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全国统考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 723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贵州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贵州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贵州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地转偏向力
2.构造运动
3.气旋
4.沼泽
5.喀斯特地貌
6.土壤质地
7.生物多样性
8.生态农业
9.地域分异规律
10.土地评价
二、简答题
1.简要回答板块构造学说基本原理和观点
2.全球大气环流(经向三圈)特征和形成
3.各种补给形式的河流水文特点
4.海岸地貌基本类型
5.土壤形成过程
6.城市生态系统特征
三、论述题
1.根据弯曲河床的水流运动作用分析说明边滩和河漫滩的形成过程
2.生态系统中各个组分(成分)主要功能
3.根据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理论,分析所在地存在的人地矛盾和解决办法措施。

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考试大纲

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考试大纲
建国初期的六大运动;过渡时期总路线;新中国的外交
1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年)
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经济建设的曲折;
13.“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
从“五一六通知”到全面内乱;批林批孔;从“反击右倾翻案风”到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起因、性质、特点、教训
14.拨乱反正(1976—1978年)
5.辛亥革命
西学传播与革命思潮兴起;同盟会的建立;革命党人的反清起义;中华民国的建立
6.民初政局
民初政党与议会;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南北对峙与军阀混战;
7.五四运动与国民革命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国民党改组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革命与北伐战争
8.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苏维埃革命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内政、外交;中共土地革命与苏维埃政权;南京政府时期的社会经济;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2.古代西亚诸文明
苏美尔一阿卡德文明;古巴比伦王国;腓尼基和以色列历史;古代西亚文字与宗教
3.古代埃及文明
埃及学;古代埃及历史的主要王朝;古代埃及的文化
4.古代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婆罗门教与种姓制度;列国时代的新兴宗教与思想
5.古代希腊文明
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希腊城邦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古代希腊的宗教与文化
7.宋、辽、西夏、金、元
宋朝专制集权的加强;宋朝的社会经济;王安石变法;辽、西夏、金的制度;宋、辽、西夏、金的关系;元朝的统一与元的社会矛盾;宋元的文化;黑龙江境内的辽金文化
8.明、清(鸦片战争前)
明初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张居正改革;明清鼎革;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康乾盛世;明清国家制度;明清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明清赋税制度改革;明清对外关系与贸易;明清的文化

贵州师范研究生考试大纲

贵州师范研究生考试大纲

贵州师范研究生考试大纲
一、前言
贵州师范研究生考试大纲是为选拔具有扎实专业基础,较高综合素质和研究能力的优秀考生而设立的。

本大纲旨在为考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复习方向,帮助他们更好地准备考试。

二、考试科目与内容
1. 英语:包括词汇、语法、阅读理解、翻译和写作五个部分。

要求考生具备较高的英语读写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2. 政治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

要求考生对相关理论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3. 专业课:根据报考的专业不同,考试内容也有所差异。

如教育学专业的专业课可能包括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等内容;心理学专业的专业课可能包括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内容。

三、考试形式与时间
考试形式主要为笔试,部分专业可能包含面试或实操环节。

考试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十二月或次年的一月,具体时间以官方公告为准。

四、复习建议
1. 对于英语,考生需要注重词汇积累和阅读训练,同时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2. 对于政治理论,考生需要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3. 对于专业课,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复习,同时关注学科前沿动态。

五、结语
希望各位考生能够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争取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愿大家考试顺利!。

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全国统考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 819汉语言文学综合考试大纲

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全国统考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 819汉语言文学综合考试大纲

全日制攻读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科目:819汉语言文学综合)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和汉语表达(写作)五门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及理论进行汉语写作实践。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中国文学史约80分外国文学史约20分汉语表达(写作)约5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填空题或选择题: 30题,每题1分,共30分名词解释题: 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写作题: 1小题,50分三、考查的主要内容(一)中国古代文学史1、要求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出现的重要风格、流派,重要的作家及其作品、重要文学事件等;掌握各阶段重要的书目知识。

2、要求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比较重要的文学现象、重要作品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色、重要作家的历史地位、重要的文学风格流派及重要的文学理论等,进行多角度的阐释和评价。

能对各种类型的作家作品进行比较分析。

(二)中国现代文学史1、第一编(第一个十年):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外国文艺思潮的传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胡适与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的理论建设。

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

鲁迅与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

鲁迅的思想发展过程。

《呐喊》与《彷徨》。

《野草》与《朝花夕拾》。

“问题小说”与文学研究会。

“自叙传”抒情小说与创造社。

胡适与早期白话诗。

郭沫若与《女神》。

闻一多、徐志摩与新月诗派。

《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冰心、朱自清与现代散文。

“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散文。

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和诞生。

田汉、丁西林与中国早期的话剧实践。

2、第二编(第二个十年):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

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全国统考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 834 电子技术基础考试大纲

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全国统考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 834 电子技术基础考试大纲

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电子技术基础》(科目代码:834)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内容结构(考试的内容比例)综合考试科目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第一部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约75分第二部分《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约75 分(四)试卷题型结构选择题(基本概念题、简单计算):约10 小题,共40分填空题(基本概念题、简单计算):约10小题,共40 分分析计算题:约2题,共35分设计题(综合题):约2小题,共35 分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量子力学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三、考试内容概要《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部分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器件1、1 半导体基础知识1、2 半导体二极管1、3 双极型晶体管1、4 场效应管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2、2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2、3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2、4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2、5 晶体管单管放大电路的三种基本接法第三章多级放大电路3、1 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3、2 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3、3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第四章集成运算放大电路4、1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概述第六章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6、1 反馈的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6、2 负反馈放大电路四种基本组态的判断6、5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6、6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第七章信号的运算和处理7、1 基本运算放大电路7、3 有源滤波电路第九章功率放大电路9、1 功率放大电路概述9、2 互补功率放大电路9、4 集成功率放大电路第十章直流电源10、1 直流电源的特点10、2 整流电路10、3 滤波电路10、4 稳压管稳压电路10、5 串联型稳压电路10、6 开关型稳压电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部分第二章逻辑代数基础(6学时)2、1 概述2、2 逻辑代数中的三种基本运算2、3 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和常用公式2、4 逻辑代数的基本定理2、5 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2、6 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2、7 具有无关项的逻辑函数及其化简第四章组合逻辑电路4、1 概述4、2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4、3 若干常用的组合逻辑电路第五章触发器5、6 触发器的逻辑功能极其描述方法第六章时序逻辑电路6、1 概述6、2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6、3 若干常用的时序逻辑电路6、4 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第七章半导体存储器7、1 概述7、2 只读存储器(ROM)7、3 随机存储器7、4 存储器容量的扩展7、5 用存储器实现组合逻辑函数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童诗白、华成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阎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完整word版)《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完整word版)《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完整word版)《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考试性质与试题命制的原则一、考试性质《自然地理学》是普通高等学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或相邻专业(环境类、农林生态类、化学化工类)本科插班生专业课考试科目,是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地球与地质基础、大气与气候、海洋与陆地水、地貌、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综合自然地理研究。

《自然地理学》课程考试目的是:准确、简明地考核考生对《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要素、分析方法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地理的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试题命制的原则、根据《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教学要求,考试命题具有一定的覆盖面且重点突出,侧重考核考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插班生《自然地理学》考试试题在设计上具有必要的区分度和合理的难度系数。

、考试主要参考书为《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一版),王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年月第版。

Ⅱ.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分钟,试卷满分为分。

、试卷能力层次结构的分数比例为:识记占,理解占,应用占。

、试卷的难度结构:试题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其分数比例为,易约占,较易约占,较难约占,难约占。

、试卷的题型结构:名词解释()、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等五种题型。

(各种题型的具体样式参见题型示例)Ⅲ.考核内容和要求下面分章节列出《自然地理学》的考核内容及要求,其考试目标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类:识记是要求记住有关基本知识;理解是要求能够领会知识要点,掌握其内在联系;应用是指能够运用有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章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第一节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地理学问题(识记)第二节自然地理学研究的研究对象、内容、目的与意义(识记)第三节自然地理学的性质(识记)第四节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理解)第二章地球与地球表层系统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识记)第二节地外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理解)第三节地内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理解)第三章地球表层环境与地球表层系统第一节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识记)第二节地球表层系统的结构(识记)第三节地球表层系统的功能(理解)第四节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应用)第四章岩石圈与地球表层结构与轮廓第一节岩石圈的组成(识记)第二节岩石圈的结构(理解)第三节岩石圈的运动(理解)第四节固体地球表面的结构与轮廓(理解)第五节构造地貌(理解)第六节岩石圈与人类(应用)第五章大气圈与气候分异规律第一节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识记)第二节大气运动(理解)第三节物质输移(理解)第四节能量传输(理解)第五节气候分异规律(理解)第六节大气与人类(应用)第六章水圈与水量平衡第一节水圈的组成(识记)第二节水圈的结构(识记)第三节水圈的演化(理解)第四节水的运动(理解)第五节水量平衡(理解)第六章水圈与人类(应用)第七章生物圈与生态系统第一节生物圈的组成(识记)第二节生物圈的结构(识记)第三节生物圈的形成与演化(理解)第四节生态系统(应用)第五节人与生物圈(识记)第八章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第一节岩石风化与气候(识记)第二节岩石圈变动与气候(理解)第三节地貌与气候(理解)第四节风成地貌(理解)第五节沙尘暴(应用)第九章水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第一节岩石与水(识记)第二节岩石圈的结构与流域性质和水系发育(理解)第三节水的分布、负荷均衡与岩石圈的形变(理解)第四节构造—侵蚀—地貌循环(理解)第五节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应用)第六节海岸发育与海岸地貌(应用)第七节滑坡、崩岸、泥石流、海啸——水圈和岩石圈相互作用的实例(应用)第八节陆、海相互作用与河口、三角洲(应用)第十章水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第一节水汽与天气(识记)第二节水与气候(识记)第三节大气运动与水体运动(理解)第四节大气环流与水的循环(理解)第五节海气相互作用(应用)第十一章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第一节气候—海面—冰川—均衡(理解)第二节气候—水的分布—地球自转速度—构造运动或形变(理解)第三节构造运动—大气环流—水循环(应用)第四节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黄土地貌(应用)第五节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冰川、冰缘地貌(应用)第十二章生物圈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的相互作用第一节生物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应用)第二节生物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应用)第三节生物圈与水圈的相互作用(应用)第四节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应用)第十三章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地球表层系统第一节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流动与能量平衡(理解)第二节地球表层系统的物质迁移与循环(理解)第三节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理解)第四节圈层相互作用与土壤的形成与分布(应用)第五节圈层相互作用与喀斯特地貌(应用)第十四章地表环境评估与区划第一节气候类型划分与气候环境评估(理解)第二节生物环境分区与评估(识记)第三节地形、地貌与地质环境评估与区划(应用)第四节水资源与水资源分布(识记)第五节土地分类、分级与评估(应用)第六节综合自然区划(理解)第十五章地表环境预测第一节地表环境预测的原则(识记)第二节岩石圈的变化趋势(理解)第三节大气圈的变化趋势(理解)第四节水圈的变化趋势(理解)第五节生物圈的变化趋势(理解)第六节地球表层环境的变化趋势(理解)第十六章地表环境的规划与管理第一节环境规划概述(识记)第二节环境规划编制(应用)第三节环境管理及其特征(理解)第四节环境管理的任务与内容(识记)第五节环境管理的手段(理解)第六节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识记)第十七章地表环境的优化调控第一节优化调控概述(识记)第二节优化调控原理(识记)第三节优化调控的途径(理解)第四节优化调控的方法与模型(应用)Ⅳ.参考书目考试主要参考书为《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一版),王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年月第版。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本《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及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城乡规划等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在大气、水、生物等圈层系统相互作用下的结构、功能、形成、演化以及区域分异规律的科学,是地球科学的基础学科。

它的主要包括地球概述、地理环境要素(气候、水文、地貌、植物、动物、土壤)、自然地理基本规律和人与自然地理环境关系等四大部分内容。

要求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深入的了解,熟悉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宇宙中的地球,掌握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基本概念、结构功能、演化机制及相互关系。

运用地理分异规律对自然环境或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对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

一、考试内容(一)地球概述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恒星的基本概念及演化,银河系、总星系基本概念3.太阳及太阳系,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月球概况及日、月食4.行星的分类和特征5.地球自转、公转规律及地理效应、地理坐标、天球坐标6.地球的圈层结构、表面结构、地壳的结构与类型7.矿物的概念、形态、物化性质及分类,8.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概念、结构及类型,变质作用9.矿床的概念,矿产资源的特点及合理利用10.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成层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11.地槽-地台学说、地质力学学说、板块构造学说基本概念12.地质年代表、地球上生物演化概况(二)地理环境要素1.气候、气象和基本概念,气候的类型及其分类方法2.大气组成和结构,主要天气现象的基本概念及其形成过程3.气候形成的辐射、热力、环流和下垫面因素4.地面辐射、大气辐射、有效辐射、净辐射基本概念5.气压、等压线、等压面、气压梯度力、气团、锋、气旋、反气旋、热带气旋、锋面气旋、副热带高压的定义6.气候变化及其原因,气候资源及其利用7.水文、水体、大循环、小循环、河流、水系、流域、分水岭、水位、流速脉动现象、流量、河流补给、径流、河川径流特征值、湖泊、沼泽、地下水、冰川、海洋、盐度的以及各种水文现象的基本概念8.地球上水分循环成因、类型及地理意义,水量平衡方程9.河川径流的形成及变化,河流分类及改造利用10.湖泊、沼泽的形成与分类11.地下水流系统基本特征、地下水理化性质与运动、类型及其形成12.冰川的形成、运动、类型以及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13.海水的运动及理化性质,波浪、潮汐、洋流的分类、成因及作用。

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全国统考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 826综合英语(含写作)考试大纲

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全国统考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 826综合英语(含写作)考试大纲

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826综合英语(含写作)一、考查目标综合英语(含写作)考试是一种英语语言能力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其目的是考查考生是否具备进行该学科各研究方向的学习和研究所要求的英语水平。

考察目标如下:(一)较好地掌握英语专业知识,能够准确、较为得体地运用英语词汇、语法、篇章结构和修辞等基本知识。

(二)具有良好的英语基本功,具备阅读、写作、英汉互译等方面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 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如下:1.英语语法 10分2.英语词汇 10分3.派生构词 10分4.阅读理解 40分5.翻译(英译汉,汉译英) 40分6.写作 40分3、 考查范围及要求(一)语法知识 较好地掌握英语语法知识,能较为准确、得体地运用英语语法和语言结构知识。

(二) 词汇知识具有10,000 - 12,000以上词汇量,并能使用其中的5,000 - 6,000个及其最常用的搭配;掌握基本构词知识,并运用于词汇的派生。

(三)阅读理解具有读懂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的语篇和英美文学作品的能力,具备一定的阅读速度获取有关信息的能力。

(四)翻译1.能运用英译汉的理论和技巧,翻译英美报刊杂志上的各类文章和一般文学作品。

译文忠实原意,语言流畅。

2.能运用汉译英的理论和技巧,翻译我国报刊杂志上的各类文章和一般文学作品。

译文忠实原意,语言流畅。

(五)写作1.日常应用文写作技能,语言表达得体、准确。

2.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技能,观点明确,阐述清楚,表达连贯。

:。

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初试)

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初试)

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初试)(科目:电工电子技术)一、考查目标要求考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电路分析的方法,具有分析常用电路和设计简单电路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本学科的综合知识分析与设计控制电路。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本试卷满分为150分。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设计题三.考查内容第一部分电工技术(40%)第一章电路基本工作原理考核知识点1、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电流、电压和电动势的定义及其方向。

2、电路中电位和电功率的计算、额定值的概念。

第二章电路分析基础考核知识点1、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KCL、KVL)。

2、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3、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第三章交流电考核知识点1、正弦量的三要素(频率、周期、角频率;最大值、有效值;相位、初相位);同频正弦量间的相位关系。

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正弦量的瞬时值三角函数式、波形图、相量图间的相互转换以及计算。

3:、三相电势的产生与三相电源的连接;三相负载的Y连接和△连接。

4、三相电路的计算;瞬时功率、平均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

第四章变压器考核知识点1、磁场的基本物理量:磁路及其基本定律。

2、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变压器的额定值、损耗与效率。

第五章鼠笼式三相交流异步电机考核知识点1、鼠笼式三相交流异步电机的机械特性;旋转磁场的产生。

2、鼠笼式三相交流异步电机启动和反转特性。

3、常用低压电器元件及其应用。

4、鼠笼式三相交流异步电机的正反转及降压启动的控制。

第二部分电子技术(60%)第一章半导体基础考核知识点1、半导体的的基础知识;PN结的形成及其特性;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伏安特性、主要参数及主要应用。

2、特殊二极管;整流电路;晶体三极管的结构、输入、输出特性;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分析。

3、场效应管的特性。

第二章集成运算放大电路考核知识点1、集成运放的基本知识;理想运算放大器的两个重要结论。

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考试大纲

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考试大纲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考试大纲科目代码:科目名称:机械设计基础适用专业: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力学、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参考书目:陈良玉等主编.机械设计基础.东北大学出版社考试时间:小时考试方式:笔试总分:分考试范围:一、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平面机构的组成,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及其相关的内容。

二、平面连杆机构:平面四杆机构的特点、类型及应用,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铰链四杆机构存在曲柄的条件,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按给定的行程速比系数设计平面四杆机构、按给定的连杆位置设计平面四杆机构。

三、凸轮机构:凸轮机构的组成、特点、应用及分类,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凸轮机构压力角的概念。

四、齿轮机构:齿轮机构的特点和分类,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齿廓的啮合性质,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名称和基本尺寸,渐开线齿轮的啮合传动。

渐开线齿轮的加工方法及变位齿轮,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机构,圆锥齿轮机构。

五、轮系:轮系的分类,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计算,混合轮系及其传动比计算。

了解轮系的应用。

六、机械设计概述: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及工作能力准则,机械零件的强度,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

七、联接:螺纹联接,了解键和花键联接。

八、带传动:带传动的类型及特点,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普通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九、齿轮传动: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齿轮材料,齿轮传动的载荷计算,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强度计算,齿轮精度、设计参数选择及许用应力,标准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

十、蜗杆传动:蜗杆传动的特点和失效形式,圆柱蜗杆传动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

了解蜗杆传动的承载能力计算。

十一、轴:轴的用途及分类,轴的材料,轴的结构。

十二、滚动轴承:常用滚动轴承的类型及应用,滚动轴承的选择计算,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样题:一、填空题(本题共小题,每空分,共分). 在平面四杆机构中,能实现急回运动的机构有,,。

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全国统考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 851 机械设计考试大纲

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全国统考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 851 机械设计考试大纲

贵州师范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2016年教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机械设计》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51 科目名称:机械设计I.考试性质机械设计考试是贵州师范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招收机械类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设计计算方法的程度,以及灵活运用本学科的综合知识分析与解决常用机构、通用机械零部件和简单机械装置设计问题的能力。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一定的机械设计与分析素养,择优选拔机械类教育硕士研究生。

II.考查目标机械设计考试涵盖机械设计和部分机械原理等高等学校机械设计基础理论课程。

要求考生:1、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机构及机械零件的主要类型、性能、结构特点、应用、材料、标准等。

2、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机构运动学的基本理论和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

常用机构的组成原理,结构分析,运动分析等;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受力分析,应力分析,失效分析等。

常用机构的设计方法:运动设计,反转原理,主要尺寸参数确定原则。

机械零件工作能力计算准则:计算载荷,强度计算{体积强度与接触强度,静强度与疲劳强度},摩擦、磨损与润滑,寿命以及热平衡稳定性等。

改善载荷和应力的分布不均匀性,提高零件疲劳强度,降低或增加摩擦,改善局部品质,提高零部件工艺性的途径和方法等在设计中的应用。

3、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初步具有拟定机构结构、运动分析、力分析和设计机构的能力,零件设计计算、结构设计和制图技能,实验技能,编制技术文件技能等。

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IV.考查内容一、机械原理1、机构的结构分析机构的组成及机构运动简图;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2、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速度瞬心的概念,三心定理,瞬心的求法;用速度瞬心法作机构的速度分析。

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全国统考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 844中外美术史初试大纲

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全国统考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 844中外美术史初试大纲

全日制攻读艺术学硕士学术型学位入学考试大纲中外美术史﹙844﹚一、考查目标《中外美术史》考试科目内容包括中国美术史和外国美术史两门美术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美术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成绩及时间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二)、答题方式闭卷、笔试(三)、试卷题型名词解释题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分析论述题(四)、试卷内容结构中国美术史约75分外国美术史约75分三、考查内容中国美术史(—)、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中国美术史的基本知识,把握中国美术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把握中国画中人物、山水、花鸟画种的产生和发展,特别是历代主要画家的绘画和绘画技法、特点及绘画理论。

2.认真阅读和准确理解有关中国美术史的基本文献,培养严谨、踏实的学风,掌握学习中国美术史的基本方法。

3.能运用美术史和审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评价中国美术史上的现象和绘画理论及鉴赏中国美术史上的优秀作品。

4.通过中国历史上名画家作品及理论的学习与探索,培养热爱美术专业,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二)、考查范围1.原始社会美术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打制石器的造型与发展;打制石器的特点与原始品饰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磨制石器与玉器;彩陶与黑陶;拟形陶器和原始陶器;岩画与建筑2. 先秦美术先秦青铜器艺术;先秦雕塑艺术;先秦绘画艺术3. 秦汉美术秦汉绘画艺术(帛画墓室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秦汉雕塑(仪卫性、纪念性雕塑明器雕塑);秦汉建筑艺术(秦汉建筑秦汉建筑装饰);秦汉工艺美术(陶瓷工艺漆器工艺青铜工艺玉器工艺织锈工艺);4. 魏晋南北朝美术南传佛教美术(佛教造像南传路线四川佛教造像湖北地区佛教造像江浙皖魂瓶南朝栖霞石窟造像);北方佛教美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石窟佛教壁画);魏晋南北朝绘画(人物画的发展山水画的形成与发展画家与作品);绘画理论:雕塑与工艺美术(明器石雕石雕织锈工艺漆器工艺及金属工艺陶瓷工艺)5. 隋唐五代美术隋唐五代人物画(初唐人物画家盛唐人物画家晚唐人物画家五代人物画家);隋唐五代山水画(青绿金碧山水画水墨山水画五代山水画);隋唐五代花鸟鞍马画(花鸟画的兴起鞍马画名家及代表作五代花鸟画);绘画理论的深入;宗教墓室壁画及石刻线画;隋唐五代雕塑艺术(石窟雕塑陵墓雕刻陶俑);隋唐五代工艺美术(陶瓷工艺金银工艺染织刺绣工艺);建筑艺术(都市规划与宫殿建筑寺塔建筑陵墓建筑)6. 宋元美术宋元山水画(北宋四大家南宋四大家元代山水画赵孟頫及元四家);宋元人物画(两宋人物画元代人物画及壁画);宋元花鸟画(两宋画院与花鸟画元代花鸟画);宋元雕塑;宋元工艺美术;宋元绘画理论;宋元建筑7. 明清美术明代山水画(明代浙派山水画吴派山水画华亭派山水画及其它山水画家);清代山水画(“四王”与吴历三画僧金陵八家);明代花鸟画(宫廷花鸟画吴派文人花鸟画青藤白阳花鸟画);清代花鸟画(恽寿平朱耷扬州八怪海派三任、赵之谦与虚谷);明代人物画(浙派宫廷人物画吴派人物画南陈北崔);清代人物画;明代壁画、版画和年画;明代雕塑(仪卫性雕塑宗教雕塑小型雕塑);明代工艺美术(瓷器织锈家具);清代工艺美术;建筑艺术(明清故宫与皇城私家园林)7. 近代美术近代中国画(北京画坛岭南画派上海画派中后期的杰出中国画家画坛三重臣三吴一冯岭南传人走向现代的中国画家);近代西洋画(李叔同周湘李铁夫颜文梁李毅士汪亚尘董希文吴作人);近代版画(新兴版画社团近代著名版画家与作品);近代雕塑;近代工艺美术;近代美术史论外国美术史(—)、考查目标1.掌握外国美术发展变化状况的基本史实,了解重要的外国美术家、重要的外国美术作品、重要的外国美术流派以及重要的外国美术思想观念,理解外国美术历史发展的线索。

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全国统考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 840普通生物学初试大纲

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全国统考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 840普通生物学初试大纲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科目:普通生物学;代码:840)一、考查目标1、能应用普通生物学的知识和专业术语,正确阐述基本的生命科学现象、概念、方法和原理。

2、理解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部分与整体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物个体、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生物学问题。

3、掌握普通生物学主要基本研究思路和方法与技术。

4、了解目前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及其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题型结构试卷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分析论述题等三、考查范围(一)绪论:生物界与生物学(二)第1篇细胞与生物大分子2 生命的化学基础3 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与功能4 细胞代谢5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三)第2篇动物的形态与功能6 高等动物的结构与功能7 营养与消化8 血液与循环9 呼吸:气体交换10 内环境的控制11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12 内分泌系统与化学调节——体液调节13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14 感觉器官与感觉15 动物如何运动16 生殖与胚胎发育(四)第3篇植物的形态与功能17 植物的结构、生殖和发育18 植物的营养19 植物的调控系统(五)第4篇遗传与变异20 遗传的基本规律21 基因的分子生物学22 基因表达调控23 重组DNA技术24 人类基因组(六)第5篇生物进化25 达尔文学说与微观进化26 物种形成27 宏观进化与系统发育(七)第6篇生物多样性的进化28 生命起源及原核和原生生物多样性29 植物和真菌多样性的进化30 动物多样性的进化31 人类的进化(八)第7篇生态学与动物行为32 生物与环境33 种群的结构、动态与数量调节34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35 生态系统及其功能36 动物的行为四、主要参考书1、吴相钰,陈守良,葛明德等.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吴庆余. 基础生命科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全国统考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 829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考试大纲

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全国统考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 829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考试大纲

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29 名称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一、考查目标本复试题目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两门主要课程: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希望了解考生对该两门课程掌握的情况,主要考查:1、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对两种方法编写的程序有读、改、写的能力,能实现计算机常用算法的编制。

2、对计算机语言有较好的了解,能识别程序语言中的语法错误,能用像C++等语言编程,知道程序设计技巧和程序设计风格。

3、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4、各类数据结构的特征、操作、存储表示和应用。

5、查找、内部排序与文件。

6、各种算法性能的分析与评价。

7、使用C(或C++)语言的风格描述算法和进行程序设计,具备综合应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程序设计内容占50分,其中程序设计基本知识约10分、读程序和分析程序的能力约25分、写程序的能力约15分。

数据结构内容占100分,其中数据结构基本知识约30分、算法分析与评价约30分、算法设计与综合应用约4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选择题和填空题:共40分简答题和综合应用题(含读程序):共60分设计与应用分析题(含编写程序):共50分三、考查范围《程序设计部分》1、像程序设计语言C/C++的发展,程序设计语言词、句子的组成,数据类型与表达式等概念,程序的基本组成,算法的概念和表示。

2、程序设计的上机过程,运行调试中常见错误的鉴别。

3、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语句的语法规定,能运用三种结构编写程序。

4、了解常用的程序风格和规范。

5、掌握函数组装程序的意义,对库函数、自定义函数、局部变量和全程变量有正确的知识,并能用函数进行程序设计,了解递归函数。

6、对批量数据的处理,能正确运用数组或结构体进行程序设计,能熟练处理字符数据。

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全国统考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 723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全国统考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 723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初试)(科目:723自然地理学)一、考查目标《自然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科学的主要分支学科,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地球与地质基础、大气与气候、海洋与陆地水、地貌、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综合自然地理研究。

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了解的深入程度,对自然地理各成分的结构、成因、特征、动态和发展规律以及自然地理各部门研究内容理解的熟悉程度,对自然地理整体性和综合性的认识程度,以及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地理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结构基本概念约30%基本原理与简要问题回答约40%综合论述与综合分析约30%注:以上比例与实际出题可能有一定出入。

(二)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三)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10小题,每小题5分,共 50分简答题: 6小题,每小题10分,共 60分分析论述题:3小题(选作2题),每小题20分,共 40分三、考查内容(一)绪论地理环境和人类环境的概念和区别;地理学的“三分法”、“三层次”和“三重性”划分的涵义;自然地理学的分科及依据;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二)地球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其地理意义;地球运动规律、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地理意义;岁差、章动和极移;地理坐标的定义;地球的圈层构造及特征;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三)地壳地壳的物质组成、化学成分与矿物、造岩矿物及常见矿物;岩石的定义,岩浆岩的矿物组成、产状、结构、构造及岩浆岩的主要类型;沉积岩的基本特征及主要类型;变质岩的成因及其变质作用类型;构造运动的特点与基本方式,构造运动与岩相、建造和地层接触关系;地质构造的定义、最常见的四种类型地质构造;板块构造学说、槽台说与地洼说、地质力学学说的概念和理论;火山的概念、类型、分布及地貌;地震的概念、分类及地震带;地质年代、绝对地质年代的概念,地壳演化简史。

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I.考试性质与试题命制的原则一、考试性质《自然地理学》是普通高等学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或相邻专业(环境类、农林生态类、化学化工类)本科插班生专业课考试科目,是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地球与地质基础、大气与气候、海洋与陆地水、地貌、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综合自然地理研究。

《自然地理学》课程考试目的是:准确、简明地考核考生对《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要素、分析方法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地理的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试题命制的原则1、根据《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教学要求,考试命题具有一定的覆盖面且重点突出,侧重考核考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插班生《自然地理学》考试试题在设计上具有必要的区分度和合理的难度系数。

3、考试主要参考书为《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一版),王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Ⅱ.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2、试卷能力层次结构的分数比例为:识记占30%,理解占40%,应用占30%。

3、试卷的难度结构:试题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其分数比例为,易约占20%,较易约占30%,较难约占30%,难约占20%。

4、试卷的题型结构:名词解释(20%)、多项选择题(10%)、简答题(30%)、论述题(30%)、分析题(10%)等五种题型。

(各种题型的具体样式参见题型示例)Ⅲ.考核内容和要求下面分章节列出《自然地理学》的考核内容及要求,其考试目标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类:识记是要求记住有关基本知识;理解是要求能够领会知识要点,掌握其内在联系;应用是指能够运用有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章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第一节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地理学问题(识记)第二节自然地理学研究的研究对象、内容、目的与意义(识记)第三节自然地理学的性质(识记)第四节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理解)第二章地球与地球表层系统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识记)第二节地外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理解)第三节地内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理解)第三章地球表层环境与地球表层系统第一节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识记)第二节地球表层系统的结构(识记)第三节地球表层系统的功能(理解)第四节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应用)第四章岩石圈与地球表层结构与轮廓第一节岩石圈的组成(识记)第二节岩石圈的结构(理解)第三节岩石圈的运动(理解)第四节固体地球表面的结构与轮廓(理解)第五节构造地貌(理解)第六节岩石圈与人类(应用)第五章大气圈与气候分异规律第一节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识记)第二节大气运动(理解)第三节物质输移(理解)第四节能量传输(理解)第五节气候分异规律(理解)第六节大气与人类(应用)第六章水圈与水量平衡第一节水圈的组成(识记)第二节水圈的结构(识记)第三节水圈的演化(理解)第四节水的运动(理解)第五节水量平衡(理解)第六章水圈与人类(应用)第七章生物圈与生态系统第一节生物圈的组成(识记)第二节生物圈的结构(识记)第三节生物圈的形成与演化(理解)第四节生态系统(应用)第五节人与生物圈(识记)第八章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第一节岩石风化与气候(识记)第二节岩石圈变动与气候(理解)第三节地貌与气候(理解)第四节风成地貌(理解)第五节沙尘暴(应用)第九章水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第一节岩石与水(识记)第二节岩石圈的结构与流域性质和水系发育(理解)第三节水的分布、负荷均衡与岩石圈的形变(理解)第四节构造—侵蚀—地貌循环(理解)第五节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应用)第六节海岸发育与海岸地貌(应用)第七节滑坡、崩岸、泥石流、海啸——水圈和岩石圈相互作用的实例(应用)第八节陆、海相互作用与河口、三角洲(应用)第十章水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第一节水汽与天气(识记)第二节水与气候(识记)第三节大气运动与水体运动(理解)第四节大气环流与水的循环(理解)第五节海气相互作用(应用)第十一章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第一节气候—海面—冰川—均衡(理解)第二节气候—水的分布—地球自转速度—构造运动或形变(理解)第三节构造运动—大气环流—水循环(应用)第四节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黄土地貌(应用)第五节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冰川、冰缘地貌(应用)第十二章生物圈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的相互作用第一节生物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应用)第二节生物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应用)第三节生物圈与水圈的相互作用(应用)第四节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应用)第十三章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地球表层系统第一节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流动与能量平衡(理解)第二节地球表层系统的物质迁移与循环(理解)第三节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理解)第四节圈层相互作用与土壤的形成与分布(应用)第五节圈层相互作用与喀斯特地貌(应用)第十四章地表环境评估与区划第一节气候类型划分与气候环境评估(理解)第二节生物环境分区与评估(识记)第三节地形、地貌与地质环境评估与区划(应用)第四节水资源与水资源分布(识记)第五节土地分类、分级与评估(应用)第六节综合自然区划(理解)第十五章地表环境预测第一节地表环境预测的原则(识记)第二节岩石圈的变化趋势(理解)第三节大气圈的变化趋势(理解)第四节水圈的变化趋势(理解)第五节生物圈的变化趋势(理解)第六节地球表层环境的变化趋势(理解)第十六章地表环境的规划与管理第一节环境规划概述(识记)第二节环境规划编制(应用)第三节环境管理及其特征(理解)第四节环境管理的任务与内容(识记)第五节环境管理的手段(理解)第六节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识记)第十七章地表环境的优化调控第一节优化调控概述(识记)第二节优化调控原理(识记)第三节优化调控的途径(理解)第四节优化调控的方法与模型(应用)Ⅳ.参考书目考试主要参考书为《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一版),王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达到:(1)了解自然地理学理论及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研究领 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2)了解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树木年轮、冰川、黄土、湖泊 沉积以及生态与环境的国内外研究进展;(3)掌握环境地球化学迁移转化的研究方法;(4) 了解全球环境变化的重点研究领域,掌握全球变化、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方法;(5) 掌握基本的地理模型模拟方法;(6)通过授课老师的研究经历和研究工作,掌握开展科学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教学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3 学时 第二章: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6 学时 第三章:地壳运动及其演化——6 学时 第四章:地质图判读——3 学时 第五章:地貌形成与演化——6 学时 第六章:地貌调查研究方法——6 学时 第七章:全球变化——9 学时 第八章:地球水土及其形成——3 学时 第九章:土壤与环境——6 学时 第十章:生态与环境——6 学时
任课教师签名: 年月 日
分管领导签名: (学院公章)
年月 日
第 2 页-共 2 页
第 1
3.教学方法及考核形式:
教学方式:讲授(多媒体形式)与课堂讨论
考核方式:考试
4.主要参考文献(含网络资源): [1]《现代自然地理》,黄秉维等,科学出版社,1999 年版 [2]《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孙鸿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年版 [3]《全球生态学-气候变化与生态响应》,方精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 [4]《论地理科学》,钱学森等,海洋出版社,1994 年版 [5]《地理学研究进展》,左大康等,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 年版 [6]《生态系统生态学》,蔡晓明,科学出版社,2000 年版 [7]《自然地理学研究方法》,李荣全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年版 [8]《The Nature of Physical Geography》, Gregory, K. J., Edward Arnold, London, 1985. [9]《Physical Geography: Its Nature and Methods》, Haines-Young, R. et al., Harper & row, London, 1985 [10]《中国岩溶研究》,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溶研究组著,科学出版社,1987 年版 [11]《中国岩溶学》,袁道先著,地质出版社,1994 年版 [12]《水土保持学》,王礼先 等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年版 [13]《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方法与实践》,史培军等著,科学出版社,2000 年版 [14]《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生态安全响应机制》,史培军等著,科学出版社,2004 年版 [15]《全球变化》,张兰生,方修琦,任国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版 [16]《第四纪环境》,M.A.J.Williams 等著,刘东生等译,科学出版社,1997 年版 [17]《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上、下卷),秦大河,陈宜瑜,李学勇主编,科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18]《树木年轮气候变化》,吴祥定著,气象出版社,1990 年版 [19]《中国冰川与环境》,施雅风主遍,科学出版社,2000 年版 [20]《生态学家面临的挑战-问题与分析》,陈吉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初试)
(科目:723自然地理学)
一、考查目标
《自然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科学的主要分支学科,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地球与地质基础、大气与气候、海洋与陆地水、地貌、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综合自然地理研究。

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了解的深入程度,对自然地理各成分的结构、成因、特征、动态和发展规律以及自然地理各部门研究内容理解的熟悉程度,对自然地理整体性和综合性的认识程度,以及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地理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结构
基本概念约30%
基本原理与简要问题回答约40%
综合论述与综合分析约30%
注:以上比例与实际出题可能有一定出入。

(二)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三)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10小题,每小题5分,共 50分
简答题: 6小题,每小题10分,共 60分
分析论述题:3小题(选作2题),每小题20分,共 40分
三、考查内容
(一)绪论
地理环境和人类环境的概念和区别;地理学的“三分法”、“三层次”和“三重性”划分的涵义;自然地理学的分科及依据;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二)地球
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其地理意义;地球运动规律、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地理意义;岁差、章动和极移;地理坐标的定义;地球的圈层构造及特征;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三)地壳
地壳的物质组成、化学成分与矿物、造岩矿物及常见矿物;岩石的定义,岩浆岩的矿物组成、产状、结构、构造及岩浆岩的主要类型;沉积岩的基本特征及主要类型;变质岩的成因及其变质作用类型;构造运动的特点与基本方式,构造运动与岩相、建造和地层接触关系;地质构造的定义、
最常见的四种类型地质构造;板块构造学说、槽台说与地洼说、地质力学学说的概念和理论;火山的概念、类型、分布及地貌;地震的概念、分类及地震带;地质年代、绝对地质年代的概念,地壳演化简史。

(四)大气和气候
大气组成的成分、水汽、固、液体杂质及相关概念等,大气各成分间的比率随高度和时间而变化的特征;大气的结构,大气压力,大气分层及各层次的特征;太阳辐射、大气能量及保温效应及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气温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气温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特点;大气湿度的概念,湿度的变化与分布;大气水分蒸发及其影响因素、凝结和凝结条件;水汽地表面和大气中的凝结现象;降水的形成、类型,降水的时间变化规律和降水量的地理分布;大气运动的概念,作用于空气的力及相关定义、自由大气中的空气运动,以及风随高度的变化特征;大气环流的概念,全球环流、季风环流及局地环流的特性及其运动;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气团和锋面、气旋、反气旋的生成、发展、结构和天气以及相关概念;气候的概念,气候系统的组成及特性;辐射因子、环流因子、地理因子对气候的形成作用和变化规律;低、中、高纬度及高地气候型的气候变化特性;气候变化简史,地质时期和现代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的原因;未来气候的可能变化。

(五)海洋和陆地水
地球上水的分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的规律;海洋的起源,世界大洋
及其区分,海及其分类;海水的组成,海水的温度、密度和透明度;潮汐与潮流,海洋中的波浪及其类型、波浪的折射、洋流的成因和分类、洋流模式和主要洋流,大洋水团及其环流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7万年来的海平面变化、近百年的海平面变化以及21世纪海平面上升的预测;海洋资源、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洋环境的保护;河流、水系和流域的概念,流域特征对河流的影响;河流水情要素,流速、流量的定义;河川径流的形成和集流过程、径流的变化特点以及特征径流;河流补给的形式、补给的特点,河流水源的定量估计;流域的水量平衡概念;河流分类的意义和原则,我国河流的分类;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湖泊的成因、类型、水文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湖水的性质;沼泽的成因、水文特征以及分类;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动态和运动,岩石的水埋性质,地下水按埋藏条件的分类及其变化规律;成冰作用过程与冰川类型,地球上冰川的分布,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六)地貌
地貌的成因,基本地貌类型以及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风化作用的概念和类型,风化壳及其基本特征、类型与分布;块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崩落与崩塌、滑坡和蠕动有关的重力地貌单元的特点、形成过程;流水作用的类型和基本特征,坡面流水与沟谷流水地貌、河流地貌单元的特点、形成过程及其演变规律;准平原与山麓面的特点、形成过程和变化规律;喀斯特及其作用的化学过程、岩性与构造条件、水动力条件,地表、地下喀斯特地貌特点;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及其演变规律,喀斯特地貌的地域分
异特征;冰川作用,冰川地貌、冰缘地貌(冻土地貌)单元的特点、形成过程及其演变规律;风沙作用的形式,风沙地貌、黄土与黄土地貌单元的特点、形成过程及其演变规律;海岸带的组成、结构,海蚀地貌、海积地貌单元的特点,海岸的分类以及海底地貌与海底沉积物的特点、形成过程及其演变规律。

(七)土壤圈
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土壤形态的特征,土壤的物质组成,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土壤水分和土壤空气的作用;土壤组成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土壤因素学说,成土因素对土壤的形成作用;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主要成土过程;土壤的分类,土壤分布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土壤的水平、垂直分布规律;土壤的地域分布规律、耕作土壤分布规律,世界土壤分布特征;各种土壤类型及其基本特征;土壤资源的概念及合理利用和保护。

(八)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生物圈的概念,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的基本特性;生态因子及其作用的一般特点;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种群的概念及其一般特征,生物群落的概念、种类组成、群落的外貌与植物的生活型特性、群落的结构、群落环境、生物群落的动态、群落的分类;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和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计算;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与生态平衡;陆地生态系
统的主要特征与分布规律,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水域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与类型;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和生态农业;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生物多样性概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全球生物多样性概况及受威胁现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其意义。

(九)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自然综合体—地理系统—地理耗散结构;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与能量基础,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物质交换;地域分异规律的概念、基本特征、形成背景及本质含义;地带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规律;地域分异的尺度,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自然区划的概念、原则、方法及等级系统;土地的含义与土地的分级,土地的分类;土地评价的概念、对象、原则与方法;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人类不合理行为的反馈;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主要参考书
伍光和,等(编著).自然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四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