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之三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合集下载

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

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
三、自主思考,集体讨论,小组展示
1、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醉里”是说谁醉?是作者还是老夫妻?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2、那对白发翁媪在交谈些什么?想象人物之间的对话,小组内练习交流。
3、文中的三个儿子分别在干什么?他们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大儿子正在,他想:
2、结合词的内容,选择你喜欢的一个画面写下来。
情境
导入
明确
目标
2


自主
结构
化预

10






5






15






5






3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个人展示
1、自由朗读,把每个字读正确,读响亮。注意读准:
( ) ( ) ( ) ( )
翁媪亡赖 莲蓬卧剥
2、指导朗读:词和诗一样,要读出节奏来,只有把节奏读正确,才有独特的音韵美, 这首宋词有上下两阕,两阕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
3、这首词朴实易懂,联系插图,哪些词语、句子你自己能读懂?在小组内交流。
教学流程
导案
学案
步骤
时间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1、同学们,“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灿烂的明珠,在宋代,词的创作达到了巅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板书课题:清平乐村居)
2、读课题,正音:乐(yuè) 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5.18-1207.10.3),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辛弃疾存词600多首。有《稼轩长短句》。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清平乐·村居》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古诗。

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词语,句子和全文。

3.借助朗读想象、感受诗中田园生活中的美景,并生动地描述“村居”的景象。

4.体会“村居”所表现的作者的感情,并能说出来。

重点难点:通过朗读、联想,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达到熟读成诵。

二、教法与学法教法:古典诗词,以其形式上的创作不一,内容上的丰富多彩,成为我国古代文学艺苑中的一株奇葩。

新课标中规定诵读儿歌、诗词及浅显的文言作品,想象其形象的画面,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出自由、和谐、民主、平等、开放的学习环境的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词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学法:1.“边读、边看、边想、边理解”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

学生的朗读水平随着对课文理解的深入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读宽”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

2.以读为主,读悟结合。

通过不同要求、不同层次地朗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学生在具体感悟美的活动中,发现问题,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构建。

三、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设计,按以下五个环节进行:1.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以古诗《忆江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清代诗人高鼎写的《村居》为切入口,引出本课要学的词的题目——村居,然后介绍词牌,引出词牌名——清平乐,2.初读课文,感知词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PPT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PPT课件

想象画面
居住环境优美 夫妻恩爱和谐
儿子懂事可爱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了吴音 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 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老两口小酒微 醉,或是陶醉 安乐生活。
大二勤劳,二儿 手巧,小儿子顽 皮淘气。
想象画面
农家 悠闲 幸福 生活 图
感悟情感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了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 赖,溪头卧剥莲蓬。
乡村环境优美,孩子们的勤劳、孝顺、可爱,展 现了悠闲的农家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 乐业的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感受乡村之美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了吴音 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 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是词牌名, “村居”是词题,指农村生活
哪里体现农 村生活?
【注释】 茅檐:茅屋的屋檐。吴音:吴地的方 言。作者当时住在带湖(今属江西), 此地古代属吴地。相媚好:指相互逗趣、 取乐。翁媪(ǎo):老翁、老妇。锄豆: 锄掉豆田里的草。织:编织。亡(wú) 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通 “无”,无赖,指顽皮,淘气。卧:仰 卧,侧卧,俯卧……。
古诗大意
低矮的茅屋旁,一条小溪缓缓流淌,溪边青 草茂密。映衬得小溪更加清澈。那是谁家的老两 口啊,在屋前用吴地方言聊着天,喝酒逗乐,真 是其乐融融。
大儿勤劳,在溪东的豆田间锄草;二儿手巧, 正在编织鸡笼;小儿最淘气可爱,在溪边剥莲蓬, 自由自在。
学习任务三: 抓住事物特点,想象乡村画面

最新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

最新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清平乐·村居》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古诗。

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词语,句子和全文。

3.借助朗读想象、感受诗中田园生活中的美景,并生动地描述“村居”的景象。

4.体会“村居”所表现的作者的感情,并能说出来。

重点难点:通过朗读、联想,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达到熟读成诵。

二、教法与学法教法:古典诗词,以其形式上的创作不一,内容上的丰富多彩,成为我国古代文学艺苑中的一株奇葩。

新课标中规定诵读儿歌、诗词及浅显的文言作品,想象其形象的画面,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出自由、和谐、民主、平等、开放的学习环境的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词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学法:1.“边读、边看、边想、边理解”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

学生的朗读水平随着对课文理解的深入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读宽”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

2.以读为主,读悟结合。

通过不同要求、不同层次地朗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学生在具体感悟美的活动中,发现问题,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构建。

三、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设计,按以下五个环节进行:1.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以古诗《忆江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清代诗人高鼎写的《村居》为切入口,引出本课要学的词的题目——村居,然后介绍词牌,引出词牌名——清平乐,2.初读课文,感知词韵。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清平乐·村居》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古诗。

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词语,句子和全文。

3.借助朗读想象、感受诗中田园生活中的美景,并生动地描述“村居”的景象。

4.体会“村居”所表现的作者的感情,并能说出来。

重点难点:通过朗读、联想,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达到熟读成诵。

二、教法与学法教法:古典诗词,以其形式上的创作不一,内容上的丰富多彩,成为我国古代文学艺苑中的一株奇葩。

新课标中规定诵读儿歌、诗词及浅显的文言作品,想象其形象的画面,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出自由、和谐、民主、平等、开放的学习环境的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词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学法:1.“边读、边看、边想、边理解”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

学生的朗读水平随着对课文理解的深入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读宽”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

2.以读为主,读悟结合。

通过不同要求、不同层次地朗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学生在具体感悟美的活动中,发现问题,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构建。

三、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设计,按以下五个环节进行:1.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以古诗《忆江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清代诗人高鼎写的《村居》为切入口,引出本课要学的词的题目——村居,然后介绍词牌,引出词牌名——清平乐,2.初读课文,感知词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分别是《牧童》、《舟过安仁》及《清平乐·村居》。

店铺为五年级师生整理了语文课文《古诗词三首》资料,希望大家有所收获!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原文牧童[唐] 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①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②卧月明。

注释①弄:逗弄。

②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舟过安仁①[宋] 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②停棹③坐船中。

怪生④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注释①安仁:县名。

在湖南省东南部,宋时设县。

②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③棹:船桨。

④怪生:怪不得。

清平乐①·村居[宋] 辛弃疾茅檐②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③相媚好④,白发谁家翁媪⑤?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⑥,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①清平乐:词牌名,“乐”读yuè。

②茅檐:茅屋的屋檐。

③吴音:吴地的方言。

④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⑤翁媪:老翁、老妇。

⑥亡赖:同“无赖”,“亡”读wú,这里指顽皮、淘气。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课文理解一、《牧童》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感受到了什么?提示: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

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你看到了什么?说说感受和意思。

提示:牧童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可以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3、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来的?提示:一个“弄”,一个“卧”。

(可爱、调皮、疲倦)二、《舟过安仁》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提示:一只小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把篙收了,棹停了,坐在船上。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 教材解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 教材解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材解读一、文本内容:这篇课文是选自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马克思曾说过:劳动创造了生活创造了美,整个板块围绕劳动这一主题安排三篇文章,其中《乡村四月》《清平乐村居》同属诗词,《父亲的菜园》是一篇叙事文章。

有的描写江南农村繁忙的插秧蚕桑的场面,有的描写农家的其乐融融,有的记叙了父亲开荒种田之事。

尽管作者不同、体裁不同和视觉感受不同,但同样升华了劳动这一主题,使孩子们感受着劳动的快乐的,是崇高而伟大的。

二、教育价值:这首词在艺术上颇有特色。

首先就画面的营造来说,显得极为匀称和谐、清新自然。

作者将这一条腹满荷叶莲蓬的清溪纵贯画面的中心,如西洋画中的焦点透视,其他景物都从这“溪上”溪东溪头铺展开去。

低下的茅屋、如茵的青草、涨势喜人的豆田和谐排列两旁,普通的农家老小在他的两岸修养生息,平安度日。

老人闲适的晚年,青年的勤劳耕作、少年的顽皮淘气都显示出农村生活的淳朴宁静。

清新的景致、宁静的心境、一如这缓缓流淌的一弯溪水,任务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象交织成一片和谐自然的村居美景,此时此刻作者的心境无疑置身其间陶醉其中了。

语言艺术来讲通篇采用通俗评议的口语犹如韵味十足的散文。

词人善于运用典故,但这首词却一改他以往的风格,以清新自然的面貌出现。

一方面可以增强故事的连贯性语言的形象性,既没有丧失词的音律,又保持之醇厚的诗意;另一方面,这种通俗平实的语言恰与整首词清新自然的情景相吻合。

优美的意境、和谐的音韵读起来轻松快意,同时也让我们在心灵上受到陶冶,美感上获得满足三、教材分析:《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作。

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他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词的开头两句是环境描写,接下去便写人。

6个短句,共描写了5个人。

先写老俩口,接下去以轻快的笔锋,勾勒了大儿、二儿的劳动情景,最后是一个生动的农家小儿的特写镜头。

古诗词三首之三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古诗词三首之三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歌的 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 “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 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 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 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词是南宋 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词 语 理 解
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
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 方方言。
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 翁媪:老翁、老妇人。
锄豆:在豆田里锄草。
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 爱。
1.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又有勤劳可 爱的儿子,心情怎么样?
(要求找出词中的“醉”字进行品味。) 2.作者偶尔看到了白发翁媪的生活环境,心里又想些什 么呢? (继续品味“醉”字。)
3.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 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你呢?
(安宁、悠闲、快乐、恬静、幸福的平淡农村生活让人陶 醉使人向往。)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 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 (今山东济南)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 别号稼轩居士。与苏轼 齐名,并称苏辛。
清平乐 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古诗词三首之三清平乐村居【宋】 辛弃疾

文体名称,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合乐歌 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 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形成于唐代,盛等于宋代。 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词的曲调名称即词

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 村居》(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 村居》(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清平乐·村居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运用抓住韵脚、联系注释、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联想画面等方法,读出诗词音韵美、画面美、意境美。

2、通过这首词的学习,感受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3、有感情地朗读《清平乐·村居》,背诵这首词。

4.体会作者的爱国热情和对和平宁静村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情朗读诗词,想象画面,体会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爱国热情和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爱国热情和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过程一、微信朋友圈记录美师:2020年的国庆节,双节同庆。

而朋友圈国庆摄影大赛也是进行得如火如荼。

我国各路选手不甘示弱、积极参赛,我晒故宫,你晒黄鹤楼,我晒臭豆腐,你晒武昌鱼,好不热闹。

王老师也是参赛选手之一,来,先来欣赏欣赏我的作品。

其实,别以为发朋友圈是现代人的专利,早在几百年前的宋朝,一位叫辛弃疾的词人就是一位“发圈狂魔”,其中一则“炫耀”他村居生活的朋友圈更是获得点赞无数。

想知道他发的是什么吗?二、品析词的结构美师:瞧,这就是他发的朋友圈:(出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欣赏别人佳作的最好方式就是美美地读它,来,用你的朗读好好欣赏欣赏这篇佳作吧。

师:刚刚你们的朗读,让我直观地感受到了“书声琅琅”。

谁能帮我读一遍课题。

(指名朗读)师:有的同学把课题读成了“清平yuè”,有的同学读成了“清平乐lè;”,到底哪个读音才是正确的呢?其实,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双“火眼金睛”!你能从书上找到相关证据吗?(预设:我发现了,书上有注释,应该读“清平乐yuè;”。

)那有谁发现了,这篇佳作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在结构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预设1:我发现这首词的题目中有一个小黑点。

师:你就是传说中的“火眼金睛”吧!正是这个小黑点告诉我们,辛弃疾写的这首叫词。

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课堂笔记之重难点
归纳
1.“溪头卧剥莲蓬”中“卧”字用的好吗?为什么?
“卧” 字使用得最妙,它把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时的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样子和盘托出,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

2.怎么理解“最喜小儿亡赖”一句中的“亡赖”?
这里是“顽皮”的意思,形象地刻画出小孩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3.这首词从哪些方面展现了纯朴的乡村生活?
这从白发翁媪“醉里吴音”的安详,大儿“锄豆”的勤劳,中儿“织鸡笼”的能干,小儿“卧剥莲蓬”的天真活泼等方面展现了纯朴的乡村生活。

1。

《古诗词三首》诗词赏析: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古诗词三首》诗词赏析: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清平乐村居:清平乐,词牌名。

村居,这首词的题目,意为乡村生活。

“乐”在此处读yuè。

茅檐:茅屋。

吴音:作者当时住在江西东部的上饶,这一带古时是吴国的领土,所以称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翁媪(ǎo)(也读yùn和wò):老年夫妇。

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织:编织。

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卧:趴。

译文: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

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刚刚饮罢酒,亲热地在一起悠闲自得地聊天。

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门口编织鸡笼。

最有趣的是三儿子,他是那么调皮地玩耍,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

赏析: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对农村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他的主观感情,并非只在纯客观地作素描。

作者这首词是从农村的一个非劳动环境中看到一些非劳动成员的生活剪影,反映出春日农村有生机、有情趣的一面。

上片第一、二两句是作者望中所见,镜头稍远。

“茅檐低小”,邓《笺》引杜甫《绝句漫兴》:“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此正写南宋当时农村生活条件并不很好。

如果不走近这低小的茅檐下,是看不到这户人家的活动,也听不到人们讲话的声音的。

第二句点明茅屋距小溪不远,而溪上草已返青,实暗用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语意,说明春到农村,生机无限,又是农忙季节了。

作者略含醉意,迤逦行来,及至走近村舍茅檐,却听到一阵用吴音对话的声音,使自己感到亲切悦耳(即所谓“相媚好”),这才发现这一家的成年人都已下田劳动,只有一对老夫妇留在家里,娓娓地叙家常。

所以用了一个反问句:“这是谁家的老人呢?”然后转入对这一家的其他少年人的描绘。

这样讲,主客观层次较为分明,比把“醉”的主语指翁媪似更合情理。

2023年《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

2023年《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

2023年《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2023年《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1《清平乐·村居》辛弃疾现存词有六百多首,是唐宋词作家中存词最多的一个。

他的作品不仅内容丰富,风格也随着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这首小词,便全然不同于他那些激昂慷慨的作品,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诗人首先把我们的目光带到了一座小茅草屋,茅草屋就在长满青草的溪边。

听见茅草屋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再看看茅草屋外,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鸡笼子,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着莲蓬,那憨稚之态格外让人喜欢。

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在教学中,我们为了突破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我们进行了这样一些教学环节:1、释课题,知作者。

2、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明诗意。

(借助注释,小组学习)。

4、品读体验: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5、朗读想象:感悟诗歌意境。

6、将这首词改写成故事。

7、拓展阅读:关于描写儿童生活的诗歌。

8、诗意行走:仿写反映儿童生活的诗歌。

整个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尤其是朗读、想象、感悟、读写结合,充分体现了语文课堂精神。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023年《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2上周五,我教了《清平乐·村居》这一课。

我在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所以在设计教案及上课时,我都努力抓住古诗词的几个特点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结合拼音把这首词读正确,读流利,在此基础上,从整体上对诗词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结合注释,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每句诗句的意思,进而理解整首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背诵这首词。

《清平乐·村居》优质课文解释2

《清平乐·村居》优质课文解释2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清平乐.村居》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词,整首词清新质朴,浅显易懂。

词的上阕开篇写景,构成了清新优美的农村环境,下阙写了老夫妇三个儿子的活动,整首词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乡村生活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本单元以“乡村生活”为主题,内容简单易懂,为了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情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初读、默读、读出韵律、边读边想象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再此基础上提示学生抓关键词,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而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学生情况: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古诗了,对古诗词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大部分学生对古汉语文本有畏难情绪。

他们往往能把一篇古诗背下来,但却不能很好的体会和分析文章美在哪里,但他们对朗读文本还是很感兴趣的。

鉴于此,课堂上我主要以各种形式的朗读为平台,引导学生品析《清平乐·村居》,并能向同学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

教学方式:教师鼓励学生自主读,按照上下阕的顺序逐段理解想象,从整体角度理解大意,在理解大意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练习表达,从而体会“村居”的整体意境。

教学手段:根据学生对词的理解,以及已有的认知,结合词人的生活经历,赏评交流进行体验。

技术准备:制作PPT课件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适时引领学生理解“翁媪”“无赖”等词语的意思。

3. 朗读课文,放飞想象,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静谧与美好,体会词人对温馨、平和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阅读法、讲授法、实践法、自学—辅导法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感知宋词1、同学们,中华民族历来被成为诗词国度,唐诗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对于古诗,我们并不陌生,今天我们到文化的长河中采撷另一颗璀璨的珍珠——词。

2、关于词的相关知识你了解哪些,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人教部编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创造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疏影横斜”等意象的运用,我会通过图片和实际例句来帮助学生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诗词中的一种自然景物,如“梅”、“雪”等,探讨其在诗词中的作用和意义。
2.诗词创作:为了加深理解,学生们将尝试仿照《清平乐·村居》的风格,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物的短诗。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诗词。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将诗词中的意象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分析诗词中的写作技巧,并启发他们如何将这些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体验。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清平乐·村居》这首诗词的基本内容,还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深入探讨了诗词的意境和创作技巧。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内化于心,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通过分析“疏影横斜”一词,让学生了解其表达的诗意,学会运用类似的词汇描绘自然景色。
(3)意境欣赏与创作:培养学生对诗词意境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尝试模仿诗词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
举例: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梅”、“雪”等,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学难点
(1)诗词背景的把握:学生对作者辛弃疾及其创作背景的了解相对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2020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

2020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当堂达标题】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茅.屋()剥.夺()渔翁.()房檐.()锄.头()蜻蜓.()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檐()媚()媪()赖()詹()眉()温()懒()三、巧填诗句。

古诗乐园的小朋友们欢乐多。

看,这里有一个小朋友正在专注地捕蝉:意欲捕鸣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还有一个小朋友在钓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怕得鱼惊不应人。

那边有几个小朋友在放风筝:儿童散学归来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溪边,有个小朋友在剥莲蓬:最喜小儿无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还有一个小朋友在追蝴蝶:儿童急走追黄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默背古诗,解释词语。

茅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媚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翁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锄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亡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回顾古诗,回答问题。

1.词人为什么最喜“小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表现出词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了下阙,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古诗赏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评课教研材料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评课教研材料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评课教研材料第一篇:评课材料一、作者淡笔勾勒,教者浓墨渲染。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

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具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

在描写手法上,作者没有一句浓笔艳墨,只是采用白描的手法,淡笔勾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田园生活画。

笔调清新,写来看似毫不费力。

我们细细品之,却发现词中那份闲情逸致透过一个字扩散开来,那就是这首词的“词眼”――“醉”字。

这个“醉”字被伊老师那双敏锐的眼睛所发现,老师便在这个“醉”字上大做文章了。

在学生初读感知,疏通诗意后,老师引导学生朗读、想象去感受景之美,去感受大儿的勤劳,中儿的手巧,特别是小儿的顽皮可爱。

这样一来,乡村的美景在学生的眼前美起来了,小儿自得其乐的悠闲让学生感到可爱了,学生也就自然而然的理解了翁媪为什么而醉了。

接着老师抓住词中“相媚好”这一留白之处顺水推舟:“翁媪醉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通过展开想象,分角色扮演“翁媪”展开了妙趣横生的对话。

学生完全走进词中所描绘的情境当中去了。

景美了,人活了,所有的人都醉了。

醉在这美丽的田园风光里,醉在了翁媪的恩恩爱爱里,醉在了这个温馨、和谐的农家小院里。

整个过程是轻松自然,一气呵成。

二、词中温情脉脉,课上情趣盎然。

词中那个“亡赖小儿”悠闲自得其乐,“溪头卧剥莲蓬”那憨态可掬的样子令人心喜;那对“白发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真是情切切,意浓浓。

细细品味,词中可以说是温情脉脉。

反观我们的课堂,学生情绪活跃,可谓是情趣盎然。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课堂效果呢?主要有以下三点:1、问得很巧妙。

古诗词语言精练含蓄,能以有尽之言,传无尽之意。

同时古诗词又非常形象,意和境和谐共生。

在古诗词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对每个字,每个词语都作出确切的解释。

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

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

听课笔记课题:《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一、课题导入教师行为:1.播放一段轻松愉悦的田园音乐,让学生感受到乡村的宁静与和谐。

2.提问:“你们对乡村生活有什么了解或想象?它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清平乐·村居》就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古诗词。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那份宁静与美好。

”学生活动:1.聆听音乐,尝试融入乡村的氛围中。

2.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自己对乡村生活的了解和想象。

3.对课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期待学习古诗词内容。

过程评价:教师利用音乐作为导入,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二、导学释题教师行为:1.指导学生朗读古诗词,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2.提问:“古诗词中描绘了哪些乡村生活的场景?诗人通过这些场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引导学生逐句分析古诗词,理解其中的意象、用词和修辞手法。

4.结合诗人背景及创作环境,讲解古诗词的主旨和情感内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学生活动:1.认真朗读古诗词,感受其韵律美。

2.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理解。

3.听讲并记笔记,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

过程评价:教师在导学释题环节,通过朗读、提问、分析和讲解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内容和情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板书设计教师行为:提纲式板书设计如下:复制代码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一、场景描绘1.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2.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二、人物活动1. 大儿锄豆溪东2. 中儿正织鸡笼3.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三、情感表达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赞美学生活动:学生跟随教师的板书,逐步梳理古诗词的场景描绘、人物活动以及情感表达,形成清晰的思路。

过程评价:提纲式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有助于学生快速把握古诗词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通过板书,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古诗词所描绘的场景、所展现的人物活动以及所表达的情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古诗词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当堂达标题】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茅.屋()剥.夺()渔翁.()房檐.()锄.头()蜻蜓.()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檐()媚()媪()赖()詹()眉()温()懒()三、巧填诗句。

古诗乐园的小朋友们欢乐多。

看,这里有一个小朋友正在专注地捕蝉:意欲捕鸣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还有一个小朋友在钓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怕得鱼惊不应人。

那边有几个小朋友在放风筝:儿童散学归来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溪边,有个小朋友在剥莲蓬:最喜小儿无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还有一个小朋友在追蝴蝶:儿童急走追黄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默背古诗,解释词语。

茅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媚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翁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锄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亡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回顾古诗,回答问题。

1.词人为什么最喜“小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表现出词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了下阙,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古诗赏析。

1 古诗词三首之清平乐 村居 小学语文精品好用试讲稿

1 古诗词三首之清平乐 村居 小学语文精品好用试讲稿

《清平乐村居》试讲稿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清平乐村居》,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要和大家一起玩个小游戏,我们一起对对诗,一起来说说有关乡村的诗句。

师:我已经看到同学们举起小手了,你先来吧。

师: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师:嗯,你的课下知识储备很丰富。

师:还有谁想到了呢?你的眼神充满了期待,那你来吧。

师: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师:不愧是我们班的诗词小达人,这么快就想出了答案。

师:同学们平时积累的诗句可真多。

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大诗人辛弃疾,看看他是怎样描写村居生活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词《清平乐村居》,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1.解诗题师:读文始于课题,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师:你迫不及待地举手了,请你。

嗯,“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题目,村居即居住在乡村。

师:预习工作足,而且表达清楚,让人一听就明白,非常好。

请坐。

2.范读、划节奏、各种形式练读师:现在老师给大家示范朗读一遍古诗,请同学们边听边注意老师的读音、停顿和节奏。

待稍后老师请你们也来读一读。

师: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师:老师朗读完了。

哪位同学愿意当小勇士,踊跃的展现下自己呢?师:看你充满自信的样子,请你来!大家说他读的怎么样啊?师:嗯,读的声音很是洪亮,要是节奏能慢一点就更好了。

师:来,跟老师一起读下这句,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师:还有,这个字应该是读“亡”(wu),在读的时候要注意哟。

师:你再试着读读整首词。

同学们,这次怎么样啊?师:是不是更好了呢,我们给他鼓鼓掌。

师:还有哪位同学来挑战下?师:中间的这位女生,请你!同桌,你来评价一下,她读的怎么样啊,师:你说,她读的很有感情,语调有变化而且声情并茂。

嗯,你听的很认真。

师:是啊,同学们,我们在读诗词时,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把握好停顿节奏,这样才能读出韵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 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 (今山东济南)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 别号稼轩居士。与苏轼 齐名,并称苏辛。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词 语 理 什么呢?
(继续品味“醉”字。) 3.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 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你呢?
(安宁、悠闲、快乐、恬静、幸福的平淡农村生 活让人陶醉使人向往。)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的作品不仅内容丰富,风格也随着内 容的变化而变化。这首词,便全然不同于他那些 激昂慷慨的作品,而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 格。 诗人首先把我们的目光带到了一座小茅草屋, 茅草屋就在长满青草的溪边。听见茅草屋有人操 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说话取笑,是 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再看看茅草屋外, 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锄田里的杂草,二 儿子正在编鸡笼子,而那个调皮可爱的小儿子, 则趴在溪边剥着莲蓬,那憨稚之态格外让人喜欢。 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图, 描绘了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 之美和生活之趣。
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 意。 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 南方方言。 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 的样子。 翁媪:老翁、老妇人。 锄豆:在豆田里锄草。 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 顽皮、可爱。
1.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又 有勤劳可爱的儿子,心情怎么样?
(要求找出词中的“醉”字进行品味。)
与内容有关。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歌 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 “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 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 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 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 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文体名称,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合乐歌
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
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形成于唐代,盛等于宋代。 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词的曲调名称即词 牌。本词的“清平乐”即为词牌名,又名“忆萝月”、 “醉东风”等。双调46字,上阕(片)押仄韵,下阕
(片)押平韵,亦有全押仄韵的。“村居”是词的题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