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

合集下载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意义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意义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意义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宏伟生态建设工程,它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开创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

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包括我国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4%,接近我国的半壁河山。

在这块历史上曾是森林茂密、草原肥美的富庶之地上,由于种种人为和自然力的作用,使这里的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区域内分布着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公里,从新疆一直延伸到黑龙江,形成了一条万里风沙线。

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占这一地区总面积的90%,在黄河下游的有些地段河床高出堤外地面3—5米,成为地上“悬河”。

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形成了“十年九旱,不旱则涝”的气候特点。

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和干旱所带来的生态危害严重制约着三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使各族人民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境地,同时也构成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严峻挑战。

总结历史经验,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改变这一地区的自然面貌和经济条件十分关怀、极为重视。

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准了在三北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并特别强调:我国西北、华北及东北西部,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木料、燃料、肥料、饲料俱缺,农业生产低而不稳。

大力种树种草,特别是有计划地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是改变这一地区农牧生产条件的一项战略措施。

并把这项工程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

这一英明决策符合三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和当地驻军的积极拥护和热烈响应,在国际国内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英国《泰晤士报》称赞这一规划构想宏伟,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征服自然的壮举!按照工程建设总体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建设期限73年,共需造林5.34亿亩。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三北防护林是指中国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其建设地区涵盖了中国的华北、西北以及东北三个地区,是在中国国土的北方地区建设的防护林体系。

该工程的建设旨在通过植树造林、人工育林等措施,形成天然屏障,以便在北方地区有效地保障生态环境、防止沙漠化的进一步扩大及其对社会经济的破坏。

在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中,需要严格遵循相应的建设和指导原则。

首先,科学规划。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需要经过精细的规划来实现其目标,方案和计划必须经过仔细的研究和分析,以确保其可行性。

为此,必须制定一套科学严谨的规划,以确保在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以便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质量。

在规划制定的过程中还需注意各种环境因素,如风速、适宜降雨量等,以确保防护林的建设具有可行性和长期的可持续性。

其次,科学选择。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需要选择适合的植被,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

在选择树种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生态和环境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树种抗旱、抗盐、抗寒、适应力和生物多样性等。

总之,选择的树种必须符合当地环境特色,同时具有较高的生态环境适应性。

第三,科学管理。

三北防护林的管理是工程实现成功的关键。

在工程建设期间,必须对植物进行细致地管理,包括如何选种、如何浇水、如何防护等。

为此,必须制定一套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安全、快速、高效地完成工程。

在长期管理、养护过程中,还必须对环境压力、病虫害等因素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预警,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以确保防护林的健康生长和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

第四,科学评估。

三北防护林建设的长期成效需要进行严格的评估,以确保其可持续发展的效果。

评估过程中,需要对三北防护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全面分析,以检验建设工程的目标是否达到。

评估还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环境和社会情况,以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三北防护林在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科学规划、科学选择、科学管理和科学评估等原则。

我国为什么要兴建“三北”防护林?

我国为什么要兴建“三北”防护林?

我国为什么要兴建“三北”防护林?
1978年11月,国务院作出决定,兴建“三北”防护林,即在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简称“三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一个大型的防护林体系工程,以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土地进一步沙化。

这一工程要经过70年才能最后完成。

“三北”地区大部分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稀少,少雨干旱,地表裸露,蒸发量大,生态平衡早已打破,风沙滚滚是常见的事。

黄土高原地区因夏秋季节集中的暴雨,每年流失的水土面积就达43万平方米。

平均每年流入黄河的16亿吨泥沙,直接威胁着黄河两岸的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在保护原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三北”防护体系采取多种途径,如飞机播种、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育草等有计划、有步骤地建造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牧场防护林、水源涵养林,以及薪炭林、经济林、用材林等各种林木保护带,使得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相补充,林带、林网、片林相结合,农业、林业、畜牧业协调发展,真正改善“三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农、林、牧、副业的全面发展。

“三北”四期工程防护林建设的做法、问题及发展建议

“三北”四期工程防护林建设的做法、问题及发展建议

对策建议
加强资金保障
加大对“三北”工程的资金 投入力度,确保工程建设的 顺利进行和后期管护工作的 落实。
完善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的工程管理体制和 运行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和 部门的职责和权力,加强工 程建设的监管和考核。
加强科技创新
加强生态修复技术和智能化 管理手段的研发和应用,提 高防护林建设的科技含量和 效益。
“三北”四期工程防 护林建设的做法、问 题及发展建议
汇报人:XX 20XX-01-28
目录
• 引言 • “三北”四期工程防护林建设现状 • 面临的主要问题 • 发展建议 • 案例分析 • 与意义
背景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的大型人 工林业生态工程。四期工程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要阶段,旨在巩固和扩大前三期工程建设成果,构建更加 完善的生态安全屏障。
在沙漠地区通过营造防护林带,减少风沙侵袭,保护农田和村庄,显著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问题案例剖析
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防护林建设
由于树种选择不当、造林密度过大、抚育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导致防护林生长不良,未 能发挥应有的生态效益。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防护林建设
同样存在树种选择不当、造林技术不规范等问题,加上干旱等自然因素的影响,防护林 成活率较低。
缺乏生态补偿机制,导致农民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04
发展建议
加强资金筹措和监管力度
01
02
03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中央和地方财政应加大对 “三北”四期工程防护林 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工 程建设的资金需求。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 参与防护林建设,通过 PPP模式、绿色金融等方 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三北防护林是指位于中国北方三省(内蒙古、甘肃、宁夏)之北的区域内所建设的防护林,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减缓沙漠化蔓延的趋势,防止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其建设与指导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条:一、科学划定建设区域。

建设防护林需要先考虑区域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因素,选取合适的种植树种和种植密度。

同时还需要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防护林的建设要与当地的农村经济产业相协调,推动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根据地表特征选择合适的树种。

三北地区由于生态环境恶劣,气候干旱、寒冷,选定的树种需要具有适应环境的特性,能够耐干旱、抗风沙、耐寒等。

因此,在选择树种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特征,选定能够优化当地生态环境,有利于提升防护林效益的树种进行种植。

三、加强监管和管理。

在防护林建设过程中,需要对树苗的质量进行检验,把握树苗种植的时间和合理的管理措施,防止废株、腐根等情况的发生,确保防护林的建设质量。

在防护林建设后,还需要加强对林区的管理,及时发现病虫害情况,保障林区的生长发育。

四、重视生态效益。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不仅关乎经济发展和防自然灾害的需求,还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因此在防护林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生态效益的考虑,注意防护林的生态和环境效益,让防护林不仅是经济的支柱,更是环境的守护者。

五、整合各方资源。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发挥集体作用,推动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在筹划防护林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市场机制、社会组织的作用,通过政府引导、金融支持、市场激励等方式促进防护林建设,提高防护林建设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总之,建设三北防护林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在建设过程中,应以科学建设和生态保护为原则,加强监管和管理,重视生态效益,整合各方资源,积极推动防护林的建设和发展,为北方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发展作出贡献。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1. 引言1.1 概述三北防护林是中国防风固沙、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程,涉及国家生态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要任务。

随着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三北地区面临着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严重挑战,三北防护林的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三北防护林不仅是一项生态工程,更是一项社会责任和民生工程。

通过修复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不仅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生态工程,也是一项关系民生福祉的民生工程。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展开对三北防护林建设与指导原则的解析,分析其意义、建设原则、指导原则、关键问题和路径选择,以期为三北防护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三北防护林的意义三北防护林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工程项目,其意义重大。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可以有效防止沙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可以改善气候环境,减少干旱、风沙等极端天气现象的发生,提高当地的生活质量。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北防护林的意义在于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气候、促进经济发展,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认识到三北防护林的重要性,积极支持和参与共同努力为保护地球家园做出贡献。

2.2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原则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原则是指在三北地区进行防护林建设时应遵循的一系列指导性原则。

这些原则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

具体的建设原则包括:1. 生态优先原则:在进行三北防护林建设时,要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为优先考虑。

要尊重自然规律,遵循生态学原理,合理选择树种、种植密度和规模,确保防护林的生态功能最大化。

2. 多样性原则:在防护林建设中,要注重树种的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

通过选择多种树种植在一起,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三北防护林建设是我国生态保护和防治沙漠化的重要工程,其建设需要遵循一定的指导原则。

本文将对三北防护林建设的指导原则进行解析,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1. 生态优先原则三北防护林建设应当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保护和修复各类生态系统,加强生态检修、修复和重建工作,促进生态环境稳定和改善。

在林地开发利用中,应当注重林地保护,合理规划林地用途,保持林地生态功能的完整性,保护并改善生态环境。

三北防护林建设应当坚持保护优先原则,依法保护已有林地和植被,保留和恢复植被完整性,最大限度保护天然林资源,抑制乱砍滥伐,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力度。

3. 科学规划原则三北防护林建设应当坚持科学规划原则,根据当地土地、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合理选取树种、布局造林点以及确定造林区域和干扰区域,科学设置防护林带的宽度和布局,确保防护林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4. 全民参与原则三北防护林建设应当坚持全民参与原则,发挥政府、企业、农民等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社会各界的参与热情,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造林绿化、植树护林、宣传教育和监督管理等各项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积极局面。

5. 可持续发展原则三北防护林建设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规律,推行生态文明,促进生态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三北防护林建设的关键措施1. 加强规划管理三北防护林建设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确定造林区域和防护林带的布局,科学设置防护林带的宽度和布局,严格执行《国家防护林建设规划》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工程规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稳定的管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2. 提高植被恢复能力三北防护林建设要加大植被护理和恢复力度,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植被恢复能力,加快沙漠化土地的治理与恢复,促进植被生长和土地的生态修复,形成稳定的植被覆盖,有效防止土地沙漠化。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三北防护林是指在中国北方荒漠化、土地沙化严重的三个地区(内蒙古、甘肃、宁夏)建设的一系列防护林体系,旨在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防止沙漠化进一步扩大。

这里介绍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

一、三北防护林的建设目标1.植被恢复:通过植被的恢复和种植,增强土地保水、保肥、保墒的功能,提高土地的生产力,既保护生态环境,也服务经济发展。

2.风沙控制:通过防风固沙,控制沙漠化扩散,提高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3.土地水分平衡:通过筑坝截沙、建设水利设施等手段,实现三北区域土地水分的平衡,保持土地上的水分,防止干旱和沙漠化的蔓延。

1.科学规划:科学家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基础上,制定出可行的、适宜的林地规划,按照建设流程进行,力求科学、合理、有效。

2.多样化植被:在三北区域的复杂土壤及气候环境下,需要使用多样化的植被,如灌木、草本、乔木等植被,实现对土地的保持水分、抗风固沙、改良有机质等多重效果。

3.重视生态配套:三北防护林需要更注重生态配套,综合考虑植被种植、水资源、动态平衡,建造生态景观等多个方面。

4.注重生态效益:建设三北防护林,建设者需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既要发展经济,也要兼顾生态环境。

5.实行精细化管理:三北防护林需要加强生态监测,实行精细化管理,加大植被养护工作力度,保证防护林的效益持久、可持续。

1.改良荒漠地:适时对荒漠地进行封禁、封固、封沙等操作,通过提高土地的密实度和有机质含量,从而有助于植物栽种的生长。

2.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在三北防护林建设中,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植被种植,采用多层次、立体化的植被覆盖,如杨树、胡杨、沙地栎、榆树、沙枣、灌木等。

3.修建绿化带:修建绿化带,使草地、林地、灌丛能够互相补充和支撑,实现生态平衡,并且对于防止沙漠化发挥着关键作用。

4.水土保持:在三北地区的建设,还需要注意水土保持工作的实现,加强对降雨、水土流失、滑坡等相关数据的监控,通过适时的灌溉和防沙抗灾林带的修建,减轻植被受损的程度。

三北防护林建设工作总结

三北防护林建设工作总结

三北防护林建设工作总结一、工作概述三北防护林工程是为了改善中国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而实施的一项重大工程。

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建设北方大范围的防护林带,改善土地质量,增加森林覆盖率,防风固沙,提高灾害抵御能力。

三北防护林工程已经持续进行了数十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三北防护林建设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步的建议。

二、成就与经验1.林地增加:通过大规模的造林和恢复工作,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明显提升。

特别是在新一轮国家土地绿化工程中,大量的边坡、沙地、荒山等被植被覆盖,有效减缓了风沙的侵袭。

2.生态效益:三北防护林工程改善了荒漠化土地的生态环境,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景观的改善。

通过引进适应当地环境的树种,提高了土地的保水能力和土壤质量。

3.经济效益:三北地区除了改善生态环境,防护林工程还促进了林业经济的发展。

大规模的林木种植和经营管理,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4.社会效益:防护林的覆盖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减少了沙尘暴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同时,也提高了防灾减灾的能力,减少了自然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

三、问题与挑战1.乱种乱护:由于对土地的环境和气候特点不了解,有些地区出现了乱种乱护的现象。

这就导致了部分树种生长不良,甚至死亡,林地质量没有得到有效改善。

2.灌溉用水不足:在林地建设过程中,由于水资源的限制,有些地区的灌溉用水不足,导致树木生长受限,林地效益不理想。

3.病虫害防控不力:由于树种选择不当、林地管理不到位,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病虫害问题。

这给林地建设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4.监管不到位:一些地方对于防护林建设的管理监督不够到位,导致执法力度不够,乱占乱用林地的现象仍然存在。

四、建议与展望1.加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在三北防护林建设中,应加强对土地环境和气候特点的科学研究,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进行植被恢复。

同时,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三北防护林是我国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河南等八个省市区的北部地区的一项生态工程,旨在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

以下是对三北防护林建设与指导原则的解析。

一、保护防沙林。

1. 加强科学规划:根据地貌、土壤、植被等情况,科学规划防沙林的位置、种类和面积。

2. 建立健全制度:完善防沙林的保护制度,加强巡护和管理,制定保护方案和管理办法。

3. 确保种苗质量:加强种苗培育、选育和更新,提高防沙林的种苗质量和抗风性能。

二、加强植被生态恢复。

1. 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根据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进行植被恢复,提高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率。

2. 植树造林:采取植树造林的方式进行植被恢复,通过抗风固沙、保水保肥等措施,加快植被的恢复速度。

3. 合理调控生态系统:通过调控水源、改善土壤、控制灌溉等措施,促进植被的生长和发育,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 加强水土保持:加强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资源。

2. 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四、加强社会参与和科学研究。

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三北防护林建设的组织机构,加强对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2. 加强社会参与:引导社会各界参与三北防护林建设,加强宣传推广,提高社会意识和参与度。

3. 加强科学研究:加强对三北防护林的科学研究,提高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动工作的不断完善。

三北防护林建设与指导原则主要包括保护防沙林、加强植被生态恢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加强社会参与和科学研究。

通过科学规划、健全制度、确保种苗质量等措施,保护防沙林;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植树造林、合理调控生态系统等措施,加强植被生态恢复;加强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监测等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组织领导、社会参与和科学研究,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北防护林的主要内容

三北防护林的主要内容

三北防护林的主要内容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沙漠化和水土流失而实施的一项大规模的林业生态工程。

该工程旨在通过建造大规模的防风林,控制沙漠化和水土流失,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三北防护林的主要内容包括:
建设防风林带:在三北地区建设宽阔的防风林带,以阻挡风沙、降低风速、防止沙漠化。

营造混交林:采用多种树种混合种植,形成混交林,提高森林的稳定性和生态效益。

保护天然林:加强对天然林的管护和培育,保护其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发展经济林:在适宜的地区种植果树、药材等经济林木,增加林区群众的经济收入。

加强科研:加强林业科学研究,推广先进的林业技术,提高森林经营水平。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的实施,不仅提高了中国的生态环境质量,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改善全球气候环境做出了贡献。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三北防护林带是指我国北方的三个大,黄,渤海地区的防风、防沙、保水、涵养水源、改善环境等综合治理工程,旨在改善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三北防护林建设的指导原则是根据生态环境的特点,按照生态系统的特性,采用综合性治理的方法,通过建设大规模防护林带、荒漠化沙漠化生态系统恢复、建设耕地林带及都市绿化等措施,保障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规范化设计及科学论证三北防护林的建设需要依照规范化设计和科学论证。

因为综合治理涉及到不同环节的调合,需要精细地设计和论证。

要在植被选型、工程措施的规划、项目实施方案的设计以及质量控制、监测评估等环节上进行规范化处理和科学论证,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实施和工程效果的明显提高。

设计要结合不同区域特点和不同的环境条件,根据实际,符合“立足科学,提高质量,保证安全,注重效益”等原则。

二、项目分类细化三北防护林项目构成较为复杂,需要分类细化。

将整个防护林项目细分为不同的部分,如护岸工程、防沙治理、林业改良、草业建设、全域旅游、生态修复等。

根据实际情况再分别确定阶段性目标及措施,采取分步骤、分工负责的方法,预防后代遗留下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三、建设周期合理分配三北防护林项目涉及防风、增水、涵盖沙漠、支持农业、优化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建设周期较长,需要将周期合理分配。

根据资金情况和实际需求,在安排专项资金的同时,还要考虑建设周期的时间、各项目的优先顺序和顺利实施需要的资源和技术支持。

并针对项目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周期和对应的管理措施,加紧工作进度,实现防护林的提前完成。

四、合理配置资金三北防护林项目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综合治理工程,委托方或政府应该合理规划资金预算,并按照预算安排项目的实施。

资金的使用情况应该做到省、市、县的财政审批、审核制度,保证经费使用的公开透明,总体控制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资金的投入效益,避免资金的浪费。

五、强化监测评估经过规范的设计、科学论证、合理的项目分类、周期的合理分配以及资金的合理配置,三北防护林的建设还需要强化监测评估。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宏伟生态建设工程,它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开创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

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包括我国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4%,接近我国的半壁河山。

在这块历史上曾是森林茂密、草原肥美的富庶之地上,由于种种人为和自然力的作用,使这里的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区域内分布着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公里,从新疆一直延伸到黑龙江,形成了一条万里风沙线。

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占这一地区总面积的90%,在黄河下游的有些地段河床高出堤外地面3—5米,成为地上“悬河”。

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形成了“十年九旱,不旱则涝”的气候特点。

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和干旱所带来的生态危害严重制约着三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使各族人民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境地,同时也构成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严峻挑战。

总结历史经验,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改变这一地区的自然面貌和经济条件十分关怀、极为重视。

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准了在三北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并特别强调:我国西北、华北及东北西部,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木料、燃料、肥料、饲料俱缺,农业生产低而不稳。

大力种树种草,特别是有计划地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是改变这一地区农牧生产条件的一项战略措施。

并把这项工程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

这一英明决策符合三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和当地驻军的积极拥护和热烈响应,在国际国内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英国《泰晤士报》称赞这一规划构想宏伟,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征服自然的壮举!按照工程建设总体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建设期限73年,共需造林5.34亿亩。

对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有关问题的认识

对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有关问题的认识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是我国东北、华北、西北最为重要的生态建设及修复工程。

荒漠化是国际生态问题。

经过四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在防治沙漠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铸就了“三北精神”,树立了生态治理的国际典范。

我们要从自身做起,讲好“三北”故事,弘扬“三北”精神。

一种勇担使命的魄力,守护着森林生态绿色的安全屏障大力弘扬“三北精神”,要锤炼奋勇担当的初心。

为扭转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对三北的生态危机造成的危害,涌现出一代又一代的三北工程建设者,勇挑历史重任、响应时代召唤、奋力追寻人生真谛。

忠诚是信仰,是行进的力量,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的精神。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我们永葆“忠诚初心”,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埋头苦干,让忠诚变成坚定的理想信念,变成积极践行的主动意识,不断推进党的各项事业,为人民造福。

巩固和发展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屏障,大力弘扬“三北精神”,自觉承担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重大责任,坚定做好自己的事,跑好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接力棒,就一定能绘出美丽中国的更新画卷,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山青、水秀、空气新的美丽家园。

中国三北工程简介(王俊波)

中国三北工程简介(王俊波)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情况介绍陕西省防护林工作站站长王俊波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宏伟生态建设工程,它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宏大、时间跨度最长的一次改造自然的行动。

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包括我国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4%,接近我国的半壁河山。

历史上的三北地区曾有茂密的森林、肥美的草原,22个民族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生息繁衍,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后来,由于人口增加、刀耕火种、战争及统治者大兴土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剧,致使三北地区森林越来越少,植被越来越稀少,大面积的森林与草原沦为裸地,黄土高原的“民以板为室”也变成了“民以窑而居”。

植被的破坏导致了越来越严重的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和干旱。

从新疆到黑龙江,八大沙漠、四大沙地绵延连片,形成了一条万里风沙线、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公里。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已占这一地区总面积的90%,在黄河下游的有些地段河床高出堤外地面3—5米,成为地上“悬河”。

恶劣的生态环境使三北地区人民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境地,严重制约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成为制约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心腹大患。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改变这一地区的自然面貌和经济条件极为重视。

1978年11月,国务院批准了在三北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并特别强调:我中日林业生态培训中心北方地区造林技术(三北防护林工程)培训资料国西北、华北及东北西部,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木料、燃料、肥料、饲料俱缺,农业生产低而不稳。

大力种树种草,特别是有计划地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是改变这一地区农牧生产条件的一项战略措施。

并把这项工程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

三北防护林建设的意义与作用

三北防护林建设的意义与作用

三北防护林建设的意义与作用摘要:三北防护林是在中国北方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兴建的大型人工工程,用以减缓日益加速的荒漠化和水土流失进程。

由国家林业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建设局(三北防护林工程管理办公室)负责实施。

工程自1978年11月启动,分3个阶段、8期工程进行。

预计于2050年完成。

三北防护林号称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工程。

关键词:三北;防护林;建设北防护林又称修造绿色万里长城活动。

1979年,国家决定在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即带、片、网相结合的“绿色万里长城”。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宏伟生态建设工程,它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开创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

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包括我国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4%,接近我国的半壁河山。

也是世界四大生物工程之首(美国的“罗斯福大草原工程”,苏联的“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北非五国(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埃及)的“绿色坝建设”和中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是世界上有名的四大生物工程)三北地区是中国林业发展的重点、难点地区,沙化土地总面积达14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沙化土地的85%;水土流失面积240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67%。

三北地区也是我国林业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三北地区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现有宜林地面积3936万公顷,占全国宜林地面积的68.7%;全国近50万平方千米可治理的沙化土地,90%集中在三北地区;黄土高原45万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面积,基本上分布在三北地区。

我国实现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和2050年26%的战略目标,增值空间重点在三北地区。

世界著名生态工程——中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世界著名生态工程——中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绿色天地●撰文/李世东冯德乾中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以下简称“三北工程”)是伴随中国改革开放起步的第一个世界著名生态工程,是中国针对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三大区域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状况,于1978年由国务院批准启动的大型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启动背景长期以来,中国西北、华北及东北西部,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木料、燃料、肥料、饲料俱缺,农业生产低而不稳。

三北地区分布着中国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和广袤戈壁,总面积达14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风沙化土地面积的85%,形成了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的万里风沙线。

这一地区风蚀沙埋严重,沙尘暴频繁。

据调查,三北地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沙漠化土地每年扩展1560平方公里;七八十年代,沙漠化土地每年扩展2100平方公里。

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的近20年间,有1300多万公顷农田遭受风沙危害,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有1000多万公顷草场由于沙化、盐渍化,牧草严重退化,有数以百计的水库变成沙库。

三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达55.4万平方公里(水蚀),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尤为严重,每年每平方公里流失土壤万吨以上,相当于刮去1厘米厚的表土,黄河每年流经三门峡16亿吨泥沙,使黄河下游河床平均每年淤沙4亿立方米,下游部分地段河床高出地面10米,成为地上“悬河”,母亲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从1950年起,中国在东北西部,内蒙古东部开展防护林建设,同时,在河北西部一些河流的两岸,河南东部的黄河故道,陕西北部榆林沙荒和新疆等地进行了防护林建设。

已建成的防护林对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起到了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大力造林种草,特别是有计划地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是改变这一地区农牧业生产条件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

1978年5月,国家林业总局有关专家向党中央提出了“关于营造万里防护林改造自然的意见”,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世界著名生态工程工程档案:中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包括中国北方13个省(区、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4%。

三北重点生态工程汇报材料

三北重点生态工程汇报材料

三北重点生态工程汇报材料
摘要:
一、三北重点生态工程简介
二、工程目标与任务
三、工程实施的成果与贡献
四、未来发展展望
正文:
【一、三北重点生态工程简介】
三北重点生态工程,全称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重点生态工程”,是我国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建设工程。

三北地区,即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生态环境最为脆弱、沙漠化、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二、工程目标与任务】
三北重点生态工程的目标是: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方式,构建起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功能的防护林体系。

工程的主要任务包括:治理沙漠化土地,恢复退化的草地和湿地,提高森林覆盖率,构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等。

【三、工程实施的成果与贡献】
自1978 年启动以来,三北重点生态工程已经实施了40 多年。

截止到2022 年12 月,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已经提高了近20 个百分点,达到
23.7%,沙漠化土地得到了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了基本控制,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此外,工程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
机会,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四、未来发展展望】
在未来,三北重点生态工程将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构建生态文明为导向,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进一步加大工程建设力度,努力实现工程区的可持续发展。

到2030 年,工程区森林覆盖率预计将提高到30%,沙漠化土地将得到全面治理,生态环境质量将得到根本改善。

乌兰浩特市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浅析

乌兰浩特市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浅析

乌兰浩特市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浅析一、三北防护林工程简介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

该工程于1979年被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点项目。

工程涉及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等13个省、市、自治区的559个县(旗、区、市)。

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面积的42.4%。

三北防护林工程规划实施年度为1979年到2050年,历时71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规划造林5.35亿亩。

到2050年,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将由1979年的5.05%提高到15.95%。

1979-1999年为第一阶段,分三期工程。

1979-1984年为一期工程,1985-1994年为二期工程,1995-1999年为三期工程;2000-2019年为第二阶段,分两期工程。

2000-2009年为四期工程,2010-2019年为五期工程;2020-2049年为第三阶段,分三期工程。

2020-2029年为六期工程,2030-2039年为七期工程,2040-2049年为八期工程。

二、乌兰浩特市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情况乌兰浩特市2006年至今,三北防护林工程总造林面积9.75万亩。

分别为:2006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0.5万亩,总投资62.5万元,国家投资50万元;2007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0.5万亩,总投资62.5万元,国家投资50万元;2008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2万亩,总投资250万元,国家投资200万元;2010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0.4万亩,国家投资325万元;2011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0.05万亩,总投资18.75万元,国家投资15万元;2013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1.4万亩,总投资525万元,国家投资420万元;2014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2万亩,国家投资600万元;2015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1万亩,国家投资300万元;2016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0.5万亩,国家投资250万元;2017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0.5万亩,国家投资250万元;2018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0.5万亩,国家投资250万元;2019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0.4万亩,国家投资200万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
简报
(九)
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年月日
甘肃平凉春季林果业建设成效显著
今年春季,甘肃平凉大力开展以林果业转型跨越为主的春季造林,全市上下对春季林果业建设高度重视,组织有力,动手早,进度快,造林绿化和果园建设的规模大,档次高,质量好,建成了一批示范样板工程。

截止目前,全市已完成造林绿化万亩,占计划任务的,其中造林封育万亩,义务植树万株,完成林业助建新农村个,占计划任务的,绿色通道条公里,面山治理处万亩,农田林网公里,补植补造万亩,育苗万亩,占计划任务的。

新植果园万亩,占计划任务的。

一是领导重视,工作力度加大。

今春,平凉市超前谋划,精心部署,制定了全市春季造林绿化方案和果园建设方案,召开了全市春季造林绿化电视电话动员大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今年城乡造林绿化和果园新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直接调度,确定重点工程规划方案,狠抓任务落实。

各县(区)及早动手,广泛宣传动员,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集中力量,集中时间,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春季造林绿化活动。

“”植树节,市、县(区)都举办了广场大型宣传、媒体专题报道和悬挂横幅标语等宣传活动,为全市春季造林绿化的顺利进行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春造期间,市、县(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具体问题,深入造林第一线,参加义务植树,现场督促检查。

市林业局组成督查组巡回县(区)抓督查、抓推进、抓质量,保证了春造和果园新植建设的圆满完成。

二是重点突出,造林绿化规模档次高。

各县(区)按照市上提出的建成一处千亩以上面山造林、一条公路主干道绿化、一个主街区美化的“三个一”工程的要求,创新工作思路,突出建设重点,在规划布局、树种选择和规模营造上,较往年上了大的台阶。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依托三北五期、森林抚育和造林补贴试点以及亚行贷款造林项目,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施工,大苗栽植,规模治理,整山、整沟、整流域推进。

泾川县以泾汭河流域治理为重点,采取针阔混交方式,建成王村镇完颜村等处荒山工程造林亩,栽植侧柏、刺槐万株。

灵台县以涧河流域生态治理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在泾渗公路两侧面山连片造林万亩,营造以侧柏为主的防护林亩,侧柏、国槐与垂柳混交的水保林亩。

城镇面山治理,各县(区)坚持常青树为主,大苗栽植,生态型与景观型营造相结合,建成了个千亩以上面山绿化工程和处城镇面山治理工程,绿化面积万亩。

灵台县动员城区个单位,干部职工多人,投劳万人次,完成县城荆山西沟和沙坡山绿化亩,栽植侧柏、国槐、垂柳、香花槐为主的各类绿化苗木万株。

崇信县组织县直机关单位统一规划,统一栽植,在铜城电厂新区面山完成绿化亩,栽植公分以上垂柳万株,混交侧柏万株,刺槐万株。

市、区两级在崆峒山景前区高档次、高质量完成蜈蚣咀面山及河流滩涂绿化面积亩,栽植各类常青绿化苗木多万株,花灌木万丛。

绿色通道和新农村建设,各县(区)按照多树种、宽林带、大通道、高标准的建设要求,对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县乡道路集中进行了绿化。

泾川、崆峒区和静宁三县,集中对平定高速公路沿线面山进行了统一规划,统一栽植,完成公路两侧面山万亩。

静宁县高标准规划,完成静庄公路绿化公里,每侧设计行混交栽植胸径公分杨、柳、刺槐等大规格苗木;庄浪县高质量完成庄静公路绿化公里,每侧设计行栽植胸径公分以上垂柳。

崆峒区在搞好国道缺苗断档补植补栽的同时,重点对乡村主干道路集中进行了绿化,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栽植、统一浇水、统一覆膜和统一涂白,在西阳乡对唐尧路、唐西两条环乡道路和白西、安青两条主干道路栽植胸径公分以上的旱柳万株,建成道路林网公里。

组织劳力多人次,出动浇水车台次,浇水多吨,树盘覆膜平方米。

林业助建新农村,各县(区)采取投放苗木,资金补助和以奖代补等措施,高质量完成了林业助建新农村示范点个。

1 /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