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

合集下载

探索陶瓷之都景德镇的历史与文化

探索陶瓷之都景德镇的历史与文化

探索陶瓷之都景德镇的历史与文化陶瓷之都景德镇,作为中国瓷器的发源地和制作中心,拥有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深入探索景德镇的历史与文化,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发展,以及景德镇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景德镇的历史渊源自远古时期起,景德镇便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陶瓷资源而著称。

早在新石器时代,当地的原始居民便开始进行土器的制作,并通过长时间的实践逐渐积累了丰富的陶瓷工艺经验。

自秦汉时期起,景德镇的陶瓷业开始迅速发展。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景德镇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瓷器生产基地之一,并产生了许多令人瞩目的陶艺家和瓷器作品。

二、景德镇的陶瓷制作工艺景德镇的陶瓷制作工艺博大精深,凭借着独特的技术和工艺,使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在传统的景德镇陶瓷制作过程中,包括采泥、制坯、上釉、烧制等环节。

首先,采泥是陶瓷制作的第一步。

景德镇的陶瓷采用的是具有高岭土、石英等成分的瓷土,而选材对制作瓷器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着,制坯是将采泥后的瓷土经过挤压、塑形、二次塑压等工艺,将其制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制坯时需要尽量控制好制作中的厚薄均匀度和松紧度,以确保瓷器的成型质量。

然后,上釉是景德镇陶瓷制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

上釉不仅可以提高瓷器的光泽度和触感,还可以增加瓷器的装饰效果。

景德镇的陶瓷采用的是含有各种金属、无机化合物等成分的釉料进行上釉。

最后,烧制是将制好的瓷器放入窑中进行烧制,以使其硬化、收缩和产生特定的装饰效果。

景德镇的瓷器在烧制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的传染烧法,这种烧制工艺使得景德镇的瓷器独具风格和特色。

三、景德镇的陶瓷文化景德镇的陶瓷文化是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陶瓷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景德镇,可以见证到陶瓷艺术的繁荣和传承的历史。

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包括陶瓷艺术、名人文化、民俗文化等多个方面。

陶瓷艺术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的核心,它融入了丰富的艺术元素和创意,展现了中国古代陶瓷技艺的卓越。

景德镇陶瓷文化

景德镇陶瓷文化

景德镇陶瓷文化景德镇陶瓷文化陶瓷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上的景德镇,不仅创造了美轮美奂的陶瓷精品,而且孕育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

传承并且弘扬陶瓷文化中的精华,对于促进景德镇科学发展、和谐兴市具有积极意义。

一、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的主要特征“新平冶陶、始于汉世”。

“新平”即景德镇。

在千年窑火中,景德镇铸就了“汇各地良工之精华、集天下名窑之大成”、“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独特文化现象。

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具有以下特征:一、创新不辍。

景德镇瓷业的每一次发展、每一次飞跃,无不伴随着创新与突破。

在制瓷技艺上,宋代创烧了白里泛青、莹润素雅的“影青瓷”,使“景德窑”“不胫而走、天下皆闻”,从此跻身于全国名窑之列。

元代创烧了青花与釉里红两种釉下彩绘瓷,结束了我国只能烧素瓷的历史。

明、清两代先后创烧了斗彩、五彩、甜白以及郎窑红、美人醉等一系列名瓷,显示了不竭的创新活力。

民国时期“珠山八友”将中国画的技法运用于陶瓷装饰,领风气之先。

在生产管理上,元朝设立“浮梁瓷局”,开创了瓷政先河。

明朝创办御窑厂,对陶瓷生产进行明确而又细致的分工,制瓷的七十二道工序按照流水线作业完成,催生了我国早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

清朝实行“官搭民烧”制度,将一定数量的宫廷御用瓷放入民窑中搭烧,促进了民窑的较快发展。

正是这种“技术革新精益进、前驱不断再前驱”的创新精神,使景德镇经济社会不断发展。

二、兼容开放。

景德镇瓷业之所以历千年而不衰,一个重要原因是门户开放、兼收并蓄。

东晋人赵慨深谙制瓷技术,后来隐居景德镇,景德镇瓷工拜他为师,使制瓷技艺有了很大提高。

南宋时北方连年战乱,大批陶工纷纷南迁,景德镇帮助他们融入陶瓷生产,有效地将“流民”化为人力资源。

元代时,引进并采用波斯青花釉原料。

清康熙年间,引进西洋珐琅彩料,并借鉴了欧洲油画装饰技巧。

在陶瓷贸易方面,明清时期就在全国各地开拓了市场,并使景德镇陶瓷“行于九域、施及外洋”,远销到欧洲、非洲,形成“陶舍重重依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的壮观景象。

景德镇陶瓷文化的总结

景德镇陶瓷文化的总结

景德镇陶瓷文化的总结景德镇是中国著名的陶瓷之都,拥有悠久的陶瓷历史和丰富的陶瓷文化。

作为中国最早的瓷窑产地之一,景德镇陶瓷文化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下面是对景德镇陶瓷文化的总结。

首先,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东汉时期。

在当时,景德镇就已经成为了中国主要的陶瓷生产中心之一。

以江西省鄱阳湖为原料,景德镇的陶瓷工艺逐渐发展并成熟,其瓷器制作技术和艺术创作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在唐宋时期,景德镇的陶瓷制作工艺更加繁荣,成为了中国陶瓷的代表之一。

其次,景德镇陶瓷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艺闻名于世。

景德镇的陶瓷制作工艺包括陶胎制作、造型塑造、洗胚、上胎、施釉、烧成等一系列工序,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工匠们用心制作。

其中,景德镇的青花瓷是最有代表性的,它使用青花釉料在白釉的胎体上绘制图案,色彩浓郁、线条流畅、造型精美。

景德镇的陶瓷工艺不仅追求技术上的完美,更注重艺术的表现,通过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设计风格,传达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

第三,景德镇陶瓷文化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和演变后,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不仅保留了传统工艺和艺术风格,还积极融入了当代艺术的元素。

现代景德镇的陶瓷作品非常多样化,包括仿古、创新、现代风格等。

以仿古陶瓷为例,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通过研究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恢复了古代的工艺和样式,使现代人们能够领略到古代艺术的魅力。

第四,景德镇的陶瓷文化还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价值密切相关。

在中国,陶瓷被认为是一种传统的艺术表达方式,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景德镇的陶瓷艺术作品往往以神话、传说、历史人物等为题材,通过丰富的造型和图案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例如,青花瓷中常见的莲花、鱼、山水等图案,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代表着吉祥、富贵和美好的寓意。

总而言之,景德镇陶瓷文化是中国陶瓷文化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景德镇的陶瓷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其制作工艺、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与DIY体验

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与DIY体验

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与DIY体验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与DIY体验景德镇,作为中国陶瓷之都,拥有悠久的陶瓷文化历史。

这座城市承载着无数陶瓷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不仅如此,景德镇还为游客们提供了丰富的DIY体验项目,让他们亲身感受陶瓷艺术的魅力。

一、景德镇的陶瓷文化景德镇的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的夏朝晚期。

作为中国最早的窑业之一,景德镇保留了众多的古陶瓷窑址和文物。

进入景德镇的博物馆,游客们可以看到大量珍贵的陶瓷作品,包括古代的瓷器、陶俑等等。

这些作品展示了景德镇在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

除了博物馆,景德镇的陶瓷文化还可以在各个陶瓷艺术村里感受到。

这些艺术村汇集了众多的陶瓷工艺师,他们将传统的窑烧技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作出独具个性的作品。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陶瓷作品,还可以亲自参与到制作过程中,体验陶瓷艺术的魅力。

二、景德镇的DIY体验除了欣赏陶瓷作品,景德镇还为游客们提供了丰富的DIY体验项目。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可以在这里亲自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陶瓷作品。

首先,游客们可以选择参与陶瓷制作的课程。

在专业的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可以学习陶瓷的基本工艺,如捏塑、轮拉等。

通过亲身实践,游客们不仅能了解到陶瓷的制作过程,还可以切身感受到陶瓷艺术的魅力。

其次,景德镇的DIY体验还包括绘画和装饰。

在专门设立的绘画工作室里,游客们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用彩色的釉料来装饰自己的陶瓷作品。

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图案和色彩,让作品更加个性化。

而且,专业的工作人员还会提供技术指导,确保每个游客都能完成一件满意的作品。

最后,DIY体验项目还包括参观陶瓷制作工厂。

在工厂里,游客们可以近距离观看陶瓷的制作过程,见证每一个环节。

从原料的准备到成品的包装,游客们可以全程参与,并与工人们交流互动。

这样的参观体验不仅能够增加游客对陶瓷制作工艺的了解,还能够感受到企业的专业精神和创新能力。

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发展与演变景德镇作为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其陶瓷之美远近闻名。

如今的景德镇已经成为了一个集陶瓷制造、陶瓷鉴赏和陶瓷文化展览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在全球化进程中,景德镇陶瓷文化也在逐渐走向世界,并且演变出新的发展方式。

一、古代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发展自唐代起,景德镇的陶瓷制作就已经开始蓬勃发展,此后陆续诞生了许多著名的瓷器种类,如青花瓷、白瓷、黑瓷、红瓷、绿瓷等。

此外,景德镇还是亚洲最古老的陶瓷发源地之一,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在宋代,景德镇瓷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高度,不仅色彩斑斓、造型美观,而且釉面润滑,光泽明亮,质地细腻,瓷器质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随着五代、金、元、明、清的不断发展,景德镇的瓷器文化也开始逐渐走向繁荣。

二、当代景德镇陶瓷文化的演变在当代,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一方面是在制作工艺上的创新,在设计、临摹、釉料、装饰等方面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另一方面是在市场上的取向上也与时俱进,从传统的外销模式向内销和文化创意产品制作的方向转变。

首先,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已经逐渐由惟利是图的工具向弘扬文化主旨发展。

现代景德镇的陶瓷作品注重创意、风格与时尚,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瑰宝之一。

陶瓷文化创意产品的制作及其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在文创园区以及展览馆、博物馆等多个场馆中均可见到,大大丰富了观赏者的学习与娱乐。

其次,景德镇陶瓷产业的消费群体也发生了变化。

现在的景德镇陶瓷品市场方向已经逐步从传统的外销市场向内销市场转变,成为了更多居民日常生活的装饰品。

现代景德镇的陶瓷作品已经注重实用价值、环保、物美价廉,不仅以廉价型产品进入大众市场,逐渐形成了既具有与民族文化共同属性,同时也满足城市白领家居装饰需求的中等消费类陶瓷产品。

三、景德镇陶瓷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景德镇陶瓷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除了一些传统的技术问题和工艺问题,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比如市场营销方面的问题,陶瓷制品的设计、制造、销售等环节缺乏人才,影响陶瓷行业可持续发展。

旅游文化知识:景德镇论古之旅——了解中国陶瓷文化的历史和传承

旅游文化知识:景德镇论古之旅——了解中国陶瓷文化的历史和传承

旅游文化知识:景德镇论古之旅——了解中国陶瓷文化的历史和传承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南部,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源地和代表性城市。

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中国陶瓷之都”。

景德镇素有“陶都”、“瓷都”之称,其独特的陶瓷文化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

一、景德镇的历史1.陶瓷之乡:景德镇自古就是中国陶瓷的发源地之一。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这里进行土器制作。

在隋唐时期,景德镇的瓷器开始被赋予了更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从此,景德镇成为了中国瓷器业的中心,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陶瓷传统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悠久的历史:景德镇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积淀。

自唐宋以来,景德镇就已成为了中国最有名的瓷器产地。

各个朝代的瓷器都有景德镇的作品,这里存有很多古瓷器,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陶瓷艺术的魅力。

二、景德镇的文化1.传统的窑炉:景德镇窑炉是中国陶瓷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景德镇的窑炉主要有龙窑、干师、三明,其中的龙窑是景德镇陶瓷业的代表性窑炉。

这些传统的窑炉不仅见证了景德镇陶瓷业的兴衰,更是承载着中国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陶瓷工艺:景德镇的陶瓷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

景德镇的陶瓷制作工艺主要包括素胎瓷、青花、彩瓷、釉下五彩等。

每一种工艺都有其独特之处,其中青花瓷以其较高的烧制工艺和出色的装饰手法,成为了中国陶瓷文化的代表之一。

三、景德镇的景点1.中国陶瓷博物馆:中国陶瓷博物馆是景德镇的一处著名景点,也是中国最大的陶瓷博物馆。

博物馆馆藏丰富,展示了中国自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陶瓷文物,让游客领略到了中国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

2.三宝村:三宝村是景德镇知名的陶瓷村,也是中国陶瓷之乡的一个缩影。

这里有许多陶瓷店和制作工坊,游客可以现场观赏工匠们的技艺,还可以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陶瓷艺术品,体验到了中国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景德镇的陶瓷艺术1.民间陶艺:景德镇的陶瓷工艺自古就以瓷器为代表,而在当地的民间更是保存着许多原始朴素的制陶工艺,以土陶、红陶等为主。

关于景德镇陶瓷的资料

关于景德镇陶瓷的资料

关于景德镇陶瓷的资料
景德镇陶瓷是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以下将从历史、工艺、文化等方面进行分类介绍。

历史
景德镇陶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景德镇已经成为中国陶瓷的重要产地。

宋代时期,景德镇陶瓷的制作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当时中国陶瓷的代表之一。

明清时期,景德镇陶瓷的制作技术更是达到了巅峰,成为了世界陶瓷史上的重要一笔。

工艺
景德镇陶瓷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其主要分为釉下彩、青花、粉彩、刻花等几种。

其中,釉下彩是景德镇陶瓷的代表工艺之一,其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次烧制,色彩鲜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青花则是景德镇陶瓷的另一种代表工艺,其制作过程需要在瓷器表面绘制图案,然后进行釉烧,色彩清新,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文化
景德镇陶瓷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其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景德镇陶瓷的制作需要经过多次烧制,其中的“烧”字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炼石成金”之意,寓意着景德镇陶瓷的制作需要经过多次磨砺
才能成为精品。

此外,景德镇陶瓷的图案和造型也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龙凤、莲花等图案,以及瓷器的形制等都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总结
景德镇陶瓷是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其历史悠久,工艺独特,文化底蕴深厚。

通过对景德镇陶瓷的历史、工艺、文化等方面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传统工艺的魅力。

景德镇陶瓷发展史

景德镇陶瓷发展史

景德镇陶瓷发展史
一、概述景德镇陶瓷的历史和地位
景德镇是中国陶瓷的发源地之一,拥有着悠久的陶瓷历史和文化。


中国历史上,景德镇的陶瓷工艺曾经被誉为“天下第一”。

二、唐宋时期景德镇陶瓷的发展
唐宋时期,景德镇陶瓷工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规模较大的产业。

在这
个时期,景德镇出产了许多著名的陶瓷器物,如唐代三彩、宋官窑等。

三、明清时期景德镇陶瓷的发展
明清时期是景德镇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景德镇出产了许
多世界闻名的陶瓷器物,如青花瓷、粉彩瓷等。

同时,由于海外贸易
的开展,景德镇的陶瓷新品种不断涌现。

四、近代以来景德镇陶瓷业的变迁
20世纪初至1949年前后,在战争和政治动荡中,景德镇陶瓷新品种
的开发和制造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1949年后,景德镇陶瓷业得到了迅
速恢复和发展,新品种不断涌现。

五、改革开放以来景德镇陶瓷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景德镇陶瓷业经历了一次新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景德镇陶瓷企业开始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并逐渐走向国际市场。

六、未来展望
未来,景德镇陶瓷业将继续保持创新精神和开拓进取的态度,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并加强与国外企业的合作交流,提高自身竞争力。

七、结语
总之,景德镇陶瓷是中国传统工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代表着中国古代文明和智慧,也是中国现代文化产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景德镇陶瓷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景德镇陶瓷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景德镇陶瓷文化的认识和感受景德镇陶瓷文化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非常有名的陶瓷文化之一。

作为中国陶瓷的发源地和重要产地,景德镇陶瓷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工艺技术享誉全球。

我对景德镇陶瓷文化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感受,下面我将从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和文化传承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景德镇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战国时期。

当时,景德镇地区的陶工们开始采用高温烧制技术,制作出了一批精美的陶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景德镇陶瓷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在唐宋时期达到了巅峰。

在这个时期,景德镇的陶瓷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海外,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使者。

其次,景德镇陶瓷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而闻名于世。

景德镇的陶瓷制作工艺十分精湛,尤其擅长青花瓷、粉彩瓷和釉里红等工艺。

其中,青花瓷是景德镇陶瓷的代表之一,它以其深邃的蓝色和精细的图案而受到广泛赞赏。

而粉彩瓷则以其绚丽多彩的色彩和柔和的质感而备受喜爱。

釉里红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陶瓷工艺,通过在釉中添加红色颜料,并在高温下烧制而成,具有极高的技术难度和收藏价值。

最后,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传承是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传承和发展景德镇陶瓷文化,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设立了景德镇陶瓷博物馆和陶艺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陶艺师和工匠。

同时,还举办了许多陶瓷展览和交流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学习和交流。

这些举措不仅保护了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传统技艺,也推动了其与当代艺术的融合与创新。

总之,景德镇陶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不仅代表着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卓越成就,也展示了中华民族深厚的艺术底蕴和智慧。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景德镇陶瓷文化感到自豪,并希望通过不断学习和传承,将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传递给后代。

景德镇的陶瓷文化

景德镇的陶瓷文化

景德镇的陶瓷文化景德镇位于中国江西省,素有“中国陶瓷之都”的美誉,是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景德镇的陶瓷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

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可以追溯到公元2世纪左右的东汉时期。

据考古发现,当时的景德镇已经有了生产陶瓷的传统。

而在唐宋时期,景德镇的陶瓷工艺达到了巅峰,成为了中国陶瓷的中心。

这一时期的景德镇陶瓷以“白瓷”为主,器形多样,品质高雅,装饰精美。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景德镇的陶瓷技艺逐渐成熟,并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风格。

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在明清时期迎来了新的高潮。

明代的景德镇陶瓷以青花瓷为代表,以其鲜艳的色彩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

而到了清代,景德镇的陶瓷工艺更加完善,从物料的选择到瓷器的造型和装饰,都表现出了极高的技艺水平。

清代的景德镇陶瓷以釉色瓷、彩色瓷、官窑瓷为主,造型精致优美,装饰繁复精细,被誉为“瓷艺千年,粉墨陶香”。

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不仅表现在瓷器的制作上,也体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

景德镇的陶瓷技艺传承有序,由于世代的传承和持续创新,景德镇的陶瓷工艺水平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技艺传承的载体主要是景德镇的陶瓷学院和陶瓷研究所,他们积极开展各种培训和交流活动,培养和传承了一大批陶瓷艺术家和陶瓷工匠。

景德镇的陶瓷文化还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景德镇地处江南水乡,陶瓷的主要原材料,瓷土丰富,而且独具特色,其中以景德镇的“龙骨瓷土”最为出名。

这种瓷土质地细腻,质地坚硬,适合制作高质量的瓷器。

在陶瓷制作过程中,当地的水资源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许多传统的瓷器制作工艺都与水密切相关。

总的来说,景德镇的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使它成为中国陶瓷的重要代表之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不仅能够反映出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发展脉络,也体现出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独特理解。

正是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使得中国陶瓷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同时也为景德镇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成为了当地重要的特色产业。

我的家乡景德镇

我的家乡景德镇

陶瓷文化
陶瓷文化
烧窑技艺
景德镇的烧窑技艺也是其独特的文化之一。传统的窑炉采用龙窑和蛋壳窑,烧制的温度和 时间都需要精确控制。这项技艺对火候的掌握、气氛的控制都有极高的要求,也是景德镇 瓷器质量上乘的关键
3 建筑风格
建筑风格
景德镇的城市建筑风格也具有其独特性
传统建筑多采用马头墙、坡屋顶的形式, 以灰瓦白墙为主,体现了徽派建筑的特 点
从日常用的瓷碗、瓷杯,到 形态各异的瓷雕、瓷画,景 德镇的陶瓷艺术体现了人类 对美的独特追求和创造力
陶瓷文化
瓷器制作
景德镇的瓷器制作过程繁复,需要经过采石 、炼泥、拉坯、画坯、上釉、烧窑等多个步 骤。每个步骤都需要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 验
陶瓷文化
陶瓷种类与装饰
景德镇的陶瓷种类繁多,有青花、五彩、斗 彩、珐琅彩等。每一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装 饰效果和特色。工匠们运用各种颜料,在瓷 器上描绘出山水、花鸟、人物等图案,将艺 术和生活完美结合
1
也突显了其独特的烹饪 技艺
这种烹饪方式主要是将
食材放入特制的瓷器中,
然后通过长时间的蒸煮, 使食材充分融合,味道
5
鲜美且原汁原味
3
5 旅游景点推荐
旅游景点推荐古ຫໍສະໝຸດ 民俗博览区这个景区汇集了景德 镇的陶瓷历史文化。 游客可以亲身体验瓷 器制作的全过程,包 括拉坯、画坯、上釉 、烧窑等。此外,还 可以参观各个时期的 陶瓷文物和历史建筑 ,深入了解景德镇的 历史和文化
xxxxxxxxxxxxxxxxxxx
我的家乡景德镇
XXX
1 历史 3 建筑风格 5 旅游景点推荐
-
2 陶瓷文化 4 美食 6 总结
我的家乡景德镇
景德镇,这座被誉为"世界瓷 都"的小城,深藏在中国江西 的腹地,以它独特的历史、 文化和风土人情,吸引着世

景德镇的陶瓷文化

景德镇的陶瓷文化

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一、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素有“瓷器之国”之称。

景德镇是我国陶瓷主要产地之一,制瓷历史悠久,闻名中外,享有瓷都之誉。

郭沫若1965年在一首诗中写道:“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

”景德镇春秋时属楚地,秦统一中国后属九江郡,汉改属豫章郡,三国时属吴;东晋荆州剌史陶侃曾“擒江东寇于昌南”,遂于此地设镇,曰新平镇,意为新近平安之地。

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改镇置县曰新昌县。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更名为“浮梁”。

据《郡县释名》:“以溪水时泛,民多伐木为梁也”,故称浮梁。

因镇治所在昌江之南,又称昌南镇;又因此地镇民多以陶为业,故又称陶阳镇。

景德镇一名始于北宋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

“北宋景德年间烧造,土白壤而埴,质薄腻,色滋润,真宗命进御器,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

其器光致茂美,当时则效,著行海内,于是天下咸称景德瓷器。

”(《景德镇陶录》卷五)景德镇由此得名。

元代在景德镇设“浮梁瓷局”,这是历第一个官方瓷业机构,专门负责烧造官府用瓷及官办贸易所需瓷器。

瓷局代表朝廷,集中了人才、技术、原材料等多种优势,这对景德镇瓷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有力的促进。

景德镇制瓷业在元代进入了一个创新时期,首先是制胎原料,采用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提高了烧成温度,减少了器物变形,烧造出颇有气势的大型器皿;其次是青花、釉里红的烧制成功,使中国绘画技巧与制瓷工艺的结合更趋成熟,具有强烈中国气派与风格的釉下彩瓷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然后是颜色釉的成功,高温烧成的卵白釉、红釉、蓝釉,是熟练掌握了各种呈色剂的标志,从而结束了元代以前瓷器单一的影青釉和单一的刻划花装饰的局面。

明代初期,景德镇设御窑厂,专门烧造官府用瓷。

为了保证御窑厂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官府把在战乱中失散的工匠又重新集中起来,使景德镇制瓷工匠的队伍和瓷业生产规模都空前庞大起来,“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正是当时极好的写照。

明代的景德镇不仅官窑兴旺,民窑也有很大发展,形成了“官民竞市”的局面,这种竞争促进了瓷业的发展。

景德镇的历史文化介绍

景德镇的历史文化介绍

景德镇的历史文化介绍景德镇,位于江西省的中部,湖南、安徽两省交界处,是一座传统的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一、历史文化1. 古代历史:公元前221年西汉始都司马迁设立应天县,景德镇作为县治,以此开始其历史文化之旅。

2. 中古历史:景德镇被南宋收为藩镇,后为赣、粤、鄂先后裁判,历经孝昭父子、杨白劳、赵默笙等人将武术、陶瓷、江南书画完成提高,并建成了瓷都景德镇。

3. 新兴历史:景德镇在明清时期及近代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影响着江西宣城、安徽亳州、江苏镇江三省,是江西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是瓷都和古镇的代表。

二、民间文化1. 武术:景德镇是中国武术传承最悠久、文化最盛的地区之一,人们以景德镇武术为国家标准武术之一。

2. 陶瓷:景德镇也是陶瓷历史悠久的传统宝地,在景德镇发现的陶瓷文化遗存,已成为中国瓷都的重要凭据。

3. 茶艺:景德镇是中国著名的茶都,以“景德茶”闻名于世,有着良好的茶文化。

三、文学文化1. 书画:景德镇赣诗文学文化历史悠久,自明清后期景德镇书画曾有过激烈的文学文化活动,后来发展成为以“黄宗羲”、“张维迎”为代表的景德镇书画学派。

2. 歌舞:景德镇有着古老的歌舞文化,人们喜欢用节奏轻快的舞曲,唱着富贵、传说、歌谣传统,表演出灿烂多姿的绚丽舞蹈。

四、信仰文化1. 伊斯兰:景德镇有着浓郁的伊斯兰文化,在古镇中保存着不少关于伊斯兰的古迹,信徒的日常生活思想储藏于古镇的各个角落中。

2. 宗教:景德镇人也深受佛祖心肠所深刻影响,到处可见佛道寺庙、还原佛教宗教清修文化。

景德镇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民间文化包括武术、陶瓷、茶艺等;文学文化有书画、歌舞等;信仰文化则有伊斯兰、佛教宗教等。

一直以来,景德镇的历史文化都是古镇的精神面貌,构建了其独特的人文景观。

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历史与手工体验

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历史与手工体验

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历史与手工体验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历史与手工体验景德镇,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素有“中国瓷都”之称。

自古以来,景德镇以其丰富的陶瓷文化历史和精湛的手工艺术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带您一起探索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历史,并亲身体验陶瓷手工艺的魅力。

历史悠久的陶瓷文化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当时的居民就已经开始制作简单的陶器,用于生活和仪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景德镇的陶瓷艺术逐渐发展,并在唐朝达到鼎盛时期。

唐代的景德镇窑烧制出了众多精美的瓷器,成为当时文人雅士偏爱的艺术品。

明代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又一个高峰时期。

明代的景德镇窑不仅以制作青花瓷而闻名,还出产了著名的万历官窑瓷器,被誉为“国之瑰宝”。

这些瓷器以其细腻的手工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世界陶瓷史上的珍品。

到了清代,景德镇的陶瓷产业进一步发展。

清代的瓷器以色彩丰富、图案独特而著称,尤以粉彩瓷和五彩瓷最为出名。

这些精美的瓷器不仅在国内备受推崇,还远销海外,成为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代表。

陶瓷手工体验之旅如今,游客们有机会亲自感受景德镇的陶瓷艺术魅力,参与陶瓷手工体验活动。

在景德镇各种陶瓷工艺体验中心或工作室,游客们可以近距离观看陶艺师傅们的精湛技艺,并亲手体验制作陶瓷的过程。

首先,陶艺师傅会向游客们介绍陶瓷的基本知识,包括陶泥的选择、制作工具的使用等。

然后,游客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陶艺形式,如制作碗、盘、花瓶等。

陶艺师傅会指导游客们使用陶轮或手工塑型,一点一滴地打造自己的陶瓷作品。

在制作的过程中,游客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泥土在手中塑形的乐趣,还可以欣赏到陶艺师傅们娴熟的技艺。

陶瓷作品完成后,游客们还可以亲自上色或采用特殊的绘画技法,为作品增添个人的独特风格。

除了手工制作陶瓷作品,游客们还可以亲自参与瓷器绘画的体验活动。

在陶艺师傅的指导下,游客们可以使用彩料和画笔,为白瓷器进行精心的绘制。

无论是仿古的青花绘画还是独特的创意图案,都能展现个人的艺术才华和对陶瓷文化的热爱。

论景德镇陶瓷的文化底蕴及艺术内涵

论景德镇陶瓷的文化底蕴及艺术内涵

论景德镇陶瓷的文化底蕴及艺术内涵景德镇陶瓷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重要代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和卓越的制作工艺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景德镇陶瓷的文化底蕴及艺术内涵。

首先,景德镇陶瓷的文化底蕴在于它的历史积淀。

景德镇是中国陶瓷的发源地之一,起源于唐代,发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在这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景德镇陶瓷传承了中国传统的陶瓷制作技艺和艺术风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陶瓷文化。

它不仅汇集了中国古代陶瓷技术的精华,还吸纳了蒙古、波斯、土耳其等文化的熏陶,形成了独特的融合风格。

最后,景德镇陶瓷的文化底蕴在于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陶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中国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也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好生活和社会和谐的追求。

景德镇陶瓷以其典雅、精美的外观和内涵深厚的象征意义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和艺术品爱好者。

例如,景德镇的青花瓷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国传统陶瓷中的瑰宝,它不仅在传统陶瓷制作工艺上达到了巅峰,也在艺术表现和文化内涵上给人以无限遐想和思考。

总之,景德镇陶瓷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独具特色的一种,它凝聚着中国古代陶瓷制作工艺的智慧和经验,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景德镇陶瓷的探讨,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艺术的辉煌历史,还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好生活和社会和谐的追求。

在今天,景德镇陶瓷仍然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持续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思考。

旅游文化知识:景德镇论古之旅——了解中国陶瓷文化的历史和传承

旅游文化知识:景德镇论古之旅——了解中国陶瓷文化的历史和传承

旅游文化知识:景德镇论古之旅——了解中国陶瓷文化的历史和传承景德镇位于中国江西省东北部,是中国著名的陶瓷之都,被誉为“中国陶瓷之乡”,拥有悠久的陶瓷文化和历史传统。

景德镇的陶瓷艺术闻名世界,深受人们喜爱,并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本文将带领大家一起来探索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了解其悠久的历史和传承,以及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历史渊源景德镇的陶瓷制作历史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公元前两千年前后,出现了以景德镇为代表的江西陶文化。

根据考古发现,早在唐代就有大规模的窑场和瓷器生产,唐代的景德镇陶瓷就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在宋代,景德镇开始了其真正的辉煌时期。

南宋时期,景德镇的瓷器开始远销海外,成为了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商品。

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鼎盛时期,景德镇的青瓷、白瓷等都达到了较高的制作水准,成为了国际交流的重要文化载体。

明清时期,景德镇的陶瓷更是达到了巅峰。

在明代,景德镇的景德镇窑被封为“御窑”,专门为宫廷制作瓷器。

清代更是将景德镇窑改名为“官窑”,成为了皇家专用的窑炉。

由于景德镇的瓷器制作已经成为了皇家御用的器物,因此又称景德镇陶瓷为“官窑瓷”,被誉为“百姓家的王朝瓷”。

二、陶瓷技艺景德镇的陶瓷制作历史悠久,其陶瓷技艺也一直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景德镇的陶瓷制作工艺主要包括素胎和彩绘两大部分。

素胎是指未经釉及装饰的瓷器胎体,而彩绘则是指瓷器的彩色装饰。

景德镇的素胎瓷器工艺非常出色,其制作过程繁琐,需要多次烧制,以保证成品的质量和色泽。

在彩绘工艺方面,景德镇的釉上彩瓷尤为出名。

这种彩瓷具有斗、软、匀、莹的特点,色泽鲜艳,线条流畅,非常具有装饰性。

景德镇的陶瓷制作工艺历经千年,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技艺,其中的精湛工艺和精美品质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景德镇的窑址景德镇的窑址分布比较集中,主要有老窑、新窑、荷窑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要属景德镇的古窑址了。

景德镇有名的古窑址主要有晋窑址、唐窑址等历史遗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世”。

就在这个时候起,景德镇地区就已在商周原始瓷器的基础上,烧制出“器表施有釉”的“青瓷器”。

到了晋代,据载有个名工巧匠趟慨,曾为当时景德镇地区瓷器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作出过巨大贡献,因而被后人尊称为“师主”,历朝立庙祭祀。

随着时代的进展和江南地区经济的繁荣,景德镇制瓷技术也有所提高,产品运销各地。

公元583年,南朝皇帝陈叔宝为了造豪会的庭壹楼阁,诏令这里的窑户烧造雕镂精巧的陶瓷柱石。

不久,隋朝建立,隋炀帝又要这里造狮象大兽两座献给皇宫。

这都说明,当时景德镇地区的制瓷业已有相当的技艺水平,瓷器产品也有了较大的影响,以致引起了最高统治者的注意。

短促的隋朝倾圮之后,强盛的唐帝国继立,高祖李渊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又让昌南镇的景德镇地区瓷业有了更大的发展,出了两个名人,一个叫陶玉,一个叫霍仲初。

据志书记载:“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

”陶玉是镇里的钟秀里人,他所烧的“陶窑”瓷器“瓷色亦素,土善腻,质薄,佳者莹缜如玉”。

这些文字记载说明了一个事实:当时的景德镇地区从汉到唐,不仅一直从事陶瓷业生产,而且经过近千年来的探索和追求,早已从制陶阶段进入制瓷阶段,唐代的瓷器已有相当成就,在国内有较大影响。

唐代着名文学家柳宗元代饶州刺史元崔写了《进瓷器状》赞颂了这里瓷器的美好。

当然,上面所述的这些情况还只限于文字,记载着名的陶窑、霍窑,遗址也还没有被发现,本世纪五十年代在景德镇市区周围黄泥头、白虎湾、腾梅亭、湖田等地发现的五代窑址,以及挖掘出来的大量碎片,却以实物证明了那个时期这里烧造出来的瓷器主要是和白瓷,且以青瓷为多。

器型主要是盘、碗、壶、水盂、碟等。

瓷胎有厚有薄,釉色近似越窑的色彩,略带绿色,与玉器很象,被称为“假玉器”是很贴切的。

五代时,这里除烧制青瓷外,又是南方烧造白瓷最早、规模最大的窑场,仅白虎湾一处就有30多座,可见一斑。

从现存的大量出土资料看,白瓷色调纯正,纯白度高达70度,吸水率、透光度都达到现代瓷的标准。

瓷质远远超过了越窑,冠于当世,从古至今景德镇瓷器与中国的文化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渊源。

“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

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而景德镇又是这个瓷器之国的代表。

莹莹白玉瓷,漫漫瓷都路,作为被人们称为“瓷都”的景德镇,不仅制瓷历史悠久,更重要的是造出的瓷器驰名世界,享誉九洲。

“江南雄镇记陶阳,绝妙花瓷动四方”,就是这种情况的写照。

景德镇地处江西省东北部,原系浮梁县治。

东晋时期名叫新平镇,唐朝改为昌南镇(又号陶阳镇),宋代景德年间始称景德镇,一直延用至今。

世”。

就在这个时候起,景德镇地区就已在商周原始瓷器的基础上,烧制出“器表施有釉”的“青瓷器”。

到了晋代,据载有个名工巧匠趟慨,曾为当时景德镇地区瓷器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作出过巨大贡献,因而被后人尊称为“师主”,历朝立庙祭祀。

随着时代的进展和江南地区经济的繁荣,景德镇制瓷技术也有所提高,产品运销各地。

公元583年,南朝皇帝陈叔宝为了造豪会的庭壹楼阁,诏令这里的窑户烧造雕镂精巧的陶瓷柱石。

不久,隋朝建立,隋炀帝又要这里造狮象大兽两座献给皇宫。

这都说明,当时景德镇地区的制瓷业已有相当的技艺水平,瓷器产品也有了较大的影响,以致引起了最高统治者的注意。

短促的隋朝倾圮之后,强盛的唐帝国继立,高祖李渊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又叫昌南镇的景德镇地区瓷业有了更大的发展,出了两个名人,一个叫陶玉,一个叫霍仲初。

据志书记载:“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

”陶玉是镇里的钟秀里人,他所烧的“陶窑”瓷器“瓷色亦素,土善腻,质薄,佳者莹缜如玉”。

这些文字记载说明了一个事实:当时的景德镇地区从汉到唐,不仅一直从事陶瓷业生产,而且经过近千年来的探索和追求,早已从制陶阶段进入制瓷阶段,唐代的瓷器已有相当成就,在国内有较大影响。

唐代着名文学家柳宗元代饶州刺史元崔写了《进瓷器状》赞颂了这里瓷器的美好。

当然,上面所述的这些情况还只限于文字,记载着名的陶窑、霍窑,遗址也还没有被发现,本世纪五十年代在景德镇市区周围黄泥头、白虎湾、腾梅亭、湖田等地发现的五代窑址,以及挖掘出来的大量碎片,却以实物证明了那个时期这里烧造出来的瓷器主要是青瓷和白瓷,且以青瓷为多。

器型主要是盘、碗、壶、水盂、碟等。

瓷胎有厚有薄,釉色近似越窑的色彩,略带绿色,与玉器很象,被称为“假玉器”是很贴切的。

五代时,这里除烧制青瓷外,又是南方烧造白瓷最早、规模最大的窑场,仅白虎湾一处就有30多座,可见一斑。

从现存的大量出土资料看,白瓷色调纯正,纯白度高达70度,吸水率、透光度都达到现代瓷的标准。

瓷质远远超过了越窑,冠于当世。

对景德镇来说,宋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朝代。

因为延续至今的“景德镇”名称是在这个朝代产生的。

这事在蓝浦所着的《景德镇陶录》卷五中说得很清楚。

历史发展到宋代,南北名窑林立,突出有汝、官、钧、定、哥五大名窑,而景德镇的瓷业生产也进入一个崭新时期,在唐末五代就有相当规模的青白瓷(又叫“影青瓷”),这时成为全国的代表产地。

由于这里烧制瓷器“土白壤而埴,质薄腻,色滋润”,真宗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皇帝趟恒派人到景德镇,要这里为皇家制造御用瓷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由于其器光致茂美,当时则效着行海内,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景德镇遂由此而得名。

十一世纪末期到十二世纪初,由于战争频仍,北方诸名窑相继衰落,宋室南迁之后,政治、经济重心南移,制瓷技艺更向景德镇集中,集南北名窑技艺之大成,工艺水平有突破性进展,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从而使景德镇制瓷业进入大发展时期,成为“业陶都会”。

据蒋祈所着《陶记》记载,当时景德镇有窑300多座,形成全镇“村村陶埏,处处窑火”的盛况。

着名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有“佳节又重阳,玉枕纱窗,半夜凉初透”的吟咏,词中的“玉忱”就是景德镇的产品。

从景德镇的制瓷历史看,元代是一个创新时期。

这个时期除在宋代基础上继续大量烧造青白瓷外,其最大成就就是创制成功至今仍享有盛誉的青花瓷。

1929年,英国人霍布逊发现一只标有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铭款的景德镇青花云龙象耳瓶。

实物表明,公元十四世纪初期,景德镇就已烧制成功质量很高的青花瓷器。

元以前,瓷器装饰比较单调,以刻花、划花、印花为主,因此青花的烧制成功,开创了白瓷彩绘的新时代,成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个划时代事件。

它一出现,便以旺盛的生命力迅速发展,使景瓷生产出现空前繁荣局面。

从各博物馆现存的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看,制瓷工艺相当成熟,质量已达到很高水平。

一树绽开并蒂花,兴青花同时期,元代的景德镇瓷工还发明了釉里红瓷,这也是一个重大的创新项目。

釉里红瓷是以铜红釉在坯胎上绘制花纹后,再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烧成,纹饰在釉上呈现红色。

釉里红兴青花一起绘制所制产品叫青花釉里红瓷器,画面红蓝相映,别有一番风韵。

由于烧制难度较大,元代产量不多,留传器物也很少。

我省保存的一件有“至元戊寅”款的青花釉里红器,是元代釉里红器中唯一带纪年而流传至今的瓷器珍品。

此外,元代景德镇还烧成了红、绿、黄三彩瓷,卵白釉、铜红釉、齐蓝釉等新品种,使景瓷装饰丰富多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卵白釉枢府器,它是元朝廷官府机构枢密院在景德镇定烧的瓷器,胎体厚重,色白微青,光泽象鹅蛋,釉色比以前的青白瓷又有很大提高。

在制瓷工艺方面,元代一个重大改进就是把制瓷原料从原有的瓷石一元配方改为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方从而增加了瓷胎中氧化铝的含量,提高了瓷器的烧成温度,降低了烧成中的变形率,为制造大型器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元代统治中国的时间并不长,但这期间的景瓷生产发展却很突出。

在元代的基础上,明代的景德镇瓷业就更加突飞猛进。

这时的景德镇已成为全国制瓷行业中心,所产瓷器不仅数量大,质量好,而品种多,销路也很广。

仅就装饰而言,除了继续大量烧制青花瓷并进一步提高质量外,釉上彩瓷又开始面世,而且“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其发展势头之迅猛,使人惊奇不胜。

《中国陶瓷史》所指出的:“彩瓷的发明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确实,明代的景瓷的确是艳压群芳,不论数量、质量、花色品种等方面都成为当时中国瓷器的翘楚。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他着名的《天工开物》中就写道:“合并数郡,不敌江西饶郡产……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

另一明代官员王世懋的《二酉委谭》中也说:“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

”另一段记述则更形象,他说:景德镇“为天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

余尝分守督运至其地,火光烛天。

夜,令人不能寝,戏目之曰:四时雷电镇”。

从这些记述中,可以明确认识到明代景德镇瓷业生产之辉煌。

在品种上,明瓷的异彩纷呈也是空前的。

这个时期,又创制成功了薄如蛋壳,轻若绸纱的薄胎瓷,以及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纹饰丰富的瓷板书。

还有精妙无比,可以乱真的各种仿古瓷。

同时还出现了许多技艺绝伦,名震遐迩的陶艺家,如以制“卵幂杯”、“琉霞盏”闻名于世的“壶隐道人”吴昊十九,他所制的薄胎瓷“卵幂杯”被誉为历史上登峰造极的瓷器之一。

仿古瓷制作名家周丹泉所制的仿古瓷器,使人无法辨其真假,以致一件精品问世,四方重价追求,千金竞市。

另一仿古名家崔国懋声名更大,他所仿宣德,成化窑的瓷器号称“崔公窑”,名噪当时,四方争购。

由于景德镇在制瓷方面的名气大,因此在明时就与湖北的汉口镇,广东的佛山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为“四大名镇”。

在景德镇制瓷史上一件不容忽略的大事是明代御器厂的建立。

为了满足皇帝宫廷用瓷的需要,早在元代就在景德镇设置了全国唯一的一所为皇室服务的专门机构-浮梁瓷局。

到了明朝的洪武年间,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宋、元两代皇室于景德镇监造选购皇家用瓷的基础上,钦命在景德镇设置御器厂,专门为皇室烧制各种宫廷、外交、礼品用瓷。

御器厂凭借帝王威势,汇集大批精通瓷业生产、擅长制瓷技艺的工匠,投入大量资金,占用最好原料,对产品精益求精,因此制造出许多瓷器精品。

这些瓷器不仅品种兼备,风格齐全,而且质量上乘光彩夺目,精美绝伦,使人一见而爱不释手,不少成为传世珍品,在世界上也产生巨大影响。

这个建立于公元十四世纪中叶的御器厂,一直延续明、清两代,历经27个皇帝500余年,对景瓷生产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是有巨大作用的。

与明代御器厂相关,还产生过一个“童玉跳窑”的故事:明朝浮梁里村人童宝,在太监潘相于景德镇督造大器青龙缸期间,因久烧不成,以身赴窑,后被封为“风火仙”,立祠祭祀。

应该承认,由于明末战乱,清初的景德镇瓷业生产曾一度受到影响,甚至停滞不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