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8万里,讲的就是地球的赤道周长)

▲读懂七年级上册P3图1.2,用图说出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用证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1、登高可以望远

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

3、站在海边,看远方驶来的轮船,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然后看到整个船身。

4、月食现象

2、经线(度)、纬线(度)特点及经纬网

▲列表比较经纬线的特点:

▲列表比较经度与纬度的区别:

▲判定的技巧:

A、东西半球判定:从200W向东到1600E是东半球,从200W向西到1600E是西半球

B、南北半球判定:北纬北半球,南纬南半球

C、低、中、高纬度的判定:

纬度小于300为低纬度

纬度大于600为高纬度

纬度值为300-600为中纬度

D、纬度判定五带:(P12图1.20)

纬度小于23.50为热带

纬度大于66.50为寒带,北纬北寒带,南纬南寒带

纬度值为23.50—66.50为温带,北纬北温带,南纬南温带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现象:

▲地球公转、自转的比较:

▲地球自转方向:

面对北极(或在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面对南极(或在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地轴与公转轨道保持66.50的夹角)

▲二分二至日比较:(P11图1.19)

▲五带的比较:(P70图4-22)

第三节地图

(一)、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单位要统一,1千米=100000厘米)

比例尺的大小看其值如1: 100大于1: 1000

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

数字式:1: 100000

线段式:0 1千米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内容、范围的关系:对于图幅大小相同的两幅地图: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

▲方向:

在地图上判定方向的方法:

A、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平行移

动指向标)

B、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判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

南北方向)

C、既无指向标,也无经纬网的地图,根据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

东”来判定

在野外确定方向的方法:

A、指南针定方向:指南针平放,红磁针指向北,白磁针指向南

B、北极星定向:面向北极星的方向是正北方

C、太阳和手表定向:在中高纬地区,手表平放,时针对准太阳,时针与表

盘中12点之间夹角的平分线所指的方向为南方。

D、树木定方向:在北半球,向南的一侧,树木茂盛或树的年轮较稀疏

▲图例: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P14图1.24中的常用图例要记忆)

(二)、等高线地形图:海拔和相对高度、识别地形部位

1、地面高度的计算(P16)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地形图的判读(P16)

▲识别地形部位:要求根据等高线特征,判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A、等高线弯曲部位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反之向低处凸出为山脊;

B、等高线重叠为陡崖;

C、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为鞍部;

D、闭合圈状的等高线中,数值表现为内高外低的是山顶,反之内低外高的是盆地。

▲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一般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水域

3、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

地形剖面图绘制:考查实际绘图能力(P18)

第二章世界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世界的陆地与海洋:

(1)海洋和陆地分布:三分陆七分海(陆地29%,海洋71%)

(2)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及分界线:要求通过课本熟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及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注意读懂P30图2.7亚、欧、非的分界)

▲大洲、大洋之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最大的洲和跨纬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最小的洲(大洋

洲)最大的洋(太平洋)、最小的洋(北冰洋)

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最大的岛屿(格陵兰

岛)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南极洲和北冰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1、海陆变迁

(1)地表形态变化:

外力作用:风、流水、海浪、生物等的作用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震、火山喷发

(2)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

(3)板块构造学说:(P37图2.19)

A、全球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

成;

B、板块是运动的;

C、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4)世界的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5)解释印度尼西亚海啸发生的原因:

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第三章世界的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要求能对具体的例子进行判别)(P58活动题)

▲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

特点是:时间短、常变化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特点是:时间长、一般不变化2、常用的天气符号:(预报天气)(P46图3.6中的常用天气符号要记忆)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和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日、月、年平均气温,气温日、年较差,年降水量:(考查计算)(P51)

▲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测得的气温值的和÷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个月中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的和÷该月的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中每月的月平均气温的和÷12

▲气温的日较差=当日的最高气温一当日的最低气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