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_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计划表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计划表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计划表1. 引言高三历史是高中历史学科的最后一年,也是备战高考的关键时期。

为了确保复工作的有序进行,制定一份详细的复计划表是必要的。

本文档旨在帮助高三历史学生合理安排研究时间,全面复历史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2. 复目标本次复计划的主要目标包括:- 系统复历史的重点知识点;- 深入理解历史背后的思想、事件和人物;- 提高历史分析与解释的能力;- 培养历史文献阅读和文献分析的技能。

3. 复内容3.1 单元复按照高考历史课程标准,本次复计划将涵盖以下几个单元的复:1.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2.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3. 抗日战争与中国的领导地位确立;4. 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5.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6. 党的理论创新与执政兴国。

3.2 重难点突破重难点知识在历史复中尤为重要,需要学生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突破。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年高考题目,本次复计划将重点突破以下几个方面:- 历史思想与思想史;- 重要历史事件及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作用;- 对历史文献和史料的理解和分析。

4. 复计划4.1 时间安排为了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得到充分的复,建议安排每周至少5天的历史复时间,每天2小时,总计10小时每周。

4.2 复进度安排根据复内容和时间安排,这里提供一份复进度安排供参考:> 注: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时间安排和填写每个知识点的完成情况。

4.3 复方法与资源为了提高复效果,这里提供几个复方法和资源供参考:- 制作知识点总结表,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阅读历史名著和重要历史文献,提高对历史事件和思想的理解;- 多做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提高解题能力和应对考试的信心;- 参加历史研究小组或参加相关讲座和研讨会,积极交流讨论思考。

5. 复评估与调整根据每个阶段的复情况,定期评估复效果并及时调整复计划。

参考评估指标包括:- 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和记忆度;- 解题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提升;- 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文献的理解能力等。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 教案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 教案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教案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教案一、基础知识目标: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和标志;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基本内容;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巴黎和会对中国问题的无理决定;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五四爱国运动的意义。

二、思想教育目标:1.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

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能力培养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与五四爱国运动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与五四爱国运动关系的分析,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之间互相影响的辩证关系认识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重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本课难点:为什么说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板书设计:第24课一、新文化运动1.兴起的背景2.兴起的标志3.主要内容——四提倡、四反对4.代表人物5.历史意义6.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二、五四爱国运动1.导火线: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2.五四运动的爆发——1919年5月4日3.“六三”后五四运动进入新阶段——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4.五四爱国运动的初步胜利5.历史意义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问:五月四日是中国的什么节日呢?(五四青年节)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起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爱国运动。

这场政治运动的先声——新文化运动,则如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风,唤醒了人们的沉睡的思想,促进了广大人民尤其是青年学生的觉醒。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民族命运飘摇的岁月,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年代。

讲授新课:问:辛亥革命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的成果,同北洋军阀进行了哪些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这些都是政治领域里的斗争,政治领域里的斗争必然要放映在思想领域里。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导入:同学咱们今天讲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通过对教材上篇的学习,我们可以认识到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路径,首先是器物阶段,当外国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后,当时的先进分子试图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后来失败了;随后进入到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辛亥革命失败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教训时,认为改变中国的关键是提高国民性,也就是进入了文化阶段的探索,这才有了新文化运动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第一节的标题。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关系是什么呢?新文化运动是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两部分,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五四运动是属于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部分,尽管标题上是用并列关系,但实际上五四运动是属于新文化一部分的,但是呢,五四运动太重大了太具标志性了,所以咱们要单独剖析一下。

一、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兴起标志:P95倒数第二段勾一下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新青年》编辑部迁至北京,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是主要撰稿人。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还聘请很多有新思想的学者来校任教,性质: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新文化运动是建立在对中国资本主义运动失败的原因的分析上,希望人们接受资产阶级文化这个角度出发的,所以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P96两大旗帜: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性质、开始标志、代表人物、两大阵地、两大旗帜)—选择题鲁迅的《狂人日记》中这样描述的:我翻开历史一查,这里是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一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是写着两个字“吃人”。

(小故事)《新青年》提出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选择题)民主和科学的含义民主和科学的目的:给发展资本主义扫清思想障碍延伸: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对青年提出了六条希望与要求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所抨击的对象是封建主义时期的文化。

新文化运动教案范文

新文化运动教案范文

新文化运动教案范文教案:新文化运动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2.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意义;3.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历史教科书、相关历史资料;2.多媒体设备;3.小组讨论题目卡片。

三、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复习上一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近代中国的社会背景。

2.新知讲解(15分钟)教师以多媒体展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3.小组讨论(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张讨论题目卡片,让学生交流并展示他们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和看法。

讨论题目:1.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哪些冲击?2.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变革有何影响?3.你认为新文化运动对现代中国有何启示?4.知识拓展(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如陈独秀、胡适、鲁迅等,并简要阐述他们的主要观点和贡献。

5.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对新文化运动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和启示。

6.提问互动(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互动讨论。

问题示例:1.新文化运动对现代化进程有何推动作用?2.新文化运动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有何影响?7.课堂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以“我的观点”为题目,结合课上所学内容,写一篇文章,表达对新文化运动的看法,并陈述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历史意识和思辨能力。

教师在课堂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积极参与。

同时,在知识拓展环节,教师加强了对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介绍,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最后,通过课堂作业的布置,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进一步巩固了知识。

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教案3 第14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教案3 第14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14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夯实基础【P141】一、新文化运动【基础梳理】原因:(1)辛亥革命后:西方人文精神在中国进一步传播;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制度。

(2)袁世凯复辟帝制,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概况:(1)序幕: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

(2)阵地:《新青年》;主要撰稿人: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活动基地: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奉行“学术自由,兼容并包”方针.(4)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5)文学革命代表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等。

(6)后期: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意义:(1)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2)知识分子受到民主与科学洗礼,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

(3)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

【重难突破】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新文化运动还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具有为封建政治服务的本质,正如陈独秀一针见血所指:“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

”“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可见反对旧道德在本质上是撤除封建专制势力的精神保护伞。

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因为只有新文学才能更自由地表达新思想.相互关系:(1)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用民主与科学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

提倡民主就是反对专制。

封建专制是建立在孔子儒学旧道德的基础之上的。

(3)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民主与科学凭借广大民众易于接受的白话文得到广泛传播.民主与科学是反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文学革命是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手段”。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新文化运动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教学案班级姓名小组第几号【学习目标】1、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新旧势力的论战说明社会每前进一步都是先进人物奋斗的结果。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会出现倒退的现象。

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尽管也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重点和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学情分析】1、认知基础:高三学生通过高一和高二一轮学习后,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已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2、心理特征:高中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学习态度明确,自我意识发展迅速并趋向成熟。

独立自主性强,情感上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3、学习能力:自主阅读与语言文字口头表达有一定的基础;已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论;具备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能进行交流合作讨论。

【考点分析】1、考点频度:5年中考过11次,属于历史高考中的重要考点。

2、高考考查:①新文化运动背景;②新文化运动核心内容;③新文化运动评价【导学流程】自主学习内容一、回顾旧知全面认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三个阶段。

(归纳总结)二、基础知识感知(一)《新青年》与新觉醒1、背景(1)直接原因: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掀起一股_________的逆流。

(2)思想基础:辛亥革命使_________思想深入人心。

(3)阶级基础:接受_________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

2、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新文化运动拉开序幕。

(2)代表人物: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接受了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知识分子。

(3)指导思想:_________与_________成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4)中心:蔡元培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_________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步步高】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九单元 第24讲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课件 大纲人教

【步步高】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九单元 第24讲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课件 大纲人教

2.诞生 (1)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①正式决定建立中国共产党; (内2容)②③通确级过定,了了领党党导的成工纲立人领以运和后动的奋中;斗心目任标务是;组织工人阶
④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3)意义①②宣中告国了革中命国的共面产貌党焕的然诞一生新;。
细节点拨 (1)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是 7 月 23 日,而党的生 日是 7 月 1 日。
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2)制②①最最低高纲纲领领,:即实民现主社革会命主纲义领和:共打产倒主军义阀;,推翻
定纲领
国际帝国主义 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
民主共和国 。
(3)意义: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反帝反封建 的民主革 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细节点拨 中国共产党“一大”对当时的中 国革命性质和任务缺乏认识,没有制定出切合 实际的革命纲领。“二大”所制定的民主革命 纲领具有对中国革命任务和性质的正确认识。
这些思想通过五四运动在中国传播,表明五四运动
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
视角四 紧扣主干知识
1.新文化运动
尝试命题 4 有一副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
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该对联作
者最有可能是
( C)
A.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 B.清朝末年维新人士
C.民国初年北大学生
D.“文革”期间红卫兵
2.经过 阶段 时间 第一 1919 年 5 月 4 阶段 日~6 月 3 日 第二 1919 年 6 月 3 阶段 日以后 3.结果:初步胜利。
中心 北京 上海
主力 学生
斗争形式 示威游行、罢课
工人阶级 三罢、游行示威
4.意义
(1)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的革命运动。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把马克思主义全面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 、 时 间 :俄国十月革命后 (1917年)
3 、 中 心 : 北京、上海
4、概况:
1)1919年 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 克思主义学说; 2)1920年3月,李大钊又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 会; 3)1920年 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 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
②马克思主义指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⑶国内因素:①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 ②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③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④五四运动推动了马义传播及早期义者的宣传
1918年11月,李大钊先后 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
义的胜利》、等文章,用马克思
主义观点分析和歌颂俄国十月革
参 加 情
政府个别代表 台湾民众
林长民等人 反日
况 表
留学生、华侨
肖克杰自焚
影响:乞丐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发布革通命告的开端

上海小偷
罢偷
3、历史意义
“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
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彻辛亥底革的不妥协 命还不反曾帝有的新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反妥封协建地反帝爱
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第五阶段: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解放战争时期) (1945——1949)
第 21 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19——1927)
课程标准
1.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2、认识马克思主义马致远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 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3.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新文化运动教案(1)

新文化运动教案(1)

新文化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起因。

2.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起因–辛亥革命后的社会变革–五四运动的影响–政治、经济、文化的交织与冲突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文化观念的转变:反对封建传统,主张科学、民主–文学艺术的创新:白话文运动、新诗运动等–社会思潮的影响:女权主义、社会主义、民主主义等–教育和科学的重要性:倡导普及教育和科学研究3.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意义–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塑造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为中国革命和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三、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展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物和图片,引起学生对该时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课堂讲授:通过多媒体课件和教师的讲解,系统介绍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3.讨论与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把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观点和思想,并与自己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4.个人研究: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撰写小论文或做展示,分享给同学。

5.总结回顾: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意义进行概括。

四、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文献资料、视频等,用于展示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学习材料:提供相关的书籍、文章和研究材料,供学生进行个人研究和写作。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和互动,评估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个人研究成果:评估学生的研究报告或展示,考察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

3.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或文献分析,评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写作能力。

六、教学延伸1.参观博物馆:组织学生参观与新文化运动相关的展览,亲自感受那个时期的历史氛围。

2.社会调研: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是否还存在于当今社会。

3.应用拓展:鼓励学生运用新文化运动的理念和思想,分析当今社会中的问题,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7讲五四运动

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7讲五四运动
4.五四运动的影响: ①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 动,爱国主义是运动的主旋律; ②比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显示了人 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③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是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④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的成立提 供了条件。
1.五四运动的特点 ①领导者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②广大人民直接参与,包括学生、工人和市民,其主 力先是学生,后是工人。 ③斗争态度坚决,毫不妥协。 2.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这是五四运动初步胜利 的决定因素,也是之所以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重要 标准。
【解析】从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角度上入手,因 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故选D。 【答案】D
(山东省淄博市2009年高考一模)(13分)90 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演变成了光耀千秋 的“五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踏上 振兴中华民族的奋斗征程。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帝国主义在 华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00 万,增至战后的200 万……文化斗争是中国现代社会 政治变革的先导。1915 年9 月,《新青年》杂志的出 版,标志着彻底反封建文化运动的开始……在俄国十 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 想的知识分子,他们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积极传播者。 1918 年11 月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俄国十月革 命后中国的新的爱国民主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
——综合新华网信息
(3)请你综合五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写 出五四运动在中国文明演进历程中的历史作用。 (4分)
【解析】根据题前说明可知本题围绕五四爱国运动展 开考察,主要考查了获取与解读历史信息、提取图片 有效信息、调动与运用所学历史知识以及归纳概括的 能力。 问号(1):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 回答,也可以根据材料一(“中国工人”、“ 反封建 文化运动的开始”、“ 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 “‘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把俄国十 月革命后中国的新的爱国民主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 等)来归纳概括。五四运动的初步成果可以根据所学 知识来回答,也可以根据材料二来归纳概括。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人教版必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人教版必修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前自主学习一、新文化运动1.背景:(1)政治: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3)思想: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2.兴起:(1)标志:19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运动中心:北京大学。

(4)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

(前期)3.内容:三提倡三反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评价:(1)性质: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文化启蒙运动(思想解放运动)。

(2)积极影响:1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消极影响:1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片面性。

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做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作封建文化加以否定。

(犯绝对否定的错误)2把一切西方文化都看做是进步的。

(犯绝对肯定的错误)【疑点1】新文化运动内容之间的关系。

指点迷津:1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提倡民主以反对中国的封建专制思想,提倡科学以反对愚昧和迷信,用民主与科学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新道德是民主和科学的前提。

提倡民主就是反对封建专制,而封建专制是建立在孔子儒学旧道德的基础上的。

所以反对封建礼教、反对旧道德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就是摧毁封建专制制度的根基,让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3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

文学革命扩大了民主与科学在社会上的影响,民主与科学正是凭借广大民众易于接受的白话文得到广泛传播。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主要原因: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

2.代表人物:李大钊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先后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19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专题0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教学设计)-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学历案+课件+教学设计+测试+

专题0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教学设计)-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学历案+课件+教学设计+测试+

中国近代史(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教学设计】一、单项选择【基础题组、能力题组、拓展提升(题组)】每个题组至少15个1.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A、《中外纪闻》B、《新青年》C、《民报》D、《每周评论》2.新文化运动中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科学”的大旗,其直接目的是()A、反对专制B、反对独裁C、反对愚昧D、反对腐败3.“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北京学生于1919年的这一呐喊,体现的时代主题是()A、自由B、爱国C、平等D、博爱4.“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离,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这段文字说明五四运动中() A、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B、共产党领导成为获胜的关键C、无产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D、北洋军阀政府已经土崩瓦解5.《百年中国》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的时代的开始。

”这是因为1921年()A、爆发了五四运动B、成立的中国共产党C、发动辛亥革命D、建立了中华民国6.下列哪一词语可以形象的概括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A、开天辟地B、星火燎原C、转危为安D、当家作主B组(拓展学习)二、材料题:材料一材料二,党的奋斗目标是推动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材料三,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重申中国共产党奋斗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现阶段是民主革命,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

(1)、结合材料一归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2)、材料二中的党的奋斗目标是在哪一年确定的?通过这一奋斗目标的是哪一次会议?会议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3)、材料三中的革命纲领是在哪一次会议中制定的?如何评价这一纲领?【2.板书设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人教新课标历史初中年级《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之二

人教新课标历史初中年级《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之二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教案示例之二教案示例之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教材分析为了反对北洋军阀尊孔复孔的反动政策,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它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

前期主要是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把斗争锋芒直指孔教。

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了封建主义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

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加速了中国人民的觉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科学和民主两大口号的提山;“打倒孔家店”;提倡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2.思想政治政育:①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的前期,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②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为代表担出了“打倒孔家店”和反对旧文学,对儒家传统道德展开了猛烈的批判,是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的反封建斗争。

③十月革命后,歌颂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新内容,李大钊、陈独秀成为运动的主将。

3.能力培养:①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历史背景和内容的分析,认识1915~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化运动,提高学生从历史背景、内容来分析历史事件性质的能力。

②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主要领导人的活动和历史作用的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科学和民主两大口号的提出;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难点:“打倒孔家店”与对孔子的历史评价;新文化运动如何为五四运动奠定了基础。

教学方法讲述法教学过程提问:辛亥革命是在哪年爆发的?它的胜利果实是怎样被袁世凯窃取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导入新课)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之后,为了复辟帝制,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统编版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讲+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件

统编版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讲+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件

材料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的野蛮入侵和中国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华民族陷入水深火 热之中。为挽救国家危亡,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几乎没有间断过。然而,历次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也好,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也好,鼓吹爱国救亡和变法图强的戊戌维新也好,一次次奋起,又一次次失败。辛亥革 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主义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五四运动扭转了鸦片战争后中国不断沉沦的发展趋向,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 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条件
国内 国际
思想上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阶级上 组织上
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 展
中国各地共产党早期组 织的建立
共产国际的帮助
中共上海早期组织成立前夕,中国出版业获得了显著发展。以当时上海销路比较 广的《星期评论》为例,在该刊介绍马克思主义的37篇文章中,国民党人撰稿19 篇,以探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居多;马克思主义者撰稿14篇,主要提倡阶 级斗争学说;另有其他知识分子的文章4篇。据此可知( ) A.马克思主义传播助推出版业繁荣 B.为后来的国共合作奠定了基础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迎合时代需求 D.马克思主义传播形式的多样化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五四运动 (1)背景:巴黎和会的失败:英、美等国操纵的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2)概况
阶段
时间
城市 主力
形式
1919年5月4日
游行示威,高喊“外争主权,
第一阶段
北京 学生

内除国贼”等口号
第二阶段
1919年6月5日 起
上海
出现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 工人 商人罢市,标志着中国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3.3新民主主义革命之五四运动 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3.3新民主主义革命之五四运动 教案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课的课标要求是概述五四运动,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认识五四爱国运动取得胜利的伟大意义。

本专题主要讨论的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包括农名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运动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近代前期的一系列革命斗争均告失败,自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促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转折,也是划分新旧民主革命的标志事件。

本课主要讲五四运动至解放战争期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发展和胜利,承接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重要转折点。

2、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

该学校学生素质较高,思维活跃。

学生在初中学习过本课相关内容,但是理解程度不深。

针对以上情况,我将通过讲述历史细节、展示历史材料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深化知识,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史料让学生认识五四运动等史实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3、三维目标首先知识与能力:识记五四爱国运动的史实;认识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其次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不同人对五四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注重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形成开放性思维,对所学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最后是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五四运动了解,感悟“五四精神”,认识五四精神对当今社会的重大意义。

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综合分析,认识中共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4、教法重难点:教学重点是五四运动发展过程,难点是认识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认识五四爱国运动取得胜利的意义。

5、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演示法和讨论法。

6、教学过程首先我将花3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导入。

采用问题教学法:利用回顾上节课内容和五四青年节学校开展演讲比赛等素材。

然后提出问题:五四青年节和历史上哪件事件有关系?大家对五四爱国运动了不了解?从而以此导入新课标题: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教案-教学教案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教案-教学教案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教案-教学教案第一篇: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教案-教学教案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和标志;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基本内容;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巴黎和会对中国问题的无理决定;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五四爱国运动的意义。

二、思想教育目标:1.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

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能力培养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与五四爱国运动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与五四爱国运动关系的分析,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之间互相影响的辩证关系认识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重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本课难点:为什么说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板书设计:第24课一、新文化运动1.兴起的背景2.兴起的标志3.主要内容——四提倡、四反对4.代表人物5.历史意义6.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二、五四爱国运动1.导火线: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2.五四运动的爆发——1919年5月4日3.“六三”后五四运动进入新阶段——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4.五四爱国运动的初步胜利5.历史意义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问:五月四日是中国的什么节日呢?(五四青年节)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起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爱国运动。

这场政治运动的先声——新文化运动,则如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风,唤醒了人们的沉睡的思想,促进了广大人民尤其是青年学生的觉醒。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民族命运飘摇的岁月,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年代。

讲授新课:问:辛亥革命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的成果,同北洋军阀进行了哪些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这些都是政治领域里的斗争,政治领域里的斗争必然要放映在思想领域里。

高一历史教案-五四与新文化运动 最新

高一历史教案-五四与新文化运动 最新

五四与新文化运动民国成立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的局面不仅没有改变,而且出现全国混战的状况。

但中国的仁人志士并没有放弃奋斗。

新一轮的救国运动,在险恶的形势下蓄势待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战)爆发后,日本不顾中国的中立地位,藉口对德宣战,于1914年派兵在山东登陆,进攻德国租借地胶州湾,并占领胶济铁路全线,图谋承袭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1915年,日本向中国提出图谋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当时袁世凯、段祺瑞等北洋政府为求日本的支持,先后予以承认。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于1919年初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也派遣代表出席。

在会上,中国以战胜国的身分要求取消列强在华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并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直接交还中国。

与会列强认为前两项不属于对德和约范围,拒绝讨论;至于有关山东问题,英、法、意等国也偏袒日本。

结果,巴黎和会公然把日本承受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一项,列入对德和约的条文中。

当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举国愤怒不已。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界数千人在天安门前集会,举行示威大游行,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为口号,要求政府严惩参与对日外交的官员曹汝霖、章宗祥及陆宗舆等,并且呼吁全国一致抵制日货。

北洋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学生多人。

不久,北京学生全体罢课以示抗议,各地学生纷纷响应。

学生的爱国运动迅速扩展至全国,上海、南京、天津等大城市均掀起罢工、罢市的浪潮。

五四学生运动迅速发展成为全民爱国运动。

北洋政府知众怒难犯,只好下令撤销上述三人的职务,释放被捕学生。

最后,中国代表也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史称「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意义不单表现在政治方面,运动更使原来已出现的新文化运动迅速走向高潮。

新文化运动以「民主」与「科学」为两大旗帜,当时称之曰「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

许多知识分子大力提倡新思想、反对专制与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礼教,提倡新文学、反对八股文,使中国出现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大解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复习目标[知识目标]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兴起的标志、领袖人物及发展概况;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李大钊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五四爱国运动的初步胜利;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五四爱国运动的意义。

[能力目标](1)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和影响,认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

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先进的革命的思想对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提高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能力和培养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比较五四爱国运动和以往革命运动,认识其伟大意义,培养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分析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判断其性质,培养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考点:(1)(2)②马克思主复习方法:启发引导法、讨论分析法课前准备:课件《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计划课时:二课时复习过程:一、基础知识点拨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1)政治方面: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

(3)前期思想: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进化论。

(4)主要阵地:《新青年》。

(5)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前期实质: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2)前期内容: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①思想革命: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②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学。

(3)后期内容:宣传十月革命,宣传社会主义。

五四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

4.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

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

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不过,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后来。

5.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历史必然性)国际:①一战期间,日美加紧侵华,人民反帝情绪高涨。

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明方向。

国内:①北洋军阀政府卖国、独裁、混战。

②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使工人阶级的队伍迅速壮大(阶级条件)。

③新文化运动中形成了一个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庞大的新型知识分子群体。

新文化运动特别是对社会主义的宣传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思想条件)。

说明: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是必然的。

革命爆发的基础在于中国内部正在发生的变化。

中国人民不屈的探索与抗争及20世纪初中国经济、政治、思想结构的大变动,是爆发革命运动的内在因素。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使更多的中国人清醒,认识到必须寻求新的出路。

而十月革命,恰好为在黑暗中苦斗的中国人民指明了一条新的方向。

思考:①有人认为:“没有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就不会有‘五四运动’”。

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②“中国内部正在发生的变化”有哪些?6.五四运动的进程7.五四运动的意义(l)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各阶层作用:青年学生为先锋,工人阶级为主力,李大钊、陈独秀等是领袖。

(3)特点:①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学生、工人、市民掀起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②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多阶层参加;③地域范围广泛;④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组成部分。

(4)作用:①促成中国人民新的觉醒,启发了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了革命力量;②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③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共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二、重点、难点1.对民主和科学的分析(1)含义:①民主:指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②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

(2)引进原因:①西方由中世纪社会转向近代社会,在政治上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在经济上经历了以工业革命为标志的经济飞跃,“民主”和“科学”在西方近代化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中国要富强,必须引进之。

②新文化的目标是反对封建主义思想,封建主义有两大表现:专制思想,封建迷信和愚昧。

(3)实现的手段: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4)宣传民主和科学的特点:①把“民主”,“科学”和“打倒吃人的礼教”结合起来,与打倒孔家店结合起来,上升到伦理高度,震动了思想界和整个社会。

②既是思想革命,又是文学革命,特别是白话文。

(5)作用(意义):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一场以西方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为指导,向几千年封建主义思想进行斗争的思想解放运动。

2.后期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中的一批先进分子,极力宣传十月革命。

1918年,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第一次在中国大地上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五四运动促使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马克思主义成为这个阶段的主流。

主要表现为:(l)《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一大批先进青年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周恩来等先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3)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之间进行斗争,出现了问题和主义之争。

(4)北京的一些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到工农群众中去调查,使中共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从开始就具有注意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特点。

3.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的相同点、不同点,发生变化的社会根源相同点:前后开展的范围都主要局限于知识界和思想领域;开展的目的都是为了探索改造中国之路;都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不同点:①内容不同,前者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后者以各种新思想,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

②斗争目标:前者以反封建斗争为主,后者虽仍具有反封建性,但新文化运动阵营分裂后,内部斗争很激烈,变成了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

③运动的强度不同,前者主要是反封建礼教,后者则着重探索新的救国方案,并开始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为中共成立作了准备。

④所属性质、作用不同: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的思想运动,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属于新民主主义的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并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

原因:①五四运动前,我国思想领域封建复古逆流泛滥,维护民主共和是历史潮流。

五四后受一战和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等新思想被大量介绍到中国,并被许多人所接受。

②随着形势变化和新文化运动阵营成份的复杂化,代表了不同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发生分歧。

4.李大钊等人高举社会主义大旗的历史必然性(1)前期对民主科学的提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自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以来,先进知识分子的探索并没有找到真正的振兴中华之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后,中国人看到新的希望。

(3)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结束并没有给世界带来新的“和平曙光”,对社会主义的向往是当时世界革命的潮流之一。

(4)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屡屡失利,教训在于不能用正确的指导思想发动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李大钊的文章认真研究介绍十月社会革命,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出路和革命力量。

5.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新文化运动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同时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倾向,导致这一局限性的根本原因在于新文化运动领导者的阶级局限性和思想认识的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的前期领导者是资产阶级中先进的知识分子,他们忽视、轻视人民群众,把运动只限制在少数知识分子的圈子里,所以新文化运动没有普及到人民群众中去,没有和政治运动紧密结合,这就减少了它的实际效果。

他们的世界观、方法论还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方法论,只会形而上学、机械地看待问题,而没有形成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

这种阶级和思想认识上的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提不出切合实际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方案,因而不能给中国人民指出正确的道路。

6.新文化运动和辛亥革命在反封建方面的异同同:分别是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领域里的反封建运动,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异: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批判过保皇思想,但未能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而新文化运动作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其深刻性和彻底性大大超过辛亥革命。

它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方法归纳:辛亥革命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诸多方面的内容,而新文化运动仅侧重于思想文化方面,要紧扣题意,从反封建这一点进行比较。

7.一战期间,中国政治思想领域出现的进步潮流的相互关系及特点①民主共和。

史实:护国运动、反对张勋复辟、护法运动;②实业救国。

史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出现张謇等著名的实业家;③民主科学。

史实:新文化运动;④社会主义。

史实: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

相互关系及特点:①相互促进。

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建立民主政治,反映在文化思想领域产生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促进了社会主义的传播。

②影响深远。

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提供了条件。

8.近代前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民主主义者对待孔子和儒学的态度的特点及原因特点:(1)康有为等维新派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以儒学的形式进行宣传,使二者统一。

(2)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对孔子进行绝对否定,加以批判,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原因:(1)维新变法时期,顽固派仍有很强大的力量,康有为等借用孔子的名义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与资产阶级上层的两面性及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