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音乐欣赏中的心理活动论文
浅谈音乐情感在音乐欣赏中的体现(一)
浅谈音乐情感在音乐欣赏中的体现(一)论文关键词:音乐情感心理学认知体现论文摘要:音乐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是人类表现性艺术最早的形式之一。
随着心理学的诞生,尤其是实验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音乐情感的研究逐渐趋向一种科学化、实证化的描述和解释。
结合计算机科学技术、脑神经科学、生理学等众多学者的联盟,音乐情感的研究呈现了诸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局面,这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文章对音乐情感在我国的研究状况进行概括性的梳理,并提出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的相关见解。
音乐是什么?音乐是人们乐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曰"乐者(快)乐也"。
音乐是什么?音乐是人们精神的营养品之一。
缺少它,就会元形中影响人的精神健康,或者会使人心理健康不全面,甚至会无形中影响人的寿命。
音乐是什么?音乐是艺术的一个品种,它带给人们的是美感和幸福。
音乐是什么?音乐是表达或寄托人们感情的"艺术语言",它比一般的语言更直接地传达情感,并且,它始终与美感结合在一起。
它不受人种、民族、国家、地域、时代、阶层、职业等的限制,但存在一些微小的个别差异及各自特色。
音乐是什么?音乐是用声音作原料的,一听即逝,因此,它又是时间性的表演艺术。
并不从属于某一政治或宗教,只是在人们心灵上、感情上,会对它们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更不是道德信条背诵记忆的载体。
音乐是什么?音乐是通过人的感官刺激,才使人感知到美。
并产生了生活联想及艺术想象,从而又发展了美感。
音乐不以说理方式来传播,而是更多地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更多地得到美的滋润。
音乐是什么?音乐与人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言语、行为、人际关系等等,有一定的关联。
故高洁的音乐与低俗的音乐其对人们的影响是大不相同的。
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或奏或听,都内涵着及关联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
音乐情感在音乐欣赏中体现论文
浅谈音乐情感在音乐欣赏中的体现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就像淌过心灵的河流,在时间的长河里悠然流动,与心灵世界的情感共鸣,构成了动人的交响;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
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学习者或工作者来说,情感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
对于中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音乐艺术主要还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而没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的人,是不可能获得这样一种体验的。
因此,音乐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
那么,如何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充分体现音乐情感,是每一位音乐教师面临的课题。
以下就是本人对此一些肤浅的认识。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归纳总结了一些使初中阶段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上获得情感体验的方法:第一:音乐欣赏教学必须循着由浅入深的心理反应过程进行。
在运用反复欣赏音乐的教学方法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听主题音乐或分段欣赏,最后完整聆听,每播放一遍,都要尽可能地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不断升华与净化。
第二: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音乐要素(节拍、节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而不是进行枯燥的、单纯的技巧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应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将音乐要素贯穿在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不是将音乐的各种构成元素支离破碎的讲授,所以音乐欣赏要把音乐要素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比如,我们在听到一首乐曲的时候,对这首乐曲所表达的感情(它或是快乐的,或是悲哀的,或是慷慨激昂的……),凭借自己的感性经验,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体验。
这种伴随着音乐感知而自然产生的感情体验,就是我们所说的感性上的直接体验;而当我们听到缓慢的、如泣如诉的音乐主题时,一种悲苦、凄凉的感情会不由自主地在我们的心头涌起,因此我们可以稍作总结:节奏缓慢时,能使欣赏者的心情平和或沉重或压抑;节奏鲜明时,则使欣赏者情绪高涨、激动。
在初中音乐欣赏课实践中体会论文
浅谈在初中音乐欣赏课实践中的体会在新课改理念下,课堂效率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
但如何使课堂效率最大化,这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一件事。
要提高音乐欣赏课效率,应注重欣赏教学的导入,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应注重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对所听音乐的感受与见解。
同时,教师也需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具有个人魅力,让学生因喜欢你而喜欢上欣赏课,因喜欢欣赏课而喜欢你。
一、音乐欣赏教学中,注重课堂导入方法适宜的导入方法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形成一种积极参与的精神状态,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因此,作为音乐教师,运用良好的导入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主动性,进而为新课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导入方法:1.悬念法。
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创设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悬念,“引导”和“调动”他们的情感和意志,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2.律动法。
结合音乐,让学生用肢体语言参与表演,从而产生共鸣,体验情感,再进行新课教学。
例如,在学习《行进中的歌》这个单元时,让学生走军训中的步伐,鼓励全班同学分组参与律动,通过学生的律动,引入课题,从而导入《行进中的歌》的教学。
二、音乐欣赏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
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情感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情感和音乐中表现的情感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
学生在听赏的教学活动过程中,便感受到音乐表达的情感,学生的情感也会随着音乐的发展产生共鸣与起伏,并从中得到心理上的艺术满足,从而完成真正的心灵陶冶。
1.分组体验法。
把班级分若干参赛单位,每个单位代表一个竞赛组别,如,歌唱组、诗歌组、舞蹈组、表演组、图画组等等,让学生通过各成员主动的创编,设计成一个个节目,最后进行表演,由于集体荣誉的驱动,每位组员都热情高涨,课堂气氛便一下活跃起来。
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论文
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听众在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从听众对音乐作品欣赏的两个阶段入手,论证如何感受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内涵以及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的复杂性。
关键词:音乐;欣赏;情感体验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297-01音乐是人类创造的伟大艺术,由于音乐创作与情感的密切联系,导致音乐作品往往具有情感性特征,所以听众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常常产生情感体验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一种复杂的情感经历,其中既可能包含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独特情感体验,也可能是欣赏者的情感契合音乐中的情感过程。
因此,音乐内行与普通听众,都需要通过情感体验欣赏音乐。
但需要指出的是,如果音乐内行在欣赏音乐时只专注于曲式结构、作曲方法等技术层面,而没有由衷的感动,那么无论他有多高的声望,也只能被称为是“音乐解剖家”,当然也很难领略音乐艺术带给我们的美好享受。
初级阶段的音乐欣赏对于普通听众并不困难,听众只需随着音乐的跌宕起伏感受内心的变化,获得一种情感体验,前提是这种体验并不是由于某些先入为主的所谓音乐作品介绍产生,而是一种真实的主观感受。
但初级阶段的音乐欣赏,只是对音乐作品情感的基本感受。
如果听众的音乐欣赏仅停留在这一阶段,即便也会对乐曲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但往往很难深入到乐曲内部,体会更深层的情感内涵。
因此,真正全面的音乐欣赏——高级阶段的音乐欣赏,就要求在欣赏过程中加入对作品的理性认识,即音乐听众不只是被动的通过听觉系统接受音乐、产生主观体验,而是从多方面入手,以主动参与的姿态来探求、寻找音乐本身可能蕴含的更深层的情感内涵。
众所周知,任何经典的音乐作品都有其产生的条件,都将受到作曲家自身素质与所处环境的影响,只有全面分析、考查这些影响音乐形成的因素,才有可能实现对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深入体验。
而在影响音乐形成的因素中,作曲家的思想状态与其所参与的社会生活直接关系到音乐情感内涵生成,但由于音乐语言的特殊性,即非语义性、非具象性特点,使得听众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很难把握音乐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造成欣赏的障碍与不完整。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之我见论文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之我见摘要:音乐欣赏就是人们的感知,理解音乐体现音乐情感的一项音乐实践活动。
高中阶段,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加强引导,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挥音乐教育的特长,造就全面发展的合格新人势在必行。
关键词:提高—多方位—音乐欣赏—兴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欣赏音乐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音乐欣赏的能力不仅是一个人的审美修养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志之一。
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因而加强引导,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挥音乐教育的特长,以造就全面发展的合格新人势在必行。
而做为音乐教师,更应该端正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师生积极性,普及音乐教育,这是着眼未来,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大好事。
近几年,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教学普通高中设置的各门学科中,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
那么,怎样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中唤醒学生的音乐感觉呢?首先,要靠教师按照新的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手等感官来感受音乐。
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我们都知道音乐欣赏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感知外部音响→开展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
所以欣赏教学时必须遵循这一心理反映过程,引导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欣赏,理智欣赏方面发展。
这样既符合心理反映过程,也有利于欣赏教学。
其次,曲目安排上由小到大,由易到难,这样做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二、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能力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因而,倾听自然是欣赏音乐的主要方式。
“在沉默中听伟大的音乐作品而不加以评论也有巨大的价值。
”欣赏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听,初听、有目的地分段听、有分析评论地听、复听等,都是以听为本。
浅析在音乐欣赏中的心理活动过程
浅析在音乐欣赏中的心理活动过程艺术学院09音本2班0905010230 李婕当你在欣赏音乐时,你对欣赏的对象是什么样的感受、体会和态度?你可能会表现出漫不经心和无所谓,处于与欣赏无关的某种情感状态;你也可能继续做你自己的一些事情,继续闲聊等。
事实上这些情况都是存在的。
音乐欣赏需要条件,因此,我们有必要来分析人们的欣赏心理。
一、欣赏经验的积淀欣赏是基于欣赏经验的。
欣赏主体通过欣赏经验去发现、判断其艺术价值,并通过经验在欣赏中能动地创造艺术价值。
欣赏经验分感性和理性。
1.感性经验当我们初次欣赏贝多芬的交响乐作品,为其作品音响的宏伟、壮丽、辉煌、优美所惊叹,强烈的求知欲使你去询问内行的朋友或者查找有关作品的资料,这是一种艺术追求。
贝多芬用旋律和众多乐器形成的和声去进行哲学思考,表达天地人这三灵的种种感受。
你就由惊叹转为去发现,从许多乐器所奏出的旋律中去欣赏。
这种欣赏的感性经验是零散的,比较具体,对于欣赏来说,它只能被动地起作用。
因此,感性经验不能达到真正欣赏音乐的目的,而只能上升为理性经验之后,才能捕获作曲家情感世界的奥秘。
2.理性经验欣赏的感性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向理性经验飞跃,也就是形成了一定的欣赏心理结构。
感性经验的内容积淀为比较稳定的暂时神经联系,大脑皮层上不同的感性经验区域和理性经验区域,由于不断欣赏中的多次配合,彼此配合的通道越拓越通畅、越稳定,像沟通的暗道,像飞架的桥梁。
这时当彼此沟通的某一感性区域面对欣赏对象时,首先是它单独地兴奋起来,对于对象传入的信息在自己的范围内,进行初步的识辨,这初步识辨的信息很快地顺着神经通道,传递到相关的其他区域。
于是,便出现了心灵的综合活动。
这种活动以不同性质信息的自动化的不同定向传递为特征,这使整个欣赏经验积极主动的投入。
这样,由局部的感性经验初步加工的信息便在深广得多的欣赏心理结构中得到进一步的分析、综合和认定。
随后,欣赏心理结构又把这以深广的欣赏经验为参照系加工、判定的信息返回到接受外部欣赏信息的局部的感性经验区域,使它按照总体结构的指令展开工作,进一步主动、准确地接受信息,进行感性的经验活动,并和同样受整个心理结构调动的其他区域一起,去进行活跃的联想和想象。
论普通高校音乐欣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
当前我 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不 良状况的表现
当 前我 国高 校 大 学 生 的心 理 健 康 状 况 令人 担 忧 , 在 大 学 生 中间 存 在 一 定程 度 的心 理 健 康 问 题 , 更 有 的 已经 形 成 了心 理疾患 。 概 括 起来 ,当前 我 国高校 大学 生 心 理 健 康不 良状 况 主 要 表 现 在 以 下几 个 方 面 : ( 1 ) 学 习心 理 问题 突 出 。 一 些 大 学 生 缺 乏 学 习 兴趣 与 动 机 , 学 习 上 目标 不 明确 , 学 习 成 绩 不 理 想 ,从而 丧 失 信 心 , 产生焦虑。( 2 ) 自我 认 知 偏 差 。一 些 大 学 生 在 理 想 与 现实 之 间认 识 上 发生 混 淆 , 从 而 导 致 自我 认 识 偏 差 , 由此 引 发 心 理矛 盾 冲 突 。 ( 3 ) 压 力 引发 情 绪 时常 失控 。
赏途 径 培 养 大学 生 心 理 的健 康 。 关 键 词 :普 通 高校 ;音 乐欣 赏 :心 理 健 康
目前 ,我 国普 通 高 校 学 生 的 心 理 健 康 状 况 是 不 容 乐 观
的 情 绪发 泄 密 切 相 关 。 探 究音 乐 的 本 质 ,音 乐在 某 种 程 度 上 就 是 创作 者 为 寻 找 发 泄情 绪 途 径 而 以音 响形 式 外 化 的特 定 产物 。在 心理 影 响 方 面 ,由于高 校 音 乐 欣 赏教 学 以听 赏 为 主 要形式, 这 也 使 得 它 具有 其 他 学 科 无法 比拟 的 优 势 。 原理上 , 在欣 赏音 乐 过 程 中 , 音 响 以 其张 力 的 运 动 形式 刺 激 着 大 学 生 的感 官知 觉 系 统 ,使 后者 的情 绪 随 之 运动 , 进 而 使 受 阻 的 心 理 障 碍得 以疏 通 。 当然 这 需 要教 师 在 教 学 中对 大 学 生 整 体 感 知 音 响要 素 、 形 式 能 力 的 培养 , 这 直 接 关 系 到音 响 影 响 的 成 效 ,而 且 听 觉感 知 在 音 乐欣 赏教 学 中是 不 可或 缺 的 内容 。总 之 ,音 乐欣 赏教 学 除 了可提 高 大 学 生 的 听 觉感 知 能 力 ,对 大 学 生 音 乐 音 响 的感 知 能 力 的 提 高 也 是 不 容 忽视 的 。 研 究 表 明,这 种 感 觉 越 丰 富 、越 敏 锐 ,对 大 学 生 心理 的影 响 效 果 就
关于音乐心理学论文
关于音乐心理学论文音乐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和分析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和学的心理活动的学科。
它是一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类对教音乐与学音乐的心理和大脑反应的学科。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音乐心理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音乐心理学论文篇一《音乐心理学视野下的声乐教育》摘要:音乐能通过音符描绘大海、天空和存在于我们世界中的各种事物、景象,音乐通过音程、和弦、配器就能够更广泛地反映人的思想、追求,表现、反映人与世界的一切。
音乐不是静止的,时时都体现着美,人们在乐音中欣赏着美,审视着美。
关键词:声乐教育声乐演唱音乐心理学声乐教育是一门具有规律性的应用性学科,它将人体的各个发声器官训练成为一组优美的乐器。
学生各自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使整个声乐教学过程更需要艺术创造的新思维。
如何把握学生学习声乐的心理特点,并把音乐心理学运用到声乐教学过程当中,使之获得更高的声乐技能,就极具教学实践意义和理论研究意义。
一、音乐心理学的内涵及意义音乐心理学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小觑。
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将音乐心理学引入到当前的声乐教学领域,会为声乐教学提供新的视角,理论研究以及教学实践的多重意义。
(一)音乐心理学的内涵音乐心理学是及心理学与音乐学于一体,研究与音乐相关的心理现象与问题的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
它运用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论深度探究了音乐与人的多种心理状态,通过审美价值判断人在活动中的心理状态及与音乐教育相关的心理问题,研究对音乐美学领域的应用价值。
音乐心理学实质上是从心理学层面对音乐活动行为进行解析,它是心理学与音乐学的深入与拓展,它研究并分析音乐活动中的自然规律与个性特点,了解人们在音乐活动中的行为特征,并对其予以解读和调控,它既可以丰富并加深对人的本质属性的理性理解,又可以为音乐艺术实践服务。
(二)音乐心理学的意义音乐心理学主要是对音乐活动中的心理活动、心理特征、心理状态等多个层面进行理性探索。
音乐心理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对声乐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着促进作用,有音乐心理学作为依托,更能促进声乐理论研究及声乐实践训练。
音乐心理学对音乐欣赏体验的认知解析
音乐心理学对音乐欣赏体验的认知解析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而音乐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音乐与人类心理关系的学科,对于解析音乐欣赏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音乐的情感表达、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以及音乐的记忆效应等方面,探讨音乐心理学对音乐欣赏体验的认知解析。
首先,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
无论是快乐、悲伤、愤怒还是平静,音乐都能够通过旋律、节奏和和声等元素来传递情感。
根据音乐心理学的研究,人们对于音乐的情感反应是基于个体的经验和文化背景的。
比如,对于一首悲伤的音乐,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因为每个人的经历和情感认知都不尽相同。
因此,音乐欣赏体验的认知解析需要考虑到个体的主观感受和情感表达。
其次,音乐的认知与情感密切相关。
音乐心理学研究发现,音乐的认知过程涉及到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等多个心理活动。
在音乐欣赏中,人们通过感知音乐的声音特征和结构,注意到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将其存储在记忆中,并进行思考和解释。
这些认知过程与情感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音乐欣赏体验的认知基础。
例如,当听到一首悠扬的音乐时,人们可能会感受到愉悦和放松的情绪,这是因为音乐的声音特征和结构激发了人们的认知和情感反应。
此外,音乐的记忆效应也对音乐欣赏体验产生影响。
音乐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对于熟悉的音乐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和情感回忆。
这是因为熟悉的音乐在个体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再次听到这些音乐时,会唤起人们对于过去经历和情感的回忆。
这种记忆效应不仅能够增强音乐欣赏的情感体验,还能够提升人们对于音乐的认知和理解。
因此,音乐欣赏体验的认知解析需要考虑到音乐的记忆效应对于情感和认知的影响。
综上所述,音乐心理学对于音乐欣赏体验的认知解析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音乐的情感表达、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以及音乐的记忆效应等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欣赏体验的本质和机制。
这不仅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音乐,还能够为音乐教育和音乐治疗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音乐鉴赏论文范文
音乐鉴赏论文范文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展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绘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下面是音乐鉴赏,请参考.1.问题的缘起大学生心理安康程度如何进步,大学生心理安康教育活动如何有效开展,众说纷纭。
其中,音乐鉴赏对大学生心理安康的影响已经被许多人关注。
对于音乐鉴赏与大学生心理安康关系,在国内研究中有许多研究者用理论阐述的方式进展研究。
周善美(xx)认为,音乐欣赏在大学生安康心理的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进步审美才能和兴趣,提升审美标准和情趣,使学生更好地正确认识自己;通过“游戏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创造性潜能;培养感情,调控情绪,进步学生承受挫折的才能。
詹薇(xx)理论阐述了音乐欣赏对培养当代大学生心理安康的主要作用———文化作用、教化作用、审美作用、心理作用,并指出了音乐欣赏培养大学生心理安康的途径———通过对表达各种情感音乐的欣赏,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使学生的情感获到调节,心理得到和谐;通过音乐会的欣赏方式、以电声为传媒的欣赏方式等课外辅助式的多种欣赏途径进展调适。
柯锦泉(xx)从音乐欣赏的特点谈到其对培养当代大学生心理安康的必要性,在此根底上进一步指出音乐欣赏培养当代大学生心理安康的途径和手段。
还有徐威、郑玉香(xx)、王婷(xx)、符彦虹(xx)等人也进展了理论研究。
他们在各自论文中都看到了音乐欣赏对大学生心理安康的影响,并有一些学者提到了在理论中运用音乐欣赏的有效方式与方法。
但国内学者都是从理论讨论的方式来研究的。
在国外研究中,JoelW.Krueger(xx)指出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做事情,将有助于控制情绪;JaakkoErkkil等人(xx)从音乐治疗的角度讨论了音乐治疗对负性情绪的积极作用。
但目前国外研究中,并没有系统地直接研究音乐鉴赏对大学生心理安康的影响,更没有研究音乐鉴赏与大学生心理安康的关系。
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以往研究只是从理论上讨论了音乐鉴赏对大学生心理安康的影响,而没有采用实证研究(问卷、访谈等)的方式来研究音乐鉴赏与大学生心理安康的关系。
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想象联想论文
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想象联想音乐教育以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人为目标。
音乐欣赏教学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培养学生知音、知律、懂知识、有修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音乐欣赏能力是一个人的审美修养的重要标志之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联想是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音乐欣赏教学需要想象、联想(一)想象与联想想象以人脑中存留的客观事物的形象——表象为基础,是人脑对已有记忆表象加工改造、形成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联想是指由某一事物想到与其相关的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也属于再现已有的形象的心理活动。
音乐欣赏教学需要想象、联想想象,联想是音乐欣赏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心理过程和能力。
音乐是通过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速度、和声表现一种情绪和意境,很少具体表达事物内容,只偶尔模仿车鸣马叫等声音效果,而绝大部分音乐需要人的想象、联想去深刻理解和把握音乐,并从中受到教育。
想象、联想是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方面。
二、音乐欣赏教学中,适当运用三种想象、联想的方式欣赏音乐是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促使学生产生联想,是基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及准确地感受、理解音乐的能力。
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将生活经验与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段联系在一起,是促使他们产生联想与想象的关键。
因此,正确、适当地选用联想、想象的方式,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故事、诗歌、美丽而富于情感色彩的图画、幻灯、录像等,都能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感受、理解音乐之间架起想象、联想的桥梁。
(一)由描绘性音乐引起的联想对现实生活中,实际音响的艺术模拟,使人产生的联想。
如:《百鸟朝凤》、《空山鸟语》、《云雀》、《夜莺》等乐曲使人联想到鸟鸣。
李姆其基柯萨科夫的《野蜂飞舞》通过对野蜂飞舞时所发出的嗡鸣声的艺术模拟,使欣赏者仿佛看到了野蜂在空中忽高忽低,忽远忽近飞舞的形象。
音乐欣赏课中情感体验论文
浅析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体验是音乐教学的真谛,它是完成”育人”目的的最好途径和载体。
体验是在过程中实现的,没有过程就谈不上体验,尤其是音乐情感体验。
学生在进行听赏、表现、游戏、律动等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在他们接触音乐的同时便接触到了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而事实上,学习音乐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
故此,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直接面对音乐,直接与音乐作品释放的情感碰撞。
让他们懂得去感知、学会去欣赏,进而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一、引导学生感知音乐之美众所周知,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无法像美术雕塑那样直接表现音乐的场景、音乐形象等视觉性的内容,也无法像小说、诗歌那样直接表达思想感情、哲理等概念性的内容。
但是,我们可以根据音乐的独特语言来理解,从而获得音乐想象、丰富音乐思维。
首先,在导入这一环节中,我采用”移情入境”的方法,引领学生进入美妙的音乐意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本节课主要是以欣赏中国民族音乐为主,让学生通过听赏来加深对曲目创作背景、表现形式以及所蕴含的情感的理解。
因此,我把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作为背景音乐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再通过flash音画效果把乐曲所表现的春天静静的夜晚,月亮冉冉升起的景象一幕幕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伴随着的音乐和画面的流动,我激情朗诵”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这样的视听结合,很快把学生带进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无限美妙的音乐意境中,在聆听与想象之中使他们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为进一步体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由此可见,创设教学情境是音乐教学”情感化”的基础和前提。
我们应该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心理,自觉地运用审美因素,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地创设音乐审美情境,这才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
二、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情感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情感是音乐教学的基础,我们应该遵循”以情感人,情理交融,动之以情”的原则来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谈音乐欣赏中的心理活动
谈音乐欣赏中的心理活动【摘要】音乐欣赏是一种心灵的享受和交流方式。
心理活动在音乐欣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我们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音乐能够直接影响我们的情绪,带来快乐、悲伤或安静。
审美体验与心理活动密切相关,我们的审美观念和情感状态会影响我们对音乐的欣赏。
音乐也能引发心理共鸣,与我们内心的情感产生共鸣和共鸣。
音乐对我们的记忆和认知也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
在音乐欣赏的心理过程中,我们通过注意力、情感和认知等方面接受和解析音乐。
心理活动在音乐欣赏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健康的音乐欣赏心态有助于提升我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让我们更加快乐和平静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关键词】音乐欣赏、心理活动、情绪、审美体验、心理共鸣、记忆、认知、心理过程、作用、音乐心态、心理健康、积极影响1. 引言1.1 音乐欣赏的定义音乐欣赏是指通过聆听音乐作品,对其音乐元素和表现形式进行欣赏和评价的活动。
它是一种审美活动,是人类文化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音乐欣赏旨在通过倾听音乐,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从而达到心灵的愉悦和满足。
音乐欣赏不仅仅是简单地听音乐,更是一种体验和领悟音乐作品背后的内涵和艺术价值的过程。
在音乐欣赏中,人们主要通过感官接受音乐的声音,进而产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认识。
音乐欣赏可以帮助人们提升审美水平,丰富心灵世界,培养艺术情趣,增强人的美感体验能力。
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人们能够获得美的享受,感受到音乐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情感表达,从而达到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音乐欣赏的过程不仅可以带来愉悦和享受,更可以启迪思维,促进人的心理发展和提升个人情感智力。
音乐欣赏在人类文化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心灵世界的建构具有积极的影响。
1.2 心理活动对音乐欣赏的重要性在音乐欣赏中,心理活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音乐本身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形式,没有固定的形状或图像,而是通过声音传达情感和意义。
音乐的欣赏不仅需要我们用耳朵听,更需要我们用心感受。
音乐欣赏和学生心理健康培育论文
音乐欣赏和学生的心理健康培育摘要: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怎样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让大学生们能够理性地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已成为当前顺利推进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
从音乐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入手,探讨如何利用音乐欣赏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心理健康;音乐欣赏;培育中图分类号:g623.71一、音乐教育对培育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音乐欣赏是指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它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
音乐欣赏具有以下功能:(一)唤起并陶冶情感,使人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丰富和满足笔者曾对所在学校的几个不同专业的300名学生进行了一项关于音乐心理的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喜欢、非常喜欢音乐的人占总人数的71.4%;而课外最喜欢的活动首选听音乐的占总人数的46.8%;在各种音乐学习活动中,喜欢安安静静听音乐的占总人数的59.6%;喜欢边听边唱边演奏的占24.6%。
(二)在培养学生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的同时,使之拥有强烈的艺术审美功能现代科学研究和实践证明,欣赏音乐可以使人的情感强度和情感产生发展的时间延续得到调节平衡,使人身心愉快、精神协调、心境良好。
同时,因为音乐能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具有极强的感染力,音乐欣赏可以给人以美的感受,受到美的教育,培养欣赏者高尚的道德和情操。
音乐欣赏能全面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有效地提高欣赏者的文化艺术修养和整体素质。
(三)承担着潜在的教化育人功能在我国古代社会,”乐”始终与”礼”联系在一起,成为教化百姓,启蒙民众的有效手段。
另外,音乐家本身具有极富特色的人格魅力,并对社会生活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知,他们有着超于常人的思维和智慧,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资源,大学生不但可以从音乐家的身上学习到逆境中不言放弃和汲取爱国主义的精神力量。
音乐能使人不断获得最美好的”高峰体验”。
关于音乐教育论文
关于音乐教育论文一、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1.音乐审美过程中的心理活动音乐审美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音乐的感知、情感的体验、想象以及理解。
音乐的感知为音乐审美最初的阶段,是小学生进行音乐审美的重要阶段。
所以,要了解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对音乐的体会和感受,就必须使学生了解音乐里的情感。
音乐的审美是无法脱离想象的,但必须要以音乐的情感作为基础,才能更好地去理解音乐。
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这四个阶段是相辅相成的,促使学生在音乐上的欣赏能力不断地提高。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思维能力音乐,作为一门听觉的艺术,我们只有用心去聆听,才能了解它的美。
“听觉”是学生了解音乐美的唯一途径,能够通过听觉来判断音乐中的感情是音乐所特有的思维能力,而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才可以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因此,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听觉”,这也是作为音乐学习的基础。
3.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情感音乐本身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作者通过音乐将情感进行传递,听众通过听觉去了解作家创作时的情感,彼此达到共鸣。
所以说,音乐的教育本身是审美的教育,通过审美来获取音乐中的情感。
在音乐的表演中,表演者通过不同的表演方式将自己的情感升华和表现。
随着欣赏者对音乐的理解逐渐将感情投入到音乐中。
所以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拥有丰富的音乐情感。
二、音乐教育的内容音乐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感受和鉴赏。
其中包括各种音乐表现要素、音乐的体裁、音乐的情绪和形式,音乐的流派与风格等。
第二,音乐的表现。
主要包括演唱、表演和演奏等。
第三,创造能力。
包括探索音乐与音响、音乐创造和即兴创作等。
第四,音乐文化的普及。
包含音乐和社会生活、音乐和其他学科、音乐和姐妹艺术等。
三、对学生的个人培养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敢于进行创新,进行个性化教育。
1.个性化的欣赏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可能各不相同,当学生的理解与音乐本身所蕴含的意义大相径庭时,教师不可以否认学生的认识,反而应该让他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
分析音乐欣赏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论文
分析音乐欣赏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摘要: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不可避免地承担着各种心理压力,以致于他们逐渐地成为了当前社会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严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整体发展。
对此,仅仅是依靠传统陈旧的教育模式是很难有效地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在此背景之下,音乐欣赏教育方法应运而生,它是当前高校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康心理的有效方法之一。
下文就将针对音乐欣赏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音乐欣赏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途径一、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就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而言,其整体情况是不容乐观的,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情况严重者逐渐地形成了心理疾患。
下面将简要地归纳一下当代大学生存在主要心理问题:1.自我认识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偏差现象,“现实我”和“理想我”之间、“客观我”和“主观我”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矛盾冲突。
2.学习心理问题较为严重,某些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自身学习目标不够明确,缺乏自信心。
3.自我情绪控制较差,情绪波动比较大,主要表现为惆怅、暴躁、抑郁、激动等各种逆反心理。
4.人际交往遭遇阻碍,人际关系失调、人际关系矛盾、交际恐惧等导致某些大学生在和他人相处过程中表现出心理问题。
5.恋爱心理问题,大量事实证明,大学生因为恋爱而引发的感情危机是导致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
6.择业求知迷茫焦虑,在毕业之际,一些大学生会产生一种对前途过度乐观,但是只要遭遇挫折就立马产生过大的情绪波动;有些大学生则是对未来过度担忧,自信心严重不足。
7.缺乏适应能力以及耐挫能力,不能较快地适应新环境,面对挫折时感到茫然无措。
8.在少数的大学生当中,由于诸多主客观原因,还会产生神经官能症、反应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自闭症、抑郁症等精神问题。
二、音乐欣赏对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当前针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常常使用的治疗方法有:认知治疗法、人本主义治疗法、催眠暗示治疗法、精神治疗法、音乐治疗法等,而音乐欣赏是音乐治疗法的主要途径,它的治疗过程就是促使欣赏者通过自身听觉聆听音乐,从中获取对音乐美的享受、对精神的怜悯、对理性的满足。
音乐欣赏-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催化剂”论文
音乐欣赏: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催化剂”摘要:高中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会有较多的困惑、更多的烦恼。
如何发挥音乐提高学生心理调节能力,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是音乐教师必须研究的一个课题。
本文作者将心理辅导融入到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古典音乐、培养坚定的意志,欣赏中国民乐、摆脱不良的情绪,欣赏优秀流行音乐、激发健康的情感,形成了音乐欣赏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二泉映月;中国民乐;心理学家;爱国主义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4-004-001通过实践,笔者发现,音乐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调整情绪,还可以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很有帮助。
高中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形成;在这个时期,他们会有更多的困惑,更多的烦恼。
他们需要来自于任课教师的心理辅导。
音乐教师将心理辅导融入到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在培养学生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的同时,可以促进他们创造美好的心境,具备健康的心理。
那么,如何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呢?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欣赏古典音乐,培养坚定的意志学生的内心往往都有崇拜的偶像,或崇拜其学,或慕其才能,或敬佩其意志。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在古典音乐领域里寻找他们崇拜的偶像,充分挖掘音乐家的优秀品质,进行心理教育渗透。
在教学贝多芬的作品时,我不仅用他的音乐感染学生,而且用他伟大的人格和高尚的灵魂激励学生,鼓舞学生,使他们心灵上受到极大震撼。
听着贝多芬的音乐,想到贝多芬光辉而又坎坷的一生,学生们如同在感受人生。
他们从《第三交响曲》中感受到了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从《第五交响曲》中得到了在困境中站起来拼搏的勇气。
在音乐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在音乐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摘要: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意义价值的开展途径和方式。
在声乐教学、舞蹈律动教学、欣赏教学、音乐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均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能让学生养成健康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
关键词:音乐课堂;素质教育;审美;心理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g623.71新课标中提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育则是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标,以艺术和现实美为手段的审美教育。
作为一名普通的音乐教师,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音乐不仅是情感的艺术,而且对青少年智力的开发和道德情操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音乐教师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亲自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从而使他们创造美好的心境,具备健康的心理。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优秀的音乐作品具有很大的感染力。
学生在歌唱、舞蹈、欣赏实践中,通过想象、联想来认识音乐所表达的艺术形象,并获得对艺术形象的情感体验,进入音乐所描述的意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这过程中,音乐教学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情感。
所以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意义价值的开展途径和方式。
一、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歌曲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诗一般的歌词来表达情景。
因而能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
在音乐教学中,用音乐的美去滋养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变得高尚、优美是我们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良好音乐教育”是达成这一目的的主要途径。
合唱教学要求学生有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更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合作心理,在学习中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信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音乐欣赏中的心理活动论文
谈音乐欣赏中的心理活动
一、前言
在音乐教学当中,心理活动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接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进行详细分析。
二、音乐表演心理――理解感知
理解是一个人理性活动的过程,人们一般用它来表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对所接触到的人、事、物内在特性的把握?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感知或知觉是指人对客观事物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
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比感觉更高级的感性映像,它所反映的是当时直接作用于我们感觉器官的对象的各种特性的总和。
如沈心工在《小学唱歌教授法》一文中说“儿童初学唱歌,则专从听觉入手。
”由此可见,在音乐表演过程中首先运用音乐欣赏中的音响感知,理解音乐作品所传达的情感,然后再进行音乐表演。
音乐表演是借助于乐器包括人的发声器官发出的声音来行发其思想感情的艺术创造性活动,涉及到认知、情感、理智、想象、才能、记忆等多种心理要素。
音乐表演心理是演奏者在很长一段时间的音乐学习与演奏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审美经验,并且在大脑中形成比较稳定的音乐反映。
音乐表演心理研究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表演者对自身的姿势及其演奏时的心理照应和相互协调等方面的研究;二是表演者在进行表演时正确的心理状态以及各种表演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
三、音乐教育心理――学生学习心理
1900年至1919年的中国处于各种思潮与西学东渐的影响中,对于音乐教育心理的意识已经在初步的构建。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写出《教育心理学》一书,后来在此基础上于1913年至1914年写出三卷本《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
这个子系统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就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因此,对于音乐教育心理的研究,应该主要考虑学生学习的心理和对教师的心理。
首先,对于学生学习的心理方面应该考虑的是不同年龄段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
剑虹在《音乐於教育界之功用》一文中写到:“于小学教育,有绝大之关系者四:一曰以音乐输入科学也。
嬉戏娱乐儿童天性,今以其性所最近者,唱歌之中,即输入以各科教学,儿童常常复习,了解自?。
一曰以音乐节其劳逸也。
国文算学之后,教以音乐,音乐之后教以修身,难易分配,儿童方不觉其苦。
”上述内容主要涉及的是由于年龄、年级的不同,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会有所同,当然所进行的音乐教育也应是不同。
在当前看来
就是,要想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来制定
教学任务与教学计划、因材施教,并将其付诸到音乐教育实践活动当中。
四、构建音乐欣赏心理的方法
1.“三态”联动、不可偏废
音乐欣赏在本质上实为人之生理、心理与音乐音响、音乐文化交互作用的一种音乐心
理活动,在音乐活动形成过程中,它居于第三阶段。
第一阶段的音乐创作,以音乐艺术特
有的方式为人们留下符号性音乐信息,在艺术音乐中,这种信息是以曲谱的方式进行记载的。
从五线谱诞生以来,音乐存在与衍生的4个性质,即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就以
书面的形式得到相对完整的记载,尤其是高低与长短两个要素,正体现出五线谱记载方式
的科学性特征。
而强弱与音色这两个要素,在曲谱中主要以文字性符号做提示性的标记。
所以,我们可以说记载音乐信息的曲谱本身就是音乐形态与音乐文化的合成物。
在一
般情况下,对曲谱所载音乐诸要素及相互关系的描述与分析就构成音乐形态学的主要内容,这也是音乐之“乐态”所在。
而曲谱的文字性符号与其所映射出的与音乐作品直接或间接
相关的音乐事项与背景信息,就是音乐作品萌生与孕育的土壤,也就构成音乐之既定“物态”。
音乐活动过程第二阶段的表演环节,一方面是表演者基于对音乐作品特定之“乐态”和“物态”诸要素的认识,同时,再结合个人的心理感受和文化诠释,并以音响的方式将
之做出从无声到有声的创造与升华。
2.体验音乐情感的方法
情感既是音乐艺术的刺激源。
又是主体体验、感受音乐的归宿。
经典音乐是音乐的精华,有较强的欣赏价值,是音乐欣赏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如交响曲、协奏曲、交响诗等大
型音乐作品。
这些作品应采用情感内涵的体验方法。
通过对作曲家生平、创作动机及时代
背景的介绍,能促进学生对音乐情感内涵的真正理解。
熟记主题音乐和对曲式的分析是准确、细致地体验音乐情感的一种方法。
对主题音乐表现思想内容、情绪风格、艺术形象以及旋律、节奏、调式、拍子有了深
刻印象后,再去进行完整欣赏,这样就会从错综复杂的音符组合中把主题辨析出来,在脑
海中便会树立起清晰、深刻、完美的艺术形象。
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是间接的,没有经
历音乐家的生活和所处的时代,所以难以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
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密切
结合自身的生活感情体验,达到音乐自我感情的抒发。
具有个人直接的性质。
3.联想和想像的诱导
诱导非音乐性的内容的联想和想像。
需要在教学中把音乐与其他姊妹艺术、音乐与社
会生活、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进行联系和综合,不只是把音乐作为一个单纯的音乐
音响去感知。
如贝多芬在《第六交响乐》第二乐章中,用不同的木管乐器对各种鸟叫进行
模仿,教学时可要求学生通过对音乐模拟的声音和现实生活中春天的鸟鸣声音进行联想,
从中体味出贝多芬用音乐声响描绘鸟语花香的春天画面。
此外,还可运用声音与视觉形象的类比关系。
象征某些事物和现象。
如描绘自然界没有声响的13出景象,通过音量由弱而强不断增长,象征着早晨日出不断变化的过程,这种音乐要求学生把听觉和现实生活中视觉看到的状态进行联想。
达到音乐表现的意境。
五、结束语
总之,通过上述方法,对于培养良好的音乐欣赏心理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注重音乐欣赏的心理培养和引导,就能够帮助学习提高音乐的感知能力,促进音乐素质的提升。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