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材分析
谈必修三教材分析——教材的价值[蔡杰]
谈必修三教材分析——教材的价值[蔡杰]谈必修三教材分析——教材的价值《稳态与环境》是高中生物课程的三个必修模块之一。
正如课程标准所指出的:“必修模块选择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
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
因此,必修模块对于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要搞好本模块的教学,首先应当深入理解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
对教材的价值,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对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作了如下简明的概括:本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发生在生物体内部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生命系统的稳态,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领悟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形成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部分对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又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本模块选取有关生命活动的调节与稳态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了解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对生命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并为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形成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奠定基础。
”分析课程标准的上述表述,结合“具体内容标准”和教材内容可以看出,本模块内容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都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
1.在知识教育方面的价值对于本模块在知识教育方面的价值,还需要将本模块与另外两个必修模块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必修模块“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这是课程标准对必修模块内容的知识教育价值所做的高度概括,它明确指出了在高中生物必修课中,学生的认知对象是生命系统──包括细胞、个体、群体、生态系统等各个层次;认知目标就是理解不同层次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高中生物_高中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免疫调节”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人教版必修模块3《稳态与环境》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第二节内容。
本节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之后,通过对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的学习,特别是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分析探讨,引导学生理解免疫调节对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对于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学生在初中已学过免疫学的知识基础,知道人体的三道防线,初步了解免疫的功能。
但对于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免疫失调引发的疾病、免疫学应用方面缺乏认识。
情感基础:免疫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与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学生对这一节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
教师正好抓住这一契机,激发学生对免疫知识的渴望。
能力基础:高中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一定的资料收集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3.教学条件分析我校地处市中心,属市级重点中学,教学设施完善,可以高效实施多媒体教学。
设计思路高中新课程理念之一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倡导探究性学习为突破口,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本节内容较多,如果为了节省时间一味的教师讲解,不符合新课程理念,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强调“问题质疑”贯穿始终,通过教师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概述体液免疫的过程。
2.能力目标(1)培养资料收集分析的能力。
(2)学习用网络图的方式,归纳总结体液免疫的过程。
(3)培养探究性学习的实验设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到免疫调节对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第2单元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二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生命活动调节的第一节,因此在教材中占据了承上启下的重要的地位。
但是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不直观,学生不易理解。
因此要借助多媒体的辅助,观看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到,及突触间的传递过程。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2.能力目标:能设计关于神经传导方向的实验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用过神经的调节,来体会生命活动调节的准确性,及复杂性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水平有差距,且本节课内容抽象,特别是兴奋的产生、传导过程,很难理解,最好借助多媒体,动画展示兴奋产生、传导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
五、教学方法1.多媒体动画展示。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把握神经调节的方式,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构成、突触、突触小体等基本概念;初步理解兴奋的产生、传导过程。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两人一组,多媒体教师教学。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导入:利用教材P16[问题探讨]导入新课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然后展示探究的问题,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教师设置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⑴人和动物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那么神经调节的方式是什么呢?⑵什么是反射?你能举出几个反射活动的实例吗?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会下垂,这属于反射吗?如果有人用针刺了你一下,你感到了疼痛,这属于反射吗?用针刺激离体蛙的腓肠肌,肌肉会收缩,这属于反射吗?⑶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反射弧包括哪些基本环节?初中我们学习过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你能回顾一下这两个反射的反射弧吗?(示图或投影让学生分析)⑷如果某人缩手反射的传入神经受到了损伤,那么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人还会有感觉吗?会产生缩手反射吗?如果损伤的是由传出神经或者是脊髓相应的中枢呢?⑸如果有一只脊蛙,从脊髓的一侧剥离出了一根神经,你如何通过实验来判断它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⑹反射弧各部分的结构分别是由什么组成的?神经元的结构包括哪几个部分?神经元与神经纤维、神经间有什么样的关系?⑺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多少个神经元?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怎样联结的?教师归纳和总结之。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1一、教材分析“其他植物激素”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包括“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明确了植物体内并非只有生长素,还有其他种类的植物激素,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共同协调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以适应环境。
第二部分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本节内容与前两节“生长素的.发现”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脉相承,通过对前两节内容的补充和完善,使学生形成植物激素调节的知识网络,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学习“生长素的发现”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已经知道了生长素的合成、分布和运输方式,理解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也明确了植物激素的概念,知道其他植物激素还有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种类。
但是,学生对于其他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分布部位和生理作用等知识还知之甚少,对于激素间的相互作用也不清楚,这就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要性。
周至县盛产猕猴桃,很多学生对猕猴桃种植过程中应用膨大剂增产的事例也非常熟悉,但对膨大剂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却一无所知。
所以,这些生活经验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设计思路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如下:从本地“猕猴桃之乡”的地域特点出发,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
本节课的导入没有用课本中的问题探讨,而是用学生熟悉的猕猴桃增产使用的膨大剂(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来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膨大剂作为悬念,还能为后面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埋下伏笔。
对于第一部分内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的教学,并不是直接给出教材上的现成结论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利用学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初步探究之后,再结合教材进行总结,让知识的获得成为探究的过程。
生物必修三教学计划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生物必修三教学方案生物必修三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 学问与技能目标: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进程,把握动植物的结构和功能、生物遗传与变异、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等基本学问。
2. 过程与方法:运用归纳法、比较法和实践法等科学方法争辩生物现象和问题,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试验操作和动手力量。
3. 思想品德目标: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试验操作和动手力量,培育同学科学的态度和思维方法,增加生态环境爱护意识以及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发扬与公平和谐相处的品质。
二、教材分析本教材是为一般高中生编写的,对生物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内容涵盖了生物基本概念、生物现象、生物试验、生物分类、生物遗传与变异、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案1. 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进程(第一章)学问要点: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组成、生物的分类、生物的级群。
授课方式:叙述+争辩教学方法:观看法、试验法。
教学时间:2课时2. 动植物结构与功能(其次章)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学问要点:植物结构与功能、植被的分类、动物结构与功能、动物行为的分类。
授课方式:叙述+试验教学方法:比较法、试验法教学时间:4课时3.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第三章)学问要点:遗传与变异的规律、遗传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人类的遗传问题。
授课方式:叙述+试验教学方法:试验法、归纳法教学时间:4课时4.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第四章)学问要点: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分类和爱护。
授课方式:叙述+争辩教学方法:实践法、比较法教学时间:4课时四、教学方法及教学工具1. 讲解法:通过讲解学问点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挂念同学理解和把握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进程。
2. 试验法:通过组织试验、观看试验数据,让同学亲自进行试验操作,培育同学的动手力量和试验操作力量。
3. 比较法:通过比较和分析,让同学理解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提高同学的综合分析力量。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二章教材分析
平衡的调节是一种反馈调节的激素之间拮抗作用的结果.
重难点分析
血糖调节的引入 书本图2-9清晰易懂,阅读易解答思考与讨论的问题,从而将 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线条化,在解答中学生更易抓住人体正 常血糖浓度的平衡点.接着,引入胰岛细胞,在已有知识的基 础上,猜测胰高血糖素的作用,进一步得出胰岛素和胰高血 糖素的调节机理.
(4)请学生根据已经讲过的实例自己分析回答饮水过多的情况下的调节方式。 教师予以补充讲解。即时的练习,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也是培养学生应用 知识的能力。
3.2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 系 免疫调节
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本节内容的地位:
神经调节是高中生物必修三中第二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中的一大重要内容,它与动物的激素调节相辅相成,共同 协调着完成生命的使命。同时它也是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 基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与神经调 节有着密切的关系。神经调节,尤其是神经冲动在神经纤 维上的传导,以及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几乎是每 年高考必考。所以在教材中本节内容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 位。本节知识还与多个有关的知识如“细胞膜、细胞器、 动物的新陈代谢、内环境的稳态”等联系密切。学好本节 知识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其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据图判断,若要验证B的生理作用,_____ (能、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其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下丘脑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 性激素(其他合理答案
也给分) 反馈 (3)不能 鸟去除了性腺,失去了促性腺激素作用的器官,无
【教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学设计(拒绝毒品,慎用心理药物)
【教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学设计(拒绝毒品,慎用心理药物)拒绝毒品,慎用心理药物一、教材分析:近年来,涉毒品犯罪案件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情况,导致禁毒形势日趋严峻。
学生在此之前已学过神经调节的相关内容,对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及兴奋的传递过程有一定的认识,但停留在理论阶段。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三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后的科学·技术·社会部分,反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互动,体现科学和技术的价值。
通过本微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利用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过程来解释可卡因的成瘾机制,从内心产生拒绝毒品的意识,宣传毒品的危害。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本章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神经系统的调节方式,掌握了突触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兴奋的传递过程,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毒品成瘾的机制是由于改变了中枢神经的结构;2.过程和方法目标利用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过程来解释可卡因的成瘾机制;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同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四、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1.1了解毒品的成瘾机制1.2 利用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过程来解释可卡因的成瘾机制2.教学难点2.1利用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过程来解释可卡因的成瘾机制五、教学过程:六、习题巩固1. 如图表示神经递质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及可卡因作用机理的示意图.多巴胺的释放,会刺激大脑中的“奖赏”中枢,使人产生愉悦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可卡因与多巴胺竞争转运载体使多巴胺不能从突触前膜释放B.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强C.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被突触间隙中的酶分解而失去作用D.吸食可卡因上瘾的原因是可卡因不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2. 兴奋型神经递质多巴胺参与奖赏、学习、情绪等大脑功能的调控,毒品可卡因能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下图是突触间隙中的可卡因作用于多巴胺转运体后干扰人脑兴奋传递的示意图(箭头越粗表示转运速率越快,反之则慢)。
[精选]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材分析
目录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1)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4)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9)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9)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 (11)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5)第4节免疫调节 (17)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19)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19)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1)第3节其他植物激素 (24)第4章种群和群落 (25)第1节种群的特征 (26)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29)第3节群落的结构 (33)第4节群落的演替 (35)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37)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37)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39)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1)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43)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4)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46)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6)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47)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学目标1.细胞内液的定义及其成分2.渗透压的定义3.理解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4.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5.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6.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教学重点与难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物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知识讲解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2、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必修三教材分析
必修三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材分析一、教材编写的时代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先前的教育模式已经暴露出了很多弊端,不能适应当前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于是我国先后进行了多次较大的课程改革。
据我们比较近的是:(1)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2)2003年《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试验)》颁布,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正式拉开序幕。
按照《纲要》和《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我国中学生物教材采用“一标多本”的方式编制。
目前,经国家中小学教材委员会审定通过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共5个版本: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河北版、山东版。
每个版本具有自己的编排体系和特色,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版本,“一标多本”让使用者有选择的权利。
二、地位与作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将内容划分为6个学习模块,由3个必修模块(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和3个选修模块(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组成。
必修模块选择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
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
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具有内容的内在联系。
因为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所以说是相对独立的。
但我们可以看到从必修一到必修三知识内容安排上是从细胞研究到生态系统研究,有一个从微观到宏观的编排趋势,而且必修三的学习必须以必修一和必修二内容为基础。
选修模块的学习必须以必修模块为基础。
所以说模块之间同样存在相互联系。
必修三是必修一和二知识的延伸,是选修内容的基础,是高中生物知识框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三、内容结构分析本模块的内容包括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激素调节、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六部分。
高中生物必修3说课稿
高中生物必修3说课稿一、教材分析《高中生物必修3》是针对高中生物课程的一本教材,主要内容包括遗传与进化、生物技术实践、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本教材的编写旨在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的全面了解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遗传与进化、生物技术实践、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以及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以及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责任感和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遗传与进化、生物技术实践、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教学难点:遗传与进化的原理和机制,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本单元共分为四个部分:遗传与进化、生物技术实践、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下面将分别介绍每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1. 遗传与进化教学内容:遗传与进化的基本概念、遗传规律、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等内容。
教学活动:- 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遗传与进化的基本概念。
- 进行基因突变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 利用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自然选择对物种进化的影响。
2. 生物技术实践教学内容:基因工程、克隆技术、DNA测序和基因组编辑等内容。
教学活动:- 进行基因工程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分组讨论,探讨基因工程在农业、医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 观看相关视频,了解基因组编辑技术的最新进展。
3. 生态系统教学内容:生态系统的组成、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内容。
教学活动:- 利用实地考察和野外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
- 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原理。
人教版 高中生物 必修三(选择性必修一与选择性必修二) 教材 变动分析
一、《选择性必修一 稳态与调节》(一)教材总体变化1.选择性必修跟原有教材相应内容比则有较大变化。
原《稳态与环境》模块被拆为两大模块——《稳态与调节》与《生物与环境》。
2.与原必修三相比,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都有一节扩展为一章,内容有较多补充。
特别是神经调节的内容,分级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都各安排一节介绍,内容扩展最多。
3.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增加了一节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二)知识内容的更新变化第一章1.“淋巴”改为“淋巴液”。
2.增加缓冲对。
3.第二节标题“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改为“内环境的稳态”。
第二章1.增加了外周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自主神经系统,交感副交感神经等。
旧教材2.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内容有所扩展。
旧教材新教材第三章1.增加外分泌腺与内分泌腺的定义。
2.增加性激素对生殖系统发育的作用实验。
3.人体血糖单位发生改变,脂肪酸等转化及甘油三酯。
新教材增加新教材增加旧教材新教材4.补充血糖还受神经调节,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5.增加甲亢,分级调节实例更为丰富。
新教材新教材增加新教材增加6.激素调节的特点新增作为信使传递信息,且增加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
第四章 免疫调节:1.增加了各种免疫器官和各种免疫细胞分布及作用;2.增加了树突状细胞及作用;3.增加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 细胞;4.吞噬细胞改为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淋巴因子改为细胞因子。
旧教材新教材旧教材5.免疫系统功能名称变化。
新教材新教材旧教材新教材6.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名称变化。
旧教材新教材7.增加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通过信息分子相互作用的实例。
8.过敏反应变化,增加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病因。
新教材增加旧教材第五章1.删除了小字部分“影响植物向光性的生长抑制物质”。
2.增加不同激素的相关性。
3.增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
4.增加第四节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光敏色素、年轮、春化作用等)。
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第1单元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材分析《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1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能力目标: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理解不到位,需要教师深入分析。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节内容,初步把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 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并回答。
〔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
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必修3教材分析
内容简介必修3的主要内容是生物个体的稳态及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稳态以及稳态的维持。
本章以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开篇,通过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物种灭绝速度的加快等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要关注环境、关爱生物。
本章还通过科学史上人类认识病毒的过程,介绍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一般过程。
既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说明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因此,本章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本册教科书的学习也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必修本的3册书的第一章构成了一个体系,它们都是“生物科学和我们”。
而每一册的第一节“身边的生物科学”都分别提出了一个人类面临的问题:必修1的第一节提出的是健康问题,展望了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的前景;必修2的第一节提出的是粮食问题,联系了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必修3的第一节提出的是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问题,阐述了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而每一册的第二节“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都从科学家的探索中提出了一个方法:必修1的科学实验方法、必修2的科学思维方法、必修3的科学探究方法。
因此,必修3的第一章不仅与必修1和必修2的第一章具有联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还是在它们基础上的深入和提高。
内容地位“生物科学和我们”是本教科书第一章的内容。
本册教科书主要内容是关于生物与环境、生物个体的稳态。
本章第一节提出了人类面临的问题:生物多样性丧失。
通过“积极思维”的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关注身边的生物,学会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关爱生命。
而要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就需要学习生物科学知识,学习生物与环境,生物个体的稳态的知识。
如何学习呢?本章第二节以生物科学史上人类探索病毒的过程为例,概述了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
本章对于本册教科书的学习既有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作用,又有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生物科学的方法,尤其是掌握学习本册教科书内容的相关方法。
教学特点生物与环境的问题是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学生有切实的体会,而解决这些问题又有待于生物科学的进步和人类环境保护意识与行动的增强。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材分析生物必修3苏教版
生物必修三模块《稳态与环境》教材分析姓名:许慧陕西省渭南市杜桥中学邮编:714000摘要:本文对苏教版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模块以下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首先是对《稳态与环境》知识发生发展结构的分析,接着阐述了本模块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再针对本模块的教学,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建议和学法指导,以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稳态与环境建构主义教学建议学法指导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3个层次构成。
高中生物课是高中科学领域中的一个科目,根据生物科学素养的社会需求和生物学科发展的现状,将内容分化为6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学习模块,有3个必修模块和3个选修模块组成。
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
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稳态与环境》模块的知识结构,内容发生发展过程、模块知识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搞好本模块的教学进行阐述。
1、模块和单元知识结构分析本模块的内容包括:植物的激素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保护六部分。
而原大纲中“生命活动的调节”(必修第一册)“生物与环境”和“人与生物圈”(必修第二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选修)4个单元的内容,跨越原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可见新课标的教材编写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的生物学以生命的基本特征为框架来整理和概括生物科学事实,这样虽然容易被理解,但是科学事实本身和若干科学事实的简单堆砌毕竟还不等于科学。
因此新教材调整了编写思路,依据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的思想,其核心是追求课程内容结构化,而生物学科的内容包括由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组成的理论体系,及其隐含的学科思想和方法。
因此,生物课程的内容既可以根据知识理论体系建构,也可以根据学科思想和方法建构,两者各有其合理性。
在新教材的编写中各个模块都兼顾了知识理论体系和科学思想方法。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免疫调节》教材分析与导入设计
第4节免疫调节【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师生交流,能够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通过回顾旧知、阅读文本,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能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3.通过观看视频、查阅资料,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通过新闻报道、师生交流、资料分析,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教学策略】《免疫调节》是人教课标版教材《必修3》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的内容。
将免疫视为一种调节方式,强调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共同构成了机体的调节网络。
这是“人体稳态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而实现”观点的进一步发展。
本节分2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学习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本学时是第二课时,主要教学内容为免疫学的应用,对于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适当增加一些科学史素材能使教学更生动,避免简单说教,更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和能力培养。
本学时也是本章的最后一个课时,是让学生建构调节网络概念的最佳时候。
学生通过初中有关免疫知识的学习,对人体的三道防线已有了初步认识,而在第一课时中也已经掌握了免疫系统的组成,对免疫调节的物质基础也有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
本节的内容先从免疫系统的组成入手,接着重点分析了人体的三道防线的作用,本课时是免疫调节的第二课时,中心内容有两点:1、第一、二道防线的作用。
2、第三道防线的作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本节将着重介绍第三道防线的作用特点及其作用的过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由对上节内容的回顾引入本节的教学。
一般情况下,前两道防线能抵御病原体对人体的侵袭,如果这两道防线被突破后,第三道防线就要发挥它的作用,第三道防线如何起作用呢?由此引出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介绍。
关于体液免疫,安排学生自己阅读相关文字部分,并找到相关问题的答案。
教师最后和学生一起总结。
在体液免疫的基础上介绍细胞免疫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1)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4)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9)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9)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 (11)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5)第4节免疫调节 (17)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19)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19)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1)第3节其他植物激素 (24)第4章种群和群落 (25)第1节种群的特征 (26)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29)第3节群落的结构 (33)第4节群落的演替 (35)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37)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37)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39)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1)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43)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4)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46)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6)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47)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学目标1.细胞内液的定义及其成分2.渗透压的定义3.理解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4.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5.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6.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教学重点与难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物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知识讲解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2、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2章动物和人体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目标1.概述动物和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2.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3.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
教学重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
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课时安排 1课时知识讲解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2、兴奋传导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单向传导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书写中枢(W区)→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听性语言中枢(H区)→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阅读中枢(V区)→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教学目标1.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
2.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3.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1)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
(2)血糖平衡的调节。
难点:激素调节的实例分析.安排课时一课时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的调节(1)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2(2)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激素分泌部激素名称主要作用位下丘脑抗利尿激素调节水平衡、血压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内分泌等重要生理过程垂体生长激素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生长多种促激素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胸腺胸腺激素促进T淋巴细胞的发育,增强T淋巴细胞的功能肾上激腺肾上腺激素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和体温调节等多项生命活动胰岛胰岛素使血糖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水平升高卵巢雌激素等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发育和排卵,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等睾丸雄激素促进男性性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低于0.8 g/L:低血糖症高于1.2 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7、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8、血糖平衡的调节9、体温调节寒冷刺激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又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这就是反馈调节(生态系统中也存在)。
人体寒冷时机体也会发生变化;全身发抖(骨骼肌手缩)、起鸡皮疙的(毛细血管收缩)10、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人体各个部位)、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3.描述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
4.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
5.认同毒品危害健康,应远离毒品教学重点: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教学难点:人体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的分析。
安排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产生渴觉 主动饮水12、水盐平衡调节饮水不足失水过多 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 ↓(﹢) (-) 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 ↓ 垂体 ↓↓ 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尿量减少1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①: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大脑皮层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例如:甲状腺激素成年人分泌过多:甲亢过少;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婴儿时期分泌过少:呆小症第4节免疫调节教学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安排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免疫器官(如:扁桃体、淋巴结、骨髓、胸腺、脾等)吞噬细胞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 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淋巴细胞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2.免疫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3、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增殖分化 增殖分化4、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病毒、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抗体:专门抗击抗原的蛋白质5、免疫分为;体液免疫(主要是B 细胞起作用)、细胞免疫(主要是T 细胞起作用)6、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浆细胞 抗体抗原 吞噬细胞 T 细胞 B 细胞记忆B 细胞记忆B 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
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7、细胞免疫(抗原进入细胞)记忆T 细胞侵入细胞的抗原 T 细胞效应T 细胞效应T 细胞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会被抗体(和体液免疫的相互协作)或吞噬细胞吞噬、消灭过敏反应:再次接受过敏原(第一次接触不会有过敏反应)8、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缺陷病 : 艾滋病(简称AIDS ,病毒简称HIV)9、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教学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内容1、在胚芽鞘中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学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3.了解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教学重点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及分布教学难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教学内容1、在胚芽鞘中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1)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上时,引起的生理功效不同(促进效果不同或抑制效果不同)(2)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时,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性大小:根﹥芽﹥茎),也说明不同器官正常生长所要求的生长素浓度也不同。
(3)曲线在A’、B’、C’点以前的部分分别体现了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根、芽、茎的不同促进效果,而A、B、C三点则代表最佳促进效果点,(促进根、芽、茎的生长素最适浓度依次为10-10mol/l、10-8mol/l、10-4mol/l左右),AA’、BB’、CC’段表示促进作用逐渐降低,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相应的器官无影响,超过A’、B’、C’点浓度,相应的器官的生长将被抑制。
)(文科生了解)2、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①: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②: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③: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生长素多生长的快,生长素少生长的慢),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