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化石》教案

合集下载

鱼化石 优秀教案

鱼化石 优秀教案

鱼化石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整体感知诗意,感受鱼化石形象。

2.分析重点语句,理解其含义。

3.通过朗诵,培养学生朗诵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诵读整体感知诗意,感受鱼化石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咱们继续学诗《鱼化石》。

哪个同学会画鱼?画出来就行,让人一看是鱼就行!找六七个到黑板上画鱼,我一一点评,表扬为主:
第二个问题:什么是化石?
好了,看看艾青面对鱼化石这样的一个物体怎样写出了诗。

二、检查预习:
1.查生字和文学常识:
2.让学生提出质疑:(重点记一下,特别是教学要点,黑板右侧标出)
老师不解答,请学生带着问题听讲。

三、作者简介
老师介绍艾青有关内容,特别是有利于本诗理解的部分:如艾青的人生经历别人对于《鱼化石》的分析和评价。

四、朗读课文
1.让学生自己出声读,按自己的感受读。

2.分男女生隔句交叉朗读,老师指导。

五、逐节分析,使学生透彻理解本诗内容(穿插诵读):
1节:描绘活鱼形象:跳跃、浮沉
2节:“你”的人称,诗人的视角;“失去自由”
3节:鱼化石被发现。

4节:“沉默”“不能动弹”鱼的感受?
5节:“听不见浪花的声音”简析
6节:凝视中感悟到什么?
7节:表明作者怎样的态度?
六、写作特点
1.运用隐喻:鱼——人
2.语言(朴实)采用(第二人称),让学生归纳第二个写作特点。

七、讨论解决未讲到的问题
(目的:学生深入理解全诗,感受诗韵)
【作业布置】
朗读全诗。

神奇的鱼化石教案幼儿园

神奇的鱼化石教案幼儿园

神奇的鱼化石教案幼儿园神奇的鱼化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鱼类的生活习性;2.了解鱼化石的形成过程;3.观察、比较鱼类化石和现代鱼类的异同;4.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鱼类的生活习性;2.鱼化石的形成过程;3.鱼化石的观察和比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鱼化石的观察和比较;2.难点:化石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准备:1.教学PPT;2.化石模型;3.化石图片;4.现代鱼类图片。

五、教学过程:Step1. 导入(10分钟)1.教师播放相关的鱼类图片和视频,向幼儿介绍鱼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介绍鱼化石,提问幼儿是否知道鱼化石是如何形成的,引出本次课的主题。

Step2. 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向幼儿介绍鱼化石的形成过程,并解释化石是如何保存下来的。

2.教师通过化石模型,向幼儿展示化石的特点,并引导幼儿比较化石与现代鱼类的异同。

Step3. 操作(25分钟)1.教师给幼儿分发化石图片和现代鱼类图片,要求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来判断哪些是化石,哪些是现代鱼类。

2.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化石拼图游戏,让幼儿通过游戏来加深对化石的理解和记忆。

Step4. 总结(10分钟)1.教师邀请幼儿来分享自己对化石的认识和体会;2.教师向幼儿重点强调化石的保存和保护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化石的保护中。

六、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幼儿在操作环节的表现,评价幼儿对鱼化石的观察能力;2.通过幼儿分享及提请问需要我继续为您编写教案吗?如果需要,请提供相关的主题和要求。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鱼化石》教案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鱼化石》教案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鱼化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石的概念和基本知识。

2.能够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旨。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表达的含义,感受文章的情感与意境,提高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表达的含义,感受文章的情感与意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简单的谈话,向学生展示与化石相关的图片和实物,并引导学生谈谈这些内容。

2. 阅读故事《鱼化石》(30分钟)老师朗读故事《鱼化石》,引导学生读完后,思考以下问题: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2.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3.故事的主题是什么?3. 分组讨论(20分钟)老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自由交流,并回答以下问题:1.故事中主人公的经历让你想起了什么?2.你如何理解故事的主题?4. 个人思考(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故事并思考以下问题:1.鱼化石是什么?2.为什么会有鱼化石?3.你通过阅读获得了什么启示?5. 总结归纳(10分钟)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教学内容,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以达到对故事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评估1. 作业学生可尝试描绘一张鱼化石的图画,并对故事中的细节进行回忆和再次思考。

2. 测验通过小测验监测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此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能力有所提高。

在之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重视故事中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情感和意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鱼化石》教案(通用3篇)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鱼化石》教案(通用3篇)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鱼化石》教案(通用3篇)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鱼化石》篇1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生字2个,理解“栩栩如生”、“凝视”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自主地背诵积累。

3、了解化石形成的过程,练习书面表达。

教学重点:1、分析重点语句,准确理解诗的内容。

2、理解并把握“鱼化石”的意象及深刻寓意。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写诗时的写作背景,正确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教学过程:一、出示“雨花石”1、你认识它吗?2、今天老师要带你去认识另一种石头:鱼化石。

3、揭题 34.鱼化石介绍作者艾青二、自学生字,读读课文1、自学生字2、划出不理解词语3、同桌交流三、检查并指导1、字:鳍与嗜爆与瀑2、词:栩栩如生旺盛四、学习诗歌1、一读诗歌:用鱼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哪几小节写有关内容?重点朗读:⒈⒉⒊节边读边体会多少亿年前,火山爆发掩埋活鱼那惊心动魂的场景。

2、二读诗歌:你能用几句话说一说鱼化石形成的过程吗?3、三读诗歌:学了这篇诗歌,你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五、质疑延伸搜集有关化石形成方面的资料供大家赏析。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鱼化石》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朗读诗歌,分析重点语句,准确理解诗的内容。

2、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握“鱼化石”意象的深刻寓义,从而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方法与过程1、通过朗读了解诗的情感。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分析理解诗的内容,并把握诗歌的意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艾青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丰富、深刻的思想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1、分析重点语句,准确理解诗的内容。

2、理解并把握“鱼化石”的意象及深刻寓意。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写诗时的写作背景,正确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诗人艾青在《失去的岁月》里有这样的诗句:时间是流动的液体——用筛子、用网,都打捞不起;时间不可能变成固体,要成了化石就好了,即使几万年也能在岩层里找见你。

他凝望着一片带有时间印记的化石,上面有凝固的石化了的鱼骨,“那上边不是一条鱼,而是六七条,不是僵死的,而是游动的”。

鱼化石教案

鱼化石教案

鱼化石教案鱼化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鱼化石的形成以及意义,了解鱼化石的分类和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类、归纳与总结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识鱼化石的重要性和价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了解鱼化石形成的过程及其分类特点。

2. 难点:培养学生对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兴趣,认识鱼化石的重要性和价值。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鱼化石的图片、鱼化石模型、幻灯片等。

2. 实验器材:放大镜、鱼化石标本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鱼化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鱼化石吗?它们是如何形成的?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

然后,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介绍鱼化石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和意义。

向学生展示一些鱼化石模型,并通过放大镜让学生观察模型上的细节,引导学生发现鱼化石的特点,如鱼的鳞片、鱼骨等。

3. 大脑风暴(15分钟)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大脑风暴,提出关于鱼化石的问题,并将问题写在黑板上。

例如:鱼化石是如何保存下来的?鱼化石有什么分类?鱼化石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4. 小组讨论(15分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回答问题,并由小组代表答题。

教师逐一批评和指导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鱼化石的形成与鱼化石的分类等问题。

5. 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并点评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从讨论中得出结论,并对鱼化石的形成和分类进行总结。

教师提醒学生鱼化石的重要性和价值,激发学生对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兴趣。

6. 实验展示(20分钟)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展示鱼化石的标本,并让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和描述。

学生可以用放大镜观察鱼化石的微观结构,向教师提问,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布置作业:请学生针对鱼化石的形成和分类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并写一篇短文。

要求学生能够清楚地表达鱼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分类特点,同时讲述鱼化石的意义和价值。

鱼化石教案

鱼化石教案

鱼化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鱼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分类方法;2.掌握鱼化石的基本特征和鉴别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4.增强学生对地质学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鱼化石的定义和形成过程;2.鱼化石的分类方法;3.鱼化石的基本特征和鉴别方法;4.鱼化石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鱼化石的基本特征和鉴别方法;2.鱼化石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1.鱼化石的分类方法;2.鱼化石的形成过程。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鱼化石的定义、形成过程、分类方法、基本特征和鉴别方法等知识点,让学生了解鱼化石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掌握鉴别方法。

2.实验法: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种类的鱼化石,让学生亲身感受鱼化石的形态和特征,加深对鱼化石的认识和理解。

3.讨论法:通过讨论鱼化石在地质学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鱼化石的重要性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鱼化石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鱼化石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2. 讲授(30分钟)1.鱼化石的定义和形成过程;2.鱼化石的分类方法;3.鱼化石的基本特征和鉴别方法;4.鱼化石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3. 实验(30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鱼化石,并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其形态和特征;2.学生自行观察和描述鱼化石的形态和特征,并进行分类。

4. 讨论(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鱼化石在地质学中的应用;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5.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鱼化石的重要性和意义。

七、教学评估1.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观察和描述鱼化石的形态和特征,以及分类方法和鉴别方法等内容。

2.课堂测试:通过课堂测试考察学生对鱼化石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应用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八、教学资源1.鱼化石标本;2.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等。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讲授、实验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过程中逐步掌握鱼化石的基本特征和鉴别方法,增强了学生对地质学的兴趣和认识。

鱼化石教案设计

鱼化石教案设计

《鱼化石》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6个。

理解“栩栩如生”“凝视”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自主地背诵积累。

3.了解化石形成的过程,练习书面表达。

教学重点: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发挥联想和想象,了解化石形成的过程,认识科学的神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一首歌《木鱼石的传说》唱到:“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有一首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那是什么石头呀?出示:化石学生交流化石资料,出示文字介绍。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鱼化石给我们讲述的那惊心动魄的故事。

揭示课题:*33鱼化石二、整体感知1、听读诗歌,想象:你看到了一幅幅怎样的图画?2、有感知才有思考,请同学们跟读课文(跟教师朗读一次),再次想象。

3、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你仿佛听到了鱼儿在述说一个怎样残酷的故事?三、朗读体验1、逝去万载的世界重现了,沉睡亿年的石头说话了。

2、分节指导朗读出示鱼游大海图齐读第一节,快乐、自在的语气你是一条怎样的鱼儿?指名读第一节板书:自由遨游出示火山爆发图看到这样的景象,假如你是鱼儿,你会怎样?(学生交流)再读第一节,读出急促紧张的语气你们被埋进了灰尘。

多么可怜的鱼儿,多么不幸的鱼儿!读第二节,低沉、缓慢的语气板书:不幸遇难出示化石图1你们变成了化石,可身体永远保持着死前那样子,再读第一节语速缓慢但你们却是沉默的、静止的,……(读4、5节)多么无奈呀,再读4、5节。

多么寂寞呀,再读4、5节。

板书:变成化石出示化石图2不知过了多少亿年,沉睡了多少岁月。

地质勘探队员在岩层里发现了你。

你们还是和生前一模一样,依然栩栩如生。

什么叫栩栩如生?(读第3节)板书:尘封亿年3、那惊心动魄的场景真的是石头在向我们讲述吗? 那是谁在述说石头的故事?(科学家、勘探队员)化石有什么作用呢?(学生交流资料)观看组图:化石大观。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鱼化石》教案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鱼化石》教案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鱼化石》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化石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

2.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故事复述和表达。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课文《鱼化石》、简笔画、课堂小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一、热身导入(5分钟)1.观察简笔画,提出问题:你们看见了什么?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课题: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篇关于鱼化石的文章,你们对化石是什么了解呢?3.让学生分享对化石的了解和猜想。

二、呈现新课(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鱼化石》,并对一些生词进行解释。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进行简单的故事复述。

三、创设情境(10分钟)1.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鱼化石?它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实验来了解一下。

2.教师简单介绍小实验的过程和材料,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

3.学生观察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总结鱼化石形成的条件。

四、拓展活动(1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鱼化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特点和细节。

2.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进行鱼化石的绘画创作。

3.学生完成后,互相展示作品,并进行欣赏和评价。

五、归纳总结(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形成化石的条件和过程。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教学延伸】1.可以组织学生到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进一步了解化石的形成和保存。

2.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写作,谈谈他们对化石的看法和想法。

3.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模拟化石的形成过程。

4.可以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化石模型。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鱼化石》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鱼化石》教案、教学设计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持续进步,不断提高。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方法,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收获知识和成长。
6.评价与反馈: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入话题:教师出示一块鱼化石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通过实物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对古生物的兴趣,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2.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生命的珍贵,教育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环境。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树立追求真理的信念。
4.引导学生从鱼化石中感悟生命的演变,培养学生珍惜现在、努力向前的价值观。
(二)过程与法
1.通过实物展示、图片欣赏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鱼化石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运用提问、讨论、分享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3.创设情境,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4.开展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鱼化石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巧设提问,引导思考:
-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鱼化石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然资源?”
-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提高思维品质。
5.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
-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环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鱼化石 教案

鱼化石 教案

鱼化石教案教案标题:探索鱼化石的奥秘教案目标:1. 了解鱼化石的形成过程和重要性;2. 学习使用科学方法进行鱼化石研究;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地球历史的概念,提问:“地球上的生物是如何演化的?”2. 准备一些鱼化石的图片或实物,展示给学生,并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是如何形成的?”3.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鱼化石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对鱼化石的兴趣。

探索鱼化石:1. 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块鱼化石模型或实物。

2. 学生观察鱼化石的外形、纹理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3. 学生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鱼化石的细节,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鱼化石的年龄有多大?- 鱼化石的种类是什么?- 鱼化石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4. 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

科学方法实践:1. 学生学习科学方法的基本步骤:观察、提出问题、假设、实验、记录数据、得出结论。

2. 学生提出一个关于鱼化石的问题,并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3.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4.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与小组成员分享。

展示与总结:1.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鱼化石模型或实物,并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实验设计和结论。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鱼化石的形成过程、重要性和科学方法的应用。

3.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巩固对鱼化石的理解。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自行收集鱼化石的图片或实物,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2. 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或图书馆,了解更多关于鱼化石的知识,并撰写一篇小研究报告。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 评估学生在实验设计和数据记录中的科学方法应用能力。

3. 评估学生对鱼化石的理解程度,包括形成过程、重要性和科学价值。

教学资源:1. 鱼化石模型或实物2. 放大镜3. 鱼化石的图片或实物4. 实验用具和材料(根据学生设计的实验而定)5. 互联网资源或图书馆教案扩展:1. 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鱼化石的分类和比较研究。

《鱼化石》教学设计-word文档资料

《鱼化石》教学设计-word文档资料

《鱼化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⒈ 识记本课生字2个, 理解“栩栩如生”、“凝视”等词语的意思。

⒉ 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自主地背诵积累。

⒊ 了解化石形成的过程, 练习书面表达。

教学过程:
一、出示“雨花石”
⒈ 你认识它吗?
⒉ 今天老师要带你去认识另一种石头:鱼化石。

⒊ 揭题 34.鱼化石介绍作者艾青
二、自学生字, 读读课文
⒈ 自学生字
⒉ 划出不理解词语
⒊ 同桌交流
三、检查并指导
⒈ 字:鳍与嗜爆与瀑
⒉ 词:栩栩如生旺盛
四、学习诗歌
⒈ 一读诗歌:用鱼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哪几小节写有关内容?
重点朗读:⒈⒉⒊节
边读边体会多少亿年前, 火山爆发掩埋活鱼那惊心动魂的场景。

⒉ 二读诗歌:你能用几句话说一说鱼化石形成的过程吗?
⒊ 三读诗歌:学了这篇诗歌, 你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五、质疑延伸
搜集有关化石形成方面的资料供大家赏析。

鱼化石 优秀教案

鱼化石 优秀教案

鱼化石【教学目标】在通读全诗的基础上,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体会诗歌所表现的主要含义。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歌所表现的主要含义。

【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

浙江金华人。

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归来的歌》等,论文集有《诗论》、《艾青谈诗》等。

二、理清结构:第一层(第1节):鱼的生命之美第二层(2节):鱼生命毁灭的悲剧第三层(3.4.5节):鱼化石的形态第四层(6.7节):从鱼化石获得人生启示三、语言特色:这首诗运用隐喻手法,把鱼比喻为人,语言朴实,采用了第二人称的叙述方式。

艾青诗歌在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善于把象征性的抒情同哲理性的思辨起来,抒发对生活对生命对人生的真知灼见。

具体到本诗则是用哲理性的诗句统领全篇,使象征性更加明朗;同时又用富于启示性和暗示性的生动意象和鲜明形象,拓展读者的思维空间,引导人们探索生命的意义、人生的真谛。

这样既避免了象征、暗示的晦涩,又不致说理枯燥,从而达到平易与深邃、象征与哲理的有机融合。

四、把握重点:(1)关于诗歌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要求以高度精炼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具体来讲,有概括性,形象性,语言精炼,含义丰富、深刻等特点。

(2)诗人的构思诗人凝视的是一片石,上面是被石化的鱼的骨骼,是失去生命的鱼骨而已。

诗人展开想象想像当初鱼是一条鲜活的鱼,动作活泼,精力旺盛,是一条自由自在的鱼。

不幸遭受天灾,“你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成了鱼化石,但是形象还是“栩栩如生”的。

然后从过去的世界回到现在的世界,直面“鱼化石”“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使“鱼化石”的意象蕴含哲理。

下面诗人展望未来,直陈人生哲理,也就水到渠成。

五、攻克难点:理解这首诗歌描绘的象征物——鱼化石的鲜明形象是本课的学习难点。

鱼化石 优秀教案

鱼化石 优秀教案

鱼化石【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

2.分析鱼化石前后的形象,体会诗歌的主旨。

3.理解诗歌通过象征手法,感悟人生的哲理。

【教学重点】1.分析鱼化石前后的形象,体会诗歌的主旨。

2.理解诗歌通过象征手法,感悟人生的哲理。

【教学难点】1.分析鱼化石前后的形象,体会诗歌的主旨。

2.理解诗歌通过象征手法,感悟人生的哲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鱼化石,英文名称[ichthyolite].鱼化石的形成要经过三个阶段。

①很久很久以前(大概几亿年前),江河湖海中生活着鱼。

②鱼死后沉入水底,被沉积的泥沙覆盖。

由于水底空气被隔绝,又有泥砂覆盖,鱼的尸体不会腐烂。

③经过亿万年的变动,又长期与空气隔绝,还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尸体上覆盖的泥砂越来越厚,压力也越来越大。

又过了很多很多年,鱼尸体上面和下面的泥砂变成了坚硬的沉积岩,夹在这些沉积岩中的鱼的尸体,也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且十分坚硬,这就是“鱼化石”。

二、导入新课三、检查预习四、作家作品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曾用笔名莪(é)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华人。

中国现代诗人。

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

五、新课学习艾青的《鱼化石》是一首哲理诗。

艾青从鱼化石中获得了从亲历的特殊体验中所总结的惨痛的人生教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并且通过象征手法,用鲜明生动的意象、朴素平凡的语言,道出了最普通、最基本的人生哲理。

1.全诗共7个段落,在诗意上可分为几部分?全诗共七节,在诗意上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层(第1节)写鱼的生命之舞;第二层(2节)写鱼生命毁灭的悲剧。

第二部分:(3.4.5节)写鱼化石的形态。

第三部分:(6.7节)写诗人从鱼化石获得的领悟并提示的人生的哲理。

2.研讨:第1节:找出诗中描绘鱼在形成化石之前的形象的词语,这与下文有何关系?第2节:采用“你”的第二人称,诗人的视角发生了转换;如何理解“失去自由”?第3节:鱼化石是怎样被发现的?第4节:后两句该如何理解?“沉默”“不能动弹”鱼的感受?第5节:简析“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鱼化石》教案

《鱼化石》教案

《鱼化石》教案《鱼化石》教案教学目标一、理解并把握“鱼化石”意象的深刻寓义。

二、分析重点语句理解其含义。

三、通过朗读,学习艾青用平静的心态、朴素的语言表达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并把握“鱼化石”意象的深刻寓意。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写诗时的写作背景。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及步骤一、导入课文1.哪个同学会画鱼?找五名同学到黑板上来画。

2.什么是化石?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3.诗人对这块鱼化石用一个成语概括了特点。

“鱼化石”:为什么能触发诗人的创作灵感?诗人借这块鱼化石又要向我们表达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走进“鱼化石”。

“栩栩如生” 二、研讨新课 1.诵吟诗作。

多种形式读诗2.介绍作者及与本诗相关的写作背景。

3.诗人在介绍鱼化石时按什么思路写的?可以看出本诗的主旋律是关于“自由”的。

活鱼――鱼的化石――石化的鱼(自由生存――失去自由――依然栩栩如生)分析每节具体是怎样描写的。

第一节写鱼的形、神、环境。

第二节写鱼被石化的原因是天灾。

第三节写鱼化石被发现。

1第四、五节写鱼成为化石后的状态。

4.体会鱼成为化石后的感受。

结合诗人写作背景,谈谈你的感受。

“沉默、无叹息、不能动弹”想象一下鱼的感受。

(痛苦、挣扎??)看不见”“听不见”表明作者当时被剥夺了自由和写作的权利,沉默了,消失了 5.作者在凝视中感悟到什么?“生命离不开运动”“活着就要斗争”的道理。

6.诗人由写鱼转到写人,要表明什么态度?你可以从诗中找到诗句来分析。

人一旦获得自由,拥有生命就应该珍惜。

充分体现了生命的价值。

7.在写鱼化石时,诗人使用的是第二人称“你”为什么?“你”更显亲切、自然。

如同直接同鱼对话,也隐喻了诗人自己,可表明诗人对鱼表示同情和理解。

8.你认为本诗的意象是什么?我们说“诗言志”,你认为你从这首诗中学到了什么?可以从“珍惜时间,拼搏、进取、追求,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实现目标等”角度去分析。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鱼化石_沪教版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鱼化石_沪教版
课题
28鱼化石
教学目标
⒈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栩、鳞、鳍”,理解“栩栩如生”、“凝视”的意思。
⒉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生命的真正价值;并积累关键诗句。
⒊借助文本和媒体演示,了解化石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情感。
⒊生交流,师板书:生命在于运动。
⒋出示媒体补充资料:了解化石对人类的贡献。
科学家们可以从化石中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进化过程等等。因此,要了解生物的进化过程,最可靠的证据就是古生物化石。
⒌师小结:即使死亡,也要把能量发挥干净。因为生命在于奉献(板书)。
⒍诵读。
四、总结全文。
⒈朗读全文。
⒉布置小练笔:用几句话写写鱼化石形成的过程。
板书设计
28鱼化石
火山爆发亿年石化
运动---------------- -------掩埋----------------- ----化石------ -----------------教训
(活泼、快乐)(惊恐万状)(寂寞、无奈)(生命在于运动)(生命在于奉献)
本课小结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读,边读边展开联想,想象多少亿年前,火山爆发,掩埋活鱼那惊心动魄的场景,以及多少亿年后,变成化石后的鱼的无奈与寂寞。
反馈教学效果的作业
辩字组词
堪()鳞()鳍()栩()
勘()粼()鲫()翔()
⒊随机指导生字“鳞”和“鳍”。
⒋成为化石的鱼儿虽然栩栩如生,但它是沉默的,静止的。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那条鱼儿,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⒌生交流,师随机板书:寂寞、无奈

《鱼化石》卞之琳 教案设计

《鱼化石》卞之琳 教案设计

《鱼化石》卞之琳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鱼化石》的内涵和主题。

2、培养学生分析诗歌语言和意象的能力。

3、让学生体会诗人通过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鱼化石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

(2)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

2、难点(1)领悟诗歌所蕴含的对生命与存在的哲学思考。

(2)引导学生将诗歌与自身的生活体验相结合,进行深入的思考。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化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吗?化石又能告诉我们什么呢?”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诗歌《鱼化石》。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要介绍诗人卞之琳的生平、创作风格和在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2、讲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三)朗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诗歌解读1、整体感知(1)让学生思考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引导学生概括诗歌的主要意象——鱼化石。

2、意象分析(1)提问:“鱼化石这个意象给你什么样的感觉?”(2)引导学生从鱼化石的形态、状态等方面进行分析,理解其象征意义。

3、语言赏析(1)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2)分析诗歌语言的简洁、含蓄、生动等特点,如“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出鱼的活力。

4、主题探讨(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2)教师总结归纳,指出诗歌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对命运的思考以及对存在的反思等。

(五)拓展延伸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生命和存在的理解。

2、推荐学生阅读卞之琳的其他诗歌,进一步感受其诗歌风格。

(六)课堂小结1、回顾诗歌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

鱼化石 美术教案

鱼化石 美术教案

鱼化石美术教案教案标题:鱼化石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鱼化石的概念和特点。

2. 学习使用不同材料和技巧创作鱼化石的美术作品。

3. 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教学准备:1. 鱼化石的图片、模型或实物。

2. 不同材料如纸张、颜料、颜色铅笔、粘土、彩色纸等。

3. 画笔、剪刀、胶水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展示一些鱼化石的图片、模型或实物,并引导他们观察和描述鱼化石的特点和形态。

2. 引发学生对鱼化石的兴趣,提出问题,例如:“你们知道鱼化石是如何形成的吗?”、“你们觉得鱼化石在美术作品中可以发挥什么作用?”等。

主要活动:3. 向学生介绍不同材料和技巧,例如使用纸张剪纸、颜料绘画、粘土塑造等,创作鱼化石的美术作品。

4.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观察,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技巧,并进行创作。

5. 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例如如何运用颜色、形状和纹理等元素来表现鱼化石的特点。

6. 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尝试不同的方法和表现方式,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总结活动:7. 学生互相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讨论彼此的创作过程和经验。

8.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巧,以及对鱼化石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9.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的技巧和知识,创作其他主题的美术作品。

教学延伸:1. 邀请学生到博物馆或自然历史馆参观鱼化石的展览,进一步了解和观察鱼化石的形态和细节。

2.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课余时间继续创作其他的鱼化石美术作品,并与同学分享。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创作表现。

2. 评价学生的作品,包括创意、技巧运用和表现力等方面。

教学提示:1. 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水平。

2.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拘泥于传统的形象和表现方式。

3. 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和技巧选择,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兴趣。

希望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请随时与我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首页《鱼化石》艾青一、导入课文(一)出示“雨花石”⒈你认识它吗?⒉今天老师要带你去认识另一种石头:鱼化石。

(二)展示鱼化石的图片(三)鱼化石及鱼化石的形成:鱼化石,英文名称[ichthyolite]鱼化石的形成要经过三个阶段:①很久很久以前(大概几亿年前),江河湖海中生活着鱼。

②鱼死后沉入水底,被沉积的泥沙覆盖。

由于水底空气被隔绝,又有泥砂覆盖,鱼的尸体不会腐烂。

③经过亿万年的变动,又长期与空气隔绝,还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尸体上覆盖的泥砂越来越厚,压力也越来越大。

又过了很多很多年,鱼尸体上面和下面的泥砂变成了坚硬的沉积岩,夹在这些沉积岩中的鱼的尸体,也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且十分坚硬,这就是“鱼化石”。

二、板书课题鱼化石(一)作者简介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曾用笔名莪(é)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华人。

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艾青于1910年生于浙江金华的一个地主家庭。

由于家里不喜欢这个“克父母”的婴儿,就托付给一个不知名的妇女收养。

1917年就读于金师附小,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

1928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

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

从1936年起,艾青出版诗集达20部以上,还著有论文集《诗论》《新文艺论集》《艾青谈诗》,以及散文集和译诗集各1本。

他的作品被译成10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到黑龙江农垦农场劳动,1959年转到新疆石河子垦区。

1979年彻底平反后,写下《归来的歌》《光的赞歌》等大量诗歌。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

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北方》、《大堰河》(1939年)《火把》(1941年)《向太阳》(1947年)《黎明的通知》《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春天》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二)笔名的由来版本①:他在1933年写了一首叫《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诗,当他将蒋字的“艹”字头写下后就停了笔,他想起蒋介石背叛革命,共产党人血流成河,自己也曾身陷国民党监狱受尽苦难,他耻于与蒋介石同姓,为了报复蒋介石,便信手在“艹”字头下面打了个“乂”,这恰好是一个“艾”字,于是便以“艾”为姓。

又因为艾青生于十二月,刚好农村里面十二月是青的季节,“海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

之后“艾青”这个名字轰动全国,家喻户晓,然而他的真名倒是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版本②: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

他同许多留法的中国青年,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

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的姓名,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为“蒋介石”,便马上嚷嚷开了。

艾青一气之下,就在“蒋”的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又取“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在住宿登记时填上“艾青”。

此后,这名字一直沿用下来了。

(三)写作背景1957年,诗人被无端地打成“右派”,从此便被无情地埋没二十年,不仅不能发表作品,甚至连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都被剥夺了。

诗人从社会上消逝了。

到1978年,诗人复出之后,不能不对这漫长的痛苦生活作深入的思考。

正是在这种深入的思考之下,诗人在鱼化石上找到了流溢之口。

鱼化石的形象和诗人心中的思绪相撞击,使诗人产生了灵感。

因为鱼化石的形象能极贴切地表达诗人的思绪。

当然,要通过鱼化石来表达自己的思绪,要表达得生动感人,不仅要对自己内心的思绪有准确把握,还要对鱼化石的形象有准确把握,并使二者巧妙地联系起来。

而诗人正是具有这种把握能力的高手。

1957年艾青被错划为右派,1978年重返诗坛之后久被压抑的情感澎湃高涨。

《鱼化石》以隐喻的方式写出了知识分子的心灵悲剧。

(四)学习课文1.学生自学生字,读读课文(1)自学生字(2)划出不理解词语(3)同桌交流2.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听读注意字音掌握节奏(2)单读激情吟读整体感知(3)齐读细心品读深化感知(4)默读背诵积累巩固感知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旺盛:生命力强。

自由:随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栩栩(xǔ)如生: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像活得一样。

鳍(qí):是鱼类的运动器官。

动弹(tán):(人、动物或能转动的东西)活动。

凝视(níng):目不转睛地看。

斗争:在这里是努力奋斗的意思。

发挥:把内在的能力表现出来。

4.全诗的结构情节全诗共7个段落,在诗意上可分为几部分?分为四部分:第一层(第l节)写鱼的生命之舞。

首先诗歌描绘了象征物鱼化石的鲜明形象。

它曾经是一个动作活泼、精力旺盛且在大海里自由自在跳跃、浮沉的生灵。

第二层(2节)写鱼生命毁灭的悲剧。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火山爆发或地震,把它埋进灰尘,变成了生物化石。

第三层(3-5节)写鱼化石的形态。

多少年以后,它重见天日。

此时,尽管作为物质生灵形体是完整的,它“栩栩如生”“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连一丝叹息也没有,有的只是沉默,它的生命已宣告终结。

第四层(6-7节)写诗人从鱼化石获得的领悟并揭示出人生哲理。

至此“火山”、“地震”、“鱼化石”的暗示性、象征性已十分鲜明。

5.问题探究(1)找出诗中第一节描绘鱼在形成化石之前的形象的词语,这与下文有何关系?明确:第一节写鱼儿生前自由、活泼、快乐的生活,这与后文有很大关系:打开读者思维,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象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2)第2节:采用“你”的第二人称,诗人的视角发生了转换。

(3)第四、五节诗的含义是什么?明确:鱼化石失去了自由,不得已才沉默;鱼化石失去了自由,不得已才静止不动。

其内心极为痛苦。

(4)纵观全诗,点明中心意思的是哪一节?明确:最后一节。

即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

(5)这首诗告诉了人们怎样的生活哲理?明确:作者通过对鱼化石的记叙和描写,告诉人们:在生活中如果遇到痛苦和挫折,要勇敢地抗争,生命的意义在抗争中得到升华。

(6)全篇写法怎样?明确:借物喻人。

6.艺术特点(1)是善于把象征性的抒情同哲理性的思辨结合起来,抒发对生活对生命对人生的真知灼见。

具体到本诗则是用哲理性的诗句统领全篇,使象征性更加明朗;同时又用富于启示性和暗示性的生动意象和鲜明形象,拓展读者的思维空间,引导人们探索生命的意义、人生的真谛。

这样既避免了象征、暗示的晦涩,又不致说理枯燥,从而达到平易与深邃、象征与哲理的有机融合。

首先诗歌描绘了象征物鱼化石的鲜明形象。

它曾经是一个动作活泼、精力旺盛,在大海里自由自在跳跃、浮沉的生命存在,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火山爆发或地震,把它埋进灰尘,变成了生物化石。

多少年以后,它重见天日。

此时,尽管作为物质生灵形体是完整的,它“栩栩如生”,“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连一丝叹息也没有,有的只是沉默,它的生命已宣告终结。

至此“火山”、“地震”、“鱼化石”的暗示性、象征性已十分鲜明。

在“文革”时代许多人包括诗人在内不是都有过类似的梦魇般的遭遇吗?但诗人并未仅仅停留在对历史的苦涩咀嚼上,而是在历史的教训中揭示出启迪现实,昭示未来的客观真理——“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抒发了“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的胸襟。

总之,本诗以“其力大,其思雄”,被誉为“少有的佳作”。

(2)借物喻人:鱼——人(3)对比手法。

(4)语言朴实,采用第二人称。

四、总结全文主旨艾青的《鱼化石》是一首深沉隽永充满哲理的小诗。

他从鱼化石中获得了从亲历的特殊体验中所总结的惨痛的人生感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并且通过象征手法,用鲜明生动的意象、朴素平凡的语言,道出了最普通、最基本的人生哲理。

《鱼化石》以隐喻的方式写出了知识分子的心灵悲剧。

五、板书设计《鱼化石》艾青借物喻人:鱼——人过去:自由的生命现在:僵硬的化石未来:重获的新生六、布置作业(一)完成课后练习题。

(二)填空1.动作多么,精力多么,在浪花里,在大海里。

2.《鱼化石》作者,名,浙江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

作品有《》、《》等。

3.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作业参考答案:(一)课后练习题答案:1.打开读者思维,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象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2.第一层(第l节)写鱼的生命之舞。

首先诗歌描绘了象征物鱼化石的鲜明形象。

它曾经是一个动作活泼、精力旺盛且在大海里自由自在跳跃、浮沉的生灵。

第二层(2节)写鱼生命毁灭的悲剧。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火山爆发或地震,把它埋进灰尘,变成了生物化石。

第三层(3-5节)写鱼化石的形态。

多少年以后,它重见天日。

此时,尽管作为物质生灵形体是完整的,它“栩栩如生”“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连一丝叹息也没有,有的只是沉默,它的生命已宣告终结。

第四层(6-7节)写诗人从鱼化石获得的领悟并揭示出人生哲理。

至此“火山”、“地震”、“鱼化石”的暗示性、象征性已十分鲜明。

3.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

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

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

也就是说,在生活中如果遇到痛苦和挫折,要勇敢地抗争,生命的意义在抗争中得到升华。

(二)1.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

2.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华人。

《大堰河——我的保姆》《火把》《向太阳》《黎明的通知》《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春天》等。

3.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