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

合集下载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与合理用药相关政策中成药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与合理用药相关政策中成药
24
1 如何正确使用药品说明书?
药品说明书包含了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科学信息,是指 导医师和医师用药的法律依据。同时药品说明书也是广大患者自 我药疗,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品的主要依据。 药品说明书作为使用药品的中药参考,对于安全、有效用药起 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医疗实践中,临床医师、药师以及患者都 应高度重视药品说明书作为用药依据的重要地位,要仔细阅读说 明书给出的各项信息,学会使用药品说明书,以保证安全、有效、 合理地用药,尽可能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
国家基本药物指南(中成药部分)
内容提要
一、《国家基药指南》 (中成药部分) 内容简介 二、《国家基药指南》 (中成药部分) 特色优势 三、《国家基药指南》 (中成药部分) 合理使用 四、《国家基药指南》 (中成药部分) 学习要求
2
一、《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内容简介
1、《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编写目的
4
4、《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覆盖中医病(证)、西 医疾病数量
2012年版《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在编写中注重与 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防治的衔接,203个品种覆盖 了173个中医病(证),对应西医疾病177个。涉及到内科、 外科、妇科、眼科、耳鼻喉科、骨伤科等临床各科常用药, 覆盖面较广,代表性较强,基本上满足了临床用药的需求。 由于采用了中西医病名对应介绍的编写方法,也极大地 方便了西医及广大基层医生合理使用中成药。
13
中医认为“病”是代表具体疾病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是疾 病的根本性矛盾;“症”是病人主观感受到的单个症状;“证” 是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的病因、病性、病位等的概括,是由若 干症状组成的证候群。 所谓辨证,就是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 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 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也叫证候。 中医的辨证方法主要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 经辨证、三焦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可用于 不同性质疾病的辨证诊断。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中成药:202x年版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中成药:202x年版

谢谢观看
目录分析
一、中成药的命名、 分类及组成
二、中成药的常用剂 型
三、中成药的用法用 量
四、中成药的使用注 意
五、中成药的 合理应用
六、中成药的 不良反应
第二节泻下剂
第一节解表剂
第三节清热剂
第五节化痰、止咳、 平喘剂
第四节温里剂
第六节开窍剂
01
第七节扶正 剂
02
第八节安神 剂
03
第九节止血 剂
一、清热开窍 二、化痰开窍
一、健脾益气 二、健脾和胃 三、健脾养血 四、滋阴补肾 五、滋阴降火 六、滋肾养肝 七、补肺益肾 八、温补肾阳 九、气血双补
养心安神
凉血止血
一、活血祛瘀 二、活血化瘀 三、益气活血 四、化瘀散结 五、化瘀宽胸 六、化瘀通脉 七、扩瘀散结 八、理气活血 九、滋阴活血
健脾益气
安神定志
消食导滞
读书笔记
这是《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202x年版》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202x年版》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作者介绍
这是《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202x年版》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04
第十节祛瘀 剂
06
第十二节消 导剂
05
第十一节理 气剂
第十三节治风剂 第十四节祛湿剂
第十五节调脂剂 第十六节固涩剂
一、辛温解表 二、辛凉解表 三、清热解毒 四、表里双解 五、扶正解表
润肠通便
一、清热泻火 二、清热解毒 三、清热祛暑 四、清热利湿 五、清脏腑热
一、温中散寒 二、益气复脉

国家基本药物指南中成药部分

国家基本药物指南中成药部分

国家基本药物指南中成药部分前言中药历史悠久,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宝贵文化遗产。

成药是指由中药通过一定的制备技术而制成的医药品。

成药具有剂型规整、方便使用、治疗效果稳定等特点,成为了现代医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国家基本药物指南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一份针对常见病、多发病、重大疾病的药物清单,通过统一采购、配送和使用,有助于降低药品的价格,提供可负担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重点介绍国家基本药物指南中的成药部分。

国家基本药物指南中成药部分国家基本药物指南中的成药部分包括了多个药物种类,涵盖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妇女保健、儿科、皮肤病、五官科等多个领域。

这些成药已经被证明安全有效,并且在我国临床应用广泛。

下面将根据药物种类依次介绍。

消化系统疾病双黄连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是由黄连、黄芩、连翘、板蓝根等中草药制成的口服制剂。

该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适用于急性肠炎、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消化系统疾病。

复方板蓝根颗粒复方板蓝根颗粒由板蓝根、野菊花、青蒿等中草药制成,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抗菌的作用。

适用于急性肠炎、急性胃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复方甘草口服液复方甘草口服液是由甘草、杏仁、淡竹叶等中草药制成的口服制剂,具有清热润喉、化痰止咳的功效。

适用于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氨酚烷胺口服片氨酚烷胺口服片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

该药物能够缓解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等症状,适用于流感、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

心脑血管系统疾病非洛地平缓释片非洛地平缓释片是一种钙拮抗剂,能够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脏负荷。

适用于高血压、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替格瑞洛片替格瑞洛片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能够降低胃酸的分泌量,适用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也适用于消除因使用消炎药物导致的胃肠道反应。

泌尿系统疾病头孢唑林胶囊头孢唑林胶囊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可用于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疾病。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成药)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成药)
附子理中丸(片)
21
香砂养胃丸(颗粒、片)
(六)止咳、平喘剂
22
散寒止咳
通宣理肺丸(颗粒、胶囊、片)
23
清肺止咳
蛇胆川贝液
24
橘红丸(颗粒、胶囊、片)
25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26
润肺止咳
养阴清肺丸
27
清肺平喘
蛤蚧定喘丸
(七)开窍剂
28
清热开窍
清开灵颗粒(胶囊、片、注射液)
29
安宫牛黄丸
注释3
30
化痰开窍
耳聋左慈丸
(二)鼻病
92
宣肺通窍
鼻炎康片
93
清热通窍
藿胆丸(片、滴丸)
(三)咽喉病
94
化痰利咽
黄氏响声丸
六、骨伤科用药
95
活血化瘀
接骨七厘片
96
伤科接骨片
97
云南白药(胶囊、膏、酊、气雾剂)
98
活血通络
活血止痛散(胶囊)
99
舒筋活血丸(片)
100
颈舒颗粒
注释6
101
狗皮膏
102
补肾壮骨
仙灵骨葆胶囊
63
三九胃泰颗粒
(十四)消导剂
64
消食导滞
保和丸(颗粒、片)
(十五)治风剂
65
疏散外风
川芎茶调丸(散、颗粒、片)
66
祛风化瘀
正天丸(胶囊)
67
平肝息风
松龄血脉康胶囊
68
祛风通络
华佗再造丸
(十六)祛湿剂
69
消肿利水
五苓散(胶囊、片)
70
益肾通淋
普乐安胶囊(片)
71

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界卫生组织推行基本药物理念,确保基本药物公平可及、安全
有效、合理使用所必需的基础性技术文件,是实施基本药物制 度的重要载体。 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做好2012年版《基药目 录》的实施工作,指导和规范广大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基层医 疗卫生工作者诊疗行为,国家卫生计生委适时启动了2012年版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部分)的制定工作。
22
严肃性:对203个中成药品种的相关国家药品标准进行了逐一的核查, 严格执行了国家标准,既不随意地增加标准内容、又不主观地删减标 准,做到准确无误,一丝不苟,严格依法诠释,体现了新版指南的严 肃性。
权威性:参加新版指南编写的有院士、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临床一
线各科的医学专家、药学专家、药理学、毒理学专家等全国著名的中 医药学专家,凝聚了当代中医药人才的精华,充分代表了当代中医药
【禁 忌】 【注意事项】 【用法用量】 【剂型规格】
严格按照2012年版《基药目录》介
绍该品种的剂型规格。
21
二、 《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特色优势
1.创新性:我国《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的编写是史无前例的, 2009年版首创第一版,2012年版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它凝聚了我国中
摘要介绍该品种Ⅱ期临床前药效学
研究结论,及核心期刊报道的药效 学研究结论,以准确反映该品种当 代中药药效学研究成果,为指导临 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不良反应】
【禁 忌】 【注意事项】 【用法用量】 【剂型规格】
16
《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具体品种介绍
【药品名称】 【药物组成】 【功能主治】 【方 品种介绍 解】 【临床应用】 主要根据(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总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所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2) 参照核心期刊中报道的临床应用 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3)结合 药品说明书进行综合归纳,力求 客观准确地反映该品种不良反应 的情况,以指导临床安全用药。

XX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下)

XX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下)
•粉):3粒,Tid
•2 •丹珍头痛胶囊(丹参、川芎、珍珠母等):
•3~4粒,Tid
PPT文档演模板
XX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 药)(下)
第十三节 治风剂
§三、祛风化痰药:
本类药品有疏风活血、养血平肝、通络止痛的 作用。用于治疗外感风邪、瘀血阻络所致的头痛, 如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痛、颈椎病型头 痛、经前期头痛等疾病。代表中成药为正天丸。
XX国家基本药物药临)(下床)应用指•C南om (中p成any Logo
一、疏肝解郁药
•1 •逍遥丸(柴胡、当归、白芍等):9克,Tid
•2 •丹栀逍遥丸(牡丹皮、焦栀子、酒柴胡等):
•6~9克,Bid
•3 •护肝片(柴胡、茵陈、板蓝根等):4片,Tid
PPT文档演模板
XX国家基本药物药临)(下床)应用指•C南om (中p成any Logo
·三、祛风化瘀药
PPT文档演模板
XX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 药)(下)
第十三节 治风剂

§一、疏散外风药:
本类药品有疏风止痛的作用。用于治疗外感风 邪所致或症状加重的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头痛 (外感头痛、偏头痛、紧张型头痛)等疾病。代表 中成药如川芎茶调散。
•1 •川穹茶调散(川芎、羌活、白芷、荆芥等):
第十三节 治风剂
§五、祛风通络药:
本类药品有祛风除湿、化痰通络、舒筋止痛的作 用。常用于治疗中风(脑梗塞恢复期)、痹病(类风湿 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关节风湿症)等属 风湿痹阻、痰瘀阻络证者。
PPT文档演模板
XX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 药)(下)
五、祛风通络药
•1 •华佗再造丸(川芎、吴茱萸、冰片等):

国家基本药物 中成药

国家基本药物 中成药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内科用药解表剂解表剂以辛散轻扬的解表药为主配伍组成,具有发汗解肌,疏达腠理,透邪外出等作用,主治各种表证方剂的统称。

解表剂是以柴胡、荆芥、防风、桑叶、菊花、薄荷、豆豉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

临床可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等见上述症状者。

一、辛温解表剂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症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痠痛、口不渴、无汗或汗出而仍发热恶风寒、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等。

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九味羌活丸/颗粒二、辛凉解表剂适用于外感风热证。

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痛,或咳嗽、舌尖红苔薄白或兼微黄、脉浮数等。

银翘解毒丸/颗粒/片柴胡注射液三、扶正解表剂适用于正气虚弱复感外邪而致的表证。

可根据气血阴阳虚损的不同有所区别。

气虚感冒以反复感冒、低热汗出、倦怠、舌质淡有齿痕、苔薄、脉弱为主证。

参苏丸玉屏风颗粒祛暑剂祛暑剂是以藿香、佩兰、香薷、鲜银花、鲜扁豆花、鲜荷叶、滑石、西瓜翠衣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去除暑邪的作用,用以治疗暑病的中成药。

临床以身热、面赤、心烦、小便短赤、舌红脉数或洪大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小儿腹泻等见上述症状者。

一、祛暑清热剂适用于夏月感受暑热之病。

症见身热心烦、汗多口渴等证。

保济丸二、祛暑解表剂适用于暑气内伏,兼外感风寒证。

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心烦口渴等。

藿香正气丸三、祛暑利湿剂适用于感冒挟湿证。

症见身热烦渴、胸脘痞闷、小便不利等。

十滴水甘露消毒丸六合定中丸玉枢散(丹)。

四、清暑益气剂适用于暑热伤气,津液受灼。

症见身热烦渴、倦怠少气、汗多脉虚等。

清暑益气丸泻下剂泻下剂是以大黄、芒硝、火麻仁、芫花、甘遂、大戟、牵牛子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通利大便、泻下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用以治疗里实证的中成药。

临床以大便秘结不通、少尿、无尿、胸水、腹水等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便秘、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幽门梗阻、胸腔积液、腹水等见上述症状者。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上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上
症见大便脓血、里急后重、发热腹痛;肠炎、细菌性痢疾 。 ❖ 临床应用:痢疾、泄泻 。
第四节 温里剂
一 温中散寒
附子理中丸
❖ 药物组成:附子、党参、 炒白术、干姜、甘草
❖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 用于脾胃虚寒,腕腹冷 痛,呕吐泄泻,手足不 温。
❖ 临床应用:1 脾胃虚寒 证 2 胃痛 3 泄泻
香砂养胃丸
❖ 临床应用:感冒
正柴胡饮颗粒
❖ 药物组成:柴胡、陈皮、防 风、甘草、赤芍、生姜。
❖ 功能:发散风寒,解热止痛。 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发热恶 寒、无汗、头痛、鼻塞、喷 嚏、咽痒咳嗽、四肢酸痛; 流感初起、轻度上呼吸道感 染见上述症状者。
❖ 临床应用:感冒
第一 节 解表剂
二 辛凉解表
柴胡注射液
❖ 药物组成:柴胡 ❖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用于治疗感冒、流行
❖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止咳化痰。用于小儿 风热外感,症见发热、流涕、咳嗽、脉浮。
❖ 临床应用:感冒
小儿热速清口服液
❖ 药物组成:柴胡、黄芩、 金银花、连翘、葛根、 板蓝根、水牛角、大黄
❖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泻火利咽。用于小儿外 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 见高热、头痛、咽喉肿 痛、鼻塞流涕、咳嗽、 大便干结。
。 ❖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
消肿。用于热毒内蕴、毒邪 未尽所致的口疮肿痛、疮疡 溃烂、烦躁口渴、大便秘结。
❖ 临床应用:口疮、喉痹、疮 疖。
第三节 清热剂
三 清热祛暑
保济丸
❖ 药物组成:钩藤、菊花、蒺藜、厚朴、木香、苍术、天花粉、 广藿香、葛根、化橘红、白芷、薏苡仁、稻芽、薄荷、茯苓、 广东神曲。
祖卡木颗粒
❖ 药物组成:山奈、睡莲 花、薄荷、大枣、洋甘 菊、破布木果、甘草、 蜀葵子、大黄、罂粟壳

国家基本药物应用指南儿科中成药

国家基本药物应用指南儿科中成药

国家基本药物应用指南儿科中成药新生儿黄疸(1)中成药类如面目皮肤发黄,颜色鲜明,精神疲倦或烦躁啼哭,不欲吮乳,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属湿热熏蒸者,可用茵栀黄颗粒(口服液)。

如色泽晦暗,黄疸持久不退,精神倦怠,四肢欠温,不欲吮乳,时时啼哭,大便溏薄,或便色灰白,小便短少,舌质偏淡,舌苔白腻,可用附子理中丸(片)。

如颜色晦滞,日益加重,腹部胀满,右胁下痞块,神疲纳呆,小便短黄,大便不调或灰白,舌紫暗有瘀斑、瘀点,苔黄或白,可用血府逐瘀丸(胶囊)。

茵栀黄颗粒茵栀黄颗粒1/3袋,口服,3次/天。

或茵栀黄口服液1/3支,口服,3次/天。

附子理中丸大蜜丸1岁以下3g,口服,2~3次/天;水蜜丸1岁以下2g,口服,2~3次/天。

或血府逐瘀丸3g,红糖水送服,2次/天。

或血府逐瘀胶囊2粒,口服,2次/天。

上呼吸道感染(1)中成药类如外感风邪或风寒初起,症见发热头痛,恶寒无汗,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酸痛等,可用正柴胡饮颗粒某、川芎茶调颗粒(散、片)。

如外感风寒、内有郁热,症见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舌红,苔薄白,脉浮,可用感冒清热颗粒。

如外感风寒湿邪,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重而痛,肢体酸痛,可用九味羌活丸(颗粒)。

如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暑湿感冒、胃肠感冒,症见发热,头痛昏重,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脘腹胀痛泄泻,舌质淡,苔腻,脉浮,可用保济丸、藿香正气水(颗粒、丸、胶囊、软胶囊、片、口服液)某。

如外感风寒、内有蕴热,表里俱实,症见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脉浮紧或弦数,可用防风通圣丸(颗粒)。

如症见寒热往来,胸肋苦满,心烦喜吐,口苦咽干,可用小柴胡丸(颗粒、胶囊、片)某。

正柴胡饮颗粒正柴胡饮颗粒某1岁以下1/3袋,1~3岁半袋,3~6岁2/3袋,6岁以上1袋,开水冲服,3次/天。

川芎茶调颗粒1岁以下1/3袋,1~3岁半袋,3~6岁2/3袋,6岁以上1袋,开水冲服,2次/天。

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

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

278 2398 2073 2019 2001 2033 307
国家基本药物
• 2009年新医改方案对基本药物的含义进一 步明确和界定。基本药物是适应我国基本 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 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 • 适应我国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即避免贪新 求贵。 • 剂型适宜指药品剂型容易生产保存,适宜 大多数患者临床使用。
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使用
• 针对具体疾病制定用药方案时,考虑中西 药物的主辅地位确定给药剂量、给药时间、 给药途径。 • 1.中成药与西药如无明确禁忌,可以联合应 用,给药途径相同的,应分开使用。 • 2.应避免副作用相似的中西药联合使用,也 应避免有不良相互作用的中西药联合使用。
• 中西药注射剂联合使用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 1.谨慎联合使用。如果中西药注射剂确需联合用 药,应根据中西医诊断和各自的用药原则选药, 充分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尽可能减少联用 药物的种数和剂量,根据临床情况及时调整用药。 • 2.中西注射剂联用,尽可能选择不同的给药途径 (如穴位注射、静脉注射)。必须同一途径用药 时,应将中西药分开使用,谨慎考虑两种注射剂 的使用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严禁混合配 伍。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2009年版基层部分
培训目的
• 通过实施培训、教育,提升医师、药师和患者的用药知识 与药物治疗水平,提升医疗质量。 • 最终目标是尽最大努力向患者提供最理想、最公平、及时、 可获得性的药品 • 促进医药卫生资源合理配置与使用 • 医疗机构愿意进 • 医务人员愿意开 • 就诊人员愿意用 • 切实减轻人民群众用药负担
• 17.祛痰剂 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 温化寒痰、化痰熄风。 • 18.止咳平喘剂 清肺止咳、温肺止咳、补肺 止咳、化痰止咳、温肺平喘、清肺平喘、 补肺平喘、纳气平喘。 • 19.消导化积剂 消食导滞、健脾消食。 • 20.杀虫剂 驱虫止痛、杀虫止痒。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使用指南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使用指南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 和医疗保健的药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 和中成药等。 中药材:是指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符 合药品质量标准,未经加工(鲜用)或只经 产地初加工而形成的原料药。


中成药:《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 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 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 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 。
使用注意
症候禁忌 配伍禁忌:中成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与其 他化学药注射剂相隔一定时间)、输液器亦 应该更换 妊娠禁忌 饮食禁忌 特殊人群禁忌

使用注意

妊娠禁忌:禁用多是大毒的药物、引产坠胎 药、破血消癥药、峻下逐水药。慎用药包括 含有通经逐瘀类的桃仁、红花、牛膝、蒲黄、 五灵脂、穿山甲、王不留行、凌霄花、虎杖、 三七等;行气破滞的枳实、厚朴、大黄、芒 硝、番泻叶等;辛热燥烈类的附子、干姜、 肉桂等;滑利通窍类的冬葵子、瞿麦、木通、 通草等。含上述成分的中成药,也就相应被 视为妊娠禁用药和妊娠慎用药。


剂量(用量) 严格按照说明书标注用量使用,应根据病情轻重、 病势缓急、病程长短、体质强弱、发病季节不同, 因病、因药、因人、因时而宜。对含毒性成分的、 作用剧烈的(相当于西药的毒剧药)应严格控制剂 量,中病即止,不可过服。小儿用药应该严格控制 在国家批准的使用剂量内,“儿童酌减”品种,一 般情况可参照3岁以内服1/4成人量,3~5岁1/3成人 量,5~10岁服1/2成人量,10岁以上与成人量相差 不大。

中成药处方来源
传统方:古典医籍中著名方剂 经验方:民间流传广疗效好的、名医经验方、 医院名医名家集成拟定处方 科研方:现代药学和医学的研究成果拟定的 配方。

国家基本药物 中成药

国家基本药物 中成药

(2)配伍禁忌
中药在配伍应用中,有些药物应避免配合使用,以免降低和破坏药效, 或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这就是《神农本草经》所谓“勿用相恶、相 反者”,历来把这些药物视为配伍禁忌药。
天麻丸
蛇胆川贝液
含附子
含贝母
二者配合应用,属于中医十八反“贝母反乌头”的配伍禁忌, 可能引起毒副作用
再如两个含有相同有毒成分的中成药配伍应用,可能出现某种成分重 复使用,使有毒成分剂量过量使用,从而产生不良反应,也是中成药 配伍禁忌的内容。
中成药的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liyan
主要内容
1.中成药的使用方法 2.中成药的使用剂量 3.中成药的使用注意(禁忌)
1中成药的使用方法
(1)内服法
常用的有直接服用、开水送服、沸水送服、含服、吸入、鼻饲。 此外还有药汁送服法、舔服法、调服法、顿服法。 就服药时间来说,一般内服的中成药,宜空腹服用。
然而由于病情轻重、病势缓急、病程长短、病 人体质强弱、发病季节不同,医生要因病、因 药、因人、因时而宜,合理确定中成药的使用 剂量,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达到安全有 效的用药目的。
尤其对含砷、汞、铅及斑蝥、蟾酥、马钱子、乌头、巴豆等有毒成分的中 成药更要严格控制使用剂量,中病即止,不可过服,以免引起过量或蓄积 中毒事故的发生。 含斑蝥的中成药:复方斑蝥胶囊、肝宁片等。 含蟾酥的中成药:麝香保心丸、如意定喘片、心宝丸等。 含马钱子的中成药:伸筋丹胶囊、接骨丸、伤科接骨片等。 含乌头的中成药:追风透骨丸、伸筋活络丸、盘龙七片等。 含巴豆的中成药:妇科通经丸、胃肠安丸等。
附子理中丸
金匮肾气丸
均含附子(乌头碱)
二者配合应用,相当于增加了附子的用量,可能引起毒副作用

国家基本药物指南中成药部分

国家基本药物指南中成药部分

国家基本药物指南中成药部分药物是维护人们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许多常见病症的治疗,中成药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国家基本药物指南中,成药部分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药物治疗选择。

本文将针对国家基本药物指南中成药部分进行介绍和解读。

一、背景为了确保药物的合理使用和保障人民基本医疗需求,我国制定了国家基本药物指南。

指南内容包括西药和中成药两个部分,中成药部分是我国传统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民众熟悉且广泛使用的药物形式。

二、国家基本药物指南中的中成药部分在国家基本药物指南中,中成药部分涵盖了多个常见病症的治疗,包括感冒、头痛、关节炎等。

这些中成药通过提取或混合多种中草药来达到治疗效果,因此具有天然、温和、疗效持久等特点。

以感冒为例,国家基本药物指南中推荐的中成药包括连花清瘟胶囊、板蓝根颗粒、银翘解毒丸等。

这些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具有明显的祛散风寒、解毒、退热等功效,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流鼻涕等症状。

除了感冒,国家基本药物指南中的中成药部分还包括了其他常见疾病的治疗。

比如,对于头痛,指南推荐的中成药有川芎茶叶丸、逍遥丸等;对于关节炎,推荐的中成药有活血止痛胶囊、桂红胶囊等。

这些中成药在临床实践中表现出显著的疼痛缓解、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三、中成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在使用中成药时,需要根据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应用。

适应症是指药物可治疗的疾病或症状,在国家基本药物指南中有详细列出。

禁忌症是指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由于药物的机理或特殊原因,使用该药物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或加重病情,因此需避免使用。

比如,国家基本药物指南中推荐使用的连花清瘟胶囊对流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感冒引起的症状有效,但在孕妇禁用、儿童需谨慎使用等方面有特殊说明。

四、中成药的用法和用量中成药的用法和用量也是应注意的重点。

具体用法包括口服、外敷等,用量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为了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患者在使用中成药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并遵医嘱正确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培训参考大纲
(中成药部分)
(一)目的
了解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国家基本药物的遴选。

熟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年版基层部分的“中成药”各类药物及其各品种在药物组成、功能主治、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用法用量方面的内容。

掌握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辩证用药,提高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的应用水平,保证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为使社区医务人员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掌握”、“熟悉”和“了解”。

“掌握”是指本课程中需重点讲解的内容;“熟悉”是指本课程一般讲解的内容;“了解”可略讲或安排自学。

(二)授课学时及重点内容(24学时)
1.了解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国家基本药物的遴选;掌握《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年版基层部分》的“中成药”(种类、品种等)的说明和《国家基本药物临床用药指南(中成药)2009年版基层部分》的使用方法;掌握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辩证用药;熟悉中成药的分类方法及各类品种的药物组成、功能主治、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用法用量等方面的内容。

(4学时)
2.(1)内科用药:解表剂、祛暑剂、泻下剂(2学时)
掌握:九味羌活丸(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柴胡注射液、银翘解毒丸(颗粒、片)、防风通圣丸(颗粒)、藿香正气水、麻仁润肠丸(软胶囊)。

熟悉:玉屏风颗粒、保济丸。

了解:十滴水。

3.(1)内科用药:清热剂(2学时)
掌握:黄连上清丸(颗粒、胶囊、片)、牛黄解毒丸(胶囊、软胶囊、片)、双黄连合剂(颗粒、胶囊、片)、板蓝根颗粒、茵栀黄颗粒(口服液)、护肝片
(胶囊、颗粒)。

熟悉:牛黄上清丸(胶囊、片)、银黄颗粒(片)、复方黄连素片。

4.(1)内科用药:温里剂、止咳平喘剂、开窍剂(2学时)
掌握:附子理中丸(片)、香砂养胃丸(颗粒、片)、通宣理肺丸(颗粒、胶囊、片)、橘红丸(颗粒、胶囊、片)、养阴清肺丸、清开灵颗粒(胶囊、片、注射液)、
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

熟悉: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蛇胆川贝液、蛤蚧定喘丸。

5.(1)内科用药:固涩剂、扶正剂(2学时)
掌握:缩泉丸(胶囊)、补中益气丸(颗粒)、参苓白术散(丸、颗粒)、消渴丸、归脾丸(合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胶囊、片)、金匮肾
气丸(片)、生脉饮(颗粒、胶囊、注射液)。

熟悉:四神丸(片)、香砂六君丸、参麦注射液。

6.(1)内科用药:安神剂、止血剂、祛瘀剂(2学时)
掌握:天王补心丸(片)、通心络胶囊、血栓通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血塞通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冻干)、丹参注射液、麝香保心丸、复方丹
参片(胶囊、颗粒、滴丸)、血府逐瘀丸(胶囊)、冠心苏合丸(胶囊、软
胶囊)、速效救心丸。

熟悉:槐角丸、脉络宁注射液、地奥心血康胶囊、三七胶囊(片)。

7.(1)内科用药:理气剂(1学时)
掌握:逍遥丸(颗粒)、气滞胃痛颗粒(片)、三九胃泰颗粒、元胡止痛片(胶囊、颗粒、滴丸)。

熟悉:丹栀逍遥丸、胃苏颗粒。

8.(1)内科用药:消导剂、治风剂(1学时)
掌握:保和丸(颗粒、片)、川芎茶调丸(散、颗粒、片)、正天丸(胶囊)、松龄血脉康胶囊。

熟悉:华佗再造丸。

9.(1)内科用药:祛湿剂、(2)外科用药(2学时)
掌握:五苓散(胶囊、片)、癃闭舒胶囊、尪痹颗粒(片)、血脂康胶囊、消炎利胆片(颗粒、胶囊)、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季德胜蛇药片、连翘败毒丸(膏、
片)、如意金黄散。

熟悉:普乐安胶囊(片)、排石颗粒、内消瘰疬丸。

10.(3)妇科用药:(2学时)
掌握:妇科千金片(胶囊)、艾附暖宫丸、八珍益母丸(胶囊)、乌鸡白凤丸(胶囊、片)、更年安片、乳癖消片(胶囊、颗粒)。

熟悉:妇科十味片、益母草膏(颗粒、胶囊、片)。

11.(4)眼科用药、(5)耳鼻喉科用药:(2学时)
掌握:明目上清片、明目地黄丸、耳聋左慈丸、藿胆丸(片、滴丸)、黄氏响声丸。

熟悉:鼻炎康片。

12.(6)骨伤科用药:(2学时)
掌握:接骨七厘片、伤科接骨片、云南白药(胶囊、膏、酊、气雾剂)、颈舒颗粒、仙灵骨葆胶囊。

熟悉:舒筋活血丸(片)、活血止痛散(胶囊)、狗皮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