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性质和解法。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使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还介绍了方程的解法,帮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册之前已经学习了代数基础知识,对代数式、未知数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尚浅,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

学生应具备的数学素养包括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3.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3.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性质和解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

3.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实例、练习和拓展题的PPT。

2.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3.练习题:准备适量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4.小组讨论材料:准备相关资料,便于学生分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

例如,某商场举行打折活动,原价100元的商品现价80元,求打几折?2.呈现(10分钟)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性质和解法。

通过PPT展示实例,使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的练习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PPT上的拓展题。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5.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5.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教学设计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1节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第五章《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节,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课时,学生在小学认识方程和本册第3章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一元一次方程,本节课属于第一课时,研究一元一次方程概念.二、学情分析1.认知基础: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简易方程,不过与初中的要求相比,对知识的理解比较表层,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体会到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优越性和重要性.2.活动经验基础: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喜欢参与探索活动,只要激发起兴趣,本课要贯彻的数学思想就能较好的实施.三、教学目标1.能根据给出的现实情境,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2.通过观察,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3.通过经历“建立数学模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通过现实情境建立方程模型的思想.教学难点:1.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特征的理解.2.从现实情境中提炼等量关系.五、教法、学法1.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2.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配套学案【习得】建立方程数学模型知识点二:一元一次方程定义探究问题2:由上面得到的式子:40+5x=100; (1+147.30%)x=8930; 2[x+(2x-5=21; 2x-5=19.这些方程有什么共同点?【知识整理】定义: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代数式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种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七年数学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同步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

七年数学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同步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还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鼓励他们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准确地给出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理解方程中的未知数、系数等基本概念。
在案例背景中,我会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同时,我会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关爱,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进步。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例如购物时发现商品打折后的价格与原价之间的关系。
2.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例如行程问题、分割问题等。
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与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的实际案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例如:“什么是方程?”“方程的解有什么意义?”“如何求解方程?”等。
3.各小组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其他小组对其进行评价和补充,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交流。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性质和解法。
2.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3.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追求卓越。
1.激发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
2.引导学生认识到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五章第一节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五章第一节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节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1.归纳出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生活有效模型的意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丰富的实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展现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的有效数学模型.难点: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教材第130页猜年龄的游戏.分析:小彬的年龄现在是不知道的,因此设小彬今年x岁,“小彬的年龄乘2再减5”就是2x-5,因此得到等式2x-5=21.学生对照等式解释这个等式的意义:某人的年龄x的两倍减去5等于21.教师与学生仿照小华与小彬之间的游戏规则,学生报出得数,教师迅速说出结果,连续几次练习,激发学生学习方程的好奇心.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问题探究.(1)小树慢慢长高.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厘米,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5厘米,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解答:学生互相交流,分析数量关系,找出相等关系:树原高+长高=1米.设x周后小树长高到1米,得到方程:40+5x=100.(注意:1米=100厘米)(2)黑板的长和宽.教室里长方形黑板的周长是11.4米,长与宽的差是3.3米,黑板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师生共同分析题中已知和未知:已知黑板的周长,长与宽之间的数量关系,而长与宽的具体数值是未知的,因此:设黑板的长为x米,则宽为(x-3.3)米.根据2(长+宽)=周长,得到方程:2[x+(x-3.3)]=11.4.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可能列出不同的方程,只要合理都应给予鼓励.2.探究概念.学生阅读教材第130页的第4个问题的内容(组织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1)交流对题意的理解.设2000年每10万人中约有x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则增长的人数为x·147.30%.相等关系:“2000年每10万人中的大学生人数+增长人数=2010年每10万人中的大学生人数”或简单说成:“2000年大学生人数+增长人数=2010年大学生人数”(明白是指每10万人中).因此根据这个等量关系,我们可以列出方程:x+x·147.30%=8930.(2)通过本题分析让学生感受到大学生人数在增加,受教育程度在提高,社会在不断进步.(3)由上面的问题你得到了哪些方程?其中哪些是你熟悉的方程?与同伴进行充分的交流并列出本节所列出的几个方程:2x-5=21,40+5x=100,2[x+(x-3.3)]=11.4,x+x·147.30%=8930.观察以上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各抒己见,归纳出以上方程的特点,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而且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with one unknown).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根据题意列出方程:(1)在一卷公元前1600年左右遗留下来的古埃及纸草书中,记载着一些数学问题.其中一个问题翻译过来是:“啊哈,它的全部,它的17,其和等于19.”你能求出问题中的“它”吗?(2)甲、乙两队开展足球对抗赛,规定每队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甲队与乙队一共比赛了10场,甲队保持了不败记录,一共得了22分.甲队胜了多少场?平了多少场?2.x =2是下列方程的解吗?(1)3x +(10-x)-20;(2)4x +6=7x.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你认为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列出方程的关键是什么?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1.小明参加知识竞赛,共有20道题,规则为答对一题加5分,答错一题或不答扣2分,小明的最后得分是86分,你能知道小明一共答对多少道题吗?2.教材第132页习题5.1.【板书设计】一元一次方程1.根据给出的问题,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2.分析列出的方程,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而且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3.方程的解的概念: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第二课时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用它们来解方程.【教学重难点】重点:深刻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难点: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及应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看下面一组式子,请你添上适当的数或者式子,保证等式还成立(师生探讨,允许学生犯错误,教师进行及时的纠正).1+2=3,1+2+____=3+____,1+2-____=3-____;2x+3x=5x,2x+3x+____=5x+____,2x+3x-____=5x-____.再换一个数或者式子试试.分小组交流讨论,多试几次.归纳发现的规律:由此你发现等式有什么性质?请用语言叙述一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用数学符号表示:若____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__.点拨: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a=b,a±c=b±c.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看一组式子:请你添上适当的数使等式还成立.(1)6+2=8,(6+2)×____=8×____,(6+2)□____=8□____;(2)3x+7x=10x,(3x+7x)□____=10x□____,(3x+7x)÷____=10x÷____.归纳发现的规律:由此你又发现了等式有什么性质?用语言叙述一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用数学符号表示:(1)若____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__;(2)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__.点拨: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1)a =b ,a ·c =b ·c ;(2)a =b ,a c =b c (c ≠0).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2.你会用等式的性质来解决以下问题吗?(试试看)(1)从x +5=y +5能得到x =y 吗?理由是:______________;(2)从x =y 能得到x -5=y -5吗?理由是:______________;(3)从-3a =-3b 能得到a =b 吗?理由是:______________;(4)如果3x -2=7,那么3x =7+________,根据________得到.3.你能辨析以下问题的正误吗?(1)在等式ab =ac 的两边都除以a ,可得b =c.这句话对吗?说出你的理由.师生探讨:这种说法错误,没考虑到a 是否为0的问题.(2)在等式a =b 两边都除以c 2+1,可得a c 2+1=b c 2+1.这句话对吗?说出你的理由.师生探讨:这个说法正确,因为c2+1≥1≠0,所以上述正确.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所谓“解方程”就是求得方程的解的过程,即要求出方程的解“x =?”,因此我们需要把方程转化为“x=a(a为常数)”的形式.1.x+2=5.解:方程两边同时________,得________.所以x=________.练习:x-2=5.反思学习:这道题你应用了________来解决的.2.-3x=15.解:方程两边同时________,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x=________.反思小结:本题你用了________来解决的.3.-3x+3=6.解:方程两边同时________,得________.方程两边同时________,得________.所以x=________.思考:本题先应用________,后应用________.发现:由此你发现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通过你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解方程:5-3y =-16;2x 3-1=5.(注明每一步的理由)【板书设计】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优秀教学案例
2.同伴评价:组织学生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活实例: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背景,提出一个与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本节课的亮点主要体现在教学情境的创设、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这些亮点不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描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自主发现一元一次方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2.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与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回顾旧知:简要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如不等式、有理数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案.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案.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3.方程的解法:介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常用方法,如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等,并通过实例演示。
4.应用问题: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运用所学解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5.练习: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对方程定义、解法的探讨,使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提高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探索方程解法的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勇于探索、善于发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方程定义:强调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b=0(a,b是常数,且a≠0),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核心结构。
-举例:x+3=0,2y-7=0,强调未知数和常数的关系。
-解方程方法:重点讲解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等基本解法,使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技能。
实践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环节,通过实际操作,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方程的解法。但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学生对实验操作步骤不够熟悉,导致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错误。为了提高活动的效率,我打算在下次活动前,先对学生进行简短的培训,确保他们能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最后,我发现在总结回顾环节,有些学生对今天所学的知识点还有疑问。这提醒我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重视课堂小结,确保学生能够及时消化当天所学的内容。同时,我也计划在课后提供一些额外的辅导机会,帮助那些仍然有困难的学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一的方程。它是数学中的基础概念,广泛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北师大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数学北师大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数学北师大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元一次方程是最基本的代数方程,在方程的发展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它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后续学习其他的方程以及不等式、函数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起始课,其主要任务是分析多种实际问题,尝试建立方程,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意义。

与此同时了解方程、方程的解得概念,并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建立方程的关键是寻找相等关系,也正是相等关系将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过程中感受方程模型的意义;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够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2.能力目标:借助类比、归纳的方式概括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在概括的过程中体验归纳方法;并掌握使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的基本技能。

二分之一他两颊长出了胡须,再过七分之一,点燃了新婚的蜡烛.五年之后喜得贵子,可怜迟到的宁馨儿,享年仅及其父之半便入黄泉.悲伤只有用数学研究去弥补,又过四年,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旅途。

1、你能找到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吗?2、你对方程有什么认识?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希腊诗文选》中记载的有名的数学问题引入课程,使学生体会建立方程的必要和便捷。

同时拓宽学生的视野。

二、自主学习1.小游戏,激发学生兴趣老师的年龄乘以2再减去7刚好为73,那现在你能知道老师的年龄吗?你是怎么猜的?【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身边的例子使学生发现建立方程模型的优势,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活动教师出示4道题(根据题意列方程):(1)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厘米,栽种后每周升高约15厘米,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2)甲、乙两地相距22 km,张叔叔从甲地出发到乙地,每时比原计划多行走1 km,因此提前12 min到达乙地,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多少千米?(3)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11月1日0时,全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为8930人,比2019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增长了147.30%. 2019年6月底每10万人中约有多少人具有大学文化度?(4)某长方形足球场的面积为5850平方米,长和宽之差为25米,这个足球场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米?活动要求:(1)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下列题目中至少2题(2)四人组顺时针交换批改(3)针对错误和不会的地方讨论交流(4)展示结果【设计意图】通过列方程使学生感受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应用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1.1《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优质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1.1《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优质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1.1《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一元一次方程》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1.1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并能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一元一次方程,并通过对方程的变形和求解,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代数的基本概念,如代数式、运算等,但对一元一次方程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将问题转化为方程形式,对于方程的解法和应用也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2.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一元一次方程,并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2.准备一元一次方程的案例,用于讲解和练习。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问题、速度问题等,引导学生将这些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

让学生认识到方程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通过示例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一元一次方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节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学习目标】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2、会列简单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学习重难点】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难点:列一元一次方程.【学习过程】模块一预习反馈二、学习准备1、等式的概念:含有的式子,叫做等式.2、代数式的概念:用把或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也是代数式.3、方程的概念:含有的等式叫做方程.4、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叫做方程的解.5、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并且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1)阅读教材:第1节《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二、教材精读7、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1)情景剧:小明在公园里认识了新朋友小彬小明:小彬,我能猜出你的年龄。

小彬:不信。

小明:你的年龄乘2减5得数是多少?小彬:21小明:你今年13岁。

小彬心里嘀咕:他怎么知道我的年龄是13岁的呢?如果设小彬的年龄为X岁,那么“乘2再减5”就是,所以得到等式 .归纳:在小学我们已经知道,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 . 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并且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叫做方程的解.补充:方程分类)如:一元一次方程⎧整式方程(分母不含未知数⎪方程⎨1()分式方程分母含有未知数+1=0⎪x⎩(2)x=1是()(A)方程的解(B)方程(C)解方程(4)代数式分析:我们知道,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所以首先可以肯定“x=1”是一个等式,所以它不是代数式.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即方程的解是指一个具体的数.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实践练习:三形成提升1、填空题:22(1)在下列方程中:①2χ+1=3; ②y-2y+1=0; ③2a+b=3; ④2-6y=1;⑤2χ+5=6;属于一元一次方程有__ _______。

m(2)方程3x-2 + 5=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代数式4m-5=_____。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性质和解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逐步认识一元一次方程,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方程思想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代数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对于一元一次方程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还不够成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性质和解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性质和解法。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运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实践操作法: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点。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作为课堂练习和拓展的内容。

3.的黑板:提前准备好黑板,以便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中存在等量关系,从而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教师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性质和解法,让学生初步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3.操练(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

北师大版初一上册第五章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北师大版初一上册第五章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北师大版初一上册第五章5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白得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等概念.2.把握等式的差不多性质,能利用等式的差不多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建立方程模型,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把握等式的差不多性质.【情感态度】结合本课教学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主义教育和热爱学习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一元一次方程及等式的差不多性质.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难点】利用等式及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教材第130页最上方的彩图假如设小彬的年龄为x岁,那么“乘2再减5”确实是_________,因此能够得到方程:__________________.【教学说明】学生依照两人的对话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初步体会依照实际问题建立方程模型的思想.二、摸索探究,猎取新知1.列方程问题1 (1)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cm,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5cm.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m?假如设x周后树苗长高到1m,那么能够得到方程:__________________.(2)甲、乙两地相距22km,张叔叔从甲地动身到乙地,每小时比原打算多行走1km,因此提早12min到达乙地,张叔叔原打算每小时行走多少千米?设张叔叔原打算每小时行走xkm,能够得到方程:_____________ _____.(3)依照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表数据,截至2021年11月1日0时,全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为8930人,与2021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长了147.30%.2021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每10万人中约有多少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假如设2021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每10万人中约有x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那么能够得到方程:________ __________.(4)某长方形操场上的面积是5850m2,长和宽之差为25m,那个操场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米?假如设那个操场的宽为xm,那么长为(x+25)m,由此能够得到方程__________________.【教学说明】学生依照题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进一步体会方程建模思想.【归纳结论】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2.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的解问题2 (1)由上面的问题你得到了哪些方程?其中哪些是你熟悉的方程?(2)方程2x-5=21,40+5x=100,x(1+147.30%)=8930有什么共同点?【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看,与同伴进行交流,找出这些方程的共同点,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归纳结论】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指数差不多上1,如此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3.等式的差不多性质问题3 还记得小华和小彬猜年龄的问题吗?你能帮小彬解开那个年龄谜吗?你能解方程5x=3x+4吗?【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看教材132页天平平稳图,感知等式的差不多性质.【归纳结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4.利用等式的差不多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问题4 解下列方程:(1)x+2=5;(2)3=x-5;(3)-3x=15;n-2=10.(4)-3【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运算,把握运用等式的差不多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三、运用新知,深化明白得1.依照题意列出方程:(1)在一卷公元前1600年左右遗留下来的古埃及草纸书中,记载着一些数学问题.其中一个问题翻译过来是:“啊哈,它的全部,它的1,其和7等于19.”你能求出问题中的“它”吗?(2)甲、乙两队开展足球对抗赛,规定每队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甲队与乙队一共竞赛了10场,甲队保持了不败记录,一共得了22分.甲队胜了多少场?平了多少场?2.x=2是下列方程的解吗?(1)3x+(10-x)=20;(2)2x2+6=7x.3.解下列方程:(1)x-9=8;(2)5-y=-16;(3)3x+4=-13;(4)2/3x-1=5.4.小红编了一道题:我是4月出生的,我的年龄的2倍加上8,正好是我出生那一月的总天数.你猜我有几岁?请你求出小红的年龄.【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学知识的明白得.检测对一元一次方程和方程的求解的把握情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应及时指导.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部分.【答案】1.(1)设“它”为x,则x+1/7x=19,x=133/8.(2)设甲队胜x场,则3x+(10-x)=22.x=6,10-6=42.(1)将x=2代入方程,左边=3×2+(10-2)=14≠右边,故x=2不是原方程的解.(2)将x=2代入方程,左边=2×22+6=14=右边,故x=2是原方程的解.3.(1)x=17(2)y=21(3)x=-17/3(4)x=94.设小红有x岁,则2x+8=30,解得x=11,故小红有11岁.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忆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和等式的差不多性质.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把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学引导学生回忆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加深对新学知识的明白得与运用.课后作业: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5.1,5.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要了解一元一次的概念,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适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教学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教学教案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教学教案方法二:如果设小彬的年龄为x 岁,那么“乘2再减5”就是2x-5,所以得到等式:2x-5=21。

(二)树高问题:小颖种了一棵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厘米,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15厘米,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如果设x 周后树苗长高到1m,那么可以得到方程:40+15x=100(三)路程甲、乙两地相距22km,张叔叔从甲地出发到乙地,每时比原计划多行走1km,因此提前12min 到达乙地,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多少千米?设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x km,可以得到方程:.(四)人口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11月1日0时,全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为8930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长了147.30%.如果设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每10万人中约有x 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那么可以得到方程:x (1+147.30%)=8930.(五)面积某长方形操场的面积是5850m 2,长和宽之差为25m,这个操场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米?如果设这个操场的宽为x m,那么长为(x+25)m,由此可以得到方程:x(x+25)=5850.议一议:(1)由上面的问题你得到了哪些方程?其中哪些是你熟悉的方程?与同伴进行交流.(1)2x-5=21(2)40+15x=100(3)22/x -22/(x-1)=12/60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小组交流,总结发言,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

总结提高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认知。

可分为三种类型:一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

让学生通过对五个方程的分析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可加深学生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主动性.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概念的应用能力。

教师要注意掌握解题的正确率,讨论易出现的错误及其原因,以及怎样预防错误发生等问题.以(4)x(1+147.30%)=8930(5)x(x+25)=5850在小学时学习过(1)(2)(4)这样的方程(2)方程2x-5=21,40+5x=100,x(1 +147.30%)=8930有什么共同点?①都是只有一个未知数且次数是1,②都是等式,③都是整式师生共同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判断一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化简后必须满足三个条件:①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指数是1;③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试一试: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不是的请说明原因:①2x2-5=4;②-m+8=1;③x=1;④x+y=1;⑤x+3>0;⑥2x2-2(x2-x)=1;⑦2/x-7=4;⑧πx=12.④x+y=1;×,两个未知数⑤x+3>0;×,不是等式⑥2x2-2(x2-x)=1;×,未知数的指数不是1⑦2/x-7=4;×,不是整式例1若关于x的方程2x m-3+4=7是一元一次方程,求m的值.解: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可知m-3=1,所以m=4.3、出示课件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检修时间2450h?解:设x 月后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2450h 等量关系:已用时间+再用时间=检修时间.列方程:1700+150x=2450列方程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课堂练习1.下列各式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有(1)(3)(填序号).(1)3x+8=3;(2)18-x;(3)1=2x+2;(4)5x 2=20;(5)x+y=8;(6)3x+5=3x+2.2.x=2_不是方程4x-1=3的解(填“是”或“不是”).3.若方程(a+6)x 2+3x-8=7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则a=_-6_.4、列式:①2x 与-3的和是7。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教案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教案 教学设计
问题3: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地出发沿同一条公路同方向行驶,客车的速度是80km/h,卡车的速度是60km/h,客车比卡车早1h经过B地,A,B两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等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设A,B两地的路程是x千米,可以得到方程:
上述方程有什么共同点?
题意分析:头有35只,脚有94只,问鸡和兔各几只?
我们知道鸡有2条腿,兔子有4条腿。
(1)假设笼子里全是鸡
总脚数:35×2=70(只)
比实际少了:94-70=24(只)
单位差:4-2=2(只)
兔子:24÷2=12(只)
鸡:35-12=23(只)
答:鸡有23只,兔子有12只。
(2)假设全是兔
总脚数:35×4=140(只)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算书《孙子算经》中著名的数学问题,其内容是:“今有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和兔在同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三十五个头;从下面数,有九十四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
问:从这个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你能想到一些比较好的方法解决这道题吗?
练习3.判断x=2是不是方程2x+6=5x的解?
解:将x=2分别代入方程2x+6=5x的左、右两边,
得:左边=____,右边=_____.
因为左边___右边(填“=”或“≠”),所以x=2____(填“是”或“不是”)方程的解.
(四)总结反思,固化规律
1、一元一次方程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
a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三)拓展探究,应用规律
练习1.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是的打”√”,不是的打”x”.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使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组成及解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简易的方程,对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组成及解法还不够明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方程的实际意义,引导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组成及解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组成及解法。

2.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方程的实际意义。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一元一次方程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实际问题及解题过程。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一元一次方程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前往乙地,问多少小时后汽车到达乙地?2.呈现(10分钟)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组成及解法。

例如,方程60x = 120表示汽车行驶的时间x与速度60的关系,其中x为未知数,解这个方程可得到汽车到达乙地所需的时间。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教学参考】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教学参考】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在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过程中感受方程模型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借助类比、归纳的方式概括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在概括的过程中体验归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情境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在原有方程概念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观察、归纳自我建构新的概念—— 一元一次方程。紧接着给出几个式子让学生判断,为的是增强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对概念的认识。练习有梯度、有层次。最后总结提出:要成为一元一次方程需要几个条件?
(三)交流对话,自主探索
在小学里我们还知道,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四)理解知识,应用巩固
1、如果 =8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m =.
2、下列各式中,是方程的是(只填序号)
① 2x=1 ② 5-4=1 ③ 7m-n+1 ④ 3(x+y)=4
3、下列各式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只填序号)
① x-3y=1 ② x2+2x+3=0 ③ x=7 ④ x2-y=0
4、a的20%加上100等于x . 则可列出方程:.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阅读章前图中关于“丟番图”的故事。
与学生共同分析完成课本呈现的四个情境
通过丰富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经历模型化的过程、加深对建立方程这个数学模型意义的理解和体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二)观察归纳,建构新知:
1、由上面的问题你得到了哪些方程?其中哪些是你熟悉的方程?与同伴进行交流.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

七年级数学上册5.1.2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5.1.2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5.1.2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案(新版)北师大版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1.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用它求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探究等式基本性质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思维品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难点:应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求解一元一次方程.课前准备:学生课前认识天平并预习本课;教师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活动内容:回答下面问题.问题:你还记得上节课小华和小彬猜年龄的问题吗?你能帮助小彬解开那个年龄之谜吗?你能解方程5 x = 3 x + 4 吗?今天我就告诉大家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工具.5 x=3x+4 2 x=4x=2处理方式:利用天平秤物的图示直观地展现5 x = 3 x+4的变形过程.设计意图:本节课延续了上一课的起始情境问题,上一节课主要是建立方程而没有解,学生自然有解的欲望,所以本节课继续承接“猜年龄”游戏问题,引出方程的求解.师:如果每次解方程都用天平,那工作量太大,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来解它呢?今天我们就继续来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活动内容:如果把天平的两边放两个质量相同的a和b.问题1:天平两边同时加上质量相同的砝码c ,你有什么发现?问题2:天平两边同时减去质量相同的砝码c ,你有什么发现?问题3:天平两边的砝码的质量同时扩大为原来的2倍,你有什么发现?问题4:天平两边的砝码的质量同时扩大为原来的3倍呢?问题5:天平两边的砝码的质量同时扩大为原来的c 倍呢?问题6:天平两边的砝码的质量同时变成原来的: 12,13,1c呢?处理方式:通过天平的图像演示,首先解决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物体,得出等式的基本性质一,然后把天平两边的物体变成原来的2倍,3倍,c 倍,12,13,1c ,得出等式的基本性质二,从而归纳出了数学表达式:如果a =b ,(a 、b 为代数式),则(1)a ±c =b ±c ;(c 为代数式);(2)ac =bc ;(c 为任意有理数);(3)a b c c=;(c ≠0).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实际操作中获取信息,并通过亲身感受、实际操作归纳出等式的基本性质.三、学有所用,例题示范活动1: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完成下面的题目.1.回答:(1)从x =y 能否得到x +5=y +5?为什么?(2)从x =y 能否得到99y x =?为什么?(3)从a +2=b +2能否得到a =b ?为什么?(4)从-3a =-3b 能否得到a =b ?为什么?2.填空:(1)等式x-2=5的两边都加上2,可得;(2)等式4x =2x+1两边都减去2x ,可得__________;(3)方程3 x =2 x -1的两边都__________,得x =-1;(4)-3 x =2的两边都除以-3,得;(5)-2x =4两边同时除以___ ___,得到x =-2;处理方式:找同学口答,然后老师纠正.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等式的基本性质,关注基本性质二中的限定条件.活动2:例1解下列方程:(1)x +2=5;(2)3=x -5.解:(1)方程两边同时减去2,得 x +2-2=5-2.于是 x =3.(2)方程两边同时加上5,得3+5=x -5+5.于是8=x .习惯上,写成x =8.问题:怎样知道你的结果对不对呢?检验的方法:把求出的解代入原方程,可以检验解方程是否正确.如:把x =3代入方程x +2=5,左边=3+2=5,右边=5,左边=右边,所以x =3是方程x +2=5的解.例2 解下列方程:(1)-3 x = 15;(2)-3n -2 = 10. 解:(1)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得 -315-3-3x . 化简,得x = -5.(2)方程两边同时加上 2,得 -3n -2 + 2 = 10 + 2. 化简,得-3n = 12. 方程两边同时乘-3,得 n =-36.处理方式:课件展示例题,教师找同学板演,学生自己尝试利用等式的性质进行求解.学生完成后,教师追问:这次你每一步的依据什么?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强调步骤的规范性.让学生体会:经过对原方程的一系列变形(两边同加减、乘除),最终把方程化为最简的形式:x = a (常数),即方程左边只一个未知数项、且未知数项的系数是 1,右边只一个常数项.设计意图:在实际变形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等式基本性质一的真正含义;让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引进及有理数运算的介入,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相比小学的逆运算更具理性思维在经历等式变形的过程中,增强学生数学理性思维问题的意识,规范的数学书写格式.活动3:巩固训练:1.解下列方程:(1)x - 9 = 8;(2)5 - y = - 16;(3)3 x + 4 = - 13;(4)2153x-=.2.小红编了一道题:我是4月出生的,我的年龄的2倍加上8,正好是我出生那一月的总天数,你猜我有几岁?请你求出小红的年龄.处理方式:五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完成后,让学生对板演的同学进行评价,教师及时点评表扬.设计意图:在实际变形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等式基本性质一、二的真正含义;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思维习惯,规范的数学书写格式.四、归纳小结,收获园地师:看着同学们面带笑容,相信你的收获一定不少,这节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问题?请你讲一讲,我们一起分享吧!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课所学内容的归纳,一方面清晰地梳理出本课学过的基本知识及数学思想;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总结学习方法,了解自己的不足,坚实自己的长处,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五、自我检测,反馈矫正2.由x+1=3,得x=4.()3.由3x =3,得x =1.()4.在等式2x =3中两边都减去2,得x =1.()5.在等式2 x -1=4 的两边同时____ __ 得2x =5.6.在等式--5x =5y 的两边同时_______,得x =-y .7.在等式-13x =4的两边同时____ __,得x =______. 8.你能解方程 5x =3x +4 吗?处理方式:教师出示检测题,监督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反馈矫正学生做完后,教师出示答案,指导学生校对,并统计学生答题情况.学生根据答案进行纠错.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反馈测试,可全面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掌握情况,以便能及时地进行查缺补漏.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能力有较大的差异,设置两种题型以便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较大的发展.六、布置作业,延展课堂必做题:课本 134页习题5.2 第1题.选做题:探索等式基本性质1的变化特点,思考:能否理解为左右移项?板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山西省实验中学武雅琴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在小学期间已学过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以及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知识,经历了分析简单数量的关系,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方程、检验结果的过程。

对方程已有初步认识,但并没有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准确的理性的概念。

二、学习任务分析本节从有趣的“猜年龄”游戏入手,通过对五个熟悉的实际问题的分析,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能得出一元一次方程。

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渐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数学模型.本节的重点: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分析、找到等量关系,准确列出方程,并总结所列方程的共同特点,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本节的难点:由特殊的几个方程的共同特点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在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过程中感受方程模型的意义;、借助类比、归纳的方式概括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在概括的过程中体验归纳方法;、使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情境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过程设计环节一:阅读章前图内容:请一位同学阅读章前图中关于“丟番图”的故事。

(大约分钟)丢番图()是古希腊数学家.人们对他的生平事迹知道得很少,但流传着一篇墓志铭叙述了他的生平:坟中安葬着丢番图,多么令人惊讶,它忠实地记录了其所经历的人生旅程.上帝赐予他的童年占六分之一,又过十二分之一他两颊长出了胡须,再过七分之一,点燃了新婚的蜡烛.五年之后喜得贵子,可怜迟到的宁馨儿,享年仅及其父之半便入黄泉.悲伤只有用数学研究去弥补,又过四年,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旅途.——出自《希腊诗文选》()第题目的:通过阅读章前图中的故事,激发同学们探索丟番图年龄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感受利用方程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有效地模型。

效果:学生对丟番图的故事很感兴趣,有的学生提出问题:他的年龄是多少呢?教师借机也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可以求解丟番图的年龄呢?紧接着呈现内容。

内容:回答以下个问题:(大约分钟)、你能找到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吗?、你对方程有什么认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目的:第一个问题考查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的能力,对于解方程这里不做要求。

第二个问题意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方程进行描述,锻炼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个问题强调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

实际效果:第一个问题学生可以完成问题。

如下:解: 设丟番图的年龄为岁,则:x x x x x =+++++42157112161第二个问题学生的表述合理即可,教师可以用规范的语言再次强调: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有效地模型。

第三个问题学生回答较好。

内容:阅读学习目标:(大约分钟)学习本章内容,你将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中等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能解一元一次方程。

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探索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思想。

目的:通过阅读学习目标,学生了解了本章知识的学习内容共有两部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生对于本章知识的学习和数学思想有一个整体的概念。

实际效果:学生通过阅读,目标明确了,学习更有针对性。

尤其是认识了“转化思想”的重要性。

环节二:自主阅读、学习内容:让学生阅读本节教材随堂练习之前的内容。

结合课本多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内容的特点,粗读并完成书上的填空题。

(大约分钟)目的:通过读书的过程,首先让学生回忆起小学学过的等式的概念、方程的概念,对课文所设置的较简单又熟悉的实例中的各种量的关系分析清楚,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不同类型的方程.实际效果:通常,多数学生能够分析教材实例中所蕴含的各种数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在这个环节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书写不规范,错误的地方,提醒学生注意。

环节三:情境引入内容:与学生共同分析完成课本呈现的五个情境:()如果设小彬的年龄为岁,那么“乘再减”就是,所以得到方程:组织活动:四人小组做猜年龄的游戏,每个小组会有几个不同的等式.如:我的年龄乘减等于,你知道老师多大了吗?学生算出老师岁了()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如果设周后树苗长高到,那么可以得到方程:()甲、乙两地相距,张叔叔从甲地出发到乙地,每时比原计划多行走,因此提前到达乙地,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多少千米? 设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可以得到方程:6112222=+-x x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截至年月日时,全国每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为人,与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长了.如果设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每万人中约有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那么可以得到方程:( )()某长方形操场的面积是2m ,长和宽之差为,这个操场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米?如果设这个操场的宽为,那么长为().可以得到方程5850)25(=+x x 目的:通过准确列五个方程,感受:、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五个方程可分为三种类型:一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事项:学生在列方程时要注意以下问题:、让学生读题、审题,锻炼学生的审题能力;、()中单位换算:米厘米。

等量关系为:最后树高初始树高每周生长高度; 、()中单位换算:分61小时。

等量关系为:原计划所用时间现在所用时间提前时间;、()中数字在前,字母在后。

环节四: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含义内容:议一议()由上面的问题你得到了哪些方程?其中哪些是你熟悉的方程?与同伴进行交流.共得到五个方程。

其中()、()、()都只有一个未知数,在小学学习时常见。

()方程,,(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

目的:由()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思考所列的五个方程的特点:未知数的次数、位置不同;由()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实际效果:逐步引发学生对方程特点的研究,由此让学生自己说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并判断上述五个方程只有三个一元一次方程。

结论的得出源于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并不断地综合总结,体现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内容: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是的打“√”,不是的打“x”。

() ( ) () ( )() ( ) () ( )() ( ) () ( )() 2m ( ) () 2r= ( )sπ目的:巩固定义,准确判断一元一次方程的形式。

效果:()、()、()是一元一次方程。

学生易出现以下错误:、漏掉();事实上()是最简洁的方程形式;、错选(),次数不满足条件。

内容:方程的解得含义: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完成随堂练习题:是下列方程的解吗?() ( ) ;()2x目的:了解方程的解的含义;判断是否为方程的解的方法:将解带入原方程,分别计算左和右,看是否相等。

相等则为原方程的解。

实际效果:、学生有小学的基础,能理解方程的解的含义;、学生熟练将方程的解带入方程进行验证,得出结论。

环节五:达标检测内容:完成教材上的随堂练习、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在一卷公元前年左右遗留下来的古埃及纸草书中,记载着一些数学问题.其中一个问题翻译过来是:“啊哈,它的全部,它的71,其和等于.” 你能求出问题中的“它”吗? 解:设“它”为,则:1971=+x x ()甲、乙两队开展足球对抗赛,规定每队胜一场得分,平一场得分,负一场得分.甲队与乙队一共比赛了场,甲队保持了不败记录,一共得了分.甲队胜了多少场?平了多少场?解:设甲队赢了场,则乙队赢了()场。

则:()22103=-+x x 、达标练习:1、 如果25-m x 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 .2、 下列各式中,是方程的是(只填序号)①②③7m ④ ()3、 下列各式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只填序号)①②③④4、 的%加上等于 . 则可列出方程: .5、 某数的一半减去该数的31等于,若设此数为,则可列出方程 6、 一桶油连桶的重量为千克,油用去一半后,连桶重量为千克,桶内有油多少千克?设桶内原有油千克,则可列出方程、小颖的爸爸今年岁,是小颖年龄的倍还大岁,设小明今年岁,则可列出方程: 、 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倍,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倍,求父子今年各是多少岁?设年前儿子年龄为岁,则可列出方程:目的: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实际效果:、学生基本能很好地对随堂练习的问题给出准确的解答。

、由同学选自己组的代表发言,对随堂练习 中的各个量及所表示的意义进行说明,加深对背景下的数学模型的理解。

、达标练习中的题可以有选择的做。

环节六:课堂小结内容:师生互动,梳理本节内容。

(本节课你的收获,你的疑惑) 目的:鼓励学生结合学习本节课本内容及课前的预习,谈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包括如何调整自己的读书方法.实际效果:学生一方面总结出了:1.本节给出了四个知识点:等式(回顾巩固),方程(给出描述性定义),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的解(根).2.感觉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列方程相比小学算术法,给出的思维方式与途径更具普遍性.3.列方程的核心:实际问题“数学化”,关键是找到等量关系。

另一方面:每位同学都在现有程度上,适当调整自己的读书预习方式及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途径.环节七:布置作业、习题、思考:如何得到所列三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五、教学反思:1.此阶段的学生有比较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对与自己的主观经验相冲突的现象,教师只有进行得当合理的诠释方可得到学生的认可。

授课时要设法让学生体会运用方程建模的优越性,将能使众多实际问题“数学化”的重要数学模型成为学生学习后续知识的自觉选择。

2.让学生在简单的背景问题中,一点一滴地体会分析已知量、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对列方程的帮助,其正做到分解难点、降低难度、突破难点的目的.3.学生的读书仍然停留在表面上的阅读,还须继续坚持和及时引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