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检测与加固论文

合集下载

论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

论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

论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摘要: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结构的质量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因为建筑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为人们提供一个满足各类需求舒适的生产、生活空间。

近些年来,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已经受到了众多业内人士们的广泛关注。

虽然如此,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的意义,然后回顾了相关领域的发展历程,进而从目前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现实出发,引出了几种常见的检测技术与加固方法,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关键词:结构检测;加固;探讨分析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a一、前言国内外大量实践经验表明结构检测是对建筑物质量评定的重要依据,也是对建筑物进行鉴定与评估的基本依据。

当一项工程初具规模之后,建筑结构的检测与加固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建筑物在结构检测与加固方面的需求较大;到2012年,我国现有城市建筑面积已经达到了近五百亿立方米。

由于我国城市改造进程已经成为了现今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设计与施工中的种种实际问题以及各类自然灾害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成为了当前面对的紧迫问题之一。

二、我国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发展历程与相关问题的原因分析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在建筑结构检测领域起步较晚,大约比发达国家要晚了三四十年。

第一个高峰期是上世纪五十年代,那时候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举。

我国迎来了一次“建筑维修”的高峰期,但是当年的工艺与手法都较为落后,以基本的围护与加固为主。

第二个高峰期就是“唐山大地震”之后,人们开始对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从唐山地震到改革开放前,我国陆续颁布了工业、民用建筑检测鉴定等多项国家标准。

第三个高峰期就是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因此建筑检定标准也需要配套。

三、目前我国在建筑检测与加固的常见方法探析对结构技术状况的调查和检测是进行可靠性鉴定的基础,其目的在于了解结构的使用历史、使用环境、各类荷载及作用、结构的几何参数和工作性能以及损伤、变形和裂缝所造成缺陷和损坏的原因,做出贴切的分析,所有这些,都必须借助于各种检测技术,尤其是现场的检测技术。

浅谈建筑结构的检测及加固

浅谈建筑结构的检测及加固

3 建筑 结构 检 测 、 固应 注 意 的 问题 加
建 筑 结 构 的检 测 , 检 测 方 法 的选 择 、 样 的抽 取 、 备 的 其 试 设 采 用 、 试 数 据 的分 规 测
范、 规程 的规 定和要求 。同时 , 在拟定检测方案时应尽量选用可
1 常用检测方法
结 构 检 测 工 作 包 括 的 内容 比较 多 , 般有 结构 材 料 的 力 学 一 性 能检 测 、 构 的 构 造 措 施 检 测 、 构 构件 尺 寸 检 测 、 筋 位 置 结 结 钢 及 直 径 检 测 、 构 及 构 件 的 开 裂 和 变 形 情 况 检 测 及 结 构 性 能 实 结 荷 检 测 等 。 随着 科 学 技 术 的 日益快 速 发 展 , 目前 结 构 检 测 的方 法 种 类 也 较 多 , 以按 不 同 方 式进 行分 类 。 叙 述 简 便 , 们 按 可 为 我 所 检 的 结 构 种 类 把 建筑 结 构 检 测 方 法 分 为 : 混 凝 土 结 构 检 测 ( : 凝 土 强 度 回弹 法 、 声 波 法 、 声 回弹 综 合 法 、 芯 法 ) 如 混 超 超 取 、 砌体结构检测 ( : 压法 、 如 轴 砂浆 片 剪 切 法 , 回弹 法 、 钉 法 ) 钢 射 、 结 构 检 测 ( : 声 波 无 损 检 测 、 线 检 测 、 流 检 测 、 粉 检 如 超 射 涡 磁 测、 涂层厚度检测 、 钢材锈蚀检 测) 和钢一 混凝 土组合结构检 测 ( : 管 混 凝 土 的强 度 与 缺 陷 检 测 ) 。 如 钢 等 对 混 凝 土 结 构 的混 凝 土 材 料 强度 目前 广 泛 应 用 的检 测 方 法 是 钻 芯 法 和 回 弹法 。 芯 法 是 在 建 筑 构 件 上 钻取 混 凝 土 芯 样 钻 直 接 进 行 抗 压 强 度 检 验 。 果准 确 可靠 。 会 造 成 对 结 构 物 局 部 结 但 的损 坏 。 其 是 对 重 要 的 结构 部位 . 法 进 行 大 量 的 检 测 。非 破 尤 无 损法 中的回弹法、 声法、 声一 弹综 合法所测 定的参数 ( 超 超 回 回 弹 值 、 速值 ) 混 凝 土 强 度 来 说 并不 很敏 感 , 试 结 果 精 度 不 声 对 测 高, 可供 参 考 。 对 砌 体 结 构 的 检 测 目前 主 要 使 用 轴 压 法 、 顶 法 、 位 单 扁 原 剪 法 、 位 单 砖 双 剪 法 、 出 法 、 压 法 、 浆 片 剪 切 法 、 弹 原 推 筒 砂 回 法、 点荷 法 、 钉 法 。这 些 检 测 方 法 大致 可 分 为两 类 : 接 法 和 射 直 间接 法 ,前 者 为 检 测 砌 体 抗 压 强度 和砌 体抗 剪 强度 的 方法 , 后 者 为 测 试 砂 浆 强 度 的方 法 。 由于 钢 结 构 的 材 质 均 匀 , 此 具 有 强度 、 性 与 韧 性 均 能 因 塑 较 方 便 地 进 行 测 试 的优 势 。 其 最 大 的缺 点 是 : 材 易 腐蚀 , 但 钢 耐 火 性 差 , 时钢 结 构 是 一 类 缺 陷 敏 感 性 结 构 , 以钢 结 构 的 检 同 所 测 主要 是 针 对 材 料 与 连 接 缺 陷 以 及 锈 蚀 程 度 与 涂 层 厚 度 的 检 测 。通 常 所 采 用 的方 法 有 : 声 波 无 损 检 测 、 透 检 测 、 线 检 超 渗 射 测、 涡流 检 测 、 粉 检 测 、 材 锈蚀 检 测 及 涂 层 厚 度 检 测等 。 磁 钢

钢结构工程检测与加固结课论文

钢结构工程检测与加固结课论文

钢结构工程检测与加固结课论文钢结构工程事故的分析与处理摘要:本文从疲劳、失稳、锈蚀在钢结构工程设计、加工制作、安装施工、正常使用、老化阶段中会导致结构的损伤与破坏,从而造成事故。

并对事故的类型、原因进行了解剖,以及对事故的处理。

关键词:钢结构;疲劳、失稳、锈蚀、事故、分析、处理1.事故的一般原因分析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结构选型及设计方案不合理;计算简图不当,计算结果错误;荷载取值与受力情况不符;材料选用不妥,不能满足工程要求;结点构造不合理,造成致命缺陷;对施工阶段的特点和使用阶段的特殊要求欠考虑。

制作阶段存在的问题:不按图纸要求制作,任意修改施工图;制作尺寸偏差过大;制作工艺不良,设备落后;缺少熟练的技术工人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不能严格遵守施工及验收规范;不按照有关标准规范检查验收;存在偷工减料行为。

安装阶段存在的问题:安装顺序及工艺不当;吊装、定位、校正的方法不正确;临时支撑刚度不足,安装中的稳定性差;现场焊接及螺栓施工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防火及防腐做法不达标;存在偷工减料行为。

正常使用阶段的事故原因:使用不当引发过大地基下沉;超载使用;任意开洞、局部改造削弱了构件截面和结构整体性;生产条件改变,但未进行必要的鉴定与加固;生产操作不当,造成构件或结构损坏但未及时修复;使用条件恶劣,又不认真执行结构定期检查维修规定;不可抗力.如战争、火灾、水灾、地震等。

[1]。

2。

钢结构的疲劳破坏事故在反复交变荷载的作用下,在应力水平远低于钢材的极限抗拉强度甚至屈服点的情况下发生的钢结构或构件的破坏现象,称为疲劳破坏。

疲劳破坏与钢材的静力强度和最大静力荷载并无明显关系,而主要与应力幅、应力循环次数和构造细节有关。

因此,必须从构造细节出发,尽可能地减小应力集中,从而改善结构构件的疲劳性能。

在设计过程中,应选用优质钢材,减少材质缺陷;采取合理的构造做法,避免焊缝集中,减少截面突变;在制作、安装过程中,应使缺陷、残余应力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尽量避免产生附加应力集中;对焊缝进行修补,以缓解因缺陷产生的应力集中。

对建筑结构的检测以及加固方法的综合论述

对建筑结构的检测以及加固方法的综合论述
日 程术 技
对建筑结构的检测以及加固方法的综合论述
闰 建 军 伊犁州建筑勘察设 计研 究院
现浇板混 凝土强度可以满足设计 综 合上述混凝土强度 回弹法和后装拔出法 的 检测结果 , 的检测结果 , 现浇 板混凝土 强度可 以满足设计 C 0 要求 。 2的 2的 42 .采用楼板铡 厚仪及局部 钻孔检测现 浇 状 况,为业主 的维权提供法律依据 ,同时也 C 0 要求 。 楼板 的厚度, 得主卧室中部控制 截面平均厚 测 23现浇楼板配筋检测 . 为 类似 的房 屋 检 测提 供 借 鉴。 采 用喜 利得 ( I I钢 筋探 测 仪( 1 度8 m m, H LT ) FS 0 5 次卧室中部控制截面厚度9 m m, 4 客 关键词 : 商品房 楼板问题 质量检 测 S S e 汲 开凿混凝土楼板对楼板的配筋及钢 厅 中部控 制截 面厚度15 y tm 1mm, 书房 中部控制截 筋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 面厚度13 Y 部分测 点楼 板厚度偏差超 过规 0ml, l 1 房晨建筑 结构概况 根据 Ⅸ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 5 00 范要求。 混 GB 0 1— 该 房 屋为 四层框 架 结 构房 屋 ( 层有 阁 顶 0 2 第92 1 板主 筋钢 43 .采用钢 筋探测仪 及开 凿混凝 土楼 板对 楼 ), 底层 为架空 层作 车库 。 屋主体 结构 长 2 0 ) ..条的规定及设计要求 , 房 0 分布钢筋保护层厚度不 楼 板的配 筋及 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 , 结果 3 .4 米, 0 4 0 开间一般为32 37 } 90 0 宽1 .4 米。 .米、 . 筋保护层厚度为2 m m, 0 。 混凝土结构工程 施工质量验 表明: 楼板实体受力钢筋的间距、 保护 层厚度偏 米、 . 42 , 41 米、 .米 进深一般为33 、 .米。 . 4 8 层 小于 1m m 根据 《 米 特 GB 00 - 02 第552 高29 架空层层高24 框架填充外墙墙 体 收规范》 ( 524 20 ) ..条的规定, 差存在超过规 范允许偏差 的测点, 别是板 面 .米, . 米。 受力钢筋的问距允许偏差 为± 0 1mm, 根据附录 负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偏大, 这是施工控制不严引 采用2 0 4 厚多孔砖, 混 合砂浆砌筑 。 M5 楼面面层 E ..条的规定楼板实体受力钢筋的保护层 起 的。 第E04 为3 厚细石混凝土 。 0 板底粉 饰层厚为5 mm。 44 .根据 实测 的混凝士强度、 板厚 、 配筋及 8 m, 5 且每次抽样检 该 楼抗 震 设 防 烈 度 为6 , 构 抗 震 等 厚度 允许偏差 为+ m 一 mm, 度 结 次卧室、 书房楼 板 级三级 , 采用框 架结 构体系 , 本工程环 境类 别 验结果 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 差均 不应 大干规定 钢筋保护层厚度验算主卧室、 . 倍。 截面承载 力, 结果表明: 上述区格楼板跨 中及支 为一 类。 现浇楼、 屋面板, 楼板板厚10 m 允许偏 差的15 0 m、 实测结果表明, 结构实体受力钢筋的间距、 座截面的实际承载 力与荷载效应的 比值最小值 10 l梁 、 2mf。 板混凝 土强度设计等级为C 0 板 2, 保护层厚度偏差存在超过规范允许偏差的测 为1 8 承载力满足规 范要求。 ., O 设 计受力钢筋 为I 级钢 筋 ( 圆钢 ) 分布钢 筋一 J , 特 这是 45 .采用实测数 据对主卧室 、 卧室、 次 书房 般 为 8 0 , @2 0 现浇 板设计钢 筋保护层厚度为 点, 别是板面负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偏 大, 施工控制不严引起的。 楼面现浇板块 进行荷载 作用下的截面裂缝宽度 2mm。 0 基础为沉管灌注桩基础 。 验算, 结果表明:次卧室 ⑥轴支座板 面按荷载 24现浇楼板裂缝检测 . 2 现浇楼板质量检测 、 现 浇楼 板 结 构裂 缝 检测 结 果见附 图、 附 效应标准 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所计算得的 21现浇楼板厚度检测 . 通过现场裂缝观测、 测量发现楼面裂缝有以 截 面裂缝宽度03 3 .4m m大于规范对该环境类另 采用北京智博联生产的楼板测厚仪及局部 照, 下最大裂缝宽度限值 ( i = .mm) 其余截 wlm 03 。 钻孔检测 现浇楼板 的厚度, 一般在房 间的四角 下特征: () 部分裂缝 为面层找 平层裂 缝, 1大 并非 面计算裂缝宽度小于规范限值, 足要求 。 满 部位 ( 离两侧墙边约3 c 5 c 及中部选5 0 0 m’ m) 个 4 6 用实测数 据对主卧室、 卧室 、 .采 次 书房 点进行检测 , 业主发现 问题 的卧室中部加 测5 个 现浇板裂缝; ( ) 间现 浇 板在 角部 、 2房 中部 板 面 存在 楼 面现浇板块 进行荷载作用下的挠 度验算 , 结 点, 餐厅、 卫生间、 走道 由于楼下住户 已装修 无 结构 裂 缝 , 度在 l m I 0 m, 大宽 度 果表明: 述各房间按荷载效 应标准组 合并考 深 0 i T 3 m 最 上 法测量。 4 0 mm, 还未形成贯穿裂缝; 虑长期作用影响所计算得的挠 度小于规 范的限 根据 《 混凝 土结 构 工程 施 工质量 验收 规 i . ( 板底 已装修, 3 ) 未发现裂缝。 值, 满足要求 。 范》 ( B 0 0 ~ 0 2 第8 32 G 5 2 4 2 0 ) ..条的规 定, 现浇 3. 现浇楼板 裂缝 成因分析 47 .分析表 明主卧室现浇楼板板面南北走向 混凝 土结构 的截 面尺寸允许 偏差 为 ( 5 + ) 一 , 8 有限元分析表明主卧现浇楼板板 面裂缝部 缝宽 为04 i的非贯穿裂缝为楼板结构温缩、 . n m mm, 实测结果表明。 分测点楼板厚度偏差超 部 位 已位于正弯矩 区域 的截面 受压区 , 为板面结 干缩裂缝 , 电线管及 过大的板 厚施工偏 差削弱 过规范要求。 构温缩 、 干缩裂缝 , 支座钢筋在该处 已截断 , 电 了楼 板的抵 抗能 力。 分析表明次 卧室西 南角现 22现浇楼板混凝土强度检测 . 过大的 施工偏差 使得该 浇楼板板面缝宽 为04 . m的非贯穿切 角裂缝为 m 由于楼 下住 户已装 修无 法直 接从楼 板 上 线管 对截面造成 削弱 , 5 在该处形成薄 弱 荷载 、 楼板结构温 缩、 干缩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 钻芯取样 测定混凝 土的强度, 为了对楼板结 构 处楼板平均厚度只有约8m m, 削弱了板面抵抗 能力。 而 过 大的 钢筋 保护 层厚度 .弱 了板 面抵 抗能 肖 I 』 混凝土 质量 现状 进行评定 , 利用回弹法和后装 区域 , 裂缝宽度计算表明次卧西 南角现浇楼板板 力。 上述 裂缝 目前尚不影响楼板结构的安全, 但 拔 出法测定 混凝土 的强度, 其方法按 照 《 回弹 .6 mm, 发 展下去 会影响 房间的正常使用, 目 应进 行封闭 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G / 2 — 面在恒 载作用下的裂缝 宽度只有0 0 2 J T 3 J .mI , 板面 结 处 理 。 2 0) Ⅸ 0 1 和 后装拔 出法检测混 凝土抗 压强度技 前裂缝 宽度为0 4 n 该 裂缝 为荷 载、 构 温缩 、 缩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干 而过 大的钢 筋 5、 加固措施 术规程》 ( C 0 99 ) CE S 6 :4 进行。 验算 数据 表 根据检测结果, 受检居室主卧室、 次卧室等 在⑥轴一 ⑩轴一 A轴 c 轴范 围的现 浇楼板 保护层 厚度削弱了板面抵 抗能 力。 上布置3 个测点 进行后装拔 出法拉拔 试验 检测 明次 卧室 ⑥轴支座板面按荷 载效应标 准组合 房间控制截面楼板厚度偏差超出允许偏差下限 板 混凝土 的强度 , 测得拔 出力为l. N、 39 并考虑长 期作用影 响所 计算得的截面裂缝宽度 较多, 面钢 筋保护层厚度偏差 超出允许偏 差 75 k 1 .2 已影响楼板 的抗 裂性能及使用性能, k 1.4 N, N、6 2 k 取最小值 1.2 N 39 k 作为该测 将大干规 范对该环境类 别下最大裂缝宽度限值 上限较 多, wl O3 m a r 。 考虑到该 户型内部为大空 间, 浇板 上面层多 现 区拔 出力计算值 , 相应的混 凝土强度换算值 为 ( i - . m) 上述裂缝 目前尚不影响楼板结构 的安 全, 开裂、 空鼓 , 议结合面层的返修, 建 在现浇 板上 2. 1 MP 。 9 a 则该区域现浇板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但发展下去 会影响房 间的正常使用, 进行封 浇筑4 m m厚C 0 石混凝 土, 应 0 3细 内配中6 2 0 @ 0 为2 . a 1 MP 。 9 钢筋 网, 纵横向拉通, 工时应注意新旧混凝土 施 在⑥轴 一⑩轴 一 A轴 一C 范围=卧室的现 闭 处 理 。 轴 4. 检测 结论 的结合, 采取措施保证 旧混凝土的共同作用。 浇楼板板 面上分别布置回弹测区检 测混凝土的 根 据 《 凝土 结 构工程 施 工 质量验 收规 混 强度, ⑥轴 ④轴 一 A轴 C 轴范围卧室经修正 参考文献 : G 52 4 2 0 ) 规程对 后的混凝土强度平均值2 . MP , 9 4 a 标准差22 范》 ( B 0 0 — 0 2 及其他 相关规范、 . 9 【马铭, 1 1 赵传凯, 吴学芹某商品 . 房楼板质量检测及 并依 据 《 凝土结 混 MP , a 混凝 土强度推定值2 . MP 。 5 a ⑧轴 ⑩轴 该 房屋楼板 质量进行检 测, 7 原因分栀 ( 5 0 0 2 0 ) A 轴一 轴范 围卧室经修正后 的混 凝土强度平 构设 计规 范》 GB 0 1- 0 2对楼板承载 力、 C [既有结构检测与评定标准D / 0— 4 05 2 】 GT 8 0- 0. J 8 2 变形进行验算, 得出如下结 论: 均值2 . MP , 准差28 a 混凝 土强度 裂缝宽度、 68 a标 . MP , 2 [房屋质量检测规程D J8 9 9 3 】 G0- - . 79 41 .综合混 凝土 强度回弹 法和后 装拔 出法 推 定 值2 . P 2 2M a

工程结构鉴定加固论文

工程结构鉴定加固论文

工程结构鉴定加固论文从工程结构设计到工程结构加固的思考工程结构加固的对象是既有建筑物。

由于我国建国以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特殊情况,我国的建筑行业经历了大规模建设时期的蓬勃发展,到现今的逐渐趋于稳定。

过去建造的许多建筑经过几十年的使用,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和老化,急需进行必要的维修和加固;经济的发展对原有建筑物的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需对建筑结构进行改造。

目前,既有建筑结构的加固改造仍然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的工程结构设计规范多次进行修订和完善,既有建筑物根据较早的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往往设计标准偏低,结构承载力或抗震能力不能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

对既有建筑的鉴定应以该建筑建造时的设计规范为准,如果满足原设计规范的要求,即视为鉴定合格。

建筑物鉴定完成后应生成鉴定报告,鉴定报告中必须明确而建筑的剩余使用年限,而剩余使用年限应依据现行规范进行判定。

鉴定后的加固改造也应按现行荷载及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工程结构鉴定与加固的目的是延长既有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确保建筑结构在目标使用期内的安全。

所以结构加固改造首先要明确结构加固设计使用年限,根据不同的设计使用年限,鉴定结果可能不同,加固改造方案也可能不同。

目标使用期应根据结构原设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委托方期望的继续使用年限综合确定,可以考虑结构剩余耐久年限评估情况,必要时还应进行投资与收益的综合分析。

根据结构加固设计使用年限,结构加固实际时取用的基本雪压值、基本风压值及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应进行相应的修正。

新建结构在设计时,需要考虑作用效应及结构抗力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在解决随机性问题时,结构设计规范采用了分项系数或安全系数等方法;在解决设计阶段不确定性问题时,结构设计规范通常采取一些相对保守的措施这些保守措施不计入规范的安全系数,在校准可靠性指标是不考虑起作用,作为结构的安全储备。

对于既有结构,某些不确定性问题已经成为确定的问题在既有结构可靠性评定时,可以合理利用这些设计阶段预留的储备。

工程结构加固论文

工程结构加固论文

《工程结构鉴定与加固改造》——建筑结构加固在发展迅速的城市建设中,建筑是城市即现代建筑都诉说着城市的演变,而对不同时期的建筑群出现的结构问题,或是功能性的改变需要不同的维修加固方法来延续建筑的价值,而建筑结构的鉴定也是密不可分的。

混凝土建筑物、构筑物因出现功能性改变,如接建、增加荷载等,或出现质量问题,如混凝土强度不够、配筋不足、灾后修补等,都需要进行加固。

其加固施工及加固方案的制定尤为重要,对于需要加固的建筑物、构筑物,应根据建筑物、构筑物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加固方案。

方案的确定要遵循安全、经济、快捷、施工方便的原则,只有这样,加固工程才能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建筑结构的鉴定与之密不可分,是保证加固成果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1 建筑结构加固概述优秀的加固方案具体体现在其施工作业方便、施工技术先进、经济效果好、加固质量高等四方面的特点。

1.1 不同类型加固工程与加固方案分析一般来说,加固工程常采用的方法有外包钢加固法、加大截面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和改变结构传力途径加固法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进行工程加固的方法开始广泛应用于各类加固工程中。

具体哪个方案最能体现加固工程所要求的短、平、快、省的特点,应根据需要加固的构件情况,综合确定加固方案。

以框架梁的加固为例,较为合理、经济、技术先进的加固方案当属粘钢锚固法和碳纤维加固法,前者以造价低、施工简单、占有空间小、加固效果好等优点优于加大截面法和预应力加固法,后者除材料费用高外,则各种优势尽显其中,重要表现在自重轻,材料自身几乎不增加重量;强度高,固化后的碳纤维强度比钢材高达十几倍;劳动强度小,一个作业面只需一至两人操作即可;施工工期短,熟练工人每人每天可完成近200㎡左右。

但是,应用其在负弯矩部位进行加固效果不如钢板性能好。

1.2 良好的施工性是加固工程方案必须考虑的条件之一加固工程方案的优劣,首先要把是否具有施工作业方便作为必要条件,没有良好的施工性是阻碍加固工程施工的一个拦路虎。

结构加固结课论文

结构加固结课论文

建筑工程常用加固方法摘要在现代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中,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是建筑工程的头等大事。

文章分析和介绍了目前建筑结构常用的加固方法,重点介绍了各种加固方法的主要特点、用途和适用范围。

同时结合实际工程体会,指出了在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工作中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结构;加固方法;加固施工;1建筑物加固改造的主要原因1)当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已经超过或达到设计基准期时,从理论上讲,结构已经老化,是不宜继续服役使用,但如因种种的原因,这些建筑物还需要继续的使用,则必须对其进行加固改造处理,否则就有可能产生严重后果。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技术的发展,现有建筑物的功能已不能满足人们新的使用要求。

或者因土地资源的有限和地价、拆迁费用的高昂,使得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对旧的建筑物的修缮与改造。

与新建建筑物相比,对原有建筑物进行加固改造不仅见效快,而且其造价仅为新建建筑物的 30%~60%,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3)部分建筑物质量低劣,需要加固处理。

例如,2O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技术立法与工程施工、管理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使得部分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水平低下,质量难以保证,为了正常使用,需及时加固。

4)自然灾害如风灾、水灾、火灾和地震等的原因。

我国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2/3以上的大城市处于地震带,很多城镇曾经遭受过水灾或流沙等灾害。

自然灾害的破坏,重者可使建筑物毁于一旦,轻者会降低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因此,有必要对受损建筑物进行必要的维修和加固,以提高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2建筑结构加固的原则及方法2.1建筑结构加固的原则考虑到加固后对整体结构体系的影响,建筑结构的加固与改造应遵循先鉴定后加固的原则。

加固方案应合理、安全、可靠、经济实惠、方便施工,尽量减少对原有建筑的损坏。

2.2建筑结构加固的方法1)直接加固法。

一是增大截面法。

此法是用同种材料加大构件截面积来提高承载力,工艺简单、适应性强,并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

浅谈建筑结构的检测及加固

浅谈建筑结构的检测及加固

浅谈建筑结构的检测及加固【摘要】结构检测与加固技术是保证建筑质量的重要依托,也是衡量建筑质量的重要指标。

提高和完善我国在建筑工程中的检测和加固技术对于节约国家资金和和企业成本,对于促进安全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鉴于此,本文着重对建筑结构的检验及加固技术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建筑结构;检验测试技术;加固技术On the building structure detection and reinforcement【Abstract】Structure detection and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basis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is also an important indicator to measure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Enhance and improve the detection and reinforcement of construction works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state funds and the cost of doing business for the promotion of safety in production and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view of thi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inspection and reinforcement of the building structure.【Key words】Architectural structures;Inspection and testing techniques;Reinforcement technology我国对结构检测与加固技术的研发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经过半个世纪的历程得到了全面、整体的发展。

概论建筑结构检测及加固方法论文

概论建筑结构检测及加固方法论文

概论建筑结构的检测及加固方法摘要:本文介绍了建筑结构检测鉴定及加固改造的概念和内容,对建筑结构鉴定及加固改造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作出了阐释,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建筑结构;检测;鉴定;加固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建筑结构检测建筑结构加固技术是在对建筑物进行检测、鉴定的基础上,对建筑物进行整体或部分构件的加固,使原结构降低的安全性得以恢复,或者使建筑的使用功能满足新的要求。

因此,进行改造加固设计之前,有必要对原有建筑结构进行检测鉴定并提出检测报告和鉴定报告,为改造设计提供依据。

对于使用时间超过 20 年以上的建筑,检测鉴定的重要性尤其突出。

而目前的加固改造市场,检测这一重要环节往往被严重的忽视了。

原因就在于,一方面甲方往往首先由资金或工期的出发点去考虑项目,而且多数甲方对检测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另一方面,设计单位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多数没有彻底的坚持自己的观点。

客观上来说,中国的加固行业从国家的规范、图集到市场体制都还没有发展到一个成熟的阶段。

建筑结构的检测按照检测目标的不同可分为混凝土结构检测、砌体结构检测、钢结构检测和地基基础及桩基检测。

混凝土结构的检测分为表观检测、混凝土强度检测、混凝土耐久性的检测。

表观检测包括施工偏差测量、缺陷测量、裂缝已经结构或构件的变形测量等内容。

混凝土强度是混凝土构件的关键参数,是混凝土结构性能的重要因素,混凝土强度检测是改造加固项目的重要环节,在进行结构鉴定及加固改造设计之前对混凝土进行强度检测是不可或缺的。

如何正确的确定混凝土构件的实际强度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心和着重研究的课题。

目前混凝土强度检测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回弹法、超声波法、超声-回弹综合法、钻芯法以及拔出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材料会因外部环境产生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的作用出现性能下降的情况,或者可以称之为“老化”。

混凝土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下抵抗老化的能力,即是耐久性。

当外界环境恶劣或者结构年代久远时,就应当充分考虑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

建筑结构加固与鉴定论文

建筑结构加固与鉴定论文

建筑结构加固与鉴定论文摘要:好的加固的方法要在满足人们对建筑物再次施工时所需要得到的效果,所以就必须使其优秀。

这就需要人们在其可以很容易操作、采用科学技术的方式、研究得到的新的方式等等。

虽然还有化学补全法可以使用,但是也有它的缺陷。

所以在确定使用方法前,一定要根据实际鉴定结果和实地的情况来定使用的方法。

本文虽然已经结合本人在这行上所知的情况.但仍有不足之处.以后会大大的改善的。

1 建筑物进行基本的检测的方法和方式在对建筑物进行结构上的检查时要对材料、结构方式、对一些地方的物质等进行重复的检验.还要对在进行施工工作的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进行严格的复检.对构建上觉得不合理的地方采取抽查的方式进行检测,这些都是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检测的内容。

再加上我国有很多的重要的建筑物因为其具有的历史意义、文化象征等的原因又不可以随便就进行拆除.所以对这些建筑物进行鉴定和合理的维修是一个很好的做法。

1.1对建筑物进行鉴定所采取的方法对建筑物进行鉴定也可以说是一种可靠性的鉴定,它可以说是对已经建好的建筑物所能承担的承载力、产生的作用、建筑构件结构对外力和自身结构产生的力的抵抗性以及相互情况所采取的检测、确定、分析以及依靠这些得到的结果,而要产生这种效果可以使用以下三种方案:(1)运用以往的经验来对建筑的检测。

这是一种按照已经发生过的事故下得到的方法.也是一种已经形成一定体系并且对实际建筑检测中有很大帮助的方法.以原来计划出来的标准或者是规章制度作为基本的模板,按照自己对建筑物的大概了解以及确定相关的数值来计算得到的结果作为鉴定的一种方法:(2)实际运用方法。

这是依靠经验方法的提升版本,不仅将经验法中出现的问题解决.而且对鉴定时采取的方式以及相关的科学技术加以重视:(3)使用可靠的原理来进行检测。

这是一种很依赖数学方法的一种鉴定方法,采用概率和数学上的统计原理,同时运用不确定的值的客观情况对建筑物的情况进行可靠性的检测.1.2比较普遍运用的一些方式第一,对现在建筑物主要组成部分混凝土进行的芯样采用取样检测的方法.混凝土的检测可以通过对是芯样样本的施加力量上的情况来做到了解缓凝土实际的受力、抗压的能力:第二,使用专门的仪器进行检测。

修改后的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论文

修改后的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论文

学习《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心得体会通过一个学期的《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了建筑结构的检测、鉴定与加固相关理论和技术方法,其中包括:概论,建筑结构损伤机理与危害,建筑结构检测,建筑可靠性鉴定,建筑结构加固,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等。

本课程涉及的检测、鉴定、加固三个方面的内容,结合相关规范标准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我认为有必要理论联系实际开设这门课。

通过这门课程学习我认识到了:1.结构检测加固的意义(1)设计、施工质量缺陷及安全隐患的消除;(2)大规模基建高潮后的维修;(3)耐久性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4)建筑物商品化以后使用功能变化的要求;(5)经济增长模式变化带来改建的需要。

2.结构检测加固的内容(1)结构安全性(危房及安全隐患)的鉴定;(2)结构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3)结构使用功能及正常维护性检查;(4)长久服役后结构继续使用的鉴定;(5)结构改变用途和改建前的鉴定。

在施工及使用过程中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缺陷,如裂缝、渗漏、冲磨破坏等。

如下表所示结构缺陷类型及事故原因缺陷类型事故原因原材料钢筋强度不足或延性太差;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及配合比问题;混凝土中掺入有害成分;混凝土体积稳定性差,引起过大收缩。

设结构传力体系缺陷,整体稳定性差;内力分析及截面设计缺陷,抗力不足;计构件承受非设计工况;构造缺陷及保温、防水措施不良。

地基软弱地基未妥善处理;湿陷性地基因渗、漏水导致沉降;因人防、地道等影响引起不均匀沉降;周围施工开挖、排水引起不均匀沉降。

施工混凝土搅拌、浇筑、养护施工缺陷;受力钢筋移位及连接质量;预应力失控;结构施工超载或承受非设计荷载;冬季、夏季施工;跨季节施工未采取有效措施。

使用擅自改变结构用途;长期服役未作维护检查;侵蚀性环境对结构的影响;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引起裂缝;早期建筑安全储备不足,累计损伤造成抗力退化。

然而检测鉴定与加固涉及到工程结构,工程结构是以工程材料为主体构成的不同类型的承重构件连接而成的骨架,使建(构)筑物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的功能。

建筑结构的检测与加固研究

建筑结构的检测与加固研究

建筑结构的检测与加固研究摘要:对建筑结构实施科学的检测和加固,首先必须了解火灾对建筑结构造成损害的机理和破坏作用。

建筑结构加固前的检测十分重要,它可以避免加固中的盲目性。

修复加固设计应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要注意被加固构件的节点构造和施工方法,保证加固部分与原结构共同工作并考虑加固对建筑物总体应力变化的影响。

关键词:建筑结构;检测;加固;研究一、火灾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了解火灾对建筑结构造成损害的机理和破坏作用。

混凝土是以水泥为胶凝材料,加粗骨料(石子)、细骨料(砂)、掺和料、外加剂等用水和,硬化而成的人工石。

它在火作用下的机理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表面受火处温度升高比内部快,内外温差引起混凝土开裂。

火灾时,混凝土中各种水分迅速汽化,体积明显膨胀,冲破障碍迅速逃逸,导致强度下降;第二,水泥石受热分解,使胶体的粘结力破坏,出现裂缝,表面发毛、起砂、呈蜂窝状、出现龟裂、边角溃散脱落等现象;第三,骨料和水泥石间的热不相容,水泥石受拉,骨料受压,导致应力集中和微裂缝的开展。

破坏的程度取决于温度升高的速率、最高温度和火作用持续的时间:当温度低于500℃时,浇水冷却的混凝土强度低于自然冷却后的强度,而高于600℃时,浇水冷却后的强度高于自然冷却后的强度。

火对钢材的主要影响,表现在原子热振动加剧并扩散,产生软化,到一定程度后可抵消硬化的影响。

高温时,原子间的结合力也有所降低,从而增加滑移变形,减少了抗滑能力。

在1400℃时,钢筋进人液态,失去了抵抗荷载的能力。

火灾时,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强度随温度升高呈下降趋势,且对光圆钢筋的影响比螺纹钢筋更为突出。

火灾对砌体的作用由砖块材质和砂浆性能决定,砂浆的弹性模量比砖的弹性模量小,热膨胀比砖大,因而在高温受压时产生比砖块更大的横向变形。

二、建筑结构的灾后检测建筑结构加固前的检测十分重要,它可以避免加固中的盲目性。

但是,通过检测所作的鉴定只能大概地确定结构的现状。

对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方法论文

对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方法论文

对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方法的思考与探讨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工程建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表明结构检测是建筑质量评定的重要依据。

同时分析了建筑中常用的检测方法,并介绍了检测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最后根据建筑问题的不同提出了不同的加固法,结合实际的建筑工程经验,指出了在建筑检测和加固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结构检测;建筑结构加固;质量。

中图分类号: tu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引言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房地产等建筑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建筑工程中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是工程质量的重要指标,所以对新建建筑结构的检测和鉴定变得尤为重要,也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本文主要对建筑结构的检测和加固方法进行探讨,首先对国内外建筑检测鉴定技术、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1.1 国内外建筑结构检测技术发展现状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筑大面积的毁坏,所以对房屋建筑的需求增大,人们开始突击建筑房屋,使得房屋的使用寿命短,质量差,这就促使了建筑结构检测和加固技术的发展[1]。

西方国家已经对建筑的维修和改造十分的重视,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制约,对这种需求的投入逐年递增。

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大规模的建筑比较晚,因此结构检测和加固技术发展的比较缓慢。

我国经济建设经历了三个高潮时期:解放初期、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和90年代和新世纪后期。

同样我国建筑物的建设也经历了三个时期:新建、新建和维修加固和改造并重的发展路线。

1.2 我国建筑设计面临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在新形势下,对建筑的结构检测、设计、质量检测和结构加固都面临着新的问题:环境缺陷如建筑物在高温、粉尘、潮湿、重载等恶劣环境下进行施工时,就会造成建筑物寿命的减短。

比如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没有对增加的载荷进行鉴定,装修的时候没有对增加的载荷和设备进行鉴定。

施工引起的缺陷建筑结构的先天不足还来自施工过程造成的缺陷。

造成这种缺陷的原因很多,最为主要的原因是施工人员的素质过低。

结构检测与加固技术论文

结构检测与加固技术论文

结构检测与加固技术论文结构的检测与加固技术摘要:结构的检测与加固技术可分为检验测试技术、鉴定评估技术和加固改造技术。

检验测试技术的基础,为鉴定与评估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基本数据。

鉴定与评估技术是该项技术的关键,是连接检验测试技术与加固改造技术的重要环节,通过计算、分析、比较和论证,确定影响结构性能的因素、各因素影响的程度、存在问题的性质,确定问题的处理方案。

结构的加固与改造是针对结构存在问题的处理,包括施工图设计和施工操作,是对全套技术先进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的验证阶段。

关键字:结构检测结构加固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A一、概述50年来,我国的结构验测与加固技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项到全面、从局部构件到整体结构的发展过程。

尤其是近20多年来,结构的检测与加固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其应用对象已从开始阶段的单层的破旧民居扩展到建设工程中的各类结构。

结构检测与加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于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节省国家与企业的资金、保障企业生产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检验与测试技术结构的检验测试与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送样和质量检查有明显的区别,它通常为事后的检验与测试,检验与测试技术一般为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电子学与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紧密结合的技术。

我国的结构检验测试技术走的是“引进—消化—提高”和“借鉴—独创”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混凝土结构建国初期,我国基本上没有什么现代的检测手段。

到目前为止,关于混凝土强度的检测已有回弹法、超声法、钻芯法、拔出法和灌入法等,以及由上述基本方法组合而成的超声回弹综合法、钻芯回弹综合法等。

混凝土强度的检测技术已基本成熟,成熟的标志在于测试理论的完善和测试仪器性能,目前我国已经有了第二代钢筋测定仪,该仪器可测定120mm厚混凝土层下的钢筋,并可测定钢筋直径,其测试原理为电磁感应。

国产仪器可基本上满足建筑结构检测的需要。

经济发达的国家的同类仪器性能略好一些。

建筑结构检测论文-浅谈建筑结构检测技术

建筑结构检测论文-浅谈建筑结构检测技术

网络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谈建筑结构检测技术内容摘要建筑结构的科学检测、加固是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严格遵循规范要求是建筑工程检测、加固工作的前提。

建筑结构的加固和科学检测是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保障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现从常用的加固方法入手,谈谈常用的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和建筑行业的发展,国家和社会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越来越重视,结构检测是对建筑物工程质量进行鉴定和评估的十分重要的依据。

本文通过对建筑物结构检测技术的总结、分析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和意见。

希望通过对建筑工程结合检测技术的应用的一些论述,使我国建筑结构检测技术能够不断创新和发展,更加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关键词:钢结构;混凝土结构;检测技术;建筑结构;目录内容摘要 (I)引言 (1)1 绪论 (1)1.1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的提出 (2)1.2 常见建筑结构的种类及相应检测内容 (2)2 砌体结构检测技术 (4)2.1 砌体结构检测技术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4)2.1.1 砌体强度检测 (4)2.1.2 砂浆强度检测 (4)2.2 砌体结构检测技术实施现状分析 (5)3 钢结构检测技术 (7)3.1 钢结构无损检测技术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7)3.1.1 磁粉检测技术 (7)3.1.2 射线检测技术 (7)3.1.3 超声波检测技术 (8)3.1.4 渗透检测技术 (8)3.1.5 涡流检测技术 (8)3.2 钢结构检测技术实施现状分析 (9)4 混凝土结构检测技术 (10)4.1 混凝土结构检测技术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0)4.1.1 强度检测 (10)4.1.2 钢筋配置情况检测 (10)4.1.3 混凝土耐久性检测 (11)4.1.4 钢筋锈蚀情况检测 (11)4.2 混凝土检测技术实施现状分析 (11)5 结论与建议 (13)参考文献 (14)引言我国建筑结构检测技术的今天,在经历了多年的结构现场专项检测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应用之后,建筑结构的检测技术进入系统综合发展的阶段。

建筑结构检验鉴定与加固设计结课论文

建筑结构检验鉴定与加固设计结课论文

《建筑结构检验鉴定与加固设计》课程论文既有建筑物结构检测鉴定技术及加固措施研究学科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年级:2013******学号:************既有建筑物结构检测鉴定技术及加固措施研究王从章(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机场建筑工程系,陕西西安 710038)摘要:目前,我国建筑已开始从大规模新建时期迈向了新建与维修并重时期。

加固改造工程由于结构受力的特点,其设计和分析具有较大的技术难度。

同时由于施工条件因素,其施工难度也较建造新的建筑为高。

实践表明,对结构体系的加固和改造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论文中检测鉴定方法和加固方案对其同类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既有建筑物;检测鉴定;结构加固;计算分析Existing building structure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iesAnd reinforcement measuresWANG Cong-zhang(Department of Airfield and Building Endineering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Engineering Institute,Xi'an 710038,China; )Abstract:At present, China has started from the massive building towards a new era of both new and maintenance period. Retrofitting works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ce due to the structure, the design and analysis with greater technical difficulty. Construction conditions and because of factors which are more difficult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of new buildings is high.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inforcement and structural systems with significant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the paper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s and reinforcement program has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and reference of its kind project.Keywords: Existing buildings;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structural reinforcement; computational analysis0. 引言50年来,我国的结构验测与加固技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项到全面、从局部构件到整体结构的发展过程。

谈建筑结构加固方法及问题论文

谈建筑结构加固方法及问题论文

谈建筑结构加固方法及问题论文谈建筑结构加固方法及问题论文直接加固法直接加固法包含的方法有很多,它是直接针对结构构件或者节点承载力提高的加固。

常用的方法有增大截面法,外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置换混凝土法,外粘钢板法,绕丝加固法等。

(1)增大截面加固法。

该方法工艺简单,技术成熟,费用较低,受力可靠,适用梁板柱墙和一般混凝土的加固,但其湿作业以及养护等问题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并且加固后会减小建筑的净空。

其工程量主要集中在一般结构的梁板柱上,通过加大结构的抗力截面来提高结构的承载力,是现行最可靠常规的一种加固法,比较适合中小城市的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加固工程。

(2)置换混凝土加固法。

其兼备加大截面加固法的优点,同时没有降低结构净空的缺点,但仍有关于养护及湿作业等问题。

主要适用于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偏低或者梁柱有严重缺陷的情况,还可适用于混凝土承重构件结构受腐蚀冻害火灾烧损以及地震强风和人为破坏后的修复。

在这里,新旧混凝土接合面的处理情况将直接影响到施工效果。

另外,该技术加固受弯构件的时候需要采取支顶措施。

(3)外粘型钢加固法。

以结构胶为黏结材料,用压力灌注工艺形成高强度的胶层。

它的适用面很广,施工便捷,受力可靠,但用钢量较大,不经济,不适用于无防护结构的高温场所,适用于需要在截面受限的情况下大幅提高承载力以及抗震能力的梁柱结构的加固。

(4)粘贴钢板加固法。

其具有便于施工,无湿作业,以及减少了结构净空等特点,但其粘贴工艺和操作水平将直接影响加固的效果,适用于承受静力作用的受拉受弯以及大偏心受压构件的加固,不能用于素混凝土构件的加固。

(5)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法。

其除了兼备粘贴钢板加固法的优点,还具有耐腐、耐潮、轻便、易于维护等优点,但需要专门的防火处理和表面防护处理,主要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受弯受拉轴心受压和大偏心受压构件的加固,同样不适用于素混凝土构件加固。

(6)绕丝加固法。

该法能显著提高构件的斜截面承载力以及轴心受压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但后者的提高量不大,所以仅适用于提高混凝土柱延性的加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硕士研究生课程«工程结构检测与加固»论文院(系):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任课教师: 研究生姓名:学号: 成绩:日期:砖混结构无支撑托换钢骨混凝土加固方式浅析【摘要】我国已有大量已经建成并且投入使用的砖混建筑。

由于使用时间长同时受到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这类建筑除出现一些质量问题之外,也会因用途发生变化,而需要进行改造。

在房屋加固改造中,有一种技术被称为托换技术,通过对部分承重墙的拆除,从而达到增大使用空间,改变房屋使用用途的目的。

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情况,提出了相对合理的加固方案,采用砖混结构无支撑托换钢骨混凝土组合梁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加固效果。

【关键词】砖混建筑钢骨混凝土梁加固改造引言中国是一个既有建筑拥有量相当大的国家,同时在全球也是建筑市场最大的国家,每年大约18-20亿平方米的建筑总量,接近全球年建筑总量的一半。

截止到2009年,我国的既有建筑总面积达到420亿平方米,其中60%是居住建筑,而且有近120亿平方米办公楼、商业写字楼、酒店、医院、机场等公共建筑。

这样巨大数量的既有建筑物,如何管理和使用,如何进行病害处理和维护加固,已经成为当前的主要课题。

建筑物的兴建,使用,病害以及老化过程遵循着一种规律,即:首先大兴土木建筑;然后新的建筑物将会逐渐减少;再而既有建筑物逐渐进入病害和老化阶段,需要维修和加固的建筑物数量将逐渐增多;最终,拯救既有病害和老化建筑物则呈大兴之势。

在发达国家中,大兴土木基本已经是过去时,新兴建筑物投资较少,因此工程数量也较少。

而既有建筑物病害处理和维修加固工程的投资比重则占40%以上,工程数量占60%以上。

在我国,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大兴土木建筑的势头也开始减缓,或者说到了“拐点”,新兴的建筑物也开始逐渐减少,对既有建筑物的维修加固已经逐渐增多起来。

有鉴于此,既有建筑物维修加固的只是技术,方法工艺,设备材料以及使用管理等,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我国已有大量已经建成并且投入使用的砖混建筑。

由于使用时间长同时受到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这类建筑除出现一些质量问题之外,还逐渐暴露出的是已经不能适应因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带来的使用功能上的改变,对原建筑物进行加固改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另一方面,即使是近期建设的房屋,也会因用途发生变化,而需要进行改造加固。

在房屋改造中,我们通常采用结构承载力核算从而加固构件的办法来处理由于建筑功能变化而导致荷载增加(建筑承重结构体系不作改动)的这类改造房屋。

目前,在国内采用加固构件来改造房屋这一方面的技术已经较为成熟。

另一种加固改造的方法和技术是托换技术,托换技术分为两种:一种是采用先局部拆除再进行加固改造这种方法,而另一种则是在保留原有楼面或屋面的基础上,综合采用结构加固,上部结构顶升与复位和废弃构件拆除与基础加固等技术来达到改造的目的。

托换技术主要是针对由于建筑功能变化需将原来结构的部分承重墙体或柱子取消以获得较大的使用空间这种情况。

房屋改造中主要有一下两种常见的情况:(1)由于建筑功能变化导致增加使用荷载而建筑承重结构体系不作改动,处理这种情况一般采用结构承载能力核算,构件加固的方法处理即可,目前这一方面的技术已较为成熟。

(2)由于建筑功能变化需将原来结构的部分承重墙体或柱子取消以获得较大的使用空间。

处理这种情况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采用先局部拆除再进行加固改造的方法,而另一种方法是保留原有楼面或屋面综合采用结构加固,上部结构顶升与复位和废弃构件拆除与基础加固等技术来达到改造的目的,这类技术统称为托换技术。

结构托换是指将原有结构体系荷载转移到另一种结构体系上的结构改造方法,它在房屋改造工程中是一项非常具有使用价值的技术,但由于采用这一项技术会改变原有结构的受力状况,技术要求较高,处理不当会导致结构开裂甚至倒塌,因此结构托换也是一种高难度、高风险的特种技术。

同时,建筑物的加固改造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我国的总体水平还不高,相关的一些出版刊物和书籍等以介绍施工方法及工程实例为主,缺少系统的理论研究,在结构托换的理论与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如何建立合理的计算模型和确定有效的计算方法,确保新老结构的安全可靠等方面还需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有鉴于此,很有必要对房屋结构托换技术的设计方法以及荷载传递路线和结构受力情况进行系统的归纳,分析和研究。

一、绪论工程结构在建造的过程之中以及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会由于各种原因产生一定的损伤和病害,从而会给结构带来事故的隐患。

结构加固技术是给那些带病,带伤的结构送来了“医疗手段”。

经过结构加固技术“医疗”过的结构,自身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得到提高,生命周期得到延长,用途也可以得到扩展。

结构加固技术“医”好了结构,创造了经济效益,更可贵的是,还保护盒节约了社会资源,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结构加固技术以及结构加固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是21世纪的朝阳行业。

1.1结构加固的任务结构受到损伤或者是产生了病害,就会影响到它自身应有功能的发挥,使用年限也将会受到影响,安全等级也会下降。

总而言之,结构的可靠性将会降低。

结构加固,是对结构的“救死扶伤”,结构加固的任务就是恢复结构应有的功能,保持或提高结构原有的可靠性。

1.2结构加固的分类工程结构分类的立足点是多种多样的,而结构加固的分类与工程结构分类相似:按加固手法分:(1) 直接加固法 (2) 间接加固法按承载用途分:(1) 抗剪加固(2) 抗弯加固(3) 抗震加固按完成功能分:(1) 补强加固(2) 增加刚度加固(3) 外加预应力加固(4)抗失稳加固按结构用途分:(1) 民用建筑结构加固(2)工业建筑结构加固(3)桥梁结构加固(4) 水工结构加固按结构材料分:(1) 砌体结构加固(2)混凝土结构加固(3)钢结构加固 (4) 木结构加固按加固使用材料和方法分:(1)粘钢加固(2 粘纤维布加固(3) 植筋加固(4) 裂缝灌浆加固按结构施工管理分部工程分:(1) 地基工程加固 (2) 基础工程加固 (3) 主体工程加固按结构工程施工管理分项工程分:(1) 地基加固 (2) 基础工程 (3) 墙梁板柱加固1.3结构加固的方法沿革结构加固的发展方向有2个,一个方向是加固技术工艺的发展,另一个方向则是加固所使用的材料的发展。

这里所说的工艺和材料这两者的发展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技术工艺的发展路线包括:粘结,植筋加大截面,植筋锚固,裂缝灌胶和预应力应用等,而材料的发展路线包括:结构胶,钢板,纤维材料。

目前来说,已经比较成熟的结构加固方法有将近20种,它们分别对应不同的被加固对象。

现在结构加固技术的主要科学课题仍是工艺技术和材料应用两个方面,新工艺和新材料始终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1.4结构加固的基础原则结构加固技术和方法的多样化,既给了加固工程师们选择的空间,也带来了怎样确定具体方案的麻烦。

所以,结构加固怎样才能达到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的要求,应该有一定的原则依据。

现而今的工作实践使结构加固界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即结构加固的基本原则是“效果可靠,施工简便,经济合理。

”1.5托换技术课题的研究意义在我国,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城市化的加速向前推进,城市用地日益减少,新兴的建筑物也开始逐渐减少,对既有建筑物的维修加固已经逐渐增多起来。

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的话,当社会发展达到一定的发达程度之时,采用对已有建筑房屋进行改造的方法来满足人们的房屋使用需求的比例将会大幅度上升。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道路之上,因此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房屋改造工程数量必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前景也将十分广阔。

目前,我国已有大量已经建成并且投入使用的砖混建筑。

由于使用时间长同时受到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这类建筑除出现一些质量问题之外,还逐渐暴露出的是已经不能适应因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带来的使用功能上的改变,对原建筑物进行加固改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另一方面,即使是近期建设的房屋,也会因用途发生变化,而需要进行改造加固。

通过改造使得原有旧建筑能够满足房屋使用者新的使用要求,这是房屋改造的核心所在,在不考虑房屋加层,扩建的情况下,在房屋改造中,我们通常采用结构承载力核算从而加固构件的办法来处理由于建筑功能变化而导致荷载增加(建筑承重结构体系不作改动)的这类改造房屋。

目前,在国内采用加固构件来改造房屋这一方面的技术已经较为成熟。

另一种加固改造的方法和技术是托换技术,托换技术分为两种:一种是采用先局部拆除再进行加固改造这种方法,而另一种则是在保留原有楼面或屋面的基础上,综合采用结构加固,上部结构顶升与复位和废弃构件拆除与基础加固等技术来达到改造的目的。

托换技术主要是针对由于建筑功能变化需将原来结构的部分承重墙体或柱子取消以获得较大的使用空间这种情况。

既有建筑物的结构托换作为改造工程技术的有效手段之一,一方面不仅可以节约宝贵的城市用地,有利于商界或者金融界占住黄金地段;另一方面也节省征地投资和征地工作量,节省管网建设,减少用户的搬迁。

通过对既有建筑物的结构托换改造,满足新的使用要求,并延长原建筑的建筑寿命,降低建筑物的全寿命成本。

建筑物的托换按部位可分为上部结构托换,基础托换与地基处理托换;按性质可分为改造托换,灾损处理托换。

对于建筑物上部结构改造托换,包括增加层高,改变开间或进深,墙体开设洞口等。

建筑物改变开间或进深可采用抽墙法,抽柱法处理。

与局部拆除改造法相比,托换技术具有一下几个优点:(1)节约投资(2)施工周期短(3)改造期间对房屋使用影响小(4)适用性强(5)有效地满足了大空间平面尺寸建筑功能需求。

在旧房改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需要将底下若干层承重墙打通形成大空间的情况。

例如:将原来砖混结构的小开间办公室,宿舍等改造为大空间的餐厅,多功能厅等。

毫无疑问,在房屋改造中托换技术的应用价值是巨大的,而且该技术在实际的加固改造工程中已成功被应用,改造了一大批房屋建筑。

托换技术已经在实际工程中取得成效,但缺少相应的托换技术规范。

目前,由北京交通大学和广东金辉华集团有限公司为主编单位,会同相关参编单位编制的《建(构)筑物托换技术规程》已完成征求意见稿。

在“武汉市普爱医院加固改造工程”中,采用砖混结构无支撑托换钢骨混凝土组合梁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加固效果,但此方法在托换技术规程中尚未有理论计算公式来验证支持,因此,本人针对建筑物托换技术中的砖混结构无支撑托换加固推导相应的计算公式,对此规程做出一定的补充,以供实际工程参考。

国内外建筑物托换技术发展现状工程结构在建造的过程中以及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会因各种原因产生一定的损伤和病害,从而给结构带来事故的隐患。

结构加固技术是给那些带病,带伤的结构送来了“医疗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