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想北平》导学案附答案
想北平导学案
想北平学习目标:1.反复研读,体会作者对北平母亲般的爱和眷恋思乡之情。
2.了解本文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的手法。
3.学习评点手法,用评点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文章独特的体验。
学习方法:1.诵读法,在朗读中注意语言的节奏和情感。
2..评点法,在书上用不同的符号圈点勾画是“点”,针对勾画的文字进行概括、写体会,写赏析,写出联想想象的内容或者是质疑是“评”。
知识积累1.作家作品。
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
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剧本、。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他所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浓浓的“京味”。
因创作话剧《龙须沟》被授予称号。
2.基础积累(给加点的字注音)廿.什刹..海菜圃.粘.合(设计理念,让学生积累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温故知新1.回忆文人笔下的思乡诗词句。
举头望明月,。
(李白《静夜思》)仍怜故乡水,。
(李白《渡荆门送别》)独在异乡为异客,。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泊船的瓜洲》)(设计理念。
根据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策略,帮助学生在已知和新知之间建立联系)导学过程1.文章题目是“想北平”,老舍所想的北平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作者通过哪种手法来表现北一特点的呢?。
请找出事例具体分析。
2.思考P52页对话栏的问题。
如果让你来写,会怎样写。
会和本文有什么不同,这给我们怎样的写作启示。
(设计前两个问题,是想让学生了解文本的主要写作手法,并能在以后的写作实践中应用)选材特点:写作启示:3.研读前三段,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老舍对北平情感的句子,在对话栏写下你的见解。
(评点是一种阅读学习的好方法。
我国古代许多评点范本,如脂砚斋对《红楼梦》的评点。
通过这个环节教会学生用评点的方法来阅读,来表达自己对文本的个性解读)示例: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想北平》导学案
《想北平》导学案【学习重点】1.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北京市民文化,体会作者浓烈的思乡情、爱国情;2.了解类比手法,体会细节描写,学习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感情的写法。
一、作家作品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信仰基督教,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1966年,由于受到文革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二、夯实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咖.啡⑵廿.七岁⑶辜.负⑷赐.给⑸空旷.⑹僻.静⑺翩.翩⑻海棠.⑼橘.子⑽菜圃.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担同粘便畜刹3.为下列形近字组词。
犷旷概慨溉脾稗俾僻避癖睥裨凑揍奏()()()()()()()()()()()()路一、重点突破1.作者对北平有着怎样的感情?请从课文1—3段中找出原句并简析。
文中有一句表达感情的句子反复出现,请找出来,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作者为了让读者能够更真切体会他对北平的那种爱,提到了他的母亲,文中是怎么说的?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并说说运用这种手法在表达方面的好处。
3.老舍如此爱着北平,他到底爱北平的什么?体现了北平怎样的特点?(从课文4-7段选择其中的一段小组讨论、发言。
)4.作者在写北平的特点时,采用了对比手法,请你把它们找出来,并结合文本谈一谈这种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5.文章结尾写到“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
真想念北平呀!”这句话有什么作用?二、当堂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①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
《想北平》学案
想北平学案一、导言《想北平》是一篇饱含着文化情怀和历史回忆的散文作品。
作者以朴实、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他对北平的怀念之情,通过对旧时北平的描绘,展现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本学案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想北平》这篇散文,深入思考作者的感受和观点,并利用Markdown格式记录学习笔记。
二、阅读与理解1.第一段中,作者用了一系列的排比句,如“北平年份清朝末年,大光明奸佞之时,扁担又唱又跳,老哥一记背疼。
小时候的北平如此。
”请问这些排比句的作用是什么?它们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回答请写在下方)–答案:这些排比句通过并列的方式,将北平的历史时期、社会状况和人们的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
它们让我们感受到北平曾经的荣光和繁华,以及岁月的变迁。
2.在散文中,作者大量使用了描写技巧,如逼真的细节描写、夸张的修辞手法等。
请自行找出至少三个例子,分析它们的作用并写下你的感受。
(回答请写在下方)–答案:例1:作者提到北平的冷热水澡堂是“可以把全世界的苦冷汇集在里面”的,这种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冷热水澡堂的寒冷。
–答案:例2:作者描述了长寿街上一家餐馆的“脆皮烧鸭外埠捧回袋里,扭东烧卖走水道”。
通过细节描写,使读者能够想象出熙熙攘攘的场景,感受到街上的热闹气氛。
–答案:例3:作者描绘了曾经的城墙:“那明代的好汉寨,郭沫若的《歌唱祖国》的旋律传遍亿万人心的好墙。
”这句话融入了历史与文化的丰富内涵,让我们感受到城墙的厚重与美好。
3.《想北平》这篇散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你是否同意作者对北平的看法?为什么?(回答请写在下方)–答案:《想北平》这篇散文表达了对北平的深深眷恋之情。
作者通过回忆和描述,表达了对曾经熟悉的家乡的热爱和思念。
我同意作者对北平的看法,因为散文中所述的北平历史和人文景观具备独特的魅力,让人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
三、思考与拓展1.本文中涉及到的北平历史和文化有哪些?请自行补充。
(回答请写在下方)–答案:本文中涉及到的北平历史和文化有清朝末年、胡同、旧城墙、冷热水澡堂、长寿街等。
《想北平》导学案
《想北平》导学案安吉职教中心马卫红【使用说明】1、认真研读课文,勾画重要字词并扎实记忆,对富有哲理的语言做好批注,以备交流展示。
2、在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学案,规范书写;小组合作,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1、掌握关于老舍的文学知识,了解散文的主要特征,2、反复品读,感受作者质朴的语言,初步体会作者对故乡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
3、学习作者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我感受的写法。
【学习重点、难点】1、体会浓厚的眷恋思乡之情,初步领悟文章的人文精神。
2、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
【自学检测】一、知识链接1.了解作者:老舍(1899~1966),一位京味很浓的现、当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骆驼样子》、《四世同堂》。
老舍名字的由来:老舍先生是满族人,出生于北京市一个贫民家庭。
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由父亲所起。
因为他出生在阴历腊月二十三那天,离春节只差七天,父母为图吉利,便取名“庆春”,是庆贺春天来到的意思。
上师范的时候,他为自己起了一个别名,叫“舒舍予”。
这个名字取得很巧妙,他是把自己的姓拆成两半,成为“舍予”二字。
这两个字又有两个意义,既是“舍我”——放弃私心和个人利益的意思,又有奉献自己的含义。
以后他取“舍予”中的头一个字,前面加一个“老”字,成为“老舍”,他正式署名“老舍”是在192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上。
2、写作背景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在青岛,不在北平(北京在1928-1949年间称北平)。
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日本侵略需要“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
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想念家乡,写下这篇抒发自己情感的散文。
二、基础积累: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廿.()七黏.合()什刹..海()()匀调.()翩翩.()菜圃.()便.宜()辜.()负三、预习思考:(1)标题《想北平》的“想”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呢?能不能换成“写”或“忆”?(2)作者眼中的北平有什么特点?【我的疑问】【合作探究】1、作者对北平有着怎样的感情?请从课文1—3段中找出原句并简析。
想北平导学案答案
《想北平》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读懂课文。
2、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念之情。
二、当堂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廿.七()粘.合()什刹..海()粘.贴()菜圃.()辜.负( ) 鲜嫩.()匀调.()愧.杀()悠.然()2、解释下列词语。
俊伟:均调:愧杀:清福:3、完成下列填空。
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
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__, _____族,北京人。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要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中篇小说《__________》,短篇小说《___________》,剧本《_________》、《_________》等,老舍写________和_______著称于世。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
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
优秀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_________》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三、自主学习1、题目中作者为什么用了“想”,而不用“写”?请在原文中找答案。
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想”带有浓烈的主观情感。
“写”可能只是客观的描写,“想”表明作者不仅要告诉读者北平是什么样,而且还要人们分享他对北平的爱。
文章开始,老舍就情不自禁地说:“我真爱北平。
”但马上又说:“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
”“说不出”三个字,在两段文字中四次出现,表明老舍难以用有限的文字道尽自己对北平的爱。
2、作者笔下的北平有什么特点?作者如何写出这些特点的?答:作者眼中的北平具有动中有静,布局合理,贴近自然的特点。
(1)用衬托手法来突出凸显。
巴黎的热闹衬托出北平的安静;巴黎布局“比上北平还差上点劲”——北平布局合理;美国的橘子——北平的玉李——北平的贴近自然。
苏教版语文高一《想北平》导学案人教
漂泊的旅人想北平名师导航内容感知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6月16日。
北京是老舍的故乡,对于北京的一草一木、一景一地,他都有极深刻的印象。
老舍以痴想的方式把他所熟悉的北平写出来,这种情感如同爱母亲一样的深沉而热烈,这是对北平事事物物特殊的认识,是受了北平文化熏陶的心灵的贴近。
在文章中,作者联系自己丰富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将北京与四大“历史的都城”相比较,从城市的整体结构、建筑格局、环境气氛、生活情趣等方面,历数北京的好处,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无限眷恋。
咬文嚼字1.字音廿.七(niàn) 什刹..海(shí chà) 菜圃.(pǔ)空旷.(kuànɡ) 橘.子(jú) 辜.负(ɡū)2.多音字3.形近字⎪⎩⎪⎨⎧站立站沾光沾粘合粘⎪⎩⎪⎨⎧凋谢凋碉堡碉匀调调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
剖析:这一句表现了作者对北平的爱是真切而又深沉的,这种爱,是颇有自己的独特个性的。
作者与北平的心灵粘合了,那北平中亦有作者的影子,作者的身心亦烙着北平的文化。
生于斯,长于斯,自然非匆匆过客所能体会,自然非他乡所能比较,因为作者与北平已经物我神交,难分难舍。
2.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剖析:作者所表现的,是“我”和北京,“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融为一体,密不可分。
这已经超出了一般的客观描写。
他不仅要告诉读者北京是个什么样子,而且还要人们分享他对北京的爱,他不愿照着通常的方法去“写”北京,因为即使用尽了“一切好听好看的字”也难以道尽自己对北京的爱,所以,一句“说不出”,也更容易打动读者的心。
3.要落泪了。
真想念北平呀!剖析:这一句是直抒胸臆,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向高潮,点明了主题,照应了开头“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的说法,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3课想北平精品导学案(详解版)北京版必修5
3 想北平在人类情感世界的锦囊里,有一颗由甜蜜、温馨和苦涩凝结成的珍宝,这就是乡情。
一条曲曲弯弯的小路,一株遍身疤痕的老槐树,一声熟悉的吆喝,一阵红枣米粥的香气,都是引发游子乡情的催化剂。
人在江湖,身在旅途,精神与心灵的归宿却永远指向生养你的那片故土。
老舍的《想北平》就是对乡情最精妙的诠释。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满族人,出生于北京贫民家庭。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风格的杰出作家、语言艺术大师。
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
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风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
1.注字音加点字读音加点字读音廿.七niàn粘粘.液nián菜圃.pǔ..粘.贴zhān橘.子jú什什.么shén辜.负ɡū什.刹海shí省省.吃俭用shěnɡ不省.人事xǐnɡ2.写汉字词语易错字词语易错字chāi断拆开pì辟木tuî柝pì静僻shé本折怪pǐ癖悲chuàng怆匀tiáo调cāng海沧diāo堡碉cāng茫苍diāo谢凋3.解词义俊伟:清俊雄伟。
匀调:配合得均匀合适。
愧杀:形容极度惭愧。
枝枝节节:①以零零碎碎、断断续续的方式进行或处理;②指种种情节。
4.辨用法寂苦寂寞①孤独时,你是否会打开窗子,让那迎面吹来的凉风带走你的寂寞?②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
两词都有寂寞的意思。
不同点在于,“寂苦”重在“苦”,即感觉寂寞、悲苦;“寂寞”重在“寞”,即孤单冷清。
在运用上,两词的词义轻重程度也不同,“寂苦”在程度上重于“寂寞”。
1.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
《想北平》导学案-教师版
想北平(一)班级小组学号姓名教师评价【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基础知识,提高领悟散文情感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学习作者从平凡事物入手、用对比衬托表现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反复研读文本,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
【知识导引】1.了解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一位京味很浓的现代作家。
老舍一生写下了约800万字的作品,以长篇小说和话剧著称于世。
以描写北平生活为基调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是他的代表性作品。
解放后,以话剧《龙须沟》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以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在世界上广为流传,使之成为了世界性的大家。
2.了解背景:这篇文章写于抗战爆发前夕的1936年。
1936年的老舍正在青岛的山东大学任教,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
作者忧心如焚,想念家乡。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老舍应上海《宇宙风》杂志的征文写下了这篇散文。
【课前预习】1.自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含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廿.七()菜圃.()空旷.()辜.负()黏.合()匀调.()省.亲()粘.贴()扁.舟()调.遣()古刹.()泥.古()什.刹海()瓦窑堡.()便.宜行事()【整体把握】1.快速浏览课文并回答:文中哪几段直接写到了北平的特点?作者写出了北平的哪些特点呢?4~7段。
“我的北平”的特点:复杂而又有边际、动中有静——生活感受:安然闲适。
人为之中显自然、处处有空——建筑布局:布局匀调、使人自由。
花多菜多果子多——物质生活:舒适满足。
精神享受:接近自然。
2.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些特点?请结合文章分析。
主要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
具体为:巴黎热闹——北平动中有静;巴黎的布置——比起北平来还差点儿;美国的橘子包着纸——北平的玉李带着霜;伦敦的工业污染——北平的接近自然。
《想北平》导学案(高质量)
《想北平》导学案天略外国语学校许和琴学习目标:1.初读文本,掌握“廿”、“黏”等重要字音、字形;2.认真研读文本,划出并体会北平的特点,体会老舍对北平的深深的眷恋之情;2、初步掌握类比、对比、衬托等散文常见手法,感受老舍散文中语言的地方色彩。
课前预习1.预习字词:廿.()七黏.合()什刹..海()()匀调.()翩翩.()菜圃.()便.宜()辜.()负2. 记易混字:脾()旷()稗()犷()裨()3.知人论世:老舍,原名,字。
一位京味很浓的现、当代作家。
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他的以描写北平生活为基调的长篇小说、是他的代表性作品。
他关注平民,关注底层,曾因创作话剧,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但他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还是。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在世界上广为流传,使之成为了世界性的大家。
4. 整体感知:第一部分(- 段)第二部分(- 段)第三部分(- 段)5.典故积累:搜集关于典故“杜鹃啼血”的材料。
课内探究一、文本研习1.读课文,思考:老舍想北平,他“想”了北平哪些特点?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2.北京作为历朝古都,这里有宏伟的故宫,巍峨的长城,美丽的颐和园,温馨的四合院,为什么作者没有挑这些地方写?3.品味语句,体会老舍的故土情思。
①我所爱的北平……只有说不出而已。
②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③我将永远道不完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也图画所引起的爱。
④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座古城所赐予的。
⑤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4.熟读文本,感受老舍的语言特色。
二、反馈练习1.仿照下面的句子,另写两个富有意蕴的句子。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歌,。
故乡的歌,。
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练习:月光饼琦君①月光饼也许是我故乡特有的一种月饼。
每到中秋,家家户户及商店,都用红丝带穿了一个比脸盆还大的月光饼,挂在屋檐下。
2020高中语文3.1《想北平》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
2020高一语文《想北平》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体验思乡之情,热爱故土学习重点: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学习难点1.文本的主观性和读者的个人体验结合点的把握。
2.学习方法:反复阅读,用原句解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
满族,北京人。
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
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
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
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
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
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
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样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
《想北平》导学案
《想北平》导学案一、导入近年来,社会发展迅速,城市风貌也在不断变化。
许多人心中仍然存有对旧时光的留恋与向往。
电影《想北平》就是一部通过讲述故事来展现旧时代风貌的作品。
本导学案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想北平》这部电影,探寻其中隐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二、主要内容1. 电影背景介绍《想北平》是一部以北平为背景的文艺片,讲述了一个被命运改变的家庭。
片中展现了北平老城区的景象,勾勒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情怀。
2. 影片主题分析本片主要探讨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之间的碰撞与融合。
通过辛酸的家庭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美好,引发观众对人生意义和家庭关系的思考。
3. 人物塑造与情感表达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饱满立体,通过不同性格和经历的人物塑造,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情感表达真挚动人,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共鸣和思考。
4. 文化价值观的传承《想北平》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回顾和思考,传达了珍视传统、珍爱家庭的价值观。
影片以北平老城区的历史为背景,唤起了观众对家乡和传统文化的思念和怀念。
5. 创作手法与艺术表现影片选取传统手法拍摄,通过细腻的人物情感刻画和场景描绘,展现了北平旧时代的生活画面,带领观众重温老时光,感受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情感温度。
三、启示与思考通过观摩《想北平》,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旧时光的情怀与美好,更可以汲取其中传达的文化内涵和人生智慧。
我们应该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保持对家庭的珍爱与敬重,用心体会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滋养与升华。
四、作业布置1. 对《想北平》进行深入思考,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影评,表达你对影片的观点和感受。
2. 尝试挖掘身边的文化资源,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分享给同学们。
以上为《想北平》导学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电影的意义和价值。
愿我们在传统与现代、家庭与社会之间找到平衡与力量,共同成长和进步。
祝愿大家学习进步,生活美满!。
高中语文31(想北平)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 学案
2012高一语文《想北平》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体验思乡之情,热爱故土学习重点: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学习难点1.文本的主观性和读者的个人体验结合点的把握。
2.学习方法:反复阅读,用原句解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知识:1、作家作品: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
满族,人。
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
1918年师X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0年回国后任某某齐鲁大学、某某某某大学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某某。
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
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
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
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
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
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X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样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
《想北平》学案
《想北平》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关于老舍的文学知识,了解散文的主要特征,2、过程与方法:反复品读,感受作者质朴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故乡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作者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我感受的写法。
学习重点、难点了解散文的主要特征,学习作者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我感受的写法。
感受作者质朴的语言。
[教学步骤]一、导入在人类情感世界里,有的可以说,可以画,但有的情感却无法诉说。
即便是柳永,尽管他才华横溢,词赋甲天下,在友人分别之际,也只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乡愁也是如此,有人“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老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一生67年中在北京度过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
他也曾漂泊海外多年,回国后一段时间又在远离故土的地方工作,对北平自然有着独特的感情。
这篇文章就是写在1936年他在青岛工作时,就让我们通过阅读《想北平》,领会作者是如何抒写自己难以言说的浓浓的思乡之情的。
1、关于老舍的常识对于老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我想请一些同学谈谈对老舍的认识;明确:老舍(1899-1966),满族,北京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
出身于一个贫民家庭。
1918年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大学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
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推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
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一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想北平导学案
《想北平》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老舍的生平经历以及代表作品,结合文中重点词句,品味揣摩老舍的“京味”;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3.反复研读,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
【学习重点】理解作者字里行间表达中透露的主观情感,品味文章的语言。
【学习难点】学习散文中衬托的表现手法,结合生活体验和文学作品理解思乡之情,故土之眷念。
导入:有感情地朗读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一、知识链接1.关于老舍老舍(l899—1966),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
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
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
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
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
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
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
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
1930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授。
这个时期创作了《猫城记》、《离婚》、《骆驼样子》等长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微神》等短篇小说。
1944年开始,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
他担任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北京文联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化大革命”初期不堪躏辱投湖自尽。
2.文题及背景《想北平》是老舍先生1936年在山东济南时写下的一片小品文。
想北平教学案
《想北平》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关于老舍的文学常识,记忆重点生字词;2.反复研读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
一、课文导入正像我们失去了才知道珍惜,离开了才会想念一样。
现在我们同学们大部分家在乡镇村上,从家到这学校三四十里路,甚至六十多里,一般都住校,一般十来天才回家一趟。
这些同学以前一直和父母居住在一块从来都不会想家,现在突然好多天才见父母实在是想念,星期五回家的时候对于家的想念可能比较迫切,想一下子回到家中。
问咱这些同学一声:你们想家都是想家的什么呢?你为什么会想念呢?二、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老舍(1899-1966),满族,北京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老舍一生著作颇丰,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主要著作有:代表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代表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剧本《龙须沟》、《茶馆》等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
老舍是中国近现代文坛的一代宗师。
有人曾问舒乙,如何用几句话来概括老舍区别于中国现代其他作家的特点,舒乙用了五句话:第一句就是“他是北京人”;二是“他是一个满族人”;三是“他是一个穷人”;四是“他差不多有十年生活在国外”;五是“他生于十九世纪的最后一年,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去世”。
人们提起老舍,就不能不想起北京,这是老舍倾注了毕生心血和笔墨的古都老城。
2、重点生字词,加点字注音浸.湿()黏.合()什刹.海()参.差.()菜谱.()空旷.()粗犷.()濒.临()道观.()三、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想北平》是一篇散文,散文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所谓“神”即“文眼”。
本文文眼是什么?(生快速浏览全文并讨论)明确:我真爱北平。
2、作者是怎样定义这种爱的?明确:想说而说不出(生找出文章几次提到“说不出”)3、快速浏览课文并回答:文中哪几节直接写到了北平的特点?(第4到7节)4、齐读第4、5节,思考:在这两段中作者写出了北平的哪些特点呢?(可用文中词句回答:动中有静,安静而温和,在人为中显出自然等)5、思考讨论:这些特点在文中又是如何具体表现的呢?对比手法:动中有静安适温和——巴黎太热闹布置匀调人为中显出自然——巴黎还差点儿物产丰富——美国的橘子更接近自然——伦敦成天冒烟的工厂总之,北平是一个大都市,却保住了乡野的幽静。
想北平导学案
安吉振民高级中学高一上期语文导学案适用班级:高一年级主备人:双林审核人:金锋云"想北平"导学案2.学习散文衬托手法和作者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发情感的写法。
3.体味文章通俗、纯洁、简洁、亲切的语言。
4.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了解思乡之情,培养对故土的热爱。
2.学习散文衬托手法和作者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发情感的写法。
课时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春、鸿来、非我等。
满族,人。
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
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
1966年因受"四人帮〞残酷迫害,于8月24日投湖自杀。
老舍一生著述甚丰。
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的哲学"、"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样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
想北平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作者在积水潭城墙边安 坐时心中的悠闲与安适。 坐时心中的悠闲与安适。
艺术手法
四、运用“细节”描写
1、“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 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 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 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 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 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 儿安睡在摇篮里。 儿安睡在摇篮里。” 2、 “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 、 雨后, 泥点。 泥点。” 3、“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 、 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 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 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 层白霜儿呀! 层白霜儿呀!”
课文小结1 课文小结
1、艺术手法:作者运用类比手法,细节描 艺术手法:作者运用类比手法, 对比、衬托、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 写,对比、衬托、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将 对北平深沉而炽热的爱蕴含在字里行间, 对北平深沉而炽热的爱蕴含在字里行间,让 我们真真实实地触摸到了那颗远方游子的赤 子之心。 子之心。 母亲 类比: 北平——母亲 类比: 北平 对比、衬托: 巴黎——北平 对比、衬托: 巴黎 北平 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比喻: 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比喻: “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对故乡的依恋是人类共有的情感, 对故乡的依恋是人类共有的情感, 老舍的故乡思念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老舍的故乡思念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如果若干年后,大家身在大洋那头万 如果若干年后, 里之外的异国,或者处在秋雨笼罩的 里之外的异国, 寓所之中的他乡,请想一想故乡,那 寓所之中的他乡,请想一想故乡, 时她会变得更美丽。 时她会变得更美丽。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想”带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有浓烈的主观情感。 有浓烈的主观情感。“写”可能只是客 观的描写, 观的描写,“想”表明作者不仅要告诉 读者北平是什么样,而且还要人们分享 读者北平是什么样,而且还要人们分享 他对北平的爱。 他对北平的爱。
《想北平》导学案教师
廿(ni cn)七黏合(ni cn)翩翩(pi oi)菜圃(p u)2.为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脾(P i)稗(b a)稗裨(b i)旷(ku e犷(gu a靡(mi)披靡糜(mi)糜烂聘(pin)归聘骋(ch eng)驰骋必修一《想北平》导学案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 了解衬托手法,体会细节描写,学习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2•借文章解读老舍的闲雅品性和平民意识。
【过程与方法】1. 自主学习,反复阅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2. 思维与训练,与文本直接对话,加以评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了解这种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思乡之情,热爱家乡,热爱平凡生活。
一、知识链接1. 知人论世:①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一位京味很浓的现、当代作家。
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不幸的是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②舒乙说:一、他是北京人;二、他是一个满族人;三、他是一个穷人;四、他有十年生活在国外;五、他生于十九世纪的最后一年,去世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
③老舍一生写下了约800万字的作品,以长篇小说和话剧著称与世。
他的以描写北平生活为基调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是他的代表性作品。
他关注平民,关注底层,曾因创作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但他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还是《茶馆》。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在世界上广为流传,使之成为了世界性的大家。
2. 写作背景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在青岛,不在北平(北京在1928-1949年间称北平)。
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日本侵略需要“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
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想念家乡,写下这篇抒发自己情感的散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X-YW-10-013
《想北平》导学案
编写人:张楠审核人:贺贞冰编写时间:2013-09-03
【学习目标】(带着目标努力,带着梦想飞翔)
1.掌握关于老舍的文学知识,了解散文的主要特征,
2.能够感受作者质朴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故乡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
3.学习作者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我感受的写法。
【重点难点】
1.体会浓厚的眷恋思乡之情,领悟文章的人文精神。
2.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
【学法指导】
1.充分预习,读熟文本基础上认真研读学案内容。
2.规范书写,自主完成;小组合作探讨,答疑解惑。
【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含义。
2、老舍(1899~1966),一位京味很浓的现、当代作家。
原名( ),字( )。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他的作品还有长篇小说《》、《》等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
【学习过程】
合作探究
1.快速浏览课文并回答:文中哪几节直接写到了北平的特点?
2.齐读第4、5节,思考:在这两段中作者写出了北平的哪些特点呢?
3.思考讨论:这些特点在文中又是如何具体表现的呢?
4、齐读第6、7小节,思考并回答:在这一段中作者又写出了北平的什么特点呢?
5、我们再来看一看他在这篇文章中又是如何“想”的呢?(过渡到1—3节的学习)
6、作者反复说我对北平的爱“说不出”,到底说出来没有?怎样说的?
7、思考探究:文章以“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收束全文,这一笔好在哪里?
【课后练习】(试试你的身手吧!)
课内阅读题
如果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
让我单摆浮搁的讲一套北平,我没办法。
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觉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
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可是,我真爱北平。
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
我爱我的母亲。
怎样爱?我说不出。
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
语言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
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
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
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
这不但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
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
可是我说不出来!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
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
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
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
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
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_____________,以便刺激;在北平,_________________。
8.对前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强调北平地方大,事情多,而自己知道的太少,是为了表明本文是写“我的北平”
B、作者用对自己的母亲的爱来类比对北平的爱,突出了爱的真挚深厚
C、作者反复说自己“爱北平”“想说而说不出”,是指“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
D、第3段中,作者用杜鹃作比喻,是取杜鹃啼声悲切的特点。
9.第2段中,作者说“每一细小的事情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话回答)
10.分析第4段中“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一句在文中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反思】
1、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会了吗?
2、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3、关于本篇文章还有哪些问题?
ZX-YW-10-013
《想北平》导学案参考答案
1.有4、5、6段
2. 动中有静,安静而温和;在人为中显出自然
3.一是比较(衬托),设置情景(比喻);二是具体展开。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点评情况回答,“摇篮”的比喻、“温和的香片茶”)
4.质朴自然,接近生活;接近自然
5.第一节:
①写小说“以北平作背景不怕”——你知道他有哪些作品是以北平为背景的吗?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正红旗下》《月牙儿》《老张的哲学》;话剧《龙须沟》《茶馆》
②“捡”——信手拈来,唾手可得
③“我的北平”——把北平据为己有,这样的主观论述更能体现出我对北平特有的情感
第二节:
①“可是,我真爱北平”——从上文知道不多转折而来,直抒胸臆,可见爱的直白。
这也是全文的感情基调,“文眼”所在,统摄全文
②“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对北平的爱又很含蓄
③“我爱我的母亲……”——人间最深沉的爱莫过于母子深情,以此作比较,可见我跟北平的爱是孩子对妈妈的爱,朴素而真诚
④“我的爱不是……而是……都……”——我与北京已经融为一体,深沉而热烈
第三节:
①“真愿成为诗人……”——诗人是最会表达感情的,而我内心对北平的难以割舍的情感,也许只有用诗的形式才能表达得更为淋漓尽致。
“杜鹃啼血”刻骨铭心。
②“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将对北平的爱形象化成像音乐一样动听悦耳,像图画一样色彩迷人,把爱的情感可感化
③“它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个古城所赐给的”——像孩子与母亲,血浓于水的情谊
④“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我的内心已没有空间可以容纳其他地方
6.“我说不出”是因为爱到极致却往往难以表达出来,说不出来是为了强调对北平爱之深,诉说很多还是为了表达对北平的爱。
7. 1936年,作者当时在青岛,不在北京。
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战争即将爆发,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
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今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8.D
9.整个儿与我的心灵想黏合
10.表明北平“有个边际”表现北平特有的文化内涵表达“我”对北平的依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