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超短历史故事
![超短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f950062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96.png)
超短历史故事
1. 桃园结义
刘备、关羽、张飞三位英勇的豪杰在桃园结义,共同宣誓要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这一刻,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2. 孟母三迁
为了给孟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孟母多次搬家。
她对孟子的严格教育和引导,成就了一代儒家大师。
3. 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点燃烽火戏弄诸侯。
当敌人真的来袭时,诸侯们不再相信,西周因此灭亡。
4. 玄武门之变
唐朝初年,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政变,杀兄逼父,最终成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
5. 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酒宴巧妙地解除了大将们的军权,巩固了宋朝的统治。
6. 靖难之役
明朝时,建文帝与燕王朱棣争夺皇位,经过四年的战争,朱棣最终夺得皇位,成为明成祖。
7. 虎门销烟
清朝道光年间,林则徐在虎门销毁了大量鸦片,展现了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大全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de9fa6c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61.png)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大全引言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经典的历史故事流传至今。
这些故事或讲述了英雄人物的事迹,或述说了中国文化的智慧,或记录了重要的历史事件。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中国经典历史故事,带您一起探索中国的丰富历史背景。
故事一:愚公移山故事背景:在遥远的古代中国,有一个叫愚公的老人,他住在山的北边。
愚公的家门前有两座高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
这两座山挡住了他家门前的去路,他无法通过。
故事梗概:愚公觉得山挡住了他家的去路,使他的生活非常不便。
他决定和儿子一起,用铁锹挖掉山体,以便能够畅通无阻地过山。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愚公和儿子终于成功地挖了两座山的一部分,山变得矮了很多。
虽然有人嘲笑他们的愚蠢,认为他们这样做是完全无用的,但愚公和儿子坚定地继续下去。
他们的坚持感动了神仙,一对由神仙组成的夫妻路过此地,被愚公和儿子的行动深深震撼。
神仙夫妻决定帮助愚公实现他的愿望,将两座山搬到别的地方去。
故事意义:《愚公移山》这个故事体现了中国人民坚毅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他们相信只要努力,就能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个故事同时也告诉我们,任何困难和障碍,只要我们有正确的信念和坚定的决心,就一定能够克服。
故事二:白蛇传故事背景:《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也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故事发生在南宋时期的杭州市,讲述了一段关于白蛇和许仙的爱情故事。
故事梗概:白娘子是一条化成人形的白蛇。
她和青蛇、小青一起修炼成精,拥有了人类的外貌和智慧。
某天,白娘子在西湖游玩时遇到了许仙,两人一见钟情,相爱并结婚。
然而,因为白娘子本质是一条蛇精,地仙法力高强的观音菩萨认为他们的爱情违背了天道,于是派了法海来对付白娘子。
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白娘子终于战胜了法海,拯救了许仙。
故事意义:《白蛇传》讲述了一段跨越种族的真爱故事。
白娘子为了和许仙在一起,不惜放弃了她作为蛇精的本性,表现出了对爱情的坚持和牺牲。
中国著名历史故事6篇
![中国著名历史故事6篇](https://img.taocdn.com/s3/m/7d442026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da.png)
中国著名历史故事6篇中国闻名历史故事6篇通过了解、讨论和共享历史故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对自身身份的认同感,并从中获得骄傲感和使命感。
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中国闻名历史故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国闻名历史故事【篇1】徐福东渡日本公元前2,秦始皇东巡到了山东沿海的琅琊(今诸城东南),齐人徐福与一些人士上书秦始皇,声称海中有三座神山,恳求秦始皇派童男女和他一起去求长生不老药。
秦始皇听信了他的话,派数千童男女乘船随他出航。
经过几年,花去了很多费用,并没有得到神药。
前2,秦始皇再次巡幸琅琊时,徐福唯恐受到责怪,便编造谎言,说是蓬莱药由于海中有大鲛鱼,受到阻难,肯定要派擅长使用连弩的射手去才能排解困难。
据徐福东渡后诞生的伍被和淮南王刘安的对话中透露,这次秦始皇又派徐福率童男女3000人,装载五谷种子、技艺百工下海。
徐福航海到达日本本州和歌山。
徐福及其船队在抵达北九州的大岛后,进入濑户内海,远达纪伊半岛。
至今在和歌山新宫町东南有蓬莱山,还有徐福墓,墓前石碑上刻“秦徐福之墓”五个汉字。
卓文君夜奔司马相如汉朝的大才子司马相如为景帝时武骑常侍,因不得志,称病辞职,回到家乡四川临邛。
有一次,他赴临邛大富豪卓王孙家宴饮。
卓王孙有位离婚女儿,名文后,又名文君。
因久仰相如文采,遂从屏风外窥视相如,相如佯作不知,而当受邀抚琴时,便趁机弹了一曲《凤求凰》,以传喜爱之情,因相如亦早闻文君芳名。
相如、文君倾心相恋,当夜即携手私奔。
相如一贫如洗,文君亦因卓王孙怒其败坏门风而不分给她一文钱。
两人只好变卖全部东西后回到临邛开了家小酒铺。
每日,文君当垆卖酒,相如打杂。
后来,卓王孙心疼女儿,又为他俩的真情所感动,就送了百万银钱和百名仆人给他们。
司马相如有财、出名后,又受皇帝宠幸,便宿娼纳妾,竟不理睬卓文君。
文君因作《白头吟》以诀别。
“皑如山上雪,皎如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历史小故事12个
![历史小故事12个](https://img.taocdn.com/s3/m/68dfa0ebcc22bcd126ff0c9c.png)
历史小故事12个1,秦始皇偶尔看到丞相李斯出行时,车骑侍从浩瀚,甚是招摇,登时心生不满。
没想到身旁有个寺人当时偷偷地把这件事通知了李斯。
李斯大为惊慌,因而当前每次出行都大大的增加了本人的车骑侍从,再也不敢嘚瑟了。
秦始皇分明是身旁人保密,因而将那天陪侍在本人身旁的寺人都杀了。
秦始皇2,刘邦称帝后,给他父亲上的尊号为“太上皇”。
底下有人向刘邦发起,既然都尊称“太上皇”了,不如你把皇位间接让给你父亲,等他身后,你再接过去就是了。
刘邦一听就不高兴了,愤怒说道:这全国是我打上去的,老头在家诚恳的受罪就行了。
3,有次隋军和突厥鏖战正酣,突厥人发起,两边各挑一员虎将单挑,以免兵士混战伤亡太大,隋将应允。
隋朝名将史万岁事先只是个新兵蛋子,请缨出战,隋将一想也行,输了也不丢人,赢了就赚大发了。
因而派史万岁出阵,没想只一回合,史万岁就斩了突厥的虎将。
4,隋末的窦建德年老时仗义豪迈、胆识过人,一天,一伙不匪徒来他家里掠夺。
窦建德一个人一口气干掉了四个,其他的人吓的纷繁逃窜。
但是火伴的尸首还在人家院里呢,因而在大门外恳求窦建德把尸身还给他们。
窦建德把绳索绑在了本人的腰间说:你们如果不敢出去,就扔根绳索,把尸首拽出去。
这些人在外面用力一拽,却把窦建德拽过去了,因而一顿乱刀后,把其他的贼人也都杀了。
窦建德5,徐茂公李積是唐初名将,后官至宰相,位高权重,但他仍然把亲情看的十分主要。
他有个姐姐,年老体弱,每次在姐姐抱病时,他都亲身下厨为姐姐熬粥,有一次以至把髯毛都烧掉了。
6,张亮是“凌烟阁二十四罪人”之一,但他有点二,有次胳膊上生了不晓得是牛皮癣仍是狗皮癣,这厮却坚定的认为是龙鳞,本人就是真龙天子,因而有了谋反反叛的心机,可还没等他详细操纵呢,就被人告发了。
核实当前,唐太宗震怒,将张亮百口满门抄斩。
7,李世民有一次在春节行将到来之际,传旨将牢里的死囚都开释回家,让他们能在处斩之前和家人过个团聚年,过完年再返来。
到了第二年,所有的死囚都定时回到牢中报导,一个都没少!唐太宗慨叹于这些人的诚实守信、言而无信,立即下了一道诏书,全盘赦宥了这些人的极刑。
历史的故事14篇
![历史的故事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14116718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30.png)
历史的故事14篇历史的故事14篇历史的故事篇1赵普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宋朝初年宰相,在宋太祖为后周臣子之时辅佐在册,登基之后被宋太祖重用,一路走上了宰相的位置。
宋太宗继承了自己哥哥宋太祖的皇位之后,赵普也受到了太宗的重用,两次为相。
赵普公元922年在一个官宦世家出生,字则平,祖籍有幽州蓟,后来因为父亲的原因,迁居洛阳,公元992年去世。
赵普作为从赵匡胤初期开始就跟随左右的重要文臣,可以说是宋朝的开国功臣,对于宋朝初年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当年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最终受恭宗禅位建立宋朝,就有赵普的一份功绩在。
等到江山一统,天下大定之后,也是他为宋太祖解决了各节度使掌握兵权的情况。
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就是在他的建议下完成的。
不说其他,只说这两点就足以看到赵普在政治上的才能是多么的出众。
除了十分有才之外,赵普还是一个性格十分刚毅之人。
历朝历代宰相,除了辅佐帝王处理政务之外,另一个重要工作就是为国家选举有用的人才。
作为站在权利顶峰的一批人,他有义务也有责任考察各级官员,然后挑出能担当大用之人举荐给皇帝。
有一次赵普将一个他认为十分有才,足以担当大用的人才举荐给宋太祖。
宋太祖却认为那个人不可重用,不应该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赵普被宋太祖拒绝之后,却并不放弃,反而一而再再而三的上书宋太祖。
宋太祖被他搞的都发怒了,甚至还将手中握着的奏章直接摔倒了他的面前。
所谓帝王一怒,流血千里万里。
面对宋太祖的怒气,赵普却面色不变,沉稳对答。
有这么一份面不改色的心性在,也难怪他能坐上宰相的高位了。
当然人无完人,赵普也是有缺点的,这个缺点也是他最后会被赵匡胤疏远的.原因。
坐在宰相的位置上,大权在握,底下自然会有许多想要巴结他的人。
赵普也不能免俗,虽然不像其他那样收受大批的贿赂。
但是有些不能拒绝的,还是会接受。
这种以权谋私的行径,有一次直接被宋太祖撞破。
加上有其他人上奏弹劾,于是宋太祖慢慢的疏远了他。
就算有这样的间隙存在,宋太祖和赵普之间的君臣之情还是挺不错的。
关于历史的故事_历史故事
![关于历史的故事_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184aeef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c7.png)
关于历史的故事故事是历史传承的主要途径,故事取材于历史,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关于历史的故事。
关于历史的故事1:泓水之战春秋时期中原地区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去世后,各国诸侯顿时失去了一匡天下的领导人,成为一盘散沙。
齐国因内乱而中衰,晋、秦也有各自的苦衷,暂时无力过问中原。
这样,长期以来受齐桓公遏制的南方强国——楚国,就企图乘机进入中原,攫取霸权。
素为中原列国目为“蛮夷之邦”的楚国的北进势头,引起中原诸小国的忐忑不安,于是一贯自我标榜仁义的宋襄公,便想凭借宋为公国、爵位最尊的地位以及领导诸侯平定齐乱的余威,出面领导诸侯抗衡楚国,继承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并进而伺机恢复殷商的故业。
可是在当时,宋国的国力远远不逮楚国,宋襄公这种不自量力的做法,造成宋楚间矛盾的高度激化,楚国对当年的齐桓公是无可奈何的,但这时对付宋襄公却是游刃有余,所以它处心积虑要教训宋襄公,结果终于导致了泓水之战的爆发。
且说宋襄公专心致志争当盟主,虽然雄心勃勃,但毕竟国力有限,因此只能单纯模仿齐桓公的做法,以“仁义”为政治号召,召集诸侯举行盟会,藉以抬高自己的声望。
可是他的这套把戏,不仅遭到诸多小国的冷遇,更受到楚国君臣的算计。
在盂地(今河南省睢县西北)盟会上,宋襄公拒绝事前公子目夷提出的多带兵车,以防不测的建汉,轻车简从前往,结果为“不讲信义”的楚成王手下的军队活捉了起来。
楚军押着他乘势攻打宋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幸亏大臣子鱼率领宋国的军民进行顽强的抵抗,才抑制了楚军的攻势,使其围攻宋都数月而未能得逞。
后来,在鲁僖公的调停之下,楚成王才将宋襄公释放回国。
宋襄公遭此奇耻大辱,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他既痛恨楚成王的不守信义,更愤慨其他诸侯国见风使舵,背宋亲楚。
他自知军力非楚国之匹,暂时不敢主动去惹犯它;而是先把矛头指向臣服于楚的郑国,决定兴师讨伐它,以显示一下自己的威风,挽回自己曾为楚囚俘的面子。
大司马公孙固和公子目夷(宋襄化的庶兄)都认为攻打郑国会引起楚国出兵干涉,劝阻宋襄公不要伐郑。
十个历史小故事
![十个历史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6c0dd1bff00bed5b9f31d19.png)
毛遂自刎 毛遂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名垂青史。机会和名声是把双刃剑,又一个机会到来了,燕国围困邯郸,不知是出于名人效应还是别的原因,赵王拜毛遂为将。毛遂说文武有别啊,赵王坚持,结果可想,赵军大败。文人自有文人的气节和固执,毛遂挥剑自刎结束其短暂的一生。 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沈括上山看桃花》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大全【5篇】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大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69fdd39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82.png)
【导语】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完备的国家之⼀,其对历史的记录不仅时间长,⽽且内容精确详细。
下⾯是⽆忧考分享的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全【5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1】中国历史故事精选 魏征(公元580~643年)是唐朝初期的⼀位杰出的政治家,魏州曲城(今河北省⼤名县东)⼈。
隋朝末年参加⽡岗军。
后来随同李密投奔唐朝,做辅佐太⼦的官。
那时候,他⼏次劝李建成除掉李世民,因此,李世民恨透了他。
⽞武门事变以后,李世民派⼈找来魏征,沉着脸质问他:“你为什么要在我们兄弟之间挑拔是⾮?”在场⼤⾂都为魏征捏了⼀把汗。
只见魏征神⾊⾃如,不慌不忙地说:“可惜先太⼦没有听我的话,否则他不会落得今天这样的结果。
”⼤⾂们听了更加紧张。
没想到李世民倒转怒为喜。
他器重魏征的正直,不但不处分他,还任命他做了谏议⼤夫(负责向朝廷提意见的官员)。
李建成、李元吉死后不久,他们⼿下的⼈惟恐受到株连,⼈⼈⾃危。
为安定⼈⼼,李世民宣布⼤赦:凡六⽉四⽇⽞武门之变前与故太⼦和齐王有关系的⼈⼀律⽆罪,如有⼈再告发,就要反坐,受到惩罚。
但⼈们还是不放⼼。
李世民派魏征到河北⼀带进⾏安抚,途中碰到州县官员押送两名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旧部,魏征不避嫌疑,同副使商量后命令将他们释放了,李世民夸奖他做事能以国家为重。
有⼀年,唐太宗李世民派⼈征兵。
有⼈建议,不满18岁的男⼦,只要个头⼤,也可以应征,唐太宗同意了。
但魏征将诏书扣住不发,唐太宗催了⼏次,魏征还是不发。
唐太宗⼤发雷霆,训斥魏征为何扣发他的诏书,魏征不慌不忙地说:“我听说,把湖⽔弄⼲捉鱼,虽能捉到鱼,但到明年就⽆鱼可捉了;把树林烧光捉野兽,也会捉到野兽,但到明年就⽆兽可捉了。
如果把那些⾝体强壮,但不满18岁的男⼦征来当兵,以后还从哪⾥征兵呢?国家的租税杂役⼜由谁来承担呢?陛下的诏书上清楚地写着征召18岁以上的男⼦当兵,现在不到18岁的也应征,这岂不是说话不讲信⽤吗?”说得唐太宗哑⼝⽆⾔,好半天才说:“我过去总以为你固执,不通情达理,今天听你议论国家⼤事,才知道我的过错很⼤啊!”他⽴即下诏,免征不到18岁的男⼦,并提升魏征担任太⼦太师的职务。
10个历史故事简短
![10个历史故事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8a0776e0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c5.png)
10个历史故事简短1、凿壁偷光:西汉时期,宰相匡衡从小因为家贫,没有条件进学堂,他白天帮人干活,晚上没钱买灯油,就只好在家里土墙上凿一个洞,借隔壁的灯光来读书,甚至到有书的人家去免费帮工换取书本,他刻苦学习终于在汉元帝时期当上太子少傅。
2、破釜沉舟: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3、三迁之教:战国时期,孟子小时候非常聪明,经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担心他荒废学业就把家搬到城里,刚好旁边是一个屠宰场,孟子很快就学会了杀猪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个学校附近,从此孟子就开始学习孔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代思想家。
4、画蛇添足:楚国有个专管祭祀的官员,春祭以后倒一杯酒给手下人,因人多酒少不够分,就想出谁先画好蛇就喝酒的办法,有一个人第一个把蛇画好了,见其他人还没有画完,就在已画好的蛇上加了两只脚,让人啼笑皆非。
5、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6、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
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7、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
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
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8、东施效颦:美女西施因病而皱着眉头,邻居丑女见了觉得很美,就学西施也皱起眉头,结果显得更丑。
历史小故事(通用6篇)
![历史小故事(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4fa5db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9d.png)
历史小故事(通用6篇)金牌篇一每当新王朝之初,新政府统治者都是励精图治,很有作为,有前朝灭亡之鉴在,所以社会清明,吏治也好,但当发展到三百年以后,腐败问题、土地兼并问题都会发展到到了极端,农民和地主的矛盾不可调和,于是革命爆发,旧政权落马,新政府开始,于是一轮又一轮,每朝每代都是最长三百年左右。
反复分合篇二这个故事发生在秦昭襄王时期,当时,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在渑池相会,为了显示秦赵通好,便决定互换人质,于是秦昭襄王便将自己的孙子异人送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而在当时的阳翟有个大商人叫吕不韦,家里特别有钱,他在邯郸无意间碰到了作为人质的异人,发现异人虽然处在落魄之中,但是他仍然有着很高贵的气质,当吕不韦知道了异人的身份之后,便说出了流传后世的一句话:“此奇货可居也!”接下来,吕不韦不惜倾家荡产想方设法结交异人,并使用了很多很多的诡诈权谋,让当时的秦昭襄王的太子安国君立异人为子嗣,并设法把异人送回了秦国,在这之前,吕不韦在邯郸用重金买下了一位美人赵姬,吕不韦先使赵姬怀孕,之后将她送给了异人,据《史记》记载,赵姬怀孕十二个月才生下嬴政,所以异人并不怀疑自己的儿子是否是亲生的,这一顶天大的帽子就顶在了头上。
岳飞与秦桧篇三如果说引才,只需要态度友好就够了,识才却是很神秘的工作。
一天汉景帝宴请周亚夫,给他准备了一块大肉。
但是没有切开,也没有准备筷子。
周亚夫很不高兴,就向内侍官员要了双筷子。
汉景帝笑着说:“丞相,我赏你这么大块肉吃,你还不满足吗?还向内侍要筷子,很讲究啊!”周亚夫闻言,急忙跪下谢罪。
于是,周亚夫只能告退,但心理很郁闷。
这一切汉景帝都看在眼里,叹息到:“周亚夫连我对他的不礼貌都不能忍受,如何能忍受少主年轻气盛呢”。
识才的策略与传说贯穿中国五行年历史,汉景帝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今天的企业老板们是否也要向汉景帝学点什么?识才的奥妙深着呢!既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复杂,人们就应该坦然地去面对。
马云,一张棱角分明、消瘦奇特的脸庞,一派狂放不羁、特立独行的做事风格,一副两肋插刀、不计回报的古道热肠;以光明顶命名公司会议室,与金庸密切交往,聚集互联网英雄人物西湖论剑。
10个著名历史故事
![10个著名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c7c4581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8c.png)
10个著名历史故事1.烽火戏诸侯故事概述:周幽王为了博取宠妃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台,各路诸侯见状急忙赶来,褒姒看到诸侯们惊慌失措的样子果真笑了。
诸侯们见状以为周幽王没事了便回去了,褒姒看到诸侯们不在便又无笑了。
后来当敌人真的来袭时,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台,但诸侯们都没有来。
最终,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2.卧薪尝胆故事概述: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后形容人刻苦自励。
3.孟母三迁故事概述: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多次搬家,最终选择了一个靠近学校的地方定居下来。
孟子勤奋好学,最终成为了一名儒家学者。
4.破釜沉舟故事概述:秦朝末年,项羽率领楚军与汉军在巨鹿之野展开激战。
为了表示决心,项羽命令士兵破釜沉舟,只携带三天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
最终,楚军士兵以必死的决心奋勇杀敌,最终大败汉军。
5.鸿门宴故事概述:刘邦先入关中,项羽闻讯大怒,决定进兵攻打刘邦。
刘邦因兵力弱小而被迫赴鸿门与项羽会面,席间虽险象环生,但在张良和樊哙的帮助下成功脱险。
最终刘邦顺利逃脱,为日后与项羽争夺天下奠定了基础。
6.霸王别姬故事概述:垓下之战中,楚霸王项羽与爱姬虞姬告别,项羽自知无法脱身,写下“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的绝笔书信后自刎乌江。
虞姬在城破后投江自尽,其他姬妾的魔法都没有斗过刘邦的军队,遂被杀。
7.三顾茅庐故事概述: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上山拜访诸葛亮,最终成功地请出了诸葛亮。
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的势力逐渐壮大,最终建立了蜀汉政权。
8.桃园结义故事概述: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因志趣相投结为兄弟。
他们在桃园立下誓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以此表明决心共同征战天下、保卫国家。
这个故事成为了中国古代忠义精神的代表之一。
9.昭君出塞故事概述:公元前54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北匈奴郅支单于打败,向汉朝称臣归附,曾三次进长安朝觐天子,并向汉元帝自请为婿。
历史有名故事(11篇)
![历史有名故事(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b8be0439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86.png)
历史有名故事(11篇)历史有名故事(精选11篇)历史有名故事11:伍子胥过昭关在诸侯大国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大国兼并小国,扩张了土地。
可是大国的诸侯不得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封给立了功的大夫。
大夫的势力大了起来。
他们之间也经常发生斗争。
大国国内的矛盾尖锐起来,都想把争夺霸权的战争暂时停止下来。
为了这个缘故,宋国大夫向戍(音sh)在晋、楚两国之间奔走,做调停人。
公元前546年,晋楚两国和其他几个国家,在宋国举行了弭兵会议(弭音mǐ,弭兵就是停止战争)。
在这次会议上,晋国的大夫和楚国的大夫代表南北两个集团讲了和,订了盟约。
规定除齐、秦两个大国外,各小国都要向晋、楚两国同样朝贡。
晋楚两国平分霸权,以后五十多年里,没发生大的战争。
到楚庄王的孙子楚平王即位之后,楚国渐渐衰落了。
公元前522年,楚平王要把原来的太子建废掉。
这时候,太子建和他的老师伍奢正在城父(在河南襄城西)镇守。
楚平王怕伍奢不同意,先把伍奢叫来,诬说太子建正在谋反。
伍奢说什么也不承认,立刻被关进监狱。
楚平王一面派人去杀太子建,一面又逼伍奢写信给他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叫他们回来,以便一起除掉。
大儿子伍尚回到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郢音yǐng),就跟父亲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杀害。
太子建事先得到风声,带着儿子公子胜逃到宋国去了。
伍奢的另一个儿子伍子胥,也从楚国逃出来,他赶到宋国,找到了太子建。
不巧宋国发生内乱,伍子胥又带着太子建、公子胜逃到郑国,想请郑国帮他们报仇。
可是郑国国君郑定公没有同意。
太子建报仇心切,竟勾结郑国的一些大臣想夺郑定公的权,被郑定公杀了。
伍子胥只好带着公子胜逃出郑国,投奔吴国(都城在今江苏苏州)。
楚平王早就下令悬赏捉拿伍子胥,叫人画了伍子胥的像,挂在楚国各地的城门口,嘱咐各地官吏盘查。
伍子胥带着公子胜逃出郑国后,白天躲藏,晚上赶路,来到吴楚两国交界的昭关(在今安徽含山县北)。
关上的官吏盘查得很紧。
传说伍子胥一连几夜愁得睡不着觉,连头发也愁白了。
历史故事18篇
![历史故事18篇](https://img.taocdn.com/s3/m/46a49054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73.png)
历史故事18篇1. 秦始皇与兵马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成为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他修建了众多宫殿和陵墓,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兵马俑。
兵马俑是秦始皇陵中的陪葬品,据考古学家推测,这些俑可能是为了保护秦始皇在来世的安全而制作的。
2. 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著有《史记》,被誉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在《史记》中,司马迁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将中国历史分为纪传体和列传体两类,对后世的历史研究和编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汉武帝与丝绸之路汉武帝是汉朝中期的一位重要皇帝,他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
丝绸之路为中方出口丝绸、瓷器等商品,从而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4. 蔡伦与造纸术蔡伦是东汉时期的一位智者,他发明了造纸术,将纸张从奢侈品变成了普通人的日常用品。
造纸术的发明对人类的文明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使得文化传播更加便捷。
5. 孔子与儒家思想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圣人和教育家,他创立了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东亚地区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家庭伦理和社会活动,被后世视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6. 刘备与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绘了三国时期的战争与政治斗争。
其中,刘备作为群雄之首,以其仁德和谦逊的品质成为了广大民众的榜样,也为后世传颂。
7. 赵云与长坂坡赵云是蜀汉时期的一位将领,他在长坂坡大战中表现出色,凭借英勇的战斗力和卓越的战术,击退了曹军的进攻,保住了刘备的性命。
8.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革命运动,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孙中山作为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和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为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9. 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乔治·华盛顿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将领和政治家,他率领美国军队与英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独立战争,最终使美国脱离英国殖民统治,实现了独立。
历史故事50个
![历史故事50个](https://img.taocdn.com/s3/m/6df42dd16137ee06eef91817.png)
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受舜禅让成为新的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可考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相传《周易》为其所著,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历史小故事八则
![历史小故事八则](https://img.taocdn.com/s3/m/fa6e4648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e7.png)
历史小故事八则1.炎黄子孙大约四千多年前,轩辕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二族又整合在一起,所以中华民族又称为炎黄子孙。
2.周公吐哺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因其封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他曾两次辅佐武王伐纣,武王崩,又佐成王摄政,制礼乐,天下大治。
据说他“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周公也成为礼贤下士、求才若渴的典范。
3.管鲍之交指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的两位贤臣管仲和鲍叔牙的朋友之情。
鲍叔牙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公子小白成为齐桓公后,公子纠死,管仲被囚禁了起来。
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
后管仲在齐国为相掌政,鲍叔牙甘居管仲之下,情谊不减。
后来,管仲助齐桓公成为霸主。
管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
”4.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曾多次通婚。
晋献公曾将女儿嫁给秦穆公。
后献公妃子骊姬为乱,迫害献公之子申生、重耳。
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流亡到秦国时,秦穆公将自己的女儿文嬴并同宗四女嫁给了重耳。
公元前636年,穆公帮助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成就了“秦晋之好”。
5.楚王问鼎《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曾率兵北伐至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派王孙满前去犒劳楚军,而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回答说:在德不在鼎。
鼎是古代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庄公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源于此。
6.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春秋五霸指春秋时期五次诸侯会盟的盟主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一说指齐桓公、晋襄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指战国时期的七个最强的诸侯国齐、楚、燕、韩、赵、魏、秦。
7.合纵连横自秦孝公起,强大的秦国便有了统一天下的雄心,在纵横家苏秦的游说主张下,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结成联盟,“合纵”抗秦,秦谋士张仪则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用“连横”瓦解联盟,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历史故事18篇
![历史故事18篇](https://img.taocdn.com/s3/m/7772ec6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ea.png)
历史故事18篇1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为了博得宠妃褒姒一笑,不惜点燃烽火,戏弄诸侯。
这种荒唐的行为,不仅使自己丧失了权威,更是为周朝的覆灭埋下了隐患。
如今,当我们提及这一故事时,不禁要感叹:真正的领导者,应当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
2 卧薪尝胆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诠释了忍辱负重、以屈求伸的精神。
他身处困境,却不忘初心,以超凡的毅力磨练自我。
正是这种顽强的意志,使得勾践最终逆境重生,一雪前耻。
这一故事提醒我们:面对困难时,坚定信念,忍耐努力,方能走向成功。
3 孟母三迁孟母为了给孟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三次搬家。
她的用心良苦与对教育的重视,为后世所传颂。
正是孟母的智慧与付出,成就了孟子的伟大。
这也告诉我们:良好的成长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4 鸿门宴在楚汉相争的背景下,鸿门宴上的紧张氛围与生死抉择令人瞩目。
刘邦的机智与项羽的霸气在此碰撞,决定了两人的命运走向。
此故事彰显了策略、智谋与勇气在历史进程中的关键作用。
5 荆轲刺秦王荆轲为了燕国的利益,决定刺杀秦王。
虽然最终失败,但他的英勇与忠诚却永载史册。
这一事件加剧了秦国与其他诸侯国的矛盾,为秦统一六国埋下了伏笔。
荆轲的故事告诉我们:勇敢地承担责任、捍卫信仰,即使面临艰难困苦,也绝不退缩。
6 七步成诗曹植在七步之内即兴创作出一首诗,展现了其过人的文学才华。
这一故事传颂千古,成为了才子佳人的典范。
它告诉我们:才华横溢的人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有独特的见解,更在生活中的点滴之中体现出他们的智慧与修养。
7 纸上谈兵赵括身为名将之后,却只擅长纸上谈兵,缺乏实际作战经验。
在与秦国的战争中,赵括的的理论无法付诸实践,导致赵国战败。
这一故事警示我们:理论联系实际至关重要,否则只会落得纸上谈兵的尴尬局面。
8 负荆请罪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负荆请罪。
他的英勇举动感动了赵王,使得国家矛盾得以化解。
这一故事传颂了忠诚、勇敢的品质,教导我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个人荣辱得失又算得了什么?9 将相和蔺相如与廉颇这两位战国时期的将相,因为国家利益而携手合作,共同抵御外敌。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5则】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5则】](https://img.taocdn.com/s3/m/4e8d696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18.png)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5则】了解历史的作用:了解历史,能够让青年更加了解国家的文化传承、人文风情,以及各个阶段发生的事情对国家命运的扭转,历史的重要功能还有一个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故事,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历史故事(一)晋文公退避三舍晋文公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起来。
他也想能像齐桓公那样,做个中原的霸主。
这时候,正好周朝的天子周襄王派人来讨救兵。
周襄王有个异母兄弟叫太叔带,联合了一些大臣,向狄国借兵,夺了王位。
周襄王带着几十个随从逃到郑国。
他发出命令,要求各国诸侯护送他回洛邑去。
列国诸侯有派人去慰问天子的,也有送食物去的,可就是没有人愿意发兵打狄人。
有人对周襄王说:“现在诸侯当中,只有秦、晋两国有力量打退狄人,别人恐怕不中用。
”襄王才打发使者去请晋文公护送他回朝。
晋文公马上发兵往东打过去,把狄人打败,又杀了太叔带和他那一帮人,护送天子回到京城。
过了两年,又有宋襄公的儿子宋成公来讨救兵,说楚国派大将成得臣率领楚、陈、蔡、郑、许五国兵马攻打宋国。
大臣们都说:“楚国老是欺负中原诸侯,主公要扶助有困难的国家,建立霸业,这可是时候啦。
”晋文公早就看出,要当上中原霸主,就得打败楚国。
他就扩充队伍,建立了三个军,浩浩荡荡去救宋国。
公元前632年,晋军打下了归附楚国的两个小国——曹国和卫国,把两国国君都俘虏了。
楚成王本来并不想同晋文公交战,听到晋国出兵,立刻派人下命令叫成得臣退兵。
可是成得臣以为宋国迟早可以拿下来,不肯半途而废。
他派部将去对楚成王说:“我虽然不敢说一定打胜仗,也要拼一个死活。
”楚成王很不痛快,只派了少量兵力归成得臣指挥。
成得臣先派人通知晋军,要他们释放卫、曹两国国君。
晋文公却暗地通知这两国国君,答应恢复他们的君位,但是要他们先跟楚国断交。
曹、卫两国真的按晋文公的意思办了。
成得臣本想救这两个国家,不料他们倒先来跟楚国绝交。
中国历史传说小故事【十篇】
![中国历史传说小故事【十篇】](https://img.taocdn.com/s3/m/af3b3755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01.png)
中国历史传说小故事【十篇】1. 女娲补天据传,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女娲的神仙,她以炼丹术著名。
有一天,天空中突然出现了巨大的裂缝,天地间开始混乱。
为了拯救世界,女娲决定修补天空。
她取来五彩石,用它们修补裂缝,并用黄石弥合了天地之间的断层。
这些彩石就变成了五彩人的种子,人类从此诞生。
2. 神农尝百草神农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中的人物,他是农业的始祖。
据说神农尝遍了百草的滋味,发现有些草可以治病救人。
他将这些有益的草药整理起来,创造了中草药医学。
神农的努力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为后人带来了健康和长寿。
3. 赢粮在古代中国,农村生活艰辛,人们常常面临缺粮的困扰。
有一位叫胡僧的商人听说了这个问题,他决定帮助农民解决粮食问题。
胡僧每次到农村,就向农民们提出一道谜题,如果农民能解开谜题,胡僧就会赠送他们粮食。
通过解谜,农民们成功解决了粮食问题,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4. 粘稻草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叫舜的君王,他非常关心农民的生活。
有一年,他看到农民种植稻子时,总是被风吹倒,于是决定发明一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舜创造了粘稻草的方法,农民们从此将稻草粘在一起,稻子再也不会被风吹倒了。
5. 仙人洞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个神奇的洞穴,叫做仙人洞。
据说,只要一个人进入洞穴,就能得到无穷无尽的智慧和知识。
有一天,一个年轻人进入了仙人洞,变得非常聪明和博学。
他将自己学到的知识传授给村里的人们,村庄因此变得繁荣富裕。
6. 月宫的嫦娥中国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讲述了一个叫嫦娥的女子。
她住在月亮上的月宫里,嫁给了一个叫后羿的英雄。
后羿偷了不死草,并飞上了天空。
为了保护不死草,他把它藏在了月亮上的月宫里。
嫦娥守护着不死草,每天晚上在月亮上度过。
7. 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著名的民间传说之一。
故事讲述了一条白蛇和一个人类相爱并结婚的故事。
但是,由于白蛇是妖怪,人类无法接受这段爱情。
最终,白蛇为了拯救丈夫,用法力战胜了恶势力,最终被天帝封为蛇仙。
8. 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一起西天取经的故事。
中国历史人物小故事【十篇】
![中国历史人物小故事【十篇】](https://img.taocdn.com/s3/m/42118e07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75.png)
【导语】历史⼈物是指在历史发展中起过重要影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迹,对⼈类历史起到推动作⽤的⼈物,考古学佐证。
读史可以明智,读史可以明兴亡、知更替,可以医愚,可以清⼼,下⾯有⽆忧考整理分享的中国历史⼈物⼩故事,欢迎阅读!【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岁的时候死了⽗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的朱家。
(范仲淹)长⼤以后,知道了⾃⼰的⽣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头偏西才吃⼀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讲道:“当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
” 原⽂: 范仲淹⼆岁⽽孤,母贫⽆靠,再适常⼭朱⽒。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沃⾯。
往往糜粥不充,⽇昃始⾷,遂⼤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诵⽈:当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陈藩⼗五岁的时候,曾经独⾃住在⼀处,庭院以及屋舍⼗分杂乱。
他⽗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伙⼦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陈藩说:“⼤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任。
不能在乎⼀间屋⼦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 藩年⼗五,尝闲处⼀室,⽽庭宇芜岁。
⽗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孺⼦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为⼈有远⼤的志向,不计较⼀些⼩事情。
然⽽在家中孝顺勤谨,过⽇⼦常常⾟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中国趣味历史小故事10篇
![中国趣味历史小故事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a626db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51.png)
中国趣味历史小故事10篇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精深的才智,远大的理想,无比坚毅的毅力。
他们为社会的开展作出了出色的奉献,为后世的人们作出了表率。
以下是我整理的中国趣味历史小故事10篇,欢送阅读共享。
1汉人险被灭族距今1600多年前的中国北方大地,一场空前的灾难着陆在汉人头上。
在这次人口灭杀中,汉人几乎面临亡族灭种的边缘。
是一个帝王的出现,公布了一篇缺乏百字的杀胡令,把数以百万的入侵者赶出了中原,他在位只有 2 年,却使汉人躲过了一场亡族灭种的浩劫。
堪称千古一帝。
他就是十六国时期冉魏的唯一皇帝冉闵!2抗日斗争八百国军投黄河比狼牙山五壮士悲壮百倍!很少人知道。
日军进攻中条山国军31军以阵亡27000人代价,把十万日军阻隔在西北之外,变更整个战局。
八百衣衫褴褛十六七岁军人,被日军逼到悬崖边,弹尽粮绝。
八百名秦军,面朝陕西,跪天,再跪爹娘,唱着秦腔宁死不降,跳进滚滚黄河。
3真正的大学中国大学最好的时期是二三十年头,甚至是抗战时期。
蔡元培时期的北大、梅贻琦时期的清华、张伯苓时期的南开、竺可桢时期的浙大、流离失所的西南联大是笔者认为最好的大学,是有精神的大学。
4李鸿章遇刺甲午海战后,李鸿章去马关谈判,被日本浪人打了一枪,正中面荚血流如注,李鸿章没死他用这一枪把赔偿的三万万两百银换成两万万两,并让日本人放弃辽东半岛,他拿着血染的黄马褂回国呈给慈禧太后时,太后只是说了一声,难为你了,还留着呢。
5蒋中正在辛亥革命中心杭州起义中,一个二十四岁的浙江青年拍下绝命照留给母亲,然后率领敢死队身先士卒猛攻浙江巡抚衙门,活捉浙江巡抚曾韫。
这个青年,名叫蒋志清——他就是后来的蒋中正。
6,5000支票日军在张作霖的地盘杀死了一名中国士兵,张亲自同日本事事馆交涉,日本事事顺手写了一张5000元的关东券支票交给他。
张作霖回来后,马上下令全军放假,遇到日本人就杀。
那时正是半夜,士兵杀了两个日本人。
日本事事馆凌晨找到张作霖,他随即交还了日本事事给的支票,另外又写了一张5000元的支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故事
导读:本文是关于历史故事,希望能帮助到您!
历史故事_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篇一:人弃我取
战国初,魏文候任用李悝为相国,厉行改革,加强统治。
他实行保护农民利益和发展农业的“平籴[dí]”法。
所谓“平籴”,就是国家在丰收年份用平价买进粮食,到荒年时以平价卖出,使粮价保持稳定。
这样,就促进了封建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之一。
李悝的经济改革,尤其是所实行的“平籴”法,使一个名叫白圭[guī]的商人受到启发。
经过反复思考,他想出了一种适应时节变化的经商致富办法,这就是“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这个办法说起来也很简单,那就是别人不要的我要下来,别人要的我就给予。
按照这个办法,在丰收季节,农民收的粮食很多,大家都不要,价钱也就便宜下来,他就大量买下粮食。
这时,粮价虽然很低,但蚕丝、漆等因不是收丝或割漆的季节,没有大量上市、价钱自然很高,他赶紧把这些货物卖出去。
到了收丝时节,蚕丝大量上市,价钱贱下来,而粮价却高了起来。
这时,他就收进蚕丝,卖出粮食。
就在这买进卖出之间,牟利致富。
历史故事_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篇二:以邻为壑
大禹在视察了各地洪水的情况后,觉得光用土壤来堵水,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更重要的,应该把水疏导出去。
为此,他大力开掘沟渠让水流到汪洋大海中去。
禹带领百姓们在野外辛勤地工作了十三个年头,曾经三次过自己的家门而不入。
最后,他终于战胜了洪水,使江河通畅,东流大海,湖泊疏浚,能蓄能灌。
原来被淹没的土地,如今又变成了良田。
到了战国初,有个叫白圭的水利专家,也非常出名。
什么地方河堤有了裂缝、漏洞、渗出水来,他一到就能修好。
后来,他被请去魏国当相国,魏国的国君对他很信任。
有一次,孟子来到魏国,白圭在会见他的时候,表露出自己有非凡的治水本领,甚至自我吹嘘说:“我的治水本领已经超过大禹了!”
孟子是位非常有学问的人,当场驳斥他说:“你说错了,大禹治水是把四海当作大水沟,顺着水性疏导,结果水都流进大海,与己有利,与人无害。
如今你治水,只是修堤堵河,把邻国当作大水沟,结果洪水都流到别国去,与己有利,与人却有害。
这种治水的方法,怎么能与大禹的相比呢?”
历史故事_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篇三:举足轻重
公元20xx年,光武帝刘秀虽已建立了东汉政权,但全国尚未统一。
当时,蜀地的公孙述也想称王称帝,争夺天下。
这个时候,有一个实力派人物叫窦[dòu]融。
王莽当权的时候,他当上了伏波将军。
王莽失败以后,他归附了淮阴王刘玄,不但做了张掖[yè]都尉,还被刘玄的部属推举为河西五郡大将军。
拥有河西五郡的大将军窦融看到刘秀在政治、军事上占优势,有意顺附,便召集各郡太守和本地名流商讨,决定派使者带着书信和礼物前往洛阳。
刘秀得知此事后,十分高兴,隆重接待了使者,并给窦融写了一封书信,信中说:“蜀地有公孙述,现蜀汉相攻,你的地位极为重要,一抬脚就会影响两端的轻重,无论你站在哪一方,都可以决定一方的成败。
(原文是:‘举足左右,便分轻重。
’)”从此,窦融十分忠心地跟随着刘秀,很快被
升为大司马。
刘秀得到窦融的支持,实力大增,终于消灭了公孙述和其他政敌﹐统一了天下。
后来,人们把“举足左右,便分轻重”简缩成“举足轻重”这一成语,用来形容在关键时刻处于关键地位的人,他的一举一动都能影响到整个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