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考古学 2010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元谋人

答:元谋人是指中国西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化石,是迄今所知中国境内年代最早的直立人。1965年5月,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发现。元谋人的地址时代属早更新世晚期,年代为距今170万年。元谋人化石包括两枚上内侧门齿,一左一右,属于同一成年人个体。根据出士的两枚牙齿、石器、炭屑,以及其后在同一地点的同一层位中,发掘出少量石制品、大量的炭屑和哺乳动物化石,证明他们是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的原始人类。

2.龙山文化

答: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距今约4600~400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1928年的春天,考古学家吴金鼎在山东省历城县龙山镇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城子崖遗址。在此之后,考古学家们先后对城子崖遗址进行多次发掘,取得了一批以精美的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文化遗存。根据这些发现,考古学家把这些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

3.二里头文化

答:二里头文化是中国青铜时代文化,因发现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而命名。年代约为公元前21世纪~17世纪。二里头文化主要分布在河南中西部和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一带。出土的陶器有做炊器的鼎、折沿深腹罐、侈口圆腹罐等,做食器和容器的深腹瓶、三足盆、

平底盆、足、小口领罐、澄滤器和锤缸等等,洒器有盉、觚、爵等。居民以农业经济为主,居址有半地穴式、地面式和窑洞式,还发现有灰坑、窖穴、水井等遗迹。二里头文化的墓葬开了用青铜礼器随葬的先河。二里头文化的遗物,除青铜器外,还有玉器、绿松石饰、象牙器、木漆器等珍品,这些遗物制作精美,反映了二里头文化高超的工艺水平。

4.燕下都

答:燕下都是指战国中、晚期燕国都城遗址,位于河北省易县东南。从历年出土的兵器铭文看,该城的繁荣时期主要在燕昭王(公元前311年~279年)。公元前222年,秦灭燕,下都废弃。1930年,以马衡为首的燕下都考古团开始对老姆台进行了发掘。古城平面呈方形,城市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东城是燕下都的主体,和西城都略呈方形。宫殿建筑以武阳台为中心,武阳台以北,依次有望景台、张公台、老姆台诸夯土台基,是其主要的宫殿区。在东城的西北隅有两个公共墓区。宫殿区周围出土大量陶制泄水管道和瓦当、筒瓦、板瓦、陶井圈等。城内有制铁、兵器、骨器作坊遗址,居民区有制铁、兵器、铸钱、烧陶作坊遗址。

5.永固陵

答:永固陵是指北魏文成帝皇后冯氏的陵墓,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北的西寺儿梁山(古名方山)南部,始建于孝文帝太和五年(481年),经8年建成。太和十四年(490年)冯氏死,同年入葬,称“永固陵”。永固陵的特点是将墓地和佛寺结合起来,这种做法影响到北朝晚期的墓陵。冯氏墓园工程浩大,现存的基地是呈长方形的坟丘,高达22.87米。墓室在墓冢中心,由墓道、前室、过道和主室组成。四壁约向外弧凸,向上内收成四角攒尖顶,顶心嵌一雕有莲花图案的白砂石。过道两端各设一石重门,门框上饰有下具龛柱的莲瓣形券面浮雕,两侧龛柱上雕有口衔宝珠的朱雀和手捧花蕾的赤足童子,是北魏石雕的精品,具有

较高的艺术价值。

6.开元通宝

答:开元通宝是唐代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铸造的钱币,铸于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开元通宝的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直径2.4厘米。唐代开元通宝的铸制与流通,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在我国钱币形制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从此,中国的币制正式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成为唐代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开元通宝铜质优良,铸工精细,流传下来的实物数量很多,表明唐代货币经济较为发达。

二、简答题

1.简述殷墟的发掘及意义。

答:(1)殷墟的发掘

殷墟是商王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洹河两岸。1899年,王懿荣首先在被称为“龙骨”的中药上发现锲形文字,其后罗振宇等通过调查,弄清了甲骨文出土于今安阳市小屯村,并在甲骨卜辞上发现了商王朝先公先王的名字,证明其为商代甲骨。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考古组,负责殷墟的发掘工作,主持发掘的主要有李济、梁思永等人。1928年~1937年共发掘15次,取得了较大的收获。新中国成立以后,迅速恢复了殷墟发掘工作,古老的王都遗址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2)殷墟发掘的意义

殷墟大量的遗迹、遗物向我们展示了商代晚期社会发展的高度水平,有助于人们研究当

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情况。

2.简述马王堆汉墓帛书发现及意义。

答:马王堆汉墓发现了大批帛书,大部分写在宽48厘米的整幅帛上,折叠成长方形;少部分书写在宽24厘米的半幅帛上,用木条将其卷起。出土时都已经严重破损,经整理,共有28件。其中除《周易》和《老子》二书有今本传世外,绝大多数是古佚书,整理时,根据内容定名,依《汉书·艺文志》归类,有六艺类、诸子类、兵书类、数术类、方术类和地图类六种。帛书的抄写年代可根据书体、避讳、纪年等方面大体考定。这是中国考古学上古代典籍资料的一次重大发现。

3.居延汉简的发现及意义。

答:(1)居延汉简的发现

居延汉简是居延烽燧遗址中出土的简牍。年代约为汉武帝末年(公元1世纪初)至东汉中叶(公元2世纪初)。

第一次发现于1930年,由西北考察团发掘采集,总计约发现10200枚左右。第二次发现在1972~1976年,由甘肃居延考古队发掘采集。破城子出土7865简,甲渠第四燧出土195简,金关出土11577简,总计19637简,再加上其他地点零星采集的,总数近2万枚。现藏于甘肃博物馆。

(2)居延汉简发现的意义

居延汉简是继敦煌汉简之后发现的最重要的汉代边塞屯戍文书。在内容和数量上都大大超过了敦煌汉简,为汉代历史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