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基础检验常见问题的应对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血液检验在医疗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血液标本不合格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临床诊断的正确性。
及时分析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对于医疗机构和患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以期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
1. 标本采集不规范血液检验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标本采集的质量。
如果标本采集不规范,例如静脉血采集时没有按照规定步骤操作或者清洁消毒不到位,就容易造成标本不合格。
不合理的采血方式、采血时间和采血部位也会影响标本的质量。
2. 标本保存不当血液标本在采集后需要妥善保存,以保持其原有的质量。
如果标本保存不当,例如保存时间过长、保存温度不合适或者在保存过程中发生了泄漏,都会导致标本不合格。
3. 运送过程中受损在血液标本从采集地点到检验实验室的运输过程中,如果包装不当或者运输方式不合理,容易导致标本在途中受到损坏或污染,造成不合格。
4. 实验室操作失误无论是标本的预处理、检验过程还是结果的解读,实验室操作的每一步都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如果实验室操作人员操作失误或者操作不规范,就会造成标本不合格。
5. 仪器故障血液检验通常需要借助仪器进行,如果仪器出现故障或者使用不当,就会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
二、处理措施建议1. 加强标本采集人员的培训医护人员在进行血液标本采集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以确保采集的标本质量。
医院需要对标本采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包括采集技术、消毒步骤、标本保存等方面的指导,提高标本采集的质量。
2. 建立严格的标本保存管理制度医院需要建立标本保存管理制度,并设立专门的标本保存区域,对标本的保存条件、保存期限等进行规范,以保证标本的质量。
3. 规范标本的运输过程医院应当规范标本的运输过程,确保标本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受到损坏或者污染。
应当建立相应的监管体系,确保标本的安全运输。
临床血液学检验的质量控制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要追求生的质量。死是生的必然,从而作到坦然、安详面对 ,消除对
死 亡的恐惧 。 由于 中国国情及 民族地域 的复杂性 ,不 同年龄 、不 同文
化 、不同宗教信 仰 ,对死 亡的认识 会有 不同态度 ,必须区别对 待 ,不 能强求 一律 。只有通过全 民教育和个别 教育相结合 ,才能提 高全 民对 临终 患者的关怀 之情 ,树 立起正确 的生 死观念 ,从 而积极面对 人生 , 追求健康 ,积极实现人生 的价值 目标。 4 . 4要注 意进 行综合性教育原则 考虑到 中国的国情 ,开展死 亡教育要采取 综合方 式进 行 。由于 中 国长期封 建意识 的影响 ,在开展 死亡教育 时 ,要形成 全社会 的系 统教
了 Ⅸ 死亡研 究 专刊 ; 日本也 出版 了一些有关死 亡研 究的书刊 ,举办 有关 “ 生 与死”的讨论讲 座等 。中国近年也 出版 了 Ⅱ 死 亡哲学口 方面 的著作 。老年 人是死亡教 育的重点人群 ,中国政府不但 重视老年 人的
“ 老有所养 、老有所依、老有所为”,也要对老年人进行 “ 老有所
家属能够正确认识死亡、接受死亡、最终能安详、尊严地死亡,消除
对死亡 的恐惧 。教育 家属接受死亡 的同时 ,尽快 从悲痛 中解脱 出来 , 达到 “ 死者安息 ,生者满 意”的程度。 所有 的人包 括医师在 内口 】 ,都 要通过对 死亡 的认识 ,增 强对死 亡
的抵抗能力 ,达到超越死亡 的高 尚境界。
会 、对 人类 、对社 会人群 的健 康教育 、临 终教育和死亡教育 的责任和 义务 。医师就要通 过 自己对患者 及家属 的人 文关怀 ,体现 出医务人员 对患者 及其家属 的爱和同情 。在 医疗 活动 中特 别要对老年 人群 、临终
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及对策

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及对策临床血液标本采集是医疗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结果的准确性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患者的预后评估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还可能延误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甚至导致医疗纠纷。
因此,分析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的类型及原因(一)标本溶血标本溶血是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的常见类型之一。
导致标本溶血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血操作不当采血时进针不准确,针尖在血管内反复穿刺,造成血肿和血样溶血;采血过程中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或过紧,导致局部淤血和血液浓缩,增加溶血的风险;采血后未及时取下针头,将血液直接注入试管,产生的压力过大导致溶血。
2、容器不合格使用质量不合格的采血容器,如试管内壁粗糙、有裂痕等,容易造成红细胞破裂而溶血。
3、运输和保存不当血液标本在运输过程中剧烈震荡,或者保存温度不当,也可能导致溶血。
(二)标本凝血标本凝血也是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的常见问题之一。
其原因主要有:1、采血速度过慢采血过程中,由于穿刺不顺利、患者血管条件差等原因,导致采血速度过慢,血液在针管内停留时间过长,容易发生凝血。
2、抗凝剂使用不当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不准确,抗凝剂用量不足或过多,都可能导致血液凝固。
3、标本采集后未充分混匀采集完血液后,没有及时、充分地摇匀抗凝管,使抗凝剂不能与血液充分混合,从而发生凝血。
(三)血量不足血量不足是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的另一个常见问题。
其原因主要包括:1、采血技术不熟练采血人员对采血部位和血管的选择不准确,或者穿刺深度不够,导致采血量不足。
2、患者自身因素部分患者由于血管细、肥胖、脱水等原因,导致采血困难,血量不足。
3、容器问题使用的采血容器容量不准确,或者容器有破损、漏液等情况,也会导致采血量不足。
临床检验工作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临床检验工作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临床检验工作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2017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医学科学也取得了空前发展,实验室诊断已经成为现代医学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疾病依赖于精确的检验结果才得以做出正确诊断,使得检验医学向着机械化、自动化、简易化仪器的方向发展。
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临床检验工作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的知识,欢迎阅读。
1 标本引起的问题1.1 标本采集不合要求是造成检验结果误差的一个重要原因1.1.1 采集标本操作不当如直接从输液手臂抽血,造成血标本被稀释;采完静脉血后不拔掉针头即将血液注入试管造成血标本溶血。
1.1.2 标本不合格目前血液检验已全部采用血细胞全自动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采取5 ml血即可做肝功、肾功、蛋白、血糖等30余项的生化系列,因此标本不合格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如血常规检验现已由血细胞全自动分析仪进行分析,要求用抗凝血,当采血时不充分混合均匀,即使出现肉眼所未见到的小凝块,也会使血细胞数、血小板数减少。
1.1.3 随意使用抗凝剂在血液标本的送检中有的血液标本没有按实验室要求加入特定的抗凝剂,有的血液标本抗凝比例不恰当,如血沉血标本没有按照抗凝剂:血液应是1∶4的比例,或使抗凝剂量少而血液量加大,引起血液凝固或实验结果偏低,或抗凝剂量多而血液量少使血液稀释引起实验结果偏高。
1.1.4 尿液标本的送检对一些特殊检验的尿液标本也与一般体检一样送检,使漏检率大幅升高,如对于糖尿病患者应留取餐后2 h尿更有利于糖尿病的检出。
1.2 标本采集不合要求造成检验结果误差的解决方法对不合格标本,如有凝块的要重新取血,如果血液与抗凝剂比例不对也应重新取血,严重溶血、乳糜血则应在报告结果时加以注明。
尿标本不新鲜或是加了防腐剂的标本做尿液分析导致结果不应有的异常,应向患者询问是否服用维生素C等影响检验结果的药品,因某些药品及其代谢产物可使结果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碱性尿会造成蛋白试纸假阳性,进行蛋白质实验时应注意pH值;尿蛋白浓度增高可使结果出现假阴性,尿中热不稳定过氧化酶可使红细胞出现假阳性。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血液检验在临床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医生了解病人体内的病情情况,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
有时候血液检验结果可能会出现不合格的情况,这对于诊断和治疗都会带来一定的困扰。
我们有必要对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如何处理此类情况。
我们来分析一下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可能原因。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标本采集不规范:血液标本的采集是血液检验的第一步,如果采集不规范,可能会导致标本污染、凝固不良或者 hemolysis(溶血)等问题。
比如采血过程中未注意无菌操作,导致细菌污染;抽血针使用不当导致血管穿刺不够深或者过深等。
2. 标本保存不当:血液标本在采集完成后需要妥善保存,避免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出现凝固、 hemolysis或者冷冻不当等问题,从而导致标本不合格。
3. 实验操作不当:实验人员在进行血液检验时,可能由于操作不当或者仪器故障等原因,导致结果不准确或者无法得出结果,从而使得标本不合格。
4. 样本标签标识错误:血液标本在采集和运输过程中需要正确的标签标识,如果标签标识错误可能导致结果的混乱或者无法追踪标本来源,从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我们需要对血液标本的采集过程进行规范和标准化。
在采集血液标本时,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采血针、采血管等器具的清洁和无菌。
在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抽血针的深浅、抽血管的位置和采血量的控制,确保采集到足够的血液样本以供检验,同时避免 hemolysis(溶血)等问题的发生。
对于样本的标签标识需要进行规范化管理。
在采集和运输过程中,需要对每个样本进行正确的标签标识,确保标本的来源和检测项目清晰可辨,从而避免结果的混乱和误判。
除了以上提到的一些措施,我们还可以在实验室内建立严格的质控体系,对每一道流程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控,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得到充分的质量保障。
及时对实验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操作技能和素质,也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一个重要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为了确保血液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集的血液标本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并且在处理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
如果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将会影响诊断和治疗效果,甚至造成严重的健康风险。
下面是关于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的简述。
1、血凝块过多或过少:在采集血液标本的时候,如果静脉采血过于慢或者针头插入过深,可能导致血凝块过多或过少,影响血液检验的准确性。
2、血标本不足或者过多:采集血液标本时,在注射过程中可能发生血栓或者血流中断等状况,导致血标本不足或过多,这会影响到血液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血液标本不符合收集条件:在采集血液标本时,需要注意采血前是否按照规范进行了手部清洁,并使用了合适的采血针头,血液标本放置位置是否正确等因素。
如果这些条件不符合规范,会影响血液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血标本收集后处理不当:在采集血液后,不能及时处理或者处理方法不当,也会影响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5、血液标本污染或者变质:血液标本受到细菌污染或者暴露在高温或者低温环境中,会导致血液标本变质。
在处理过程中,如果发现血液标本发生变质或者受到污染,需要重新采集血标本,并进行检测。
1、当发现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时,需要重新采集血标本,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检测。
同时,需要对血标本采集以及处理的细节加以改进,以防止出现同样的问题。
2、在采集血标本的时候需要遵守相关的规范和操作流程,正确选用采血器材,保证采集表面的消毒,插针深浅需要掌握得比较好,避免过深、过浅,或者影响采血量等问题。
3、采血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采血部位的清洁、干燥。
血液标本采集后要放置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标本处理,防止血液变质,同时可以更好的保证血样的完整性。
4、注重员工培训,对于采血和血标本处理的相关流程进行全面培训、指导,并定期检查及掌握其操作质量。
尤其是关于血标本的采集、处理、保存时间等各方面的规定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恰当的动员。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血液检验是临床诊治中常用的一种诊断手段,但是,血液检验的质量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着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因此,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及其合格与否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从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三个方面展开阐述。
1. 血液采集不当。
例如采集时使用污染的材料、样本采集过少等。
2. 样本处理不及时。
因样本放置时间过长,造成细胞裂解、酶活性丧失等。
3. 血液检验时不检出检验标本的不适用性。
1. 血液采集不当导致的结果误差加深了人们对采集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的认识,更加关注采集标本的技能和技术水平,为了确保有质量的标本被用于临床实验室检验的研究学习,严谨的标本采集应该得到高度重视。
血液样本在一些情况下需要立即处理,比如说应该立即进行运输或处理。
若样本保存时间过长便会导致标本受到细胞质样本、酶样本及其他人为破坏,导致之后的检验结果出现误差。
一般情况下,检验人员需要对检验标本进行的检测前预处理,这些预处理包括检查样本完整性和准确地量化样本浓度,若未进行标本预处理有可能导致样本污染、失活,也有可能导致后续检测异常结果引起临床诊断上的误判。
1. 加强血液采集操作规范化培训:建立血液采集的专业化、标准化的规范化操作程序,以确保采集过程中降低标本采集的误差率。
注明样本被采集后正确的保存与运输建议。
2. 建立检测报告的标准化处理程序:今天的临床检验过程已经建立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建立不同指标的检测报告内容与机构内各种相关考核评估;发现在检测过程中出现的标本不适用,便需采取前面所提到的标准化处理流程,及时协调处理方案,确保后续工作的正常进行。
3. 增强员工的检验操作技能培训:检验员是检验质量稳定性的保证,建立经常性的训练课程,定期通过实验室技能比赛、外部实验室质量控制,加强员工潜在的技术积累。
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及对策

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及对策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血液标本的采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准确、合格的血液标本能够为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从而制定出有效的治疗方案。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常常会出现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的情况,这不仅影响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还可能延误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甚至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因此,探讨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的表现及原因(一)血液标本量不足血液标本量不足是常见的不合格情况之一。
这可能是由于采血人员在操作时未能准确估计采血量,或者在采血过程中出现血液泄漏、抗凝剂使用不当等原因导致。
例如,使用抗凝管采血时,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不当,会影响血液的凝固和检验结果。
(二)血液标本溶血血液标本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释放到血浆中。
导致溶血的原因有很多,如采血时过度用力拍打采血部位、采血针过细、采血速度过快、血液注入容器时产生气泡、运输过程中剧烈震荡等。
此外,患者自身的因素,如红细胞脆性增加、患有溶血性疾病等,也可能导致血液标本溶血。
(三)血液标本凝血血液标本凝血通常是由于采血后未能及时摇匀抗凝管,或者抗凝剂用量不足导致。
另外,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采血时间过长等也可能引起凝血。
(四)采血部位不当采血部位选择不当可能会影响血液标本的质量。
例如,在有炎症、水肿、瘢痕或皮肤破损的部位采血,会导致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影响检验结果。
(五)标本污染血液标本在采集、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如果受到细菌、灰尘等污染,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采血时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或者容器未清洁干净等。
(六)标签错误标签错误包括患者信息填写错误、标本类型标注错误、采血时间记录不准确等。
这会导致检验结果无法与患者准确对应,影响诊断和治疗。
二、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的影响(一)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不合格的血液标本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差,无法真实反映患者的身体状况。
论临床检验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论临床检验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临床血液检验属于医院的重点业务之一,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临床检验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解决临床检验中存在的问题是重点研究的课题。
本文重点阐述了临床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标签:临床检验;血液检验;问题;措施1前言传统的临床血液检验过程相对复杂,血液检验的效率不高,并且难以保证血液检验质量,因而出现了很多问题,提高了医疗纠纷发生率,影响了医院的社会形象。
作为医院的核心业务之一,医院临床检验医院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针对临床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性提出了解决对策,旨在提高临床血液检验的准确性。
2临床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2.1仪器校准缺乏长效性及解决对策对于临床血液检验中,仪器的校准具有重要的意义,决定着临床血液检验的准确性。
有些血液检验没有重视仪器的校准,特别是仪器保养、更换仪器配件后、故障维修后、仪器校准工作没有得到重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血液检验的误差。
因此,解决的对策是相关人员要定期校准仪器,并且要做好仪器每天的保养工作,提高仪器设备的检验准确性。
如果仪器设备出现问题,相关人员要及时维修和校准,一旦确定不能使用则立即更新[1]。
在仪器的使用过程中,相关人员要严格艳照相关的说明书进行操作,血液检验结束之后,需要对设备仪器进行维护和保养,并且要填写维护保养记录。
2.2没有及时与临床进行沟通及解决对策准确的临床血液检测的结果能够为临床患者治疗和诊断提供参考依据,甚至用于患者健康状况的评估和预后的检测,如果临床血液检测的结果有误差,那么将会给临床诊治带来很大的麻烦[2]。
临床血液检测的结果出现误差,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与临床医生沟通,没有及时获得患者的病情变化。
解决的对策是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
与临床医生密切联系有利于大大提高临床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如果有特殊需要,血液检验人员还可以参与医生会诊及医生查房,从而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3]。
临床血液学检验的质量控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临床血液学检验的质量控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检验技术的提高,临床血液学检验中,其检验的指标及项目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临床对于标本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离不开实验室检验的结果,但是临床检验结果质量的差异绝对者对实验室的正确结果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因此,血液学检验质量控制问题十分重要。
标签:血液学检验质量控制问题对策血液学检验是比较重要的检验项目之一。
对于很多疾病的诊疗具有积极的引导意义,因此,确保检验结果的一致性、正确性及精密性是血液学检验质量控制的目标。
在临床上影响血液学检验结果的因素非常多,例如,操作人员素养、试剂的选择、仪器使用周期等[1]。
随着血液检验项目的完善及技术提高,临床上诊断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也越来越依赖于检验结果,其检验结果质量的高低对临床医师关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
因此,本文笔者通过对临床血液学检验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血液学检验的质控所存在的弊端分析当下,临床血液学检验中虽然对质量控制具有了很大的进步,而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筛查功能的不断完善、检测设备和仪器的自动化及智能化的升级,操作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增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提升等,上述变化对于检验更加标准化工作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检验质量的提高也有着积极的影响[3]。
但是,临床血液学检验日常的实际工作中,质量控制方面仍具有较多的弊端存在,例如,在血液学检验质控存在问题中缺乏一定的解决措施;由于一些血液学检验项目的校准品价格不合理或用时限短等因素致使检验质量控制较临床化学检验、免疫学检验之间差异较大;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中,其验证方式与复检标准差异较大,同样需要进一步提高[4]。
2 针对上述弊端而提出的有效的对策参照实验室管理理论,具有5点基本环节(即文件、程序、执行、记录及改进)。
这说明,临床上实验室检验在进行各个项目及标本的操作时,其质控要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实施较为全面的质量管理。
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

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摘要:临床血液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必修课和主干课程之一,在医学检验专业各门课程中与临床联系紧密。
骨髓细胞检验报告可对临床上许多血液病进行明确诊断和辅助诊断。
良好的实验教学对教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更好胜任临床细胞室工作等起重要作用。
近些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动化仪器广泛使用,形态学方面的检验人才逐渐缺乏或断层。
如何通过优质教学培养真正具有良好执业能力的形态学方面的检验人才已成为当前实验教学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措施1.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特点近年来临床血液学检验一直被认为是一门“难教难学”的课程,有其自身的重要原因。
它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的方法为手段,以血液系统疾病和非血液系统疾病所致的血液学异常为研究对象,目的是为了阐明血液系统疾病和非血液系统疾病所致的血液学异常的发生机制,辅助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的一门学科。
1.1课程内容多且复杂临床血液学检验内容多且复杂。
造血是一个非常复杂、深奥的理论,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栓与止血方面的疾病种类多,病因复杂,各系统内以及不同系统间的疾病的血象和骨髓象特征可能十分相似,又可能千差万别,所以学生鉴别诊断难,学习费力。
1.2需要大量阅片实践临床血液学检验实践性强,形态学诊断是其主要方法。
而骨髓细胞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内容抽象,尤其是不典型细胞和异常形态细胞形态千变万化、抽象,需要大量的显微镜阅片实践才能掌握好细胞形态和骨髓象特征,才能对疾病类型和疾病发病不同阶段做出更准确判断。
2.实验教学改革内容2.1建立并完善骨髓细胞形态学电子图片库和骨髓片标本库加强课程建设,进行包括正常骨髓象、各类血液病骨髓象及血象的电子形态学图片库和骨髓片标本库的建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骨髓细胞形态的识别能力。
2.2收集与应用病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老师利用在临床上班的机会收集典型病例分析、汇总成册,实验教学中进行病例分析讨论。
浅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 1 ] 祁冀 。 赵德 强 。 李 义凯 . 对 “ 椎 动脉型颈椎 病”概念 的再认识 [ J ] . 颈腰痛 杂志 。 2 0 1 7 . 3 8 ( 1 ) : 5 - 7 . 【 2 】 姬 文珍 , 张雪青 . 椎 动脉 型颈 椎病伴 眩 晕患者经 颅 多普勒超 声及 脑 干听觉诱发 电位检 测结果分析 [ J ] . 山东 医药. 2 0 1 6 。 5 6 ( 2 9 ) : 6 6 — 6 8 . [ 3 】 南毛球 , 戴军, 黄 光辉 . 等. 椎 动脉型颈椎 病患者血 清神经元特 异 性烯醇酶、 内 皮素 、 肿瘤坏死 因子 一 0 l 以及血流动力 学指标变化 [ J ] . 中国临床 医生杂志 , 2 0 1 7 . 4 5 ( 1 ) : 6 8 — 7 1 . [ 4 ] 曹火亮 。 何生。 张延伟 . 多层螺 旋 C T 联合 彩色 多普勒超 声诊 断 中 青年椎动脉型颈椎病 的价值 [ J ] . 海南医学 . 2 0 1 5 , 2 6 ( 3 ) : 3 6 9 — 3 7 2 . [ 5 ] 谢 伟玲 . 多层螺旋 C T与彩 色多普勒超声结合在 中青年椎动脉 型颈 椎病诊 断 中的应用价值 [ J ] .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 2 0 1 5 , 2 1 ( 1 3 ) : 1 8 0 9 一
《 当代医药论丛》C o n t e m p o r a r y M e d i c a l S y m p o s i u m 2 0 1 7年 第 1 5 卷 第1 4 期 ・ 检 测与诊 断 ・
脉 的 前段 、 中间 段 和 枢椎 ( C 2 )的位 置 。观 察 并计 算 患 者 椎 动 脉 的 内径 、搏 动 指数 、舒 张末 期 峰 值 流 速 、 收缩 末 期 峰值 流 速和 阻力指 数 等 。
分析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与对策

分析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与对策目的对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与对策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集到的血液标本5634份作为研究对象,对标本不合格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分析不合格原因,总结相应预防对策。
结果5634份血液标本中,不合格310份,占5.5%,主要原因是抗凝不全、样本量少、凝血、溶血、容器使用不合理、送检不及时、标本污染等。
结论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发生原因较多,临床检验工作中,应针对影响因素展开有针对性的防范,提高血液标本检验合格率和成功率,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依据。
标签: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防范对策;临床检验临床上,血液标本检验为诊断、治疗中,最为基础的一项检验操作,血液标本检验可为患者病情监测、诊断、药物选择、预后评估、疾病预防等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因此,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检验标本的合格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1]。
本次研究中,以对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与对策进行分析探讨为目的,对血液标本的质量进行分析,现将全部过程和所得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集到的血液标本5634份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生化检验标本、免疫检验标本。
所有采集的血液标本均为门诊采血室护理人员采集,并用一次性真空采血器收集,有专门的护工负责送达至检验科,并由专人进行收集。
1.2 方法1.2.1 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集到的血液标本5634份作为研究对象,对标本不合格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分析不合格原因,总结相应预防对策。
1.2.2 分析方法专人负责集中对需要检测的血液标本进行收集,将医生申请检验项目作为主要的依据,对标本进行外观观察、采集时间判断、检测分析、复查,判断标本是否合格,是否发生溶血、脂血、凝血、标本量不准、抗凝剂使用不合理等情况,不合格者要进行详细的真实的记录,建立专门的管理档案,对不合格的具体原因进行标准,按照具体的原因进行系统的分类,将不合格的标本退回到相关的科室,对标本进行重新采集之后送检,对合格与不合格标本情况进行记录的比较。
临床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临床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目的:分析临床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方法:统计学分析我院采集的2180份血液标本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分析临床血液检验标本不合理现象。
结果:2180份血液检验标本中,不合格标本168例,不合格率为7.7%,导致检验不合格原因主要有血量不准确、标本严重溶血、血液凝固、乳糜血和标本类型错误,其中血量不准确87份,占标本总不合格率的51.79%,与其他标本不合格原因进行对比,明显高于其他标本不合格原因(P<0.01)。
结论:采取规范血液检验标本采集操作、加强对护士相关知识的培训对提高血液检验标本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控制措施临床血液检验是医院最常见的化验内容之一,其检验的结果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血液标本采集是否正确合格又直接影响着血液检验的结果【1】。
而由于血液检验标本的获取是一个需要多部门配合的多环节系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的干扰因素较多,易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影响血检结果,从而影响到临床诊治,还可能引起医疗纠纷。
因此,确保血液检验标本的合格十分重要,为了更好地控制血检标本质量,提高血检标本合格率,特对2008年2月~2013年1月间,我院采集的2180份血液标本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180份血液样本均来自2008年2月~2013年1月间我院行血液检查的受检者,共采集标本2180份,其中血常规检查1150例,血气分析389例、血型鉴定286例,凝血检查355例。
1.2 方法所有血液检验标本均由护士负责收集并送至检验科。
血气分析采用动脉采血,取桡动脉部位;血常规检查、血气分析和血型鉴定采用静脉采血,选择肘静脉部位,以真空采血法进行采集血液标本。
血液标本送到检验室后,由相应的专业人员依照临床医生申请的检查项目,对血液标本的外观、血液量、凝血情况、溶血情况进行仔细严格的核对,并询问标本采集的时间、存放的温度等,判断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并对不合格的标本进行记录,依照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类整理,统计不合格标本的数量和比例,并附以不合格具体原因通知临床科重新采集。
临床血液学基础检验常见问题的应对

3
XT-1800i WBC (x10^9/L) < 3或 > 30 PLT (x10^9/L) < 85或 >1000 不成熟粒细胞 有核红细胞 异常红细胞 血小板聚集
优化假阳性的主要触发规则
血常规复检规则的统计分析
复检规则设置流程
确定方案及目标
仪器校准/比对
确定镜检阳性标准
双盲法 仪器检测和镜检
肝素诱导聚集 报告注明
毛细血管法 采集末梢血
显微镜计数PLT
稀释
1%草酸铵 2%盐酸普鲁卡因 0.38ml稀释液+ 0.02ml血
涂片边缘 尾部
5.6.1 室内质控体系应符合如下要求:
质控图应包含以下信息 质控图的中心线和控制界线
质控图中心线的确定 更换新批号试剂或仪器重要部件维修后,应重新确定质控品均值
设定/调整复检规则
满足设定目标?
N
Y
5.5.1 (CNAS-CL43:2012) 应制定如下标准/程序:
01
当检测样本存在影响因素(如有核红细胞、红细胞凝集------等)时,对仪器检测结果可靠性的判定和纠正措施
02
5.5 检验程序
有核红细胞增多
淋巴细胞百分比增高*、绝对值增高* 白细胞数* DIFF通道散点图异常 淋巴细胞群异常 未分类 原始细胞及异型淋巴区荧光强度增强 IMI 散点图异常 报警提示 原始细胞、异型淋巴细胞、有核红细胞等
临床血液学基础检验 常见问题的应对
Adjust the spacing to adapt to Chinese typesetting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管理要素 技术要素 附录 CNAS-CL43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 在临床血液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3.1 导致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结果不合格的原因分析 本 研 究 结 果 显 示,2000 份 血 液 标 本 中,不 合 格 标 本 有
110 份,占比 5.50%。经过分析,发现标本量少、溶血、疑似标
标本采集不规范
1
0.91
其他
3
2.73
总计
110
100.00
本污染、病人信息不符等均是导致出现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原 因,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是血凝、标本量少、标本容器选择错 误等,所占比重分别为 40.91%、30.00%、19.09%。
表 1 血液标本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原因分析(n, %)
导致的原因
不合格份数
所占比重
标本量少
33
30.00
病人信息不符
2
1.82
溶血
2
1.82
疑似标本污染
1
0.91
血凝
45
40.91
标本容器选择错误
21
19.09
未在规定时间内送检
2
1.8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7 年 12 月至 2018 年 11 月我院临床检验科中的 2000
(1)血凝:经过分析,认为血凝影响的主要原因是:①由 于 抽 血 工 作 并 不 顺 利 ,延 长 了 抽 血 时 间 ,注 射 器 中 有 凝 块 形 成。②由于实验室中的试管较多,如果注入的先后顺序出错, 那么也会导致注射器中的血液出现凝固现象 [4]。③当血液进 入 试 管 之 后,摇 匀 方 式 出 错,导 致 混 匀 不 合 格。 ④ 采 集 血 量 较多,而所使用的抗凝剂量过少等。⑤在试管壁中抗凝剂出 现黏附现象,无法同血液进行一同且有效的摇匀。
血常规检验中的常见问题和策略

血常规检验中的常见问题和策略成都新华医院 610066血常规作为临床上基础检查项目,能够展示疾病早期或潜在迹象,可作为血液或其他疾病诊断依据。
一般来说,血常规检查内容包括血红蛋白(HGB)、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与血小板计数(PLT)等,且随着当前血液分析仪的广泛应用,使得指标检测更加趋于标准化。
血常规检验不仅能够有效诊断临床各种血液疾病,还能对其他系统疾病进行鉴别及诊断,其作为临床检验工作的重要环节,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但在实际临床血液检验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人为、仪器、生理以及试剂因素等,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鉴于此,为了能够提高临床血液检验质量,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与客观性,需通过积极措施避免问题的发生,现就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进行如下探讨1 血常规检验存在问题1.1 仪器因素在经临床检验工作中发现一部分检验人员存在并未了解检测仪器信号意义,对于检验仪器工作原理、实际功能、相关性能以及操作步骤等并未熟练掌握,同时也未对仪器做好定期保养工作。
除此之外,在对不同厂家试剂进行更换时,并未严格按照相关说明书的要求对仪器相应参数进行调整。
1.2 人为因素因一部分检验人员缺乏专业素质,从而便造成在对受检者血液标本进行采集时,未按照相关规定加入合适抗凝剂,而是按照实验室检验规定予以加入,如此便会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在对血液标本中的Na+、Ca2+物质进行检测时,不得采用EDTA;在对K+以及Ca2+等物质进行测定时不得使用草酸钾,主要原因在于其可抑制AMY以及LDH活性。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的检验人员存在工作疏忽,缺乏较强的责任心,例如在对已经稀释标本结果进行计算时,存在取错标本以及重复加样,或者忘记乘以稀释倍数等情况的出现,未在检测过程中严格执行复核制度,最终造成检验结果的漏检、漏报以及错报。
检测人员在采取检验标本的过程中,因止血带扎时间过长、抽血速度过快以及泡沫过多等因素而造成溶血的发生。
分析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

分析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通过采取相应对策,提高分析前血液标本质量,确保检验结果真实、可靠。
方法:选取采集血液作生化、免疫、血液细胞学检查的1 890份血液标本作为统计分析研究对象。
所有标本均由临床护士采集。
所有检验标本均由护理人员采集、送检。
采取严格监管措施,通过临床检验判断标本是否合格,对于不合格标本进行详细登记,探讨原因,总结对策。
结果:本次研究,共收集血液标本945份,其中血清645份(68.25%),血浆226份(23.92%),全血74份(7.83%)。
其中不合格标本62份,占总标本的6.56%(62/945)。
依据不合格标本的不同原因分为5类:即溶血、凝固、错用抗凝、量不准及其他,各自的所占的比例为25.81%,11.29%,9.68%,40.32%以及12.90%。
结论:加强检验科室与临床的有效沟通,对不合格标本及时查找原因,并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可降低标本不合格率,提高血液标本质量。
关键词: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对策实验室临床检验的作用越来越大,其中血液标本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生物体液,很多类疾病的血液学检验结果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客观依据,因此其结果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临床医生对疾病的正确诊治。
为确保实验数据准确性、可靠性,医院应重视临床检验过程质量控制,其中标本质量控制是整个过程中的首要关键环节[1],因为无论实验室质量控制成功与否,对标本个体起不到控制作用,而且若标本质量不合格,即使用最先进的检验仪器和方法,结果仍是不可靠的。
无法对样本行检测或是检测后可影响结果准确性,统称作不合格标本,其结果不能反映受检者血液的真实情况,对临床无任何指导意义[2]。
现以我院体检中的945份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促进临床与检验科的密切协作。
结果报道如下。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
方法:严格按照随机方法选取我院2000份血液标本,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临床检验情况,分析检验不合格发生情况,并对其原因进行准确分析,积极采取必要措施进行整改。
结果:2000份血液标本中,共出现129份不合格标本,不合格率为6.45%;129份不合格标本中,64份发生标本凝血现象,35份标本量过多,23份标本量不足,其他7例。
结论:影响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主要因素比较多,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强化专业能力,并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准确分析,进而有效提高血液标本检验质量。
【关键词】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凝血【引言】血液标本检验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血液标本检验结果的正确性,也对临床诊疗活动的顺利开展带来较大影响。
在实践工作中,血液标本检验常会出现不合格现象,因此要采取必要措施进行整改。
本研究对我院2015年8月-2016年3月期间2000份血液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血液标本检验情况,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严格按照随机方法选取我院2000份血液标本,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
2000份血液标本分别属于2000例受检者,其中男性受检者1100例,女性受检者900例,患者详细情况见表1。
3讨论血液标本检验属于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很多权威文献研究结果均表明,采血人员、检验人员操作问题,是导致标本检验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对于急症患者而言,若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则会对其临床诊疗带来严重影响[1]。
3.1本研究结果血液标本检验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血液标本检验结果的正确性,也对临床诊疗活动的顺利开展带来较大影响。
在实践工作中,血液标本检验常会出现不合格现象,因此要采取必要措施进行整改。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此选取我院2000份血液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2000份血液标本中,共出现129份不合格标本,不合格率为6.45%;同时,129份不合格标本中,64份发生标本凝血现象,35份标本量过多,23份标本量不足,,其他7例。
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本研究主要观察送到临床检验可检验的血液标本不合格标本,分析其原因。
2结果
164份不合格的血液标本的原因有血凝、标本量少、患者信息不符、容器选择错误、采集不规范、脂血、标本疑似污染,其例数依次为51份、33份、27份、18份、16份、12份、7份,占比依次为31.1%、20.1%、16.5%、11.0%、9.8%、7.3%、4.3%。
3.3完善考核制度与奖惩制度
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促进相关操作人员保持规范性与专业性,同时配奖惩制度,对于出现不合格情况的人员进行对于的惩罚,而对于长期保持无标本不合格情况的人员进行奖励,督促操作人员时刻保持清醒,严谨、认真对待采血、送检、检验等环节的血液标本质量控制。
总之,对临床血液标本的采集、送检、检验等环节进行详细的质量控制,完善其质量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并加强操作人员的专业性、规范性与综合素质,从根本上预防血液标本不合格情况。
3讨论
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对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难以反映患者的病情情况,进而不能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依据,甚至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中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有血凝、标本量少、患者信息不符、容器选择错误、采集不规范、脂血、标本疑似污染,根据不合格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3.1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强化细节
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探查临床进行血液标本不合格情况,分析其不合格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提高检验准确率。方法在2017年2月-2019年1月间,选取在我院进行血液检验的1358份血液标本作用研究对象,在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份数为164份,分析这164份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改进。结果164份不合格的血液标本的原因有血凝、标本量少、患者信息不符、容器选择错误、采集不规范、脂血、标本疑似污染,其例数依次为51份、33份、27份、18份、16份、12份、7份,占比依次为31.1%、20.1%、16.5%、11.0%、9.8%、7.3%、4.3%。结论在临床检验中需要加强检验人员的培训,增强临床检验操作的规范程度,提高检验人员的职业素质与责任感,正确采血,严格遵守送检时间,提高血液标本合格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镜检阳性判断标准
n 白细胞计数异常 n Dohle小体粒细胞显见 n 中毒颗粒粒细胞显见 n 空泡变性粒细胞显见 n 原始和幼稚细胞≥ 1% n 早、中幼粒细胞≥ 1% n 晚幼粒细胞>2% n 异型淋巴细胞>5%
n 存在异常红细胞 n 可见NRBC
n 存在巨大血小板 n 存在血小板聚集
统计分析
– 应使用枸橼酸钠抗凝剂 – 血液与抗凝剂的体积比一般为9:1 – 当标本HCT>0.55时,应对血液与抗凝剂的体积比
调整
红细胞比容(HCT)增高的处理
• HCT>55% 时,血浆相对减少
– 调整抗凝剂
• 采血量不变,Hct增大,所需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剂减少,总量减少
所需抗凝剂(ml)=(100% - Hct)×血液(ml)×0.00185 – 针对3ml血量1:9抗凝的采血管,取出多余抗凝剂
XS-800i
WBC (x10^9/L) < 3或 > 30
PLT (x10^9/L) < 80或 >1000
不成熟粒细胞 有核红细胞 异常红细胞 血小板聚集
不成熟粒细胞 血液科全推
血常规复检规则的统计分析
复检规则设置流程
确定方案及目标
确定镜检阳性标准 仪器校准/比对 双盲法 仪器检测和镜检
多余抗凝剂(ml)=0.3 ml -所需抗凝剂(ml) – 用注射器取2.7ml静脉血,因取出抗凝剂过程破坏
采血管负压,需告知临床用注射器采血后,取下
5.4 检验前程序
5.4.8 • 应根据检验项目明确列出不合格标本的类
型(如有凝块、采集量不足、肉眼观察有 溶血的标本等)和处理措施
不合格标本处理
红细胞碎片
• PLT计数假性增高(电阻抗方法尤为明显 )
– PLT直方图右侧尾部曲线明显抬高
• 大血小板/聚集血小板/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
• 不均一性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
– RBC、HGB,MCH、MCHC减低 – MCV略减低,RDW增高 – 报警提示 Fragments、ANISO、Anemia
复检规则设置流程
确定方案及目标
确定镜检阳性标准
仪器校准/比对
双盲法 仪器检测和镜检
设定/调整复检规则
满足预设定目标?
N
Y
验证实验
复检率20-30% 假阴性<5%
血液病患者不能漏诊
验证参考复检规则
N = 1223
优化参考复检规则
• 假阴性率下降但推片率过高,工作中 实现难度增大
• 推片复检规则以此为基础,从降低假 阳性入手
– 血液病患者不能漏诊 – 复检率
复检规则设置流程
确定方案及目标
确定镜检阳性标准
仪器校准/比对 双盲法
仪器检测和镜检
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 中国血液学复检专家组
41条 Lab Hematol 2005,11:83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8, 31: 752
设定/调整复检规则
满足预设定目标?
N
Y
验证实验
设定/调整复检规则
满足设定目标?
N
Y 验证实验
5.5 检验程序
*5.5.1 (CNAS-CL43:2012) 应制定如下标准/ 程序:
• 当检测样本存在影响因素(如有核红细胞、 红细胞凝集------等)时,对仪器检测结果可 靠性的判定和纠正措施
有核红细胞增多
➢淋巴细胞百分比增高*、绝对值增高* 计数结果可信度低
PLT (x109/L) <100或>1000
不成熟粒细胞 血液科全推
优化假阳性的主要触发规 则
XE-2100
WBC (x10^9/L)
< 3或 > 30
PLT (x10^9/L)
< 80或
XT-1800i
WBC (x10^9/L) < 3或 > 30
PLT (x10^9/L) < 85或 >1000
假阳性的主要触发规则
XE-2100
XT-1800i
WBC (x109/L)
WBC (x109/L)
< 4或 > 30 PLT (x109/L)
<100或 >1000
< 4或 >
不成熟粒细胞 有核红细胞
30
异常红细胞
血小板聚集
PLT (x109/L)
<100或
XS-800i
WBC (x109/L) < 4或 > 30
红细胞碎片-处理方•法特殊通道 •显微镜镜检
冷凝集素综合征
• 原因 血浆中存在冷凝集素,主要为IgM类抗体, 在低温时使自身红细胞发生凝集,0~4℃凝 集反应高峰,37℃凝集消失
• 表现
MCHC>360g/L MCH> 36pg Hb假性增高
冷凝集素综合征-处理方法
1. 37℃水浴半小时后立即重新测定
➢白细胞数*
需复查
➢DIFF通道散点图异常
➢淋巴细胞群异常
➢未分类 ➢原始细胞及异型淋巴区荧光强度增可强能出现幼稚细胞
➢IMI 散点图异常
有核红细胞增多-处理方 法
➢有核红细胞检测通道
➢显微镜镜检
➢确认异常白细胞及有核红细胞 ➢计数NRBC% ➢计数白细胞分类 ➢计算WBC总数
病例-外周血有核红细胞增加
2. 遇严重冷凝集标本时,可延长水浴时间或手 工计数RBC
– 2ml 37℃预温的生理盐水+10μl37℃预温后的血液 标本,滴入37℃预温的计数盘,先观察RBC有无聚 集。
– 若RBC散在分布,用高倍镜计数中央大方格内四角 和正中5个中方格内的RBC数量
血小板减少的处理流程
报警信息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卫星现象
临床血液学基础检验 常见问题的应对
崔巍 中国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管理要素 5. 技术要素 6. 附录
CNAS-CL43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 在临床血液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
5.4 检验前程序
5.4.2 • 出凝血检验
• 高脂血/乳糜血
– 处理方法
• 10000g超速离心15min,取下层清亮血浆测定
• 采集量不足/凝块/溶血标本
– 影响
• 血细胞破裂后,可以释放多种物质,激活凝血系统
– 处理方法
• 重新抽血
5.5 检验程序
5.5.1 应制定如下标准/程序: • 血细胞分析的显微镜复检标准
复检规则设置流程
确定方案
确定镜检阳性标准 仪器校准/比对 双盲法 仪器检测和镜检
设定/调整复检规则
满足预设定目标?
N
Y 验证实验
实验方案
• 实验仪器
– 覆盖每个系列 – 室间质评合格
• 实验目的
– 通用同一规则? – 个性化规则? – 同一份标本
• 规则可操作性
– 标本量 – 镜检人员
• 预期目标
– 漏诊率
• 临床可接受水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