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选择题
历史必修二选择题训练100题-高一历史试卷与试题
![历史必修二选择题训练100题-高一历史试卷与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e34a09afe4733687f21aa05.png)
历史必修二选择题训练100题试卷总分:100答题时间:100分钟中国历代王朝实行的基本经济政策是( )[1分]-----正确答案(B)1.“工商皆本”A 重农抑商B 重商主义C 海禁政策D 铁犁牛耕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它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1分]-----正确答案(B)2.商朝时期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汉时期C 隋唐时期D 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比较以下两图,其中图(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 ) [1分]-----正确答案(D)3.战国A 秦B 西汉C 东汉D 黄梅戏《天仙配》中有一句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它所反映的我国古代经济形式是()[1分]-----正确答案(A)4.小农经济A集体经济B商品经济C游牧经济D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1分]-----正确答案(D)5.灌溉A 制瓷B 耕种C 冶铁D 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说,没有任何的西方人在青铜器铸造方面能超过古代中国人。
中国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是[1分]-----正确答案(B)6.原始社会末期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 “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它指的是[1分]-----正确答案(A)7.都江堰A 郑国渠B 大运河C 赵州桥D 有关唐代“草市”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它是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 ②它有“草市尉”进行管理③它后来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④它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1分]-----正确答案(C)8.①②A ③④B ①③C ②④D 隋唐时期,不利于商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1分]-----正确答案(D)9.国家分裂A草市兴起B海禁政策C市坊分区D瓷器可分为青瓷、青白瓷和白瓷。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传。
历史必修二试题及答案
![历史必修二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19dfdc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81.png)
历史必修二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A. 实行郡县制B. 推行科举制C. 建立行省制D. 创立科举制答案:A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 阻碍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 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D. 没有影响社会阶层的流动答案:A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宣扬国威B. 寻找建文帝C. 贸易往来D. 建立殖民地答案:A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对国家进行了哪些重要的改革?A. 实行新政B. 推行新法C. 废除科举D. 推行新政答案:D5.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A. 封建制度的废除B. 资本主义的兴起C. 社会主义的建立D. 封建制度的加强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A. 鸦片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新中国的成立答案:B D2.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以下哪些?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答案:A B C D3. 以下哪些人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庄子答案:A B C D4. 以下哪些事件属于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A. 甲午战争B. 八国联军侵华C. 抗日战争D. 抗美援朝答案:A B C5.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文学作品?A. 《诗经》B. 《史记》C. 《红楼梦》D. 《水浒传》答案:A B C 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背景及其影响。
答案: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背景是西汉中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统一思想,加强中央集权。
其影响是确立了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主导地位,对后世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一必修二历史考试卷
![高一必修二历史考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f3075143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e4.png)
高一必修二历史考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秦朝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种政治制度?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世袭制D. 宗法制度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以下哪个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A. 经济发展B. 社会阶层流动C. 军事实力D. 外交关系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探索新航路B. 传播中国文化C. 贸易往来D. 显示国威4. 清朝末期,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A. 英国对中国的侵略B. 中国对英国的贸易逆差C. 清朝禁止鸦片贸易D. 英国对中国的宗教传播5.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其主要性质是?A. 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 工人阶级的罢工运动C. 知识分子的启蒙运动D. 农民阶级的起义运动...(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以保持题目数量的一致性)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汉武帝时期,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这一政策的提出者是______。
7. 唐朝的盛世被称为“______”,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8. 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郑和共进行了______次下西洋的航行。
9.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______。
10. 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5月4日,其导火线是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请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主要政治改革措施。
12. 请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四、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材料一:清朝初期,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实行了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
材料二: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4.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
材料一:五四运动是一次以学生为主力的爱国运动。
材料二:五四运动期间,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五、论述题(共30分)15. 结合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论述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过程及其特点。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考卷选择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考卷选择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f2b26fcaaedd3383c4d387.png)
一.选择:(2X35=70)1。
下列有关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技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牛耕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B。
牛耕在秦代逐渐普及全国C.汉代出现了二牛抬杠的耦犁 D。
牛耕和铁铧犁在东汉推广到淮河流域2。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古代国家通过赋税剥削农业生产者的收入B.各个朝代征收赋税的比例和数额有所不同C.儒学大师孔子认为有征收“泰半之赋”的时代D.农户交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3。
下列有关我国传统社会自然经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以小农为经营主体 B。
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C.基本做到自给自足 D。
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础4。
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B.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C.强调重视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D.其基点是努力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政治基础5。
秦王朝的下列措施为工商业的发展规定了统一标准的是:A.统一度量衡 B。
统一货币C.通行半两钱 D。
颁布《均工律》6。
下列有关汉代工商业管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实行抑商政策 B。
关税的数额相当高C.允许盐铁私营 D。
对“市”严格管理7。
战国时期的李冰曾经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 B。
郑国渠 C。
龙首渠 D。
成国渠8。
我国古代的纺织原料最早是用:① 麻② 葛③ 蚕丝④ 棉花A.① ② B。
②③ C。
① ④ D。
③ ④9。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中的“近代”的含义主要是指:A.使用机器进行生产 B。
产生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C.由私人投资兴办的 D。
受外商企业的刺激而兴起10。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主要特点不包括:A.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B。
在民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C.机器制造等重工业比较少 D。
绝大部分的缫丝等轻工业11。
南京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积极意义不包括:A。
稳定了金融市场B。
刺激了生产复苏C。
促进了物价回升D。
打击了官僚资本12。
下列有关社会主义改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高一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4a4d2c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f6.png)
高一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面哪个朝代是中国的封建王朝?
A. 唐朝
B. 清朝
C. 国民政府
D. 中华人民共和国
答案:B
2. 以下哪位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政治家?
A. 孔子
B. 居里夫人
C. 高尔基
D.
答案:A
3. 下面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A. 中国革命爆发
B. 五四运动
C. 九一八事变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答案:D
二、简答题
1. 请简述中国近代史的主要事件。
答案:中国近代史包括了晚清时期的战争和动乱、辛亥革命、北洋政府的建立、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等重要事件。
2. 请解释封建社会的特点。
答案:封建社会是一种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社会形态,主要特点包括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五等爵位制度、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以及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等。
三、论述题
请就中国近代史的转型过程进行论述。
答案:中国近代史的转型过程经历了社会风暴、政治变革和社会主义革命等阶段。
从晚清时期的战争和动乱到辛亥革命的成功,中国逐渐走向了民主革命的道路。
随后,北洋政府的建立以及抗日
战争和国共内战的爆发,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最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近代史迎来了新的篇章。
历史必修2历史试题及答案
![历史必修2历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2b444e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46.png)
历史必修2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 辛亥革命推翻了哪个封建王朝?A. 明朝B. 清朝C. 元朝D. 唐朝3. 五四运动的主要口号是什么?A. 打倒帝国主义B. 反对封建主义C. 民主与科学D.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4. 以下哪个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辛丑条约D. 望厦条约5.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A. 鲁迅B. 陈独秀C. 胡适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1. A 2. B 3. D 4. A 5. D二、填空题6.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发起的______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爱国主义运动。
7.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______的成立。
8.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______战争的胜利结束。
答案:6. 五四运动 7. 中国共产党 8. 抗日战争三、简答题9. 请简述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答案: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主要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主张驱除外侮,恢复民族独立;民权主义主张实现民主政治,保障人民权利;民生主义主张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社会公平。
四、论述题10. 论述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答案: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主义和迷信,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文学、艺术、教育等领域的革新,为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从而增强历史意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历史,汲取经验教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必修二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必修二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e37c9b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f8.png)
必修二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
请问,秦朝统一六国的第一位皇帝是:A. 秦始皇B. 汉高祖C. 汉武帝D. 唐太宗2.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朝代,其中“贞观之治”是指哪位皇帝在位期间的政治局面?A. 唐太宗B. 唐高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3. 明朝时期,实行了严格的海禁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与哪位皇帝有关?A. 明太祖B. 明成祖C. 明英宗D. 明武宗4. 下列哪项不是清朝乾隆皇帝的政绩?A. 编纂《四库全书》B. 统一新疆C. 推行科举制度D. 建立圆明园5.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爱国主义运动,它发生于哪一年?A. 1911年B. 1919年C. 1921年D. 1931年6.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伟大战争,请问,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标志是什么?A. 七七事变B. 九一八事变C. 一二八事变D. 八一三事变7. 下列哪项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特点?A. 提倡民主B. 提倡科学C. 提倡白话文D. 提倡封建礼教8.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革命,它推翻了哪个朝代的统治?A. 唐朝B. 明朝C. 清朝D. 元朝9.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最早发明的是: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印刷术10. 我国历史上的“一国两制”构想,首次提出是在哪个时期?A. 改革开放时期B. 建国初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文化大革命时期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1.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发生在_________时期。
12.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时期文帝和_________的统治时期。
13.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_________朝代。
14.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发生在_________朝代。
15. 我国历史上的“戊戌变法”发生在_________年。
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14e116e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b0.png)
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题一、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焚书坑儒C. 统一度量衡D. 修建长城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B. 强化了士族地位C. 阻碍了文化发展D. 限制了地方势力3. 元朝时期,对民族关系有哪些重要政策?A. 实行严格的民族等级制度B. 鼓励民族融合C. 禁止民族通婚D. 推行民族平等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展示国威B. 贸易往来C. 寻找宝物D. 传教布道5. 清朝末期,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改革措施过于激进B. 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C. 缺乏足够的政治支持D. 外部势力的干预二、填空题6.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______制度,以削弱诸侯的权力。
7. 唐朝的______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文化交流的中心。
8. 元朝时期,忽必烈在位期间,推行了______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
9. 明朝时期,______是著名的航海家,他七次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10. 清朝末年,______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
三、简答题11. 简述宋朝时期科举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12. 描述清朝康乾盛世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情况。
13. 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发展的意义。
四、论述题14. 论述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国家在科技、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交流与差异,并探讨这些差异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15. 以“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与近代化进程”为题,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文,分析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原因,以及近代化进程中的挑战与机遇。
五、材料分析题16. 阅读以下材料:“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等。
”根据材料,分析朱元璋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及其对明朝统治的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bd3dc6ec03d8ce2f016623a7.png)
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共50分)1.“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
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
”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脆弱性 D.连续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农经济的理解。
由“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
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
”得知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
其它是错误的,与材料不相符合。
所以选C。
2.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
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
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
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
”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B.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农经济的理解。
从材料的信息来看,B项是错误的;小农经济的农民生活非常贫困,而不是生活富足和惬意。
其它是正确的。
所以选B。
3.《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受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
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该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
该作品反映出清代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B.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C.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D.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耕作方式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该图反映了隋唐时期出现了曲辕犁。
A项是错误的;这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
B C项与材料无关。
所以选D。
4.史书记载:“苏南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营生的事实。
历史必修2考试题及答案
![历史必修2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f7cb3a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6d.png)
历史必修2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一项不是唐朝的盛世?A. 贞观之治B. 开元盛世C. 永嘉之乱D. 贞元之治2.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贸易往来B. 宣扬国威C. 寻求宝藏D. 寻找失踪的皇帝3.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哪些政策以加强中央集权?A. 废除科举制度B. 实行闭关锁国C. 强化八旗制度D. 推行“摊丁入亩”4.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甲午战争5.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是谁?A. 洪秀全B. 杨秀清C. 石达开D. 李秀成6. 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保守派的强烈反对B. 光绪皇帝的软弱C. 康有为的策略失误D. 外国列强的干预7. 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是谁?A. 孙中山B. 黄兴C. 陈独秀D. 李大钊8.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A. 巴黎和会的不公B. 学生罢课C. 工人罢工D. 农民起义9. 以下哪个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A. 辛丑条约B. 马关条约C. 南京条约D. 望厦条约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A. 1949年10月1日B. 1948年10月1日C. 1950年10月1日D. 1949年1月1日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清朝的著名皇帝?A. 顺治B. 康熙C. 乾隆D. 嘉庆2. 以下哪些事件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A. 提倡白话文B. 反对封建礼教C. 提倡科学民主D. 反对帝国主义3. 以下哪些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役?A. 淞沪会战B. 平型关大捷C. 台儿庄战役D. 百团大战4. 以下哪些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主要领导人?A. 毛泽东B. 周恩来C. 刘少奇D. 邓小平5. 以下哪些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成就?A. 土地改革B. 抗美援朝C. 一五计划D. 三大改造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清朝康熙皇帝的主要政绩。
高一历史试题(必修二全册)
![高一历史试题(必修二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a7cd6d070740be1e650e9ad7.png)
高一历史试题(必修二全册)一、选择题1.据右图判断,当时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B.火耕C.马耕D.牛耕2.“深淘滩,低作堰”是战国时代某一著名水利工程的治水名言。
这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
这项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灵渠C.京杭大运河D.井渠3.“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黄梅戏《天仙配》中的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它是指A.土地高度集中B.水利灌溉技术发达C.纺织技术发达D.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4.小说《春蚕》中描写道:“她(老通宝)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以后,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
”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B.小火轮成为通用的交通工具C.中国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D.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5.晚清时代的江苏南通有一位科举状元在甲午战争后毅然挂冠从商,积极投资实业,后被誉为“状元资本家”。
这个人应该是A.林则徐B.张謇C.孙中山D.詹天佑6.右图是农民踊跃报名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场景,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A.1927年——1937年B.1937年——1945年C.1945年——1948年D.1953年——1956年7.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
其中,时间最长、后果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A. 王明的“左”倾错误B.“大跃进”运动C. 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8.“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出自安徽农民的这首歌谣反映的是A.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实行政企分D. 设立经济特区9.20世纪70年代末的深圳,还是中国南海边的一个小渔村,如今,它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新兴城市。
高一历史练习册必修二答案
![高一历史练习册必修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210e3c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21.png)
高一历史练习册必修二答案一、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项重要的政治制度?A. 世袭制B. 郡县制C. 宗法制度D. 分封制答案:B2. 汉武帝时期,推行了哪项重要的文化政策?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推行科举制度C. 实行郡县制D. 推行均田制答案:A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主要表现在哪个方面?A. 考试内容的丰富B. 考试制度的规范化C. 考试范围的扩大D. 考试形式的多样化答案:B4. 明朝时期,海禁政策的实施对哪些方面产生了影响?A. 经济发展B. 文化交流C. 军事实力D. 所有上述方面答案:D5.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哪些重要的政策?A. 推行科举制度B. 实行海禁政策C. 推行“摊丁入亩”政策D. 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答案:C二、填空题1. 隋朝统一中国后,隋文帝杨坚推行了________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答案:均田制2. 唐朝的开元盛世,是唐朝历史上的一段________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答案:鼎盛3.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实行了________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中央集权4. 清朝乾隆年间,实行了“________”政策,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答案:改土归流5. 清朝末期,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发动了________政变,结束了短暂的变法尝试。
答案:戊戌政变三、简答题1. 请简述唐朝贞观之治的主要特点。
答案: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政治局面,其主要特点包括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发展,以及对外关系的发展,是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黄金时期。
2. 请简述清朝康乾盛世的主要成就。
答案:康乾盛世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期间的繁荣局面,主要成就包括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文化繁荣、科技和教育的进步,以及对外关系的拓展,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高峰。
结束语:通过本练习册的学习和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高一历史必修二的知识点,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历史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中必修二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中必修二历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1eb6a0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1d.png)
高中必修二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抗日战争2. 清朝末年,中国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被称为什么?A. 闭关自守B. 闭关锁国C. 闭关自固D. 闭关自封3. 辛亥革命推翻了哪个封建王朝?A. 明朝B. 清朝C. 元朝D. 唐朝4. 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A.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 国内政治腐败D. 经济危机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哪一年?A. 1945年B. 1949年C. 1950年D. 1951年6. 下列哪一项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改造?A. 土地改革B. 手工业改造C.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D. 农业合作化7. “文化大革命”期间,哪一项运动被错误地发动?A. 大跃进B. 人民公社化运动C. 文化大革命D. 反右斗争8. 下列哪个条约不是清朝与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辛丑条约C. 马关条约D. 凡尔赛条约9. 下列哪个历史人物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A. 孙中山B. 毛泽东C. 蒋介石D. 马克思10.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哪个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A. 核武器研制B. 太空探索C. 计算机技术D. 生物技术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______,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2.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______”。
13.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______社会。
14. 1953年至1957年,我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了______。
15.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进入了______新时期。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7. 简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几项重要成就。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8. 论述“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二选择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选择题](https://img.taocdn.com/s3/m/5352514d33687e21af45a92d.png)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直接导致了()A.井田制瓦解B.地主阶级政治力量壮大C.周王室的统治D.改革变法时代风潮2.井田制的本质主要体现在()A.“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C.“普天之下,莫非王土”D.“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3.下列各项工具中,用于提高冶铁质量的是()A.杜诗水排B.高转筒车C.马钧翻车D.风力水车4.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生产工具的改进和耕作技术的提高C.农民的地位比奴隶有所提高D.各诸侯国为争霸需要注重发展生产5.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冶金技术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是()A.鎏金术B.灌钢法C.水排D.铸钢法6.某同学向图书馆借阅《红楼梦》《苏州府志》《天工开物》三本书,计划写一篇研究性学习的论文。
下列选项最有可能成为这篇论文主题的是()A.唐代苏州的风俗B.元代的海外贸易C.明清江南的手工业D.晚清的文学创作7.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B.制瓷、冶矿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8.“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这一商业现象不可能出现于()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9.“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上述场景和右图《纸币铜版拓片》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最早同时出现于()A.春秋B.唐代C.北宋D.明代10.乔家大院是清代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
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出现的历史条件主要有()①小农与市场联系加强②小城镇经济空前繁荣③政府放弃歧视商人的政策④工商业的繁荣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11.封建社会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 A.“富者”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B.“贫者”农业生产积极性不高C.土地私有制的发展D.国家支持“富者”兼并土地12.隋唐时期,促进商业发展的因素不包括()A.农业经济的发展B.手工业的发展C.大运河的开通D.纸币的发行13.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①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③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④妨碍中国与世界的正常往来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4.唐朝时期在广州设立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是()A.柜坊B.市舶使C.瓦肆D.邸店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一、选择题1.最早率船队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是()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2.新航路开辟后,促使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是由()A.陆路——海路B.地中海区域——大西洋沿岸C.波罗的海——大西洋沿岸D.大西洋沿岸——地中海区域3.以下是马克思对17世纪某国的描述:马克思说:“几乎独占了东印度的贸易及欧洲西南部和东北部之间的商业往来。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2):参考答案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2):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524bcfcf84b9d528ea7aca.png)
专题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解析】(19世纪)90年代初,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封建社会”是指在封建自然经济依旧占统治地位的同时,出现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经济形态,因此有杨宗濂既投资棉纺织工业又大量购买田产现象的存在,故答案为D项。
A项“开始松动”说法错误,排除;一战期间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排除B项;清政府允许设厂,是刺激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但不是推动购置地产的因素,排除C项。
2.A3.D【解析】根据表格反映的棉纱进口量的大幅增加,说明当时棉纺织业较多采用洋纱来织布,对中国的手工纺纱业造成冲击,手工纺纱业逐步走向破产。
故答案为D项。
洋纱代替土纱导致纺与织的分离,A项说法错误,排除A项;洋纱的大量进口导致纺纱业遭到沉重打击,不是织布业受到打击,排除B项;洋布代替土布导致耕与织的分离,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
点睛:本题的解答要注意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时“纺”与“织”的分离、“织”与“耕”的分离的含义。
“纺”与“织”的分离是指购买洋纱来织布,“织”与“耕”的分离是指购买洋布代替土布,家庭手工业不再从事纺织业的生产。
4.C【解析】根据题干时间可知是抗战前夕,钢铁、机器等战略物资的大量进口和产量的提高,有利于全民族的抗日战争,C项正确。
表格信息无法体现官僚资本在中国形成,排除A。
仅仅根据进出口量的数据无法得出当时国民经济结构的实际状况,因此不能得出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结论,排除B。
轻工业产品的进口量下降,间接反映出轻工业的发展,说明民族工业是在发展的,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图表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钢铁、机器等战略物资进口增加”,运用所学知识可知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5.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战败,为了扩大税源,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从速变计,招商承办”体现了这一政策,故D选项正确;当时清政府是为了扩大税源,不是抵制列强资本输出,故A选项错误;洋务运动推动了工业化的起步,故B选项错误;清政府的目的是扩大税源,不是大力扶植民营企业,故C选项错误。
历史:必修二选择题100题精练
![历史:必修二选择题100题精练](https://img.taocdn.com/s3/m/d2adf8134a7302768e99397d.png)
高一历史必修二(1—4)期末练习1、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耜铁农具曲辕犁A.播种方式的变革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2、关于右图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是继汉代犁耕发展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B.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C.与旧犁相比具有省力、提速、耕作随心所欲的特点D.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3、下列现象中能够体现出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特征的是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B.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C.均有无而通万物 D.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4、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其内容形象地反映了陕西民间剪纸河北民间剪纸A.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D .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5.唐人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但后人一直认为秘色瓷开始生产于五代,直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十多件精美的秘色瓷,最终印证了唐代就生产秘色瓷而非五代。
以上材料说明获取史料的有效途径有:①文学记载侧面反映 ②考古发掘 ③史书记载 ④民间传说A .①②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6.1980年,湖南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了包含“嫦娥奔月”内容的帛画,由此可以看出①丝织品是当时百姓的主要衣料 ②汉代丝织品达到了很高水平③汉代的绘画水平已经相当高超④中国人二千多年前的飞天梦想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7.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艺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 .商周/铁器一唐宋/陶器一明清/瓷器B .商周/青铜器一唐宋/瓷器一明清/棉布C .商周/漆器一唐宋/青铜器一明清/瓷器D .商周/玉器一唐宋/漆器一明清/玻璃8.张籍的《贾客乐》:“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
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2957604d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0c.png)
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
1.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世纪的结束?
A. 罗马帝国的灭亡
B. 法国大革命
C. 古希腊的兴起
D.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2. 宋代中国的科技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个领域?
A. 数学
B. 航海技术
C. 药学
D. 铁制武器的制造
3. 下列哪位人物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
A. 达芬奇
B. 亚历山大大帝
C. 孔子
D. 伊丽莎白一世
4. 欧洲的工业革命最早起源于哪个国家?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意大利
5. 哪一场战争对中国近代史影响最为深远?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甲午战争
C. 抗日战争
D. 高返战争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请简述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2. 解释一下什么是农民工。
3. 简要描述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状况。
4. 阐述一下英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三、论述题(30分)
请从以下三个选题中选择一个进行论述,字数不少于500字。
1. 描述一下中国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独特特点。
2. 详细分析法国大革命对欧洲及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
3. 就当前中国农村发展问题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以上为试题内容,请同学们根据题目要求准备答题。
祝好运!。
高一历史必修二选择题
![高一历史必修二选择题](https://img.taocdn.com/s3/m/caf9279d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c7.png)
【导语】做好练习题,巩固已学的知识是很重要的。
下⾯是⽆忧考收集整理的⾼⼀历史必修⼆选择题练习题⽬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家学习。
1、先秦时期,古代中国的农耕⽅式经历了从“⼑耕⽕种”到“铁犁⽜耕”的转变。
那么,中国传统农业的 主要耕作⽅式是(C)A、⽯器锄耕B、⼑耕⽕种C、铁犁⽜耕D、机械化耕种 2、在中国封建社会,如果有⼀位地主想扩⼤地产,其主要途径是(C) A、将公⽥化为私⽥ B、⽴军功获得赏赐⼟地 C、⼟地兼并 D、吞并井⽥制下农民的⼟地 3、下列有关“男耕⼥织”式⼩农经济产⽣的不利影响中,不正确的是(B). A、狭⼩的⽣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导致难以扩⼤再⽣产 B、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C、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抵御天灾⼈祸的能⼒有限 4、⼩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这主要是因为(C) A、⼩农经济下形成了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 B、⼩农经济阻碍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C、⼩农经济是⼀种⾃给⾃⾜的⾃然经济且占据主导地位 D、⼩农经济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5、为唐宋时期我国经济重⼼的逐步南移打下基础的是哪⼀时期的江南开发(C)A、春秋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战国时期 6、在古代地区性或全国性市场中,⽐较常见的商品应⽣产于(C)A、家庭⼿⼯业B、官营⼿⼯业C、民营⼿⼯业D、外国商品 7、明朝中期,苏州东城“⽐屋皆⼯织作”,杭州成东北“机杼之声,⽐户相闻”,这反映了(A)A、民营丝织业的兴盛B、官营丝织业的⾏省C、民营制瓷业的形成D、资本主义⽣产关系已经形成 8、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进⼊繁荣时期是(B)A、新⽯器时代晚期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 9、下列制瓷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D) ①⽩瓷②青瓷③彩瓷④珐琅彩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 10、下列各项中与城市经济繁荣⽆关的⼀项是(B)A、交⼦B、榷场C、⽡肆D、夜市 11、宋代诗⼈刘迎在诗中写道:迄今井⾢幼荒凉,居民⽣资惟榷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必修二选择题1、先秦时期,古代中国的农耕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
那么,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C)A、石器锄耕B、刀耕火种C、铁犁牛耕D、机械化耕种2、在中国封建社会,如果有一位地主想扩大地产,其主要途径是(C)A、将公田化为私田B、立军功获得赏赐土地C、土地兼并D、吞并井田制下农民的土地3、下列有关“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中,不正确的是(B).A、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再生产B、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C、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4、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这主要是因为(C)A、小农经济下形成了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B、小农经济阻碍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C、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且占据主导地位D、小农经济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5、为唐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打下基础的是哪一时期的江南开发(C)A、春秋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战国时期6、在古代地区性或全国性市场中,比较常见的商品应生产于(C)A、家庭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民营手工业D、外国商品7、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成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A)A、民营丝织业的兴盛B、官营丝织业的行省C、民营制瓷业的形成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形成8、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进入繁荣时期是(B)A、新石器时代晚期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9、下列制瓷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D)①白瓷②青瓷③彩瓷④珐琅彩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10、下列各项中与城市经济繁荣无关的一项是(B)A、交子B、榷场C、瓦肆D、夜市11、宋代诗人刘迎在诗中写道:迄今井邑幼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
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
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C)A、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激烈B、宋朝海外贸易发达C、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边境贸易频繁D、商业税收成为宋朝国库财富的重要来源12、明清时期徽商和晋商崛起过程的相似点不包括(A).A、开始时都经营冶铁业致富B、经营行业比较广泛C、都涉足金融领域D、都把买卖做到国外13、清朝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
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其中的“机户”和“机匠”之间的关系应是(B)A、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B、基本上是纯经济关系,属于雇佣关系C、地主与农民的关系D、相当完善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14、明清时期“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所起的相似作用在于(C)①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②延续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过程③延续了汉唐以来对外交往的局面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5、有史书记载:明朝时期,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长期如吾土,则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顷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
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A、当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大量棉花纺织品投入市场C、有的城市发展成为棉纺织业中心D、商品经济渗透浙江农村16、马克思说:“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纯依靠国家政权的帮之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力。
”明清政府的做法(B)A、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一致B、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与马克思的观点有本质的相似性17、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主要原因是(A)A、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鸦片战争前,中国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C、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促使自然经济的解体D、鸦片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促使自然经济的解体18、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提出“自强”口号的本质目的是(B)A、壮大地方实力派的势力B、挽救清王朝的统治C、壮大汉族地主的统治D、挽救中华民国统治的危机19、下列企业中,不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的是(C).①江南制造总局②福州船政局③轮船招商局④继昌隆缫丝厂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以下各项中能体现上述思想的活动是(B)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创办轮船招商局C、创办北洋水师D、创办京师同文馆21、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多集中于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B)A、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B、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解体较早C、沿海地区官僚地主首先接触西方,创办近代企业D、最早与西方进行贸易,思想比较开放22、继昌隆缫丝厂等近代民族企业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的主要区别是(D)A、使用机器生产还是手工劳动B、对外国资金是否有依赖性C、工资高低是否由技术决定D、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23、我们认为洋务运动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依据主要是(C)A、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统治B、洋务运动学习了西方的科学技术C、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D、洋务运动吸收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24、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主要原因是(C)A、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B、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缓和与地主阶级的矛盾C、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D、缓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借以抵制中国革命25、甲午年状元张謇被甲午战争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
此举表明张謇(A)①把救亡图存作为时代的使命②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③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基础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6、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迅猛。
其特点主要是(A)A、面粉、棉纺、化工等行业发展迅猛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C、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D、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27、下列哪些因素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A).①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与膨胀②日本全面侵华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8、如果我们把树苗比喻成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那么在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之中的“夏天”,树苗所呈现的状态应当是中国近代的(B)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B、国民政府统治前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29、中国民族工业遭受毁灭性打击应当是在(D)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B、国民政府统治前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30、下列有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A、经历了近90年的发展史B、是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基础C、始终受到反动政府的阻挠和限制D、外国对华经济侵略对其发展有双重作用31、左图中的建设成就是在何时取得的?(B)A、一五计划期间B、二五计划期间C、*期间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32、1956年以后,中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最终(C)A、没收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成分B、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成分C、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成分D、上缴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成分33、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A)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B、三大改造的完成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D、“*”的结束34、1956年,中国*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A)A、召开八大,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B、发动大跃进运动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D、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35、1957-1966年是我国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A)A、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C、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36、1975年,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的状态,其主要原因是(B)A、*着手恢复和调整国民经济B、*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C、极“左”思想遭到彻底批判D、“*”动乱接近尾声37、1978年,在中国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之所以说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因为它(B)A、系统地批判了*以来的“左”的错误B、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C、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D、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38、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根本上看这是(C)A、由中国*的政党性质决定的B、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由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D、*理论指导的结果3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C)A、民主集中制B、改革开放C、实事求是D、团结一致向前看40、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下列有关此次会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全会指出:在多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
B、全会指出:“要采取一系列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
”C、全会指出:应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
D、全会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4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以谁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B)A、*B、*C、江泽民D、*4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其措施之一是废除人民公社体制。
那么,人民公社体制在中国先后存在约(B)A、10多年B、20多年C、30多年D、40多年43、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主要表现在(B)A、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B、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44、1978年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D)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强调在管理上的宏观调控C、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方式D、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4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其中非公有制经济不包括(A)A、集体经济B、个体经济C、私营经济D、中外合资企业46、《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曾这样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歌词中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指的是(A)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B、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C、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的发展D、设立香港和澳门为特别行政区4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C)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8、当今,被海内外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地方是(D)A、海南岛B、深圳C、大连D、上海浦东49、20世纪末,中国政府积极实施对外开放“走出去”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