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注射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流程
肌肉注射法操作流程及并发症处理
精选文本
5
核对
接到医嘱后,二人与电子医嘱核对,核对无误 后在治疗单左侧画蓝勾。
精选文本
6
评估
一、评估患者的病历:姓名、性别、年龄、病因、病情 (诊断、主诉、近期病情变化);近期生命体征情况; 各项化验有无明显异常;心电图是否正常。有无药物过 敏史、既往史。 二、到病房评估患者:
1、评估病房环境:光线充足,病房安静、舒适、整洁。 2、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 3、自我介绍,反核对患者。 4、向患者告知操作的目的、擦作方法,取得患者的信任及同意。 5、检查被注射部位的皮肤情况。
位亦进行注射。
精选文本
11
第二部 分
并发症
处理
精选文本
12
目录
疼痛
神经性损伤 局部或全身感染
针口渗液 针头堵塞
精选文本
13
疼痛
(一) 发生原因 肌内注射引起疼痛有多方面原因,如针刺入皮肤的疼痛,推药时药物刺激皮肤的疼 痛。一次性肌内注射药物过多、药物刺激性过大、速度过快。注射部位不当,进针 过深或过浅等都可引起疼痛。 (二)临床表现 注射局部疼痛、酸胀、肢体无力、麻木。可引起下肢及坐骨神经疼痛,严重者可引 起足下垂或跛行,甚至可出现下肢瘫痪。 (三)预防与处理 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 2.掌握无痛注射技术。本组结果表明穴位按压肌内注射法,可减轻疼痛,按压的 穴位为关元俞;太冲等穴位。进行肌内注射前,先用拇指按压注射点10s,尔后常 规皮肤消毒,肌内注射。国外有资料指出注射时如按常规操作,注射器内存 在少量的空气可减少疼痛。用持针的手掌尺侧缘快速叩击注射区的皮肤 (一般为注射区的右侧或下侧)后进针,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疼痛。 3.配制药液浓度不宜过大,每次推注的药量不宜过快过多。股四头肌 及上臂三角肌施行注射时,若药量超过2ml时,须分次注射。经过临床试验,用生 理盐水注射液稀释药物后肌内注射,比用注射用水稀释药物后肌内注射,能减轻 病人的疼痛。 4.轮换注射部位。
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ppt
• (四)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 1.发生原因 • (1)针头本身有质量问题,如针头过细、过软、针头钝、针尖有钩等。 • (2)穿刺部位有硬结、瘢痕。 • (3)注射时体位摆放不当,使局部肌张力高。 • (4)注射操作不规范。 • (5)消瘦和小儿使用的针头型号不匹配,刺入过深等,均可造成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 2.临床表现 • 针头部位弯曲变形或针体折断在患者体内,注射无法继续进行。 • 3.预防 • (1)选择质量合格的针头。 •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开硬结和瘢痕。 • (3)注射时取舒适的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 • (4)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勿将针体全部刺入组织内。 • (5)如出现针头弯曲,应明确弯曲的原因,更换针头后重新注射。 • (6)消瘦和小儿使用的针头型号宜小。刺入深度酌减。 • 4.处理流程 • 稳定患者情绪→患者保持原体位→迅速用止血钳将折断的针体拔出→针体如已完全没入皮肤→通知
素→监测体温→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记录
ko
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 (六)注射部位渗液
• 1.发生原因
• (1)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药液。
• (2)每次注射药量过多。
• (3)局部血液循环差,组织对药液吸收缓慢。
• 2.临床表现
• 推注药液阻力较大,注射时有少量液体自针眼流出,拔针后液体流出更明显。
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ko
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 (一)硬结形成
• 1.发生原因 • (1)同一注射部位反复、多次、大量注射药物。 • (2)药物浓度过高、推注速度过快、用力不均匀、注射部位过浅等。 • (3)局部血循环不良,药物吸收缓慢。 • (4)注射部位感染后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 • 2.临床表现 • 局部肿胀,可扪及明显的硬结,伴有局部肌肉萎缩、疼痛。 • 3.预防 • (1)避免长期在同一个部位注射,注射时避开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 • (2)注射药量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5ml,注射速度要缓慢,准确掌握注
肌内注射法、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与处理
肌内注射法、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与处理【肌内注射法并发症与处理】一.疼痛1.原因肌内注射引起疼痛又多方面的原因,如针刺入皮肤的疼痛,推注药物刺激皮肤的疼痛。
一次性肌内注射药物过多、药物刺激性过大、速度过快。
注射部位不当,进针过深或过浅等都可引起疼痛。
甚至可出现下肢瘫痪。
2.预防及处理①正确选择注射部位。
②掌握无痛注射技术。
进行肌肉注射前,先用拇指按压注射点10秒,尔后常规皮肤消毒注射;注射器内存在少量空气可减少疼痛;用持针的手掌尺测缘快速叩击注射去的皮肤(一般为注射的右侧或下侧)后进针,在一定程度上课减轻疼痛。
③配置药液浓度不宜过大,每次推注的药量不宜过多,股四头肌及上臂三角肌施行注射时,若药量超过2ml时,必须分次注射。
临床试验证明,用生理盐水注射液稀释药物后肌内注射比用注射用水稀释药物后肌内注射更能减轻病人疼痛。
④轮换注射部位。
二.神经性损伤1.原因主要是药物直接刺激和局部高浓度药物毒性引起神经粘连和变性坏死。
2.预防及处理①周围神经药物注射伤是一种医源性损伤,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应在慎重选择药物、正确掌握注射技术等方面严格把关。
②注射药物应尽量避免刺激性小、等渗、PH值接近中性的药物,不能毫无根据地选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做肌肉注射。
③注射时应全神贯注,注意注射处的解剖关系,准确选择臀部、上臂部的肌内注射位置,避开神经及血管。
为儿童注射时,除要求进针点准确外,还应注意进针的深度方向。
④在注射药物过程中若发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或放散痛,应考虑注入神经内的可能性,须立即改变进针方向或停止注射。
⑤对中度以下不完全神经损伤要用非手术疗法,行理疗、热敷,促进炎症消退和药物吸收,同时使用神经营养的药物治疗,将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对中度以上完全性神经损伤,则尽早手术探查,做神经松解术。
三.局部或全身感染1.原因注射部位消毒不严格,注射用具、药物被污染等,可导致注射部位或全身发生感染。
2.预防及处理与皮下注射相同,出现全身感染者,根据学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
肌肉注射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肌肉注射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一.肌肉注射并发症:
1.注射部位渗液、渗血
2.注射部位瘀斑、硬结
3.神经性损伤
4.感染
二.预防措施:
1.对有凝血机制障碍、出血、局部水肿的患者应延长按压时间。
2.注射前评估注射部位皮肤,避免在有瘀斑、硬结处注射。
3.根据药液的性质选用粗细适合的针头。
4.正确先择注射部位,避免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药液。
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清毒规范。
三.处理措施:
1.注射部位出现渗液、渗血立即给予按压并延长按压时间。
2.注射部位出现瘀斑、硬结,可根据情况热敷、理疗。
3.注射药物过程中患者主诉注射部位麻木或者疼痛,需立即停止注射,重新选择注射部位进行注射。
4.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局部感染,可用2%利凡诺湿敷,出现全身感染,根据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皮下注射法、肌肉注射法常见操作并发症及应对措施
皮下注射法、肌肉注射法常见操作并发症及应对措施一、疼痛同皮内注射二、过敏反应(一)预防1、注射前询问有无过敏史。
2、备好急救药品3、注射后观察 30 分钟。
(二)处理同皮内注射三、局部硬块、局部感染(一)预防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手卫生规范。
2、少用或不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做肌肉注射。
3、粉剂药物用前要充分溶解、摇匀;油剂药物应更换大号针头。
4、长期注射者,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
(二)处理1、一旦发生皮下硬结,可用热敷或50%硫酸镁湿热敷。
2、必要时请康复科会诊,行理疗。
3、发生局部感染者,遵医嘱取分泌物进行培养,使用抗生素。
四、出血及断针(一)预防1、选择正规、质量有保证的注射器,严格按照注射规范,勿将针头全部刺入,以防断针。
2、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刺伤血管。
不可在局部皮肤有硬结或瘢痕处进针。
2、拔针后正确按压至不出血为止,凝血机制障碍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二)处理1、若针筒里回抽出血液,立即拔针按压,直至不出血为止,更换药液和注射部位重新注射。
2、拔针后少量出血者,重新按压,并延长按压时间至出血停止。
3、形成血肿的,小血肿早期冷敷,48 小时后热敷;较大血肿可穿刺抽出血液,再加压包扎必要时手术切开取出血凝块。
4、一旦发生针体断裂,医护人员要保持镇静,立即用手捏紧局部肌肉,嘱病人放松,保持原体位,勿移动或做肌肉收缩动作,迅速用止血钳将折断的针体拔出。
若针体已完全没入体内,需在 X 线定位后通过手术将残余针体取出。
五、周围神经损伤(一)预防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
2、关注病人的主诉,如有不适及时处理。
(二)处理1、遵医嘱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
2、必要时应行微波照射、理疗等处理。
六、晕厥(一)预防1、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使病人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2、尽量避免空腹注射。
(二)处理1、立即使患者平卧,解开衣领,吸氧。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作好记录。
3、报告医生,根据病情做相应处理并做好记录。
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汇报人:2024-01-09•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概述•预防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的措施目录•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的处理方法•特殊情况下的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处理•总结与展望01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概述药物不良反应注射后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等。
神经损伤注射过程中损伤神经,导致相应部位的感觉异常或运动障碍。
感染注射部位出现感染症状,如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
疼痛注射部位出现明显疼痛,可能伴随局部红肿、硬结等症状。
出血注射后局部出血或血肿形成,可能引起局部疼痛和不适。
常见并发症类型注射技术不熟练注射部位选择不当药物性质影响患者自身因素并发症发生原因01020304操作过程中注射角度、深度和速度掌握不当,导致并发症发生。
选择肌肉厚度较薄、血管丰富或神经分布集中的部位进行注射,增加了并发症的风险。
某些药物的化学性质和浓度对组织刺激性强,易引起不良反应。
患者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也可能影响注射后并发症的发生。
并发症对患者的危害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疼痛、不适和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质量。
并发症可能影响药物的正常吸收和疾病的治疗进程。
严重并发症如感染、神经损伤等可能引发其他系统性疾病。
并发症可能导致额外的医疗费用和资源消耗。
增加患者痛苦延误治疗引发其他疾病增加医疗成本02预防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的措施定期进行注射技术培训,确保熟练掌握注射技巧。
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以免造成局部组织损伤。
学习掌握正确的进针角度和深度,确保药物准确注入。
提高注射技术水平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注射前对注射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无菌环境。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避免交叉感染。
注射后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防止感染。
避免在炎症、硬结、疤痕等部位进行注射。
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和药物向患者详细解释注射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肌肉注射法操作流程及并发症处理.精选PPT
部位
应选择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的部位。其中 以臀大肌为最常用,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及 上臂三角肌。 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1)十字法。以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一侧划一水平线,从患者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 平分线,将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从髂后上棘至大转子连线 ),即为注射区 。 (2)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
神经性损伤
(一)发生原因 主要是药物直接刺激和局部高浓度药物毒性引起神经粘连和变性坏死。 (二)临床表现 注射当时即出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放射痛、肢体无力和活动范围减少。约一周后疼 痛减轻。但留有固定麻木区伴肢体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发生于下肢者行走无力, 易跌跤。局部红肿、疼痛,肘关节活动受限,手部有运动和感觉障碍。受累神经及 神经损伤程度;根据受累神经支配区运动、感觉障碍程度,分为完全损伤、重度损 伤、中度损伤和轻度损伤。分度标准如下: 完全损伤:神经功能完全丧失; 重度损伤:部分肌力、感觉降至1级; 中度损伤:神经支配区部分肌力和感觉降至2级; 轻度损伤:神经支配区部分肌力和感觉降为3级。
2、选择注射部位后皮肤消毒两次,安尔碘螺旋式由内向外消毒,直径5CM 以上,第二次消毒范围应大于第一次。
3、核对药液,排尽空气,检查核对后左手紧绷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如 握笔姿势,中指固定针拴,准备注射。再次核对患者姓名、药品名称。
4、肌肉注射针尖与皮肤呈90度,迅速刺入2.5~3cm;抽吸有无回血、推药 。推药过程中,讯问患者有无不适。
评估
一、评估患者的病历:姓名、性别、年龄、病因、病情 (诊断、主诉、近期病情变化);近期生命体征情况; 各项化验有无明显异常;心电图是否正常。有无药物过 敏史、既往史。 二、到病房评估患者:
最新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头。 • (2)根据药液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针头,对黏稠药液、悬浊液应充分溶解,并
选择合适的针头抽吸药液。 • 4.处理流程 • 拔针更换针头→向患者说明原因并致歉→重新选择注射部位→另行注射
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Βιβλιοθήκη • (四)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 1.发生原因 • (1)针头本身有质量问题,如针头过细、过软、针头钝、针尖有钩等。 • (2)穿刺部位有硬结、瘢痕。 • (3)注射时体位摆放不当,使局部肌张力高。 • (4)注射操作不规范。 • (5)消瘦和小儿使用的针头型号不匹配,刺入过深等,均可造成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 2.临床表现 • 针头部位弯曲变形或针体折断在患者体内,注射无法继续进行。 • 3.预防 • (1)选择质量合格的针头。 •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开硬结和瘢痕。 • (3)注射时取舒适的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 • (4)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勿将针体全部刺入组织内。 • (5)如出现针头弯曲,应明确弯曲的原因,更换针头后重新注射。 • (6)消瘦和小儿使用的针头型号宜小。刺入深度酌减。 • 4.处理流程 • 稳定患者情绪→患者保持原体位→迅速用止血钳将折断的针体拔出→针体如已完全没入皮肤→通知
。 • 3.预防 • (1)选择合适注射部位,避开硬结、在肌肉较丰富之处注射。 • (2)掌握注射剂量,每次注射量以2-5ml为宜,一般不宜超过5ml。 • (3)有计划地轮换注射部位,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 • (4)注射后及时热敷、按摩,促进药液吸收。 • (5)在注射刺激性药物时,采用“z”字型途径注射法预防药物渗漏至皮下
常用注射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应急处理
常用注射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应急处理注射给药法是将无菌药物注射人体内的方法,适用于各种原因不宜口服给药的病人。
但注射给药会造成组织一定程度的损伤,在工作中可引起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为常用注射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一、皮内注射并发症的预防及应急处理(一)疼痛1、临床表现:患者主诉疼痛。
2、预防措施(1)注重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患者配合。
(2)正确选择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
(3)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
(4)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液。
(5)针头型号选择正确,检查针头锋利无倒钩的针头进行注射。
(6)注射在皮肤消毒剂干燥后进行。
3、处理措施(1)做好解释沟通工作,观察局部皮肤情况。
(2)疼痛剧烈者,立即报告医生,予以对症处理。
(二)局部组织反应1、临床表现:表现为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瘙痒、水疱、溃烂、破损及色素沉着。
2、预防措施(1)正确配制药液,推注药液剂量准确。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让病人了解皮内注射的目的,不可随意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如有异常不适可随时告知医护人员。
(4)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引起机体过敏反应的药物。
3、处理措施(1)对已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进行对症处理,预防感染。
(2)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者,告诫病人勿抓、挠,用0.5%碘伏棉签擦拭。
(3)局部皮肤有水疱者,先用0.5%碘伏棉签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
(4)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则进行外科换药处理。
(≡)虚脱1、临床表现:表现为头晕、面色苍白、心悸、出汗、眼花、耳鸣、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严重者意识丧失。
2、预防措施(1)注射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询问患者饮食情况,避免在饥饿状态下进行冶疗。
(2)对以往有晕针史及体质衰弱、饥饿、情绪紧张的患者,注射时宜采用卧位。
3、处理措施(1)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停止注射。
(2)立即做出正确判断,区别是药物过敏还是虚脱。
各种注射法并发症及应急预案
各种注射法并发症及应急预案注射是常见的医疗操作之一,可以快速将药物输送到患者体内,对于一些急需快速治疗的情况非常重要。
但是,注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会引发一些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注射法及其可能的并发症,并提供相应的应急预案。
1.皮下注射(Subcutaneous Injection):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射进皮下组织,常用于给予患者一些小剂量的药物。
皮下注射的并发症包括:-局部皮肤反应:可能有红肿、疼痛或刺痛感。
应急预案是立即停止注射,将针头拔出并在局部用冷敷物敷在注射点上。
2.肌肉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进肌肉组织,常用于给予一些大剂量的药物。
肌肉注射的并发症包括:-局部皮肤反应:可能有红肿、疼痛或刺痛感。
应急预案是立即停止注射,将针头拔出并在局部用冷敷物敷在注射点上。
-血管穿刺:可能会导致出血,甚至引发血管损伤。
应急预案是迅速停止注射,立即给予局部压迫,如果需要,寻求医生进一步处理。
3.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静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进静脉,常用于给予急需迅速发挥作用的药物。
静脉注射的并发症包括:-血管刺破:可能会造成血管破裂,导致出血。
应急预案是立即停止注射,给予局部压迫,并尽快寻求医生进一步处理。
-静脉炎:可能会引起静脉周围组织的感染。
应急预案是终止注射并观察病情,如果出现红肿、疼痛等感染症状,应立即就医治疗。
4.腹腔注射(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腹腔注射是将药物注射进腹部腔隙,主要用于研究或治疗腹腔相关的疾病。
腹腔注射的并发症包括:-脏器穿刺:可能会导致腹腔内器官受损。
应急预案是立即停止注射,给予床旁观察,并迅速就医处理。
-感染:可能会引发腹腔感染。
应急预案是停止注射,密切观察病情,如出现发热、腹痛、腹胀等症状,应寻求医生进一步治疗。
5.骨髓注射(Bone Marrow Injection):骨髓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入骨髓内,主要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
肌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流程
肌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流程(一)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预防及处理:1.选择粗细合适、质量过关的针头。
针头不宜反复消毒,重复使用。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不可在局部皮肤有硬结或瘢痕处进针。
3.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操作人员注意进针手法、力度及方向。
4.注射时勿将针梗全部插入皮肤内,以防发生断针时增加处理难度。
5.若出现针头弯曲,要寻找引起针头弯曲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更换针头后重新注射。
6.一旦发生针体断裂,医护人员要保持冷静,立即用手捏紧局部肌肉,嘱病人放松,保持原体位,勿移动肢体或做肌肉收缩动作(避免残留的针体随肌肉收缩而移动),迅速用止血钳将折断的针体取出。
若针体已完全没入体内,需在X 线定位后通过手术将残留针体取出。
处理流程:一旦发生针体断裂立即用手捏紧局部肌肉,嘱病人放松,保持原体位,勿移动肢体或做肌肉收缩动作迅速用止血钳将折断的针体取出(二)神经性损伤预防及处理:1.周围神经药物注射是一种医源性损伤,是完全可以有预防的,应在慎重选择药物、正确掌握注射技术等方面严格把关。
2.注射药物应尽量选用刺激性小、等渗、PH值接近中性的药物,不能毫无科学根据的选用刺激性很强的药物做肌内注射。
3.注射时应全神贯注,注意注射处的解剖关系,准确选择臀部、上臂部的肌内注射位置,2岁以下的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可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避开神经和血管同时还应注意进针的深度和方向。
4.在注射药物过程中若发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或放散痛,应考虑注入神经内的可能性,须立即改变进针方向或停止注射。
5.对中度以下不完全神经损伤要用非手术治疗法,行理疗、热敷,促进炎症消退和药物吸收,同时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对中度以上神经损伤,则尽早手术探查,做神经松解术。
处理流程:(三) 局部或全身感染预防及处理:遵循无菌操作,出现全身感染者,根据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
处理流程:出现局部感染症状安抚患者,报告医生、护士长更换注射部位,加强局部观察若全身感染遵医嘱处理(血培养、药敏试验及使用抗菌药)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院感染科。
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精选2021版课件
1
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 (一)硬结形成
• 1.发生原因 • (1)同一注射部位反复、多次、大量注射药物。 • (2)药物浓度过高、推注速度过快、用力不均匀、注射部位过浅等。 • (3)局部血循环不良,药物吸收缓慢。 • (4)注射部位感染后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 • 2.临床表现 • 局部肿胀,可扪及明显的硬结,伴有局部肌肉萎缩、疼痛。 • 3.预防 • (1)避免长期在同一个部位注射,注射时避开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 • (2)注射药量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5ml,注射速度要缓慢,准确掌握注
常及时向医生汇报。 • (3)2岁以下的婴幼儿选择臀中肌、臀小肌注射。 • 4.处理流程 • 患者主诉注射区麻木或放射痛立即拔针→停止注射→通知医生→遵医嘱局部理
疗、热敷,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严密观察肢体运动功能状态→记录
精选2021版课件
3
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 (三)针头堵塞
• 1.发生原因
• (二)神经损伤
• 1.发生原因 • (1)注射时针头刺中神经或靠近神经部位。 • (2)药物直接刺激神经或局部高浓度药物毒性引起神经粘连和变性坏死。 • (3)2岁以下的婴幼儿选择注射部位不准确。 • 2.临床表现 • 神经支配区麻木、放射痛、肢体无力、活动受限,严重者可出现局部肌肉萎缩
。 • 3.预防 • (1)遵守操作规程,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开神经和血管走行部位进针。 • (2)正确掌握给药途径,注意观察注射过程中及注射后的局部反应,如有异
医生需手术取出→观察局部→记录
精2021版课件
5
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 (五)局部或全身感染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头钝、针尖有钩等。 (2)穿刺部位有硬结、瘢痕。 (3)注射时体位摆放不当,局部肌肉张力高。 (4)注射操作不规范。 (5)消瘦和小儿使用的针头型号不匹配,刺入过
深均可造成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第十七页,共41页。
2. 临床表现 针头弯曲或针体折在患者体内,注射无法继续 进行。
目的及随意搔抓、揉按局部皮丘所带来的不 良结果。
第十二页,共41页。
4. 处理流程 部皮肤瘙痒→通知医生→遵医嘱用药→健康宣 教→观察局部皮肤→记录
第十三页,共41页。
二、皮下注射技术操 作及并发症处理
(一)硬结形成
1. 发生原因 (1)同一注射部位反复、多次、大量注射药物。 (2)药物浓度过高、速度过快,用力不均匀,注
2. 临床表现 饥饿感,乏力,肌肉震颤,面色苍白、心悸、 出汗,有时会出现大汗淋漓,皮肤湿冷,大小 便失禁,甚至昏迷。
第二十页,共41页。
3. 预防 (1)注射后避免剧烈运动,局部按摩,按时进餐。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掌握进针深度,避免
误入肌肉组织,有计划的更换注射部位。 (3)抽吸胰岛素剂量要准确,不可随意改变剂量。 (4)消瘦或皮下脂肪少的患者,捏起注射部位,
过深等,均可造成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第三十一页,共41页。
2. 临床表现 针头部位弯曲变形或针体折断在患者体内,注 射无法继续进行。
3. 预防 (1)选择质量合格的针头。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开硬结和瘢痕。 (3)注射时取舒适的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 (4)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勿将针体全部
速度要缓慢,准确掌握注射深度。
第二十四页,共41页。
(3)对于一些难吸收的药液,注射后及时给与局 部热敷或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药物吸 收。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操作中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2020/11/14
3
(4)待皮肤消毒剂干燥后方可进行注射。 (5)熟练掌握注射技巧,做到准而快地进针,缩
短刺皮时疼痛的持续时间。 4. 处理流程
局部皮肤瘙痒→通知医生→遵医嘱用药→健康 宣教→观察局部皮肤→记录
2020/11/14
4
(二)注射失败
1. 发生原因 (1)患者躁动不合作,多见于无法正常沟通的患者。 (2)注射部位无法充分暴露。 (3)操作技术不熟练。 (4)注射药液剂量不准确。
2020/11/14
36
(3)注射部位用碘伏消毒,由内向外环形消毒, 直径不小于5cm。
(4)注射后局部避免沾水,防止污染。 4. 处理流程 评估→初步判断→通知医生→遵医嘱抽血→送 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静脉输入抗生素→监 测体温→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观察局部及 全身情况→记录
2020/11/14
2020/11/14
26
(二)神经损伤
1. 发生原因 (1)注射时针头刺中神经或靠近神经部位。 (2)药物直接刺激神经或局部高浓度药物毒性
引起神经粘连和变性坏死。 (3)2岁以下的婴幼儿选择注射部位不准确。
2. 临床表现 神经支配区麻木、放射痛、肢体无力、活动 受限,严重者可出现局部肌肉萎缩。
2020/11/14
2020/11/14
14
二、皮下注射技术操 作及并发症处理
(一)硬结形成
1. 发生原因 (1)同一注射部位反复、多次、大量注射药物。 (2)药物浓度过高、速度过快,用力不均匀,注
射部位过浅。
(3)局部血循环不良,药物吸收缓慢。 (4)注射部位感染后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
2020/11/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