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
资中县球溪高级中学林华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体会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2)品味曲词富于“文采”的特点。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思维、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悟借景抒情手法所表现的意境美。
[设计思路]:
根据此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式的教法。学生在感知文意、明确重点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自主感悟曲词的意境,体会曲词情景交融的艺术,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作品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
[教学准备]:
(1)要求学生初步了解《长亭送别》的情节结构。(2)通过课前的预习提示,明确文章的学习重点,初步品味曲词的情味。
(3)学生课外自主欣赏有关“离愁别恨”的古典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以柳永的《雨霖铃》被称为唐诗宋词中“离愁别恨”的绝唱而引入文章的教学。(《长亭送别》被称为元曲之中“离愁别恨”的绝唱,是抒情艺术的典范篇章。)
二、整体感知、明确重点
1简介作者、剧情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元代戏曲作家。
剧情梗概,要求学生简要归纳。
点拨:《长亭送别》是全剧诗意最浓的部分,它在情节上没有多少进展,也没有戏剧矛盾的激烈转化,使全折弥漫着一种淡淡的而又是悠长的哀愁。
[设计意图]:学生在初步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进而去探究人物“此恨谁知”的复杂心理内涵。
2提问:古代戏曲常用的艺术手法有浪漫主义、借景抒情等艺术手法,而此文最主要采用什么手法?
讨论明确:此文主要采用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③提问:你个人认为哪些曲子巧妙地运用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试加以赏析。(自由朗读全文)
讨论明确:主要有以下曲子[端正好]、[脱布衫]、[一煞]、[收尾]。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整体感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
三、赏析品味,重在感悟
(一)提问:这些曲子巧妙地运用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请试着加以解读,品味其中的意境。(集体朗读这四支曲子)
点拨:学生可以把握其中的意象,试从古典诗词中查找运用这些意象来解读“离愁别恨”的意境;也可以运用散文式的语言加以诠释、品味。
1学生讨论[端正好]
提示:世传实甫至“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构思甚苦,思竭,扑地遂死。
明确:意象:
碧云:碧云天,黄叶地。(范仲淹)
黄花: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
大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
西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散文式语言
如:碧蓝的天空飘着白云,黄色的菊花飘落满地,西风刮得正猛,北方大雁向南飞,清晨是谁把经霜的枫林染得这样红,一定是离人带血的泪。
如: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浓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无法分开。
如:但一个“泪”字,就使全篇景物都闪耀着别离的泪花,它们都成了传情之物。
[教师小结]:
展现在莺莺眼前的碧天白云、黄花堆积、秋风阵阵、北雁南飞的清秋景象,勾起莺莺心中浓重的离愁,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真可谓“景为情设,情由景生”。其妙处,一在意象的组合,典雅华美;一在情感的抒发,委婉含蓄。
[设计意图]:目的是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品读,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鉴赏质量。
2学生讨论[脱布衫]
明确:意象
黄叶: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
西风: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
衰草:试问闲愁多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贺铸)
散文式语言
如:西风怒号、黄叶纷飞、寒气刺骨、衰草凄迷,这情景何等凄清、何等悲凉,真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教师小结]:
这里所描绘的是筵席之中的飒飒秋风、黄叶纷飞、袅袅烟气、野草零落之景,以景衬情,衬托出莺莺浓得化不开的愁绪。
3学生讨论:[一煞][收尾]
明确:意象
烟雾: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夕阳:斜阳外,寒鸦点点,流水绕孤村。(秦观)
古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青山: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林逋)
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
马嘶:寒蝉
..
(解说:“马嘶”打破了这片沉寂,撕碎了莺莺原本破碎的心,马嘶之处,正是张生所在之地。不见所欢,但闻马声。要求学生引用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名句加以佐证)。
残照: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柳永)散文式语言
如:夕阳古道,原来还有窃窃私语,现在却归于一片寂静,独留莺莺黯然神伤,此情此景恰如柳永笔下的“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如:“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是写莺莺怅然痴立,极目远送,流露出欲见不能的惆怅和不忍离去的眷恋。这愁长如水,沉如铅。
如:秋风掠过禾黍,飘来声声马嘶,马嘶声声叩击莺莺心田。劳燕分飞谁主使,离愁别恨苦难言,说什么功名仕途,只问何处归程何时归年。
如:偶然见征马又在残阳里闪现了一下,随即隐没在群山雾霭之中,留下的是一片寂静,可谓景随人远,情随恨长。
[教师小结]:
分手之时,莺莺目睹到青山疏林、轻烟薄暮、夕阳古道、风啸马嘶这样的景象,更增添了莺莺心中的一份愁苦,真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设计意图]:此教学环节是在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中进行的,学生引用古诗词加以解读、运用散文式的语言加以诠释,自然品味到其中的意境。设此教学环节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深层拓展探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意识。这样教学,让学生尽情地在语言文字中徜徉,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习得语感,从而提升阅读品位,提高人文素养。
(二)提问:通过这些意象的分析,请你们自主选择其中的两个意象分别为[端正好]、[脱布衫]、[一煞][收尾]等曲子所描写的秋景图冠名,并运用学过的一句古诗词来表达莺莺的情感?
要求:在诵读的基础上,四人一小组讨论,最后派代表发言。
明确:西风霜林图——泪眼问花花不语(欧阳修)
黄叶衰草图——剪不断,理还乱(李煜)
古道烟霭图——离愁渐远渐无穷(欧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