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克隆抗体与免疫荧光染色技术
免疫荧光技术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
一、免疫荧光技术概述免疫荧光技术是一种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或组织中特定分子的方法。
它利用抗体与待检测分子结合后,再加上荧光标记的二抗或荧光标记的直抗,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标记分子的位置和数量。
免疫荧光技术在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研究生物分子的定位、表达和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二、免疫荧光技术的原理1. 抗体结合在免疫荧光技术中,首先需要用特异性抗体与待检测的分子结合。
这些抗体可以是单克隆抗体,也可以是多克隆抗体,通过它们与目标分子的结合,实现对待检测分子的高度特异性识别。
2. 荧光标记待检测分子与抗体结合后,需要加入荧光标记的二抗或直抗,使得待检测分子与荧光物质结合形成复合物。
通常使用的荧光分子有FITC、TRITC、Alexa Fluor等,它们在不同激发波长下显示出不同的荧光颜色。
3. 观察和分析最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标记的细胞或组织样品,根据荧光信号的强度和分布情况,可以判断待检测分子的位置和数量,从而了解其在细胞内的表达和功能。
三、免疫荧光技术的应用1. 细胞膜标记免疫荧光技术可用于标记细胞膜上的特定蛋白,例如细胞黏附蛋白、受体蛋白等,从而观察它们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情况和动态变化,揭示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2. 细胞器定位通过标记特定的蛋白或抗体,免疫荧光技术可以用于观察细胞器的定位,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帮助研究者了解细胞器在细胞内的分布和相互作用。
3. 蛋白相互作用免疫荧光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研究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标记不同的蛋白并观察它们在细胞内的共定位情况,可以揭示蛋白间的相互作用网络和信号传导路径。
4. 细胞功能研究通过观察细胞内荧光标记物的动态变化,免疫荧光技术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细胞的代谢活动、信号转导和细胞周期等重要的生物学过程。
四、免疫荧光技术的发展和趋势1. 自动化和高通量随着技术的发展,免疫荧光技术已经向自动化和高通量方向发展。
自动化的设备和流程使得实验操作更加标准和高效,而高通量的技术则可以同时观察大量样品,加快研究进程。
免疫荧光染色一抗的成分
免疫荧光染色一抗的成分
免疫荧光染色一抗的成分,主要包括抗体、缓冲液、防腐剂和辅助试剂等。
免疫荧光染色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和定位特定蛋白在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一抗作为免疫荧光染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分和特点对于实验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一抗的主要成分是抗体。
抗体是一种特异性蛋白质,能够与特定的抗原结合。
在免疫荧光染色中,一抗的选择对于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一抗的种类和来源多种多样,包括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不同的抗体对于不同的蛋白具有不同的特异性。
其次,一抗的成分还包括缓冲液。
缓冲液是用来稀释和稳定抗体的溶液,可以帮助维持适当的pH值和离子强度,保证实验条件的稳定性。
另外,一抗中还会添加一些防腐剂,如NaN3等。
防腐剂的作用是防止抗体在存储和使用过程中受到污染和降解,保证抗体的稳定性和活性。
此外,一抗中可能还包括一些辅助试剂,如牛血清白蛋白(BSA)、牛血清或羊血清等。
这些辅助试剂可以帮助稀释和稳定抗体,减少非特异性结合,并提高实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总之,免疫荧光染色一抗的成分包括抗体、缓冲液、防腐剂和辅助试剂等。
这些成分共同作用,确保了免疫荧光染色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时,科研人员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一抗,并合理配置相关成分,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
免疫荧光染色(多标)步骤
免疫荧光染色(多标)步骤一、免疫荧光染色的多标技术简介免疫荧光染色的多标技术是通过同时使用多个荧光染料,标记不同的抗体,从而实现对多个目标分子的检测。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免疫组化和细胞生物学等领域,可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和更准确的结果。
二、免疫荧光染色的多标步骤免疫荧光染色的多标步骤主要包括标本处理、抗原修复、非特异性结合阻断、一级抗体处理、荧光二抗处理和显微镜观察等。
1. 标本处理将待检样品制备成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并固定在载玻片上。
可以使用多种组织固定剂,如乙醛、甲醛等。
固定后,需进行脱水、透明化处理,以便后续步骤的进行。
2. 抗原修复组织样本经过固定处理后,可能导致抗原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影响后续的抗原-抗体结合。
因此,需要进行抗原修复处理,如热解、酶解等方法,以恢复抗原的免疫原性。
3. 非特异性结合阻断为减少假阳性结果的产生,需要对标本进行非特异性结合阻断。
可使用一些蛋白质,如牛血清蛋白、鱼胶蛋白等,与标本中的非特异性结合位点结合,阻断后续试剂的非特异性结合。
4. 一级抗体处理将标本与一级抗体一起孵育,使一级抗体与目标抗原结合。
一级抗体通常是由小鼠、兔子等动物制备的,可以识别与特定抗原结合的抗体。
一级抗体可以是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
5. 荧光二抗处理将与一级抗体不同动物来源的荧光标记的二级抗体与标本一起孵育。
荧光二抗能与一级抗体特异性结合,从而实现对目标抗原的荧光标记。
不同荧光染料的荧光二抗可以同时使用,以实现多标的目的。
6. 显微镜观察将处理好的标本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使用荧光显微镜或共聚焦显微镜等设备进行观察。
通过不同的荧光染料,可以同时检测多个目标分子的位置和表达水平。
三、免疫荧光染色的多标技术应用免疫荧光染色的多标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中,如疾病诊断、蛋白质定位和分析、细胞信号通路研究等。
通过同时检测多个目标分子,可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有助于深入了解生物过程的机制。
免疫荧光三色染色步骤
免疫荧光三色染色步骤免疫荧光三色染色是一种常用的免疫组化技术,用于检测和定位细胞或组织中的特定抗原。
通过使用三种不同的荧光染料,可以同时检测三种不同的抗原,从而在同一样本中获得更多的信息。
下面是免疫荧光三色染色的步骤:1. 样本处理:首先需要准备好待检测的细胞或组织样本。
可以通过固定、切片和脱脂等步骤来处理样本,以便于荧光染料的渗透和抗原的暴露。
2. 抗原修复:某些细胞或组织中的抗原可能会经历一定程度的损伤或变性,需要进行抗原修复以恢复其免疫反应性。
常用的抗原修复方法包括热处理、酶解和化学修复等。
3. 阻断非特异性结合:为了避免荧光染料的非特异性结合,需要使用适当的阻断剂来防止非特异性结合。
常用的阻断剂包括牛血清蛋白、小鼠或兔子血清等。
4. 一抗染色:选择合适的一抗,加入到样本中与目标抗原结合。
一抗可以是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根据实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一抗。
5. 二抗染色:二抗是与一抗结合的抗体,通常是兔抗小鼠或小鼠抗兔的抗体。
二抗上标记有荧光染料,常见的有荧光素、荧光素同工酶和荧光素同工酶等。
6. 染色显色:将标记有荧光染料的二抗加入到样本中,与一抗所结合的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形成荧光染色的复合物。
7. 洗涤:染色完成后,需要进行多次洗涤以去除未结合的抗体和荧光染料,减少背景信号的干扰。
8. 封片:将处理好的样本用适当的封片剂封装在载玻片上,然后使用适当的封片胶或胶带固定样本。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实现免疫荧光三色染色的目的。
这种技术可以在细胞或组织中同时检测和定位多种抗原,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免疫荧光三色染色时,要选择合适的一抗和二抗,以及荧光染料的激发和发射波长。
此外,还需要进行严格的实验控制,包括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免疫荧光三色染色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研究细胞分子机制、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相信免疫荧光三色染色技术将在未来的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免疫荧光染色方法
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领域的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和定位特定抗原分子在细胞或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情况。
该方法利用抗体与特定抗原结合,并利用荧光染料标记抗体,通过显微镜观察荧光信号来确定抗原的位置和表达量。
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广泛的应用范围,因此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首先,需要固定样品以保持细胞或组织的形态和结构。
常用的固定剂包括乙醛、甲醛和氯酸等,可以在细胞或组织中形成交联结构,固定抗原。
固定剂的选择应根据具体实验目的和样品类型来确定。
接下来,渗透化步骤是为了提高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效率,并使抗体能够穿透细胞或组织进行染色。
常用的渗透剂包括甲醇、乙醇、Triton X-100等。
渗透化的时间和条件需根据样品的特性和实验要求来确定。
最后,通过荧光检测来观察和分析抗原在样品中的分布和表达情况。
荧光检测通常利用荧光显微镜来观察光信号。
在荧光染色中,主要有两种常用荧光染料,一种是荧光素和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另一种是罗丹明(Rhodamine)。
这些染料在特定波长下能产生荧光,并且可以选择性地与抗体结合,形成荧光复合物。
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这些标记的复合物,可以确定抗原在样品中的位置和表达量。
除了基本的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变种方法可供选择,例如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多重免疫荧光染色、双标记荧光染色等。
这些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和分辨率,并提供更多的信息。
总的来说,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学研究工具,可以用于检测和分析抗原的表达和定位。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在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抗体免疫荧光染色 pcr
抗体免疫荧光染色 pcr
抗体免疫荧光染色(Antibody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两种不同的生物学技术,它们在研究和诊断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抗体免疫荧光染色是一种用于检测和定位细胞或组织中特定蛋白质的技术。
该技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然后通过荧光染料标记的二抗来可视化抗体-蛋白质结合的位置。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研究蛋白质的表达、分布和功能,以及在细胞和组织水平上进行诊断。
PCR 则是一种用于扩增特定核酸序列的技术。
它通过在体外进行一系列的温度循环,使目标核酸序列在短时间内大量复制。
PCR 可以用于基因克隆、基因分型、基因表达分析等领域,也在分子诊断和遗传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抗体免疫荧光染色和 PCR 可以结合使用,以实现更全面的分析。
例如,在细胞或组织中进行抗体免疫荧光染色后,可以通过 PCR 对同一样本中的特定核酸序列进行分析,从而提供有关细胞或组织的分子信息。
这两种技术在生物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不同层面的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过程和疾病机制。
免疫组织化学与免疫荧光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与免疫荧光技术是现代免疫学中不可或缺的技术。
这些技术无论在实验室还是临床应用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技术。
一、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是通过免疫染色技术来检测组织中特定的蛋白质。
这种技术是以抗体和免疫反应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的。
其原理是识别特定抗原与其结合的抗体。
免疫组织化学在检测肿瘤中常被广泛应用,具有诊断和分型作用。
例如,在乳腺癌中常用到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免疫组织化学诊断。
通过使用HER2单克隆抗体来检测HER2蛋白质,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人的治疗方案。
另一个例子是在诊断食管癌时,免疫组织化学可以检测局部淋巴结中是否存在HER2的阳性表达,以协助决定术前的治疗方案。
二、免疫荧光技术免疫荧光技术是一种通过利用荧光染料来检测特定蛋白质的技术。
该技术同样以抗体和免疫反应的基本原理为基础。
免疫荧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细胞和组织的检测中。
免疫荧光技术可以检测甲型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的感染,同时也可以对肺炎支原体等细菌进行检测。
在医学检测中,免疫荧光技术在快速确诊上具有优势。
此外,免疫荧光技术也被广泛用于检测自身免疫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肌无力等疾病。
在SLE的治疗中,抗核抗体“ANA”是常用的诊断标志物,免疫荧光技术能够检测出ANF。
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来检测ANF,可以帮助医生对SLE患者进行诊断。
总结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技术是现代免疫学中不可或缺的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生物分子的检测,并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准确的诊断。
在这个时代,免疫学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领域,并在未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更加深入的研究和使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免疫系统,并开发出更多免疫学技术,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支持。
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及应用
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及应用人类在面对各种疾病时,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检测手段。
该技术利用荧光染料与抗体结合,并显示在微管中,从而帮助研究人员快速高效地检测出特定蛋白质及其存在的位置。
本文将介绍这一技术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一、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基本原理免疫荧光染色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technique)是利用抗体特异性与组织靶分子相结合,再用荧光染料标记,进而检测特定蛋白质的位置。
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先用特异性的一抗(一种PECAM-1抗体)结合靶蛋白,再用荧光标记的二抗特异性结合第一抗体,从而形成荧光染色物,进一步观察其荧光信号的分布位置,同时判定靶分子的种类和分子量大小。
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的使用方法首先,准备抗原或刺激物的样本,在荧光显微镜下将样品观察,选择合适的荧光标记,分别标记标本中要检测的特定蛋白质和待测试的抗体。
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这两种荧光染色物表现的方式和位置,如果两者在同一位置,则说明这种蛋白质与该抗体正好配对,是检测对象。
荧光显微镜的不断升级和发展,使得直接观察荧光成像成为一种非常高效且准确的技术。
三、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有广泛应用,其中包括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方面。
1.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是免疫荧光染色技术的一种应用方式,它可以通过检测已知层面上蛋白质是否存在来帮助诊断疾病。
例如,LE会知道,如果一人有强直性脑脊髓炎,其免疫系统经常锁定GAD65(钩状攻角度分布并通过卷积峰在从35°到70°的较宽范围内)这种抗体。
该技术可以帮助诊断出很多常见疾病,如糖尿病、强直性脑脊髓炎、乳腺癌、白血病等。
2.病毒学方面的应用另外,在病毒学领域,免疫荧光染色技术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利用该技术可以定量测定患者身上病毒负荷、病毒流行病学的强度、病毒分布情况,还可以分析病毒种群,为研究病毒的散布做出贡献。
免疫荧光步骤
免疫荧光步骤免疫荧光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检测和定量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存在,以及其在细胞或组织中的分布情况。
免疫荧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诊断、药物研发和疾病治疗等领域。
免疫荧光技术步骤一般包括抗原/抗体的固定、非特异性结合物的洗脱、荧光标记的抗体的结合和荧光检测。
下面是免疫荧光的详细步骤:1.细胞/组织的固定:首先,需要将要研究的细胞或组织进行固定处理,以保持其形态和结构。
常用的固定剂包括甲醛和乙酸乙腈酯等。
固定处理后,可以通过透射电镜或荧光显微镜等方法观察到细胞的染色。
2.非特异性结合物的洗脱:由于细胞和组织在固定过程中会产生非特异的结合物,如蛋白质、核酸和脂质等,需要进行洗脱处理以减少非特异性的背景信号。
洗脱的方法包括用生理盐水或缓冲液溶液进行洗涤,以去除固定剂和非特异性结合物。
3.抗原/抗体的结合:将特异性的一抗加入到样品中,与目标抗原或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一抗可以是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
一抗的选择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样品的特点来确定。
4.主抗体的荧光标记:荧光标记的抗体是免疫荧光技术的重要步骤之一、常用的荧光标记剂包括荧光染料(如荧光素和罗丹明)、荧光蛋白(如绿色荧光蛋白和红色荧光蛋白)以及金纳米颗粒等。
荧光标记的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灵敏度,可通过荧光显微镜等设备直接观察到荧光信号。
5.荧光检测:将样品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和记录荧光信号。
根据需求,荧光显微镜可以具备单波长或多波长荧光检测功能,以获得更准确和详细的结果。
可以通过调节显微镜的荧光通道、滤光器和放大倍数,调整荧光信号的亮度、对比度和分辨率,以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
以上就是免疫荧光的基本步骤。
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和条件,进行一些细微的改进和优化,如双标染色、组织切片、蛋白质印迹等。
免疫荧光技术的优点包括高度特异性、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和快速等。
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免疫荧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标记、病毒检测、免疫组织化学等方面,对于探索基础科学、疾病发病机制和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四种抗体免疫荧光染色操作步骤
四种抗体免疫荧光染色操作步骤免疫荧光染色听起来就很厉害的样子呢,其实操作起来也没有特别难啦。
一、样本准备。
咱得先把要染色的样本处理好哦。
如果是细胞样本的话,要把细胞好好地培养在载玻片或者盖玻片上,让它们长得美美的,可不能有太多杂质或者状态不好。
要是组织样本呢,就得把组织切成薄片,这个切的时候可得小心啦,就像对待小宝贝一样。
二、固定。
固定这个步骤超重要的。
一般用多聚甲醛来固定样本,把样本泡在里面一段时间,就像给细胞或者组织来个“定身术”,让它们保持原来的样子,这样后面染色的时候才不会变形。
这个时间要掌握好哦,太久或者太短都不太好。
三、通透。
接下来就是通透啦。
用一些通透剂,像Triton X - 100之类的,让抗体能够顺利地进入细胞里面去找到它们要结合的目标。
这就像是给抗体开了个小通道,让它们能自由穿梭。
四、封闭。
封闭就像是给样本穿上一层保护衣。
用正常血清或者牛血清白蛋白之类的东西把样本上那些非特异性结合的位点给占住,这样抗体就不会乱结合啦,只会乖乖地去找自己的目标。
五、一抗孵育。
现在轮到一抗上场啦。
把我们准备好的四种抗体按照合适的比例稀释好,然后加到样本上。
这个时候样本就像是一个小舞台,一抗们就开始在上面寻找自己的舞伴(抗原)啦。
孵育的时间也要注意,要让它们有足够的时间去结合。
六、洗涤。
一抗孵育完了,就得把没结合上的一抗给洗掉,就像打扫舞台一样,只留下那些成功结合的一抗。
用缓冲液轻轻冲洗样本,多洗几次,这样才能保证后面的结果准确。
七、二抗孵育。
二抗是带着荧光标记的哦。
把二抗按照比例稀释后加到样本上,二抗就会去找一抗,然后紧紧地抱住它。
这时候就像给一抗穿上了一件会发光的衣服,超酷的。
八、再次洗涤。
和之前一样,把多余的二抗给洗掉,让舞台又变得干干净净的。
九、封片。
最后一步就是封片啦。
用封片剂把样本封起来,这样样本就可以好好保存,等着我们去观察它在荧光显微镜下的美丽模样啦。
免疫荧光染色就这么一步步来,每一步都很关键,就像搭积木一样,少了一块都不行呢。
单抗和多抗在ifa应用中的差异
单抗和多抗在ifa应用中的差异单抗(单克隆抗体)和多抗(多克隆抗体)是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IFA)应用中常用的两种抗体类型。
它们在结构、制备、特异性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首先,单抗是由单个抗体分子组成的,制备过程中只使用一个单克隆细胞系。
单抗具有高度特异性,能够识别和结合到特定的抗原表位上,因此在IFA应用中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准确性。
而多抗是由多个不同抗体分子组成的,制备过程中使用多个多克隆细胞系。
多抗具有多样性,能够识别和结合多个抗原表位,因此在IFA应用中具有较宽的特异性和适用范围。
其次,单抗制备过程相对复杂,主要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免疫原制备、免疫小鼠、细胞融合、克隆和纯化。
而多抗制备相对简单,通常只需免疫小鼠,然后采集血清进行纯化。
单抗生产过程中的纯化步骤较多,使得单抗相对更纯。
再次,由于单抗制备过程中只使用一个单克隆细胞系,因此单抗的特异性和一致性较高,每个单抗批次的性能和结果较为稳定。
而多抗由于使用多个克隆细胞系,可以产生大量不同的抗体,因此多抗的特异性和一致性较低。
每个多抗批次的性能和结果可能有一定的差异,需要进行筛选和验证以确保其适用性。
最后,单抗在IFA应用中常用于检测单个特定的抗原,例如检测某个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或病原体的抗原。
而多抗在IFA应用中常用于广谱筛选和某种系列抗原的快速检测,例如检测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体的存在。
单抗的灵敏性和准确性更高,适用于一些需要高度特异性检测的情况,而多抗的特异性相对较低,适用于一些需要快速筛选的情况。
综上所述,单抗和多抗在IFA应用中存在一些差异。
单抗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一致性,制备过程较为复杂,适用于需要高度特异性检测的情况。
而多抗具有多样性和适用范围较宽,制备过程相对简单,适用于需要广谱筛选的情况。
当选择抗体用于IFA时,需要根据特定的实验需求来选择单抗还是多抗。
免疫学实验的实验原理应用
免疫学实验的实验原理应用1. 介绍免疫学实验是研究生物体对抗外来生物、化学物质或病原体的反应的一种重要方法。
它通过检测和分析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和细胞因子等来评估免疫功能。
本文将介绍免疫学实验的实验原理和主要应用。
2. 实验原理免疫学实验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特定的抗原与免疫系统中的抗体结合产生反应,从而检测和研究抗体的产生和功能。
以下是常见的免疫学实验原理:2.1. 免疫沉淀技术免疫沉淀技术通过特异性抗体与待测抗原结合,形成免疫沉淀复合物,然后利用沉淀复合物的性质进行检测或纯化。
免疫沉淀技术主要包括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的应用。
2.2. 免疫染色技术免疫染色技术主要使用抗体与标记物结合的原理,通过标记物的特异反应产生颜色或荧光信号,用于检测待测物质的存在和定位。
常见的免疫染色技术有免疫组化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
2.3. 免疫印迹技术免疫印迹技术是一种通过分析目标蛋白在凝胶上的特异性识别,进而定性和定量目标蛋白的方法。
免疫印迹技术主要包括Western blotting和ELISA等。
3. 实验应用免疫学实验在医学研究、生物工程、环境监测和农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免疫学实验的主要应用:3.1. 诊断疾病免疫学实验常被用于疾病的诊断,例如通过检测特定抗体或抗原来确定某种病原体的感染。
例如,ELISA可以用于检测HIV感染,免疫荧光染色可以用于诊断肿瘤。
3.2. 药物开发免疫学实验可以用于药物的研发和评价。
例如,在药物开发过程中,可以使用免疫沉淀技术来纯化目标蛋白,进而设计新的治疗方法。
此外,免疫染色技术可以用于评估候选药物的效果。
3.3. 生物学研究免疫学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起到关键作用。
例如,通过免疫印迹技术可以确定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和翻译后修饰的情况,通过免疫沉淀技术可以研究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
3.4. 免疫治疗免疫学实验在免疫治疗中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通过免疫沉淀技术可以纯化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某种疾病,通过免疫染色技术可以评估免疫治疗的效果。
免疫荧光总结步骤
免疫荧光总结步骤免疫荧光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和免疫学研究中的技术。
它利用免疫学原理和荧光色素来检测和定量分析对特定抗原具有特异反应的抗体。
以下是免疫荧光实验的基本步骤的总结,包括标本处理,抗体染色,显微镜观察和数据分析等。
1.标本处理:免疫荧光实验的第一步是准备样本。
这可能涉及到对细胞、组织、流体或血液样品进行处理,以获得要检测的目标抗原。
处理方法根据实验的目的和样本的性质而不同。
例如,对于细胞和组织样品,可以使用固定剂或冰冻剂来固定或保存目标抗原。
2.抗体染色:染色是免疫荧光实验中的关键步骤。
要进行染色,请使用已知与目标抗原结合的抗体。
这些抗体可以通过购买商业化的荧光标记抗体或自己标记的可溶性抗体。
抗体可以选择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具体取决于实验的需要。
3.抗体交联:为了增强信号的强度和稳定性,必须进行抗体交联。
这意味着将荧光染料链接到抗体上,使其能够与目标抗原结合并发光。
通过选择适当的荧光标记剂和进行适当的染色条件,可以实现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检测。
4.样品处理:在进行显微镜观察之前,必须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
这可能包括去除非特异性背景信号,如细胞的内部自动荧光,以及对细胞进行固定或渗透处理,以使抗体能够进入细胞内部。
5.显微镜观察:准备好的样品被放置在显微镜载玻片上,并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
荧光显微镜能够通过特定的荧光滤光片选择性地激发荧光标记染料,并观察其发射。
通过调整显微镜的焦距和放大倍数,可以获得目标抗原的高质量图像。
6.图像采集和分析:观察到的图像应该被摄取下来,并使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
可以测量目标抗原的信号强度、定位和数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一些常用的图像分析软件还具有进一步处理和建模的功能,以获得更详细和精确的数据。
7.数据解释:最后,通过分析和解释数据来得出结论。
抗原的定量结果可以与其他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并根据研究的目的得出相关结论。
如果需要,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
免疫荧光染色技术
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标签: 荧光免疫染色技术2009-04-07 22:28最近看了几篇文章,文中都涉及一项技术叫:免疫荧光染色。
感觉这项技术不错,实验的图片经过染色很漂亮,再一merge,更加说明问题,今日网上搜来有关介绍,恶补一下。
竟觉也不是和特别,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大概也就是如此了。
将该项技术介绍如下:(转载)荧光免疫染色和DAPI染色实验1.实验原理免疫染色的实验原理类似于Western Blotting,两者都是运用抗体的特异性识别作用来显示目的蛋白,但是由于免疫染色需要在原位进行,而且蛋白没有经过富集,因此其实验难度较高。
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固定剂(通常是甲醛或多聚甲醛)将细胞固定,使得细胞膜的通透性大大增加,并且利用Triton-X-100使得一部分膜蛋白变性,从而使通透性进一步加强。
利用正常羊血清封闭,可以令许多蛋白先与血清内的非特异性抗体结合,而特异性的抗体由于动力学的关系可以通过竞争性的反应与目的蛋白结合,这一过程可以保证抗体识别的特异性。
二抗可以特异性识别一抗的Fc区域,利用二抗连接不同的荧光基团,就可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不同的荧光,从而显示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
另外,免疫荧光实验由于其较高的敏感性可以显示出基因表达的亚细胞情况(核内,核外,膜上以及一些较大的细胞器上),所以通常被用来作为基因定位的方法。
DAPI的中文名称是4,6-联脒-2-苯基吲哚,是一种常用的荧光染料,其作用机理与溴化乙锭(EB)等染色剂的机理类似:它们与DNA双螺旋的凹槽部分可以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与DNA的双链紧密结合。
结合后产生的荧光基团的吸收峰是358nm而散射峰是461nm,正好UV(紫外光)的激发波长是356nm,使得DAPI成为了一种常用的荧光检测信号。
Jagielski M. et. Al在1976年首次运用该技术检测细胞培养中的支原体感染。
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该技术被运用于各种微生物的检测、生长监测,胚胎发育过程的检测,细胞周期的检测和各种核定位的实验。
单克隆抗体的抗体检测原理
单克隆抗体的抗体检测原理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个克隆细胞分泌的抗体所组成的,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亲和性。
抗体检测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分析技术,它可以用于检测、定量和鉴定特定分子的存在和表达水平。
单克隆抗体的抗体检测原理主要包括特异性识别、抗原结合和信号放大等过程。
首先,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可以识别并结合到特定的抗原分子上。
在抗原与抗体结合时,抗体的可变区域与抗原表面的特定区域形成互补的结合,从而实现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这种特异性识别可以使得单克隆抗体只与目标分子结合,而不与其他非特异性分子发生交互作用。
接下来,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检测。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免疫荧光检测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在免疫荧光检测中,抗体与荧光染料标记的二抗结合,形成复合物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信号的强度和分布情况,从而获得目标分子的定性和定量信息。
而在ELISA中,抗体会与酶标记的二抗结合,通过底物的化学反应产生可测量的信号,例如颜色变化。
通过比较信号的强度和标准曲线,可以确定目标分子的存在和浓度。
此外,为了增强检测信号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还可以采用信号放大的策略。
常用的信号放大方法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荧光信号放大和报告基因放大等。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是将放射性同位素与抗体结合,通过放射性的衰变过程来产生可测量的信号。
荧光信号放大是将荧光染料标记于抗体上,通过扩增荧光信号的强度来提高检测的敏感度。
而报告基因放大是将报告基因与抗体结合,通过报告基因的表达来产生可测量的信号。
这些信号放大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抗体检测的灵敏度。
总结起来,单克隆抗体的抗体检测原理主要包括特异性识别、抗原结合和信号放大等过程。
通过这些过程,可以实现对目标分子的高特异性和高敏感性的检测。
抗体检测技术已经在医学诊断、生物学研究、食品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于人类健康和生命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单克隆抗体 平均荧光强度
单克隆抗体平均荧光强度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是由单一免疫细胞株分泌的抗体所构成的一类抗体。
相比于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有着更高的特异性和一致性,因此在科研和临床应用上具有较大的优势。
单克隆抗体的荧光标记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其中平均荧光强度是评价抗体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下面将介绍一些与单克隆抗体平均荧光强度相关的参考内容。
1.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单克隆抗体的获得通常通过融合免疫细胞和癌细胞(如骨髓瘤细胞)来得到细胞株。
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抗体的荧光标记通常是在抗体的分泌周期中添加配体分子或标记分子来实现的。
一般来说,光学物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荧光染料的量会影响荧光强度。
因此,在制备单克隆抗体时,可以考虑优化荧光染料的配比,以达到更好的荧光效果。
2. 荧光染料的选择:荧光染料在单克隆抗体的标记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荧光染料的选择应基于实验需要和光学性能。
根据文献报道,一些荧光染料在不同波长下会表现出不同的荧光强度,因此在选择荧光染料时需要充分考虑实验的要求和具体的波长条件。
3. 免疫荧光检测方法:免疫荧光检测是单克隆抗体荧光标记应用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将目标分子与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结合,可以实现对目标分子在细胞或组织中的可视化检测。
一般来说,免疫荧光检测的结果可以通过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或荧光成像系统等设备来定量分析。
相关研究指出,流式细胞仪在免疫荧光检测中对于测量荧光信号的强度有着较好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4. 荧光信号增强方法:当荧光信号较弱时,可以考虑采用一些信号增强方法来提高荧光强度。
例如,可以通过多肽链或其他荧光增强剂与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结合,来增强荧光信号的强度。
某些蛋白质标记物,如辣根过氧化物酶和碳酸酐酶等,也可以用于增强荧光信号。
总结起来,单克隆抗体的平均荧光强度是评价抗体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选择合适的荧光染料、优化制备过程、合理选择荧光检测方法以及采用荧光信号增强方法,可以提高单克隆抗体的平均荧光强度,从而实现更好的荧光标记效果,并为后续的免疫检测和实验研究提供更可靠的数据依据。
免疫荧光(IF)细胞化学染色方法
免疫荧光(IF)细胞化学染⾊⽅法免疫荧光(IF)细胞化学染⾊⽅法⼀、标本制作 可制作涂⽚、印⽚、细胞单层培养物、组织切⽚,经适当固定或不固定,作免疫荧光染⾊⽤。
⼆、荧光抗体染⾊⽅法 (⼀)直接法 1.染⾊切⽚经固定后,滴加经稀释⾄染⾊效价如1:8或1:16的荧光抗体(如兔抗⼈γ-球蛋⽩荧光抗体或兔抗⼈IgG或IgA荧光抗体等),在室温或37℃染⾊30min,切⽚置⼊能保持潮湿的染⾊盒内,防⽌⼲燥。
2.洗⽚ 倾去存留的荧光抗体,将切⽚浸⼊pH7.4或pH7.2PBS中洗两次,搅拌,每次5min,再⽤蒸馏⽔洗1min,除去盐结晶。
3.⽤50%缓冲(0.5mol/L碳酸盐缓冲液pH9.0~9.5)⽢油封固、镜检 4.对照染⾊ ①正常免荧光⾎清染⾊,如上法处理切⽚,结果应为阴性。
②染⾊抑制试验(⼀步法):将荧光抗体和未标记的抗体球蛋⽩或⾎清(相同)等量混合,如上法处理切⽚。
结果应为阴性。
为证明此种染⾊抑制不是由于荧光抗体被稀释所致,可⽤盐⽔代替未标记抗⾎清,染⾊结果应为阳性。
此法结果较⼆步法稳定。
③类属抗原染⾊试验,前⾯已作叙述。
直接法⽐较简单,适合做细菌、螺旋体、原⾍、真菌及浓度较⾼的蛋⽩质抗原如肾、⽪肤的检查和研究。
此法每种荧光抗体只能检查⼀种相应的抗原,特异性⾼⽽敏感性较低。
(⼆)间接法 (1)切⽚固定后⽤⽑细滴管吸取经适当稀释的免疫⾎清滴加在其上,置于染⾊盒中保持⼀定的湿度,37℃作⽤30min。
然后⽤0.01mol/l pH7.2PBS洗两次,10min,⽤吸⽔吸去或吹⼲余留的液体。
(2)再滴加间接荧光抗体(如兔抗⼈γ-球蛋⽩荧光抗体等),同上步骤,染⾊30min,37℃,缓冲盐⽔洗两次10min,搅拌,缓冲⽢油封固,镜检。
对照染⾊:①抗体对照:⽤正常兔⾎清或⼈⾎清代替免疫⾎清,再⽤上法进⾏染⾊,结果应为阴性。
②抗原对照:即类属抗原染⾊,亦应为阴性。
③阳性对照。
间接法中上述⽅法称双层法(Double Layer Method)。
常用的单克隆抗体检测方法
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在杂交瘤制备完成后,需要对抗体进行一个检测,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抗体检测的方法(1)免疫酶技术免疫酶技术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酶对底物显色反应的高效催化作用有机结合而成的免疫学技术。
由于它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现已广泛用于筛选和鉴定单抗。
①器材和试剂a、包被缓冲液:碳酸盐缓冲液:取LNa2CO38ml,LNaHCO317ml混合,再加75ml蒸馏水,调PH至。
Tris-HCl缓冲液(,L):取LTris100ml,LHCl混合,加蒸馏水至1000ml。
b、洗涤缓冲液(的PBS):KH2PO4,KCl,Na2HPO4•12H2O,NaCl,Tween-20,加蒸馏水至1000ml。
c、稀释液和封闭液:牛血清白蛋白(BSA),加洗涤液至100ml;或用洗涤液将小牛血清配成5—10%使用。
d、酶反应终止液(2mol/LH2SO4):取蒸馏水,滴加浓硫酸(98%)。
e、底物缓冲液(,磷酸盐-柠檬酸缓冲液):取LNa2HPO4,L柠檬酸,再加50ml蒸馏水。
柠檬酸溶液及配成的底物缓冲液不稳定,易形成沉淀,因此一次不宜配制过多。
f、底物使用液:OPD底物使用液(测490nm的OD值):OPD5mg,底物缓冲液10ml,3%H2O2。
TMBS或TMB底物使用液(测450nm的OD值):TMBS或TMB(1mg/ml),底物缓冲液10ml,1%H2O225ul。
ABTS底物使用液(测410nm的OD值):ABTS,底物缓冲液1ml,3%H2O22ul。
8、抗体对照:以骨髓瘤细胞培养上清作为阴性对照,以免疫鼠血清作为阳性血清。
h、抗原:可溶性抗原:尽量纯化,以获得高特异性。
病毒感染的传代细胞或全菌抗原。
淋巴细胞等悬液。
i、酶标抗鼠抗体或酶标SPA 或其他类似试剂。
j、细胞固定液:-20℃丙酮;或丙酮-甲醛固定液:Na2HPO4100mg,KH2PO4500mg,蒸馏水150ml,丙酮225ml,甲醛125ml;或丙酮-甲醛溶液(1;1);或-20℃甲醇。
免疫荧光技术的实验方法及其分类
免疫荧光技术的实验方法及其分类一、免疫标记法及其分类1.荧光免疫法原理是应用一对单克隆抗体的夹心法。
底物用磷酸-4-甲基伞形酮,检测产物发出的荧光,荧光强度与Mb浓度呈正比,可在8min内得出结果。
结果以Mb每小时释放的速率表示(△Mb)表示。
该法重复性好,线性范围宽,具有快速、敏感、准确的特点。
以双抗夹心法为例,首先将特异性抗体与固相载体连接,形成固相抗体。
除去未结合抗体,然后加受检标本,使其中的蛋白抗原与固相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洗涤除去未结合物,接着加入荧光标记的抗体,使之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
最后根据荧光强度,即可对蛋白抗原进行定量。
传统的荧光免疫法受本底荧光的干扰较大,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法是以具有特长寿命的稀土金属如铕,作为标记物,加入正常液后激发测定,能有效去除短寿命本底荧光的干扰。
2.放射免疫法放射免疫法是以过量的未标记抗原与放射性物质标记的抗原,竞争性地与抗体结合,形成有放射性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无放射性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并有过剩的标记抗原与未标记的抗原。
然后通过离心沉淀等方法,将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游离抗原分离,分别测定其放射性强度与标准曲线比较,即可对未标记的待测抗原进行定量。
RIA法测定血清蛋白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准确定量到ng/ml水平。
但早期的方法操作麻烦,耗时长,且有放射性污染。
近年来,随着单克隆抗体的应用,RIA的灵敏度又有了较大提高,且操作大为简化,并已有商品试剂盒供应,使用方便。
3.酶联免疫法(ELISA)ELISA法有竞争法和夹心法两种。
竞争法是基于标准或血清Mb和微孑L板上包被的Mb 竞争性地与单克隆抗体相结合的原理而建立,该法的最低检测限为10μg/L,线性范围达1 000ug/L。
夹心ELISA法与EIA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2)。
ELISA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精密度好,操作简单,适用于多份标本的检测,不需特殊仪器设备等优点,易于推广普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单克隆抗体与免疫荧光染色技术
刘健宏 ! 王 标 # 庄向生 ! 王长兵 ! 周伦江 ! 刘玉涛 !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 # 福建省农业厅农业执法总队 "%$$$!
自从 &’()* 和 +,)-./,0 于 !12% 年首创杂交瘤技术 以来,单克隆抗体已应用于免疫学、生理生化、药理学、 组织学、肿瘤学、微生物学等不同的学科,其应用之广、 发展之快,促使医学、生物学领域起着巨大的变革。单 克隆抗体是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在体外大量培养融合 细胞,由融合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由于单克隆抗体只 识别某一特定的抗原决定簇,所以它具有特异性强、成 分均一、灵敏度高、产量大、容易标准化生产等优点而 明显优于多克隆抗体。目前世界上己建立的单克隆抗 体品种数以万计,其中数千种已经上市。
《福建畜牧兽医》#$$! 年第 #% 卷增刊
个试验期间将细胞保持在 "7 或加叠氮钠,可将这些过 程减少到最小限度。由于不能改变温度以适应不同亲
和性抗体的需要,可能不得不改变温育时间。对于大多
数抗体来说,"7 温育 %$9:; 是适宜的,但在这样的条件 下,低亲和性的抗体可能达不到平衡,因而需要更长的
!"
定、定位和示踪各种抗原或抗体成分。所以对标本的基 本要求是抗原的形态变化尽可能地小,不溶解或不变 性,原有位置不扩散或不移位。因此,对标本的处理一 般速度要快、温度要低,恒冷切片和涂片较为理想。此 外,抗体溶液的 -. 和反应温度越低,孵育的时间越长, 一般 %47 时需要 #3 8 1$9:;。若要作细致观察或者当天 不能进行染色标本的观察,可在 37 中过夜,但染色标 本最好是当天观察。 #2 ! 抗体 与多克隆抗体(即 常规血清)比较,单抗具有理化性质的一致性。就是这 种单抗的均一性,才体现出其应用价值,但是也存在不 利的方面。那就是:在标记反应过程中(包括纯化过 程),单抗的失活可能性远大于多抗的失活可能性。单 抗愈纯,愈易失活。均一的理化性质,就必然引起标记 的均一性。由于抗体与 /<=> 的结合势必引起抗体结构 的改变,特别是当单抗多变区(属 ?.# 端的游离氨基) 的结合,就显然影响到抗体抗原的反应,甚至使抗体完 全失活。比如 &’( @ %$ @ #(伪狂犬单抗)的标记过程 中,腹水纯化液的 </A 滴度达标记的 / 0 &(/ 0 & 值反映 荧光抗体的光学敏感性,其值过高,则非特异性染色将 显著增强;其值过低,则标记效率很低)比为 ! 8 % 时仍 然无活性,说明这种单抗的标记,严重损坏抗体的活 性。此外,单抗在 -. 1、4、5 条件下活性稳定,单抗愈 纯,愈易受酸碱的影响。
来,这就是筛选过程。由于每一个免疫淋巴细胞只能对 单一的抗原决定基产生特异性抗体,因此将筛选出的 融合细胞通过克隆化,使其集落生长成为单克隆细胞 系,就能产生大量单一的高纯度抗体,这种抗体就称为 “单克隆抗体”。 !5 # 荧光是染料吸收一种波长的光线,发出更大波长 的光线的物理学过程。处于基态的荧光色素受到紫外 线或兰紫外线光的照射而吸收足够的能量,而使色素 外层电子处于激发态。这种激发态电子给无辐射跃迁 到第一能级后则随着进一步的辐射跃迁而回落到基 态。在这辐射跃迁的同时释放能量,以可见光的辐射形 式释放,这就是荧光。其特征能量(较激发光而言)小而 波长长。这是由于部分能量以无辐射形式消耗的缘故, 而波长则与能量成反比。
免疫荧光技术又称为荧光抗体染色方法,它是将 血清学方法和显微镜示踪方法结合起来的一种技术。 这种技术是 3’’0- 等于 !14# 年首先建立的,在医学和 生物学研究工作中的应用将近 %$ 多年。荧光抗体法是 将特异性抗原多次注入动物体,使之产生抗体,将免疫 球蛋白从血清中分离出,用荧光色素标记,制成荧光标 记抗体溶液,以该溶液作为特异性试剂,浸染含有特异 性抗原(或抗体)的标本,借异抗原抗体的特异性,于抗 原或生物学染色方法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由于 免疫化学技术的进展和普及,荧光抗体染色法的应用 范围也不断扩大。对病原微生物的鉴定、血清抗体的检 测、特别是自身免疫病的研究、肿瘤免疫与诊断以及免 疫球蛋白的代谢研究均有其优越性。
抗体(免疫球蛋白)可以与荧光色素相结合,而不 失其抗体的免疫活性,与荧光色素相结合的抗体称为 荧光抗体。
利用荧光检测抗体的结合有两种不同的方法。直 接免疫荧光采用已直接以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而间 接免疫荧光测定则是先将未标记的抗体与细胞反应, 然后再用荧光染料标记的抗抗体检测这种结合的抗 体。抗抗体通常称为第二抗体,是以用于生产单克隆抗 体动物的免疫球蛋白免疫异种动物制备的。当用小鼠 单克隆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测定时,第二抗体可以 是兔抗小鼠免疫球蛋白或山羊抗小鼠免疫球蛋白。
-. 12 3 !52 3 52 1
-. 62 3 52 1
$&’( @ %$ @ # 单抗亚级类属 *#+。-B 值约为 % 8 "2 3。在 碱性条件下最易失活,而且,大部分的—?.# 呈未质子化状 态,所以在中性偏酸的环境下照样进行加成反应。
% 非特异性染色 非特异性染色主要由于过度标记 所引起的,/<=> 过多的结合,造成抗体结构的改变,增 加了空间位阻,而且,/<=> 带负电荷,而病毒的核酸蛋 白多为碱性,在染色过程的 -. 均为中性而带正电荷, 进而造成静电引力的增加而出现非特异性的吸附。对
另外,必须采用饱和浓度的抗体,以便使荧光量受 抗原密度限制,而不受单克隆抗体或第二抗体浓度的 限制。通过预滴定几个稀释度的每一单克隆抗体或第 二抗体(以肉眼或流动式细胞计数器读数)确定抗体的 最适稀释度。当一个稀释度呈现出比前一个稀释度弱 的荧光时,抗体便不再处于饱和状态。为了防止该法固 有的波动,常规使用的浓度至少应保证在 # 倍稀释度 时荧光强度亦不致减弱。高浓度的抗体(如腹水)有时 呈现出前带,这一术语用于高浓度的抗体产生阴性反 应,而稀释的抗体呈现阳性反应时。在进行免疫荧光测 定中,由于有足够的未结合的单克隆抗体与溶液中的 标记物反应,从而阻断了标记物于结合与细胞的抗体 反应,可能会产生前带。在这种情况下必需洗涤 # 8 % 次。前带可因更复杂的原因而产生,但在免疫荧光测定 中不常见。 #2 # 温育时间和温度 正像大多数结合—解离平衡 一样,低温有助于结合,而高温有利于解离。然而在较 高温度下更迅速地达到平衡。因此,获得最大结合的良 好方法是先在 %47 温育,然后将温度降至 "7 。然而,另 一个对温度选择有影响的因素是抗体诱导的膜表面上 的抗原移位,这种移位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抗原斑片、 抗原盖帽、抗原的细胞摄粒作用及抗原脱落,最终可能 是抗原丢失(抗原调整),显然,这是应当避免的。在整
对于大多数用途来说,间接免疫荧光与直接免疫 荧光相比具有许多优点,尤其是仅用一种标记的第二 抗体即可检测一系列小鼠单克隆抗体。间接法更为敏 感,因为增加了被结合分子的数量。但在某些特殊场合 下,例如在双标志分析或第二抗体可能与靶细胞上的 抗原交叉反应时,则宁可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 # 主要影响因素 免疫荧光染色方法主要是检查、鉴
异硫氰酸荧光素(=><3)是目前最为广泛应用的荧 光素。在碱性条件下,=><3 分子上的异硫氰基—? @ 3 @ A 能与抗体蛋白分子中的游离氨基(主要是赖氨酸 的—?:# 和少量的末端氨基)经碳酰胺化而形成硫碳氨 基键,结合为荧光标记抗体蛋白。! 个分子的 >B9 有 CD 个赖氨酸,但一般最多只能标记 !% E #$ 个。因为只有未 质子化的自由氨基才能与 =><3 起加成反应。在抗体侧 链游离氨基有赖氨酸的—?:#,谷氨酸的胍基,杂环氨 基酸———组氨酸,脯氨酸和色氨酸。其中杂环氨基酸不 易 与 =><3 反 应 , 而 谷 氨 酸 的 胍 基 解 离 常 数 (F& 为 !#5 4C)较赖氨酸的—?:# 为小(F& 为 !$5 %"),所以质 子化的程度较赖氨酸为高,进而不易与 =><3 反应。 在偏碱性环境条件下赖氨酸之氨基部分未质子化,呈 G ?:# 状态而易于进行反应。
为了使单克隆抗体所要认识的目标变成可见的诊 断目标,那就必须通过把放射性物质、荧光素或酶分子 引入抗体等化学修饰手段来达到目的。下面就对单克 隆抗体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的原理、影响因素等方面 进行探讨。 ! 基本原理 !5 ! 免疫动物脾脏的淋巴细胞即 6 淋巴细胞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含有为抗免疫原抗体 编码的基因,但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生存时间极短。而单 个骨髓瘤细胞系虽可在体外长期培养生长,含有提供 无限繁殖和分泌免疫球蛋白能力的基因,但其产生的 抗体却不具有分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的能力。将这两 类细胞融合而产生的杂交瘤细胞,一方面具有骨髓瘤 细胞无限生长的能力,另一方面又继承了免疫淋巴细 胞的功能,携带特异信息,从而大量合成特异性抗体。 由于细胞融合时,在融合剂聚乙二醇(789)的作用下, 只有少数细胞融合而形成杂交瘤细胞,因此必须通过 选择性培养基(:;<)将大量繁殖的未融合细胞分离出
于单抗而言,过度标记物宁可弃之不用。因为实验表明
离子交换层析的流出物之 / 0 & 比变化不大,这也说明 单抗的理化一致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单克隆抗体荧光标记技
术将成为病毒诊断方面最为快速和准确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2 许屏,梁玉,任怡敏等 2 显示分化阶段不同的细胞的荧光染 色法 2 解剖学报 2 !66!,## ) 增刊 , :3$2 #2 章静波 2 细胞生物学实用方法与技术 2 第 # 版 2 北京:北 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2 !661:#$6 8 #!%2 %2 许屏,王淑兰,叶耐永 2 荧光染料口丫啶橙对组织内各种成 分组织化学分色 2 吉林医科大学学报 2 !61",1:#32 "2 刘文力,郭素媛,宋勇等 2 免疫荧光技术在淋病和衣原体感 染快速诊断中的应用 2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 !66%,!" ) 特刊 !! 号 , :52 32 .CDDE FGH+ 等 2 单克隆抗体技术手册 2 南京:南京大学出 版社 2 12 殷震,刘景华 2 动物病毒学 2 北京:科学出版社 2 42 徐宜 为 2 免 疫 检 测 技 术 ) 第 二 版 , 2 北 京 :科 学 出 版 社 2 !66!:! 8 !# 章 2 52 崔现兰等 2 应用免疫荧光法诊断猪流行性腹泻 2 中国畜禽 传染病 2 !66$,3:#$ 8 #"2 62 宋思扬,楼士林 2 生物技术概论 2 北京:科学出版社 2 !$2 刘玉斌,苟仕金 2 动物免疫学实验技术 2 吉林:吉林科学 技术出版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