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教育的办学类型及现代启示_以书院为例

合集下载

浅析古代书院制度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浅析古代书院制度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浅析古代书院制度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摘要]古代书院教育是萌芽于唐末,兴起于宋朝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经元、明、清三朝在中华大地绵延千年之久,不仅对当时的政治经济产生较大影响,更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而在现代社会中﹐传统的书院教育仍有其不可或缺的价值。

[关键词]书院教育;教育;启示温总理在论述发展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和如何创新推进时,指出:“我国农村教育源远流长,历来就有‘耕读传家’的传统。

中华文明起源于农耕社会,中华文化的根脉在农村,教育是传承文化的主要途径。

历史上许多私塾、书院曾盛极一时,但都不是在大城市,而是在山野乡村。

那里不但是教育子弟、培养人才的学校,而且是一个地区的文化中心,甚至是学术中心,其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成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这段话揭示了书院教育的民间性和它的培育人才、研究学术、繁荣文化的功能。

古代书院教育存在的优点,是非常值得现代教育借鉴的,书院教育是现代教育的营养,不断补充着和优化着现代学校教育,本文就古代书院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进行思考和论述。

1.古代书院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古代书院教育对现代教育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但是,我国对于古代书院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和思考仅仅是从在近几年才开始的。

总结我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得失,对现代教育起到借鉴和优化作用。

1.1 教育形式的启示古代书院教育中,对于教学等研讨性科目进行自学研究讨论等方法,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不仅培养精英士子,也普及大众文化。

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教师来往讲学,学生进出自由,不受年龄、学历、出身、职业的限制,没有固定化的管理模式,强调学思并重、言行相接,从静处体验、在事上磨炼;而现代教育的形式较为单一,现代教育是以老师的讲为主,并没有强调建立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习惯。

1.2 管理形式的启示古代书院教育具有自主性和多样性。

由学者和文化士绅主办,风格各异,特色鲜明;即使官学也只是公助经费,原则指导,教学则由学人统筹;管理人员一般有三个,书院的主持人也就是书院的主讲人,一般是著名学者,还有一位山长,其次还有一位助教,同时学生也可以参加管理。

古代书院的教学管理特色及其现代意义

古代书院的教学管理特色及其现代意义

古代书院的教学管理特色及其现代意义引言书院是中国古代特色的教学组织形式,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

中国书院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中国流传千年的教育研究结构,是我国封建教育的重要辅助和有益补充。

面对新时代的文化要求,重新审视书院,目的是把书院教育中的闪光点攫取下来,使其能够结合现代教育的现状,在当今的教育实践中积极的运用,以此推动现代教育的不断前进。

新课改的前提下,国家和社会对学校和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学校在积极的倡导新教育观念的同时,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的一些弊端。

因此,作者认为,探寻书院教学中处处体现出的多层次、多方式的教学和管理特色对现代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对于尽早实现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开放性的学术交流都有很大益处。

这也是论文选题的背景所在。

一、古代书院的产生和发展概况(一)古代书院的产生书院是指以私人创建或主持为主,收藏一定数量的图书,聚徒讲学,重视读书自学,师生共同研讨,高于一般蒙学的特殊教育组织形式。

[1]广收图书、聚徒讲学为书院教育的本质特征。

“刚开始时,书院只是一种藏书楼或者学者们聚集一起讨论学术问题的场所,后来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机构。

”[2]袁枚的《随园随笔》记载,书院之名始于唐代,主要职责是为朝廷修书。

而作为真正教育机构的书院,始于私人著书讲学。

科举的刺激、学者的留意、地主家族政治的需要、官学的颓废,都促使了中唐时期私学性质的书院产生[3]。

书院的职能全面进入讲学和读书阶段,是在唐末五代时期。

社会的动荡、文化的衰落,使士儒们寄居草野,潜身讲学。

书院的产生,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朵奇葩。

作为古代高等教育机构,书院在其千年的办学历程中,积累并形成了许多具有科学内涵的教学和管理特色。

(二)古代书院的发展概况北宋时期,书院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组织形式,以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

在宋朝出现了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应天府书院、石鼓书院、嵩阳书院等著名书院,对当时教育文化起到很大作用。

中国古代书院教育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

中国古代书院教育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

中国古代书院教育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作者:刘丹丹来源:《文学教育》 2017年第16期刘丹丹内容摘要:书院是中国有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它在我国古代教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古代书院促进了我国古代学术的繁荣和发展,同时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书院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重视学术研究,自由讲学,提倡尊师等方面值得当代高校借鉴。

书院提倡学术自由的教育精神,独立自主的培养模式,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很多的启示。

本文主要介绍了古代书院的产生与发展,古代书院的精神,现代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书院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现代高等教育古代书院教育启示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组织形式,是一种民间性的学术研究教育机构,它在我国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书院虽然时盛时衰,当时它从唐末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最后,书院改为学堂,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然而,书院制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书院文化的消亡。

书院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对我国的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发展的学者更加热心研究古代书院,从中汲取营养,为当代高等教学改革和发展寻找新的突破口。

借鉴我国古代书院的长处,促进高校学生的发展,能够促进创新性学生的发展。

一、古代书院的产生与发展我国古代书院的产生有一定的历史背景。

首先,由于当时观学的衰落,使很多人失学,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唐朝进入了严重的危机,使社会陷入了无序的状态。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官学逐渐衰弱,很多失学的人另辟蹊径,其次,由于书籍积累和传播成本降低,民间印刷厂不断出现,使书籍更加广泛传播,最后,私人的讲学成为风尚,最终使古代书院逐渐的形成。

对于古代书院而言,其发展历程从南宋兴盛,到元代官学化,经历了明代的复兴,再到清代的类型分化与清晚期的学院改学堂。

在南宋时,朱熹等人为为了维系传统的文化教育,重振书院,这一时期的书院大多是理学家讲学的地方。

到了元代,书院逐渐官化,一些学者不愿做官,也不愿意任教,于是就到书院自行讲学,元朝政府对书院进行控制,使书院逐渐走向了官化。

中国古代书院教育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

中国古代书院教育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

中国古代书院教育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丨德育为先,重视品德培养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古代书院承担起了“讲道”“传道”的使命,特别注重生徒的道德涵养,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教育生徒遵循“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明“理”讲“理”。

如果说官学是以培养官吏为主要目标,那么,书院的主要目标则是培养生徒的完美品格,既要做到“正心诚意”“从心所欲,不逾矩”,又要有“传道而济斯民”“治国平天下”“立于天地之间”的壮志雄心。

象山书院的创始人、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教育生徒要“堂堂地做个人”“宇宙之间,如此广阔,吾身立于其中,须大做一个人”。

朱熹制定的具有深远影响的《白鹿洞书院揭示》,从修身、处世、接物之道等方面教导生徒做人的道理,养成完美人格。

修身之要是“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指出了生徒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处世之要是“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教育生徒树立正确的功利观;接物之要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告诫生徒凡事多换位思考,遇到挫折多自我反省。

清代的岳麓书院山长王文清手定的《岳麓书院学规》18条,其中9条讲的是德行养成。

王阳明创办了多所书院并在其中讲学,特别注重生徒的德性修养,且告诉弟子们要在实际生活中躬行力践,做有益之事。

古代书院将道德品质教育放在首位,培养出了大批国之栋梁,如北宋时期的应天书院走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南宋时期的岳麓书院生徒奋起抗击元朝铁骑;明朝的东林书院生徒,“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清朝晚期的书院培养了如魏源、左宗棠、郭嵩焘、唐才常、熊希龄、章太炎、梁启超、黄兴、程潜、于右任等大批具有维新思想的志士仁人。

我们可以从古代书院重视德育的理念和做法中得到启示,深刻认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学校的德育工作,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并在实践中实现知行结合,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丨兼容并包,鼓励学术交流“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我国古代书院办学特色对现代大学的启示

我国古代书院办学特色对现代大学的启示

我国古代书院办学特色对现代大学的启示作者:张牧来源:《科教导刊》2012年第14期摘要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一种独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

历时千年以上,地域遍布全国,书院对我国古代高等教育事业和学术文化发展都有着卓越贡献。

书院为我们积累了丰富文化财富和宝贵办学经验,重新思考书院的历史经验,全面把握其办学特色,如:“讲会”制度、“问难辩论式”教学、学田制、名师讲学等,从中汲取精华再加以丰富发展,对于我们今天大学的改革和建设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古代书院办学特色启示书院被喻为我国古代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

由于中国近代特定的政治社会条件,中国大学并未继承书院传统而是效仿西方模式发展起来。

从书院中可窥见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所以书院制度同样可以为现代大学所借鉴,同时这也是继承发扬文化传统创办中国特色大学的必由之路。

1 书院的起源和兴衰书院是以私人创办和组织为主,将图书的收藏、校对与教学研究合为一体,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

“书院”名称始于唐朝,但当时主要为藏书、校书场所,并非真正的教育机构。

自唐朝萌芽后迅速发展至宋朝书院正式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形成和兴盛。

北宋初书院制度已有相当发展,南宋达到书院发展极盛时期。

清代全祖望的有言“四家之徒遍天下,则又南宋之四大书院。

”这里的四大书院便指南宋名扬天下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象山书院、丽泽书院。

元朝书院一大特点是官学化,明代书院可谓几度兴衰,至清朝书院官学化达到顶点。

书院在其千年发展中随着统治者的支持和反对而时兴时衰。

直至1905年废科举,改书院为新式学堂,书院发展走向尽头。

胡适曾感慨“书院之废,实在是吾国一大不幸事,一千年来学着自动的研究精神,将不复现于今日了。

”①2 书院办学特色及其对现代大学的启示2.1 学术交流方面:百家争鸣的“讲会”制度“讲会”是书院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书院区别于一般学校的重要标志。

书院讲会自南宋延续到清代并逐渐组织化、制度化。

中国古代教育的办学类型及现代启示——以书院为例

中国古代教育的办学类型及现代启示——以书院为例

展过程 中, 过千余年 的传 承与创新 , 成 了有别 于传统 中 经 形 国其 他 社会 群体 的价 值 取 向 、 维 方 式 和 行 为 规 范 。作 为 传 思
承 与 创 新儒 家 文化 的 主要 机 构 , 院是 以 “ ” 核 心 的人 文 书 道 为
后 , 着 教 会 书 院 在 中 国 的设 立 , 方 的 教 育 制 度 、 学 方 法 随 西 教 和 学 制 管理 对 传 统 书 院 产 生 了 深 远 的 影 响 。书 院 的 传 统 教 育 形 式 已不 符 合 历 史 发 展 的 要 求 , 国 人 变 革 学 制 的 要 求 在
控 。书 院作 为知 识 分 子 求 知 问 学 的 精 神 家 园 , 力 将 学 术 研 努
究 与 教 育 活 动结 合 起 来 。 他 们 一 方 面 通 过 学 术 研 究 深 化 学 理 探 讨 , 进 教 学 活 动 ; 一 方 面 又 通 过 教 学 和 学 术 研 究 培 促 另
院 、 阳书 院 、 阳 书 院 等 许 多 著 名 书 院 。 有 家 学 、 帅 就 雎 嵩 从
学 、 人 办 学 等 形 式 , 响 和 效 果 大 大 超 过 r官 学 。 元 世 祖 私 影
养 人 才 , 大 学 派 影 响 。正 是 这 样 交 互 递 进 , 大 地 推 动 了 扩 极
下 , 政 府 于 19 年 下 令 改 书 院 为 学 堂 。 1o 清 88 9 5年 废 除 科 举 制 度 , 具 办 学 特 色 的 书 院 才 终 于 走 完 了全 部 的 历 史 路 程 , 独 为 新 式 学 堂 所 取代 。在 长 期 的发 展 过 程 中 , 院 积 累 了 丰 富 书 的教 学 经 验 , 成 了 优 良 的 办 学 传 统 , 一 定 程 度 上 反 映 了 形 存 我 国古 代 高 等 教 育发 展 的特 点 和规 律 。

中国古代书院教育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

中国古代书院教育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

中国古代书院教育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作者:刘丹丹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7年第08期内容摘要:书院是中国有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它在我国古代教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古代书院促进了我国古代学术的繁荣和发展,同时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书院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重视学术研究,自由讲学,提倡尊师等方面值得当代高校借鉴。

书院提倡学术自由的教育精神,独立自主的培养模式,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很多的启示。

本文主要介绍了古代书院的产生与发展,古代书院的精神,现代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书院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现代高等教育古代书院教育启示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组织形式,是一种民间性的学术研究教育机构,它在我国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书院虽然时盛时衰,当时它从唐末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最后,书院改为学堂,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然而,书院制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书院文化的消亡。

书院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对我国的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发展的学者更加热心研究古代书院,从中汲取营养,为当代高等教学改革和发展寻找新的突破口。

借鉴我国古代书院的长处,促进高校学生的发展,能够促进创新性学生的发展。

一、古代书院的产生与发展我国古代书院的产生有一定的历史背景。

首先,由于当时观学的衰落,使很多人失学,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唐朝进入了严重的危机,使社会陷入了无序的状态。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官学逐渐衰弱,很多失学的人另辟蹊径,其次,由于书籍积累和传播成本降低,民间印刷厂不断出现,使书籍更加广泛传播,最后,私人的讲学成为风尚,最终使古代书院逐渐的形成。

对于古代书院而言,其发展历程从南宋兴盛,到元代官学化,经历了明代的复兴,再到清代的类型分化与清晚期的学院改学堂。

在南宋时,朱熹等人为为了维系传统的文化教育,重振书院,这一时期的书院大多是理学家讲学的地方。

到了元代,书院逐渐官化,一些学者不愿做官,也不愿意任教,于是就到书院自行讲学,元朝政府对书院进行控制,使书院逐渐走向了官化。

中国古代书院制度及其启示

中国古代书院制度及其启示

中国古代书院制度及其启示中国古代书院制度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大亮点,不仅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今天的教育仍有启示。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书院制度的背景、特点以及其对今天教育的启示。

中国古代书院制度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经过隋唐时期的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最高形式。

书院是指寄宿制的教育机构,一般位于山林之间,环境清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书院的主要功能是招收学生、传授经典文化知识,以及培养士人才能。

中国古代书院制度的特点之一是注重挖掘人才。

书院不仅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环境和资源,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通过选拔与竞争,优秀的学生可以被提拔为助教或助教,进一步接受高级教育。

这种选拔制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并为他们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会。

其次,中国古代书院制度注重经典文化的传承。

古代书院以经典文化为基础,学生们在书院中主要学习经典作品,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体验传统文化的机会,也有利于他们在文化认同感上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同时,书院通过对经典文化的传承和研究,提升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地位,保护了中华文化的传统。

此外,中国古代书院制度崇尚师生关系。

书院中的师生关系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更是一种师徒关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徒者,虔信顺从学道。

这种师道关系是书院教育的核心,通过师者的言传身教和徒者对师者的敬止顺从,使得学术传承和道德教育得以充分发展。

这种师道关系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教育注重个人品德和学识并重的教育理念。

中国古代书院制度对今天教育仍有很多启示。

首先,书院制度的选拔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

今天的教育可以借鉴这一点,通过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选拔机制,让优秀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

其次,中国古代书院制度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

今天的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对本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学生在学习现代知识的同时,对本国的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同。

最后,中国古代书院制度注重师生关系。

书院发展的影响与启示

书院发展的影响与启示

书院发展的影响与启示书院,又称私塾,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的一种。

从唐代开始,书院逐渐流行并成为补充官府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民间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书院的发展对于中国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书院发展的影响首先,书院促进了知识和思想方面的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知识和思想的传承,书院成为了宣扬文化和传统的重要平台。

在书院中,学生们可以交流各自的看法和思想,同时也可以借助书院学习经典和文化。

其次,书院赋予了普通人受教育的机会。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不少人由于身份和地位的限制而无法接受正规的教育。

而书院对于身份和地位并不做要求,甚至穷人孩子也有机会接受知识和教育。

这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民智的开放。

另外,书院对于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书院不仅是一个学习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商业的中心。

在书院中经营的业务包括印刷、出版、文具等各类文化用品。

书院的商业运作推动了这些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书院发展的启示首先,教育普及与发展必须与社会的进步相适应。

在过去,书院是弥补官府教育的不足,而今天,教育承担了更多社会责任,应该致力于满足社会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

其次,教育的赋能作用需要更加注重。

书院作为中国民间教育的代表,其成功之处在于为普通人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教育的使命都是为人民服务,赋能人民。

因此,在教育发展中,需要更加注重赋能作用,旨在助力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

另外,文化传承需要更加重视。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但是现代社会中,个人和社会对于文化的传递和继承都存在问题。

书院的传统在于传播文化,启发思想。

因此,应该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宣传,使中华文化得以代代相传。

总之,书院作为一种教育机构,其发展对于中国教育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书院的发展经验和启示,对于现代教育和社会的发展与改革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古代书院对现代民办高校办学的启示

中国古代书院对现代民办高校办学的启示

中国古代书院对现代民办高校办学的启示中国古代书院对现代民办高校办学的启示摘要:现阶段我国民办高校遇到发展瓶颈,如何摆脱困境,重获发展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思考的问题。

通过研究古代书院在办学定位、特色、经费来源等方面的经验,可以使现代民办高校获得启发,少走弯路。

关键词:书院;民办高校中国自古以来有民间办学的传统,我国办民间高等教育的历史绵延数千年。

其中兴起于隋唐五代时期,兴盛于宋、元、明、清的书院是我国古代民办高等教育的最巅峰形式。

对古代书院与现代民办高校的对比研究将对现代民办高校走出困境有很大的启示。

一、古代书院与现代民办高校的比较(一)古代书院与现代民办高校办学定位的不同1.古代书院始终把办学定位于“培养人才”。

中国古代书院的教育目的是为了“讲学修身以待上之选择者”,希望用教育来消融圣徒的利禄之心,培养“传斯道而济斯民”的人才,但是他们并不反对书院生徒应举出世,只是要求其在研习儒家经典的基础上,将儒家思想内化为良好的道德修养,然后应举博取功名,为国家作贡献。

一方面,书院接受不同阶层地域,甚至是地位低下、经济困难的贫困子弟,让他们有机会通过努力考取功名,改变命运;另一方面,有不同观点的学术大家通过建立书院,传授自己的观点来为社会培养人才。

因此,书院的办学定位始终是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

2.现代民办高校办学定位模糊是其自身发展的最大问题。

我国现代民办高校是在20世纪80年代,政府为弥补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不足,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缓解稀缺的高等教育资源与强烈求学愿望间的矛盾,开始允许民间办学。

创办初期可以说大都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培训式学校,虽然也关注培训某一方面人才,但它更关注扩张以赚取更多的学费,因此,它的发展更缺少稳定性,更盲目。

1999年,大量民办培训机构迅速转变为民办高校,并将招生规模迅速扩大。

民办高校要想保住现有发展成果。

就必须获得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接受教育部的教学评估,按照公立高校的路子办学。

书院的产生对中国当代教育的启示

书院的产生对中国当代教育的启示

书院的产生对中国当代教育的启示一、引言中国教育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曾经孕育出许许多多的优秀文化和教育制度,其中包括书院。

书院作为一种传统教育形式,起源于古代,对于中国当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书院的产生对中国当代教育的启示,从而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书院的历史与发展书院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学校制度,起初是为了培养士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能力而设立的。

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朝,当时设立的国子监就可以看作是书院的雏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书院的数量和规模逐渐增多,并在唐代和宋代达到了鼎盛阶段。

书院的兴起为中国古代教育带来了许多新的变革和进步,例如推崇礼教、尊儒学等,对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书院对中国当代教育的启示1.传承与发扬优秀传统书院作为一种传统教育形式,强调的是人文教育的培养,重视学生的道德修养、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这对于中国当代教育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代教育应该传承和发扬这种优秀的传统,注重学生的全面素养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减少应试教育的弊端。

2.倡导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这在中国当代教育中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当前,中国教育过度强调应试成绩,忽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书院的创新经验告诉我们,应该通过改革教育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开展独立研究,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的需求。

3.实施教育体制改革与注重个性发展书院的产生,离不开社会背景的变迁,是一种教育体制改革的尝试。

当代中国的教育体制同样需要深度改革与完善。

书院的经验告诉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和需求,教育应该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空间,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潜力。

4.加强师德建设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书院以儒家思想为主要教育内容,强调师者行者,具有很强的师德教育意义。

我国古代书院制度的演变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我国古代书院制度的演变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2016.02一、书院制度的历史演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我们能够了解到古代书院制度的演变历史如下:书院兴起于唐朝,当时进士科是朝廷选拔人才的重要渠道,而民间也开始出现了对文化教育的需求,部分文人开始设置学斋来进行教育活动。

所以书院一开始主要是私人治学的形式,而唐朝也设置了官方书院作为政府的学术机构,如比较出名的丽正书院以及集贤书院,但是讲学仅仅是其附属功能。

到北宋时期,社会相对安定,书院也开始承担起教育任务。

这一时期书院的讲授内容逐渐和科举制联系起来,开始形成了书院的三种教育内容:讲学、供祀以及藏书。

北宋时期也有很多著名书院也是我们现在还知道的有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等。

南宋时书院到鼎盛时期,正式作为一种文化制度而确立起来。

而最为出名的当然是朱熹先生主持的白鹿洞书院,我们从历史课本中也能够找到这一内容,而其所著的《白鹿洞书院揭示》也明确的解释了教学的目的以及修身、处事和讲学的基本要求。

同时讲学制度也开始得到了较快发展,各个学派的集大成者在书院讲学,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元朝时虽然朝廷积极支持书院发展,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书院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内容进行了一定的管控,这一时期的书院逐渐成为了政府控制人民思想的机构。

明朝时政府开始控制书院的发展而支持官学,但是科举制度存在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在明朝后期朝廷也逐渐认可书院,因此对岳麓书院与白鹿洞书院进行了修复,加之理学大家王守仁以及湛若水的影响,书院得到了一段时期的繁荣。

但是同一时期,以东林书院为典型的部分学院开始关心政治话题,也出现了具有政治性的团体,这和封建社会集权统治思想是背离的,因此朝廷对其三次禁毁,这也代表了书院全盛时期的结束[1]。

直到清朝,在同光中兴之后,书院也开始随着封建统治的瓦解而开始朝着近代化的趋势发展,1901年清政府新政,将书院更名为学堂,至此发展延续千年的书院制度也最终结束。

二、书院制度对现代教育的启示(一)德育教育的启示查阅朱熹所著《白鹿洞书院揭示》中的相关内容,我们能够了解到,其特点主要是把传统的道德规范整理为通俗易懂的文字,同时以制度规范的形式交给书院全体师生。

书院发展历史以及其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书院发展历史以及其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北宋时,以讲学为主的书院日渐增多。南宋时 随理学的发展,书院逐渐成为学派活动的场所。 宋代最著名的有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 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 府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书院大多是自 筹经费,建造校舍。教学采取自学、共同讲习 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以自学为主。 它的特点就是为了教育、培养人的学问和德性, 而不是为了应试获取功名。(北宋四大书院尚 存在争议,此处选取的是观点之一)
3.创建浓郁的求知求实学术氛围
书院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把传授知识与学术研究紧 密地结合在一起在进行知识的传授与学术研究过 程中,书院始终秉承求知求实的学术理念,形成 了浓郁的求知求实的书院学术氛围,为学生们深 入钻研、培养学者型人才,提供了真正的学问场 所。 • 现代大学除了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外,还 要努力创建一种浓郁的求知求实学术气氛。只有 这样才能使学生们不仅学到科学文化知识,成为 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心理品格素质的大学 生,更能使他们成为具有实事求是的创新思维能 力、不断探索新领域,开拓新境界的优秀人才。
2. 倡导师生互动,培养独立精神
书院采取师生互动辩论的教学模式,提倡师生间 质疑问难,平等讨论,取长补短,充分调动学生 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 学习。这种互动式教学打破了把统一、固定 的课程和教材灌输给学生的古代官学教育模 式,推进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在这一教学 模式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 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提 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独立精神,使其“识精 而思锐,不惑于常解”,并且能够根据学生的个 性和特长,因材施教。
• 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元世祖首次下令
广设书院,民间有自愿出钱出粮赞助建学 的,也立为书院。后多次颁布法令保护书 院和庙学,并将书院等视为官学,书院山 长也定为学官,是书院官学化的开始。元 代将书院和理学推广到北方地区,缩短了 南北文化的差距,并创建书院296所,加上 修复唐宋旧院,总数达到408所。但受官方 控制甚严,无书院争鸣辩论的讲学特色。

试论古代书院办学对当今办学的启示

试论古代书院办学对当今办学的启示

试论古代书院办学对当今办学的启示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引言古代书院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其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对今日教育仍然有着深远的启示作用。

中国书院教育的理念及其现代启示

中国书院教育的理念及其现代启示

中国书院教育的理念及其现代启示中国古代书院是一个集人才培养、学术创新、文化传播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组织,在培养人才、发展学术、传承文化、开启民智中体现出独特的精神品格和文化意蕴,形成了以教育教学与学术科研结合、人格教育与知识教育并重、倡导师生互动、培养独立精神、百家争鸣、兼容并蓄、崇尚自主精神、躬行践履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理念。

重新审视中国古代书院的教育理念,对于重振当代大学精神,完善教学模式,构建和谐校园关系,推动大学教育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标签]中国书院教育理念书院精神它的历史不仅是一部简单的制度史,更是一部以书院为平台而演绎的文化史、社会史。

中国古代书院在培养人才、发展学术、传承文化、开启民智过程中体现出独特的精神品格和文化意蕴,形成了以教育教学与学术科研结合,人格教育与知识教育并重,倡导师生互动、兼容并蓄、百家争鸣,培养独立精神,崇尚自主精神,躬行践履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理念。

回顾中国书院的教育理念发展历史。

对于当前的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中国书院的历史演变书院渊源于唐末五代十国,作为一种正式教育制度形成于北宋开国十余年后。

唐代书院分为官、私两类,但都不是聚徒讲学的教育组织,前者如集贤殿书院为藏书修书之所,后者为文人士子治学之地。

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国家由强盛走向衰落,政治腐败,民生凋敝,文教事业也受到严重冲击,官学废弛,礼义衰亡。

于是一些硕学鸿儒受佛教禅林的启发,纷纷到一些清静、优美的名胜之地读书治学。

此后,归隐山林、论道修身、聚徒讲学之风逐渐兴起。

真正具有聚徒讲学性质的书院到五代末期才基本形成,北宋初年发展成为较完备的书院制度,成为中国传统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宋之初,虽然结束了长达百年的地方政权割据、群雄争斗、外族入侵的分裂局面,但新政权忙于巩固统治,无力兴学,作为乡党之学的书院遂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渗透了民间群体力量,官府人员也加入其中,教育机构、管理组织及管理方法日益完善,出现了嵩阳、应天府、岳麓、白鹿洞等著名的四大书院。

我国古代书院教育的现实启示

我国古代书院教育的现实启示

我国古代书院教育的现实启示摘要:书院是我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教育组织形式之一,它合官学和私学于一身,集讲学、研究、辩论集会、藏书为一体,讲究教育教学的自由自主,倡导学生知识、思辨、思想品德的全面发展,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具有科学内涵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对当代教育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关键词:书院;教育思想;现实启示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是介于私学与官学之间的积聚大量图书、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

①书院之名始于唐代,初为官方藏书授课之所,唐末宋初开展为聚书讲学的教育机构,并在宋代得以迅速发展。

此后,书院历代传承历久不绝,一直延续到晚清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教育组织形式之一。

其办学宗旨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施整个过程都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德育人的思想,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古代教育少有的繁荣局面。

在古代书院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这些经验对当代教育仍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一、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讲授为辅我国古代书院教学一改官学先生讲、学生听的沉闷格局,提倡以学生自主钻研为主,教师讲授为辅,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钻研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正好顺应了“人类的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②的本质要求。

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认为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证明人”、“示之于始而正之于终”。

朱熹非常善于指导学生,他的弟子将他的读书经验归纳为六条: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教师的讲授一般少而精,主要采取启发式教学,且教法不拘一格:或提取要领、或启示引导、或指定书目、或解难释疑。

教师只是从旁指点,而不介入到具体的研习过程中,这种教学方法力求使学生在自学体验中掌握学习方法,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书院教学的宝贵经验之一。

这与当今我们所提倡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有神似之处,并为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古代书院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古代书院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古代书院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提要】书院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中国古代教育做出了卓越的奉献。

书院重视讲学,培养学生的自学和论辩能力,讲实学、重实践,提倡道德教育。

书院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至今仍熠熠生辉。

本文通过探讨古代书院教育思想,从而为当今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供借鉴和解决的思路。

【关键词】书院;教育;思想书院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教育组织。

书院历史悠久,在开展过程中,书院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

在当代社会,人们对书院的兴趣仍然不减,相关讨论和研究始终不断。

而研究中国古代书院的教育思想,从中汲取智慧与经验,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当代老师的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助于提升师生的道德品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古代书院教育思想〔一〕书院重视讲学讲学是中国古代书院教育中极其重要的内容。

书院讲学活动灵活多样,讲学者一般是书院老师,有时也邀请外来学者,例如淳熙八年,朱熹执掌白鹿洞书院教育期间,邀请陆九渊前来讲学。

陆九渊以孔子所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为题进行演讲,影响很大。

书院讲学制度不断开展,日趋完善,“逐渐超出书院的范围,扩展为社会的学术聚会〞。

从而加强了学术的流动性,表达出书院教育的包容性。

书院老师博学多才,品德高尚,教育方法得当,学生来到书院刻苦努力,通过认真聆听老师讲学,得到许多启发,不断翻开新思路,取得长足开展。

在讲学期间,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很融洽。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和论辩能力学生在书院主要是自学,老师所做的工作相对来说是辅助性的。

如陆世仪曾“提出分年、分等、分类读书的意见,指导学生学会精读、略读,认为有些书需要背诵,有些书需要讲透,有些只要求一般地浏览、涉猎。

〞老师往往传授思想理论和学习方法,重视思想上的启迪和方法上的指导。

书院老师还鼓励学生质疑论辩,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独立钻研的能力。

自学和论辩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辨精神,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还有利于学生将有关知识消化吸收。

古代书院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古代书院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古代书院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古代书院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而且也在深刻地影响着现代教育。

古代书院一直被认为是社会精英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涵盖了多种知识,包括文学、历史、技术等,都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古代书院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短暂的。

书院的学生们需要经过多年的系统学习才能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不是短期记忆学习。

由于书院的学生要求高,学校只是一个起点,学习的重点在于家庭和社会的环境,以及学生个人的努力。

此外,古代书院也重视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

其次,古代书院强调探究与思考,而不是过多的记忆。

书院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而不是简单地学习知识。

书院学生要做的是思考问题,不断发现问题,寻找答案。

古代书院注重探究,它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记住知识,还要求学生研究背后的原因,并深入思考知识的含义。

此外,古代书院也强调学生应具备道德素质。

书院的教师不仅教授知识,还要教授仁义道德,使学生能够遵守社会公德,从而为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书院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有一定的道德操守,使他们具有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古代书院是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它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而这些教育模式也为现代教育提供了启示。

古代书院不仅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还以道德教育为特色,要求学生修养高尚,以能够造就社会精英并服务于社会。

此外,古代书院的强调也可以促进现代教育,如注重探究与思考,重视实践教学等。

同样,现代人可以借鉴古代书院讲求学习知识的精神,以及重视培养学生丰富的思想道德素质,使现代人更健康、更有道德观念。

古代书院办学特色对当今民办大学的启示

古代书院办学特色对当今民办大学的启示

古代书院办学特色对当今民办大学的启示摘要:书院是中国古代的私立大学,在千年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相对独立自主;有学派、有大家、各具特色;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活动多形式等书院特色。

其成功的办学经验对当前我国民办大学的经营发展和特色建设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书院;办学特色;民办大学;启示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是私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是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教育活动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

我国古代的书院制度,从唐末五代至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它在办学形式、教育教学的组织与管理以及教学原则和方法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书院作为一种制度文化,不仅在中国教育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其影响还波及到日本、朝鲜和东南亚地区。

特别是书院在办学定位、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组织和处理教学与学术研究的关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对于促进当前我国民办大学的改革和发展,办出特色,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一、书院是相对独立、自主的教育机构在我国,教育形成为一种制度可以追溯到三代以前,而在殷周时代,我国的官学已初具规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又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组织形式产生了,这是中国教育制度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从此以后,中国的教育便一直沿着“官学——私学”的双轨模式发展着。

然而,自宋以来兴起并逐渐得到发展的书院制度,又以其特有的风姿,给中国的教育制度增添了新的光彩,使我国的教育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多样化,以至最终形成了官学、私学、书院的三轨模式。

并且在近代是书院完成了与新式学堂的衔接。

1901年,书院改学堂。

作为私学的高级表现形式,书院相对于一般私学规模比较大,并有较完备的规则,较系统的教学计划和稳定的管理体制。

书院虽经常受到地方官吏甚至朝廷的支持,但并未列入政府的教育体制之中,而是一种独立于官学和私学之外的独特的教育机构。

具体来说,书院大都是在私人捐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历代书院基本上都较为自主,有极强的独立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M ay.2010第3期(总177期)JOU R NA L OF 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 D EMY OF SOCI A L SCIENCES N o.3 史学新论中国古代教育的办学类型及现代启示*———以书院为例王瑜卿 袁敏英【提 要】书院是我国古代独具特色的一种高等教育机构,作为中国教育史上与官学平行交叉发展的一种教育制度,它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延续发展于元代,于明清时期达到普及,在历经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

它的教学特色,如学规、讲会制度、自学制度,对当代大学的办学类型与发展定位都具有借鉴与启示意义。

【关键词】古代教育 书院 书院制度〔中图分类号〕G40-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952(2010)03-0140-05一、书院的起源和发展书院之名,最早见于唐代,是古代中国士人的文化教育组织。

“它源自民间和官府,是书籍大量流通于社会之后,数量不断增长的读书人围绕着书,开展包括藏书、校书、修书、著书、刻书、读书、教书等活动进行文化积累、研究、创造、传播的必然结果。

”①清人袁枚的《随园随笔》卷14所记:“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

”②可见,唐代的丽正书院和集贤书院并非真正的教育机构,而主要是官方校书藏书的场所。

书院之所以能够兴起并发展,主要有几点原因,一是唐末五代战乱之后,官学式微,“士病无所于学”,于是私学教育勃兴;二是有些士大夫和学者要求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学术观点;三是一些学者受禅林的影响,愿选择山林名胜施教。

这样,“书院便应运而生并逐步衍变成具有学校教育、学术研究、图书整理和出版性质的机构。

”③随着官府设立和私人兴办的书院渐渐增多,书院的教育功能也日趋突现,出现了如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雎阳书院、嵩阳书院等许多著名书院。

南宋时书院大兴,书院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组织之严密和制度之完善都是空前的。

辽、金、元时期私学教育十分发达,有家学、从师就学、私人办学等形式,影响和效果大大超过了官学。

元世祖大力认可和提倡书院的讲学制度,使得元* 该成果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河北省高等院校的培养层次、定位选择问题的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课题编号:06020178。

① 唐亚阳:《中国书院精神》,《湖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② 徐晓娜:《书院的教学特色及启示》,《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8期。

③ 田广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65页。

140代的书院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据统计,元代新建书院143所,复兴书院65所,改建书院19所,凡227所,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北方也从无到有,出现了40多所。

”①至明清时期,科举盛行,书院受社会历史条件和官方政策的变化而时衰时盛,甚至时断时续。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教会书院在中国的设立,西方的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和学制管理对传统书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书院的传统教育形式已不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在国人变革学制的要求下,清政府于1898年下令改书院为学堂。

改革过程一波三折,直到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士子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的希望完全破灭后,独具办学特色的书院才终于走完了全部的历史路程,为新式学堂所取代。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书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古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二、书院的办学特色及文化意义书院是介于私学与官学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它具有“非官非私”、“既官既私”的特征。

从其发展脉络和具体操作流程看,体现出这样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获得官方的认可与扶助。

从历代书院的确立及发展来看,往往与皇帝赐匾额、经书有关。

宋初的六大书院皆是如此。

二是注重藏书与读书。

宋代“书院之所以称名者,盖实为藏书之所”,而藏书的目的自然是为了读书。

三是自由讲学,研讨学术。

宋明的书院,更多地承袭了私学讲学自由、各有所本之风习,以传播学术思想为职责。

宋代理学的流行与书院自由讲学、研讨学术的追求密不可分。

四是坚守儒理,与佛、道争胜。

②书院是“三教”鼎立、争斗和兼容的产物之一,可为印证的是书院的确立正好是佛、道式微的开始。

书院大多选址于名山大川、风景优美之地,这与佛、道的抗争与影响不无联系。

在教学方式上书院十分重视学术讲演,其形式有“升堂讲说”、“学术会讲”等。

书院大师除了阐发自己的学术见解外,还十分重视不同学术观点的论辩交流。

明代后期的顾宪成、高攀龙就特别制订了书院会讲制度,规定“每年一大会”,“每月一小会”,并订有“会约”、“会规”,以道义相磋磨,学术相珍重。

除学术讲演外,书院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重学生自修研究和质疑问难。

书院有丰富的藏书,为学生自由读书和独立钻研提供了基本条件。

朱熹认为,读书要读出疑问,然后切磋。

除集体讲演外,书院老师的职责就是指导学生自修读书,强调读书须有疑,有疑而又深思未得者即当请教老师,所谓“质疑问难”。

朱熹创造的读书法对后世读书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张栻要求学生读书“如其可取,虽庸人之言有所不废;如其可疑,虽或传以圣贤之言,亦须更加审择”。

③书院还以学术探究和理智训练为根本。

无论是大师讲演,还是学生自修,都注重营造学术探讨的氛围,体现研究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奉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讲明义理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对某一问题进行精讲,如陆九渊在白鹿洞书院仅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黄干在白鹿洞曾讲“乾、坤”二卦,山南山北士子云集;程端礼在集庆路江东书院也只就某一专题或某一章句进行讲授,然后让学生自行钻研。

学习主要在于学生的主动修为,自我调控。

朱熹曾说:“书用你自去读,道理用你自去究索,某只是做得个引路底人,做得个证明底人,有疑难处同商量而已。

”④书院作为知识分子求知问学的精神家园,努力将学术研究与教育活动结合起来。

他们一方面通过学术研究深化学理探讨,促进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教学和学术研究培养人才,扩大学派影响。

正是这样交互递进,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思想和学术的发展。

书院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千余年的传承与创新,形成了有别于传统中国其他社会群体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

作为传承与创新儒家文化的主要机构,书院是以141王瑜卿 袁敏英:中国古代教育的办学类型及现代启示①②③④曹松叶:《元代书院概况》,《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第10集第112期。

安萍:《古代书院及书院文化》,《兰台世界》2008年第23期。

田广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66页。

范铭:《中国古代书院所体现的现代大学精神启示录》,《民办教育研究》2008年第4期。

“道”为核心的人文精神的主要倡导者与实践者。

全祖望《城南书院记》曰:“其教多以明心为言。

盖有见于当时学者,陷溺功利,沈锢词章,积重难返之势,必以提醒为要。

”《白鹿洞志》:“朱熹更荐岳麓书院,与诸生讲论,多训以切己务实,无厌卑近,而慕高远。

恳恻至到,闻者感动。

”①书院视道德教育为教育活动的重中之重,严格按照儒家的道德理想模式来设计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能够将道德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书院注重制度化建设,规范教学秩序,制定章程、学规等形式,使书院重视道德教育的人文精神充分显现出来。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制定的《白鹿书院揭示》中,首当其冲要求生徒严格遵守儒家的道德规范。

陆九渊建象山书院,旨在“教人做个人”。

②南宋以后,大多数书院继承并遵循了这一学规,不过不同的书院在不同的时期根据实际情况对一些条目作了一些补充修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些修正或补充都是对已有条款的进一步完善。

书院人文精神的彰显主要通过两个方面,一是重视道德教育是实现个体道德完善的最具体手段,二是培养生徒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教育读书人关心时事、学政兼论。

不少书院是既论学,又论政。

宋代朱熹、张栻曾批判科举之弊,明代东林书院则“讽议朝政,裁量人物”。

至今,东林书院旧址的石柱上仍然刻着顾宪成题写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③书院追求一种精神的完善,主张儒家对“道”的追求应是在个体道德完善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政治,以实现全面的完善。

在传统中国的政治体制下,学而优则仕的传统理念使得书院与社会政治的结合往往表现为对科举仕途的追求。

因此,大多数书院都将道德教育与科举应试教育统一起来,目的在于培养“德业”与“举业”并重的人才。

显而易见,书院的出现及普及使得传统中国的社会教化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

书院的发展成为以文化传播与普及为核心的社会教化的重要机构,这是书院直接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方式。

在宋代以来的绝大多数时期,书院数量都是多于官学的。

清代新创建的书院达3757所,修复前代书院608所,两项共计为4365所。

④数量如此巨大的书院遍及全国各地,成为开展社会教化的主要机构,其教育教学功能的发挥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教化的实施。

书院在传授对象方面是极为开放的,招收生徒虽然有严格的名额限制,但是书院的教学不拘一格,是面向广泛的社会群体的,开放的办学方式能够使书院通过自身的学术活动与服务社会来发挥影响,实现社会教化。

明代中后期发展成熟的书院讲会,已经显示出一定的规模与效应,不仅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社会教化的重要载体和主要途径。

三、古代书院制度对当代高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注重两个结合,即教师指导学习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俗话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在古代书院制度中教师始终只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

无论是宣扬其教育思想,还是传达“以励品学,非以弋功名”的价值观念,均是采用积极引导、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对于一些研究课题,师生可以共同研究学理,教师的作用主要在点拨、启发与引导。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其本意就是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朱熹门人辅广曾归纳“朱子读书六法”,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

⑤这六法相辅相成,有的放矢,是一个有机整体,对提高学生读书水平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从我国目前情况看,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生养成了“耳学”的习惯,即习惯了耳朵听教师所讲的内容。

这是一种被动的教学方式,无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创新性学习。

因此,在教学中应借鉴古代书院的这种自学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由“一言堂”、“满堂灌”转变为互动性的“群言堂”,充分彰显学术民主气氛。

课堂上积极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引导学生积极提问,努力营造一142《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0年第3期 ①②④⑤陈钟凡:《两宋思想述评》,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1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