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产生和意义》名师教案
第1课时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教学教案】
第1 课时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敎學目标】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利用操作、讨论等形式展开小组學习,培养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培养學生质疑和验证科學知识的能力,提升學生对数學的热爱。
【敎學重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 1”的含义。
【敎學难点】对单位“ 1”的理解。
【敎學方法】讲授法操作法【课前准备】PPT【敎學过程】一引入新课1.提问:(1)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得几个?(3个)(2)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得这个苹果的多少?(每个人分得这个苹果的一半)2.指定一名學生用1米长的直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是多少米?(比3米长,比4米短)师: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分数,什么叫分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學习“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引出课题。
[板书: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二课前检测师布置任务:1.學生自查、互查预习单。
2.预习存疑,二次探究。
3.通过预习,你收获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针对课前预习的预习单进行简单的梳理,并让全班同學互相解决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敎师适时引导。
师:看来大部分同學预习得都非常棒!不会的同學也不要灰心,接下来就更深入地探究吧! 三 探索新知 1.分数的产生:引导學生回忆,我们已经學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1)出示月饼图:师: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12 ] (2)出示正方形图:师:把这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这样的3份呢?[14, 34] (3)出示线段图:师: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1份是这条线段的几分之几?这样的2份、3份呢?[14, 24, 34] 2.分数的意义。
师:你知道14表示什么吗?(1)出示香蕉图:师:把4根香蕉平均分成4份,一根是这把香蕉总根数的几分之几?[14] (2)出示面包图:师:把8个面包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14] 师: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教学内容】: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目标】:1. 了解分数是怎么产生的。
2. 了解分数的意义和应用场景。
3. 能够简单地运用分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1. 分数的概念及其产生过程。
2. 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的使用方法。
3. 分数的基本运算。
【教学难点】:1. 理解分数的多种表达方式。
2. 发现分数的规律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比较。
3. 将小数和整数转化为分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这个新课,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并能够简单地操作基本的分数相关知识。
二、分数的基本概念及其产生过程1. 什么是分数?让学生们自己举例子,引导他们了解分数的概念。
例如,一个苹果被平均分成两份,那么每份就是1/2,表示其中一份的数量。
2. 分数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分数的多种表达方式,并解释各种方式的区别。
例如,1/2、2/4、4/8都是2份中的1份,但它们的表达方式不同。
3. 分数的产生过程让学生们了解分数的产生过程,即将一个整体分成若干个部分,每份的数量就是这个分数。
并且要让学生知道用分数表示物品平分的情况。
三、分数的意义和应用场景1. 分数的实际意义让学生们归纳分数的基本意义,即将一个整体分成若干份,每份的数量就是这个分数。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例如购物打折、公路施工中的比例、分班等等。
2. 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例如在商场购买打折的商品时,需要利用分数计算最终价格。
四、分数的基本运算1. 分数的加减乘除让学生们了解简单的分数加减乘除公式,并让他们通过实际的例子来熟悉这些公式的应用。
2. 分数的简化让学生们知道分数的简化方法,即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最大公因数。
【教学小结】:本节课通过“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这个话题,让学生们了解了分数的基本概念、意义和基本运算法则,并让学生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产生过程,能够用分数表示具体的数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产生过程。
2.教学难点:用分数表示具体的数量,理解分数与整数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展示生活中的分数。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分数的产生(1)创设情境:将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折纸、画图等方法表示每人分得的苹果。
3.理解分数的意义(1)引导学生观察分数的各部分,理解分数线、分母、分子的意义。
(2)用生活中的实例解释分数的意义。
4.分数与整数的关系(1)引导学生观察分数与整数的关系,发现整数可以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
(2)用实例说明整数与分数之间的转化。
5.练习与巩固(1)教材第39页练一练第1题。
(2)教材第39页练一练第2题。
(3)教材第39页练一练第3题。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共同解决问题。
7.课后作业(1)教材第40页练习七第1题。
(2)教材第40页练习七第2题。
(3)教材第40页练习七第3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分数的产生、意义以及分数与整数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注重练习与巩固,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数的知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课堂管理和学生参与度方面加强。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产生过程,能够用分数表示具体的数量。
2.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数的产生,以及如何用分数表示具体的数量。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产生过程和意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能够计算以及应用分数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分数的产生过程和意义。
2.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
3.能够计算以及应用分数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难点:1.能够准确理解分数的概念和产生过程。
2.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和计算方法。
3.能够运用分数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黑板、笔、教学实例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作业本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10分钟)1.引入学生对于分数的产生和意义的思考: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分数了吗?分数是什么?它是怎么产生的?它在生活中有什么意义?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请同学们分别举例说明一下,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分数的例子。
3.教师给出定义:分数是指以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所表示的量和度的关系。
二、概念解释(15分钟)1.分数的定义:请同学们按照我的要求给出几个数的比较,比如:5和2/3,6和4/5等等。
然后请同学们尝试从两个整数之间找出无穷多个数,我们可以将这些数的集合叫做有理数。
请同学们根据对比的结果提出关于有理数的疑问。
2.教师解释:老师可以解释,为了方便表示比两个整数大比两个整数小的数,所以人们引入了分数。
分数形式可以表示数在一整数和另一整数之间的所有可能的数。
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数在一整数上的位置,分母表示数在另一个整数上的位置。
如:6/5,表示数在整数6和整数5之间的位置。
3.分数的读写方法:请同学们说一说,如何读写分数?(教师可带着引导:例如2/3读作2分之3或者是2除以3)。
4.分数的意义:请同学们说一下,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有哪些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例,如乘法、除法、运动规划等)三、分数的运算(20分钟)1.分数的加法与减法: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何将两个分数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请同学们举例进行计算。
小学数学《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60-61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形成过程,更好地理解掌握分数的意义(特别是对单位“1”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分数形成的模型,在多种形式的强调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表达,进一步巩固所学。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两个活动,2个挑战性的数学创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地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从而顺理成章地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得到巩固。
3、情感与态度通过趣味性地“猜”、“挑战性”的创造分数,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敢于表达、尊重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单位“1”教学过程:一、教学分数的产生1、量黑板2、古人绳打结量桌长(课件)3、生活中分苹果师: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该怎样记录和表示这种不到整数的结果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后来人们通过不断探索,终于发明创造了一种数来表示,你知道是什么数吗?师:对,分数→读P 60页文字(课件)师:这就产生了分数!师:板书课题:分数的产生二、教学分数的意义1、师:你能说出几个分数吗?2、师:你能用学具平均分表示出吗? 好,请看活动要求活动一要求:请每位同学拿出1号信封里的学具,用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等方法平均分,表示出,然后与同学交流:你是把什么平均平分成几份,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板演,并汇报:把……平均分成……份,表示了……份4、师总结:(1)突出平均分(2)分子分母的含义(3)由一个物体,一些物体引出活动25、师:老师还准备了一些物体,你还能不能用刚才平均分的方法创造出你自己喜欢的分数?好,请看活动要求活动二要求:请每位同学拿出2号信封里的学具,用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等方法平均分,创造出你自己喜欢的分数,然后与同学交流:你得到了什么分数?你是把什么平均分成几份,表示了其中的几份?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6、学生板演,并汇报:把……平均分成……份,表示了……份师:(1)每份是这些的几分之几?2份呢?5份吧?(2)每份(2个)是这些的几分之几?7、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并概括:师:刚才我们既把一个物体平均分了,也把一些物体平均分了得到分数,其实这些平均分的一个物体,一些物体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一个整体,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这个整体叫做单位“1”8、师:那刚才我们的创造分数活动都可以说是把单位“1”进行了平均分,平均分成几份,表示了1份或几份,得到分数9、概括板书分数的意义:齐读分数的意义像这样: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用分数表示。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八章第一节《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具体内容包括分数的定义、分数的读写方法、分数的组成以及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
2. 能够通过实例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数的定义、读写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分数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分数卡片、实物模型。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切水果、分糖果等生活场景,让学生感受分数的产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达“一半”、“三分之一”等概念。
2. 新课导入(10分钟)(1)介绍分数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
(2)讲解分数的读写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分数的读写规则。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分数相关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分数表达,并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
对学生进行提问,了解他们对分数的理解,解答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2. 主要内容:(1)分数的定义(2)分数的读写方法(3)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将下列分数写成小数:$\frac{1}{2}$,$\frac{2}{5}$,$\frac{3}{4}$。
(2)将下列小数写成分数:0.5,0.4,0.75。
(3)小红有3个苹果,她把其中的$\frac{2}{3}$给了小明,小红还剩多少个苹果?2. 答案:(1)0.5,0.4,0.75。
(2)$\frac{1}{2}$,$\frac{2}{5}$,$\frac{3}{4}$。
分数的产生与意义( 教案)
分数的产生与意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简单地解释分数的含义、产生的过程及其应用。
2. 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与常见的真分数、带分数、假分数之间的转换。
3. 学会分数的化简与比较大小等基本操作。
二、教学重点:1. 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产生及其基本含义。
2. 分数的化简、比较结构与实际应用。
三、教学难点:1. 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之间的转换及其实际应用。
2. 如何将分数与实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
四、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实例。
2. 课堂小组活动。
3. 独立思考与归纳总结。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学生假设班级同学有四名男生、六名女生,分别用数值表示他们的数量,并让他们将这两个数值相除,讨论讨论分数的概念。
(2)教师介绍分数的含义,阐释分数的产生过程,例如:我吃掉了一块巧克力棒中两个小方块,这时,我们可以把这个情况表示为 2/10 或 1/5。
这就是分数。
2. 基础知识的讲解:(1)真分数、带分数、假分数等基本概念的介绍。
(2)真分数、带分数、假分数之间的转换方法。
3. 上机操作:(1)学生通过分数比较练习,在计算中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2)通过实践练习,学生能够使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4. 小结: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我们学习了分数的产生过程,分数的含义以及如何将分数与实际生活场景相结合。
学生还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如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等。
五、课后作业:1. 完成与分数有关的练习题。
2. 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用到分数知识中。
例如:根据某家庭的每月收入和支出,计算其支出的占比是多少?3. 思考与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并且将其详细表达出来。
六、教学反思:在本课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如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等,并且了解了分数的产生过程及其含义。
涉及到分数的操作,我们可以通过实际生活场景中的例子进行演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分数知识的理解,我们还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数比较练习或其他练习。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教材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5-46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分数的产生。
2、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单位“1”及分数的意义。
3、知道分数单位的含义,并且能说出一个具体分数中的分子分母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和创新能力,通过讨论交流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花生)有没有想要的?4颗花生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可以分得多少?2颗花生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可以分得多少?1颗花生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可以分得多少?(0.5颗)其实还可以用分数(1/2)来表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的意义”2、学习之前我们先来猜几个谜语,谜底都是分数。
一分为二()百里挑一()七上八下()十拿九稳()二、教师引导,合作交流(一)分数的产生那分数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早在古时候就有了分数。
(出示情景图)你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做什么?(测量石头的长,每两个结之间的一段表示一个单位长度,三段多一点,记录的人不知道怎么记)(学生说可以用分数表示)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出示第二个情景图让学生填空。
教师小结: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二)分数的意义1.四年级,我们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你能用画图的方法说明的含义吗?(请小组合作交流,小组长在黑板上展示)2.老师:投影,你能在每一幅图上表示出它的1吗?学生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反馈。
4(每个图下面的分别是:(1)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2)平均分成了几份?(3)表示这样的几份?)3.如果把改成,请再说说它的具体含义。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逐步总结:把一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是,三份是。
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数学教案,即数学教师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为了方便数学教师做好教案,下面店铺整理了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以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2. 理解单位“1”的含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一个分数中有几个分数单位。
3. 在理解分数含义的过程中,渗透比较、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认识分数单位。
学具:圆片,正方形和长方形纸片,一板面包图片(分格的),4个面包图片,一段绳子。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出示1/4你们会读这个分数吗?它的各个部分叫什么?书空写一写这个分数。
这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分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
《板书课题》二、探究分数的意义1、动手操作,表示1/4在发下去的学具上,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表示出它的1/4。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2、反馈交流同桌相互说一说你是怎么表示出它的1/4的。
展台展示学生作品,并请学生自己解说是怎么表示出它的1/4的。
(强调说清楚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注意:把四个面包平均分成4份的时候着重讲,现在不是分一个图形,而是平均分一些面包。
3、归纳小结,认识单位“1”仔细观察这些作品,它们有什么相同点?(都是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一份,表示他的1/4)有什么不同点?(分的东西不同,有的是一个图形,有的是一些物体)小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
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
这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它单位“1”。
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看成单位“1”?(引导补充一个计量单位也能看成单位“1”,如1米。
把1米平均分成十份,每份就是1/10米,也就是10分米)4、深入研究1/4,3/4这是一幅表示1/4的作品,露出来的部分是整体的1/4,你能摆一摆它的整体是怎么样的吗?《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林丽君谁上来摆一摆?为什么这么摆?这里的1/4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摆出来的部分应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为什么用3/4来表示?5、研究几分之几看来大家都了解了1/4、3/4的意思了,下面请同学们任意写出一个分数,和同桌说说你写的分数表示的意思。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优秀教学设计 3篇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掌握分数单位。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在经历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探求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通过对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探求,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自己发现分数单位。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导入课题师:把两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能用整数表示吗?)小结: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产生了一种新的数,叫分数。
板书课题: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2、明确目标:(1)明确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2)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
3、预期效果出示1/2,关于分数,你们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分数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名称。
)二、民主导学任务一:1、任务呈现利用手中的学具表示分数1/4(1)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折一折,分一分,涂一涂,表示出1/4。
(2)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1/4表示什么意思。
2、自主学习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展示交流(1)把一张圆形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圆的1/4。
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正方形的1/4。
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条线段的1/4。
把4个三角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4个三角的1/4。
把8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8个圆的1/4。
(2)像一张圆形纸、一张正方形纸等都是一个物体(板书:一个物体);4个三角、8个圆等是一些物体(板书:一些物体)。
一个物体和一些物体都可以看成一个整体。
(3)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任务二:1、任务呈现出示2/3,它表示什么呢?要求每两人一组选择学具,表示2/3。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6篇)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6篇)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在同学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同学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受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育同学的抽象、概括技能。
3、利用操作、争论、沟通等形式开展小组学习,培育同学的合作探究技能,培育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技能。
教学重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学具:卷尺、四张长方形白纸、四条一米长的绳子、假设干个小立方体和一捆绘画笔。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
(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如1/4)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2、能依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一分为二( )忐忑不安( )百里挑一( )万无一失( )1、请一个同学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
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状况)。
课件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进展历史。
3、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表示。
所以分数是人类为了适用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安排一些东西,也经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状况。
比如两个小伙伴平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等,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用什么分数表示?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师:下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投影出示题目,同学口答)出示一个1/4的正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2、师:以下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如生说可以,那么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肯定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分)3、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教案: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数的概念及其与整数的关系;2.能够将一个整体分成若干等份,并理解被分的份额为分母;3.能够将一份中的一部分表示为分子;4.理解分数的大小比较,能够比较不同分母的分数大小。
二、教学重点:1.分数的概念;2.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分数的大小比较;2.不同分母的分数大小比较。
四、教学准备:投影仪、PPT、绘图仪、分数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引入新知识: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要均分一个巧克力,你会用什么方法?请用图形来表示。
学生提出各种方法,教师将这些方法投影到黑板上,引导学生找出共同点:都是将一个整体分成不等的若干份。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将整体分成的等份就是分数,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
那么分子和分母分别表示什么呢?教师给出解释:分子表示被分出来的那一份的份数,分母表示整体被分成的等份数量。
2.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师给出一个问题:东东吃了1/3的苹果,小华吃了1/4的苹果,谁吃得更多?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答案。
教师指导学生思考:1/3和1/4,分母3比分母4大,那么这两个分数哪一个大?教师给出解释:分母越小,每个等份的份额越大,所以吃得越多。
3.不同分母的分数大小比较:投影一个画有两块长方形巧克力的图片,左边的巧克力已经分成10份,右边的巧克力分成了6份。
教师问学生:这两块巧克力哪个更多?学生讨论并给出答案。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两块巧克力的分数表示,并找出规律。
教师给出解释:分母相同而分子不同的分数,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4.练习:教师出示几道分数练习题,供学生上台回答。
学生回答并解释自己的答案。
5.巩固: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一份分数练习题,然后互相交换答案,进行讨论。
教师抽查几个小组并带领全班讨论答案。
六、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被分出来的那一份的份数,分母表示整体被分成的等份数量。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第四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一课时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一、教学目标1、在初步人数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2、在分析比较辨析等活动中,拓展思维,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重点理解单位“1”及分数的意义。
三、难点单位“1”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到分数,能不能把你知道的分数知识和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汇报师: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呢? 古代人们测量长度是不足一定长度的部分就用到了分数,把桌子上的东西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没人分到一半时,这时就产生了分数。
像刚才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是,往往不能正好得到证书的结果,这时常永刚分数表示。
3000多年前古埃及就有了分数记号,2000多年前中国用算筹便是分数,后来古印度人发明了数字,在后来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分数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师: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探究分数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新知探究1、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课件出示教材61页立体中的图片。
请学生说明:略教师引导学生用例子说。
并在过程中给予概念的提示。
师生一起总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教师强调“平均分”“整体”“若干份”2、请学生举出分数的例子,并说出它的意义。
学生说的不足的地方其他学生补充。
3、上面我们说了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来表示,通常把他叫做单位“1”。
学生讨论“无所不能的”单位“1”还能包括什么么。
请学生代表举例。
课件出示单位一所代表的物的例子单位“1”一个物体:如一个苹果、一张纸片、一块布•一个计量单位:如1 米、1千克、1平方米•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一堆沙、全班同学、12面旗帜、6个苹果•4.出示62页“做一做”的题目,请学生快速回答教师总结:单位“1”表示的是一个整体而非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通过课前调查,收集“分数产生”的有关资料,了解分数的发展史,知道分数产生的现实原因。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结合实例表示出“一个整体”的 ,理解单位“1”的含义,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能利用学具经历创造不同的分数的过程,通过交流、讨论,用自己的话归纳出分数的意义,并说出分子、分母的含义,认识分数单位,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培养数感。
(1)理解分数的意义:
①研究一个物体的平均分
师:我们以前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出示 )你们认识这个数吗?
师:会读这个数吗?它的各个部分(分别手指分母、分子、分数线)分别叫什么名字?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学具,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 这个分数吗?看来大家很有信心!下面大家就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方式,表示出 。
师:其实在测量的时候也会遇到这种情况。(课件出示)
师:除了以上这两个例子,我们在计算时也常常遇到这种情况。
【出示课件】1÷3=?(0.3……)还可以怎样表示结果你知道吗?
小结:正是在分物、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所以分数便产生了。【板书课题:分数的产生】
2.问题探究
、 、 、 、 、 、 …
小结:看起来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师:除了这些分数,其实还有很多分数存在,比如,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3份就是它的 。你能再像这样说几个分数吗?(生举例,师板书)
④揭示分数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学习,你能说说什么时候可以用分数表示?
学生分别汇报。
3.巩固练习
处理课本47页第1--3题。
4.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小结:我们知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三)教学重点
理解单位“1”的含义及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
突破“一个整体”的教学。
(六)教学准备
实施资源:《分数的产生和意义》名师教学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水彩笔,一些物体的图片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课前预习
收集有关分数产生的资料。
(二)课堂设计
1.谈话导入,了解分数的产生
师:1根据成语说分数。一分为二,百里挑一,十拿九稳。那么数是怎样产生的呢?它的意义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学生活后,反馈交流:
小结:我们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单位“1”的 。
那两份呢?可以怎样表示?( )
师:你还可以找到哪些分数?( 、 、 )
师:为什么单位“1”相同,表示的分数却各不相同呢?
师:我们把这8个正方体看成单位“1”,你能找到其他分数吗?请你拿出这张练习纸,先想一想,然后来试着表示出一个分数。(其中的3份可以用分数 表示)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雷锋小学五年二班李小红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45页~46页的内容。有关“分数”的教学分为两个阶段,本册教材属于第二阶段,第一阶段在三上。本节由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三个层次的内容组成,帮助学生比较完整地建立起分数的概念,加深和扩展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
学生动手表示 。
师:表示完的同学可以先和同桌说一说你所表示的 。
反馈交流。
师:现在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出 的?
学生回报交流。
②归纳小结,认识单位“1”。
师:很好!(用课件在一个画面中分类呈现学生汇报过的几种情况)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同学们的这些作品,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观察、比较,再组内互相交流。
师:谁想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小结:相同的地方是我们都是平均分(板书: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的。不同的地方是我们分的东西不同,分的东西的总体的数量也不同。
师:你们把什么平均分成了4份?
(把一个图形或者一段绳子,还有一些面包。)
师:回答得非常好!在这里,我们是把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手指课件)看作了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就用 来表示。这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引导总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1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就是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2)认识分数单位
师:你会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吗?请完成课本第46页的“做一做”。
学生完成后汇报。
师:这里把什么看成单位“1”了?
(一堆糖果)
师:像这样,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请你说一说黑板上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并说说它们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师板书: 单位“1”
师: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还可以把哪些东西看成单位“1”?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学生思考后同桌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看来单位“1”不仅表示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和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表示许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③认识几分之几
师:还想找新的 吗?现在请大家拿出练习纸,找一找并表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