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届试题及自测练习

合集下载

初一自我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自我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自我能力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数学表达式?A. 2 + 3 = 5B. 3 × 4 = 12C. 4 ÷ 2 = 6D. 5 - 2 = 72. 英语中,“apple”的意思是:A. 香蕉B. 苹果C. 橙子D. 梨3. 以下哪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做事认真负责?A. 画蛇添足B. 亡羊补牢C. 一丝不苟D. 画龙点睛4.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物理现象描述?A.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 物体的重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D. 温度升高,液体的体积一定增大5.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化学元素符号?A. 水 - H2OB. 铁 - FeC. 氧 - O2D. 碳 - C26.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历史事件?A. 秦始皇统一六国B. 汉武帝开疆拓土C. 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D. 以上都是7.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地理现象?A. 地球自转一周是24小时B. 地球公转一周是365天C. 地球的赤道周长是4万公里D. 以上都是8.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生物分类?A. 植物界、动物界、微生物界B. 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C. 植物界、动物界、细菌界D. 植物界、动物界、病毒界9.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计算机操作?A. Ctrl + C 是复制B. Ctrl + V 是粘贴C. Ctrl + X 是剪切D. 以上都是10.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音乐术语?A. 节奏 - RhythmB. 旋律 - MelodyC. 和声 - HarmonyD. 以上都是答案:1-5 B, B, C, B, B;6-10 D, D, D, D, 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3厘米和4厘米,那么斜边的长度是________厘米。

12. 英语中,“Thank you”的中文意思是________。

13.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________。

国开形成性考核01233《人类与社会》自测练习(1-10)试题及答案

国开形成性考核01233《人类与社会》自测练习(1-10)试题及答案

国开形成性考核《人类与社会》自测练习(1-10)试题及答案(课程ID:01233,整套相同,如遇顺序不同,Ctrl+F查找,祝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第一章人类的产生与发展题目:1.宇宙大爆炸是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推断出来的一个假设。

(X)题目:2.太阳是太阳系的主要成员,它占整个系统总质量的99.9%。

(V)题目:3.地球表层不是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的区域空间。

(X)题目:4.地球表层环境由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五大要素构成。

哦!(V)题目:5.最古老的原始地壳大约出现在37亿年前。

(V)题目:6、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他们之间有着一定的近亲关系。

(V)题目:7、猿与人都有A、B、O、AB等血型。

(V)题目:8、劳动在猿变成人的过程中没有起到作用。

(X)题目:9、爪哇猿人是白色人种的祖先。

(X)题目:10、有人认为20万年前非洲的一个妇女是现今全世界人的祖先。

(V)题目:11、据估算,一万年前,地球上原始人类约有一千万。

(V)题目:12、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区域差异上。

(V)题目:13、“农民工潮”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破坏了当地的社会秩序。

(X)题目:14、共同生活在一个地域上是民族唯一最稳定的特征。

(X)题目:15、中国汉语在历史地理条件影响下形成七大方言体系。

(V)第二章人类社会发展与资源题目:1、广义的资源指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V)题目:2. 狭义的资源指人类生存与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物质要素,即自然资源。

(X)题目:3、资源具有社会效应性和稀缺性的两个重要特征。

(V)题目:4、无论人类社会如何发展,技术如何进步,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总是固定不变的。

(X)题目:5、社会资源是指人类创造的、除自然资源之外的其它所有资源的总称。

(V)题目:6. 不可再生资源是指相对于地质年代而言不能再生的各种资源。

(X)题目:7、人的需求可分为生存需求、享乐需求和自我发展需求三个层次,其中自我发展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上学期10月自主检测试题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上学期10月自主检测试题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上学期10月自主检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都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答案。

每小题1分,共16分)1.“收入增加理财忙,住房宽敞心头亮;秀美山川建家园,交通发展道路畅;餐桌品种难认全,轿车进家成时尚;终身学习教育热,通信便捷新式样”。

上述百姓生活的写照,说明了我国()A.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显著提高B.人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积极参与政治生活C.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不断变化D.已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 下表是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统计注:xx1。

从上表(含注)中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有()①国民经济快速发展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③城乡发展不够协调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3.右图的注释是:“要想融入集体,健康成长,应该把M翻过来!”(Me=我,We=我们)。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个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得到全面发展②个人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复杂的社会③学会合作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④在集体中要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4. 若要给右边漫画配一句话注解,以揭示它的主要寓意,最贴切的是()A.冷漠他人能得悠闲自在B.视而不见才能保持冷漠C.勇往直前是因挫折难免D.冷漠他人就是冷漠自己5.“每人前进一小步,社会前进一大步。

”这句公益广告语告诉人们( )A.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B.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C.人的生存和发展会受到社会制度和环境的制约D.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6.如今,“中式英语”正猛烈地冲击着英语的词汇库,据美国“全球语言监督”机构的报告显示,自1994年以来,英语的新词借用汉语词数量独占鳌头。

这段材料反映的文化现象是()A.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B.弘扬中华文化,抵御外来文化C.汉语已经成为世界性语言 D.文化的差异性已经消失7. 下列关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8.右侧漫画表明()①挫折是普遍存在的②挫折具有双重影响③挫折是人生的财富④应该正确对待挫折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9. 某总经理对刚应聘的大学毕业生说:“你的文凭仅代表你的文化程度,你要想在我们这里干下去,就必须继续‘充电’,并将你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4年下半年自测试题及解答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4年下半年自测试题及解答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题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到x 轴的距离是 ____.答案:3解析: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个点到x 轴的距离等于该点的纵坐标的绝对值。

对于点P (2,−3),其纵坐标为−3,所以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3|=3。

2、若分式x+1x−2的值为0,则x 的值为 ____.答案:−1解析:根据分式值为0的条件,分子必须为0且分母不能为0。

对于分式x+1x−2,我们有:x +1=0 x −2≠0 解第一个方程得x =−1,该解满足第二个条件x −2≠0,所以x =−1。

3、计算:√12−|−2|+(√3−1)0−4sin60∘=____.答案:−2解析:首先计算√12,由于12=4×3,所以√12=2√3。

接着计算绝对值|−2|,得|−2|=2。

然后计算零指数幂(√3−1)0,任何非零数的零次幂都是1,所以(√3−1)0=1。

最后计算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4sin60∘,由于sin60∘=√32,所以4sin60∘=4×√32=2√3。

将以上结果代入原式,得:√12−|−2|+(√3−1)0−4sin60∘=2√3−2+1−2√3=−24、在三角形ABC中,若∠A = 60°,∠B = 40°,则∠C = _______.A. 60°B. 80°C. 100°D. 120°答案:B解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有∠A+∠B+∠C=180∘。

已知∠A=60∘,∠B=40∘,代入得:∠C=180∘−60∘−40∘=80∘5、已知点P(a,b)在第四象限,则ab____0,a−b____0.答案:<;>解析:由于点P(a,b)在第四象限,根据坐标系的性质,我们知道在第四象限内,x坐标为正,y坐标为负。

《森林病虫害防治》自测练习试题与答案

《森林病虫害防治》自测练习试题与答案

《森林病虫害防治》自测练习试题与答案一、填空1、目前我国危害较严重的十大森林病虫鼠害有()、()、杨树蛀干害虫、()、()、松突圆蚧、湿地松粉蚧、()、松叶蜂及森林害鼠等。

2、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方针是()。

3、森林病虫害防治实行森林经营者责任制是指()。

4、森林病虫害防治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四率”是指()、()、()、()。

5、昆虫的触角分为3部分,从基部开始依次叫()节、()节和()节。

6、昆虫的成虫一般有1对复眼,其功能是();昆虫通常还有()个单眼,其作用是()。

7、咀嚼式口器由上唇、()、()、()和舌五部分组成。

8、昆虫每个胸节分四面,分别称为()板、()板和()板;腹节是由()板和()板组成。

9、翅脉在翅上的分布形式称为(),翅面上由纵脉和横脉及翅缘围成的小区称()。

10、昆虫飞行时前后翅是靠()、()和()连接起来的。

11、昆虫的产卵器一般由3对产卵瓣组成,分别称为()、()、(),但常有一对退化。

12、昆虫体壁从内向外依次由()、()和表皮层组成;表皮层依次分为()、()和上表皮;上表皮一般()、()和最外层的()。

13、昆虫体型外长物包括()、()、()、()、距及微毛、微小突起;皮细胞腺有()、()、胶腺、()、()、()等。

14、昆虫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其中消化道又分为()、中肠和(),中肠液的()对杀虫剂在体内的溶解度有重要影响。

15、昆虫呼吸系统包括气门、气管和(),气门是气管在身体()上的开口,昆虫的呼吸是靠()作用由()进入虫体来完成的。

16、昆虫的背血管前端为细长管道是动脉、后段是心脏,由()组成;昆虫血液为黄、绿或灰色,组成包括()和()。

17、昆虫的排泄器官主要有()、()和()。

18、昆虫的神经系统由()系统、()系统和()系统组成。

19、初孵不久的虫体比卵大得多,是因其()未形成,身体柔软,幼虫()来伸展体壁的结果。

20、昆虫的性比一般说来是在()左右。

个体心理测试题库及答案

个体心理测试题库及答案

个体心理测试题库及答案1. 个体心理测试题库及答案1.1 测试题一:请根据以下选项,选择最符合你情绪状态的描述。

A. 我感到非常快乐和满足。

B. 我感到有些焦虑和不安。

C. 我感到非常沮丧和失落。

D. 我感到平静且没有特别的情绪波动。

答案:A1.2 测试题二:当你面临困难时,你倾向于采取以下哪种应对策略?A. 寻求他人的帮助。

B. 独自解决问题。

C. 避免问题,不做任何应对。

D. 尝试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答案:B1.3 测试题三:你认为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A. 外向的,喜欢社交。

B. 内向的,喜欢独处。

C. 情绪化的,容易受情绪影响。

D. 理性的,善于分析。

答案:C1.4 测试题四:在团队合作中,你通常扮演什么角色?A. 领导者,喜欢指挥和组织。

B. 支持者,乐于帮助他人。

C. 执行者,擅长完成任务。

D. 协调者,擅长沟通和调解。

答案:D1.5 测试题五:你更倾向于哪种学习方式?A. 通过阅读和写作学习。

B. 通过听和讨论学习。

C. 通过观看和观察学习。

D. 通过实践和体验学习。

答案:A1.6 测试题六:你如何对待自己的错误?A. 忽视它,继续前进。

B. 从中学习,避免再次犯错。

C. 感到沮丧,难以释怀。

D. 寻求他人的帮助和建议。

答案:B1.7 测试题七:在新的社交场合中,你通常如何表现?A. 积极加入,主动与人交流。

B. 观察一段时间,然后慢慢加入。

C. 保持沉默,等待他人主动。

D. 感到紧张,避免参与。

答案:C1.8 测试题八:你认为自己最大的优点是什么?A. 创造力。

B. 领导力。

C. 同情心。

D. 组织能力。

答案:D1.9 测试题九:你如何对待自己的失败?A. 接受它,从中吸取教训。

B. 感到沮丧,难以接受。

C. 忽视它,继续前进。

D. 寻求他人的帮助和建议。

答案:A1.10 测试题十:你更倾向于哪种决策方式?A. 基于逻辑和分析。

B. 基于直觉和感觉。

C. 基于他人的意见。

D. 基于经验和过往。

江苏省南通市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学期2024-2025学年自测试题及解答

江苏省南通市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学期2024-2025学年自测试题及解答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通市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学期自测试题及解答一、基础知识与积累(本大题有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1、看拼音,写词语。

shī qíng huà yì_jǐng xiàng_diǎn rán_shèn zhòng qí shì_答案:诗情画意;景象;点燃;甚是奇事解析:本题考查了看拼音写汉字和汉字读音,汉字读音注意声韵调,汉字书写注意字形笔画顺序,不要写错别字。

2、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矗立(chù zhù)____ 沸腾(fèi fú)____ 缝隙(fèng féng)____答案:chù√;fèi√;fèng√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多音字读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腊月呼啸抵御惊弓之鸟B. 适宜吩咐厌倦不可思义C. 严峻眷恋惊惶翻箱到柜D. 慷慨蜜饯抵御念念不望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汉字字形的辨析能力。

A项,全部正确,无错别字。

B项,“不可思义”存在错别字,应为“不可思议”,意指原有神秘奥妙的事,不是根据常理可以想象的到的,故“义”应为“议”。

C项,“翻箱到柜”存在错别字,应为“翻箱倒柜”,意指形容彻底翻检,也比喻毫无保留地拿出自己的东西,故“到”应为“倒”。

D项,“念念不望”存在错别字,应为“念念不忘”,意指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故“望”应为“忘”。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爷爷退休后,养花种草成了他唯一的爱好,每天他都乐此不疲地忙碌着。

B. 同学们听说要去春游,都兴高采烈地议论纷纷,兴奋不已。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南市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学期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南市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学期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南市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学期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与积累(本大题有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屹立(yì)~~ 蜿蜒(yán)~~ 镌刻(juān)~~ 惟妙惟肖(xiào)B.精湛(zhàn)~~ 黝黑(yǒu)~~ 媲美(pì)~~ 匀称(chèn)C.轻蔑(miè)~~ 渗透(shèn)~~ 拮据(jū)~~ 顷刻间(qǐng)D.剽悍(piāo)~~ 掂量(diān)~~ 踌躇(chú)~~ 馈赠(guì)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词语中加点字读音的掌握。

选项A,读音均正确,屹立(yì)、蜿蜒(yán)、镌刻(juān)、惟妙惟肖(xiào),均符合汉字的标准读音,故A正确。

选项B,黝黑(yǒu)读音错误,应为黝黑(yǒu hēi),故B错误。

选项C,顷刻间(qǐng)读音错误,应为顷刻间(qǐng kè jiān),其中“顷”应读qǐng,故C错误。

选项D,馈赠(guì)读音错误,应为馈赠(kuì zèng),其中“馈”应读kuì,故D错误。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汉字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

B.在清凉的山泉边,我闭上眼睛,让身体充份地放松。

C.他因为热爱这份工作,所以做得很投入,也从不记较个人得失。

D.这次郊游,同学们带了很多食品,有面包、饼干、饮料、水果和蛋糕等。

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句子中错别字的辨析能力。

选项A,句子中无错别字,汉字被形象地比喻为一群孩子和鲜花,表述生动且准确,故A正确。

选项B,存在错别字,“充份”应为“充分”,表示足够(多用于抽象事物),故B 错误。

自我检查试题及答案

自我检查试题及答案

自我检查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地球是平的B. 地球是圆的C. 地球是三角形D. 地球是正方形答案:B2. 光速在真空中的速度是多少?A. 299,792公里/秒B. 299,792公里/小时C. 299,792米/秒D. 299,792米/小时答案:C3.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哺乳动物?A. 狗B. 猫C. 鸟D. 鲸鱼答案:C4. 以下哪个国家不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A. 中国B. 法国C. 德国D. 俄罗斯答案:C5. 以下哪个元素的化学符号是“Fe”?A. 铜B. 铁C. 氧D. 氢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以下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 氧气支持燃烧B. 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C. 金属钠在水中会爆炸D.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答案:A、B、D7. 以下哪些选项是计算机编程语言?A. PythonB. JavaC. SwiftD. Photoshop答案:A、B、C8. 以下哪些选项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A. 铁B. 钙C. 锌D. 钠答案:A、C9. 以下哪些选项是太阳系的行星?A. 地球B. 火星C. 冥王星D. 木星答案:A、B、D10. 以下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 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7摄氏度B. 人体正常心率约为60-100次/分钟C. 人体正常血压为120/80毫米汞柱D. 人体正常血红蛋白浓度为10-15克/分升答案:A、B、C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______。

答案:皮肤12. 牛顿的第二定律公式是______。

答案:F=ma13. 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的元素是______。

答案:氢14. 光的三原色是______。

答案:红、绿、蓝15.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

答案:牛顿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细胞的基本结构。

答案: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黑龙江省数学小学四年级上学期2024年自测试题及解答参考

黑龙江省数学小学四年级上学期2024年自测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4年黑龙江省数学小学四年级上学期自测试题及解答参考一、选择题(本大题有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下列哪个数是质数?A. 21B. 39C. 41D. 67答案:C解析:质数是指在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不再有其他因数的数。

选项A的21可以被3和7整除,选项B的39可以被3和13整除,选项D的67是质数,但选项C的41也是质数,并且数值更小,更符合一般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学习范围。

因此正确答案是C。

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A. 17厘米B. 34厘米C. 22厘米D. 60厘米答案:B解析: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周长= 2 × (长 + 宽)。

根据题意,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5厘米,所以它的周长= 2 × (12 + 5) = 2 × 17 = 34厘米。

因此,正确答案是B。

其他选项都不符合长方形周长的计算结果。

3、下列哪个数是24的因数?A. 7B. 8C. 9D. 10答案:B. 8解析:一个数的因数是指能够整除该数的正整数。

24可以被1, 2, 3, 4, 6, 8, 12, 和 24整除。

在给出的选项中,只有8是24的因数。

4、如果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那么它的周长是多少?A. 10厘米B. 15厘米C. 20厘米D. 25厘米答案:C. 20厘米解析: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P=4×a),其中(a)是正方形的边长。

因此,若边长为5厘米,则周长(P=4×5)厘米 = 20厘米。

5、小华有12个糖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请问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多少个糖果?A. 2个B. 3个C. 4个D. 6个答案:B解析:小华有12个糖果,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可以通过除法计算每个小朋友分到的糖果数。

计算过程:12 ÷ 4 = 3 所以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3个糖果,正确答案是B。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道德与法治初二上学期自测试题及解答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道德与法治初二上学期自测试题及解答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道德与法治初二上学期自测试题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以下行为中,属于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是( )A.小东未经同意就拿走小明的课外书B.小红为参加学校艺术节比赛,连夜练习弹琴,影响了邻居休息C.小丽在超市购物后,如实对购买的商品进行评价D.小亮在微信朋友圈里任意发布同学的私人信息答案:C解析:本题要求选出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行为。

选项A,小东未经同意就拿走小明的课外书,侵犯了小明的财产权,是违法行为,不属于正确行使公民权利,故A不符合题意。

选项B,小红连夜练习弹琴,影响了邻居休息,侵犯了邻居的休息权,是违法行为,不属于正确行使公民权利,故B不符合题意。

选项C,小丽在超市购物后,如实对购买的商品进行评价,是依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属于正确行使公民权利,故C符合题意。

选项D,小亮在微信朋友圈里任意发布同学的私人信息,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是违法行为,不属于正确行使公民权利,故D不符合题意。

2、下列属于法律鼓励我们做的行为是( )A.依法纳税B.保护野生动物C.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D.遵守交通规则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法律鼓励公民做的行为的理解。

选项A,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法律要求我们必须做,不属于法律鼓励我们做的行为,故A不符合题意。

选项B,保护野生动物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法律鼓励我们做的行为,故B符合题意。

选项C,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法律要求我们必须做,不属于法律鼓励我们做的行为,故C不符合题意。

选项D,遵守交通规则是公民应尽的责任,法律要求我们必须做,不属于法律鼓励我们做的行为,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3、下列选项中,属于公民基本权利的是()A. 依法纳税B. 保守国家秘密C. 依法服兵役D. 财产权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公民的基本权利。

选项A,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不是权利,故A错误。

人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3月份 自主检测数学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3月份 自主检测数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如图,已知ABC 中,4AB AC ==,6BC =,在BC 边上取一点P (点P 不与点B 、C 重合),使得ABP △成为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点P 共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2.在ABC 中,AB 边上的中线3,6,8CD AB BC AC ==+=,则ABC 的面积为( )A .6B .7C .8D .9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DAB =30°,点E 为AB 的中点,DE ⊥AB ,交AB 于点E ,DE =3,BC =1,CD =13,则CE 的长是( )A .14B .17C .15D .134.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圆方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所示),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25,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是a 、b ,那么2()a b + 的值为( ).A .49B .25C .13D .15.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C =90°,AC =7,∠BAC 的角平分线AD 交BC 于点D ,则点D 到AB 的距离是( )A .3B .4C .7(21)D .7(21)6.如图是甲、乙两张不同的矩形纸片,将它们分别沿着虚线剪开后,各自要拼一个与原来面积相等的正方形,则( )A.甲、乙都可以B.甲、乙都不可以C.甲不可以、乙可以D.甲可以、乙不可以7.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4cm,A是正方体的一个顶点,B是侧面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一只蚂蚁在正方体的表面上爬行,从点A爬到点B的最短路径是()A.9 B.210C.326+D.128.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则第三边长是()A.5 B.4 C.34D.4或349.由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C为直角三角形的是()A.∠A+∠B=∠C B.∠A:∠B:∠C=1:3:2C.a=2,b=3,c=4 D.(b+c)(b-c)=a²10.我国南宋著名数学家秦九韶的著作《数书九章》里记载有这样一道题:“问有沙田一块,有三斜,其中小斜五里,中斜十二里,大斜十三里,欲知为田几何?”这道题讲的是:有一块三角形沙田,三条边长分别为5里,12里,13里,问这块沙田面积有多大?题中“里”是我国市制长度单位,1里=500米,则该沙田的面积为()A.7.5平方千米B.15平方千米C.75平方千米D.750平方千米二、填空题1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 =AD,BC=DC,点E为AD边上一点,连接BD、CE,CE 与BD交于点F,且CE∥AB,若∠A =60°,AB=4,CE=3,则BC的长为_______.12.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6,AD =8,矩形内一动点P 使得S △PAD =13S 矩形ABCD ,则点P 到点A 、D 的距离之和PA +PD 的最小值为_____.13.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有云:“今有木长二丈,围之三尺.葛生其下,缠木七周,上与木齐.问葛长几何?”大意为:有一根木头长2丈,上、下底面的周长为3尺,葛生长在木下的一方,绕木7周,葛梢与木头上端刚好齐平,则葛长是______尺.(注:l 丈等于10尺,葛缠木以最短的路径向上生长,误差忽略不计)14.在ABC ∆中,10AB cm =,17AC cm =,BC 边上的高为8cm ,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2cm .15.如图所示,“赵爽弦图”是由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的,记图中正方形ABCD ,正方形EFGH ,正方形MNKT 的面积分别为123,,S S S ,已知12310S S S ++=,则2S 的值是____.16.如图,在Rt ABC ∆中,90ABC ∠=,DE 垂直平分AC ,垂足为F ,//AD BC ,且3AB =,4BC =,则AD 的长为______.17.如图,△ABC 中,∠ABC =45°,∠BCA =30°,点D 在BC 上,点E 在△ABC 外,且AD =AE=CE,AD⊥AE,则ABBD的值为____________.18.如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连接小正方形的三个格点可得△ABC,则AC边上的高的长度是_____________.19.如图,Rt△ABC中,∠C=90°,AB=5,BC=4,斜边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边BC于点D,连接AD,线段CD的长为_________.20.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4,CD=3,∠ABC=∠ACB=∠ADC=45°,则2________BD .三、解答题21.定义:有一组邻边均和一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叫做邻和四边形.(1)如图1,四边形ABCD中,∠ABC=70°,∠BAC=40°,∠ACD=∠ADC=80°,求证:四边形ABCD是邻和四边形.(2)如图2,是由50个小正三角形组成的网格,每个小正三角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已知A、B、C三点的位置如图,请在网格图中标出所有的格点.......D.,使得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为邻和四边形.(3)如图3,△ABC中,∠ABC=90°,AB=2,BC=3D,使四边形ABCD是邻和四边形,求邻和四边形ABCD的面积.22.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8,BC=10,E 为CD 边上一点,将△ADE 沿AE 折叠,使点D 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1)求BF 的长;(2)求CE 的长.23.如图所示,已知ABC ∆中,90B ∠=︒,16AB cm =,20AC cm =,P 、Q 是ABC ∆的边上的两个动点,其中点P 从点A 开始沿A B →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 ,点Q 从点B 开始沿B C A →→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 ,它们同时出发,设出发的时间为ts .(1)则BC =____________cm ;(2)当t 为何值时,点P 在边AC 的垂直平分线上?此时CQ =_________?(3)当点Q 在边CA 上运动时,直接写出使BCQ ∆成为等腰三角形的运动时间.24.在ABC ∆中,AB AC =,CD 是AB 边上的高,若10,45AB BC ==.(1)求CD 的长.(2)动点P 在边AB 上从点A 出发向点B 运动,速度为1个单位/秒;动点Q 在边AC 上从点A 出发向点C 运动,速度为v 个单位秒()v>1,设运动的时间为()0t t >,当点Q 到点C 时,两个点都停止运动.①若当2v =时,CP BQ =,求t 的值.②若在运动过程中存在某一时刻,使CP BQ =成立,求v 关于t 的函数表达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25.问题情境: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同学们围绕“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度,求三角形的面积”开展活动,启航小组同学想到借助正方形网格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图(1)、图(2)都是6×6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操作发现,启航小组同学在图(1)中画出△ABC ,其顶点A ,B ,C 都在格点上,同时构造长方形CDEF ,使它的顶点都在格点上,且它的边EF 经过点A ,ED 经过点B .同学们借助此图求出了△ABC 的面积.(1)在图(1)中,△ABC 的三边长分别是AB = ,BC = ,AC = .△ABC 的面积是 .(2)已知△PMN 中,PM =17,MN =25,NP =13.请你根据启航小组的思路,在图(2)中画出△PMN ,并直接写出△RMN 的面积 .26.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 经过点C (a ,a ),且交x 轴于点A (m ,0),交y 轴于点B (0,n ),且m ,n 满足6m -+(n ﹣12)2=0.(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及C 点坐标;(2)过点C 作CD ⊥AB 交x 轴于点D ,请在图1中画出图形,并求D 点的坐标;(3)如图2,点E (0,﹣2),点P 为射线AB 上一点,且∠CEP =45°,求点P 的坐标.2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是坐标原点,ABC ∆,ADE ∆,AFO ∆均为等边三角形,A 在y 轴正半轴上,点0()6,B -,点(6,0)C ,点D 在ABC ∆内部,点E 在ABC ∆的外部,32=AD ,30DOE ∠=︒,OF 与AB 交于点G ,连接DF ,DG ,DO ,OE .(1)求点A 的坐标;(2)判断DF 与OE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直接写出ADG ∆的周长.28.(1)如图1,在Rt △ABC 和Rt △ADE 中,AB =AC ,AD =AE ,且点D 在BC 边上滑动(点D 不与点B ,C 重合),连接EC ,①则线段BC ,DC ,EC 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式为 ;②求证:BD 2+CD 2=2AD 2;(2)如图2,在四边形ABCD 中,∠ABC =∠ACB =∠ADC =45°.若BD =9,CD =3,求AD 的长.29.(知识背景) 据我国古代《周髀算经》记载,公元前1120年商高对周公说,将一根直尺折成一个直角,两端连接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如果勾是3,股是4,那么弦就等于5,后人概括为“勾三、股四、弦五”.像3、4、5这样为三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应用举例)观察3,4,5;5,12,13;7,24,25;…可以发现这些勾股数的勾都是奇数,且从3起就没有间断过,并且勾为3时,股14(91)2=-,弦15(91)2=+; 勾为5时,股112(251)2=-,弦113(251)2=+; 请仿照上面两组样例,用发现的规律填空:(1)如果勾为7,则股24= 弦25=(2)如果勾用n (3n ≥,且n 为奇数)表示时,请用含有n 的式子表示股和弦,则股= ,弦= .(解决问题)观察4,3,5;6,8,10;8,15,17;…根据应用举例获得的经验进行填空:(3)如果,,a b c 是符合同样规律的一组勾股数,2a m =(m 表示大于1的整数),则b = ,c = ,这就是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构造勾股数组的公式. (4)请你利用柏拉图公式,补全下面两组勾股数(数据从小到大排列)第一组: 、24、 :第二组: 、 、37.30.已知,矩形ABCD 中,AB =4cm ,BC =8cm ,AC 的垂直平分线EF 分别交AD 、BC 于点E 、F ,垂足为O .(1)如图1,连接AF 、CE .求证:四边形AFCE 为菱形.(2)如图1,求AF 的长.(3)如图2,动点P 、Q 分别从A 、C 两点同时出发,沿△AFB 和△CDE 各边匀速运动一周.即点P 自A →F →B →A 停止,点Q 自C →D →E →C 停止.在运动过程中,点P 的速度为每秒1cm ,设运动时间为t 秒.①问在运动的过程中,以A 、P 、C 、Q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有可能是矩形吗?若有可能,请求出运动时间t 和点Q 的速度;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 的速度为每秒0.8cm ,当A 、P 、C 、Q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求t 的值.【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在BC 边上取一点P (点P 不与点B 、C 重合),使得ABP △成为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情况分析:AP BP =、AB BP =、AB AP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别对三种情况逐个分析,即可得到答案.【详解】根据题意,使得ABP △成为等腰三角形,分AP BP =、AB BP =、AB AP =三种情况分析:当AP BP =时,点P 位置再分两种情况分析:第1种:点P 在点O 右侧,AO BC ⊥于点O∴22172AO AB BC ⎛⎫=-= ⎪⎝⎭设OP x =∴2227AP AO OP x =+=+∵4AB AC ==∴132BO BC == ∴3BP BO OP x =+=+ ∴27=3x x ++∴2x =-,不符合题意;第2种:点P 在点O 左侧,AO BC ⊥于点O设OP x =∴2227AP AO OP x ++∴3BP BO OP x =-=-273x x +=-∴2x =,点P 存在,即1BP =;当AB BP =时,4BP AB ==,点P 存在;当AB AP =时,4AP AB ==,即点P 和点C 重合,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的点P 共有:2个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勾股定理、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勾股定理、一元一次方程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2.B解析:B【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中线定义,根据条件先确定ABC 为直角三角形,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得228AC BC = ,最后根据12ABC AC BC ∆=⋅求解即可. 【详解】 解:如图,在ABC 中,AB 边上的中线,∵CD=3,AB= 6,∴CD=3,AB= 6,∴CD= AD= DB ,12∠∠∴=,34∠=∠ ,∵1234180∠+∠+∠+∠=︒,∴1390∠+∠=︒,∴ABC 是直角三角形,∴22236AC BC AB +==,又∵8AC BC +=,∴22264AC AC BC BC +⋅+=,∴22264()643628AC BC AC BC ⋅=-+=-=,又∵12ABC AC BC ∆=⋅, ∴128722ABC S ∆=⨯=,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中位线的应用,熟练运用三角形的中线定义以及综合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关键要懂得: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获知一条边上的中线等于这一边的一半,那么就可考虑它是一个直角三角形,通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内角和定理来证明一个三是直角三角形.3.D解析:D【解析】【分析】连接BD ,作CF ⊥AB 于F ,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BD=AD ,AE=BE ,得出∠DBE=∠DAB=30°,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D=AD=2DE=233DE=3,证出△BCD 是直角三角形,∠CBD=90°,得出∠BCF=30°,得出BF=12BC=12,3BF=32,求出EF=BE+BF=72,在Rt△CEF中,由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连接BD,作CF⊥AB于F,如图所示:则∠BFC=90°,∵点E为AB的中点,DE⊥AB,∴BD=AD,AE=BE,∵∠DAB=30°,∴∠DBE=∠DAB=30°,BD=AD=2DE=233,∵BC2+BD2=12+(32=13=CD2,∴△BCD是直角三角形,∠CBD=90°,∴∠CBF=180°-30°-90°=60°,∴∠BCF=30°,∠BFC=90°,∴∠BCF=30°,∴BF=12BC=12,332,∴EF=BE+BF=72,在Rt△CEF中,由勾股定理得:227313 22⎛⎫⎛⎫+=⎪⎪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和逆定理是解题的关键.4.A解析:A【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以及勾股定理,结合图形进行分析发现:大正方形的面积即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25,也就是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是25,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是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小正方形的面积即2ab=12,据此即可得结果.【详解】根据题意,结合勾股定理a2+b2=25,四个三角形的面积=4×12ab=25-1=24,∴2ab=24,联立解得:(a+b )2=25+24=49.故选A.5.C解析:C【分析】过点D 作DE ⊥AB 于点E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可得:DE =DC =x ,则BE =72-x ,进而可得到AE =AC =7,在Rt △BDE 中,应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详解】过点D 作DE ⊥AB 于点E ,则∠AED =90°,AE =AC =7,∵△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C =AC =7,AB =22AC +BC =72,在Rt △AED 和Rt △ACD 中,AE =AC ,DE =DC ,∴Rt △AED ≌Rt △ACD ,∴AE =AC =7,设DE =DC =x ,则BD =7-x ,在Rt △BDE 中,222BE +DE =BD ,即:()()22272-77-x x +=, 解得: 7(21)x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运用方程思想是解题的关键.6.A解析:A【解析】试题分析:剪拼如下图:乙故选A考点:剪拼,面积不变性,二次方根7.B解析:B【分析】将正方体的左侧面与前面展开,构成一个长方形,用勾股定理求出距离即可.【详解】解:如图,AB=22++=.(24)2210故选:B.【点睛】此题求最短路径,我们将平面展开,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斜边就可以了.8.D解析:D【详解】解:∵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①当5是此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时,设另一直角边为x,则由勾股定理得到:x22-;53②当5是此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时,设另一直角边为x,则由勾股定理得到:x故选:D9.C解析:C【分析】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或最大角是否是90°即可.【详解】A、∠A+∠B=∠C,可得∠C=90°,是直角三角形,错误;B、∠A:∠B:∠C=1:3:2,可得∠B=90°,是直角三角形,错误;C、∵22+32≠42,故不能判定是直角三角形,正确;D、∵(b+c)(b﹣c)=a2,∴b2﹣c2=a2,即a2+c2=b2,故是直角三角形,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10.A解析:A【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而结合直角三角形面积求法得出答案.详解:∵52+122=132,∴三条边长分别为5里,12里,13里,构成了直角三角形,∴这块沙田面积为:12×5×500×12×500=7500000(平方米)=7.5(平方千米).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正确得出三角形的形状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11【分析】连接AC交BD于点O,由题意可证AC垂直平分BD,△ABD是等边三角形,可得∠BAO=∠DAO=30°,AB=AD=BD,BO=OD,通过证明△EDF是等边三角形,可得DE=EF=DF,由勾股定理可求OC,BC的长.【详解】连接AC,交BD于点O,∵AB=AD,BC=DC,∠A=60°,∴AC垂直平分BD,△ABD是等边三角形,∴∠BAO=∠DAO=30°,AB=AD=BD=4,BO=OD=2,∵CE∥AB,∴∠BAO=∠ACE=30°,∠CED=∠BAD=60°,∴∠DAO=∠ACE=30°,∴AE=CE=3,∴DE=AD−AE=1,∵∠CED=∠ADB=60°,∴△EDF是等边三角形,∴DE=EF=DF=1,∴CF=CE−EF=2,OF=OD−DF=1,22OC CF OF3∴-=22BC=OB+OC=7∴7【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熟练运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是本题的关键.12.2【分析】根据S△PAD=13S矩形ABCD,得出动点P在与AD平行且与AD的距离是4的直线l上,作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E,连接DE,BE,则DE的长就是所求的最短距离.然后在直角三角形ADE中,由勾股定理求得DE的值,即可得到PA+PD的最小值.【详解】设△PAD中AD边上的高是h.∵S△PAD=13S矩形ABCD,∴12AD•h=13AD•AB,∴h=23AB=4,∴动点P在与AD平行且与AD的距离是4的直线l上,如图,作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E,连接BE,DE,则DE的长就是所求的最短距离.在Rt△ADE中,∵AD=8,AE=4+4=8,DE=22228882AE AD+=+= ,即PA+PD的最小值为82.故答案8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三角形的面积,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得出动点P所在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13.【分析】这种立体图形求最短路径问题,可以展开成为平面内的问题解决,展开后可转化下图,所以是个直角三角形求斜边的问题,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详解】解:如图,一条直角边(即木棍的高)长20尺,另一条直角边长7×3=21(尺),222021+=29(尺).答:葛藤长29尺.故答案为:29.【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关键是把立体图形展成平面图形,本题是展成平面图形后为直角三角形按照勾股定理可求出解.14.36或84【分析】过点A作AD⊥BC于点D,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BD、CD,再分点D在边BC上和在CB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分别求出BC的长度,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过点A 作AD ⊥BC 于点D ,∵BC 边上的高为8cm ,∴AD=8cm ,∵AC=17cm ,由勾股定理得: 22221086BD AB AD =-=-=cm ,222217815CD AC AD =-=-=cm ,如图1,点D 在边BC 上时,BC=BD+CD =6+15=21cm ,∴△ABC 的面积=12BC AD =12×21×8=84cm 2, 如图2,点D 在CB 的延长线上时,BC= CD −BD =15−6=9cm ,∴△ABC 的面积=12BC AD =12×9×8=36 cm 2, 综上所述,△ABC 的面积为36 cm 2或84 cm 2,故答案为:36或84.【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作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难点是在于要分情况讨论.15.103. 【分析】 根据八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四边形ABCD ,EFGH ,MNKT 是正方形,得出CG=NG ,CF=DG=NF ,再根据()21S CG DG =+,22S GF =,()23S NG NF =-,12310S S S ++=,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八个直三角形全等,四边形ABCD ,EFGH ,MNKT 是正方形∴CG=NG ,CF=DG=NF∴()2222122S CG DG CG DG CG DG GF CG DG =+=++=+22S GF =()22232S NG NF NG NF NG NF =-=+-∴2222212322310S S S GF CG DG GF NG NF NG NF GF ++=+⋅+++-⋅== ∴2103GF =故2103S = 故答案为103.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用到的知识点由勾股定理和正方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6.258【分析】 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 的长,再根据DE 垂直平分AC 得出FA 的长,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AFD ∽△CBA ,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得出结论.【详解】∵Rt △ABC 中,∠ABC=90°,AB=3,BC=4,∴=5;∵DE 垂直平分AC ,垂足为F ,∴FA=12AC=52,∠AFD=∠B=90°, ∵AD ∥BC ,∴∠A=∠C ,∴△AFD ∽△CBA , ∴AD AC =FA BC ,即AD 5=2.54,解得AD=258;故答案为258.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知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7【解析】【分析】过A 点作BC 的垂线,E 点作AC 的垂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对应角相等计算得出∠DAM=15°,在AM 上截取AG=DG ,则∠DGM=30°,设DM=a,通过勾股定理可得到DG=AG=2a ,2)a ,1)a ,1)a ,代入计算即可.【详解】过A 点作AM ⊥BC 于M 点,过E 点EN ⊥AC 于N 点.∵∠BCA =30°,AE=EC∴AM=12AC ,AN=12AC ∴AM=AN 又∵AD=AE ∴R t∆ADM ≅ R t∆AEN (HL)∴∠DAM=∠EAN 又∵∠MAC=60°,AD ⊥AE∴∠DAM=∠EAN=15°在AM 上截取AG=DG ,则∠DGM=30°设DM=a,则 DG=AG=2a ,根据勾股定理得:GM=3a,∵∠ABC =45°∴AM=BM=(32)a +∴BD=(31)a +,AB=2(32)a +,∴()()62262231a AB BD a++==+ 故答案为:62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于三角形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关键是能根据已知条件构建全等三角形及构建等腰三角形将15°角转化为30°角,本题有较大难度.18.355【详解】 四边形DEFA 是正方形,面积是4; △ABF,△ACD 的面积相等,且都是 ×1×2=1. △BCE 的面积是:12×1×1=12. 则△ABC 的面积是:4﹣1﹣1﹣12=32.在直角△ADC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C=222+1=5. 设AC 边上的高线长是x .则12AC•x=52x=32, 解得:x=355.故答案为355. 19.78. 【解析】∵∠C =90°,AB =5,BC =4,∴AC =2254- =3.∵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边BC 于点D ,∴BD =AD .设CD =x ,则AD =BD =4-x ,在Rt △ACD 中,2223(4)x x +=- ,解得:78x =.故答案为:78. 20.41【解析】作AD′⊥AD ,AD′=AD ,连接CD′,DD ′,如图:∵∠BAC+∠CAD=∠DAD′+∠CAD ,即∠BAD=∠CAD′,在△BAD 与△CAD ′中,;BA CA BAD CAD AD AD ===⎧⎪∠∠'⎨⎪⎩∴△BAD ≌△CAD′(SAS ), ∴BD=CD′,∠DAD′=90°,由勾股定理得,∠D′DA+∠ADC=90°,由勾股定理得BD 2=41.故答案是:41.三、解答题21.(1)见解析;(2)见解析;(3)【分析】(1)先由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求得∠ACB 的度数,从而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证得AB=AC=AD ,按照邻和四边形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2)以点A 为圆心,AB 长为半径画圆,与网格的交点,以及△ABC 外侧与点B 和点C 组成等边三角形的网格点即为所求.(3)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C 的长,再分类计算即可:①当DA=DC=AC 时;②当CD=CB=BD 时;③当DA=DC=DB 或AB=AD=BD 时.【详解】(1)∵∠ACB =180°﹣∠ABC ﹣∠BAC =70°,∴∠ACB =∠ABC ,∴AB =AC .∵∠ACD =∠ADC ,∴AC =AD ,∴AB =AC =AD .∴四边形ABCD 是邻和四边形;(2)如图,格点D 、D'、D''即为所求作的点;(3)∵在△ABC 中,∠ABC =90°,AB =2,BC =23, ∴AC =()22222234AB BC +=+=,显然AB ,BC ,AC 互不相等.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DA =DC =AC=4时,如图所示:∴△ADC 为等边三角形,过D 作DG ⊥AC 于G ,则∠ADG =160302⨯︒=︒, ∴122AG AD ==, 22224223DG AD AG =-=-=,∴S △ADC =1423432⨯⨯=,S △ABC =12AB×BC =23, ∴S 四边形ABCD =S △ADC +S △ABC =63;②当CD =CB =BD =23时,如图所示:∴△BDC 为等边三角形,过D 作DE ⊥BC 于E ,则∠BDE =160302⨯︒=︒,∴12BE BD ==3DE ===,∴S △BDC =132⨯= 过D 作DF ⊥AB 交AB 延长线于F ,∵∠FBD=∠FBC -∠DBC =90︒-60︒=30︒,∴DF=12S △ADB =122⨯=,∴S 四边形ABCD =S △BDC +S △ADB =;③当DA =DC =DB 或AB =AD =BD 时,邻和四边形ABCD 不存在.∴邻和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或【点睛】本题属于四边形的新定义综合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等知识点,数形结合并读懂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2.(1)BF 长为6;(2)CE 长为3,详细过程见解析.【分析】(1)由矩形的性质及翻折可知,∠B=90°,AF=AD=10,且AB=8,在Rt △ABF 中,可由勾股定理求出BF 的长;(2)设CE=x ,根据翻折可知,EF=DE=8-x ,由(1)可知BF=6,则CF=4,在Rt △CEF 中,可由勾股定理求出CE 的长.【详解】 解:(1)∵四边形ABCD 为矩形,∴∠B=90°,且AD=BC=10,又∵AFE 是由ADE 沿AE 翻折得到的,∴AF=AD=10, 又∵AB=8,在Rt △ABF 中,由勾股定理得:,故BF 的长为6.(2)设CE=x ,∵四边形ABCD 为矩形,∴CD=AB=8,∠C=90°,DE=CD-CE=8-x ,又∵△AFE 是由△ADE 沿AE 翻折得到的,∴FE=DE=8-x ,由(1)知:BF=6,故CF=BC-BF=10-6=4,在Rt △CEF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CF +CE =EF ,∴2224+x =(8-x),解得:x=3,故CE 的长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利用勾股定理求解是本题的关键.23.(1)12;(2)t=12.5s 时,13 cm ;(3)11s 或12s 或13.2s【分析】(1)由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2)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PC = PA =t ,则PB =16-t .在Rt △BPC 中,由勾股定理可求得t 的值,判断出此时,点Q 在边AC 上,根据CQ =2t -BC 计算即可;(3)用t 分别表示出BQ 和CQ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分BQ =BC 、CQ =BC 和BQ =CQ 三种情况,分别得到关于t 的方程,可求得t 的值.【详解】(1)在Rt △ABC 中,BC 2222212016AC AB =-=-=(cm ).故答案为:12;(2)如图,点P 在边AC 的垂直平分线上时,连接PC ,∴PC = PA =t ,PB =16-t . 在Rt △BPC 中,222BC BP CP +=,即2221216)t t +-=(, 解得:t =252. ∵Q 从B 到C 所需的时间为12÷2=6(s ),252>6, ∴此时,点Q 在边AC 上,CQ =25212132⨯-=(cm );(3)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CQ =BQ 时,如图1所示,则∠C =∠CBQ .∵∠ABC =90°,∴∠CBQ +∠ABQ =90°,∠A +∠C =90°,∴∠A =∠ABQ ,∴BQ =AQ ,∴CQ =AQ =10,∴BC +CQ =22,∴t =22÷2=11(s ).②当CQ =BC 时,如图2所示,则BC +CQ =24,∴t =24÷2=12(s ).③当BC =BQ 时,如图3所示,过B 点作BE ⊥AC 于点E ,则BE 121648205AB BC AC ⋅⨯===, ∴CE 2222483612()55BC BE =-=-==7.2. ∵BC =BQ ,BE ⊥CQ ,∴CQ =2CE =14.4,∴BC +CQ =26.4,∴t =26.4÷2=13.2(s ).综上所述:当t 为11s 或12s 或13.2s 时,△BCQ 为等腰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方程思想及分类讨论思想等知识.用时间t 表示出相应线段的长,化“动”为“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注意方程思想的应用.24.(1)CD=8;(2)t=4;(3)12-=t v t(26t ≤<) 【分析】(1)作AE⊥BC于E,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BE=12BC,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E,再用等面积法可求出CD的长;(2)①过B作BF⊥AC于F,易得BF=CD,分别讨论Q点在AF和FC之间时,根据△BQF≌△CPD,得到PD=QF,建立方程即可求出t的值;(3)同(2)建立等式关系即可得出关系式,再根据Q在FC之间求出t的取值范围即可.【详解】解:(1)如图,作AE⊥BC于E,∵AB=AC,∴BE=12BC=25在Rt△ABE中,()2222AE=AB BE=1025=45--∵△ABC的面积=11BC AE=AB CD 22⋅⋅∴BC AE4545 CD===8AB⋅⨯(2)过B作BQ⊥AC,当Q在AF之间时,如图所示,∵△ABC的面积=11AC BF=AB CD22⋅⋅,AB=AC∴BF=CD在Rt△CPD和Rt△BQF中∵CP=BQ,CD=BF,∴Rt△CPD≌Rt△BQF(HL)在Rt △ACD 中,CD=8,AC=AB=10 ∴22AD=AC CD =6-同理可得AF=6∴PD=AD=AP=6-t ,QF=AF-AQ=6-2t由PD=QF 得6-t=6-2t ,解得t=0,∵t >0,∴此种情况不符合题意,舍去;当Q 点在FC 之间时,如图所示,此时PD=6-t ,QF=2t-6由PD=QF 得6-t=2t-6,解得t=4,综上得t 的值为4.(3)同(2)可知v >1时,Q 在AF 之间不存在CP=BQ ,Q 在FC 之间存在CP=BQ ,Q 在F 点时,显然CP ≠BQ ,∵运动时间为t ,则AP=t ,AQ=vt ,∴PD=6-t ,QF=vt-6,由PD=QF 得6-t=vt-6,整理得12-=t v t, ∵Q 在FC 之间,即AF <AQ ≤AC∴610<≤vt ,代入12-=t v t得 61210<-≤t ,解得26t ≤< 所以答案为12-=t v t (26t ≤<)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求出等腰三角形的高,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建立方程是解题的关键.25.(1131710,112;(2)图见解析;7.(1)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 ,BC ,AC ,理由分割法求出△ABC 的面积.(2)模仿(1)中方法,画出△PMN ,利用分割法求解即可.【详解】解:(1)如图1中,AB =22AE BE +=2232+=13,BC =22BD CD +=2214+=17,AC =22AF CF +=2213+=10,S △ABC =S 矩形DEFC ﹣S △AEB ﹣S △AFC ﹣S △BDC =12﹣3﹣32﹣2=112, 故答案为13,17,10,112. (2)△PMN 如图所示.S △PMN =4×4﹣2﹣3﹣4=7,故答案为7.【点睛】此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6.(1)y =-2x +12,点C 坐标(4,4);(2)画图形见解析,点D 坐标(-4,0);(3)点P 的坐标(143-,643) 【分析】(1)由已知的等式可求得m 、n 的值,于是可得直线AB 的函数解析式,把点C 的坐标代入可求得a 的值,由此即得答案;(2)画出图象,由CD ⊥AB 知1AB CD k k =-可设出直线CD 的解析式,再把点C 代入可得CD 的解析式,进一步可求D 点坐标;(3)如图2,取点F (-2,8),易证明CE ⊥CF 且CE =CF ,于是得∠PEC =45°,进一步求出直线EF 的解析式,再与直线AB 联立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即为点P .【详解】解:(16m -n ﹣12)2=0,∴m =6,n =12,∴A (6,0),B (0,12),设直线AB 解析式为y =kx +b ,则有1260bk b=⎧⎨+=⎩,解得212kb=-⎧⎨=⎩,∴直线AB解析式为y=-2x+12,∵直线AB过点C(a,a),∴a=-2a+12,∴a=4,∴点C坐标(4,4).(2)过点C作CD⊥AB交x轴于点D,如图1所示,设直线CD解析式为y=12x+b′,把点C(4,4)代入得到b′=2,∴直线CD解析式为y=12x+2,∴点D坐标(-4,0).(3)如图2中,取点F(-2,8),作直线EF交直线AB于P,图2∵直线EC解析式为y=32x-2,直线CF解析式为y=-23x+203,∵32×(-23)=-1,∴直线CE⊥CF,∵EC=13CF=13∴EC=CF,∴△FC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FEC =45°,∵直线FE 解析式为y =-5x -2,由21252y x y x =-+⎧⎨=--⎩解得143643x y ⎧=-⎪⎪⎨⎪=⎪⎩, ∴点P 的坐标为(1464,33-). 【点睛】本题是一次函数的综合题,综合考查了坐标系中两直线的垂直问题、两条直线的交点问题和求特殊角度下的直线解析式,并综合了勾股定理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坐标系中两直线垂直满足121k k =-,一次函数的交点与对应方程组的解的关系.其中,第(3)小题是本题的难点,寻找到点F (-2,8)是解题的突破口.27.(1)(0,;(2)DF OE =;(3)9+【分析】(1)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6OB =,12AB AC BC ===,由勾股定理得出OA ==A 的坐标;(2)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 AE =,AF AO =,60FAO DAE ∠=∠=︒,证出FAD OAE ∠=∠,由SAS 证明FAD OAE ∆≅∆,即可得出DF OE =;(3)证出90AGO ∠=︒,求出9AG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OE AFD ∠=∠,证出6090FDO AFD AOD ∠=∠+︒+∠=︒,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12DG OF ==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0()6,B -,点(6,0)C ,6OB ∴=,12AB AC BC ===,OA === ∴点A 的坐标为(0,;(2)DF OE =;理由如下:ADE ∆,AFO ∆均为等边三角形,AD AE ∴=,AF AO =,60FAO DAE ∠=∠=︒,FAD OAE ∴∠=∠,在FAD ∆和OAE ∆中,AF AO FAD OAE AD AE =⎧⎪∠=∠⎨⎪=⎩,()FAD OAE SAS ∴∆≅∆,DF OE ∴=;(3)60AOF ∠=︒,30FOB ∴∠=︒,60ABO ∠=︒,90AGO ∴∠=︒, AFO ∆是等边三角形,63AO =,3·sin 606392AG OA ∴=︒=⨯=, FAD OAE ∆≅∆,AOE AFD ∴∠=∠,30DOE AOD AOE ∠=︒=∠+∠,30AOD AFD ∴∠+∠=︒,FDO AFD FAO AOD ∠=∠+∠+∠,60603090FDO AFD AOD ∴∠=∠+︒+∠=︒+︒=︒,AG OF ⊥,AOF ∆为等边三角形,G ∴为斜边OF 的中点,11633322DG OF ∴==⨯=, ADG ∴∆的周长93233AG AD DG =++=++.【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目,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坐标与图形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函数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28.(1)①BC =DC +EC ,理由见解析;②证明见解析;(2)6.【解析】【分析】(1)证明△BAD ≌△CAE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答;(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D =CE ,∠ACE =∠B ,得到∠DCE =90°,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即可;(3)作AE ⊥AD ,使AE =AD ,连接CE ,DE ,证明△BAD ≌△CAE ,得到BD =CE =9,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即可.【详解】(1)①解:BC =DC +EC ,理由如下:∵∠BAC =∠DAE =90°,∴∠BAC ﹣∠DAC =∠DAE ﹣∠DAC ,即∠BAD =∠CAE ,在△BAD 和△CAE 中,,∴△BAD ≌△CAE (SAS ),∴BD=EC,∴BC=DC+BD=DC+EC,;故答案为:BC=DC+EC;②证明:∵Rt△ABC中,AB=AC,∴∠B=∠ACB=45°,由(1)得,△BAD≌△CAE,∴BD=CE,∠ACE=∠B=45°,∴∠DCE=∠ACB+∠ACE=90°,∴CE2+CD2=ED2,在Rt△ADE中,AD2+AE2=ED2,又AD=AE,∴BD2+CD2=2AD2;(2)解:作AE⊥AD,使AE=AD,连接CE,DE,如图2所示:∵∠BAC+∠CAD=∠DAE+∠CAD,即∠BAD=∠CAE,在△BAD与△CAE中,,∴△BAD≌△CAE(SAS),∴BD=CE=9,∵∠ADC=45°,∠EDA=45°,∴∠EDC=90°,∴DE===6,∵∠DAE=90°,∴AD=AE=DE=6.【点睛】本題是四边形综合题目,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熟练掌握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 第一次自主检测数学试题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 第一次自主检测数学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1.“赵爽弦图”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如图所示的“赵爽弦图”是由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 ,较短直角边长为b ,若(a +b )2=21,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则小正方形的面积为( )A .3B .4C .5D .62.如图,已知ABC 中,10,86,AB AC BC AB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 AB 于,,D E 连接BD ,则CD 的长为( )A .1B .54C .74D .2543.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C=BC=5,AB=8,D 为底边上一动点(不与点A ,B 重合),DE ⊥AC ,DF ⊥BC ,垂足分别为E 、F ,则DE+DF= ( )A .5B .8C .13D .4.84.如图,在ABC 中,90A ∠=︒,6AB =,8AC =,ABC ∠与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O ,过点O 作⊥OD AB 于点D ,若则AD 的长为( )A 2B .2C 3D .45.以线段a 、b 、c 的长为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a =3,b=4,c=6B .a =1,2,3C .a =5,b=6,c=8D .a 3b=2,56.“赵爽弦图”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如图所示的“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设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 ,较短直角边长为b ,若2)21a b +=(,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则小正方形的面积为( )A .3B .4C .5D .67.下列以线段a 、b 、c 的长为边的三角形中,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9,41,40a b c === B .5,5,52a b c === C .::3:4:5a b c =D .11,12,13a b c ===8.如图, 在ABC 中,CE 平分ACB ∠,CF 平分ABC 的外角ACD ∠,且EF //BC 交AC 于M ,若CM 4=,则22CE CF +的值为( )A .8B .16C .32D .649.《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折竹抵地”问题源自《九章算术》中:“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四尺,问折者高几何?”意思是:一根竹子,原高一丈,一阵风将竹子折断,其竹梢恰好抵地,抵地处离竹子底部4尺远(如图),则折断后的竹子高度为多少尺?(1丈=10尺)( )A .3B .5C .4.2D .410.如图,是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片,两直角边6,8AC BC ==,现将ABC 折叠,使点B 点A 重合,折痕为DE ,则BD 的长为( )A .7B .254C .6D .112二、填空题11.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摆放成四边形ABCD ,发现只要知道其中一边的长就可以求出其它各边的长,若已知AD =32,则AB 的长为__________.12.如图,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1AB DC ==,BD 平分ABC ∠,BD CD ⊥,则AD BC +等于_________.13.在Rt ABC 中,90,30,2C A BC ∠=∠==,以ABC 的边AC 为一边的等腰三角形,它的第三个顶点在ABC 的斜边AB 上,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_________. 14.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60°,∠B=∠D=90°,AD=4,AB=3,则CD=_________15.如图,P 是等边三角形ABC 内的一点,且PA=3,PB=4,PC=5,以BC 为边在△ABC 外作△BQC ≌△BPA ,连接PQ ,则以下结论中正确有_____________ (填序号) ①△BPQ 是等边三角形 ②△PCQ 是直角三角形 ③∠APB=150° ④∠APC=135°16.如图,在△ABC 中,AB =AC =10,BC =12,AD 是角平分线,P 、Q 分别是AD 、AB 边上的动点,则BP +PQ 的最小值为_______.17.四边形ABCD 中AB =8,BC =6,∠B =90°,AD =CD =52ABCD 的面积是_______.18.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4,CD =3,∠ABC =∠ACB =∠ADC =45°,则2________BD =.19.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在ABC 内,AD 平分BAC ∠,连结CD ,把ADC 沿CD 折叠,AC 落在CE 处,交AB 于F ,恰有CE AB ⊥.若10BC =,7AD =,则EF =__________.20.观察:①3、4、5,②5、12、13,③7、24、25,……,发现这些勾股数的“勾”都是奇数,且从3起就没断过.根据以上规律,请写出第8组勾股数: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在两个等腰直角ABC 和CDE △中,∠ACB = ∠DCE=90°.(1)观察猜想:如图1,点E 在BC 上,线段AE 与BD 的数量关系是 ,位置关系是 ;(2)探究证明:把CDE △绕直角顶点C 旋转到图2的位置,(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说明理由;(3)拓展延伸:把CDE △绕点C 在平面内自由旋转,若AC = BC=10,DE=12,当A 、E 、D 三点在直线上时,请直接写出 AD 的长.22.如图,△ABC 和△ADE 都是等腰三角形,其中AB =AC ,AD =AE ,且∠BAC =∠DAE . (1)如图①,连接BE 、CD ,求证:BE =CD ;(2)如图②,连接BE 、CD ,若∠BAC =∠DAE =60°,CD ⊥AE ,AD =3,CD =4,求BD 的长;(3)如图③,若∠BAC =∠DAE =90°,且C 点恰好落在DE 上,试探究CD 2、CE 2和BC 2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说明.23.定义:如图1,平面上两条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M ,点M 到直线AB 、CD 的距离分别为p 、q ,则称有序实数对(p ,q )是点M 的“距离坐标”,根据上述定义,“距离坐标”为(0,0)的点有1个,即点O . (1)“距离坐标”为(1,0)的点有 个;(2)如图2,若点M 在过点O 且与直线AB 垂直的直线l 上时,点M 的“距离坐标”为(p ,q ),且∠BOD = 150︒,请写出p 、q 的关系式并证明;(3)如图3,点M 的“距离坐标”为(1,3),且∠DOB = 30︒,求OM 的长.24.如图所示,已知ABC ∆中,90B ∠=︒,16AB cm =,20AC cm =,P 、Q 是ABC ∆的边上的两个动点,其中点P 从点A 开始沿A B →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 ,点Q 从点B 开始沿B C A →→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 ,它们同时出发,设出发的时间为ts .(1)则BC =____________cm ;(2)当t 为何值时,点P 在边AC 的垂直平分线上?此时CQ =_________? (3)当点Q 在边CA 上运动时,直接写出使BCQ ∆成为等腰三角形的运动时间.25.Rt ABC ∆中,90CAB ∠=,4AC =,8AB =,M N 、分别是边AB 和CB 上的动点,在图中画出AN MN +值最小时的图形,并直接写出AN MN +的最小值为 .26.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曾用图1证明了勾股定理,这个图形被称为“弦图”.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ICM 2002)的会标(图2),其图案正是由“弦图”演变而来.“弦图”是由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一个小正方形组成,恰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请你根据图1解答下列问题:(1)叙述勾股定理(用文字及符号语言叙述); (2)证明勾股定理;(3)若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求()2a b +的值.27.定义:在△ABC 中,若BC =a ,AC =b ,AB =c ,若a ,b ,c 满足ac +a 2=b 2,则称这个三角形为“类勾股三角形”,请根据以上定义解决下列问题:(1)命题“直角三角形都是类勾股三角形”是 命题(填“真”或“假”);(2)如图1,若等腰三角形ABC 是“类勾股三角形”,其中AB =BC ,AC >AB ,请求∠A 的度数;(3)如图2,在△ABC 中,∠B =2∠A ,且∠C >∠A .①当∠A =32°时,你能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吗?若能,请在图2中画出分割线,并标注被分割后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②请证明△ABC 为“类勾股三角形”. 28.阅读下列材料,并解答其后的问题:我国古代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在其所著书《数学九章》中,利用“三斜求积术”十分巧妙的解决了已知三角形三边求其面积的问题,这与西方著名的“海伦公式”是完全等价的.我们也称这个公式为“海伦•秦九韶公式”,该公式是:设△ABC 中,∠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ABC 的面积为S ()()()()a b c a b c a c b b c a +++-+-+-.(1)(举例应用)已知△ABC中,∠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a=4,b =5,c=7,则△ABC的面积为;(2)(实际应用)有一块四边形的草地如图所示,现测得AB=(26+42)m,BC=5m,CD=7m,AD=46m,∠A=60°,求该块草地的面积.29.已知,矩形ABCD中,AB=4cm,BC=8cm,AC的垂直平分线EF分别交AD、BC于点E、F,垂足为O.(1)如图1,连接AF、CE.求证:四边形AFCE为菱形.(2)如图1,求AF的长.(3)如图2,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沿△AFB和△CDE各边匀速运动一周.即点P自A→F→B→A停止,点Q自C→D→E→C停止.在运动过程中,点P的速度为每秒1cm,设运动时间为t秒.①问在运动的过程中,以A、P、C、Q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有可能是矩形吗?若有可能,请求出运动时间t和点Q的速度;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的速度为每秒0.8cm,当A、P、C、Q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求t 的值.30.(发现)小慧和小雯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得到一个三角形截面(截出的面),发现截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为什么呢?她们带着这个疑问请教许老师.(体验)(1)从特殊入手许老师用1个铆钉把长度分别为4和3的两根窄木棒的一端连在一起(如图,),保持不动,让从重合位置开始绕点转动,在转动的过程,观测的大小和的形状,并列出下表:的大小的形状…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请仔细体会其中的道理,并填空:_____,_____;(2)猜想一般结论在中,设,,(),①若为直角三角形,则满足;②若为锐角三角形,则满足____________;③若为钝角三角形,则满足_____________.(探索)在许老师的启发下,小慧用小刀在一个长方体橡皮上切出一个三角形截面(如图1),设,,,请帮助小慧说明为锐角三角形的道理.(应用)在小慧的基础上,小雯又切掉一块“角”,得到一个新的三角形截面(如图2),那么的形状是()A.一定是锐角三角形B.可能是锐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但不可能是钝角三角形C.可能是锐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C 解析:C 【分析】观察图形可知,小正方形的面积=大正方形的面积-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利用已知2()a b + =21,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可以得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进而求出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3月份 自主检测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3月份 自主检测测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1.如图,透明的圆柱形玻璃容器(容器厚度忽略不计)的高为15cm ,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3cm 的点B 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容器外壁,位于离容器上沿3cm 的点A 处,若蚂蚁吃到蜂蜜需爬行的最短路径为25cm ,则该圆柱底面周长为( )A .20cmB .18cmC .25cmD .40cm2.如图,在23⨯的正方形网格中,AMB ∠的度数是( )A .22.5°B .30°C .45°D .60°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90B C ∠=∠=,DAB ∠与ADC ∠的平分线相交于BC 边上的M 点,则下列结论:①90AMD ∠=;②1=2ADM ABCD S S ∆梯形;③AB CD AD +=;④M 到AD 的距离等于BC 的13;⑤M 为BC 的中点;其中正确的有(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4.如图,已知ABC 中,10,86,AB AC BC AB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 AB 于,,D E 连接BD ,则CD 的长为( )A.1B.54C.74D.2545.如图所示,在中,,,.分别以,,为直径作半圆(以为直径的半圆恰好经过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4 B.5 C.7 D.66.下列各组线段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是()A.30,40,60B.7,12,13C.6,8,10D.3,4,67.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A.在△ABC中,若∠A:∠B:∠C=1:2:3,则△ABC是直角三角形B.在△ABC中,若a2=(b+c) (b-c),则△ABC是直角三角形C.在△ABC中,若∠B=∠C=∠A,则△ABC是直角三角形D.在△ABC中,若a:b:c=5:4:3,则△ABC是直角三角形8.如图,在△ABC中,AB=8,BC=10,AC=6,则BC边上的高AD为()A.8 B.9 C.245D.109.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236、、B.3、4、5C.3、4、7D.2、3、410.如图,△ABC中,AB=AC,AD是∠BAC的平分线.已知AB=5,AD=3,则BC的长为()A .5B .6C .8D .10二、填空题11.如图,这是由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记图中正方形ABCD ,正方形EFGH ,正方形MNKT 的面积分别为 1S ,2S ,3S ,若123144S S S ++=,则2S 的值是__________.12.在ABC ∆中,90BAC ∠=︒,以BC 为斜边作等腰直角BCD ∆,连接DA ,若22AB =,42AC =,则DA 的长为______.13.如图,△ABC 中,∠ABC =45°,∠BCA =30°,点D 在BC 上,点E 在△ABC 外,且AD =AE =CE ,AD ⊥AE ,则ABBD的值为____________.14.如图,P 是等边三角形ABC 内的一点,且PA=3,PB=4,PC=5,以BC 为边在△ABC 外作△BQC ≌△BPA ,连接PQ ,则以下结论中正确有_____________ (填序号) ①△BPQ 是等边三角形 ②△PCQ 是直角三角形 ③∠APB=150° ④∠APC=135°15.如图,长方体纸箱的长、宽、高分别为50cm 、30cm 、60cm ,一只蚂蚁从点A 处沿着纸箱的表面爬到点B 处.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为_______cm.16.如图,直线l 上有三个正方形a ,b ,c ,若a ,c 的边长分别为5和12,则b 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_.17.在ABC 中,12AB AC ==,30A ∠=︒,点E 是AB 中点,点D 在AC 上,32DE =,将ADE 沿着DE 翻折,点A 的对应点是点F ,直线EF 与AC 交于点G ,那么DGF △的面积=__________.18.如图,把平面内一条数轴x 绕点O 逆时针旋转角θ(0°<θ<90°)得到另一条数轴y ,x 轴和y 轴构成一个平面斜坐标系.规定:已知点P 是平面斜坐标系中任意一点,过点P 作y 轴的平行线交x 轴于点A ,过点P 作x 轴的平行线交y 轴于点B ,若点A 在x 轴上对应的实数为a ,点B 在y 轴上对应的实数为b ,则称有序实数对(a ,b )为点P 的斜坐标.在平面斜坐标系中,若θ=45°,点P 的斜坐标为(1,22),点G 的斜坐标为(7,﹣22),连接PG ,则线段PG 的长度是_____.19.如图,直线423y 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B 和点A ,点C 是线段OA 上的一点,若将ABC ∆沿BC 折叠,点A 恰好落在x 轴上的'A 处,则点C 的坐标为______.20.如图,在等腰△ABC 中,AB =AC ,底边BC 上的高AD =6cm ,腰AC 上的高BE =4m ,则△ABC 的面积为_____cm 2.三、解答题21.如图,△ABC 和EDC ∆都是等边三角形,7,3,2AD BD CD ===求:(1)AE长;(2)∠BDC 的度数:(3)AC 的长.22.阅读与理解:折纸,常常能为证明一个命题提供思路和方法.例如,在ABC 中,AB AC >(如图),怎样证明C B ∠>∠呢?分析:把AC 沿A ∠的角平分线AD 翻折,因为AB AC >,所以,点C 落在AB 上的点C '处,即AC AC '=,据以上操作,易证明ACD AC D '△△≌,所以AC D C '∠=∠,又因为AC D B '∠>∠,所以C B ∠>∠.感悟与应用:(1)如图(a ),在ABC 中,90ACB ∠=︒,30B ∠=︒,CD 平分ACB ∠,试判断AC 和AD 、B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b ),在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BAD ∠,16AC =,8AD =,12DC BC ==,①求证:180B D ∠+∠=︒; ②求AB 的长.23.如图,△ACB 和△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ECD =90°,点D 在边AB 上,点E 在边AC 的左侧,连接AE .(1)求证:AE =BD ;(2)试探究线段AD 、BD 与CD 之间的数量关系;(3)过点C 作CF ⊥DE 交AB 于点F ,若BD :AF =1:22,CD =36+,求线段AB 的长.24.已知ABC ∆中,如果过项点B 的一条直线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为等腰三角形,另一个为直角三角形,则称这条直线为ABC ∆的关于点B 的二分割线.例如:如图1,Rt ABC ∆中,90A ︒∠=,20C ︒∠=,若过顶点B 的一条直线BD 交AC 于点D ,若20DBC ︒∠=,显然直线BD 是ABC ∆的关于点B 的二分割线.(1)在图2的ABC ∆中,20C ︒∠=,110ABC ︒∠=.请在图2中画出ABC ∆关于点B 的二分割线,且DBC ∠角度是 ;(2)已知20C ︒∠=,在图3中画出不同于图1,图2的ABC ∆,所画ABC ∆同时满足:①C ∠为最小角;②存在关于点B 的二分割线.BAC ∠的度数是 ;(3)已知C α∠=,ABC ∆同时满足:①C ∠为最小角;②存在关于点B 的二分割线.请求出BAC ∠的度数(用α表示).25.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 经过点C (a ,a ),且交x 轴于点A (m ,0),交y 轴于点B (0,n ),且m ,n 满足6m -+(n ﹣12)2=0. (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及C 点坐标;(2)过点C 作CD ⊥AB 交x 轴于点D ,请在图1中画出图形,并求D 点的坐标; (3)如图2,点E (0,﹣2),点P 为射线AB 上一点,且∠CEP =45°,求点P 的坐标.2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是坐标原点,ABC ∆,ADE ∆,AFO ∆均为等边三角形,A 在y 轴正半轴上,点0()6,B -,点(6,0)C ,点D 在ABC ∆内部,点E 在ABC ∆的外部,32=AD ,30DOE ∠=︒,OF 与AB 交于点G ,连接DF ,DG ,DO ,OE .(1)求点A 的坐标;(2)判断DF 与OE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直接写出ADG ∆的周长.27.如图,在边长为2正方形ABCD 中,点O 是对角线AC 的中点,E 是线段OA 上一动点(不包括两个端点),连接BE .(1)如图1,过点E 作EF BE ⊥交CD 于点F ,连接BF 交AC 于点G .①求证:BE EF =;②设AE x =,CG y =,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在如图2中,请用无刻度的直尺作出一个以BE 为边的菱形.28.已知n 组正整数:第一组:3,4,5;第二组:8,6,10;第三组:15,8,17;第四组:24,10,26;第五组:35,12,37;第六组:48,14,50;…(1)是否存在一组数,既符合上述规律,且其中一个数为71?若存在,请写出这组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以任意一个大于2的偶数为一条直角边的长,是否一定可以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得该直角三角形的另两条边的长都是正整数?若可以,请说明理由;若不可以,请举出反例.29.已知: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 =4,∠ABC =60°,有一足够大的含60°角的直角三角尺的60°角的顶点与菱形ABCD 的顶点A 重合,两边分别射线CB 、DC 相交于点E 、F ,且∠EAP =60°.(1)如图1,当点E 是线段CB 的中点时,请直接判断△AEF 的形状是 . (2)如图2,当点E 是线段CB 上任意一点时(点E 不与B 、C 重合),求证:BE =CF ; (3)如图3,当点E 在线段CB 的延长线上,且∠EAB =15°时,求点F 到BC 的距离.30.已知,矩形ABCD 中,AB =4cm ,BC =8cm ,AC 的垂直平分线EF 分别交AD 、BC 于点E 、F ,垂足为O .(1)如图1,连接AF 、CE .求证:四边形AFCE 为菱形. (2)如图1,求AF 的长.(3)如图2,动点P 、Q 分别从A 、C 两点同时出发,沿△AFB 和△CDE 各边匀速运动一周.即点P 自A →F →B →A 停止,点Q 自C →D →E →C 停止.在运动过程中,点P 的速度为每秒1cm ,设运动时间为t 秒.①问在运动的过程中,以A 、P 、C 、Q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有可能是矩形吗?若有可能,请求出运动时间t 和点Q 的速度;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 的速度为每秒0.8cm ,当A 、P 、C 、Q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求t【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D 解析:D 【分析】将容器侧面展开,建立A 关于EG 的对称点A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 ′B 的长度即为最短路径,由勾股定理求出A ′D 即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由此即可解题. 【详解】解:如图,将圆柱展开,EG 为上底面圆周长的一半,作A 关于E 的对称点A ',连接A B '交EG 于F , 则蚂蚁吃到蜂蜜需爬行的最短路径为AF BF +的长, 即 25cm AF BF A B '+==, 延长BG ,过A '作A D BG '⊥于D ,3cm AE A E '==,153315cm BD BG DG BG AE ∴=+=+=-+=, Rt A DB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2251520cm A D A B BD ''=--=,∴该圆柱底面周长为:20240cm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将图形展开,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同时也考查了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2.C解析:C 【分析】连接AB ,求出AB 、BM 、AM 的长,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即可求证AMB ∆为直角三角形,而AM=BM ,即AM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据此即可求解. 【详解】∵22125AM =+=22125AB =+=221310BM =+=∴22210AM AB BM +==∴AM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45AMB ∠=︒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重点是求出三条边的长,然后证明AMB ∆为直角三角形.3.C解析:C 【分析】过M 作ME AD ⊥于E ,得出12MDE CDA ∠=∠,12MAD BAD ∠=∠,求出1()902MDA MAD CDA BAD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MD ∠,即可判断①;根据角平分线性质求出MC ME =,ME MB =,即可判断④和⑤;由勾股定理求出DC DE =,AB AE =,即可判断③;根据SSS 证DEM DCM ∆≅∆,推出DEM DCM S S =三角形三角形,同理得出AEM ABM S S =三角形三角形,即可判断②. 【详解】解:过M 作ME AD ⊥于E ,DAB ∠与ADC ∠的平分线相交于BC 边上的M 点,12MDE CDA ∴∠=∠,12MAD BAD ∠=∠,//DC AB ,180CDA BAD ∴∠+∠=︒,11()1809022MDA MAD CDA BAD ∴∠+∠=∠+∠=⨯︒=︒,1809090AMD ∴∠=︒-︒=︒,故①正确;DM 平分CDE ∠,90()C MC DC ∠=︒⊥,ME DA ⊥,MC ME ,同理ME MB =,12MC MB ME BC ∴===,故⑤正确; M ∴到AD 的距离等于BC 的一半,故④错误;由勾股定理得:222DC MD MC =-,222DE MD ME =-,又ME MC =,MD MD =,DC DE ∴=,同理AB AE =, AD AE DE AB DC ∴=+=+,故③正确;在DEM ∆和DCM ∆中DE DC DM DM ME MC =⎧⎪=⎨⎪=⎩, ()DEM DCM SSS ∴∆≅∆,DEM DCM S S ∴=三角形三角形同理AEM ABM S S =三角形三角形,12AMD ABCD S S ∴=三角形梯形,故②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性质,垂直定义,直角梯形,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定理进行推理的能力.4.C解析:C【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ABC 是直角三角形,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证得AD=BD ,由此根据勾股定理求出CD.【详解】∵AB=10,AC=8,BC=6,∴2222228610AC BC AB +=+==,∴△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C=90°,∵DE 垂直平分AB ,∴AD=BD ,在Rt △BCD 中,222BD BC CD =+ ,∴222(8)6CD CD -=+,解得CD=74,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题中证得△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C=90°是解题的关键,再利用勾股定理求解.5.D 解析:D【解析】【分析】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BC 的长度,然后阴影部分的面积=以AB 为直径的半圆面积+以BC 为直径的半圆面积+-以AC 为直径的半圆面积. 【详解】解:在中 ∵,, ∴, ∴BC=3,∴阴影部分的面积=以AB 为直径的半圆面积+以BC 为直径的半圆面积+-以AC 为直径的半圆面积=6.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扇形面积的计算和勾股定理.在本题中解题关键是用重叠法去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 6.C解析:C【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答即可.【详解】A 、∵222304060+≠,∴该选项的三条线段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B 、∵22271213+≠,∴该选项的三条线段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C 、∵2226810+=,∴该选项的三条线段能构成直角三角形;D 、∵222346+≠,∴该选项的三条线段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计算法则及正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7.C解析:C【分析】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直角,或三边满足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则为直角三角形,否则则不是,据此依次分析各项即可.【详解】A. △ABC 中,若∠B=∠C -∠A ,则∠C =∠A+∠B ,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本选项正确;B. △ABC 中,若a 2=(b+c)(b -c),则a 2=b 2-c 2,b 2= a 2+c 2,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本选项正确;C. △ABC 中,若∠A ∶∠B ∶∠C=3∶4∶5,则∠,故本选项错误; D. △ABC 中,若a ∶b ∶c=5∶4∶3,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本选项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①确定三角形的最长边;②分别计算出最长边的平方与另两边的平方和;③比较最长边的平方与另两边的平方和是否相等.若相等,则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否则,就不是直角三角形. 8.C解析:C【分析】本题根据所给的条件得知,△ABC 是直角三角形,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即可求出BC 边上的高.【详解】∵AB =8,BC =10,AC =6,∴62+82=102,∴△ABC 是直角三角形,∠BAC =90°,则由面积公式可知,S △ABC =12AB ⋅AC =12BC ⋅AD , ∴AD =245.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需要先证得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得AD 的值.9.C解析:C【分析】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依次计算各项后即可解答.【详解】选项A ,2222)3)6)+≠,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选项B ,2223)4)5)+≠,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选项C ,2223)4)7)+=,能构成直角三角形;选项D ,22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10.C解析:C【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出∠ADB=90°,再根据勾股定理得出BD 的长,即可得出BC 的长.【详解】在△ABC 中,AB =AC ,AD 是∠BAC 的平分线,∴AD ⊥BC ,BC=2BD.∴∠ADB=90°在Rt △ABD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4∴BC=2BD=2×4=8.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熟练掌握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48【分析】用a 和b 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正方形面积的式子,求出2S 的面积.【详解】解:本图是由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的,设这个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边中较长的长度为a ,较短的长度为b ,即图中的AE a =,AH b =,则()221S AB a b ==+,2222S HE a b ==+,()223S TM a b ==-, ∵123144S S S ++=,∴()()2222144a b a b a b ++++-= 22222222144a b ab a b a b ab ++++++-=2233144a b +=2248a b +=,∴248S =.故答案是:48.【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要熟悉赵爽弦图中勾股定理的应用.12.6或2.【分析】由于已知没有图形,当Rt△ABC固定后,根据“以BC为斜边作等腰直角△BCD”可知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D点在BC上方时,如图1,把△ABD绕点D逆时针旋转90°得到△DCE,证明A、C、E三点共线,在等腰Rt△ADE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AD长;②当D点在BC下方时,如图2,把△BAD绕点D顺时针旋转90°得到△CED,证明过程类似于①求解.【详解】解: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D点在BC上方时,如图1所示,把△ABD绕点D逆时针旋转90°,得到△DCE,则∠ABD=∠ECD,CE=AB=22,AD=DE,且∠ADE=90°在四边形ACDB中,∠BAC+∠BDC=90°+90°=180°,∴∠ABD+∠ACD=360°-180°=180°,∴∠ACD+∠ECD=180°,∴A、C、E三点共线.∴AE=AC+CE=42+22=62在等腰Rt△ADE中,AD2+DE2=AE2,即2AD2=(62)2,解得AD=6②当D点在BC下方时,如图2所示,把△BAD绕点D顺时针旋转90°得到△CED,则2,∠BAD=∠CED,AD=AE且∠ADE=90°,所以∠EAD=∠AED=45°,∴∠BAD=90°+45°=135°,即∠CED=135°,∴∠CED+∠AED=180°,即A、E、C三点共线.∴222在等腰Rt△ADE中,2AD2=AE2=8,解得AD=2.故答案为:6或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勾股定理,解决这类等边(或共边)的两个三角形问题,一般是通过旋转的方式作辅助线,转化线段使得已知线段于一个特殊三角形中进行求解.1362+【解析】【分析】过A点作BC的垂线,E点作AC的垂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对应角相等计算得出∠DAM=15°,在AM上截取AG=DG,则∠DGM=30°,设DM=a,通过勾股定理可得到DG=AG=2a,332)a,31)a,231)a,代入计算即可.【详解】过A点作AM⊥BC于M点,过E点EN⊥AC于N点.∵∠BCA=30°,AE=EC∴AM=12AC,AN=12AC∴AM=AN又∵AD=AE∴R t∆ADM≅ R t∆AEN(HL)∴∠DAM=∠EAN又∵∠MAC=60°,AD⊥AE∴∠DAM=∠EAN=15°在AM上截取AG=DG,则∠DGM=30°设DM=a,则 DG=AG=2a,根据勾股定理得:3∵∠ABC=45°∴32)a∴31)a,232)a,∴()()6226231a AB BD a++==+ 故答案为:62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于三角形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关键是能根据已知条件构建全等三角形及构建等腰三角形将15°角转化为30°角,本题有较大难度.14.①②③【解析】【详解】解:∵△ABC 是等边三角形,60ABC ∴∠=,∵△BQC ≌△BPA ,∴∠BPA =∠BQC ,BP =BQ =4,QC =PA =3,∠ABP =∠QBC ,60PBQ PBC CBQ PBC ABP ABC ∴∠=∠+∠=∠+∠=∠=,∴△BPQ 是等边三角形,①正确.∴PQ =BP =4,2222224325,525PQ QC PC +=+===,222PQ QC PC ∴+=,90PQC ∴∠=,即△PQC 是直角三角形,②正确.∵△BPQ 是等边三角形,60PBQ BQP ∴∠=∠=,∵△BQC ≌△BPA , ∴∠APB =∠B QC , 6090150BPA BQC ∴∠=∠=+=,③正确.36015060150APC QPC QPC ∴∠=---∠=-∠,90PQC PQ QC ∠=≠,,45QPC ∴∠≠,即135APC ∠≠,④错误.故答案为①②③.15.100【解析】蚂蚁有三种爬法,就是把正视和俯视(或正视和侧视,或俯视和侧视)二个面展平成一个长方形,然后求其对角线:第一种情况:如图1,把我们所看到的前面和上面组成一个平面,则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90cm和50cm,则所走的最短线段AB==10cm;第二种情况:如图2,把我们看到的左面与上面组成一个长方形,则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110cm和30cm,所以走的最短线段AB==10cm;第三种情况:如图3,把我们所看到的前面和右面组成一个长方形,则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80cm 和60cm ,所以走的最短线段AB==100cm ; 三种情况比较而言,第三种情况最短.故答案为100cm .点睛:本题考查了立体图形中的最短路线问题;通常应把立体几何中的最短路线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中的求两点间距离的问题;注意长方体展开图形应分情况进行探讨. 16.169【解析】解:由于a 、b 、c 都是正方形,所以AC =CD ,∠ACD =90°;∵∠ACB +∠DCE =∠ACB +∠BAC =90°,即∠BAC =∠DCE ,∠ABC =∠CED =90°,AC =CD ,∴△ACB ≌△DCE ,∴AB =CE ,BC =DE ; 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AC 2=AB 2+BC 2=AB 2+DE 2,即S b =S a +S c =22512+=169. 故答案为:169.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对全等三角形和勾股定理的综合运用,结合图形求解,对图形的理解能力要比较强.17.39或639【分析】通过计算E 到AC 的距离即EH 的长度为3,所以根据DE 的长度有两种情况:①当点D 在H 点上方时,②当点D 在H 点下方时,两种情况都是过点E 作EH AC ⊥交AC 于点E ,过点G 作GQ AB ⊥交AB 于点Q ,利用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求出AH,DH 的长度,进而可求AD 的长度,然后利用角度之间的关系证明AG GE =,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GQ 的长度,最后利用2DGF AED AEG SS S =-即可求解.【详解】①当点D 在H 点上方时,过点E 作EH AC ⊥交AC 于点E ,过点G 作GQ AB ⊥交AB 于点Q ,12AB = ,点E 是AB 中点,162AE AB ∴== . ∵EH AC ⊥,90AHE ∴∠=︒ .30,6A AE ∠=︒=,132EH AE ∴== , 22226333AH AE EH ∴=-=-=. 32DE =,2222(32)33DH DE EH ∴=-=-= , DH EH ∴=,333AD AH DH =-=, 45EDH ∴∠=︒,15AED EDH A ∴∠=∠-∠=︒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15DEF AED ∠=∠=︒, 230AEG AED ∴∠=∠=︒ ,AEG A ∴∠=∠,AG GE ∴= . 又GQ AE ⊥ ,132AQ AE ∴== . 30A ∠=︒ ,12GQ AG ∴=. 222GQ AQ AG += , 即2223(2)GQ GQ +=, 3GQ ∴= .2DGF AED AEG S S S =- ,112(333)36363922DGF S ∴=⨯⨯-⨯-⨯⨯=-; ②当点D 在H 点下方时,过点E 作EH AC ⊥交AC 于点E ,过点G 作GQ AB ⊥交AB 于点Q ,12AB = ,点E 是AB 中点,162AE AB ∴== . ∵EH AC ⊥,90AHE ∴∠=︒.30,6A AE ∠=︒= ,132EH AE ∴== , 22226333AH AE EH ∴=-=-=.32DE =,2222(32)33DH DE EH ∴=-=-= ,DH EH ∴=,3AD AH DH =+=,45DEH ∴∠=︒ ,90105AED A DEH ∴∠=︒-∠+∠=︒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105DEF AED ∠=∠=︒,218030AEG AED ∴∠=∠-︒=︒ ,AEG A ∴∠=∠,AG GE ∴= .又GQ AE ⊥ ,132AQ AE ∴== . 30A ∠=︒,12GQ AG ∴= . 222GQ AQ AG += , 即2223(2)GQ GQ +=,GQ ∴= .2DGF AED AEG S S S =- ,1123)36922DGF S ∴=⨯⨯⨯-⨯=,综上所述,DGF △的面积为9或9.故答案为:9或9.【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折叠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能够作出图形并分情况讨论是解题的关键.18.【分析】如图,作PA ∥y 轴交X 轴于A ,PH ⊥x 轴于H .GM ∥y 轴交x 轴于M ,连接PG 交x 轴于N ,先证明△ANP ≌△MNG (AAS ),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PN 的值,即可得到线段PG 的长度.【详解】如图,作PA ∥y 轴交X 轴于A ,PH ⊥x 轴于H .GM ∥y 轴交x 轴于M ,连接PG 交x 轴于N .∵P(1,2),G(7.﹣2),∴OA=1,PA=GM=2,OM=7,AM=6,∵PA∥GM,∴∠PAN=∠GMN,∵∠ANP=∠MNG,∴△ANP≌△MNG(AAS),∴AN=MN=3,PN=NG,∵∠PAH=45°,∴PH=AH=2,∴HN=1,∴2222215PN PH NH=+=+=∴PG=2PN=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综合问题,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判定定理、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9.(0,34).【分析】由423y x=+求出点A、B的坐标,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B的长度,由此得到53122OA'=-=,设点C的坐标为(0,m),利用勾股定理解得m的值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在423y x=+中,当x=0时,得y=2,∴A(0,2)当y=0时,得4203x+=,∴32x=-,∴B(32-,0),在Rt △AOB 中,∠AOB=90︒,OA=2,OB=32,∴52AB ===, ∴53122OA '=-=, 设点C 的坐标为(0,m )由翻折得ABC A BC '≌,∴2A C AC m '==-,在Rt A OC '中, 222A C OC A O ''=+,∴222(2)1m m -=+,解得m=34, ∴点C 的坐标为(0,34). 故答案为:(0,34). 【点睛】此题考查勾股定理,翻折的性质,题中由翻折得ABC A BC '≌是解题的关键,得到OC 与A ’C 的数量关系,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点C 的坐标.20.【分析】 根据三角形等面积法求出32AC BC = ,在Rt△ACD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出AC 2=14BC 2+36,依据这两个式子求出AC 、BC 的值.【详解】∵AD 是BC 边上的高,BE 是AC 边上的高, ∴12AC•BE=12B C•AD, ∵AD=6,BE =4, ∴AC BC =32, ∴22AC BC =94, ∵AB=AC ,AD⊥BC,∴BD=DC =12BC , ∵AC 2﹣CD 2=AD 2,∴AC 2=14BC 2+36,∴221364BC BC +=94, 整理得,BC 2=3648⨯, 解得:BC=∴△ABC 的面积为12×cm 2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等面积法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找出AC 与BC 的数量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2)150°;(3【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利用SAS 证明△BCD ≌△ACE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得结果;(2)在△ADE 中,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AED =90°,进而可求出∠AEC 的度数,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得答案;(3)过C 作CP ⊥DE 于点P ,设AC 与DE 交于G ,如图,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可得PE 与CP 的长,进而可得AE =CP ,然后即可根据AAS 证明△AEG ≌△CPG ,于是可得AG =CG ,PG =EG ,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AG 的长,进一步即可求出结果.【详解】解:(1)∵△ABC 和△EDC 都是等边三角形,∴BC =AC ,CD =CE =DE =2,∠ACB =∠DCE =60°,∴∠BCD =∠ACE ,在△BCD 与△ACE 中,∵BC =AC ,∠BCD =∠ACE ,CD =CE ,∴△BCD ≌△ACE ,∴AE =BD(2)在△ADE中,∵2AD AE DE ===, ∴DE 2+AE 2=2222+==AD 2, ∴∠AED =90°,∵∠DEC =60°,∴∠AEC =150°,∵△BCD ≌△ACE ,∴∠BDC =∠AEC =150°;(3)过C 作CP ⊥DE 于点P ,设AC 与DE 交于G ,如图,∵△CDE 是等边三角形,∴PE =12DE =1,CP 22213-=,∴AE =CP ,在△AEG 与△CPG 中,∵∠AEG =∠CPG =90°,∠AGE =∠CGP ,AE =CP ,∴△AEG ≌△CPG ,∴AG =CG ,PG =EG =12, ∴AG ()222211332AE EG ⎛⎫+=+= ⎪⎝⎭, ∴AC =2AG 13【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上述知识、灵活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2.(1)BC−AC =AD ;理由详见解析;(2)①详见解析;②AB=14【分析】(1)在CB 上截取CE =CA ,连接DE ,证△ACD ≌△ECD 得DE =DA ,∠A =∠CED =60°,据此∠CED =2∠CBA ,结合∠CED =∠CBA +∠BDE 得出∠CBA =∠BDE ,即可得DE =BE ,进而得出答案;(2)①在AB 上截取AM =AD ,连接CM ,先证△ADC ≌△AMC ,得到∠D =∠AMC ,CD =CM ,结合CD =BC 知CM =CB ,据此得∠B =∠CMB ,根据∠CMB +∠CMA =180°可得;②设BN =a ,过点C 作CN ⊥AB 于点N ,由CB =CM 知BN =MN =a ,CN 2=BC 2−BN 2=AC 2−AN 2,可得关于a 的方程,解之可得答案.【详解】解:(1)BC−AC =AD .理由如下:如图(a ),在CB 上截取CE =CA ,连接DE ,∵CD 平分∠ACB ,∴∠ACD =∠ECD ,又CD =CD ,∴△ACD ≌△ECD (SAS ),∴DE =DA ,∠A =∠CED =60°,∴∠CED =2∠CBA ,∵∠CED =∠CBA +∠BDE ,∴∠CBA =∠BDE ,∴DE =BE ,∴AD =BE ,∵BE =BC−CE =BC−AC ,∴BC−AC =AD .(2)①如图(b ),在AB 上截取AM =AD ,连接CM ,∵AC 平分∠DAB ,∴∠DAC =∠MAC ,∵AC =AC ,∴△ADC ≌△AMC (SAS ),∴∠D =∠AMC ,CD =CM =12,∵CD =BC =12,∴CM =CB ,∴∠B =∠CMB ,∵∠CMB +∠CMA =180°,∴∠B +∠D =180°;②设BN =a ,过点C 作CN ⊥AB 于点N ,∵CB =CM =12,∴BN =MN =a ,在Rt △BCN 中,2222212CN BC BN a --==,在Rt △ACN 中,2222216(8)CN AC AN a --+==, 则22221216(8)a a --+=, 解得:a =3,即BN =MN =3,则AB =8+3+3=14,∴AB=14.【点睛】本题考查了四边形的综合题,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本题有一定难度,需要通过作辅助线证明三角形全等才能得出结果.23.(1)见解析;(2)BD2+AD2=2CD2;(3)AB=22+4.【分析】(1)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证明△ACE≌△BCD即可得到结论;(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即可证得结论;(3)连接EF,设BD=x,利用(1)、(2)求出EF=3x,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x,即可得到答案.【详解】(1)证明:∵△ACB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C,EC=DC,∠ACB=∠ECD=90°∴∠ACB﹣∠ACD=∠ECD﹣∠ACD∴∠ACE=∠BCD,∴△ACE≌△BCD(SAS),∴AE=BD.(2)解:由(1)得△ACE≌△BCD,∴∠CAE=∠CBD,又∵△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AB=∠CBA=∠CAE=45°,∴∠EAD=90°,在Rt△ADE中,AE2+AD2=ED2,且AE=BD,∴BD2+AD2=ED2,∵ED=2CD,∴BD2+AD2=2CD2,(3)解:连接EF,设BD=x,∵BD:AF=1:2AF=2x,∵△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F ⊥DE ,∴DF =EF ,由 (1)、(2)可得,在Rt △FAE 中,EF =22AF AE +=22(22)x x +=3x ,∵AE 2+AD 2=2CD 2,∴222(223)2(36)x x x ++=+,解得x =1,∴AB =22+4.【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24.(1)作图见解析,20DBC ∠=︒;(2)作图见解析,35BAC ∠=︒;(3)∠A =45°或90°或90°-2α或1452α︒-,或α=45°时45°<∠BAC <90°.【分析】(1)根据二分割线的定义,只要把∠ABC 分成90°角和20°角即可;(2)可以画出∠A=35°的三角形;(3)设BD 为△ABC 的二分割线,分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BDC 是等腰三角形,△ABD 是直角三角形;第二种情况:△BDC 是直角三角形,△ABD 是等腰三角形分别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即可.【详解】解:(1)ABC ∆关于点B 的二分割线BD 如图4所示,20DBC ∠=︒;故答案为:20°;(2)如图所示:∠BAC=35°;(3)设BD 为△ABC 的二分割线,分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BDC 是等腰三角形,△ABD 是直角三角形,易知∠C 和∠DBC 必为底角, ∴∠DBC =∠C =α.当∠A =90°时,△ABC 存在二分分割线;当∠ABD =90°时,△ABC 存在二分分割线,此时∠A =90°-2α;当∠ADB =90°时,△ABC 存在二分割线,此时α=45°且45°<∠A <90°;第二种情况:△BDC 是直角三角形,△ABD 是等腰三角形,当∠DBC =90°时,若BD =AD ,则△ABC 存在二分割线,此时1809014522A αα︒-︒-∠==︒-; 当∠BDC =90°时,若BD =AD ,则△ABC 存在二分割线,此时∠A =45°, 综上,∠A =45°或90°或90°-2α或1452α︒-,或α=45°时,45°<∠BAC <9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二分割线的理解与作图,属于新定义题型,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知识,正确理解二分割线的定义、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25.(1)y =-2x +12,点C 坐标(4,4);(2)画图形见解析,点D 坐标(-4,0);(3)点P 的坐标(143-,643) 【分析】(1)由已知的等式可求得m 、n 的值,于是可得直线AB 的函数解析式,把点C 的坐标代入可求得a 的值,由此即得答案;(2)画出图象,由CD ⊥AB 知1AB CD k k =-可设出直线CD 的解析式,再把点C 代入可得CD 的解析式,进一步可求D 点坐标;(3)如图2,取点F (-2,8),易证明CE ⊥CF 且CE =CF ,于是得∠PEC =45°,进一步求出直线EF 的解析式,再与直线AB 联立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即为点P .【详解】解:(1n ﹣12)2=0,∴m =6,n =12,∴A (6,0),B (0,12),设直线AB 解析式为y =kx +b ,则有1260b k b =⎧⎨+=⎩,解得212k b =-⎧⎨=⎩, ∴直线AB 解析式为y =-2x +12,∵直线AB 过点C (a ,a ),∴a =-2a +12,∴a =4,∴点C 坐标(4,4).(2)过点C 作CD ⊥AB 交x 轴于点D ,如图1所示,设直线CD解析式为y=12x+b′,把点C(4,4)代入得到b′=2,∴直线CD解析式为y=12x+2,∴点D坐标(-4,0).(3)如图2中,取点F(-2,8),作直线EF交直线AB于P,图2∵直线EC解析式为y=32x-2,直线CF解析式为y=-23x+203,∵32×(-23)=-1,∴直线CE⊥CF,∵EC=13CF=13∴EC=CF,∴△F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FEC=45°,∵直线FE解析式为y=-5x-2,由21252y xy x=-+⎧⎨=--⎩解得143643xy⎧=-⎪⎪⎨⎪=⎪⎩,∴点P 的坐标为(1464,33-). 【点睛】 本题是一次函数的综合题,综合考查了坐标系中两直线的垂直问题、两条直线的交点问题和求特殊角度下的直线解析式,并综合了勾股定理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坐标系中两直线垂直满足121k k =-,一次函数的交点与对应方程组的解的关系.其中,第(3)小题是本题的难点,寻找到点F (-2,8)是解题的突破口.26.(1)(0,;(2)DF OE =;(3)9+【分析】(1)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6OB =,12AB AC BC ===,由勾股定理得出OA ==A 的坐标;(2)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 AE =,AF AO =,60FAO DAE ∠=∠=︒,证出FAD OAE ∠=∠,由SAS 证明FAD OAE ∆≅∆,即可得出DF OE =;(3)证出90AGO ∠=︒,求出9AG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OE AFD ∠=∠,证出6090FDO AFD AOD ∠=∠+︒+∠=︒,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12DG OF ==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0()6,B -,点(6,0)C ,6OB ∴=,12AB AC BC ===,OA === ∴点A 的坐标为(0,;(2)DF OE =;理由如下:ADE ∆,AFO ∆均为等边三角形,AD AE ∴=,AF AO =,60FAO DAE ∠=∠=︒,FAD OAE ∴∠=∠,在FAD ∆和OAE ∆中,AF AO FAD OAE AD AE =⎧⎪∠=∠⎨⎪=⎩,()FAD OAE SAS ∴∆≅∆,DF OE ∴=;(3)60AOF ∠=︒,30FOB ∴∠=︒,60ABO ∠=︒,90AGO ∴∠=︒,AFO ∆是等边三角形,AO =·sin 6092AG OA ∴=︒==, FAD OAE ∆≅∆,AOE AFD ∴∠=∠,30DOE AOD AOE ∠=︒=∠+∠,30AOD AFD ∴∠+∠=︒,FDO AFD FAO AOD ∠=∠+∠+∠,60603090FDO AFD AOD ∴∠=∠+︒+∠=︒+︒=︒,AG OF ⊥,AOF ∆为等边三角形,G ∴为斜边OF 的中点,1122DG OF ∴==⨯=ADG ∴∆的周长9AG AD DG =++=+【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目,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坐标与图形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函数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27.(1)①见解析;②()22012x y x x-=<<-;(2)见解析 【解析】【分析】(1)①连接DE ,如图1,先用SAS 证明△CBE ≌△CDE ,得EB=ED ,∠CBE =∠1,再用四边形的内角和可证明∠EBC =∠2,从而可得∠1=∠2,进一步即可证得结论;②将△BAE 绕点B 顺时针旋转90°,点E 落在点P 处,如图2,用SAS 可证△PBG ≌△EBG ,所以PG=EG =2-x -y ,在直角三角形PCG 中,根据勾股定理整理即得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再根据题意写出x 的取值范围即可.(2)由(1)题已得EB=ED ,根据正方形的对称性只需再确定点E 关于点O 的对称点即可,考虑到只有直尺,可延长BE 交AD 于点M ,再连接MO 并延长交BC 于点N ,再连接DN 交AC 于点Q ,问题即得解决.【详解】(1)①证明:如图1,连接DE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CB=CD ,∠BCE =∠DCE =45°,又∵CE=CE ,∴△CBE ≌△CDE (SAS ),∴EB=ED ,∠CBE =∠1,∵∠BEC =90°,∠BCF =90°,∴∠EBC +∠EFC =180°,∵∠EFC +∠2=180°,∴∠EBC =∠2,∴∠1=∠2.。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3月份 自主检测测试卷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3月份 自主检测测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在RtΔABC 中,∠ACB =90°,AC =9,BC =12,AD 是∠BAC 的平分线,若点P ,Q 分别是AD 和AC 上的动点,则PC +PQ 的最小值是( )A .245B .365C .12D .152.勾股定理是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在我国算书《网醉算经》中就有“若勾三,股四,则弦五”的记载.如图1,是由边长相等的小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构成的,可以用其面积关系验证勾股定理.图2是由图1放入矩形内得到的,∠BAC=90°,AB=3,BC=5,点D ,E ,F ,G ,H ,I 都在矩形KLMJ 的边上,则矩形KLMJ 的面积为( )A .121B .110C .100D .90 3.如图,将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按图示方式依次翻折,若DE a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DC '平分BDE ∠;②BC 长为()22a +;③BCD 是等腰三角形;④CED 的周长等于BC 的长.A .①②③B .②④C .②③④D .③④4.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为1cm ,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两点,将ADE ∆沿直线DE 折叠,点A 落在点'A 处,且点'A 在ABC ∆外部,则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为( )A .1cmB .1.5cmC .2cmD .3cm5.如图,在长方形纸片ABCD 中,8AB cm =,6AD cm =. 把长方形纸片沿直线AC 折叠,点B 落在点E 处,AE 交DC 于点F ,则AF 的长为( )A .254cmB .152cmC .7cmD .132cm 6.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DAB =30°,点E 为AB 的中点,DE ⊥AB ,交AB 于点E ,DE =3,BC =1,CD =13,则CE 的长是( )A .14B .17C .15D .13 7.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C =∠ACB =∠ADC =45︒,若AD =4,CD =2,则BD 的长为( )A .6B .7C .5D .258.已知,等边三角形ΔABC 中,边长为2,则面积为( ) A .1 B .2 C 2D 39.长度分别为9cm 、12cm 、15cm 、36cm 、39cm 五根木棍首尾连接,最多可搭成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0.如图,在△ABC ,∠C =90°,AD 平分∠BAC 交CB 于点D ,过点D 作DE ⊥AB ,垂足恰好是边AB 的中点E ,若AD =3cm ,则BE 的长为( )A .332cmB .4cmC .32cmD .6cm二、填空题11.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和高分别为5 dm 、3 dm 和1 dm ,A 和B 是这个台阶两个相对的端点,A 点有一只蚂蚁,想到B 点去吃可口的食物.请你想一想,这只蚂蚁从A 点出发,沿着台阶面爬到B 点的最短路程是 dm .12.在△ABC 中,若222225,75a b a b c -+===,,则最长边上的高为_____.13.在△ABC 中,AB=15,AC=13,高AD=12,则ABC ∆的周长为_______________.14.已知,在△ABC 中,∠C=90°,AC=BC=7,D 是AB 的中点,点E 在AC 上,点F 在BC 上,DE=DF ,若BF=4,则EF=_______15.如图,△ABC 中,∠ABC =45°,∠BCA =30°,点D 在BC 上,点E 在△ABC 外,且AD =AE =CE ,AD ⊥AE ,则AB BD的值为____________.16.如图,BAC 90∠=度,AB AC =,AE AD ⊥,且AE AD =,AF 平分DAE ∠交BC 于F ,若BD 6=,CF 8=,则线段AD 的长为______.17.如图,在△ABC 中,∠C =90°,∠ABC =45°,D 是BC 边上的一点,BD =2,将△ACD 沿直线AD 翻折,点C 刚好落在AB 边上的点E 处.若P 是直线AD 上的动点,则△PEB 的周长的最小值是________.18.如图,△ABC中,∠ACB=90°,AB=2,BC=AC,D为AB的中点,E为BC上一点,将△BDE沿DE翻折,得到△FDE,EF交AC于点G,则△ECG的周长是___________.19.如图,Rt△ABC中,∠BCA=90°,AB=5,AC=2,D为斜边AB上一动点(不与点A,B重合),DE⊥AC,DF⊥BC,垂足分别为E、F,连接EF,则EF的最小值是_____.20.观察:①3、4、5,②5、12、13,③7、24、25,……,发现这些勾股数的“勾”都是奇数,且从3起就没断过.根据以上规律,请写出第8组勾股数:______.三、解答题21.(1)计算:1312248233⎛÷⎝(2)已知a、b、c满足2|2332(30)0a b c-+-=.判断以a、b、c为边能否构成三角形?若能构成三角形,说明此三角形是什么形状?并求出三角形的面积;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2.如图,在△ABC中,AB=30 cm,BC=35 cm,∠B=60°,有一动点M自A向B以1 cm/s的速度运动,动点N自B向C以2 cm/s的速度运动,若M,N同时分别从A,B出发.(1)经过多少秒,△BMN为等边三角形;(2)经过多少秒,△BMN为直角三角形.△中,∠ACB = ∠DCE=90°.23.如图,在两个等腰直角ABC和CDE(1)观察猜想:如图1,点E在BC上,线段AE与BD的数量关系是,位置关系是;△绕直角顶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2)探究证明:把CDE说明理由;△绕点C在平面内自由旋转,若AC = BC=10,DE=12,当A、E、(3)拓展延伸:把CDED三点在直线上时,请直接写出 AD的长.24.如图1,在△ABC中,AB=AC,∠BAC=90°,D为AC边上一动点,且不与点A点C重合,连接BD并延长,在BD延长线上取一点E,使AE=AB,连接CE.(1)若∠AED=20°,则∠DEC=度;(2)若∠AED=a,试探索∠AED与∠AEC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3)如图2,过点A作AF⊥BE于点F,AF的延长线与EC的延长线交于点H,求证:EH2+CH2=2AE2.25.如图,△ABC中,∠ACB=90°,AB=5cm,BC=3cm,若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cm 的速度沿折线A﹣C﹣B﹣A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1)若点P在AC上,且满足PA=PB时,求出此时t的值;(2)若点P恰好在∠BAC的角平分线上,求t的值;(3)在运动过程中,直接写出当t为何值时,△BCP为等腰三角形.26.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和是第三边的两倍,则称这个三角形是“优三角形”,这两条边的比称为“优比”(若这两边不等,则优比为较大边与较小边的比),记为k . (1)命题:“等边三角形为优三角形,其优比为1”,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2)已知ABC 为优三角形,AB c =,AC b =,BC a =,①如图1,若90ACB ∠=︒,b a ≥,6b =,求a 的值.②如图2,若c b a ≥≥,求优比k 的取值范围.(3)已知ABC 是优三角形,且120ABC ∠=︒,4BC =,求ABC 的面积.27.已知ABC ∆中,90ACB ∠=︒,AC BC =,过顶点A 作射线AP .(1)当射线AP 在BAC ∠外部时,如图①,点D 在射线AP 上,连结CD 、BD ,已知21AD n =-,21AB n =+,2BD n =(1n >).①试证明ABD ∆是直角三角形;②求线段CD 的长.(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2)当射线AP 在BAC ∠内部时,如图②,过点B 作BD AP ⊥于点D ,连结CD ,请写出线段AD 、BD 、CD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8.问题情境: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同学们围绕“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度,求三角形的面积”开展活动,启航小组同学想到借助正方形网格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图(1)、图(2)都是6×6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操作发现,启航小组同学在图(1)中画出△ABC ,其顶点A ,B ,C 都在格点上,同时构造长方形CDEF ,使它的顶点都在格点上,且它的边EF 经过点A ,ED 经过点B .同学们借助此图求出了△ABC 的面积.(1)在图(1)中,△ABC 的三边长分别是AB = ,BC = ,AC = .△ABC 的面积是 .(2)已知△PMN 中,PM =17,MN =25,NP =13.请你根据启航小组的思路,在图(2)中画出△PMN ,并直接写出△RMN 的面积 .29.阅读下列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已知在平面内有两点()111, P x y 、()222, P x y ,其两点间的距离()()22121212PP x x y y =-+-直于坐标轴时,两点间距离公式可化简为12x x -或1|y -2|y .(1)已知()2, 4A 、()3, 8B --,试求A 、B 两点间的距离______.已知M 、N 在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上,点M 的纵坐标为4,点N 的纵坐标为-1,试求M 、N 两点的距离为______;(2)已知一个三角形各顶点坐标为()1, 6D 、()3, 3E -、()4, 2F ,你能判定此三角形的形状吗?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x 轴上找一点P ,使PD PF +的长度最短,求出点P 的坐标及PD PF +的最短长度.30.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AC,BC上的点,且满足DE⊥EF,垂足为点E,连接DF.(1)求∠EDF= (填度数);(2)延长DE交AB于点G,连接FG,如图2,猜想AG,GF,FC三者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3)①若AB=6,G是AB的中点,求△BFG的面积;②设AG=a,CF=b,△BFG的面积记为S,试确定S与a,b的关系,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过点D作DE⊥AB于点E,过点E作EQ⊥AC于点Q,EQ交AD于点P,连接CP,此时PC+PQ=EQ是最小值,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AB的长度,再根据EQ⊥AC、∠ACB=90°即可得出EQ∥BC,进而可得出AE EQAB BC,代入数据即可得出EQ的长度,此题得解.【详解】解:如图所示,过点D作DE⊥AB于点E,过点E作EQ⊥AC于点Q,EQ交AD于点P,连接CP ,此时PC+PQ=EQ 是最小值,在Rt △ABC 中,∠ACB=90°,AC=9,BC=12, ∴2215AB AC BC +=,∵AD 是∠BAC 的平分线,∴∠CAD=∠EAD ,在△ACD 和△AED 中,90CAD EAD ACD AED AD AD ︒∠=∠⎧⎪∠=∠=⎨⎪=⎩,∴△ACD ≌△AED (AAS ),∴AE=AC=9.∵EQ ⊥AC ,∠ACB=90°,∴EQ ∥BC ,AE EQ AB BC ∴=, ∴91512EQ =, 653EQ ∴=.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轴对称中的最短路线问题以及平行线的性质,找出点C 的对称点E ,及通过点E 找到点P 、Q 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2.B解析:B【分析】延长AB 交KF 于点O ,延长AC 交GM 于点P ,可得四边形AOLP 是正方形,然后求出正方形的边长,再求出矩形KLMJ 的长与宽,然后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如图,延长AB 交KF 于点O ,延长AC 交GM 于点P ,则四边形OALP 是矩形. 90CBF ∠=︒,90ABC OBF ∴∠+∠=︒,又直角ABC ∆中,90ABC ACB ∠+∠=︒,OBF ACB ∴∠=∠,在OBF ∆和ACB ∆中,BAC BOF ACB OBF BC BF ∠=∠⎧⎪∠=∠⎨⎪=⎩,()OBF ACB AAS ∴∆≅∆,AC OB =∴,同理:ACB PGC ∆≅∆,PC AB ∴=,OA AP ∴=,所以,矩形AOLP 是正方形,边长347AO AB AC =+=+=,所以,3710KL =+=,4711LM =+=,因此,矩形KLMJ 的面积为1011110⨯=,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证明,作出辅助线构造出正方形是解题的关键.3.B解析:B【分析】根据折叠前后得到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判断①③④式正误即可,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求BC 和DE 的关系.【详解】解:根据折叠的性质知,△C ED CED '≅∆,且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BDE ∠<︒,45C DE ∠'=︒, ∴12C DE BDE ∠'≠∠ ∴DC '不能平分BDE ∠①错误;45DC E DCE ∴∠'=∠=︒,C E CE DE AD a '====,2CD DC a ='=,AC a ∴=,2)BC a ==,∴②正确;2ABC DBC ∠=∠,22.5DBC ∴∠=︒,45DCB ∠=︒,112.5BDC ∴∠=︒,BCD ∴∆不是等腰三角形,故③错误;CED ∴∆的周长(2CE DE CD a a a BC =++=+==,故④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利用了:①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②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外角与内角的关系,等角对等边等知识点.4.D解析:D【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D=A'D ,AE=A'E ,易得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为=AB+BC+AC ,则可求得答案.【详解】解:因为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1cm ,所以AB=BC=AC=1cm ,因为△ADE 沿直线DE 折叠,点A 落在点A'处,所以AD=A'D ,AE=A'E ,所以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BD+A'D+BC+A'E+EC=BD+AD+BC+AE+EC=AB+BC+AC =1+1+1=3(cm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转化思想的应用以及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5.A解析:A【分析】由已知条件可证△CFE≌△AFD,得到DF=EF,利用折叠知AE=AB=8cm ,设AF=xcm ,则DF=(8-x)cm ,在Rt△AFD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x 的值.【详解】∵四边形ABCD 是长方形,∴∠B=∠D=900,BC=AD,由翻折得AE=AB=8m ,∠E=∠B=900,CE=BC=AD又∵∠CFE=∠AFD∴△CFE≌△AFD∴EF=DF设AF=xcm ,则DF=(8-x )cm在Rt△AFD 中,AF 2=DF 2+AD 2,AD=6cm , 222(8)6x x =-+ 254x cm = 故选择A.【点睛】此题是翻折问题,利用勾股定理求线段的长度.6.D解析:D【解析】【分析】连接BD ,作CF ⊥AB 于F ,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BD=AD ,AE=BE ,得出∠DBE=∠DAB=30°,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D=AD=2DE=23,AE=BE=3DE=3,证出△BCD 是直角三角形,∠CBD=90°,得出∠BCF=30°,得出BF=12BC=12,CF=3BF=3,求出EF=BE+BF=72,在Rt △CEF 中,由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解:连接BD ,作CF ⊥AB 于F ,如图所示:则∠BFC=90°,∵点E 为AB 的中点,DE ⊥AB ,∴BD=AD ,AE=BE ,∵∠DAB=30°,∴∠DBE=∠DAB=30°,BD=AD=2DE=233,∵BC 2+BD 2=12+(32=13=CD 2,∴△BCD 是直角三角形,∠CBD=90°,∴∠CBF=180°-30°-90°=60°,∴∠BCF=30°,∠BFC=90°,∴∠BCF=30°,∴BF=12BC=12,2, ∴EF=BE+BF=72, 在Rt △CEF 中,由勾股定理得:=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和逆定理是解题的关键.7.A解析:A【解析】【分析】作AD′⊥AD ,AD′=AD ,连接CD′,DD′,根据等式的性质,可得∠BAD 与∠CAD′的关系,根据SAS ,可得△BAD 与△CAD′的关系,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D 与CD′的关系,根据勾股定理,可得答案.【详解】作A D′⊥AD ,AD′=AD ,连接CD′,DD′,则有∠AD′D=∠D′AD=45︒,∵∠BAC+∠CAD=∠DAD′+∠CAD ,即∠BAD=∠CAD′,在△BAD 与△CAD′中,''BC CA BAD CAD AD AD =⎧⎪∠=∠⎨⎪=⎩, ∴△BAD ≌△CAD′(SAS ),∴BD=CD′,∠DAD′=90°,由勾股定理得,∠D′DA+∠ADC=90°,由勾股定理得,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添加辅助线作出全等图形是解题关键.8.D解析:D【解析】根据题意可画图为:过点A作AD⊥BC,垂足为D,∵∠B=60°,∴∠BAD=30°,∵AB=2,∴3,∴S△ABC= 12BC·AD=1233故选D.9.B解析:B【解析】试题分析:解:∵92=81,122=144,152=225,362=1296,392=1521,∴81+144=225,225+1296=1521,即92+122=152,152+362=392,故选B.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题的关键熟知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内容.10.A解析:A【分析】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证CD=DE,从而根据“HL”证明Rt△ACD≌Rt△AED,由DE为AB中线且DE ⊥AB ,可求AD=BD=3cm ,然后在Rt △BDE 中,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BE 的长.【详解】∵AD 平分∠BAC 且∠C=90°,DE ⊥AB ,∴CD=DE ,由AD =AD ,所以,Rt △ACD ≌Rt △AED ,所以,AC=AE.∵E 为AB 中点,∴AC=AE=12AB , 所以,∠B=30° . ∵DE 为AB 中线且DE ⊥AB ,∴AD=BD=3cm ,∴DE=12BD=32, ∴BE=22332⎛⎫-= ⎪⎝⎭33cm.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解析】试题分析:将台阶展开,如图,331312,5,AC BC =⨯+⨯==222169,AB AC BC ∴=+=13,AB ∴=即蚂蚁爬行的最短线路为13.dm考点: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12.125【分析】 解方程222225,7a b a b +=-=可求得a=4,b=3,故三角形ABC 是直角三角形,在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转化得到斜边上的高.【详解】解:∵222225,7a b a b +=-=,将两个方程相加得:2232a =,∵a >0,∴a=4代入得:22425b +=,∵b >0,∴b=3,∵a=3,b=4,c=5满足勾股定理逆定理,∴△ABC 是直角三角形,如下图,∠ACB=90°,CD ⊥AB ,1122ABC SAC BC AB CD =⋅⋅=⋅⋅ , 即:1134522CD ⋅⋅=⋅⋅, 解得:CD=125, 故答案为:125. 【点睛】 本题考查求解三角形的高,解题关键是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进行转化,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一个底乘对应高等于另一个底乘对应高.13.32或42【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分两种情况:△ABC 是钝角三角形或锐角三角形,分别求出边BC ,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当△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D=90°,AC=13,AD=12, ∴222213125CD AC AD -=-=,∵∠D=90°,AB=15,AD=12,∴222215129BD AB AD=-=-=,∴BC=BD-CD=9-5=4,∴△ABC的周长=4+15+13=32;当△ABC是锐角三角形时,∵∠ADC=90°,AC=13,AD=12,∴222213125CD AC AD=-=-=,∵∠ADB=90°,AB=15,AD=12,∴222215129BD AB AD=-=-=,∴BC=BD-CD=9+5=14,∴△ABC的周长=14+15+13=42;综上,△ABC的周长是32或42,故答案为:32或42.【点睛】此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能依据题意正确画出图形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14.322或115或109 5【分析】分别就E,F在AC,BC上和延长线上,分别画出图形,过D作DG⊥AC,DH⊥BC,垂足为G,H,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和运用勾股定理作答即可.【详解】解:①过D作DG⊥AC,DH⊥BC,垂足为G,H ∴DG∥BC,∠CDG=∠CDH=45°又∵D是AB的中点,∴DG=12 BC同理:DH=12 AC又∵BC=AC∴DG=DH在Rt△DGE和Rt△DHF中DG=DH,DE=DF∴Rt△DGE≌Rt△DHF(HL)∴GE=HF又∵DG=DH,DC=DC∴△GDC≌△FHC∴CG=HC∴CE=GC-GE=CH-HF=CF=AB-BF=3∴EF=223332+=②过D作DG⊥AC,DH⊥BC,垂足为G,H∴DG∥BC,∠CDG=∠CDH=45°又∵D是AB的中点,∴DG=12 BC同理:DH=12 AC又∵BC=AC ∴DG=DH在Rt△DGE 和Rt△DHF 中DG=DH,DE=DF∴Rt△DGE≌Rt△DHF(HL )∴GE=HF又∵DG=DH,DC=DC∴△GDC≌△FHC∴CG=HC∴CE=CF=AC+AE=AB+BF=7+4=11 ∴EF=221111112+=③如图,以点D 为圆心,以DF 长为半径画圆交AC 边分别为E 、E ',过点D 作DH⊥AC 于点H ,可知DF DE DE '==,可证△EHD≌△E HD ',CE D CFD '≌,△DH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1+∠2=45°∴∠EDF=2(∠1+∠2)=90°∴△ED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证AED CFD △△≌∴AE=CF=3,CE=BF=4∴2222435EF CE CF =+=+=④有第③知,EF=5,且△ED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ED=DF=522,可证△E CF E DE ''∆∽,2223y x+=22=综上可得:5x=∴E F''==1095E F''=【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和勾股定理方面的知识,做出辅助线、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5【解析】【分析】过A点作BC的垂线,E点作AC的垂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对应角相等计算得出∠DAM=15°,在AM上截取AG=DG,则∠DGM=30°,设DM=a,通过勾股定理可得到DG=AG=2a,2)a,1)a,1)a,代入计算即可.【详解】过A点作AM⊥BC于M点,过E点EN⊥AC于N点.∵∠BCA=30°,AE=EC∴AM=12AC,AN=12AC∴AM=AN又∵AD=AE∴R t∆ADM≅ R t∆AEN(HL)∴∠DAM=∠EAN又∵∠MAC=60°,AD⊥AE∴∠DAM=∠EAN=15°在AM上截取AG=DG,则∠DGM=30°设DM=a,则 DG=AG=2a,根据勾股定理得:∵∠ABC=45°∴2)a∴1)a,2)a,∴()()62262231aABBD a++==+故答案为:62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于三角形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关键是能根据已知条件构建全等三角形及构建等腰三角形将15°角转化为30°角,本题有较大难度.16.65【分析】由“SAS”可证ABD≌ACE,DAF ≌EAF可得BD CE=,4B∠∠=,DF EF=,由勾股定理可求EF的长,即可求BC的长,由勾股定理可求AD的长.【详解】解:如图,连接EF,过点A作AG BC⊥于点G,AE AD⊥,DAE DAC290∠∠∠∴=+=,又BAC DAC190∠∠∠=+=,12∠∠∴=,在ABD和ACE中12AB ACAD AE=⎧⎪∠=∠⎨⎪=⎩,ABD∴≌()ACE SAS.BD CE∴=,4B∠∠=BAC90∠=,AB AC=,∴B345∠∠==4B45∠∠∴==,ECF 3490∠∠∠∴=+=,222CE CF EF ∴+=,222BD FC EF ∴+=, AF 平分DAE ∠,DAF EAF ∠∠∴=,在DAF 和EAF 中AD AE DAF EAF AF AF =⎧⎪∠=∠⎨⎪=⎩,DAF ∴≌()EAF SAS .DF EF ∴=.222BD FC DF ∴+=.22222DF BD FC 68100∴=+=+=,∴DF 10=BC BD DF FC 610824∴=++=++=,AB AC =,AG BC ⊥,1BG AG BC 122∴===, DG BG BD 1266∴=-=-=,∴AD =故答案为【点睛】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17.2【分析】连接CE ,交AD 于M ,根据折叠和等腰三角形性质得出当P 和D 重合时,PE+BP 的值最小,此时△BPE 的周长最小,最小值是BE+PE+PB=BE+CD+DB=BC+BE ,先求出BC 和BE 长,代入求出即可.【详解】如图,连接CE,交AD于M,∵沿AD折叠C和E重合,∴∠ACD=∠AED=90°,AC=AE,∠CAD=∠EAD,∴AD垂直平分CE,即C和E关于AD对称,BD=2,∴2,∴当P和D重合时,PE+BP的值最小,即此时△BPE的周长最小,最小值是BE+PE+PB=BE+CD+DB=BC+BE,∵∠DEA=90°,∴∠DEB=90°,∵∠ABC=45°,∴∠B=45°,∵2,∴2即2,∴△PEB的周长的最小值是22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勾股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的应用,关键是求出P点的位置.182【分析】连接CE.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折叠的性质推知EG+CG=EG+GF=EF=BE,【详解】解:(1)如图,连接CD、CF.∵Rt△ABC中,∠ACB=90°,AC=BC,D为AB边的中点,∴BD=CD=1.2 ,∵由翻折可知BD=DF,∴CD=BD=DF=1,∠DFE=∠B=∠DCA=45°,∴∠DCF=∠DFC,∴∠DCF-∠DCA=∠DFC-∠DFE,即∠GCF=∠GFC,∴GC=GF,∴EG+CG=EG+GF=EF=BE,∴△ECG的周长2,2.【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能将三角形的周长转移到已知线段上是解题的关键..1925【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BC=1,然后根据∠BCA=90°,DE⊥AC,DF⊥BC,证得四边形CEDF是矩形,连接CD,则CD=EF,当CD⊥AB时,CD最短,即25.25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运用,矩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垂线段最短的性质,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的能力.20.17,144,145【分析】由题意观察题干这些勾股数,根据所给的勾股数找出三个数之间的关系即可.【详解】解:因为这些勾股数的“勾”都是奇数,且从3起就没断过,所以从3、5、7…依次推出第8组的“勾”为17,继续观察可知弦-股=1,利用勾股定理假设股为m,则弦为m+1,所以有22217(1)m m +=+,解得144m =,1145m +=,即第8组勾股数为17,144,145.故答案为17,144,145.【点睛】本题属规律性题目,考查的是勾股数之间的关系,根据题目中所给的勾股数及勾股定理进行分析即可.三、解答题21.(1)423;(2)以a 、b 、c 为边能构成三角形,此三角形的形状是直角三角形,【分析】(1)根据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除法法则和二次根式的性质求出即可;(2)先根据绝对值,偶次方、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求出a 、b 、c 的值,再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再求出面积即可.【详解】解:(1)⎛÷ ⎝=÷=÷ =423; (2)以a 、b 、c 为边能构成三角形,此三角形的形状是直角三角形,理由是:∵a 、b 、c 满足2|a (c 0-=,∴a ﹣=0,﹣b =0,c 0,∴a =,b =,c∵,,∴以a 、b 、c 为边能组成三角形,∵a =,b =,c∴a 2+b 2=c 2,∴以a 、b 、c 为边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直角边是a 和b ,则此三角形的面积是12⨯. 【点睛】此题考查了计算能力,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除法法则和二次根式的性质,绝对值,偶次方、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2.(1) 出发10s 后,△BMN 为等边三角形;(2)出发6s 或15s 后,△BMN 为直角三角形.【分析】(1)设时间为x ,表示出AM=x 、BN=2x 、BM=30-x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列出方程,解之可得;(2)分两种情况:①∠BNM=90°时,即可知∠BMN=30°,依据BN=12BM 列方程求解可得;②∠BMN=90°时,知∠BNM=30°,依据BM=12BN 列方程求解可得. 【详解】解 (1)设经过x 秒,△BMN 为等边三角形,则AM =x ,BN =2x ,∴BM =AB -AM =30-x ,根据题意得30-x =2x ,解得x =10,答:经过10秒,△BMN 为等边三角形;(2)经过x 秒,△BMN 是直角三角形,①当∠BNM =90°时,∵∠B =60°,∴∠BMN =30°,∴BN =12BM ,即2x =12(30-x), 解得x =6;②当∠BMN =90°时,∵∠B =60°,∴∠BNM =30°,∴BM =12BN ,即30-x =12×2x , 解得x =15, 答:经过6秒或15秒,△BMN 是直角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23.(1)AE BD =,AE BD ⊥;(2)成立,理由见解析;(3)14或2.【分析】(1)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可得AC BC =,CE CD =,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可得AE BD =,EAC DBC ∠=∠,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等量代换即可得90AHD ∠=︒,由此即可得;(2)先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可得AE BD =,EAC DBC ∠=∠,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可得90EAC AOC ∠+∠=︒,然后根据对顶角相等、等量代换可得90BOH DBC ∠∠+=︒,从而可得90OHB ∠=︒,由此即可得;(3)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102AB =,再分①点,,A E D 在直线上,且点E 位于中间,②点,,A E D 在直线上,且点D 位于中间两种情况,结合(1)(2)的结论,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得.【详解】(1)AE BD =,AE BD ⊥,理由如下:如图1,延长AE 交BD 于H ,由题意得:AC BC =,90ACE BCD ∠=∠=︒,CE CD =,∴()ACE BCD SAS ≅,∴AE BD =,EAC DBC ∠=∠,∵90DBC BDC ∠+∠=︒,∴90EAC BDC ∠+∠=︒,∴0)9018(EAC BD A D C H ∠+∠∠︒==-︒,即AE BD ⊥,故答案为:AE BD =,AE BD ⊥;(2)成立,理由如下:如图2,延长AE 交BD 于H ,交BC 于O ,∵90ACB ECD ∠=∠=︒,∴ACB BCE ECD BCE ∠-∠=∠-∠,即ACE BCD ∠=∠,在ACE △和BCD 中,AC BC ACE BCD CE CD =⎧⎪∠=∠⎨⎪=⎩,∴()ACE BCD SAS ≅,∴AE BD =,EAC DBC ∠=∠,∵90ACB ∠=︒,∴90EAC AOC ∠+∠=︒,∵AOC BOH ∠=∠,∴90BOH DBC ∠∠+=︒,即90OBH BOH ∠+∠=︒,∴180()90OHB OBH BOH ∠=︒-∠+∠=︒,即AE BD ⊥;(3)设AD x =,10,90AC BC ACB ==∠=︒, 2102AB AC ∴==,由题意,分以下两种情况:①如图3-1,点,,A E D 在直线上,且点E 位于中间,同理可证:AE BD =,AE BD ⊥,12DE =,12BD AE AD DE x ∴==-=-,在Rt ABD △中,222AD BD AB +=,即222(12)(102)x x +-=,解得14x =或2x =-(不符题意,舍去),即14AD =,②如图3-2,点,,A E D 在直线上,且点D 位于中间,同理可证:AE BD =,AE BD ⊥,12DE =,12BD AE AD DE x ∴==+=+,在Rt ABD △中,222AD BD AB +=,即222(12)(102)x x ++=,解得2x =或14x =-(不符题意,舍去),即2AD =,综上,AD 的长为14或2.【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点,较难的是题(3),正确分两种情况讨论,并画出图形是解题关键.24.(1)45度;(2)∠AEC﹣∠AED=45°,理由见解析;(3)见解析【分析】(1)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BAE=140°,可得∠CAE=50°,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EC=∠ACE=65°,即可求解;(2)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BAE=180°﹣2α,可得∠CAE=90°﹣2α,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EC=∠ACE=45°+α,可得结论;(3)如图,过点C作CG⊥AH于G,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H=2EF,CH=2CG,由“AAS”可证△AFB≌△CGA,可得AF=CG,由勾股定理可得结论.【详解】解:(1)∵AB=AC,AE=AB,∴AB=AC=AE,∴∠ABE=∠AEB,∠ACE=∠AEC,∵∠AED=20°,∴∠ABE=∠AED=20°,∴∠BAE=140°,且∠BAC=90°∴∠CAE=50°,∵∠CAE+∠ACE+∠AEC=180°,且∠ACE=∠AEC,∴∠AEC=∠ACE=65°,∴∠DEC=∠AEC﹣∠AED=45°,故答案为:45;(2)猜想:∠AEC﹣∠AED=45°,理由如下:∵∠AED=∠ABE=α,∴∠BAE=180°﹣2α,∴∠CAE=∠BAE﹣∠BAC=90°﹣2α,∵∠CAE+∠ACE+∠AEC=180°,且∠ACE=∠AEC,∴∠AEC=45°+α,∴∠AEC﹣∠AED=45°;(3)如图,过点C作CG⊥AH于G,∵∠AEC﹣∠AED=45°,∴∠FEH=45°,∵AH⊥BE,∴∠FHE =∠FEH =45°,∴EF =FH ,且∠EFH =90°,∴EH EF ,∵∠FHE =45°,CG ⊥FH ,∴∠GCH =∠FHE =45°,∴GC =GH ,∴CH CG ,∵∠BAC =∠CGA =90°,∴∠BAF +∠CAG =90°,∠CAG +∠ACG =90°,∴∠BAF =∠ACG ,且AB =AC ,∠AFB =∠AGC ,∴△AFB ≌△CGA (AAS )∴AF =CG ,∴CH AF ,∵在Rt △AEF 中,AE 2=AF 2+EF 2,AF )2+EF )2=2AE 2,∴EH 2+CH 2=2AE 2.【点睛】本题是综合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动点问题,三个问题由易到难,在熟练掌握各个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找到问题之间的内部联系,层层推进去解答是关键.25.(1) 2516;(2)83t =或6;(3)当153,5,210t =或194时,△BCP 为等腰三角形. 【分析】(1)设存在点P ,使得PA PB =,此时2PA PB t ==,42PC t =-,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2)当点P 在CAB ∠的平分线上时,如图1,过点P 作PE AB ⊥于点E ,此时72BP t =-,24PE PC t ==-,541BE =-=,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3)在Rt ABC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到4AC cm =,根据题意得:2AP t =,当P 在AC上时,BCP 为等腰三角形,得到PC BC =,即423t -=,求得12t =,当P 在AB 上时,BCP 为等腰三角形,若CP PB =,点P 在BC 的垂直平分线上,如图2,过P 作PE BC ⊥于E ,求得194t =,若PB BC =,即2343t --=,解得5t =,PC BC =③,如图3,过C 作CF AB ⊥于F ,由射影定理得;2BC BF AB =⋅,列方程2234352t --=⨯,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解:在Rt ABC 中,5AB cm =,3BC cm =,4AC cm ∴=,(1)设存在点P ,使得PA PB =,此时2PA PB t ==,42PC t =-,在Rt PCB 中,222PC CB PB +=,即:222(42)3(2)t t -+=, 解得:2516t =, ∴当2516t =时,PA PB =; (2)当点P 在BAC ∠的平分线上时,如图1,过点P 作PE AB ⊥于点E ,此时72BP t =-,24PE PC t ==-,541BE =-=,在Rt BEP 中,222PE BE BP +=, 即:222(24)1(72)t t -+=-,解得:83t =, 当6t =时,点P 与A 重合,也符合条件,∴当83t =或6时,P 在ABC ∆的角平分线上; (3)根据题意得:2AP t =,当P 在AC 上时,BCP 为等腰三角形,PC BC ∴=,即423t -=,12t ∴=, 当P 在AB 上时,BCP 为等腰三角形,CP PB =①,点P 在BC 的垂直平分线上,如图2,过P 作PE BC ⊥于E ,1322BE BC ∴==, 12PB AB ∴=,即52342t --=,解得:194t =, PB BC =②,即2343t --=,解得:5t =,PC BC =③,如图3,过C 作CF AB ⊥于F ,12BF BP ∴=, 90ACB ∠=︒,由射影定理得;2BC BF AB =⋅,即2234352t --=⨯, 解得:5310t =, ∴当15319,5,2104t =或时,BCP 为等腰三角形.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的面积,难度适中.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是解(3)题的关键.26.(1)该命题是真命题,理由见解析;(2)①a 的值为92;②k 的取值范围为13k ≤<;(3)ABC ∆的面积为2033或1235. 【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优三角形和优比的定义即可判断;(2)①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 的值,再根据优三角形的定义列出,,a b c 的等式,然后求解即可;②类似①分三种情况分析,再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出每种情况下,,a b c 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优比的定义求解即可;(3)如图(见解析),设BD x =,先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求出AC 、AB 的长及ABC ∆面积的表达式,再类似(2),根据优三角形的定义分三种情况分别列出等式,然后解出x 的值,即可得出ABC ∆的面积.【详解】(1)该命题是真命题,理由如下:设等边三角形的三边边长为a则其中两条边的和为2a ,恰好是第三边a 的2倍,满足优三角形的定义,即等边三角形为优三角形又因该两条边相等,则这两条边的比为1,即其优比为1故该命题是真命题;(2)①90,6CB b A ∠=︒=c ∴=根据优三角形的定义,分以下三种情况:当2a b c +=时,6a +=,整理得24360a a -+=,此方程没有实数根当2a c b +=时,12a =,解得92a =当2b c a +=时,62a =,解得86a =>,不符题意,舍去综上,a 的值为92; ②由题意得:,,a b c 均为正数 根据优三角形的定义,分以下三种情况:(c b a ≥≥)当2a b c +=时,则1b k a=≥ 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b a c a b -<<+ 则2a b b a a b +-<<+,解得3b a <,即3b k a=< 故此时k 的取值范围为13k ≤< 当2a c b +=时,则1c k a =≥ 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c a b a c -<<+ 则2a c c a a c +-<<+,解得3c a <,即3c k a=<故此时k 的取值范围为13k ≤<当2b c a +=时,则1c k b =≥ 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c b a b c -<<+ 则2b c c b b c +-<<+,解得3c b <,即3c k b=< 故此时k 的取值范围为13k ≤<综上,k 的取值范围为13k ≤<;(3)如图,过点A 作AD BC ⊥,则180********ABC ABD ∠=︒-︒∠-==︒︒ 设BD x =2222,3AB BD x AD AB BD x ∴===-=22222(3)(4)224AC AD CD x x x x =+=++=++11432322ABC S BC AD x x ∆=⋅=⨯⨯= ABC ∆是优三角形,分以下三种情况:当2AC BC AB +=时,即222444x x x +++=,解得103x =则1020323233ABC S x ∆==⨯= 当2AC AB BC +=时,即222428x x x +++=,解得65x =则612323235ABC S x ∆==⨯= 当2BC AB AC +=时,即242424x x x +=++,整理得234120x x ++=,此方程没有实数根综上,ABC ∆的面积为203或123.【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等知识点,理解题中的新定义,正确分多种情况讨论是解题关键.27.(1)①详见解析;(2)2222CD n =+-1n >);(2)2AD BD CD-=,理由详见解析.【分析】(1)①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行判断;②过点C作CE⊥CD交DB的延长线于点E,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证明∠3=∠4,∠1=∠E,进而证明△ACD≌△BCE,求出DE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2)过点C作CF⊥CD交BD的延长线于点F,先证∠ACD=∠BCF,再证△ACD≌△BCF,得CD=CF,AD=BF,再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详解】(1)①∵()()()22222222212214AD BD n n n n n+=-+=-++()()22222211n n n=++=+又∵()2221AB n=+∴222AD BD AB+=∴△ABD是直角三角形②如图①,过点C作CE⊥CD交DB的延长线于点E,∵∠3+∠BCD=∠ACD=90°,∠4+∠BCD=∠DCE=90°∴∠3=∠4由①知△ABD是直角三角形∴1290∠+∠=︒又∵290E∠+∠=︒∴∠1=∠E在ACD∆和BCE∆中,A34EAC BC∠=∠⎧⎪∠=∠⎨⎪=⎩∴△ACD≌△BCE∴CD CE=,AD BE=∴221DE BD BE BD AD n n=+=+=+-又∵CD CE=,90DCE∠=︒∴由勾股定理得222DE CD DE CD=+=。

深圳市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学期自我检测试题 附答案

深圳市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学期自我检测试题 附答案

乡镇(街道)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深圳市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学期自我检测试题 附答案题 号 填空题 选择题 判断题 计算题 综合题 应用题 总分得 分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0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

3、请在试卷指定位置作答,在试卷密封线外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计20分)1、某班共有学生40人,男女生人数的比是5:3,女生有( )人。

2、解放军战士进行射击训练,四个战士每人射击了20发子弹,共有4发子弹没有击中,这次训练的命中率是( )。

3、18∶36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18∶36的比值是( )。

4、把周长为12.56厘米的圆平均分成两个半圆,每个半圆的周长是( )厘米。

5、要清楚地反应出各班学生人数与全年级学生人数之间的关系,应选用( )统计图。

6、已知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是最小的合数,一个内项是5/6,另一个内项是( )。

7、一副张数齐全的扑克牌是54张,从一副扑克牌(没有大小王)中任意抽取一张,抽红桃的可能性是( ),抽到10的可能性是( ),抽到黑桃2的可能性是( )。

8、甲乙两个圆的周长比是2:3,其中一个圆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则另一个圆的面积可能是( )平方厘米。

9、六一班今天出勤48人,有2人因病请假,六一班的出勤率是( )。

10、48和72的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二、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要表示一位病人一天体温变化情况,绘制( )统计图比较合适。

A 、扇形 B 、折线 C 、条形2、要考查一个学生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习成绩进步情况,采用( )比较合适。

A 、条形统计图 B 、扇形统计图 C 、折线统计图3、84÷14=6,那么说( )。

三年级数学下学期自我检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三年级数学下学期自我检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题. 号学答名姓准.级不班..内校学线封). 道街(镇密乡绝密★启用前三年级数学放学期自我检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题号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综合题应用题总分得分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 90 分钟,满分为100 分(含卷面分 2 分)。

2、请第一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地点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

3、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卷面不整齐扣 2 分。

一、专心思虑,正确填空(共10 小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换算。

7000千克 =()吨8千克=()克23吨 =()千克5200千克-200千克=()吨2、时针在 7和 8之间,分针指向7,这时是()时()分。

3、在进位加法中,不论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都要向()进()。

4、常用的长度单位有()、()、()、()、()。

5、看图写分数,并比较大小。

6、填一填。

7、把一根绳索均匀分红6份,每份是它的(),5份是它的()。

8、分针走 1小格,秒针正好走(),是()秒。

分针走1大格是(),时针走1大格是()。

9、小红家在学校()方()米处;小明家在学校()方()米处。

10、量出钉子的长度。

二、频频比较,谨慎选择(共8 小题,每题 2 分,共 16 分)。

1、以下 3个图形中,每个小正方形都同样大,那么()图形的周长最长。

2、学校开设两个兴趣小组,三(1) 27人参加书画小组,24人参加棋艺小组,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 3人,那么三( 1)一共有()人参加了书画和棋艺小组。

A、51B、54C、48D、303、把一根长 60厘米的铁丝围城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A.225 平方分米B.225平方厘米C.360平方厘米4、广州新电视塔是广州市当前最高的建筑,它比中信大厦高278米。

中信大厦高322米,那么广州新电视塔高()米。

A、590B、600C、44D、5005、明日()会下雨,今日下午我()游遍全球。

A、必定,可能 B 、可能,不行能 C 、不行能,不行能D、可能,可能6、下边的结果恰好是250的是()。

初中生自我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生自我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生自我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数学表达式?A. 2 + 3 = 5B. 4 × 2 = 10C. 3 ÷ 2 = 1.5D. 6 - 2 = 42. 英语中“图书馆”的单词是:A. schoolB. libraryC. hospitalD. museum3.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A. 唐朝B. 宋朝C. 明朝D. 清朝4.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A. 一年B. 一个月C. 一天D. 一周5.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A. 2H2 + O2 → 2H2OB. 2H2 + O2 → H2OC. H2 + O2 → 2H2OD. 2H2 + O2 → 2HO6.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物理公式?A. 速度 = 路程÷ 时间B. 速度 = 时间÷ 路程C. 路程 = 速度× 时间D. 时间 = 路程÷ 速度7.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地理知识?A. 地球的赤道周长是4万公里B. 地球的赤道周长是4千公里C. 地球的赤道周长是4百公里D. 地球的赤道周长是4十公里8.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生物分类?A. 动物界、植物界、微生物界B. 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C. 动物界、植物界、细菌界D. 动物界、植物界、病毒界9.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历史事件?A. 秦始皇统一六国B. 汉武帝统一六国C. 唐太宗统一六国D. 宋太祖统一六国10.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计算机术语?A. 硬件B. 软件C. 网络D. 所有选项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光年是天文学上用来表示______的单位。

2.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______。

3. 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是______。

4. 地球的大气层由外到内依次是______、平流层、对流层。

5.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______定律。

6.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

初中生自我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生自我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生自我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学习态度?A. 临时抱佛脚B. 认真听讲,及时复习C. 抄袭作业D. 考试作弊答案:B2. 阅读下列句子,选出正确的成语填空。

“他总是______,从不认真听讲。

”A. 心不在焉B. 专心致志C. 聚精会神D. 心无旁骛答案:A3. 以下哪个选项是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A. 拖延到最后一刻B. 制定计划并按时完成C. 无计划地工作D. 总是先做不重要的事情答案:B4.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健康饮食习惯?A. 只吃快餐B. 多吃蔬菜水果C. 暴饮暴食D. 经常不吃早餐答案:B5.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处理压力的方法?A. 逃避问题B. 寻求帮助C. 过度使用电子设备D. 忽视压力答案:B6.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团队合作态度?A. 独断专行B. 互相支持C. 推卸责任D. 只关注个人利益答案:B7.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环保行为?A. 随意丢弃垃圾B. 节约用水用电C. 过度包装礼物D. 使用一次性餐具答案:B8.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网络安全行为?A. 随意点击不明链接B. 保护个人信息C. 在线泄露真实姓名D. 随意下载不明软件答案:B9.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自我激励方式?A. 总是自我批评B. 设置合理目标C. 总是与他人比较D. 忽视自己的成就答案:B10.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应对失败的态度?A. 放弃尝试B. 从失败中学习C. 责怪他人D. 忽视失败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1.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预习、复习、总结12.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13. 团队合作中,我们应该学会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倾听、沟通、合作14. 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保持______、______和______的态度。

重点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学期自我检测试题含答案

重点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学期自我检测试题含答案

题. 号学答名姓准.级不班..内绝密★启用前要点小学六年级数学放学期自我检测试题含答案题号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综合题应用题总分得分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 100 分钟,本卷满分为100 分。

2、请第一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地点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

3、请在试卷指定地点作答,在试卷密封线外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填空题(共10 小题,每题 2 分,合计 20 分)1、一个底面半径为1dm的圆柱形木材,横截成两头后,表面积增添了()dm2。

2、三峡水库总库容39300000000立方米,把这个数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是( )。

3、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9.42dm ,它的高是直径的2倍,圆柱的侧面积是()dm2,它的表面积是() dm2。

4、以下图中,瓶底的面积和锥形杯口的面积相等,将瓶子中的液体倒入锥形杯子中,能倒满________杯。

A、 aB、bC、c2、以下图形中对称轴条数最少的是()。

A. 正方形B.长方形C.三角形D.圆形3、 2009 年第一季度与第二季度的天数对比是()。

A、第一季度多一天B、天数相等C、第二季度多1天4、甲是乙的 2.5 倍,那么甲与乙的最简比是()。

A、25:10B、10:25C、2:5 D 、 5:25、王强把 1000元按年利率 2.25%存入银行.两年后计算他缴纳20%利息税后的实得利息,列式应是()。

A.1000×2.25%×2×( 1﹣ 20%)+1000 B .[1000 ×2.25%×( 1﹣ 20%)+1000] ×2C.1000×2.25%×2×( 1﹣ 20%)D.1000×2.25%×2×20%6、一支钢笔的原价10元,先抬价 20%,再打八折销售,现价是()。

A.12B.107、在浓度是 10%的盐水中加入10克的盐和 10克的水,盐水的浓度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概论往届试题试卷代号:1305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中国文化概观试题 2011.07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如巴比伦文明、____、____和中国文明,都发生在亚非大陆的大河流域——这是古代文明产生的一个重要条件。

2.在中国历史上有所谓“ ” 、“ ”的太平盛世,这与休养生息的政策息息相关,代表着汉唐之强。

3.道家思想就其在先秦的发展而言,老子“道德”衍生出____、-----一,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4.周礼不但“文化”着中原各国,王朝的礼乐文明对那些相对边远的 -------- 、____等邦国,同样具有化导意义。

5.历史上变法成功者,商鞅而外是中唐----、张居正整理明朝财政及清代-------二、名词解释(每个10分,共20分)6.分封制7.轴心期三、筒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每小题答题不要超过300字)8.简述儒家教化论的基本内涵。

9.简述“天人合一”观念在中国文化若干层面中的体现。

四、分析论述题(第10小题必选.11、12两题任选一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每小题答题不要超过500字)10.结合中国两千年的王朝政治,谈谈你对“文治政府”的认识和理解。

11.依据孔子的“君子”理想,结合历史与现实中的若干个案,谈谈你对当代青年人生观培养和形成的认识。

12.依据庄子的“逍遥”人生,结合历史与现实中的若干个案,谈谈你对当代青年人生观培养和形成的认识。

试卷代号:1305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中国文化概观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 2011年7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古埃及印度 2.文景之治贞观之治3.黄老之学庄子之学 4.楚吴 5.两税法摊丁入亩二、名词解释(每个10分,共20分)6.分封制答案要点:分封制就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标准、分邦建国的一种制度。

它的尺度主要是宗族血缘关系,也就是以“亲亲”作为分邦建国的基本法则。

同时,分封制也是姬姓诸侯与众多异姓邦家共处的制度,许多古老渊源的族群都在这样一种制度下得到承认和延续,最终达到融合而成为政教、文化统一的民族。

分封制是我们这个民族形成自己统一化的历史进程的制度,为后代社会许多文化现象奠基,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

7.轴心期答案要点:轴心期的概念由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始创。

它指的是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的一个人类现象,就是在这五六百年的时期里,在印度、小亚细亚,古代伊朗、中国和古希腊,同时出现了圣贤兴起的文化现象。

具体到中国,则出现了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等先哲。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每小题答题不要超过300字) 8.简述儒家教化论的基本内涵。

答案要点:儒家教化论的几项基本内涵如下:(1)首先,教化论是君民“同体主义”的观念。

《札记》以“心”与“体”的密切关联喻示君民关系。

要求君要像看待自己一样对待民众,这是教化得以实现的基础。

同时,“心一体”关系,也明确地显示着“君”对“民”的决定作用。

“同体”之喻,以西周至春秋列国邦家政治格局为背景,君主与臣民同在一个城邦中生存,君主在德行礼仪上的表率,可以直接对民众产生影响。

(2)其次,教化论是行动主义的,要求“君”在德行上给万民作表率。

《札记》认为君主应该“仁以表民”,也就是君主应为民在道德仁义上作表率,这是儒家教化论的关键,是儒家教化论要求于君主的最重要一义。

真能起教化作用的是君主的行为。

君主以礼自束了,百姓自然也会以礼自束。

不难看出,教化论对君主要求极高。

按照教化论的观点,君主首先应该是道德王。

在教化论的观念中,“风化”问题,是干系极大的事情,君主就是要管到社会每一个人的伦理生活,因此君主必须在家庭生活等方面做出表率,并教育民众,以摆正社会风俗。

9.简述“天人合一”观念在中国文化若干层面中的体现。

答案要点:“天人合一”是古代中国文化的一个指导原则。

它既是一种宇宙观念、政治观念,又是一种人生观、科学观。

“天人合一”的起源,根植于古老的农耕文明。

中国天气虽时好时坏,但天道不变,四季如期,加以坚韧的劳作和节俭,人们可以把握自己的生活。

中国人的宇宙观、世界观就在对天文、地理的仰观和俯察中形成了。

(1)科学、自然层面。

“天人合一”的第一层次,是理性/自然的符示,也就是科技的层次。

人要在世界中生存,不同程度地把握自然就是一个先决条件。

中国人在理性/自然层面的“天人合一”的特性,在许多方面,诸如度量衡的制定和古老的中医之学,都有精彩的表现。

(2)政治层面。

政治层面的“天人合一”主要表现为阴阳家的学说。

追求天文历法以指导农耕实践是自古以来的文化传统,但对兴云作雨、能旱能涝的上天的敬畏,又势必使这样的文化追求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阴阳家就利用了这一点,试图将君王的行为限制在天道阴阳的规矩之下。

(3)哲学义理层面。

“天人合一”在哲学义理的层面,表现为儒、道两家志说。

道家“天人合一”说是“道法自然”和“无为”;儒家则表现为天道性命一义相贯。

四、分析论述题(第10小题必选.11、12两题任选一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每小题答题不要超过500字)10.结合中国两千年的王朝政治,谈谈你对“文治政府”的认识和理解。

围绕教材所探讨的文治政府的特征,从一至若干侧面分析,即可酌情给分。

11.依据孔子的“君子”理想,结合历史与现实中的若干个案,谈谈你对当代青年人生观培养和形成的认识。

围绕教材所探讨的孔子的“君子”理想,能够结合一至若干历史或现实个案,即可酌情给分。

12.依据庄子的“逍遥”人生,结合历史与现实中的若干个案,谈谈你对当代青年人生观培养和形成的认识。

围绕教材所探讨的庄子的“逍遥”人生,能够结合一至若干历史或现实个案,即可酌情给分。

说明:(1)简答、分析论述题不要求与本答案字句相同,言之有理有据即可得分;其他题学生回答与本答案不同而又确有根据的,不扣分;(2)分析论述题要点与论证各占一半分;分析论述题如果3题都答,只判10、11题。

试卷代号:1305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中国文化概观试题 2011.01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道家思想就其在先秦的发展而言,老子“道德”衍生出____、-----,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2.儒家经国理念的核心是一---,这一政治观念起于孔子仁学,而孔子仁学的基本格局可一言以蔽之:____。

3.在商鞅变法的过程中,民众经由 -----和-----等制度,被严格地控制了起来。

4.唐代党争的本质是大臣朋比,牛党一派以---------为首,李党一派以-------为首,对唐代社会产生了深刻的政治、文化影响。

5.在中国文化中,两种法则经常是错位的,主要表现就是士大夫从政时,每每以---------代替--------- ,结果是给王朝政治带来灾难和混乱,加速王朝的灭亡。

二、名词解释(每个10分,共20分)6.射礼7.无为而治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每小题答题不要超过300宇)8.简述《管子》轻重之术的基本内涵。

9.简述历史经验对王朝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

四、分析论述题(第10小题必选.11、12两题任选一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每小题答题不要超过500字)10.结合教材,谈谈你对周礼庞大的体系、繁多的子目以及其化导群伦的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11.隋唐以至明清,士大夫进入科举时代。

结合你所了解的文化史个案,谈谈唐代士人所呈现出新的文化特征。

12.隋唐以至明清,士大夫进入科举时代。

结合你所了解的文化史个案,谈谈明清时期士人所呈现出新的文化特征。

试卷代号:1305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中国文化概观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 2011年1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黄老之学庄子之学2.教化论修己以安百姓3.户籍什伍连坐4.牛僧孺李德裕 5.思想的法则历史的法则二、名词解释(每个10分,共20分)6.射礼答案要点:射礼有几种:大射、燕射和乡射。

大射是周王和诸侯一流高级贵族与群臣举行的射礼;燕射行于大夫以上人物。

而乡射应该说是这些射礼中最为普通的一种。

乡射礼是展示个人技能的节日,是一个选贤能的节日,更是一个展示个体心性修养与举止风度的礼式。

射礼有许多规矩,与其说是展示个人的外在武功,不如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竞赛,所以《射义》称:“射者,仁之道也。

”除了“主皮”一项侧重在命中率外,其余都是要看一个人在射礼中的举止风范。

与其他典礼相比,射礼更侧重于个体德艺、心理的考验,是其明显的特点。

7.无为而治答案要点:“无为”是《老子》的核心概念。

自然而然就是“无为”,“无为”地创造了一切,就是“无不为”,“道”因此是一个“无为而无不为”的大逻辑。

在文化的方略上,道家与儒家的差别,在于道家以去除人的“有为”而恢复“道”的“无为”的大境界。

道家在思想上也是一个“天人合一”的大格局,从“道法自然”出发,道家提出了“无为而治”的主张,可称为“中国古代式的自由放任主义”政治文化观。

这种观念认为,改造社会文化现状的枢纽和关键,就在于权力者以“无为”作自我限定,而将一切“为”的权利让给“民”之一边。

于是这样以来因果关系就是“我”1634(即“君”)的“无为”是“民”的“为”的前提。

“无为而治”的精义在于限制君王施展其无限的权力。

三、筒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每小题答题不要超过300宇)8.简述《管子》轻重之术的基本内涵。

答案要点:《管子》学派坚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重视财富积累对富国强兵的作用,是先秦思想家的一个共许的观点。

所不同的是,《管子》的财富观不是片面地重农,片面地强调五谷的生产,相反它强调各业的并兴。

《管子》作者所要求的国家富裕,是经济多种经营的富裕。

主张多种经济,甚至提出利用消费以增加就业,必然重视社会分工。

多样化的社会生产,又决定了《管子》学者们对私人工商业的并不排斥的基本态度。

这种与民三七分利的设想,还将国家的富强和工商业者的利益结合起来。

因此,<管子》中的富国论是一个兼顾到民间利益的“富上而足下”的“上下俱富”论。

“富民”是《管子》中一个反复谈到的难能可贵的话题,《管子》的学者特别注意到民生利益,与他们的一个基本的政治观念相关,并不是一时兴到之语。

承认民众的求富,承认民众工商业的存在,为后续的历史发展留下了活口,留下了希望,留下了真正能够否定极权制度的根芽。

轻重之术的关键是谷物和货币,谷物和货币是“轻重”之术的核心。

有货币方可以收购囤积谷物,有谷物方可回收货币。

“轻重”之术在国与国之间的运用,首务是防止重要物资外流,保持“天下轻,我独重”的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