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及书法特点
王羲之简介及书法特点
![王羲之简介及书法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b361de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31.png)
王羲之简介及书法特点
王羲之(321~379),字玄宗,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唐朝书法家,一般认为是楷书的奠基者,影响深远。
他的书法风格以清丽明快的特点著称,在书法史上受到赞誉。
王羲之是唐代书法大家,被誉为“书圣”。
他在历史上非常重要,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书艺之冠”。
他是“四家”之一,唐朝文人书法四家为:颜真卿,王羲之,张旭,顾炎武。
其中,王羲之,又称“书圣”,他有“拙于技法,精于笔墨,清丽明快,统与统,虚实有致”的特点。
王羲之的书法,空间感强,在书法史上称为“虚空之书”。
它的特点是“技法严苛、笔画细腻,点画清晰,精巧而不紧绷,毫发当家,有气势、有活力。
其字体清丽,视觉效果好,即使在远距离看也能有良好的书法韵味。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很多,他的名作有《洛神赋》、《谷风图》和《楚辞图》等。
这些作品都充分展现出他书法技法的精湛及其美妙的书法韵味。
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有目共睹,他的书法特点也有很多,大致可以归结为“拙于技法,精于笔墨,清丽明快,统与统,虚实有致”。
伴随着唐代书法家的出现,王羲之的书法也受到重视,几乎成为唐代书法发展的中流砥柱。
他在书法史上的地位无可替代,他的作品也影响着后来的书法家,有关他的书法学术著作及其书法影响也有很多。
综上所述,可见王羲之是唐代书法史上最卓越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以拙于技法,精于笔墨,清丽明快,统与统,虚实有致的特点著称,受到一致赞誉。
他的书法作品影响了后来的书法发展,在书法史上受到赞誉。
简述王羲之的书法风格
![简述王羲之的书法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8ef7de0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6c.png)
简述王羲之的书法风格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他的书法风格独具特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王羲之的书法风格:
1.字体风格:王羲之擅长行书、草书和楷书,其中以行书最为出名。
他的字体潇洒飘逸,笔画流畅,结构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楷书作品如《乐毅论》、《黄庭经》等,也是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2.艺术风格: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独具特色,他的作品既有汉魏古朴的书风,又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他的书法注重意境,追求形神兼备,尤其在行书方面,将书法的韵味、笔法和意境融为一体,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3.创新精神:王羲之在书法创作中勇于创新,他的字体突破了传统的束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他在用笔、结构和章法上都有新的突破,为后世书法家提供了很多启示。
4.影响后世:王羲之的书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典范。
许多后世著名书法家,如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都受到过王羲之书法的熏陶。
王羲之的书法美学观念也影响了后世,如“字如其人”、“书以载道”等观念,至今仍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总之,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具有流畅优美的字体、独具特色的
艺术风格、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深远的影响后世的特点。
他的书法作品和美学观念为后世书法家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王羲之笔法的六大特征介绍
![王羲之笔法的六大特征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32bbfe9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58.png)
王羲之笔法的六大特征介绍王羲之的用笔姿势有着自身独特的艺术特色。
那么,关于王羲之的笔法特点,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王羲之的笔法特点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王羲之的笔法特点王羲之笔法是具有篆隶遗韵,汇碑、帖线条优势,集篆隶、楷书用笔习惯,以绞转为主要特点的丰富用笔,细而化之具有六个方面的主要特征。
(1)具有篆隶遗韵这是王羲之笔法最为重要的特征。
篆隶遗韵是篆书和隶书书体所呈现出的高古、朴拙、厚重、苍茫、大气的精神美。
《东观余论》有评价:“晋史称王逸少书暮年方妙,升平帖升平二年书,距其终才三载,正暮年迹也。
故结字比乐毅告誓诸帖尤古质,殊类钟元常,浑浑然有篆籀意,非遇真赏未易遽识也。
”王羲之的笔法之所以具有这样的“篆籀意”或者说篆隶遗韵,原因之一是这种用笔是当时相对普遍的一种用笔习惯。
由于王羲之当时所处的魏晋时代是隶书向楷书、章草、今草过渡时期,从居延汉简到陆机的《平复帖》,到王羲之的《初月帖》、《姨母帖》,我们可以发现,王羲之具有篆隶遗韵的绞转笔法是在这一书体过渡时期的一种传承性笔法,这是书法史上笔法发展到这一时期应该出现的正常结果。
而且从上个世纪大量出土的汉简、楼兰残纸等墨迹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些残纸、断简的墨迹中几乎都保留着丰富的类似于王羲之这样具有“篆籀意”的绞转笔法,见图十四。
可见当时很多人在使用这样的笔法,也可以说这是当时人们一种比较普遍的用笔习惯。
因为,这样的绞转笔法虽然在形成的墨迹形态上有粗糙、精致之别,高低之分,但在用笔上却没有本质性的区别。
原因之二是王羲之的老师和其本人都擅长隶书或章草。
关于王羲之的学书经历和书法师承,以“少学卫夫人”之说最为著名。
晋中书院(郎)李充母卫夫人,善钟法,王逸少之师。
予少学卫夫人,将谓大能。
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日耳。
羲之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
王羲之笔法的六大特征
![王羲之笔法的六大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4d45edad192e45361066f5f7.png)
王羲之笔法的六大特征王羲之笔法的六大特征王羲之笔法是具有篆隶遗韵,汇碑、帖线条优势,集篆隶、楷书用笔习惯,以绞转为主要特点的丰富用笔,细而化之具有六个方面的主要特征。
(1)具有篆隶遗韵这是王羲之笔法最为重要的特征。
篆隶遗韵是篆书和隶书书体所呈现出的高古、朴拙、厚重、苍茫、大气的精神美。
《东观余论》有评价:“晋史称王逸少书暮年方妙,升平帖升平二年书,距其终才三载,正暮年迹也。
故结字比乐毅告誓诸帖尤古质,殊类钟元常,浑浑然有篆籀意,非遇真赏未易遽识也。
”(2)具有篆隶用笔习惯(转多折少、曲多直少的绞转用笔)篆书用笔最大的特征是笔笔中锋,所有的转折几乎都接近于平动使转,没有转折(像祁三公山碑等个性风格独特的篆书碑帖除外),曲线较多,几乎没有提按、顿挫。
隶书用笔的主要特征是横折几乎都是绞转笔法,转折很少或没有;横直线较多,横直线之中由提按、绞转笔法形成的“波曲”、“一波三折”较多。
篆书和隶书共有的用笔特点是起笔和收笔都讲究藏头护尾,尤其注意线条中段的充实、厚重。
在书论中,我们经常讲的古法、古质,“法”在哪里,“质”在哪里,可能就深藏在线条的中段里。
(3)具有楷书用笔习惯这里所说的楷书,不是特指哪一个朝代的楷书,而是立足当代纵观整个书法史就所有楷书和其它书体相比较而言,楷书的用笔特点一是注意线条的起笔和收笔,起笔和收笔的动作做得精致、丰富而到位;二是运笔形成线条中段的动作以提按为主,很少有绞转笔法;三是横折的地方几乎都是转折,有明显的折笔动作。
(4)用笔速度迟涩用笔的速度是影响线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速度几乎不影响线条的形,但却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线条的质感、节奏和内蕴。
包世臣云:“北朝人书,落笔峻而结体庄和,行墨涩而取势排宕,万毫齐力,故能峻;五指齐力,故能涩。
分隶相通之故,原不关乎迹象……”刘熙载言:“用笔者皆习闻涩笔之说,然每不知如何得涩。
惟笔方欲行,如有物以拒之,竭力而与之争,不期涩而自涩矣。
”(5)转折处以绞转笔法为主王羲之在横折的处理上有自己独到的一面,特别是与后世书家比起来,王羲之的横折处理基本以绞转使转为主、转折为辅,而后世书家除了唐代的颜真卿还有时使用绞转使转以外,其他书家在横折的处理上几乎都是采取转折的笔法,使转笔法少之又少。
四大楷书书法家的书法特点
![四大楷书书法家的书法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60ebbf4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ae.png)
四大楷书书法家的书法特点
中国书法是中华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四大楷书书法家王羲之、颜
真卿、柳公权、欧阳询是书法史上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书法
不仅在当时就享有盛名,而且影响至今。
下面简要介绍他们的书法特点。
1. 王羲之
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他的书法风格豪放奔逸,强调气势和感
染力。
王羲之的书法造型凝聚力和节奏感极强,形态变幻自如,集典雅、奇妙、气象于一身,表现艺术的极致。
2. 颜真卿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处处流淌出博大精深的学问和丰富的人生感悟,他的书法十分硬朗粗犷,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思想内涵,极富个人
特色,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宝贵财富。
3. 柳公权
柳公权的书法特点是细腻舒展、有机融合、空间变化,以及对结
构与工具的精湛掌控。
他的书法充满生命力和灵性力量,兼具理智和
美感,被认为是千年来最具独创成就的楷书大家之一。
4. 欧阳询
欧阳询的书法风格大方雄健、笔势轻重自如,韵味深厚。
他对笔划粗细、间断、对比等因素的处理非常出色,其笔触吐纳自如,独具魅力。
以上是四大楷书书法家的主要特点,每一个都是中国书法历史上不可或缺的巨匠。
学习他们的作品,能够对笔法和排笔技巧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进而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
四大书法家的书法特点
![四大书法家的书法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656210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fe.png)
四大书法家的书法特点引言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四大书法家是指王羲之、王献之、文征明和米芾,他们对中国书法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四位书法家的独特书法特点,以期对中国书法有更深入的了解。
王羲之1. 书法风格•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典雅高贵,独树一帜。
他的字体清秀俊美,笔画遒劲有力,线条流畅而不失稳重。
•王羲之注重布局,善于运用空白来增强字体的美感,给人一种虚实相间的视觉效果。
•他的字体笔画深浅相宜,变化自如,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2. 用墨技巧•王羲之善于运用墨色,他的字帖中墨色一般以青黑为主,浓淡相宜,墨色饱满有韵味。
•他注重墨迹的浓淡变化,能通过不同的墨色表达出文字的情感和氛围。
王献之1. 书法风格•王献之的书法风格秀丽清晰,有着浓厚的个人特色。
他的字体秀媚而不失俊秀,优雅而不失庄重。
•王献之的字体笔画流畅圆润,线条柔和有弧度,给人一种温润的感觉。
•他的字体平衡匀称,结构严谨,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2. 用墨技巧•王献之擅长运用墨色,他的字迹以青黑或深墨为主,墨色浓郁而富有光泽感。
•他的字迹虚实相间,墨迹浓淡变化适度,使整个字体显得充满生动感。
文征明1. 书法风格•文征明的书法风格独特,富有冲击力。
他的字体刚劲有力,线条丰富多变,形态各异。
•文征明的字体笔画有力而有节奏感,独特的构图使整个字体犹如舞动在纸上,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他的字体最大的特点是利用构图和线条的对比,形成独特的形式美和艺术张力。
2. 用墨技巧•文征明的字迹丰满饱满,运用浓淡墨色,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
•他注重笔势的变化,墨迹跳脱自如,通过不同的墨色和墨迹的运用表达出文字的情感与内涵。
米芾1. 书法风格•米芾的书法风格奔放豪放,独具一格。
他的字体豪迈激昂,笔画刚劲有力,线条狂放而有力度。
•米芾的字体个性鲜明,有一种强烈的视觉张力和冲击力,给人一种磅礴之感。
•他注重字体的动态变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形容王羲之行书
![形容王羲之行书](https://img.taocdn.com/s3/m/eb607e66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eb.png)
形容王羲之行书
王羲之的行书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特点主要包括:
1.中和之美。
王羲之的行书融合了方圆并用、秾纤折中的技巧,使得作品既有雄秀之气,又不过于张扬,保持了书法的和谐与平衡。
2.自然之美。
王羲之的行书展现出天资自然、风神盖代的特点,其笔法如同孟子言性、庄周谈自然,自然而不造作,给人以美的享受。
3.变化之美。
王羲之的行书在变化中保持了主调,其笔势委婉含蓄,线条流畅飘逸,展现出一种潇洒自如的风格。
4.笔法精妙。
王羲之的行书以中锋为主,间有侧锋,笔画之间牵丝映带,使得整幅作品既流畅又富有变化。
5.章法精湛。
王羲之的行书在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紧密,整幅作品一气呵成,展现了其高超的书法技巧。
王羲之的行书不仅在书法艺术上有着极高的成就,其个人品质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王羲之书法作品特点
![王羲之书法作品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0bcfa112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7f.png)
王羲之书法作品特点
王羲之(561-619)号太真,历史上最杰出的书法家,也是北朝书法的代表人物,其书法作品深具历史意义。
其书法作品的特点主要有以下 :
一、大气空灵
1、结构极为紧凑:严守传统要求,书法结构极为紧凑,画面内部各组章点非常紧凑,显得铿锵有力、昂然不凡。
2、节奏常抑扬顿挫:字的笔画透着一种气势张扬,薄弱处多与粗劲处搭配,表现出节奏的变换和盛衰,凸显画面高低起伏。
二、钝圆宝贵
1、笔画圆润持久:笔触细密,起落锐利,动静和谐。
书法结构明晰整齐,字体极具温和的曲线美,洒脱鼓励丰富。
2、正笔节节底归:每一笔的笔画都有节奏感,不但保证了笔画厚通饱满,也使整幅作品张扬有力,显得稳健深邃。
三、灵气迷离
1、神韵犹存:笔意恍惚,张似遥远,有着传统书法的神韵,能使人感
受到书法家表达的宏大思想。
2、造型跃动:一笔笔抑扬顿挫,重墨强烈,流畅优雅,字体洒脱活泼,所刻画出的造型引人思考联想。
总之,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极富特色,运笔恍若灵蛇,现今仍为人们敬仰。
各书法家的书法特点
![各书法家的书法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279a20a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d0.png)
各书法家的书法特点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每位书法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书法特点,下面将介绍几位著名书法家的特点。
1. 王羲之: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以行草为主要特点。
行草是一种潦草随意的书写风格,字形流畅,笔画连贯,给人以自由奔放的感觉。
王羲之的行草书法独具一格,他能在潦草中保持字形的美感,使得字体与意境相得益彰。
2. 柳公权:柳公权是唐代书法家,他的书法以楷书为主要特点。
楷书是一种规范、端正的书写风格,字形庄重,笔画工整,给人以庄重稳重的感觉。
柳公权的楷书书法严谨而精细,每一笔每一划都准确无误,他的字体规范统一,气势磅礴,给人以威严之感。
3. 赵孟頫:赵孟頫是元代书法家,他的书法以行书为主要特点。
行书是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书写风格,字形既有楷书的规范,又有草书的随意,给人以遒劲有力的感觉。
赵孟頫的行书书法力度雄健,笔画有力而有韵律感,他的字体线条流畅,结构紧凑,给人以力量感和美感。
4. 文徵明:文徵明是明代书法家,他的书法以隶书为主要特点。
隶书是一种古朴庄重的书写风格,字形方正,笔画刚劲有力,给人以庄重肃穆的感觉。
文徵明的隶书书法严谨而精细,他的字体线条流畅,结构稳定,给人以挺拔刚正之感。
5. 张猛龙:张猛龙是当代书法家,他的书法以草书为主要特点。
草书是一种潦草随意的书写风格,字形奔放,笔画激烈,给人以激情澎湃的感觉。
张猛龙的草书书法狂放不羁,他能在潦草中保持字形的美感,使得字体与意境相得益彰。
每位书法家的书法特点都各具特色,无论是行草、楷书、行书、隶书还是草书,都体现了书法家的个人风格和审美情趣。
通过欣赏不同书法家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书法风格所带来的美感和情感冲击。
无论是王羲之的行草,还是柳公权的楷书,又或者是赵孟頫的行书、文徵明的隶书以及张猛龙的草书,都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值得我们去品味和欣赏。
书法家王羲之的字体特点
![书法家王羲之的字体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a11d35e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0f.png)
王羲之(303年-361年),是中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在楷书、行书等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
王羲之的字体特点体现了个性化和时代风貌,下面是他书法的一些主要特点:
1. 豪放自如:王羲之的书法豪放自如,笔势遒劲有力。
他在书写时常采用大胆的笔画,给人以豪放、豁达的感觉,表达出了他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
2. 气韵生动:王羲之的字体具有独特的气韵生动,笔画富有变化,轻重得当。
他的字体中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生命力,笔墨之间充满生气。
3. 笔法多样:王羲之的字体中,不拘一格,既有刚劲有力的笔法,也有柔美流畅的笔法。
他擅长于运用各种不同的笔法,灵活地表达出字体的艺术美感。
4. 形式独特:王羲之的字形独特,他在构图上有独到的见解,形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他的字体在形式上有着鲜明的个性,使人一眼就能辨认出来。
5. 变化丰富:王羲之的字体变化丰富,既有草率畅达的一面,也有工整严谨的一面。
他能够在不同的书写情境下灵活运用笔法,使得他的字体具有很高的变化性。
6. 留白处理:王羲之在书写中擅长运用留白,使得字体在纸上的分布有机而合理。
留白的处理使得字体更加舒展,给人一种宽松自然的感觉。
王羲之的字体特点不仅影响了后来的书法发展,而且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他的书法风格被后人传颂不衰,对后代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大书法家的书法特点
![四大书法家的书法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0cd6eff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ad.png)
四大书法家的书法特点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在中国书法史上,有四位被誉为“四大书法家”的大家,他们分别是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和柳公权。
每位书法家都有着独特的书法特点,下面将逐一介绍。
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他的书法特点主要体现在“气韵生动、笔画遒劲有力、章法规整”。
他的作品以草书为主,整体布局和谐,章法严谨,笔画流畅而有力。
他善于运用点画结合,刚柔相济,使作品更有生气和动感。
同时,他擅长运用大写的方法,使整体篇幅更有序而美观。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透露出一种神韵和内涵,给人以深深的艺术享受。
王献之是王羲之之子,同样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
他的书法特点主要表现在“遒勁嚴謹、構思周詳、筆法優雅”。
他的作品章法严密,每一笔每一划都有精确的安排,整体感觉非常谨慎而有规律。
他的用笔婉约而有力,特别擅长运用平直的笔画和细腻的装饰性线条,使作品显得整洁而优雅。
王献之的书法作品给人一种平和、稳定的感受,富有审美功效。
颜真卿是唐代一位重要的书法家,也是“颜体”的创始人。
他的作品以楷书为主,书法特点主要体现在“器度宏丽、笔画丰腴、行草兼顾”。
他的字体端庄刚劲而有力,具有高度的笔画比例和与众不同的装饰性线条。
颜真卿的行草书法堪称独一无二,圆转流畅,给人以磅礴的气势和悠远的历史感。
他的书法作品中蕴含着壮观的山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给人以深深的震撼和美的享受。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他的作品以楷书和行草书为主。
柳公权的书法特点主要表现在“豪放洒脱、笔画浑厚、凝炼中见雄伟”。
他的书法独具一格,个人风采独特,横竖撇捺皆有力量感。
他的用笔丰富而大气,执笔豪放,给人以直抒胸臆之感。
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充满了热情和活力,其作品的豪情和典雅精致显示出大家独有的艺术风格。
总结起来,四大书法家的书法特点各具特色,但却都体现着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
王羲之擅长草书,气韵生动,章法规整;王献之注重笔画,遒劲娴雅,构思周详;颜真卿的书法则富有雄伟气度,笔画浑厚,行草兼顾;柳公权的书法则豪放洒脱,笔画浑厚,典雅精致。
王羲之书法特点和风格 研究报告
![王羲之书法特点和风格 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760f933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fe.png)
王羲之书法特点和风格研究报告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和篆刻家,也是楷书的开创者之一。
他的书法风格独特,笔法娴熟,有着独特的文字韵味和审美价值。
本篇文章将着重研究王羲之书法的特点和风格。
一、王羲之书法的特点1. 行书清丽秀逸王羲之的行书有着清丽秀逸的特点,笔画简练,线条流畅。
他的行书擅长运用一些特别的笔画,如颠、横等,使得字形独特、灵动,气势磅礴。
2. 软似水、匀如丝王羲之的书法特点之一就是“软似水,匀如丝”。
他在字体上注重笔画的平滑性和柔和性,使得字形饱满细腻,毫无生硬之感,犹如水流一般流畅自然。
3. 造型优美、协调和谐王羲之的字体造型优美、协调和谐。
他注重字形的典雅、简练,对于笔画的长度、粗细、直弯、曲直、稠疏以及线形等都追求一种完美的协调和谐。
二、王羲之书法的风格1. 挥洒自如,意态生动王羲之书法风格上有着丰富的表现力,所有笔画都充满了生命的力量,极富变化和活力。
他的字,虽然符合一定的规律,但常常展现出特有的情感色彩。
2. 神韵飘逸,妙趣横生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意思。
每个字形上都有着极其细腻的神韵和妙趣,他的字有些洋溢着柔情与文人气息,有些则流露出刚毅和学者气度。
3. 格调高雅,富有文化内涵王羲之的书法风格非常高雅,富有文化内涵。
他的字在理性与感性相互映衬之下,格调显得十分庄重典雅。
通过这种书法风格,王羲之不仅传达了文化内涵,更引领了楷书发展的新奋进!总之,王羲之的书法特点和风格推崇了以“韵”、“气”、“韵味”为核心的书法审美取向。
他所追求的书法目标是“气势磅礴”、“笔力壮阔”、“字神动人”、“笔画理足”的高超境界,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在其中感受到了他艺术品味的深沉。
多年来,王羲之的书法一直是书法爱好者学习和传承的对象,对于鉴赏和研究中国古典艺术具有极高的价值。
古代书法家书法特点
![古代书法家书法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9b4306a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e1.png)
古代书法家书法特点古代书法家的书法特点因个人风格和时代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著名古代书法家及其书法特点:1. 王羲之(303-361):被誉为“书圣”的王羲之,其书法特点是笔画流畅、结构严谨、气势磅礴。
他的行书和草书尤为出色,代表作有《兰亭序》。
2. 王献之(344-386):王羲之之子,书法风格继承了父亲的优美,但又有所创新。
他的行书和草书同样非常出色,笔画更加轻盈、灵动,代表作有《快雪时晴帖》。
3. 颜真卿(709-785):唐代著名书法家,其书法特点是笔画刚劲有力,结构严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楷书尤为出色,代表作有《颜勤礼碑》。
4. 柳公权(778-865):唐代书法家,与颜真卿并称“颜柳”。
他的书法特点是笔画圆润、结构疏密有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楷书和行书都很出色,代表作有《柳公权墓志》。
5. 欧阳询(557-641):唐代书法家,其书法特点是笔画秀丽、结构严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楷书和行书都很出色,代表作有《九成宫醴泉铭》。
6. 赵孟頫(1254-1322):元代著名书法家,其书法特点是笔画圆润、结构疏密有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楷书、行书和草书都很出色,代表作有《自叙帖》。
7. 褚遂良(596-658):唐代书法家,其书法特点是笔画刚劲有力,结构严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楷书尤为出色,代表作有《褚遂良碑》。
8. 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其书法特点是笔画流畅、结构严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行书和草书都很出色,代表作有《东坡诗卷》。
总之,古代书法家的书法特点各具特色,既有继承传统的一面,又有创新发展的一面。
他们的书法作品至今仍然被后人传颂,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
四大书法家的书法特点
![四大书法家的书法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2fb81ef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65.png)
四大书法家的书法特点四大书法家指的是中国古代的四位著名书法家,分别是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和颜真卿。
他们的书法成就高度赞誉,对于后世的书法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分别介绍他们的书法特点。
王羲之(303年-361年)是晋代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王羲之的书法特点主要体现在笔触与造型上。
他的笔法流畅洗练,力度分寸把握得当,笔画生动有力,但又不失秀逸之感。
他注重笔画的变化和运行,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出不同的效果。
他在笔画的运行过程中注重运笔的停留,所以书法作品中的笔画线条较为粗壮,有时会出现断筆、回头等痕迹。
王羲之的造型规整,字体工整,注重形神结合。
他的作品注重布白得当,整体布局和谐美观。
他尤其擅长行草书,行草书中既有饱满的蓬勃力量,又有细腻灵动的笔触,充满了个性和自由。
王献之(344年-386年)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也是王羲之的儿子。
他的书法特点主要体现在钟鼎大篆和楷书上。
他的钟鼎大篆有力度强、神韵独特的特点。
他的字画感染力很强,能够传达出一种豪爽和磅礴感。
他的楷书笔画结构清晰,条条有力,构图合理。
他的作品注重尺寸和精度,字体准确、严谨,每一笔都相互协调,整体效果非常和谐。
欧阳询(557年-641年)是隋代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被称为"行书之祖"。
欧阳询的书法特点主要体现在行书上。
他的行书书法横曲匀润,笔画流畅,行云流水,具有强烈的书写节奏感,给人一种旷达豪放的印象。
他的行书遵循着端庄规整、结构严密的原则,横画一波三折,尤其擅长书写密集的楷行,具有力度,较少弯折回笔,笔画韵律感强烈。
颜真卿(709年-785年)是唐代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被誉为"颜体",被誉为"楷书之祖"。
颜真卿的书法特点主要体现在楷书上。
他的楷书筆力剛劲有力,笔触骨感十足,犀利有力,决不略过笔画的每一处。
他的字形挺拔刚硬,结构严整,较少弯折回笔,能贯通上下,以笔画的连接和延伸来体现字符的形态。
王羲之书法艺术的艺术特点及其影响
![王羲之书法艺术的艺术特点及其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04cdf67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cc.png)
王羲之书法艺术的艺术特点及其影响王羲之是中国书法界的巨擘,他的书法艺术既传承了前辈的经典,又创新了自己的风格,成为了后来书法家们学习的典范。
那么,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有哪些特点,又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接下来,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线条流畅、秀逸王羲之的书法以线条流畅、秀逸著称。
他独具特色的行书,不但硬中带柔,峭拔俊秀,更是在笔势上表现出了一种神韵。
他的书法常以“发”,“行”为要领,以发挥意气,畅通笔墨之势,使笔画在纸面中得以自由舒展。
王羲之笔下造型简洁,特别善于运用间架法及走笔法,使得他的书法在形神合一的基础上达到了极致。
二、舒展大气、深沉内敛王羲之的书法特点不但表现在行书上,也体现在其他书体中。
他的楷书、隶书、篆书等都具备舒展大气、深沉内敛的特点。
他的楷书清秀俊美、工整美观,书法端正、筋骨紧密、跌宕有致,并且规整中透出活力;王羲之隶书又以秀逸著称,笔画纤细飘逸、势如长虹、有一种削铁如泥般刚劲有力之感;王羲之的篆书也鲜明地表现了他深沉内敛的特点,他的碑刻器型饱满、线条刚劲、肌理鲜明,平凡中见高妙,将篆刻艺术发扬光大。
三、技法独特、风格多变王羲之行走于书法艺术的大道上,他不仅沿袭前人的优秀技法,而且又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他的书法容易识别,不仅是由于他的笔画,还在于他的构图和用墨。
他的用笔精准而独特,特别擅长将小碑刻成大碑而保持其原貌。
他的风格多变,不断突破传统的规范和常规,力求创新,奠定了书法艺术风格的多元化之路。
四、影响后人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不仅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日本、韩国及其他国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成功地将笔墨与意境统一起来,将个人情感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而这种统一感便是后人汲取和传承的重要经验。
王羲之的书法精神蕴含了道德、哲学、历史和文化,它更是一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生命的体验。
王羲之的书法朴素而不失简单,使得人们可以清晰地辨识自然中的美和内心深处的境界,成为后世书法家学习的标志性人物和灵感之源。
四大书法家的书法特点
![四大书法家的书法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b805e64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f3.png)
四大书法家的书法特点四大书法家是指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和柳公权。
他们都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他们的书法作品代表了中国书法的巅峰。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也是中国书法史上最有影响力和最有创造力的人物之一。
他的书法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王羲之的书法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造型刚劲:王羲之的字体刚劲有力,笔画有骨骼之美。
他的字以笔力强劲著称,给人以力透纸背的感觉。
他的书法造型丰满,线条流畅,给人以立体感和力量感。
2. 结构谨严:王羲之的字结构谨严工整,字形方正。
他的字眼字根清晰,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紧密,结构严谨有序。
他的字体规整,间距得当,布局和谐,整体效果非常美观。
3. 遒劲有韵:王羲之的字体遒劲有力,富有韵律感。
他的笔画线条流畅有节奏感,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协调和谐,给人以韵律美的享受。
他的字中融入了音乐的元素,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最美好的情感。
4. 作品多样:王羲之的作品类型多样化,包括行书、楷书、草书和隶书等。
无论是行书的奔放、楷书的端庄、草书的潇洒,还是隶书的刚劲,王羲之都能够驾驭自如,展现出不同风格的魅力。
王献之是南北朝时期的书法家,他继承了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传统,同时又有自己的创新和发展。
他的书法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笔力雄浑:王献之的字体气势雄壮,笔力凌厉。
他的笔画线条粗犷有力,壮丽而有张力。
他的字体大气磅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2. 结构稳健:王献之的字结构稳健有力,字形整齐划一。
他的字字眼字根清晰,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紧密,结构稳健有序。
他的字体规整,间距得当,布局和谐,整体效果非常稳定。
3. 考究细腻:王献之的书法作品注重用笔的细腻和纤巧,他的笔画之间有着严密的关联。
他善于运用点画结合的手法,使得字体更加精细入微,给人以高雅和考究的感觉。
4. 筆意深遠:王献之的作品意境深远,充满哲学思考和道家思想的影响。
他的书法作品中常常穿插着哲学和文化的隐喻,通过字形和笔画来表达自己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理解。
书法四大家的书写特点
![书法四大家的书写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2ff0d1d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f8.png)
书法四大家的书写特点
书法四大家指的是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他们都是中国书法史上非常著名的书法家,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他们的书写特点。
王羲之: 王羲之擅长楷书和隶书,他的书法风格简约自然,富有韵律感,具有强烈的笔墨线条感。
他的作品体现了古代书法家笔墨意趣、韵味和意蕴,是中国书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个经典时期。
颜真卿: 颜真卿是唐代的书法家。
他的书法以豪迈、潇洒、气势恢宏著称,他的作品主要集中在行书、楷书、草书三种书体之中,尤以行书为甚。
他的推广和发扬,为以后的书法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影响力。
柳公权: 柳公权是唐代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通透自然、雅俗共赏,具有韵律感。
他强调“神、骨、形”三者的相互关系,特别强调笔法的变化与变幻。
他的书法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褚遂良: 褚遂良风格独特,他的行书有点象隶书,草书有点象行书,自称“搜神派”的宗师。
他的字体神韵卓然,有着非常高的收藏价值。
褚遂良被誉为“书才之冠,书法之宗”。
总结来看,四大家的书法风格各有特色,但是他们所共同拥有的就是极高的造诣和深刻的艺术境界。
对于学习书法的人而言,可以从
他们身上学到很多关于中国书法历史的知识,也可以从他们的书法风格汲取自己的灵感,不断地提高书法水平。
6位书法家的书法特点
![6位书法家的书法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b36cb24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a6.png)
6位书法家的书法特点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位书法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书法特点。
下面将介绍六位知名书法家的书法特点。
第一位书法家是王羲之,他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被誉为书法鼻祖。
王羲之的书法特点是行书风格,他的字体独特,线条流畅,结构严谨。
他的字笔画丰满,用笔沉稳,兼顾了书法的美感和实用性。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给人以庄重、肃穆的感觉,充满了古代文人的气息。
第二位书法家是颜真卿,他是唐代的书法家。
颜真卿的书法特点是楷书风格,他的字体方正工整,笔画刚劲有力。
他的字体端庄大气,有一种磅礴的气势。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以《颜勤礼碑》最为著名,这是一块楷书石碑,字体严谨,构图完美,给人以震撼的视觉效果。
第三位书法家是米芾,他是宋代的书法家。
米芾的书法特点是草书风格,他的字体潇洒奔放,笔画简练有力。
他的字体狂放不羁,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米芾的书法作品给人一种豪放的感觉,富有个性和创造力。
第四位书法家是赵孟頫,他是元代的书法家。
赵孟頫的书法特点是行书风格,他的字体秀丽流畅,笔画柔美细腻。
他的字体行云流水,给人以一种优雅的感觉。
赵孟頫的书法作品中最著名的是《洛神赋卷轴》,这是一幅行书长卷,字体工整,构图精巧,给人以视觉的享受。
第五位书法家是文征明,他是明代的书法家。
文征明的书法特点是隶书风格,他的字体刚劲有力,笔画遒劲有韵。
他的字体规整整齐,给人以一种庄重的感觉。
文征明的书法作品给人以一种稳重的感觉,充满了书卷气。
第六位书法家是张旭,他是明代的书法家。
张旭的书法特点是草书风格,他的字体豪放洒脱,笔画激烈有力。
他的字体狂放不羁,充满了个性和张扬的气息。
张旭的书法作品给人以一种激情四溢的感觉,富有活力和冲击力。
这六位书法家都有各自独特的书法特点,无论是行书还是草书,无论是方正还是潇洒,他们的作品都给人以深深的艺术享受。
他们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他们通过自己的笔墨,传递出了自己对于艺术、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东晋书圣的书法特点
![东晋书圣的书法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695cfb2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e7.png)
东晋书圣的书法特点
东晋书圣王羲之的书法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平和自然: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平和自然,没有过多的矫揉造作,给人一种
清新自然的感觉。
2.笔势委婉含蓄:王羲之的书法笔势委婉含蓄,不张扬,不刻意追求形式,
而是以内在的气韵取胜。
3.遒美健秀:王羲之的书法风格遒美健秀,既有力度又有美感,给人一种高
雅、清新的感觉。
4.备精诸体:王羲之的书法融合了多种书体的特点,既有篆书的圆润,又有
隶书的雄浑,也有草书的流畅。
5.冲和:王羲之的书法还表现出一种“冲和”之美,即和谐、平衡、匀称的
感觉。
6.心摹手追:王羲之的书法学习方法是“心摹手追”,即通过心里的模仿和
手上的练习来达到追摹古人的目的。
7.广采众长: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广采众长,吸取了前代书法的精华,并且加
以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8.自成一家:王羲之的书法自成一家,风格独特,被后人誉为“书圣”。
综上所述,王羲之的书法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备精诸体、冲和、心摹手追、广采众长以及自成一家。
他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书法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羲之及书法特点王羲之及书法特点王羲之 (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别名王右军、王会稽,字逸少国籍东晋民族汉族涨知识!他们是古代书法界的泰斗中国古代的十大圣人这些匠人伟大了整个艺术史!人物生平听语音入木三分主词条:入木三分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他七岁就擅长书法。
传说晋帝当时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
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
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神龙兰亭》袒腹东床主词条:东床快婿16岁时,王羲之被郗鉴选为东床快婿。
郗鉴有个女儿,年长二八,貌有貌相,尚未婚配,郗鉴爱女故要为女择婿,与丞相王导与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其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
王羲之一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
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
”郗鉴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
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
寻来觅去,一数少了一人。
王府管家便领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东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
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
”郗鉴说:“我要选的就是这样的人,走,快领我去看。
”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
“东床快婿”一说就是这样来的。
相聚兰亭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为此诗集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
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
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
作者因当时天时地利人效果发挥极致,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
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
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
称病弃官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三月王羲之称病弃官。
“携子操之由无锡徙居金庭。
建书楼,植桑果,教子弟,赋诗文,作书画,以放鹅弋钓为娱。
”[8]他和许询、支遁等人,开始遍游剡地山水。
定居金庭后,书法兴起。
其后裔多擅书画,作品挂满厅堂、书房,人称“华院画堂”。
后人定村名为“华堂”,沿称至今。
会稽安逝东晋升平五年(公元361年),王羲之卒于会稽金庭(今浙江绍兴),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梁大同年间(535-546年),嗣孙建豆腐干豆腐右军祠于墓前。
书法风格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
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
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
有关于他的成语有入木三分、东床快婿等,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共20张兰亭序局部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
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
作品王羲之真迹早于不存于世,唐代的精摹本历来已被当作真迹看待。
由于年代久远,且本帖享盛名久,和王羲之其它墨迹一样,对它的摹刻年代就有不同推断。
有称为宋摹的,也有疑为米芾所摹的,而更多的则定为唐摹。
它著录极多,并一再被刻入各种丛帖中,元以后的公私藏印及流传历历可考与可靠,其珍贵性不言而喻。
王羲之作品列表书体类别作品草书《十七帖》《初月帖》《行穰帖》《龙保帖》《上虞帖》《长风帖》《贤士帖》《飞白帖》《平安帖》(草书)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平安帖》造诣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廙启蒙。
七岁善书,十二岁从父亲枕中窃读前代《笔论》。
王旷善行、隶书;王廙擅长书画,王僧虔《论书》曾评:“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廙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
”王羲之从小就受到王氏世家深厚的书学熏陶。
当代留美书法新秀刘铎曾赞叹:“好字唯之(之,王羲之)”。
王羲之早年又从卫夫人学书。
卫烁,师承钟繇,妙传其法。
她给王羲之传授钟繇之法、卫氏数世习书之法以及她自己酿育的书风与法门。
《唐人书评》曰:“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
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
”今人沈尹默分析说:“羲之从卫夫人学书,自然受到她的熏染,一遵钟法,姿媚之习尚,亦由之而成,后来博览秦汉以来篆隶淳古之迹,与卫夫人所传钟法新体有异,因而对于师传有所不满,这和后代书从帖学入手的,一旦看见碑版,发生了兴趣,便欲改学,这是同样可以理解的事。
可以体会到羲之的姿媚风格和变古不尽的地方,是有深厚根源的。
”王羲之作品王羲之善于转益多师,当他从卫夫人的书学藩篱中脱出时,他己置身于新的历史层而上。
他曾自述这一历史转折:“羲之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比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爵、梁鹄书; 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
……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
”从这段话可以看到王羲之不断开拓视野、广闻博取、探源明理的经历和用心。
王羲之志存高远,富于创造。
他学钟繇,自能融化。
钟书尚翻,真书亦具分势,用笔尚外拓,有飞鸟鶱腾之势,所谓钟家隼尾波。
王羲之心仪手追,但易翻为曲,减去分势。
用笔尚内抵,不折而用转,所谓右军“一搨瓘直下”。
他学张芝也是自出机杼。
唐代张怀耿曾在《书断》中指出这一点:“剖析张公之草,而浓纤折衷,乃愧其精熟;损益钟君之隶,虽运用增华,而古雅不逮,至研精体势,则无所不工。
”王羲之对张芝草书“剖析”、“折衷”,对钟繇隶书“损益”、“运用”,对这两位书学大师都能“研精体势”。
沈尹默称扬道:王羲之不曾在前人脚下盘泥,依样画着葫芦,而是要运用自己的心手,使古人为我服务,不泥于古,不背乎今。
他把平生从博览所得秦汉篆隶的各种不同笔法妙用,悉数融入于真行草体中去,遂形成了他那个时代最佳体势,推陈出新,更为后代开辟了新的天地。
这是王羲之“兼撮众法,备成一家”因而受人推崇的缘故。
轶典故事音竹扇题字据说有一次,王羲之路过山阴城(今绍兴)的一座桥。
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
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
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
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
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
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
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
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
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书成换鹅书圣王羲之很喜欢鹅,他认为养鹅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从观察鹅的动作形态中悟到一些书法理论。
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鹅,便想买下,一问之下知道这些鹅是附近一个道士养的,便找到那个道士想与他商量买下那群鹅,那个道士听说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买,便说:只要王右军能为我抄一部《黄庭经》,便将拿些鹅送给他,王羲之欣然答应,这便成就了书成换白鹅的佳话。
巧补春联大书法家王羲之每逢除夕都要亲手写春联贴之于门。
因为他的字号称“天下第一行书”,很多人都想得其字而又难得。
所以每年除夕他的春联一贴出,不到半夜,就被人偷偷揭走。
这一年,除夕又至,王羲之照旧写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八个字的春联,留下了下半截。
想偷对联的人一看此八个字太不吉利,便扫兴而归。
到了寅时,王羲之补了后半截,变成了“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第二天一大早,想偷春联的人见春联变了样,皆赞叹不已,拍手叫绝。
不避之字斐松之、刘牢之、寇谦之、司马孚之、司马亮之、司马景之、司马昙之……王羲之的儿子玄之、凝之、徽之、操之、献之;孙子桢之、静之。
上述人为什么不避家讳?这里藏着个大秘密,与西汉张良有关的秘密。
王羲之一辈人名有“之”字的12个,子侄辈有“之”22个,孙辈12个,曾孙13个,玄孙9个,五世孙4个……陈寅恪说这些人所以不避讳是因为都是天师道成员,这个“之”是暗号、徽章。
而天师道老大张天师,是张良的八世孙。
道教情缘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
究其成因,与王羲之信奉道教,书籍、道合一有很大的关系。
土生土长的道教,很早就产生《兰亭序》道教符。
在抄写经书时,必须由精于书艺的经生抄写,而在书写经本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了道教文化的潜移默化影响。
历史上诸多道家学者多是有名的书画家,他们修身养性,既精通道法,又能挥毫泼墨,落笔成体。
王羲之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他将修道和书法艺术相互契合,相得益彰,因而产生了具大的艺术魅力。
王羲之的道教信仰有着深厚的家庭背景。
王氏家族是东晋时最有代表的文化士族。
从上到下,奉信黄老学说。
《晋书·卷八十·列传第五十》记载,王氏家族“世事张氏五斗米道,又精通书道。
”《道经》中记载了王羲之始祖王子晋向往神仙之灵虚,迈行放达于天台北门金庭桐柏山(即今嵊州金庭)第二十七洞天(道界三十六洞天之一)的故事。
《潜夫论》记载:“因氏王氏,其后子孙,世喜养性、神仙之术。
”历史评价庾翼:“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
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明代陈洪绶《王右军像》萧衍:“①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
”[20]“②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