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

合集下载

熄灭交流电弧的基本方法

熄灭交流电弧的基本方法

熄灭交流电弧的基本方法
1. 切断电源:最直接的方法是切断电源,停止供电,这样电弧就会自动熄灭。

2. 使用隔离设备:在处理带电设备时,可以使用隔离设备(如隔离开关、断路器等)来切断电弧的通路,防止电弧继续存在。

3. 使用灭弧装置:灭弧装置可以用来控制和熄灭电弧,常见的灭弧装置有灭弧室、灭弧圈等。

4. 使用电流限制器:电流限制器可以限制电弧的电流,使其不足以维持电弧燃烧,从而熄灭电弧。

5. 使用灭弧剂:灭弧剂是一种能够吸收电弧能量的物质,可以通过喷洒或注入的方式将灭弧剂引入电弧室中,从而熄灭电弧。

6. 使用灭弧器:灭弧器是一种专门用于熄灭电弧的装置,可以通过将电弧引导到灭弧装置中,利用其特殊结构和材料来熄灭电弧。

请注意,熄灭交流电弧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如果不熟悉电弧的处理方法,请及时寻求
专业人士的帮助。

电弧的特性和熄灭方法

电弧的特性和熄灭方法

五、熄灭交流电弧的基本方法 1.吹弧
《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 第三章 电弧及电气触头的基本知识
利用灭弧介质(气体、油等)在灭弧室中吹动电弧,广泛应用 在开关电器中,特别是高压断路器中。 横吹:吹弧方向与电弧轴线相垂直
2.采用多断口灭弧 纵吹:吹动方向与电弧轴线一致
熄弧时,利用多断口把电弧分解为多个相串联的短电弧,使电弧 纵横吹:将纵吹和横吹结合起来 的总长度加长,弧隙电导下降;在触头行程、分闸速度相同的情况下, 电弧被拉长的速度成倍增加,促使弧隙电导迅速下降,提高了介电强 度的恢复速度;另一方面,加在每一断口上的电压减小数倍,输入电 弧的功率和能量减小,降低了弧隙电压的恢复速度,缩短了灭弧时间。
3.提高分闸速度
迅速拉长电弧,有利于迅速减小弧柱内的电位梯 度,增加电弧与周围介质的接触面积,加强冷却和 扩散作用,如采用强力分闸弹簧。
第二节
电弧的特性和熄灭方法
五、熄灭交流电弧的基本方法
《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 第三章 电弧及电气触头的基本知识
4.用耐高温金属材料制作触头
5.可以减少热电子发射和电弧中的金属蒸气,减弱游离过程,利 采用优质灭弧介质
首页
第二节
电弧的特性和熄灭方法
一、直流电弧的特性
《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 第三章 电弧及电气触头的基本知识
稳定燃烧的直流电弧压降由阴极区压降、弧柱压降 和阳极区压降三部分组成。电弧阴极区压降近似等于常 数,它与电极材料和弧隙的介质有关;弧柱压降与弧长 成正比;阳极区的电压降比阴极区的小。
短弧:几毫米长,电弧电压主要由阳极、阴极电压
第二节
电弧的特性和熄灭方法
四、交流电弧的熄灭 2.弧隙电压的恢复过程
《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 第三章 电弧及电气触头的基本知识

交流电弧的灭弧原理

交流电弧的灭弧原理
(1)电路参数:电路接线方式,集中或分布的电感、电容和 电阻参数。
(2)电弧参数:电弧电压,剩余电弧电阻等 。
HOME
§5.2 弧隙中的电压恢复过程
2)物理模型: (1)实际电网中发生短路故障时,线路呈感性负载特性,即电流 滞后电压90°,电流过零瞬间弧隙间的工频电压
Ug0 Ugm 2KxU
(2)电压恢复时间作常短,此期间内电源电压变化很小,故可以 认为电源电压 u =Ugm=常数。
uhf uhfm
恢复电压产生初始时刻,其上升速度最快。
Ugm
0
tm
t
HOME
§5.2 弧隙中的电压恢复过程
(2)当
R1 2
L
时,
C
1,2 0 0
0
( 1 )2 1 2RC LC
可得:
设电流 i 过零瞬间,工频恢复电压的瞬时值 Ug0 ,则
Ug0 Ugm sin 2KxU sin
式中: Ugm —工频恢复电压的幅值; Uφ — 电源相电压的有效值; φ — 被开断线路的电流和电源电压的相角差; Kx — 线路因数,用以考虑不同的开断情况,其定义为
Kx
U gp U
式中 Ugp —电源开断后加在弧隙上的工频电压有效值。
等效电路:
L
R
i
uL uR
u~
uC
C
uhf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可得电弧过零后电路电压平衡方程式:
u u u u
L
R
C
HOME
§5.2 弧隙中的电压恢复过程
已知: i i C
u u
C
hf
u L di L dt
iC
C
duC dt
得:

3.210交流电弧的熄灭方法

3.210交流电弧的熄灭方法
在电流过零后,交流电弧即可被熄灭不再
重燃,又称为半周期断路器。
交流电弧熄灭的基本方法
利用特殊金属材料作灭弧触头
发电厂电气部分
交流电弧的熄灭方法
采用熔点高、导热系数和热容量大的耐高温金属作触头材料, 可以减少热电子发射和电弧中的金属蒸汽,抑制游离作用。
铜触头
钨合金触头
插入式触头
银钨合金触头
交流电弧熄灭的基本方法 利用灭弧介质或电流磁场吹动拉长与冷却电弧
Q : 当 恢 复 电 压 按 Ur1 变 化 时 , 电 弧会不会重燃?如按Ur2变化呢?
A : 当 恢 复 电 压 按 Ur1 变 化 时 , 在 t1 时间后,恢复电压大于介质强度, 电弧重燃。如按Ur2变化,电弧不会 重燃。
介质强度与恢复电压曲线
PART 02
交流电弧熄灭的基本方法
交流电弧熄灭的基本方法
Q
系统的高压、高温、高场强环境使开关金属触头阴 极在开断瞬间在强电场作用下发射电子,发射的电 子在触头电压作用下产生碰撞游离,形成了电弧。 在电弧高温作用下,阴极伴随有热发射,并在介质 中发生热游离,使电弧维持和发展。
Preview
为什么需要将电弧熄灭? A
发电厂电气部分
交流电弧的熄灭方法
Q
电弧的存在延长了开关电器(尤其指断路器)开断故障电路的 时间,加重了电力系统短路故障的危害。 电弧产生的高温,将使触头表面熔化和蒸化,烧坏绝缘材料。 对充油电气设备还可能引起着火、爆炸等危险。 由于电弧在电动力、热力作用下能移动,很容易造成飞弧短路 和伤人,或引起事故的扩大。
S气F体6:,是F良原好子的能负迅电速性捕 捉自由电子成为稳定的
负离子,其灭弧能力是 空气的100倍。
真空:气体压力低于 133.3×10-4Pa,在弧隙间自由 电子很少,碰撞游离可能性很 小;且弧柱对真空中带电质点 的浓度差和温度差很大,有利 于扩散。其灭弧能力是空气的 15倍。

第四章 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

第四章 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

若需要一定的电流密度才可导致击穿,则阴 极温度上升时需要的击穿电压减小
2015-4-6
第四章
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
17
§4-1 弧隙中的介质恢复过程
介质恢复过程的概念

近阴极区的介质恢复过程
研究近阴极区的介质恢复过程,对熄灭交流 短弧有很大意义(参P.71)

近阳极区
阳极只是一个被动、“消极”的电子收集器, 近阳极区对介质恢复过程一般不起作用 Uj
11
§4-1 弧隙中的介质恢复过程
介质恢复过程的概念

近阴极区的介质恢复过程
阴极附近电场强度的计算
设正电荷层厚度为l 假 定 : E=0|x=l
指向阴极
阴极表面(x=0), E的绝对值最大
2015-4-6
第四章
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
12
§4-1 弧隙中的介质恢复过程
介质恢复过程的概念

近阴极区的介质恢复过程
2015-4-6
第四章
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
24
§4-1 弧隙中的介质恢复过程
开关电器弧隙的介质恢复强度特性

定义:弧隙的介质恢复强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Ujf(t) 低压开关电器中,弧隙的介质恢复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电流过零到阴极斑点冷却至不足以热发射电子 近阴极区逐渐冷却 全部弧柱区冷却到3000~4000K以下,热电离停止
计算方法。
2015-4-6
第四章
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
2
第四章 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
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近阴极效应与弧隙介质恢复强度特性;工频恢复电压及
理想弧隙电压恢复过程;交流电弧的熄灭条件 。
本章教学基本内容:

优选第四章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

优选第四章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

2020/8/7
第四章 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
Uj
16
§4-1 弧隙中的介质恢复过程
介质恢复过程的概念
近阴极区的介质恢复过程
研究近阴极区的介质恢复过程,对熄灭交流 短弧有很大意义(参P.71)
近阳极区
阳极只是一个被动、“消极”的电子收集器, 近阳极区对介质恢复过程一般不起作用
Uj
2020/8/7
第四章 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
介质恢复过程的概念
弧柱区的介质恢复过程
热击穿:电弧电流过零后,由于Ph > Ps,弧柱被加热,电弧 电阻减小,而引起的击穿
间隙电压高
复合 扩散
Ph > Ps
热击穿
Rh
重燃
2020/8/7
第四章 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
19
§4-1 弧隙中的介质恢复过程
介质恢复过程的概念
弧柱区的介质恢复过程
热击穿:电弧电流过零后,由于Ph > Ps,弧柱被加热,电弧 电阻减小,而引起的击穿
介质恢复过程的概念
近阴极区的介质恢复过程 阴极附近电场强度的计算
电位分布 边界条件
U=0|x=l
2020/8/7
第四章 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
12
§4-1 弧隙中的介质恢复过程
介质恢复过程的概念
近阴极区的介质恢复过程 电位分布
注意:仅适用于正空间电荷层(x l)
假定: E=0|x=l
弧隙中其他部分为等离子体,电导
在阴极附近形成正电荷层,在阴极表面 作用一个电场
2020/8/7
第四章 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
9
§4-1 弧隙中的介质恢复过程
介质恢复过程的概念
近阴极区的介质恢复过程 阴极附近电场强度的计算 泊松方程

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

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

掌握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1)说明交流电弧伏安特性的特点。

交流电流的瞬时值随时间变化,每周期内有两次过零点。

电流经过零点时,弧隙的输入能量等于零,电弧温度下降并自然熄灭。

而后随着电压和电流的变化,电弧重新燃烧。

因此,交流电弧的燃烧,实际上就是电弧点燃、熄灭的循环过程,这个特点也反映在它的伏安特性中。

(2)说明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

交流电弧电流通过零点时,由于电源停止供给电弧能量,热游离迅速下降,为电弧的最终熄灭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此时只要采取一定的消游离措施,使少量的剩余离子复合,就能防止电弧在下半周重燃,使电弧最终熄灭。

(3)什么是近阴极效应。

电流过零后,两级改变极性,原来的阴极改变为新的阳极,而原来的阳极改变为新的阴极。

电场方向的改变,弧隙中剩余电子和离子的运动方向也应随之改变。

但是由于电子的质量远比正离子质量小得多,因而电子的运动方向改变要远比正离子灵敏得多,形成电流很快向新的阳极运动,而正离子在此瞬间几乎停止在原地,来不及向新的阴极运动。

新的阴极此时还不能形成强电场发射与热发射。

因此,在新的阴极附近就存在一层没有电子而只有正离子的空间,相当于形成了一薄层绝缘介质。

从电路的角度来看,必须加一定的电压才能将此绝缘薄层击穿,电弧才会重燃,弧隙重新导电。

这个击穿电压值称为弧隙的起始介质强度。

起始介质强度在电流过零后就会出现,这种在交流电弧电流过零后弧隙几乎立即出现一定的介质强度现象,称为交流电弧的近阴极效应。

(4)说明电弧的熄灭过程。

交流电弧过零点时,弧隙的输入能量等于零,电弧温度下降,自然熄灭。

在交流电弧熄灭过程中有两个方面的因素要加以考虑。

1.交流电弧电流过零是最有利的灭弧时机,这是输入弧隙的功率趋近去零,如电弧散失的功率大于此时由电源输入的功率,电弧就会熄灭。

如果熄弧措施太强,使电弧电流提前强制过零,这时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与直流电弧相同,会造成熄弧困难。

2.对交流电弧的电路参数而言,电源电压越高,恢复电压峰值也愈高,熄弧越困难。

交流灭弧器工作原理

交流灭弧器工作原理

交流灭弧器工作原理交流灭弧器是一种用于保护电力设备和系统的重要装置,它能有效地消除电路中的电弧,并防止因电弧引起的事故和损坏。

在电力系统中,电弧是一种具有高温、高能量的放电现象,如果不及时消除,会导致设备损坏甚至引发火灾。

因此,了解交流灭弧器的工作原理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交流灭弧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电弧的特性和行为。

电弧是由电流在两个或多个导体之间的气体间隙中跳跃形成的,它的存在会导致电压降低、能量损耗和设备破坏。

交流灭弧器通过控制电弧的形成和延续时间来消除电弧,并保护电力设备不受电弧的影响。

交流灭弧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触发装置、灭弧装置和控制装置。

触发装置用于检测电弧的存在,一旦检测到电弧,触发装置会向灭弧装置发送信号,使其开始工作。

灭弧装置通过产生特定的电流和电压波形,使电弧消失或迅速熄灭。

控制装置用于监测和控制整个交流灭弧器的工作过程,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保护电力设备。

交流灭弧器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触发、灭弧和恢复三个阶段。

触发阶段是当电弧出现时,触发装置会检测到电弧的存在,并向灭弧装置发送信号。

灭弧阶段是指灭弧装置根据触发信号产生特定的电流和电压波形,通过将电弧电流转化为电弧电压,使电弧能量逐渐降低,直至熄灭。

恢复阶段是指在电弧被成功熄灭后,交流灭弧器会自动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以便应对潜在的新的电弧出现。

交流灭弧器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触发装置能够及时检测到电弧的存在,并向灭弧装置发送信号,确保灭弧装置能够及时响应。

其次,灭弧装置通过产生特定的电流和电压波形,使电弧能量逐渐降低,从而达到熄灭电弧的目的。

这种特定的电流和电压波形通常是通过电路设计和控制算法来实现的。

最后,交流灭弧器能够在电弧被成功熄灭后自动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以便继续保护电力设备。

总结起来,交流灭弧器通过触发装置、灭弧装置和控制装置的协同作用,能够及时检测和消除电路中的电弧,保护电力设备和系统的安全运行。

交流电弧的熄灭条件

交流电弧的熄灭条件

交流电弧的熄灭条件交流电弧是一种高温、高能量的电弧,广泛应用于工业、冶金、建筑等领域。

然而,由于其存在时间过长、消耗能量过大等问题,需要及时熄灭。

本文将从交流电弧的特点和原理出发,探讨交流电弧的熄灭条件。

一、交流电弧的特点和原理1. 交流电弧的特点(1)高温:交流电弧温度可达到几千度,比普通火焰温度高得多。

(2)高能量:交流电弧释放出大量能量,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3)存在时间长:如果不及时熄灭,交流电弧会持续存在很长时间。

2. 交流电弧的原理当两个导体之间有足够大的电势差时,就会形成一个放电通道,即电弧。

在正常情况下,在两个导体之间形成一个气体隙距后,气体隙距内部分子被离子化并形成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中的自由电子受到外界场力作用而加速运动,并与其他分子碰撞产生新的自由载荷。

这些自由载荷在电场作用下又会加速运动,形成电子流和离子流,最终形成电弧。

二、交流电弧的熄灭条件1. 降低电弧电压交流电弧的存在取决于两个导体之间的电势差。

因此,通过降低两个导体之间的电势差,可以有效地熄灭交流电弧。

这可以通过减小工作电压、增加负载阻抗等方式实现。

2. 加大气体隙距气体隙距是形成交流电弧的必要条件。

因此,加大气体隙距可以有效地熄灭交流电弧。

这可以通过增加两个导体之间的距离、增加介质厚度等方式实现。

3. 增加介质材料介质材料对于熄灭交流电弧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一些介质材料具有较高的绝缘性能,可以有效地阻止交流电弧的传播。

因此,在一些特殊场合下,可以采用合适的介质材料来熄灭交流电弧。

4. 施加外部场力外部场力对于熄灭交流电弧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通过施加外部场力,可以改变电弧的运动状态,使其失去稳定性,最终熄灭。

常见的外部场力包括磁场、电场等。

5. 加大电流频率交流电弧的存在时间与电流频率有关。

增加电流频率可以有效地缩短交流电弧的存在时间,从而达到熄灭交流电弧的目的。

6. 施加适当的负载在某些情况下,通过施加适当的负载也可以实现熄灭交流电弧。

电弧产生和熄灭的物理原理

电弧产生和熄灭的物理原理

任务二:电弧产生和熄灭的物理原理一、电弧产生的物理过程当触头开断,在触头间隙中有电弧燃烧时,电路仍然导通。

这说明此时触头间隙的气体由绝缘状态变成了导电状态。

气体呈导电状态的原因是由于原来的中性气体分解为电子和离子,即气体被游离,此过程称为气体的游离过程。

气体游离出来的电子和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各朝对应的极运动,便形成电流,从而造成触头虽然已开断,但电路却并未切断。

但当电弧熄灭之后电路就不再导通了。

这说明此时触头间隙的气体恢复了介质强度,又呈现绝缘状态,即气体已经消除游离而恢复为中性。

那么,气体是怎么游离和消游离的呢?一、开断电路时电弧产生的物理过程当触头开断电路,在间隙中产生电弧时,电路仍然是导通的。

这就说明已分开的触头间的气体由绝缘状态变成了导电状态。

那么,究竟有哪些物理过程在这个气体由不导电的状态变成导电状态过程中起作用了呢?下面就此进行一些分析。

金属材料表面在某些情况下能发射出自由电子,这种现象叫表面发射。

自由电子的产生是由于金属内的电子得到能量,克服内部的吸引力而逸出金属。

一个电子逸出金属所需能量叫逸出功,其单位用电子伏(eV)表示。

不同金属材料逸出功的大小不一样。

从物质原子的结构而言,是由原子核与若干电子构成的。

如果外界加到电子上的能量足够大,能使电子克服原子核的吸引力作用而成为自由电子,这种现象称为游离。

游离所需的能量叫游离能。

不同的物质其游离能不同。

触头开断电路时,产生电弧的原因主要有:阴极热发射电子;阴极冷发射电子;碰撞游离和热游离等。

1.阴极热发射电子触头开断过程中,触头间的接触面积逐渐减小,接触处的电阻越来越大,电流密度也逐渐增大,触头表面的温度剧增,金属内由于热运动急剧活跃的自由电子就克服内部的吸力而从阴极表面发射出来,这种主要是由于热作用所引起的发射称为热发射。

温度越低、逸出的功越大时,热发射的电流密度越小。

2.阴极冷发射电子在触头刚刚分开发生热发射的同时,由于触头之间的距离很小,线路电压在这很小的间隙内形成很高的电场,此电场将电子从阴极表面拉出,形成强电场发射。

第四章 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解读

第四章 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解读

计算方法。
2019/3/13
第四章
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
2
第四章 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
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近阴极效应与弧隙介质恢复强度特性;工频恢复电压及
理想弧隙电压恢复过程;交流电弧的熄灭条件 。
本章教学基本内容:
序 弧隙中的介质恢复过程 弧隙中的电压恢复过程 交流电弧的熄灭条件
2019/3/13
第四章
2019/3/13
Uj
第四章
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
16
§4-1 弧隙中的介质恢复过程
介质恢复过程的概念

近阴极区的介质恢复过程
介质初始恢复强度与电弧电流,电流过零瞬 间阴极(原阳极)的温度有很大关系
Ih
原因:
阴极温度升高
Ujf0
热发射作用很强时,阴极 前不再缺电子 场致发射增强
近阴极效应将不存在
Uj
阴极温度升高
交流电流过零后,弧隙中和弧隙上同时进行着两 个相关的过程

介质恢复过程 电压恢复过程
2019/3/13
第四章
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
5
§4-0
介质恢复过程


弧隙中的电离气体由导电状态转变为绝缘状态,使 弧隙能承受电压而电弧不重燃的过程 介质恢复强度(dielectric recovery strength) 某一时刻弧隙介质所能承受的最高电压:ujf
15
§4-1 弧隙中的介质恢复过程
介质恢复过程的概念

近阴极区的介质恢复过程 电流过零瞬间阴极表面电场强度与电 极间施加电压的关系 产生电弧,需要阴极发射电子
若电流过零时阴极较冷,只能依靠场致发 射,即E0要大于一定值,否则电弧不会重 燃

交流电弧的起因及灭弧措施

交流电弧的起因及灭弧措施

交流电弧的起因及灭弧措施
电弧是一种气体,而且是高温电导率游离气体。

电弧对开关电器带来的影响,延长接通或断开时间,电弧的高温会破坏触头,缩短开关电器的使用寿命,过于严重时会产生爆炸或火灾等非常危险的事件,危机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

电弧的起因
1、电弧产生,通过气体分子碰撞产生游离。

2、电弧的维持,由热游离导致。

3、去游离伴随游离过程同步产生。

因此,解决电弧问题,就是解决游离和去游离之间矛与盾的关系。

既然有电弧产生,又是对人与物是未有利的,就需要采取灭弧措施。

1、熟悉的真空开关,它的灭弧方式是真空灭弧法。

真空显著特点是气体分子量极少,游离困难,未有游离条件则电弧很难产生。

2、气体断路器和空气断路器,利用气体灭弧法,采用气体或压缩空气灭弧。

油路断路器,利用油吹灭弧法,采用油和油在电弧作用下分解产生的气体灭弧。

3、高压大容量断路器,利用并联电阻灭弧法。

以前在农村的时候,家庭用电的主电路用闸刀开关较多,虽然有灭弧罩,但是灭弧效果不佳,安全隐患未能消除。

现在科技发达了,多种新型的开关电器采用较为先进的灭弧技术,安全性提高许多,为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提供有利保障。

交流电弧的熄灭条件并阐述介质恢复过程和电压恢复过程

交流电弧的熄灭条件并阐述介质恢复过程和电压恢复过程

交流电弧的熄灭条件并阐述介质恢复过程和电压恢复过程电弧是一种发光、发热以及带电粒子的等离子体现象,它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产生并能继续维持。

但是,对于许多应用来说,需要及时熄灭电弧,以避免电弧对设备和人员的损坏。

本文将探讨交流电弧的熄灭条件,并详细介绍介质恢复和电压恢复过程。

1.交流电弧的熄灭条件:电弧的熄灭是指电弧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某种因素的干扰或中断,而中止了继续存在和运行的状态。

一般来说,电弧的熄灭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减小电流:电弧的熄灭条件之一是电流的减小。

当电流下降到一定程度时,电弧不再足够强大以维持等离子体和电弧的存在,从而导致电弧熄灭。

(2)降低等离子体的温度:电弧的熄灭还与等离子体的温度有关。

当等离子体的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等离子体中电子的能量不再足够高以保持电弧的存在,因此电弧会熄灭。

(3)提高介质的绝缘性能:在介质中存在冷却和灭弧气体时,冷却和灭弧效果良好,可以促使电弧熄灭。

(4)控制电弧的长度:通过改变电弧的长度可以调控电弧的强弱,从而实现电弧熄灭的目的。

2.介质恢复过程:当交流电弧熄灭时,介质恢复过程开始进行。

介质恢复过程是指在熄灭电弧后,电弧区域周围介质的恢复过程。

该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等离子体迁移:当电弧熄灭时,等离子体将逐渐向电极表面迁移。

等离子体中的带电粒子会在表面重新组合生成固体或液体,而电子则会通过碰撞损失能量并重新获得自由状态。

(2)介质的冷却:电弧熄灭后,周围的介质会逐渐冷却。

由于没有电弧的热量供应,介质温度会慢慢降低,使得原来激活的原子和分子重新回到基态。

(3)原子和分子重新排列:介质冷却后,原子和分子会重新排列。

在电弧过程中,电离和激发的原子和分子会重新获得电子,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并重新形成晶格结构。

(4)一些特殊的化学反应可能会发生,例如氧化、还原和分解等。

这些反应有助于介质的恢复,并最终将原来的等离子体区域恢复为均匀的介质。

3.电压恢复过程:在电弧熄灭后,电压恢复过程即开始进行。

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_图文

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_图文

小结
◆ 开断电阻性负载电路时,uhf仅有工频分量;开断电感性负载电路时, uhf由工频分量和暂态分量组成;开断电容性负载电路时,uhf由工频 分量和直流分量组成。
◆ 在开关电器通常工作时的几种开断情况中,以开断电源或负载中点不 接地(或两者都不接地)的三相电路时,首开相的工频恢复电压最大, 其线路系数Kx=1.5。
§4-3 交流电弧的熄灭条件和计算方法
如在弧隙介质恢复过程中,如弧隙上加有uhf ,由于弧隙的电阻不是无穷大 ,弧隙中将流过某一数值的剩余电流,即有一定的功率输入弧隙,使弧隙的 ujf 上升缓慢甚至下降。再如,在电压恢复过程中,若弧隙在uhf 最大峰值到 来之前弧隙的电阻相当小,则弧隙电阻将对电压恢复过程起到阻尼作用,使 uhf 上升缓慢。实际上,由于介质恢复过程和电压恢复过程相互联系、相互 影响,实际的ujf和uhf特性高度 趋于降低,波形也发生变化,如图 虚线所示的曲线。则实际上弧隙1 中电弧将发生重燃,而弧隙2中电 弧将熄灭。
§4-2 弧隙中的电压恢复过程
另外,用时延td描述uhf曲线起始上升部分的凹度的求法 同单频。
§4-2 弧隙中的电压恢复过程
4)电路的固有恢复电压
在开断理想电路时,弧隙恢复电压的幅值和波形只与电路参数有关,称为电路的 固有恢复电压。 我国低压电器基本标准中规定,试验中固有振荡频率f0(KHz)和固有振荡因数 γ0为:
◆ 在理想弧隙开断电路时,弧隙上产生的uhf叫做电路的固有uhf。视电路 中等效电阻的大小,固有uhf的暂态分量可以是振荡性的,也可以是单 调变化的。对单频Uhf,通常用两参数法表示;对多频uhf,通常用四参 数法表示。
小结
◆ 实际弧隙的电弧参数对电压恢复过程的影响表现在: 1.电弧的Uxh使uhf的幅值增高; 2.Rs使uhf的暂态分量的振荡受到阻尼,甚至可能使之由振荡性的变为 单凋变化的。

姚春球版《发电厂电气部分》计算题及参考答案

姚春球版《发电厂电气部分》计算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导体的发热、电动力及开关电器的灭弧原理1.发热对导体和电器有何不良影响?答:机械强度下降、接触电阻增加、绝缘性能下降。

2.导体的长期发热和短时发热各有何特点?答:长期发热是指正常工作电流长期通过引起的发热。

长期发热的热量,一部分散到周围介质中去,一部分使导体的温度升高。

短时发热是指短路电流通过时引起的发热。

虽然短路的时间不长,但短路的电流很大,发热量很大,而且来不及散到周围的介质中去,使导体的温度迅速升高。

~~~~热量传递的基本形式:对流、辐射和导热。

对流:自然对流换热河强迫对流换热3.导体的长期允许载流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高长期允许载流量应采取哪些措施?答:I=根号下(αFτω/R),因此和导体的电阻R、导体的换热面F、换热系数α有关。

提高长期允许载流量,可以:减小导体电阻R、增大导体的换热面F、提高换热系数α。

4.计算导体短时发热度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计算?答:确定导体通过短路电流时的最高温度是否超过短时允许最高温度,假设不超过,则称导体满足热稳定,否则就是不满足热稳定。

计算方法见笔记“如何求θf”。

6.电动力对导体和电器有何影响?计算电动力的目的是什么?答:导体通过电流时,相互之间的作用力称为电动力。

正常工作所产生的电动力不大,但是短路冲击电流所产生的电动力可达很大的数值,可能导致导体或电器发生变形或损坏。

导体或电器必须能承受这一作用力,才能可靠的工作。

进行电动力计算的目的,是为了校验导体或电器实际所受到的电动力是否超过期允许应力,以便选择适当强度的电器设备。

这种校验称为动稳定校验。

7.布置在同一平面中的三相导体,最大电动力发生在哪一相上?试简要分析。

答:布置在同一平面中的三相导体,最大电动力发生在中间的那一相上。

具体见笔记本章第五节。

8.导体动态应力系数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情况下才需考虑动态应力?答:导体动态应力系数β用来考虑震动的影响、β表示动态应力与静态应力之比,以此来求得实际动态过程的最大电动力。

灭弧电路原理

灭弧电路原理

直流开关灭弧应用原理:直流断路器的燃弧及熄弧过程与交流断路器是不同的。

交流断路器分断时产生的交流电弧每秒钟有2f(f为电网频率)次经过零点。

通过近极效应,使电弧熄灭。

交流断路器只要解决电弧重燃问题,即解决由导电状态恢复到介质绝缘状态的介质强度恢复过程。

电动机的灭弧原理是在发电机真空断路器分断瞬间,由于两触头间的电容存在,使触头间绝缘击穿,产生真空电弧。

由于触头形状和结构的原因,使得真空电弧柱迅速向弧柱体外的真空区域扩散。

当被分断的电流接近零时,触头间电弧的温度和压力急剧下降,使电弧不能继续维持而熄灭。

电弧熄灭后的几μs 内,两触头间的真空间隙耐压水平迅速恢复。

同时,触头间也达到了一定距离,能承受很高的恢复电压。

所以,一般电流在过零后,不会发生电弧重燃而被分断。

这就是其灭弧的原理。

刀开关灭弧的原理刀开关在分断有负载的电路时,在触刀与静插座之间会产生电弧,而且电压等级越高,分断电流越大,产生的电弧越严重。

这种极高温度的电弧,轻则将触刀或静插座灼伤或烧毁,重则会产生相间短路,造成重大事故。

在刀开关分断过程中,触刀和静插座之间的电弧,一方面沿切线方向被机械地拉长,另一方面还要受到经过触刀和它本身的所谓电弧电流产生的磁场(电弧电流上方磁场进入纸面,电弧电流下方磁场穿出纸面)的影响,在该磁场所产生的电动力的作用下,沿法线运动,这两种运动都有利于电弧的熄灭。

高压断路器的任务就是保证将断路器分闸时产生的电弧,能尽快地熄灭,使其不再重燃。

油断路器的灭弧方式大体分为:横吹灭弧,纵吹灭弧,横纵吹灭弧以及去离子栅灭弧等。

横吹灭弧:分闸时动静触头分开,产生电弧,电弧热量将油气化并分解,使消弧室中的压力急剧增高,此时气体收缩储存压力,当动触头继续运行喷口打开时,高压油和气喷出,横吹电弧,使电弧拉长、冷却熄灭。

纵吹灭弧:分闸时中间触头、定触头先分断,中间触头、动触头后分断。

前者分断时形成激发弧,使灭弧上半室的活塞压紧,当动触头继续向下移动形成被吹弧时,室内由于激发弧的压力油以很高的速度自管中喷出,把被吹弧劈裂成很多细弧,从而使之冷却熄灭。

各种电弧灭弧原理

各种电弧灭弧原理

各种电弧灭弧原理、条件及措施的比较1. 开关电弧灭弧的基本原理:首先使触头间的介质成为良好电导率的电弧,进而使电弧冷却,迅速降低其电导率,最终使其转变为良好的绝缘体。

单位体积内的能量平衡: 电源提供的能量=电弧的能量增量— v ٠gradp (由对流引起的散热功率)—s (T) (由辐射引起的散热功率)— div Χ٠gradT (由广义热传导引起的散热功率)应根据不同条件、不同场合,提高后三项的散热功率。

2.直流电弧灭弧条件:稳态电路方程与电弧伏安特性无交点灭弧措施:(1)拉长电弧→Ua ↗;(2)冷却电弧→Ua ↗(加装灭弧室,选用好的介质);(3)制造电流过零点3.交流电弧交流电弧的熄灭措施:实质上是防止电弧重燃:利用电流过零点的有利时机,使U d >Utr措施:提高U d 及其上升率,同时降低Utr 及其上升率具体措施:(略)4.SF 6电弧灭弧原理:使大量SF 6分子与电弧接触而分解吸热,冷却电弧。

散热方式:以弧柱的热传导和对流换热为主,散热条件良好。

实际上防止重燃的方法:利用电流过零点的有利时机,使U d >Utr 。

gradT div T s gradp v dtdh E ⋅--⋅-=χρσ)(25.真空电弧散热方式:以辐射和经电极与屏蔽罩的热传导为主,散热条件较差。

只要保持为扩散型电弧,电流过零后,在微秒级内带电粒子即可消散而恢复间隙的绝缘强度。

实际上防止重燃的方法:利用电流过零点的有利时机,使U d >Utr,纵向磁场的特点:(1)延缓离子贫乏现象、阳极斑点的产生,使集聚电流值提高;(2)降低了电弧电压:一方面:不利于增大电弧电压的灭弧措施;另一方面,降低了电弧能量,电极的温度可降低,不易形成阳极斑点。

(3)不能使阳极斑点在阳极表面快速移动,局部熔融严重。

不同形式横向磁场的特点:(1)纵向电流自身产生的角向磁场(自箍缩磁场):有助于形成集聚型电弧。

(2)径向磁场:使电弧在电极表面快速移动,避免局部温度过高;且可在工频后半周使集聚型电弧转变为扩散型电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
15
§4-1 弧隙中的介质恢复过程
介质恢复过程的概念

近阴极区的介质恢复过程 电流过零瞬间阴极表面电场强度与电 极间施加电压的关系 产生电弧,需要阴极发射电子
若电流过零时阴极较冷,只能依靠场致发 射,即E0要大于一定值,否则电弧不会重 燃
这种弧隙在电流过零后立即获得一定 耐压强度的现象,称为近阴极效应 电流过零后弧隙立即能承受的电压数 值称为介质初始恢复强度Ujf0
直流开断时采用的人工过零技术
交流电流过零后,弧隙中和弧隙上同时进行着两 个相关的过程

介质恢复过程 电压恢复过程
2018/10/15
第四章
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
5
§4-0
介质恢复过程


弧隙中的电离气体由导电状态转变为绝缘状态,使 弧隙能承受电压而电弧不重燃的过程 介质恢复强度(dielectric recovery strength) 某一时刻弧隙介质所能承受的最高电压:ujf
第四章 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
10
2018/10/15
§4-1 弧隙中的介质恢复过程
介质恢复过程的概念

近阴极区的介质恢复过程
阴极附近电场强度的计算 泊松方程 一维情况
x: 距离阴极的距离 U:x处相对于阴极的电位 n: 正电荷的数密度 q: 一个正电荷的电量 ε:气体的介质常数
2018/10/15
第四章
2018/10/15
Uj
第四章
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
16
§4-1 弧隙中的介质恢复过程
介质恢复过程的概念

近阴极区的介质恢复过程
介质初始恢复强度与电弧电流,电流过零瞬 间阴极(原阳极)的温度有很大关系
Ih
原因:
阴极温度升高
Ujf0
热发射作用很强时,阴极 前不再缺电子 场致发射增强
近阴极效应将不存在
Uj
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
11
§4-1 弧隙中的介质恢复过程
介质恢复过程的概念

近阴极区的介质恢复过程
阴极附近电场强度的计算
设正电荷层厚度为l 假 定 : E=0|x=l
指向阴极
阴极表面(x=0), E的绝对值最大
2018/10/15
第四章
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
12
§4-1 弧隙中的介质恢复过程
介质恢复过程的概念

电压恢复过程

电源电压加到弧隙两端的过程 恢复电压:uhf
2018/10/15
第四章
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
6
§4-0
若 ujf > uhf ,
总是

电弧熄灭与否,取决于两个过程的“竞争”

则:电弧趋于熄灭

若 ujf < uhf ,
某一时刻
则:电弧可能重燃
2018/10/15
第四章
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
2018/10/15
第四章
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
18
§4-1 弧隙中的介质恢复过程
介质恢复过程的概念

弧柱区的介质恢复过程
间隙电压高 Ph > Ps
复合
过零时 Ph =0
扩散
Rh
重燃
弧柱温度 3000~4000K 热电离 基本停止 不再流过 大电流
Rh
间隙电压低 Ph < Ps
电流过零
2018/10/15
第四章
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
9
§4-1 弧隙中的介质恢复过程
介质恢复过程的概念

近阴极区的介质恢复过程 交流电流过 正负粒子均匀分布(热运动) 电极极性改变
过零后
电子迅速向新阳极运动 正离子加速缓慢,在极短时间内可认为 停留在原位臵 在阴极附近形成正电荷层,在阴极表面 作用一个电场
阴极温度升高
若需要一定的电流密度才可导致击穿,则阴 极温度上升时需要的击穿电压减小
2018/10/15
第四章
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
17
§4-1 弧隙中的介质恢复过程
介质恢复过程的概念

近阴极区的介质恢复过程
研究近阴极区的介质恢复过程,对熄灭交流 短弧有很大意义(参P.71)

近阳极区
阳极只是一个被动、“消极”的电子收集器, 近阳极区对介质恢复过程一般不起作用 Uj
第四章
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
3
第四章 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
§4-0 序
§4-1 弧隙中的介质恢复过程
§4-2 弧隙中的电压恢复过程
§4-3 交流电弧的熄灭条件
2018/10/15
第四章
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
4
§4-0

交流电流过零时,电弧的输入功率为零,有利于 熄弧
大部分交流开关设备都利用该原理熄灭电弧

第四章 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
Uj
2018/10/15
14
§4-1 弧隙中的介质恢复过程
介质恢复过程的概念

近阴极区的介质恢复过程 阴极表面(x=0)的电场强度
电极间的电压 电流过零瞬间阴极表面电场强 度与电极间施加电压的关系
Uj
随着电极间施加电压的增大, 阴极表面电场强度提高
2018/10/15
第四章
7
第四章 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
§4-0 序 §4-1 弧隙中的介质恢复过程 §4-2 弧隙中的电压恢复过程 §4-3 交流电弧的熄灭条件
2018/10/15
第四章
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
8
§4-1 弧隙中的介质恢复过程
介质恢复过程的概念

介质恢复过程在近阴极区和弧柱区的情况不同

近阴极区的介质恢复过程
交流电流过零后,电极换向
计算方法。
2018/10/15
第四章
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
2
第四章 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
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近阴极效应与弧隙介质恢复强度特性;工频恢复电压及
理想弧隙电压恢复过程;交流电弧的熄灭条件 。
本章教学基本内容:
序 弧隙中的介质恢复过程 弧隙中的电压恢复过程 交流电弧的熄灭条件
2018/10/15

近阴极区的介质恢复过程
阴极附近电场强度的计算
电位分布 边界条件 U=0|x=l
2018/10/15
第四章
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
13
§4-1 弧隙中的介质恢复过程
介质恢复过程的概念

近阴极区的介质恢复过程 电位分布
注意:仅适用于正空间电荷层(x l)
假定: E=0|x=l 弧隙中其他部分为等离子体,电导 率很大,认为空间电荷层即加在电 极两端的电压 x=l: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电器理论基础
Fundamentals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王智勇
第四章 交流电弧的熄灭原理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 掌握近阴极效应,熟悉开关电器弧隙的介质恢复强度
特性; • 掌握工频恢复电压,熟悉理想弧隙电压恢复过程; • 了解电弧参数对电压恢复过程的影响; • 掌握交流电弧的熄灭条件,了解交流电弧熄灭过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