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课题: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评价标准研究
基于行为主义理论的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探究
四、结论
基于行为主义理论的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是一种具有指导性的教学 方法,它强调环境刺激与学习行为之间的关联,并通过奖励与惩罚、模仿学习、 程序教学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育实践中,教师需要明确 学生的学习目标、提供适当的学习材料、持续的反馈与调整、强化与鼓励以及家 长与学校的合作等方面来实施这一教学策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小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的发展。
1、家庭教育当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 中的小事,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诚实守信、有责任心等。
2、学校教育:学校应当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贯穿在日常教育中,通过 课堂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并遵守社会规范和学校规章制 度。同时,教师也应当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
2、培养自律精神: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让学生懂得自我约束,形成自律精 神。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校内的行为规范,也有助于他们在校外的社会生活中表 现出良好的道德风尚。
3、塑造健康人格: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小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避免不 良习惯导致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适应问题。
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 略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家庭、学校和社 会各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未来发展 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家长和老师们能够重视这一问题,切实落实好养成教育, 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感谢观看
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性
1、提升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孩子们适应社会生活的基础。通 过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孩子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2、促进学业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孩子们的学业发展至关重要。拥有 良好行为习惯的孩子往往能够更好地专注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课题研究总结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总结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
”这就说明了加强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
也正如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于是我校开展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
校领导非常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积极开展行为规范的各种活动。
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以下是自从我校开展该课题研究以来,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情况的工作总结:一、抓好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具体做法:1、规范常规制度,强化学生遵纪守规意识,是养成教育的前提保障。
我校以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重点,不断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以树立良好的学生形象。
首先,我们将守则内容发悬挂在每个教室,班主任经常性组织学生学习,要求做到熟记于心。
2、明确意义,激发动机。
给学生讲明养成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学会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让学生保持自我教育非常必要。
我班充分利用班队会、板报等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同时,明确了要抓学生成绩,抓教学质量,必须从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
树立“行为规范教育我有一份”的观念,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重抓养成教育”的氛围。
3、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心理特点,我校确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和训练的内容与重点主要训练有三大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卫生习惯养成目标和学习习惯养成目标。
4、教给方法,反复练习习惯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它的养成有一个从生疏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动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多多实践。
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讲,记忆力、意志力都比较差,有些动作往往讲过了他们也不会记住。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验与研究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验与研究第一篇: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验与研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第二阶段实施方案(2014.6—2015.12)一、课题名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验与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学校“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大课题总的指导思想为基础,立足学校实际,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扎实推进实验进程,初步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研究学生学习习惯,使学生会学、乐学、善学,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探索最佳育人途径。
三、主要实验目标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实验研究能力;2、结合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调查研究对象现在学习的习惯;3、初步探索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4、初步构建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体系。
四、研究内容:培养学习兴趣、优化学习方法、持久性兴趣保持策略、学习方式、抵抗干扰能力培养。
五、具体实验措施(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进一步提升理论水平理论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实验的优劣与成败。
本年度,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切实转变观念,明确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初步完成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科学研究需要有正确研究方法。
在研究中,将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调查问卷法:本实验中需要研究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哪些内容,在训练过程中需要了解学生个体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以及人格发展水平,这些都可以借助问卷调查法,收集到比较客观的信息,进行信息资料处理,并对实验研究进行量的分析处理。
2、访谈法:访谈法是非常有益的研究方法,不仅是对研究对象、对教师以及父母都可以运用个别访谈的方法,活得相关的实验资料和反馈信息。
同时,本课题拟访谈专家和他们探讨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理论和方法。
3、个案研究法:建立好、中、差典型实验对象的实验全程档案,作为评估和改进实验依据。
4、文献研究法:本课题将对古今中外已有相关理论作基础,结合学生实际作综合性研究(三)深入调查研究,客观掌握实验班级学生学习习惯现状。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课题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
”,此言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
习惯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
抓好习惯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不仅仅要培养一批批掌握现代高新技术的人才,更应当培养一大批具有现代人的精神面貌、良好的行为习惯、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学校教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任务。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未来公民的素质直接或间接地取决于现在的教育。
因此,探索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对提高未来小公民的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 就国内外现有研究看,纯粹的养成教育理论研究少见。
从已有研究看,学者们往往将习惯与人格的研究置于儿童道德的研究之中。
就国内外情况看,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关于儿童道德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在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
这些理论一般都注重儿童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视行为习惯研究。
它们大都以一些设计精巧的实验为基础,内容涉及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等方面。
如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详细研究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和形成)和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皮亚杰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认知问题。
再如精神分析学派关于儿童焦虑和移情作用的研究,以及前苏联心理学家关于儿童羞愧感的研究,则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问题。
国外的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方案及研究三篇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方案及研究三篇第 1 条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课堂会议的良好生活习惯如下 :(1) 、合理饮食,少吃外国快餐,控制零食,不偏食,吃早餐。
国外快餐主食的特点是高蛋白、高脂肪和高热量,而小吃和饮料主要是高糖、高盐和多味精。
高热量油炸、焙烤食品含有比成人一天所需多得多的脂肪,这不仅增加了消化器官和肾脏的负担,使身体容易缺水,而且还为心血管疾病埋下隐患。
2、保持卫生并经常洗手,以防止疾病从口中进入并保持清洁。
研究表明,个人卫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养成饭前和排便后洗手的习惯。
一双没洗过的手里有80 万个细菌,一克指甲油里有 38 亿个细菌。
(3)、晚上睡个好觉,好好休息。
白天花时间小睡 10-30 分钟。
良好的睡眠对保持健康至关重要。
8-12 岁,每天需要睡 10 个小时; 12-18 岁,每天需要睡 9 小时;成人每天应该睡 7-8 小时,不少于 6 小时。
长时间的睡眠,就像睡眠不足一样,会导致精神疲劳、身体疲劳、的代谢率下降。
例如,长时间睡眠后,心脏跳动缓慢,新陈代谢率下降,肌肉组织放松。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变得懒惰,甚至智力也会下降。
(4)、享受玩耍的乐趣,学习时,娱乐是必不可少的。
兴趣和爱好美化生活。
培养健康的娱乐爱好有助于放松大脑。
去公园、听音乐、画画等。
都是很好的娱乐形式。
(5)、充分利用新媒体健康上网,不要成为电视迷。
父母应该适当控制孩子上网时间,每天上网时间不能超过 4 小时。
每过一个小时,适当休息一下,站起来移动,向远处看,让你的眼睛休息一下。
(6)、合适的活动 :XXXX 年每天锻炼,借寺庙学习,并把它们作为私立学校。
1948 年,它被接纳为国家小学,并命名为武昌县油坊小学。
解放后,学校的规模继续扩大。
1956 年,红山区人民政府拆除了寺庙并修建了校舍。
它隶属于江夏区,是武汉市远城区为数不多的市级示范学校之一。
在 XXXX ,继武汉东湖高新技术信托之后,刘放中心小学更名为武汉光谷第三小学。
(完整版)课题: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评价标准研究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评价标准研究阶段总结一、问题的提出德育问题说到底就是习惯问题。
“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习惯决定命运,已成为人们普遍的共识。
而习惯是人们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反之,从小忽略良好习惯的培养,而让不良习惯发展成恶习,将贻误终身。
错过了最佳时期,再想改掉恶习,更是十分困难。
我们以往的教育常常是更注重分数,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忽视了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其结果是不少学生成绩不错,但起码的做人规矩都不懂,前两年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及刚发生不久的马加爵杀人事件就是很好的例证,这应该引起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反思。
实践表明,习惯养成教育抓得越早越好,我们的教育不能等孩子上了大学,走向社会,再回过头来强调“节约粮食、尊敬师长”之类的要求,那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而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学校要健全规章制度和严肃的规范训练。
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稚朴的心灵烙下良好的印痕。
我们学校开展的一系列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正式基于这种考虑另外,我们学校是区级实验小学,生源有的来自城市的高知家庭,也有的来自文化层次很低的工人、农民家庭,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差异。
我们要使所有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素质都能全面提升,就必须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所以我们决定先从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入手,并逐渐包这些好习惯内化为他们的内在素质,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实验前期,我们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表格如下:学生行为习惯问卷调查表班级:姓名:1、卫生习惯每次吃饭前洗手(1)每次都洗手()(2)有时洗手()(3)太脏了就洗手()学校内发现赃物(1)赶快捡起来()(2)有时会捡起来()(3)装作没看见()2、品德行为习惯做错事(1)主动承认()(2)教育下承认()(3)不承认()和同学发生冲突时(1)能主动谦让()(2)力争高低()(3)动手打架()在走廊(1)有序无声()(2)靠人督促有序走()(3乱跑乱说着走()帮助有困难的人(1)主动帮助()(2)有时帮助()(3)从不帮助()捡到东西交给老师(1)交给老师()(2)交给家长()(3)自己留着()3、文明礼貌习惯见到老师问好(1)主动问好()(2)被动问好()(3)低头走过()和别人交流使用礼貌用语(1)经常使用()(2)偶尔使用()(3)从不使用()4、学习习惯小组讨论发表意见(1)大胆发表()(2)听别人发表()(3)不参与讨论()阅读课外读物(1)经常阅读()(2)偶尔阅读()(3)不阅读()对于新知识预习(1)提前阅读()(2)偶尔预习()(3)不预习()对于学过的知识(1)经常复习()(2)偶尔复习()(3)不复习()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的卫生、学习、文明礼貌、品德行为习惯都还欠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具有很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实验报告
03
实验过程
实验对象的选取
选取原则
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小学学生作为实验 对象,考虑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家 庭背景等因素,以确保实验结果具有较好 的外部效度。
选取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从不同年级中抽取 一定数量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同时设立 对照班级,以观察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之 间的差异。
实验过程概述
03
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家长 和教师应该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05
讨论与反思
研究结果讨论
积极行为习惯
根据课题实验结果,小学生在参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计划后,表现出明显的积极变化。例如,学生们 的自律、独立性、团队合作、责任感等都有了显著提升。
分析结果
发现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与他们的自律意识、课堂表现 等因素呈正相关,而与他们的家庭环境、父母教育方 式等因素呈负相关。
实验结论
01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父母教育 方式、学校教育等。
02
自律意识、课堂表现等因素对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应该注重 培养小学生的这些能力。
习惯养成意识
实验结果显示,通过系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生们在思想上对良好习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从而有助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践行。
研究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样本数量
由于实验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本课题的样本数量相对较少,可能影响结果的普遍性和有效性。
对照实验
本次研究未设立对照组,因此无法完全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未来研究可以设立对照组,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02
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
xx市教科院“十三五”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组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价值:《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是一个亘古常新的话题。
从古到今,所有研究教育的人无不重视养成教育。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他在“六艺”中把“礼”(社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放在首位。
蔡元培曾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叶圣陶则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
”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
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
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
”国内像这样的研究有很多,有许多学校在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如南京市雨花台区板桥小学提出抓好小学生养成教育的五个着力点,认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提出一定的要求以后,应该在日常生活、学习等实践活动中具体指导受教育者的行为,予以榜样示范,通过训练和多次重复,不断给予鼓励和表扬,使其巩固,在潜移默化、持之以恒的熏陶感染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在国外,相关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多,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
在40届国际教育大会上,许多国家及地区的社会人士都强调要对学生加强道德、伦理、纪律、和价值观教育。
一些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家在教育改革中都把德育改革提到相当的高度,如日本对学生道德品行的培养高度重视,具有悠久的历史。
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15篇
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15篇第一篇: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1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一、前言(一)问题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家长对学校的期望不断攀升。
而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程度偏低,又因外出打工而留守儿童较多,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手段陈旧及留守学生家庭数增多,对农村小学教育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如何直面现实,改变现状,是农村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习惯能使事情变得容易,习惯使阻力减到最低点,习惯使体能和心能都节省到最低点。
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源泉。
”这话足以说明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也已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学习能力,让学生获得授之以渔,得益终身的心理感受、成功体验是值得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二)研究的意义从目前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有关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还没有一套系统地针对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指导方案。
因此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具有极高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减负增效的实施,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普遍的关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学会生存》、《学会关心》之后,又发表了题为《学习:内在的财富》的专题报告,为21世纪教育提出了战略性思路与行动建议,指出“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个人无例外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此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与人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相适应的最佳行为模式,能使人付出最少却又获得更多。
不良的学习习惯往往和学习规律相违背,严重的影响学习效果。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结题报告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成长为本—问题导引”教学模式研究》子课题《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结题报告山东省肥城市安驾庄镇马埠小学张长栋2014.03.1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是我校2012年4月申报,被《中国教师报》领导小组批准立项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经过一年多的艰辛努力,基本完成了研究方案设定的各项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课题的提出当前,德育教育已提升到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因此作为德育教育最基础的内容——良好习惯的培养理应受到重视。
反观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出现的不良倾向:重智育,轻德育;重学生课堂知识的学习,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
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必须克服种种阻碍,从小学生做起,从小事着手,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做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通过研究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对策和方法,探求养成教育培养的德育模式与评价体系,内容与活动的更新,能力的迁移和品质的形成,积极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内容和工作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研究实验及推广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二、课题研究的范围及对象本课题研究的范围涉及山东省肥城市安驾庄镇所有农村完全小学。
具体研究对象为马埠小学1-6年级全体学生。
三、研究目标通过行动研究,唤醒学生责任意识,激发学生责任情感,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提高老师的认识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水平。
善于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探索可实践操作学生自我、家庭、集体责任感的培养途径、方法,提炼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终极目标、载体及内容,使之成为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目标1、良好的身心健康行为习惯——有一项以上的体育特长、做好两操、与同学友好交往……2、良好的做事习惯——知错能改,收齐学习用品到校,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不拖拉、作业后认真检查,订正作业错误,不乱花钱……3、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言行一致、学会倾听,不随便插话,碰到师长、同学及时打招呼,上下楼梯靠右行,爱护环境卫生,正确处理垃圾……4、良好的集体行为习惯——完成岗位任务(值日、校长小助理、班务、校务)、有集体荣誉感……5、良好的家庭行为习惯——分担家务,与家长谈心,学会告知(“我回来了”“我上学了”“因为有什么事情,晚点回家等”,回家能做到“三个一”(给父母送上一句问候、献上一杯热茶、给父母送上一双拖鞋)……四、课题研究的内容研究的主要内容是:1、学校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调查研究。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小学生良好行为惯养成教育研究我申报的校本课题是《小学生良好行为惯养成教育研究》,已被XXX批准列入白山市教育科学课题。
该研究旨在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惯,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基础。
一、研究背景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精神文化生活追求和社会信息来源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一些灰色文化的出现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导致存在不良惯。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行为的重复与训练会形成动力定型,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我们学校位于城区边缘,生源来自附近的农村、外出务工子女及外来人口。
大部分家长外出打工,孩子由年长的亲属管理,与学校管理脱节,导致家庭教育环境差,家长缺乏教育方法,子女无人管得住的现象相当严重。
有些家长望子XXX心切,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非打即骂;有些则过分溺爱孩子,听之任之,认为长大后能挣大钱即可;还有些不遵循子女身心发展规律,放松品德教育,导致其子女在思想行为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基于此,我们申报了《小学生良好行为惯养成教育研究》这个课题,旨在结合学生的研究、生活、卫生、礼仪、劳动、自我保护等方面进行良好行为惯的培养,及不良行为惯的矫正,以促进我们学校教育教学更好地发展,使学生具有良好行为惯,塑造健康完美人格。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中小学生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惯和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文件中还明确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中小学德育中的主体工程,贯穿在德育的全过程中。
因此,强化养成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研究,就是学校德育的基本任务,也是强化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与评价实施方案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与评价校本教研课题实施方案上学期我们已经进入了课题的实验阶段,课题研究小组成员认真负责,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各实验教师认真实验,及时交流反思实验情况,使得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为了巩固已取得的实验成果,改进不足,更好的开展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特制定以下计划:一、实验目的1、继续坚持上学期课题实验中好的做法,并针对实验中的不足之处,采取有效措施,扬长避短,以保证更好的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2、课题实验要求学生达到的目标有:(1)课上学生能够保持正确的坐姿,端正的读书写字姿势;养成积极发言,学会倾听的习惯。
(2)课下学生能够自觉的预习和复习功课,按时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交作业要按时,改错要及时。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具整理习惯和使用习惯。
(4)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还应当培养学生一些特殊的学习习惯。
如语文学习,要让低年级学生养成早读习惯,大声朗读,勤于背诵。
养成看课外书的好习惯,和正确的书写习惯。
英语的学习,要在低年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读英语的习惯。
能够自觉积极的听磁带,能够运用自己学过的语言尽可能的与别人,特别是老师和同学交流,学以至用。
数学学习,要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检查验算的习惯,以及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习惯。
其他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
二、实验内容1、一般学习习惯的培养。
低年级学生的一般学习习惯包括:上课习惯、课前准备习惯、作业习惯、预习和复习习惯以及文具的整理习惯和使用习惯等。
根据学生的特点,首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习行为训练。
其次,以编儿歌的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养成习惯。
其三,注意了良好习惯形成后的巩固。
这是一项重要环节,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对技能的形成会产生遗忘,因此反复抓,抓反复,成为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这一阶段,多以比赛、竞争、夺红旗等方式来巩固学生的良好习惯。
学生在师生双边活动中,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得到了及时提醒,督促和大量系统的训练,使之形成行为迁移,养成良好习惯,人人都有良好的习惯,班风班貌自然得到了发展。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江苏省盱眙县鲍集中心小学课题组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少年儿童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道德素质的发展状况,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推进以德治国,必然要求改进和加强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
因此,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等。
帮助广大少年儿童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既是少年儿童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少年儿童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
如果说以德治国是一项系统工程的话,那么少年儿童的道德培养就是这项工程的基础工程。
当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导致其依赖性强,独立性差;被动性强,主动性差;做事缺乏意志和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差。
而多年来我们的德育工作显得过于简单化,教育的内容空、方法旧、灌输说教多、实践活动少,注重提高少年儿童道德认知,忽略了学生的道德情感、意志和毅力的培养。
当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时,学校、老师灌输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却显得那么单薄、那么脆弱,从而造成学生中普遍存在“知行脱节”现象。
因此,从培养学生文明的行为习惯入手探讨和研究“知行脱节”现象,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有利于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和促进我国家庭教育的改进。
我们发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①学生家长许多外出务工,家庭教育环境差,家长缺乏教育方法,子女无人管的现象严重,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
如:学生学习习惯差,课堂常规不规范;吃零食现象尤其严重,校门口垃圾随处可见;学生脏话频出……②部分教师急功近利,以分数好坏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只教书不育人,不重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③部分教师面对家庭环境差的学生很无奈,认为学生没有文明的行为习惯是家庭造成的,教师的培养是徒劳;④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离,许多学生校内校外两样。
教育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课题研究
教育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课题研究
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如何教育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良好的行为
惯对小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他们获得成功并成为有责任
心的公民。
本研究将探讨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培养良好行为惯的有
效策略,并提供一些建议供教育者和家长参考。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综述和调查研究的方法。
通过分析相关文献,我们收集和整理了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一项调查,以了解教育者和家长在培养良好行为惯方
面的实践经验和观点。
研究结果
从文献分析和调查结果中得出以下结论:
1.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行为惯的养成起到关键作用。
家长应该建
立积极的家庭氛围,并以身作则,成为小学生的良好榜样。
2. 学校环境同样对小学生的行为惯具有重要影响。
学校应该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纪律,并提供积极的奖励和支持,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3. 教育者应该采用积极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内在的动机,培养他们的纪律和责任感。
4.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交流和解决小学生在行为惯方面的问题。
结论
为了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努力。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合作,提供一致且积极的教育环境,培养小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
本研究提供的策略和建议可供教育者和家长参考,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功。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课题研究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的背景:近年来,从行为习惯入手来研究小学生德育也开始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注重,全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提出的“好习惯培养计划”被正式列为国家级重点课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已经实行过多项相关研究。
我校十分重视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展开了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学校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靖边二小学生礼仪规范》和《靖边二小学生在校一日常规》为行为习惯培养教材,以养成教育为主狠抓学生行为规范训练,以展开文明班级评比、文明标兵评选为主线来强化德育管理。
几年的实践,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已基本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我校逐步走出一条以养成教育夯实学校德育,进而提升学生素质的有效之路。
(二)、研究的意义:1、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推动以德治国的落实,早在2001年10月,中共中央就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又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增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增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提出了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增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等。
2、学校发展的需要:增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然要求改进学生的道德教育,协助广大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是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小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更是构建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的需要。
二、课题的界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指小学生在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
将如何做人、做事和学习具体化一系列习惯,并通过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来实行培养。
三、研究内容:培养学生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做人基本习惯、做事基本习惯和学习基本习惯,促动学生健康人格发展。
在做人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爱心”,体现为“有真爱,负责任,明礼诚信和乐观豁达”。
培养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
培养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一、问题提出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相应发生了巨大变革,这些变革自然对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为了应对教育情景的不断变化,早在2001年6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决定》对中小学德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中小学德育要以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为重点。
2004年4 月,中共中央就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对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
十七大党的教育方针中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一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就把以德为先放在首位。
2011年12月,教育部修订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此次修订主要体现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等特点。
由此可见帮助广大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是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
抓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中小学学校德育工作的第一要务,是重中之重。
近年来,为了加强与改进我校德育工作,我校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分类、培养方式、培养内容和培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有益的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的教育实践经验,我们试图在此基础上,通过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探索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从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形成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策略,促进我校学生学习、教育、成长的良性发展,为推进学校人文环境建设和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二、研究综述(一)概念界定“行为”一词是心理学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名词,其含义是:内在的、外显的意识与潜意识一切活动。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实施方案陈仓区县功镇第一小学赵小平一、课题的界定“良好行为”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习惯”是指由无数次的生息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用比较概括的话来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他所能涉及到的社会公共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并经过多次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形成习惯的、外在的良好文明行为方面的教育二、研究目标1、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和学习习惯和公共场所文明习惯等。
2、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初步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及相应教育对策;3、通过研究,找到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
三、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实践性强,研究方法是多样化的。
主导方法是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修养指导法、定期评价法。
辅助方法是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
四、研究原则1、正面教育的原则。
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贯彻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统一认识,掌握正确的行为标准。
2、系统性原则。
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大家的配合。
在校内,班主任要常抓不懈,任课老师要互相配合,少先队、班委会要发挥作用。
在校外,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等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促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合力。
3、活动性原则。
单纯靠说教,学生不容易接受,还会使学生感到厌倦,那么效果也当然差了。
所以班级要多开展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循序渐进原则。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评估研究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评估研究研究方案一、背景介绍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其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长至关重要。
然而,在实际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存在着行为习惯不良、纪律意识淡薄等问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践与评估的方式,探索一种有效的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法,并提供对实际问题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目的1. 研究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和问题;2. 构建适用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评估研究方案;3. 调查、分析并评价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有效策略和方法;4. 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新观点和方法。
三、研究内容1. 研究对象:以某小学三年级学生为对象。
2. 研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比较。
3. 实施方案:在实验组中,根据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特点,设计并实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课程。
对照组则维持传统教育方式进行教学。
4. 数据采集:对两组学生进行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包括行为习惯的表现、学业成绩等指标。
5. 数据分析: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评估教育课程的效果和意义。
四、研究方案实施1. 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人数,并对两组学生进行基础数据的采集。
2. 设计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课程,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并进行小范围试验。
3. 修正教育课程,根据试验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确保课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4. 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分别实施教育课程,一段时间后采集相关数据。
5.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
6. 根据研究结果,对课程的实施进行评价和总结,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五、数据采集与分析1. 数据采集: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评估和收集相关数据。
2. 数据整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构建数据表格或图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课题: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评价标准研究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
评价标准研究阶段总结
一、问题的提出
德育问题说到底就是习惯问题。
“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习惯决定命运,已成为人们普遍的共识。
而习惯是人们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反之,从小忽略良好习惯的培养,而让不良习惯发展成恶习,将贻误终身。
错过了最佳时期,再想改掉恶习,更是十分困难。
我们以往的教育常常是更注重分数,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忽视了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其结果是不少学生成绩不错,但起码的做人规矩都不懂,前两年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及刚发生不久的马加爵杀人事件就是很好的例证,这应该引起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反思。
实践表明,习惯养成教育抓得越早越好,我们的教育不能等孩子上了大学,走向社会,再回过头来强调“节约粮食、尊敬师长”之类的要求,那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而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学校要健全规章制度和严肃的规范训练。
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稚朴的心灵烙下良好
的印痕。
我们学校开展的一系列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正式基于这种考虑
另外,我们学校是区级实验小学,生源有的来自城市的高知家庭,也有的来自文化层次很低的工人、农民家庭,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差异。
我们要使所有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素质都能全面提升,就必须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所以我们决定先从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入手,并逐渐包这些好习惯内化为他们
的内在素质,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实验前期,我们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表格如下:
学生行为习惯问卷调查表班级: 姓名:
1、卫生习惯
每次吃饭前洗手(1)每次都洗手 ( )(2)有时洗手( )
(3)太脏了就洗手( )
学校内发现赃物(1)赶快捡起来( )(2)有时会捡起来
( )(3)装作没看见 ( )
2、品德行为习惯
做错事(1)主动承认( )(2)教育下承认( )(3)不承
认 ( )
和同学发生冲突时(1)能主动谦让 ( )(2)力争高低 ( )
(3)动手打架 ( )
在走廊(1)有序无声( )(2)靠人督促有序走( )(3
乱跑乱说着走 ( ) 帮助有困难的人(1)主动帮助 ( )(2)有时帮助 ( )
(3)从不帮助 ( ) 捡到东西交给老师(1)交给老师 ( )(2)交给家长 ( )
(3)自己留着 ( )
3、文明礼貌习惯
见到老师问好(1)主动问好( )(2)被动问好 ( )(3)
低头走过 ( ) 和别人交流使用礼貌用语(1)经常使用( )(2)偶尔使用
( )(3)从不使用 ( )
4、学习习惯
小组讨论发表意见(1)大胆发表 ( )(2)听别人发表( )
(3)不参与讨论 ( )
阅读课外读物(1)经常阅读 ( )(2)偶尔阅读 ( )
(3)不阅读( )
对于新知识预习(1)提前阅读 ( )(2)偶尔预习 ( )
(3)不预习( )
对于学过的知识(1)经常复习 ( )(2)偶尔复习 ( )
(3)不复习( )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的卫生、学习、文明礼貌、品德行为习惯都还欠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具有很好的行为习惯。
习惯是从小培养的,好品质就是在养成好习惯的同时形成的。
因此,从小对小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二、目标制定
我们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了“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教育目标”。
以研究围绕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品德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为根本目的,以各种实践活动过程为载体,在培养目标指导下,通过对实验班学生各方面行为习惯的调查和了解,设计各类活动,采取不同措施对学生进行实践研究,最后与对比班进行比较,找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形成适应新学期学生的较为规范的行为习惯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成长。
三、具体的组织内容
根据具体的培养计划,除适时进行行为习惯训练外,每周确定两次利用晨会进行学习和训练时间,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对学生的要求,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行为习惯的训练和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会自己穿衣服,系红领巾,学会
自己洗红领巾、手帕、抹布;学会收拾自己的书包、书桌,不随地吐痰,看到垃圾主动捡起,不在桌椅、墙壁上随便刻画;知道值日生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又快又好。
2、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能及时做好准备工作;上课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仔细观察、勤记笔记、质疑发问、勤查工具书、定期复习整理的好习惯;独立自主地完成作业,做到仔细审题、认真书写文字,力争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作业,不抄袭他人作业,不找他人代写作业;上自习课会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不打扰别人学习。
上课有良好的坐姿,不可半躺在椅子上,蹲在椅子上、趴在椅子上、趴在桌子上听课。
3、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知道基本的礼节。
如:鞠躬、招手、敬队礼等等。
会使用礼貌用语;进教室、教师办公室前先敲门,未经允许不闯入;
4、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课间不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做健康的游戏;排队快、静、齐;上下楼梯靠右行;不讲粗话,不打人;不去危险的地方,不进花坛不摘花;和同学团结互助。
四、具体的措施
1、身教重于言教
父母: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更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和行为楷模。
父母要学会利用模仿的心理机制来培养孩
子的好习惯。
模仿分为有意模仿和无意模仿,特别是无意模仿对孩子的影响更大。
比如:父母见人很随和,主动打招呼问好,孩子自然也学会了待人有礼貌,这就是无意模仿的结果。
相反,经常受到父母不良饮食习惯、吸烟和酗酒等不健康习惯影响的学生往往会效仿父母的行为;有的父母爱发牢骚,孩子有一点错就又打又骂,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有攻击性,遇到挫折容易发火,好争辩,以打架来解决冲突;父母喜欢说脏话、粗话,孩子潜移默化地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切记:父母良
好的行为可以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孩子自觉地接受。
基于此,我们定期召开家长会,
教师:他们视老师为自己的教导者和指挥者,而且在其小小的心灵看来,教师是高大的、无所不会、无所不能的。
因此,钦佩、崇敬、爱戴之心油然而生。
从而,他们就会去模仿教师的一些一言一行。
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与修养,注重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带动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切记: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的印象有时可能比家长的教导还要深刻,教师一句不良的语言、一个稍不注意的行为,往往会使学生的言行向不良的方向发展。
所以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训练的同时,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的各种素质和修养,言谈、行为、小节都是必须为人榜样,文化修养、职业道德更是重要。
2、教给方法,反复练习
习惯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它的养成有一个从生疏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动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
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讲,记忆力、意志力都比较差,有些动作往往讲过了他们也不会记住。
在此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组织练习,在多次的重复中强化正确行为方式。
3、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
我们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宣传教育活动。
同时还召开主题系列班会活动,如:高年级是:道德伴我行、告别不文明现象、向陋习告别。
低年级是:懂文明讲礼貌、文明礼仪伴我行、文明礼仪之花处处开等,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
还开展读书活动,坚持背古诗,鼓励孩子们每天读10分钟好书,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开展搜集名人名言和礼貌用语,高年级是:每周在黑板边写一条名人名言,低年级是每周会背诵一句文明礼貌用语。
我们坚持多年来的三条线三无声工程:即进园一条线、进
楼一条线、出班出楼一条线。
进楼无声、进班无声、出班出楼无声。
激励孩子们做到快、静、齐,上、下楼稳步轻声,按右侧通行,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总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全体教工和家长的长期配合教育。
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石穿一样,
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
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