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的处置程序和原则

合集下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置程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置程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置程序及时处理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于保护市民的身体健康、保障本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加强本市传染病暴发疫情、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工作,根据《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职业卫生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按照市政府管理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的精神,现就本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报告、处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指导原则(一)首接负责制原则当发生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事件发生单位和接收病人诊治的医疗卫生机构,应根据《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职业卫生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报告所在地的区县疾病控制机构和(或)卫生监督机构。

事件所在地区内首先接到报告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以下简称“首接单位”)为突发事件的责任单位,其职责:一是负责做好事件情况的记录,在规定时间内向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市级业务机构进行报告,并通知相关单位进行处置;二是在联合处置时,首接单位负责现场处置的牵头工作。

(二)分级处置原则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分为一般事件、重大事件、特大事件三级,实行分级处置的原则。

一般事件由区县业务机构(即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等下同)按照职能划分,在区县卫生行政部门的指挥不开展调查和处置,同时及时将事件情况、进展报告市级业务机构,必要时可请上级业务机构给予指导。

在事件处理结束后3日内出具调查报告。

重大事件应在区县卫生行政部门的指挥下,由区县业务机构按照职能划分进行处置,市级业务机构应参与调查、处置。

事件调查处理完成后,区县业务机构应当在2日内出具调查报告。

特大事件由市卫生局视事件情况提请市政府指挥,必要时提请市政府启动应急指挥办公室。

市级业务机构和事件所在区县的卫生行政部门、业务机构按照职能划分组成现场处置小组进行应急处置。

在现场处置过程中随时报告事件进展和处置情况。

突发事件的处置程序和原则

突发事件的处置程序和原则

领导者处置突发事件应遵循的程序和原则《突发事件应对法》所称的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突发事件具有突如其来的偶发性、意想不到的突变性、琢磨不透的复杂性和不可估量的危害性等特点。

处置突发事件必须迅速、及时,尽最大努力控制局势,挽回影响;如果处置不当,就会使局面失控、事件升级,导致灾难性后果的出现。

因此,制定反应迅速、正确有效的处置程序,明确妥善应对、化险为夷的基本原则,避免紧急情况下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防止突发事件处置中的重复和缺位现象,显得尤为重要。

一、处置突发事件应遵循的程序由于突发事件所处的具体环境和条件不同,每一事件的特殊矛盾、规模、程度、性质和后果不同,卷入事件的群众情况不同,因而处置的办法和程序也就各异。

但是,无论其状况如何,一般来说,都要经过以下六个程序,每一个程序又各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处置策略。

1.控制事态。

突发事件发生后,领导者迅速控制事态是处置事件的第一步。

事件的突发性,要求处置工作必须突出一个“快”字。

快速出动是把突发事件控制在最小范围、消灭在萌芽状态的重要保证。

要快速发现、快速报告,快速出动、快速到位,快速展开、快速介入,以便抓住先机,争取主动。

要尽快控制事态发展,领导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成立临时专门机构。

比如在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可以把所辖机构分成突发事件决策机构和处置机构两部分,决策机构及其人员主要是对事件发展情况进行预测,制定处置事件的策略和步骤,对全面工作进行指导;处置机构及其人员负责掌握动向,反馈信息,贯彻决策机构意图,对事件进行具体处置。

把决策层和执行层分开,有利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领导者控制事态的策略表现在:一是要迅速隔离险境。

当出现灾害事故类突发事件时,为了确保社会及公众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应采取果断措施,迅速隔离险境,力争把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所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为恢复正常状态提供保证。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及处理流程图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及处理流程图

第一节火灾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及处理流程图1、0突发性事件处理流程1、1迅速报告:发生事件后立即向主管部门汇报,经请示后报110处置(紧急情况下可先报110),同时按程序向当地相关部门与主管部门逐级报告。

1、2现场处置:总指挥(或副总指挥)应迅速赶到现场,判明情况,做出紧急部署。

各组迅速到位,按责任分工,迅速开展工作。

1、3现场维护:组织人员维护现场秩序,劝阻围观群,设置警戒线,保护现场,控制局面。

1、4按警并引导进入现场:敏于观察,注意发现问题,配合公安机关与相关部门开展事件的调查取证工作,控制违法犯罪嫌疑人。

1、5做好接待、安抚工作:按规定与来访者对话,做好政治思想工作,稳定情绪,正面引导,积极化解矛盾,将影响与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1、6加强信息收集: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取证。

1、7处理善后:成立善后工作小组妥善处理善后事宜,积极消防机关工作。

2、0火灾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及处理。

2、1立即报告主管部门。

2、2如火势较大,迅速拨打“119”报警,报警时讲清楚起火方位、名称、地点、火警情况及由何种物质引起的火灾等。

2、3派人在通往发生火灾地点的主要路口等候,引导消防车从最快的路线进入火场,并提供水源地点,同时立即组织力量抢救伤者与贵重物品,以最快的速度救出被围困人员,做好疏散人群的工作,并及时切断电源及煤气总开关等,避免火灾的蔓延、扩大;2、4利用灭火器或消防器材进行灭火,尽可能把火灾扑灭在初级阶段,以减少损失;2、5维护好火场秩序,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火场;2、6救火原则:先救人,后救火,先隔离火源后灭火。

3、0火灾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图1、0突发事件内容:暴风雨形成的塌陷、滑坡、火灾、台风等2、0突发事件领导机制:具体由分管项目经理负责,队长协助,具体指挥以项目经理为主,人员包括应急分队全部队员。

3、0突发处置职能划分:分为现场抢险、事故处理组,现场维护组,通讯联络、物资保障组。

3、1现场抢险、事故处理组:负责突发事件现场抢险救灾,灭火扑救,案件处理等工作。

应急处置要点和程序

应急处置要点和程序

应急处置要点和程序【正文】应急处置要点和程序应急处置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迅速采取措施,减少事故损失、恢复正常秩序的一系列紧急处理行动。

应急处置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灾害事故的后果,因此,掌握应急处置的要点和程序对于保障公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应急处置的要点和程序,以提供参考。

一、应急处置要点1. 快速反应:快速反应是应急处置的关键之一。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必须迅速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紧急处理。

2. 确定责任:在应急处置过程中,明确责任分工非常重要。

需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责任,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

3. 实时信息:及时获取准确的信息是应急处置的基础。

通过建立健全的信息收集系统,确保快速获取相关事件的最新情报,有助于决策者作出正确的决策。

4. 协同合作:突发事件往往牵涉到多个部门、机构或地区,需要建立协同合作机制。

各方应加强沟通,互通信息,共同制定应对措施。

5. 预案演练:为了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和准确性,定期进行预案演练是必要的。

通过模拟实战场景,让人员熟悉应急处置流程、掌握操作技能,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二、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程序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应急预案制定的一系列步骤和措施。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事态评估阶段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首要任务是进行事态评估。

此时,应立即启动应急机制,组织专业人员前往现场进行勘查,了解事件情况和影响范围,并实时收集信息,进行事态评估报告。

2. 应急响应阶段根据事态评估,确定应急响应等级,并启动相应的应急措施。

此阶段应加强现场指挥,组织力量清理现场,疏散人群,提供急救、物资支持等。

3. 救援处置阶段在应急响应阶段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救援和处置工作。

根据具体情况,组织力量进行突发事件的紧急救援行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4. 事后评估阶段突发事件得到基本控制后,应进行事后评估。

组织相关部门对应急处置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处置效果,查找问题,总结经验,为以后应对类似事件提供参考。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的重要性在于它能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明确和规范的操作指导,对相关部门和个人做好应急处置提供了可依循的程序和方法。

下面是一个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的示例,其中包括应急响应流程、组织结构、工作职责等:一、应急响应流程1.接警:及时、准确地接收到报警信息。

2.快速反应:根据报警信息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派遣相关人员前往现场。

3.评估和分析:到达现场后,对事件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事件性质和危害程度。

4.指挥调度: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指挥调度,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投入到处置工作中。

5.采取应急措施:按照预定方案和程序,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控制事态发展,防止事态恶化。

6.救援和治理:组织救援力量,尽快抢救和安置被困人员,同时进行事态治理,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

7.信息发布:及时发布事态信息,向公众提供准确、可靠、及时的情报,消除恐慌和谣言,维护社会稳定。

8.事后总结和分析:成功处置事件后,对整个应急响应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完善应急预案。

二、组织结构1.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组织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确定工作目标和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和措施。

2.应急部门:包括政府相关部门、公安、医疗、消防、救援等,按照职责分工协同工作,共同完成处置任务。

3.志愿者组织:组织积极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的志愿者,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协助开展应急工作。

三、工作职责1.应急指挥中心:负责指挥、调度和协调应急救援工作,组织各方力量展开救援行动,制定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及时发布事态信息。

2.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制定应急预案和管理应急救援工作,组织应急演练,提供应急物资和专业人员支持。

3.公安部门:负责保障社会治安,维护公共秩序,参与应急救援行动,疏导交通,保护现场。

4.医疗机构:负责伤员救治和医疗救援,向指挥中心提供伤员和病例的信息和报告。

5.消防救援:负责火灾、爆炸等灾害事故的扑灭和救援工作,组织灭火、搜救、救助等行动。

突发事件应急步骤和处理程序

突发事件应急步骤和处理程序

突发事件应急步骤和处理程序2023年的突发事件应急步骤和处理程序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人口规模的扩大,能够预见的是,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也会越来越高。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觉,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来应对突发事件,以减轻损失和伤害。

本文将讲述突发事件的应急步骤和处理程序,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一、突发事件的种类首先,我们需要首先明确突发事件的种类。

突发事件有许多种类,包括自然灾害如地震、山洪、泥石流、台风、洪水等,也包括人为因素引起的事故如火灾、爆炸、恐怖袭击、交通事故等。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我们需要依据突发事件的种类来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二、突发事件应急步骤1、及时报警当突发事件发生时,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及时报警。

依据不同的情况,选择海报或者拨打相应的紧急救援电话来寻求帮助。

一旦接到紧急报警,救援队伍会迅速出动,并赶到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2、观察周围环境一旦报警,我们需要观察周围环境,以便确定应急处理的具体方案。

如果在室内,要及时关闭门窗、开启排气扇和通风设施,以充分利用通风效果。

如果在室外,需要避免站在树下、电缆杆下等危险地点,以保证人身安全。

3、随身携带急救包在生活中,我们需要随身携带一个急救包,以便应对突发事件。

急救包通常包括创可贴、止血药、抗过敏药、冷敷剂、纱布、医用手套、酒精消毒剂等物品。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自己或者身边人受伤时,可以通过急救包进行紧急处理,减轻损失和伤害。

4、远离危险区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我们需要迅速离开危险区域,前往安全地带。

在楼房中,我们需要迅速下楼,在疏散通道内排队,不要乱闯乱逃。

在室外,我们需要远离危险区域,避免站在电缆下等危险地点,以保证人身安全。

三、突发事件处理程序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在短时间内组织有效的救援、应急、抢险工作,最大程度地减轻损失和伤害。

1、救援救援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为受伤者或遇险者提供急救、抢救、避险、疏散、转移等服务的行动。

突发事件处置程序

突发事件处置程序

突发事件处置程序一、背景突发事件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发生的,突然出现的,并且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

为了有效应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和遵守一套科学合理的突发事件处置程序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标本程序的目标是确保突发事件能迅速、有序地得到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保障社会秩序稳定。

三、程序简述突发事件处置程序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接报和调度:一旦发现突发事件,相关部门应立即接到报警并迅速调度相关人员和资源到达事发现场。

2. 评估和报告:到达事发现场后,应对事件进行评估,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件的性质、规模和危害程度。

3. 防控和救援: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防控措施和展开救援行动。

确保事故区域的安全,及时救助被困人员,同时尽量降低环境污染和财产损失。

4. 组织指挥和协调:在事故处理过程中,需要建立指挥机构,统一组织指挥和协调各部门的行动,确保处置工作的高效进行。

5. 信息发布和应急通知:及时向社会公布事故信息,并向受影响的人员发布应急通知,指导人们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6. 归档和总结:事故处理结束后,应对整个过程进行归档和总结,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处置程序,为以后的突发事件处理提供借鉴。

四、责任分工在突发事件的处置过程中,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如下:- 报警机构:负责接报突发事件并及时通知有关部门。

- 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指挥和协调各部门的行动,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和请示。

- 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参与到事件的防控和救援工作中。

五、预案演练和培训为确保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定期进行突发事件的预案演练和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水平。

六、附则本程序的实施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细化,确保其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以上是突发事件处置程序的简要描述,具体的操作细节和具体措施应根据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进行灵活调整和制定。

突发事件处置流程

突发事件处置流程

突发事件处置流程突发事件处置流程是指在发生突发事件时,相关部门和人员按照一定的流程和程序进行应急处置。

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恐怖袭击、公共卫生事件等,这些事件对社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全的重要措施。

一、应急预案任何一个单位或组织都应该建立应急预案,以便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对。

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明确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职责分工和联系方式。

2.应急通信保障:建立应急通信网络,确保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流畅通。

3.应急资源保障:建立应急物资库,储备必要的物资、设备和药品等。

4.应急培训和演练: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水平。

二、应急响应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响应是最关键的环节。

应急响应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信息收集和分析:及时获取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事件性质、影响范围和应急级别。

2.应急启动和通知:按照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参与应急处置。

3.现场处置:前往事发现场进行处置,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人员疏散、物资救援、消防救援等。

4.信息发布和群众安抚:及时向社会公布事件情况和处置进展,安抚受众情绪,避免造成社会恐慌。

三、应急评估和总结突发事件处置结束后,应进行应急评估和总结。

应急评估主要是对应急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总结主要是对应急预案的完善和应急响应机制的优化。

通过应急评估和总结,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突发事件是难以预测和避免的,但通过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机制,可以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影响。

因此,各级单位和组织都应高度重视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不断加强应急能力和水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程序及注意事项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程序及注意事项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程序及注意事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工作环境的改变,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也在不断上升。

突发事件是指无预警发生,对人身、财产造成严重危害,必须立即组织应急处置的突发事件。

其特点是突然性、不确定性、危险性和紧急性。

突发事件的发生给生产、生活和社会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就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程序及注意事项,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组织机构和人员的保障1.明确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职责:建立和完善应急处置组织机构和人员,明确各岗位职责,保障人员的权益和安全。

2.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不同的突发事件需要不同的应急预案,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置突发事件。

3.人员培训和演练:组织定期的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熟悉应急预案和紧急处置程序。

二、信息的收集与分析1.建立健全的信息采集网络: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系统,及时掌握各种突发事件的情况,以便及时处置。

2.对信息的分析和判断:收集到信息后,要对信息进行准确、全面地分析和判断,提前做好预案准备。

3.加强跟踪和监测:对可能的突发事件,要加强跟踪和监测,提早了解情况,做好应对准备。

三、资源保障1.建立健全的物资储备系统:针对不同的突发事件,建立相应的物资储备系统,确保必要的资源能够及时到位。

2.加强资源整合和调配: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要及时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和调配各项资源,确保资源的最大利用。

3.加强与外部资源的协调和合作:突发事件发生后,要及时与外部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协调合作,共同应对灾害事件。

四、处置过程中的安全保障1.加强现场指挥和控制: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要加强现场指挥和控制,将灾害事故制约在一定范围内。

2.做好人员疏散和安全救援:突发事件发生后,要及时组织人员疏散和安全救援,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3.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还要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减少损失。

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流程

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流程

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流程一、前言为了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我们制定了本应急工作流程。

本流程旨在明确各部门职责,规范应急响应程序,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应急响应流程1. 接警与初步判断(1)接到突发事件报警信息后,值班人员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应急指挥部根据报警信息,初步判断事件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2. 启动应急预案(1)根据初步判断结果,应急指挥部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2)若启动应急预案,立即通知各相关部门和人员,按照预案要求迅速集结。

3. 现场指挥与协调(1)成立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应急指挥工作。

(2)现场指挥部根据现场情况,制定具体的应急处置方案。

(3)协调各部门、单位之间的应急响应行动,确保信息畅通、资源共享。

4. 应急处置与救援(1)各部门、单位按照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开展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2)根据事件发展态势,及时调整应急处置方案,确保处置效果。

(3)做好现场安全防护工作,防止次生、衍生事故发生。

5. 信息发布与舆情引导(1)指定专人负责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发布事件信息和应急处置进展。

(2)加强舆情监测,积极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社会稳定。

6. 后期处置与总结评估(1)事件得到控制后,开展后期处置工作,包括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等。

(2)对应急响应过程进行总结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三、应急保障措施1.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确保应急处置需要。

3. 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协同作战能力。

4. 建立健全应急指挥平台和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应急指挥效率。

5.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应对突发事件。

四、附则1. 本应急工作流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各部门、单位应根据本流程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3. 本流程的解释权归应急指挥部所有。

突发事件的处置流程与原则

突发事件的处置流程与原则

优化资源配置
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和调配体系,确保资 源能够快速、准确地到达事发地。
强化跨部门协作
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高效的协调机制,确 保应急响应快速、有序。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地震应急救援
总结词
迅速响应、科学救援
VS
详细描述
地震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 救援力量赶赴现场,开展搜救工作。同时 ,加强医疗救治和物资保障,确保受灾群 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在救援过程中,应遵 循科学救援的原则,合理调配资源,提高 救援效率。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突发事件的处置流程 与原则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4
目录
CONTENTS
• 突发事件的定义与特点 • 突发事件处置流程 • 突发事件处置原则 • 突发事件处置的挑战与对策 CATALOG
突发性
突发事件通常出乎人们的预 料,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 、方式、程度等方面具有不 确定性。
紧迫性
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往往伴 随着紧急状态,需要迅速采 取应对措施,以减少损失和 影响。
威胁性
突发事件可能对人们的生命 、财产、环境和社会秩序造 成严重危害,需要采取有效 的应对措施。
资源有限性
由于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和 紧急性,资源往往有限,需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配置 资源,有效应对事件。
社会动员与协调
在必要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救援工 作,协调各方面资源,形成合力。
恢复与总结阶段
01
灾后重建与恢复

应急预案的处置程序及方法

应急预案的处置程序及方法

一、引言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确保生产、生活秩序正常进行而制定的一系列预防和应对措施。

本文将详细阐述应急预案的处置程序及方法,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一、应急预案的处置程序1. 紧急启动程序(1)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分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2)根据事件性质,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通知相关部门和单位。

(3)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和调度。

2. 信息收集与报送(1)应急指挥部负责收集事件相关信息,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涉及人员、财产损失等。

(2)及时向政府、上级部门和社会公众发布事件信息,确保信息透明。

3. 应急救援行动(1)根据事件性质,组织专业救援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开展救援行动。

(2)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控制事态发展,降低损失。

4. 现场处置(1)根据事件性质,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现场处置,如疏散群众、封锁现场、隔离污染源等。

(2)对受伤人员实施紧急救治,确保生命安全。

5. 应急保障(1)确保应急物资、设备、能源等供应充足。

(2)加强应急通信保障,确保信息畅通。

6. 后期处置(1)对事件原因进行深入调查,查明责任。

(2)对受灾群众进行救助,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3)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的处置方法1. 预防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安全意识。

(2)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

2. 应急响应措施(1)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

(2)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应急处置有序进行。

3. 现场处置措施(1)快速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3)确保救援人员、物资、设备等供应充足。

4. 后期处置措施(1)查明事件原因,追究责任。

(2)开展灾后重建,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应急预案处置流程

应急预案处置流程

应急预案处置流程一、前言本预案旨在规范组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响应和处置流程,确保人员安全,减少财产损失,维护正常运营秩序。

本预案适用于各类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二、应急组织体系1. 成立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全面指挥和协调应急工作。

2. 设立应急指挥部,负责具体执行应急领导小组的决策和部署。

3. 组建应急队伍,包括救援、医疗、通讯、后勤等专业人员,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高效开展。

三、应急处置流程1. 信息报告与初步判断(1)一旦发现突发事件,现场人员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性质、地点、影响范围等。

(2)应急指挥部根据报告信息进行初步判断,确定事件等级和应急响应级别。

2. 启动应急预案(1)根据初步判断结果,应急领导小组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并明确应急处置目标、任务和要求。

(2)应急指挥部迅速传达指令,通知相关单位和应急队伍进入应急状态。

3. 现场处置与救援(1)应急队伍迅速赶赴现场,开展救援和处置工作。

(2)现场指挥员根据现场情况,制定具体的处置方案,并指挥应急队伍实施。

(3)确保人员安全,优先疏散和救助受伤人员,同时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4. 应急资源调配(1)应急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各类应急资源,确保救援和处置工作所需的物资、设备和人力等资源及时到位。

(2)加强与外部救援力量的联系和协调,争取更多的支持和援助。

5. 信息发布与舆情应对(1)指定专人负责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准确、客观地发布事件进展和应急处置情况。

(2)加强舆情监测和应对,积极回应社会关切,避免不实信息和谣言的传播。

6. 后期处置与总结(1)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后,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对现场进行清理和恢复工作。

(2)对应急处置过程进行全面总结,分析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应急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应急预案的现场处置程序

应急预案的现场处置程序

一、前言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预防和减少损失而制定的一系列应急响应措施。

现场处置程序是应急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救援和处置工作。

以下为应急预案的现场处置程序:二、现场处置程序1. 紧急报警(1)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拨打110、119、120等应急电话,报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及初步情况。

(2)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请求支援。

2. 现场指挥(1)成立现场指挥部,由上级主管部门领导担任总指挥,负责全面协调、指挥现场救援工作。

(2)现场指挥部下设若干工作小组,如:救援组、医疗救护组、物资保障组、宣传报道组等,分别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具体工作。

3. 救援行动(1)救援组迅速组织救援队伍,根据现场情况制定救援方案,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开展救援行动。

(2)医疗救护组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3)物资保障组负责调配、运输救援物资,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4. 现场管控(1)维护现场秩序,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2)设置警戒线,确保救援人员、伤员及物资安全。

(3)加强对现场的监控,防止次生、衍生事故发生。

5. 通讯联络(1)确保现场通讯联络畅通,及时传递救援信息。

(2)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救援队伍、医疗救护机构等单位的沟通,协调救援工作。

6. 应急撤离(1)在确保救援工作有序进行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对受影响区域进行应急撤离。

(2)撤离过程中,确保人员、物资安全,防止拥挤、踩踏等事故发生。

7. 信息发布(1)及时向公众发布突发事件相关信息,消除恐慌情绪。

(2)通过官方渠道发布权威信息,引导舆论。

8. 后期处置(1)对突发事件原因进行调查,分析事故教训。

(2)对受损设施进行修复,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3)总结经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日常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三篇)

日常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三篇)

日常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突发事件发生时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和行动计划。

这些预案的制定是为了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和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以下是一个关于日常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的范文,具体内容如下:一、火灾突发事件处置预案:1. 人员疏散:(1)立即触发火灾报警器,通知相关人员;(2)迅速向火灾逃生通道移动,并保持队形,不乱抢逃;(3)遇到浓烟时,应低姿态前进,避免吸入过多有毒气体;(4)在指定地点集合,确保所有人员安全。

2. 抢救财物:(1)如条件允许,救火员携带灭火器材,进行初期灭火;(2)救护伤员优先,不得拖延时间;(3)尽量减少人员和财物的损失。

二、地震突发事件处置预案:1. 保护自己:(1)迅速找到避难角落,躲避高处物品的砸击;(2)保护头部和颈部,使用硬物遮挡;(3)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4)等待地震结束,并谨慎行动。

2. 组织疏散:(1)触发地震警报器,通知相关人员;(2)按照事先制定的逃生路线迅速有序地疏散;(3)遵循疏散指示,不随意冲动。

三、爆炸突发事件处置预案:1. 保护自身安全:(1)迅速隐藏在坚固的建筑物或避难区,避免碎片和玻璃等物品的伤害;(2)保持平静,不要惊慌失措;(3)保持耳鸣声等迹象,尽量避免听力受损。

2. 组织人员疏散:(1)触发爆炸警报器,通知相关人员;(2)按照预定的逃生路线迅速有序地疏散;(3)遵循疏散指示,不随意冲动。

四、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处置预案:1. 暴雨天气:(1)避免到水深的地方行走,尤其是到淹水的道路上;(2)确保房屋排水畅通,避免室内积水;(3)妥善安置室外物品,避免被风吹走。

2. 暴风雪:(1)尽量避免外出,保持室内安全;(2)确保供暖和通风设备正常运行;(3)注意用电安全,防止触电事故发生。

以上是关于日常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范文的内容,这些预案的制定是为了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的保护而考虑。

应急处置程序及预案演练

应急处置程序及预案演练

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突发事件和事故的发生频率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我国各级政府和企业纷纷制定了应急预案。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阐述应急处置程序及预案演练的重要性,并详细阐述应急预案的编制、实施和演练流程。

二、应急处置程序1. 紧急响应(1)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明确各部门职责,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根据突发事件性质,及时启动应急响应预案,确定应急响应级别。

(3)向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发布应急响应信息,确保信息畅通。

2. 应急处置(1)现场救援。

根据突发事件情况,迅速组织救援力量,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现场救援。

(2)人员疏散。

对受影响区域内的群众进行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3)信息发布。

及时发布突发事件信息,避免恐慌情绪蔓延。

(4)物资保障。

确保应急救援物资供应,为救援工作提供保障。

3. 应急恢复(1)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2)善后处理。

对受灾群众进行慰问、救助,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3)调查评估。

对突发事件原因、影响及应急处置工作进行调查评估,总结经验教训。

三、预案演练1. 演练目的(1)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

(3)增强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 演练内容(1)桌面演练。

针对突发事件,模拟应急预案的启动、应急响应、应急处置等环节,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实战演练。

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应急队伍进行实战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演练流程(1)制定演练方案。

明确演练目的、内容、时间、地点、参演人员及职责等。

(2)组织参演人员。

确定参演人员名单,进行培训和演练前的动员。

(3)实施演练。

按照演练方案,组织开展桌面演练或实战演练。

(4)总结评估。

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突发事件处置六个原则及主要流程

突发事件处置六个原则及主要流程

突发事件处置六个原则及主要流程Handling emergency situations requires adherence to six key principles, which are often referred to as the six Cs. 突发事件处理需要遵循六个关键原则,通常被称为六个C。

The first principle is Communication.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is essential in any emergency situation. It is important to ensure that clear and accurate information is disseminated to all stakeholders, including emergency responders, affected individual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第一个原则是沟通。

在任何紧急情况下,有效的沟通至关重要。

重要的是要确保清晰准确的信息传达给所有利益相关者,包括紧急响应人员、受影响的个人和公众。

Next, the second principle is Coordination. Coordination involves the organiz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efforts and resources to ensure a cohesive and efficient response to the emergency. This may involve collaboration between multiple agencies, organizations, and levels of government. 其次,第二个原则是协调。

协调涉及组织和整合努力和资源,以确保对紧急情况的协调高效响应。

应急预案中应急处置程序

应急预案中应急处置程序

一、引言为了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应急处置程序1. 事发报告(1)发现突发事件后,事发单位或个人应立即向所在地应急管理部门报告,同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2)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影响范围、涉及人员、已采取的措施等。

2. 先期处置(1)事发单位或个人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先期处置工作。

(2)先期处置措施包括:现场隔离、人员疏散、救援物资调配、医疗救护等。

3. 紧急处置(1)接到报告后,应急管理部门应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分析事件原因、影响范围和发展趋势。

(2)根据事件性质和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3)采取以下应急处置措施:1)组织救援力量:调动消防、公安、卫生、交通、通信等部门和单位的救援力量。

2)疏散人员:根据事件情况,迅速组织受威胁人员疏散至安全地带。

3)现场救援:对被困人员、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援。

4)医疗救护:组织医疗救护队伍,为受伤人员提供救治。

5)交通管制:对事故现场及周边道路实施交通管制,确保救援通道畅通。

6)信息发布:及时发布事件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4. 恢复重建(1)应急处置结束后,相关部门应组织力量开展恢复重建工作。

(2)恢复重建措施包括:1)修复受损设施设备。

2)恢复基础设施功能。

3)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4)开展心理疏导和关爱工作。

5. 调查评估(1)应急处置结束后,应急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部门对事件进行调查评估。

(2)调查评估内容包括:1)事件原因、经过、结果。

2)应急处置措施的有效性。

3)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

4)改进措施和建议。

6. 应急演练(1)应急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应急处置能力。

(2)演练内容应包括: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救援力量调配、信息发布等。

三、保障措施1. 组织保障(1)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

(一)交通事故的处理1.工作目标:(1)确保苑区道路不受事故影响,无堵塞情形出现;(2)处理程序正确,处置及时,要求当值主管接报后三分钟之内赶往现场。

2.工作流程:(1)发现或接报后就近当值迅速赶往现场维护现场秩序;(2)确定有无人员伤亡并疏导好交通秩序;(3)如有伤者视伤情决定是否拨打120 救急或送医院;(4)征询双方事主意见可否协商处理;(5)可以协商处理,双方当事人以书面形式确认处理意见后完结;(6)协商不成功,报交警处理;(7)当值人员(队员、领班)将事情经过及处理结果以书面形式记录报办公室备案;(8)如属道路路况不佳所致,应检讨管理原因,是否应增设交通指示牌、减速坡或修改道路死角。

3.注意事项:(1)留下双方当事人,并控制好双方情绪防止打斗或过激;(2)迅速协调人员疏导交通,防止堵塞,并疏散围观人群;(3)如肇事车辆逃逸,应迅速报警并详细了解或记录肇事车牌、车型、颜色等资料;(4)发生人员重伤或死亡类事故应立即报交警, 被损坏一方当事人不在现场应设法联系, 联系后报交警处理;(5)醉酒肇事宜报交警处理(防止酒醒后不认帐)。

(二)煤气泄漏的处理1、工作目标:(1)义务消防人员确保 3 分钟内至现场处理;(2)确保无因处置不当而致煤气爆炸事件发生。

1、工作流程:(1)关总阀(别墅与洋房为楼下花园一侧,公共管道由煤气公司控管);(3)消防队员及消防车迅速至现场做好战斗准备;(4)封锁现场,设置警戒线,疏散楼内及附近人群;(5)协助煤气公司人员处置;(6)处理完毕后将事情进行汇总上报,并于大堂或公告栏处公示事故原因;(7)恢复用气。

1、注意事项:(1)现场慎用对讲机、手机等通信工具(现场泄漏中心点30 米为半径以内及下风向100 米以内应关闭或禁用),规避可能因产生“电火花”而酿成煤气爆炸的一切可能;(2)业主室内煤气泄漏时不能打电话入其屋内,防止爆炸。

(三)业主家中报警器报警的处理1、工作目标:接报后当值队员及机动人员需在 2 分钟内至现场处理;2.工作流程:(1)判断报警信号发起原因;(2)迅速联系业主查明情况,若属误报,绕场检查后撤离;(3)无法判定(如室内有响动但无人应门铃)室内是否受到不法侵害时应联系业主,视情况决定报110 或公安介入处理;(4)可以判定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打斗或呼救声时,应果断采取措施制止并报110 或派出所;(5)封锁现场及一切可能令疑犯逃跑的路口,如侵害人逃跑应设法留置,如有伤者,应报1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领导者处置突发事件应遵循的程序与原则《突发事件应对法》所称的突发事件就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与社会安全事件。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与一般四级。

突发事件具有突如其来的偶发性、意想不到的突变性、琢磨不透的复杂性与不可估量的危害性等特点。

处置突发事件必须迅速、及时,尽最大努力控制局势,挽回影响;如果处置不当,就会使局面失控、事件升级,导致灾难性后果的出现。

因此,制定反应迅速、正确有效的处置程序,明确妥善应对、化险为夷的基本原则,避免紧急情况下的盲目性与随意性,防止突发事件处置中的重复与缺位现象,显得尤为重要。

一、处置突发事件应遵循的程序由于突发事件所处的具体环境与条件不同,每一事件的特殊矛盾、规模、程度、性质与后果不同,卷入事件的群众情况不同,因而处置的办法与程序也就各异。

但就是,无论其状况如何,一般来说,都要经过以下六个程序,每一个程序又各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与处置策略。

1.控制事态。

突发事件发生后,领导者迅速控制事态就是处置事件的第一步。

事件的突发性,要求处置工作必须突出一个“快”字。

快速出动就是把突发事件控制在最小范围、消灭在萌芽状态的重要保证。

要快速发现、快速报告,快速出动、快速到位,快速展开、快速介入,以便抓住先机,争取主动。

要尽快控制事态发展,领导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成立临时专门机构。

比如在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可以把所辖机构分成突发事件决策机构与处置机构两部分,决策机构及其人员主要就是对事件发展情况进行预测,制定处置事件的策略与步骤,对全面工作进行指导;处置机构及其人员负责掌握动向,反馈信息,贯彻决策机构意图,对事件进行具体处置。

把决策层与执行层分开,有利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领导者控制事态的策略表现在:一就是要迅速隔离险境。

当出现灾害事故类突发事件时,为了确保社会及公众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应采取果断措施,迅速隔离险境,力争把突发事件与重大事故所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为恢复正常状态提供保证。

二就是转移群众的注意力。

一般地说,每次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群众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在一两个敏感、热点问题上,在这种情况下,转移群众的注意力,对于控制事态就是十分有利的。

可以通过说服诱导,寻找双方利益的交汇点,使群众对党与政府的主张产生认同;可以从群众的角度出发,承认某些可以理解与合理的方面,作出无损于实质的让步或许诺;还可以运用归谬法引导事件的参与者意识到最终可能出现的双方都不愿意瞧到的不良后果,使大多数人恢复理智,同时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与方法。

三就是进行强制性干预。

在解决突发事件过程中,政府的强制性干预就是十分必要的。

面对突发事件,“政府中枢决策系统就必须享有发号施令的权威,并且可以制定与执行带有强制性的政策”。

因为在突发事件状态下,每一个人的信息量毕竟就是有限的,某些群众与个别领导者还会处于一种非理性状态,同时决策也会遇到各方面的阻力,其风险性使得任何意见都难以像常规情况下那么容易达成妥协与统一,因此,依靠领导权威、推行强制性的决策就是惟一的选择。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迅速而有效地遏制事态的扩大、升级、蔓延。

2.调查研究。

当突发事件得到初步控制以后,领导者应马上进入第二阶段,即组织力量开展调查研究。

对突发事件的调查,在内容上强调针对性与相关性,查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事态发展、控制措施、相关部门与人员的态度以及公众在事件中的反应;在方法上强调灵活性与快速性。

调研过程中应广泛收集与听取事件参与者、目睹者的意见、反映与要求,从中分析事件的性质与因由;要与事件的参与者正面接触,尽量抓住事件的薄弱环节与暴露之处进行调查,以利于发现问题。

一般地说,目睹者观察与提供的情况,就是较为客观与准确的,因为她们与事件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能够客观公正地分析与反映情况,为领导者制定对策提供可靠依据。

根据调查来的情况,找出突发事件发生的因果联系,把握主要问题,就可以为确定事件的性质打下基础。

3.制定对策。

在通过调查研究,对事件的来龙去脉与性质予以确定之后,应迅速会同有关职能部门,进行分析讨论,制定相应的对策。

制定对策须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就是对策必须具有可行性,能在现有条件下付诸实施;二就是对策应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与问题,做多种准备,不能简单从事;三就是重视专家的意见,因为突发事件的出现,有时就是在领导者不太熟悉的领域,而专家对自身涉及领域的问题有专门的知识与经验,专家的意见可以弥补领导者知识与经验的不足,特别就是在事态基本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制定对策更应该重视专家的意见。

总之,突发事件的处置,对领导者素质与能力的要求特别高,不允许决策出现失误与漏洞,也不允许在执行过程中软弱无力。

领导者在抓主要矛盾的同时,应注意总体配合,综合治理,以便尽快解决问题。

4.贯彻实施。

经过前三个阶段的准备工作,在贯彻实施阶段,领导者应动员社会力量有序参与。

面对灾害类以及恐怖动乱类突发事件,在一个开放、分权与多中心治理的社会,没有社会力量的参与就是不可想象的。

社会力量的参与,可以缓解突发事件在公众中产生的副作用,使公众了解真相,打消恐惧,起到稳定社会、恢复秩序的作用。

突发事件造成的最大危害在于社会正常秩序遭到破坏并由此带来社会公众心理上的脆弱,所以,保持稳定的社会秩序与原有的社会运行轨迹、提高公众心理承受能力就是首要的选择。

要尽可能保证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运转,尽可能避免突发事件进一步造成更大的公众心理伤害。

在最近的SARS事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现出焦虑、不安与慌乱的心理,党与国家领导人适时地走到疫区的群众中间,并通过媒体加以宣传与报道,即刻收到稳定人心、安定社会之效。

对于社会性突发事件,领导者要公开表明立场,恳切地道出自己的希望与担心,这样可以增加社会公众的信任感,使感情距离拉近。

诚实的态度容易赢得社会公众的尊重,减轻她们的恐慌心理,有助于尽快解决问题,恢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秩序。

5.评估总结。

突发事件解决后,领导者要对整个事件的过程进行评估。

一就是注意从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心理效应与形象效应诸方面,评估有关措施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并实事求就是地撰写出详尽的突发事件处置报告,为以后处置类似的事件提供参照。

二就是认真分析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反思工作中的不足。

如果就是组织机构设置有问题,那就重新建立健全预防突发事件的运行机制,堵塞漏洞;如果就是政策有问题,就应重新调整政策;如果就是干部工作作风有问题,就要从克服官僚主义、改进工作作风入手,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以得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如果就是领导者政治敏锐性差,就应严肃纪律,让应当承担责任的人承担必须承担的责任。

要通过评估反思,切实改进工作,努力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从根本上杜绝类似突发事件的发生。

处置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做好了,才能说该事件圆满解决了。

6.重塑形象。

即使领导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处置了突发事件,政府的形象也仍然有可能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突发事件过后,领导者要采取一定措施,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调整组织机构使之更精干、更有工作效率,与此同时,还要以诚实与坦率的态度安排各种交流活动,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与联系,及时告知她们突发事件后的新局面、新进展,消除突发事件带来的形象后果,恢复或重新建立政府的良好声誉与美好声望,再度赢得社会的理解、支持与合作。

关于处置突发事件的一般程序,这里有两点需要加以说明:其一,六个程序并不就是处置任何突发事件都必须经过的,比如调查研究程序,在事件规模不大,对事件前因后果已经了如指掌,且冲突较缓、处置的胜算较高时就可以越过,直接从控制事态到制定对策,这样处理时效会更好;其二,六个程序在解决突发事件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就是不一样的,其中难点就是控制事态,关键就是制定对策,重点就是贯彻实施。

概括地说,只要领导者科学地把握住前四个环节或程序,突发事件就是不难处理的。

二、处置突发事件应遵循的原则根据国内外处置突发事件的理论与实践,考察我国突发事件的现状,笔者认为,处置突发事件应遵循以下六个原则:1.救治第一原则。

不管就是什么类型的突发事件,首先要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

应将媒体报道与公众反应首先集中于对伤亡人员的救助而不就是领导人的活动、缉拿罪犯、防范措施等,这样有利于号召与动员公众支持政府,参与救援活动,就是在特殊情况下增强社会凝聚力与得到公众支持的必然选择。

比如美国在“9·11”事件发生后,布什总统很快就对恐怖主义宣战,大造“本·拉登死的活的都要”与进攻塔利班的舆论,但工作重点却首先放在救援工作与强化国内治安上,直到两个月过后,在做好了军事准备、赢得了国际支持之后,才真正开始大动干戈,出兵攻打阿富汗。

2.把握主要矛盾原则。

任何突发事件都有一个牵动全局的主要矛盾,把握主要矛盾,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解决与转化,就是解决突发事件的根本之所在。

因此,领导者应注意全面地认识事件的各种现象,潜心分析各种现象间与现象背后的因果联系,要在把握各种联系的基础上,通过一一过滤、比较与筛选,认准制约整个事件的主要矛盾,从而找到整个事件的“总闸门”。

对于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要全力抓住薄弱环节与关键部位,控制火头与水源;对于社会政治类突发事件,必须全力控制与解决首要人物。

只有会牵“牛鼻子”,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注重新闻传播原则。

在全球化进程加速的信息时代,人们很容易从媒体、网络与其她通讯工具中了解信息,因而封锁信息不仅就是徒劳的,而且会让谣言、错误的信息与观点充斥于社会,在公众中制造混乱。

所以,在突发事件出现以后,为了求得公众的准确了解、深入理解、全面谅解,必须及时向广大公众传播全面而准确的信息。

一就是迅速开放传播通道。

要把必要的信息公之于众,让公众及时了解突发事件的事态与领导者正在尽职尽责地加以处理的情况。

二就是有效控制信息导向。

开放的信息传播通道有利于避免公众的猜疑、误传,但就是由于人们对突发事件所持的态度不同,瞧问题的角度不一,因而也有可能使信息传播朝着不利于突发事件顺利处置的方向发展,所以必须有效控制信息导向。

要牢牢掌握对外报道的主动权,指定专门的机构与人员负责事件的对外发布。

切忌发布未经证实的消息,对发布消息可能产生的反响要事先作出估计。

三就是大力消除谣言。

在及时提供全面、确凿的事件真相的同时,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包括本地区的知名人士、舆论界权威与一切有社会影响的人),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辟谣,以遏制谣言的流传。

4.机动权变原则。

突发事件现象与原因之间、原因与原因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决策具有很大的风险性与不确定性,这就要求领导者在处置这类事件过程中要机动权变,根据千变万化的现场情况进行随机决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