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亚健康的灸法研究 李书纳

合集下载

论灸法与血管渊源

论灸法与血管渊源

内蒙古中医药*贵阳中医学院(550002)2011年12月12日收稿摘要:《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作为现今为止灸法的最早文献记载,灸其“太阳脉、少阳脉”等,并非现代人直观所理解的经络概念。

根据后世医书如《脉经》、《内经》等传承关系可知,《十一脉》中之“脉”乃是血管在手足腕踝关节搏动之处。

从古代文献中进一步考察可知,灸的诊断、治疗方法均与血管有密切相关性。

现代医学认为,血管不仅是血液的运输通道,而且其本身在不同部位和器官中均具有各自的活动规律和调控系统,称之为血管活动的个性。

关键词:灸法;血管;渊源中图分类号:R245.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4-0130-02论灸法与血管的渊源周烨泓*崔瑾*从整个针灸理论的体系来看,经络是在古人长期的实践基础上,有目的进行总结,并借助阴阳五行哲学理论,通过取类比象逐步发展完善[1]。

《足臂十一脉灸经》与《阴阳十一脉灸经》(以下简称《十一脉》)作为经络理论的雏形,尚未参与中国古代五行、脏腑理论,其所描述的症状及所对应的灸法,相对来讲更加直观,从其中提炼出诊断、与治疗之间的联系也就越清晰。

作为包括《黄帝内经》在内诸多针灸文献的源头活水,此二书无疑是研究灸法渊源举足轻重的文献。

1《十一脉》中“脉”为何物?“病足小指废……皆灸足太阳脉”,此脉并非现代人直观理解的足太阳膀胱经。

如同现在十二络脉的名称同时又是诊络部位和络穴名称,三种不同内涵完全用着相同名称一样,十二经脉的名称也曾用作脉口和经穴的名称[2]。

如《五十二病方》治颓方中载有一首很有名的灸方“灸其泰(太)阴、泰(太)阳□□”被后世《小品方》、《千金要方》、《史记·仓公传》等载录,并且将原“太阳、太阴”明确到具体的腧穴部位。

可见,针灸古书中的三阴三阳脉所指并非整条经,而是具体的某一部位。

通过对《十一脉》及《脉经》、《千金方》、《圣惠方》的对比可知,原三阴三阳命名的这些部位大部分在手足腕踝关节的动脉搏动处,此处也与后世十二经原穴位置相近,古人将其形容为“脉动”,而其脉动亦包括平时不跳动,病时跳动的情况。

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

凤怡堂艾灸疗法【概述】当今社会,由于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加之平时不良的生活习惯,很多现代女性出现精神欠佳、周身疲惫、入睡困难、不思饮食等症状,并伴有出现宫寒、手脚冰凉、痛经、胃寒胀痛、怕冷等身体不适。

这便属于亚健康状态。

艾灸疗法改善寒性体质调整亚健康。

《灵枢经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针、灸、药各具特点,各有其局限性,而灸法的特点在于弥补针、药之所不及。

其对于使用针、药等方法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的病或用于保健方面,往往奏效乃至神效。

正如明代李延《医学入门》中曰:“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七年之疾,当求三年之艾”-孟子“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医学入门》艾灸疗法特别适合现代女性养生调理亚健康。

艾是纯阳植物,艾灸时温热并为身体补充阳气将寒气排出体外。

可从根本调理女性寒性体质,还可起到美容养颜的作用,加速皮肤的血液循环,增进细胞代谢机率,新细胞再生加强,淡化色斑,减少皱纹,使肤色红润白嫩,延缓衰老。

俗话说“心平气和,百病不生”。

国艾堂艾灸养生馆不只是调养身体,养心更是关键。

人的思想要放下,不要焦虑,但往往说着容易做着难。

艾灸的作用就是寻找一个突破口,灸后身体会有明显反应和改善,此时患者的心就会平和下来,对生活充满信心,身、心的互动由恶性循环进入良性循环,唯有进入该良性循环,疾病才可除根。

【艾灸治疗机理】艾灸是中医学中防病治病、养生延寿的一种简便易行的而又切实有效的方法。

是用易燃的艾绒等在体表经穴或患病部位进行烧灼、熏烤,借助药物温热的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作用,从而达到保健养生、防病治病的目的。

艾灸的作用主要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1.调节阴阳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人就会发生各种疾病。

艾灸可以调节阴阳补益的作用,从而使失衡之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2.调和气血气是人的生命之源,血为人的基本物资,气血充足,气机条达,人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

艾灸知识培训

艾灸知识培训
3 ) 行气活血 消淤散结,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滑。灸法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 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收行气活血,消瘀散结之功。
艾灸的功效:
4 ) 温阳补虚,补中益气, 《灵枢·官能篇》:针所不为,炙之所宜。上气不足,推而扬之。 灸法对气血运行能起”推而上之“的引导作用。如灸百会穴既有补中益气,又有升阳 举陷之功。
灸艾统传
无烟不成艾,无火不成灸。 传统艾灸是一种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 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用于内科、外科、妇 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 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 等有特效。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 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用中医 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 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如生活中所见的艾灸 馆大都采用传统艾灸之法。
3、650纳米小分子恒功率激光。激光是20世纪60年代初产生的一项重大技术,被视为20世纪四大发 明之一(激光,半导体,原子能和计算机),被现代医学称之为心脑血管病的希望之光。
二、XXX脉冲足疗宝腰健仪
设有四颗天然永久性磁石,在磁场力的作用下, 分别针对脚底的涌泉穴等数百个穴位,35对反射区发 射磁力。加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陈代谢速度,打通人体血脉,改善全 身微循环,使全身的血液循环通畅旺盛。达到调理身 体的目的
这种以艾草为原料的灸法叫艾灸。
艾灸的功效:
1)调和阴阳, 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而运用灸法的补泻作用,泻 其有余,补其不足,以达调和阴阳之效。
2 ) 温通经脉,驱散寒邪 《素问·调经论》: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 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可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因此,灸法具有良好温通 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

针灸疗法对亚健康调理的方式及注意事项

针灸疗法对亚健康调理的方式及注意事项

针灸疗法对亚健康调理的方式及注意事项发布时间:2021-09-01T11:14:10.340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1期作者:杨晏[导读] “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杨晏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中医医院(四川成都)610000“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它并不完全健康,也没有达到疾病的标准和程度,因此,也被称为灰色状态、亚临床状态、浅表疾病状态、疾病前状态等。

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赋予健康新的含义,即“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都达到了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健康”。

根据此定义,全球调查的结果表明:世界上只有百分之五的人真正健康(第一状态),而人们处于健康与生病之间的状态,被称之为“第三状态”,即“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正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如果处理得当,身体可以转化为健康,否则可转化为疾病,由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与日俱增,因此医学领域将“亚健康状态”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的《迎接21世纪挑战报告书》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再将疾病作为研究的主要领域,而人类和人群的健康应成为研究的主要方向。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工作节奏加快,竞争激烈和环境恶化,可引起心理压力增大,而导致慢性疲劳、情绪低落和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导致一系列偏离健康的症状,即亚健康。

而针灸在调理亚健康的领域里中具有重要的发展前景[1]。

1.亚健康的主要表现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生理上,主要表现为疲劳、嗜睡、遐想、失眠、头晕、眩晕、心累、感冒、月经不调和性功能下降。

从心理上看,主要表现为抑郁、易怒、焦虑、嫉妒、恐惧、冷漠、孤独、记忆力减退、分心、反应迟钝、精神紧张等。

社会适应能力主要表现为工作吃力、学习困难、人际关系紧张、家庭关系不和谐等[2]。

2.中医领域的亚健康尽管中医中没有亚健康术语,但长期以来它在疾病预防和保健方面拥有独特的见解。

中医文化之艾灸

中医文化之艾灸

夏季养阴
夏季气温高,人体易出汗,艾灸可养 阴生津,补充体内水分。
秋季养肺
秋季气候干燥,易伤肺,艾灸可润肺 止咳,增强免疫力。
冬季养肾
冬季是收藏的季节,人体阳气内敛, 艾灸可补肾壮阳,驱寒保暖。
艾灸与饮食调理
艾灸后宜温热食物
艾灸后身体温暖,此时应避免食用生冷食物, 宜选择温热的食物。
艾灸期间忌食辛辣
清洁施灸部位
在施灸前,需清洁施灸部位的皮肤, 保持干燥。
02
点燃艾条
用酒精灯点燃艾条的一端,待其燃烧 稳定。
01
结束施灸
当艾条燃烧至尽头时,将其熄灭,清 洁施灸部位皮肤。
05
03
施灸
将燃烧的艾条置使用艾灸盒固定施灸。
04
温敷
在施灸过程中,可以用毛巾或热水袋 对施灸部位进行温敷,增强效果。
艾灸疗法的科学研究
随着现代医学对中医艾灸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大量科学研究对艾灸 的疗效和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艾灸在非药物疗法中的地位
艾灸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在现代医学中受到重视,被广泛应用于 慢性病、亚健康状态的调理和治疗。
中医艾灸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艾灸疗法的普及与推广
艾灸与其他疗法的结合
随着人们对自然疗法的需求增加,中 医艾灸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 的普及和推广。
艾灸的操作方法
02
艾灸的工具与材料
01
02
03
04
艾条
艾条是艾灸的主要工具,由艾 绒制成,具有温经散寒、活血
通络的功效。
艾灸盒
艾灸盒是一种方便的艾灸工具 ,可以将艾条固定在适当的位
置进行施灸。
酒精灯
酒精灯用于点燃艾条,需注意 安全使用。

艾灸基础知识课件

艾灸基础知识课件
艾卷灸
直接灸 间接灸
温和灸 雀啄灸 盘旋灸 温针灸
间接灸
艾卷灸
艾条灸〔悬灸〕、太乙神针、雷火神针。
艾条灸
是取纯洁细软的艾绒,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 米宽的细草纸上,将其卷成直径l.5厘米圆柱形的 艾卷,要求卷紧,外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 的桑皮纸,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也有每条艾 绒中渗入肉桂、干姜、丁香、独活、细辛、白芷、 雄黄各等分的细末6克,那么成为药条。施灸的方 法分温和灸和雀啄灸。
?黄帝内经?论灸 “阴阳皆虚,火自当之〞“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大病宜灸〞。
?庄子?论灸 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
古代医家用灸
三国时期著名医家华佗(约145―208年)用艾灸养生,为他 人治病。
唐代大医家孙思邈(581年―682年),50岁之前体弱多病, 知晓艾灸的妙处后,每日艾火遍身烧,90多岁仍能“视听 不衰,神采甚茂,身轻如燕。〞年过百岁,精力充分,篡 写?千金药方?、?千金翼方?
【操作方法】 取生姜一块,选新鲜老姜,切成厚约0.2 ~ 0.5cm厚的姜片, 大小可据穴区部位所在和选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中间用三棱针穿刺数孔。 施灸时,将其放在穴区,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点燃。待患者有局部灼 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一般每次灸5~10壮,以局部潮 红为度。灸毕用正红花油涂于施灸部位,一是防皮肤灼伤,二是更能增强艾 灸活血化瘀,散寒止痛成效。
假设有疾,体难安。 去病法,有多端。 取艾叶,日曝干。 搓成球,名艾炷。 家常备,解急难。 艾炷灸,着肤燃。 得脓坏,成效显。 顽痞症,方可痊。 温通经,热驱寒。 虚可补,实可泻。 闭可开,脱可敛。 治百病,反掌间。 起病急,病症险。 速灸治,病不掀。 怕风寒,风门关。 痰咳喘,肺俞痊。 肠绞痛,苦不堪。 急灸脐,肚中暖。 脓疮疖,肿热痛。 灸患处,自然平。 脓血去,肺气通。 心有疾,灸后背。 肝血淤,寻肝俞。 黄疸消,肋痛除。 免疫低,灸中脘。 肾病重,灸腰眼。 便不舒,灸天枢。 溲淋漓,寻中极。 带不止,暖小腹。 乳有痞,乳根取。 婴幼儿,苗初长。 擅投药,易受伤。 除百疾,保安康。 治乙脑,百会烤。 结核病,甚烦心。 对患处,日日薰。 灼肝俞,配三里。 气缺乏,气海补。 肝气上,太冲降。 肾水寒,烤涌泉。 崩漏恼,隐白好。 休息痢,肠俞愈。 畏寒人,补命门。 头眩晕,百会薰。 上星专,清鼻渊。 迎香攻,嗅自通。 诸般疹,一灸无。 胸中闷,寻内关。 命将休,关元灸。 气欲散,神阕敛。 常著艾,正气存。 欲长寿,灸三里。 灸从久,莫间断。 此一言,值万贯。 护万民,登鹤年。

从亚健康状态谈中年人保健

从亚健康状态谈中年人保健

探讨 , 为 临床操 作 提供 了准确 的依 据 l 7 l 。 综上所述 “ 病人膏肓” 的 “ 膏 肓 ” 应 该 是 一 个 脏 器 —— 胰腺 ,“ 膏 肓 穴 ” 的 位置 和功 用 历来 是 确定 的— — T 4 棘 突 旁开 3 寸 。我 们对 “ 膏 肓 ”和 “ 膏肓 穴 ”应 该分 时 段 研 究 :“ 膏 肓 ”应 该 往前 看 , 对 “ 膏 肓 ”的认 识 应 该 从 《左 传 》和 《 黄 帝 内经 》 去 解 释或 者 只 看 《 左 传 》, 就事 论 事 。 “ 膏 肓 穴 ”应该 是 后 人 命 名 的 , 也 经 过 临床 检 验 的 , 其 位 置 和功 效 应该 是 明确 的 。不 可 把 “ 膏 肓 穴 ”和 “ 膏肓 ”的 功 能等 同 , 同时 我们 也不 可把 “ 膏 肓 ”一词 拆 开解 释 。“ 膏 肓 ”和 “ 膏 肓 腧 ”之 间 由于 古人 对 胰 腺 的不 了解 , 并 不 一 定有 功 能联 系 , 否 则秦 医缓 也 不会 束 手 无 策 。 “ 膏 肓 ”位
参考 文献 :
【 1 ] 刘学 春. 膏肓 图文 考[ J ] . 中外 医学研 究 , 2 0 1 2 ( 5 ) : 1 5 0 . [ 2 ]李鼎 . 膏 肓 与膏 肓俞[ J ] . 上海 中 医药杂 志 , 1 9 8 2 ( 6 ) : 4 3 .
[ 3] 李 鼎 . 何 以膏 肓一 误再 误[ J 】 . 解文 说字 , 2 0 0 8( 2) : 5 1 . [ 4] 黄 福 发 , 黄 福忠 . 中医对 “ 胰 ”的 认 识 【 J ] . 中 国 中 医 药 现
心 . 1 9 9 5: 6 4 9 5.
[ 7] 李 小 陵 , 王丰 , 姚 家琪 , 等. 应 用 磁 共 振 成 像 测 量 直 刺 膏肓 穴 安 全 深 度 的研 究 [ J] . 针灸I 临床 杂 志 , 2 0 1 0, 2 6

一文读懂中医如何用针灸调理亚健康

一文读懂中医如何用针灸调理亚健康

新闻眼头条一文读懂中医如何用针灸调理亚健康■国艳(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亚健康一般是指人体虽没有器质性病变的指标,但却呈现出免疫力下降、生理功能低下、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减退的一种生理心理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人们会感觉到躯体不适,心情不愉快,有时会有社交障碍。

目前,亚健康在西医学缺乏明确的诊断标准及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对亚健康人群的调理,重在整体调节和辨证施治。

古代中医理论没有亚健康的说法,但早就有“治未病”的理念。

《丹溪心法》中指出:“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

”由此可见调理亚健康的意义之所在。

针灸因其操作简便、适应症广、疗效显著、经济安全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亚健康的治疗上。

亚健康的危害有哪些亚健康在如今的社会已经较为普遍,需要及时进行有效防治,否则会威胁人们身心健康。

其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1.亚健康会明显降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学习效率以及生活质量。

2.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非常容易产生疲劳现象,出现乏力、四肢无力等一些不适症状。

3.亚健康会造成患者的精神异常,有可能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情况,还会影响到正常的睡眠,出现易怒、烦躁、记忆力下降等表现。

4.亚健康会诱发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冠心病等。

中医如何认识亚健康中医学认为,亚健康状态主要是人体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调和气血运行受阻造成的,所以需要对疾病进行提前预防,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很多亚健康人群体检查不出问题,而结合中医“经络反映证候”的理论,一旦人体有阴阳失衡、气血不和的现象出现,其经络上的反应点也会随之显现,通过“经络诊察”可对人体的病变部位予以明确,再通过“望、闻、问、切”,就可制定有针对性的调理方案。

所以,不管是亚健康人群还是患病人群,都可利用中医的“经络诊察”来诊治。

中医如何用针灸调理亚健康针灸调理亚健康的机理◆调形法。

人身体的变化有很多,第一类变化就是形态结构的变化。

灸法(西学中)

灸法(西学中)

(5)隔胡椒饼灸
艾炷灸-间接灸
操作方法: ① 适量白胡椒粉加面粉与水调成饼,厚0.5cm, 直径2cm ,中央凹陷。 ② 放适量的药末(丁香、肉桂、麝香)填平凹 陷。 ③ 臵艾炷于上施灸,灸5~7壮,以温热舒适为 度。 作用:温中散寒、活血通经。
灸法种类和应用
(二)艾条(卷)灸
艾条(艾卷)
纯艾条(清艾条) 药艾条(太乙神针、雷火神针等)
(四)防病保健
《扁鹊心书· 须识扶阳》说:"人于无病 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 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也。"
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 增强抗病的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长 寿不衰。可调理亚健康状态。
免疫调节
《医说· 针灸》说:“若要安,三里 莫要干。”
(五)引热外行
“引郁热之气外发”-- 某些热病 实热(疖肿、带状疱疹、 丹毒等)、阴虚发热
凡气虚下陷或阳气欲脱之危证,皆 可用灸法,以扶助虚脱之阳气。临床常 用于治疗亡阳虚脱证和中气不足、阳气 下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阴挺、崩漏、 带下、久泄、久痢、痰饮等。
(三)消瘀散结
灸能使气机通畅,营卫调和, 故瘀结自散。常用于治疗气血 凝滞 之疾,如乳痈(急性乳腺 炎)初起、瘰疬(颈淋巴结 核)、瘿瘤等疾病。
*温和灸促进混合痔术后组织修复的临床 研究 *温和灸法治未病
雀啄灸
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 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 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 一般施灸10~15分钟。 *雀啄灸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雀啄灸治疗术后腹胀 *雀啄灸治疗足跟痛38例
上 下 移 动
回旋灸
灸 量 选 择 一 览表
灸量 项目 性别 年龄 体质 施灸 部位 病情 小炷少灸 女性、 儿童、老人 久病、体虚者 大炷多灸

中医如何用针灸调整亚健康

中医如何用针灸调整亚健康

中医如何用针灸调整亚健康亚健康也被称作慢性疲劳综合征,大家都知道身体有健康和疾病两种状态,但是健康和疾病之间还包含着第三种状态,那就是亚健康状态。

现阶段中国亚健康状态发生率极高。

引发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因素诸多,包含睡眠不足、过度抽烟饮酒、疲劳过度、缺少运动和饮食不节制等等。

亚健康状态的鲜明表现就是人们明显感到自己的记忆力和注意力减退,反应迟缓,睡眠质量较差,很容易出现感冒。

如果用脑过度还会加重病情,让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所以亚健康状态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改善,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都会下降。

一旦变天受凉就会生病,日常要对亚健康的状态进行调整和预防,这样才能够保障人体健康。

亚健康状态要通过身心调节达到突出成效,中医在调整亚健康状态是发挥着非常突出的作用,尤其是中医针灸这种方式的有效性、安全性突出,在临床中应用的优势十分明显。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文章来了解一下吧?中医对亚健康的认知亚健康在中医学中被称作未病,这种未病就是指在无病和大病之间。

中医认为未病是人体出现气血失调、阴阳失调的状态,人体健康与自然是相互协调的,如果气血和阴阳失调,就会出现亚健康状态。

中医不仅对疾病展开积极的治疗而且还提出预防疾病方法。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有记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表明阴阳失调,则会呈现亚健康状态。

中医角度认为,引发亚健康的病因病机主要包含劳逸失常、起居、饮食、情志等诸多方面,这些情况都会让人体的经络生理活动出现紊乱,造成阴阳失衡,从而表现出相对典型的症状。

另外先天禀赋不足、年老体衰、用药不当、作息不规律也会引发亚健康状态。

这种情况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措施,会让人体出现虚毒、热、瘀等病理变化。

对于亚健康,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主要是采取全面性的分析判断,借助中医针灸来达到治疗效果。

中医在天人合一整体观念指导下,通过分析人体的阴阳虚实,给亚健康患者个性化的干预。

或者补虚,或者泻实,或者温阳,或者滋阴,能够让患者的身体朝着健康状态转化。

亚健康状态推拿针灸治疗的探讨

亚健康状态推拿针灸治疗的探讨

【 中图分类号1 2 2 R 4 来自【 文献标识码I B【 章 编 号 1 0 8 1 7 ( 0 0 0 —0 0 — 0 文 1 0 — 8 9 2 1 )3 0 1 2
亚健 康 的概 念 是 2 0世 纪 8 O年 代 首 先 由 前 苏 联 学 者 提 出 功 能 , 速血 液运 行 , 代 谢 旺盛 , 进 血 氧 和 营养 物 质 的 吸 收 , 加 使 促 的 ,o年代 中期 中 国 学者 提 出 了 “ 健 康 ” 念 , 修 订 英 文 名 使 脏得 到 充分 的营养 , 而维 持 机体 的 正 常生 理 功能 。 9 亚 概 并 i f , 从
或焦 躁不 安 、 躁 易怒 , 恐 惧胆 怯 , 急 或 或短 期 记忆 力 下 降 、 注意 力 用 , 使 机体 保 持 平衡 状 态 , 免 疾 病 的 产 生 。 因 此 , 拿 和 针 促 避 推 不能 集 中等 精神 心 理 症状 表 现 为主 ; 以人 际交 往 频 率 减 低 , ③ 或 灸 是 一 种对 亚 健康 的 有效 防治 方 法 。
状态 。处 于亚 健康 状 态者 , 能 达 到健 康 的 标 准 , 现 为 一 定 时 调 节脏 腑 组织 功 能 , 不 表 泻其 余 、 其 不 足 , 使 机 体 气 血 流 通 、 平 补 促 阴 间 内 的活力 降 低 、 能和 适 应 能力 减退 的症 状 , 不 符 合 现 代 医 阳秘 。 功 但 学有 关 疾病 的 临床 或 亚 临床 诊 断标 准 。
m e h r a me ’ umm a y,ha e la b t t e t od te t nt ss r s be n ce r a ou h Asa a t a s g c pu u e t r py v ldt in he lh m s a e a u nt r he a ai iy,a o os d c r e t nd pr p e u r n m a s g c pu t et e to hc xit n t e Asa at r a m e ta pe t s a e a u ncur hequ s in w ih e s si h in he lh t e t n s c ,waisf rf t rsud n nd c s m m a ig. t o urhe t yig a on u tn Ke wo d M a s g s A c un t e A sahe lh y r s: s a e up c ur i at

浅谈针灸调理亚健康

浅谈针灸调理亚健康

浅谈针灸调理亚健康“亚健康”[1]状态(subhealth status)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既不是完全健康,又达不到疾病的标准和程度,也叫作灰色状态、亚临床状态、浅病状态、病前状态等。

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赋予健康以新的内涵,即“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的完善状态,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强壮”。

根据这一定义,WHO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表明,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第一状态)仅占5%,经医生检查、诊断有病的人(第二状态)占20%,75%的人处于健康和患病之间的状态,WHO称其为“第三状态(TheThirdStatus),即“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如处理得当,则身体可向健康转化;反之,则患病。

由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

因此,医学界已将“亚健康状态”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课题。

世界卫生组织《迎接21世纪挑战报告书》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应该以人类和人群的健康为主要研究方向。

”现代社会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工作节奏加快、竞争激烈、环境恶化等造成的心理压力导致慢性疲劳和心情压抑、免疫功能降低,从而出现一系列偏离健康的症状,即亚健康状态。

针灸在调治亚健康状态方面有重要的发展前景。

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生理上主要表现为疲劳、困倦、乏力、多梦、失眠、头晕、目眩、心悸、易感冒、月经不调、性功能减退等。

②心理上主要表现为抑郁、烦躁、焦虑、妒忌、恐惧、冷漠、孤独、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精神紧张、情绪低落等。

③社会适应能力上主要表现为工作吃力、学习困难、人际关系紧张、家庭关系不和谐等。

祖国医学中虽无亚健康一词,但在疾病的预防及保健上早有其独到的见解。

其理论渊源于《黄帝内经》“治未病” [2]的思想。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未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艾灸对亚健康状态的防治作用

艾灸对亚健康状态的防治作用

艾灸对亚健康状态的防治作用亚健康状态是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机体虽无明显疾病,但是在躯体或生理上出现了种种不适应的状态。

亚健康不完全等同于“治未病”,但是属于“未病”中未病之病。

艾灸在延缓衰老、调节免疫功能、抗炎、调节内分泌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作用,并被广泛应用于亚健康的研究中。

本文对艾灸干预亚健康状态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为临床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Abstract] Sub-health state,which is neither health nor disease,refers to an intermediate state between health and disease. Although there is no evidence of disease,all sorts of discomfort appear physically or physiologically. Sub-health is not exactly the same as what in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but belongs to the discomfort before disease. Moxibustion has obvious improvement effect on delaying aging,regulating immune function,anti-inflammation,regulating endocrine and so on,which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study of sub-health.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intervention mechanism of moxibustion in sub-health state,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clinical study.[Key words] Moxibustion;Sub-health;Action research亞健康状态又称为“第三状态”,是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

中医艾灸课件

中医艾灸课件

第一节 艾柱灸
:( • 4.隔附子(附子饼): 回阳救逆、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间隔物:附子片或附子饼作为间隔物 适应症:本法多用于阳痿、早泄、疮伤久溃不敛等 注意事项:附子多选用成熟者加以炮制后使用 ,用黄酒调和做饼,
。 直径2CM厚0.5CM。中间穿数孔
第二节 艾条灸
1.温和灸:
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用拇、示、中指夹住, 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距离皮肤3~5cm左右, 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 般每处灸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对于昏厥、 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或小儿等,医者可将
第五章 灸法的补泻壮数
• 二、艾条灸补泻法:
• 1.补法:用温和灸或回旋灸,每穴每次灸10分 钟以上,特殊需要时可灸几十分钟。主要作用 是镇静、缓解、制止,促进正常的抑制作用。
• 2.泻法:主要用雀啄灸,每次每穴半分钟至两 分钟,约30~50下。或用温和灸、回旋灸,时 间3~5分钟。主要作用是促进生理机能,解除 过度抑制,引起正常兴奋作用。
第四节 温灸器灸
• 温灸器又名灸疗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施灸的器具, 用温灸器施灸的方法称温灸器灸。临床常用的有温 灸盒和温灸筒。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 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 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 的皮肤红润为度。有调和气血、
温中散寒的作用,一般需要灸治
【治则】疏散风邪,解表宣肺
【主穴】风池、大椎、合谷
【配穴】风寒加风门、外关;风热加曲池;夹湿加阴 陵泉;鼻塞加迎香。咳嗽加尺泽、列缺;咽痛加少商; 身痛加大杼;头痛加印堂、太阳;虚人感冒加膏肓俞、 肺俞。
【灸法】每次选3~4穴,风寒用隔姜灸,每穴4壮, 每日1次。风热者温和灸,每穴10分钟。

亚健康养生保健灸法

亚健康养生保健灸法

<家庭妙灸>中说: 家庭妙灸>中说: 将艾条一端点燃, 将艾条一端点燃,让燃端靠近关元穴位 皮肤,使穴位很快得到温热。 皮肤,使穴位很快得到温热。
关元也称丹田,位 于肚脐正中的下面 3寸处即是此穴。
令 人 长 生 不 老
可 一 年 三 一 灸 壮 三 百 , 壮 , 十 百 一 灸
百 壮 , 十 , 可 一 年 三 灸 三 年 可 三 十
保 健 灸 法 ! 生 养 康 亚 健
有人给了我几盒艾条
要我每天睡觉前用艾条温灸关元穴15- 要我每天睡觉前用艾条温灸关元穴 -20 分钟。 分钟。 我每天照办,现在已经四个多月了。 我每天照办,现在已经四个多月了。 工作中的疲劳感觉越来越少。 工作中的疲劳感觉越来越少。 我感觉这利于健康有益无害, 我感觉这利于健康有益无害,可医学道理 一点不明白。 一点不明白。 借来一本叫(慢性病家庭妙灸) 借来一本叫(慢性病家庭妙灸)的书看了 几段,了解了些艾灸知识,找到了理论依据。 几段,了解了些艾灸知识,找到了理论依据。 书中说: 书中说:“工作生活感觉疲劳指用艾叶等易燃材料和药物, 灸法是指用艾叶等易燃材料和药物,在穴位上或 患处烧灼,借其温热性和化学性的刺激, 患处烧灼,借其温热性和化学性的刺激,通过经络穴 灸的作用,调整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 灸的作用,调整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 外治方法。此法操作简易、 和保健目的的一种 外治方法。此法操作简易、使用安 全、疗效肯定,病人可在家中依法施治。本书即为该 疗效肯定,病人可在家中依法施治。 类病人的及家属的指导用书。 类病人的及家属的指导用书。全书根据慢性病家庭保 健与治疗特点及作者多年的临床经验,通俗易懂、 健与治疗特点及作者多年的临床经验,通俗易懂、图 并茂地介绍了常见慢性病的家庭保健灸法, 文 并茂地介绍了常见慢性病的家庭保健灸法,养生保 健灸法。内容包括:灸法的起源与发展前景, 健灸法。内容包括:灸法的起源与发展前景,灸法的 基础知识,灸用材料与操作方法, 基础知识,灸用材料与操作方法,灸法的取穴原则与 标准,常用灸穴与灸量, 庭保健。 标准,常用灸穴与灸量,常见慢性病家 庭保健。

亚健康状态针灸治疗浅析

亚健康状态针灸治疗浅析

亚健康状态针灸治疗浅析
贾丹;韩云;商庆新
【期刊名称】《山东中医杂志》
【年(卷),期】2012(31)10
【摘要】从操作方法、作用部位、多种方法配合治疗等方面,对2005~2011年的针灸治疗亚健康状态相关文献进行了分类研究。

【总页数】2页(P706-707)
【关键词】亚健康状态;针灸疗法;文献分析
【作者】贾丹;韩云;商庆新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市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7
【相关文献】
1.针灸配合耳压治疗亚健康状态临床观察 [J], 昌凤英;刘笑丽
2.针灸配合背部走罐治疗亚健康状态临床观察 [J], 李净草;范郁山
3.针灸治疗女性亚健康状态临床观察 [J], 赵蓉
4.针灸配合背部走罐治疗对亚健康状态的影响 [J], 马琳
5.针灸加拔罐配合心理疗法治疗亚健康状态33例分析 [J], 唐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亚健康的灸法研究一、灸法治疗亚健康自古有之中医学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自古有之。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概念,《素问·四气强调大论篇》中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未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唐代孙思邈也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并反复告诫要“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事之前”。

但在历代祖国医学文献中,均没有找到“亚健康”这一病名,究其各种临床表现,在内伤杂病的许多症候中都能找到与该病相似的症状,如虚劳、痛证、痿证、心悸、眩晕、不寐、健忘、郁病、百合病、脏躁等。

由此可见,亚健康所表现出来的复杂多样的症状在祖国医学中可分属于多种不同的病症,因此在治疗时,就不能单纯按照某一种疾病的治法去治疗。

火的发现和使用,为灸法的发明创造了可能。

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东晋时期葛洪的《肘后备急方》等早期的医药著作中就有艾灸法治病的记载。

随着艾灸的出现,艾灸法“治未病”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和采用,并成为防治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早在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就有“断温病令不相染,……密以艾灸病人床四角,各一壮,不得令知之,佳也”的记载,意思是说用艾叶熏灸住处,可以起到阻断传染性疾病蔓延的作用。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记载:“河洛间土地多寒,儿喜病痉,其俗生儿三日,喜逆灸以防之,又灸颊以防噤。

”《医心方》中把这种无病先施灸的方法名之为“逆灸”,指的是在机体疾病发生之前,预先应用艾灸法,激发经气、增强机体的抗病与应变能力,从而起到防止疾病发生、减轻疾病损害程度或促进健康的作用。

唐代孙思邈《干金要方》曰:“凡人吴蜀地游官,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也。

”“膏肓俞无所不治……灸讫后令人阳气康盛。

”宋代窦材在《扁鹊心书》中更是大力提倡保健灸法,指出“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年六十岁,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

”他更是强调“擘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庄绰在《灸膏肓俞穴法》中则专门论述了防病保健灸法。

现代医学认为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如不及时加以干预,它有可能发展为疾病,当然如积极治疗则可使机体恢复到健康状态。

这种认识,恰好与祖国传统医学“治未病”的思想相契合。

《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把“阴平阳秘”的“阴阳平和”作为心身和谐的健康标准。

人体阴阳气血平衡,脏腑功能协调,气血充盛调畅是健康的根本保障。

“治未病”就是要切断病邪侵入人体和向疾病转化的途径,使人体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早期诊治、已病防变三个方面,分别针对人体健康未病态、潜病未病态、前病未病态和传变未病态四个未病状态,同时“治未病”需要全方位的考虑生理、心理、自然、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而身心兼调,天人合一。

针灸方法在治未病中有着积极且肯定的意义,尤以灸法最为常用。

在人体特定的生理时期、时令节气或疾病的发作间期早期使用灸法,选用关元、足三里、三阴交、肾俞、百会、神阙等穴位来补益强壮,延缓衰老。

亚健康的干预包括亚健康状态的预防与康复两层含义,中医学干预亚健康状态,总的原则是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

中医独具特色的非药物疗法,如针灸、拔罐、刮痧、推拿、食疗、洗浴等,是中医调治亚健康状态的特色。

几千年来,这些中医传统疗法,为中国人的健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亚健康的现代中医认识与分型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学者布赫曼研究发现,人体除了健康和疾病两种状态外,还有一种介于健康和疾病的中间状态,他将之称为“第三状态”。

中国学者王育学首先使用了“亚健康”这一概念。

中华中医药学会将亚健康定义为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

至今,亚健康已经成为国内外医学界颇为关注的医学热点,虽然至今为止尚无亚健康的明确定义,但人们已经普遍认同它是一种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亚健康患者往往诉说有种种不适感,如疲劳、乏力、失眠、体力下降、情绪不稳等,但用现代化仪器检测却未发现有阳性指标,实验室检查或物理检查可能有部分指标的变化,但还未达到疾病的诊断标准。

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人们承受的压力越来越重,亚健康状态在人群中已经普遍存在,据统计,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已经超过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0%~70%,多发生于35~45岁,以脑力劳动者、高学历人群居多,与过度劳累、经济困难、人际关系不协调、婚姻问题等因素密切相关,因疲乏、失眠等原因去医院求诊的患者逐年增加。

为深入了解亚健康,人们做了许多有关人群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调查,尽管各种调查最后获得的数据各不相同,但高发率是所有调查认同的共同结论,亚健康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健康问题之一。

亚健康状态人群中医体质主要以阳虚和气虚为主;SCL一90量表各因子阳性结果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社会应对方式趋向以消极应对为主,生活质量评价明显低于健康人群水平,亚健康状态是心身失衡状态。

对于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干预,需要综合考虑其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尽量避免应激事件的发生,并注重对中医阳虚体质和气虚体质人群的干预。

因此,找到一套防治亚健康状态的有效方案,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亚健康机体的阴阳、脏腑、气血失衡,是人体与环境之间动态失调的结果。

亚健康的多种表现可以归结为某些“证”,需进行辨证论治。

有医者将亚健康分为肝郁气滞、痰湿内生、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五型进行辨证防治;有医者将亚健康分为脾虚湿困、肝郁脾虚、心脾两虚及肝肾阳虚论治四型进行辨证论证,并认为亚健康状态大多为虚证,主要与脾心肝肾关系密切;有医者将亚健康分为心脾两虚、肝郁气滞、脾虚湿困、肝肾两虚、秋燥犯肺五型;有医者将亚健康分为肝郁气滞、气血亏虚、瘀血内阻、脾虚湿盛、肝肾两虚五型,认为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是亚健康状态的病机特点;有医者将亚健康证候分为肝气郁结、瘀血内阻、痰湿内生、湿热内蕴、阴虚火旺、气血亏虚、脾肾阳虚等七种类型。

由于亚健康状态的内涵复杂性,其证候表现也是多种多样,加之中医学对疾病的临床分型方法复杂,目前仍很难统一,已采用的分型方法也过于抽象和笼统,使具体的临证诊治也产生了一些困惑,但这些并不妨碍中医在亚健康诊疗方面的特色和优势。

三、灸法治疗亚健康的现代研究现代艾灸疗法的临床研究证明,艾灸治病的机理不是燃烧的火而是热及艾的挥发生成物。

艾叶的化学成分是其发挥生物学效应的基础之一,虽然因其品种、产地、采摘时间、提取方法等的不同,艾叶成分的含量略有差异,然其主要有效成分为挥发油,此外还含有鞣质类、黄酮类、甾醇类、多糖类及微量元素等。

挥发油中有效成分有桉树脑、香芹烯、苧酮、樟脑、降蒎烯、石竹烯等27种化合物。

艾烟和艾挥发油中的桉油精(1,8一桉树脑)、4一松油烯醇、冰片(2一茨醇)、樟脑(2一茨酮)、石竹烯及其氧化物、大根香叶烯D等具有抗菌和抗病毒的功效;萜品烯醇-4、β一石竹烯、篙醇平喘作用较强;石竹烯及其氧化物、香苇醇、旷水芹烯、β一丁香烯醇等有平喘和抗过敏作用;桉油精、樟脑、龙脑等具有抗炎镇痛作用;艾中的苦艾素能够集中力量杀死受到铁感染的细胞;艾叶中的黄酮类、多糖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艾叶中的庚三烷和儿茶酚胺燃烧后生成的甲醇,能清除自由基和过氧化脂质,显著提高老年人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0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有效地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调整内环境,从而延缓衰老;艾绒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刺柏脑、石竹素、桉叶油醇、石竹烯、侧柏酮、菊槐酮、龙脑等,且年份越久,艾绒比例越高,易挥发的成分相对含量越少,由此推测这些难挥发的物质可能是艾灸的有效物质。

这些物质多为萜类,而萜类成分是芳香疗法中使用的精油的主要成分之一。

艾绒挥发油由固态、液态变为气态时,其体积呈流动状态扩大,从而使皮肤、黏膜及肺泡均受其作用,一方面可经呼吸由嗅觉器官的嗅觉细胞产生感觉,在中枢呈现出与其他感觉不同的传导途径,不经丘脑直接投射大脑皮层,引起机体各方面的改变;另一方面可使皮肤、毛孔、汗腺等开放,可促进皮肤对其的吸收。

艾灸引起机体的生化变化及功能调节不是一般的温热刺激所能做到的。

在光谱中波长760nm~400μm波段称为医用红外线,根据波长不同又可分为近红外线和远红外线。

近红外线波长在760nm~1.5μm之间,穿透能力强,一般来说穿透深度可达10㎜以上,透入人体组织较深,并且有明显的光电作用和光化学作用;远红外线波长在1.5~4mm之间,穿透能力较弱,只能透入人体组织0.5~2mm。

艾燃烧所产生的光辐射有着不同的生物效应,远红外照射能引起分子和分子中的原子旋转或震动加强,并能引起分子动能的改变,从而产生热;近红外辐射能促使人体产生大量ATP,既可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必需的能量,也可为能量缺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还可以促使穴位处的生物大分子氢键在近红外光量子脉冲作用下产生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一体液系统传递给人体细胞所需的生成物成分。

当然艾灸疗法的作用并不是上述诸因素的简单叠加,而是其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结果。

艾燃烧时,在产生温热刺激及光辐射的同时,也使艾燃烧生成物得以生成。

其中,艾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是效果最为确切及最主要的因素。

温热有利于人体对药物的吸收,故其可使艾灸的药性作用、艾燃烧生成物对人体的效应及其类芳香疗法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此为艾灸诸因素间的综合作用。

艾灸疗法以经络腧穴为作用部位,经络腧穴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艾灸自身的作用、经络腧穴的作用及艾灸作用于经络腧穴的途径,三者的有机结合形成了艾灸疗法的综合作用。

灸法“治未病”干预亚健康的优势有可以调动人体应激机能,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延缓机体衰老进程。

艾灸能调整机体的机能活动,可提高外周血中TH(CD4T细胞)细胞数及TH/TS比例,调节T细胞亚群的平衡,促进白介素Ⅱ的产生,保持T淋巴细胞分化增殖,因此可增强NK细胞活性,促进B淋巴细胞及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分化增殖,诱生淋巴细胞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和干扰素(IFN)增强NK细胞LAK 细胞和CTL对病原体的杀伤活性,发挥抗病毒作用;艾灸可增强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包括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使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明显增高,特异性抗体滴度增加,血清总补体含量升高,可使血清中升高的SIL-2R含量下降,低下的调整到正常范围等。

艾灸能增强机体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能抑制炎症灶血管通透性的升高,能使血液中的白细胞数明显增加,能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能调节胃肠的功能活动,能增强肺脏的通气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