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规合一技术思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工作原则
全域规划,统筹配置
“三生”空间规模结构和布局是空间规划的核心,也是“多 规合一”的重点和难点。要坚持全域规划、统筹配置的原则,统 筹考虑城乡和区域的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按 照促进生态健康、生活宜居、生产便利的要求,加快各类用地规 模结构的优化,统筹协调布局城镇村生活空间、工农业生产空间 和生态环境保护空间,统筹“三线”划定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 的一体化配置,确保形成功能清晰、协调有序的国土空间利用格 局。
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历年的土地利用 变更调查的影像和数据,做好空间格局的演变分析, 结合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研究国土空间演变的 基本规律,研判未来进一步发展演变的趋势,以及由 此可能带来的机遇或挑战。
5 技术要求
(二)做好基础研究 (4)区域发展定位与目标研究
从当地发展基础、发展阶段、外部环境和资源环境承载能 力出发,研究区域发展定位,及其与相关区域协作关系。 针对四化同步、转型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现阶段要求, 研究未来不同时段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指标。指标体系从现 行规划共有或互为关联的指标中选择,区分约束性指标和 指导性指标。
3 工作原则
安全优先,用途管制
生态安全、环境安全、资源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依靠 市场机制难以充分保障,是政府规划管控的重点。“多规合一”应 坚持安全优先、用途管制的原则,在考虑其他空间开发利用之前, 先行把与底线安全相关的空间划定下来进行管制,切实维护安全利 益。一是要优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把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环境功 能和重大资源、遗产价值的空间保护起来;二是要优先划定耕地和 基本农田保护红线,落实好支撑国家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护任务,并 将集中连片、质量等级高、土壤环境安全的优质耕地划入基本农田 ,实行永久保护。
建立空间规划体系 健全用途管制制度 提升政府管控能效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划定生态、生活、生产空间,优化国土开发利用保护格局 ——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 机制探索形成有利于各规划衔接融合的工作路径、技术规范、 协作机制、实施制度 ——解决长期以来相关规划缺乏衔接、相互扯皮矛盾等问题 为改革完善我国现行规划管控制度提出制度建议
交通水利
用
用地
wenku.baidu.com
地
其他建设
耕用地地
农
园地
用
林地
地
牧草地
其他农用
未
水地域
利
滩涂沼泽
用
自然保留
地
地
城市 建制镇 农村居民点
独立建设用 采地矿地 铁路 公路 机场
港口码头 水库水面
水工建筑用 风景地名胜设
施用地 特殊用地
R、C、M、W、S、U、 R、C、MG、、WD、S、U、
农G村、居D民点 C、M、W、S、U
4 试点任务
(1)探索“多规合一”的成果形式与规划定位
研究现行相关规划的内容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多规合一”的成 果形式和规划定位,按照综合性、基础性、长远性国土空间综合规划 的要求,合理界定“多规合一”的国土综合规划与现行相关规划的关 系,明确国土综合规划的顶层性、约束性、指导性地位。
(2)探索构建新型的空间规划体系
查,应以1:2000以上精度的地形图为底图
(2)空间数据坐标与精度
转换为80坐标系 全域规划1:10000比例尺精度 城镇建成区的空间数据衔接应达到1:500-1:2000比例尺的精度
5 技术要求
(3)规划用地分类
全域—— 土地规划 分类
城镇建成 区——城 市规划分 类
城乡建设 用地
建
设
5 技术要求
(二)做好基础研究 (2)开展资源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摸清资源、生态、环境本底和国土开发利用的条件 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找出国土开发的短板、利用潜力和
承载容量 基于城镇化开发和工、农业开发的不同导向,对国土空间开展
限制性和适宜性评价,摸清“三生”空间配置的基底
5 技术要求
(二)做好基础研究 (3)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演变与趋势研判
4、统一规划空间分类。以现行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中的规划用地分类为基 础,探索建立统一的规划用地分类体系,研究规划用地分类与“三生”空间的对应关 系,形成完善统一的空间分类体系。
4 试点任务
(4)探索综合规划的主要内容。
综合分析各相关规划的内容,从“多规合一”国土综合规划的 定位出发,探索研究规划的主要内容,研究总体目标、总体布局、 空间管控、规划指引和实施保障等方面的内容组成,明确各规划要 素的表达方式和效力。
3 工作原则
转变职能,有限规划
规划的实质是对市场失灵的弥补。“多规合一”不仅要着力 解决规划间相互扯皮的问题,也要解决规划干预过度和不当的 问题。要切实贯彻十八大提出的“转变政府职能”、“让市场 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精神,进一步合理设置各项 规划特别是“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内容,把市场不能解决的 事项作为规划的重点,做有针对性的有限规划;同时,要进一 步规范规划实施的政策工具,尽量利用市场机制促进规划实施 ,减少规划实施对市场有效运行的不利影响。
5 技术要求
(二)做好基础研究 (1) 现行“多规” 对比分析
same vs different
对现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环境保护 规划等进行梳理比较。
主要从规划目标、用地规模、空间布 局、管控要求等方面对“多规”进行对 比分析,明确各相关规划之间的异同, 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预判实施过程中 可能生产的矛盾,评估各规划让步求同 可能带来的影响。
通过相关规划整合,提出“多规合一”的核心目标和指标体系 ,建立统一的空间管制分区和管控体系,形成相互衔接、相互配合 的经济社会政策、资源环境政策和空间利用政策。
4 试点任务
(5)探索“多规合一”的编制方法。
1、探索以研究论证为支撑的多规融合方法。多规合一应坚持科学规划的原 则,以各相关规划研究成果为基础,开展“多规合一”的基础研究论证工作 ,在综合各方面研究论证结论的基础上,开展多规划对比分析,统筹权衡, 研究形成较为科学的规划方案。 2、探索以公众参与、民主规划为保障的多规协调方法。多规合一应在坚持 科学原则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不同利益方的诉求,把不同阶段形成的规划方 案征询各方面意见,特别是相关部门、上下级政府和相关土地权益代表的意 见,做好方案修改和回馈解释。规划方案基本完成后,应参照现行有关规划 编制要求,把规划初步成果向社会公布,广泛听取民意,协调各方面利益, 争取社会最大共识。
4 试点任务
(6)探索规划实施手段。
——针对多规合一的要求,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指导,契合 土地制度改革的具体要求,研究“多规合一”综合性规划实施 的主要途径、抓手和政策工具 ——着力从强化相关规划审查、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建立 统一的规划许可、完善规划实施的责任机制、以及加强规划实 施经济手段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研究提出促进 规划实施的保障体系
5 技术要求
(二)做好基础研究 (7)综合交通发展布局研究
按照区域统筹、服务城乡、引导发展的要求,研 究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布局,统筹布置区域公路、铁路 、港口、机场、管道等基础设施和其他公共服务,明 确各类设施建设的用地标准,形成高效、一体化的国 土空间开发骨架。
1背 景
——客观要求
条块分割依旧过强,决策分散
相关规划各自为政, 规划实施限于一个部 门,无法在规划实施层面统一
各部门规划职责重叠
发改、国土、建设,都关注规模与布局
规划之间缺乏衔接
在国土空间安排上缺乏顶层设计,内容交 叉重叠甚至相互冲突
2 总体目标
开展基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的“多规合一”实践
5 技术要求
(一)建立统一的数据基础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分类与采用 规划用地分类口径 空间数据坐标体系和精度 土地利用现状补充调查 社会经济数据
5 技术要求
(一)建立统一的数据基础 (1)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二次调查持续变更至2013年的数据 结合最新航片等基础图件和实地调测,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补充调查 城镇建成区的土地利用细分和城镇建成区外的产业地块用地补充调
5 技术要求
(二)做好基础研究
(5)人口变化和城镇体系优化研究
分析人口在时间、空间尺度的历史 变化,研究人口规模变化、空间迁徙的 基本规律和未来态势。基于人口发展变 化需求、城镇化空间适宜性和城镇体系 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未来人口城镇化和 空间集聚的引导发展方向,提出区域城 镇体系规模布局优化的方案,以及人地 配置方面的标准和政策建议。
“多规合一”基本思路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陈莹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内容提要
1 背景 2 试点目标 3 工作原则 4 试点任务 5 技术要求 6 预期成果
1背景
——政策背景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
提出要积极推进市县规划体制改革,探 索“多规合一”,形成一个市县一本规划、 一张蓝图。
采矿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
军事/外事/监 殡葬教用地 宗教用地
水域
公共设施用地 特殊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农用地
土地规划用地分类
水域 未利用地
城乡规划用地分类
武汉市两规对接用地分类标准
5 技术要求
(二)基础研究
现行规划对比分析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演变与趋势研判 区域发展定位与目标研究 人口和城镇体系优化研究 产业发展布局研究 综合交通发展布局研究 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3 工作原则
人地和谐,协调发展
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 求,更是“多规合一”的基本内涵。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定位 不能脱离人口、资源、环境条件。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发展 方式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当地实际,在资源生态环境可承载的范 围内,选择最适合自身条件和优势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国土 空间开发利用安排,应该切实落实经济社会发展意图,保障科学 发展目标的落地,通过国土开发利用方式的转变促进发展方式的 转变。
3 工作原则
节约集约,环境友好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各项规划应 共同遵守的基本准则。多规合一,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节约集约 用地的要求,按照统一的用地标准和用地政策,约束规范各方面 的开发建设行为,控制用地规模,提高用地效率,减少对耕地等 的占用。另一方面,要把环境友好落实到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各 个方面,通过加大环境保护、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空间结构、强 化综合治理等多途径,全方位控制生产生活的不利环境影响,加 快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水平。
5 技术要求
(二)做好基础研究 (6)产业发展布局研究
围绕产业发展目标,按照四化同步、转型发展的要求 ,研究不同类型工业生产空间的规模和布局优化,提 出合理的行业用地标准和准入门槛,保障产业的发展 落地和节约集约用地。以耕地适宜性为基础,研究农 业生产空间布局的规模化、板块化、特色化,提出基 本农田集中布局的重点区域,促进形成与现代农业发 展要求相适应的开发利用格局。
研究探索市县空间规划改革是2014年中 央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1背景
——政策背景
为落实中办、国办有关工作部署,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 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委联合 下发《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 点工作的通知》(发改规划[2014]1971 号),部署“多规合一”试点,摸索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 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空间 规划的融合,为规划体制改革提供决 策支撑。
统筹考虑现行相关规划和“多规合一”的国土综合规划,研究构 建新型的空间规划体系,探索现行相关规划的整合和职能分工调整, 明确纵向不同层级规划和横向不同类型规划间的关系,提出完善各类 型各层级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监管的制度建议
4 试点任务
(3)探索统一的规划期限和数据基础
1、统一规划期限。统筹考虑法律法规要求和相关规划特点,探索确定统一协调 的规划中期年限和目标年限,作为各类规划衔接目标任务的时间节点。以2020年作为 规划的中期年限,研究探索2025或2030年作为规划目标年限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2、统一国土空间基础数据。对比分析各相关规划的空间数据基础,探索把国土 部门的调查数据作为国土空间现状数据的可行性,研究城镇建设区内土地利用现状数 据的采用标准,以及各相关规划空间数据进行衔接的坐标和精度。
3、统一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分析“多规合一”国土综合规划的经济社会数据需 求,研究提出人口、产业等经济社会现状数据采用的统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