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说课稿
《包身工》说课稿
《包身工》说课稿包身工说课稿篇一一、内容结构文章内容较长,共50个自然段,要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首先要找出本文的线索,然后根据线索去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通读全文不难发现本文共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即是包身工一天的活动,是主线;暗线即是中间穿插有关包身工**的起因、发展和趋向的说明和议论,是副线。
找出线索之后,可以根据主线去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这样文章的脉络就显得很清晰了。
文章有明显的表示时间的短语,如“四点一刻”“四点半”“五点”。
根据这个提示可以将文章分为四部分,并概括出文章的大意。
第一部分(1~11段),主要记叙包身工清晨起床的情景,描述她们**的居住条件;介绍包身工的来源和身份,说明包身工产生的背景。
第二部分(12~22段),记叙包身工早餐的情况,描述她们**的饮食条件;分析包身工发展的原因。
第三部分(23~34段),记叙包身工上工的情景,描述工厂劳动条件的**,揭露包身工所受的残酷剥削、**,指出在*的**纱厂因剥削包身工而飞跃膨大的趋势。
第四部分(35~50段),总结全文,概括包身工的悲惨命运,所受到的残酷剥削、**,指出包身工**必然**。
二、思路探究1、把握了文章的总体结构,需要考虑一下,课文的这四个部分,顺序可以打乱重排吗?为什么?这样安排的用意何在?其实仔细看课文,就不难理解,作者主要按照时间的顺序去安排材料,课文中有明显的表示时间的短语,从“四点一刻”一直到了“黑夜,静寂的像死一般的黑夜”,把包身工所遭遇的事情全都浓缩在一天内,所以这四部分顺序不能打乱。
另外,作者并不是仅仅描述包身工的悲惨生活,在此基础上,作者还深刻地揭露了包身工**的起因、发展和趋向等,即本文的副线。
描写包身工**时,采用的是层层递进、步步加深的方式,因此,这四部分的顺序不能打乱;并且作者并没有单独去描述包身工**,而是和一天的生活交织在一起进行的,这样顺序就更不能随意去编排了。
主副线有机结合,让我们今天读来,依然能感受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更能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主题,同时作者在表现**上的纯熟和多样,也令我们叹服。
包身工说课稿
包身工说课稿一、课程背景与目标本课程旨在介绍包身工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以及技术要求,匡助学员全面了解包身工的工作内容和要求,提高其包身工技能水平,为其今后从事包身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大纲1. 包身工的定义和职责- 介绍包身工的工作定义和职责,包括对汽车外观进行维修、改装和喷漆等工作。
- 强调包身工在车辆外观修复和美化方面的重要性。
2. 包身工的工作流程- 详细介绍包身工的工作流程,包括车辆检查、准备工作、修复和喷漆等环节。
- 强调每一个环节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确保学员能够按照正确的流程进行工作。
3. 包身工的技术要求- 介绍包身工所需的基本技能,包括车身修复技术、喷漆技术、工具使用等。
- 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和经验,匡助学员更好地掌握包身工技术。
4. 包身工的安全注意事项- 强调包身工工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包括个人防护、使用工具的安全、化学品的安全使用等。
- 提供一些常见的安全问题和应对方法,确保学员的工作安全。
5. 包身工的职业发展与前景- 介绍包身工的职业发展前景和行业趋势,包括就业机会、薪资待遇等。
- 提供一些职业发展的建议和学习资源,匡助学员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讲解:通过讲解PPT和实例分析,向学员介绍包身工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要求。
2. 示范演示: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展示包身工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
3. 实践训练:提供实际的车辆维修和喷漆训练场地,让学员亲自进行实践训练,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4. 互动讨论:组织学员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四、教学评估与考核1. 学员参预度评估:通过观察学员的课堂参预情况、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等,评估学员的学习态度和主动性。
2. 实践操作评估:通过学员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其技术掌握程度和操作熟练度。
3. 综合考核:通过闭卷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综合评估学员对包身工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与支持1. 教学设备:提供适当的投影仪、电脑和音响设备,确保教学内容的展示和传达。
《包身工》说课稿
包身工说课稿一、背景介绍本篇说课稿主要介绍的是《包身工》这部电影。
该电影讲述了一个工人意外感染银屑病,但是由于工作需要仍然坚持上班,并遭到了公司的歧视。
该电影通过描绘工人阶层的艰辛和社会现实,表现了人性中最纯粹的部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电影《包身工》的主要内容和主旨;•掌握电影分析法的基本技能,并能够运用该技能分析电影。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电影的能力,包括人物塑造、情节铺陈和情感抒发等方面;•通过看电影来反思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电影概述《包身工》是由张建亚导演,谷德昭编剧,徐帆、杜旭东、岳丽娜主演的一部剧情片。
该片讲述了一个工人因意外感染银屑病,却在困境中坚持工作,最终收获了同情和尊重。
2. 电影分析2.1 人物塑造电影中的主人公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他没有高学历,也没有丰厚的工资,但是他有对工作的热爱和固执的精神。
导演通过演员的表演和角色塑造,刻画了一位勤奋而有信仰的普通中国工人形象。
此外,电影中的其他角色也塑造得生动形象,如企业管理者的冷酷、同事的友情和家庭的温暖等等。
2.2 情节铺陈电影中的情节紧凑有序,剪辑非常精细。
电影中铺陈的故事情节讲述了一个普通工人的生活,包括他的工作环境、朋友、家庭生活以及他和银屑病的斗争。
通过对情节的铺陈,可以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让观众对社会现实产生了思考。
2.3 情感抒发电影中情感渲染的刻画是该片的亮点之一。
电影中充满了关爱和同情,同时也展现了生活的残酷和社会的不公平。
观众可以通过电影中的情感佐证更好地理解电影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同时也可以在观影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处境和命运。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教学可以通过观影后的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影中的内容和情感,同时也可以带出相关的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2. 亲身体验法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或者邀请银屑病患者进行交流活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电影中的内容和情感来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生活和未来。
高一语文《包身工》精品教案(精选8篇
高一语文《包身工》精品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六单元《报告文学》中的一篇《包身工》。
文章以真实生动的笔触,描绘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纺织厂包身工的生活状况,深刻揭露了旧中国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学习报告文学的写作特点;掌握重要词汇、句子和段落。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认识到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增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爱。
2. 学习并运用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感受文章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重点: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学习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旧上海纺织厂的照片,引发学生对包身工生活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2)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如:生动的描绘、真实的情感、深刻的思考等。
(3)讲解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如:采访、观察、思考等。
3. 课堂实践:(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分享自己的见解。
(2)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精彩句子,学习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3)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关于身边劳动者的小短文。
六、板书设计1. 《包身工》2. 内容:主题思想: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关爱劳动人民。
艺术特色:生动的描绘、真实的情感、深刻的思考。
报告文学写作方法:采访、观察、思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身边的一位劳动者为对象,运用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小短文。
2. 答案示例:《我眼中的环卫工人》通过观察和采访,我了解到环卫工人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他们每天起早贪黑,为我们的生活环境付出了巨大努力。
包身工优秀3篇
包身工优秀3篇《包身工》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包身工》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的第3篇课文。
这一单元都是新闻文体。
本文是中国报告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作者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来组织材料,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同时插叙介绍包身工的来历,说明包身工的制度的产生、发展,揭露了帝国主义、资本家、带工老板的罪恶,对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学生对于新闻这种文体是熟悉的,但这种熟悉在很大程度上仅限于生活中的熟悉。
像《包身工》这样的报告文学,由于时代的不同,生活境遇的不同,学生对作品情感的理解有些障碍。
要让学生从今天再回到那个黑暗的时代去感受残酷,这本身就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它有赖于教师的讲解和学生是否能从中受到感染。
三、说目标根据教材、学情及课标要求,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培养阅读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课前做好预习。
课堂上,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圈点批注、分组讨论,学会分析一篇报告文学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新闻现实中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诵读课文,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探究性的解读。
2、分析本报告文学的中心主题,认识包身工制度的残酷野蛮。
难点:理解报告文学的文学性特征及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记叙手法。
五、说教法和学法教法:1、诵读法;2、问题引导法;2、交流讨论法;3、点拨法。
学法:1、自主学习法——搜集资料、自主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2、勾画圈点法——勾出文中的重点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3、合作探究研讨法——交流讨论,共同研读。
六、说教学过程(长课短教,两个课时,四个环节)①借助情境,导入新课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将结合当代社会反应出来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人们的生活,从而引出夏衍所写的《包身工》。
《包身工》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包身工》说课稿——获奖说课稿《包身工》说课稿——获奖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包身工》。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揭示了20世纪30年代包身工的悲惨生活,展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劳动妇女的苦难命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包身工的生活状况,认识旧中国劳动妇女的苦难命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生能掌握分析课文的方法,提高朗读、感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旧社会黑暗制度的憎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包身工的生活状况,认识旧中国劳动妇女的苦难命运。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播放旧中国劳动妇女的生活片段,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普通人的生活,引发对她们命运的思考。
2. 自主学习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包身工的生活状况,揭示旧中国劳动妇女的苦难命运。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分享学习心得。
5. 课堂练习设计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深入思考包身工的生活和旧社会的黑暗,培养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珍惜。
六、板书设计板书《包身工》板书内容:生活状况:恶劣的环境、长时间的劳动、微薄的报酬苦难命运:被压迫、被剥削、没有尊严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概括课文《包身工》的主要内容。
答案:课文《包身工》揭示了20世纪30年代包身工的悲惨生活,展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劳动妇女的苦难命运。
2. 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举例说明。
答案:课文运用了写实、对比等手法,如通过描述包身工恶劣的生活环境和长时间的劳动,突显了旧社会对劳动妇女的压迫和剥削。
《包身工》 说课稿
《包身工》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包身工》。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包身工》是夏衍先生的经典报告文学作品,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
这篇文章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生动的语言,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国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工人的罪行,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单元编排来看,本文所在的单元以“关注社会现实”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了解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思维能力。
《包身工》作为报告文学的典范,具有独特的文体特征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于学生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文学作品,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但对于报告文学这种文体可能还比较陌生,对于旧中国的社会现实也缺乏直观的感受和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社会意义。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掌握本文以点带面的写作手法。
(2)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精确数据和生动语言来表现主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筛选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包身工的悲惨命运,认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罪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
(2)激发学生对现实社会的关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2)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学习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文中蕴含的对包身工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批判。
《包身工》说课稿
《包身工》说课稿《包身工》说课稿一、说教材《包身工》是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第二课的一篇报告文学,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非常强。
它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来组织材料,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以确凿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评点,展现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对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1、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2、引导学生认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报告文学所用到的材料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手法。
四、教学过程1、自主学习法争取时间,长文短教。
让学生在课下熟悉课文,完成三个问题:(1)准备讲述包身工的故事。
(2)请给包身工下个定义。
(3)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关注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并能合理评价。
2、导语设计上世纪初期的中国生活着这样一个特殊的工人阶层,他们住的是十六七个人挤在一起的鸽笼,吃的是豆腐渣做成的粥和烂菜叶,它们的年龄和我们相仿,甚至比我们还小,可是它们干的是每天十二三小时的繁重的纱厂劳动,它们没有欢笑,甚至没有自我。
他们就是——包身工。
20世纪30年代,一位伟大的剧作家含泪向人们哭诉了包身工的悲惨经历,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这篇课文。
2、介绍作家作品,介绍夏衍获得一手资料的艰辛。
3、介绍报告文学的相关知识。
报告文学是采用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
具有新闻性和文学性。
报告文学一般包括:新闻事实、背景材料、作者的主观评价。
4、让学生讲述包身工的故事。
(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熟悉课文)5、构成本文的材料可以分为几类?(新闻事实材料、背景材料。
新闻事实材料主要讲包身工一天的活动,背景材料主要讲包身工制度的形成。
本文内容繁琐事实材料,背景材料交叉进行不便讲解,所以先把材料归类,重新拼组,化成两块,一块是新闻事实材料,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一块是背景材料,包身工制度的发展。
)6、研究新闻事实材料,文章从那几个角度写包身工一天的活动?怎样突出包身工生活的不幸?学生讨论,自由发言起床、早餐、上工,写包身工一天的活动。
包身工说课稿(优秀3篇)
包身工说课稿(优秀3篇)包身工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及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包身工》是*报告文学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篇文章,作者以确凿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评点,表现了苦难深重的包身工的不幸遭遇。
《包身工》是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第二课的一篇报告文学,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非常强,对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意识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单元是**和报告文学,**和报告文学具有及时性和真实性的特点,反映了新课标对学生实际能力和素质提出的要求。
通过对本单元典范作品的学习,让学生感悟**追踪时代的特有价值,引导学生体会**工作者的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注社会、关注生活,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2教学目标: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和报告文学的要求是:了解**和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培养阅读**作品的能力,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
据此,确立如下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学习本文点面结合的写作特点,探究多种手法穿插使用的写作特色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帝国**和封建*****劳动人民的罪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③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④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手法。
⑤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解读文本,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第二课时,探究延伸,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二、说教法学法教法:解读文本,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探究延伸,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法:自主、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为辅三、说教学程序第一课时1、第一环节导入: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交流合作: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简介包身工-明确什么是包身工:**,受**资本家和*代工老板的双重**;简介时代和创作背景,明确这种这****的根源是半**地半封建社会;简介作者及《包身工》在报告文学史上的地位:里程碑,艺术性和思想性都非常强,突出了帝国**和封建**对*女童的残酷剥削,控诉了他们残暴的****,以激起人们的义愤和同情。
包身工的优秀教案三篇
包⾝⼯的优秀教案三篇2020-10-13包⾝⼯的优秀教案三篇 篇⼀: ⼀.学习⽬标 1.理解本⽂选材和结构的特点:全⽂以包⾝⼯⼀天的活动作为记叙主线,穿插有关包⾝⼯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的说明和议论,⼆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表现主题。
2.学习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多种表达⽅式的综合运⽤以及点⾯结合的写作⽅法。
3.体会本⽂语⾔的形象、鲜明及句式丰富多变的特点。
4.认识包⾝⼯制度的罪恶,认识帝国主义及封建势⼒残酷压榨中国劳动⼈民的罪⾏。
激发学⽣对包⾝⼯的同情,对剥削压迫者的仇恨。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以⾃读讨论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
教师通过教给⽅法、提⽰、引导,达到提⾼学⽣⾃读能⼒的⽬的。
1.布置预习,要求学⽣课前阅读“预习提⽰”,分析提⽰要点;阅读全⽂,按下⾯的提⽰进⾏思考,理清全⽂脉络,理解全⽂内容。
①给课⽂划分层次。
(培养分析能⼒) ②了解包⾝⼯⼀天的⽣活,按课后“思考和练习”的要求作⼝述的准备。
(培养⼝头表达能⼒) ③理解包⾝⼯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作简要的概括。
(培养概括能⼒) 2.抓住典型的场⾯描写、⼈物描写和抒情议论⽚断引导学⽣展开讨论作深⼊分析,理解作者表达的深层意思,语⾔的特⾊,学会精读课⽂。
重点分析的⽚断: ① 1-4段包⾝⼯起床的场⾯描写。
② 14、15段“芦柴棒”得病备受折磨这⼀场⾯描写。
③ 21-23段“⼩福⼦”受“⽂明的惩罚”的记叙。
④ 26段关于包⾝⼯悲惨命运的概括描写。
⑤最后三段的抒情议论。
3.教学时,⽼师的讲解和学⽣的讨论、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预习提⽰”弄清学习重点。
2.给课⽂划分层次,理解作者选材、构思的思路,理清⽂章的脉络。
3.了解包⾝⼯⼀天的⽣活、居住、饮⾷、劳动的情况。
4.理解包⾝⼯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
⽬的:①让学⽣习惯于根据整个单元的要求和每课学习的重点,有⽬的有重点地学习;②⼤致弄清本⽂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包身工》 教案(7篇)
《包身工》教案(7篇)篇一:课时篇一教学要点:理解“包身工”的内涵。
一、课前布置预习题1、试讲述包身工的故事;2、试为包身工下定义,指明课文中对包身工的提法,并用课文中的内容具体解释。
二、导入新课在本世纪初的中国,生活着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工人阶层,他们住的是十七八个人挤在一起的鸽笼,吃的是豆腐渣熬成的稀汤和烂菜叶,他们的年龄与我们相仿,甚至更小,但他们干的却是每天十二三小时繁重的纱厂劳动。
他们没有阳光,没有欢笑,甚至他们也不能拥有他们自己――这就是包身工,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榨、失去人身自由的包身工。
从本世纪的三十年代起,一个伟大的剧作家一直向人们含泪诉说着包身工的苦难生活——由学生简要讲述“包身工”的含义和“芦柴棒”的故事三、整体感知1、疏通字词(1)给加黑字注音:衍(yǎn) 汀(tīng) 游说(shuì)辊(gǔn)栅(shān) 趾(zhǐ)骷髅(kū)(2)解释下列词语和短语中的加点词:吆喝:(大声喊叫)生杀予夺:(指统治者掌握了生死赏罚的大权,横行霸道,对人民生命财产随意处置。
生,让人活着;杀,叫人死亡;予,给予;夺,剥夺。
)呻吟:(病痛时口中发出的声音。
)一听天命:(一,全;听,听凭,听任)契据是实:(是,此)非特不能赚,还要贴补:(不但)2、浏览全文,了解文体特点以及写作背景。
这是一篇报告文学,是一种兼有新闻性和文学性的文体。
说它是“报告”,是就题材来说的,它必须选择真人真事的新闻题材,迅速及时地反映生活;说它是“文学”,是就表达来说的,它必须采用某些文学的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地再观生活,如注重选材的生动、形象,布局的精巧。
笔调的"富有特色等。
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包身工》发表于1936年6月《光明》半月刊创刊号。
夏衍(1900-1995),现代剧作家,革命戏剧和电影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
原名沈乃熙,字端轩,浙江杭州人。
1932年进入电影界;创作了《狂流》、《自由神》、《赛金花》等多部电影剧本。
高中语文《包身工》教案(精选14篇)
高中语文《包身工》教案(精选14篇)高中语文《包身工》篇1一、教学目的:1、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2、理解文中有关语句的概括作用3、认识包身工制度的残酷野蛮的反人道本质,接受情感教育二、教学重点本文的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典型场面、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段所表达的深层意思,语言特色四、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文章体裁:报告文学《包身工》属于报告文学,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的代表作。
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采访报告等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
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
其特点::新闻性、文学性、真实性。
二、介绍作家及作品夏衍:原名沈乃熙,号端先,浙江杭县人。
剧作家、电影艺术家、社会活动家。
早年留学日本,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主编《救亡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副刊。
解放后,任全国文联常务委员、文化部副部长等。
曾写过许多作品,代表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话剧剧本,并把小说《祝福》《林家铺子》等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
三、文章的结构把握段落、记叙、说明、议论1—8(1—5)起床的情景(6—8)包身工的来源和身份9—17(9—11)早餐的情景(12—17)分析包身工发展的原因18—25(18—23)上工的情景(24—25)在中国的纱厂因剥削包身工而飞跃膨大的趋势26—33总结全文。
概述包身工的悲惨命运,指出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四、在了解课文结构的基础上,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细读描写包身工一天活动的段落,感受她们所受的非人待遇,并概括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A)分别朗读1—4段,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这一场面描写按什么顺序着笔,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符合原文:A、先写打杂再写包身工;B、先写地下再写楼上;C、先写群体再写个人;D、先写环境再写人的活动(D)2、试用一个词概括穿拷绸衫裤的男子的形象。
《包身工》说课稿
《包身工》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课将通过教学和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理解包身工的含义和职责;2.掌握包身工的操作流程和常见问题;3.了解包身工在物流业的重要作用;4.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5.学习如何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理解包身工的含义和职责;•掌握包身工的操作流程和常见问题。
三、教学难点•了解包身工在物流业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四、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题是《包身工》。
包身工是物流运输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包身工的主要职责是对货物进行包装和加固,保证货物安全、完好无损地到达目的地。
以下是本课教学的具体内容:1. 包身工的含义和职责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让学生了解包身工的含义和职责。
包身工需要掌握的基本操作流程包括:首先,对货物进行清点,检查货物数量、规格等信息;其次,根据货物特性进行包装选择、包装方法和加固以保证货物安全;最后,完成包装并对包装进行检查和确认。
2. 包身工的操作流程和常见问题要想让学生掌握包身工的操作流程和常见问题,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
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包装物的种类、包装要求等信息,掌握包装带的使用方法和标准,学习如何根据货物特性、运输方式等因素来选择适当的包装材料,并掌握加固的技巧和方法。
同时,教学还需重点讲解包装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例如:包装材料破损、加固不足等问题,并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
3. 包身工在物流业的重要作用了解包身工在物流业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包身工的职责,增强学生对物流行业的认识和了解。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分析等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包身工在物流业中的重要性,并学习如何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4. 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能够分析问题,并从中找出合适解决方法,是包身工的重要能力要求之一。
为了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教师可以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和解决,让学生通过不断思考和探索,学习如何进行问题识别和分析、如何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加以实施。
包身工说课稿[整理版]
包身工说课稿[整理版]《包身工》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本单元属于“沟通与应用”板块,学习新闻和报告文学,所选的都是这两类文体中的典范作品。
报告文学《包身工》是中国报告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作者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诸于众,愤怒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的残酷剥削和掠夺中国工人的罪行。
夏衍先生在1959年《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中写道:“对现在的年青工人来说,大概这些都已经是历史上的‘陈迹’了,在那个悲惨的时代,今天的青年人还没有出世。
那么,我想,回头来知道一点过去的事情,应付更深刻地感到作为一个毛泽东时代工人的幸福。
幸福不是无代价可以得来的。
为了今天的幸福,为了更幸福的将来:爱党、爱社会主义。
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中国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应该是我们青年一代的责任。
” 我们现在学习这篇作品,其中最大的意义就是懂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地来之不易的。
(二)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特征,培养阅读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把握报告文学所用到的材料,即:新闻事实、背景材料、作者的主观评价。
并学会据此分析一篇报告文学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依据:课标指出,阅读新闻、通讯(包括特写和报告文学)作品,了解其社会功用、体裁特点和构成要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本文真实地再现了包身工的苦难生活,包含着对包身工的无限同情,对包身工制度的无比愤慨。
使学生介入心灵,感同身受的理解血腥的包身工制度,在“悲剧”作品的审美之中陶冶心情,锻造“人格”,净化心灵,辩别真善美的目的,实现“悲剧”作品的情感美。
依据:“教学建议”指出:重在指导学生阅读典范性新闻作品,深入把握作者立场、观点,学习其敬业精神和捕捉重大新闻的能力。
培养认识历史、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能力,提高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包身工》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包身工》说课稿——获奖说课稿一、教学内容《包身工》是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主要内容是揭示了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生活,以及他们所受到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文章通过对包身工的日常生活、劳动状况以及他们与雇主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当时劳动者的艰难处境,批判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内容,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生活状况和所受到的剥削压迫。
2. 学习文章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通过文章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对劳动者的尊重,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难点:学习文章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以及如何从中汲取教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关于旧社会劳动者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朗读:让学生朗读文章,感受文章的情感基调,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 讲解: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包身工的生活状况和所受到的剥削压迫。
4. 分析:分析文章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让学生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
5.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从文章中学到了什么,如何理解和看待旧社会的劳动者。
6. 练习:让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回答一些相关的问题,检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包身工》内容:包身工的生活状况、剥削压迫手法:描写、对比主题:对旧社会的批判、对劳动者的尊重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概括文章的内容,并谈谈自己对此的看法。
答案:文章揭示了旧社会包身工的生活状况和所受到的剥削压迫,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劳动者的艰辛,更加尊重劳动者,对社会的不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 请分析文章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并谈谈自己的收获。
答案:文章运用了描写手法和对比手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包身工的生活状况,通过对比展现了劳动者所受到的剥削压迫。
7.《包身工》说课稿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包身工》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包身工》,本课是高中语文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下面开始正式说课。
一、说教材(一)说地位与作用本课是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中的一篇文章。
本文作为一篇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学习本课,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报告文学的认识与了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叙事写人的写作能力。
(二)说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报告文学的学习有如下要求:了解报告文学这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以及主要表现手法。
基于此,我会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新闻性与文学性,掌握本文使用的点面结合的手法。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单元目标,我将教学目标设计如下:知识与技能:了解报告文学体裁的特点和文章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本文多重表达方式的运用,分析点面结合的手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养成关注社会的责任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对报告文学的学习重在分析文体特征和手法,难在理解情感态度,因此我将教学重难点设计如下:教学重点: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学习点面结合手法。
教学难点:通过结合时代背景和课文内容,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养成社会责任感。
二、说教法与学法本节课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对话交流法、小组合作法、点拨教学法,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以上教法与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够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锻炼学生合作探究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获得最优化的教学结果。
三、说学情生活就是这样,平淡而真实,虽然有时候觉得无聊,但仔细想想,也挺有意思的,不惧未来,珍惜当下,努力奋斗。
学生在高中前曾学过报告文学作品,在学习过本单元两篇新闻后,对筛选有效信息有一定的能力基础,但大部分学生对报告文学缺乏系统的了解,对点面结合手法的艺术效果理解不深入,加之本文篇幅较长、对历史背景不甚了解,给深入分析文本带来困难。
包身工说课稿范文(精选10篇)
包身工说课稿包身工说课稿范文(精选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包身工说课稿范文(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包身工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这篇课文是高一语文第四单元的第二课。
第四单元主要学习新闻与报告文学。
《包身工》正是一篇早期的非常优秀的报告文学。
学习报告文学要联系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学习叙事写人的技巧,培养关注社会的意识。
二、说学情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了解什么是报告文学以及它有什么特点是必要的。
这对于理顺《包身工》这篇报告文学的思路和欣赏它的特色也是帮助的。
三、说教学设计1、在详细解读《包身工》之前,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报告文学还有它的特点,教学设计主要围绕其两个主要特点展开。
2、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理顺文章的线索。
3、难点在帮助学生领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以及体会作者的感情评价。
主要采用讲读法,提问法。
分为两个课时,第一个课时主要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线索,归纳大意,体会报告文学其新闻性的一面,并为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做铺垫。
第二个课时主要就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做进一步的分析,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的强烈情感,让学生体会报告文学其文学性的一面。
四、说教学步骤(主要针对第一课时)1、导入初中学过《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一篇报告文学。
由此引出什么是报告文学还有它的特点。
关键字:新闻性(真实,信息)、文学性(艺术方法,艺术形象,感情)。
2、检查预习请同学对几个字注音:弄lòng堂游说shuì辊gǔn让学生说说作者为大家提供了怎样的信息材料,理清线索。
提示:新闻背景和新闻材料,三个场景3、重点分析第三段对包身工起床的描述,围绕“迟钝”,整体速写,层层推进,很快地骚动起来——动作机械打呵欠,叹气,寻衣服——心灵疲惫胡乱踏在别人身上,叫喊——身体践踏离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小便——自尊扫地板书〔注〕缴交作业时,请同时提交一份电子文本给任课教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身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包身工》。
对于本节课,我将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的教学理念,从教材、教法、学情、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和评价分析七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理解和教学的设计,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首先说教材。
《包身工》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本单元学习新闻和报告文学,所选的都是这两类文体中的典范作品。
《包身工》是中国报告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作者以确凿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诸于众,愤怒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勾结,残酷剥削和掠夺中国工人的罪行。
《包身工》写于1935年,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30年代的中国为大背景,它所选取的事例对现在的年青人来说, 大概都已经是历史的“陈迹”了,但回头来知道一点过去的事情,应会更深刻地感到作为新时代人的幸福。
幸福不是无代价得来的,我们现在学习这篇作品,最大的意义就是懂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地来之不易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必修课程”部分指出:能阅读多种实用类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包身工》篇幅较长,必须通过不同的阅读方法抓住重要信息,提高阅读效率,完成阅读任务,为分析文本做基础。
因此我设计的教学三维目标是: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特征,培养阅读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和叙事脉络以及作者的议论倾向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报告文学所用到的材料,即:新闻事实、背景材料、作者的主观评价。
并学会据此分析一篇报告文学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2)学习运用速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抓取有用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本篇报告文学的思想价值,能从新闻现实中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教学的重点是:(1)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和叙事脉络。
(2)按表达方式的不同对课文文本进行切分,学会分析内容和筛选信息。
教学的难点是:(1)理解报告文学的文学性特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记叙手法。
(2)咀嚼富有文学性的语言,感受作者强烈的情感。
对于这篇文章我的课时安排是2到3课时。
其次说教法。
为了达到我所设计的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即自主阅读、讨论法、讲解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课文的篇幅较长,教师需要教会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抓住有用信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要精当、精要,具有充分的概括性和启发性.学生是课堂
的主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理念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
当然,为了课堂教学方便展示相关资料,我在课前准备了PPT课件。
接下来我们把目光转向学生,说一下学情。
《包身工》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与现在的学生相隔较远,与文中人物所处时代的隔膜,彼此生活境遇,体验的迥异,特别是情感体验的限制,使得作品情感与学生情感上产生差异,要让学生从现实再回到那个黑暗的时代去感受残酷,这是本课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初高中阶段,正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时候,同时也是学会收集、判断、处理信息,培养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时候。
课文的价值在于作者以确凿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评点,表现了苦难深重的包身工的不幸遭遇。
作者体现出来的毫不畏惧的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感能给学生以学习的榜样。
当然,作为教师,更要让学生注意以学习报告文学的姿态来学习《包身工》,让学生理清文中的线索,明确写作手法和表达特点,从而能让学生学会阅读这一类实用类文章的能力。
针对这一现状,必须让学生充分预习,对作家和时代背景做适当的了解。
其次教师适时的点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则能激活课堂氛围。
而在学法上,为了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我主要采用了搜集资料法;为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我采用了资料搜集法、自主阅读法、讨论法和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也为以后的教学做基础。
接下来是说我对教学流程的设计。
我一共设计了七个个步骤。
在课前布置两个方面的预习作业:(1)课前通读全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网络搜集一些有关作者资料,了解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
让学生亲自查找资料,从而培养学生的收集筛选材料的能力和自读能力。
在课堂上,首先用活动导入,让学生在纸上写下5个词语:自由、尊重、劳动、权利、爱。
然后开始他们三步艰难的选择: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外部力量要你抛弃其中的一项,你会划去哪个?有第二种不可抗拒的外部力量要你接着抛弃余下的两项,你又会划去哪两个?最后你剩下的两者之间只能选择其一,你会保留哪个?
引出没有权利,没有自由,不被尊重的包身工!
导语直接过渡到对学生预习作业的检查。
由于课前布置过预习作业,所以请同学们介绍关于报告文学的相关知识,教师点评并总结。
然后对课文中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进行梳理。
在此之后正式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首先.初读感知,走近包身工。
让通读全文,请学生概括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阅读时筛选出记叙包身工一天的生活的描写性文字,并按照时间线索的顺序划出时间线,列出相关的生活片段,体会包身工生活的艰苦。
请学生总结。
这是为了让学生出不出熟悉文本,锻炼阅读能力和吸收信息的能力。
其次让学生重点阅读作者描写包身工生活场景和工作场景的文字,体会作者
在描写包身工时既注重集体速写、又进行个别勾画的“点面结合”的方法(集体起床;芦柴棒、小福子、“什么名字记不起了”)
然后让学生转移视线,看看作者描写了哪些包身工的剥削和压迫者?(带工老板、老板娘、打杂的、东洋婆、拿莫温、抄身婆等)
最后再让学案生整体看看包身工在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在被带工老板等人管理的过程中有遭遇到的对待?(三大威胁、三大罚规、三大危险)整个过程探讨描写的段落和人物。
分析完描写的部分之后,让学生再次阅读文章,这次阅读要求是速读,筛选出非直接描写的片段,其中分离出说明性的文字和评论、议论性的段落,分小组合作讨论:说明性的段落说明了什么问题?评论、议论性的段落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样的情感倾向?作者认为包身工制度的根源在哪里?讨论探究。
最后让学生展开品评研究的活动,对文章进行整体阅读感悟,探究和品味语言特点。
让学生找出文中让你觉得写得很好、很有特色的语句,并分析说明这个句子好在哪里。
明确:(1)作为报告文学的《包身工》在语言上的特点:数字精确,科学分析,具有真实性、科学性
(2)在刻画人物时的语言艺术表现:语言精练、形象、生动,运用了多方面的描写角度(外貌、对话、动作等等)
(3)对于课文结构的安排,引导学生思考:
①将本文的记叙部分抽出来能连级成文吗?
②如果只保留记叙部分, 删去全部说明、议论、抒情段落, 好不好? 为什么?
③如果把记叙部分全部删去, 只保留说明、议论、抒情部分, 好不好? 为什么?
④如果不作删节, 只把记叙部分相对案中在前面, 把说明、议论、抒情部分相对集中在后面, 好不好? 为什么?
⑤课文的段落结构作这样的安排, 好在哪里? 为什么?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为了让学生从文章结构和语言的角度审视全文的安排,从侧面理解坐着的写作意图。
最后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三,字数不限。
(2)阅读夏衍的《我与报告文学》《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深入了解作者夏衍在撰写《包身工》的前前后后的过程中情感的变化和起伏。
现在我来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我的第一张板书是以分析包身工一天生活的时间线索和遭遇为主体,第二张板书与分析文中作者的说明和议论为主体。
包身工夏衍
说明:包身工的身份(乡下儿女)来历(骗)
包身工的“机器”性质
议论:包身工制度的产生、发展、压迫
控诉、警告
根源? 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勾结
语言特点文章结构
最后我来说一下总结评价。
本课篇幅较长,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对课文信息进行分析,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堂上永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分析、总结,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呵呵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也正是在学生自己的活动过程中体会了包身工的苦难遭遇,领会了文章主旨。
本节课需要注意的地方在于,由于本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留给了学生,自主阅读和交流的环节很有可能出现课堂混乱的情况,所以对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要求很高,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情况,多做指导。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敬请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