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的教学反思2篇
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教学反思反思一:鸦片战争教学的不足之处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中,由于时间有限,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学生探讨的时间不够充分,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此外,我们也没有对每个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激励的反馈。
因此,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更加参与课堂。
2.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积极性。
3.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反思二:我的鸦片战争教学感受我在XXX上了一堂《鸦片战争》的课程,对此有了一些感受。
这节课的时间跨度较大,内容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信息量也很大。
因此,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动态地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在开篇环节,我进行了单元导读,然后通过展示罂粟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罂粟花是美丽的,可是中国近代一百年的屈辱历史却是从它身上开始的”。
这样的引导让学生对本课更感兴趣,也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顺利地进入了正题。
在备课时,我首先考虑让学生明白鸦片战争的由来。
通过讨论,学生们总结出这场战争是由鸦片问题引起的。
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鸦片会引起战争?随后,我向他们介绍了中英贸易中英国发现从事毒品鸦片的贸易可以牟取暴利,于是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XXX上书道光皇帝,主张严禁鸦片,1839年6月3日,XXX虎门销烟。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受到中国的抵制,XXX决定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这样,学生们更容易理解由鸦片到鸦片战争再到英国为什么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研究起来也更有效果。
在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我发现它与第一次鸦片战争有着内在联系。
因此,我采用了纵横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这两起历史事件和现象。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理解、分析和评价历史,以及识辨大是大非的能力。
这也是根据学生怎样学来设计自己怎样教的重要原则。
初二历史鸦片战争教学反思5篇

初二历史鸦片战争教学反思5篇初二历史鸦片战争教学反思5篇《鸦片战争》是部编版初二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该单元以“侵略与反抗”为主题展开,本课以“鸦片战争”为主题。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初二历史鸦片战争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初二历史鸦片战争教学反思(精选篇1)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
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不紊地传授给学生。
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还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老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
在平时的课堂渗透中招意识。
初三的教学工作是直接面对中考考试。
做为初三教师不能只顾眼下,闭门造车,不去学习来了解新信息。
因此,我经常浏览时下最新的教学参考、杂志,多留意中考考试方面的信息,便于更好的把握中考命题的趋势,力争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中招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
平时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做到功在平时,形成习惯。
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平时的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判断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做为毕业生必备的技能。
教师平时训练的好,不致于在考试中顾此失彼。
初二历史鸦片战争教学反思(精选篇2)一、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水平的提升我从x年至今一向从事初三历史教学,之所以能有一点点的经验,那是因为我对教材熟悉罢了,教学时光长了,自然就有一点体会和感受,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基本上能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致于在课堂上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篇一:鸦片战争教学设计及反思《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和认识: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2.林则徐为维护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3.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科学地整合历史资料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英国借口虎门销烟发动侵略战争的史实,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的辩证思维能力。
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激活学生自我认知的智能,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卑劣、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形成明辨是非的情感。
学习林则徐忧国忧民、严厉禁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对民族英雄的钦佩、爱戴的情感。
通过对清政腐败无能,外强中干而不堪一击的了解,一方面,对封建没落贵族的懦弱无能而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从耻辱中感悟国力衰微、落后遭劫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
通过阅读爱国将士关天培英勇抵抗侵略、以身殉国的事迹,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
三、教学思路(一)教材重点、难点的处理1.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这一重点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两大板块、六个问题。
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①英国与中国贸易的出超地位,使其从事毒品鸦片贸易;②走私鸦片让英国牟取了暴利,给中国带来灾难;③林则徐严厉禁烟,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是中英《南京条约》:①英国发动了侵略战争,中国战败;②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③第一个不平等的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的基本背景和起因;2.理解鸦片战争的主要经过及其影响;3.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2.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和主要经过;2.学生能够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3.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鸦片战争背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原因,并掌握其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
4. 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一段与鸦片战争相关的视频或音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回忆一下相关的历史知识,了解他们对鸦片战争的认知程度。
(2)讲解1.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讲解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以史料或图片等形式,呈现鸦片战争期间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合作学习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究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2.在小组内分享探究结果,及时纠正错误和不严谨的论述,最终由每个小组代表进行总结发言。
(4)归纳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2.学生通过读取教材或课外阅读,尝试从不同角度谈谈鸦片战争对中国现代史的启示和思考。
5. 教学评价1.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相关知识、影响的掌握程度;2.评估小组讨论中的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独立分析,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历史理解能力进行评估。
二、教学反思本教学方案的主要特点在于,在讲授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小组协作和学生个人思考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
多媒体课件和史料图片等形式的讲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鸦片战争这一事件,同时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也有机会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另外,在教学评价方面,侧重于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以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方式获取知识和认识历史。
因此,综合这一评价方式,可以更加全面而又客观和公正地评估学生对鸦片战争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鸦片战争》的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的教学反思鸦片战争的教学反思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战争,不仅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中国教育体系提出了重要的反思。
通过对鸦片战争的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历史的教训,从而更好地塑造未来的教育。
首先,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国民的独立意识和自主精神。
鸦片战争的发生与当时中国社会的闭塞和思想落后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当时缺乏对外交往的开放和自主创新的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体制的问题。
因此,我们反思鸦片战争的教学中,应当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勇于创新,建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做到既有自信又有自主能动性。
其次,教育应该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学科知识的革新。
教学中,我们应当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并将国际形势纳入教学。
鸦片战争之所以能够发生,部分原因就是当时中国对外情势的无知和对国际动态的缺乏了解。
通过对鸦片战争的教学反思,我们应当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他们对国际关系和国际形势的敏感度,提高他们的学科知识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国际竞争和挑战。
再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极大的屈辱和痛苦,加深了中国人对民族尊严和国家独立的渴望。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讲述鸦片战争的历史真相,传授爱国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科学爱国精神,引导他们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
鸦片战争的发生表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处境非常被动,缺乏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增加与外国学生交流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合作精神,使他们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表达自己,增加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总而言之,通过对鸦片战争的教学反思,我们应该重视教育的作用和责任,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的发展轨迹,更好地认识国家与民族的命运挑战,从而为未来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教学反思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对中国社会和国家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历史教育的一部分,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对鸦片战争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一、教学内容1.教学目标在教学鸦片战争时,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解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辨能力。
2.教学内容我们在教学鸦片战争时,应该涵盖以下内容:(1)鸦片战争的起因:英国向中国大量出口鸦片,导致中国社会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
(2)鸦片战争的经过:英军以武力威胁,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割让香港等地。
(3)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国家主权受到侵犯,引发了中国近代史的一系列变革。
二、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在教学鸦片战争时,我们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多媒体教学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使用图片、视频等形式,直观地呈现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过程和影响,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评价1.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理解程度,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和不足,提高学习效果。
2.终结性评价在教学结束后,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如小组讨论、写作或考试等,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检验他们对鸦片战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鸦片战争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我们在教学中可能过于简单地介绍了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没有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导致学生对事件的理解不够深入。
2.教学方法单一我们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讲述和讲解的方式,缺乏互动和参与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所不足。
3.评价方式不够多样化我们在教学评价中主要采用了书面考试的方式,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评价,无法准确反映学生的理解和思考水平。
鸦片战争教学反思(精简版)

鸦片战争教学反思鸦片战争教学反思反思一:鸦片战争教学反思这堂课在整体的教学设计中,因时间有限,出现以下不足的地方:给学生探讨的时间不够充分,没能较好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不够关注及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没有做到对每个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激励的反馈。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要朝这些方面改进:1、教学设计中应该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2、在教学设计中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3、在教学设计中应有助于突出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反思二:鸦片战争教学反思我星期一在朝阳一中上了《鸦片战争》一课后,感受颇多,下面简单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鸦片战争》一课涉及的时间跨度大,内容含量多,知识信息量大,因此,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动态地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教学效果还好。
在开篇环节,首先进行单元导读,然后(屏幕展示)引导学生看美丽的罂粟花图片(创设问题情景):罂粟花是美丽的,可是中国近代一百年的屈辱历史却是从它身上开始的,由此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极大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自然而然地转了入正题。
在讲授新课环节,对教材原有的三目进行了重新整合,分为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二个部分,层层深入,使教学内容更加合理、更加连贯、更加简洁易懂。
在这二个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很好地兼顾到了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问题探究-----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提供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模式,梳理两次战争的线索,使学生掌握了本课的基础知识。
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探究问题: 19世纪上半叶航海工具主要是帆船,从英国航行到中国必须绕过非洲好望角,至少要4个月,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出口鸦片?鸦片给中国带来哪些灾难?清政府就鸦片问题有何争论?道光帝最终采纳了哪一种建议?、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
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让学生体验林则徐虚怀若谷,善于学习,吸纳新知的开阔胸襟。
林则徐不愧为近代中国第一放眼看世界的人。
二、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自主学习后是合作探究,主要解决学生在学习中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对于合作学习的措施如科学分组、规范操作等同仁们谈了不少,现在结合课例战略大决战介绍一点做法。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就要有效的设计问题,学生一看就会的问题,就不要讨论,要讨论的问题应是针对重难点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有思维含量的问题。
我把战略大决战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2、林则徐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
3、根据课本第5页“练一练”: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4、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课上完后,发现自己在很多方面还需要改进:课堂语言还要适当简练,减少罗嗦、重复的话;语言的组织和逻辑性还需加强;同时,要和组里老师多讨论、多听课、多学习。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改无限,探究无涯。
今后,我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学习,专心教研,尽快地改变自己,提高自己。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鸦片战争是新学期历史教学第一课,也是后面课程学习的重要铺垫。
因此,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本课中,我始终把学习目标贯穿整个教育教学地方始终,通过视频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分组讨论学习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学习。
同时让学生能树立正确的历史唯物史观,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当然,我在教学上还有许多改进的地方,语言更加简练,增加逻辑性,同时多听课,多请教,多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2在家国情怀的视角下审视鸦片战争,以“陌生人”为主线选择材料,串联教学内容,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反思从备课到上课的整个过程,有以下体会:1、反思不等于否定。
就本课而言,鸦片战争的性质不能混淆。
英国发动的是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清王朝进行的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无论清王朝如何封闭、愚昧、自大、腐败,都不能否认其领导战争的正义性。
只有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反思,才有意义,才有了价值指向——中国必须现代化。
2、避免隔世想象。
鸦片战争时期,没有中国人深入西方游历,知识阶层也不通西文,对西方社会的认识有很多想象成分。
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当代人常会以现代人的眼光去理解。
鸦片战争仅过去100多年,并不久远,但社会环境已经发生剧变,与传统中国截然不同。
要学会理解过去,不能责求古人。
教学反思3鸦片战争这一课是大家都熟悉的课,也可以说是一种常识性的知识。
如何把这一节课上出新意,上出高度,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出发点。
本课的课程目标在整个必修一模块中属于第二单元。
单元模块标题为:“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是第二单元的起始课,而关于本课的课标为“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所以,我在处理这课教学任务的时候,打破了一课的限制,而是按照课标重新整合教材,内容包括了教材第12课和第14课的内容。
《鸦片战争》教案及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
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重点: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⒈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
⒉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⒊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
二是中英《南京条约》:⒈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⒉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⒊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
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流程】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封面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图片。
问:请同学们看课本的封面,这是幅什么图片?答:人民英雄纪念碑。
问:你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吗?答:了解。
好!那请同学们来向大家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看看哪个同学知道得更多。
答:……【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建碑,1952年8月正式动工兴建,1958年4月落成,同年5月1日隆重揭幕。
碑心正面(北面)镌刻毛泽东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背面是周恩来题写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碑身底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8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学反思研究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学反思研究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对于学生来说,了解这段历史对于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国家认同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这段历史缺乏兴趣,对于教学效果需要进行深入的反思研究。
本文将对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学进行反思研究,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一、知识讲授的反思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大量讲解课本上的知识点,学生被动接收。
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并且容易造成学生的马虎态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更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1.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教师讲解知识点之前,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可以提问“鸦片战争对中国有什么样的影响?”,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并通过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创设情境,增加学习兴趣鸦片战争是一段战争历史,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模拟战争场景,让学生角色扮演相关人物,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中的人物和决策。
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提高他们对于历史的体验和认知。
二、教学资源的反思教学资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合理利用和选择适当的资源。
针对鸦片战争这个话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 多媒体资源的利用多媒体资源是提供给学生感官体验和视觉呈现的重要工具。
在讲解鸦片战争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将历史事件还原,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感受历史。
同时,还可以通过展示相关的音乐、艺术作品等,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2. 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布置一些研究任务,让学生前往图书馆查找相关的专业书籍和文献资料。
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同时也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多样化。
《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战争,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对鸦片战争进行深入的反思,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鸦片战争的教学进行反思,希望能够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1.1 鸦片战争的起因
1.2 鸦片战争的经过
1.3 鸦片战争的结果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2.1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2.2 视频资料的引入
2.3 实地考察的开展
三、教学目标的设定
3.1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3.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3.3 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
四、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4.1 课堂讨论
4.2 小组合作
4.3 角色扮演
五、教学效果的评估
5.1 学生的表现
5.2 学生的反馈
5.3 教师的总结
通过对鸦片战争教学的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挖掘历史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
深刻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意识,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重视鸦片战争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历史责任感的优秀学生而努力。
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教学反思一、引言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侵略的开始。
作为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鸦片战争进行反思,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历史、反思历史,并从中汲取教训,以促进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对鸦片战争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二、对鸦片战争教学的反思1. 教学内容过于简单目前,鸦片战争在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仅仅被简单地提及,很少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影响和教训。
这导致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理解过于肤浅,无法真正认识到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2. 历史观点单一在教学中,对鸦片战争的解读往往只是单一的强调外国列强的侵略和中国的失败,缺乏对中国内部原因和历史背景的深入分析。
这种单一观点容易导致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片面理解,无法全面把握鸦片战争的复杂性。
3. 缺乏与当代联系教学中,鸦片战争往往被当作一个孤立的历史事件来教授,缺乏与当代社会和国际关系的联系。
这使得学生很难将历史与现实相联系,无法深刻认识到历史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三、改进的建议1. 深入挖掘历史背景和原因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鸦片战争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原因的深入研究。
通过分析中国社会的内外因素,如封建制度的腐败、经济落后、思想观念的僵化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鸦片战争的发生。
2. 多元化的历史观点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历史观点,了解鸦片战争的多重解读。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不同观点的依据和论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形成自己独立、全面的历史观点。
3. 建立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在教学中,应该将鸦片战争与当代社会和国际关系相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际视野,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今世界的挑战。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思考历史问题,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通过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和历史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学反思)鸦片战争

(教学反思)鸦片战争第一篇:(教学反思)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教学反思甘谷四中漆随意《鸦片战争》是高一教学重点之一,又是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门槛。
认真思考本课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八年级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民族历史、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一、研读“新课标”,总体把握教材内容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要求“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鸦片战争》一课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要求。
教材内容渗透了历史比较方法、心态史学方法、计量史学方法、口述史学方法等。
1.历史比较法。
英国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是19世纪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处于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统治腐败的封建没落时期。
2.心态史学方法。
林则徐痛陈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采取了严厉有效的禁烟措施,将收缴的230多万斤鸦片当众销毁。
林则徐的壮举并非当时外国人想象的想发大财。
虎门销毁的举措令许多外国人都对林则徐心悦诚服,赞叹不已。
知道这段历史,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
3.计量史学方法。
《英国输入中国鸦片激增表》,将描述对象的历史过程抽象为数字关系,设计成数理模型,直观、形象地说明鸦片输入的激增情况,从而让学生对英国“从事毒品鸦片的贸易,可以牟取暴利……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穷”这一历史教训有一个深刻、明晰的认识。
4.口述史学方法。
《炮子谣》说明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验证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史实。
二、从关注学生智能出发,拓展农村中学有限的课程资源,将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应用于历史课堂教学本课为高一教材的第11课,也是本学期历史教学的第一堂课,教学设计中,尽可能通过历史学科教学来改善和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利用学生的智能的多元化特点创造多元的通道来改善学科教学。
《鸦片战争》一课就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发学生的智能。
言语智能。
《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教学反思引言概述:《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之一。
通过对《鸦片战争》的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场战争对于中国的影响和教训。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展开对《鸦片战争》教学的反思,包括战争背景、战争原因、战争结果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战争背景1.1 中国封闭政策的影响中国长期实行封闭政策,限制对外贸易和外国文化的传播。
这种封闭政策导致了中国经济的相对落后和科技的滞后,无法与西方列强抗衡。
1.2 西方列强的入侵19世纪初,西方列强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通过武力和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放贸易港口。
这些入侵行为加剧了中国社会的不稳定,为鸦片战争埋下了伏笔。
1.3 内外因素交织除了外部因素,中国内部的政治腐败、军队衰弱以及社会不公等问题也为鸦片战争的爆发提供了土壤。
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弱势地位。
二、战争原因2.1 鸦片贸易的影响鸦片贸易的兴起使得大量鸦片进入中国市场,严重破坏了中国社会的稳定。
这导致了中国政府对鸦片贸易采取了一系列的禁烟措施,进一步加剧了中外矛盾。
2.2 外国势力的渗透西方列强通过鸦片贸易渗透到中国社会,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命脉。
这些外国势力的渗透加剧了中国人民对外国侵略的愤怒,也为鸦片战争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2.3 中国政府的无力应对中国政府在面对外国侵略时表现出了无力和无能为力的态度。
政府的腐败和内部分裂使得他们无法有效地应对外国势力的挑战,这进一步加剧了鸦片战争的爆发。
三、战争结果3.1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告终,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割让领土并支付巨额赔款。
这些条约使得中国的主权受到了严重损害,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3.2 社会经济的混乱战争导致中国的社会经济陷入混乱,许多地区遭受了破坏和劫掠。
农民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社会秩序进一步恶化。
3.3 对中国觉醒的启示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得中国人民意识到了国家的脆弱和落后。
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教学反思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大战争,发生在19世纪中叶。
它不仅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然而,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对鸦片战争进行反思,以确保我们传达的信息准确、全面,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段历史。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介绍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行为,以及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与西方国家的差异。
我们可以提及鸦片贸易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中国政府对此的反应。
同时,我们还可以讨论中国社会的内部问题,如腐败、不合理的税收制度等,这些问题也为鸦片战争的爆发提供了土壤。
其次,我们需要详细介绍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我们可以描述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鸦片走私行为,以及中国政府对此的反应。
我们可以讲述战争的爆发和进行过程,包括中国军队的战略失误和西方列强的军事优势。
同时,我们还应该强调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如签订不平等条约、割让领土、赔款等。
这些结果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后,我们需要对鸦片战争进行评价和反思。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意义和影响。
我们可以讨论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如洋务运动和康有为的改革思想。
我们还可以探讨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觉醒和民族意识的影响,以及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启示。
同时,我们也应该提醒学生警惕历史的重演,引导他们思考如何保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最后,我们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来呈现鸦片战争的教学内容。
我们可以使用图片、地图等视觉资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我们还可以使用文献资料、历史文献等原始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辩论等活动,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能力。
总之,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对其进行反思。
通过准确、全面地传达信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民族意识,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
《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宣汉县圣灯中学符美珍以往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总是按照课文的编排顺序,从鸦片战争的原因讲起。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农村初中的孩子信息闭塞,他们对于鸦片的毒害并不是特别了解,所以无法体会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一壮举的重大意义,更不能体会出林则徐的爱国情怀。
这堂课我改变了策略,在课前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资料、请教父母的方式去了解什么是鸦片,并做好记录。
新课时,我首先请学生汇报了预习情况,什么是鸦片?鸦片有什么危害?然后讲鸦片战争的原因。
我发现通过增加这一环节后,不但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同时能使他们轻松体会到鸦片战争对于国民的危害,英政府为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悍然发动鸦片战争,以及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
既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重要性,也适时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为学习本册屈辱史的部分开了好头,带着这份爱国热情,不愁学生不爱学习历史了。
由此我想到了,今后的教学不一定非要按照课文编排的结构一成不变的进行。
在备课的时候要多考虑学情,多花点功夫备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找准适合学生学习的突破口,教师才能轻松自如的把握住课堂教学。
同时学史使人明爱国这一学习目的的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应该能迁移至其他相关课文的学习。
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教学反思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对这段历史进行反思,以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本文将对鸦片战争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首先,对于鸦片战争的教学,我们应该注重历史背景的介绍。
鸦片战争发生在19世纪中叶,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让他们了解当时中国社会的弱势和困境。
例如,可以介绍清朝政府的腐败、经济的衰退以及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等。
其次,我们应该深入讲解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
鸦片战争的起因是英国向中国大量贩卖鸦片,导致中国社会出现严重的鸦片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解鸦片的危害和中国政府的反鸦片政策,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政府对鸦片问题无法有效解决。
同时,我们还应该详细介绍鸦片战争的经过,包括英军侵略广州、南京条约的签订以及中国的战败等。
第三,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让了香港、澳门等领土,开放了多个港口,并且赔偿了巨额赔款。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解这些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长期影响。
例如,可以让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国家主权、经济发展以及国际地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最后,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鸦片战争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思考中国政府在鸦片战争中的应对策略是否合理,以及中国社会为什么无法有效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等。
总之,鸦片战争教学是中国历史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注重对这段历史的反思。
通过介绍历史背景、讲解起因和经过、引导学生思考影响等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鸦片战争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修正版《鸦片战争》教学反思新课标在理念上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倡导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可持续终身发展。
为了更好的贯彻这一宗旨,我在本课教学中创设探究情境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体现了新课标中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原则。
由“教教科书”转变为“用教课书教”的新理念,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能动作用,使之成为学习的行动者。
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趋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重视学生自主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郑重强调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一般不少于课时的1/3,并且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参加到活动中去,课堂无死角。
本着这个原则,课上我安排学生快速解读基础知识,然后展示课题成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启示,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在新课的引入上,我力求语言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不拖泥带水。
首先,让学生快速阅读三分钟,以问题引路,启发为媒,引导学生探求新知、发现新知,找出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明确学习任务。
然后,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环环相扣,循序渐进。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交流,牵引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展开,及时进行点评、肯定。
对于疑难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后再回答,这种方式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氛围,调动全班同学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相信会收到良好效果。
最后,在课下作业的选择上,我选择符合学生发展的开放式习题,要求学生自己查阅收集资料,相互交流,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上课时,我遵循“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结合”的原则,把班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三者结合起来,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思维发散,交流探究成果,学会用历史的、发展到、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一切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使所有的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上都能找到自己的“突破口”和“生长点”,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鸦片战争》的教学反思2篇Reflection on the teaching of the Opium War
《鸦片战争》的教学反思2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教学反思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
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
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本教案根据历史教学反思
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
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
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鸦片战争》的教学反思
2、篇章2:《两次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篇章1:《鸦片战争》的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是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
教学重点之一,又是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门槛。
认真思
考本课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八年级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兴趣,
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民族历史、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一研读“新课标”,总体把握教材内容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要求“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
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
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鸦片战争》一课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要求。
教材内容渗透了历史比较方法、心态史学方法、计量史学方
法、口述史学方法等。
1.历史比较法。
英国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是19世纪世
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处于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统
治腐败的封建没落时期。
2.心态史学方法。
林则徐痛陈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采取了严厉有效的禁烟措施,将收缴的230多万斤鸦片当众销毁。
林则徐的壮举并非当时外国人想象的想发大财。
虎门销毁的举措
令许多外国人都对林则徐心悦诚服,赞叹不已。
知道这段历史,
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
3.计量史学方法。
《英国输入中国鸦片激增表》,将描述对
象的历史过程抽象为数字关系,设计成数理模型,直观、形象地
说明鸦片输入的激增情况,从而让学生对英国“从事毒品鸦片的
贸易,可以牟取暴利……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穷”这一历史教训有一个深刻、明晰的认识。
4.口述史学方法。
《炮子谣》说明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
的危害,验证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史实。
二从关注学生智能出发,拓展农村中学有限的课程资源,
将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应用于历史课堂教学
本课为八年级教材的第一课,也是本学期历史教学的第一堂课,教学设计中,尽可能通过历史学科教学来改善和发展学生的
多元智能;利用学生的智能的多元化特点创造多元的通道来改善
学科教学。
《鸦片战争》一课就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发学生
的智能。
言语智能。
通过“自由阅读卡”,让学生表述从罂粟到毒品的过程,通过《炮子谣》的朗读,加深理解鸦片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空间智能。
通过阅读地图册,了解英国的三次进军路线,强化空间意识。
数理逻辑智能。
了解鸦片输入数量增加的具体数目,银贵钱*的掠夺账,逐步形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自我认知智能。
林则徐领导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胜利,其卓越的组织才能和高尚的人格品质令人敬佩。
了解这些史实,自觉形成对中华民族精神──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的认同感,强化爱国主义情感。
其他诸如动觉智能、交流智能等在本课的师生活动中也得到了体验。
三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个性发展入手,探索适合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民主化课堂教学”之路,设计教师和学生的活动
本次课改的最终目的是: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教师由单纯的教学者转变成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这两种转变需要“量”的积累过
程。
在七年级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八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
探索“民主化课堂教学”之路。
本课的教学活动设计思路为:指导学生获取有关鸦片战争的
历史知识,了解鸦片走私到禁烟活动直到《南京条约》签订的基
本线索,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有一定的情感体验。
为此,安排以下两个大的教学活动。
1.让学生分小组带着“中国东南沿海地理范围”和“英军侵
略路线”这两个问题看《中国历史地图册──鸦片战争》。
2.学生在探究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时,设计了“假
如我生活在那个年代,该怎么办?”“假如我是一位法官,我
将怎样审判鸦片战争罪犯?”这两个问题。
其目的,一方面强调
学生读图时应注意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学生间学习的合作性;另
一方面,构建以学生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为内涵的学习体系,强调课堂教学中的民主气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主
动发展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整合学习资源,然后知识迁移,作出决策。
整个活动以现代学生观和教学观为指导,力争为富有
生机和实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找到源头活水。
四以引导学生关注当今的社会问题为目的,将历史与现实
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知道了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后,联系现实生活
中的吸毒贩毒现象和我国政府的禁毒决心,让学生思考讨论,然
后归纳总结:鸦片是当时的麻醉毒品,危害了多少中国人的健康,
而今天的“白粉”也是罂粟果经化学加工制成的毒品,人一旦吸食,就很难戒除,其毒性比鸦片更大。
为了吸毒,倾家荡产者有之,杀人抢劫者有之,对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
为了我们美好的
家园,为了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为了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健康。
我们应理直气壮地拥护政府的禁毒举措,对贩毒、吸毒者绳
之以法。
这样设计,让学生懂得学习历史可以更好地为现实服务,懂
得历史知识是每个人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精神营养。
篇章2:《两次鸦片战争》教学反思【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生怎样学来设计自己怎样教的重要原则。
首先,这两次鸦片战争,有相似之处,可把它们进行比较、
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两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西方列强的侵略扩张。
第一次,是英国迫切需要对外夺取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第二次是英、法、美等国,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并使
之合法化。
所谓战争的导火线,仅是发动战争的借口。
基于此,可廓清这一特定历史现象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
借口,是中国的禁烟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亚罗号
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试想,当时如果没有禁烟运动,没
有两起事件的发生,它们就会偃旗息鼓吗?否。
它们依然会寻找
另外的借口发动战争。
因为它们早已选中中国作为其侵略对象,蓄谋已久,战争迟早要爆发。
在教学中启发学生透过历史的表面现象,认清侵略者的本质
和狡诈手段,区别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发展进
程的特点,从而提高学生鉴别事物的能力,这是历史教学应遵循
的原则之一。
在这两次反侵略战争中,我们试比较一下清政府、爱国官兵
和中国人民各持什么态度,就很容易看出清政府的丧权辱国和
人民大众的英勇不屈。
如: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内:道光
帝惊恐万分,派琦善到广州与英军谈判,琦善妥协,奕山投降,牛鉴临阵脱逃,后来签订了屈辱的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
厦条约》、中法《黄浦条约》。
爱国官兵和广大人民:三元里
人民抗英,关天培、葛云飞、陈化成等英勇牺牲。
第二次鸦片
战争时,清政府不作认真的战争准备,完全寄希望于俄美两国
“调停”。
当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后,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最终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
与
此相对照的是,南海、番禺两县几万人民成立团练局,抵抗侵略;防守大沽炮台的士兵开炮打击入侵者,大沽人民冒着枪林弹雨,给战士送饼送面。
我们再分析一下战争的性质、结局、战败的主要原因。
这里
应指出的是,两次鸦片战争对于中国人民来说,都是反对外来
侵略的正义战争。
英、法、美等国是侵略者,是非正义的,而中
国都是战败国。
正义之师折旗受辱,究其最主要的原因,是腐
朽的封建制度造成的,尤其是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导致中国经济和军事落后,经不起洋枪洋炮的打击,亦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战胜了落后的、腐朽的封建制度,铸成民族的奇耻大辱。
那么,鸦片战争给中国造成的影响又如何呢?战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
战后,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巨大权益:中国领土丧失,中国主权遭破坏;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源源不断地倾销中国市场,中国经济遭到扼杀。
中国从此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除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更加尖锐外,还增添了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中国人民被迫肩
负起反帝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