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说课稿模板
关于历史说课稿模板汇总六篇
关于历史说课稿模板汇总六篇历史说课稿篇1一、分析教材,确定重点1.教材的内容和地位纵观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了隋唐、宋元、明清的历史,以时间进程为线,分时期描述,各主题前后相承、紧密相联。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是第七学习主题第四课的教学内容。
本课从政治上看:呈现了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强大而统一的政权―――元朝,它是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从经济上看:它上承唐宋,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它又下启明清,将繁盛传承到明朝、清朝,直到清朝中后期中国社会才呈现衰败之势。
从民族关系上看:元朝民族进一步融合,回族形成,它为民族关系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局面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从历史人物角度看:成吉思汗被誉为世界100位有影响力人物之一,忽必烈是中国封建历史杰出帝王之一。
总之,本课承上启下,有助于学生从多角度整体把握历史发展脉络。
2. 教材的编写特点和设计意图本课有三个子目。
首先教材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背景、过程和统一后的情景。
同时辅以“写写”“想想”等语言,激发学生兴趣。
接着,教材以大量文笔、图片展示“忽必烈建立元朝并统一中国”的过程、举措和影响,并辅以“读读”“看看”“说说”等指示性语言加强知识的掌握和观察分析能力的提升。
最后,教材简要展现了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从知识层面讲,本课涉及解王朝兴衰更替、国家统一、政权巩固、民族发展、历史人物等重大内容的过程,有一定的深难度。
从过程和方法层面讲,本课是一个感知历史现象到归纳历史知识,从归纳历史知识到认识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过程。
3. 教学重点的确定综合上述教材分析,学生要在一堂课内多角度、完整全面的掌握理解困难很大。
因此,我结合教材和《历史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取舍和重组,并在对比同单元历史人物的基础上确立了紧扣成吉思汗和忽必烈两个历史人物为核心的学习主线,以使学生明确学习中心。
同时结合《课标》的要求确立以评价历史人物忽必烈为学习的重点。
高中历史万能说课稿(精选6篇)
高中历史万能说课稿高中历史万能说课稿(精选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万能说课稿(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历史万能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地位及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世界近现代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总结,又是“一战后国际关系”的背景。
它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转折点,并为二十多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根据新课标我设置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简述萨拉热窝事件,提高学生概述历史事件的能力,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2、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交战双方、性质、结果及以及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3、通过评价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多角度地观察和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构建本课知识树,探讨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过程、战争的性质、后果和深远的影响。
2、将历史与现实相联系,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增强以史为鉴的意识。
3、通过图片欣赏,观看影片,焦点关注,时事报道等活动对战争的灾难性进行情境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对战争的憎恶、对和平的热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对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各民族反抗侵略与瓜分斗争的正义性同暗杀等恐怖活动的区别,从而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以暗杀等恐怖活动为主要形式的突发事件,以维护世界和平。
2、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灾难性后果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树立起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其影响。
历史说课稿模板5篇(共25页)
历史说课稿模板5篇[范文仅供参考,自行编辑使用]历史说课稿篇1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
(板书标题)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以及教学过程这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4课的教学内容。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大发展的时期,此时开创并完善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影响至为深远。
本册教材特以一课的篇幅让学生了解科举制度,按序介绍了五位隋唐帝王在科举制度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及科举制的影响。
学习这一课对于学习隋唐历史具有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一方面带有儿童的特点,希望老师讲课内容新鲜、充实、饶有趣味,最怕空洞的说教;另一方面已具有接受较系统的知识,理解一些问题的能力,但看问题不深刻,不全面。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及本节课的知识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或编讲历史故事,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四、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本课的重点是:科举制度的创立和逐渐完善本课的难点是:科举制度的作用和影响五、教法与学法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关于历史说课稿模板七篇
关于历史说课稿模板七篇历史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英中战争》是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一课内容,是教材专题四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的开篇章。
英中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l 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完成老师制作的关于英中战争爆发原因的几组图片上的问题,并理解战争的根本原因和中方战败的根本原因。
尝试理解英中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证关系。
l 能够说出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取得胜利,并知道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过程与方法l ①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及学生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②通过过逐步推想,深化学生对史事的理解,思考并分析列强出兵中国的真正原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l ①通过战争造成中国损失的讨论,引导学生痛责思恨、激发爱国情感,强化学生的国家主权和国土资源意识。
②联系香港地区割失和今天重回祖国怀抱的历史,让学生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3、教材重点与难点重、难点①英中战争爆发的原因(中英两国远隔重洋,相距如此遥远,为什么会在十九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而且,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认识,还应进一步明确蕴含其中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辨证关系,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
还有第一次英中战争,中国战败,英国已取得了一些权益,那为何还爆发了第二次英中战争呢?对此,学生容易产生疑问和困惑。
只有分析英中战争爆发的原因,如战争前的`中国与英国的形势和虎门销烟,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
)②中国战败的原因(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呢?这些问题是学生感到迷惑的,因而是个重、难点问题。
有关历史说课稿模板(通用11篇)
历史说课稿有关历史说课稿模板(通用11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关历史说课稿模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历史说课稿篇1一、教材结构分析这是历史与社会八(下)第五单元第五课——面临挑战的中国的第四框内容,“来自海上的挑战”──以郑和下西洋、传教士来华、欧洲殖民者东来和马戛尔尼来华等案例,描述了同一时代中外统治者在海外拓展上的不同态度:明清统治者对海外探索的尝试与拒绝,西方文明的东来与野蛮侵略的并存,这也使中国人民开始了英勇的斗争。
最后,暗示出古老的中国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学生分析借班上课对学生的了解不够,但初二的学生,处在这一时期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强,任何事总想试一试,所以在上课过程中,我尽可能的从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故事等入手,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另外,经过一个半学期《历史与社会》的学习,分析、综合等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懂得运用历史的、辨证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三、教学分析这节课我从三个板快进行教学,分别是郑和下西洋、面临的挑战、以史为镜。
[郑和下西洋]:本节课的主题是“来自海上的挑战”,而且还有《综合探究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对于郑和下西洋还有很多的论述。
因此这部分内容,我没有具体展开,主要是要通过这部分学习让学生了解明清统治者对海外探索的尝试与拒绝。
在这部分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主阅读课文和图册,获取自己所需答案。
不仅有利于节约时间、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体现有效课堂教学中的生本化标准。
[面临的挑战部分]: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习这部分内容的主要目的是礼教明清统治者对西方殖民者的到来所持的态度与采取的措施,并在次基础上比较同一时期,西方对待外来事物的不同态度,让学生理解中国为什么会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中逐渐落后的原因。
历史说课稿
历史说课稿关于历史说课稿范文五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历史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历史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商鞅变法》是高二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重点是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变革,历史的一大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日后秦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商鞅变法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知道商鞅变法的措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想像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学会全面思考问题,培养和提高分析能力,学习分析事物因果关系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体会商鞅变法的过程和意义,对学生进行从小立志、追求理想、勇于改革、进取创新等良好品格的教育。
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问题的能力。
(2)认识改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正确对待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改革。
从商鞅为改革而死的人生经历,感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4、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准备,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的能力。
通过情景再现和史料分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5、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兵强。
6、难点:商鞅变法特点;一分为二地看待商鞅变法的得失三、说学生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选修历史的学生,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较系统的历史知识,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有一定的分析综合概括能力,因此在选修课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四、说教法针对本课的特点,依据“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导学,并采取讲授,讨论,学生课堂表演等教学方法,充分运用教材插图以及多媒体设计课件,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历史说课稿模板集合七篇
历史说课稿模板集合七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历史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历史说课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笔墨丹青》。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理念等六方面来谈谈对本课的构思过程,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1、本课的地位与作用:《笔墨丹青》是岳麓版“文化发展历程”第二单元第八课的内容。
本课在内容上透射出中国传统的宇宙观、自然观、人生观,在形式上独树一帜,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艺术多姿多彩的风貌,培养学生体验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丰富生活内容,培养艺术情操。
2、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2)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古代艺术的内容,使学生逐步理解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中国古代的艺术比较感兴趣,但对古代艺术的了解仅在于感官,对古代艺术背后所传承的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了解较少。
透过学习古代艺术名作,有助于学生认识中华文明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德育目标--提高学生自身的艺术修养,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四、教法与学法为了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效率,本课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历史画卷,并融入时代内容,使课堂有“声”有“色”。
在教法上,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演示法:利用中的图片、视频等手段对中国古代绘画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情境法: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培育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3、学生活动法:学以致用,提升能力。
由于学生的学习风格存在差异,我采取多样的学习方法: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互评法学习等。
历史说课稿模板6篇
历史说课稿模板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说课稿篇1夏商西周的兴亡夏的都城在阳城,统治中心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朝代暴君亡国之君夏朝夏桀夏桀商朝纣纣西周周厉王周幽王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见《课课练》126页)商朝曾几次迁都,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统治才稳定下来。
后来又称商朝为殷朝。
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
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
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以上对夏商西周的兴亡历史知识点的总结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知识讲解能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学习,同学们努力学习哦。
华夏之祖炎黄部落联盟—→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黄帝——→人文初祖1、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禹时期2、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3、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叫“禅让”制。
首先实施该制度的是尧推选舜为继承人,结束该制度的是禹。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以上对华夏之祖知识点的内容总结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加油吧。
历史说课稿篇2一、教材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世界格局》第三课时主要内容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为主题,以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和影响以及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更应如何应对。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既是当代世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又将成为新的世界格局的基础,她是任何人、任何国家都不能阻挡。
因此,本课对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这一主题起到了总结的作用。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离不开中国。
通过本课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经济全球化趋势,又可以使他们增强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与责任感。
关于历史说课稿模板集锦5篇
关于历史说课稿模板集锦5篇历史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北方的民族汇聚》是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22课的内容。
第四单元主要讲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其主要特点是政权分立和民族汇聚,而本课侧重民族融合这一特点,介绍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两个内容。
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为隋唐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因此,本节课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内迁的少数民族;了解北魏孝文帝的内容及影响;评价孝文帝改革(2)能力目标:①通过观察《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进一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地图的能力。
②通过讨论迁都洛阳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评价孝文帝孝文帝改革,掌握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孝文帝改革,理解孝文帝改革顺应历史潮流,促进民族融合的史实,认识孝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封建皇帝,也是一位有胆识的改革家。
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与影响难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评价孝文帝改革二、说学情学生已学习了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对民族交往已有初步的了解。
经过半个学期的历史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识别历史地图的能力和分析材料的能力。
而且初一的学生思想活跃,乐于表现,因此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并讨论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历史、感受历史。
但是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没有形成,而且由于受到固有的思维的影响,未能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
因此,应该引导学生结合前几节课评价秦始皇的方法,在教师提供评价标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全面地看待孝文帝改革。
三、说教法本课采用以讨论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读、讲、议、练”的综合教学法,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针对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教师适时给以鼓励和指导,充分当好“导”的作用。
历史说课教案模板通用5篇
历史说课教案模板通用5篇历史说课教案模板篇1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封建顽固势力为什么要反对变法,然后按照书上的材料讲清政变的经过,指出戊戌政变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
书中戊戌六君子的事迹可以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并播放教学课件中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认识到谭嗣同等爱国志士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今天学习的。
最后,就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然后由教师加以归纳概括。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公车上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帝国主义开始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不久,光绪帝召见康有为,颁布《定国是诏》,正式开始变法。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戊戌变法”。
教学设计示例重点: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教学思想:本课涉及的理论知识较多,特别是重点、难点部分,初中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学中教师要把讲述、体温、讨论等方法结合起来,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关心时政的精神。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公车上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然后教师指出:公车上书后,全国的维新变法运动不断发展,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狂潮进一步刺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1898年6月,光绪帝下诏变法,这就是历史上的"戊戌变法"。
二、保国会的成立:按书中材料讲清保国会成立的背景和目的即可。
三、百日维新屏幕显示"百日维新"的内容,教师设问,引导学生分析。
师:哪些内容会损害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生:改革旧制部分(学生可能会回答具体内容)师:对。
这样变法必然会遭到他们的反对,这也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
师:"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反映了哪些人的愿望生:人民、当官的。
历史说课稿模板(汇编3篇)
历史说课稿模板(汇编3篇)1.历史说课稿模板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川教版世界近代史部分的一节复习课,说课的题目是: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1、教材内容“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这一复习主题,包括世界近代史(上)第一学习主题的三课内容:英国的新生、美国的独立、法国大革命。
2、课程标准的要求①简述《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②讲述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3、教材的地位及作用从世界近代史的整体来看: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确立的历史。
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导致了欧美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实现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跨越,这是人类历史的一次巨大变革。
这一复习主题主要在讲述“资本主义的确立”部分,属于资本主义确立的“开局之篇”,是世界近代史部分的重点内容之一。
从教材的第一学习主题来看:该主题是讲述“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
共5课,由三部分构成。
一是“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讲述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舆论准备和资本主义发展条件环境的开拓;二是“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讲述欧美主要国家反对封建统治和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斗争及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三是“欧洲的殖民扩张”,讲述西欧殖民者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地区的野蛮掠夺和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这一复习主题属于第一学习主题的第二部分内容,属于第一学习主题的“核心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主题的复习,一方面能使学生建立“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知识框架,区分易混点;另一方面能使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4、教学目标今年的这届学生,是我县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的第一届。
我省从今年已开始实行开卷考试,新形势下,“教”重在教方法、能力、思路、规律。
有关历史说课稿10篇
有关历史说课稿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历史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说课稿篇1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第二框《商人的地位变了》。
一、说教材和课标本课从商人的经营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贵族经济地位的变化以及农民角色的转变,描述了工商业的兴起改变了国家的经济政策、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
说明了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社会变革的道理。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手工工场的兴起和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等相关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
所以本课教学内容在教材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与本课对应的课标是:4-3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4-5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二、说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手工工场的特点和对社会的影响,对工商业的兴起改变农业社会的面貌已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还缺乏对历史事件全面的分析能力和横向的比较能力。
因而本课教学应温故知新、复习导入;同时创设思辨历史情境,提高学生思辨能力;模拟历史情境,提高学生全面分析和比较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和理解不断深入。
八年级学生正值青春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好奇心强、有一定的想象力、创造力,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
因而本课的教学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情绪状态和思绪状态,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初中学生虽已经历过合作学习,但合作学习的能力及小组思想概括和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因而教学应注意将合作学习与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代表发言的方式培养其小组思想概括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三、说学习目标根据《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教学的实际以及学情设计了本课的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伊丽莎白女王的重商政策,理解其重商政策对商人地位的影响;2、了解贵族没落的情况;3、理解新的社会阶层的诞生:早期的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
历史说课稿
历史说课稿历史说课稿(精选14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第一课。
本课所讲述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
从此以后,我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
本单元的其他课节所讲述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科教文体事业、民主法制建设、对外交往等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所以本课在这一单元中起了开章总领的作用。
本课共有三个子目。
第一子目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二子目和第三子目分别介绍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情况。
第一子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是通过后两个子目“在希望的田野上”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来体现的,而后两个子目又是第一个子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的具体体现。
因此三个子目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和意义,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以深圳经济特区为例,认识归纳经济特区建立的历史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示图片、视频资料,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2、结合《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学习读图、识图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2、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设立经济特区等改革开放重大举措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历史说课教案模板范文5篇
历史说课教案模板范文5篇教案的写作是可以让教学的时候更为轻松的,教案在制订的过程中,我们肯定要注意与时俱进,XX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历史说课教案模板范文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历史说课教案模板范文篇1一、教学目标1.利用南北朝并立形式图明确东晋与南朝空间位置以及朝代的更替,理解统一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趋势。
2.通过多渠道收集与江南开发相关的文献图片等史料,小组讨论总结江南经济开发的表现,形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提高史料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感受中国古代区域开发的新成就,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积极为家乡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意识,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江南开发的表现。
难点】江南开发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朗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并提出问题: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朝代学生回答:东晋诗人陶渊明。
教师追问:诗人所生活的东晋是怎样的他追求的生活可能出现在什么地区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东晋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西晋灭亡后,中国陷入到分裂时期等相关内容。
提问:当时在南方建立了什么政权学生回答:西晋灭亡后,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教师在多媒体播放纪录片《严重低估的王朝——东晋》,提问:视频中反映了东晋怎样的特殊现象学生分析回答:在三国、西晋以后,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开始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
他们在西晋灭亡后,逃到南方,这些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东晋朝政,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
教师补充:门阀士族在内迁南方之后,轮流把持朝政,当时最有势力的王氏家族当政期间,被称为“王与马,共天下”。
(二)南朝教师在多媒体展示《南北朝并立形式图》,提问:南朝是怎样建立的具体先后经历了哪些朝代学生结合教材回答:东晋的士族争权夺利,势力逐渐衰弱。
历史说课稿模板五篇
历史说课稿历史说课稿模板五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历史说课稿篇1教学目标1.概述孙中山为民主共和而斗争的主要史实: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辛亥革命,颁布临时约法,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促成国共合作。
2.感受孙中山的革命精神:百折不挠,天下为公。
3.感受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指定本课教学目标的依据1.吴老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以学生为主体,争取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课前预习,学讲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动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本课教学目标的制定如下:1.根据学生的需要制定教学目标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在必修已经学过,学生对比已较为掌握,教材其他的内容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或者大概听过,并没有充分的了解2.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制定教学目标3.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制定教学目标历史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孙中山精神的学习,让学生学习孙中山的美好精神教的活动首先,个人觉得吴老师作为新老师在讲《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这一课已经讲的不错了,尤其吴老师在小组合作探究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并且是这堂课的靓点。
吴老师利用一段有关孙中山先生的临终遗愿录音和观看照片导入新课,引出了今天上课的主要内容:孙中山一生为革命做了哪些贡献?还有哪些未完成的使命?他的革命精神和对他的评价。
首先她对学生的预习进行了检测,之后很自然的讲解了孙中山先生为民主共和做出哪些斗争的知识,然后给出同学一两分钟思考时间,请同学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
在维护共和中吴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斗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时候让同学从材料中获得有效的信息,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回答问题。
讲解到孙中山一生最伟大的转变是什么的时候?着重突出了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这里是老师教学中应该突出的一个难点问题,一定要突出新三民主义新在什么地方,学生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还不是很深。
关于历史说课稿范文集合4篇
关于历史说课稿范文集合4篇历史说课稿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方面: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和政治主张。
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即具体的措施看本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1)结合多媒体中示意的地图、图片,复述孔子的'主要生平和政治主张。
(2)模拟演说,依据课本和补充的历史资料,认识孔子与同时代的其他诸子主张的异同。
(3)鼓励学生多渠道查阅、搜集资料,以撰写小论文、发言提纲等形式,对孔子在中外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展开研究性学习。
(4)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孔子生平活动的体察,培养学生对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生目标执著追求的精神。
(2)通过学习与讨论,既要看到孔子思想与活动的伟大贡献,如以礼、仁治国的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观念,兴办私学、有教无类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循循善诱、学思相长的先进的教育方法,整理典籍、保存文化的执著追求,也要看到其思想主张的时代特性及其历史局限性。
(3)全面认识孔子对我国和世界文化深刻而广泛的历史影响,激发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孔子的思想核心:礼与仁。
【教学难点】1、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2、孔子提出“礼”、“正名”、“仁”的原因、含义和作用【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投影:孔子的故乡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
三孔——孔庙、孔府、孔林。
孔子的人格和他工作的成绩,值得受到中国以及世界人民的最高敬意。
——一位美国学者为什么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会受到如此高的评价?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
一、孔子其人(板书)(提出问题)1.孔子一生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如何概括?(学生活动)①自学礼乐:15岁时立志学习礼乐,后成为儒士,苦研《诗》《书》《礼》《乐》,在礼崩乐坏的情况下,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已任。
历史说课稿(精选10篇)
历史说课稿历史说课稿(精选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历史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说课稿篇1一、情境导入课前播放图片,讲述:英国是怎样蕴含了超凡的能量改变了自己又影响了世界呢?导入课题。
二、新知探究第一环节革命的起因“新航路的开辟”探究:这幅图片反映了什么事件?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新航路的开辟对英国有哪些重大影响呢?”多媒体展示“英国资产阶级给国王的抗议书”。
思考: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意识到:封建专制统治,既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也损害了劳动人民的利益,双方矛盾的激化程度。
通过以上分析,总结原因。
第二环节革命的过程让学生自主看书,了解大体经过;借助历史插图和史料,对重要大事进行动态展示,强化重点。
1、阅读“第二目查理一世命丧断头台”,归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初期经过。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是什么呢?为什么苏格兰人民起义成为战争的导火线?3、时势造英雄。
是谁呢?出示图片。
谁能介绍一下?4、思考讨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什么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其中哪个原因是主要的?为什么?5、英国内战中取得的初步成果是什么?。
合作探究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怎样的特点呢?(长期性和曲折性)这也说明任何事物的发展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而是要经过长期复杂的发展过程。
2、请同学们动脑筋,思考两人对1688年政变的不同观点,分析讨论一下谁正确。
教师简单评价,鼓励学生形成好的思考学习习惯。
3、出示史学界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评价(三)《权利法案》颁布1、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经过长期艰巨的斗争终于推翻了专制统治,怎么确立新的统治秩序呢?用多媒体展示《权利法案》的摘选内容。
提问:“通过内容可以看出,谁的权利受到约束,谁的权利得到保障? 它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保证了议会所拥有的哪些权力?”2、讲述:这样,英国就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
历史说课稿模板合集六篇
历史说课稿模板合集六篇历史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2、教材所处地位及作用:本节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
前承古希腊先哲(人文精神的滥觞)、文艺复兴(人文精神的产生)、宗教改革(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人文精神的成熟),后启资产阶级理性时代的到来。
启蒙运动是第二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其重大贡献即确立了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石,具有前瞻性、革命性和进步性。
3、教学重点: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启蒙运动的作用。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他们在启蒙运动中的作用)4、教学难点:因本节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所涉及的四位思想家的主张极易混淆,所以重点解决以下两个难点:难点一:分析比较启蒙思想家的个性特点及产生个性特点的原因(如:思想家的出身、地位、所接受的教育程度、文化氛围影响等);难点二: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和对近现代社会的巨大影响。
5、教学三维目标分析: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要学习启蒙运动这么多内容,必须有重点、有中心,有所为,有所不为。
这堂课的中心是理解启蒙思想的产生,了解其主要内容及影响。
帮助学生认识我们当今社会人文主义精神的源和流及其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感悟启蒙思想家们的创新、伟大和崇高。
根据以上教学要求及对学生认知水平的估计确定以下“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基础知识:(1)了解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性质、目的和主要内容。
(2)理解主要思想家具有代表性的主张。
(3)学会评价启蒙运动的影响。
能力培养:(1)在阅读启蒙思想家的言论资料时,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料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
(2)通过比较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异同,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3)通过对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与重大影响的探究,使学生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理论、追求真理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
首先,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是人教版教材高第单元第课。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 ,这为过渡到本课时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这部分内容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价值观目标:
3.教学的重点、难点
本着高中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
难点的依据: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影像资料.图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接下来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
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2—3分钟)
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这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2—3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更好的掌握历史知识的整体概貌。
五、说练习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设计了个基础训练题,又设计了个探究题,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一)探究知识培养学生能力。
在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二〕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三)以史为鉴,激发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不仅“了解”历史,而且能“借鉴”历史,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真正明白学历史的意义所在。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
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 ___________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是中数学教材第册第章第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中,占据的地位。
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
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1. 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教学方法。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
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
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
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
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3. 学情分析:(说学法)
(1)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是(查同中学生心发展情况)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生理上表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
(2)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老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4. 教学程序及设想:
(1)由引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录找理由和证明过程。
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肖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2)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
(3)讲解例题。
在讲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
(4)能力训练。
课后练习使学生能巩固羡慕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
知识性的内容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7)板书
(8)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