让幼儿体验大自然的乐趣。
3. 讨论法:组织幼儿交流对大自然的感受和认识,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4. 实践法:让幼儿动手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画纸、画笔、笔记本、自然材料(如树叶、花瓣等)。
2. 教学场地:户外大自然环境、室内活动场地。
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垃圾桶等。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大自然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程度。
2. 评估幼儿在观察、表达、动手等方面的能力提升。
3. 收集幼儿的手工制作作品,评价他们的创意和动手能力。
4. 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大自然和环境保护的关注程度。
六、教学活动安排:1. 教学活动一:认识天空(20分钟)观察天空的颜色和云朵的形状。
引导幼儿讨论他们对天空的感受。
2. 教学活动二:探索大地(20分钟)带领幼儿触摸大地,感受大地的质感。
观察地上的植物和昆虫,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3. 教学活动三:河流游戏(20分钟)利用沙子和水模拟河流,让幼儿体验河流的变化。
引导幼儿观察河流中的石头和生物。
七、教学活动四:季节变化手工(30分钟)1. 春季:制作彩色的蝴蝶和花朵。
2. 夏季:制作游泳的小鱼和太阳帽。
3. 秋季:制作落叶拼图和果实手工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受大自然”群文教学设计“感受大自然”教学设计洪汝游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感受大自然为主题,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仔细观察、展开丰富想象表达感受的方法;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通过朗读、练笔等形式积累语言。
设计理念: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主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重点:1.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
2.分享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交流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群文阅读,养成阅读习惯。
教学内容: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2.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同步阅读教材:《倾听鸟语》《和树谈心》《落叶》《密西西比河风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出示插图,引出主题──感受自然。
同学们,在上周的学习中,老师带领大家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了它无穷的魅力。
今天,我们用画知识树的方法一起再次走进这个美丽的世界。
(出示课件)这是知识树,也是一棵大自然之树,相信通过我们精彩的阅读展示,会让这棵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二、回顾旧知,引入主题。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这组课文插图。
(出示课件:本单元四篇文章插图)从这四篇课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生:《山中访友》一文中,山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清风鸟儿都是我们的朋友,走进山中,我们会感到无比的亲切、舒服,就像去拜访一位久违的老朋友,特别亲密。
师:是啊,大自然就如我们亲密无间的朋友。
(板书:亲密无间。
)生:读了《山雨》,我仿佛欣赏到了一场山雨音乐会,“叮咚──叮咚──”余音袅袅,韵味无穷。
师:说得真好!山雨的确是韵味无穷。
(板书:韵味无穷)生:我走进了草虫的村落,这里真是一个神奇有趣的世界,它们勇敢、勤勉、热情,让作者流连忘返。
师:这真是一个别样的情趣盎然的世界!(板书:情趣盎然)生:《索溪峪的“野”》给我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里山野、水野、物野、人野,犹如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
师:是啊,来到野性十足的索溪峪,连人也变野了。
(板书:野性十足)三、进入群文阅读,片断分享与精彩赏析.1.《倾听鸟语》(1)学生自由读第一篇《倾听鸟语》。
想一想:为什么说“鸟语是世间最美的语言?”(2)学生默读并找一找有关的句子。
(3)生分享精彩片段,谈自己的感受:①. 我太向往乡村生活了!你看,乡下到处是树,到处是鸟,黄鹂、布谷鸟、云雀、……聚集在一起举办着“音乐会”,真热闹!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音乐会的盛况吧!(指导朗读,表现场面的热闹和鸟儿的欢畅。
)(板书,悠然动听)②. 读了第三自然段,我心里真难受:“梧桐树被砍了,清脆如洗的鸟声成了记忆里的一个遥远的梦,只能偶尔看见几只鸟儿惊恐地从城市的上空飞过。
”从“惊恐”这个词语中我体会到了什么?(鸟儿的孤单、无助和害怕。
)城市的环境遭到了破坏,鸟儿们失去了美好的家园,真让人痛心啊!(4)发挥想象。
师:孩子,你真会读书!从“惊恐”二字能设身处地体会到鸟儿的心情,感悟到鸟儿的心声。
它们为什么惊恐?生交流,预设:①.梧桐树被砍了,鸟儿们无家可归了。
②.城市里高楼林立,车水马龙,鸟儿很害怕。
③.有些人要捕鸟,鸟儿的生命经常会受到威胁。
……(5)读一读:请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读出鸟儿们前后不同的境遇和心情来。
(开始的欢快热闹,后来的害怕悲伤。
)(6)说一说。
如果你是其中一只鸟儿,你会对人们说些什么呢?展开想象,交流──我多么怀念在乡村的日子呀,和伙伴们朝夕相处,无忧无虑……人类呀,我们希望能与你们和平共处……我们只要有一处小小的栖身之地就满足了……师小结:是呀,我们多么希望无论在乡村或城市,都能看到鸟儿展翅飞翔,都能听到鸟儿的欢唱,因为──鸟语是世间最美的语言!2.《和树谈心》(1)想一想:我们真的能和树谈心吗?文中的人物是怎么和树谈心的?(学生交流)(2)学生默读并找一找有关的句子。
(3)说一说:师:孩子们,现在老师就是一棵树,愿意倾听你们的心声,你的快乐、烦恼、都可以向我诉说,现在拿起你的笔,把你的悄悄话写下来吧!师总结:只要用心、用情,我们就能和树谈心,与它分享我们的酸甜苦辣,成为知心的朋友。
(板书:倾听交流)3.《落叶》(1)想一想:《落叶》一文给我们描绘了北国和南国不同的叶落情景,你喜欢哪一种?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生交流)找出相关语句,并用笔画一画。
说一说,你喜欢哪一种?①. 我喜欢北国“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壮观景象。
开始是金蝴蝶般的几片,紧接着便是沙沙哗哗的金红的阵雨,然后就如铺出一片金红的地毡,一派多么悲壮的气氛!师:说得真好!请男孩子用朗读来给我们呈现这副金秋落叶图吧!②我喜欢万木争荣的春天里,新叶在歌唱,老叶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从树上飘然而下的情景。
没有悲戚,没有寞落,化作玉露琼浆,滋润着新叶的生长,默默无闻却又有情深意长!师:你从字里行间里读出了落叶的精神和品质,真会读书!那请女孩子用朗读来赞美无私奉献的落叶吧!(4)发挥想象。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叶也有情啊!看到它,你想到了谁?生交流:教师、警察叔叔、清洁工阿姨、边防军战士……(板书:有情有意)《密西西比河风光》:(1)想一想:密西西比河有哪些迷人的风光?(2)在文中找找哪些句子描写了密西西比河迷人的风光?(3)交流交流。
生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4)说一说:《密西西比河风光》这篇文章分别描写了西岸──东岸──动物──河这边的不同景象。
你对哪一部分最感兴趣?(5)发挥想象。
假如有一天你来到密西西比河旅游,你看到这样的风景,你会发出怎样的感叹?你会怎么做?(6)师小结:密西西比河旖旎的风光和神秘的气息让我们向往,真希望有机会亲身去欣赏欣赏。
四、主题拓展师:通过刚才的阅读和交流,我们进一步感悟了大自然,这是一个绚丽多姿、生机盎然的世界。
如果是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呢?生自由交流。
预设:生:1.我希望有马良一样的神笔,描画出美丽的自然景色。
2.我要写一首诗来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3.我要用歌声来赞美美丽的大自然。
4.我要拍摄出一幅幅精美的相片,记录下一个个精彩瞬间。
……师小结:是啊,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用心感受,就能发现大自然的美;在你的眼前,就能展现出一片童话般美好的天地。
请看知识树,现在已经是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了!五、作业布置。
完成阅读记录卡六:附:板书设计:倾听鸟语我爱鸟。
过去在乡下,到处是树,有树就有鸟,树多鸟也多。
麦泛黄时,黄鹂天不亮便亮开了嗓子,“大麦大麦黄黄,大麦大麦黄黄啦!”夏日里,布谷鸟不紧不慢地叫着“布谷──布谷──”,还有一种叫不出名字的鸟儿,在天空欲雨未雨时,急促地叫着“滴水,滴水”。
云雀、白头翁、灰喜鹊、燕子……最多的是麻雀,田野里,草堆上,树丛中,成千上百的一哄而起,顷刻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刚进城那几年,宿舍围墙外有许多高大的梧桐。
清晨和傍晚,成群的鸟儿,聚集在树上,准时举办着欢快热闹的“森林音乐会”。
鸟声里,我们迎来朝霞,送走夕晖。
我又仿佛找到了在乡下的那种感觉。
后来因城建改造,梧桐被砍了,那清脆如洗的鸟声,成了记忆里的一个遥远的梦。
偶尔看到三两只鸟儿惊恐地从城市的上空飞过,常觉怅然。
噪音的嘈杂,环境的污染,生态资源的破坏,哪里还有鸟儿栖息的家园?鸟语是世间最美的语言。
节假日,我更爱到山里去倾听鸟儿的鸣唱。
找一片幽深的林子,静静地躺在铺满落叶的土地上,这时你的心灵便贴近了山的心灵。
看小鸟在树与树之间跳荡,听绿荫深处的鸟声,忽断、忽续、忽远、忽近。
顽皮的山雀,呼啦啦如夏日的骤雨,漫天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
鸟是世上尽善尽美的灵异之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
长长的尾巴,尖尖的喙,鲜艳光洁的羽毛,优美无比的流线型体态,婉转动听的鸣唱。
我常念江南青青的水稻田里,一只两只的白鹭,蜷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或者低飞于黄昏的空中,背衬以黛青的山和油绿的梯田,多美的一幅画,赋予了生活多少的诗意。
不仅如此,鸟类在抑制农林虫害、鼠害,调节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为人们提供直接的生活用品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在生物的进化、种子的传播、仿生学、气候学等方面,也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假如天空里不见了鸟影,生活里闻不到鸟声,人类将会多么寂寞。
多一点爱给鸟类朋友吧,让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园。
落叶落叶在春天纷纷而下,这是南国特有的奇观。
北国的朋友也许以为怪异。
因为,在你们那里,落叶在秋而不在春。
当峭厉的西风把天空刷得愈加高远的时候,当陌上阡头的孩子望断了最后一只南飞雁的时候;当辽阔的无边的青草被摇曳得株株枯黄的时候──当在这个时候,便是秋了,便是树木落叶的季节了。
北国的落叶,渲染出一派多么悲壮的气氛!落叶染作黄金色,或者竟是朱红绀紫。
最初坠落的,也许只是那么一片两片,像一只两只断魂的金蝴蝶。
但接着,便有沙沙哗哗的金红的阵雨了。
接着,便在树下铺出一片金红的地毡。
而在这地毡之上,铁铸也似的,竖着光秃秃的疏落的树干和枝丫,直刺着高远的蓝天和淡云。
这便是北国“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壮观。
南国的落叶却不是这般情景。
落叶的颜色是浓重的苍青。
在地上铺出苍青的织锦。
而在树上,也是浓重的繁密的苍青色,叫你抬头看不见一点蓝天的影子。
可是,在这浓密的苍青的树冠上,你看吧,春潮般地泛起来多少嫩绿的新叶的波浪!这是万木争荣的季节。
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威严地站立着的,已不是冷酷的冬。
老叶不必窸窣,或者说不必作那悲壮的自我牺牲来保护树木挨过冷酷的冬季。
在这里,就连冬天的阳光也灿烂如碎金,雨水温润而充足,地表下有取之不尽的营养。
万木在和风中一样做它们欢乐的梦。
时序如轮旋。
秋天过去了。
冬天过去了。
司春之神于是欣然驾临。
蜂蝶成群来起舞,百鸟结队来唱歌,杂花纷然披陈于枝梢上。
氤氲的南国,这时已装载不下旺盛的勃发的生机。
而这时,我走在无论哪一个林子里,无论哪一棵树下,我都欣喜地看见,每一棵树上都蓬勃地怒发出新叶。
我看见新叶高出老叶覆满的树冠。
我听见新叶在歌唱,唱它们新生代的歌。
我听见新叶在呼唤,呼唤未来的鲜花和甘果。
于是,我看见老叶意识到自己历史使命的即将完成。
老叶沙沙哗哗而下了。
然而,老叶没有悲戚。
老叶也一样唱它们雄壮豪迈的进行曲。
老叶融入春泥,老叶化作玉露琼浆,滋润着大树上新叶的生长。
这是一幅多么伟大的充满希望的图画!于是,无论在哪一棵树下或哪一片林子里,我的思想都进入一种庄严的思考。
和树谈心读报,忽然发现这样一则消息:每当赫伯特·魏泽教授迈步经过森林时,都觉得树林很有趣。
因为这位德累斯顿的生物物理学家决心研究树木的语言和使树木的语言变得听得见。
这则消息,对于我来说,不啻是桩重大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