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全套精品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7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周 周周清(含解析)鲁科版

2017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周 周周清(含解析)鲁科版

第4周 周周清周六 排查训练(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高考题重组]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1)粗硅――→Cl 2高温SiCl 4――→H 2高温Si ,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2015·江苏化学,8A)( ) (2)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7D)( )(3)Si 和SiO 2都用于制造光导纤维(2014·海南化学,10D)( )(4)硅胶可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2014·四川理综,1B)( )(5)SiO 2既能与KOH 溶液反应又能与浓盐酸反应(2014·福建理综,9②改编)( )(6)SiO 2、NaOH 、HF 三者两两均能反应(2014·江苏化学 ,8C 改编)( )(7)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2012·新课标全国卷,8D)( )(8)甲――→丁乙丁甲丙,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 2(2013·江苏化学,6A)( )(9)SiO 2可与HF 反应,因而氢氟酸不能保存在玻璃瓶中(2013·广东理综,10D)( )(10)高温下用焦炭还原SiO 2制取粗硅(2013·广东理综,11C)( )(11)向一定浓度的Na 2SiO 3溶液中通入适量CO 2气体,出现白色沉淀,则H 2SiO 3的酸性比H 2CO 3的酸性强(2012·江苏化学,13C)( )(12)硅酸钠溶液应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2012·海南化学,4B)( ) 答案: (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2.(1)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常温下,相同的铝片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浓、稀硝酸,浓硝酸中铝片先溶解完(2014·安徽理综,12B)( )(2)制二氧化氮时,用水或NaOH 溶液吸收尾气(2014·天津理综,2D)( )(3)常温下,N 2既能与O 2反应又能与H 2反应(2014·福建理综,9③)( )(4)将可调高度的铜丝伸入到稀硝酸中,溶液变蓝,说明Cu 与稀硝酸发生置换反应(2014·广东理综,22C)( )(5)用浓HNO 3与Cu 反应制备NO 2(2012·广东理综,9C)( )(6)向装有Fe(NO 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 2SO 4,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是因为HNO 3分解生成了NO 2(2011·四川理综,11A)( )答案: (1)× (2)× (3)× (4)× (5)√ (6)×3.(1)加热盛有NH 4Cl 固体的试管,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说明NH 4Cl 固体可以升华(2015·山东理综,11D)( )(2)Cu 溶于稀HNO 3的离子方程式为Cu +2H ++NO -3===Cu 2++NO 2↑+H 2O(2014·江苏化学,7A)( )(3)向AgNO 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溶液澄清,说明Ag +与NH 3·H 2O 能大量共存(2014·广东理综,22B)( )(4)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7B)( )(5)检验NH +4时,往试样中加入NaOH 溶液,微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的气体(2013·福建理综,10D)( )(6)常温下将Al 片放入浓硝酸中,无明显现象,说明Al 与浓硝酸不反应(2013·广东理综,23B)( )(7)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2013·江苏化学,4A)( )(8)实验室用NH 4Cl 和Ca(OH)2制备NH 3涉及氧化还原反应(2012·广东理综,10D)( )(9)可用氨水除去试管内壁上的银镜(2012·海南,4A)( )(10)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色,是因为浓氨水呈碱性(2011·安徽理综,10D)( )答案: (1)× (2)× (3)× (4)√ (5)× (6)×(7)√ (8)× (9)× (10)√[高考题选编]4.[2014·天津理综,7(4)]晶体硅(熔点1 410 ℃)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鲁科版】2017届高考一轮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教学案(含答案)

【鲁科版】2017届高考一轮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教学案(含答案)

第1讲 常用化学仪器与基本操作 考点一 常用化学仪器的识别与使用1.用作热源的仪器⎩⎪⎪⎨⎪⎪⎧(1)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2)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3)绝对禁止拿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4)灯内酒精存量应多于容积四分之一,少于容积的 三分之二(5)熄灭酒精灯时只能用灯帽盖灭,绝不能用嘴吹灭(6)酒精灯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以防酒精挥发,灯 芯上水分太大,不易点燃2.可加热仪器3.计量仪器(1)⎩⎪⎨⎪⎧①计数时要平视凹液面最低处②无“0”刻度,刻度由下而上逐渐增大③精确度不高于0.1 mL④选取规格要遵循“大而近”,如量取5.6 mL NaOH 溶液应选取10 mL 量筒,而不能选用50 mL 量筒⑤不可加热,不可作反应容器,不可用于溶液的稀释(2)⎩⎪⎨⎪⎧①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水银球部位应浸入液 体内②测量蒸气温度时,应使温度计的水银球部位置于蒸 馏烧瓶支管口处(3)⎩⎪⎨⎪⎧①仪器名称:1 000 mL 容量瓶②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③加液体用玻璃棒引流,当液面距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液体至凹液面最低处与刻 度线相切(4)⎩⎪⎨⎪⎧①仪器名称:A 为酸式滴定管,B 为碱式滴定管②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③“0”刻度在上④精确度为0.01 mL ⑤要先用待装液润洗再装溶液(5)⎩⎪⎨⎪⎧①称量前先要调天平平衡②左盘放物品,右盘放砝码③精确度是0.1 g④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易潮解、腐蚀 性药品如NaOH 等应放在烧杯中称量4.分离、提纯仪器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烧瓶、锥形瓶、量筒加热时均需要垫石棉网( )(2)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3)用10 mL的量筒准确量取8.80 mL的稀硫酸()(4)坩埚加热时直接放在铁圈或三角架上加热()2.有下列几种常见仪器:①分液漏斗②漏斗③酸式滴定管④容量瓶⑤碱式滴定管⑥球形冷凝管思考回答下列几个问题:(1)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017版高考化学(全国)一轮复习文档:排查落实练一氧化还原反应 含答案

2017版高考化学(全国)一轮复习文档:排查落实练一氧化还原反应 含答案

排查落实练一氧化还原反应一、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正误判断1。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其实质是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其中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反应,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反应(√)2.置换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因为有单质参加和生成,化合价发生了变化(√)3.复分解反应全部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因为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4。

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因为单质中元素化合价必然发生变化(√)5.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因为单质中元素化合价必然发生变化(√)6.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反应时本身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反应时本身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7.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一种氧化剂和几种还原剂反应时将按照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同理一种还原剂和几种氧化剂反应时将按照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8。

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一定有强氧化性,如FeO错误!;同理,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一定具有强还原性,如S2-;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O2(×)9。

根据反应化学方程式判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时,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10。

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该元素不一定被还原(√)11.失电子越多,还原性越强,得电子越多,氧化性越强(×)12。

金属元素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13.含氧酸的价态越高,氧化性一定越强(×)14.在原电池中,作负极的金属一定比作正极的金属活泼(×)15。

不容易得到电子的物质,肯定容易失去电子(×)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正误判断1。

向Ca(ClO2)溶液中通入SO2:Ca2++2ClO-+H2O+SO2===CaSO3↓+2HClO(×)2.SO2通入NaClO溶液中:SO2+ClO-+H2O===SO错误!+Cl-+2H+(√)3。

安徽淮南2017届高三一轮总复习第一次理科综合能力试卷化学 含答案

安徽淮南2017届高三一轮总复习第一次理科综合能力试卷化学 含答案

安徽淮南2017届高三一轮总复习第一次理科综合能力试卷化学一、单选题:共7题1.用下列实验装置和方法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

用如图装置除去Cl2中混有的少量HClB。

用如图装置分离水和溴苯的混合物C。

用如图装置制备并收集NO气体D。

用如图装置蒸干AlCl3饱和溶液制备AlCl3晶体【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A. NaOH也会与Cl2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

水和溴苯不互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B符合题意。

C. NO易与氧气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C不符合题意. D。

AlCl3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盐酸,在加热蒸干AlCl3饱和溶液时,氯化氢挥发,得到的成分主要是氢氧化铝,不能得到AlCl3晶体,故D 不符合题意。

2.下列离子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A.Na+、Cu2+、SO42−、OH﹣ B。

K+、Ba2+、Cl﹣、NO3−C.Na+、Cl﹣、Ca2+、MnO4−D.Na+、HCO3−、SO42−、Cl﹣【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离子共存。

A.Cu2+呈蓝色,而且Cu2+与OH﹣生成沉淀,故A不符合题意。

B.K+、Ba2+、Cl﹣、NO3−不反应,故B符合题意。

C。

MnO4−呈紫色,而且Ca2+与OH﹣生成沉淀,故C不符合题意. D.HCO3−与OH﹣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3.某药物中间体的合成路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苯二酚和互为同系物B。

1 mol该中间体最多可与7 mol氢氧化钠反应C。

2,5﹣二羟基苯乙酮能发生加成、水解等反应D。

该中间体分子含有羰基和羟基两种含氧官能团【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A。

同系物含有的官能团种类相同,数目相等,对苯二酚含有两个酚羟基,含有一个酚羟基和一个醇羟基,它们不为同系物,故A 错误。

B. 该中间体的氯原子与氢氧化钠作用为酚羟基,酚羟基再被氢氧化钠中和,酯基水解成的羧基和酚羟基被氢氧化钠中和,1 mol该中间体最多可与7 mol氢氧化钠反应,故B正确。

2017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3周 周周清(含解析)鲁科版

2017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3周 周周清(含解析)鲁科版

第3周 周周清周六 排查训练(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高考题重组]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Cl 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 )(2)浓H 2SO 4有强氧化性,常温下能与Cu 发生剧烈反应( )(3)化合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4)Cl 2、SO 2均能使品红溶液退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 )(5)Fe 与稀HNO 3、稀H 2SO 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 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6)维生素C 具有还原性,在人体内起抗氧化作用( )(7)NO 2溶于水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8)1 mol Cl 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N A ( )(9)阴离子都只有还原性( )(10)BaSO 3和H 2O 2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11)因为Fe 3+具有氧化性,所以用KSCN 溶液可以鉴别Fe 3+( )(12)工业上利用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13)Na 2O 2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14)实验室用NH 4Cl 和Ca(OH)2制备NH 3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10)√ (11)× (12)× (13)× (14)√2.(1)[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28(1)]大量的碘富集在海藻中,用水浸取后浓缩,再向浓缩液中加MnO 2和H 2SO 4,即可得到I 2。

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__________。

(2)P 2O 5是非氧化性干燥剂,下列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可用P 2O 5干燥的是________。

a .NH 3 b .HIc .SO 2d .CO 2(3)冶炼铜的反应为8CuFeS 2+21O 2=====高温8Cu +4FeO +2Fe 2O 3+16SO 2若CuFeS 2中Fe 的化合价为+2,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017版《高考复习方案》高考化学(全国卷人教)一轮复习听课手册第2单元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5讲物质的组成、

2017版《高考复习方案》高考化学(全国卷人教)一轮复习听课手册第2单元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5讲物质的组成、

第二单元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纲要求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知识归纳1.有关物质组成基本概念及关系 (1)元素与物质的组成①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构成的。

②元素:具有相同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③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组成⎩⎪⎨⎪⎧单质: 的纯净物化合物: 的纯净物④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游离态:元素以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化合态:元素以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2)同素异形体图2-5-1(3)混合物和纯净物①________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________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3.简单分类法 (1)交叉分类法图2-5-3(2)树状分类法图2-5-44.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分类无机化合物⎩⎪⎨⎪⎧氢化物: 等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 等成盐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等酸性氧化物: 等两性氧化物: 等过氧化物: 等无机化合物⎩⎪⎪⎪⎪⎪⎨⎪⎪⎪⎪⎪⎧酸⎩⎪⎪⎨⎪⎪⎧按电离出的H +数⎩⎪⎨⎪⎧一元酸: 等二元酸: 等三元酸: 等按酸根是否含氧⎩⎪⎨⎪⎧无氧酸: 等含氧酸: 等按酸性强弱⎩⎪⎨⎪⎧强酸: 等弱酸: 等按有无挥发性⎩⎪⎨⎪⎧挥发性酸: 等难挥发性酸: 等碱⎩⎪⎨⎪⎧按水溶性⎩⎪⎨⎪⎧可溶性碱: 等难溶性碱: 等按碱性强弱⎩⎪⎨⎪⎧强碱: 等弱碱: 等盐⎩⎪⎨⎪⎧正盐: 等酸式盐: 等碱式盐: 等复盐: 等5.分散系的分类(1)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

2017版高考化学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真题专训 第2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基础课时3 Word版含答案

2017版高考化学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真题专训 第2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基础课时3 Word版含答案

基础课时3氧化还原反应基础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l2+2Br-===2Cl-+Br2,Zn+Cu2+===Zn2++Cu均为单质被还原的置换反应(2014·山东,7C)B.2Na2O2+2H2O===4NaOH+O2↑,Cl2+H2O===HCl+HClO,均为水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2014·山东,7D)C.Na2SO3与H2O2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2013·天津,6B)D.生石灰用作食品抗氧化剂(2014·福建,6A)解析A项Zn与Cu2+的反应为单质被氧化的反应,A错;B项中的两个反应中,H2O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B错;生石灰不具有还原性,不能用作食品抗氧化剂,D错。

答案 C2.(2015·海南化学,6)已知在碱性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2R(OH)3+3ClO-+4OH-===2RO n-4+3Cl-+5H2O,则RO n-4中R的化合价是()A.+3 B.+4 C.+5 D.+6解析根据反应前后电荷守恒,可得n=2,则RO2-4中R的化合价为+6价,即选D。

答案 D3.(2015·上海化学,18)下列反应中的氨与反应:4NH3+5O2―→4NO+6H2O中的氨作用相同的是(双选)()A.2Na+2NH3―→2NaNH2+H2↑B.2NH3+3CuO―→3Cu+N2+3H2OC.4NH3+6NO―→5N2+6H2OD.3SiH4+4NH3―→Si3N4+12H2解析在反应4NH3+5O2―→4NO+6H2O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氨中的-3价变为反应后NO中的+2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氨气作还原剂。

在2Na+2NH3―→2NaNH2+H2↑反应中,H元素的化合价由NH3中的+1价变为反应后H2的0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所以NH3作氧化剂,与上述反应的氨的作用不同,A错误。

在2NH3+3CuO―→3Cu+N2+3H2O中,NH3中的N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反应后的0价,失去电子,作还原剂,与上述反应相同,B正确。

2017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4周周周清(含解析)鲁科版

2017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4周周周清(含解析)鲁科版

第14周周周清周六排查训练(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高考题重组]判断正误(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 X”)1. (1)通过化学变化可以直接将水转变为汽油(2015 •江苏化学,3D)( )(2) 用聚乙烯塑料代替聚乳酸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2014 •天津理综,1B)( )(3) 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一种重要因素(2014 •天津理综,1C)( )(4) 可燃冰主要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水合物晶体,因此可存在于海底(2014 •天津理综,3C)( )(5) 乙烯可作水果的催熟剂(2014 •四川理综,1A)( )(6) 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苯、环己烯和环己烷(2013 •海南,7D)( )(7) 环戊烷()在光照下与氯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一氯代物(2013 •海南,9B改编)()(8) 乙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2013 •福建理综,7C)( )(9) 丙烯的结构简式:CH(2013 •江苏,2A)( )(10) 戊烷(C5H2)有两种同分异构体X (2013 •福建理综,7B)( )I 7(11) 将某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颜色退去,该气体一定是乙烯(2013 •江苏,13C)( )(12) 聚乙烯塑料制品可用于食品的包装(2013 •四川理综,1C)( )(13) 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2013 •山东理综,7A)( )(14) 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转化为清洁燃料(2013 •山东理综,7B)( )Zr、答案:(1) X (2) X (3) V ⑷V (5) V (6) X (7) V (8) X (9) X (10) X (11) X (12) V (13) X (14) X2. (1)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2015 •新课标全国卷n,7D)( )(2) 由油脂得到甘油、由淀粉得到葡萄糖均发生了水解反应(2014 •山东理综,7B)( )(3) 利用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T葡萄糖T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2013 •山东理综,7D)( )(4)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均可发生水解反应(2013 •福建理综,7D)( )(5) 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2012-新课标全国卷,8A)( )(6) 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2012 •新课标全国卷,8C)( )(7) 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2Q,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2012 •山东理综,10C)()答案: (1) V ⑵ V (3) V ⑷ X (5) X (6) X (7) V [咼考题汇编]11)分子式为C 5H10O 2并能与饱和NaHCO 溶液反应放出气CH.C —CHC1I,属于环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有 4种:的分子式为GH B Q,其同分异构体有 6种:HCOOQHHCH 、HCOOCH®”、3.(1)(2015 •新课标全国卷n. 体的有机物有 (不含立体异构)(A. 3种B. 4种C. 5种D. 6种⑵(2014 -新课标全国卷I,7)下列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A.戊烷 C.戊烯⑶(2014 -新课标全国卷A. 3种 C. 5种D. 6种解析:(1)能与NaHCO 反应放出CO 的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羧基, GHwQ 满足 CiH 2nQ ,所以GH°Q 为饱和一元羧酸,其同分异构体有CHCH CH 2CH 2CH Z C(X)H. CH CFLCIICH、CIIA'CIIC(M)H(2)A.戊烷有- B.戊醇可看作 CHCHCHCHCH 、(CH 3)2CHCHCH 和(Cfg1— QH 而戊基(一GHJ 有8种结构,则戊醇也有 8种结构,属于醚的还有6种。

【鲁科版】2017届高考一轮复习:第4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案(含答案)

【鲁科版】2017届高考一轮复习:第4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案(含答案)

第1讲 钠及其化合物 考点一 钠的性质及用途1.物理性质(1)色态:银白色固体。

(2)钠与水、煤油密度大小关系:ρ水>ρNa >ρ煤油。

(3)熔点:<100 ℃(填“>”、“=”或“<”)。

2.化学性质 (1)主要化学反应Na ⎩⎪⎨⎪⎧与非金属单质反应⎩⎪⎨⎪⎧O 2⎩⎨⎧ 常温:4Na +O 2===2Na 2O 点燃:2Na +O 2=====点燃Na 2O 2Cl 2:2Na +Cl 2=====点燃2NaCl 与水反应:2Na +2H 2O===2NaOH +H 2↑与盐溶液(如CuSO 4溶液)反应:2Na +CuSO 4+2H 2O===Cu (OH)2↓+Na 2SO 4+H 2↑(2)钠与含有酚酞的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及解释:3.制取与保存(1)制取:化学方程式为2NaCl(熔融)=====电解2Na +Cl 2↑。

(2)保存:密封保存,通常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

4.钠的用途(1)制取Na 2O 2等化合物。

(2)钠、钾合金(液态)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3)用作电光源,制作高压钠灯。

(4)冶炼某些金属金属钠具有强的还原性,熔融状态下可以用于制取金属,如4Na +TiCl 4=====熔融4NaCl +Ti 。

1.钠能否保存在CCl 4中?2.金属钠着火能不能用水或干冰灭火?通常用什么灭火?3.将一小块钠投入CuSO 4溶液中,产生的现象如何?分步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及总的离子方程式。

4.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金属先熔化 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黄色火花 ③燃烧后得白色固体 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 ⑤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物质5.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最终生成什么物质?(用示意图表示) 提示: 1.否,因为CCl 4的密度比钠的大,不能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

2.均不能;干燥沙子。

2017版高考化学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真题专训 第2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基础课时2 含答案

2017版高考化学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真题专训 第2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基础课时2 含答案

基础课时2电解质离子反应1.(2015·安徽理综,10)下列有关NaClO和NaCl混合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H+、NH+4、SO2-,4、Br-可以大量共存B.该溶液中,Ag+、K+、NO错误!、CH3CHO可以大量共存C.向该溶液中滴入少量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O-+2H+===Cl-+2Fe3++H2OD.向该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每产生1 molCl2,转移电子约为6.02×1023个解析A项ClO-能氧化Br-,且ClO-与H+反应能生成弱电解质HClO,不能大量共存,错误;B项,Ag+与Cl-能生成难溶物AgCl而不能共存,且ClO -能氧化CH3CHO, 错误;C项,因NaClO水解,溶液呈弱碱性,滴加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O-+4OH-+H2O===2Fe(OH)3↓+Cl-,错误;D项,加入浓盐酸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ClO-+2H+===Cl2↑+H2O,每生成1 mol Cl2,转移电子约为6.02×1023个,正确.答案 D2.(2015·江苏化学,6)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Na+、Al3+、SO错误!、Cl-B.错误!=1×10-13 mol·L-1的溶液中:NH错误!、Ca2+、Cl-、NO错误!C.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中:Fe2+、K+、NO错误!、SO错误!D.水电离的c(H+)=1×10-13 mol·L-1的溶液中:K+、Na+、AlO错误!、CO错误!解析A项,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呈碱性,OH-与Al3+不能大量共存。

B项,c(OH-)=错误!=1×10-13mol/L,c(H+)=0.1 mol/L溶液呈酸性,四种离子可以大量共存;C项,与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若呈酸性,NO错误!不能大量存在,一是因为HNO3与Al反应不能生成H2,二是酸性条件下NO错误!与Fe2+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若呈碱性,Fe2+因生成Fe(OH)2沉淀而不能大量存在。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卷)2017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单元从实验学化学第4讲化学计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教学案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卷)2017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单元从实验学化学第4讲化学计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教学案

第4讲 化学计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考纲要求 1.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

2.了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考点一 物质的量浓度及相关计算知识归纳1.物质的量浓度(1)概念:表示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 的__________,符号为________。

(2)表达式: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

提醒:这里V 是溶液的体积,它不是溶剂的体积,也不是溶剂和溶质的体积之和。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1)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计算:n =m M=c ·V 。

(2)气体溶质溶于水中制得的溶液的c 的求算:标准状况下,1 L 水中溶解某气体V ′ L ,所得溶液密度为ρ g ·cm -3,则c 和w 的表达式分别为 c =n V =V ′22.41000×1+V ′22.4×M 1000ρ=1000ρV ′22 400+MV ′; w =m (溶质)m (溶液)×100%=V ′22.4×M 1000×1+V ′22.4×M ×100%=MV ′22 400+MV ′×100%。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①基本公式:c =1000ρw M(c 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 -1,ρ为溶液密度,单位g·cm -3,w 为溶质的质量分数,M 为溶质的摩尔质量,单位g·mol -1)。

②公式的推导(按溶液体积为V L 推导):c =n V =1000ρ×V ×w M ×V =1000ρw M 或w =m (溶质)m (溶液)=V ×c ×M V ×1000ρ=cM 1000ρ(4)物质的量浓度(c )与溶解度(S )的换算:若某饱和溶液的密度为ρ g·cm -3,溶质的摩尔质量为M g ·mol -1,溶解度为S g ,则溶解度与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分别为c =n V =S M100+S 1000ρ=1000ρS M (100+S ),S =100cM 1000ρ-cM。

2017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2周 周周清(含解析)鲁科版

2017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2周 周周清(含解析)鲁科版

第12周周周清周六排查训练(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高考题重组]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1)稀醋酸中加入少量醋酸钠能增大醋酸的电离程度(2015·重庆理综,3A)( )(2)25 ℃时,等体积等浓度的硝酸与氨水混合后,溶液pH=7(2015·重庆理综,3B)( )(3)25 ℃时,0.1 mol·L-1的硫化氢溶液比等浓度的硫化钠溶液的导电能力弱(2015·重庆理综,3C)( )(4)25 ℃时,用醋酸溶液滴定等浓度NaOH溶液至pH=7,V醋酸<V NaOH(2013·重庆理综,2B)( )(5)稀醋酸加水稀释,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溶液的pH减小(2012·重庆理综,10B)( )(6)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所消耗的n(NaOH)相等(2012·福建理综,10C)( )(7)CH 3COOH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c3c3COO-的值减小(2013·江苏化学,11C)( )(8)室温下,对于0.1 mol·L-1的氨水,加水稀释后,溶液中c(NH+4)·c(OH-)变大(2013·福建理综,8B)( )答案:(1)×(2)×(3)√(4)×(5)×(6)√(7)√(8)×2.(1)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12B)( )(2)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12C)( )(3)测定NaOH溶液浓度,可用滴定管、锥形瓶、烧杯、NaOH溶液、0.100 0 mol·L-1盐酸达到目的(2014·安徽理综,9D)( )(4)用蒸馏水润湿的试纸测溶液的pH,一定会使结果偏低(2014·大纲全国卷,6D)( )(5)(2014·山东理综,10B)( )(6)50 ℃时,pH=4的醋酸中,c(H+)=4.0 mol·L-1(2013·广东理综,12A)( )(7)50 ℃时,pH=12的纯碱溶液中,c(OH-)=1.0×10-2mol·L-1(2013·广东理综,12C)( )(8)在蒸馏水中滴加浓硫酸,K W不变(2013·天津理综,5A)( )(9)NaCl溶液和CH3COONH4溶液均显中性,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2013·天津理综,5D)( )(10)25 ℃与60 ℃时,水的pH相等(2012·福建理综,10B)( )(11)用0.200 0 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HCl与CH3COOH的混合液(混合液中两种酸的浓度均约为0.1 mol·L-1),至中性时,溶液中的酸未被完全中和(2012·浙江理综,12C)( )答案:(1)√(2)×(3)×(4)×(5)×(6)×(7)×(8)×(9)×(10)×(11)√[高考题汇编]3.(2014·山东理综,13)已知某温度下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常数相等,现向10 mL 浓度为0.1 mol/L的CH3COOH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在滴加过程中( ) A.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B.c(NH+4)/c(NH3·H2O)先增大再减小C.c(CH3COOH)与c(CH3COO-)之和始终保持不变D.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10 mL时,c(NH+4)=c(CH3COO-)解析:A项,CH3COOH溶液中滴加氨水,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等恰好完全反应后水的电离程度再减小;B项,c(NH+4)/c(NH3·H2O)=K b/c(H+),K b不变,H+浓度不断减小,c(NH+4)/c(NH3·H2O)值始终增大,B错;C中随着氨水不断滴加,c(CH3COOH)与c(CH3COO-)之和变小;D中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10 mL时,CH3COOH和NH3·H2O恰好完全反应,电离常数相等,所以醋酸铵呈中性,c(NH+4)=c(CH3COO-)。

2017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周周周清(含解析)鲁科版

2017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周周周清(含解析)鲁科版

第2周周周清周六排查训练(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高考题重组]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1)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 )(2)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 )(3)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

( )(4)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 )(5)BaSO4的水溶液不易导电,故BaSO4是弱电解质。

( )(6)KClO3和SO3溶于水后能导电,故KClO3和SO3为电解质。

( )(7)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为纯净物。

( )(8)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 )(9)HClO是弱酸,所以NaClO是弱电解质。

( )(10)HCl溶液和NaCl溶液均通过离子导电,所以HCl和NaCl均为离子化合物。

( )答案:(1)√(2)× (3)×(4)√(5)×(6)×(7)×(8)×(9)×(10)×2.(1)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 )(2)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 )(3)稀豆浆、硅酸、FeCl3溶液均为胶体。

( )(4)H+、K+、S2-、Br-能在Fe(OH)3胶体中大量共存。

( )(5)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 )(6)向污水中投放明矾,生成能凝聚悬浮物的胶体:Al3++3H2O Al(OH)3(胶体)+3H +。

( )(7)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氯化铁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

( )(8)“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 )(9)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不属于胶体。

( )答案:(1)√(2)×(3)×(4)×(5)√(6)√(7)×(8)√(9)√3.(2014·山东理综,12)下列有关溶液组成的描述合理的是( )A.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l3+、NH+4、Cl-、S2-B.酸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ClO-、SO2-4、I-C.弱碱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K+、Cl-、HCO-3D.中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Fe3+、K+、Cl-、SO2-4解析:A.Al3+、S2-发生相互促进水解反应不可以大量共存,错;B.酸性溶液中,ClO -、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可以大量共存,错;D中Fe3+水解成酸性,不可以在中性溶液中大量存在,错。

2017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周 周周清(含解析)鲁科版

2017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周 周周清(含解析)鲁科版

第1周周周清周六排查训练(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高考题重组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1)考查气体摩尔体积适用条件及物质的聚集状态①常温常压下,14 g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 A( )②常温常压下,2.24 L CO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0.1N A( )③标准状况下,22.4 L二氯甲烷的分子数约为4N A个( )答案:①√②×③×(2)考查物质的组成和结构④78 g苯含有C===C双键的数目为3N A( )⑤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 A( )⑥常温常压下,7.0 g乙烯与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N A( )⑦1.00 mol NaCl中,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 )⑧1 mol羟基中电子数为10N A( )⑨1.7 g H2O2中含有电子数为0.9N A( )101.00 mol NaCl中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 )○10×答案:④×⑤√⑥√⑦√⑧×⑨√○(3)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数目⑪标准状况下,0.1 mol 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 A( )⑫1 mol 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钠失去N A个电子( )⑬常温常压下,Na2O2与足量H2O反应,共生成0.2 mol 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 A( ) ⑭1 mol 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 A( )答案:⑪×⑫√⑬√⑭×(4)考查电解质溶液中的粒子数目⑮1 L 1 mol·L-1的NaClO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为N A( )⑯1 L 0.1 mol·L-1氨水含有0.1N A个OH-( )⑰10 L 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N A( )⑱10 L 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的OH-离子数为N A( )答案:⑮×⑯×⑰×⑱√(5)考查一些特殊反应⑲50 mL 18.4 mol/L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生成SO2分子的数目为0.46N A( ) ⑳某密闭容器盛有0.1 mol N2和0.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6N A ( )○211 mol Cu 和足量稀硝酸反应产生N A 个NO 分子( ) 答案: ⑲× ⑳× ○21× 2.(1)某种光学检测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检测到单个细胞(V ≈10-12 L)内的数个目标分子,据此可推算该检测技术能测量细胞内浓度约为10-12~10-11 mol·L -1的目标分子( )(2)1.0 L 1.0 mol·L -1的Na[Al(OH)4]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0( )(3)2 L 0.5 mol·L -1硫酸钾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 A ( )(4)欲配制1.00 L 1.00 mol·L -1的NaCl 溶液,可将58.5 g NaCl 溶于1.00 L 水中( )(5)1 mol ·L -1 NaCl 溶液含有N A 个Na +( )(6)常温下,1 L 0.1 mol·L -1的NH 4NO 3溶液中氮原子数为0.2N A ( )(7)含N A 个Na +的Na 2O 溶解于1 L 水中,Na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1( ) 答案: (1)√ (2)× (3)× (4)× (5)× (6)√ (7)×3.(1)配制0.100 0 mol·L-1氯化钠溶液时,将液体转移到容量瓶中需用玻璃棒引流(2013·福建理综,10C)( )(2)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2013·天津理综,4B)( )(3)用固体NaCl 配制0.5 mol·L -1的溶液,所用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2013·山东理综,11C)( )(4)在50 mL 量筒中配制0.100 0 mol·L -1碳酸钠溶液(2012·福建理综,6C)( )(5)用pH =1的盐酸配制100 mL pH =2的盐酸需要100 mL 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2012·安徽理综,10B)( )(6)用量筒量取20 mL 0.500 0 mol·L -1H 2SO 4溶液于烧杯中,加水80 mL ,配制成0.100 0 mol·L -1H 2SO 4溶液(2011·江苏,7B)( )(7)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应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2010·山东理综,14B)( )答案: (1)√ (2)× (3)× (4)× (5)× (6)× (7)×二、常考的实验操作再规范1.实验室需要0.50 mol·L -1的NaOH 溶液470 mL ,配制时应称量________g NaOH ,称量时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017版高考化学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真题专训 第2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专题课时4 Word版含答案

2017版高考化学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真题专训 第2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专题课时4 Word版含答案

专题课时4 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应用——配平、计算及滴定1.含有砒霜(As 2O 3)的试样和锌、盐酸混合反应,生成的砷化氢(AsH 3)在热玻璃管中完全分解成单质砷和氢气。

若砷的质量为1.50 mg ,则( )A .被氧化的砒霜为1.98 mgB .分解产生的氢气为0.672 mLC .和砒霜反应的锌为3.90 mgD .转移的电子总数为6×10-5N A解析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

砒霜(As 2O 3)的试样和锌、盐酸混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s 2O 3+6Zn +12HCl===2AsH 3+6ZnCl 2+3H 2O 。

根据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5,若砷的质量为1.50 mg ,其物质的量为0.02 mmol ,被还原的砒霜为0.02 mmol÷2×198 g·mol -1=1.98 mg ,和砒霜反应的锌为 3.90 mg 。

2AsH 3=====△2As +3H 2分解产生的氢气标准状态下为0.03 mmol ×22.4 L·mol -1=0.672 mL ;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18×10-3N A 。

答案 C2.(1)水中锰含量超标,容易使洁具和衣物染色,使水产生异味。

ClO 2可以用来除去水中超标的Mn 2+,生成黑色沉淀,当消耗13.50 g ClO 2时,共转移了1 mol 电子,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SO 2通入如图装置中可以验证SO 2的还原性,写出能体现SO 2的还原性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洗气瓶中溶液换成溴水,通入一段时间后溴水褪色,这说明了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__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北京市2017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3.4 铝及其化合物课时测试(含解析)

北京市2017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3.4 铝及其化合物课时测试(含解析)

3-4铝及其化合物(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 100分)姓名:班级:得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用含有少量Mg的Al片制取纯净的Al(OH)3,下列操作中最恰当的组合是()①加盐酸溶解②加NaOH溶液③过滤④加盐酸生成Al(OH)3⑤通入过量CO2生成Al(OH)3⑥加过量氨水生成Al(OH)3A.②③⑤③B.①③⑥③ C.①⑥③ D.②③④③【答案】A【解析】铝能和氢氧化钠反应,而镁不能,所以先用氢氧化钠溶解金属铝,生成偏铝酸钠,过滤后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再过滤即可氢氧化铝,选A。

2.下列关于铝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铝罐可久盛食醋 B.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C.氢氧化铝可作胃酸的中和剂 D.明矾用作净水剂不涉及化学变化【答案】C【解析】A、食醋中含有醋酸,能与铝及氧化铝反应,因此铝罐不可久盛食醋,A错误;B、铝与氧化铁反应铝热反应生成氧化铝和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固体质量不变,B 错误;C、氢氧化铝能与盐酸反应,可作胃酸的中和剂,C正确;D、明矾溶于水电离出的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而净水,涉及化学变化,D错误,答案选C。

3.AlCl3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则消耗NaOH溶液体积(X轴)和生成沉淀(Y轴)之间的函数关系可用如图来表示,则下列关系图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先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沉淀,后氢氧化铝沉淀溶解剩余氢氧化镁沉淀,剩余选B。

4.新型镁铝合金(Mg17Al12)有储氢性能,它一定条件下完全吸氢的反应为:Mg17Al12+17H2=17MgH2+12Al,得到的混合物Y(17MgH2+12Al)能与酸反应释放出大量氢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合金应在氮气保护下,将一定比例的Mg、Al单质熔炼而成B.该合金中含有离子键,铝元素呈正价C.1mol Mg17Al12完全吸氢后得到的Y与盐酸完全反应放出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64.8L D.合金的熔点高于金属镁、金属铝的熔点【答案】C【解析】A、镁和氮气反应,错误,不选A;B、合金是金属的混合物,不存在离子键,错误,不选B;C、:1mol Mg17Al12吸氢的反应为:Mg17Al12+17H2=17MgH2+12Al,即吸收了17摩尔的氢气, 1mol Mg17Al12相当于17摩尔镁和12摩尔铝,所以和盐酸反应生成生成的氢气为12+18=35摩尔,所以总共产生的氢气为35+17=52摩尔,其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52×22.4=1164.8L ,正确,选C;D、合金的熔点低于各成分金属的熔点,错误,不选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第一课时氧化还原反应【考纲要求】1.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及这些概念间的相互关系。

2.掌握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得失的方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3.学会分析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的方法。

4.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5.掌握用电子守恒法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

教与学方案笔记与反思【自学反馈】一、概念辨析1.化学反应的分类:。

2.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剂:、(2)还原剂、(3)被氧化:、(4)被还原、(5)氧化产物:、(6)还原产物。

3.氧化剂:得(电子)→降(价降低)→还(还原反应,被还原)→还(还原产物)还原剂:失(电子)→升(价)→氧(,被)→氧()二、自我训练:1.K2Cr2O7 + HCl = KCl + CrCl3 + Cl2 + H2O(1)元素被氧化,是氧化剂。

(2)是氧化产物,发生氧化反应。

(3)参加反应的盐酸中,起还原剂作用的盐酸与起酸作用的盐酸的质量比为(4)用短线桥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2.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1)Fe3C + HNO3= Fe(NO3)3+ CO2+ NO2+ H2O(2)P4+ CuSO4+ H2O= Cu3P+ H3PO4+ H2SO4以上两个反应中,1mol氧化剂分别氧化了mol的还原剂。

3.判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的常见方法:(1)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物质之间的比较:(2)根据元素周期律比较:(2)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比较:(3)根据反应条件比较:(4)根据具体反应判断:【例题解析】例1]已知Br2 +2Fe2+=2Fe3++2Br-、2Fe3++2I- =2Fe2++I2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

解题思路: 。

易错点: 。

例2]在化学反应a Zn +b HNO3(稀)= c Z n(N O3)2 +d NO↑+ e H2O 中,若e的值为4,则d的值( )A、1B、2C、3D、4解题思路: 。

易错点: 。

【巩固练习】课堂反馈1.在3Cl2 +8NH3 =6NH4Cl +N2反应中,还原性最强的物质是( )A、Cl2B、NH3C、NH4ClD、N22.在反应KI +5KIO3 +3H2S =3I2 +3K2SO4 +3H2O 中,被氧化的碘元素和被还原的碘元素的质量比是 ( )A、1:5B、5:1C、6:1D、1:63.下列变化中,需加入氧化剂才能进行的是 ( ) A、Br―→Br2B、Cr2O72―→Cr3+C、S2―→HS―D、NO3―→NO4.已知:2BrO3- +Cl2=Br2 +2ClO3-;5Cl2 +I2 +6H2O =2HIO3 +10HCl;ClO3- +5Cl- +6H+ =3Cl2+3H2O判断下列物质氧化能力强弱顺序为 ( ) A、ClO3->BrO3->IO3->Cl2B、BrO3->Cl2>ClO3->IO3-C、BrO3->ClO3->Cl2>IO3-D、Cl2>BrO3->ClO3->IO3-5.已知X2、Y2、Z2、W2四种物质的氧化能力为W2>Z2>X2>Y2,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能发生的是 ( ) A、2NaW + Z2= 2NaZ + W2B、2NaX + Z2 = 2NaZ + X2C、2NaY + W2 = 2NaW + Y2D、2NaZ + X2= 2NaX + Z26.用KClO3制氧气和用KMnO4制氧气,若制得相同质量的氧气,上述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 ( ) A、1:1 B、1:2 C、2:1 D、2:37.在xR2+ +y H+ +O2 =m R3++n H2O 的离子反应中,m 的值为 ( ) A、2x B、4 C、y/2 D、2n8.元素从化合物中被置换成单质时,该元素 ( ) A、一定被氧化B、一定被还原C、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D、既不被氧化,也不被还原课外作业1.下列反应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 ( )A、SO3→SO42―B、HCl →Cl2C、HCO3―→CO2↑D、Cl2→C l O-2.根据硫元素的化合价判断,下列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是 ( )A、SO2B、H2SC、H2SO4D、SO33.在3S+6KOH =2K2S +K2SO3 +3H2O 的反应中,被氧化的硫与被还原的硫的质量之比为 ( )A、1:3B、3:4C、 2:1D、1:24.已知在某温度时发生如下3个反应:①C+CO2 =2CO ;②C+H2O =CO +H2;③CO +H2O =CO2 +H2,由此可判断在该温度下,C、CO、H2的还原性强弱顺序是 ( )A、CO >C>H2B、CO>H2>CC、C>H2>COD、C>CO>H25.下列反应中,水作氧化剂,且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2Na + 2H2O = 2NaOH +H2↑B、2F2 +2H2O = 4HF + O2C、H2O+Cl2 =HCl =HClOD、2H2O 2H2↑ +O2↑6.由相同条件下的三个反应:2A― +B2 =2B― +A2;2C― +A2 =2A― +C2;2B― +D2 =2D― +B2;可判断 ( )A、氧化性:A2>B2>C2>D2B、还原性:C―>A―>B―>D―C、2A― +D2 =2D― +A2可进行D、2C―+B2 =2B―+C2不能进行7.对于反应14CuSO4 +5FeS2 +12H2O =7Cu2S +5FeSO4 +12H2SO4来说,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FeS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只有CuSO4作氧化剂C、被氧化的硫和被还原的硫质量比是3:7D、被氧化的硫和被还原的硫质量比是1:18.现有下列三个反应:①2FeCl3+2KI=2FeCl2+2KCl+I2②2FeCl2+CL2=2FeCl3③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若FeCl2溶液中含有I-杂质,氧化除去I-杂质可加入试剂()A、Cl2B、盐酸C、KMnO4D、FeCl39.有一不纯的铝样品中含有硅和铁两种杂质,现取两份等质量的样品分别与足量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充分反应后生成等质量的气体。

已知在常温下,硅可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硅酸盐和氢气。

则此不纯的铝样品中含铁和硅的质量之比为()A.4:1 B.2:1 C.3:1 D.1:110.将KCl和CrCl3两种固体混合物共熔制得化合物X,X由K、Cl、Cr元素组成。

将1.892gX中Cr元素全部氧化成Cr2O72-,Cr2O72-可过量的KI中氧化出2.667g I2,反应离子方程式是:Cr2O72-+6I-+14H+=2Cr3++3 I2+7H2O,如果取溶有1.892g X的溶液,加入过量的AgNO3,可得4.52g AgCl沉淀,则表示X组成的化学式为()A K3Cr2Cl7B K3Cr2Cl5C K3Cr2Cl9D K2CrCl411.有如下微粒①Mg2+、②N2、③Cu2+、④Cl2、⑤Fe2+、⑥S2―、⑦Fe3+、⑧Al,其中只有氧化性的微粒是;只有还原性的微粒是;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微粒是。

12.在一定条件下,RO3n―与I―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RO3n― +6I― + 6H+ = R― +3I2 + 3H2O ,推断RO3n―中n的数值为,R元素的化合价为,R是周期表中族元素。

13.Cl2和NH3能发生下列反应:3Cl2+8NH3=6NH4Cl+N2。

(1)该反应中氧化剂是,还原剂是。

被氧化的NH3占参加反应的NH3的;氧化剂与作还原剂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若有6.8g NH3参加了反应,则被氧化的NH3为 g,生成氧化产物 g。

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第二课时离子反应【考纲要求】1.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离子反应的概念和本质。

2.掌握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和书写技巧。

3.学会分析离子共存的先决条件。

教与学方案笔记与反思【自学反馈】一、概念辨析1.电解质:(1)概念:。

(2)常见物质类别:。

2.非电解质:(1)概念:。

(2)常见物质类别:。

3.强电解质:(1)概念:。

(2)常见物质类别:。

4.弱电解质:。

(1)概念:。

(2)常见物质类别:。

5.离子反应:(1)概念:。

(2)本质:。

6.电离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的区别:。

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1.“写”:;2.“改”:;3.“删”:;4.“查”:。

三、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Ca(OH)2:、Na2CO3:、H3PO4:、NH3·H2O:、Fe(OH)3:、Al(OH)3:、NaHSO4:、NaHSO3:、熔融NaHSO4:、熔融Na2O:。

四、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碳酸钙溶解于醋酸:、2、碳酸氢钠与石灰水:、3、碳酸氢钙与烧碱溶液:、4、硫酸铵与氢氧化钡溶液:、5、明矾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6、氯化钙与氟化银溶液:、7、溴化亚铁溶液中通氯气:、8、硫化钠溶液中通硫化氢:、9、乙醛与银氨溶液:、10、苯酚钠溶液中通CO2:。

【例题解析】例1] 1、向FeBr2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向FeBr2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 Fe2++4Br-+3Cl2=2Fe3++6Cl-+2Br2B、向FeBr2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2Fe2++Cl2=2Fe3++2Cl-C、向FeBr2溶液中滴加足量新制氯水:Fe2++4Br-+3Cl2=2Fe3++6Cl-+2Br2D、向FeBr2溶液中滴加足量新制氯水:Fe2++2Br-+2Cl2=2Fe3++4Cl-+Br2解题思路:。

易错点: 。

例2]已知硫酸铅难溶于水,也难溶于硝酸,却可溶于醋酸铵中,形成无色的溶液,其化学方程式是:PbSO4 + 2CH3COONH4 = (NH4)2SO4 + (CH3COO)2Pb。

当在醋酸铅溶液中通入硫化氢时,有黑色沉淀硫化铅生成。

表示这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CH3COO)2Pb + H2S = PbS↓+ 2CH3COOHB、Pb2+ + 2CH3COO- + H2S = PbS↓+ 2CH3COOHC、Pb2+ + H2S = PbS↓+ 2H+D、Pb2+ + 2CH3COO- + 2H+ + S2-= PbS↓+ 2CH3COOH解题思路:。

易错点: 。

【巩固练习】课堂反馈1.若在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可能共存的是A、Na+、NH4+、NO3-、CO32-B、Na+、Mg2+、Br-、HCO3- ()C、Na+、K+、NO3-、Cl-D、K+、Al3+、Fe2+、NO3-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A、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 + 3NH3·H2O = Al(OH)3↓+ 3NH4+B、用氨水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硫:NH3·H2O + SO2 = HSO3- + NH4+C、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ClO- + CO2 + H2O = HCO3- + HClOD、氢氧化铁溶于过量的氢碘酸中:Fe(OH)3 + 3H+ = Fe3+ + 3H2O3.已知(1)硫酸铜 + 碳酸钠:主要反应Cu2+ + CO32- + H2O=Cu(OH)2↓+CO2次要反应:Cu2+ + CO32- =CuCO3↓ (2)硫酸铜+硫化钠:主要 Cu2+ + S2-=CuS↓次要反应:Cu2+ + 2OH- = Cu(OH)2↓+ H2S下列几种物质溶解度大小比较正确的是A、Cu(OH)2>CuCO3>CuSB、Cu(OH)2<CuCO3<CuS ()C、CuS >Cu(OH)2>CuCO3D、CuS <Cu(OH)2<CuCO34.有FeSO4、Fe2(SO4)3、CuSO4的混合溶液600mL,其中c(SO42-) = 0.1mol·L-1投入一些锌粉,反应后得到一些固体沉淀,经测定沉淀中含有Cu、Fe,但不含Zn,溶液中还有0.01molFe2+离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