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名碑赏析——曹全碑

合集下载

中国书法(2)东汉《曹全碑》全文——释文和释义

中国书法(2)东汉《曹全碑》全文——释文和释义

中国书法(2)东汉《曹全碑》全文——释文和释义【(东汉)隶书《曹全碑》】(东汉)隶书《曹全碑》【(东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隶书共1165字】【简介】名称:《曹全碑》别称:《曹君碑》《曹景完碑》《景完碑》出土地点:明万历初年,陕西省郃阳县旧城莘里村出土馆藏地点:陕西省西安碑林博物馆第三室规格:高2.53米,宽1.23米内容:记载了东汉末年曹全镇压黄巾起义的事件。

《曹全碑》系晋王敞等纪念曹全功绩而立。

王敏、王毕等立石。

【釋文】君諱全,字景完,敦煌效穀(gǔ)人也。

其先蓋周之冑。

武王秉乾之機,翦伐殷商,既定爾勳(xūn),福祿攸(yōu)同,封弟叔振鐸于曹國,因氏焉。

【释义】曹君讳名曰全,字景完,是敦煌郡效谷县人氏。

其先祖是周朝姬氏,昔日周武王姬发,乘执掌乾坤之机,灭掉殷商,功勋既定,福袛和官禄应该分享,于是封其弟叔振铎于曹国,这是以曹为姓氏的开始。

【釋文】秦漢之際,曹參(cān)夾輔王室。

世宗廓(kuò)土斥竟(通“境”),子孫遷于雍州之郊,分止右扶風,或在安定,或處武都,或居隴西,或家敦煌。

枝分葉布,所在為雄。

【释义】秦末汉初之际,(曹全的先祖)曹参辅佐王室(刘邦)。

汉武帝(世宗)扩充疆土,将其子孙迁徙于古雍州近郊,分别住在扶风和安定、武都、陇西、敦煌等地。

(曹氏)后裔分布各地,雄踞一方。

【釋文】君高祖父敏,舉孝廉,武威長(zhǎng)史,巴郡朐(qú)忍令,張掖(yè)居延都尉。

曾祖父述,孝廉,謁者,金城長史,夏陽令,蜀郡西部都尉。

祖父鳳(fèn g),孝廉,張掖属國都尉丞,右扶風隃糜(yú mí)侯相,金城西部都尉,北地大守。

父琫(běng),少貫名州郡,不幸早世,是以位不副德。

【释义】君之高祖名敏,他举孝廉、历任武威长史,巴郡朐忍县令和张掖居延都郡的都尉。

其曾祖名述。

举孝廉,任谒者、金城长史、夏阳县令和蜀郡的西部都尉。

其祖父名凤。

汉隶《曹全碑》高清完整版,风致翩翩,美妙多姿,附详细解读

汉隶《曹全碑》高清完整版,风致翩翩,美妙多姿,附详细解读

汉隶《曹全碑》高清完整版,风致翩翩,美妙多姿,附详细解读艺展中国2020-05-09 07:02:00《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因曹全字景完,所以又名《曹景完碑》。

《曹全碑》系东汉王敞等人为郃阳令曹全纪功颂德而立。

此碑立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年)十月。

碑阳20行,每行45字;碑阴题名33行,分5横列;篆额久佚不存。

全碑共1165字。

碑高253厘米,横宽123厘米。

此碑于明万历初在郃阳(今陕西合阳)莘里村出土,传碑石在明代末年断裂,人们通常所见到的多是断裂后的拓本。

现保存于西安碑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明拓本。

《曹全碑》属东汉末隶书完全成熟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它记载了东汉末年曹全镇压黄巾起义的事件,是研究东汉末年农民起义重要的历史资料,也是现存中国汉代石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少数作品之一。

其结字匀整,用笔方圆兼备,而以圆笔为主,风致翩翩,美妙多姿,是汉隶中秀美风格的代表。

汉隶《曹全碑》解读与学习大图加载较慢,请耐心等候,可打印使用全文君讳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也。

其先盖周之胄,武王秉乾之机,翦伐殷商,既定尔勋,福禄攸同,封弟叔振铎于曹国,因氏焉。

秦汉之际,曹参夹辅王室,世宗廓土斥竟,子孙迁于雍州之郊,分止右扶风,或在安定,或处武都,或居陇西,或家敦煌,枝分叶布,所在为雄。

君高祖父敏,举孝廉,武威长史,巴郡朐忍令,张掖居延都尉。

曾祖父述,孝廉,谒者,金城长史,夏阳令,蜀郡西部都尉,祖父凤,孝廉,张掖属国都尉丞,右扶风隃糜侯相,金城西部都尉,北地太守。

父琫,少贯名州郡,不幸早世,是以位不副德。

君童龀好学,甄极瑟纬,无文不综,贤孝之性,根生于心。

收养季祖母、供事继母,先意承志,存亡之敬,礼无遗阙。

是以乡人为之谚曰:“重亲致欢曹景完。

”易世载德,不陨其名。

及其从政,清拟夷齐,直慕史鱼,历郡右职,上计掾史,仍辟凉州,常为治中,别驾,纪纲万里,朱紫不谬。

出典诸郡,弹枉纠邪,贪暴洗心,同僚服德,远近惮威。

《曹全碑》浅析

《曹全碑》浅析

《曹全碑》浅析吴行隶书脱胎于古文字,来自于民间,源远流长。

汉代隶书又称分书或八分,笔法不但日臻纯熟,而且书体风格多样。

刘勰《文心雕龙·碑》说:“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

”因此,东汉隶书进入了型体娴熟,流派纷呈的阶段,目前所留下的百余种汉碑中,表现出琳琅满目,辉煌竞秀的风貌。

《曹全碑》是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作品,此碑属于技法型汉碑,其用笔和结构相当完美精到,具备隶书的基本规范且对后代书风影响极大,所以历代赞誉极高。

曹全碑的历史背景《曹全碑》全称《郃阳令曹全碑》,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隶书,字共20行,满行45字,有碑阴5列,篆额佚失无存。

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立,明万历初出土于陕西郃阳(今陕西合阳)莘里村,1956年屹立陕西博物馆碑林。

碑有断裂。

曹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今甘肃敦煌县西)。

东汉灵帝光和六年(183年)举孝廉,除中郎,转任郃阳令。

为官期间有政绩,曾随军征战,并有战功。

属吏王敞等人乃为其立碑纪功。

这是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作品,秀逸典雅风格的典型。

出土时笔画完整,惟一“因”字半缺,清康熙王子(1672年)后断裂缺字。

故宫博物馆藏有明拓本。

碑阳铭文记述郃阳县令曹全的家世及生平。

曹全为汉初名相曹参的后代,建宁二年(169)举孝廉,除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马,率兵征讨疏勒国,杀其王和德,迁右扶风槐里令,后任郃阳令。

此碑是其下属群僚集资刻石以颂其功之作。

碑阴刻门下故吏姓名及捐资数目。

碑文中所记平疏勒事,与《后汉书·疏勒传》颇有出入,因碑为当时所立,故其记事为史家所重视。

碑中记载了光和七年黄巾起义时,“幽、冀、兖、豫、荆、扬,同时并动”的形势,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碑文字体精美,飘动秀逸,为汉隶代表作之一。

曹全碑的艺术风貌特点由于此碑保存较为完好,且刻工十分精良,故基本上保存了它原来的风貌。

秀丽多姿,圆转丰腴,润和飘逸的《曹全碑》,在汉隶众多的碑刻中是阴柔秀美书体的代表。

《曹全碑》的特点

《曹全碑》的特点

《曹全碑》的特点1.宏伟壮观:《曹全碑》为石制碑刻,长达6.75米,高3.31米,厚1.38米。

整体呈矩形,碑身庄重雄伟,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

2.刚劲有力:《曹全碑》书法风格独特,墨线刚劲有力,刀法简练有力,显示了曹全笔力的魅力。

每个字的笔画粗细相间,勾勒出简洁而有力的线条。

3.俊秀细腻:尽管《曹全碑》的书写取向偏向刚劲,但在整体布局和字体设计上,仍有很多细腻之处。

比如,字框的虚实相间,轻重缓急的错落布局等,为碑刻增添了艺术气息。

4.端庄庄重:《曹全碑》的排列整齐有序,每个字的位置大小比例协调,形成整体呈现庄重和端庄的感觉。

这种庄重的气质与曹全碑所记载的内容相得益彰,使整个碑刻更加有力量和权威感。

5.形式多样:《曹全碑》的题材内容丰富多样,不仅有经史之文,还有文字表达出的情感和心声。

碑刻上的文字集结了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等多种身份和才华,形式包括记事、诗文、题字等。

6.构图巧妙:《曹全碑》的文字构图布局巧妙,整体呈现出均衡和谐的美感。

每个字的位置、大小、角度都经过精心的设计,使得整个碑刻的视觉效果更具吸引力。

7.传承发展:《曹全碑》作为唐代碑刻的重要代表之一,承前启后,为后世书法家提供了很多启示和借鉴。

在书法的传承发展中,影响了后世很多名家的创作风格与技巧。

8.艺术观赏价值:《曹全碑》的书法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其很高的技巧水平上,还通过其形式、构图、内容等多个方面展示出来。

欣赏《曹全碑》不仅能欣赏到书法本身的艺术美感,还能了解到历史文化的积淀和传统文化的价值。

总之,作为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珍品,《曹全碑》在字体、构图、内容等方面都有着独特之处。

它不仅展示了书法家曹全高超的技艺,也传承了中国古代书法的精髓,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曹全碑讲解

曹全碑讲解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是中国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立于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

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

此碑由王敞等人为郃阳令曹全纪功颂德而立,碑文记述了曹全的生平事迹。

碑文字体为隶书,共计1165字。

其结字匀整,用笔方圆兼备,而以圆笔为主,风致翩翩,美妙多姿,是汉隶中秀美风格的代表。

《曹全碑》是研究东汉末年农民起义重要的历史资料,也是现存中国汉代石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少数作品之一。

它在书法艺术上也有很高的价值,被誉为隶书中的经典之作。

其字形扁平匀整,点画清丽多姿,运笔以圆笔为主,圆润秀丽,委婉多姿,有“回眸一笑百媚生”之态。

在临习此碑时,要注意其用笔特征,逆入平出,以圆笔为主,运笔如顺势推舟,很少有大蹲大捺之笔,不激不励,笔势稳健,婉丽绰约,明媚多方。

此外,其笔画粗细大致匀称,且能于统一中求变化,无论横、竖、点、撇、捺、钩、挑、折、提等笔画均善变化。

总的来说,《曹全碑》不仅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同时也是书法艺术的瑰宝。

曹全碑字帖赏析

曹全碑字帖赏析

曹全碑字帖赏析
曹全碑字帖是中国传统书法中的名家之作,其赏析如下:
1. 字体规范:曹全碑字帖的字体规范严谨,线条秀丽,笔画遒劲可人。

他独特的字体风格,以秀丽俊美为主,结构严谨,字形端庄工整。

2. 笔力饱满:曹全碑字帖的笔力饱满有力,表现出勾画的浑厚和骨力。

他的笔画长短相间,变化多样,以粗细相间造成视觉上的冲击感。

3. 线条流畅:曹全碑字帖的线条流畅优雅,笔势挥洒自如。

他的线条有着曲折、圆润的特点,质感鲜明,形成了独特的美感。

4. 结构稳健:曹全碑字帖的字形结构稳健有序,层次分明。

他的字形呈现出均衡的整体布局,在视觉上给人以稳定感,给人以清晰明了的感受。

5. 书法精湛:曹全碑字帖的书法精湛非凡,集中体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高超技巧。

他的字迹端庄大方、雄劲有力,尽显书法家的造诣和魅力。

总体而言,曹全碑字帖赏析的重点在于他的规范字体、饱满笔力、流畅线条、稳健结构和精湛书法等方面。

这些特点使得曹全碑字帖成为了书法家们学习和模仿的典范,也成为了传世之作。

书山有路,学海无涯的隶书曹全碑

书山有路,学海无涯的隶书曹全碑

书山有路,学海无涯的隶书曹全碑书山有路,学海无涯的隶书曹全碑一、引言隶书曹全碑,作为我国书法历史上的重要代表作品,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它不仅是我国古代隶书艺术的典范,更是对我国文化传统和精神内涵的生动诠释。

本文将深入探讨曹全碑的意义、价值和艺术特点,以期能更全面地领略这种古老艺术形式所蕴含的无穷魅力。

二、曹全碑的历史意义隶书曹全碑是北魏时期书法家颜真卿所书,是书法史上难得的珍贵遗迹。

颜真卿以书法工艺精湛而著称,其隶书曹全碑堪称隶书的极致之作。

这件作品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体现了当时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准,更承载着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曹全碑作为我国书法史上一个重要的节点,其历史意义远远超出了书法本身的范畴,它承载着着丰富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生动写照。

三、曹全碑的艺术特点1. 线条流畅优美隶书曹全碑的线条流畅而简练,字迹清晰,端庄大方。

颜真卿的书法风格清秀丰腴、隽永婉约。

曹全碑的每一个字,仿佛都蕴含了作者的深情厚谊,充满了对生活、对社会的热爱和理解。

2. 书法结构严谨曹全碑的结构严谨,字体稳健,行间有序。

颜真卿将每一个字的笔画都安排得恰到好处,既显得不拘一格,又不失庄重严谨,给人以审美愉悦之感。

3. 书法意境深远曹全碑所展现出的书法意境深远,透露出内在的情感和精神寄托。

曹全碑所体现的飘逸之美、流畅之势、稳健之态都充分彰显了古人内心深处的真挚情感和情感的张力。

四、对于书法的个人理解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不但要求文字的准确和美观,更重要的是要求书法家能够用心灵来书写,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和情绪融入到字里行间。

对我而言,书法是一门修身养性的艺术,是我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精神寄托和情感宣泄的方式。

在书写每一个字的我都能够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也能够找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感恩之情。

五、总结与回顾隶书曹全碑作为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其历史意义和艺术特点使其成为了不可复制的珍贵之作。

东汉碑刻讲座7飘逸秀丽隶书——曹全碑

东汉碑刻讲座7飘逸秀丽隶书——曹全碑

东汉碑刻讲座7飘逸秀丽⾪书——曹全碑《穿越时空的思念》纯古琴版徐超然 - 《穿越时空的思念》纯古琴版飘逸秀丽的⾪书——曹全碑任启政《曹全碑》全称《郃阳令曹全碑》,是东汉时期王敞等⼈为郃阳令纪功颂德,于灵帝中平⼆年(185年)所⽴的碑刻。

碑⾼253厘⽶,宽123厘⽶,碑阳20⾏,每⾏45字,全⽂共849字。

碑阴五列,第⼀列⼀⾏,第⼆列26⾏,第三列5⾏,第四列17⾏,第五列4⾏。

《曹全碑》发现较晚,是明代万历初年在陕西郃阳县莘⾥村出⼟的,⼀直存放在郃阳县孔庙,到上世纪五⼗年代迁⼊西安碑林。

⼀,古⼈对《曹全碑》的评价《曹全碑》出⼟后,⼀直受到⼈们的重视。

此碑⽂字清晰,锋棱如新,保持了原来的书写风范,并未受到风⾬剥蚀,使许多⼈对此赞不绝⼝。

清孙承泽《庚⼦消夏记》评《曹全碑》:“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汉⽯中⾄宝也。

”清朱履贞《书学捷要》:“惟碑五⼗余⾏,拓本既少,笔意俱在。

虽当时记名、记数之书,不及碑⽂整饬,⽽潇洒⾃适,别具风格,⾮后⼈所能仿佛于万⼀。

此盖汉⼈真⾯⽬,壁坼、屋漏尽在是矣。

”清⽅朔《枕经堂⾦⽯书画题跋》云:“此碑波磔不异《⼄瑛》,⽽沉着酣宕直合《韩勅》。

正⽂与阴侧为⼀⼿,上接《⽯⿎》,旁通章草,下开魏、齐、周、隋及欧、褚诸家楷法,实为千古书家⼀⼤关键。

不解篆籀者,不能学此书;不善真草者,亦不能学此书也。

”清杨守敬《评碑记》云:“前⼈多称其书法之佳,⾄⽐《韩勅》、《娄寿》,恐⾮其伦。

尝以质之孺初,孺初⽈:‘分书之有《曹全》,犹真⾏之有赵、董。

’可谓知⾔。

惜为帖贾凿坏,失秀润之⽓。

”清徐树钧《宝鸭斋题跋》云:“碑阴书神味渊隽,尤耐玩赏。

”清初朱彝尊说:“万历中郃阳县掘得汉《曹全碑》,以其最后出,字迹完好,汉碑之存于今者莫或过焉”。

这正是此碑作为刻⽯保持原来⾯貌的宝贵;亦由于为东汉晚期所刻,距东汉灭亡只有35年,是汉⾪发展的⿍盛时期之作的宝贵。

此碑与《⽯门颂》、《张迁碑》分别代表着汉碑的三种最典型类型:《⽯门颂》⾃由奔放,飘洒奇逸;《张迁碑》⽅劲厚重、朴拙⾼古;⽽《曹全碑》以⼯整精巧、清逸秀雅的风格独⽴于汉碑之林,是汉碑中的林黛⽟⽽天⽣丽质。

隶书《曹全碑》上下、左右结构讲解

隶书《曹全碑》上下、左右结构讲解
的距离大致均等,字的笔画组合也疏密匀称。如图“继”字左边,上下位 置相当,上紧下松,右边上小下大的排列,笔画之间的净空很均匀,左右 相合又显得疏密匀称。赋予了《曹全碑》工整稳定、清秀文雅的气质。
4、收放自如。结构的收放是汉隶各碑共同的主要特点,这一点在《曹全 碑》中尤显突出。其收放主要是通过波挑、撇捺的左右舒展来体现的。 如图六“季”字上紧,下放,“升”字则相反,是左收右放,高低错落, 宽窄变化,迎让避就,两部分疏密、远近得以适当调和,使字生动灵活, 可以说收放在《曹全碑》中已发挥到了极致,成为此碑不可或缺的主要 特征,也是此碑成熟的标志。这一类字大多笔势流畅,静中有动,燕尾 翩翩,体态舒徐,疏密纵敛的对比格外强烈。《曹全碑》飘逸秀丽的风 格主要体现在这里。

左右各部大小与其笔画量和线条长短紧密相连;
左右长短一致时,其字形扁方 偏旁错落有致,通常为短左靠上、长右靠下;


左右均衡(左右平分、左右独立)

其大小、高低相当,字形方正、平稳、整齐。
左短上齐

左旁短小的,往上靠,保持其上端与右部整体平齐。为右 部撇、波(横)画留出了空间。到达整体平衡的效果。
《曹全碑》 单字上下结构分析
提示:
以平正、协调、匀称为基础,横画不宜重,字形不宜过长。 注意其上下对,左右对称;左右长撇、长捺,向左右自然 伸展。
上下对正(上下平衡)

字的上与下的中心位置对正,字形平正、不偏不移,点、 竖、斜画的相交处左右平衡对称。(官、里、曹字)
左右对称

左右相互对应的笔画或部分要相互相对称,做到长度、大 小、斜展对称。(如毖、景等字)


20页,职、婓(第二个)、贯
21页,处、药

简介《曹全碑》以及《曹全碑》的笔法和隶法举例分析

简介《曹全碑》以及《曹全碑》的笔法和隶法举例分析

简介《曹全碑》以及《曹全碑》的笔法和隶法举例分析黄简讲书法:六级课程(隶书篇)16——《曹全碑》一《曹全碑》简介古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送鱼给人,不如教人怎样捕鱼。

汉碑数量不少,全部讲解不可能,重要的是掌握方法。

上一课讲读帖方法,今天再以《曹全碑》为例来读帖。

一,《曹全碑》简介,先大致了解这碑的基本情况。

我们读《三国演义》,一开始就是汉室衰微,外戚专权,光和七年(184)黄巾事件爆发,各处州郡同时并动,于是刘备、关羽和张飞登上历史舞台,这故事大家很熟悉。

当时西北也有一个人受命平定乱局,这人就是合阳令曹全。

合阳「合阳」就是现在的陕西省合阳县,在黄河边上,从省会西安到合阳大约是一百五十公里。

古合阳县治,在今天合阳县东南约四十里处,曹全在此政绩很好,于是部属和乡绅出资为他立碑,碑立于东汉中平二年(185)十月,捐钱人名单刻在碑阴。

立碑时曹全出任合阳令仅一年,我觉得太快了一点,清代王澍认为,这是曹全下属「王敞、王毕等为谀词以媚官长」,就是拍曹全马屁。

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埋入地下,到明万历初在合阳旧城出土。

这碑的石材很好,出土时碑面字迹清晰如新,无额。

西安碑林的曹全碑出土后搬入县城内孔庙,移动时右下角撞坏了一个「因」字。

在城内,有一次大风毁树,树倒下来把碑压断了,成了两截,请注意碑面上这条线。

这一来拓本分为三种,城外本最早,城内未断本其次,断裂后的拓本是较后的。

但拓本的好坏,跟拓工水平有关,并非只看早晚。

曹全碑现况1956年,曹全碑移入西安碑林,现有铁架和玻璃柜加以保护。

我到碑林看曹全碑,前前后后看得很仔细,拍了好多照片,有铁架和玻璃柜当然是好事,但这铁架子实在很粗糙,对于这样的国宝,应该有好一点的设计。

去年碑林方面消息说要造新的展览馆,条件会好很多,但网民一片声说不要移动,恐怕再出事。

这确实是两难问题,出一点事都无法交代,最终碑林管理当局放弃了移动计划,一动不如一静吧。

《曹全碑》的风格,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秀丽」。

中华碑帖精粹:曹全碑

中华碑帖精粹:曹全碑

目录分析
出版说明
曹全碑
作者介绍
这是《中华碑帖精粹:曹全碑》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精彩摘录
这是《中华碑帖精粹:曹全碑》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感谢观看
中华碑帖精粹:曹全碑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曹全碑
孙承泽 赵董清人
曹全碑
碑帖

郃阳县
中华
内容摘要

《曹全碑》,东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立于郃阳县(今陕西省合阳县)。明万历初年发掘于 郃阳县旧城,今存于西安碑林。碑高二百五十三厘米,宽一百二十三厘米,碑阳二十行,行四十五字。《曹全碑》 内容为颂扬时任郃阳县令曹全之功德,由县吏王敞等人集资镌立。《曹全碑》是汉隶代表作之一,以用笔秀丽多 姿、结体飘逸端稳、布局舒朗匀净而著称于世。杨守敬《平碑记》载:“分书之有《曹全》,犹真行之有赵董。” 清人孙承泽称赞其“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为“汉书中的至宝”。
读书笔记
史学意义、书法价值双绝,文辞稍逊。 曹碑一妙在每字收尾处的一捺或一横,线划婀娜灵动,好似汉时美人窈窕之身姿。 好帖要时常读不停写,潜移默化地,就会入到你骨子里了,想写丑都难。 碑帖需常读,常读常新。 初学乍练,未得章法,看着好就学习一下,有待进一步提高,四个月算写了一遍,需要加强练习。 对于练字一事,我一直坚信,哪怕我没有天赋,只要勤奋刻苦,也能不输常人。 应是修字版,字迹清楚,天衣无缝。 是汉隶的代表作之一,以用笔秀丽多姿,结体飘逸端稳,布局疏朗匀净而著称于世,是“汉书中的至宝”初 学者可以选临。 曹全碑是汉隶代表作之一,以用笔秀丽多姿、结体飘逸端稳、布局舒朗匀净而著称于世。 看到曹全碑,有种莫名的亲近和熟悉。

曹全碑字帖赏析

曹全碑字帖赏析

《曹全碑》字帖赏析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

首先,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看,《曹全碑》的书法风格独特,属于成熟的汉隶,笔画形态丰富多变,情趣多端。

其点画、横波、波挑、波磔等各类笔画形态完美,表现出丰富的意趣。

碑文的笔画变化达到很高的境界,在不同的字境中,相同的笔画具有不同的变化,顺其自然,没有牵强的痕迹。

这些多变的笔画也充分展示了隶书的艺术性。

其次,从内容方面来看,《曹全碑》主要记述了曹全的生平事迹。

通过阅读碑文,我们可以了解到曹全的家族背景、成长经历、功绩以及社会背景等信息。

这些内容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政治环境以及人物风貌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此外,在用笔技巧、章法布局等方面,《曹全碑》也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

其用笔方圆兼备,线条粗细适中,富有弹性;章法布局严谨,字距行距适宜,整体感强。

这些特点使得《曹全碑》成为隶书中的经典之作,备受书法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推崇。

总之,《曹全碑》字帖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在欣赏和学习《曹全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和隶书艺术的独特魅力。

东汉隶书碑帖欣赏《曹全碑》

东汉隶书碑帖欣赏《曹全碑》

东汉隶书碑帖欣赏《曹全碑》
《曹全碑》是中国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立于东汉中平二年(185)。

1956年移入陕西省西安碑林博物馆保存。

《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为历代书家推崇备至。

内容为王敝记述曹全生平。

碑高约1.7米,宽约0.86米,长方形,无额,石质坚细。

碑身两面均刻有隶书铭文。

碑阳20行,满行45字;碑阴分5列,每列行数字数均不等。

《曹全碑》的用笔以圆笔为主,藏头护尾,波磔分明,与《乙瑛碑》的方笔风格不同。

它的结字以扁平为主,字形或扁或长,或大或小,变化多端。

同时,《曹全碑》的笔画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和呼应,字与字之间也有着巧妙的呼应和连贯。

在欣赏《曹全碑》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欣赏其笔画之美:观察其笔画的特点,感受其圆润、饱满、流畅的线条之美。

2. 欣赏其结构之美:观察其字形结构的特点,感受其扁平、匀称、端庄的结构之美。

3. 欣赏其章法之美:观察其整体布局的特点,感受其疏密有致、气韵生动的章法之美。

4. 欣赏其意境之美:感受其传达出的古朴、典雅、宁静的意境之美。

总之,《曹全碑》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碑刻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欣赏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详解中国隶书第一碑《曹全碑》

详解中国隶书第一碑《曹全碑》

详解中国隶书第一碑《曹全碑》隶行天下,一文详解中国隶书第一碑《曹全碑》,隶书艺术欣赏来自:三山书画社2019年5月2日首先简单科普一下:曹全碑全称汉郃[hé]阳令曹全碑,是中国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立于东汉中平二年(185)。

1956年移入陕西省西安碑林博物馆保存。

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为历代书家推崇备至。

有这么一种字体,字形工稳,意态端庄;有这么一种字体,方正古拙、拙中见巧;有这么一种字体,大度雍容、意态雄伟;有这么一种字体,灵活多变,风格多异;它,就是隶书。

隶书它作为一种最为灵动且高古的字体,很多人选择由隶入门。

说起入门的隶书选择,不少人第一想到《曹全碑》,那么曹全碑到底好在哪里?今天咱就带大家科普科普。

《曹全碑》碑文保持极为完整,极少残缺,拓本清晰,尤其是初学隶书的好范本。

清代万经评价《曹全碑》:“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用笔起止锋芒纤毫毕露。

”《曹全碑》笔画收放自如,高低穿插,宽窄错落,顾盼得体,静中寓动,对比强烈,生动灵活,将汉隶的韵致发挥到了极致。

《曹全碑》字结体扁平舒展,虽然是汉隶的共性,但是《曹全碑》更偏向取横式,极为舒展,左右逸荡,神韵飘逸。

《曹全碑》,笔画粗细均匀,行笔温润,软笔、硬笔书法均可学习,两全其美。

字势萧散自适,大者不野,小者不黠,相辅相成。

笔断意连,意韵盎然。

左断右连,相映成趣,尤显空灵。

上紧下松,亭亭玉立。

《曹全碑》中用到不少悬针笔法,这是汉碑中极少见的,因此曹字有翩翩起舞如仙女下凡,飘然欲飞,质朴自然。

字数较大,字库丰富。

《曹全碑》属于多字碑帖,近千字的字库,满足丰富的学习需要,学好《曹全碑》,集字创作轻而易举。

图文来源网络。

三极曹全碑隶书简特征

三极曹全碑隶书简特征

三极曹全碑隶书简特征
三极曹全碑是中国隶书艺术史上的一件珍品,其特征如下:
1. 着墨浓重:三极曹全碑的笔画厚实匀称,墨色浓重,给人以沉稳、厚重之感。

2. 用笔精细:曹全在写字时,用笔非常精细,能够把每一个笔画都刻画得非常清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隶书风格。

3. 构图简洁:三极曹全碑的构图非常简洁明了,布局紧凑、饱满,使整块碑文显得富有力量感。

4. 风格古朴:曹全隶书的风格古朴,气势雄伟,给人以肃穆、庄严之感。

其字体方正规整,线条流畅有力,形成了典雅的艺术效果。

5. 布局对称:三极曹全碑采用双橫排列,左右布局对称,笔划结构分明,字与字之间相互呼应,形成了和谐美感。

隶书《曹全碑》每个字写得够绝,妙极了!

隶书《曹全碑》每个字写得够绝,妙极了!

隶书《曹全碑》每个字写得够绝,妙极了!
《曹全碑》可谓久负盛名,为东汉隶书极盛时期的精品之作,历代之书家或书法爱好者无不习之。

清万经《分隶偶存·汉魏碑考》称其:“书法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曹全碑》碑文隶文字清淅,结体平扁清整、秀润典丽。

用笔
万圆兼备,而又以圆笔为主。

多取篆运笔,圆匀婉畅,柔中带刚。

各种笔画的起笔以及转折处大多运用裹锋圆转的方法,折
笔处的方笔多属方中寓圆显得笔致婉畅润,秀逸多姿。

另外需
要注意的是,有不少的书法爱好者,初学之时常常笔力不够,
往往仅得其貌而失其遒劲之体势,这一点需要格外注意。

隶脚
笔势舒展、万毫齐放,要笔笔要送到点画的终端,才能有沉着
之敛劲。

点击下方,查看书法视频教程
名师书法课,交易担保,放心买,点击观看精彩书法教程小程序。

曹全碑隶书的结构特点

曹全碑隶书的结构特点

曹全碑隶书的结构特点曹全碑隶书是中国古代著名碑刻之一,其结构特点如下:一、整体结构分析曹全碑隶书是一块长方形石碑,高2.75米,宽1.34米,厚0.34米。

整个碑身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题记,下部为书文。

题记部分包括碑额、碑记和碑座,书文部分则是碑文的正文内容。

碑额:碑额位于整个碑文的最上方,用来标识碑刻的名称和作者。

曹全碑的碑额位于上部中央,用篆书刻写,字体庄重大气,给人一种威严的感觉。

碑记:碑记位于碑额之下,用楷书刻写,记录了碑刻的刻制年代、题记作者和碑刻的主题内容。

曹全碑的碑记内容简洁明了,字体工整,使人一目了然。

碑座:碑座位于碑记之下,是碑文的过渡部分,起到连接碑额和书文的作用。

曹全碑的碑座设计简洁,与碑额和碑文相得益彰。

书文:书文是曹全碑的主要内容,占据了整个碑文的大部分空间。

曹全碑隶书的书文采用隶书体,笔画厚重,线条流畅有力。

书文内容主要包括碑文的序文、题记、撰写人的自述、碑文的正文和尾记等部分。

二、段落结构分析曹全碑隶书的书文部分采用了明确的段落结构,使整个碑文更加清晰易读。

具体的段落结构如下:1. 序文:序文位于书文的最前面,用来引导读者进入整个碑文的主题。

曹全碑的序文简短扼要,通过几句话就勾勒出了整个碑文的背景和意义。

2. 题记:题记是碑文的开头部分,用来标识碑刻的主题和作者。

曹全碑的题记内容详细明确,通过几段文字就将碑文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阐述清楚。

3. 自述:自述是碑文中作者对自己的介绍和表达。

曹全碑的自述部分简洁明了,作者用简练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志向。

4. 正文:正文是碑文的核心部分,也是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主要内容。

曹全碑的正文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对历史事件的记述,又有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文字流畅,意境深远。

5. 尾记:尾记是碑文的结尾部分,用来总结全文,表达作者的心情和感受。

曹全碑的尾记简洁朴素,通过几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主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曹全碑隶书的结构特点是整体结构清晰,段落结构合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隶书名碑赏析——曹全碑
一、简介
《曹全碑》全称《汉合阳令曹全碑》,又名《曹景宗碑》,碑高二百五十三厘米,宽一百二十三厘米,立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一八五年)十月。

碑阳凡二十行,每行四十五字;碑阴五列,上列一行,二列二十六行,三列五行,四列十七行,五列四行。

此碑无额,明万历初年出土于陕西合阳莘里村,现存于陕西西安碑林。

清康熙十一年后,碑身出现裂痕。

从拓本看,《曹全碑》的字迹保存较为完好,虽不免少有风损,但字形轮廓及笔画的起讫用笔都仍清晰,这无疑为后人临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作为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曹全碑》在历代学人及书法评论家的心目中地位较高。

清孙承泽赞誉其:“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乃“汉石中之宝也”。

万经平其曰:“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南海康有为先生则认为其与《孔宙碑》为“一家眷属”,“皆以风神逸宕胜”。

徐树钧在其《宝鸭斋题跋》中称其碑阴书法“神味渊隽,尤耐玩赏”。

二、赏析
《曹全碑》最显著的审美特征是典雅逸静。

与其同时代粗拙的汉碑相比,《曹全碑》不激不励,中正平和,既符合规范,又飘然逸出,与《张迁碑》等以追求真率拙朴的碑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曹全碑》的艺术特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用笔内敛含蓄,圆转隽秀
《曹全碑》的用笔从完整的拓本看,则基本为圆笔。

圆笔较为温和含蓄,笔画内敛含蓄又不失风雅,有大家闺秀的感觉,这是此碑之所以能够取得静雅的艺术效果的关键所在。

2.运笔平实柔顺,动静相宜
由于隶书基本结构的规定性,其线条绝对不能如行草书一样跌宕起伏,这就造成了隶书主静的天性。

但同是主静的隶书,由于运笔方法不尽一致,所造成的艺术效果也就不同,波磔起伏明显的,如《石门颂》等,则有奔放飘逸之致;而《曹全碑》的运笔平稳徐行,一丝不苟,笔锋始终在笔道中行,笔画平实不滑,没有过度的起伏,使其线条更趋于内敛。

而其所具有的动感,多半是因为有一些弧形长线造成的,如撇、捺、钩及横挑的弧势等,故有形意翩翩之趣。

平顺柔实的线条,是构成《曹全碑》典雅逸静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3.线条凝练简省,意到为止
汉碑线条各具不同的审美特征,如《张迁碑》的粗涩,《石门颂》的灵动,《乙瑛碑》的丰腴,《张景碑》的细劲,等等。

而《曹全碑》则为凝练简省,其碑中文字线条没有装饰的迹象,往往一笔出去,至意想不到的位置便嘎然止住。

许多点、短横尽量浓缩,多数字在上、下笔的承接处断开,留出较多空白。

而其笔意丝毫不因笔画简缩而出现阻隔,反而显得更协调自然,空间更圆融、静和,使其卓然独立于其他汉碑之外。

4.结构疏朗平整,舒展奔放
《曹全碑》形体多呈扁形,少数有方或长方形。

由于形扁,其势必呈横向,故而有稳的感觉。

扁、横的形体主要由字的主横画拉长或撇捺开展造成的。

与《礼器碑》相比,《曹全碑》的结构显得更调匀。

这倒不是因为《曹全碑》比《礼器碑》规范或布置均等的缘故(其实,从结字的均匀程度看,可能《礼器碑》比《曹全碑》还要规整些),而是由于《曹全碑》的扁平及其结构中,上下左右的关系处理得更加自然合理的缘故。

也正因此,《曹全碑》比《礼器碑》、《张景碑》等显得更加素静雅致,格调上高出一筹。

其字形扁平,造成左右舒展,舒展的结构加之以圆笔的收敛,于是出现典雅的品格。

曹全碑
曹全碑(局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