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高效课堂:宋诗三首
高一语文《诗三首》人教实验版必修2知识精讲
![高一语文《诗三首》人教实验版必修2知识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f426e9bac8d376eeaeaa315f.png)
高一语文必修2 《诗三首》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必修2 《诗三首》二、学习目标1、简单了解魏晋时期诗歌风格2、由《涉江采芙蓉》看古诗十九首3、由《短歌行》看汉魏风骨4、由《归园田居》析陶潜的隐逸三、课文知识分析1、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思考:何人有“所思”,“所思”又何人?看“古诗十九首”清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有一段非常有意义的评价:“《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
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得志者有几?虽处富贵,慊慊犹有不足,况贫贱乎?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谁不感慨?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有别离?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亦其常也。
失终身相守者,不知有愁,亦复不知其乐,咋一别离,则此愁难已。
逐臣弃妻与朋友阔绝,皆同此旨。
故《十九首》虽此二意,而低回反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此诗所以为性情之物。
而同有之情,人人各具,则人人本自有诗也。
但人人有情而不能言,即能言而言不能尽,故特推《十九首》以为至极。
”2、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里“忧”字出现了多次,你认为作者“忧”的是什么?这首诗的情调是怎样的?3、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到底在追求什么?四、帮你总结古诗十九首,只一“情”字耐人寻味。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一语文《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一语文《诗三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04285d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bd.png)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一语文《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登高》、《咏柳》、《春望》三首诗。
2.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感悟诗中的意境。
3.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1.背诵三首诗。
2.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2.感悟诗中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新人教版必修2高一语文《诗三首》,分别是《登高》、《咏柳》和《春望》。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情感,领略古典诗歌的魅力。
二、诗歌解析1.《登高》(1)作者简介:杜甫,唐代著名诗人,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其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被誉为“诗史”。
(2)诗歌背景:本诗作于公元762年,是杜甫流离失所时期的作品。
(3)诗歌内容:诗中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4)诗歌鉴赏: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自己的孤独、落寞和对国家的忧虑。
诗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句子,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悲凉。
2.《咏柳》(1)作者简介:贺知章,唐代诗人,字维摩,号石山居士。
其诗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
(2)诗歌背景:本诗作于公元753年,是贺知章晚年的作品。
(3)诗歌内容:诗中描绘了春天柳树的生机勃勃,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诗歌鉴赏:诗人通过对柳树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
诗中的“二月春风似剪刀”等句子,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3.《春望》(1)作者简介:王之涣,唐代诗人,字梦得,号鹿门山人。
其诗风格雄健豪放,善于抒发豪情壮志。
(2)诗歌背景:本诗作于公元752年,是王之涣晚年的作品。
(3)诗歌内容:诗中描绘了春天景色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的忧虑。
(4)诗歌鉴赏: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现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的忧虑。
诗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句子,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
高一语文《诗三首》教案(通用12篇)
![高一语文《诗三首》教案(通用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47f0eb5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c6.png)
•••••••••••••••••高一语文《诗三首》教案高一语文《诗三首》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语文《诗三首》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一语文《诗三首》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理解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感悟诗人或渴求人才,或立志建功立业,或追求平淡宁静的田园生活的情感、抱负与襟怀。
二、初步了解魏晋诗歌体裁发展变化、题材内容更加广泛的特点,体会三首诗不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三首诗思想内容的理解和感情基调的把握。
教学难点《归园田居》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的认识。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乱频仍、动荡不已的混乱时期但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与文学艺术,却十分活跃,诗歌创作也进入了“黄金时期”,产生了曹操、曹植、陶渊明这样光耀千古的伟大诗人。
本课就来学习这三位诗人的代表诗作。
二、初步感知1、教师范诗三首诗,也可放录音。
2、学生自读,对照注释读准字音,疏通文意。
3、学生放声诵读三首诗,体会诗中蕴涵的思想内容,把握诗的情感基调。
教师对诵读作适法的提示指导。
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分别找三名同学朗读,然后集体朗读。
在此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不要分小组诗论,时间宜短)和教师的点拨,明确三首诗的情感基调。
曹操的《短歌行》:慷慨、深沉,朗读时速度稍慢,但不能低沉,更不能悲戚,要读出气魄。
曹植的《白马篇》:昂扬,刚健,朗读时速度宜稍快,但不能轻飘,要读出少年英雄的气概。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喜悦,平和,宁静,速度较慢,语调宜平,要读出诗人陶醉于田园生活的喜悦心情,决不能慷慨激昂。
三、师生共同研讨1、《短歌行》是否以抒发因“人生几何”而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为主?为什么?研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诗中的具体语句中得出结论:诗人迫切希望得到更多的人才,以实现“天下归心”的政治抱负(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契阔谈燕,心念旧恩”等诗句)。
高一语文《诗三首》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诗三首》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9c72916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37.png)
高一语文《诗三首》教案设计高一语文《诗三首》教案设计《诗三首》的学习主要在于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了高一语文《诗三首》的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高一语文《诗三首》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二、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三、德育渗透目标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涉江采芙蓉》一、导入(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三、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2、自由朗读3、个人朗读四、(一)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明确:游子思乡之情。
(二)具体分析这篇文章,看文章如何表达出这种情感的!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主要意象是什么?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
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视“荷”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洁的品质。
为文章奠定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采摘花草送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常有出现。
高一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多义词解析
![高一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多义词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e1611b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42.png)
高一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多义词解析
高一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多义词解析
1、遗留: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列子·汤问·愚公移山》)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轼《赤壁赋》)
2、赠送,读(wèi):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1、对着,面对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2、应当: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诸葛亮《出师表》)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
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孔雀东南飞》)
3、处于某个地方或时候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诸葛亮《出师表》)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王羲之《兰亭集序》)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高一语文高效课堂:诗三首
![高一语文高效课堂:诗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82c0099fbb68a98271fefad7.png)
高一语文高效课堂资料夜泊牛渚①怀古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②。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①牛渚:今安徽当涂西北紧靠长江的一座山。
北端突入江中,即著名的采石矶(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
②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
谢尚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乘月泛江,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上讽咏他自己的咏史诗,大为赞赏,于是邀袁宏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诗的一开头,便写出夜晚江面上的辽阔空明,为引发融通古今的情思做好了铺垫。
B.诗人对谢尚在贫寒中被赏识的际遇非常羡慕,夜泊牛渚,怀古之情涌上心头。
C.望秋月而思古人,诗人不由得发出高亢的呐喊,呼唤那赏识自己旷世才华的伯乐。
D.这首诗的诗意简明而又单纯,没有深刻复杂的内容,却有着一份悠然不尽的神韵。
E.“空忆”的“空”字,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也暗示了这份回忆注定没有回应。
从结构上来说,“空”字有引出下文的作用。
答案:B、C。
古梅萧德藻①湘妃②危立③冻蛟脊,海月冷挂珊瑚枝。
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
【注】①萧德藻,南宋诗人。
闽清(今属福建)人。
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
因爱当地山水之美,遂移家乌程,其地有千岩之胜,故自号“千岩老人”。
②湘妃:传说舜的妻子娥皇、女英死后成为湘水之神,称湘妃,也即《楚辞》中的湘夫人。
③危立:高高地站立。
2、下面对诗歌内容及手法的分析和鉴赏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湘妃在这里有两层用意,一是作者借用其水神身份,说明所写的古梅生长在水边,二是作者又欲借湘妃的故事来表现所描写古梅也有传奇故事。
B.第一句用“冻蛟脊”一词,形象地把梅干的苍劲与梅根的盘曲之状表现出来。
C.第二句以“珊瑚枝”再次来形容梅干的错综弯曲,既形似又有神韵,“冷”字又呼应了上句的“冻”字。
D.第一、二句诗人通过联想、想象,运用“冻蛟脊”“珊瑚枝”两个新奇的比喻,描绘出了呼之欲出的古梅形象。
高一语文必修2《诗三首》预习提示和鉴赏
![高一语文必修2《诗三首》预习提示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1b5fa20b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ed.png)
⾼⼀语⽂必修2《诗三⾸》预习提⽰和鉴赏 ⼈教版语⽂必修⼆第⼆单元中《诗三⾸》分别是《短歌⾏》、《涉江采芙蓉》、《归⽥园居》,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语⽂必修2《诗三⾸》预习提⽰和鉴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必修2《诗三⾸》预习提⽰ 《涉江采芙蓉》选⾃《古诗⼗九⾸》。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所作的诗。
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批魏、晋以前⽂⼈所作的五⾔诗,既⽆题⽬,也不知作者,其中⼤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
“古诗”作品在梁代尚存59⾸(《诗品·古诗》),但今存仅30多⾸,包括《古诗⼗九⾸》在内。
《古诗⼗九⾸》在⽂学史上被称为“古诗”代表作,这⼀标题也就成为⼀个专题名称。
《涉江采芙蓉》写的是“同⼼离居”,夫妻异地的相思之苦。
妻⼦采芙蓉送给丈夫,但是丈夫却遥在天涯;丈夫思念妻⼦,却是⼀条不归路。
相隔万⾥的夫妻只能发出“忧伤以终⽼”的悲哀。
曹操的《短歌⾏》传于后世的共两⾸,课本选的是第⼀⾸。
《短歌⾏》是“汉旧歌”(《宋书·乐志》),属相和歌平调曲。
古辞已经亡佚。
乐府有“长歌”“短歌”之分,⼀般都认为是指歌声长短⽽⾔。
清⼈朱嘉徵在《乐府⼴序》中说:“《短歌⾏》,歌对酒,燕雅也。
”指出这是⽤于宴会场合的歌辞。
曹操的这⾸《短歌⾏》是创于宴乐的⾔志诗,表达了诗⼈希望延揽天下⼈才、完成统⼀⼤业的雄⼼壮志。
诗创作于宴飨宾客时,起⾸“对酒当歌”,写出⼀场盛⼤的筵席。
然⽽,诗⼈乐极悲来,油然⽣出⼈⽣苦短、只争朝⼣的感叹。
接下来转到对⼈才的渴慕,时⽽抒写⼈才难得的忧愁,时⽽抒发⼈才到来的喜悦,诗⼈或喜或悲,⼼潮起伏。
最后引⽤“周公吐哺”的典故表明他延揽天下英才的⼼志。
《归园⽥居》顾名思义,标题的含意就是归返园⽥居。
园⽥居,⼜名古⽥舍,为陶渊明在浔阳柴桑的住宅之⼀。
“据宋传及陶集诗⽂,陶住宅凡三处。
⼀为上京(⾥)闲居,⼀为园⽥居(古⽥舍),⼀为南⾥(南村)。
”(逯钦⽴校注《陶渊明集》)《归园⽥居》共五⾸,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个侧⾯描绘了诗⼈丰富充实的隐居⽣活。
人教版高一必修1《诗三首》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一必修1《诗三首》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b08b311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d2.png)
学习效果评估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讨论课件设计对学习效果的影响。通过学生反馈和评价, 我们将评估课件设计的质量和效果,为未来的教学提供参考。
总结与展望
最后,我们将总结课件设计的要点,并展望课件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我们 相信,优秀的课件设计将在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教版高一必修1《诗三 首》优秀课件
这是一份优秀的课件,为人教版高一必修1中的《诗三首》准备。通过精心设 计的布局、图文搭配和动画演示,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学习效果。
背景介绍
此部分将为学生提供有关景、文学流派等方面 的介绍。
课文简介
对于《诗三首》这篇课文,我们将介绍其故事背景、结构和主题等方面的内 容。通过深入剖析课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美。
作者简介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诗三首》的作者,包括他的生平事迹、创作背景和文学成就。通过了解作者的背景,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课件设计原则
在此部分,我们将分享课件设计的原则,包括选材与布局、图文搭配以及动 画与演示。这些原则将帮助教师制作出更具吸引力和教育效果的课件。
优秀案例展示
通过展示三个使用人教版高一必修1《诗三首》课件的优秀案例,我们将演示如何将设计原则应用于实际教学。 这些案例将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并提供灵感。
高一语文下册《诗三首》教案
![高一语文下册《诗三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84de6e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e4.png)
高一语文下册《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三首不同类型的诗歌,让学生了解不同诗体的特点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2. 引导学生通过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其阅读领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以不同的角度、方法对诗歌进行解读和评析的能力,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感悟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意蕴。
2. 掌握不同诗体的特点和修辞手法。
3. 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意象的意义和作用。
2. 学会运用鉴赏方法分析诗歌。
教学方法:1. 导读法。
2. 课堂讲解法。
3.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和互动。
4. 诗歌表演和赏析。
教学准备:1. 三首不同类型的诗歌。
2. 课件、多媒体设备。
3. 对诗歌的解读和评析。
板书设计:《菩提树下》主题:修行与领悟诗体:散文诗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借景《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主题:怀古思今诗体:古体诗修辞手法:对仗、对偶、典故、咏物《卜算子·咏梅》主题:咏物颂德诗体:现代诗修辞手法:象征、对偶、等比例句、比喻教学过程:Step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树林图,引导学生联想,并放映一段与“树”有关的视频,然后以“树”为主题组织短暂的言语游戏,激活学生大脑。
Step2. 自主学习老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菩提树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和《卜算子·咏梅》这三篇诗歌,然后每人写下对这些诗歌的感受、理解和评析。
时间为15分钟。
Step3. 小组交流学生分组,按照老师安排的方案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感悟,及对他人的看法与建议。
时间为20分钟。
Step4. 整体评析老师带领全班呈现每个小组的精彩讨论,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每篇诗歌及各组评析,采取问答方式展开讨论,及时加深理解,使得全班学生达成共识、认知更深刻。
Step5. 诗歌表演随机抽取学生表演这三首诗歌之一,展示其表演技巧和理解能力,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检测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展示班级文化的好机会。
高中语文 第7课《诗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7课《诗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80d6dfcf02768e9950e73892.png)
• 《古诗十九首》在艺术上取得很高的成就,历代对它的评价 很高,梁代钟嵘《诗品》将它列入上品,云:“文温以丽, 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刘勰《文心雕 龙·明诗》云:“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 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编辑ppt
• (2)曹操 •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
diān(颠)倒是非 珠峰之diān(巅)
自 毁出家机shūzh(纾ù()杼难) 直shū(抒)胸臆
ài(暧)暧 nuǎn(暖)暖
青青子jīn(衿) jīn(矜)持 līn(拎)起
编辑ppt
何时可duō(掇) chuò(辍)学 chuò(啜)泣 chuò(惙)然
编辑ppt
• 3.通假字
(1)鸡鸣桑树颠.(“颠”通“巅”,顶) (2)契阔谈讠·燕 (“讠燕”通“宴”) (3)山不厌.高(“厌”通“餍”,满足)
编辑ppt
• (二)多音字
遗((wyíè)遗i)遗留施 吐((ttǔù))谈 呕吐 吐
朝((zchhāáoo))朝朝露廷 当((ddāànnɡɡ))首 安当 步其 当冲 车
编辑ppt
• 2.音形辨识
jjiiǎǎoo((皎 狡))洁 兔三窟 jiǎo(绞)尽脑汁 弄巧成zhuō(拙) 相形见chù(绌) zhuó(茁)壮成长
编辑ppt
• (一)正音
• 1.字音识记
芙.蓉.(fú rónɡ) 呦.呦(yōu) 吐哺.(bǔ) 度阡.(qiān) 暧.暧(ài)
遗.(wèi) 何时可掇.(duō) 鼓瑟.(sè) 羁.鸟(jī) 樊.笼(fán)
青青子衿.(jīn) 三匝.(zā) 越陌.(mò) 守拙.(zhuō) 荫.庇(yìn)
高一语文诗三首三首知识点
![高一语文诗三首三首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9b14853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c.png)
高一语文诗三首三首知识点诗歌是语言艺术中的重要形式,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传递不同的情感和思想。
在高一语文中,学习诗歌是必修内容之一。
下面将介绍三首经典的诗歌及其知识点。
1. 《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示了壮美的自然景观。
它采用对仗工整的七言绝句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壮丽自然的赞叹之情。
知识点包括:- 对仗:诗句中的“尽”和“流”、“目”和“楼”形成了平仄对仗,增强了整首诗的韵律感。
- 押韵:每个句子的最后两个字“流”、“楼”押韵,使诗句更加和谐、朗朗上口。
- 意象描写:通过对景色的描述,诗中展现出磅礴的气势和开阔的视野,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2. 《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融入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意境。
它采用了无韵律的五言绝句形式,简洁明了,容易理解。
知识点包括:- 意境描写:通过床前明月光的描绘,表现了作者独处时的思乡之情,透露出一种安静、宁谧的氛围。
- 情感表达:诗中通过对月亮和故乡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无尽思念之情,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 现实与想象的对比:诗中的月亮带有现实的表象,而故乡却成为了内心的寄托,通过对比强化了诗歌的表达力和哲理性。
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写了作者因在他乡而与家人分离的思绪,以及在佳节之时倍加思念亲人的心情。
它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通过情感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期望。
知识点包括:- 对仗与韵律:诗歌中的“客”与“亲”、“处”与“人”形成了对仗,起到了音韵的协调作用,使整首诗读起来流畅。
- 比喻与寓意:诗中作者将自己比作孤独的客人,通过对茱萸和登高的描述,传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愿望与期待。
- 内外交融:诗中外部的节日和环境与内心的孤独和思念相互映衬,通过结构上的对比增强了读者对作者情感的共鸣和理解。
语文版语文高一语文版必修4第7课《诗三首》课件
![语文版语文高一语文版必修4第7课《诗三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38db8ed0066f5335b812112.png)
4.《白马篇》在行文结构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点拨】 诗歌开篇不叙写事情缘由,而是用“白马饰金羁, 连翩西北驰”而起,先声夺人,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 接着诗歌采用层层补叙的方法回忆游侠儿年少扬名边陲、勤 习武苦练艺、骑射技艺精湛等内容。比如“借问谁家子”以 下4句是补叙首两句“连翩西北驰”者为何人,“边城多警 急”以下4句是补叙首两句“连翩西北驰”的原因,而“长 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又是首两句“连翩西北驰”行动的 拓展和延伸等,使得游侠儿的外在形象与内在美德相互映衬, 耐人咀嚼。
资料卡片
1.走近作者 (1)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年沛 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是东汉末年著名 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能文善诗, 文章风格清俊,简约严明。诗歌现存二十 多首,气魄雄伟,格调慷慨悲凉,有很高的艺术性。著有 《曹操集》。
(2)曹植(192-232),字子建,建安时代的杰出诗人,五言 诗的奠基者。他与父亲曹操、哥哥曹丕在文学史上并称为 “三曹”,其中以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白马篇》是他 的代表作。
探究争鸣
曹操在《短歌行(其一)》中表达了哪些忧愁?请简要分 析。
【各抒己见】 ♣“人生苦短”。东汉末年,群雄奋起,众多能人志士 都想抓住机会建功立业,此时的曹操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但这些光辉的事迹也消费了他太多的时间(曹操时年已五十四 岁),况且其中又遇到了不少挫折和失败,因而他深感奋斗的 艰巨和时间流逝的无情。
2.《短歌行(其一)》中多用比兴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你能试 举几例分析一下它们的表达效果吗? 【点拨】 全诗主要运用了“比”的手法,这对抒发诗人的 思想感情,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起了重要的作用。如“譬 如朝露,去日苦多”把短暂的人生比作转瞬即逝的朝露,让 人深味诗人人生苦短的感叹。诗歌还采用连串的比兴手法,生 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思贤若渴的急切心情。如“明明如月” 二句,以明月不可掇,比喻对贤才的渴求;“乌鹊南飞”中 以乌鹊喻指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喻指贤士急于 寻找可供依托的明主。诗歌以乌鹊的形象,寄予贤士尚在徘 徊择主之意,流露出诗人唯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人教版高一下册语文课文《诗三首》及注释
![人教版高一下册语文课文《诗三首》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197a579b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fa.png)
人教版高一下册语文课文《诗三首》及注释(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小学资料、初中资料、高中资料、大学资料、文言文、中考资料、高考资料、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materials, ju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se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university materials, classical Chinese, senior high school examination material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materials, synonyms, antonym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教版高一下册语文课文《诗三首》及注释涉江采芙蓉①,兰泽多芳草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小楼”一联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 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 。 “一夜” ,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 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陆游这里写得更为 含蓄深蕴,他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 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 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借古讽今:
诗中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实则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 安、偏安江南的愤恨。颂古在于非今,落笔千载以上, 旨在千载以下。
临安春雨初霁 [ 宋 ]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诗歌内容概述:诗中描写的是江南 的春雨和书斋的闲适,寄托的是对 世态炎凉的感叹和对京华红尘的厌 倦。
世态炎凉:世态:人情世故;炎: 热,亲热;凉:冷淡。指一些人在 别人得势时百般奉承,别人失势时 就十分冷淡。
2、 诗人在尾联运用这个典故有什么用意?
暗讽统治者是“阿斗”,朝中又没有诸葛亮;
以诸葛亮自况,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小结:包含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
诗歌所表现的作者感情: 所愤之一:“愤”于金人占我河山。 所愤之二:“愤” 于投降派把持朝政,朝廷“主和”, 阻挠北伐。 所愤之三:“愤”于壮志难酬、请缨无路 所愤之四:“愤”于岁月蹉跎,年华空老。 所愤之五:“愤”于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无 人领军。 这五“愤”的根源,其实全在于南宋朝廷“主和 派”。
书愤 作者:陆游
写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
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二,这分明是时 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 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 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 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创作背景
写这首《临安春雨初霁》时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 (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 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一去不返。虽然光复中 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 暗,是日益明白。陆游自王炎调离川陕后,也于淳熙五 年(公元1178年)在蜀东归,在福建、浙江一带做低级 官吏。“怖惧几成床上伏,艰难何啻剑头饮”的处境, 和在王炎手下得以重用的情形是大不一样的。淳熙十三 年(公元1186年)春,作者奉诏入京,接受严州知州的 职务,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 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 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高效课堂精品课件 高一语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宋诗三首
要求:
1.能够准确、有感情朗读三首诗,并熟练背诵 2.根据标题、注释,了解诗歌内容,从语言、
手法、情感等角度赏析,体会诗人的情感。 3.对照幻灯片,对教材标注、丰富。
1.诗的颔联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 简要分析。(5分) 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多方面的感情,请结 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试题答案:
2. 这首诗表达的感情包括: 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
②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
③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 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
④还有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过那种自由自 在生活的愿望的流露。
(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这一句暗用了张芝的典故。据说张芝擅草书,但平时 都写楷字,人问其故,回答说,“匆匆不暇草书”,意 即写草书太花时间,所以没功夫写。陆游客居京华,闲 极无聊,所以以草书消遣。
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 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 与牢骚。陆游素来有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宏愿, 而严州知府的职位本与他的素志不合,何况觐见一次皇 帝,不知要在客舍中等待多久!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 诗人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真是无聊而可悲!
此处“横”字用得很生动,把诗人无可奈 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衬托了出来。
(静态地、傻愣愣的)
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借 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
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 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 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
那么,解脱的出路何在呢?这就很自 然地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 想。这一结尾,不但呼应了起首,顺 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 (潘伯鹰评语)。而且意味隽永,让 人想象无穷。
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 的特点吗? 用了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抗金场 面,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形象化。
首联、颔联:回顾往事,抒写渴望北伐的英雄气 概(叙事)
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这一联中的“空”字和“已”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 情?
由于投降派把持朝政,“塞上长城”只能“空自许”, 诗人的豪情壮志付诸东流。一个“空”字形象地写出诗 人因宏伟志向无法实现而产生的那种沉重的失落感。 一个“已”字生动刻画出诗人壮志未酬,岁月蹉 跎的悲愤之情。这种“愤”多么强烈,多么令人痛心疾 首,扼腕长叹。
译文
近年来做官的兴味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 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
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 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
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行草草,字字有章 法,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 试着品名茶。
呵,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 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 故乡。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机的《为顾彦先赠妇》诗中云:“京 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不仅指羁旅风霜 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 思。
陆游这里反用其意,其实是自我解嘲。“莫 起风尘叹”,是因为不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 了,然回家本非诗人之愿。因京中闲居无聊, 志不得伸,故不如回乡躬耕。“犹及清明可 到家”实为激愤之言。偌大一个杭州城,竟 然容不得诗人有所作为,悲愤之情见于言外。
1.颔联描绘了一幅意境开阔、空旷辽远,景 象苍茫、明净的暮秋景色图。(2分)
深秋时节,远远近近无数的山脉,落叶飘 零,万木萧疏,天空显得特别高远广阔; 朗朗明月笼罩着清澈的江水,江水映着月 光,如同一道白练,皎洁明净。(3分) (意合即可)
朱弦已为佳人绝, 青眼聊因美酒横。
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 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
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 我们结合《出师表》的内容来看,诗人为什么大力赞赏 《出师表》?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 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诗人以此自勉的精神。
本诗主要表现手法:
对比手法:诗中的“愤”,主要通过两个对比表现出 来。
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 自以为是“塞上长城”,然而世事多艰。理想被现实击 得粉碎。
二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早年气壮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如 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