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音乐欣赏中的心理活动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音乐欣赏中的心理活动论文
谈音乐欣赏中的心理活动
一、前言
在音乐教学当中,心理活动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接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进行详细分析。
二、音乐表演心理――理解感知
理解是一个人理性活动的过程,人们一般用它来表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对所接触到的人、事、物内在特性的把握?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感知或知觉是指人对客观事物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比感觉更高级的感性映像,它所反映的是当时直接作用于我们感觉器官的对象的各种特性的总和。
如沈心工在《小学唱歌教授法》一文中说“儿童初学唱歌,则专从听觉入手。”由此可见,在音乐表演过程中首先运用音乐欣赏中的音响感知,理解音乐作品所传达的情感,然后再进行音乐表演。音乐表演是借助于乐器包括人的发声器官发出的声音来行发其思想感情的艺术创造性活动,涉及到认知、情感、理智、想象、才能、记忆等多种心理要素。音乐表演心理是演奏者在很长一段时间的音乐学习与演奏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审美经验,并且在大脑中形成比较稳定的音乐反映。音乐表演心理研究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表演者对自身的姿势及其演奏时的心理照应和相互协调等方面的研究;二是表演者在进行表演时正确的心理状态以及各种表演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
三、音乐教育心理――学生学习心理
1900年至1919年的中国处于各种思潮与西学东渐的影响中,对于音乐教育心理的意识已经在初步的构建。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写出《教育心理学》一书,后来在此基础上于1913年至1914年写出三卷本《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这个子系统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就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因此,对于音乐教育心理的研究,应该主要考虑学生学习的心理和对教师的心理。首先,对于学生学习的心理方面应该考虑的是不同年龄段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
剑虹在《音乐於教育界之功用》一文中写到:“于小学教育,有绝大之关系者四:一曰以音乐输入科学也。嬉戏娱乐儿童天性,今以其性所最近者,唱歌之中,即输入以各科教学,儿童常常复习,了解自?。一曰以音乐节其劳逸也。国文算学之后,教以音乐,音乐之后教以修身,难易分配,儿童方不觉其苦。”上述内容主要涉及的是由于年龄、年级的不同,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会有所同,当然所进行的音乐教育也应是不同。在当前看来
就是,要想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来制定
教学任务与教学计划、因材施教,并将其付诸到音乐教育实践活动当中。
四、构建音乐欣赏心理的方法
1.“三态”联动、不可偏废
音乐欣赏在本质上实为人之生理、心理与音乐音响、音乐文化交互作用的一种音乐心
理活动,在音乐活动形成过程中,它居于第三阶段。第一阶段的音乐创作,以音乐艺术特
有的方式为人们留下符号性音乐信息,在艺术音乐中,这种信息是以曲谱的方式进行记载的。从五线谱诞生以来,音乐存在与衍生的4个性质,即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就以
书面的形式得到相对完整的记载,尤其是高低与长短两个要素,正体现出五线谱记载方式
的科学性特征。而强弱与音色这两个要素,在曲谱中主要以文字性符号做提示性的标记。
所以,我们可以说记载音乐信息的曲谱本身就是音乐形态与音乐文化的合成物。在一
般情况下,对曲谱所载音乐诸要素及相互关系的描述与分析就构成音乐形态学的主要内容,这也是音乐之“乐态”所在。而曲谱的文字性符号与其所映射出的与音乐作品直接或间接
相关的音乐事项与背景信息,就是音乐作品萌生与孕育的土壤,也就构成音乐之既定“物态”。音乐活动过程第二阶段的表演环节,一方面是表演者基于对音乐作品特定之“乐态”和“物态”诸要素的认识,同时,再结合个人的心理感受和文化诠释,并以音响的方式将
之做出从无声到有声的创造与升华。
2.体验音乐情感的方法
情感既是音乐艺术的刺激源。又是主体体验、感受音乐的归宿。经典音乐是音乐的精华,有较强的欣赏价值,是音乐欣赏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如交响曲、协奏曲、交响诗等大
型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应采用情感内涵的体验方法。通过对作曲家生平、创作动机及时代
背景的介绍,能促进学生对音乐情感内涵的真正理解。熟记主题音乐和对曲式的分析是准确、细致地体验音乐情感的一种方法。
对主题音乐表现思想内容、情绪风格、艺术形象以及旋律、节奏、调式、拍子有了深
刻印象后,再去进行完整欣赏,这样就会从错综复杂的音符组合中把主题辨析出来,在脑
海中便会树立起清晰、深刻、完美的艺术形象。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是间接的,没有经
历音乐家的生活和所处的时代,所以难以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密切
结合自身的生活感情体验,达到音乐自我感情的抒发。具有个人直接的性质。
3.联想和想像的诱导
诱导非音乐性的内容的联想和想像。需要在教学中把音乐与其他姊妹艺术、音乐与社
会生活、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进行联系和综合,不只是把音乐作为一个单纯的音乐
音响去感知。如贝多芬在《第六交响乐》第二乐章中,用不同的木管乐器对各种鸟叫进行
模仿,教学时可要求学生通过对音乐模拟的声音和现实生活中春天的鸟鸣声音进行联想,
从中体味出贝多芬用音乐声响描绘鸟语花香的春天画面。
此外,还可运用声音与视觉形象的类比关系。象征某些事物和现象。如描绘自然界没有声响的13出景象,通过音量由弱而强不断增长,象征着早晨日出不断变化的过程,这种音乐要求学生把听觉和现实生活中视觉看到的状态进行联想。达到音乐表现的意境。
五、结束语
总之,通过上述方法,对于培养良好的音乐欣赏心理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注重音乐欣赏的心理培养和引导,就能够帮助学习提高音乐的感知能力,促进音乐素质的提升。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