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现代文阅读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知识全整理
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
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一)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拟人(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便于抒情;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利于表达作者情感。
夸张:使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发人们的想象。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内容上表意凝练,概括力强,抒情酣畅。
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叙事透辟,条理清晰,长于抒情。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主旨。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释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设问:自问自答,突出文章内容;吸引读者,引发读者思考。
反问:增强语气,强化情感。
引用:增强文章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和说服力。
双关:使语言幽默;适应语境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增强文章表现力。
反语:正话反说,显得幽默讽刺。
(二)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象征:引申事理,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
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引发好奇,使文章曲折有波澜;感情铺垫,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情感。
托物言志:在对事物的描绘过程中寄托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理念。
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刻画人物性格更鲜明,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的揭示主旨。
动静结合:以静衬动或以动衬静,起烘托作用。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
渲染烘托: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
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形象更为生动形象;增添文章艺术表现力。
反语(反讽):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情感或讽刺语气;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三)叙述方式: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的进行叙述。
高考现代文阅读表达技巧的几个方面
高考现代文阅读表达技巧的几个方面:修辞手法布局谋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一、修辞手法提问方法:这句话用运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形象生动。
2、比拟:形象生动,使人或物特征鲜明。
3、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渲染气氛,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4、设问:强调,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思考。
5、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
6、对比: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反衬出事物的特征7、衬托:烘托出主体事物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8、反复: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感情,使上下文衔接紧密,增强文章节奏感,一唱三叹,强化感情。
9、排比:增强气势,加强感情。
说理时对论点阐明更严密、透彻。
抒情时让感情抒发地淋漓尽。
叙事时把事物叙述得井然有序。
写人时把人物刻画的细致深刻。
10、反语: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11、用典:丰富文化(思想)内涵,增添文采和趣味性。
12、引用:引用神话故事增加神秘色彩和传奇色彩,体现文章的浪漫主义。
引用历史故事增加文章的可读性、真实性,增加文章情趣、提高文章趣味性。
引用诗词名句增添文章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13、双关:表达含蓄,语义丰富。
二、布局谋篇提问方法:某句(段)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往往从两方面去回答:结构上的作用与内容情感上的作用,句子往往是出现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或独立成段。
结构上的作用如下:答题模式:1、题目:全文线索,新颖独特。
2、位于开头:引出话题,开篇点题,欲抑先扬,提纲挈领,奠定感情基础,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做铺垫。
3、位于中间:承上,启下,承上启下,线索连接,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4、位于结尾:卒章显志(点明主题),含蓄委婉,呼应开头(题目),深化主题,升华感情,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方法及表现手法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方法及表现手法一、常见八种修辞手法01.拟人含义: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的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02.比喻含义: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03.排比含义: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04.夸张含义: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05.对偶含义: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高考现代文阅读表现手法详解
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伏笔、铺垫、欲抑先扬、先抑后扬……)(1)烘托: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2)衬托:“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条件来衬主体事物。
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
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
反衬表现法的运用,主次是极为分明的。
应该把相反的艺术形象合写在一起,以次要的形象、陪衬的形象来衬托主要的形象,让主要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光彩照人。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
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3)对比:当一件事物与其他事物有了差别时,就容易引起注意。
所谓对比,就是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
对比的作用:能使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
例如:光明与黑暗,美与丑,喜悦与悲痛的对比,之所以会引起人们深切的注意,就是因为它们的差异达到了截然对立的地步。
●“衬托”和“对比”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比。
●“反衬”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
我们可以来看下面的例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运用的是“对比”,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则用了“反衬”来突出环境的幽静。
现代文阅读修辞手法和写法辨析及表达效果
现代文阅读修辞手法和写法辨析及表达效果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
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初中课文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等。
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请看例题:下列语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①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
②在苍茫的大海上,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如果我们不理解表达方式这一术语的含义,就不能准确地作出判断,很可能第①句答出设问而不是议论,第②句答出比喻而不是描写。
二、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实际上都是一种创作方法,但其内涵不同。
表现手法内涵可从如下多个方面考虑: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
)②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
)③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等。
)描写手法从描写的对象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人物描写可分为语言、动作、心理、外貌四个方面;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
从描写的详略看,可分为细描和白描。
从描写的方法看,可分为实写和虚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三、说明方法与说明方式说明方法和说明方式通常只能在说明性文体中出现。
说明方法一般包括分类别、作比较、用比喻、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
说明方式一般指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
平实说明是指用平易朴实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的外形、功能或事理的进程、结果,其主要手段是使用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配图表这些说明方法和运用科学术语、专有名词等;生动说明主要指用华丽的词藻对说明对象加以描绘、刻画,使其形象、生动、感人、有力,其主要手段是运用引言论、用比喻、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以及大量使用影容词、副词、叹词等。
表现手法、表达技巧归纳
一、表达技巧主要包括: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一共五种,古诗中常用前四种);②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欲抑先扬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用典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笔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③选材剪材;④结构技巧:过渡、呼应等。
⑤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的运用、社会自然环境的描写等。
二、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抑扬、用典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4、结构技巧:承上启下、悬念、首尾呼应、前后照应、铺陈、铺张、铺垫等。
5、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排比、设问、反问、拟人、比拟、拟物、夸张等三、不同文体的表现手法1、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2、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3、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四、具体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以乐衬哀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欲扬先抑夸张比喻拟人设置悬念点面结合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开篇点题比拟借代五、诗歌的表现手法(赋、比、兴)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
文章的表现手法有哪些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
(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高三语文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
高三语文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高三是每个学生都会经历的一段特殊时期,这也是学生们接触到各种复杂语文知识的关键时刻。
语言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在写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提升文章的表达能力,增添文采,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本文将就高三语文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进行探讨和分析,旨在帮助高三学生提升写作水平。
一、修辞手法1.比喻比喻是修辞手法中最常见,也是最为人熟悉的一种。
比喻通过对两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进行类比,使得文章的含义更为丰富。
例如,我们可以写道:“他的笑容如春风般温暖”,用“春风”来比喻他的笑容,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其表达的内涵,从而形成共鸣。
2.拟人拟人是将非人事物赋予人的形象和特征,使得文笔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拟人,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事物的真实情感。
例如,我们可以写道:“树叶在风中轻柔地低语”,将树叶赋予了“低语”的动作,表达了树叶在风中摇曳的情景。
3.夸张夸张是为了加强语气和表达的效果,对某事物进行过度的描述,以达到夸大的效果。
夸张可以使文章更具冲击力和情感感染力。
例如,我们可以写道:“我欣赏她的美丽无法用言语形容,简直是美得让人无法呼吸”,夸张之词“无法用言语形容”和“美得让人无法呼吸”使得读者更容易被文章所感染。
二、表达技巧1.使用修辞手法增强议论在写议论文时,可以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观点的说服力。
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可以让观点更加鲜明和有力。
例如,在谈论环境污染问题时,可以写道:“环境污染如同一把无形的利剑,不断伤害着我们的生活”,通过比喻环境污染为“无形的利剑”,使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到环境污染对生活的危害。
2.运用排比句加强表达在修辞手法中,排比句是一种非常常见且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
通过对句子进行排列组合,可以加强表达的力度,使文章更加凝练。
例如,我们可以写道:“她努力学习,她坚持不懈,她勇往直前”,通过排比句的使用,使得句子更加有力,让人印象深刻。
3.运用反问句引起读者思考反问句是一种常用的表达技巧,可以通过反问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高中语文表现手法
语文表达技巧归纳大全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诗歌中无说明)第一节:修辞技巧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比、对偶、双关(隐语)、设问、反问、借代、互文、反复等。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例:“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B3、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例:○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5、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如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高适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等,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给人以深刻印象。
例:元代王冕《白梅》的前两句:“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及表达手法的效果
常见修辞手法、表达手法的含义及其效果一、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许多,如比方、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1.比方:它是用某一详细、浅显、熟识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邃、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即打比方,帮助人简单深化理解。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详细、简洁,给人以显明的印象;用在争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详细,使深邃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比方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方(比方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方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方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似乎、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附】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精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溢诗文的意境,构成特别的艺术美。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芳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芳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此外有:“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作用:色调显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显明的印象,产生剧烈的感情,引起共鸣,令文章更生动。
现代文阅读 常用写作手法
明确了这些常见修辞格的作用,然后结合具体文本如文章主旨、作者感情、强调重点等内容进行阐释。
5.描写手法: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作用是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作用是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渲染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主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纲陈述: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诗歌、散文、小说、观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文学作品时注重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所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小说阅读: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称为小说三要素。
考点题型均是围绕小说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这一核心。
2.阅读策略(1)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
主要考察人物个性特征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辨析、人物性格发展的合理性探究。
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可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来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
肖像描写:暗示人物身分和地位;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爱好.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常见提问方式:①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品质。
②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
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人物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社会意义)。
答题模式:文章通过(描写方法)的描写方法,如(举例说明),突出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或形象)(2)把握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中学高三语文复习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
中学高三语文复习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不仅可以提高文章的艺术性和表达能力,还能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阅读体验。
本文将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帮助中学高三学生在语文复习中更好地掌握这些技巧。
一、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它通过将事物与其他事物做类比,以达到强调和形象化的效果。
例如,可以用“月亮如盘”的比喻形容月亮的圆满和辉煌。
2. 拟人拟人是一种赋予非人事物以人的思维、情感或行为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的方式,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树叶在风中低声耳语”。
3. 夸张夸张是为了达到强烈的修辞效果而故意夸大或缩小某个事物或现象的特点。
夸张常常会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印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例如,“他高兴得像一个放风的孩子”。
4. 对比对比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照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从而增加表达的深度。
通过对比,可以更好地展示出事物的特点。
例如,“黑夜中只有他孤独的身影,与白天熙熙攘攘的人群形成强烈的对比”。
5.排比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用同样的句式和形式表达连续的事物或观点,以增加修辞效果和表达的力度。
例如,“他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努力生活。
”二、表达技巧1. 用词准确用词准确是文章表达的基础,要避免使用模糊、不恰当的词语。
准确的用词可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意图,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2. 语句通顺语句应当结构简练、条理清晰,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紧密,使读者能够顺利理解并流畅阅读。
同时,避免使用过长的句子,以免造成读者的困惑。
3. 运用修辞手法在表达时要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适当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能够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表现力。
4. 留白与启示有时候,在表达时适当添加留白,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增加神秘感和吸引力。
同时,在文章结尾处留下启示,给读者以思考和反思的空间。
5. 标点符号的运用标点符号在文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界定篇章和停顿的作用。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解题知识和方法归类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解题知识和方法归类教学博苑03-17 1158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解题知识和方法归类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动、静/高低远近的视角变化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高考现代文阅读技巧(比喻和拟人)
作用:(比喻VS拟人)VS象征
1、比喻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 的、生疏的事物。作用: ①化平淡为生动; ②化深奥为浅显; ③化抽象为具体; ④化冗长为简洁。 2、拟人写喜爱之物,可以把物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写憎恨 之物,可以把物写得丑态毕露。作用: ①色彩鲜明; ②描绘形象; ③表意丰富; ④充满情味。 3、象征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还可使要表达的意 思含蓄、深刻。 作用: ①全文线索; ②寄托情思; ③凸显品质。
2、必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 3、名词性、“定性”
拟人
判断: 1、比拟的一种(拟物、拟人) 拟物: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 朵听。 拟人:太阳笑了/天哭了…… 2、拟人:物表现人的动作、情态、行为
比喻VS拟人
1、拟人不能出现“像”字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 的手抚摸着你。 ②春风温柔地抚摸着你 2、比喻重“喻”(名词性);拟人重“拟” (有人的动作、情状、行为) ①海燕像战士。 ②勇敢的海燕
例题:《没有天堂》2011山东,六(二)
分析下面两个句子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1、其大气和表面对人类的生存亦抱有敌意。 2、在宇宙太空中,地球原是一条很安全、 很舒适的小飞船。如今它因人类的错误触了 点礁,漏了些水,人类理应积极行动起来, 亡羊补牢,拨正航向,这才是唯一的出路, 而不是弃船逃走。
象征
象征(“以物征事”的简称)是借助物象 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精神、品德等。 判断: 1、固定象征意义的景/物,如“梅兰菊竹” 2、在特定文章中寄托着作者某种思想和情 感。
例一: (2011江苏《这是你的战争》) 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 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弗之走得很慢,自觉脚步沉重,回到住处 时,只见院子里腊梅林一片雪白。” 例二: (2011四川《锈损了的铁铃铛》) 请结合全文谈谈“铁铃铛”在文中的含义
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规范
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规范教学园地05-27 1055: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规范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表达技巧表现手法渲染、烘托、扬抑、对比、象征、人称、联想、想像、引用、情景交融、以小见大、虚实相生、托物言志、动静结合、开门见山、点面结合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构思技巧照应、过渡、悬念、铺垫、线索、顺序、引领、详略、承上启下一、修辞手法【命题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最后揭示修辞对句子表达情感的作用。
【技法解密】(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
用来状物,景象迭起,五彩缤纷;用来叙事,丁卯纷陈,有条不紊;用来说理,充分全面,淋漓尽致;用来辩论,气势磅礴;用来抒情,酣畅淋漓,缠绵悱恻。
(3)对比:强调了……,突出了……(4)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夸张:能更鲜明得突出描写对象的某一特性。
(6)反复:强调、突出重点,升华主旨或句意。
(7)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引人联想,具体生动。
(8)对偶: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二、表现手法【命题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技法解密】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衬托突出所表现事物的特点象征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感情。
引申事理,形象而含蓄,内人寻味扬抑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使文章波澜起伏,增强作品艺术效果想像使文章内容丰富,形象更饱满、生动。
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有果推因,抚今思昔,畅想未来虚实结合抓住重点,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性格,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点面结合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两者结合能够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三、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1.记叙(1)记叙详略。
语文现代文阅读八种修辞手法运用和答题格式
语文现代文阅读八种修辞手法运用和答题格式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1、修辞手法
①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
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
②拟人——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③排比——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
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致。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④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
⑤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⑥设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
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注意和思考
⑦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达鲜明,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强化作用。
如何区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如何区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高考诗歌鉴赏或者现代文阅读的时候,经常会考关于艺术手法的题型。
而学生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概念混淆不清,下面我们详细来阐述辨析一下。
1、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
2、表现手法,也叫写作方法。
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表现手法有:对比、主次、远近、白描、联想、想象、渲染、衬托(正反衬)、烘托、象征、通感、、托物言志、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小见大、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借物喻人、直抒胸臆、虚实结合、欲扬先抑、动静相衬、设置悬念等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等。
3、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方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
修辞手法有六七十种之多,常用的有十几种,以下是63种修辞手法,分别是: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排比,借代,用典,衬托(反衬、陪衬)对比,对偶(对仗、队仗、排偶),双关,象征,夸张,倒装,反问,互文,反语,设问,引用,通感(移觉、移就)顶真(又名顶针、联珠)、指代,委婉、叠字、回环,迭音,复叠、倒文,避复,变用,层递,衬垫(衬跌),翻新,反复,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换算,,回文,降用,歧谬,拈连,摹绘,列锦,连及,警策,示现,重言,重叠,移用,须真,谐音,歇后,镶嵌,析字,,婉曲,跳脱,转文。
共计63种。
高考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对比,比喻,象征,夸张,用典,衬托、比拟,排比,借代,对偶,双关,互文,通感、倒装,反问,反语,设问,引用,等此外,表现手法还有其他叫法。
比如艺术手法一般也是指表现手法。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的表达方法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的表达方法一、结构安排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
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1)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
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
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④按材料*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⑤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
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为行文线索安排材料。
(2)议论文的结构特点①按逻辑思维分,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②按篇章结构分,常见的结构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
二、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的作用;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整理
(一)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
1、修辞手法
(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点明所用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
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句内容分析每一种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
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
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具体如下:
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
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
拟人——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排比——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
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致。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设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
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注意和思考
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达鲜明,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强化作用。
反复——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
如1998年第29题即可答为: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
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强化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中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附: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
一方面可使语言幽默,另一方面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表现力。
2、表现手法类
解题思路:
(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
(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下文:
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
对比:使形象鲜明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
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
或使对比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
和衬托相比,对比没有主次。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持点,强化思想感情。
有主次之分。
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类比:以浅寓深,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以小见大:表现人、事。
反语(反讽):有2种作用: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感情和揭露批判。
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遇到其他手法请及时补允。
(3)、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
(二)表达方式类——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命题
解题思路:
1、确认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
2、明确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同
3、确认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知识储备:运用描写手法总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的性格特点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
致
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叙后议论画龙点晴,点明题旨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
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侧面(又叫间接)。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议论文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作用:具体实在,读者易于接受,增强说明力)、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注意表达的语言:记叙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描写了何对象的什么缺点或者何对象怎么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议论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论证了什么观点或通过批驳,确立了什么观点。
说明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说明(介绍)了什么对象的什么特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