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光现象实验专题练习(解析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专题05光现象实验(解析版)含答案
专题05 光现象实验(解析版)类型一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方法技巧】考点:(1)验证三线共面。
(2)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3)入射角变化时反射角的变化规律总结、光路可逆性。
技巧:解答时从实验器材的特点入手,通过纸板的翻折验证出三线共面、根据两角的关系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专项训练】1.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白色硬纸板EF 垂直于平面镜放置,能沿ON 折转,ON 垂直于平面镜.(1)让入射光贴着纸板EF 沿AO 射向平面镜上的O 点,观察反射光的方向.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观察并描绘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i 和反射角r ,记录如上表.比较r 和i ,可以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2)纸板EF 右侧没有沿ON 折转时,能观察到反射光,有折转时,观察不到反射光,说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______.(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 沿BO 射到O 点,光沿图中的OA 方向射出,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________的.(4)由于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所以从不同方向都可以观察到光在纸板上传播的径迹.【答案】(1)等于 (2)同一平面内 (3)可逆 (4) 漫反射【解析】(1)由表中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数,可得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纸板EF 右侧没有沿ON 折转时,能观察到反射光,有折转时,观察不到反射光,是因为折转时左右两侧不在同一平面,说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沿BO射到O点,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可知将反射光线改为入射光线,光路图照样成立,表明: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4)实验时从不同方向都可以观察到光在纸板上传播的径迹,是由于纸板表面凹凸不平,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2.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同学们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为了完成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单元练】《常考题》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岸上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B.“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因为它们吸收了红光C.能看清电影屏幕上的画面,是由于发生了漫反射D.阳光透过树丛在地面形成亮斑,是折射现象C解析:CA.河岸上树木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A错误;B.“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因为它们吸收了其它色光,反射红光,故B错误;C.由于光在凹凸不平的屏幕上反射的光线不再平行,发生了漫反射,所以能看清电影屏幕上的画面,故C正确;D.阳光透过树丛在地面形成亮斑,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 错误。
故选C。
2.关于光现象的相关知识:①小孔成像,皮影戏都可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②湖水中出现“鱼在云中游”的奇异现象,水中的“鱼”和“云”都是光的反射造成的;③彩虹是太阳光在传播中遇到空气中的水滴,经反射、折射后产生的现象;④红外线可用来测体温,紫外线可用来灭菌。
上述判断中,说法正确的是()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A解析:A①小孔成像,皮影戏都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①正确;②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空中的白云以水面为反射面在水中形成的虚像,看到的湖水中鱼在水中游,是鱼发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故②错误;③彩虹是太阳光在传播中遇到空气中的水滴,经反射、折射后产生的现象,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人们可以清晰地分辨出七种颜色的光,故③正确;④红外线可用来遥控,紫外线可用来灭菌紫外线有杀菌作用,故④正确,故A选项正确。
故选A。
3.如图所示,把透明塑料薄膜粘贴在玻璃水槽侧壁,向薄膜内吹气使薄膜膨胀,就成了一个“空气透镜”。
当平行光射到这个“空气透镜”上时,射出的光束将是()A.平行光束B.会聚光束C.发散光束D.无法确定C解析:C当平行光射到这个“空气透镜”上时,先经过空气,再经过水,即从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发生折射现象,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所以射出的光束为发散光束,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实验(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_____(选填“竖立”、“斜立”)在白纸上。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其目的是_____。
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目的是_____。
(3)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将_____(选填“靠近”、“远离”)玻璃板,像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4)细心的小明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
【答案】竖立为了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远离不变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解析】【分析】(1)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否则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会与前面蜡烛成的像完全重合。
(2)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3)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从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可知能成两个像,从这个角度去析此题。
【详解】(1)像与物是关于镜子对称的,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立放置,如果不竖立,成的像就偏高或偏低,后面的蜡烛是摆在桌面上的,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 和B,是为了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3)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因此若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则像将远离玻璃板移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等于物体的大小)。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他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然后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则()A.选择玻璃板进行实验,是为了看到蜡烛A的像更清晰B.实验用到刻度尺,是为了测量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C.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它所成的像逐渐变小D.将光屏放到玻璃板后面蜡烛B位置上,光屏上没有像2.城市洒水车在夏天洒水时常常拖着彩虹尾巴,如图所示,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是()A.光的漫反射B.光的色散C.光的镜面反射D.光沿直线传播3.光从玻璃射向空气中,以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B.C.D.4.小刚和小红一同完成了如下实验:把一枚硬币放在一个没有盛水的杯子底部,然后把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小刚注视着硬币慢慢向远处移动,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时停止移动。
小刚保持头部不动,此时小红缓缓地向杯中倒水,倒着、倒着,小刚又重新看到杯底的硬币。
要用作图的方法来解释这个实验现象,图中的4幅光路图中,能对上述实验现象做出正确解释的是()A.B.C.D.5.发生雷电时,雷声与闪电同时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们总先听到雷声,后看到闪电,是因为雷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光传播得快B.人们总先听到雷声,后看到闪电,是因为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雷声传播得快C.人们总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雷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光传播得快D.人们总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雷声传播得快6.如图是小丽从生活中收集到的一些与光现象有关的实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甲图:验钞机利用紫外线辨别钱币真伪B.乙图:黑板“反光”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现象C.丙图:雨后天边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D.丁图: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7.在湖边游玩的人看到湖水中的鱼,下列光路图能描述这一现象的是()A.B. C.D.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小孔成像实验中,烛焰通过小孔所形成的“倒像”是实像B.一束光线与镜面夹角是40°,则反射角是40°C.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20cm,则它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40cmD.人远离平面镜,人在镜中的像变小9.如图是小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几种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蜡烛A距玻璃板5cm,则蜡烛B距蜡烛A需5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B.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低且倾斜,在右边三图中,乙图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C.若在玻璃板与B蜡烛之间放一块直径与蜡焰大小相当的圆形挡光板则仍能透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D.若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蜡烛A的像将变小θ=︒从空气10.如图所示,上下表面平行的玻璃砖水平放置,一束光以与上表面夹角30射到玻璃砖上表面的A点,在A点一部分光反射,另一部分光折射,折射光线照射到玻璃砖的下表面的B点。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实验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小红在学习了光学的相关知识后,在暗室进行了一些实验探究.(1)实验一:让一细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如图所示,白屏Ⅱ区上出现了彩色光带,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将灵敏温度计放在________(选填“Ⅰ” 或“Ⅲ")区,温度计示数会明显升高,是因为________;(2)实验二:将一束蓝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洋娃娃身上,小红看到了洋娃娃上衣呈________色,裙子呈________色;(3)实验三:通过学习,小红知道红、________、蓝是光的三原色,它们自身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由其它色光混合而成.她将亮度相等的这三种色光叠加在一起,看到了________光.【答案】色散Ⅲ红外线具有热效应蓝黑绿不能白【解析】【详解】(1)实验一: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为七色光的现象,是光的色散现象.红光的折射较小,紫光的折射较大,所以图中Ⅲ区是红外线,且红外线具有明显的热效应,所以将灵敏温度计放在Ⅲ区,温度计示数会明显升高.(2)实验二:将一束蓝光照在穿白上衣,白上衣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即白上衣反射蓝光,所以小红看到了洋娃娃上衣呈蓝色;红裙子只能反射红光,所以蓝光照在红裙子上,洋娃娃身上裙子呈黑色.(3)实验三: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它们自身不能由其它色光混合而成,她将亮度相等的这三种色光叠加在一起,看到了白光.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实验时应选较____(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应在玻璃板____(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3)当棋子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____。
(4)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____像(5)用木板紧贴在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面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____(填“能”或“不能”)看见棋子A的像。
初中物理光现象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
初中物理光现象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光现象1.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在河边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 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 雨后的天空,可以看到彩虹,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 紫外线可以用来消毒、灭菌【答案】 A【解析】【解答】A:在河边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看到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故A选项错;B: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照射到物体上时,物体阻碍了光的传播,故形成影子,B正确;C:雨后空气中悬浮大量的细小水珠,对光起到折射的作用,光被分解成七色光形成彩虹,C正确;D:紫外线为短波,对微生物的破坏力极强,能起到消毒、灭菌的作用,D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此题考查光的基本知识。
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白光时由七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的;2.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 光年是时间的单位C. 水0℃时结冰是因为分子停止运动D.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答案】D【解析】【解答】解:A、宇宙由众多的星系组成,银河系是其中一个星系,而太阳是银河系中众多恒星中的一颗,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地球是其中之一,由此可见,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故A错误;B、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距离的单位,它表示光在一年中通过的距离,故B错误;C、水结冰状态发生变化,分子运动剧烈程度发生变化,但分子不会停止运动,故C错误;D、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故D正确.故选D.【分析】(1)从宏观上,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我们常用光年来描述天体间的距离;(2)从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由更小的原子组成,原子还可以再分,目前发现最小的粒子为夸克;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在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 花朵在水珠中成像B. 霞光中跑步者的“剪影”C. 丹顶鹤在水中的“倒影”D. 古老的民间艺术“皮影戏”【答案】C【解析】【解答】花朵在水珠中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剪影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倒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皮影戏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答案为:C.【分析】(1)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有: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形成、激光准直、三点一线等;(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的反射;(3)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4.下列各组色光中,被称为三原色光的是()A. 红、绿、蓝B. 红、黄、蓝C. 红、黄、绿D. 黄、绿、蓝【答案】 A【解析】【解答】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故答案为:A.【分析】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5.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 山在水中的“倒影”B. 月食C. 筷子好像被水“折断”了D. 放大镜把文字放大【答案】A【解析】【解答】A、平静水面上山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A 符合题意;B、月食时,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向月亮的光,属于光的直线传播,B不符合题意;C、从水中筷子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C不符合题意.D、用放大镜看文字时,文字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月食是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筷子折断、放大镜把字放大是光的折射现象.6.如图所示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 桥在水中的倒影B. 弯折的筷子C. 阳光下树的影子D. 天空中出现的彩虹【答案】A【解析】【解答】 A、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B、弯折的筷子是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不合题意;C、阳光下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合题意;D、天空中的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反射可以成像;B、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C、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不透明物体的后面会形成一个黑暗区域,这个黑暗区域就是影子;D、天空中的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这种现象是光的色散现象 .7.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下列与水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漂浮在水面的木块受浮力,而在水中下沉的石块不受浮力B. 夏天向教室地面洒水降温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C. “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D. 水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降低【答案】 C【解析】【解答】解:A、在水中下沉的石块也受到浮力的作用,其浮力小于重力,故A错误;B、在夏天,人们在地面上洒水时,水蒸发吸热,利用水的蒸发可以降温,故B错误;C、“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故C正确;D、水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故D错误.故选C.【分析】(1)浸在液体(或空气)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空气)的浮力;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或空气)受到的重力;(2)蒸发是一种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蒸发有致冷作用;(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等;(4)水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8.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 灯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B. 透过放大镜形成的像C. 看起来水没那么深D. 光亮勺子中形成的像【答案】 D【解析】【解答】A、灯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B、透过放大镜形成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C、看起来水没那么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D、光亮勺子中形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光在反射时,遇到障碍物,反射到原来的介质中,平面镜成像是反射现象.9.如图所示是我们常用的竹筷,下列关于筷子的“自述”中,错误的是()A. 将我放在水里漂浮,是因为我受到的浮力大于我受到的重力B. 当人们在餐桌上使用我时,我就成了费力杠杆C. 当我从桌面掉到地面的过程中,我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D. 将我放在水里看到我“断”了,是因为光的折射现象【答案】A【解析】【解答】解:A、筷子在水里漂浮,筷子受到的浮力等于其受到的重力,故A错误;B、当人们在餐桌上使用筷子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所以筷子是费力杠杆,故B正确;C、筷子从桌面掉到地面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同时筷子的速度增大,动能增大,所以筷子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C正确;D、从水中筷子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D正确.故选A.【分析】(1)物体漂浮时,F浮=G;(2)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是省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是费力杠杆;(3)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是质量和高度;(4)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10.一个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的同学向远离平面镜的方向走去,他在平面镜中的像的高度与本人相比,高矮变化是()A. 变矮B. 变高C. 不变D. 无法判断【答案】 C【解析】【解答】解:某同学站在平面镜前,他在平面镜中成像和他大小相等,他逐渐远离平面镜,他的像大小还和他大小相等,像高矮不变。
【精选】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实验(篇)(Word版 含解析)
①宁宁将用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定________,取两只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为了能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
②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___.
③排除了上述情况的干扰后,他继续进行实验,在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④光屏能接收到实像,但接收不到虚像,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移去蜡烛B,在蜡烛B的原来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⑤根据 可得2s蜡烛A移动的距离 ,蜡烛A此时距离平面镜的距离为40cm−10cm=30cm,则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30cm,所以,经过2s后蜡烛A与像的距离为30cm+30cm=60cm;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像等大,故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不变;
(1)倘若要使铅笔与其像垂直,则小科可将铅笔转过_____度。
(2)如果铅笔不动,小科把平面镜绕N点沿顺时针方向转过90°,他发现B点在平面镜中的像B〞与之前的像B'相距_____厘米。
②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使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蜡烛的像不能完全重合;
③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等效替代法是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④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4章 光现象 测试题(解析版)
第4章光现象测试题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cm处,以5cm/s 的水平速度垂直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B.经过2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20cmC.铅笔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10cm/s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2.人从远处走近一直立的穿衣镜,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将()A.不变B.逐渐变小C.逐渐变大D.都有可能,取决于镜子大小及视角3.夜晚,下列物体中放出红外线较多的是()A.草木B.人C.岩石D.河水4.甲乙两人在照同一个镜子,甲在镜中看到了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乙也一定能看到甲B.乙可能看到甲的眼睛C.乙不可能看到甲的眼睛D.乙不可能看到甲的全身5.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B.光只在空气中才能沿直线传播C.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6.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反射光线OA与水面之间的夹角为60°.关于入射角α、折射光线与水面之间的夹角β的说法正确的是()A.α=30°,β<60°B.α=60°,β>60°C.α=30°,β>60°D.α=60°,β<60°7.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A.A处应是紫光B.只有AB之间有光C.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D.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8.下列实例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变弯”了B.湖边垂柳在湖面形成美丽的倒影C.人在路灯下行走,地面上会出现人的影子D.阳光穿过茂密的树叶间隙,在地面形成圆斑9.光污染已成为21世纪最受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
最新光现象实验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所示,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他将一块玻璃板垂直架在桌面上,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玻璃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这是为了________ ;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2)实验中,小华同学用左手将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点燃,发现玻璃板中的“自己”是用________(填“左”或“右”)手点燃蜡烛的.他又将玻璃板绕其底边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________ (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3)实验中,玻璃板后的蜡烛和玻璃板前的蜡烛产生的像无法完全重合,原因是________.(4)小琳将图甲中的玻璃板换成平面镜,垂直于纸板放置(如图乙所示),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他用激光笔沿硬纸板EO照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反射光线沿OF射出,则∠NOF________∠EON(选填“>”、”<”或“=”).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那么实验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5)小琳又让入射光线沿着FO入射到O点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射出,这说明光反射时:________.【答案】确定像的位置2右转向自己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光路是可逆的【解析】【分析】【详解】(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2)镜中的左手的像与左手在同一直线上,相对于小华是左边,但是因为是在镜子里,人物就要左右颠倒,所以小华用左手将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点燃,发现玻璃板中的“自己”是用右手点燃蜡烛的;由于像与物关于镜面是对称的,当镜子绕底边转向向人转动时,如图所示,所以像也向人的方向转动;(3)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蜡烛成的像不与蜡烛重合;(4)用激光笔沿硬纸板EO照射到平面静上的O点.反射光线沿OF射出,则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NOF=∠EON;由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当纸板F 转过一定的角度后,两块纸板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在纸板F上就无法呈现出反射光线了;(5)反射光路是可逆的,当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吋,选用镀膜玻璃板和两个相同的电子蜡烛a、b可以发光)进行实验,如图所示:(1)为了便于观察蜡烛的像,以下一些做法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A.将玻璃板镀膜的一面朝向蜡烛aB.在较暗的实验室让a蜡烛发光C.在较暗的实验室让a、b蜡烛都发光D.用手电筒对着玻璃板照射(2)为了在实验中精确测量物距和像距,小王同学在白纸上标记蜡烛a底端上的一个点(图中的A点),在玻璃板后移动另一只蜡烛b,使之和像完全重合,也在白纸上标记蜡烛b 底端上的一个点,量出两点到玻璃板的距离,则蜡烛b上符合实验要求的点是____________;(3)当把蜡烛a远离玻璃板,其在玻璃板中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专题13 实验探究:光现象相关实验(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学优生期
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学优生期中期末复习难点题型专项突破(人教版)专题13 实验探究:光现象相关实验类型一探究光的直线传播1.(2021•淮安期中)如图是研究光的传播规律的小实验:(1)图甲中,为了显示激光在空气中传播路径,可以在光的传播路径下点蚊香。
图乙中,为了显示激光中水中的传播路径,可以在水中加入少量的B,可以得出光在均匀的液体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A.食用油或牛奶B.牛奶或咖啡C.咖啡或食用油(2)要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这一普遍结论,还需要再做一个光在B中传播的实验。
A.酒精B.玻璃砖C.木块(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发现在玻璃缸中盛上清水,沿缸壁轻轻注入浓糖水,从侧壁水平照射激光,看到缸内光的路线如图丙所示,当搅拌缸中的水后,观察到光的路线呈直线,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解:(1)由于食用油和水是不相溶的,所以不能加入食用油;将激光射入混有少量牛奶或咖啡并搅拌均匀的水中,可利用光的漫反射显示出光的传播路径;故选B;(2)前面已经用气体和液体做了实验,为了获得普遍的规律,还需要研究光在固体中的传播路径,由于玻璃砖是透明的,故还需要再做一个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实验;酒精和水都是液体,不适合再实验,而木块不是透明的介质,无法进行实验;故选B;(3)当向盛有清水的玻璃缸沿缸壁轻轻注入浓糖水时,玻璃缸内的液体就变的不均匀了,越深密度越大,光线在里面传播时就会发生折射,形成如图所示的现象;当搅拌缸中的水后,玻璃缸内的液体就会变得均匀了,观察到光的路线呈直线,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答案:(1)B;(2)B;(3)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2.(2021•西安期中)如图所示是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小制作活动:(1)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将一端用塑料薄膜蒙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为了便于更清楚观察像,应在圆筒的A(选填“A”或“B”)端蒙上塑料薄膜作为光屏。
(2)现在此观察仪前放置一点燃的蜡烛,则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选填“实像”或“虚像”);若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塑料薄膜与小孔之间距离,塑料薄膜上的像的大小变大,若用一挡板将易拉罐底部的小孔挡住一半,像的大小不变(以上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光现象实验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小红在学习了光学的相关知识后,在暗室进行了一些实验探究.(1)实验一:让一细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如图所示,白屏Ⅱ区上出现了彩色光带,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将灵敏温度计放在________(选填“Ⅰ” 或“Ⅲ")区,温度计示数会明显升高,是因为________;(2)实验二:将一束蓝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洋娃娃身上,小红看到了洋娃娃上衣呈________色,裙子呈________色;(3)实验三:通过学习,小红知道红、________、蓝是光的三原色,它们自身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由其它色光混合而成.她将亮度相等的这三种色光叠加在一起,看到了________光.【答案】色散Ⅲ红外线具有热效应蓝黑绿不能白【解析】【详解】(1)实验一: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为七色光的现象,是光的色散现象.红光的折射较小,紫光的折射较大,所以图中Ⅲ区是红外线,且红外线具有明显的热效应,所以将灵敏温度计放在Ⅲ区,温度计示数会明显升高.(2)实验二:将一束蓝光照在穿白上衣,白上衣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即白上衣反射蓝光,所以小红看到了洋娃娃上衣呈蓝色;红裙子只能反射红光,所以蓝光照在红裙子上,洋娃娃身上裙子呈黑色.(3)实验三: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它们自身不能由其它色光混合而成,她将亮度相等的这三种色光叠加在一起,看到了白光.2.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M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绕竖直接缝ON翻折.(1)如图甲,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B.接着将纸板F绕ON向后翻折,则纸板F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线光与ON在_____内.(2)当纸板E、F在同一平面内,将一束光沿原BO方向射O点,它反射后沿_____方向射出.这现象说明:_____;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平面镜入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3)小明在测入射角和反射角大小时只记录了一组数据(如乙表),根据这组数据,他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关于光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关系的结论,理由:_____.【答案】不能同一平面 OA 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0 不能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解析】【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知道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若沿反射光线的方向入射,则反射光线沿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平面镜入射时,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三线重合.(3)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详解】(1)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由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构成的平面与平面镜垂直,故不能看到反射光线.(2)当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平面镜入射时,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三线重合,入射角为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0°;(3)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应当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故答案为 (1)不能;同一平面;(2)OA;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0°;(3)不能;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3.小明同学根据课本中的“试一试”,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1)请在图中作出蜡烛AB的像A'B'________.(2)小明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下图坐标中画出h与s的关系图像:____________(3)从图像中可以看出h与s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见解析所示见解析所示 h与s成正比【解析】(1)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分别做出由A、B两点在透明纸上的像,从而得出AB的像,如图所示:(2)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3)从图象中看出;h随s的变大而变大,且增大的倍数相同,即h与s成正比关系;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1). 见解析所示 (2). 见解析所示 (3). h与s成正比【的距离】(1)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物体上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物体下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因此通过小孔后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2)找出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纸中的对应点,然后连接成平滑的曲线;(3)可以看出,当像离小孔越远,像的大小是变大的.4.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研究水的沸腾。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章 光现象》测试题(解析版)
《第4章光现象》测试题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如图是某同学画的关于水面上空一发光点(m)发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的情况,则正确的光路应是()A.man B.mbn C.mcn D.mdn2.将红色和绿色两片透明塑料片叠在一起放在阳光下,则透过的是()A.红光B.绿光C.黄光D.不会有色光透过3.如图是小茹家的木质百叶窗,它能够通过转动叶片方便地控制进入室内阳光的多少,这利用了光的()A.反射B.折射C.色散D.直线传播4.彩虹是由于太阳光通过空气中的水滴时发生多次折射和反射后形成的气象奇观,这一现象也可以说明太阳光并不是单纯颜色的光,它是由哪七种色光组成的,依次排序是()A.红、黄、橙、绿、蓝、靛、紫B.红、橙、黄、绿、蓝、靛、紫C.红、橙、黄、蓝、绿、靛、紫D.红、橙、黄、绿、靛、蓝、紫5.某些动物(如响尾蛇)靠红外线来捕食,它们是根据猎物身上发出的红外线来确定猎物的位置。
下面哪个是人们模仿响尾蛇的这一特点而发明出来的()A.可以进行科学实验的宇宙飞船B.一种可以跟踪敌方飞机的导弹C.红外线照相机D.红外线夜视仪6.下列各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一叶障目B.镜花水月C.立竿见影D.凿壁偷光7.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角等于30°B.折射角等于50°C.NN′是界面D.MM′的右边是玻璃8.戴绿色眼镜看白纸,白纸变成绿色,关于此现象的解释最正确、合理的是()A.白纸反射的光通过绿色镜片时,被镜片染上了绿色B.眼镜反射的光映绿了白纸C.通过绿色镜片看一切颜色的物体都是绿色D.绿色镜片透过了白纸反射光中的绿光9.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其中反射角是()A.∠1B.∠2C.∠3D.∠410.如图所示,相邻两室,一明一暗,在两屋之间有一平面镜M,甲、乙两人分别站在A、B两点,面向平面镜张望,如果∠AOC=∠BOC,则()A.甲看到乙,乙看不到甲B.甲、乙相互都可以看到C.甲看不到乙,乙看不到甲D.甲看不到乙,乙可看到甲11.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时,小米同学将呈现折射光线的活动月牙板向后折,发现在月牙板上看不到折射光线,如图所示,就此现象可以说明()A.当月牙板向后折时,折射光线消失了B.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C.光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D.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12.一个半径为5m,水面和地面相平,在池中心正上方离水面3.2m高处吊着一盏灯,一个人站在岸边,他的眼睛距地面的高度为1.6m,则他要看到灯在水中所成的像,人到岸的距离不能超过()A.1m B.2.5m C.3m D.4.5m13.夜晚,下列物体中放出红外线较多的是()A.草木B.人C.岩石D.河水14.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站立于一面墙的两边,若要在墙上开一个窗使两人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全身,则所需的最小窗的位置应为()A.ae B.ad C.bc D.bd15.小刚同学站在池塘边看到“鱼在云中游”的奇景,他看到的()A.鱼是实像,云是虚像B.鱼是实像,云是实像C.鱼是虚像,云是虚像D.鱼是虚像,云是实像二、填空题(共3小题)16.通常情况下,夜间人的体温比野外木草、岩石的温度高,人体辐射的比它们强,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夜视仪。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光现象实验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_____(选填“竖立”、“斜立”)在白纸上。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其目的是_____。
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目的是_____。
(3)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将_____(选填“靠近”、“远离”)玻璃板,像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4)细心的小明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
【答案】竖立为了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远离不变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解析】【分析】(1)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否则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会与前面蜡烛成的像完全重合。
(2)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3)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从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可知能成两个像,从这个角度去析此题。
【详解】(1)像与物是关于镜子对称的,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立放置,如果不竖立,成的像就偏高或偏低,后面的蜡烛是摆在桌面上的,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 和B,是为了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3)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因此若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则像将远离玻璃板移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等于物体的大小)。
考点攻克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专项练习试题(解析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专项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将蜡烛逐渐远离平面镜,平面镜中的像()A.靠近镜面B.远离镜面C.越来越大D.越来越小2、如图所示,下列四句诗描述的光现象中,有一个图片的物理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千竿竹影乱登墙B.对镜帖花黄C.天在清溪底D.掬水月在手3、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选项正确的是()A.平面镜成像,透过玻璃版看到的像是蜡烛的虚像B.小孔成像透过小孔只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发生漫反射时,有些光线不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光的色散属于光的反射现象4、小东同学利用薄玻璃板和蜡烛A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他首先将薄玻璃板水平向左移动一段距离d,然后再将薄玻璃板向前靠近蜡烛一小段距离,关于蜡烛A在薄玻璃板中所成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平向左移动距离d B.水平向右移动距离dC.大小逐渐变大D.大小不发生改变5、校园文艺汇演上,一名穿红色裙子的演员正在舞台上表演,演出画面被实时投影在大银幕上。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大银幕属于光源B.观众看到演员的裙子呈红色,是因为裙子吸收了红光C.银幕上的彩色画面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D.银幕幕布选用粗糙布料,目的是让光发生漫反射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___________v声;声音和光都是以波1、雷雨天气时,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v光的形式传播的,其中___________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光现象实验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小明用如图甲所示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请你帮他完成下列问题:(1)选取两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 关系.(2)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动玻璃板的位置,会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________ (仍能/不能)重合.(3)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了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下一步应如何处理白纸上的信息,才能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答案】大小不能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测出A和A′、B 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比较各个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得两对应点是否重合)【解析】【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对称来解答此题.(3)从实验的目的: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角度分析,利用刻度尺,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分别测量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比较得出结论.【详解】(1)实验要选取完全相同的两只蜡烛,目的是为了比较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动玻璃板的位置,此时,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不再相等,因此会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不能重合.(3)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所以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测出A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比较各个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得两对应点是否重合).2.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研究水的沸腾。
(1)如图乙中A、B所示,其中______图是水沸腾时的气泡变化情况;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2)小杰同学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EO方向入射,如图丙所示,小杰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______(填“A”或“B”)绕ON向前或向后弯折;另一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到O点(如图丁所示),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此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______(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最新光现象实验(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1)实验室提供平面镜、茶色玻璃板和透明玻璃板,应选________作为实验器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________ ;(2)小丁选择两只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3)如图1,蜡烛放在画有方格的平板上,像的位置在________;(A/B/C/D),在该位置放一光屏,屏上________(能/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_像;(4)细心的小丁透过玻璃观察蜡烛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___,此时成两个像对应的物距分别是蜡烛到玻璃板前后两个面的距离,若玻璃板厚度为3mm,则两个像的中心距离为________mm.(5)如图2,小丁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________;(6)小丁同学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镜后的蜡烛,都无法与镜前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___.【答案】茶色玻璃板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 B 不能虚玻璃板太厚 6 C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或玻璃板为竖直放置)【解析】(1)实验室提供平面镜、茶色玻璃板和透明玻璃板,研究平面镜的成像实验时,因为用平面镜不能看到后面的物体,所以不能用,为了减小环境光线对成像的干扰,提高成像的对比度,应选茶色玻璃板作为实验器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小丁选择两只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实验时像和物体可以完全重合,所以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3)如图,蜡烛放在画有方格的平板上,根据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的特点,可知像的位置在B处;因为平面镜成虚像,由反射光线的反射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所以在该位置放一光屏,屏上不能承接到像.(4)细心的小丁透过玻璃观察蜡烛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玻璃板的两面都能成像,即会成两个像,此时成两个像对应的物距分别是蜡烛到玻璃板前后两个面的距离,若玻璃板厚度为3mm,则后面的像物距和像距都大了3mm,所以两个像会相距6mm.(5)要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如图中的字母:ATV都是左右对称的,所以不能达到目的,C字母左右不对称,所以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C图;(6)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镜后的蜡烛,都无法与镜前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或玻璃板未竖直放置),此时像不在桌面上,所以不能重合.点睛: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有很多细节问题要注意,如在较暗的环境中实验,要用薄的玻璃板,要保证玻璃板与桌面垂直等,要注意多总结,用时则手到擒来.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实验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小明用如图甲所示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请你帮他完成下列问题:(1)选取两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 关系.(2)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动玻璃板的位置,会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________ (仍能/不能)重合.(3)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了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下一步应如何处理白纸上的信息,才能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答案】大小不能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测出A和A′、B 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比较各个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得两对应点是否重合)【解析】【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对称来解答此题.(3)从实验的目的: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角度分析,利用刻度尺,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分别测量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比较得出结论.【详解】(1)实验要选取完全相同的两只蜡烛,目的是为了比较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动玻璃板的位置,此时,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不再相等,因此会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不能重合.(3)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所以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测出A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比较各个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得两对应点是否重合).2.小勇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_____。
2020年秋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 专题训练 光学实验探究题(答案解析)
第四章光现象专题训练光学实验探究题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硬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右侧纸板可绕ON转动.甲乙(1)如图甲,当硬纸板在同一平面上,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方向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当入射光EO向ON靠近的过程中,发现反射光OF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ON.为了精确探究反射规律,除了图中的器材,还需要刻度尺、____和____.(2)如图乙,保持左侧纸板和入射光的位置不变,将右侧纸板绕ON转动,此时在右侧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由此可以得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______的结论.2.如图所示为小斌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
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1)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E入射时,在纸板F上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2)小斌想要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3)他让一束光线沿着BO方向入射,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光路是____的。
(4)对于每一条确定的入射光线而言,____光线是唯一的。
3.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1)将一张白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将玻璃板与纸面___放置。
(2)蜡烛B与蜡烛A大小相同,目的是为了比较___关系。
(3)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A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比较___(选填“亮”或“暗”)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透过玻璃板在光屏上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
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用到了如下器材:白纸、玻璃板、完全相同的a、b两物块、一枚细针。
请完成下列各实验步骤的填空:(1)如图甲所示将白纸铺于水平桌面上,再把玻璃板竖直置于白纸上,即保证玻璃板与白纸是相互______的,并在白纸上记录下玻璃板所在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_____(选填“竖立”、“斜立”)在白纸上。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其目的是_____。
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目的是_____。
(3)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将_____(选填“靠近”、“远离”)玻璃板,像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4)细心的小明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
【答案】竖立为了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远离不变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解析】【分析】(1)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否则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会与前面蜡烛成的像完全重合。
(2)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3)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从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可知能成两个像,从这个角度去析此题。
【详解】(1)像与物是关于镜子对称的,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立放置,如果不竖立,成的像就偏高或偏低,后面的蜡烛是摆在桌面上的,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 和B,是为了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3)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因此若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则像将远离玻璃板移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等于物体的大小)。
(4)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所以通过玻璃板该同学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
2.小勇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_____。
(2)为探究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时,小勇做了如下操作:他先点燃蜡烛A并将其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只外形与蜡烛A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移动,当移动到A像的位置时,观察到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表明_____。
(3)在实验中,小勇将蜡烛A向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了3cm,再次将蜡烛B移到蜡烛A 像的位置,经测量,蜡烛A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化了_____cm,同时观察像的大小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确定像的位置像和物大小相等6不变【解析】【分析】(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根据成像的特点分析实验操作的要求;(2)另外一支相同的蜡烛与竖立在玻璃板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能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
(3)平面镜成像,像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像大小跟物体的大小相等。
【详解】(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同时还可以确定像的位置。
(3)他将蜡烛A向玻璃板远离3cm,蜡烛A的像也向玻璃板远离3cm;因此,再将蜡烛B 移到A像的位置,通过测量,发现蜡烛A与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6cm;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此过程像的大小不变。
答案:(1). 确定像的位置 (2). 像和物大小相等 (3). 6 (4). 不变3.小军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如图(1)应选择_____(选填“明亮”“黑暗”)的环境;(2)实验时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优点在于既能看到A的像,又能看到后面的蜡烛B,其原理为_____A.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3)小军选用了两只大小完全一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选填“不能”“能”)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选填“虚”或“实”)像.(5)小军把玻璃板沿直线MN向右平移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蜡烛A的像_____(选填“会”或“不会”)向右平移.(6)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是为了多次实验_____(选填“寻找普遍规律”“求平均值减小误差”).(7)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_____(选填“亮”或“暗”);如果实验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的位置成两个清晰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8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_____cm.【答案】黑暗 D 等效替代法不能虚不会寻找普遍规律暗 0.4【解析】(1)应选择在黑暗的环境进行实验,像看起来更清晰。
(2)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既能看到A的像,又能看到后面的蜡烛B,A的像形成原理是光的反射;光在穿过玻璃时发生折射,透过玻璃看到B是光的折射,故D正确。
(3)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确定像与物大小,用B替代A的像,此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4)虚像不能用光屛承接,所以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5)小军把玻璃板沿直线MN向右平移一段距离,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在此过程中,蜡烛A的像不会向右平移。
(6)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是为了多次实验,从而寻找普遍规律,防止实验的偶然性。
(7)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玻璃前后两个面都能反射成像,由于后面的反射面反射光少,所以成的像较暗,故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暗;如果实验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的位置成两个清晰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8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0.4cm.玻璃板的前后两个面相当于两块平面镜,两个平面镜相距0.4cm 时,镜前同一物体的像相距0.8cm.点睛:本题中求玻璃板厚度较难,可结合画图解答。
4.小明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
(1)实验过程中一切准备就绪后,小明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
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2)小明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选填“虚或”实”)像;(3)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____(选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变”)。
【答案】未点燃等效替代法虚不变【解析】【分析】【详解】(1)[1][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2)[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4]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艾英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在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由于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蜡烛像的位置不变。
5.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他在探究时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____;(2)他选取了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3)如果实验中发现蜡烛B始终不能与蜡烛A的像置合,原因可能是_____;(4)拿走蜡烛B,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时,发现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答案】像的位置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玻璃板和水平桌面不垂直虚【解析】【分析】注意理解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的很多细节问题,如在较暗的环境中实验,要用薄的玻璃板进行实验,要保证玻璃板与桌面垂直等,使用相同的两支蜡烛等,根据这些要求或器材的使用目的即可解答。
【详解】(1)使用平面镜时,只能成像,而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用玻璃时,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出像的位置;(2)为了验证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所以实验中选用了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3)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是因为玻璃板和桌面没有垂直放置,此时像不在桌面上,会偏高或偏低,所以不能重合。
(4)光屏只能承接实像,不能承接虚像,故拿走蜡烛B,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时,发现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中,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① 厚为2mm的茶色玻璃、② 刻度尺、③ 光屏、④ 两只相同的蜡烛A和B、⑤ 火柴。
(1)小明在实验中将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适当位置,将蜡烛B置于玻璃板后方,调节它的位置,发现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的位置或调整角度,在玻璃板前面透过玻璃板观察时,都不能使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发生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玻璃板与白纸面不垂直B.蜡烛A与白纸面不垂直C.人不应在玻璃板前面透过玻璃板观察(2)小明调整好实验装置后,再次将蜡烛B置于玻璃板后方,调整它的位置,并在玻璃板前面透过玻璃板从不同角度观察,使其都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了______。
(3)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后,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
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答案】A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不能虚【解析】【详解】(1)[1]由题意可知,发生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玻璃板与白纸面不垂直,所成的像在玻璃板另一侧的上方或下方,故选A;(2)[2]使其都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然而蜡烛A与蜡烛B是相同的,则蜡烛A与蜡烛A 的像是重合的,这说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3)[3][4]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后,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而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虚像则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