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历年真题
古代汉语试题集锦(20多页含答案)

2003—2004学年度第二学期古代汉语试卷(A)一填空题(30分)1.《季氏将伐颛臾》:“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句中的“无乃……与”是一个表示的固定句式,句中后一个“是”的句法作用是。
2.明末古音学家陈第最早提出“,,字有更改,”的观点,他被称为古音学的。
3.依照王力的看法,上古声母有个。
4.填词时所依据的乐谱叫。
5.比较通行的词谱有清人万树编的《》和清人王奕清等编的《钦定词谱》。
6.“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中,“月氏”的读音应该是。
7.《诗经·七月》:“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其中“剥”是的通假字,“介”是的通假字。
8.《论语·季氏》:“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中“夫”的词性为。
9.《诗经·七月》:“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注:“豕一岁曰豵,三岁曰豜。
”其中注疏术语“曰”的作用有二:一是,二是。
10.中古韵书的代表是《》,此书早佚,它的音系保存在官方韵书《》中。
11. 和称己之名作用的不同在于,尊人和自谦。
12.依照王力先生的看法,上古的韵部共有________个。
13.唐宋三十六字母中,属于牙音的是、、、。
14.从位置说,古汉语语气词有、和三类。
15.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古汉语双宾语句有两类,即和。
16.“大哉,尧之为君!”属于句,作主语的是。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0分)1.“相”和“见”既有副词的用法,也有代词的用法()2.连用的语气词,处于句末的是的全句的语气重点()3.“衍文”指古书的传抄刻印过程中误增的文字()4.“读为”和“读若”的主要作用是破假借()5.“乘坚策肥”“绿肥红瘦”中的两个“肥”用法相同()6.宋朝开始有古书句读始于,并已形成习惯()7.下面句子的标点是错误的()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
8.古书注解是从经书开始的()9.李善《文选》注以征引广博见长,增补了许多难得的史料()10.“永明体”或称为“近体”,“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三、解释题(20分)1.解释术语(1)圈发之法(2)疏(3)并提和分承2.解释下列句中标“·”的词语(实词只释义,虚词说明词性、用法和对译法)(1)江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
古代汉语文言文考试题目及答案

古代汉语文言文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哪个词的用法是名词用作状语?A. 风烟俱净B. 星汉灿烂C. 举头望明月D. 低头思故乡答案:A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位古代文学家之口?A. 司马迁B. 陶渊明C. 李白D. 杜甫答案:B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之”字的指代用法的是:A. 之乎者也B. 之子于归C. 之乎者也,可以休矣D.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答案:B4.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三省”指的是:A. 早中晚三次反省B. 反省三次C. 反省自己的三个方面D. 反省三次不同的事情答案:C5.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窈窕”一词,其含义是:A. 身材苗条B. 举止优雅C. 心灵手巧D. 容貌美丽答案:B6.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的意思是:A.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下面的路自然形成B.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下面的道路自然变得平坦C.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下面的小路自然形成D.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下面的小径自然形成答案:D7.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蒹葭》C. 《子衿》D. 《采薇》答案:C8.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的意思是:A. 不进入老虎的洞穴,怎么能捕获老虎的幼崽B. 不经历困难和危险,怎么能获得成功C. 不进入老虎的洞穴,就无法了解老虎的生活习性D. 不进入老虎的洞穴,就无法知道老虎的凶猛答案:B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A10.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A. 月亮B. 美丽的女子C. 明亮的星星D. 清澈的泉水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______,温故而知新”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强调了复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答案:学而时习之2. “______,可以为师矣”出自《论语》,意味着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古代汉语知识试卷

古代汉语知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汉字属于象形字的是()A. 休。
B. 日。
C. 明。
D. 从。
2. 在古代汉语中,“走”的意思是()A. 行走。
B. 跑。
C. 离开。
D. 散步。
3.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作代词的是()A.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 公将鼓之。
C. 学而时习之。
D. 辍耕之垄上。
4. 下列句中“于”字表示被动的是()A. 战于长勺。
B. 君幸于赵王。
C.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 下列古汉语句式属于判断句的是()A. 沛公军霸上。
B.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C. 具告以事。
D. 君何以知燕王?6. “六书”中,“形声”字的特点是()A. 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B.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C. 比类合谊,以见指撝。
D. 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7. 古代汉语中表示第二人称的敬称是()A. 汝。
B. 尔。
C. 君。
D. 若。
8. 下列词语在古汉语中属于偏义复词的是()A. 国家。
B. 妻子。
C. 父兄。
D. 以上都是。
9. “其”字在句中可表示祈使语气的是()A. 吾其还也。
B. 其真无马邪?C.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 其皆出于此乎?10. 在古代汉语中,“汤”的本义是()A. 热水。
B. 菜汤。
C. 汤药。
D. 汤池。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1. 下列属于古今字的有()A. 莫 - 暮。
B. 然 - 燃。
C. 说 - 悦。
D. 知 - 智。
E. 辟 - 避。
2. 以下关于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 名词用作动词后,一般表示与这个名词相关的动作行为。
B.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时,这个形容词在句中充当主语或宾语。
C. 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或行为。
D. 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
E. 数词有时也可以活用为动词。
3. 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是()A.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 河曲智叟亡以应。
古代汉语试题及解析

古代汉语试题及解析多项选择题1、汉字记录语言的方式,从总的方面来看,大致有______。
(2 分)2、古代汉语书面语的两个系统是______。
(2 分)3、下列句子中都有双声连绵字的是?(2 分)5、给《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作注释的是?(2 分)6、下列上古韵部中属于入声韵的是?(2 分)8、介词“于”的用法主要有______。
(2 分)9、下列句子中“是”作指示代词的是?(2 分)10、连词“则”的主要用法是______。
(2 分)单项选择题11、下列各句属于判断句的是?(2 分)12、下列句子中与“公语之故”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2 分)13、被称作古今汉字分水岭的字体是( )。
(2 分)14、下列括号词语是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处所的一项是()。
(2 分)15、“六书”之名始见于__________。
(2 分)16、下列括号词语是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比喻的一项是()。
(2 分)17、下面几种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18、“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中“克”的意思是?(2 分)19、下列句子中与“公赐之食”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2 分)20、下列句子,加下划线的词用本义的一句是?(2 分)21、《说文解字•叙》中所谓“视而可识,察而可见”,指的是“六书”中的()。
(2 分)22、下列各句中,用“所”字帮助表示被动的一句是?(2 分)23、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句的是______。
(2 分)24、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第一次给“六书”中的每一书下了定义,并举例予以说明,其中“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六书”中的______。
(2 分)25、“穆公访诸蹇叔。
”其中“访”的词义是?(2 分)26、________是一部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语文工具书,该书收单字56000左右。
(2 分)27、下列句子,属于用判断句形式表示原因的一句是?(2 分)28、“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中“给”的意思是?(2 分)29、下列括号词语是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对待的一项是()。
古代汉语100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100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1、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A八卦说 B结绳说 C仓颉造字说 D图画说2、《周易·系辞》和《说文解字》认为“八卦”为()所作A神农氏 B伏牺氏 C仓颉 D郑樵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亦”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6、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吹”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丘皿行回 B人血象舟 C 山雨目本 D果州考豆8、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采明北晶 B耳林从解 C治星炊信 D 自文蚕进9、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A超街碧冈 B风瓣闻闽 C阁围屈觉 D辩凤国裹10、“辟”和“避”的关系是()A古今字 B通假字 C繁简字 D 异体字11、大汶口文化中发现有四个与早期汉字结构相似的图形符号,这几个符号属于大汶口文化早期,距今约()年至5000年A 2000B 3000C 40000D 450012、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保”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自”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星”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牟”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6、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亦街炎伐 B涉崔莫私 C安即和牧 D鸣步武益1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修约菜苗 B保禄私空 C寐融照哀 D问娶分笺18、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左形右声的一组是()A攻期江棋 B郊胡鸽邵 C河诂语超 D滑株鸠功19、“说——悦”这组古今字中,古字和今字的关系是()A改换意符 B增加意符 C读音相同 D意义同源20、《经传释词》的作者是()A王引之 B张玉书 C阮元 D 许慎21、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A止末行锦 B目曰戒哀 C又甘受朝 D皿亦眉疆2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是()A佗——他 B翦——剪 C说——悦 D反——返23、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是()A陈——阵 B赴——讣 C矢——屎 D曾——增24、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A《康熙字典》 B《汉语大字典》 C《中华字海》D《词源》25、“北”是一个()字。
2024年汉语言专科-古代汉语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4带答案

2024年汉语言专科-古代汉语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卷I一.综合检测题(共100题)1.列句中,名词作状语表示对人态度的一句是()。
A.孟嘗君客我。
B.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
C.各親其親,各子其子。
D.今先生不逺千里而庭教之。
2.不用其良臣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3.虞公之兵殆而地削者何也4.下列句中,加【】的词语与“望洋向若雨欺”中“望洋”结构特点相同的—句是()。
A.臣恐天下隨風【靡靡】,爭爲口辯而無其實。
B.陟彼高岡,我馬【玄黄】C.是皆以有參天地之化,關【盛衰】之運。
D.單于【愈益】欲降之。
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爲之辭。
疾:6.下列句中,加【】的词用引申义的是()。
A.楚聞之,夜【引】兵而去。
B.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
C.天柱折,地維【絕】。
7.(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的词。
二國圖其社稷,而求紆其民,各懲其忿以相【宥】也。
宥:8.下列句中,有名词作状语的一句是()。
A.反欲鬬兩主,觀禍敢。
B.我醉,汝道苦我,何故?C.舉以敗國,將何賀焉?D.荆人欲襲宋,使人先表澭水。
9.誅其君而[弔]其民,若時雨降。
弔:10.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乎:11.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
矣:12.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13.下列句中,属于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A.如今人方焉刀俎,我爲魚肉,何辭爲?B.泰山其頹,則吾將安仰?C.陛下以絳侯周勃何如人也?D.樊喻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14.下列句中属于判断句表示比喻关系的一句是()。
A.兵者,凶器也。
B.良庖歲更刀,割也。
C.仲尼,日月也。
D.廉頗,趙人。
15.於是以開後嗣,覺來世覺:16.下列句中加【】的数词表示分数的一句是()。
A.有神人【二】【八】,連臂,爲帝司夜於此野。
B.東下齊城七【十】【二】,指麾楚漢如旋蓬。
C.齊得【十】【二】焉。
D.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17.下列句中,是主谓倒装句的一句是()。
大学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大学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孟子·离娄上》,其中“规矩”指的是______。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孔子在《论语·学而》中提出的观点,其中“说”通假字是______。
3. 在《诗经·卫风·硕人》中,“硕人其颀”的“颀”字的意思是______。
4.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诗经·周南·桃夭》,其中“夭夭”形容的是______。
5.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子衿”指的是______。
6.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论语·述而》,其中“戚戚”的意思是______。
7.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是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提出的,其中“乐”通假字是______。
8.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诗经·周南·关雎》,其中“窈窕”形容的是______。
9.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是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提出的,其中“故”的意思是______。
10.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易经·乾卦》,其中“天行健”的意思是______。
答案:1. 工具2. 悦3. 高大4. 桃树茂盛的样子5. 学子6. 忧虑7. 悦8. 身材美好9. 过去的知识10. 天体运行强健有力二、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1. 解释“道可道,非常道”中的“道”。
2. 解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中的“喻”。
3. 解释“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
4. 解释“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中的“周”和“比”。
答案:1. “道”指的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运行规律,是不可名状的。
2. “喻”指的是明白、理解。
3. “愤”指的是心中有所不满,想要表达而未表达出来;“悱”指的是心中有所困惑,想要解决而未解决。
2024年汉语言专科-古代汉语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3带答案

2024年汉语言专科-古代汉语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卷I一.综合检测题(共100题)1.虞公之兵殆而地削者何也2.穀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_____也。
3.下列对汉字结构的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錦,从帛金声。
形声B.孟,从子从皿。
会意C.佞,从仁女声。
形声D.蝕,从食从虫。
会意4.草木之無聲,風【撓】之鳴。
水之無聲,風蕩之鳴。
5.此天下之害【與】?天下之利與?與:6.景公使晏子爲東阿宰,三年,【毁】聞于國。
毁:7.下列各组字,全都是指事字的一组是()。
A.向舂高B.大止匍C.匪星上D.刃本末8.下列句中的“池”与“城门失火,狭及池鱼”中的“池”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A.楚國方城以爲城,漢水以爲池。
B.數罟不入袴池,魚鱉不可勝食也。
C.南冥者,天池也。
D.花林曲池,園園而有。
9.下列句中,“惡”用作疑问代词的一句是()。
A.好榮惡辱,好利惡害。
B.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C.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已。
D.民食果蓏螓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
10.下列各组字,全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
A.簧、錢、刎B.項、寘、水C.發、信、伐D.彬、箸、解11.古书旧注中,用两个汉字来拼读一个字读音的注音方式是()。
A.反切B.讀若C.讀如D.直音12.下列句中的“亡”与“亡不越竟,反不討賊”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A.此亡秦之續耳。
竊爲大王不取也!B.湯有七年之旱,而國亡捐瘠者,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
C.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
D.離桓之罪,以亡於楚。
13.下列句中,加括号的词意义解释正确的一句是()。
A.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寳焉。
(理:治玉)B.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绥:领导)C.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加:增加)D.業精於勤,荒於【嬉】。
(嬉:荒淫)14.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顏色15.下列句中,加【】的词意义解释正确的是()。
2023年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3年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20题)1.【多选题】下面的形符,表示的意义与行走有关的有()A.辶B.行C.彳D.走E.足2.【单选题】“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
句中的“莫”字,其詞性是()A.副词B.名词C.形容词D.无定代词3.【单选题】下面几组字,不属于古今字关系的一组是()A.垂陲B.难谁C.齐剂D.赴讣4.【单选题】下列句子,属于疑问代词做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A.姜氏何厌之有B.B敢问何谓也C.夫执舆者为谁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5.【多选题】以下工具书,专门查检古代汉语虚词的是()A.词诠B.康熙字典C.助字辨略D.经传释词E.经籍纂诂6.【单选题】“相”的本义是()A.扶助B.辅佐C.仔细看D.相貌7.【单选题】下面各组字,含有指事字的有()A.牛相看亦B.山向伐牢C.水文漏从D.即字目取8.【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是该词的本义是A.有道之士怀其術而欲以明万乘之主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绝江有托于船D.南有乔木,不可休思9.【单选题】下列工具书,主要用于解释虚词的有()A.《古汉语常见字字典》B.《辞源》C.《汉语大词典》D.《词诠》10.【单选题】“汤之问棘也是已”的“之”的用法或意义是:A.结构助词“的B.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C.指示代词“这”D.动词“去”11.【单选题】面几个部首,能够表示房屋意义的是()A.宀B.厂C.示D.邑12.【单选题】下面的古注术语中,能够用于声训的是()A.如字B.之言C.之貌D.谓之13.【单选题】在“宣子説,乃輕幣”句中,“説”字后来通常用“悦”代替,下面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説”字的情况相类似的一句是()A.嫂虵.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
B.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
C.故饑.歲之春,幼弟不饟。
D.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
14.【单选题】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
古代汉语试卷

1、下列哪个字在古汉语中表示“早晨”?
A. 旦
B. 暮
C. 夕
D. 昼
(答案)A
2、古汉语中,“之”字最常见的用法之一是作为:
A. 动词
B. 名词
C. 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D. 形容词
(答案)C
3、下列哪个词在古汉语中不表示“吃”的意思?
A. 食
B. 啖
C. 飧
D. 饮
(答案)D
4、古汉语中,“足”字除了表示人体的脚之外,还可以引申为:
A. 足够,充足
B. 行走
C. 站立
D. 奔跑
(答案)A
5、下列哪个成语中的“行”字,在古汉语中意为“行走”?
A. 行云流水
B. 行将就木
C. 行尸走肉
D. 行远自迩
(答案)D
6、古汉语中,“兵”字最初的含义是指:
A. 士兵
B. 武器
C. 战争
D. 军队
(答案)B
7、下列哪个字在古汉语中表示“看”的意思?
A. 观
B. 望
C. 窥
D. 以上都是
(答案)D
8、古汉语中,“疾”与“病”在用法上的主要区别是:
A. 疾指小病,病指大病
B. 疾指急性病,病指慢性病
C. 疾指外伤,病指内疾
D. 疾指传染病,病指非传染病
(答案)A
9、下列哪个字在古汉语中不常用于表示“说”的动词?
A. 言
B. 语
C. 谓
D. 谈(注:此题设“谈”为不常用,因古汉语中“谈”更多指谈论的内容)(答案)D
10、古汉语中,“衣”字作为动词时,意为:
A. 穿衣
B. 脱衣
C. 洗衣服
D. 做衣服
(答案)A。
《古代汉语》试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2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工具书中;可查检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着作的语句出处的是CA、词诠B、辞通C、十三经索引D、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 DA八卦说 B结绳说 C仓颉造字说 D图画说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 C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 A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5、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AA丘皿行回 B人血象舟 C山雨目本 D果州考豆6、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A超街碧冈 B风瓣闻闽 C阁围屈觉 D辩凤国裹7、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A康熙字典B汉语大字典C中华字海D词源8、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A见-现征-徵解-懈 B奉-俸景-影文-纹C益-溢然-燃干-乾 D立-位县-悬雕-凋9、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于词义扩大的是A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B祈父;予王之爪牙..C清宫除道;张乐设饮.. D交通王侯..10、下列例句“问”字用其本义的是A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B伯牛有疾;子问之..C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D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1分;共15分1、下列各字属于形声字的有A、春B、朝C、孟D、鼎E、伐2、下列词语中;属于叠韵连绵词的是A、炫黄B、匍伏C、披靡D、辟易E、愤懑3、下列各句中;“就”用作本义的是A、草创未就..B、三窟已就..C、是以百姓就本者寡..D、就其深矣;方之舟之..E、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4、下列各句中;“是”充当前置宾语的是A、惟兄嫂是依..B、无乃尔是过与C、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D、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E、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5、诗词曲语辞汇释这本工具书的性质是A、考释诗经、楚辞中的特殊语辞B、考释唐诗宋词中的特殊语辞C、考释乐府民歌中的特殊语辞D、考释曲中的特殊语辞E、考释经书中韵文的特殊语辞6、下列各组字属于古今字的是A反——返 B芸——耘 C归——馈 D涂——途 E知——智7、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是A点——点 B泪——泪 C烟——烟 D敛——殓 E弃——弃8、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是A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C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D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E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9、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用其本义的是A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B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C酌以大斗..D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E淆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10、下列各字所列的义项属于本义的是A薪:砍柴..B奋:举起;扬起;振作..C权:权力;权衡..D信:言语真实..E候:守望;放哨..11、下列各字所列的义项属于假借义的是A弟:表示尊重、顺从兄长.. B信:表示伸展..C岁:表示时间;即一年.. D辟:表示逃避..E畔:表示背叛..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占绝对优势;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占优势..B汉语词汇发展演变的总趋势是复音节化..C汉语词汇中词的复音节化规律当同汉语语音的简化规律相联系..D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有其历史的、社会的根源;主要是由语言内部发展的自身规律所决定的..E我们学习古代汉语词汇;难在“异”而不在“同”;难不在“微殊”而在“迥别”..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复音节词的大量产生已成为汉语发展演变的一个趋势..B偏义复词是指由两个单音节同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语素构成的复音词..这个复音词的词义只落在其中的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仅仅作为陪衬而存在..C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璧有瑕;请指示王..”中“指示”是偏义复词..D合音词是指书写形式是一个字;但实际上暗含了两个单音节词;表示的是两个字合起来所表示意义..E孟子·梁惠王下“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中“诸”是“之乎”的合音..14、战国策·赵策四:“左师触龙言:原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这段话中解释正确的是A盛气:怒气很大..B揖:作揖;古代的一种礼节..C揖:当作“胥”;“须”的通假字;等待..D趋:小步快走;表示恭敬..E谢:谢罪;道歉..15、下列各组字;意符全都相同的是A徒徙行径 B腥胡肖胃C冯骐笃骏 D孟盟盆益E福神祈视三、解释题每题4分;共8分一解时下列句子中加“”的词1、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与:2、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诮:3、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弭:4、”式”于政;不式于勇;不式于四境之外..式: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1、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2、名曰“精卫”;其鸣自“詨“..3、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4、夸父与日“逐走“..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谁它是怎样一部书2、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饥”、“饿”之间的差别:l荀子·荣辱:“饥而欲食;寒而欲暖..”2论贵粟疏:“饥之于食;不待甘旨..”3韩非子·饰邪:“家有常业;虽饥不饿..”4淮南子·说山:“宁一月饥;无一旬饿..”5论贵粟疏:“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3、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耻”、“辱”之间的区别:l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孟子·离娄上:“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3荀子·非十二子:“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4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5报任安书:“行莫丑于辱先..”4、试根据下列例句分析“之”、“焉”的异同..①之二虫又何知②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以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③制;岩邑也;虢叔死焉..④非曰能之;愿学焉..⑤晋国;天下莫强焉..五、古文今译题第一题10分;第二题5分;共15分一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1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2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贯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3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见我;尚可得乎”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4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5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甸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1会论虞常2复举剑拟之3空以身膏草野4何以女为见5反欲斗两主二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六、古文标点题给下面二段古文加上标点符号>每小题8分;共16分..一凡治国令其民争行义也乱国令其民争为不义也强国令其民乐用也弱国令其民争竞不用也夫争行义乐为用与争为不义竞不用此其为祸福也天不能覆地不能载晋文公伐原与士期七日七日而原不下命去之谋士言曰原将下矣师吏请待之公曰信国之宝也得原失宝吾不为也遂去之明年复伐之与士期必得原然后反原人闻之乃下卫人闻之以文公之信为至乃归文公故曰攻原得卫者此之谓也文公非不欲得原也以不信得原不若勿得也必诚信以得之归之者非独卫也文公可谓知求欲矣二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七、古文阅读题阅读下面一段古文;解答文后提出的问题..16分楚有士申鸣者;在家而养其父;孝闻于楚国..王欲授之相;申鸣辞不受..其父曰:“王欲相汝;汝何不受乎”申鸣对曰:“舍父之孝子而为王之忠臣;何也”其父曰:“使有禄于国;立义于庭;汝乐;吾无忧矣..吾欲妆之相也..”申鸣曰:“诺..”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父止之曰:“弃父而死;其可乎”申鸣曰:“闻夫仕者;身归于君而禄归于亲..今既去父事君;得无死其难乎”遂辞而往;因以兵围之..白公谓石乞:“申鸣者;天下之勇士也..今以兵围我;吾为之奈何”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孝子也..往劫其父以兵;申鸣闻之必来;因与之语..”白公曰:“善..”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申鸣流涕而应之曰:“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援桴鼓之;遂杀白公;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申鸣曰:“食君之食;避君之难;非忠臣也;定君之国;杀臣之父;非孝子也..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也..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遂自杀也..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的词语5分l、孝闻于楚国闻:2、吾欲妆之相也相:3、申鸣将往死之死:4、往劫其父以兵劫:5、援桴鼓之援桴:二通过分析对比;说明下列句子中加“”词各自的词性、意义或语法作用5分1、与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前一个“与”后一个“与”2、其①楚有士申鸣者;在家而养其父其②弃父而死;其可乎其三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文6分1、今既去父事君;得无死其难乎2、今以兵围我;吾为之奈何3、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D 3、C 4、A 5、A 6、B 7、C、8、B、9、A10、C二、多项选择题l、AC2、CD3、CDE4、CDE5、BD6、ADE 7、ABC 8、ABCD 9、BCE 10、ADE 11、BDE 12、ABCD 13、ABDE14、ACDE 15、BC三、解释题一解释句子中加“”的词..l、参加2、责骂3、消失4、用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1文首:花脑袋..喙:鸟兽的嘴..2詨:呼叫..3堙:填塞..4逐走:竟走;赛跑..四、简答题1、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收录篆文9353个、重文1163个..按照部首排列;共540个部首..正文分为十四篇;书末的叙和目录别为一篇;共十五篇..每篇又分为上下..书中在每一篆文下面先释义;再分析形体结构;最后或说明读若某..说文解字综合研究了小篆、籀文和古文的形体结构;因形见义..根据它;可以上求造字的根源;下辨字体的变迁..它不但是研究甲骨文、金文的桥梁;而且也是当前文字改革的重要依据..说文解字总结了汉代训诂学家对经传文字的训释;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它是研究先秦典籍中字义词义必备的工具书..2、“饥”、“饿”二词都表示饥饿;但是两者的程度深浅轻重有所不同..“饥”是一般的饿;即感到肚子空;想吃东西..如例句l、2皆为此义..“饿”是严重的饿;指的是根本没有饭吃;或是长时间未进食;而受到死亡的威胁..“饥”和“饿”的区别;还可以通过这两个词在同一句中的对用看出来..如例句3“虽饥不饿”、例句4“宁一月饥;无一旬饿”;都可以明显看出“饥”与“饿”词义程度深浅轻重的不同..3、“耻”、“辱”作为抽象名词;都表示声誉上所受到的损害或可耻的事情;但是在用作动词时;两者的语法功能具有明显的区别..“耻”用作动词时是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之为耻;其宾语一般是由动词性词语充当;表示对某种事情感到耻辱..如例句l、2、3中“耻”都是意动用法..“辱”用作动词时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之蒙受耻辱;其宾语一般是由名词充当;是指称人的..如例句4、5皆是..4、相同:①“之”、“焉”都是指示代词..②“之”、“焉”都可以充当及物动词的宾语;如例②④..相异:①“之”可作定语;如例①;“焉”则不能..②“焉”字用在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谓语之后;相当于“于是”;在句中作补语;“焉”常用在结尾;兼表提示性陈述语气;如例③⑤..五、古文今译题一1一同判决虞常..2又举起剑来对他比划着..3白白地让自己的躯体去作野草的肥料..4干嘛要见你..5反而要使两国君王互相攻打..二颜渊、子路在孔子身边侍立..孔子说:“何不各自说说你们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有车马乘坐;穿又轻又暖的皮衣;而且拿出来与朋友共同使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转问说:“愿意听听老师您的志向..”孔子说:“使年老的人们得到安康舒适;使朋友们互相得到信任;使年轻的孩子们得到关怀养护..”六、古文标点题一凡治国令其民争行义也;乱国令其民争为不义也;强国令其民乐用也;弱国令其民争竞不用也..夫争行义、乐为用与争为不义、竞不用;此其为祸福也;天不能覆;地不能载..晋文公伐原;与士期七日..七日而原不下;命去之..谋士言曰:“原将下矣..”师吏请待之..公曰:“信;国之宝也..得原失宝..吾不为也..”遂去之..明年复伐之;与士期必得原然后反;句号亦可原人闻之乃下..卫人闻之;以文公之信为至;乃归文公..故曰:“攻原得卫”者;此之谓也..文公非不欲得原也;以不信得原;不若勿得也;必诚信以得之;归之者非独卫也..文公可谓知求欲矣二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七、古文阅读题一1、闻:闻名;使……听到..2、相:担任相..3、死:为……而死..4、劫:劫持..5、援桴:拿过鼓锤..二1、与前“与”:动词;“和……在一起”或“帮助”..后“与”:介词;和、同..2、其①其:代词;他的..②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或表示委婉语气..三1、如今既然离开父亲事奉国君;恐怕该为国君的灾难去死吧2、现在率领军队包围我们;我们该对此怎么办3、象送择生存活着的话;有什么脸面在天下人面前..。
古代汉语试题试卷答案真题

古代汉语试卷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1分,共20分)1.专门用来指明虚词,表示某种语法意义或语气的训诂术语是()。
A.析言、浑言B.读若、读如C.辞、词D.若、如2.下列各句中有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凭藉的是()。
A.今信陵君存邯郸而请封,是亲戚受城而国人计功也。
(《史记•信陵君列传》)B.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马中锡《中山狼传》)C.倡忧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D.项王亦身被十余创。
(《史记•项羽本纪》)3.下列各句中有名词作状语表示对人态度的是()。
A.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三国志•蜀志•先主传》)B.欲辟土地,朝秦楚。
(《孟子•梁惠王上》)C.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贾谊《过秦论》上)D.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
(《左传•隐公三年》)4.同义词“杀”和“轼”的差别是()。
A.程度轻重不同B.感情色彩不同C.适用对象不同D.语法功能不同5.同义词“饥”和“饿”的差别是()。
A.程度轻重不同B.感情色彩不同C.适用对象不同D.语法功能不同6.下列字母中,舌头音是()。
A.知B.从C.穿D.泥7.左思《蜀都赋》:“经三崃之峥嵘。
”句中的联绵词“峥嵘”的声韵关系是()。
A.双声B.叠韵C.双声兼叠韵D.非双声叠韵8.下列各组古今字中属于同义分化而形成的是()。
A.何荷B.辟僻C.直值D.受授9.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句是()。
A.公赐之食,食舍肉。
(《左传·隐公元年》)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列子·汤问》)C.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庄子·逍遥游》)D.公私之相背也,乃苍颉固以知之矣。
(《韩非子·五虫》)10.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此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A.单句对B.隔句对C.反对D.严对11.下列各组异体字中不属于异体字是()。
A.阱穽B.朞期C.惭慙D.凋雕12.下列各词语中具有双声关系的是()。
古代汉语试题10套及解答

目录(打印版)古代汉语试题(1) (2)试题(1)参考答案 (3)古代汉语试题(2) (5)试题(2)参考答案 (6)古代汉语试题(3) (8)试题(3)参考答案 (8)古代汉语试题(4) (10)试题(4)参考答案 (10)古代汉语试题(5) (12)试题(5)参考答案 (13)古代汉语试题(6) (15)试题(6)参考答案 (16)古代汉语试题(7)及答案 (18)古代汉语试题(8)及答案 (21)古代汉语试题(9)及答案 (24)古代汉语试题(10)及答案 (26)古代汉语试题(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全国自考《古代汉语》真题及答案

全国自考《古代汉语》真题及答案卷面总分:100分答题时间:80分钟试卷题量:35题一、单选题(共20题,共60分)题目1: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
A.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B.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盍各言尔志正确答案:C题目2: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一句是()。
A.象有齿以焚其身B.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C.空自苦无人之境,信义安所见乎。
D.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正确答案:B题目3: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B.是非君子之言也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正确答案:B题目4:下列句中,“于”引进比较对象的一句是()。
A.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B.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C.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正确答案:D题目5: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
A.惠等哭,舆归营B.文人相轻,自古而然C.收族陵家,为世大戮D.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正确答案:C题目6:下面哪一项是“術”的本义:A.学术、学问B.邑中的道路C.技能、技艺D.方法正确答案:B题目7:“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是:A.文学课B.理论课C.基础课D.应用课正确答案:C题目8:下列各组汉字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女耳自B.本刃末C.武信从D.江河娶正确答案:A题目9:下面选项全为通假字的一组是A.知智益溢B.早蚤昏婚C.莫暮反返D.信伸畔叛正确答案:D题目10:“责毕收乎?”中的“责”用的是“责”的A.本义B.引申义C.假借义正确答案:A题目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是该词的本义是A.有道之士怀其術而欲以明万乘之主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绝江有托于船D.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正确答案:D题目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使动用法的有:A.A有道之士怀其術而欲以明万乘之主B.庄公寤生,惊姜氏。
大学《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大学《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完整版】一、选择题1、下列字具有相同义符的一组是(A)A、條脩倏修B、福视神祈C、脾胡肺胃D、颖颍顿颈2、下列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D)A信——伸B遁——遯C说——悦D距——拒3、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C)A矜——鳏B歌——謌C辟——避D昏——婚4、下列句子,属于疑问代词做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B)A姜氏何厌之有?B敢问何谓也?C夫执舆者为谁?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5、下列句子具有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的一句是(D)A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B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
D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6、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C)A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
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盍各言尔志?7、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一句是(B)A象有齿以焚其身。
B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C 空自苦无人之境,信义安所见乎。
D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8、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B)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是非君子之言也。
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9、下列句中,“于”引进比较对象的一句是(D)A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B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0、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C)A惠等哭,舆归营。
B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C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D 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
二、填空题(共20分)1、《说文解字》的编排方式是按照部首,全书共分540个部首。
2、《经传释词》的作者是王引之。
3、近人张相所编,汇集唐宋元明清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并加以解释的一部工具书是《诗词曲语辞汇释》。
4、古书旧注中见到“东,德红切”的注解,这是采用了反切的注音方法,其中“东”和“红”两字在语音上具有叠韵的关系。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中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C. 把酒问青天D. 黄河入海流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论语》D. 《史记》3. 以下哪位是唐代著名的女诗人?A. 李清照B. 薛涛C. 辛弃疾D. 李白4. “夫子何为者?树德而崇道。
”中“树德”的含义是:A. 种植德树B. 树立德行C. 种植道德D. 树立道德观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仗修辞手法的是:A. 朝辞白帝彩云间B. 两岸猿声啼不住C. 轻舟已过万重山D. 千里江陵一日还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__________,非礼也。
”是《论语》中孔子的一句名言,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
2. “__________,江船火独明。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3. 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以“__________”回击了廉颇的挑衅,表现了他的机智和勇敢。
4. “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句,表达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
5. “__________,万径人踪灭。
”出自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诗经》的艺术特点。
2. 描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特点。
四、论述题(30分)请论述《史记》在中国古代史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五、翻译题(每题5分,共10分)1. 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翻译成现代汉语。
六、作文题(30分)以“我心中的古代英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观点鲜明,论据充分,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A2. A3. B4. B5. D二、填空题1. 礼之用2. 月落乌啼霜满天3. 吾岂是尔等闲杂之人4. 长风破浪会有时5. 千山鸟飞绝三、简答题1. 《诗经》的艺术特点包括:形式上以四言为主,具有韵律美;内容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劳动、战争、婚恋等;表现手法上,多采用赋、比、兴三种手法,形象生动,富有情感。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上古汉语时期的是()。
A. 于是B. 所以C. 然而D. 因为2. “之乎者也”是古代汉语中的()。
A. 语气词B. 助词C. 动词D. 名词3. 在古代汉语中,“吾”和“我”的区别在于()。
A. 人称不同B. 语气不同C. 用法不同D. 时代不同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倒装句式的是()。
A.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B.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D.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5.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窈窕”一词,其意为()。
A. 苗条B. 美丽C. 贤淑D. 温柔6. 下列句子中,属于被动句的是()。
A. 吾射不中而反B. 被明月兮佩宝璐C.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D. 吾日三省吾身7.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形容的是()。
A. 桃花的颜色B. 桃花的形状C. 桃花的香气D. 桃花的生命力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是()。
A.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B.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C.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D.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9. “温故而知新”出自()。
A. 《诗经》B. 《尚书》C. 《论语》D. 《左传》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
A.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B.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D.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________》。
12. “________,死而后已”出自《左传》,表达了忠诚不渝的精神。
13. “________,白露为霜”是《诗经》中的名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
14. “________,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出自《琵琶行》,表达了战士的思乡之情。
15. “________,死亦为鬼雄”出自《离骚》,表达了屈原的坚定意志。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试题+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答案1.加着重号的字用本义的是( )A.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B.今之争奪,非鄙也,財寡也。
C.四鄙之萌人。
D.我皆有禮,夫猶鄙我。
2.下面对"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中"逝"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逝:往。
B.逝:跑。
C.逝:死。
D.逝:通"誓",发誓。
3."殮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臨"在句子中应理解为( ) A.面对 B.临视 C.哭悼死者 D.从高处向低处看4.对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条是( ) A.德之不脩,學之不講。
[講:講解] B.不憤不啓,不悱不發。
[憤:憋悶,積] C.多行不義必自斃。
[斃:死亡] D.臧宣叔逆晋師,且道之。
[逆:違背]5.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用引申义的一句是( )A.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B.敢問以國報隹誰者奈何?C.臧紇斬鹿門之關以出。
D.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6.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 )A.響:回聲-聲音 B.色:臉色-颜色C.獄:案件-監獄 D.墳:土堆-墳墓7.在下面的同义词辨析中,对"恭"和"敬"两词的词义差异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A."恭"可以用作动词带宾语;"敬"没有动词用法。
B."敬"表示一般的对人尊敬;而"恭"则表示对人非常尊敬。
C."敬"多用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恭"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D."恭"多指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敬"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8."斗"的词义由"酌酒器"引申为"斗星",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是( )A.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有相似之处。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四组汉字中,均为形声字的一组是()A、颖行XXXB、裁毓戚修C、哀赖佞雒D、耆豪疆眉2、在商代金文中,字体笔画的明显特征是( ) A、线条笔画B、块面笔画C、平直笔画D、方折笔画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同括号内的字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 ) A、尺虫隻之屈,以求信(伸)也。
B、予畏,不敢不正(征)。
C、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丧期无(無)数。
D、他日发,则有馈其兄生鸟我(鹅)者。
4、下列工具书中,可查检《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著作的语句出处的是( ) A、《词诠》B、《辞通》C、《十三经索引》D、《四库全书总目提要》5、下列工具书中,收列材料遍及经、史、子、集,专门解释虚词的工具书是( ) A、《经传释词》B、《说文解字》C、《经籍篡诂》D、《助字辨略》6、《后汉书·斑超传》,“互抱超马脚不得行”句中,“脚”字的词义开展成今义,它的词义规模的变革属于( ) A、扩展了B、减少了C、转移了D、没有变7、下列各旬中,“*”字用其本义的是( ) A、立名者,行之*也。
B、(XXX)梦坐大殿,*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
C、譬众星之环*。
D、平原远而*目兮。
8、《逍遥游》“XXX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其中“辩”用的是( ) A、本义B、引申义C、假借义D、常用义9、在“既至匈奴,置幣遗单于”中,“幣”用的是( ) A、本义B、假借义C、今义D、引伸义10、以下四句中,“且”作为副词,透露表现“将要”义的是( ) A、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B、驴一鸣,XXX,远遁,觉得且噬己也,甚恐。
C、水且犹可以忠信诚身亲之,而况人乎? D、XXX尚在,君必左,元与XXX,且攻其右。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l、“贼”字的声符是。
2、“归还”的“归”的繁体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历年真题
2012:名词解释10分:
异体字,疑问句,阳声韵,如字,(还有一个忘了)
2011: 古今词, 否定词, 交韵, 入声韵, 之为言
2010:1、假借2、引申义3、叶韵4、字母5、如字
2012: 简答20分1同义词能与得的
2繁体字与简化字的几种情况
3试用许慎所定的名称,班固定的次序简述六书
4语气词哉的两种用法
5写出唐宋三十六字母
2011: 1.畏、惧的区别
2.“四体二用”是指什么?
3.异体字的四种情况。
4.表现行为数量的两种句子。
5.按发音部位写出三十二字母。
2010:1异体字的四种情况
2、举例谈谈古代汉语中的被动句式有哪几种
3、举例谈谈古代汉语中的反问句式有哪几种
4、谈谈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5、古秦三十韵韵部的韵目
2007:1、辨析“畏”、“惧”的异同。
(分)
2012:加标点10分《秦晋鞍之战》蹇叔哭师一段:
2011 :《逍遥游》第一段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2010: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
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清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
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
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
之又曰袞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袞不废矣犹不改宦
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癖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
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
如死也触槐而死
: 2012:赵王歇复居信都。
张耳从项羽诸侯入关。
汉元年二月,项羽立诸侯王,张耳雅游,人多为之言,项羽亦素数闻张耳贤,乃分赵立张耳为常山王,治信都。
信都更名襄
国。
陈馀客多说项羽曰:“陈馀、张耳一体有功于赵。
”项羽以陈馀不从入关,闻其在
南皮,即以南皮旁三县以封之,而徙赵王歇王代。
张耳之国,陈馀愈益怒,曰:“张耳与馀功等也,今张耳王,馀独侯,此项羽不平。
”
及齐王田荣畔楚,陈馀乃使夏说说田荣曰:“项羽为天下宰不平,尽王诸将善地,徙故王王恶地,今赵王乃居代!愿王假臣兵,请以南皮为捍蔽。
”田荣欲树党於赵以反楚,乃遣兵从陈馀。
陈馀因悉三县兵袭常山王张耳。
张耳败走,念诸侯无可归者,曰:“汉王与我有旧故,而项羽又彊,立我,我欲之楚。
”甘公曰:“汉王之入关,五星聚东井。
东井者,秦分也。
先至必霸。
楚虽彊,后必属汉。
”故耳走汉。
汉王亦还定三秦,方围章邯废丘。
张耳谒汉王,汉王厚遇之。
四古文阅读35分《史记陈与张耳列传》1为和之的用法总结
2标记两个说和数的读音
3解释加点词的词义词性:说、王、树、畔,
等、假
4张耳在败北后怎样考虑未来去向?写出
原文
5翻译5个句子:
1. 张耳谒汉王,汉王厚遇之。
2. 陈馀、张耳一体有功于赵
3.陈馀因悉三县兵袭常山王张耳
2011:
四.《荆轲刺秦王》中的一段,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1.翻译加点字
2.找出含被动意的句子
3.翻译句子。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於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
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被动句就两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010:四、古文阅读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解释加黑词语
居则曰:‘不吾知也!’
摄乎大国之间
因之以饥馑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异乎三子者之撰
吾与点也
2、解释加点字的虚词的词性、意义及语法特点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写出文段名词用作动词和双宾语的句子
4、翻译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2007:
1、辨析“畏”、“惧”的异同。
(分)
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
②君子不忧不惧。
(《论语•颜渊》)
③犹有惧焉(《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④犹百兽之畏虎也(《战国策•楚国》)
2、“岁”、“月”、“日”用作状语时有哪些和平时的意义有所不同的含义?
六、试论“六书”。
(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