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生平简介(课堂PPT)
人物介绍(鲁迅)PPT课件
鲁迅关注人的命运和精神世界,这种人文 关怀在当今时代依然具有重要意义,能够 引导人们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
2024您的观看
2024/1/26
27
闰土等农民形象展现了社会底层人民 的贫苦生活,他们在贫困中挣扎求生 。
麻木的精神状态
对社会不公的控诉
通过农民形象,鲁迅表达了对社会不 公和贫富差距的控诉。
在长期的贫困和压迫下,农民们变得 麻木不仁,缺乏反抗精神。
2024/1/26
14
04
鲁迅文学风格与技 巧探讨
2024/1/26
15
讽刺手法运用
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于 浙江绍兴一个传统的士大夫家 庭。
2024/1/26
1898年,考入江南水师学堂, 后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路 矿学堂。
1902年,赴日本留学,开始接 触西方现代文化,并逐渐形成 自己的世界观和文学观。
4
时代背景:辛亥革命前后社会状况
2024/1/26
01
辛亥革命前,中国处于清朝末期 ,封建专制制度腐朽没落,社会 矛盾尖锐。
鞭挞奴性心理
02
鲁迅对国民的奴性心理进行了无情的鞭挞,指出这种心理是导
致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之一。
倡导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03
鲁迅呼吁中国人民要振奋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摆脱被奴役的命运。
21
对现代文学发展推动作用
倡导白话文运动
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之 一,他积极倡导白话文运动,推
2024/1/26
23
对当时社会影响
揭露社会黑暗
鲁迅作品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 黑暗面,对封建礼教、旧文化、
旧道德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鲁迅人物介绍PPT课件
鲁迅小说集《呐喊》的封面
鲁迅小说集《彷徨》的封面
《野草》,民国36年出版
《
从
百
草
园
到
三
味
民国影印本《朝花夕拾》
书
屋
》
三、思想与创作的文学史意义
木刻画鲁迅
• 鲁迅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学家,他一直以思考民族 发展问题为创作核心。通过文学来阐发对国民性 问题的思考,这是理解鲁迅最重要的地方。
• 鲁迅一出现就以成熟的创作姿态进入文坛,成为 让后人难以企及的一座高峰。鲁迅自觉地背负了 太多的思考,这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充分的准 备。
1927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 在中山大学任教。
1927年8月,在广州时所摄
1927年8月19日,与许广平等合影
• “四一二”事变以后,鲁迅辞去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 1927年10月到达上海。
从1927年到1936年,鲁迅创作 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 品,和大量的杂文收录在《而 已集》、《三闲集》、《二心 集》、《南腔北调集》、《伪 自由书》、《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 等中。
• 鲁迅对古今中外的文学创作手法进行了多方位的 继承、吸纳和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风。
• 鲁迅创作的小说、散文、杂文很难用一种风格来 概括,而这正是鲁迅的风格所在。
毛泽东: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
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 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叶圣陶: 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 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郭沫若: 鲁迅先生无意做诗人,偶有所做,每臻绝唱。 老舍: 看看《鲁迅全集》的目录,大概就没人敢说这不是个渊博 的人。可是渊博二字还不是对鲁迅先生的恰好赞同。
鲁迅简介课堂ppt
06 总结回顾与拓展 延伸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鲁迅的生平与时代背景
介绍鲁迅的出生背景、成长经历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包括晚清 政府的腐败、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等。
鲁迅的文学成就
概述鲁迅在文学创作方面的主要成就,如《狂人日记》、《阿Q正 传》等代表作品,以及对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贡献。
1898年考入江南水 师学堂,开始接触西 方现代思想。
文学创作历程及成就
01
02
03
04
1906年弃医从文,开始文学 创作生涯。
早期作品如《狂人日记》、《 孔乙己》等揭示封建礼教吃人 本质,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
中期作品如《阿Q正传》、《 药》等深刻剖析国民劣根性,
提出改造国民性问题。
晚期作品主要在杂文领域有卓 越成就,如《且介亭杂文》等 ,对时局和政治进行尖锐批判
对国民劣根性的剖析和批判
鲁迅对国民劣根性的剖析和批判,体现在对麻木 不仁、自私自利、因循守旧等国民性格弱点的揭 示和批判。
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情怀
对民族精神的弘扬
鲁迅作品中充满了对民族精神的弘扬,体现在对民族历史、民族文 化、民族性格等方面的赞美和讴歌。
对爱国主义的倡导
鲁迅积极倡导爱国主义,呼吁人们关注国家命运,为民族独立和人 民解放而斗争。
《华盖集》
收录了作者1925年所写的 杂文,涉及政治、文化、 教育等多个领域。
《且介亭杂文》
以议论为主,兼及文艺批 评和文学创作,展现了鲁 迅深邃的思想和敏锐的观 察力。
诗歌与翻译作品
诗歌《自嘲》、《无题》等
表现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挣扎,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翻译作品《域外小说集》、《一个青年的梦》等
《鲁迅的简介》课件
玩世不恭与讽刺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通过玩世 不恭的态度和讽刺的手法来揭 示社会的虚伪和荒谬。
关怀与同情
尽管内心深受痛苦,他依然对 弱者怀有深厚的关怀和同情之 情。
《鲁迅的简介》PPT课件
《鲁迅的简介》PPT课件将详细介绍鲁迅的生平、文学作品和思想主张,以 及他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鲁迅的生平介绍
早年生活
鲁迅(1881年-1936年),原名周樹人,中国近现代文化巨匠。
成人后的经历
他在北平求学,后留学日本学医,回国后从事文化、教育和革命活动。
逝世
鲁迅于1936年病逝于上海,享年55岁。
1 秘密组织
鲁迅曾参与秘密组织,进 行反对封建统治和殖民主 义的革命活动。
2 文学与革命
他通过文学作品宣传革命 思想,唤起人民的觉悟和 对抗意识。
3 对国家未来的关切
鲁迅对中国的前途深感忧 虑,寄望于社会的彻底变 革,为国家独立和人民解 放奋斗终生。
鲁迅的内心世界
孤独与苦闷
他内心深处常感到孤独和苦闷, 这种情感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并成为他思想的根源。
《呐喊》
在这部小说中,鲁迅对社会的不 平等、残酷和无知进行了深刻的 揭示与批判。
鲁迅的思想主张
1 进步与革命
鲁迅主张通过改革和革命 来拯救中国社会,推动社 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2 文化自信
他主张借鉴西方文化的优 秀成果,同时扎根于中国 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现代 文化。
3 人道主义
鲁迅关心人民疾苦,主张 以人道主义精神对待他人, 反对社会不公与残酷。
2
留学日本
鲁迅前往日本学医,认识到科学知识和现代思想对中国的重要性。
3
回国后的学术活动
他从事文化研究、教育工作和报刊编辑,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4鲁迅生平简介ppt课件
鲁迅生平简介ppt课件•鲁迅基本信息与时代背景•文学创作与成就概述•思想观念与人文精神探讨目•社会活动与贡献总结•鲁迅形象塑造与传承发展录鲁迅基本信息与时代背景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为豫才笔名鲁迅,寓意“愚鲁而迅行”或“以鲁迅的笔战斗一生”其他笔名还有邓江、唐俟、邓当世、晓角等原名、字号及笔名由来出生日期与地点出生于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府会稽县咸亨弄(今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鲁迅中路241号)所处历史背景及社会环境生活在晚清至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族危机深重经历了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身处新旧文化交替之际,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推动中国文学和思想解放出身于书香门第,祖父周介孚是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01家庭背景与教育经历父亲周伯宜是一名秀才,母亲鲁瑞出身于绍兴都昌坊口鲁家0211岁时在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读书,后祖父、父亲相继去世,家道衰落0317岁时考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那里读到《天演论》等进步书籍,思想受到启蒙0421岁时考入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后弃医从文,决心以笔作刀,唤醒国人。
05文学创作与成就概述主要文学作品类型及风格特点小说01鲁迅的小说作品以短篇小说为主,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描绘,展现了旧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扭曲。
其风格特点包括讽刺、幽默、深刻等,语言简练明快,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散文02鲁迅的散文作品以杂文、随笔为主,涉及社会、文化、历史等多个领域。
其风格多样,既有尖锐的批判,也有深刻的反思,展现了他独特的思考和见解。
诗歌03虽然鲁迅的诗歌作品数量不多,但同样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他的诗歌以旧体诗为主,风格沉郁顿挫,表达了他对时代和社会的深刻感受。
代表作品赏析与评价《狂人日记》这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通过“狂人”的形象揭示了封建礼教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阿Q正传》这部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通过阿Q这一形象揭示了农民的悲惨命运和愚昧无知,是鲁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鲁迅 完整版课件PPT
辛亥革命后应蔡元培之邀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供职, 后又随部迁住到北平。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文 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正式开始了辉煌的创作 生涯,至1926年,又相继出版短篇小说集《呐喊》和《 彷徨》等。
鲁迅在学术上也有很高的造诣,著有《中国小说史略》、《汉 文学史纲要》,同时对美术也颇喜好,他是中国版画的发起人。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因肺结核病而逝世。上海民众与全 国各地民众为他举行隆重的悼念活动。上海民众代表在其灵柩上覆 盖写有“民族魂”的白旗。 主要作品:《鲁迅全集 》 讲义:《坟》、《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 杂文集:《热风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 》 、《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伪自由书 》、 《准风月谈 》、《 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 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短篇文集:《呐喊》、《 彷徨》、《|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诗文集:《集外集 》、《 集外集拾遗 》 其他:《集外集拾遗补篇》 、《古籍序跋集 》、《译文序跋集》 、《两地书 》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其思想产生了飞跃,由此进化论 思想为主导,转向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思想为主导。19 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推荐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
后十年的杂文,更加深刻、犀利,有如匕首、投枪,充 满了唯物辨证的精神。这些作品收在《而已集》、《三闲集 》、《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 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193 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鲁迅的生平简介ppt课件
• 第四级 • 第五级
故……因为我总不肯学做
幕友或商人……两条路指
什么?为什么又强调“这
1912年在 南京
是我乡。。。路”?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幕样友式 或商人。鲁迅不愿
• 第二级
• 第三级
做封建统治者的帮凶,也不
•
第四级 • 第五级
愿做唯利是图的商人,他所
要选择和追求的人生决不仅
百草园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变故:意外发生的事情。
• 第三级
• 第四级 筹办:筹划举办。
• 第五级
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
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三味书屋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朗读课文,划出时间线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这篇自传语言简洁凝
• 第三级
• 第四级
练,感情丰富。研读课文,
• 第五级 赏析能表达作者思想的关
键词句。
1909年回国 后在杭州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但式到我十三岁时,我
• 第二级
• 第三级
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全诗刻画了一位忧国忧 民、看不到人民力量而又 不堪孤寂、求索奋斗的青
年爱国者的光辉形象。
鲁迅作品 扉页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运交华盖意何求,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未式敢翻身已碰头。
中国现代文学——鲁迅PPT课件
6
走进鲁迅
2021
9
1903年摄于日本东京
19200241年摄于日本东京东京弘文学院毕业照12
鲁迅回国后所任教的杭州两20级21师范学堂及当时的照片
13
1912年辛亥革命后摄
2021
14
1927年摄于上海 与许广平、周建人等合影
1930年摄于上海 海婴生一百日合影
2021
15
1930年于上海
16部杂文集《热风》 《坟》 《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 腔 北 调 集 》《 准 风 月 谈 》《 集 外 集 》《 花 边 文 学 》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事杂文末 编》《集外集拾遗》。此外,还有《中国小说史略》、 《汉文学史纲要》等学术著作。
2021
23
(二)鲁迅思想的时代性和超越性
1、对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非人性的批判。在新文学第一 篇小说《狂人日记》中,鲁迅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命题 “仁义道德吃人”。鲁迅又从日常生活和细节中对中 国传统文化劣根性进行批判
2、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奴性的批判。中国知识分子的最大 悲剧就一直跪倒在皇权的脚下,从来没有站起来过。 中国知识分子从来就是“亡我奴”。鲁迅率先发现了 这一秘密。
2021
19
大视野下对鲁迅的概述评价
一、概述:在20世纪的作家之中,鲁迅是影响最大的一位。“鲁 迅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特别是现代文学中一种“经典”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其他作家如鲁迅这样,在 生前身后获得如此多的花环和掌声,当然也没有哪一位其他作 家如鲁迅这样,在生前身后遭受如此的亵渎和谩骂。他的最大 魅力就是对人心灵的征服。如果没有鲁迅,中国二十世纪的文 化将会黯然失色。
鲁迅生平简介PPT课件
2019/10/23
14
三、鲁迅作品
2019/10/23
15
三、鲁迅作品
小说集:《彷徨》、《呐喊》《故事新编》
散文集: 《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 《坟》、《花边文 学》、《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集外集》、《南腔 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热风》、《三闲集》、 《伪自由书》、《准风月谈》
这期间鲁迅饱尝了世态炎凉的况味,看到了封建社会的腐败 和封建道德的虚伪。看清了世人的真面目,这些无疑有重要的影 响。十六岁父亲终于去世,巨大悲痛和对庸医巨大痛恨之余,鲁 迅对治病救人、除人痛苦产生了强烈的渴望。这影响了他以后选 择职业。
2019/10/23
7
一、成长经历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
“我有四年多,曾经经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 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 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 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回 家之后,又须忙别的事了,因为开方的医生是最有名的,以此所 用的药引也奇特: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蟋蟀要成对的, 结子的平地木……多是不容易办到的东西。然而我的父亲终于日 重一日地亡故了。”
这些经历,成为他人生的出发点,也使他终生不能忘怀。不 向恶势力低头的性格,贯穿了鲁迅的一生。
2019/10/23
8
一、成长经历
青年求学经历
1898年5月鲁迅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转入江南矿务铁路 学堂。在南京四年,鲁迅从维新派变法中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民 主主义思想和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使他 接受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相信“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 人”的社会发展观。”
鲁迅PPT课件
《朝花夕拾》是回忆性的散文 《故事新编》是新编的历史小说 其“油滑”的艺术特点
鲁迅的杂文 P.27
杂文在鲁迅的全部创作中占有最大的比重,是鲁迅一 生的主要文化和文学业绩。他自编和他人为之编订的 杂文集共16部,如果加上后来发现的鲁迅佚文编成的 《集外集拾遗补编》共17部。
③“两个口号”之争 ④1936.10逝世。
毛泽东对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鲁迅是中国文化 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 的思想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妈 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 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 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 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 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第三讲 鲁迅
一、鲁迅(1881-1936)的生平
1、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为豫才。童年在故 乡绍兴度过,并接受启蒙教育
1894年,鲁迅13岁,祖父周福清的科场案导致家庭 的衰落,对鲁迅的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
2、求学南京(1898——1902)
进南京水师学堂,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 堂。读严复翻译的赫胥利著《天演论》,接受“进 化论”思想。
砭固蔽常取类型。”
【思考题】 1、政治革命视角与思想革命视角中的鲁迅? 2、为什么说《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
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3、《阿Q正传》的艺术成就与阿Q的形象。 4、鲁迅笔下知识分子塑造术特色: “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方法 “画眼睛”的功力 把典型环境的概括浓缩在叙事写人中
情节的单一性和直叙的散记体结构,即直线起伏 的结构布局。其中的“我”,或是主人公、或是 目击者(儿童视角)、或是线索人物。
鲁迅生平简介ppt课件
鲁迅 (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讲解人:10级科二 李岚
1
引言
毛泽东主席评价鲁迅为: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是中国文化革命
的主将、中华的精神。 鲁迅先生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
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 鲁迅《自嘲》中写道: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三、鲁迅作品
作品特点
读鲁迅的小说,开始你会感到阴冷。譬如祥林嫂,那么一个 健康而勤快的农妇,怎么会在习俗的偏见与众人的冷酷之中沦为 乞丐,最后死得不明不白。在《药》里,一个爱国志士为国牺牲 的鲜血,却被患肺痨病的人蘸到馒头上拿来当秘方吃。一个农村 无产者的阿Q,其实是很有劳动能力的,却在众人的藐视和自己 的自欺之中莫名其妙的成为别人的替死鬼。
9
二、时代背景
10
二、时代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受列强环伺,侵凌压迫,不断被迫割地赔 款,国家内忧外患,十分严重。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进行帝制复辟活动之后,还大力提倡 尊孔读经。为支持袁世凯帝制复辟活动,中外反动派掀起了一股 尊孔复古逆流。
民主与科学等先进思想涌入中国。
11
二、时代背景
中国的儒家学说发展到最后也是以消灭人性而达到极致。所 谓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都把人当成一个个牲口而戗灭。二十 四孝图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灭绝人性的画卷。
问题:怎样时代与经历造就了怎样伟大的鲁迅?
2
目录
一、成长经历 二、时代背景 三、鲁迅作品 四、现代意义
3
一、成长经历
4
一、成长经历
家庭成员
祖父周福清(1838~1904) 原名周致福,字震生,又字介孚,清同治十年(1871年) 辛未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由翰林改官,曾任江西金溪县 知县,后任北京任内阁中书,对鲁迅教育十分开通。
鲁迅简介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
*<<野草>>题辞 *秋夜 *影的告别 *求乞者 *复仇 *复仇(其二) *希望 *立论 *死后 *这样的战士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腊叶 *淡淡的血痕中 *一觉
*雪 *风筝 *好的故事 *过客 *死火 *狗的驳诘 *失掉的好地狱 *墓碣文 *颓败线的颤动
小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 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 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 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 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 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 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 《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 《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 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 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 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 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 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 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 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 世
华盖集续编的续编(1926)
而已集(1927)
三闲集(1927-1929)
二心集(1930-1931) 南腔北调集(1932-1933) 伪自由书(1933) 准风月谈(1933) 花边文学(1934)
且介亭杂文(1934) 且介亭杂文二集(1934) 且介亭杂文末编(1936)
附 集(1936) 集外集(1898-1936)
鲁迅生平简介(课堂PPT)
一、成长经历
少年时期的快乐时光
鲁迅 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
家。周家做官经商,人丁昌盛,至鲁迅出世,周家已分居三处, 彼此照应,俨然大户。
1886年入塾,从叔祖周玉田先生初诵《鉴略》。其五六岁 时,大人都称鲁迅为“胡羊尾巴”。赞扬鲁迅小而灵活。
1892年正月,鲁迅12岁时,往三味书屋跟从寿镜吾先生读 书。在塾中,喜欢趁空余时间描画,并搜集图画。
鲁迅对于自己成就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20
四、现代意义
21
四、现代意义
鲁迅研究横亘整个20世纪,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鲁迅学。 鲁迅在中国的价值就在于对中国人精神的深刻反思和对黑暗的坚韧反 抗。在20世纪中国从封建专制向现代文明转型的历史时期,对几千年 来封建禁锢下的中国人的精神进行彻底的根柢性的反思,敦促中国人 冲出思想的牢笼,获得精神的解放,达到精神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 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确定自己在世界的恰当定位和自立 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正确方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所以称鲁 迅为“民族魂”,就在于他对于中国人的精神,即民族的灵魂进行了 深刻的反思。
三、鲁迅作品
作品特点
读鲁迅的小说,开始你会感到阴冷。譬如祥林嫂,那么一个 健康而勤快的农妇,怎么会在习俗的偏见与众人的冷酷之中沦为 乞丐,最后死得不明不白。在《药》里,一个爱国志士为国牺牲 的鲜血,却被患肺痨病的人蘸到馒头上拿来当秘方吃。一个农村 无产者的阿Q,其实是很有劳动能力的,却在众人的藐视和自己 的自欺之中莫名其妙的成为别人的替死鬼。
问题:怎样时代与经历造就了怎样伟大的鲁迅?
2
目录
一、成长经历 二、时代背景 三、鲁迅作品 四、现代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二、时代背景
鲁迅在20世纪初中国“救亡图存” 的大背景下,大声呼唤“精神界之战 士”,提出“立人”主张。他登上五 四文坛后,写出《阿Q正传》等不朽 著作,从反面批判人性的残缺,后期 则以杂文为武器全力抨击封建专制主 义扭曲人性的社会和传统。他毕生所 致力的,就是对中国人精神的反思, 启悟中国人“悟己之为奴”,改造自 己的国民性,从奴性状态上升到悟性 境界。而这种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 中国人能够“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 人”。
9
二、时代背景
10
二、时代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受列强环伺,侵凌压迫,不断被迫割地赔 款,国家内忧外患,十分严重。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进行帝制复辟活动之后,还大力提倡 尊孔读经。为支持袁世凯帝制复辟活动,中外反动派掀起了一股 尊孔复古逆流。
民主与科学等先进思想涌入中国。
11
二、时代背景
中国的儒家学说发展到最后也是以消灭人性而达到极致。所 谓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都把人当成一个个牲口而戗灭。二十 四孝图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灭绝人性的画卷。
民族魂
鲁迅 (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讲解人:10级科二 李岚
1
引言
毛泽东主席评价鲁迅为: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是中国文化革命
的主将、中华的精神。 鲁迅先生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
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 鲁迅《自嘲》中写道: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901年12月鲁迅从路矿学堂毕业,怀着“救国救民”的信念 决定去日本留学。次年1月入东京弘文书院学习。为了表示与满清 统治斗争到底、献身祖国解放事业的决心,鲁迅毅然剪掉象征种 族压迫的辫子,并存照题诗,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庄严誓 言。
1904年鲁迅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以为“日本维新大半 发端于西方医学”,想借此走“科学救国”的道路。但严酷的现 实使他醒悟到改变“愚弱的国民”的精神尤为重要。于是弃医从 文,立志以文艺来唤起民众。
这些经历,成为他人生的出发点,也使他终生不能忘怀。不 向恶势力低头的性格,贯穿了鲁迅的一生。
8
一、成长经历
青年求学经历
1898年5月鲁迅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转入江南矿务铁路学 堂。在南京四年,鲁迅从维新派变法中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主义思想和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使他接 受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相信“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 的社会发展观。”
作者抨击了国民精神的麻木和社会对苦难者的漠视,同时对腐朽 的封建科举制度进行了尖锐的谴责。本篇的艺术特色在于结构严谨, 先是开端,交待了环境和气氛;其次发展,介绍人物;再是高潮, 即小说中心——揭露了社会的冷酷无情。
《孔乙己》片段: 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
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吃茴香豆,一人一颗。孩 子 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 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 道,“不多 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 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 多也。”于是这一 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这期间鲁迅饱尝了世态炎凉的况味,看到了封建社会的腐败 和封建道德的虚伪。看清了世人的真面目,这些无疑有重要的影 响。十六岁父亲终于去世,巨大悲痛和对庸医巨大痛恨之余,鲁 迅对治病救人、除人痛苦产生了强烈的渴望。这影响了他以后选 择职业。
7
一、成长经历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
“我有四年多,曾经经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 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 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 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回家 之后,又须忙别的事了,因为开方的医生是最有名的,以此所用 的药引也奇特: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蟋蟀要成对的, 结子的平地木……多是不容易办到的东西。然而我的父亲终于日 重一日地亡故了。”
看起来中国社会已完全缺乏人性,只会把活活的人变成僵尸, 连一点“生”的气息都没有。
16
三、鲁迅作品
作品特点
鲁迅就像其他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一样,不惮以最犀利的笔 触揭发中国文化的阴冷而缺乏人性的一面。但鲁迅却还是一个最 炽热的爱国者,实社会人生的冷峻的刻画,意在警醒沉睡的国 民。
13
三、鲁迅作品
14
三、鲁迅作品
小说集:《彷徨》、《呐喊》《故事新编》
散文集: 《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 《坟》、《花边文 学》、《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集外集》、《南腔 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热风》、《三闲集》、 《伪自由书》、《准风月谈》
15
鲁迅对于自己成就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20
四、现代意义
21
四、现代意义
鲁迅研究横亘整个20世纪,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鲁迅学。 鲁迅在中国的价值就在于对中国人精神的深刻反思和对黑暗的坚韧反 抗。在20世纪中国从封建专制向现代文明转型的历史时期,对几千年 来封建禁锢下的中国人的精神进行彻底的根柢性的反思,敦促中国人 冲出思想的牢笼,获得精神的解放,达到精神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 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确定自己在世界的恰当定位和自立 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正确方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所以称鲁 迅为“民族魂”,就在于他对于中国人的精神,即民族的灵魂进行了 深刻的反思。
父亲周伯宜(1861~1896) 字伯宜,曾改名文郁,秀才,闲居在家。
母亲鲁瑞(1858~1943) 绍兴当地举人鲁希曾孙女,思想颇为开通,没念过书,但以 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能力。鲁瑞是一个慈祥、乐观、开明和 坚强的人,是一个伟大的女性。
母亲影响了鲁迅兄弟三人。我们不难发现鲁迅和他 的母亲在性格上有着相似的一面。
三、鲁迅作品
作品特点
读鲁迅的小说,开始你会感到阴冷。譬如祥林嫂,那么一个 健康而勤快的农妇,怎么会在习俗的偏见与众人的冷酷之中沦为 乞丐,最后死得不明不白。在《药》里,一个爱国志士为国牺牲 的鲜血,却被患肺痨病的人蘸到馒头上拿来当秘方吃。一个农村 无产者的阿Q,其实是很有劳动能力的,却在众人的藐视和自己 的自欺之中莫名其妙的成为别人的替死鬼。
3、《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19
三、鲁迅作品
1927年9月17日,鲁迅收到北京自己的学生台静农的信件,信里 面提到瑞典人斯文•赫定在上海的时候听说鲁迅的名字,想请刘半农 帮助,提名鲁迅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后鲁迅回信婉言拒绝。
鲁迅在9月25日接到台静农写于9月17日的信,当天就立即写信 给台静农作了回复。在信中,鲁迅首先对刘半农 ‘为我、为中国’ 的好意,表示深深的感谢,接着他以‘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 配’,故‘不愿如此’的明确态度,断然拒绝了刘半农的提议。他 还以他曾翻译过《小约翰》的作者望•蔼覃(F.W.VanEeden)未能获奖为 例,说明‘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还很多,‘要拿这钱,还欠努 力’。
问题:怎样时代与经历造就了怎样伟大的鲁迅?
2
目录
一、成长经历 二、时代背景 三、鲁迅作品 四、现代意义
3
一、成长经历
4
一、成长经历
家庭成员
祖父周福清(1838~1904) 原名周致福,字震生,又字介孚,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 未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由翰林改官,曾任江西金溪县知 县,后任北京任内阁中书,对鲁迅教育十分开通。
18
三、鲁迅作品
作品赏析:
2、名句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个屋子
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容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 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们总 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
“中国有两个时代,一个是力争做奴隶的时代,一个是坐稳了 做奴隶的时代。”
从出生到十二岁,鲁迅的生活是幸福快乐的。但鲁迅的命 运在1893年发生转折。
6
一、成长经历
少年时期的艰辛时光
1893年三月鲁迅曾祖母去世,鲁迅祖父从北京回到家。 1893年秋,祖父因为科场舞弊案犯事下狱。伴随着鲁迅祖父 下狱,周家陷入困顿,年幼无罪的鲁迅生平第一次尝受到了艰辛 和白眼。 1896年,父亲周伯宜公又重病,家产中落,作为长子出入于 当铺和药铺之间,为挽留父亲的生命忍辱负重,打落牙齿往肚里 吞的经历让鲁迅刻骨铭心。
5
一、成长经历
少年时期的快乐时光
鲁迅 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
家。周家做官经商,人丁昌盛,至鲁迅出世,周家已分居三处, 彼此照应,俨然大户。
1886年入塾,从叔祖周玉田先生初诵《鉴略》。其五六岁 时,大人都称鲁迅为“胡羊尾巴”。赞扬鲁迅小而灵活。
1892年正月,鲁迅12岁时,往三味书屋跟从寿镜吾先生读 书。在塾中,喜欢趁空余时间描画,并搜集图画。
鲁迅敢于打破现实的和传统的禁忌,直言不讳的撕破统治者 的道具和遮羞布,把血淋淋的现实揭示出来,虽然这有时显得很 残忍,但这总比让人麻醉而沉沦要好的多。
17
三、鲁迅作品
作品赏析:
1、《孔乙己》 《孔乙己》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中没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穷困、潦倒、迂腐、麻木的孔乙己,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摧残 下终被封建社会所吞噬。
22
完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