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不同方法对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影响
不同检测系统测定纤维蛋白原结果的可比性分析
血 凝 分 析 仪 测 定 Fb标 准 曲 线 。 随 机 选 择 已 在 A I 80 i C 0 0血 一
凝 分 析仪 上 检 测 的 患 者 血 浆 样 本 , S s x C 一 0血 凝 分 析 在 y me A 5
1材 料 .
1仪 器与试 剂 : 国 I 公 司 A I80 ) 美 I C 0 0血 凝 一
目前 , 多数 中 型 以 上 医 院 临 床 实 验 室 拥 有 两 台 或 多 台 血 大
凝分 析 系 统 , 于 检 测 纤 维 蛋 白原 ( ir o o , i ) 用 f i g n F b 。不 同 型 b n
新 鲜 混 合 血 浆 在 AC . 0 o血 凝 分 析 仪 原 装 检 测 系 统 测 定 值 I80 - 为 定 标 血 浆 , 此 血 浆 建 立 S s xC 0血 凝 分 析 仪 测 定 以 yme A 5 Fb 准 曲线 。 随机 选 择 已 在 AC -00血 凝 分 析 仪 上 检 测 的 i标 L8 0 患者 血 浆 样 本 , S s e A 5 在 y r xC 一0血 凝 分 析 仪 上 测 定 Fb 比较 a i,
和 S s xC 一0血 凝 分 析 仪 所 测 Fb的结 果 进 行 对 比分 析 , yme A 5 i
报道如下 。 资 料 与 方 法
AC -0 0血 凝 分 析 仪 测 定 Fb标 准 e A 5
配 套 定 标 血 浆 的 值 , 此 定 值 血 浆 测 定 值 建 立 S s xC -0 以 y me A 5
两 台 仪 器 检 测 结 果 。3 方 法 三 : 方法 二测 定 的 定值 血 浆 建 立 ) 以
号 的 血凝 分 析 仪 使 用 不 同 的 试 剂 、 标 血 浆 和 质 控 血 浆 , 自 定 各
两种抗凝血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分析
两种抗凝血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分析发表时间:2013-06-06T11:07:45.5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2期供稿作者:袁英1 杨鹏1 李鹤2 刘杨1 吕波1 郑丹1 [导读] 随着自动化血凝分析仪的广泛使用,检验前质量控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袁英1 杨鹏1 李鹤2 刘杨1 吕波1 郑丹1 张静1 张志忠1(1解放军第210医院403临床部辽宁大连 116021;2解放军第406医院辽宁大连 116041)【摘要】目的观察两种抗凝剂对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同一份标本用109mmol/L的枸橼酸钠和做血常规的EDTA-K2抗凝,观察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的差异。
结果两种抗凝剂对纤维蛋白原的测定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做血常规用的EDTA-K2抗凝血可替代枸橼酸钠抗凝血做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
【关键词】抗凝剂纤维蛋白原【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2-0233-01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在凝血过程中经凝血酶的作用,转变为纤维蛋白,形成纤维网,将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包罗起来形成血块或血栓。
纤维蛋白原具有桥联力的作用,因此在出血性疾病、血栓性疾病及溶栓治疗时都要测定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含量[1]。
随着自动化血凝分析仪的广泛使用,检验前质量控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越来越重要,抗凝剂的选择是血凝结果准确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本文现就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 K2)和枸橼酸钠两种抗凝剂对30例健康体检人群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检测对比,并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人员30例,男女各半,年龄不限,均排除心、肝、肾及其他疾病。
清晨空腹采血,每人同时采两管血,一管血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109 mmol/L枸橼酸钠(1:9)抗凝,另一管血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 K2)抗凝。
不同校正方法对纤维蛋白原测定结果的临床可接受性分析
表 1 自建 系 统与 比对 系 统 测 定 结 果的 回归 分 析
立 标 准 曲 线后 进 行 样 本 测 定 。 自 建 系 统 分 别 按 以下 3种 方 法 校 准 并 建 立 标 准 曲 线后 进 行 样 本 测 定 。方 法 I: B 以 E公 司定 标 血 浆 说 明 书 上 的标 示 值 作 为 校 正 值 ( . 8g L)采 用 3 5 / , B E公 司 Fb试 剂 检 测 并 建 立 标 准 曲线 。方 法 Ⅱ : 新 鲜 样 i 将 本 混 合 血 浆 在 A L 80 C 一0 0上 用 配 套 Fb 剂 的 测 定 值 作 为 i试 校 正 值 ( . 5g I , 用 B 3 1 / )采 E公 司 Fb试 剂 检 测 并 建 立 标 准 i 曲线 。方 法 Ⅲ: B 将 E公 司 定 标 血 浆 在 AC 一00上 用 配 套 L8 0 Fb试 剂 的测 定 值 作 为校 正 值 ( .6g L , 用 B i 3 5 / ) 采 E公 司 Fb i 试剂检测并建立标准曲线。 系 统 校 准 后 , 将 各 校 正 血 浆 分 别 重 复测 定 3次 , Fb 再 其 i 均 值 均 在 校 正 值 的 ± 1 以 内为 校 正 合 格 _ 。 O 1 ] 14 样 本 测 定 和 临 床 接 受 标 准 . 采 用 Ca s 法 , 过 自建 系 统 与 比对 系统 同 时 测 定 患 l s 通 u
维普资讯
髓饵Ⅱ学 杂 ,07 1( )7 ,4 志 20 ,74 :2 7
纤维蛋白原在不同检测系统的结果比较
2020633202033临床研究尿管上段结石44例,单侧肾结石62例、双侧肾结石8例、肾铸型结石5例。
排除标准:①术前检查尿路感染明显或术中发现尿液混浊考虑感染者;②复杂结石需二期碎石者;③肾脏重度积水肾皮质菲薄者。
两组资料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综合患者情况选用全麻,先在截石位下,患侧输尿管置入6-7Fr输尿管导管,制造人工肾积水,再转为俯卧位。
经B超引导、定位,于肩胛线、腋后线之间进行穿刺,进入目标肾盏,置入J形导丝,沿导丝方向使用筋膜扩张器从8Fr开始,递增扩张至16或18Fr肾镜鞘,经鞘内置入肾镜,达到目标段,击碎结石并冲出,顺行置入双J管,不放置肾造瘘管,留置导尿结束手术。
对照组除放置双J管,再置入固定肾造瘘管,退镜,结束手术。
1.3指标观察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比较两组病例手术时间(从置镜到皮肤缝合的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出血情况(术后3d时血红蛋白下降程度、严重血尿持续时间)及输血情况。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数据(n、%)用χ2检验,计量数据(x±s)用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P>0.05为无显著差异。
2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严重血尿持续时间、术后输血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皆有统计意义(P<0.05),表1、表2。
3讨论经皮肾镜取石术是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有效方法,但对于不具备肾动脉血管造影介入栓塞技术的基层医院,对该术式却望而却步,难以开展该项手术。
传统经皮肾钬激光碎石术需留置双J管和肾造瘘管,目前认为留置肾造瘘管的目的是:压迫肾脏穿刺通道、强化止血;引流,减少尿液外渗、减小感染几率[2]。
但同时也会因此诱发伤口疼痛、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等。
因此,有研究提出术后不留置肾造瘘管,即“部分无管化”,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159例部分无管化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优点:①规避了术后肾造瘘管造成的牵拉感,有利于患者尽早下床活动;②术后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感,保证术后恢复;③手术微创化,切口小、瘢痕小;④术后避免拔除肾造瘘管,减小出血风险[3];⑤缩短住院时间、节省治疗费用。
不同处理方法及储存条件对血清白蛋白测定结果的影响
义 。但 在室温保存 2 、 4h 4℃保存 3 、 0℃ 保存 9 的检 测结果 偏 高 , 6h 一2 6h后 与即 刻检 测值 比较 差异 有统 计学 意义 。
结论 : 临床检验 中要 注意合理保存血清标本 。 关键词 血清分离 ; 时间 ; 度 ; 温 血清 白蛋 白
血 清 白蛋 白的测 定是 临床 生化 检验 中常规检 测项
第 3期
钟少惠 , 两种 血浆纤维蛋 白原测 定稀释液的 比对分析 等.
3 3
法 间绝 对 差值 的 限值 是 4z, 没有 超 出 此范 围的 点 ; 方
差异 无统 计 学意 义 ( = .0 ) P 0 52 。两 种 Fb缓 冲 液测 i
定结 果见 表 1 。
表 1 两 种 Fb缓 冲 液 测 定 结 果 ( ±s) i
均低廉 , 助 于节 约实 验 室 运 行 成 本 , 低 医 疗 费用 , 有 降
有 很 大 的社 会效 益 。 参考 文献
[ ] 熊立 凡 , 1 李树仁. 临床检验基础 [ . M] 北京 : 民卫 生出版 人
社 ,0 4:3 20 9 .
[ ] 朱忠勇. 2 凝血酶 原时 间和活化部 分凝 血活酶 时间测定 标 准化 [ ] 中华 医学检 验杂志 ,9 8 2 ( )3 8— 1 . J. 19 ,1 5 :0 3 2
原结果 之 间 的偏 差 很小 , 在误 差允 许 范 围内 , 因而用 自
r:09 1 (r 09 2 )大 于 E 9一A文 件 的 要求 , .9 1 = .83 , P 可 以认 为 在 取 值 范 围 内 , 实 验 项 目数 据 满 足 要 本
求 。数 据 显示 方法 间有 良好 的相 关 性 , 验 方 法 的精 实
凝血因子方法学
凝血因子方法学
凝血因子检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凝血酶凝固法(Clauss法):这种方法是利用凝血酶作用于待测血浆中
的纤维蛋白原,使其转变为纤维蛋白,血浆凝固。
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与凝固时间成负相关,检测结果与参比血浆制成的标准曲线对比可得出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2. 比浊法(PT衍生法):当PT测定完成时,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其形成的浊度与FIB的含量成正比,因此无需另加任何试剂,即可由产生的浊度,用终点法或速率法算出FIB含量。
3. 免疫学方法:利用抗FIB多克隆抗体与FIB特异性结合反应进行测定。
方法有免疫浊度、单向免疫扩散和ELISA等。
4. 血浆因子Ⅷ、Ⅸ、Ⅺ和Ⅻ的促凝活性测定:一期法是将待测血浆分别与乏FⅧ、FⅨ、FⅪ和FⅫ基质血浆混合,进行APTT测定。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纤维蛋白原(fibrirlogerl,Fg)含量测定
纤维蛋白原(fibrirlogerl,Fg)含量测定摘要】直接测定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可反映纤维蛋白原增高或减低的实际状态。
血浆纤维蛋白原 (Fg)是参与血液凝固的一种血浆蛋白质 ,称为凝血因子 ,在止血与血栓方面的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1 测定方法分类Fg的测定方法众多,大体上分五大类:①基于加入凝血酶后形成纤维蛋白的方法,即功能测定法或可凝固蛋白法;②物理测定法如热沉淀法;③化学测定法如双缩脲法;④免疫学测定法;⑤纤维蛋白原含量直接推算法等。
(1)功能测定法:即凝血酶法,系在被检血浆中加入凝血酶,血浆即凝固,其所需的时间长短与纤维蛋白原含量成负相关如 Clauss法。
所形成的纤维蛋白又可再分为测重法,酚试剂比色法和紫外光度法、测氮法、浊度法和凝血酶凝固时间法等。
被检血浆的纤维蛋白原实际含量可从国际标准品参比血浆测定的校正曲线中获得。
这类方法中的冯-克劳斯法(Clauss法)方法简便、准确,适用于日常测定,是纤维蛋白原测定的推荐方法,并被WHO推荐为纤维蛋白原常规测定的参考方法;改良Jacobsson法结果准确可靠,被WHO推荐为纤维蛋白原测定的定值方法。
(2)物理、化学测定法:这类方法又可分为盐析法(包括加亚硫酸钠、硫酸铵或氯化钠盐析后,沉淀用蛋白质显色剂显色或用比浊法测定)、热变性沉淀法、双缩脲比色法和电泳法等几种。
这类方法多数比较简单、快速,特别适用于急诊检验。
缺点是特异性不强,所测的不是可凝固的纤维蛋白原,可能包括部分的降解产物和(或)其他蛋白,有的方法精密度较差。
(3)免疫学方法:是将纤维蛋白原作为抗原免疫动物,制成多克隆或单克隆抗体。
然后用免疫胶乳、反向血凝、免疫比浊、单向免疫扩散、火箭电泳以及ELISA等方法测定。
优点是大部分方法比较简便,但缺点是所测的不仅是可凝固的纤维蛋白原,可能包括了它的降解产物(因为它们有共同抗原),也可能包括了异常纤维蛋白原(dyfibrinogens,由于基因突变所产生的一类无功能的纤维蛋白原)。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人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人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检测人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竞争抑制ELISA法测定人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并探索凝血酶、第二抗体最佳稀释倍数及适宜反应时间。
在最适宜条件下测定人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
结果第二抗体稀释1000倍为适宜的稀释倍数,10 IU/ml为最适宜凝血酶作用浓度,室温1.5 h为较理想的作用条件。
FPA标准品稀释至60 ng/ml,20 ng/ml,5 ng/ml,回收率分别为107.2%、98%、110%。
结论用建立起来的竞争抑制性ELISA法测定人血浆蛋白原中,纤维蛋白肽A的含量,回收率高,操作简单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为肝脏合成的一种重要的血浆糖蛋白,是由健康人血浆分离,经提纯冻干制成。
可提高血中纤维蛋白原浓度,促进血液凝固进而止血,缺乏、消耗过多或纤维蛋白酶亢进易导致凝血障碍。
临床多用于妊娠中毒、死胎、产后出血、胎盘早期剥离、大手术、严重大出血等所引起的纤维蛋白原缺乏导致的凝血障碍。
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检测方法按原理可分为热/盐沉淀法,可凝固蛋白法和免疫法[1]。
纤维蛋白原释放纤维蛋白肽A(FPA)的能力可反映纤维蛋白原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完整性。
本研究采用竞争抑制ELISA法测定FPA浓度,为检测纤维蛋白原生物学活性唯一方法。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0.05 mol/L PH9.6碳酸盐缓冲液包被液(2)0.01 mol/L PH7.4PBS-Tween 20稀释液(3)洗涤液,同稀释液(4)10%BSA封闭液(5)TMB工作液(6)FPA(SIGMA)(7)羊抗人FPA抗体(8)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驴抗羊抗体(9)Superblock溶液。
1.2 方法1.2.1 原理其原理是标本与凝血酶作用释放出FPA抗原,加入过量的FPA 抗体(一抗),FPA与部分抗体结合。
5种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的比较
相对误差 ( %) 3159
11102 35143 27195
从表 1 可以看出 , 5 种方法的精密度均可 , 但 准确度不一 。PT2der 法与克劳斯法较为接近 , 热浊
度法次之 , 其它方法相对误差均大于 20 % , 亚硫
酸钠盐析法甚至高达 35143 %。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表 1 5 种常用 Fib 测定方法的精密度与准确度比较
方 法 x (g/ L)
克劳斯法
2154
PT2der 法
2164
热浊度法
2182
亚硫酸钠盐析法 3144
免疫浊度法
3125
s 01099 01076 01110 01167 01121
CV ( %) 3189 2188 3190 4168 3171
克劳斯法是目前国外最常用的常规方法 (美国 应用此法的实验室已超过 95 %) 。该法操作简便快 速 , 结果与 Jocobsson 法 (WHO 和 NIBSC 推荐的参 考方法) 相比相关性良好 。但 Fib 的异质性 、FDPs (如 X、Y片段和 D 二聚体等) 以及存在肝素等抗 凝物时也影响克劳斯法测定结果[6] 。PT2der 法更快 速 、简便且精密度相当高 , 当 Fib 含量在正常范围 或轻度异常时 , 与克劳斯法无显著差异 。但根据我 们的观察和国外的一些文献报道 , Fib 在异常范围 时 , PT2der 法结果往往偏高 。Hoffmann 等认为这是 由于溶栓治疗 (如用 SK) 后 , FDP 早期和中期产 物 X 和 Y碎片均可产生浊度 。晚期的 D 和 E 碎片 虽不 会 产 生 浊 度 , 但 影 响 凝 血 酶 时 间 ( TT) 结 果[7] 。有部分学者认为 PT2der 法与克劳斯法在正 常及异常范围均有明显差异[8 ,9] 。故我们建议在常 规工作中一般采用克劳斯法 , 有凝血仪及相应试剂 的单位可采用 PT2der 法 , 但如发现 Fib 结果较低或 较高 , 应改用克劳斯法 。 313 关于其它方法及 Fib 参考值
OVB对FBG结果的影响
开瓶后的缓冲液放置时间对纤维蛋白原测定的影响摘要:目的:找出开瓶后缓冲液在仪器内放置的有效时间。
方法:模拟在CA-1500全自动血凝仪上缓冲液的环境条件,将缓冲液敞开放置不同时间,用Von clauss法分别测量10份纤维蛋白原(FIB)高值血浆;用PH计测各瓶缓冲液的PH值。
结果:1、随时间的延长,缓冲液PH值呈下降趋势;2、与刚开瓶的缓冲液所测得的FIB结果比较,放置24h 时结果差异显著(0.01<P<0.05);放置36h及更长时间的缓冲液所测得的FIB结果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随缓冲液放置时间的延长,FIB检测结果下降明显,开瓶后的缓冲液超过24h应该及时更换。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缓冲液;冯.克劳斯法;PH值冯.克劳斯(Von clauss)法是美国国家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NCCL)推荐的FIB常规测定方法,我国卫生部临检中心亦于1999年公布该法为FIB常规测定方法,在我国有了较广泛的应用。
在进行室内质控的过程中,发现未及时更换的试剂使FIB的检测结果有较明显的下降趋势,经实验证实其中缓冲液对结果的影响比较大,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日本Sysmex公司CA-1500全自动血凝仪;KL-009(Ⅰ)型PH计。
1.2 试剂凝血酶试剂Thrombin Reagent;缓冲液试剂Owren’s Veromal Buffer,PH值7.35±0.1;清洗液Clean Ⅰ;均购自德灵公司的原装进口试剂。
1.3 方法(1)、标本来源取常规检测的FIB较高血浆10份,标本均用109mmol/L枸橼酸钠(含0.2ml)抗凝真空采血管取1.8ml静脉血,3000rpm/min离心10min,4小时内测定完成。
(2)、模拟在CA-1500全自动血凝仪上缓冲液的环境条件(室温24~28℃),把同一批号的缓冲液7瓶打开瓶盖在室温分别放置0h、6h、12h、24h、36h、48h、60h,用新配制的凝血酶试剂和以上放置了不同时间的缓冲液分别对10份血浆测定FIB;(3)、用PH计测试每一瓶缓冲液的PH值;(4)、以0h测得的FIB结果对其它6瓶缓冲液的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统计处理。
不同离心条件下对不同人群凝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
·临床论著·不同离心条件下对不同人群凝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佟广辉张晓平佟威威刘勇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离心速度和时间对不同人群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收集新生儿和婴儿新鲜血液标本共60例,另收集儿童及成人标本各60例,每例标本平均分成三份,分别以2 500 r/min离心15 min,3 500 r/min离心5 min和3 000 r/min 离心10 min(对照组)。
利用ACL-TOP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测定血浆的PT、APTT、TT和FIB,同时应用Coulter LH 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数量。
结果不同离心条件对成人凝血结果没有影响(P>0.05);2 500 r/min离心15 min和3 500 r/min离心5 min与对照组3 000 r/min离心10 min相比较,新生儿和婴儿PT、APTT、TT和FIB均缩短(P<0.05);儿童只有PT和APTT缩短(P<0.05),TT和FIB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乏血小板血浆的制备对于凝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有重要影响,应建立适宜不同人群的乏血小板血浆制备的最佳离心条件。
【关键词】离心法;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Influence of different centrifugal conditions on detection of results of indexes of coagulation fordifferent people Tong Guanghui, Zhang Xiaoping, Tong Weiwei, Liu Yong. Clinical Laboratory,Shengjing Hospital,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04,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Liu Yong, Email: liuy@【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ffects of different centrifugation time and speed onprothrombin time (PT),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thrombin time (TT) and fibrinogen(FIB) in different people. Methods 60 cases of newborns and infants, 60 cases of children and 60 casesof adults fresh blood specimen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of each case, which were respectivelycentrifuged with 2 500 r/min speed, 15 min, 3 500 r/min speed, 5 min and 3 000 r/min speed, 10 min(control). The PT, APTT, TT and FIB results were tested by ACL-TOP full-automatic blood coagulationanalyzer. The platelet of the blood plasma were measured by Coulter LH 750full-automatic blood cellanalyzer. Results There was no effect on the result of the adults blood clotting under different centrifugalconditions. PT, APTT, TT and FIB in the group of 2 500 r/min speed, 15 min and 3 500 r/min speed, 5 min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in newborns and infants(P<0.05).PT, APTT were lower than thoseof control group in children(P<0.05),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T and FIB.Conclusion Best centrifugal condition of spent platelet plasma should be established for differentpeople.【Key words】Centrifugation; Prothrombin time; Thrombin time; Fibrinogen; Activated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DOI: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4.18.019作者单位:110004 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检验科通讯作者:刘勇,Email: liuy@凝血试验已广泛用于患者手术前凝血功能筛查、出血性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以及各种抗凝治疗的用药指导和预后评估[1]。
咪唑缓冲液对纤维蛋白原测定结果的影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第19卷第85期181投稿邮箱:sjzxyx88@咪唑缓冲液对纤维蛋白原测定结果的影响刘奠忠,黄璨,杨莉,王莉(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检验科,四川 泸州)摘要:目的 探讨咪唑缓冲液(iBs)在全自动血凝仪试剂存放区放置时间对纤维蛋白原(fbg)测定结果的影响。
方法 将iBs 放置血凝仪试剂存放区,用凝血质控品每隔1h 各监测1次(重复3次取平均值),每天8次,连续监测3d 。
实验组iBs 每天实验完后封盖放冰箱保存,对照组每次均用新开瓶iBs 为对照。
结果 iBs 在血凝仪中放置16h 内,fbg 检测结果较为稳定,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放置16h 后,fbg 检测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Bs 在血凝仪试剂存放区放置时,随着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延长,对fbg 测定结果影响逐渐增大,16h 内fbg 测定结果影响不大,16h 后fbg 测定结果明显下降,应及时更换。
关键词:咪唑缓冲液;纤维蛋白原;全自动血凝仪; 检测结果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85.117本文引用格式:刘奠忠,黄璨,杨莉,等.咪唑缓冲液对纤维蛋白原测定结果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5):181-182.·医学检验·0 引言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通过凝血酶的作用,转化为纤维蛋白,形成纤维网,包罗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形成血块或血栓。
纤维蛋白原具有桥联力的作用,在出血性疾病、血栓性疾病及溶栓治疗时的监测中,都要对其含量进行测定。
因此纤维蛋白原的测定在诊疗及预防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疾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含量测定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凝血试验筛检项目。
目前多采用全自动血凝仪生物学磁珠法测定Fbg,该法是美国国家临床检验委员会(NCCLS)推荐的Fbg 常规测定方法。
纤维蛋白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纤维蛋白原的定量测定原理。
2. 熟悉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
3. 学会使用相关仪器设备,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原,是凝血系统中的关键成分。
在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转化为纤维蛋白,形成网状结构,从而起到止血作用。
纤维蛋白原的定量测定对于诊断血栓性疾病、血液凝固功能异常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采用凝固法测定纤维蛋白原含量。
原理是在一定条件下,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转化为纤维蛋白,形成凝胶。
通过测定凝胶的溶解度,计算出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1. 纤维蛋白原标准品2. 凝血酶3. 纤维蛋白原测定试剂4. 水浴箱5. 移液器6. 721型分光光度计7. 实验室用纯水8. 试管四、实验步骤1. 标准曲线的绘制(1)取六支试管,编号为1-6,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纤维蛋白原标准品,加入纯水稀释至100μl。
(2)向每支试管中加入1ml凝血酶,混匀。
(3)将试管放入水浴箱,恒温37℃反应60分钟。
(4)取出试管,向每支试管中加入1ml纤维蛋白原测定试剂,混匀。
(5)在721型分光光度计上,以纯水为空白,测定各试管在540nm处的吸光度值。
(6)以纤维蛋白原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样品测定(1)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100μl待测样品、100μl纯水和100μl纤维蛋白原测定试剂。
(2)按照步骤1中的方法进行反应、溶解和测定。
(3)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待测样品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的绘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如下:```纤维蛋白原浓度(mg/L)吸光度值0.00 0.0000.50 0.5001.00 1.0001.50 1.5002.00 2.0002.50 2.500```2. 样品测定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待测样品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为1.20mg/L。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注意控制实验条件,如温度、反应时间等,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凝血设备方法学对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凝血设备方法学对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概述部分内容编写如下:1.1 概述凝血设备方法学对比,是一项旨在比较不同凝血设备方法的研究工作。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学领域的进步,凝血设备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不同的凝血设备方法提供了不同的凝血指标测量结果,这些结果对于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患者病情状态都具有重要意义。
正因如此,对不同凝血设备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探索其优势、劣势和适用场景,对进一步提高凝血指标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比较方法学A、方法学B和方法学C这三种常见的凝血设备方法,并通过对其要点进行详细阐述和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参考和决策依据。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结合文献综述和实验数据,从技术原理、应用范围、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多个方面对这三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全面对比各个方法的特点,我们将探讨它们的优点和不足,分析其在不同临床场景中的适用性以及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医学领域的从业者提供一份全面的凝血设备方法对比分析报告,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指导,推动凝血设备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研究者的关注和兴趣,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创新,为患者的临床治疗和健康管理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文章结构:本文将从方法学角度对凝血设备进行比较研究。
文章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1. 引言引言部分首先概述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目的。
通过对凝血设备的方法学比较研究,旨在为医疗领域提供参考,促进凝血设备的优化和临床应用的进一步发展。
1.1 概述在本部分,将对凝血设备及其在临床上的重要性进行介绍。
凝血设备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血液学、外科手术和救援等领域的医疗设备。
它能够监测和调节人体内凝血过程,为医生提供重要的临床决策支持。
1.2 文章结构在本部分,将详细介绍本文的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
两种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方法比较
两种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方法比较发表时间:2018-04-23T13:29:16.847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9期作者:王学斌[导读] 探讨Clauss法和PT演算法在纤维蛋白原测定比较。
方法:对80例随机标本进行检测王学斌(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76)【摘要】目的:探讨Clauss法和PT演算法在纤维蛋白原测定比较。
方法:对80例随机标本进行检测,分别采用PT演算法和Clauss法进行测定纤维蛋白原含量。
结果:用Clauss法和PT-der法同时测定正常参比血浆10次,两法均变异系数小,重复性好,说明仪器精密度好。
将Fbg在大于4g/L、2~4g/L 和小于2g/L的范围。
2~4g/ L、小于2g/L 范围内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Fbg 大于4g/L 范围时,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lauss法准确性高、特异性强、快速简便,测定人体内 Fbg 的水平为患者的出凝血功能判断提供了证据。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含量;Clauss法;PT演算法;比较【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9-0304-01 纤维蛋白原(Fbg)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是纤维蛋白的前体。
FbG的测定方法多种多样,直接测定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可反映纤维蛋白原增高或减低的实际状态[1]。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送检的80例血液标体进行纤维蛋白原测定。
其中门诊5份,住院75份,其中男性37例,女性43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年龄86岁。
其中糖尿患者20例,脑梗塞患者13例,血栓性静脉炎8例,冠心病患者16例,妊娠者16例,急性感染者7例。
所有患者均抽取静脉血2ml,枸橼酸钠1:9抗凝。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抽取静脉血2ml,枸橼酸钠1:9抗凝。
心衰,纤维蛋白原下降原因
心衰时纤维蛋白原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血液系统疾病:心衰可能引发血液系统的异常,导致纤维蛋白原降低。
由于
纤维蛋白原对凝血功能有重要作用,其降低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包括外伤后止血困难以及内脏出血的高危风险,如消化道出血或脑出血。
2.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能导致纤维蛋白原下降。
例如,使用阿司匹林肠溶胶
囊、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溶栓药物,以及某些降低纤维蛋白原的药物,都可能影响纤维蛋白原的水平。
3.生理因素:近期摄入过多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等,也可能导致
纤维蛋白原下降。
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注意均衡饮食即可。
4.肝硬化:心衰可能进一步导致肝硬化,而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的肝硬化会使
肝功能受到严重损伤,从而导致纤维蛋白原偏低。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情况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检查结果进行判断。
如有疑虑,请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
D-二聚体检测常见问题
D-二聚体检测常见问题近年来,D-二聚体作为体内交联纤维蛋白水解的标志性产物,其临床诊断价值已得到普遍认同。
它以其高度的敏感性和阴性预示能力,在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的排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及溶栓治疗监测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虽然D-二聚体检测已得到推广普及,但在D-二聚体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对检测参数的认识误区,致使实验室对一些检测结果难以为临床提供合理解释,对由于方法学不同造成的检测结果差异缺乏足够的理解,给科室质量管理带来困惑。
一、不同试剂检测结果不可比性D-二聚体检测的基本原理均是基于抗原抗体反应。
自1983年Rylatt等最先报道了D-二聚体的单克隆抗体后,有20多种D-二聚体单抗研发问世,目前有超过30种检测方法和20多种单抗被使用。
由于方法学上的原因,不同试剂测定同一份标本中的D-二聚体浓度往往不具有可比性。
其原因主要有:1.单克隆抗体不同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通常所说的“D-二聚体”,在循环体内并不是一个结构简单均一的物质,而是含有D-二聚体结构的大小不同片段的混合物(如DD、DY、XD、XY、DXD、YXD、DXXD等,分子量为190KDa-720KDa)。
针对不同片段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对同一份血浆中不同片段的结合能力也不同。
目前尚无国际统一标准的单抗,也无统一的参考方法。
另外,在自动化凝血仪上采用的免疫比浊法测定还受到乳胶颗粒特征的影响,各试剂制造商选择乳胶颗粒大小不等,结合单抗能力也有差异,反应后吸光特性也不一样。
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差异和试剂生产工艺的不同,致使各试剂间检测D-二聚体的结果缺乏可比性。
2.报告结果缺乏统一的标准单位D-二聚体检测的报告单位通常包括纤维蛋白原等量单位(FEU)和D-二聚体单位(DDU)两种形式。
FEU是将D-二聚体的量用降解前纤维蛋白原分子的量来表达,因此,用FEU表达的D-二聚体的量相当于用DDU表达的约1.7-2.0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三种不同方法对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的影响【摘要】目的对三种不同方法对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研究,找出一种最合适、最准确、最省时的方法。
方法选取60例患者作为临床实验对象,并作为实验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对两个组的成员进行空腹静脉采血,获得乏血小板血浆。
分别用双缩脲法、凝固法以及免疫浊度法对三种不同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标准品进行测定,每种方法重复测定20次。
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三种方法均可用于对纤维蛋白原进行检测,双缩脲法的检测结果高于凝固法与免疫浊度法;凝固法优于双缩脲法与免疫浊度法,能直接反映出纤维蛋白原的凝血功能。
结论对于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凝固法是最合适、最准确、最省时的方法。
【关键词】双缩脲法;凝固法;免疫浊度法;纤维蛋白原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91-02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简单的说,它是一种与凝血有关的蛋白质,是一种凝血因子。
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水平不仅关乎到凝血障碍,它与心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以及血栓病均有密切的关系,对其进行有效的检测,将有助于临床疗效。
对于纤维蛋白原的检测方法,通常有双缩脲法、凝固法以及免疫浊度法三种。
本组实验中,分别利用这三种方法对纤维蛋白原进行了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从而选择一种最合适、最准确、最省时的检测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60例患者作为临床实验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2人,女性患者28人,年龄在20岁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38.92±1
2.09)岁。
所举60例患者中,肝病患者18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令1周以上患者13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10例,心肌梗死患者1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9例。
另选取来我院检查的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1.2 检测方法首先必须对两个组的成员进行采血,我们所采用的工具为一次性自动定量采血器,采血器中的采血针和采血管为原采血器所有,采血管内含有109mmol/l的枸橼酸钠抗凝剂0.2ml,定量采血的剂量为1.8ml。
最好选择在清晨对所有人员进行空腹静脉采血,采集后轻轻摇动使其混合均匀。
之后进行3000r·min-1
离心,离心时间控制在10min[1],获得乏血小板血浆。
然后采用各种方法对纤维蛋白原进行检测。
对于双缩脲法,我们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于凝固法,我们选用(美国太平洋凝血试剂公司)bovinethrombin研制生产的纤维蛋白原试剂盒;对于免疫浊度法,我们选用(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纤维蛋白原试剂盒。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所用的仪器有:722型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仪器厂)、7180生化全自动分析仪(日立)以及sysmex全自动血凝仪(日本希森美康)。
实验所用标准品为2.79、3.77、5.46(g/l)标准品(美国太平洋公司)。
分别用双缩脲法、
凝固法以及免疫浊度法对三种不同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标准品进行
测定,每种方法重复测定20次。
[2]
1.3 数据处理本组实验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和统计,组间检验用t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种方法均可用于对纤维蛋白原进行检测,双缩脲法的检测结果高于凝固法与免疫浊度法,见表1。
对于60例实验组患者,我们根据双缩脲法的测定结果将各种方法间的比较分三组进行,即高值组、正常范围组以及低值组三组。
fg在4.0g/l之上为高值组,fg 介于2.0g/l与4.0g/l之间为正常范围组,fg低于2.0g/l为低值组;并对30例对照组成员血浆进行检测;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凝固法优于双缩脲法与免疫浊度法,能直接反映出纤维蛋白原的凝血功能,见表2。
对于具体数据,我们参照表格如下。
3 讨论
纤维蛋白原的理化与生物特性决定了它有多种检测方式,本组选择了其中的三种双缩脲法、凝固法以及免疫浊度法,通过对各种方法的利用从而确定一种最合适、最准确、最省时的检测方法。
双缩脲法是相对传统的一种方法[3],蛋白质分子中的甲酰胺基与碱性铜溶液作用后会形成一种紫色复合物,通过这种紫色物对蛋白质进行分析。
虽然这种方法出现的时间比较长,但人们对它的利用率并不高,因它的操作步骤比较繁琐,实验所花费的时间相当多,且
在实验的过程中干扰因素较多,往往导致最终的结果偏高。
免疫浊度法主要是利用纤维蛋白原多克隆抗体与纤维蛋白原作用,但此种方法的特异性较差,会导致结果偏高。
对于凝固法的应用,已得到了国内国际社会的认可,它是一种功能测定法[4],能直接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凝血功能。
本组实验也显示此种方法的可利用性。
参考文献
[1] 瞿治清,李家增.纤维蛋白原研究的某些新进展[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4,15(9):497-499.
[2] 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院[m].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159-160.
[3] 钟敏.血标本质量的重要保证——真空采血技术[j].陕西医学检验杂志,1999,14(1):7-8.
[4] 杨莉.纤维蛋白原与血栓性疾病[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9,20(2):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