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井游记》优秀-八年级下册语文PPT课件
《满井游记》.ppt
袁宏道(1568-1610), 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 广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 人。与兄宗道、弟中道, 并称“三袁”,为“公安 派”的创始者。作品多写 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 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 实有所批判。作品风格率 真自然。他的山水游记很 著名。今人钱伯城整理有 《袁宏道集笺校》。
,一刮就沙土飞扬,碎石翻滚。我拘束在一
室之中,想出去也不行。每次冒着寒
风快步走出去,总是走不到百步就又返回来。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 东直,至满井。高柳夹提,土 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 鹄。
二月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我 偕同几个朋友出东直门,到了满井。 高大的柳树夹着河堤,肥沃的土地稍 微湿润,放眼望去一片空阔的景象, 感到自己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
第二段写景 句子分别是哪些?
• 高柳夹堤(dī),土膏微润,一望空
阔,
——总写郊外春景
• 若脱笼之鹄( hú )。 ——比喻,喜悦
第2段描写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还 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分析作者描写了哪 些景物,怎么描写的?
先写全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 空阔”及其独特的感受:“若脱笼之鹄”, 再以独特感受为审美中心,分别描写“冰 皮”、“山峦”、“柳条”、“麦田”、 “游人”、“鸟”、“鱼”等种种景物,抓 住了初春的特征,运用新颖生动的比喻,描 绘了一幅幅生机勃勃,喜气洋洋的画卷。在 景物的描写中也寄寓了作者欢快、恬适的心 情。写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结构内容 •本文以优美清新的语言描绘了郊外满 井初春秀丽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寄情 山水的闲适意趣。
•第一部分(1)城中“余寒犹厉”的景象
•第二部分(2)满井春色。
•第三部分(3)抒发自己的感受和情怀。
八下第六单元《满井游记》精品PPT课件
2021/7/23
12
谢谢大家!
2021/7/23
13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就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过髻鬟一样。
3、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亮晶晶的像镜子初打开, 冷光忽然从匣中闪 现出来一般。
4、柳条将舒未舒
柳条的嫩叶将要伸展, 还伸展。
2021/7/23
5
整体感知 概括内容
•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021/7/23
6
品读赏析 美点追踪
赏读课文, 说说你从文中何处感受 到了早春气息和早春美的?
• 3、描写突出景物特点(白描):高柳、山水、
麦202田1/7/23,都是典型的北国之春的特点。
10
师生共享: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 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 在路上!
2021/7/23
11
拓展练习
•
以对春天的描写为基础,选
取一处景物,写一段话。
• 要求:
• 1、运用白描或至少一种修辞 方法。
• 2、抓住景物的特点吆!
满井游记
袁宏道
2021/7/23
1
学习目标:
1、品读课文,掌握赏析的角度,学习 赏析文章的方法。
2、联系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2021/7/23
2
燕地寒 倩女之靧面 浅鬣寸许 呷浪之鳞
廿二日 脱笼之鹄 红装而蹇者 髻鬟
2021/7/23
3
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东风时作( 起
)
2、波色乍明(初、始 )
2021/7/23
7
小组合作 主题探究
如何理解“始知郊田之外未 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满井游记ppt课件优秀课件
满井游记ppt课件优秀课件•引言•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点归纳与总结•拓展延伸与探究思考•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课后作业与巩固提升01引言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课文背景《满井游记》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所作的一篇游记散文,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北京郊区满井一带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作者简介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
他主张文学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满井游记》,使学生了解明代散文的特点和袁宏道的文学成就,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拓展阅读和写作练习。
02文本解读与赏析文章以游记的形式展开,从出发、沿途所见、到达目的地、游览过程到归来,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结构清晰情景交融语言优美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融入作者的情感和体验,使得文章既有景色的美感,又有情感的共鸣。
运用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文章语言既形象又富有诗意。
030201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通过描绘花红柳绿、莺飞燕舞等景象,展现出春天的绚丽多彩。
春天的色彩描写春风和煦、万物复苏等细节,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生机。
春天的气息在描写春天景象的同时,融入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使得文章情感真挚动人。
情感的表达描绘春天景象及表达情感精彩语句欣赏与解读“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初春时节河水解冻后的清澈与波光粼粼之美。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作者以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柳条和麦田在春风中的姿态,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此句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独特感悟,同时也暗含了对城市生活的某种批判。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9课《满井游记》课件
中心主旨:
这篇游记描绘了北京近郊一带的 早春美好的景色,曲折地表现了作者 厌倦官场生活和寄情于山石草木的情 怀。作者抓住了早春特有的景物,给 以细腻的描写,显示了早春的蓬勃生 机,物我交融,情致盎然。
冻皮始解(开始) 髻鬟之始掠也(刚) 得 欲出不得(能够) 悠然自得(得意) 2.词类活用
泉 茗 罍 蹇 (名词用作动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景物的?这篇 游记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 2.课文抓住哪些景物,通过哪些关键字词来 表现季节特征? 3.文章主旨句是哪一句? 4.文章直接书写作者心情的词语有哪些?体 现了作者什么样心情?
袁宏道
作者简介
袁宏道(1568—1610), 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广 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 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 称“三袁”,为“公安派” 的创始者。作品多写闲情逸 致,创作了大量山水游记, 写景独具慧眼,怡情悦性.语 言清新流畅,俊美潇洒,如行 云流水般舒徐自如.
文学常识:公安派
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袁 宏道、袁中道,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故世 称“公安派”。“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发端 于袁宗道,袁宏道为中坚领军人物,袁中道 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影响。文学主张:①反对 盲目尊古,主张通变。袁宏道说:“世道既 变,文亦因之。”②去伪存真,抒写性灵。 袁宏道进一步指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笔。”③推崇 民歌小说,提倡通俗文学。 缺点:作品缺乏深厚的社会内容,思想 贫乏,风格轻佻。
3、文章主旨句是哪一句?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9满井游记 (共21页)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 /
疏通文义:借助课下注释学习绿色部 分,思考红色字部分的意义,不解之
处可提出疑问。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 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 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 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 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 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 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 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 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在文章中找出不认识 的字、词。用笔在文 章中圈点出来。
燕地寒yān 花朝节zhāo 辄返zhé 廿二日nià n 脱笼之鹄 hú 倩女之靧面 huì 浅鬣寸许 liè
罍而歌者 lé i
呷浪之鳞 xiā
红装而蹇者 jiá n
以游堕事 huī
恶能无纪 wū 髻鬟 jì huá n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 // / 之乍出于匣也。
丙:春歌 南朝乐府
季节 甲 乙 丙 春天
知识点整理:
1.一词多义 时 冻风时作 (经常) 于时冻皮始解(这时) 然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但)
娟然如拭(……的样子)
乍 波色乍明 (才,刚) 冷光之乍出于匣也(突然)
冻皮始解(开始) 髻鬟之始掠也(刚) 得 欲出不得(能够) 悠然自得(得意) 2.词类活用 泉 茗 罍 蹇 (名词用作动词) 飞 走 (使动)
袁道
你 了 解 作 者 吗 ? 谈 一 谈
袁宏道(1568—1610),明代 文学家。字中郎,湖广公安 (今湖北省公安县)人。与兄 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 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作品 多写闲情逸致,创作了大量山 水游记,写景独具慧眼,怡情悦 性.语言清新流畅,俊美潇洒, 如行云流水般舒徐自如.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满井游记》(60张ppt)课件(共60张PPT)
作者简介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 中郎,湖广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与 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 派”的创始者。作品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 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 作品风格率真自然。他的山水游记很著名。 今人钱伯城整理有《袁宏道集笺校》。
公安派 袁宏道与兄宗道、弟中道合 称“三袁”,因籍贯是湖北公安, 所以称“公安派”。“公安派”在 创作上坚决反对摹拟古人,强调写 自己所想所感的东西,也就是“独 抒性灵”。他们的作品,文字清新 活泼,文笔秀逸,意趣盎然。小品 文因而在明代后期兴盛起来。
凡曝沙之鸟: 曝,晒太阳。 曝沙,在沙滩上晒太阳。 呷浪之鳞: 呷,吸而饮。鳞,借代鱼。
名词活用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泉:泉水,名词用作动词。汲水。 茗:茶,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酒杯,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蹇:跛足,引用为驴。名词用作动词, 骑驴。
一词多义
冻风时作 经常 这时
时
④
然
⑤ 曝沙之鸟,悠然自得 ⑥ 然徒步则汗流浃背 ⑦ 吴广以为然
(1)用在形容词词尾,表示 “……的样子”。如⑤ : (2)用在词头或句首,表示转折, 如 : ⑥ (3)“正确,对 ”的意思,如 ⑦ :
整体感知
这篇游记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景物的? 这篇游记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 本文以游览行踪为线索,以优美清新 的语言描绘了郊外满井早春秀丽的景色。
二月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我同几个 朋友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高大的柳树分 立在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稍微湿润,放眼 望去,空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像笼子里逃出 的天鹅。在这时,薄冰开始溶化,水波开始 发出亮光, 像鱼鳞一样的波浪一层层的,水 清澈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镜子刚刚打 开冷光突然从镜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课件-满井游记ppt
品讀課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 1、探究文章優美的意境。 ❖ 文章描敘的是什麼時候的景色,你能從文中的句子
裏找到證明的詞語嗎? (1)、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
(2)、於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 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
(3)、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
明確:柳枝、麥苗、土、冰(水)、山巒、鳥、魚、遊人
這些句子哪些詞用的生動?語言的生 動還表現在哪里?
❖ 明確:一些動詞用的極為生動傳神,如 “洗”、“拭”、 “ 曝”、“呷”。 “洗”、“拭”寫出了春天山色的清新可人、 秀麗明媚。“ 曝”、“呷”寫出了鳥魚的悠 然自得。
❖ 這些句子還巧妙運用擬人、比喻等修辭及白 描手法,使語言更加生動形象。
讀一讀
❖ 同桌間合作朗讀全文,每 人選擇一段或一部分。聽讀時, 互相糾正字音。
一、記一記字詞
檢查預習 字詞正音
廿( nià)n偕( )x燕ié( ) yān 礫( lì ) 鵠( ) h靧ú( ) huì 髻( jì ) 鬟( )h鬣uá(n ) liè 茗( mín)g罍( ) l蹇éi( ) jiǎn 浹( jiā) 曝( ) p呷ù( ) xiā 惡( wū)
白描 ----描寫對象更富神韻
白描: 一種表現手法,即使用簡練的筆墨,不 加烘托,刻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 特點:用最精練、最節省的文字粗線條地勾 勒出人、物的特徵面貌。 1、不寫背景,只突出主體。 2、不求細緻,只求傳神。 3、不尚華麗,務求樸實。 如: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
2、深入研讀課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在城裏,他“局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 請問,這是什麼原因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井, 是地名。 在北京东直门外东北三里,
明清两朝是京城近郊的一个风景区。 因有一口
古井, “井高于地, 泉高于井, 四时不落” 所以得名。
学习词语:
燕(yān)地寒
花朝(zhāo)节
百步辄(zhé)返
廿(niàn)二日
若脱笼之鹄(hú)
鲜妍(yán)明媚
如倩(qiàn)女之靧(huì)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茗(茶—煮茶) 蹇(驴—骑驴)
1、鱼鸟的特点是什么? (用原句)
2、请你悠猜然游自人得的,心情怎皆样有? 喜为气什么?
• 3、为什喜么悦第一毛段羽要鳞写鬣“之余间寒皆”,有喜第气二(段拟却人写)暖?
4、作者说“城居者未之知也”, 表达了一种什么 感情?
欲扬先抑 赞美大好春光
•对城居者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明代 文学家。 字中郎, 湖广公安 (今湖北省公安县)人。 与兄 宗道、弟中道, 并称“三袁”, 为“公安派”的创始者。 作品 多写闲情逸致, 部分篇章反映 民间疾苦, 对当时政治现实有 所批判。 作品风格率真自然。 他的山水游记很著名。 今人钱 伯城整理有《袁宏道集笺校》。
1、第一段中景色的特点是什么?
(用一个字概括)
寒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分别是哪些句子?
燕地寒, 花朝节后, 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 作则飞砂走砾。
起
——正面描写
局促一室之内, 欲出不得。 每
冒风驰 行, 未百步辄返。
快速 走
就
——侧面描写
第1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用烘托、反衬的手法, 欲扬先抑, 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 暗示作者渴 望出游的心情, 为后文做了铺垫。
选出第二节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 ( C )
①——②
②——④
A
③——④
B①
⑤——⑦
⑨
⑤——⑧
⑧
⑨
③——④
②
⑤
C ①/②
⑥——⑦
⑨ D①
③——⑤
⑨
⑧
⑥——⑧
第2段可以分几层, 请归纳层意。
可以分三层。 第一层 (从“甘二日天稍和”到“至满
井”) 交待出游日期、气候、同行者及出 第二层 游(路从线“。高柳夹堤”到“皆有喜气”) 描写满井盎然的春色。
第三层 (从“始知……”到“末之知也”) 表现作者欢快的心情。
第2段描写初春景物, 抓住了“乍暖还 寒”, 万物复苏的特点, 分析作者描写 了哪些景物, 怎么描写的?
先写全景: “高柳夹堤, 土膏微润, 一望空阔”及其独特的感受: “若脱笼之 鹄”, 再以独特感受为审美中心, 分别 描写“冰皮”、“山峦”、“柳条”、“麦 田”、“游人”、“鸟”、“鱼”等种种景 物, 抓住了初春的特征, 运用新颖生动 的比喻, 描绘了一幅幅生机勃勃, 喜气 洋洋的画卷。 在景物的描写中也寄寓了作 者欢快、恬适的心情。 写得景中有情,
于时冰皮始解, 波色乍明, 鳞浪层层, 清澈见底, 晶晶然如 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 娟然如拭, 鲜妍明 媚, 如倩女之靧面 而髻鬟之始掠也。
游人虽未盛, 泉而茗者, 罍而歌者, 红妆而蹇者, 亦时时有
凡曝沙之鸟, 呷浪之鳞,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在第二段对春天的描绘 中, 你最喜欢哪一句, 有感情地朗读, 并说 说你喜欢的理由。
妍(yán)明媚, 如倩女之(比靧喻)面而
髻鬟(huán jì)之刚始刚 掠梳也。 柳条将舒 未
舒,
分散 柔梢披风,
比麦喻田浅鬣寸许。
1、以上写景内容用白描手法写哪
些景物? 特点是什么?
高柳—土膏—水—山—柳条、麦田
万物复苏, 一片生机
2、写游人的句子是哪些? 3、名词活用动词: 泉(泉水—用泉水)
文学常识: 公安派
袁宏道与兄宗道、弟中道合称“三 袁”, 因籍贯是湖北公安, 所 以称“公安派”。 “公安派”在 创作上坚决反对摹拟古人, 强调 写自己所想所感的东西, 也就是 “独抒性灵”。 他们的作品, 文字清新活泼, 文笔秀逸, 意 趣盎然。 小品文因而在明代后期 兴盛起来。
满井游记
(一篇短小、清新的游记散文)
•第三部分(3)抒发自己的感受和情怀。
学习课文
第一部分:
作者在记述出游满井之前, 勾画出北国早 春的特有的乍暖还寒的特点; 同时又交待了出游 的时间、地点以及的迫切出游的心情。
思考: 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运用了
什么写法?
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 写 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
气候特征是“余寒犹厉”“冻风 时作”“飞沙走砾”。 表达作者 “局促一室之内, 欲出不得”的 无奈心情。
第二部分: 满井春色
天(稍和) 水(冰皮始解, 清澈见底)(静) 山(为晴雪洗, 鲜妍明媚)(静) 柳条(将舒未舒, 柔稍披风)(动) 麦田(前鬣寸许)(神奇的比喻) 游人(泉而茗 罍而歌 红装而蹇)(有声有色) 鸟鱼(悠然自得, 皆有喜气) 郊田之外有春, 而未知也(主观感受)
第二段写景 句子分别是哪些?
• 高柳夹堤(dī), 土膏微润, 一望空阔,
• 若脱笼之鹄( hú)。 ——总写郊外春景
——比喻, 喜悦
• 于是冰皮始解, 波色乍明, 鳞浪层层,
(薄冰)
(初)
• 清澈见底, 晶晶然如镜 之 新 开 而冷
(亮晶晶) (舒缓语气) (打开)
• 光之 乍 出于匣也。 (日出而林霏开: )
(突然)
散
• 山峦为晴雪所洗, 娟然如拭, 鲜…为… 所(被动句) 美好 擦
麦田浅鬣(liè)寸许
呷(xiā)浪之鳞
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jiăn)者
汗出浃(jiā)背
曝(pù)沙之鸟
毛羽鳞鬣(liè)
恶(wū)能无纪
结构内容 •本文以优美清新的语言描绘了郊外满 井初春秀丽的景色, 表现了作者寄 情山水的闲适意趣。
•第一部分(1)城中“余寒犹厉”的景象
•第二部分(2)满井春色。
燕地寒yān 花朝节 zhāo 辄返 zhé 廿二日niàn 倩女之靧面huì 脱笼之鹄 hú 浅鬣寸许 liè 罍而歌者 léi 红装而蹇者 jián 呷浪之鳞 xiā 以游堕事 huī 恶能无纪 wū 髻鬟 jìhuán
读准下列字音 廿( nià)n偕( )x燕ié( ) yān 砾( lì ) 鹄( ) h靧ú( ) huì 髻( jì ) 鬟( )hu鬣á(n ) liè 茗( mín)g罍( )lé蹇i ( ) jiǎn 浃( jiā) 曝( )p呷ù( ) xiā 恶( wū)
袁宏道: 鄙弃官场, 淡于名利, 曾长时间隐 居田园和外出游历。 本文曲折的表现厌倦都
市官场生活和寄情山石草木的逸然情怀。
导语: 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
文章用极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 情喻理。 历历如画的景物描写, 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气息, 勃勃 生机, 借景抒感, 谕示读者以 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