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1《林黛玉进贾府》浅论《红楼梦》的主题思想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3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小说单元)《林黛玉进贾府》一等奖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小说单元)《林黛玉进贾府》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小说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
因为这是高中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到小说的鉴赏,所以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也是力图让学生掌握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欣赏小说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的前五回属于全书的序幕,分别从不同角度,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了必要的交代,本文选自第三回,是第一次以黛玉的所见所闻写出贾府的环境,很多重要的人物也是第一次与读者见面。
这一回在全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文中对人物出场的安排及重要人物的描写历来为人称道,尤其是对人物的肖像描写在继承传统以白描为主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的肖像描写细致入微浓墨重彩,是对中国文学表现手法的丰富与发展。
本单元是小说阅读与鉴赏单元,学习重点鉴赏人物形象,品味人物语言美。
二、说学情学生都读过小说,但大部分学生仅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缺乏理性的思考,能说出好,但不知从哪些角度说出好在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鉴赏小说的基本知识。
《红楼梦》是节选章节,要深入文本,有一定的困难;不少学生读小说偏好情节,忽视语言魅力;鉴赏文学作品还缺乏必要的经验。
不过,本课的学习在开学之初,学生会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本科的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课文阅读使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分析主要人物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性格特征,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评价能力。
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1)用直观演示和归纳法分析文章要点。
(2)用探究法体验作者对文中人物的情感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认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2)正确理解《红楼梦》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 1.1《林黛玉进贾府》品读“红楼梦”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3
品读“红楼梦”介夫乡先贤张树侯有云:“古人谓作史需有三长,曰:才、学、识。
吾谓作字亦然。
生而有妙之笔姿,此才也;所见多,所习久,则学也;而尤需不振于大名,不囿于风尚,则存乎其实矣。
三者之中,识为尤要。
即有才有学,若识不足,亦恐误入歧途,枉费功矣。
”这种强调识的见解,虽说是指撰写史书和写毛笔字,但也可以用在品读“红楼”上。
经典《红楼梦》,品读的时候,由于读者身份的不同,也就自然滋生出各异其趣的阅读效果。
鲁迅言:“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我们则从中看见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日暮途穷,看见了大观园里一个个青春少女之美的毁灭。
这说明《红楼梦》的意蕴是十分丰富的。
《红楼梦》体现了曹雪芹的审美理想。
一提起《红楼梦》,人们自然会想起《金瓶梅》,因为二者都采用了网状结构。
所谓网状结构,就是小说的结构仿佛一张大网,其中有拎起全篇的主线,又有纵横其中的支线。
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故事情节,都像是一根根网绳,经作者细针密线,巧夺天工地编织进去,成为整个一张大网的有机组成部分。
抽掉或割断其中的任何一根,整张网就会破裂以至散开。
在网状结构这一点上,《金瓶梅》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这种结构有一百回只一回的特点,具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如果作者组织得精美,那么作品能达到浑然天成的地步。
清乾隆年间的《红楼梦》,虽然继承了明中期小说《金瓶梅》的网状结构,但是,《红楼梦》不是模仿性的作品,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了根本性的创新。
《金瓶梅》为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地狱世界,那里到处充满着谋财害命的故事,看了之后只会让人产生绝望之感。
而曹雪芹的《红楼梦》,在营造很强的悲剧气氛的同时,作者也自始至终为我们安排了许多富有理想色彩的因素。
正因为此,我们看了后,忧伤的同时,却也看到了人生希望的曙光。
例如:在《金瓶梅》里,潘金莲和李瓶儿同是西门庆的妾,按说应该和睦相处,就因为李为西门庆生了个儿子,潘看到将来西门庆的家产要由李瓶儿一枝继承,便大开杀戒。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1单元 1 林黛玉进贾府含答案
1 林黛玉进贾府本课话题——个性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宝玉的一摔,摔破了男尊女卑的传统,摔掉了封建社会的枷锁,彰显了他叛逆的个性。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水,宁静致远,以柔克刚;花,倾吐芬芳,奉献自我;鸟,崇尚自由,翱翔天空。
水、花、鸟都将自我的个性展现于大自然中,让大自然异彩纷呈。
我们从时代的大舞台上走过,又该如何呢?我们应当留下青春的骄傲,追梦的足迹;我们应当留下真我的风采,张扬的个性;我们应当留下无悔的演绎,星光的灿烂。
1.李白傲岸不羁李白生就一副傲骨,决不在人前卑躬屈膝,敢叫高力士脱靴,让杨贵妃研墨,甚至自称“臣是酒中仙,天子呼来不上船”。
遭权贵排挤时,他更是愤怒地宣称“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是李白决不屈服的鲜明个性。
2.阿西莫夫辞教授之职阿西莫夫不留恋优越的工作条件,毅然告别讲台和实验室,放弃教授职位,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科普作家。
面对他人的指责,他说:“除非有人能够证明我说的仿佛很自负的事情不属实,否则我就拒绝接受所谓自负的指责。
”自信的个性在阿西莫夫身上得到了张扬。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个性是一个人最大的需要和最大的保障。
——斯宾塞没有个性,人类的伟大就不存在了。
——让·保尔没有个性的文化是一种使人感到注定毁灭的悲剧性文化。
——罗曼·罗兰每个人的个性都有它自己的一套,理智也会被它牵着鼻子走。
——索尔·贝娄个人的个性应该像岩石一样坚固,因为所有的东西都建筑在它上面。
——屠格涅夫我们不必羡慕他人的才能,也不须悲叹自己的平庸;各人都有他的个性魅力。
最重要的,就是认识自己的个性,而加以发展。
——松下幸之助[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阜.盛()紫檀.()嬷.嬷()绾.着() 宫绦.() 窄裉.袄()洋绉.裙() 翠幄.() 厢庑.()憨.顽() 漱.盂() 盥.手()懵.懂() 瞋.视() 乖.张()罥.烟眉() 杜撰.() 忖.度()【答案】fùtán mówǎn tāo kèn zhòu wòwǔhān shùguànměnɡ chēn g uāi juàn zhuàn cǔn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冠⎩⎨⎧华冠.丽服( )冠.军( ) (2)笼⎩⎨⎧笼.火( )笼.罩( ) (3)症⎩⎨⎧症.结( )症.候( ) (4)攒⎩⎨⎧攒.至顶中( )积攒.( ) (5)伺⎩⎨⎧伺.候( )伺.机 ( ) (6)孱⎩⎨⎧孱.弱( )孱.头( ) 【答案】 (1)ɡuān ɡuàn (2)lóng lǒng (3)zhēnɡ zhèng (4)cuán zǎn(5)cì sì (6)chán càn2.语境辨析法(7)嘉宾观众个个屏.( )气凝神,等待屏.( )风后的明星出场。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1.1《林黛玉进贾府》《红楼梦》重点情节疏理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1.1《林黛玉进贾府》《红楼梦》重点情节疏理素材新人教版必修31、宝玉挨打出自《红楼梦》120回本中第33回和第34回,即“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先是宝玉与王夫人的丫头金钏儿调笑,结果金钏儿被王夫人赶出去含羞自尽,再是宝玉因结交一个叫琪官伶人,忠顺王府借故刁难,宝玉的弟弟贾环趁机在贾政面前造谣中伤,贾政盛怒之下将宝玉打得气弱声嘶,亏得王夫人赶到才停止。
后来贾母也到了,贾政才下跪赔罪。
宝玉被打后,宝钗和黛玉在安慰宝玉时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道。
2、黛玉葬花、作《葬花词》大观园繁花似锦,暮春时节,花瓣随风飘落,黛玉每每带着扫把、篮子、花锄,扫起落花,埋在土里,称为花冢。
一天,薛蟠假托贾政的名义将宝玉叫走,去了一天,黛玉不放心,晚上来看他,正好晴雯和碧痕拌嘴,不给她开门。
黛玉想到自己寄人篱下的处境,伤心落泪。
次日,宝玉信步走到花冢,听到黛玉边哭边吟《葬花词》,内心十分悲痛。
3、林黛玉焚稿断痴情黛玉知道了宝玉和宝钗即将成婚,急痛之下,一病不起。
一天,贾府的人都没来问候,便挣扎着唤紫鹊扶她坐起,要过有宝玉题诗的旧帕。
她见物生情,百感交集,狠命地撕扯起来。
哪知病弱之身无法如愿。
黛玉闭目喘息片刻,命笼上火盆,欠身将手帕投进火中。
随后拿过前日整理的诗稿,撂在火上。
紫鹊、雪雁赶忙抢救,却来不及了。
此后病越发沉重,终于含恨离开人世。
4、诉肺腑宝玉痴情一日,黛玉独自拭泪,宝玉瞅了半天,说道“你放心”三个字。
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方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宝玉叹了一口气,问道:“你果不明白这话?那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用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
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
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
高中语文 1.1《林黛玉进贾府》《红楼梦》作者简介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3
《红楼梦》作者简介
曹雪芹(1724—1764),清代小说家。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祖籍河北省丰润县。
清初,入满洲正白旗籍。
他本人生于南京。
曹雪芹生活在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从曾祖父起三代世袭江宁织造达60年之久。
祖父曹寅当过康熙的“侍读”,曾祖母又是康熙的乳母,曹家与皇室的关系非常密切。
少年时代,他“锦衣纨绔”、“饫甘餍肥”,过了一段豪门公子的奢侈生活。
雍正五年(1727),他父亲曹頫因事受到株连,被革职抄家。
从此,家族的权势和财产都丧失殆尽。
他的家庭居处屡迁,生活极不安定,有时甚至不得不投亲靠友,以维持生活,还常常受到歧视和凌辱。
经历了由锦衣玉食到“举家食粥”的巨大反差,对贫民百姓的命运有了切身感受,对社会上的黑暗和罪恶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乾隆十五年左右,他离京迁居西郊农村。
曹雪芹晚年的生活更凄凉、悲惨,“举家食粥酒常赊”,贫病无医,又加上幼子夭折,所著长篇小说《红楼梦》一书尚未完成,他便与世长辞,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遗憾。
曹雪芹从小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他的祖父曹寅工诗词、善书法,是当时著名的藏书家。
曹雪芹深受其祖父的影响,工诗善画,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迁居北京西郊后,他在艰难困苦的境遇中,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不朽的现实主义巨著《红楼梦》。
今传本《红楼梦》共120回,后40回为高鹗续成。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3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一单元《林黛玉进贾府》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形象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三回通过林黛玉进贾府初见宝玉这一情节的描述,不仅对男女主人公做了正面描写,也集中展现了作品中大多主要人物性格特征。
曹雪芹成功之处在于借助独特身份的人物,推动情节的展开,逐一展现出场人物的性格特征,可谓巧发其中,精于安排,充分展现了曹雪芹现实主义艺术手法的高妙和传神之笔的不同凡响。
就在《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节中,贾府主要人物就出现了十余人之多,作者并不介身其中进行解说,不作孤立静止的介绍,却借作品中一主要人物的活动,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刻画人物的性格,从而达到进一步展现贾府及其家族主要成员的目的。
这一主要人物首选林黛玉。
为何选中这一葬花吟月的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呢?先让我们来认识一这位林家小姐。
林黛玉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是个冰雪聪明、才思过人、而又孤高冷傲、多愁敏感的弱女子。
她的秉性来自于家庭教,黛玉这个侯门小姐就出身于这样的世禄之家,又是书香门第的家庭。
父亲林如海虽断了世袭,却能发奋苦读,凭着“学而优”博得个鼎甲出身,探花及第,钦点巡盐御使。
林如海的孤傲,再看他平素教女儿“惜身养福”即不贪婪,有节制,亦可见其为人清廉。
在父亲影响下的林黛玉怎不孤傲不群,清高自衿?丧母之后的林黛玉,无奈之下去投靠外祖母。
黛玉到外祖母家当然不能贻笑大方,加以寄人篱下,怎能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所以黛玉到贾府后观察必然是精细的,判断必然是审慎的,以林黛玉的聪慧精明,加上她有意的观察,贾府的内内外外,方方面面,从门前的石狮到屋里家具的摆设以及各色人等的服饰,举止、谈吐、她全都看在眼里,默记于胸。
曹雪芹就是借林黛玉的观察,从而介绍贾府的概况,既符合情节发展的需要,又符合黛玉这个人物的个性特点。
要介绍贾府,特别是要贾府内的那些主要人物在一时间内陆续登场,就要考虑什么机缘,什么事情,什么场合,什么人物,来牵针引线,把这纷繁复杂人物情节给拾串起来文学作品中多愁善感的女子数不胜数,但却很难找到能与林黛玉相提并论的人物。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 1.1《林黛玉进贾府》课文赏析
《林黛玉进贾府》课文赏析围绕中心事件描写人物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
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
同辈姊妹也都要见见面。
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
黛玉进入贾府,通过她一路目中所见,耳中所闻,不仅详尽描写了荣宁二府的格局布置,亦即人物的活动环境,而且第一次生动刻画了贾母、贾氏三姐妹、凤姐、邢夫人、宝玉和黛玉等好几个主要人物,因此可以说“这方是正文起头处,此后笔墨与前两回不同”(甲戌本脂批)。
从艺术结构来看,此回情节的设计同样体现了作者的匠心。
如果说第二回“演说荣府”仅仅只是通过冷子兴的口头叙述,使读者对荣宁二府的主要成员及其相互关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那么此回则是通过具体生动的艺术描写,使几个主要人物以各自不同的声音笑貌,栩栩如生地走到了读者的面前。
这也就是上引脂批所云“画家三染法”中的第二次皱染,经过这次皱染,几个主要人物便耀然于读者心中眼中了。
在艺术描写上,此回情节也有着许多成功之笔。
如写黛玉初见贾母一段:……“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她外祖母。
方欲拜见时,早被她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这可谓是如见如闻,活现于纸上之笔,也是所谓“颊上三毫”,传神得力之处。
其他如写凤姐出场、宝玉出场,也都是向为人所称道的文字。
运用多种手法描写人物人物的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体,虚实兼用。
对王熙凤、贾宝玉等主要人物详写,对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则略写;对贾母、王熙凤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政、贾赦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于虚写;对贾宝玉、王熙凤等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等只作集体介绍。
这样描写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使描写的重点突出。
黛玉刚进贾府,正和贾母等谈论着自己的体弱多病和吃药等事,“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来者是谁,作者没有马上交代;但这一声正好像戏曲舞台上角色还未出场,先从后台送出一声响亮的“马门腔”,它先声夺人,一下子就把来者的三魂六魄给拘定了。
高中语文 1.1《林黛玉进贾府》反照风月宝鉴试论《红楼梦》一书的主线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3
反照“风月宝鉴”——试论《红楼梦》一书的主线近些年来,红学刊物不断发表研究《红楼梦》主线的文章。
要研究主线,必须明确何谓“主线”。
所谓一部作品的主线,一般是指表现这部作品主题思想的主要情节线索。
对“主线”的问题,不少研究者发表过自己的见解。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归纳起来,大概可分为如下几种:1.认为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故事是此书的主线。
2.认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亡史是此书的主线。
3.认为贾宝玉的叛逆道路是此书的主线。
4.认为宝玉和贾政之间叛逆与卫道的斗争是此书的主线。
5.认为以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心,以贾宝玉和贾政等,在人生道路上的叛逆和反叛逆为主线。
6.认为此书的主线,是封建统治阶级后继无人的问题。
7.认为此书有主线又有副线——以王熙凤理家为主线,以宝黛爱情故事为副线。
8.认为此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另一条是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
在“主线”的问题上,虽然众说纷坛,各持己见,莫衷一是,但却都言之有据,顺理成章。
对上述各种见解,我们姐弟不敢妄加评论。
这篇论文,只想就主线的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为了探讨作品的主线,首先必须抓住作品的主题思想。
而《红楼梦》的主题思想究竟是什么?研究者一般都承认书中隐进了作者难言的苦衷,但作者饱蘸着人生血泪“哭成此书”的良苦用心究竟在何处,那渗透全书的主题思想究竟是什么?二百多年来,毕竟未曾有人将它讲清楚过。
到《红楼解梦》问世前为止,书中的隐人隐事,还仍然是个哑谜。
笔者认为:在没有弄清书中隐写着何人何事,没有弄明白作者写此书的良苦用心之前,来谈论此书的主线,恐怕还为时过早。
要确定此书的主线,必须从解开这个“哑谜”人手——(一)从第一首标题诗谈起要解开《红楼梦》这部巨著之大谜,真不知该从何处下笔。
.此书中人物之多,涉猎之广,包含之丰,是前所未有的——上至朝廷将相、王爷贵妃,下至赌徒娟妓、拐子无赖,以至侠客优伶、尼姑道士。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红楼梦》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红楼梦》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1、主题思想《红楼梦》的主题很明显是反封建主义的,作者通过塑造贾宝玉、林黛玉两个典型的封建叛逆人物,对当时正统的封建社会秩序都表示反对。
首先,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把象征着封建社会的荣国府和宁国府,描写成两个腐败不堪的封建贵族大家庭。
借用柳湘莲的话说:“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
”这是作者对这个封建大家庭的总抹一笔,是最尖锐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读者可以看到,这两个封建官僚家庭里的大大小小的主子们,除了享乐,除了做那些见不得人的肮脏事外,没有一件正经的事干,而且他们勾结官府,草菅人命。
其次,在《红楼梦》中,连当时的封建朝廷都被刻画成“见不得人的去处”。
贾妃回府,只是“满眼垂泪”,“呜咽对泣”,其他的人也都是“垂泪无言”。
作者笔下的这幅省亲图,除了虚有其表的空排场外,动到真情实感的就是这一副哭泣的场面。
曹雪芹借贾宝玉之口,讽刺了“文死谏、武死战”的愚忠,说“有昏君方有死谏之臣”。
骂那些官僚是“国贼禄鬼”。
甚至说封建统治者尊奉的孔孟的经典之作,也不过是“杜撰”的。
作者还通过探春之口,说:“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者,窃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
”说理学大师朱熹的话,也不过是“虚比浮词,哪里都真有的?”大家知道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在清代是封建法规的准绳,是治国之大纲,人人违反不得的,而曹雪芹却用这些亦庄亦谐的话,来加以轻蔑和否定。
贾宝玉不愿像大多数封建士人一样走读书做官的道路,即“仕途经济”。
这“仕途经济”,是历来封建政权得以世世延续的根本制度,也即是众所周知的科举制度。
曹雪芹通过贾宝玉反对“仕途经济”,无异是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政权的基础。
《红楼梦》描写的宝黛爱情及其悲剧是具有深刻的内涵,与以往所有的爱情故事都有所不同。
首先,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不是一见倾心式的爱情而是在长期相处共同生活中产生的爱情。
这样,这种爱情也就有了生活和思想的基础。
其次,他们的爱情是以共同的生活理想和社会理想为基础的,这就是共同的反封建的思想。
高中语文 1.1《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与《红楼梦》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3
曹雪芹与《红楼梦》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它不但在国内家喻户晓,在世界文坛上也是举世公认的文学名著。
在今天,我们就向您介绍中国杰出的小说家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
曹雪芹的祖上本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族正白旗的内务府。
他的家庭从曾祖父到他的父亲,都担任清王朝要职。
康熙皇帝五次到南方巡视,有四次住在他的家里,由此可见曹家的豪华以及与皇室关系的亲密。
曹雪芹的家庭除了是一个百年望族外,还是一个具有文学素养的家庭。
他的祖父曹寅是当时著名的藏书家,还会作诗填词写剧本。
曹雪芹的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富贵豪华的生活,但时间不长,他的父亲因事受到削职抄家的处分,曹家便急遽走向衰落。
等曹雪芹成年后,流落在北京的西郊,过着贫困的生活。
贵族家庭生活给曹雪芹留下了许多难以忘怀的印象,这些都为他创作《红楼梦》打下了基础。
有关曹雪芹的生平资料流传下来的很少,根据现在一些零星的记载,我们大概知道曹雪芹能诗、善画、嗜酒、狷傲。
写作《红楼梦》时,他的生活极为窘困。
最后在快要完成的时候,因贫病无医,再加上爱子早逝,伤痛过度而死,终年还不到50岁。
《红楼梦》的初名叫《石头记》,它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时,就受到人们的喜爱。
由于《红楼梦》没有完成,有很多人顺着曹雪芹的思路续写,其中高鹗续写的后40回比较好。
他大体遵循了曹雪芹创作,完成了《红楼梦》悲剧的主题。
有些情节处理的很精彩。
1792年,一个叫程伟元的出版家把曹雪芹的《红楼梦》80回与高鹗续写的后40回合在一起出版了两次,从此《红楼梦》便在中国流行起来。
《红楼梦》主要写的是一个悲剧的爱情故事,并以爱情故事为中心,通过一个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奢靡、丑恶,展示出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
《红楼梦》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五光十色的荣国府。
这是一个由少数主子和数百奴仆所组成的贵族大家庭。
这些贵族家庭成员每天想的就是如何享乐。
就在这个贵族家庭中,曹雪芹塑造出贾宝玉、林黛玉具有光彩的男女主人公,以及众多的少女形象。
高中语文 1.1《林黛玉进贾府》《红楼梦》前五回内容及与全书内容的关系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3
《红楼梦》前五回内容及与全书内容的关系《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
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因此,为了更好地解读《红楼梦》,就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概要的了解。
第一回是开篇。
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在“女娲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
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
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所改变。
“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
说明这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璎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后来遂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
在这顽石下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
正因为有这段姻缘,在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
至于“还泪”之说,正与节选部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
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
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并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贾府中上上下下的人物关系,大致可列表图示如下:贾府主要人物关系表贾敷宁国公贾演-贾代化贾珍——贾蓉贾敬(秦可卿)贾惜春贾琏——巧姐贾赦(王熙凤)(邢夫人)贾迎春贾珠——贾兰荣国公贾源-贾代善贾政(李纨)(史太君-贾母)(王夫人)贾元春(赵姨娘)贾宝玉贾探春贾环贾敏——林黛玉(林如海)(注: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已不在世的人物有:贾演、贾代化、贾敷和贾源、贾代善。
高中语文教学课例《林黛玉进贾府》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课例《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十分推让。
表现她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
⑤“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饭后漱口,跟着漱口,吃茶,跟着吃茶。
表现她细心,在意。
⑥黛玉回答贾母(语言描写):“只刚念了《四书》。
”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
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当宝玉问她可曾读书时,黛玉只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可见黛玉已经意识到先前实话实说有不谦之嫌,马上留意改口。
黛玉的言谈举止,表明其教养非同一般。
小结:对黛玉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处处表现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谨小慎微的态度,表现她“寄人篱下”的心境。
黛玉“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只好依傍外祖母。
她有很强的自尊心,也有很强的自卑感。
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总结: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表现了一个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心态复杂、知书达理、有教养、为人处处小心谨慎的少女形象。
高中语文 1.1《林黛玉进贾府》《红楼梦》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因缘故事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
《红楼梦》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因缘故事《红楼梦》从这部文学作品问世以来,就有人专门研究它。
而对这部作品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人说这部作品塑造了众多的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因此这部作品是对女性的讴歌;有人说它展现了一个封建家族由盛到衰的过程,这个家族是封建社会的缩影,它预示了封建社会灭亡的命运;有人说书中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叛逆者的形象,他身上已有了民主思想的萌芽……从修炼者的角度看,这部书其实也讲述了一个生动的因缘故事。
作者开宗明义,在第一回中就指出,“只因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霞宫神英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因此草受天地精华,又加雨露滋润,脱却草胎木质,修成个女儿身,只因未酬谢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断之意。
恰近日神英侍者凡心偶炽,意欲下凡。
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还他,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书中又说〞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到人间去了却此案。
“看来,书中虽人物众多,但主要人物只有宝玉、黛玉。
其他人物只是“勾出来〞“陪他们了结此案的〞;书中虽事情繁杂,但主线明了,即宝、黛的爱情故事,也就是还泪之说。
作者紧扣此主线,展开情节。
一、神安排了书中人物命运书中屡次提到一僧、一道,如果把《红楼梦》比作一场戏剧,那么这一僧、一道那么是幕后导演。
这“僧〞即茫茫大士,这“道〞即渺渺真人。
是这两位神仙把这些人带到人间,安排了他们的出生。
书中写道,这两位神仙结伴游玩,一日来到大荒山青埂峰下,见到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正在自怨自叹,原来这玉是早年女娲炼石补天,剩下的一块石头,女娲随便弃在青埂峰下。
因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能大能小,于是变成个扇坠形的美玉。
两位神仙将玉托在手中见其晶莹可爱,决定镌上几个字,带他到人间“诗礼簪缨之族、温柔富贵〞之乡,经历一番。
于是神英侍者口衔此玉下世投胎,即宝玉。
绛珠仙子那么安排在一个江南的书香之家出生,即黛玉。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林黛玉进贾府《红楼梦》的歌词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素材新人教版
《红楼梦》的歌词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课外推荐阅读1、《红楼梦》的歌词最能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结合课文和作品《红楼梦》情节,读词听歌,可深入把握人物性格和命运。
比如: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葬花辞林黛玉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掊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2、《红楼梦》人物点评千古风流林黛玉——红楼人物赏析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像。
高中语文 1.1《林黛玉进贾府》中国《红楼梦》研究会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3
中国《红楼梦》研究会
成立于1980年7月,现有会员三百余人。
它是以曹雪芹与《红楼梦》为研究对象的群众性的学术团体,附设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
该会宗旨是“团结和组织全国红学工作者,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和国内外业务交流活动,为推动我国《红楼梦》研究事业的发展而努力。
”会章规定其任务是:(1)鼓励会员努力学习并运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积极从事红楼梦学术研究、教学和编辑出版工作。
(2)根据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组织会员开展学术讨论,活跃学术思想,提倡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学风。
定期举办全国性的《红楼梦》学术讨论会。
(3)利用各种方式,加强同台湾省、港澳地区红学家们联谊,促进中外红学界的交流。
参与筹办国际性的《红楼梦》研究会。
第一届大会选举吴组缃为会长,冯其庸、李希凡、张毕来、陈毓罴为副会长,冯其庸兼任秘书长。
聘请茅盾、王昆仑为名誉会长,俞平伯、顾颉刚、吴世昌、周汝昌、杨宪益、王朝闻、启功为顾问。
十年来,该会举办了五次全国性学术讨论会,参与筹办哈尔滨国际红楼梦研讨会。
截至目前为止,先后有辽宁省、黑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贵州省成立了分会;山西省成立了高等学校红楼梦分会;浙江平湖县、上海松江县还成立了县级红学会。
在该会组织和推动下,中国《红楼梦》研究队伍有了迅速的发展,学术研究的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特别是近几年来,海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日益增多,为繁荣我国古典文学研究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高中语文 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3
【结】人教必修3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资料一、学习探究1.《红楼梦》通过《林黛玉进贾府》向读者“初步展现了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概貌”。
请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说:这一回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这一典型环境?这样写有何用意?答:《林黛玉进贾府》主要从外观、布局和陈设三个方面描绘了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即外观宏伟富丽,布局十分讲究,陈设华贵之至。
这样写的用意是:(1)通过环境描写表现贾府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和豪门贵族的气派。
例如开头写贾府的“兽头大门”,门前的“两个大石狮子”,正门匾上的“敕造荣国府”五个大字,无一不在显示着贾府的与众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豪华气派。
(2)通过环境描写揭示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依赖于盘剥百姓的封建皇朝,交往鱼肉人民的贵族豪绅。
如“敕造荣国府”的门匾,皇帝御笔书赐的“荣禧堂”的匾额,室内陈设的物品显示着君王的宠幸和主人对君王的忠诚等。
(3)为书中的主要人物提供一个活动的环境,并借助环境描写巧妙地从侧面暗示了人物性格。
如贾赦、贾政在荣府的地位、性格的不同。
2.本文对于贾母的描写笔墨不多,但这一人物的性格已经大致展现了出来。
请仔细阅读她在宝玉摔玉情节中的表现,说说她在贾府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她对宝玉和黛玉的疼爱之情是否一样?答:(1)贾母史太君是荣国府活着的老祖宗,处于最高地位。
由于她年事已高,早将家政交由儿媳王夫人掌管,但她的存在本身仍对荣国府内部事务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她的话在荣国府内便是“圣旨”,她的喜怒哀乐影响着周围上上下下的人。
(2)她见了黛玉虽是“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但所痛者主要是自己的独女贾敏过早地亡故。
刚刚“大哭”以后,就先是“笑”着戏谑地介绍王熙凤,后又“笑”着责怪、阻止王熙凤说黛玉命苦,正透露了这个老祖宗因为痛失女儿而怜及外孙女。
她溺爱宝玉,当宝玉听说黛玉没玉,发作起痴狂病,摘下“通灵宝玉”狠命摔去,她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在贾母心中宝玉便是她的命根子,也是贾家的命根子,指望他能高中金榜,振兴祖业,光耀门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少读《红楼梦》,脑海里总是回荡着专家、学者对《红楼梦》主题思想的定义:
《红》是一部具有鲜明政治倾向的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而宝、黛爱情是建立在共同反对封建主义人生道路的基础上,带有更其鲜明的叛逆性质,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丑恶……
随着阅历的增加,经过反复阅读之后,总觉得《红楼梦》的主题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可能有不少红学研究者要站出来指责,我却管不了那么多,《红楼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学术空间,不应该是那几个人说了算才对。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嘛。
当然,《红楼梦》有多个层面:政治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学的、哲学的、道德的……我就其中一点来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当日所有之女子……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亦可使闺阁昭传……”这个“闺阁昭传”很重要呀!这就说明该书的主题是为众女子鸣冤叫屈的。
书中的众女子“无一不冤”,可以说各有各的冤屈!
就拿全书第一个出场的女子——甄英莲来说吧,她是甄士隐的独生女,“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父母爱如掌上明珠,但被人贩子拐走卖与他人作奴作妾,最后惨死,“平生遭际实堪伤”,甄英莲真的是“真应怜”,命运最为悲惨。
大家说冤不冤?
林黛玉、薛宝钗空有“停机德”和“咏絮才”,最终的结局是那么的冷落与凄苦……难道她们不冤?
元春的判词是:“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深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元春“辨”了二十年,以没辨明“是”与“非”,虽贵为妃子,却死于非命,这就是元春大小姐的悲剧,真死得冤!
“金闺花柳质”的迎春,却嫁了忘恩负义的凶恶丈夫孙绍祖,一年就被折磨而死,冤否?
“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探春,却因“庶出”而遭歧视,后远嫁海隅,“清明啼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只能在梦中见到亲人。
探春犹如断线的风筝,一去不返,冤!
惜春似无冤,而却迫于家势,缁衣出世。
“绣户侯门”之女,据脂批得知,惜春为尼后过着“缁衣乞食”的生活,亦是一冤!
凤姐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拿了公众的“月例”钱去放贷生息,勤俭持家,独支大厦,做到“生前心已碎”。
但“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她毕竟无力挽回败局,因犯过而被休,最终“诸罪所归”,成为众矢之的。
“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半世苦心!这“报应”公平吗?凤姐不冤吗?
湘云虽“英豪阔大量”,但“襁褓之中,父母叹双亡”。
从小失去父母,“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人生之大不幸矣!虽“厮配得才貌仙郎”,但好景不长,只落得“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巧姐流落于烟花巷;“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的妙玉,为世人“愈妒”、“同嫌”,“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沦为妓女,何其冤?!
秦可卿是从养生堂出来的“弃婴”。
虽出身“微贱”,但理家却是一把好手。
生得袅娜纤巧,性格好,行事温柔和平。
为宁、荣二府众人称道。
但结果却“画梁春尽落香尘”,悬梁自缢而亡,冤否?
李纨一生三从四德,青春丧偶,一肚子的“冤”向谁诉说?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得到的是“枉与他人作笑谈”,成为世人的谈资笑料。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晴雯,因“风流灵巧招人怨”,受他人毁谤,惨遭摧残而寿夭。
鸳鸯遭遇色魔——贾赦,其下场可知。
金钏投井,茜雪、司棋被逐,芳官出家,尤三姐用“鸳鸯剑”自刎……
无须多举例,书中的群芳,有谁不冤呢?所以曹公就是为众女儿鸣冤叫屈,为“闺阁昭传”而写此书。
让这些“群芳”的形象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
什么“宝黛爱情”的主题,什么“反封建”的主题等等,不是那么回事。
我们不能被“爱情”啦、“阶级”啦等主题迷住了双眼,舍大抓小,做买椟还珠之事!
至于说宝玉是反封建阶级的叛逆者,翻遍全书,我不见他“叛逆”了谁?宝玉见到贾政如老鼠见猫似的,“受笞”一事后,也不见他对贾政有任何“叛逆”的言行。
抄捡大观园时,晴雯被逐,面对盛怒的王夫人,他连屁都不敢放一个。
他见到封建官僚水溶王彬彬有礼,诚惶诚恐……作为”纨绔”、“膏粱”、“富贵闲人”的贾宝玉,口口声声“天恩祖德”、“今上”,他那儿“叛逆”了?我只看到他遵守封建道德——长幼有序,兄友弟恭。
对君、对父、对祖宗,他是知忠、知孝、知悌、知礼的,总之他是顺民一个。
请问,他“叛”了哪门子“逆”呢?我没见到,一个不爱读书的公子哥儿,发两句牢骚就算“叛逆”吗?那么叛逆的人何止他一人?实际行动在哪儿呢?唯一的反抗就是“想死”、“想化烟化灰”罢了,他“叛逆”了什么?他的革命性在哪儿?他“革”了谁的“命”?没有。
说到“阶级压迫”之类的主题,那就更怪了。
阶级压迫肯定是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
那么,就以晴雯为例,人家“统治阶级”要辇她出去,还她“自由之身”,可她宁死也不想出去,心甘情愿地被“压迫”、被“剥削”。
柳五儿还想往这个有“阶级压迫”的大观园中钻呢!大家想想,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阶级压迫”呢?“阶级压迫”的主题对吗?也有人说《红楼梦》的主题是为了宣扬“色空”观念。
我就更纳闷,曹雪芹都“色”了、“空”了,他还何必伤精费神地用十年时间来创作“字字看来皆是血”的《红楼梦》呢?因此,《红楼梦》的主题是什么?我们得慢慢的、仔细的揣摩、思量。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警幻给他喝的奇茗叫“千红一窟”,异酒叫“万艳同杯”,闻的香叫“群芳髓”。
没看脂本之前,不明白是啥意思。
看过后才恍然大悟,茶曰:“千红一窟”,原来是红楼中众女儿的“千红一哭”,异酒“万艳同杯”是“万艳同悲”,“群芳髓”原来是“群芳碎”呀!看过这些后,难道我们还不明白曹雪芹为“群芳鸣冤”,为“闺阁昭传”的良苦用心吗?
贾宝玉虽用整个生命去关怀、体贴这些“水做的骨肉”,但“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迎春之嫁、晴雯之死、司棋之逐、宝钗之迁、妙玉的落难、惜春的出家……他空怀“悲悯千红、拯救万艳”的志愿,换来的却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真真正正的“群芳碎”呀!
“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大观园人去楼空,园毁花残,群芳落尽,给人一种“物是人非,无语泪先流”之感。
作者提醒读者不要忘了“群芳髓(碎)”,“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
为了鸣冤,他用“泪”研成“墨”,用“血”滴成字,写成了“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
曹雪芹用“血”和“泪”写成的《红楼梦》,发出了“叹青春之易逝,哀人生之须臾。
悲世事之无常,惧己身之非有。
”向大家展现了真正的生活,表达了他对人生经验和社会体验的种种慨叹,表现了以十二钗为代表的众女儿的悲惨命运,为“闺阁昭传”,为她们的不幸遭遇鸣冤、呐喊,抒发了他对人世的感叹,悲悯万物的情怀!此即《红楼梦》的主题吧!
面对博大精深的《红楼梦》,作为一个红学门外汉的我,只是谈谈自己感受,正确与否,希望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